萧氏设计诚敬堂落成求四副十二字柱联一副十五字门联二副七字门联带横批谢谢!

蘭陵谱牒|湖南氏族流源——萧氏蘭陵谱牒|湖南氏族流源——萧氏 11:38
提示:点击上方&蘭陵會& ↑ 免费入会并订阅本号内容
长沙学士桥、石江塘萧氏始迁祖庆二公,明洪武22年(1389)由江西庐陵白马庙始迁长沙北门及明道河西临湘都一带,再迁居长沙东乡石江塘、学士桥两处。至1949年,已传23代,男女丁口7069人,族人多居东乡学士桥、石江塘及长沙东乡麻林桥、荡头冲及浏阳西乡金江塅等地。
该族宗祠有二:思孝祠,建于学士桥;崇孝祠,建于石江塘。清乾隆56年(1891)始修族谱,道光24年(1844)、光绪9年(1883)、1918年、1998年续修。十九世萧荣爵,光绪21年(1895)进士。派系:庆应言德,人臣汝鸣,羽宗本世,玉诏立光,楚恩延先,泽宏业广,孝友维式,景运昌明,清源正本,大启家声。
长沙萧氏始迁祖霁公,先家长沙,后卜居江西吉水县之螺陂,五代时登吴进士,为洪州武宁令兼知镇事,卒于官,吏民怀德为立祠祀。基祖金公,元至元年间避兵由螺陂徙居永新之虹桥。裔孙耀公,清嘉庆中年迁居善邑,诰赠中宪大夫。
长沙西乡沱市萧氏始迁祖定恭公,明永乐8年(1410)由江西庐陵县迁长沙西乡沱市。子五:致宣、致用、致善、致德、致谦,以启五房。1926年致用房纂有族谱。
浏阳杨丁萧氏
一世太心公,六十七世继祖,明初由江西庐陵迁湖南浏阳,支分东乡大光、南乡萧家冲、西乡萧家坪等处。长子进良,讳本心,号德善,卜居浏北杨丁,为该族一代祖。清乾隆52年(1787)创建宗祠,嘉庆4年(1799)始修族谱,咸丰9年(1859)二修,其时人口2330余人。1944年三修,其时人口4900余人。该族名人萧平波,国民革命军少将。派行:本厚根深,孝友敦行,健顺崇启,朝廷承盛,仁让教家,诗书光宗,克绍前烈,万世兴隆。
浏阳托塘萧氏
始迁祖崇富公兄弟三人,明洪武间由江西吉安来湖南,二弟崇贵居长沙学士桥;季弟崇盛居善化河西;崇富公始居浏北落家滩,继徙托塘下石子湾,今称拾柴湾。清乾隆50年(1785)创修族谱,咸丰6年(1856)、光绪4年(1878)、1924年续修。宗派:崇沅志思大,正子再兴益,荣贵朝聘道,振起世承泽,时敏恒观书,谦光常学易,湘南声远扬,守业定其宅。
浏阳横溪萧氏
始迁祖存富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清江县大阳洲先迁浏北橐塘骆家滩,再徙浏南横溪冲。清光绪24年(1898)三修族谱,1935年四修。
宁乡牌楼港萧氏
始迁祖孔源公,明时由长沙府善化县梅子湾徙宁乡牌楼港。1936年续修支谱。
宁乡西城萧氏
初祖燧公,南宋绍兴进士,官国子监司业,累至参知政事,由江西宦居楚南。至元初,其裔孙经汉,居湘潭鸿门,经修居宁乡西城。经修传至五世立安、胜一、端分居湘潭、宁乡、益阳,分为三大房。1943年经修裔三房六修族谱。
族谱源流总图以萧何为一世,二十六世萧衍,二十七世萧统,至三十五世俨公,俨生福远,福远第三子知彰,第五子知刚。彰裔十五派衍为四房:德章、魁章、宪章、大章;刚裔十七派衍为四房:天麟、天鹏、天骥、时中。明时陆续由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三十六都兴隆乡安和里兴祚祠徙居湘乡县。德章开派龙伏冲;魁章至二十三派兴权开派板山谷水,兴利开派溪口曹家边;宪章开派洞口坝;大章开派崟塘;天麟至二十三派绍亨、绍利徙犁头嘴,二十派如俨开派袁家坪,十九派孟荣开派女子桥;天鹏至十六派寓祖开派苏家段东江,十八派胜祖开派茶子坳,十八派效祖开派大塘冲;天骥开派船门前;时中开派湘潭郭家亭。族谱创修于明永乐21年(1423),嘉靖间续修,万历16年(1588)三修,清康熙45年(1706)四修,雍正4年(1726)五修,乾隆31年(1766)六修,嘉庆21年(1816)七修,同治9年(1870)八修。至1923年,天麟、天鹏两房九修,时有丁口1300余人。派序:积德存仁庆有年,光前裕后毓英贤,伦常瑞宝惟忠孝,诗礼相承亿代传。
始迁祖志霖公,明弘治9年(1496)由宝庆卜迁湘乡。1924年三修族谱。
湘乡版陂萧氏
始迁祖绍涣公,元明之际由湘乡东台山迁邑之弦歌乡版陂。1930年六修族谱。
湘乡秀溪萧氏
谱称何公以下世居山东,至鼎公西晋永嘉2年(308)分隶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早禾渡梅子坡圳上。始祖长仲公,始迁祖汉六郎,卜居湘乡秀溪,即今山塘、茶园头、秀溪、大岸等处。该族后裔咸丰同治间多投入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如萧启江,赠巡抚,谥壮果。提都衔以上人物即有十余人。清康熙27年(1688)合一、六、八、十郎公房始修族谱,道光6年(1826)六郎房续修,宣统2年(1910)三修。嘉庆3年(1797)创建宗祠。旧班行:世应如汝必大成,思亲敬祖受元春,荣华肇启昌富贵,百万朝中胜佑庭。新班行:积德存仁庆有年,光前裕后毓英贤,正祥瑞宝惟忠孝,诗礼相承亿代传。
湘乡平底萧氏
始祖长仲公,十子,汉一郎居湘乡荻田,今属娄底。汉二郎居安化印溪塘及萧家寨,汉三郎居新化九都黄泥虎寨及阳洞、小浪洞,汉四郎居武冈蓝松岭,汉五郎居邵阳霞光岭,汉六郎居湘乡秀溪,汉七郎居邵阳西坪,汉八郎居湘乡平底,汉九郎居邵阳安平乾陂,汉十郎居邵阳六都石桥、涧溪、马溪。汉八郎,名汝雷,五季时封英武将军,历传至良、材、斌三公,析居一甲甘溪、斗罡等处。清康熙27年(1688)一、六、八、十房合修族谱,道光25年(1845)八郎公房续修。续拟班文:纲常培国本,诗礼绍家声,启迪芳规远,宣昭令典明。
**文山、溪田萧氏
始祖进公,字方先,元延祐6年(1315)由江西吉水螺陂迁湘乡永丰驿文山(今属**)。进公之子大荣公,子三:长居溪田,次居上溪,三居城坪。进公胞兄方来公之曾孙以忠公由茶陵迁湘乡齐田。进公之从弟方锡公由螺陂迁湘乡石田。族谱始修于清乾隆25年(1748),综石田、齐田、溪田、上溪、城坪。再修于道光15年(1835),溪田不与。同治初,石田不入。光绪5年(1879),齐田、上溪、溪田合修。2001年溪田四修。派语:进大贵世子,友志兴显万,乾廷国正天,汉湘肇隆勋,芳兰继令闻,才华宜济美,品望代超群,立德先忠孝,传家尚俭勤,后贤承沛泽,际会庆风云。
**深扶萧氏
迁湘始祖振仁公,元末自江西迁湘潭。后裔明仪明嘉靖间迁**深扶。今聚居花门、杏子。
**西塘萧氏
始祖唐知刚公,二十派至明时操公,字双川,卒葬湘乡二十都原西亨大冲塘(西塘),今属**。1938年建宗祠于西塘。明永乐21年(1423)创修族谱,1923年九修。2000年二十五派洪臻公裔十修。派序:积德存仁庆有年,光前裕后毓英贤,伦常瑞宝惟忠孝,诗礼相承亿代传。
迁湘始祖然清公,讳自朗,行大朗,明洪武4年(1371)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来湘,居湘潭斜岭大仓之鳌鱼。子三:长子嗣宗迁湘乡岱上萧家冲;次子嗣修迁湘潭龙头井(龙安);三子嗣达居大仓,后裔分居霞岭。三支清道光22年(1842)合修族谱。嗣宗四传至福贵公生崇公、崖公、滚公。滚公三传至宁芳、宁蕃、宁兰三派。芳、兰二公子孙居湘乡者半,迁湘潭者亦半;而蕃公之裔则悉迁湘潭。滚公房因与崇、崖二房因拜谒生嫌,故独修支谱。清乾隆42年(1777)滚公房始修族谱,道光22年(1842)续修,同治12年(1873)三修,宣统2年(1910)四修,1944年五修。咸丰11年(1861)建宗祠于长塘湾。祠联:士希汉杰,贤象周宾。行派:年久子孙代,忠孝遇时兴,自嗣宜百世,福庆永昌宁,常守仁义礼,智信绍贻经,诚敬崇家训,诗书耀朝廷。新续排派:典则思先圣,声名振楚南,宗功隆作述,祖泽沛星潭。
始祖霁公传至躬厚公,由螺陂迁篁谷。十九世术公之子宗源公明初由庐陵篁谷而迁湘潭朱亭。源公二世分为芳华、芳桂二房。华房居大田营,桂房居上马迹。华房后又衍为芙、蓉、暮三房。明崇正2年(1629)始修族谱,清雍正12年(1734)续修,乾隆58年(1793)三修,道光29年(1849)四修,光绪24年(1898)五修,1931年六修。班次:(自十一世始)系本殷代望重汉唐,继起贤俊奕世其昌。
湘潭易俗河萧氏
始迁祖兴公,字振仁,号静山,元进士,原籍江西吉安。授衡州推官,旋升岳阳郡守,元至正20年(1360)卜居湘潭易俗河口。四子:道泰、道南、道东、道隆。道泰四世孙宗英与道东之后世守湘潭。道泰四世孙宗成于明永乐2年(1404)徙居宁乡泉塘。道南分徙湘乡南门。道隆四世孙宗笃明正统11年(1446)徙善化八都白田。总祠建于湘潭易俗河过山码头。清光绪31年(1905)道泰公裔下宗成、宗荣二支五修族谱。派语:绪谱彰仁孝,传家学业光,敦伦崇爱敬,甲第定联芳。
湘潭鸿门萧氏
祖振兴公次子入赘湘乡,为迁湘乡南门始祖。越五世分应文、序文二支,序文又分霖、纲、绍三支。绍,一名韶,字虞宣,明时由湘乡黄泥坪迁湘潭鸿门。1930年六修支谱。派序同易俗河萧氏。
湘潭朱亭萧氏
始迁祖宗源公,明中叶自江西庐陵迁湘潭之朱亭。1931年六修族谱。
醴陵梅筱境萧氏
始迁祖千三公。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峡上萧氏
始迁祖添德公,明洪武末年自江西泰和迁此。族人分布于东塘、高沙、三门。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醴陵蔡家坊萧氏
始迁祖君山公,明洪武初年自安徽婺源迁此。族人分布于冷水坑、李家山、黄甲垅。至1948年,全族人口2400人。
醴陵东城萧氏
始迁祖贵一公,元末自江西泰和迁此。族人分布于花草桥、山烟冲、八步桥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人。
醴陵水埠头萧氏
始迁祖宗益公,元季自河南迁此。族人分布于青泥湾、茶陵、浏阳、长沙。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石子岭萧氏
始迁祖添佑公,元至正间自江西泰和迁此。族人分布于西林、王仙。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0人。
醴陵乐家庙萧氏
始迁祖祯公,字巨兴,元末因经营自江西吉水螺坡先迁湘潭,后迁醴南六都栗山苦竹山。明洪武14年(1381)一修族谱,崇祯13年(1640)续修,清道光28年(1848)三修,光绪7年(1881)四修,1947年五修,五修时人口400人,2004年六修。六修时男539人,女386人,殁丁1703人。派语:(自二代始)景青星朝宗元文荣广杨子立萧志允世经权继芳国家钟群俊祖恩衍宏昌英豪掀蔚起源远复流长信义与礼智仁孝永代传。
攸县界江萧氏
始祖江西螺陂霁公,七传躬厚公肇基篁谷,至十七世漉公,生相公,相公生子三:祖兴、祖典、祖奥。祖兴徙衡山乌塘,祖奥客居邵阳,祖典于明洪武7年(1374)由江西篁谷徙居攸县界江,四子:宝居界江茶坊垅,贤居莲塘坳中洞,贡居银坑上湾,贞居凉江月龙,衍为四房。清康熙11年(1672)创修族谱,2002年七修。康熙56年(1717)创建宗祠。排行:偲廷世昌,远志光明,上眷维德,家祚长兴,文章国选,经济发荣,英贤增美,景福日新,积善庆余,代有达人,鸿猷克展,嘉尔典型,燕贻兆瑞,履泰恒丰,绍恢继述,戬谷频臻。
始迁祖秉衡公,北宋后期自江西禾冲迁茶陵,后裔散居于火田乡贝江等地。
茶陵西关萧氏
始迁祖璞庵公,南宋景炎元年(1276)由江西庐陵携家隐居云阳南关,后建宅西关。璞庵六子宏开六房,散居于雨帽岭、东山坝、龙化湖等地。
炎陵船形萧氏
始迁祖贵一公,清代自江西鹧鸪塘迁入三都木栏(今船形乡船形村)。
炎陵城西五里牌萧氏
始迁祖新华公,1943年自茶陵湖口迁此。
炎陵河漠萧氏
始迁祖德华公,自江西塘垅迁此。
衡山乌塘萧氏
始迁祖冠南公,讳祖兴,字振甫,明洪武元年(1368)由江西庐陵县篁谷村迁湖南衡山,开基于高水乡第八保(旧称乌塘),以原定基于乌塘,故称乌塘萧氏。至1949年,已传26代,男女丁口约计4769人,族人分布于南岳石矶岭、夏浦、寒水寺、龙王桥以及衡阳、湘潭、攸县等。清嘉庆5年(1800)建衡山萧氏总祠、衡山乌塘萧氏宗祠等。明崇祯元年(1628)初修族谱,1935年十一修。
常宁昇平乡阳山洞萧氏
始祖泰登公,号小九郎,宋淳祐间御史,去庐陵居湖南宁乡。六世孙子忠居新田,越八世,迁常宁祖仕敬公,号文八郎,明洪武时由新田县富伯,因时有奉贼作乱于山洞间,从军由京奉调湖北,复调长沙,来常宁征剿奉贼,有功,旦落阳山,镇守五洞,由是遂居,开基于常宁县昇平乡阳山洞。由仕敬公至1948年,已传20代,男女丁口1000余人,族人分布于西庄源、蒲竹源、茶盘源、板角洞等处。宗祠设阳山新湾里,族立学校设祠内。
华容墨山、普贤岗萧氏
始迁祖渊公,字莲溪,江西庐陵人,宋进士,任岳州府军通判。绍兴2年(1132)与兄迁居岳郡十六都湖畔中都八咀(今属钱粮湖农场),约绍兴5年移居华容贾家圻(今岳阳县广兴区萧台村)。三世宣议、宣忠分东西两支。宣议为墨山支祖,又称东支,后**部分居东山、南山。宣忠为普贤岗支祖,又称西支,后**部分居华容西乡。清光绪24年(1898)三修族谱。东支派语:九伯宣季成友,希仕浩仲延,万世以同宗,怀善思可继,惟学宜先志,必茂巨科才。西支派语:九伯宣季逊,宝元太永玉,凤一时文盛,立名思有自,勉学宜先志,必茂巨科才。
华容注滋口坝上萧氏
始迁祖大才公,因生计,清道光末年自湘阴漳树港迁华容注滋口坝上,居洞庭湖洲,后人分居白鹤窖、业谟、华光、幸福等地。派语:应广时崇,显德一学,正大光明,仁孝忠恪,本源深远,福庆丰隆,宏开景运,蔚起人文,俊良膺选,科甲连登,佑民护国,建业树勋,发扬先德,垂裕后昆,家声益振,祖训其遵。
华容威显坛萧氏
始迁祖长有公(&大&字派),住长沙沱市,因生计,清光绪34年(1908)迁华容威显坛落居。现人丁分居治湖、蔡田铺和江流等地。老派:定志如德成邦立,贤良方正永祯祥,大希道学光先泽,召启人文裕后昌。新派:辅汉兴当圣业章,齐英鸿运曰其梁,诗书忠孝由为远,开国臣尊日显扬,才能俊倬景昭明,黄榜多声立亦音,宗旨周封贯爵慕,勋名富贵庆长荣。
华容幸福乡幸福村萧氏
始祖知雄公,明宣德10年(1435)避兵乱,从江西泰和县迁居湖北天门萧家湾。1936年,耀仁、合仁苦天门常遭水灾,迁居华容公乐垸(今幸福乡幸福村)。派语:景行芳矩,忠信仁贤,作述敦慎,祚胤洪传,永念同宗,泽长庆联。
华容护城新华萧氏
始迁祖春华公,祖居宁乡一都,因生计,清光绪6年(1880)迁居华容护城新华,开荒造田,后人居护城乡境。五郎君房下老派:天佑开黄道,德学朝太君,继昌荣有应,世上永兴隆。
湘阴北门萧氏
始祖芳公,登宋雍熙2年(985)梁灏榜进士,因官留居江西安福濠溪。十四传嘉庆,字来章,元末官湘阴,以乱作不克归,遂居邑之北门。1948年五修族谱。
汨罗营田萧氏
始迁祖逸山公,明嘉靖中自江西庐陵迁今汨罗市营田。
平江长寿萧氏
始迁祖德卿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吉水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1851人。
常德廖家嘴萧氏
明正统5年(1510)间,南京歉,该族始迁祖有襄公,字钝传,载米大赈七日,京民载德朝廷,赐爵不受,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板桥迁湘,开基于常德县五泉乡廖家嘴地方,后嗣一居麻河,一居牌楼,一居古堤。至1949年,已传22代,男女丁口共4000余,族人分布于常德五泉乡、仁道乡、上德乡、文甲乡及汉寿、桃源、龙山等县。宗祠、族校均设廖家嘴。1916年六修族谱,1933年七修。
常德南堰冲萧氏
始迁祖开广、开达兄弟,明成化间自江西吉水县迁湖南武陵前河下大南堰冲。1931年五修族谱。
常德仙源萧氏
始迁祖用贵公,明永乐间自南昌府丰城县迁常德府武陵县仙源。用贵子赞琏复迁邑之百度村。清同治11年(1872)、光绪30年(1904)纂有族谱。
十一世前世次无徵,十一世时,派分为五大房。长房远开,明正德间自江西吉水县徙龙阳军山,旋再徙县城南。四房远显徙曹家坪。三房远铃徙潭明寺。二房远胜由江西迁开湖头。五房远吉随次兄居开湖头。清光绪2年(1876)纂有族谱。
桃源菖蒲垭萧氏
始迁祖学礼公,明末自江陵迁于桃源县北上七里村之菖蒲垭。至1948年,已传14代,全族人口约100余人,分布于温泉、高东等处。清光绪4年(1878)建宗祠于高家塝。族谱创修于1934年。曾与黄石、石门、白洋湖及花薮坪萧氏合宗。该族名人萧汝霖,陆军少将。
张家界萧氏
始祖一菊公,字崇之,又字梓贵。宋嘉定年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坵圳上梅子坡迁湘,开基于湖南武冈县横板桥。生九子一女,七郎江公由武冈迁居邵阳隆回,至十二代孙富坤公再迁安化,又递迁桃源、桑植、龙山等处。总祠在邵阳县城,桑植县设支祠。
桑植上河溪乡杨竹溪苗族萧氏
清雍正年间因灾荒自辰州沅陵迁此定居。
始祖祖应公,籍宝庆武冈州龙江乡人伦里,子二:益惠于清乾隆间迁居益邑;益乡则徙居宁乡下落桥松树堤,其长子公乐于乾嘉间迁居益邑,与益惠公后同居。派语:元受必恩,理义宗祖,益公连接,文香楚力,天保延长,永镇南湘。
益阳八里萧氏
始祖安国公,名相治,德称公第四子,原籍江西吉水县桐水乡,元季官四川,居退袁州宜春县,后寓长沙浏阳门。其子佑远授攸县教谕,明洪武时迁益阳八里。安国公祠在七里黄甲山。原派:相左家声远,安朝定纪纲,显祖善良诰,衍阴绍先扬。咸丰间与信允公房合谱派语:阴合光先绪,和宗致福祥,英才宏圣泽,功业冠南湘。
谱称始祖一菊公,因避金乱率九子一女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迁湖南宝庆府武冈州,第五子汉公生达公,达公生添奇,添奇生元佑,明初由邵阳洪仁六都四甲和尚桥黄泥坝迁益阳十九里油村塅。元佑生三子,光显析居石板滩,光宪析居锣鼓冲,光昊仍居油村塅。清康熙45年(1706)、乾隆57年(1792)显、宪二房合修族谱,咸丰2年(1852)、光绪18年(1892)、1919年、1947年三房合修,2001年显房七修。乾隆47年(1782)建元佑公祠于石板滩。显房派语:元光安必达,廷正尊绍林,文昌世大兴,存仁行合义。宪房派语:元光安必达,惟应永守高,强德世大兴,存仁行合义。昊房派语:元光安必达,承明启后贤,上荣世大兴,存仁行合义。通派:群聚欣呈象,贞孚列宿张,弼偕资卓杰,史策表唐皇。
益阳黄溪桥萧氏
始祖一郎汉才公,世居豫章吉州泰和,元末迁居上湘之荻田南岸。传十四世至正仁公于清顺治间徙居新化邹家桥毛田村。正仁公四传至德照公于乾隆初年由新化邹家桥迁居益阳在城里黄溪桥。派语:斗甫添以荣,仕必仁廷楚,景国正贤继,积德存仁庆有年,光前忠孝重,济世学才先,师俭垂家范,明经衍圣传。
益阳双江山萧氏
始祖仲富公自湖北转徙益阳二十里枫梓村,生有三子:道海、道源、道渊。源、渊失考,海公再徙十四里双江山。仲富公祠在十四里双江山。派语:宗君仲道文,正廷子臣弟,友贤克大光,景运昌明会,邦家德泽余。
始祖鹏公,由江西迁湖北黄冈县高沙村,传八世至大护公,大护公之五世孙维垣、维贤、维缵、维朝、维加于清康熙间徙迁益阳。鹏公祠在湖北黄冈县,大护公祠在益阳十七里羊角。派语:文大春良维,昌日士子服,运会际雍和,延绵歌戬毂。
里谭家园,裔孙散居九里浮邱山下野鸡洞等地。正信公虽生没安邑而其子孙均先后徙居益阳,故尊之为迁益支祖。派语:鉴明先德源,盛业光端冕,佐育尚才全,合敬敦礼典,士林甲第联,科名隆俊选,道学才能传,贻泽庆蕃衍。
益阳黄溪桥萧氏
始祖一菊公之长子诚公,字自朗,号然清,明初由吉州泰和县避世居楚,子三:长子居湘乡岱上,次子居湘潭龙安,季子嗣达居霞岭。由然清公传至十一派常林公,生子字守,于清康熙间自湘潭迁益阳在城里黄溪桥,故尊字守公为迁益支祖。原派:年久子孙代,忠孝遇时兴。开派:自嗣宜百世,福庆永昌宁。又派:常守仁义礼,智信绍贻经,克俭思前训,敦伦作后型。
益阳衡龙桥萧氏
始祖仕兴公,原籍江西新余县,后迁清江县,传十五世至绍枢公,生有七子,清康熙末年,留其长子日高守庐墓居原处,携其余六子日苏、日耀、日焕、日融、日显、日照,迁居益阳二十里衡龙桥。派语:仕本卿伯,言添在朝,国以克世,廷明绍日。大道开昌运,文光耀远宗,允中钦圣教,功业冠尧封。
益阳十二里蒋公塘萧氏
始祖一菊公,其孙榜公自沿河滩转徙邓家铺落业。传十六世至文卿,子三:世贤、世贵、世桢。贤、贵二公居邵阳;桢生三子:芝兰、芝秀、芝和,秀、和二公仍居邵阳,兰公于清乾隆43年(1778)迁益阳十二里蒋公塘。芝兰公祠在十二里南湖坝。原派:一代登南宝,武邵文耀宗,禹恩添受益,万世芝国光。
益阳沧水铺萧氏
始迁祖三闻公,清康熙53年(1714)自永州零陵县崇文乡北安里高屋场徙居益阳二十里沧水铺老甫村。四传而衍为炳、焕、辉、灿、照、煊、熠、灯八大房。三闻公祠在沧水铺。原派:三鸣春声。又派:大德光宗祖,鸿猷启后贤,文章继国运,诗礼绍家传。
益阳石坝口萧氏
始祖盈叟公为迁武冈洞口始祖,传十世至信廷,生二子:长子友蕙徙居宁乡,次子获春于清康熙27年(1688)由洞口迁益阳十三里石坝口,生三子:士华分居湘乡;士菁徙蜀;士竿生有四子:蓼、苓、兰、芝,衍为四房。获春公祠在十三里青山塘下撮箕坡。老派:叟用原仲兴,永伏茂景廷,中士一大捷,良任显昌荣。续派:汉相烈圻镇,铨澄本烛均。
益阳在城里李家洲萧氏
始祖为唐相复公,传至八世孙霁公,世居长沙,至兴公迁湘潭,递传至定珍公于清乾嘉年间迁居益阳在城里李家洲。派语:国正添心顺,长承大德光,振家惟力学,守厚自开祥,继绪宗文选,登朝庆显扬。
益阳长春垸萧氏
始祖渊公原籍豫章,仕宋,因任岳州而卜居华容。其十六世孙宗舜公于清康熙23年(1684)徙居益阳黄金坝,其子智公又迁居本邑十七里长春垸巴茅村。大宗祠在华容。派语:伯宣季成友,希仕诰仲廷,万世以同宗,怀善斯可继,惟学宜先志,必茂巨科才,观光邦之辅,钟泽在修培。
益阳清水潭萧氏
始迁祖先诚公,清康熙年间自湖北沔阳迁居益阳清水潭,生有三子:胜伦、胜辅、胜麟。先诚祠在益城五马坊。派语:先胜光辉大,成章德学修,信芳传弈业,立志绍嘉猷。
益阳十里萧氏 系出汉源公十三世孙。七世祖永富公迁居益阳十里,生有二子:胜亮转迁三里板溪;胜国守居十里萧家村。传六世至&修&派分五房,嗣孙建祠屋合祀,故曰&五修公&。大宗祠在马市上街。派语:寔汉志文人,金永胜希良,日月修德大,恩合绍先扬,上启轩枢景,中兴命教祥,周封垂万亿,洪集旺南湘。
益阳十里马牛萧氏
始祖二郎,字宗海,宋熙宁6年(1073)自江西泰和徙安化,生有三子:积暋⒒摇⒒妗公传十一世至启,启生五子,明末时启携季子汝舟由安化迁益阳十里马牛。汝舟公四传至荣泉、荣源、荣士。源居万家洞;士居蛟湖;泉三传至国照、国光、国寒,国照不祀,国寒居克让村,国光生四子:泰恕、泰志、泰思、泰禄,分居柘木、归化、马牛等地。尊国光公为支祖。
益阳克让村萧氏
国寒公生四子:泰贤、泰忠、泰坤、泰舞。贤、忠、坤均早逝,舞公之子朝庆于明末因避张李之乱而由马牛卜居十一里侧船村,现改为克让村。派语同马牛萧氏。
益阳谭家园萧氏
始迁祖韶期公与其兄韶独公于明天顺间自江西庐陵县迁益阳二里谭家园落业,韶独公五子均徙樊家棱,一传而止。韶期公裔散居庄家村、红泥村、铁猫村等处。老派:韶俊显兴文,时吉甫应如,以志允远绍,宗支喜校书。续派:裕后昭先泽,光前定肇基,科名香百代,甲第锡鸿禧。
益阳石牛冈萧氏
始迁祖清贤公,明万历间自江西迁益阳十里石牛冈落业。派语:清修历有年,云路兆登先,扬声开泰运,华祝入班联。
益阳桃花江萧氏
始迁祖兴朝公,明成化时与兄弟兴国、兴明、兴安,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鹅颈大丘迁湘,兴国居长沙,后转徙益阳二里马迹塘;兴明居湘乡;兴安、兴朝居九里桃花江西溪坪。兴安公失传,兴朝公生有四子:祥荣、祥华、祥富、祥贵。华、富、贵三公均一传而止,今桃花江萧氏皆祥荣公裔孙。祥荣公祠在桃花江上首萧家山。清嘉庆9年(1804)始修族谱,1947年四修。老派:寔汉志文,人金永兴。续派:祥心臣应凤,升世泽延龄,光大恢先绪,修文上紫廷,贤良为国器,诗礼赞朝纲。
益阳岐首、舒塘萧氏
始祖志宏公,原籍江西庐陵第三都,子二:衡琢、衡圭。衡琢生必学,衡圭生必明。必学于明成化时以豫章举人任潭州教授,解组后与其弟必明同迁益阳,必学落业岐首,必明落业舒塘。原派:志衡必木伯,日近可洪光,应瑞希昌盛,际泰焕文章,英才崇大学,治世重元良,继美芳声远,齐起达朝堂。
益阳柏树村萧氏
正礼公又二传至立堂、立贵。堂房三传至国宾公,居二里蔡家洲;贵房传可虔、可昆。可昆公居二里谭家园,可虔公三传至家诗公,生成瓞、成衍、成螽、成斯。瓞、衍、螽、斯四公均于清康熙间徙居九里柏树村。
益阳土门萧氏
始祖汉源公,宋神宗熙宁6年(1073)由江右泰和迁安化丰乐乡印溪塘,生三子:积暋⒒摇⒒妗;龝公传十五世至伦应。伦应,字伯常,于明正德间迁益邑九里土门黄茅坑大水田落业。派语:应佐万仁义,智信乾坤日,月大礼中和,业盛声扬益。
益阳毛家田萧氏
始祖信允公,原籍江西庐陵儒行乡第四十五都永太里,传四派至廷纲公于明永乐间迁邵阳永丰乡第一都罗家段,至六派祖德环公偕子文魁迁居益阳六里九都村口毛家田。原派:廷东德文克,思念承世楚,一举首登华,际荣仕国邦。续派:阴合光先绪,和宗政福祥,英才宏圣泽,功业冠南湘。
益阳圈门湾萧氏
始祖稷公,为安徽寿州刺史,遂家于此。其长子元远公以武功起于江左,生有二子:德、泰,皆以官迁长沙省城之营盘街,为迁湘始祖。泰公之七世孙凌秩由省城迁善化七都茆江桥新屋湾,号&茆江萧氏&。德公之曾孙贞、佑兄弟由省城迁湘阴油麻段之黄泥段。贞之五世孙登良由湘阴迁长沙万寿都,登品仍居湘阴;佑公于明嘉靖8年(1529)自湘阴迁益阳十三里周家村,因代有显秩建立圈门,故曰&圈门萧氏&。元远公祠在圈门湾下首,泰公祠在善化七都茆江桥。清乾隆5年(1740)始修族谱,1927年四修,2002年十一派曙机公派下五修。德房原派:远德垂芳景,九凌鸣登仕,曙光运显庸,化日迪常纪,镇国赞勋隆,传家尚书美。泰房原派:远泰士愈盛,九凌承登仕,正光运显庸,化日迪常纪,镇国酂勋隆,传家尚书美。
益阳大华村萧氏
始祖汉二郎,字宗海,传十二世至汝明公始由安化横柏界迁居益阳,又四传至记道公于明洪武时迁居益阳八里大华村。汝明公祠在八里大华村萧家段。老派:积善广行仁,福禄寿永应,汝受中元。续派:记秉廷文世,显定有清奇,祚衍有绳武,洪敷启后光。
益阳油塘坪萧氏
始祖一梅公,原籍江西泰和县鹅颈大丘。传七世至元佑公于明初徙湖南益阳十七里油塘坪落业。元佑公传四世至祖儒公,为开派支祖。元佑公祠在十七里油塘坪狮子山。派语:祖德昌洪立,宗廷永正纲,诗书明孝友,礼义灿文章。
益阳十三里周家冲川门湾萧氏
始迁祖景星公,明嘉靖年间自长沙应征郴桂,流寓于此。
益阳马市萧氏
始祖与国公,元泰定间住湖南星沙浏阳门白马庙。伪汉甲辰,明太祖下武昌,一代祖实卿公倡义首先归附,而后即以所置益阳之产乃充长沙护卫军,至从黔宁王南征,遂改澜沧卫。二代祖汉源公立基益阳二里之马市,卒于明洪武24年(1391)。族谱创修于清雍正10年(1732),乾隆、道光、光绪三次续修,1931年四修原定派语:寔汉志文人,金永胜希良,日明修德大,恩合绍先扬,上启轩枢景,中兴命教祥,周封垂万亿,洪集旺南湘,典礼遵时定,诗书裕后昌,宗功传系远,祖泽普资长。
益阳梓山冲萧氏
始迁祖高隆公,字映山,原籍江西泰和鹅颈大坵,明洪武间迁湖南衡阳,又迁益阳,落业梓山冲。派衍思富、思贵、思齐三房。清光绪25年(1899)建高隆公祠于邑城捕衙巷后街。子孙分居于益阳马迹塘、大华村、萧家村、四方山、岳家桥、车塘等处。清乾隆47年(1782)创修族谱,2002年七修。派语:高思必至文,彦廷正丹汝,大应洪楚国,时清永康宁,彝训家声振,绵延德泽长,新猷开后起,伟烈迪前光,世业传忠孝,芳规守宪章,相期逢盛治,励志作明夏(良)。
桃江黄泥田萧氏
始祖汉二郎生三子:积暋⒒摇⒒妗;龝之子善迪传十九世至檀园公。檀园公,讳学轼,字又占,因家住檀树坪而自号檀园。清乾隆19年(1754)自安化一都田头迁益阳十里黄泥田(今属桃江)。裔孙散居于十里玉团、天团等地。派语:以彦福允孟,廷克全仁义,学绍依忠孝,名守崇职位,敦本启贤良,成才世泽昌,建元宣德教,佐治肇嘉祥。
桃江浮邱山萧氏
始祖原籍江西泰和县,明永乐年间徙楚南善化之碧湘街。八传至滋江公因明末之乱而迁居益邑浮邱山下之磊石仑。滋江公祠在九里西峰圭寺。派语:碧徵联毓瑞,勋烈启滋芳,国正天心顺,咸期世运昌。
桃江麻牛村萧氏
始迁祖奉禄公,明嘉靖时由安化经商,卜居桃江麻牛村。
桃江谭家园萧氏
始迁祖天翔公,清康熙时由安化迁谭家园力田。
始迁祖必学公,明成化时由江西宦游益阳七里冈,衍居舒塘、三堂街、龙塘湾、九峰。
始迁祖玉珑公,卒葬明山萧祠后,为南县萧氏始迁祖。其孙雨湖于明正德间官四川巡抚。
始祖长仲公,生十子,汉二郎字宗海,宋熙宁6年(1073)自江西泰和徙居安化丰乐乡印塘。生三子:积昺、积岩、积规。岩居丰乐,规居湘乡,昺公后裔散居横柏、界田湖、小淹、小尧及新化、宁乡、益阳等处。清乾隆9年(1744),昺、岩二房合修族谱,嘉庆17年(1812)分修,咸丰10年(1860)又合修,光绪27年(1901)、1940年昺房续修。昺房合派:(以昺公一世,自二十五世始)鉴明先德源,盛业光端冕,作育尚才全,合敬敦起典,士林甲第联,科名评俊选,**学艾能贤,贻泽庆蕃衍。
新化炉观石牛潭萧氏
始祖郁服公,字昭甫,号必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早禾市梅子坡圳上人,宋元丰5年(1082)进士,调望江令,擢监察御史,终蕲州令,生有七子:通澜、通清、通湘、通洁、通 、通滨、通淮。其中 、滨及淮之子国器于宋元丰2年(1080)皆奉慈命由江西同徙新化炉观石牛潭,通 居沙江,通滨居辇溪,国器居龙溪。清雍正10年(1732)一修族谱,乾隆2年(1737)二修,乾隆60年(1795)合天福房、汉三郎公房五房三修,嘉庆14年(1809)四修,咸丰8年(1858)五修,宣统3年(1911)六修,1913年 、滨、天福房七修。1933年八修,1995年五房九修通谱。合族通派:健顺乾坤体,时祥化育洪,调和尊硕辅,佐理重儒躬,建立忠丞业,光扬镇武功,圭璋名士范,节义哲人风,璧聘金阶上,辉联桂籍中,贻谋常守绪,灵秀自钟嵩,彝训家声振,典漠德泽崇,本源循序烈,作述永优隆。
新化大三都萧氏
始祖庆盛公,其长子天福,字龙江,宋崇宁元年(1102)由江西迁新化大三都黄杨山莲花寨后黄泥氹雾溪关庙前,后人分布于锡溪、白水溪、小门、湄头、茶溪、罗家井、析木溪、担柴溪等地。
新化骆马江萧氏
迁湘始祖汉三公,自宋时偕兄弟九人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梅子坡圳上迁湘乡荻田南岸,后兄弟分处各州县。而汉三公抵新化大三都,历住青石街、麻溪等处,落业于黄泥虎寨、朱木顶、老屋场等,为三六两甲小浪及石坑杨桥、高枧冲、李福桥、朱木桥等处始祖。阅六世受甫公长子宗仁卜居大九都、下水竹、佩头冲,立户骆马江。自受甫公至1949年,已传23代,共1000余人,族人分居骆马江上下。于骆谭家硚右岸修建宗祠,族立学校三所,设于陈家坳、佩头冲、峡山冲。
郴县泰和坊萧氏
始迁祖龙华公,明洪武23年(1390)自江西庐陵安平乡迁郴阳城南之泰和坊。1948年续修族谱。
桂阳金三萧氏
始迁祖章公,明正德年间迁金三乡四都上富乐。
桂阳深塘萧氏
自出祖致中公,原居江西吉安府鹅颈塘玉墨溪,宋建炎间迁居桂阳西乡山塘,子万载生仁宝,字俊卿,又迁深塘,生五子:敬忠居深塘,明忠乏嗣,顺忠居带头江,适忠居长山,景忠居石马。深塘旧排行:万仁耆忠泰,桂斋文钦,天礼时兴,正大光。五房合排行:传孝友,象贤嗣守纯(忠)良,敦厚方扬祖德,卓能应振家声,崇道长生吉庆,锡祥永(允)定康宁,济美宏开俊秀,含华仰望英豪,诗书联登显达,富贵功辅益高。
宜章沿江萧氏
始祖宏绶公,官南京虎贲卫,调戍湖南郴州,子可立袭父职戍宜章居沿江。至1949年,已传24代,男女丁口17500人,族人多分布在沿江,其他地方不过数百而已。明末创建宗祠。1930年七修族谱。
宜章堡城萧氏
明初由茶陵卫戍宜章。
嘉禾小街田萧氏
始迁祖兴昌公,元延祐初年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邱迁此。后人分居于毛家、下萧岭、檆木桥及郴县、安源、宁远、蓝山等地。至1931年,凡184户,男366人,女355人,共721人。
嘉禾大村萧氏
始祖仲文公,自江西泰和迁平田区四口源即羊乌田。三传至子扶迁居木叶岭,其后裔子章于元至元间迁居大村。后人分布于醴家、井冲、源尾等地。至1930年,凡144户,男305人,女291人,共596人。
汝城白泥塘萧氏
始迁祖良辅公,原籍江西泰和县泸源,明初迁汝城县白泥塘。十三世桂明分居马头 ;二十二世格林分居巷头;文核分居濠头下、水溪、牛尾洞。至1932年,300余人。
汝城桃金洞萧氏
由广东始兴县迁汝城桃金洞。又有散居八担坝、上垅、江东、江水、杉树下等处者。至1932年,丁口300余人。
零陵冷水滩萧氏
始迁祖宝公,行二,明洪武4年(1371)携子子贵及婿侯辛五,由江西吉安府庐陵县阴阳街萧家村迁湖南永州潇湘门外。二世祖子贵率子普明迁高溪杨柳塘。至四世祖癸大郎公迁武冈州,癸二郎(仕恭)居永州壁刺塘,癸三郎(仕昌)居永州白玉冲,癸四郎迁冷水滩珍珠塘。清光绪6年(1880)建宗祠于陡岭。嘉庆3年(1798)、光绪20年(1894)纂有草谱。1915年癸四郎房首修付梓。旧班行:宝子普仕付(文)善(景)福(世)永(彦)萧(应、伯)一(世)二(廷、应)三(继、可、国)四(鸣、显、忠)声(正、孟、成)春(在、自、士)大(有)德(本、宏)光(开)宗(金)祖(期、治)。新班行:(自二十一世始)鸿(振)猷启绪,诗礼绍先,笃生贤隽,运祚昌延。
祁东麓门萧氏
世居江南庐陵,因陈友谅兵燹,相公三子兴、典、奥避难来湘。兴公居衡山乌塘,典公居衡阳山口大桥,奥公居衡阳长乐、黄田。奥公孙二十六郎徙居祁阳白水,二十八郎徙居武冈洞口,二十四郎分居祁北丫山口麓门,为该支支祖。至1993年,已传27代,丁逾四万,散居原祁阳县武忠、清源、久安三乡,即今祁东县黄土铺区与包圣殿、白地市一带。清乾隆21年(1756)一修族谱,1993年七修,其中初、二、三修与衡阳合谱。宗祠建于麓门驷马堂。班次:汉湘传芳远,功高启俊贤,振家惟学业,延祚以承先,迪吉光前代,诗书裕后昆,本端经义重,锡庆受洪恩。
蓝山正市乡盘石村萧氏
始迁祖穆林公,祖籍江西泰和。宋高宗绍兴15年(1145)出守衡州,路经蓝山县正市乡盘石村告老定居。后子孙分居总市、城关、火市、正市、竹管寺等乡镇。
蓝山在城乡莲花塘萧氏
始祖穆林公,五世廷旦、廷奭,宋端平初由园山分居此。至1931年,凡104户,男257人,女209人,共466人。
蓝山在城乡桃树脚萧氏
始迁祖士儒公,清时由临武分迁蓝山县桃树脚。至1931年,凡10户,男37人,女23人,共60人。
蓝山南平乡萧家萧氏
始迁祖荣伯公,明时由桂阳古垅萧家迁来。至1931年,凡40户,男90人,女88人,共178人。
蓝山在城乡仙人下棋萧氏
始迁祖振公,清道光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10户,男25人,女19人,共44人。
蓝山在城乡木凉亭萧氏
始迁祖祖茂公,清咸丰间由常宁来此。至1931年,凡15户,男35人,女29人,共64人。
新田明义乡萧氏
迁湘祖少十五郎,字崇隽,原籍江西泰和县。南宋时因遭兵燹迁湘之新田县明义乡子贞坊、清水湾、宅晚坊。族人分布于新田之山口洞、牛栏湾及宁远县之黎家、仁义坊、居家园。至1949年,已传23代,男女丁口1000余人。
新田中和镇石队萧氏
始迁祖复保公,宋末自桂阳徙居新田中和镇石队。至1948年,已传21代,有800人,族人分布于龙珠湾门楼下青龙坪。宗祠在石队。
新田茂家村萧氏
始迁祖太组公,宋末由新田县博大乡上富村迁中和镇茂家村。至1949年,已传21代,男女丁口160人。宗祠、族校均设茂家村。
新田明义乡山下村萧氏
始迁祖小九郎公,明代由江西省吉安鹅颈塘迁来。至1949年,已传26代,男女丁口100余人。宗祠设村右。
新田上富村萧氏
始祖子忠公,明洪武年间因人口繁殖,由江西鹅颈塘迁湘。至1949年,已传22代,男女丁口400人。族人分布于燕塘窝、城背窝等处。宗祠、族立学校均设上富村。
新田青龙村萧氏
始迁祖代壹公,明洪武时因兵乱由江西省鹅颈塘迁来。至1949年,已传30代,男女丁口320人。宗祠、族校皆设于青龙村。
新田新山溪萧氏
始祖文冕公,清道光年间因经商由江西省鹅颈塘迁新田县博大乡新山溪。至1949年,已传9代,男女丁口110余人。宗祠、族校均设新山溪。
新田塘乾坊萧氏
始祖文玖公,元朝时由新田县他乡因人口繁殖迁博大乡塘乾坊村。至1949年,已传16代,共20余人。宗祠设定家村。
新田骥村萧氏
始迁祖廷兰公,清康熙时由郴县因贸易迁新田县仁智乡骥村竹溪坊。至1949年,已传11代,男女丁口120人。族人分布于骥村及天鹅塘西下源。
新田邓家村萧氏
始迁祖太五郎公,由江西万载因避难迁湘。至1949年,已传29代,男女丁口2400人。族人分布于陈村坊、李家边、鲁塘下、大挂岭、下新墟等处。宗祠设在邓家村。
新田山下坊萧氏
始迁祖少一公,明朝由江西庐陵迁新田明义乡高山竹园坪。至1949年,已传25代,男女丁口400人,族人分布于山下坊处。宗祠在村右,族校在公祠。
新田秀富萧氏
始迁祖义宽公,明朝由桂阳县迁新田县仁智乡秀富里。至1949年,已传19代,男女丁口400人。传至信彪公,清康熙时开籍右三都二甲。
新田骥峰萧氏
始祖景仁公,庐陵增生,其子芳远公官游南楚,旋因兵燹率家眷卜居郴州之南门。惟景仁公十五世孙廷兰公,于清康熙59年(1720)偕二弟自郴来新田,卜宅骥峰。清光绪18年(1892)初修族谱。
溆浦萧家坪萧氏
始祖一菊公,宋绍兴2年(1132)由江西泰和县徙湖南。至华一,由武冈徙溆浦萧家坪。
溆浦萧家湾萧氏
始迁祖汉六公,原籍新化,南宋时徙溆浦,居萧家湾。
溆浦寨头萧氏
始迁祖文忠、文信兄弟,元时由宝庆徙溆浦寨头。
溆浦麻溪萧氏
始迁祖华彭公,明万历时由宝庆徙溆浦,居麻溪。
溆浦泥湖萧氏
始迁祖荣厚公,原籍宝庆,明万历时徙溆浦泥湖。
溆浦罗伞溪萧氏
清顺治时由沅陵徙溆浦罗伞溪。
溆浦红岩萧氏
清乾隆时由沅陵徙溆浦红岩。
溆浦清江屯萧氏
始迁祖廷简公,原籍江南昆山县。明永乐2年(1404)由贵州铜鼓卫拨屯徙溆,居清江屯。
溆浦鹤田垅萧氏
始迁祖乔保、丙三公,明永乐2年(1404)由贵州五卫开拨屯,徙溆浦鹤田垅。
麻阳三合乡萧氏
始迁祖清公兄弟六人,宋熙宁间带萧澜长子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早禾市梅子坡圳上同徙楚南宝庆府南门,兄弟分迁邵阳、武冈、洞口、城步、隆回。宾裔居隆回,宾裔孙元子房祥八,于明嘉靖年间先迁辰溪龙头庵,后徙怀化三合乡(1954年划归麻阳),至今已传20余代,族人分布兰村、大桥江、尧市、高村等处。至今全县共1500余人。萧何以下至通宾字派:昆光俊彦魁明泽,毓纪宣扬福德隆,远模序统成芳杰,传道蔚启彩图丰。经纶勋翰瑞,锦绣显元功,祥庆恢宏广,亨贞定郁通。通宾房字派:洸甲楚天盖,汉南祖万文。祥八房(麻阳境内)字派:祥如仁荣祖,子天兴廷宗,启永国太民,文昌映世隆,希贤单贵秀,安邦必肇勇,绍光继大元,指南长柏松。1948年与辰溪等处议定从&希&字后不用,重议新字派:守典崇诗礼,敦伦尚敬恭,美怀江左右,秀发海西东。
明洪武间由抚州迁居靖州。至清光绪34年(1908),已传20代。
摘自 寻霖《湖南氏族源流》
希望有知道更多的宗亲能跟帖,以方便外迁的萧氏交流和寻宗问祖。
纠肖复萧,欢迎长按以下二维码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可直接订阅微信公众号“蘭陵會”最新资讯,ID:lanlinghall,加微信号ixiaojun66即可申请加入“文化创意萧氏群(蘭陵會)”,公众号管理员均为义务付出的志愿者即义工。欢迎转发并赐稿。
& & & & & & & & & & & &蘭陵世家 & &光耀中华 & & & & & & & & & & &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ratio="1" data-w="430" width="auto" data-original="//w6.sanwen8.cn/mmbiz/uhFXj7oMnyAQeEjnbBgYII1ibU5QjI0WVFCFkcgD4fsQQiaRw5pUQ4Gfuca0iaMPqNLq25OLj0ryTvqEicUPFdhNKA/640?wx_fmt=jpeg" style="line-height: 25.6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w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萧氏化痔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