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半岁宝宝的幼儿园早教活动计划困惑

早教的困惑_宝宝树
早教的困惑
包包已经五个多月了,最近我一直在困惑于要不要给宝宝报名上早教课。虽然现在我休假在家,有时间照顾宝宝,但很快我就得上班了。奶奶爷爷带宝贝,虽然疼爱是少不了的,但教育总是个问题。前不久,我到红黄蓝早教中心咨询了一些问题,专家老师也对宝贝做了综合的测评,目前宝贝发育一切都很好,我对宝贝倒不是期望他将来会怎样,只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不会因为我的疏忽而使宝贝有什么遗憾。犹豫再三,我和老公商量了好久,最近决定带宝贝去早教中心去上课。一说出这个想法,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甚至一些同事朋友都是反对声一片,都说没有用,但我还是偷偷的给宝宝报了名,并且极力的说服奶奶和我一起带宝宝去上课。因为我希望宝贝能和更多的同龄人接触,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成长,也希望我上班不在家的时候奶奶能有意识的教宝宝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使宝贝更好的成长。希望我这么做对宝贝是好的。加油!日志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好内容记得分享哟幼儿教育之中的困惑和争论_百度宝宝知道
幼儿教育之中的困惑和争论
宝宝1岁10个月LV.11
&&&&&& &把教育的视线延长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 几天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发出了这样急切和郑重的呼唤。
& 100年前,同样的一个金秋季节,中国第一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 幼儿 公共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在武昌诞生。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的幼教从以往自发、封闭的家庭教育形态走向社会。
& 中国幼教社会化的第一步,可以说完全是以西方为摹本的。但是100年来,以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为代表的中国幼儿教育先驱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朝着&中国化、大众化、科学化&的方向展开了持久而艰苦的探索历程。
& 这种探索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在同时举行的&中国幼教百年学术研讨会&上,我们听到了有关幼儿教育的种种困惑和争论。
& 幼儿教育:在家庭进行好,还是在幼儿园进行好?
& 本次会议提供的一份介绍幼教事业成就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我国的幼儿园数从1976年的44.26万所增加到141.18万所;入园幼儿人数从1976年的1395.5万上升到2036万。
& 但这份资料同时又提出,近年来幼儿入园率呈下降趋势,发展形势令人担忧。2001年幼儿入园人数比1995年减少了690万人,减少幅度为25%,减少幅度大于人口下降幅度。目前,全国0-3岁幼儿的毛入园率仅为33.62%,低于&九五&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
& 有人认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适龄 儿童 的入园率低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不值得奇怪。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些地方政府简单照搬企业改制的做法,将公办幼儿园推向市场造成的必然结果。但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导王炳照教授发现,农村孩子上幼儿园的比例很小,城市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比例也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长期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王教授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幼儿的早期教育通常都是以家庭为主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多单位、企业、街道虽然办过很多的托儿所、幼儿园,但那时的幼儿园大都是一些低水平的,不过是一个&寄存&孩子的地方。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对孩子早期教育也重视了,但是人们所期望的优质幼儿园数量很少,而且费用昂贵,这样,一些父母自然就选择了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教育的方式。
& 家庭教育和公共教育是有区别的。有关研究发现,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是幼儿完成社会化的最好方式。在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经济富裕的家庭,还是贫困的家庭,孩子照例是要送到幼儿园去的,当然他们对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时间并没有严格限制,甚或每天不过一两个小时。和蔼可亲的老师还会不时让孩子接听父母的电话,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从而安心和快乐地去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儿玩耍。
& 如何把握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公共教育的联系和关系,年轻的父母需要三思。
& 寄宿制幼儿园:对孩子成长是有益还是有害?
& &我坚决反对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
&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长的话一出口,就在会场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他说:&0-3岁儿童的教育有很强的科学性,我们应该重视幼儿与父母的交流,而寄宿制幼儿园却要将这种关系拆开,这很糟糕。&
& 朱所长的观点引起了一位女记者的强烈共鸣。&干我们这一行总是特别忙,生活也不规律,一说有采访任务,拔腿就得走。过去收入少,住房也小,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决定送孩子上全托。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我儿子上的是个混合班,日托和全托的孩子都有,每天傍晚放学的时候,看到别的孩子高高兴兴地跟着父母回家了,他会有怎样的焦虑,我无法想像;到了夜间,老师让他早早地到小床上躺下,在那白天热热闹闹、晚上空空荡荡的屋子里仰望天花板时会有怎样的恐惧,我也无法想像。&
& 朱所长的观点还得到了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裴小倩老师的支持。她所参与的《发生在社会关系中的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的研究课题得出结论:母爱缺失或不利的养育环境都会影响到婴幼儿的大脑、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孩子与保育者的关系是0-3岁儿童保教的关键、基石和核心,保育者首先应关注的是与 婴儿 之间是否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和联结。
& 北京市早期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徐明并不全盘否定寄宿制幼儿园:&我认为可以提供寄宿服务,但前提是家长确有困难,如长期出国、生病、进修等,否则园方应尽可能说服家长不送孩子全托。&她说,寄宿制幼儿园的出现有历史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中国文化的原因,它首先考虑的是家长的方便、省事,而没有将幼儿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是对儿童的不尊重。
& 来自幼教一线的陆月崧是广东省顺德机关幼儿园园长。在这所幼儿园的300多个孩子中有60人寄宿。陆园长觉得对寄宿制幼儿园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让幼儿寄宿不管是对老师、家长,还是孩子,其实都是一种无奈。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工作的难度增加,责任加重。但目前许多家长要创业,没有时间照看孩子,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而寄宿制对有些孩子确实是一个锻炼。
& 20世纪80年代有一项研究表明,全托的孩子的智力、交往、帮助能力高于日托的孩子,但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不如后者。如果家长忙于工作,长期不和孩子在一起,会拉开亲情距离,影响亲子关系。因此,&全托的孩子在5天中最好能有一天回家&。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的潘洁教授建议,对那些需要全托的孩子事先应该做一下测试,一些体质弱或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寄宿制幼儿园受到的情感伤害会很大,而外向、无人照看的孩子可以进来。
& 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主任华爱华不同意同事朱家雄的看法:&一切都应放在关系和背景中来思考,不能用&好还是不好&这样绝对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寄宿制幼儿园。父母关系不好或者虐待孩子的家庭照样建立不起良好的联结和依恋,还不如把孩子送到条件好的寄宿制幼儿园。&但朱家雄坚持认为,这是逃避问题的做法,&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不能解决问题的症结&。
& 儿童游戏算不算学习?
& 让每一个孩子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并让他们接受&适宜于发展&的学前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游戏信条&。
& 但这一信条正在受到挑战。
& 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忧心忡忡地说:&这已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 尽管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
& 一方面是功利性教育的抬头。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在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认识,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占据优势。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而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 而另一方面,幼儿的游戏又被成人所控制,成为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南京师大教育系黄进说:&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地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很多幼儿园里的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常常是老师带着孩子做完游戏以后,孩子还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一会儿了吗?&&
& 游戏是婴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刘焱教授认为,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应当改变游戏归游戏、上课归上课的现象,也应该改变&重上课、轻游戏,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老师应该是孩子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观察他们,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都市第五幼儿园教师曹伟说。她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孩子们自己来确定主题,自己选择角色,自己发展游戏情节,&我跟他们是平等的&,&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早教的困惑-上饶日报-上饶数字报-上饶新闻网
第07版:消费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广告
第03版 卫计周刊
早教的困惑
早教的困惑
见习记者 黄珠慧子 文/图
  自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以来,与“孩”相关的行业再度热起来,我市的早教市场也顺势风生水起。“激发潜能”、“开发智力”、“培养社交能力”、“启发想象力”、“在游戏中提高情商”等极具想象力的词汇成为早教机构的宣传口号,让家长们常常目不暇接、怦然心动。可一节45分钟的早教课要花近200元,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还有不少家长乐意把还不会走路的孩子送去早教班。对此,记者展开调查……  早教课程花样多价格高  儿童早教就是通过各种器械、工具等辅助道具,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以做游戏的方式,来锻炼孩子们的手、脑、口等器官功能的协调性,达到开发智力和培养动手能力的效果。记者走访了解到,我市的早教机构无一例外地设置试听体验课,并且推出分段课程吸引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热衷于让宝宝学习各类早教课程。在庆丰路附近的一家早教中心,记者看到,很多家长正在陪同自己的孩子进行训练,孩子年龄多数在一两岁左右,场面十分热闹。&  前来消费的多为年轻父母,他们的“消费能力”都很高。徐女士说,还在怀孕时,她便开始自学各类早教知识。宝宝出生6个多月,她在一家早教中心一口气买了几十节课,花了近万元。“很多朋友都说,3岁以前,是孩子开发脑力的最佳时间,花点钱也没关系,好的东西肯定贵。”徐女士认为,启蒙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  7月27日,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咨询了一家早教机构。工作人员王小姐告诉记者,该早教机构针对0至6岁的婴幼儿群体,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生理和脑部发育特征设置了不同的课程,亲子课、创意百变课、欢动课,每节课时长在45分钟,每周的上课时间是由机构安排的。当记者询问课程价格时,她表示,一节课为160元,一次性需支付完半年的费用7860元,共计48节课,家长可以带小孩先来免费试听一次。“这几年不断发展,儿童早教中心可以说已经开始慢慢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在幼儿期的能力培养,这个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了。”王小姐坦言,能送孩子前来进行早教的家庭通常都较为富裕或文化水平较高,这些家庭有经济实力承担教学费用,且能认识到早教的重要性。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儿童早教主要可以分为两派:一种是引入国外的儿童早教模式,课堂氛围比较开放,注重给孩子自由和鼓励。另一种则是充分吸取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结合国外的儿童早教理论,课堂则相对更注重模式、纪律。  为什么给孩子选择早教  市民马女士2015年做了母亲,从女儿7个月开始,她就给女儿报了个早教班,每周两次上课。对此,孩子的奶奶很不解,“我们以前那个年代,哪有这么多花样,孩子一点都不笨。”在老一辈看来,上早教班既浪费钱又折腾孩子。马女士却认为,老一辈的育儿观念早过时了。孩子仅仅“不笨”是不够的,一定要“更聪明”才行。她说,早点给孩子开发智力,孩子会更聪明,现在连进幼儿园都要考试,怎么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与马女士有着同样观念的年轻父母并不在少数,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竞争从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因此,在年轻父母看来,让孩子上早教班十分有必要。“我的大儿子就在这里上早教课程,小女儿10月份出生,到时候也会送到这里来。”市民石先生说,通过第一个孩子看到了早教的效果和重要性,所以再生二孩的时候也会送到早教中心进行训练。在某早教中心,还没到上课的时间,原本宽敞的大厅就已经坐满了孩子和家长。  许多家长希望通过早教能让自己的宝宝“领先一步”,还有部分家长则表示自己只是“跟风”。市民周颖玉说:“看到别人家的宝宝早教了,我不能落后啊。赶紧也给宝宝报了名。”但对早教课程和效果了解多少,不少家长很茫然,他们对早教的大部分认知,实际上都是来自早教机构工作人员的宣传、介绍。  “这里的大多数父母都是经济条件不错的,一些家长提前为二胎的早教课程预约,可以得到更优惠的价格。”该早教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自二胎政策落地以来,不少父母都有再生一个的打算,伴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届时肯定会有更多的孩子需要进行早教培训,价格也会进行相应调整,这对儿童早教这个行业来说将会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其实,早教课程并不要求孩子学会和掌握一定技能,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和同龄人、父母、陌生人相处的机会,让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初步的认识,让孩子更开朗、更合群,如果家长一味地将早教看成是学习知识,培养“神童”“天才”的场所,到头来反而会限制孩子个性的发展。  平日里,当孩子们在家里的墙上涂涂画画时,会遭到家长们的严厉制止;当孩子高兴地奔跑嬉闹时,家长们考虑得却是不要摔跤;当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着自己做家务时,家长却说别捣乱………很多时候,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迸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这样被家长无情地扼杀了,孩子们在独立、成长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往往被家长的无知而斩断。相反,很多家长却舍本逐末,拼命地教孩子拼音、认字、英语等文化知识,或者一味地将教育孩子推给老人、早教机构,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父母应在早教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不应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往早教机构‘一推了之’,早教中心起到的主要还是引导作用。”专业人士董老师认为,父母的陪伴和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早教,与孩子平等地交流,耐心地沟通,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填鸭式教学更重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他们以人格上的示范,培养他们良好性格和品质,让孩子在感受亲情关爱中体验到一种快乐,萌发一种兴趣,让他们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
版权所有 上饶日报社 合作伙伴: -
& 2008 srxww.com , Geo Info. All Rights
技术支持: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孩子早期教育有困惑 心理专家施钢为宜宾家长答疑孩子早期教育有困惑 心理专家施钢为宜宾家长答疑宇牛曦学百家号著名心理学专家施钢来宜为家长教育孩子答疑解惑。宜宾手机报12月16日讯(记者 曾江)“孩子在成长中如何教育,如何懂得感恩,遇到孩子玩电子产品厌学情况怎么处理?”一直是困惑家长教育的问题。12月16日,美琪教育集团特邀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著名心理学专家施钢在市委党校江南会堂为宜宾400多名家长开展了《如何科学陪伴孩子长征》的公益讲座,教授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我的娃娃5岁,现在处于性格形成期,家里爷爷奶奶、孩子父亲和我对于教育也产生了分歧,突然觉得有点迷茫,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式才能引导孩子正确的生活学习。”宜宾市民朱春梅说,今天著名心理专家施老师来了,所以希望能够有所收获。开场进行互动。讲座在一个互动中展开,施钢通过对现场400多名家长心理测试互动中了解把孩子教育方式分为了不同类型,从而分析当前家长所面临的困惑是什么。“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我们不能盲目的阻止,反而是赋予他们权力,让他们监督家长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如晚上在规定时间段家里电子产品全部归他管,谁先用,惩罚谁。”施钢说,自己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相对整个人生中自己更看重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培养孩子自己思考,独立人格懂得感恩。很多家长意犹未尽,台下继续询问。家庭教育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正确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施钢讲座中提出,教育孩子家长要把握早教、幼教两个关键时期,尤其是0-3岁的时候是孩子对社会安全感培养阶段,父母应该重视起来。在讲座中对比了国内外在两个阶段的教育模式。2个小时的公益讲座,让在座家长感受到在以前的教育方式中一些错误想法做法。在活动最后,施钢还与现场家长进行了问答互动。家长与老师之间互动。“听了讲座,觉得找到了更为科学的教育方式,勤快的妈妈不一定能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感谢美琪教育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听了讲座后市民毛燕群说,希望美琪以后能够组织更多类似的讲座。 据悉,美琪教育创建于1998年,总部位于泸州,主要开展0--15岁青少年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潜能发掘、综合素质培养及提升。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宇牛曦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解析我国曦学资讯,来聊聊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66 小时
金币:2870
<em id="authorposton17-6-22 10:30
困惑一:从国外引进的早教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孩子?  赵女士的孩子现在1岁零7个月,她曾经带儿子去过好几个专门给0到3岁的孩子提供早期教育的培训机构。赵女士发现,这些早教机构的培养理念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不管是“蒙台梭利”还是“多元智能”。赵女士困惑的是这些理论在国内没有经过本土化的研究就直接进入市场,适合其他国家孩子的教育模式和考核指标是否对中国的小孩也适用?  对此,早期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吴凤岗教授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共性很多,3周岁前的孩子有很多共同的特征,这一点中西方孩子没有太大区别。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文化背景、民族宗教等的差异越来越大,教育的方式会有很大区别。他赞同引入西方发达国家早期教育的方法,但考虑到教育环境也应注意差异,比如国内家庭孩子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较多,而国外讲究小家庭。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和考核目标,都只是适合一定的人群。”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博士姜勇说,“目前国内早期教育,大多拷贝国外的教育模式,只是一种‘拿来主义’的做法。”针对家长的困惑,姜博士指出,不管是“蒙台梭利”还是“多元智能”,都给中国早期教育提供了一种可以模仿的范本,“可以肯定地说,适合国外儿童的教育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同样适合中国儿童,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  ABLE教育机构教学总监郑天杨表示,无论是什么教育理念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教育学是年轻的科学,有很多新兴的理论。早期教育理论也是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体系,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有可取之处,但不能照单全收,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每个早期教育机构都会打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之前应该清楚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
困惑二:各机构推出的亲子课程为何大同小异?  郑女士的孩子现在有两岁半了,她告诉记者:“现在早教市场上最流行的课程是亲子班,一般都是母亲和小孩一起上课,一周上一到两节。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常规,诸如:听音乐、蹦蹦跳跳、走直线、卷地毯、辨认颜色与大小等小游戏。”郑女士说,各种亲子班课程内容多有重复,并且各堂课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后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是否有学习成效、到底有没有副作用都还不能肯定。  吴凤岗教授介绍,亲子教育最初来源于一些著名的幼儿园,后来慢慢的有了亲子园、亲子门诊咨询。因为来源于较小的范围,各家的教材大同小异,使得这些亲子教材和课程存在很多共性,但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孩子,亲子教育不要硬搬教材,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但是,“亲子课程也不能特别个性化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博士姜勇指出,0到3岁的孩子,兴趣爱好等都没有定型,孩子的学习只是在完成家长的心理目标,从这个角度考虑,“亲子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只是家长的需求,对实施早期教育的机构来说,这样完成孩子的教育并不具有可操作性。”  郑天杨认为,早期教育的效果不是短期能看出来的。技能训练是以兴趣为出发点,而不是短暂地掌握一些技能,给家长一种满足感。亲子课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对低龄儿童的教育目标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不是产生压力,强迫训练和无兴趣的教学对孩子有害无益。  对于早期教育的效果如何评价,吴教授表示,目前的评价系统确实存在问题,对于早期教育的评价应该是综合评价而不是单一评价。例如,在单项比较上,认字少的孩子可能在另一方面发展得好。应该是发展的评价,接受亲子课程一个月的时间,短时的效应和进步都不能说成是阶段的变化。对于过度看重效果的家长,吴教授建议对于早期教育的结果不要太重视,放轻松一点,顺其自然。即使老师对孩子强化了某方面的训练可以产生短期效应,但也可能会顾此失彼。  专家们坚决反对目前在家长中刮起的“超前教育风”。他们认为,儿童在0到6岁之间,是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如果人为提前训练,效果不见得更好。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不仅没有必要,可能还会给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困惑三:什么样的教师才有资格从事早期教育?  现在能够意识到孩子早期教育的家长并不多,即使是有精力实行这种早期教育的家长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这种教育,只有寻找合适的早教老师来解决这个问题。  徐女士家里的小孩快3岁了,她打算给孩子请个育婴师。考察了多家家政公司后,徐女士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她告诉记者,如今北京家政市场上大多数的保姆来自外地下岗女工,她们大多是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已经很少。而所谓的育婴师大多是因为给家政公司交了一定的培训费当上的,在所谓的培训中并没有例如儿童心理学等专业方面的知识。  对亲子班教师的资质家长们也提出了质疑。赵女士说:“一般亲子班的教师都是一些刚从幼师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她们能带着孩子蹦蹦跳跳做游戏,但是不是真正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胜任早期教育的工作呢?”  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的制约,目前市场上的育婴师或早期教育教师很难让家长满意。吴凤岗教授认为,好的育婴师首先要有爱心,愿意和孩子沟通相处,具备儿童保健、营养、心理和教育的知识,并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他透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着手开展育婴师的培训,但还没有足够的师资满足市场的需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指出,一定要澄清家长对早期教育在开发孩子智力上的认识误区。“不要一提开发智力,就必须是教孩子认字学知识,其实教孩子玩耍也是在开发孩子的智力。”赵教授说,“0到3岁孩子智力的开发,就应该是蹦蹦跳跳、听音乐、走直线、卷地毯等。”赵教授认为,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还是应该充满活力点好,“如果再经过专业的幼儿心理、生理等培训,这样的老师是最好的。”  “判断早期教育机构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在带孩子接受一段时间教育后,只要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有进步,就可以认定这个教育机构暂时适合自己的孩子。”专家们认为,一个孩子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能有特长,需要家长本身的努力,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都是大众化的,只不过有些机构增加了些特色教育而已。  郑天杨建议,选择早期教育机构时,关键的是考察这里的老师接受过什么样的培训、培训者有什么背景等。合格的教师应该有幼教背景、经过专业训练,和孩子可以平等相处,如能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讲话时轻声细语。家长可选择孩子午餐时间和下午起床时间去学校实地考察,这两个时间是园内最混乱的时候,细心的家长可以判断出老师是否有爱心和耐心,是否真的在照顾孩子。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10 小时
金币:2819
<em id="authorposton17-6-22 11:02
取长补短吧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89 小时
金币:2554
<em id="authorposton17-6-22 11:17
亲子课程要慎重选择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65 小时
金币:2446
<em id="authorposton17-6-22 11:19
看一看瞧一瞧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教育困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