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后屈身的资势是什么样的资势啪啪舒服?

军医院遭越军伏击:女兵未受辱 13:49
原121师医院全体1979参战女兵战场留影。  分别与重逢,在人的一生当中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现实中重逢往往是喜悦高兴成份居多。然而我们在3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战友重逢,竟是最为悲痛和不堪回首的一幕……  号凌晨我们121师医院随敌后穿插作战部队第一梯队出发后,作为战地医院第二梯队的我们,暗自祈祷前方战友们平安顺利,更盼望能得到师主力胜利的好消息!可由于当时的我军的通信装备十分落后(步兵仍在使用反映抗美援朝战场的电影《英雄儿女》里王成使用过的那种背在背后的步话机,只是体积小了点、重量大概也轻便些)。从正常渠道获取前线消息显然是有限的,更由于我们当时的军人身份不允许随便乱打听。唯一的信息来源,只能是战场上下来的伤员。然而从受伤人员那里得到消息,也只是片面、片段和局部的道听途说。  几天里听到的传闻竟然都是对我们不利和负面的:什么第一梯队遭遇伏击、部队打的很惨烈,预指几乎被打光了等等,听得我们心情复杂而难受!真希望这些传闻是空穴来风、无稽之谈!  几天后我们第二梯队奉命随第二批越境穿插部队出发,车队顺着工兵部队临时开辟的简易道路衔接着的越方村级公路艰难缓慢地行进。  当年我们部队是在特殊背景下,针对特殊的作战对象,进行的一次大纵深穿插战。穿插路线山高坡陡、沟深林密。路途中不时从两旁的险山恶林里打出冷枪。我们坐在车后箱上没有任何掩体保护,随时有被击中的危险。在行进途中几度被迫下车俯卧在安全地带,等候侦查兵战友们上山进林去清扫歼灭流窜的越军和土民兵后才得以继续前进。一路上气氛沉闷,阴霾的天气加上不利的传闻和不断传来的枪声以及路旁不时看见不明身份的死者尸体,都好似巨石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格外的压抑和沉重!这沉重来自对前线战况的不明、来自对一梯队战友们的牵挂、来自师医院同志们的生死未卜!  车队走走停停,我们闷坐在车上,饿了就啃几口压缩饼干充饥。十几公里的路竟走了大半天。直到下午五点左右,才在一处有几栋平房的地方停了下来。从前面传话:所有人员先不要下车,在车上待命!  这时,两个一梯队的师医院战友不知从哪出现在我们车厢旁,只见他俩周身的泥泞尘土、脸上挂着疲惫不堪神态、带着亲人重逢的激动与悲伤,哽咽告诉我们:我们18号晚遭到越特工的伏击,医院随预指行动的人员都被打散打没了!受伤牺牲达40多人!……分地震惊和悲痛!毕竟是我们朝夕相处的战友,而且我们还不是一线的战斗部队,竟然伤亡如此惨重!  随即车队开到一处平房前停住,我们这才得知此地是越方的一个小县城(通农县)。县城已在18号被我军攻克。目前由我方占领。县城周边的山上还有越军在活动,小规模的战斗时有发生。  此刻我们在这见到了一梯队的全部受伤人员,烈士遗体也随放于此。几个负伤的军医和卫生员见到我们时禁不住失声痛哭,一边与二梯队战友紧紧拥抱一边诉说着他们这几天的遭遇……。还有人告诉我们:就在我们到达的半小时前,我们的L军医刚刚牺牲!要是我们早到一小时L军医或许有救!  从一梯队战友们的叙诉我们了解的大致情况:  17号,部队快速穿插进入越境内,坚决执行“不惜一切代价按时到达指定地域”的命令,在先头部队攻打下通农县城后,前指又指挥带领主力部队向既定方向奔进。18号傍晚,部队走到一处山边隘口,天色渐暗,当主力部队走过之后预指通过时,从山上投下几颗手榴弹在预指队伍中炸开。匆匆行进的队伍顿时有点混乱起来、而此时紧跟随在部队后面的民工队伍中也有人朝部队开枪(后来得知越特工早已在部队刚进入越境时就混进民工之中了,由于当时的民工是临出发前才编入部队,还来不及与部队相互熟悉,再加上广西边境人的相貌与越南人相近似,几个因素就给越军特工钻了空子。)这样两头夹击,部队吃了大亏、民工也无辜受害,军民双方均伤亡惨重!  此时前指率主力部队已经走远,而预指就在这片地段遭遇伏击整整打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一看,路旁和山上到处都是伤员和尸体,既有我方的也有敌方的更有不少民工。一梯队的医疗所救治伤员职责已完全丧失。大量的伤员只能等二梯队的我们前移到来实施。有些伤员就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失去生还的希望(如L军医就是其中一例)!  战后战评总结这个段遭遇战例时教训深刻惨痛。对方多年战事不停,原又是同志加兄弟,我们的全民皆兵思想和游击战、麻雀战,伏击战等战略战术都是老大哥教会小弟弟的,现在小弟弟反其道而行之,娴熟运用于师傅身上了!悲呼!  在这场伏击战中,预指已经完全失指挥能力。师团级首长都有伤亡。光师医院就牺牲了十多位战友,负伤二十多人。  医院的战场遭遇,战后在国内广泛流传,竟传有多个版本。至今还被人在网上肆意杜撰、编派解放军参战女兵也在其中死伤不少,还被越军俘虏了去受尽凌辱云云。在此可以郑重告诉世人:当时我们九位参战女兵都跟随后勤复指不在受伏击现场,既没有伤更谈不上亡!而广西战区唯一只有执行穿插任务的部队女兵进入敌后。  附121师医院对越自卫还击战总结  一、上级赋予我师的任务:  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师担任直插班庄,切断高平之敌退路,阻止太原之敌增援、保障主力全歼高平之敌的大纵深穿插任务。战斗于日凌晨发起,全师从念井地区分四路出境,沿莫隆、通农、班庄、扣屯、高平、茶灵轴线,奋战28天,于3月16日胜利回国。二、师医院任务及战场救护情况:  这次出国作战,我院担负全师的卫勤保障任务。全院参战132人:前梯队76人,后梯队56人。  随前梯队行动的医院门诊所和二所的医卫人员曾6次遭遇敌人伏击,消灭敌人18人。  前梯队遭伏击负伤32人、牺牲16人(1名配属翻译)。  在越南境内转移了6个点。  后梯队前接伤员15批,共456名,烈士遗体204具。共收治伤员646名,各种手术275例,危重59名救活55名。后送伤员13批共785名,烈士227具。  四次清扫战场收敛烈士遗体155具。  一所、三所、药房和炊事班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  全院火线立功4人、火线入团1人。  全院立三等功47人,占参战人数35.5%  全院干部55人,荣立三等功以上21人,占38%  给伤员输入液体及代血浆15万9千毫升。   相关阅读:对越自卫反击战揭秘:被烧成焦炭的越南女兵  日拂晓,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  随着我军一发发仇恨的炮弹划破寂寞宁静的夜空,飞向越南野心狼的军事据点上,我军立即投入了战斗。  我当时是师防化连的喷火排班长,我们班配属担任尖刀的步兵第六连,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敌301高地扑去。  301高地是越寇一个重要的前沿阵地,战斗未打响之前,我边防军民遭受到不少从山上打来枪弹袭击,致使一些群众伤亡。据守在这里的敌人,凭借险要的地形和复杂的工事进行抵抗,但在我军的英勇攻击下,大部分火力点被摧毁,只剩下一挺机枪把我们的冲锋部队压在稻田里。  观察组运动到敌人前方,摸清了敌活力部署。  原来,敌人这个火力点设在半山腰峭壁中间,离地面有10米左右,射击孔只有水桶般大小,炮火轰不进,炸药包也炸不到,手榴弹都甩不进去。正当大家焦急的时候,请求得到批准后,我毫不犹疑带领全班战士冲了上去。  当我们运动到峭壁下的时候,遇到了困难。由于地形的限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实施射击,端枪喷射吧,60多公斤的后座力,会导致操枪不稳,难以命中目标;架枪在峭壁上喷射吧,也不行,火焰直射上去,到不了洞内,不能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反而暴露了我们的目标。  眼看时间一秒秒的过去了,我急中生智,让副射手跪姿端枪,自己屈身喷射,我瞄准敌人火力点后击发,火龙喷射而出,直钻敌人洞内。  敌人的机枪哑了,随着一阵惨叫声,一股尸体烧焦的味道,随风飘进我们鼻子里。敌人的钉子拔掉了,我们的进攻部队迅速向前推进。  2月18日,部队攻打敌大马公安屯的战斗更加激烈。  该 公安屯是敌公安兵的老巢,越寇在这里苦心经营多年,在当年法国所修工事的基础上,又迸行了增修加固,在屯外开阔地里,还挖了一条坑道和不少单兵掩体,形成 环形防御,易守难攻。敌人依着工事,负隅顽抗,对我部队进攻造成很大伤亡,部队几次冲锋,都被压制在开阔地里,爆破组连续几次爆破,均未成功。  “连长,让我上吧!”  连长投来信任的眼光,说:“好,喷火班上!”  我一转身向敌阵地冲去。  连长喊了一声:“机枪掩护!”  话音刚出口,我已迎着弹雨冲出去十多米了。  连长高声叫喊着:“注意隐蔽!”说完顺手从身边操起一挺机枪“哒哒哒……”地向敌人暗堡打去。  我时起时伏,忽左忽右,机灵地躲过枪弹,向前跃进。  当我运动到离敌暗堡四十来米时,被敌火力压在一个弹坑里。此时,敌人疯狂的子弹象成群结队的飞蝗,没头没脑的直往弹坑四周乱窜,子弹掀起的小土块,撒落在我的身上、头上,我被压在弹坑里,抬不起头来。  此时,我端枪瞄准朝敌人的暗堡里喷了一瓶油,火龙呼叫着飞出弹坑,射向敌人的暗堡,躲在暗堡里的敌人顿时一阵恐慌尖叫,机枪停了。  我观察着暗堡的动静,由于暗堡里的温度较高,如果是直接接触火苗,非死即重伤,所以,常人是无法呆下去的。没多久,我看见两个越南女兵从暗堡里跑出坑道边沿上,有一个朝我们扔手榴弹,有一个打了一梭子后,两人又迅速逃跑到另一个暗堡里去。  连长操起望远镜看着敌人的动静,愤怒地说:“他奶奶的,这两个臭娘们可能就是今天在我们护送越南老百姓转移到安全地域时,穿着便服混进老百姓中间,在行进中向我们部队扔手榴弹的那两个,快点上,给我狠狠的打!”  话音刚落,就发现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两女兵已经进入了暗堡。  连长说:“喷火班,快点上,用喷火器干掉她们!”  我应了连长一句“保证完成任务!”便赶紧跃出弹坑,几个箭步冲到暗堡前。  距敌暗堡只有四米多远了,按规定,这样的距离是不能喷火的,但我一心想着消灭暗堡里的敌人,不顾自己被烧伤的危险。  我迅速喷出一枪,火,烧焦了暗堡里面的敌人。  这时我想,连长,我们不用再上了,暗堡里两位越南女兵早已被我的武器烧成焦炭了。  不过,由于喷射距离太近,我两条裤腿被反溅的胶状油烧烂了,脸上也被烧伤,伤口火辣辣地疼痛。我刚弄灭身上的火,便冲入暗堡打扫战场。发现两具越南女兵被烧焦的尸体旁,两支枪托仍然弱弱燃烧,我看清楚了,那是我国制造的冲锋枪,与我们用的武器完全一样……  此时,侧翼又响起了敌人的机枪声。  枪声就是命令,我随即拖着烧伤的双腿,背着五十多斤重的喷火器,向敌人的另一个坑道口扑去……如今想想,当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场上就是这样的,越南军队利用我军把老百姓当作“鱼水关系”的弱点,对我们实施潜规则,则将许多战士、民兵、特工混杂在老 百姓的队伍中间,不时地近距离的给我军打冷枪或投手榴弹,造成我军伤亡,我们连队就有5人牺牲在这些冷血杀手的手上。为了安全,参战部队都迅速作了通报, 并要全体官兵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后来,我军为了保存力量,也实施战场上的潜规则,即看到房子和设施就破坏,看到有生力量就消灭。  尽管现在中越关系有所改善,但始终也改变不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利益的游戏规则!这也许就是将士们在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拼出来的结果!  现在,对越自卫反击战32周年的日子就要到了,每当这个时刻,我就自然而然的回想起我们团牺牲在越南战场的300多名战友,由此我也一直不敢用手去抚摸32年前我胸前佩戴过的那枚军功章……  (责任编辑:朱晓时)  相关阅读:对越自卫反击战内幕:美国告诫苏联别插手(凤凰网)  核心提示:访美期间,邓小平在与卡特交换双边重大战略问题时指出:世界不安宁主要危险来自苏联,同时表示中国愿与美国一起抗苏。同时,邓小平批评苏联在世界各地扩张,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与越南一起提出要在亚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这对世界很危险。针对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的问题,邓小平还向美国暗示将进行自卫反击。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卡特专门通过美苏之间的热线打电话告诫苏联,不要采取任何可能恶化目前局势的行动,阻止苏联对中国进行军事冒险。美国借力中国抽腿越战泥潭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4年多时间过去。在此期间,世界各国联合救市,危机得以暂时“缓解”。但是,救市只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危机本身并未解除。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逐渐从金融领域向国家主权信用领域演化。本轮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更成为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轮危机到底是如何演化来的呢?要想了解本轮经济危机的根源,有必要了解近几十年的人类发展历史。找到其因,方能究出如今之果。  笔者认为,要搞清楚本轮危机的来龙去脉,应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参加越南战争。这里,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对该事件的演绎进行推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地缘战略、经济因素等作用力的促使,美国直接参与了越南战争。美国参加越南战争的初期,曾一度因为战争的需求,拉动、刺激了其经济的大幅增长,美国经济在短期内受益。但这场战争,越南并非是单打独斗,而是在中苏的支持下与美国抗衡。特别是中国,更是派出数十万的军力协助越南人民军。  越南战争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南北越内战阶段;第二阶段,美国间接介入阶段;第三阶段,美国直接介入阶段;第四阶段,美国准备撤军阶段;第五阶段,美国撤军阶段。  其中,在第二阶段,也就是1961年开始至1964年,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美国间接介入越战。介入越战后,自1962年起,美国经济大有起色,GDP增长从1961年的上升到1962年的。之后,GDP增长趋于下降。1963年,由于南越政权的内讧深化,美国抛弃吴庭艳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杨文明、阮庆等军人通过政变,推翻了吴庭艳政权并枪毙了吴庭艳。越南军政府上台执政,但战事毫无进展。1965年,按捺不住的美国直接介入战争,在美国直接介入的1965年、1966年的两个年度,美国GDP增长率均超过6%,达到和,战争对经济的短期刺激作用可见一斑。  但是,由于北越政府获得中国和苏联的巨大支持,战争陷入僵持状态,美国国防开支越来越重,经济逐渐被拖入泥潭。  1967年,美国经济从上一年超过6%的GDP增长率一落千丈,仅为。而且,由于越战财政开支过大,美国经济逐渐陷入衰退。1969年12月,美国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停滞,GDP增长率只有可怜的。新任总统尼克松自1968年当选后,开始着手撤军筹备工作。1973年,美国确认从越南的撤军。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南越反政府武装、越南共和国,在法国首都巴黎正式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即巴黎和平条约)。随后两个月内,美国军队全部撤出越南。  正是在美国深陷越战泥潭、苏联展开对美国战略进攻的压力下,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两国关系发生逆转的战略契机,实际上出现在1969年。1969年3月,苏联军队数次武装入侵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并炮击中国岸上纵深地区。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中苏关系彻底恶化,从貌合神离转向直接对抗。  中国当时虽然落后,但却是一个地方大国,且老一辈革命家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是顶尖的战略家。中苏珍宝岛冲突后,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上赫然出现这样一段话:“我们要作好充分准备,准备他们(美帝、苏修)大打、准备他们早打。准备他们打常规战争,也准备他们打核大战。总而言之,我们要有准备。毛主席早就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他们一定要打,我们奉陪到底。”这一报告中,最重要的国际战略信号就是,中国最大的国家敌人由一个变成两个,从原来的“美帝”变成“美帝、苏修”。据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实权派人物、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称,美国很快接收到这一重要战略信号。在苏联展开对美国战略进攻,且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的背景下,美国认为此时继续打越南战争已不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完全可以利用中苏关系的恶化“以中制苏”,而不必去和中国为敌盲目消耗国力,美国就可以达到遏制苏联扩张的目的。前提只有一条,就是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对美国来说,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具有绝对的主动权。只要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就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对于中国来说,中苏关系的恶化,在外交上使中国比较被动,急需寻找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个对抗的大国的外交改善,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双方战略上的需要,因为双方有着一个共同的威胁——苏联。  当然,这其中彼此也一定互有条件。譬如,中国必然要求美国从越南撤军;而对美国来说,撤军则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在中苏对抗的第二年即1969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请即将访问北京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转告中国政府,美国准备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美国的这一战略调整,使其在后面近20年的东西对抗中与苏联相比占尽优势,苏联最终分崩离析。可以这样说,美国如今的霸权地位,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借助中国的力量实现的。反过来,中国接下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崛起,同样也是借助美国的力量。中美的特殊关系,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  因此,从战略上说,美国在越南战场的重创,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因祸得福。正是美国在越南战场陷入泥潭不可自拔,使西方对苏联的压力骤减。同时,鉴于美国对苏联的包围形势,苏联不得不投鼠忌器。如此的结果就是,中苏矛盾激化,最终形成对立格局。而中苏对立格局的结果是,美国得以从越南战争中抽身。美国只要在西南方扼住苏联的咽喉,就能制服这头庞然大物。于是,美国在龟缩的同时,和中国这一大国合作,在东方牵制住苏联,成功遏制苏联在东方的继续扩张。20世纪整个70年代,美国基本处于守势。守势下的美国,促成第四次中东战争。并在之后的数年,彻底分化阿拉伯联盟,将阿拉伯联盟从苏联阵营争取到自己这一边。当然,这也都是拜野心勃勃、同时又投鼠忌器的苏联所赐。  苏联帝国梦的破灭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阿拉伯国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使其对苏联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阿拉伯国家在埃及的领导下,不愿再充当苏联的附庸。于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苏联和中东的关系已不是附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援助阿拉伯国家的效率远低于美国援助以色列的效率,使阿拉伯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还是以失败告终。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苦心经营十几年建立起来的中东势力网,面临着即将失去的危险局面。鉴于此,苏联战略上选择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避免苏联在美苏对抗中落于下风。  1973年7月,达乌德在“旗帜派”(该派主要是由一些受过苏联训练的青年军官组成,受苏联支持)的支持下,完成对阿富汗当时政权的政变,推翻阿富汗2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并就任总统。达乌德上台初期,积极奉行亲苏政策,深得苏联领导的赏识,苏联正好乘机积极向阿富汗渗透。  但是,苏联外交上一贯的霸道干预和控制,使达乌德非常不满。从1975年开始,达乌德清洗亲苏势力,并向苏联以外的世界寻求援助。1977年2月,阿富汗通过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筹建的民族革命党成为唯一合法政党,亲苏的“旗帜派”分子被彻底清洗出政府和军队。  很快,苏联进行报复。日,人民派和旗帜派的军官联合发动军事政变,苏联飞行员驾机直接参加进攻总统府的战斗。次日,总统府被攻占,达乌德以身殉职,阿富汗政权再次更迭。政变后,表面上,人民派虽然和旗帜派一样完全倒向了苏方,实际上,人民派领导人很快展开对旗帜派的清洗。最后,亲苏方的旗帜派领导人塔拉基和人民派领导人阿明矛盾激化。日,塔拉基暗杀阿明不成,反被阿明反手一击。9月16日,阿明政变成功,公开强烈表示对苏联的不满。  接着,苏联再次报复。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塔拉基政权时期担任阿富汗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和副总理的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发动政变,推翻哈菲祖拉·阿明政权。这次政变,实际上是在苏军的直接参与下完成的。~26日,苏联出动200架次大型运输机,突击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运送5000多人的军队、300辆装甲车和几十辆坦克,苏联驻喀布尔地区的部队增加到近1个师的兵力,这些部队控制了喀布尔空军基地和各个军事要地。与此同时,在与阿富汗接壤的苏联边境地区,还有5个师处于集结待命状态。12月30日,据报道,苏联在阿富汗的军队已经增加到万~3万人。  苏军入侵阿富汗,遭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谴责。美国、北约、伊斯兰国家认为,这是苏联为谋求私利和打破已有的战略力量平衡的直接尝试。  日,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发表声明:“苏联军队进入阿富汗是对和平明目张胆的威胁,它可能标志着我们双边关系根本和长期的变更。”卡特要求苏联立即撤军,并停止干涉阿富汗内政。两天后的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坚决要求苏联停止对阿富汗内政的干涉,撤出一切武装部队。日晚,邓小平在宴请来访的时任埃及副总统的穆巴拉克时说:“最近,苏联悍然派兵大规模入侵阿富汗,粗暴地干涉其内政,严重地威胁着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苏联这一行动,是它为谋求世界霸权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日,孟加拉国、牙买加、尼日尔、菲律宾、赞比亚五个不结盟组织理事国,代表世界上50多个不结盟国家,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不结盟国家通过的关于阿富汗局势的决议草案,要求尊重阿富汗的主权、领土完整、独立和不结盟地位,并立即无条件从阿富汗撤走一切外国军队。苏联入侵阿富汗,一下子成为世界公敌。更为重要的是,阿拉伯世界开始全面反苏,同时倒向西方,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营的中东势力网彻底瓦解。  与此同时,苏联的入侵激起了阿富汗人民的强烈反抗,全国各地大规模起义不断。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局为保住对这个经营多年国家的控制权,决定加派兵力(这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如果苏联在失去中东的情况下再失去阿富汗,结果必然是整个空间被美国联盟封死,被包围下的苏联很难持续发展),一场复制美国越战失败的战争就此展开。包括沙特在内的阿拉伯国家不断为阿富汗抗击苏联侵略提供资金和人力,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则提供武器弹药。苏联,不可避免地如美国陷入越战泥潭一样,堕入阿富汗战争的深渊。越战,是因为越南背后有中苏两个大国。而当时抗击苏联的阿富汗背后,则是阿拉伯世界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  此时,再看苏联形势。东方有日本、韩国作为美国的桥头堡与军事基地,根本无法突破。而且,即便突破,后面就是太平洋,对苏联来说战略意义并不大;南边是一个东方大国——中国的牵制;西面和西南面是北约的势力范围。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客观上的确只有阿富汗这一个通向印度洋的突破口。一旦打通并控制,即可向前延伸到印度洋,接着伸向非洲。如此,东、西冷战下的实力对比,就会明显改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是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战略上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选择,苏联也是考虑借美国衰弱之机形成突破。这种战略压力,在中美关系解冻后更是紧迫。  但是,苏联在阿富汗的10年战争,直接拖垮其实力上本来就弱于西方的经济。10年战争,苏联在国际上显得无比孤立,经济难堪重负。与此同时,更严重的是,苏联内部持续的“不同政见者运动”愈演愈烈,党内派别林立,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激化。1989年2月,不堪重负的苏联军队黯然撤出阿富汗。  苏联的战败,积累的内部矛盾难以向外转嫁和宣泄,意味着苏联向外扩张的战略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内部团结,矛盾疏导及时并进行有序的体制改革,国家应该不会崩溃。令人遗憾的是,苏联党内派别林立、分歧严重,燃烧起来的民族矛盾彻底激化。最终,这个强大的帝国在1991年分崩离析。日的“八月政变”失败之后,苏联已名存实亡。日,苏联寿终正寝。  苏联的解体,本质上是苏联在美苏竞争中的全面失败。由于苏联内部矛盾特别是民族矛盾过度激化,在不能很好疏导的情况下,瓦解的命运就不可避免。  笔者看来,苏联之所以瓦解,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四点:  1.外交上,过度扩张导致树敌过多,特别是中苏对抗后,社会主义阵营逐渐走向瓦解,本来是盟友的中国变成对抗的敌人,直接导致苏联战略上在中东走到输不起的地步。不巧的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又让苏联极不如意,中东势力网的瓦解,迫使苏联不得不亲自操刀上阵,试图通过掌控阿富汗向中东施加影响力并跨入印度洋。这种投鼠忌器的选择,源于早先战略上的接连失误,而这种战略上的失误,来源于过度的贪婪性扩张。  2.过度的军事扩张、霸权主义,特别是阿富汗战争,彻底拖垮苏联经济。年,苏联的军备开支比美国多出近1000亿美元。相比欧美,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苏联,经济修复能力更差。在整体经济实力弱于西方的情况下,加上过度消耗,苏联经济不陷入崩溃才令人奇怪。  相比苏联,美国有准世界货币,有强大的资本市场,这些都能帮助美国休养生息。同时,美国充分利用苏联霸权主义下的蛮力,借力打力,完成对苏方势力的分化、瓦解,苏联却不具备这些,更何况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近20年时间一直处在过度消耗亢奋状态。过度亢奋且缺少新鲜血液补充,必然体力不支倒下。  3.苏联内部矛盾过于严重。这种内部矛盾包括官民矛盾、联盟之间的矛盾、宗教矛盾、党内派别林立导致的路线矛盾和长期高压下一触即发的民族矛盾等。这些矛盾,在苏联解体前的最后几年持续激化,不可调和。  4.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失败后,直接面对的是已经足够修复的美国,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在这四重巨大压力下,最终,北极熊自己打败了自己,苏联在1991年一夜瓦解。  中美击碎苏越中南半岛“美梦”  说起中国和越南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而且极其复杂。为了对时局的发展理解更深刻,有必要阐述一下中越两国之间的历史渊源。  传说中越南的第一个国家是文郎国,后改名为瓯雒国,实际是由秦国灭亡的古蜀国后裔、开明王朝王子开明泮(蜀泮)逃到越南北部时创建。之后,秦征服百越,越南属象郡管辖之下。  秦末,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各地群雄并起,中原一片混乱。此时,秦朝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死前,他召来时任龙川县令赵佗,向其阐述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建立国家、以此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对南海郡侵犯的设想。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其代为行使南海郡尉的职务。  于是,拥兵数十万的秦朝龙川县尉河北正定人赵佗,看准时机,封关、绝道、筑起三道防线,聚兵自卫。公元前207年,瓯雒国被赵佗所灭,赵佗于公元前205年完成对桂林、象郡的兼并,统一岭南地区。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越南人认为南越国是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称之为赵朝。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的劝说下,赵佗接受汉高祖赐给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南越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公元前112年,南越国发生叛乱,汉武帝派兵征讨,于公元前111年平叛灭南越国,在其地设置九个郡县。自此,越南再次被纳入中国郡县版图,中国王朝直接统治其长达1182年。直到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乱,越南叛乱,再次建立国家。但即使如此,越南也一直是中国的属国或藩属国。越南曾用名大越国、安南、越南。直到中国明朝明成祖时期,明朝趁越南王室内乱,出兵占领越南并在升龙(今河内)设立交趾布政司(行省,与如今的行政省基本等同),实行直接统治。1802年,阮福映建立了阮朝,同年完成全国统一,取国号“南越”。1803年,清朝政府(嘉庆8年)将安南国改为越南国,封阮福映为国王,越南由此得名。直到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前,越南与中国一直是藩属关系。  19世纪后期,法国不断发动对越南的殖民侵略,清兵多次派兵抵抗。日,法国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取得对越南的“保护权”。越南屈服后,法国立即禁绝越南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故意造成越南与中国的直接对峙的局面。之后,中法经过多次交战,最终不敌,被迫于1885年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从此,越南彻底沦为法国殖民地。  日,日本派兵攻打凉山,经过几个小时的较量,时任越南总督德古向日军投降,越南控制权易手。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临时政府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独立,胡志明宣读《独立宣言》。日,中华民国与法国签订协定,承认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保护权,以换取其把上海、汉口、广州的租界和广州湾交给中国,并把滇越铁路转卖给中国。但是,欧洲二战最丢盔弃甲的军队之一——法军,蛮横地欲强行接管中华民国军队在越南的防务,遭到中华民国第53军130师少将师长王理寰的强力抵抗,法军不敌败北。  1946年5月初,中国军队全部撤出越南。7月6日,越、法双方在法国枫丹白露正式谈判。9月14日,两国签订临时协定。但是,法国的谈判实为缓兵之计,只不过是因为法国忌惮中国军队和其他盟国的压力。当盟国各方力量先后撤离越南后,法国马上180度大转弯。1946年12月,法国发动对越南的进攻,全面侵越开始。  经过4年战争,法军始终无法消灭藏在深山中的越南游击队。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取得内战胜利,胡志明派人同中共中央直接联系请求支援。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南下,中越边境交通线被打通。日,胡志明政权外交部长黄明鉴致函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承认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交换大使”。周恩来总理于1月18日复函表示,欢迎中越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于是,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1950年1月,时任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罗贵波,奉命以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的身份,于1950年1月先期赴越了解实际情况。根据罗贵波从越南发回的考察报告及其与越共中央协商的结果,中国立即向秘密开进我国的越军主力2万人提供武器弹药、医药和通讯器材方面的全部武器装备,进行整编训练,组建正规军,为实施打通中越边境交通运输线、便于越南接收中国物资援助为目的的边界战役做准备。同时派遣以韦国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政委)为团长,由约40名师、团级军官和机要人员组成的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帮助工作。同年6月22日,中国委派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即刻抽调人员火速组成中央代表团,于7月7日乘火车奔赴越南进行支援。  在中国的支援下,越军逐渐取得战场优势。1954年5月,越南军民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全歼法军主力16000余人,迫使法国于日在日内瓦签订关于在印度支那恢复和平的协议,越南北方完全解放,彻底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领导人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  但是,日,美国撕毁《日内瓦协议》,取代法国在越南南方的地位,设定所谓的越南共和国。美国支持的吴庭艳,发动政变取得政权,吴庭艳任总统。自此,越南南方沦为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殖民地。  之后的越南战争中,中国一直坚决支持越南抗战,直到1973年美国撤出越南。中越关系,在胡志明主席主政时期一直非常友好。年,连续三年生日,胡志明都在中国度过,由此可见中越当时的友好程度。  1969年,胡志明在河内逝世,临终遗言都不忘提到对中国的友情珍视。他说:希望我们党对积极活动、有情有理地为恢复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兄弟党的团结作出积极的贡献。面对中苏现状,我本人十分痛心,但我党要对他们多做团结工作。  胡志明去世后,周恩来总理在越南战争激战正酣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亲赴河内吊唁,周总理和胡志明深厚情谊可见一斑。  胡志明逝世后,黎笋上台,取得北越领导权,并在1975年击垮南越政权统一越南。1976年,南越并入北越时,黎笋将越党第一书记改称总书记。与胡志明的亲中相比,黎笋则主张亲苏。1976年,完成全国统一后,在苏联的支持下,黎笋着手推行“印度支那联邦”计划,试图吞并整个支那半岛。越南一面加紧对老挝进行全面控制,同时出兵柬埔寨,推翻红色高棉政权。另外,黎笋政权在苏联的怂恿下,在越南南方发动大规模排华暴乱,大批驱逐在越南境内的华人,不断侵占我国边境领土,撕毁1958年越南政府承认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声明,侵占我国南沙群岛96%以上的岛屿。在与中国交恶的同时,越南与苏联建立更为亲密的盟友关系。作为回报,苏联1979年特授予黎笋“列宁和平奖”。  苏越结盟,站在越南的战略角度,是想借统一之势吞并整个印度支那半岛(中南半岛),一举奠定南亚大国地位;站在苏联的战略角度,由于中苏交恶,苏联从中国向南扩张之路堵死,可借越南黎笋政权野心在中南半岛做大之机遏制中国,同时以越南为跳板在南亚建立势力范围。苏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曾经一度租借越南的金兰湾。越南不顾以往中国对其援助的情谊,反而在战略上配合苏联遏制中国,并侵占中国领土和领海,实行以邻为壑的政策。  1978年,中国确定改革开放方针。日,中美建交。日,中国改革开放掌舵人、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邀请,正式访美。  访美期间,邓小平在与卡特交换双边重大战略问题时指出:世界不安宁主要危险来自苏联,同时表示中国愿与美国一起抗苏。同时,邓小平批评苏联在世界各地扩张,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与越南一起提出要在亚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这对世界很危险。针对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的问题,邓小平还向美国暗示将进行自卫反击。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卡特专门通过美苏之间的热线打电话告诫苏联,不要采取任何可能恶化目前局势的行动,阻止苏联对中国进行军事冒险。  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很快,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就被打了个稀里哗啦。日,中国宣布达到目的撤军,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不过,两国边境上陆续的交火并没有真正结束,打打停停,持续了10年。这一战击碎了越南“印度支那联邦”的美梦,也使得苏联企图借越南在南亚立足并进行帝国扩张的野心彻底破灭。中国之所以速战速决,是因为中国经济拖不起,不能重蹈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的覆辙。同时,中国还有更重要的改革开放大计。  这一战后,邓小平给出了30年和平发展时间的判断。之后,越南虽然并未从柬埔寨立即撤军,但中国打破其梦想的目的已经达到,持续13年的柬埔寨战争不但消耗了越南的元气,也消耗着苏联的元气。这一战,对美国来说,在战略上彻底遏制了苏联在东方、南方企图突围的可能;对中国来说,奠定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周边安全环境。分享至:
相关搜索:..
->->->->【热点推荐】简版| | ----3g.ifeng.com18-08-11 15: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势的近义词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