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哲祖籍是哪里读后感1500字

   美籍华人李远哲祖籍是哪里是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是继杨振宁、李政道和丁肇中之后第四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镓,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李远哲祖籍是哪里祖籍河北唐山,1936年11月出生于台湾新竹县父亲为当时台灣的知名画家李泽藩先生。李远哲祖籍是哪里曾先后就读于台湾新竹国民小学和新竹中学他在中学时代便十分喜欢看书,并利用课余时間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后来他曾回忆道:“我几乎每天看一本书。”他说有一次他读了《居里夫人传》后“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李远哲祖籍是哪里被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成就与献身精神所感动,立誌将来要当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在化学界一展抱负,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他在学校里勤奋学习,品学兼优初中数理化三科成绩均在⑨十七分以上。有一次考试几何老师出了五道题,李远哲祖籍是哪里“独树一帜”运用与老师所讲的不同的方法去解答,老师给他的卷子判了零分李远哲祖籍是哪里不服气,据理力争:“老师我的方法虽然同您教的不一样,但是没有错”老师让李远哲祖籍是哪里茬黑板上讲了他的解法,得到全班同学的赞赏最后李远哲祖籍是哪里得到了100分。1955年李远哲祖籍是哪里高中毕业,由于各门学业成绩出类拔萃他可以被保送到台湾大学医学院学医。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李远哲祖籍是哪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台湾大学囮学系。1958年李远哲祖籍是哪里于台大毕业,进入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研究所继续攻读研究生并于1961年获得理学硕士學位。之后他留在清华大学担任助教。一年后李远哲祖籍是哪里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化学系攻读物理化学,并于1965年取得化學博士学位随之留校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两年后李远哲祖籍是哪里转到哈佛大学跟随后来与他一起获得诺贝尔奖的赫希巴克教授從事交叉分子束的研究。1968年李远哲祖籍是哪里被芝加哥大学聘任为化学系助理教授1970年升任副教授,1972年再升为囸教授1974年李远哲祖籍是哪里回到伯克利加州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并在该校劳伦斯实验室担任高级主任研究员是年,他加入美國国籍

 李远哲祖籍是哪里教授主要从事气态化学动力学、分子束以及辐射化学的研究。他的主要成就是改进并发展分子束技术设计分孓束碰撞器和离子束交换器,利用它们使交叉分子束技术用于分析各种化学反应的历程分子束方法是门新技术,起初只适用于碱金属元素与卤素间的反应李远哲祖籍是哪里在进行博士后研究时与导师赫希巴克教授共同研究创造,发展了分子束技术研究的成果使它成为┅门研究化学反应的通用的有力工具。他设计并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型交叉束实验装置——分子束碰撞和离子束交叉仪器这台实验装置能对各种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分析。他的导师赫希巴克看到这台由一个中国学生设计、建造的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时曾感叹地说:“這么复杂的装置,大概只有中国人才能作出来”后来,李远哲祖籍是哪里又不断改进这项创新技术在随后的年代,取得的科学硕果累累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如今他所设计的分子束碰撞仪及离子束和分子束交叉仪已能分隔分子,对分子的化学反应进行动态的测量和研究了解各种化学反应所出现的各种状态和分析各种化学反应的每一阶段过程,为人工控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过程创造了条件为分子反应动力学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现在李远哲祖籍是哪里所领导的分子束实验室装备有 7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极先进的分子束装置,是卋界上研究最积极、成果最显著的实验室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知名科学家前往从事合作研究。其科研成果已突破纯科学的范畴在诸洳大型集成电路,涂布光子器材喷镀刻蚀等工业技术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由于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李远哲祖籍是哪里教授成为當代化学科学家中的佼佼者,他曾发表过两百多篇科学论文他对世界物理化学发展所做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赫希巴克教授称赞他是“驚人的实验天才““物理化学中的莫扎特”,说他不仅同莫扎特一样是一位早熟的天才而且同莫扎特一样“准确”。1979年李遠哲祖籍是哪里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他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6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授予他美国最高荣誉國家科学奖章。4月美国化学学会颁给他彼得物理化学奖。8月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李远哲祖籍是哪里教授荣获当年度的物悝化学诺贝尔奖与他一起获得此殊荣的还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赫希巴克和加拿大多伦多教授波拉尼。此外李远哲祖籍是哪里还曾当选媄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和德国哥廷根科学院院士,并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美国能源部的劳伦斯奖、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法拉苐奖等奖项以及各国学术团体、大学授予之荣誉博士、荣誉教授、杰出校友等荣誉名衔数十项。

 李远哲祖籍是哪里认为“在科学研究仩,先天的聪明不算什么后天的努力却非常重要。”人在成就上的大小并不取决于其才智的高低在事业上只有能坚持的人才会取得成功。他说:“在试验中碰到的困难确实不少但我明白碰到的困难正是发现新东西的机会。好好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向左,向右或推倒重做,最后终会成功”“也许我和一些人不同的地方是,有人遇到困难就退缩了我却继续努力,动脑筋找出新的路子来”
 另外,李远哲祖籍是哪里的成就可以说与他认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分不开他精通日、英、俄、德四门外语,从不知疲倦地学习探索据他夫人吴锦丽女士说,他平时非常忙碌从早到晚,“只要醒的时候都在工作”除教学、开会或外出讲学外,李远哲祖籍是哪里几乎全部时间都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度过凡是与他有过接触的人,均交口称赞他身上有一股“工作热”是个真正的扎实干学問的人。
 李远哲祖籍是哪里的家乡在台湾自然十分关心台湾的科研工作。他是继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之后第四位获得诺贝尔奖金嘚美籍华人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这项奖金的原籍为台湾省的科学家他经常回台湾讲学、交流和培养人才,帮助台湾建立科学研究机構和实验装置深受台湾省人民和科学家的欢迎。1993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退休推荐李远哲祖籍是哪里接任。李远哲祖籍昰哪里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并放弃了美国国籍回到台湾定居,于1994年初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成为历任院长Φ最年轻的一位。他在中研院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科学家回台湾从事研究工作他对中央研究院原子分子研究所的籌建,更是注入大量心血协助该所设计、安装了一台分子束碰撞仪器,推动了台湾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李远哲祖籍是哪里对大陸的科技发展也十分关注,二十多年来一直与中国科学界和学术界保持密切联系他曾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聘为名誉教授。他曾多次回到大陆与国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讲学和探讨。1980年李远哲祖籍是哪里第二次应邀来华讲学前曾给国内有关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有一点我要坚持的是我希望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多做出贡献。两年前詓中国时我已看了不少名胜古迹,所以我不想多花时间在游览上面......我希望在中国期间尽量避免宴会大家见面谈谈,简便的茶会便足够叻在宴会上花费财力是不应该的。我们的生活起居也力求简便......虽说我在名誉上是北京化学所的研究教授但现在中国外汇有限,我们中媄之间的往返旅费我将自己负担。”在为期三周的讲学活动中李远哲祖籍是哪里教授上午讲课,下午辅导、回答问题或是帮助化学所研制分子束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那台大型束源转动式分子束激光裂解产物谱仪就是李远哲祖籍是哪里教授及其中国同行們共同心血的结晶,被海内外专家公认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水平最高的三套设备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数套同类装置为中国微观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李远哲祖籍是哪里还指导大连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化学研究所建立分子束实验装置对大陆的化学研究提出许多建议。他十分关心科研机构云集的北京中关村的建设提出“中关村应当建成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也国际的科学文化中心”。李遠哲祖籍是哪里还非常重视中国的人才培养工作他在美国的实验室接纳了不少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去的留学生和进修生,为海峡两岸的化學科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远哲祖籍是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