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有书生的武侠小说说有个男主角是林佛剑,求书名

授权级别:
作品类别:
本周点击:
本月点击:
本周红包:
本月红包:
本周盖章:
本月盖章:
本周鲜花:
本月鲜花:
已有加载中...人次读过此书...
已写40316字...
此书已完成
最新免费章节:十一.诛杀
本周红包排名
红包最新动态
粉丝荣誉榜
孙晓推书,萧鼎不给力。本人斗胆创作佛剑,喜欢武侠的书友们挺住,我希望能把武侠小说的位置给顶上去。讨论群
Copyright (C)
www.17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在线版权所有,
等在线小说阅读网站,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17k小说网所收录免费小说作品、社区话题、书友评论、用户上传文字、图片等其他一切内容均属用户个人行为,与17k小说网无关。--17K权利声明。
 京ICP备号-5   京网文[7号  新出审字[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码: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44 举报邮箱:【转帖】英雄志四大主角与四大宗师评析_英雄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7,648贴子:
【转帖】英雄志四大主角与四大宗师评析
只负责搬运。1L喂度娘。
修罗王 杨肃观
初读《英雄志》时,杨肃观的形象之于我非常模糊。老实说,那时候我并没有把他和记忆中一些固定的形象分别开来。比如说奥贝斯坦、马基雅维利、嬴政之流。当然这些人物本身也是大相径庭的,但是我对这个人物的整体印象即是如此。然而当我多次重读本书,真正理清了整个故事脉络和人物关系之后,我才愕然发现,这个人物的复杂是远远超乎我想象的。
幼年亲生父亲被囚禁,母亲麻木不仁,他不得已认贼作父。这种窘迫的童年本身就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他年纪稍大点之后,居然就被潜龙当做人质送去少林寺。想来潜龙是觉得这个便宜儿子,与其留在身边,远不如送到天绝那里利益来的大吧?另外一方面,也许他不过是舍不得送亲生儿子去而已。
幸运的是,在少林寺,杨肃观遇到了第一个关怀他的长辈---少林天绝僧。天绝之于杨肃观,是师亦是父。他不仅传给杨肃观绝世武功,还把自己苦研多年的佛国修罗理论刻在了这个青年的心头。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杨肃观敬爱有加的长辈,最终却是因杨肃观而亡。(老实说,我不觉得他是亲手弑师,不过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实证说明到底天绝怎么死的。)
柳门四将中,杨肃观衣冠楚楚,少年得志,风流倜傥,看似占尽人间一切好处。其实他却是心中最苦的一个。夹在天绝、柳昂天、潜龙三者之间,杨肃观的处境宛如无间地狱,永受痛苦折磨。他既是柳昂天的心腹、又是潜龙的卧底,还是天绝的爱徒。这种种的身份,让他隐藏了自己的武功,更隐藏了自己真实面貌!“著书三年倦写字,如今翻书不识志。若知倦书毁前程,何如渔樵未识时?”到得此时,他的本来面貌早已模糊。柳昂天看他是非常好用的故人之子,潜龙看他是可以利用的便宜儿子,秦仲海看他是绝情决意的狠辣之辈,卢云看他是情敌。伍定远看他是?哦...伍定远没看上他。
可是即便如此,杨肃观并没有失掉自己的初心。为了柳门四将的交情,他可以替去救秦仲海的伍定远和卢云收拾烂摊子。为了保护母亲和弟弟,他一次又一次对潜龙妥协。文渊阁盗奏折,事变后杀刘敬。这一切,几乎不像一个年轻人能够做到的事。然而他却周旋其中,把事情做到了几近完美的地步。可是命运并没有放过他,怒苍再起,柳昂天缩了。杨肃观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少林之战的失败让杨肃观走上了风口浪尖。江派的进逼,柳派的冷漠,金水桥畔的冷枪,让他几乎坠落到万劫不复的地步。就连温润如玉的卢云,都在辗转难眠中听从了顾嗣源的劝告而放弃为他奔走。除了他的母亲,又有谁在意他的死活那?然而,这样的绝境却让修罗王涅盘重生,真正看清了这个世间!从此,修罗王临,天地噤声!
十年后的杨肃观,位高权重,早已不是普通人可以窥见的大人物了。为了描写这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孙晓用了莫大的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去反衬。忘了是哪位前辈说过,要写一个人的强大,就要去写他的敌人。十六年后的杨肃观,他的敌人都是哪些那?我觉得,杨肃观可以自豪的说:“天下皆我敌!”
原因很简单,他所信仰的,他所塑造的,是一个以规则为中心的大同世界。贪官无法贪污、奸臣不得弄权、混子难以碌碌度日,一切的运转都有一个尺度,而这尺度是由他来掌控的。可是,杨肃观身为大权在握者却什么也不要,只要那一盏孤灯,一本账本,一座小楼,朝堂众生又有几人会追随他?就如同东方38中陆云樵指责袁晨峰的话:“你是领头的,你什么也不要。底下的人不会觉得你伟大,只会觉得你变态!领头的什么好处也没有,他们跟着你又有什么好处?”
十年后的朝堂,可以分为那么几种人。如同内阁几位辅臣,是混子,是官僚。指望他们做事绝不可能,甚至他们连一些常识都搞不清楚。这些人是官僚系统的蛀虫和最大的一批人,代表了历史上官僚系统最多的那群人。如同四辅牟俊逸,是所谓名士。名士者,名声在外,百无一用。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目的,他可以借助自己的名声去做极其无耻的事情。如同西汉年间的袁蛊、初唐李林甫。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人杨肃观比第一种还要讨厌。21卷中,他故意跳过了这位四辅去问马人杰就是一个佐证。第三种,就是马人杰这种干臣。马人杰知识渊博,见识不凡,而且刚正不阿。他堪称是正统朝上少数的干练之臣。可是他却缺乏魄力和权谋手腕,缺乏实行理想的野心。以明史为比,可比王阳明、于谦。
前两种人不用多说,就算是马人杰,也是站在杨肃观的对立面的。在马尚书眼里,这个弑父杀弑的杨五辅,就算能力再强,恐怕也是无法得到他认同的吧?再加上虎视眈眈的怒苍和隐伏暗处的“义勇人”,杨肃观的处境可说是非常不妙。可是杨肃观所代表的,是明代历史中的巅峰之臣--权臣。如同张居正、徐阶、杨廷和。他们掌握一切、结党弄权、整倒政敌,但是这一切也只是为了心中的理想。朝臣也好,怒苍也好,义勇人也罢,如果没有那场大旱,这些人只会被杨肃观一一打倒。
孙晓借两个人给杨肃观做了正面的描述。他唯一的盟友---伍定远,他的妻子--顾倩兮。虽然表面上伍定远似乎与杨肃观不合,但是他可以跟杨肃观合作这么多年,难道他真的就不了解自己这个多年同僚吗?由于心中的善念和操守,他厌恶杨肃观的手段和阴暗。但是同样因为他的善念,他也知道杨肃观的办法是可行的,是唯一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他才会自困心牢,难以跳出。至于顾倩兮,她对琼芳有言:“坦白说,外子敢担下整个天下,的确是当世英雄。”真不枉杨肃观和她夫妻多年,也许真像传闻中那样,她和杨肃观的关系是“一个可以倾诉者”吧!
杨肃观的佛国正如他的武功,层层叠叠,以大势包围住每一个敢于反抗的人。可是在我看来,他递给卢云的那块铁牌,并非是拉拢,而是托孤。他心知他已经走在了悬崖之上,一旦失足,万劫不复。所以22卷中他对几个世子讲了帕兰丁的故事,光明正大的提出“有些事,杨某不仅敢说,而且还做过!”这又是何等的魄力和决心?
由于结局尚未看到,所以这个评述无法继续下去了。卢云在22卷最后,看着杨肃观在雪地中缓缓远去的背景,久久不言。我相信,这一刻“圣光”也对他的同僚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幕同样也在我心底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一首歪诗赠与杨郎中。
杀父夺母苦何诉,幼子上山谁人怜?
莫道郎中俊脸俏,几方操弄岂无憾?
镇国铁壁十万里,小楼孤灯一十年。
善恶从来非本相,佛国修罗亦难言!
比之杨肃观,秦仲海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形象。他看似粗豪,其实心细如发,敢作敢当,有枭雄之象。只有这样不拘常理的潇洒人物,才能识得卢云的妙处吧?与卢云订交,护送公主去西疆,这一切都让这个粗鄙不文的汉子形象愈发高大。甚至连卢云对顾倩兮的婆婆妈妈,也得靠老秦的直接来打破僵局。不得不说,人生得友如此,可说无憾矣!
可是英雄志的四大主角,各自都有心中的难言之隐。就算潇洒不羁如秦仲海,对自己的身世也是不堪回首的。柳昂天的提携,刘敬的邀请,让他已经无法清醒看出自己的处境。最终,刘敬兵败身死,秦仲海入狱残疾。幸运的是,他有一帮热血的兄弟,他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师傅。在这些人的帮助下,他独辟蹊径,走上了心宗之路。(小小吐槽下。言二娘是人妻,七夫人是人妻。老秦你丫就是人妻控啊!不过...顾倩兮、艳婷好像也都是人妻...原来孙野狗才是人妻控!)
据说孙晓颇有些无政府主义的意思,而在他的作品里,真正体现这一点的应该就是怒王秦仲海了吧。实际上,秦仲海是《英雄志》四大主角中登场最早的一个。在楔子中,方子敬勇闯秦府,在乱军之中救出遗孤。大侠救遗孤,这个桥段的确够老,但是却足够经典。秦仲海为秦霸先之子,但是他既没学到秦霸先的绝世武功,也没学到他父亲的文韬武略。真正让他成长的,是九州剑王方子敬。
方子敬是《英雄志》中一大异类。此人武功高绝,位列“四大宗师”之一,但是无亲无友,了无牵挂。即便是权势如江充、狡诈如潜龙,遇到老方也是战战兢兢,唯恐一个不好送掉性命。就算是武功“天下第一”的宁不凡,老方也只会丢给他一颗芋头。权势令名、荣华富贵,于他全是狗屁。他宁可守在山野之中,去烤他自己的那颗芋头。
这就是孙晓所向往的“国之大侠”,他们不在乎什么天下兴衰,只是遵循自己的本心行事。侠者之尊,以武犯禁!可是秦仲海学到了方子敬的肆无忌惮,却没有与方子敬同等的遭遇。由于怒苍的再起,秦仲海身为首领,他肩上已经背上了无法卸下的责任!秦仲海和方子敬的冲突,是道义和责任的冲突,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更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
师父来了。
秦仲海深深吸了口气道:“师父把孩子给我。”
方子敬眯着老眼道:“仲海我如果把孩子交出去你早就死了。”
秦仲海听得此言只是一脸不解,方子敬将小婴孩举起在徒弟面前晃了晃,淡淡笑道:“还记得么?那个叫做文远的小婴儿?”
眼看徒弟全身大震,方子敬微微一笑自将卢云扛上肩膀,又把他的包袱塞入怀中便要转身离开。
秦仲海低头咬牙,霎时挡了过去双臂撑开竟不让师父走。方子敬笑了笑凝视着徒弟问道:“仲海想闯最后一关吗?”
秦仲海双目圆睁,却不知他话中的意思。方子敬面向爱徒微笑道:“舍弃了情人扔下了弟兄,你呀你还差最后一关……”
剑王解开衣衫在徒弟面前袒露胸膛,含笑道:“来吧杀死师父吧。只要跨过最后一关你就天下无敌了。”
秦仲海眼睛睁得老大,方子敬则是哈哈大笑一步步向前迈出!
两人相距越来越近由尺入寸呼吸可闻,终于秦仲海斜肩侧身往旁让开了。
师徒两人擦肩而过,方子敬拍了拍徒弟的肩头,静静地道:“仲海再会吧。咱们师徒已经不同道了。”霎时跨门离殿旋即消失在黑暗之中。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多年前的方子敬在万军中救下秦仲海,多年以后他又救了秦仲海的儿子。秦仲海终究还是没能跨过那一步,眼睁睁的看着方子敬离去。(吐槽下秦仲海对卢云砍的那一刀。如果是杨肃观的话,绝对会忽悠卢云说不拿孩子换了,让卢云回山。然后找机会就翻脸!秦仲海和杨肃观并称,怎么没想到那?老秦啊老秦,想通那是你儿子,你的心也颤抖了吧?)
可是这只是一个开始,为了这个死结,秦仲海只得破誓。头发也白了,头也磕了,从此天下,双雄并立!
可是秦仲海终究是方子敬一手带大的。他虽然讨厌被人管,但是也不想去管别人。十年后的秦仲海,整日借青楼消愁,几乎已经失掉过去的志向。怒苍大军,百万饥民,与他又有何干?可是事到如今,他还有选择的权力吗?十年后的天下,又遇到了另外一个死结,恰如景泰十四年的那一场招安!一首歪诗赠与怒王。
曾学拳脚山林间,投身柳门亦无憾。
残躯不折英雄志,神峰难阻炼狱炎!
独领西北百万众,单撑人间一片天。
休言叛逆本无路,爷爷生在天地间!
真龙大都督
《英雄志》的开头颇有些效仿《笑傲江湖》的意思。同样是灭门惨案,同样是亡命天涯。可是伍定远却非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林平之。他在西凉公门多年,深知官场积弊。可是就算如此,他也并不想放弃自己的理想。为了伸张正义,为了抓出真凶,他不惜跟强大的“昆仑十三剑”为敌。
毫无疑问,这时的他是简单的,是高尚的。所以他才能得到灵音、李铁衫等人的协助。即便卓凌昭再强大,又怎能敌得过天下悠悠人心那?最终,羊皮进入京城,他也成了柳昂天麾下一员。虽然报仇查案仍是遥遥无期,但是至少他看到了希望。
从来能惩罚权力的,只能是另外一种权力。朝堂上江刘柳三大派的倾轧,让他有了报仇的机会。神机洞中的神秘遭遇,更让他有了立身朝堂的资本!可是等到此时他才发现,自己视之为必然的一些东西,在别人看来却是不以为然。在江南,伍定远第一次和杨肃观几乎翻脸。这也奠定了两人十几年交往的基调。伍定远发飙,杨肃观安抚。伍定远并不缺乏看破世情的智慧,但是他却没有扭转乾坤的勇气。
可是得到“擒龙”的卓凌昭固然强大,又怎么能敌得过天下国家那?卓凌昭不会想到,他追杀千里的伍定远,会是最后为他送终的人。伍定远前半生的心愿得偿,可是这样他就真正满意了吗?
卓陵昭死后,伍定远更加迷茫。恰好此时杨秦两名大将皆离柳门而去,柳昂天只得信赖这个“真龙”。可是柳昂天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正确的决定却为他的结局砸下了最后一刻钉子。
杨伍当年合作的内幕如今还无从知晓。无论是伍定远感念于秦霸先的恩德也好,还是他受了艳婷的蛊惑也好,这两人终于走到了一条线上,开始了此后十年合作又矛盾的生涯。
十年后的天下,最强的力量其实来自伍定远。我说的不是他的武功,而是他的军队!《英雄志》里的武功描述并非玄幻小说的体系,强大如秦霸先也会被围攻致死。(虽然我觉得天绝僧很可能是拿怒苍众人威胁他。)十年后的天下,怒苍众军虽勇,奈何秦仲海本人不负责任。朝堂之上,如勤王军等辈更是远远无法和伍定远的“正统军”相抗衡。孙晓花费许多章节来描写正统军的各个青年将领。这些人物,最终汇聚成汪洋大海,衬托出伍定远这个“大都督”的力量!
十年后的伍定远,宦海沉浮多时,官场功力已经深不可测。但是他虽然掌握了天下最强大的力量,他的心底却是如同过去一般迷茫。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依然是过去那个“追求心中正义的小捕头”。所以他虽然不忍那个平凡伙计的遭遇,却是无法替他开脱。甚至于,他会犯下“给他几张粮票”这种巨大的错误。可见此时,他内心的矛盾,已经让他失去了理智的思考。
百万饥民在前,杀也不是,退也不是。进,固然是唯一可以看见的道路,可是却完全没有看到退路。有时候,一个人就算是天下无敌,他也有无法选择的时候。伍定远长叩于正统宫前,祈求天子给他一个痛下杀手的决心。可是正统怎会但下这个骂名?甚至某些辅臣连正统军杀光饥民的时间都算出来了。可是即便是此时的伍定远,难道就能做出这种无耻的决定吗?
如同军神源武藏八山柱之战前的彷徨和犹豫,伍定远同样无法下定决心。可是源武藏有真田龙政给他擦屁股,所以他可以潇洒的将命运交给上天,以赌命一击决定东瀛未来的命运。但是伍定远的对手可不是岩堂那样的白痴,杨肃观此时也是局势堪忧,天下完全有崩溃的危险。他又怎么能做出任性的决定那?
同样,由于没有结局,伍定远的评述也只能到此为止了。一首歪诗赠给大都督。
宦海公门二十年,一朝梦醒八十三。
神胎宝血符天录,绝代真龙海中生。
社稷岂独一姓重,乾坤谁解万民悬?
擎天之柱难记取,何人能解心中言?
卢云的形象可说是中国古典文化里非常经典的一个角色了。出身贫寒,空有才学不得志。才子落魄,佳人垂青。即便流浪江湖卖面一生,也自认胸中才学不输人和人,是读书人的傲骨,也是江湖人的傲气。
一般来说,这类角色的翻盘在于科举。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只要大魁天下,他之前所受的种种委屈,就可以完全洗刷干净。从此坐拥佳人,高官厚禄,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可惜作者是孙野狗。
卢云可说是孙晓寄托了最大期望的一个角色。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这个章节名说的是卢云,又何尝不是孙晓的自况?卢云与顾嗣源的相遇,与顾倩兮的偶遇与重逢。这些美好的回忆,其实却是为了之后的狂虐做准备。
卢云文采超然,这从他和景泰以及陆孤瞻的对联中可以看出。卢云精通军略,这是秦仲海佩服他的一个原因。卢云甚至还通古董字画,这是顾倩兮和他的重逢。(好吧,古代才子的确是百科全书,不过这个桥段真的很古老。)他如此智慧通天,而且还修炼了陆孤瞻的拳法,武当派的内功。这样文武双全,风骨超然的角色难道不是幸福的吗?
可惜了,鉴于卢云年轻时的落魄遭遇。虽然他自负才学不凡,可是却总对自己的出身有种难以言喻的自卑感。尤其是当他面对杨肃观之后,这种巨大的落差更是让他难以自拔。
幸好顾倩兮并非俗人,否则杨肃观也不会趋之若鹜。随着卢云的金榜题名和秦仲海的牵线搭桥,这对恋人终于又走到一起。不过,这短短的幸福时光也是全书最温馨的一段了。
秦仲海重起怒苍,杨肃观兵败名裂,柳门四将分崩离析。卢云也被艳婷所设计,将致命的玉玺带到了柳昂天的满月酒宴之上。本来是欢庆的日子,却因为这个意外而变成一个灾难。七夫人不知处于何种想法,将孩子托付给了卢云。
可是她的做法确实绝对正确的。如果说此时还有一个人会顾及这个小小孩童,那也只会是卢云。卢云护着这个孩童,一路奔上怒苍上,祈望得到独善其身的机会。然而现实却狠狠的打击了他。为了与朝廷换取和谈空间,为了拖延时间,以豪侠著称的怒苍群雄居然要用这个孩子去谈判!
如同景泰十四年的纠葛,九州剑王剑断石虎,五虎上将争执不休,左龙右凤各怀己见。同样的悲剧,又再次上演了!然而将悲剧推上高潮的,却是卢云的至交秦仲海!
东风吹醒英雄梦,吹醒的不仅是秦仲海,也是卢云。那一剑为卢云开了“天眼”,让他真正看清了世间的残酷。幸而还有一个方子敬,这个段落是我最喜欢的段落之一。
方子敬眼望卢云,淡淡地道:“为何要求我?你自己不能救他么?”   卢云身子一震,喃喃地道:“我……我救他……”   方子敬拾起“云梦泽”,交在卢云的手里,轻声道:“孩子,我只能陪你到这里了。   剩下的路,你必须自己走完。”他缓缓起身,临行前最后一眼回望,声音变得十分柔和,嘱咐道:“最后的旅程,也许很苦,也许孤单,但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必须自己一个人,独自把它走完……”   方子敬走了。   卢云泪水滚落腮边,他望着手里的云梦泽,双肩轻轻颤抖。   旷野中剩下自己一个人,以及那高烧不退的婴孩。   卢云仰天大哭,他抱着那孩子,拾起了包袱,开始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再会了,孩子。”即将退隐的方子敬藏身树丛,目送荒野里的孤客,向他轻声道别。   曾有一个人,他不属于朝廷,也不属于怒苍。他独行于天地黑白之间,他是最后的圣光……
最后一句双关语,说的既是方子敬,更是卢云。这一刻,两代宗师薪火相承。旧的大侠隐去,新的大侠产生。秦仲海继承了方子敬的不羁,卢云却继承了方子敬的侠道!(方子敬为什么不救孩子?哦,那是柳昂天的儿子,方子敬干吗要救?景泰十四年,柳昂天可没干好事。你说那是秦仲海的种?方子敬不知道啊!这是我脑补的。)
可是精神并不能代替现实与生活。离开了怒苍山以后,卢云还得面对重重的追杀。他可以感化胡媚儿,但是萨魔和金凌霜等人可是不吃他这一套的。文字能够带给人精神的力量,却不能让人制服暴力。若是往常,卢云可能会束手无策。然而此刻,他却有了一个可以效仿的对象。
以前曾有人说过,卓凌昭身着儒士服,可能以前也是读过书的。从华山之上胖头怪问他那两个难念的字可以看出来,卓掌门的文字功底应该是不错的。但是这年头读书不能解决问题,也许卓掌门就是因此,一气之下习了剑道。
面对重重追杀,卢云平生所习仁义之道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
侠就是夹,左边是仁,右边是义,头顶灰天,脚踩泥地。只因存爱,所以存恨,只因心慈,所以心悲,只因成王败寇,所以济弱扶倾,只因天下无道,所以以武犯禁。
好似卓凌昭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那满身杀业的剑神向自己谆谆诉说。迷茫之下,经脉好似被锁紧了,扼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寻不到出路的方刚血气在体内挤压冲撞。那忿恨血气化为形质,一点点地催促自己。卢云大声喘息,双手向空挣扎。
悲怨是空、仁义是梦,只因信仰剑,所以贯彻道。
终于,卢云也走上了和卓凌昭同样的道路。他打开了心中的禁忌之限,六尺剑芒沛然放出!压抑已久的心情在此刻迸发:“我卢云以性命发誓,你等敢过这条线,必被我手中长剑腰斩。”仁义状元盛怒开杀,仿佛昔年睥睨天下的“剑神”!(老实说,划线这事好像挺普及的。很多人干过。我想起一句,吾之身前便是界限,吾之身后不留东瀛之人。)
故老相传,一个最善良的人,经历了打击,就会变成一个最邪恶的人。也许读者读到此处,仿佛已经看到了卢云摇身一变,变成本书大boss的场面。可惜,卢云的旅程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修成神功之后,他就........掉坑里去了!
咳咳,以上可以无视。纵然卢云修成了卓凌昭的“剑芒”,他的仁心却是一如往昔。即便是《英雄志》中最邪恶凶残的萨魔,也可以被“圣光”的光芒所感化。开杀的卢云,并没有走向堕落,反而在这种心境的突破中求的了自己“道”。
可是孙野狗并没打算就此放过卢状元。天意弄人,刚刚修成绝世神功,证得心中圆满的卢云,却是被困大水瀑中十年。可是卢云的真正成长,也是在这十年中。他感慨前半生遭遇,领悟自己生平之不幸,莫不因为自己锋芒太锐。处世之道,莫过外圆内方。如若外方内圆,无异伤人伤己。卢状元天纵之才,至此平生所学达到大成,以仁心入武道,遂成“仁剑”!
四大宗师里,杨肃观和天绝一脉相承。可是其他三位的道统,却是都被卢云所继承。卢云习得了卓凌昭的锋芒,宁不凡的-圆润,方子敬的侠道。既然他有如此成就,老天自然是要放这个怪物出去的。是故,琼芳以寻找宁不凡为引,最终寻回了这个放逐十年的水怪。
再出的卢云,早已不复昔日景象,成了“大人物”。也许有人要说,卢云这等无亲无故百无一用的人,就算武功再高,又济的了什么事那?可是,就算不谈卢云在英雄志众人物心中的地位。但说“观海云远”中其他三位和他的纠葛,就没人敢小看他的存在。如孙野狗自己所言,卢云其实是权利最大的一个。他掌握了道德的标尺,他是“圣光”。无论修罗王也好,怒王也罢,他们的行为,最终都会被“圣光”所评估。他是世间的良心,他是遗世独立的豪侠。待到此时,他才真正继承了方子敬“国之大侠”的地位,成了新局面下举足轻重的一环!
杨肃观托孤于他,伍定远希望得到他的救赎,秦仲海?哦,老秦似乎不太在意卢云。不过当卢云昏倒在他面前时,他为什么不敢现身那?义勇人觉得只有卢云可以对付杨肃观。怒苍那?他们会不会把寻回秦仲海的希望寄托在卢云身上那?往日里形单影孤的卢云,霎时间成了天下的热饽饽,这可是令人料想不到了。
十年之后,天下大乱。旱灾不休,生灵涂炭。怒苍兴百万饥民围攻京城,朝廷怒苍对峙于前。这个局面,秦仲海想跑路,伍定远不敢面对,杨肃观努力寻求解方。卢云那?最后会是他解决这一切吗?
卓凌昭的豪语言犹在耳:“举凡世间之公理正义,莫不超过我手中长剑!”
可是以卓凌昭之狂傲,这话听起来就是狂妄。但是如果有一日,卢状元手持“云梦泽”,也说出同样的豪语那?
我觉得,也许那就是“勇剑”的现世,同时也是《英雄志》的结局了。
歪诗一首,赠与卢状元。
平生壮志皆未酬,读书十年属清流。
金榜题名扬眉日,喜宴逢变遭劫时。
山野朝堂尽难容,黑白之间吾独行。
男儿有志贵兼济,俯仰天地心不收!
下面是四大宗师评析·
说是四大宗师评析,其实秦霸先也是非常有必要加进去的。这五个人物,就像射雕中的五绝一般,带动了整个《英雄志》的江湖体系。可以说,四大主角的成长,和这五个人都有分不开的关系。本文很多引论部分来自《武侠祭》,我相信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强大的武侠综合评论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废话不说了,正文开始。   一:怒苍之主秦霸先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英雄便该凌迟死,悲愤垂泪苦无语?我自横刀向天叫,忠义孤臣枉痴心,安得大千复浑沌,莫叫我辈知天命!   这是《英雄志》当中的悲歌,说的就是大英雄秦霸先。这本书名唤《英雄志》,但是其中最大的英雄,一开始就死了。   秦霸先其人,身高八尺,貌似潘安,有经纶百世之学识,有万夫不当之勇毅,豪侠仁义,文武双全,忠义过人。总而言之,你能想象到得夸一个人的词语,尽可能往大都督身上仍,基本都错不了!   抡起文上面的事情,秦霸先中过状元---卢云的本事。要说武功上的事情,他写给未婚妻的情书,都能让中二郁丹枫练成纯阳功。他的武功压制了方子敬几十年,即使到他死方子敬也在他手下撑不过百招。这也就罢了,这人讨的老婆也很厉害。虽然楔子里仅只聊聊数语,就把秦夫人颜氏的巾帼英雄气,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家庭优秀主妇气质,都表露无疑!   可是这样一个资质让我等凡人悲愤交加,仰天长叹,而且还具有优秀追妹子功力的人物却从头到尾是一个大茶几--上面摆满了悲剧。   首先,秦霸先出场就是一个死人,而且也必然是一个死人。为什么那?那我想提几个问题,为什么《射雕英雄传》里王重阳是个死人?为什么《破碎虚空》里令东来出场以前就飞升了?为什么独孤求败四处跑龙套,却从没出过场?   答案很简单,这样破坏平衡的人物,你把他放出来,故事怎么演?也许周佳同学能非常愉快的看着《秦霸先天下无敌记》,但是我相信并非所有读者是这样想的。起码,对于一本武侠小说来说,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有人想说扫地僧的例子。的确,这厮打破了平衡。可是他的出现,是有他特殊的原因的。《天龙八部》据说有一部分是倪匡代笔,在某种程度上,到了少林寺各方矛盾大冲突已经有了崩坏的迹象。为什么这么说?天龙四绝,萧峰,鸠摩智,萧远山,慕容博,再加上他们若干fans和亲朋友好相关势力,即将在少林寺展开一场大火拼。这样的战力,普天之下谁能阻止?   反正我是想不出来这个局要怎么解开。但是金庸先生毕竟不是我等,他想出来了!为了不让自己苦心塑造了好几部的少林寺被几个野人拆个稀巴烂,他塑造出了“无名扫地僧”这个形象,直接就化解了这个无解的局面!   可是孙晓并没有把英雄志写成那样,所以秦霸先的第一个悲剧是---他必然是个死人。   秦霸先的第二个悲剧是,虽然他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可是这两者之间却是矛盾的。以英雄志几大主角为比,卢云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伍定远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是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杨肃观和秦仲海那?他们和秦霸先一样,既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这一段说的很绕,但是我相信还是有人能明白的。至于不明白的,哦....这个很难解释,你跳过吧。另外一句废话是,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杨肃观和秦仲海才是“大人物”。可是杨肃观想做和在做的事就是“规矩”,而秦仲海想做和在做的事却是“自由”。所以无论这两个人是不是有新仇旧怨,他们必定是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秦霸先想要天下太平,可是他也想保住自己以及这些可爱可敬的手下。怎么办那?怎么才能让这些人既不被朝廷满天下追杀,然而又不让天下大乱那?于是秦霸先假摸三刀的造反----不是真反。秦霸先无意取代朝廷,但他的假造反和宋江的求招安也不是一码事。   潜龙看透了这一点,所以嘲笑秦霸先自立怒苍是“过家家”。但是就算深沉狠辣如他者,在被青衣秀士问道:“那些年,你快活吗?”的时候,也只能以沉默来应对。秦霸先的个人魅力,一至于斯!   怒苍是孙晓花了偌大心力写的人物。一个又一个杰出人物不断出现,然后他们又被归为怒苍这个群像之中。这种写法,毫无疑问,是《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而这个组织,却是很像水泊梁山。   怒苍的每一个人,其实都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而活着。这么说或许难以理解,其实我想说的是,他们的出场,都是为了秦仲海,以及秦霸先!   我们从潜龙身上看到的,是秦霸先的个人魅力;从青衣秀士身上看到的,是秦霸先的文士之心;从陆孤瞻身上看到的,是秦霸先的仁侠;从石刚身上看到的,是秦霸先的勇毅;从方子敬身上看到的,是秦霸先的高绝!   怒苍老一辈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面镜子,他们照射出了秦霸先的方方面面,而他们每一个人也被秦霸先所影响。以至于即便过了若干年之后,当怒苍山为了杨神秀再起争端的时候。陆孤瞻抬出来对抗石刚的,依然是秦霸先。当潜龙嘲笑怒苍“过家家”的时候,青衣秀士也马上抬出秦霸先反唇相讥。也许只有那个遗世独立的方子敬,才是怒苍山上唯一没被秦霸先影响的人。可是这些年,他又为什么要替秦霸先养孩子那?   另外一面镜子是三代大都督之间的对比。伍定远是一个实干家,柳昂天是一个政客,秦霸先那?他是一个完人,所以他不真实,所以他死掉了。   命运是不公平的,秦霸先搞“假造反”,为天下维持着虚伪的平衡。他为天下做尽了一切,但是天下却反噬了他。柳昂天卖了他,天绝领人围攻于他,江充肯定是景泰的帮凶,刘敬虽然没提到,但是估计也不会扮演什么好角色。不然,如果他真有心帮武英,当年难道不是更好的机会吗?   由于景泰十四年还有若干秘没解开,秦霸先接受招安的真相也未知。但是我相信,与其说他是被愚弄了,倒不如说他是为了这个天下,甘愿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愚蠢的,迂腐的,强大的,也不缺乏智慧的,英雄!
二:天下第一宁不凡   有人说,英雄志里没有了江湖,没有了侠客,里面的武林人士也变成了社会的一分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即使是四大宗师,昆仑派掌门,少林寺高僧,只要人生在天地间,要穿衣吃饭,有七情六欲,有亲人旧友,就不能不向权势低头认命。而英雄志里的侠客高手们从江湖中回到了凡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下第一的宁不凡。   不凡,宁不凡,宁死也不凡。这个名字多次被拿来双关,参见最新23集体预告第六章--不凡的女人。哎,孙野狗卖弄文字功底真是没玩没了啊。秦霸先死后,《英雄志》中天下无敌的宁不凡。这样的人物按照一般常理来说,该是风流倜傥,至不济也该是仙风道骨的绝代高人形象才对。然而,当我们从“天下第一”这一章节仔细看下去,却愕然发现了一个相貌猥琐的中年人。他的猥琐程度   之高,以至于大多数的我们都把他当做了一个寻常世故的掌柜。   应该说,其实孙晓在这里想说的,不仅仅是主题。还有他所想表达的宁不凡修身和武功上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善于“藏气”。但是无论修身也好,还是武功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描写宁不凡这个人物的特点。他虽然武功高至天下无敌,可是却丝毫没有高人派头,甚至被江充威逼的时候,懦弱的根本不像一个江湖中人。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英雄志》中的几大宗师中,他们背后的势力下场如何那?昆仑派几乎全军覆没。天绝不仅自己身死,还搭上一个灵智远走西域。方子敬孑然一身。秦霸先那?我只能说呵呵呵....   宁不凡的华山派,是《英雄志》中保存最好最完整的门派。宁不凡的猥琐,根本不是为了他自己。他知道天下大乱不可避免,他虽然不想卷入这个漩涡,可是他又不能不卷入这个漩涡。因此他所作的自己能想到的,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选择退隐。   虽然宁不凡后来果如江充所说:“宁掌门该不会是装作退隐,然后私底下搞风搞雨吧。”但是至少,他做的事情都在台面下,没人会因为这些事去针对华山派。苏颖超恨他的师傅,因为他的师傅惊才绝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又何尝想过,他的师傅为了整个华山派,又付出多少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英雄志》中的高手,也都有老婆孩子,他们是真实的个体,而非不真实的“大侠”。也许宁不凡有仗剑干掉江充的能力,但是他能对抗江充所代表的“天下国家”吗?卓凌昭输给宁不凡的,又岂止是“仁剑”而已?   苏颖超被他的师傅压得喘不过气了。可是宁不凡何尝不是被整个华山派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压力让他扭曲,让他成长,让他变成了一个相貌猥琐的中年人。他的面目已经模糊。也许只有“勇石”出鞘,和“剑神”卓凌昭生死相搏的那一刻,那个人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宁不凡。   宁不凡所练的“三达剑”是《英雄志》的一条隐线。宁不凡十八岁练成仁智双剑,三十岁堪破勇剑。这种天份,估计也就仅仅输给秦霸先的天下无双而已。试想,卢云同样是天纵之才,尚且需要而立之年才能悟出“仁”的真意。别跟我说他没有秘籍什么的。苏颖超有秘籍,那又怎么样?如果体悟不到“以圆化方”的真意,就算有秘籍也是无法练成“仁剑”的。   宁不凡的剑术境界,号称“我即是剑,剑即是我。”这是什么境界那?我不由得联想起《霹雳神州2》中,红楼剑阁对众多剑客提出的问题,你的剑,叫做什么名字?西门寒照的剑,是“不像的剑”。不二做的剑,是“大只剑”。任剑谁的剑,是“一往无前的剑”。好吧,任剑谁这个已经比较像一个剑客了。不过始终只有柳生剑影的回答最精辟:“这柄剑,名唤柳生剑影。”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宁不凡悟出勇剑,究竟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宁不凡出道第一战,败下了当时的“九州剑王”方子敬,逼得后者弃剑用刀。宁不凡退隐前的最后一战,击败了高傲自负的“剑神”卓凌昭,让后者涅盘新生。除了无缘得见的秦霸先和万年宅男天绝,他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究竟是怎样的转变,让他突破了前半生的迷障那?也许是他和琼贵妃正式分手?也许是他看到了秦霸先的下场?又或者他和刘敬发生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好吧,最后一个只是恶搞而已。   “勇剑”是《英雄志》的一个大坑,我们还无法知道他的全貌。但是,“三达俱全”的宁不凡,至今没有真正失败过。他保下了他想保下的每一个人,华山派,琼贵妃,武英帝。宁不凡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武功,“天下第一”绝非虚言!   我倒觉得,叶小钗的诗号,稍微改改送给宁不凡倒也合适。   征衣红尘化云烟,江湖落拓不知年。   仁智双剑世纷云,今将衣钵卸双肩;   踏尽千山无人识,当初枉受盛名牵,   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   爱落红尘心已死,弃剑抛鞘了一生。
三:九州剑王方子敬   方子敬是《英雄志》里出场最早的四大宗师。虽然我总觉的那个出场多少有点多余,纯粹是出来打酱油而已。但是他同时也是孙晓最喜欢的一位。喜欢到为了他,孙晓又写本了《隆庆天下》。咳咳,坑啊坑,虽然不想被喷但是我还是想说。同时看看《隆庆天下》和《沧海》的日本部分,你就知道一个写手,一个作家,一个文学家的区别在哪里。   方子敬真正意义上的出场,是“天下第一”这一卷中。在宁不凡装逼结束之前,整个“天下第一”写的其实都是方子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方子敬是《英雄志》中最强的人。他孑然一身,了无牵挂,而且武功绝顶。江充威胁不了他。惹急了他,江充只会被瞬杀。卓凌昭吓唬不到他,方子敬根本不在意卓凌昭的武功。就算骄傲的潜龙,看到方子敬也只有落荒而逃的份---这不是他能对付的对手。方子敬不怕阴谋诡计,他也不怕强权金钱,他是孙晓心中真正的大侠。遗世独立,桀骜不驯,天下无双的侠客。   在华山之上,方子敬戏弄江充,嘲笑卓凌昭。潇洒自在,让人心生敬仰。而“天下第一”的宁不凡,也在他的出言之下,真正活出了自己。那一段对话奉上。   火漆正要落下,忽听一个声音叹道:“功名利禄,男女情爱,把人紧紧来缚。枉称是天下第一高手,却沦落到这个地步,真让人没眼看了。”   众人转头去看,只见说话那人神情萧然,自坐一张板凳上,正是“九州剑王”方子敬。他话声平淡,一非指责,二非喝阻,只是飘飘渺渺,好似有气无力。只听他道:“小子宁不凡,今日便要以这身武艺行侠江湖,为众生好好做一番大事业,老前辈你是当今剑王,我无论如何要与你一决胜负……”   这是“天下第一”这一卷中我最喜欢的一段。看破世情的方子敬,冷冷看着即将封剑的宁不凡,说出这一段话。也许是怜惜当年宁不凡的不世剑才,也许是对当年秦霸先的不满。他的这番话,既是说给宁不凡,也是嘲讽当年的秦霸先。前后两代的“天下第一”,却都难以逃脱这世间的功名利禄,男女情爱。   方子敬不在乎名声,不然他何必当众自揭往事?方子敬不要权位,这也许和他祖辈的遭遇有关。方子敬甚至也没什么朋友。唯一能容得下他的,能够交心的秦霸先,已经死了。他只在乎自己的本心。如果他觉得是对的,他就会去做。如果他觉得不对,他就坚决反对。二十多年前他剑断石虎,和秦霸先决裂。并非是看破了朝廷招安背后的阴险,而仅仅是本能的,反对秦霸先的“背弃”而已。   正是这样孤芳自赏--好吧其实这是个贬义词,遗世独立的方子敬,才能创出“心宗”这样的武功吧?任你世间如何,我只坚持本心!如果孙晓引入“道心”这个概念,我相信老方会是第一个证道之人。可惜《英雄志》是写实作品,这就注定老方只能孤芳自赏,冷冷的看着这个世间。   方子敬不在乎这世间的一切,却不能不在乎秦仲海。这是他投注最大心血的一个人,他视之为自己的传承。然而,秦仲海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背负了秦霸先的遗产---无论是好的或者是坏的。他但下了怒苍的责任,他沾染了秦霸先的“大人物”气质。这就导致了,他早晚必然会和方子敬冲突,就好像当年的秦霸先一般。   东风吹醒英雄梦,一柄刀,三场梦。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方子敬依然不在乎,他冷冷的看着秦仲海,敞开了自己的胸膛。   “来吧,孩子,跨过这最后一步,你就是大人物了!”   到了此时,方子敬终于彻底放弃了这个世间。秦仲海是世间他最后的羁绊,当这一点羁绊也被他自己斩断之后,他除了退隐还能做什么那?幸好在那之前,他看到了另外一个傻孩子。那个莽撞的,惊慌不知所措的,本科状元。我不知道方子敬是否卢云身上看到当年的自己。但是我相信,这一刻,方子敬心下偷偷的笑了。   老天待我是公平的,我失去了一个传人,却得到了另外一个传人。方大流氓得拿明珠求瑕的诗号改改。   许为知己犹按剑,纵使负心敌难为。横眉冷对不平事,转世阎王话剑王。
四:达摩院中三宝圣少林天绝   比起还没出场就退场的秦霸先,天绝是更悲催的一位。早就被“四大宗师”的名头吊起了胃口。对抗方子敬的传说,围攻秦霸先的主导者,种种的光环在少林之战之前铺垫到高点。而在少林之战中,天绝更是把读者的胃口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然而当他真正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读者才愕然发现“啊,这个死秃驴就是天绝?”坑爹啊.....这绝对是坑爹。在这个地方,“死秃驴”并非是一个贬义词,而仅仅是“死掉的和尚”这样一个词汇而已。   天绝就是这样一个悲催的和尚。他的出现,只是为了写杨肃观,只是为了写潜龙,甚至只是为了让灵智跑到西域去留学避难。也许孙晓也觉得这样对天绝大师太不公平,所以在《隆庆天下》中又让他老人家跑了龙套。不过我还是觉得,估计即便在那个世界,恐怕天绝老兄也仅仅是个“死跑龙套”的而已。   天绝可以说就做了两件事。一,他放出了潜龙这个大祸害。二,他教出了杨肃观这个大祸害。真可笑,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武林高人,就是专门培养祸害的吗?不过幸运的是,后面那个祸害,是因人而异的。   对天绝自己来说,杨肃观是祸害。对秦仲海来说,杨肃观也是祸害。对朝堂众米虫来说,杨肃观更是祸害。对正统帝来说,杨肃观更是一个大祸害。可是,对伍定远来说,杨肃观是一个很纠结的盟友。对卢云来说,杨肃观是他看不透的同僚。对天下众生来说,杨肃观是一个爱恨交加的角色。秩序内的人喜欢他的守序,秩序外的人痛恨他的“规矩”。也许杨肃观的阵营其实是---邪恶守序?   好吧跑题了,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其实是。杨肃观之于天绝,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要看天绝,不如去看杨肃观。要看杨肃观,在下有一文《英雄志四大主角评析》。好吧,我必须得澄清,我绝对不是偷懒!佛剑那诗号简直就是给天绝写的   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五:昆仑剑神卓凌昭   剑神卓凌昭可说是《英雄志》前七卷里的第一号反派。这人阴险毒辣,为了获得羊皮卷无所不用其极。不过偏偏他还武功高强,位列“四大宗师”。整个前七卷,可以说是江湖各派人士纷纷出手对抗“剑神”的戏码。这种戏码在华山上,剑神“剑芒”出,少林灵定败,的时候达到高潮。其实初读那一段的时候,我还一度以为卓凌昭就这样被灵定拍翻了那,还为卓凌昭的突然破格而愕然。岂料,那不过是孙晓铺陈“剑芒”的手法而已。   可是卓凌昭终究还是败了,不是败给带着光环的主角,而是输在了“天下第一”宁不凡手上。不过即便是他败北的这一段,描写的也极其出色,尽现了剑神的个人风采。在江充步步紧逼宁不凡的时候,只有卓凌昭还肯为他说句话。他执着所求的,是打败宁不凡,获得那“天下第一”的名头。其实卓凌昭本身并非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一直以来他所求的,仅仅是绝世武功,和印证他剑道的机会。   为什么他这么执着的追求武功那?在华山上,胖头怪曾经问了卓凌昭两个生僻字。从卓掌门的回答和他平日的衣着看出,也许他曾经是一个文士,可是因为某些原因弃文求武。这是很寻常的事,就像后来的卢云一般。礼仪仁德很难生存于世,但是武功身手却可以除暴安良。卓凌昭在放弃文士身份的同时,也把过去所习的那些“礼仪仁德”都统统抛弃了。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然而这样执着追寻武功的卓凌昭,却在华山之上被“天下第一”宁不凡打了一个满头包。虽然“霞光千道”连方子敬也为之惊讶,但是在宁不凡面前,却与三岁小孩并没多大区别。这样的打击,让卓凌昭也为之颓唐!其实《英雄志》中江刘柳三大派各自在江湖都有代理人。江是卓凌昭,刘是宁不凡,柳是天绝。卓凌昭先前的无往不利,大批江湖中人吹捧,其实很多程度上都是因为江充的缘故。如今卓凌昭战败,这些人自然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于是方子敬继续他吐槽帝的身份,叹息:“便是这些世间毁誉,才会让一代高手做出这许多恶事。卓凌昭若要听得这些人的嘲讽,定会抑郁终生了。”   可是卓凌昭毕竟是卓凌昭,这些讥讽并没有让失去信心,反而是让他涅盘重生了。离开华山的卓凌昭,虽然桀骜不减当初,但是他的剑心无疑从轻狂变得沉稳了。江南求剑的过程中,那个谦恭有礼的剑神,几乎让人以为看到了另外一个人。纵然伍定远苦苦相逼,卓凌昭居然也没对他痛下杀手。“剑华皈一”是卓凌昭新的境界,比起当年的“霞光千道”。此时的卓凌昭已经洗尽铅华,神韵内敛,真正走上了“求道”之路了。   此时的卓凌昭,虽然依然高傲,但是名声地位却已经不是他的主要追求。他心心念念的,是再次和宁不凡印证剑道的机会。可惜,由于另外一个主题,孙晓没有刻画这两大剑宗的第二次交手。否则,也许我们就能够提前看到“勇剑”的出世了。可惜,我们只能从卓凌昭死后,路过的宁不凡停车凭吊中,窥见一点两大宗师的交集。从我个人猜测中,“勇剑”其实和“剑华皈一”也许有点关系。也许当卢云体悟到这个境界之后,他的“剑芒”就会进化成“勇剑”吗?不过这个始终是猜测。   得到“擒龙”的卓凌昭,此时已经是几乎无人可制。于是他去到京城,挑战将他弃之如敝履的江充。这是卓凌昭最辉煌的登场,卓凌昭的“人生三宝”论,让很多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阴险的江充,涅盘重生的卓凌昭侃侃而谈,既无仗势欺人的霸道,也不曾屈服于江充的权势金钱。可是,江充所拥有的,又岂是权势金钱而已?   我相信这一段的一个用意,是孙晓给我们解释,宁不凡在华山上猥猥琐琐,汲汲营营的原因。此时的卓凌昭,剑术已经接近宁不凡。甚至以杀伤力而言,还在宁不凡之上---擒龙有很多道剑刃。可是纵然如此,那又怎样那?即便是忠心耿耿的金凌霜,都被江充买通。昆仑派上下,除了就知道杀人的屠凌心和尚存忠义的那个正派人,还有谁会为了他拼命那?   天下国家,终究非是个人所能抗衡。说卓凌昭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也好,说他是不自量力也好。继宁不凡之后,他又败给了江充所代表的“天下国家”。傲藐天下的卓凌昭,先败于宁不凡,后败于江充。昆仑山满门老小,无一得活。今日今时,为他送终的更是昔年仇敌。他的自嘲也是他的终点:“愿来生来世,再为一名剑客!”至此,卓凌昭的故事结束了。但是《英雄志》的故事才刚开始。   卓凌昭是四大宗师中死的最早的一位,为什么那?“枪打出头鸟”,卓凌昭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卓凌昭受到那么大的打击居然还得到了自我的升华和进步,为什么那?“荣辱不襟于心”,看淡名利,这并非是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去尝试。卓凌昭导致昆仑几乎全灭,自身被当年仇家送终。为什么那?“出来混,总是要还。”他告诫我们,做事之前要三思,人生并没有后悔药啊。   你看,这样一个反派都说了那么多事情,这个人物是不是很成功那?其实卓凌昭的死并不是结束。卢云燃起剑芒的那一刻,仿佛昔日满身杀业的剑神再生。他代表了书生的另外一条路。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只此而已。卓凌昭同志就得拿傲笑红尘改诗号了   半涉浊流半席清,侃侃而谈三宝论。  擒龙漠听剑神意,傲视人间笑红尘。
六:碎碎念   早就打算给《英雄志》写两篇,到了今天才完工。不得不说,区区不到两万字,实在无法描述出《英雄志》的全貌。其实这本书,从来就不是网文。只不过他缺乏在国内发行的渠道,大陆读者才治好从网络上看到而已。衷心期盼他的结局,我相信孙野狗能拿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结尾。因为他从来,就不是一个网络写手。   另外,推荐下《武侠祭》这个评论。金古温黄孙,一文以概之,真的强大。
《武侠祭》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金庸小说中侠客的最高标准,实际上也是大多数武侠默认的一个标准,武林中不管黑白两道,杀人放火是寻常事,打家劫舍是谋生手段,但如果勾结外族卖国,那么一定会遭到一致唾弃。而金庸之前的武侠,也有人更严格的贯彻这个原则,就是梁羽生,他笔下的主角不论男女大部分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武装斗争反朝廷的活动,在革命事业一切个人情感都可以暂时不管,从《七剑下天山》开始,每一代主角出来就一定是以反清廷为己任,偏偏用的方法还只有一种,就是新疆(后来变成四川)拉拢少数民族造反。这样子前后反了十几本,注定永远反不成功的斗争看多了一个模式实在没法忍受,实际上,他被人认为出色的作品,反倒是《云海玉弓缘》这类不怎么反朝廷的故事。
  即使在金庸自己小说中,真正贯彻这一原则的人也不多,因为武侠小说更多着眼于江湖。而在主角身上体现这一句话的人,也正是在襄阳城外对杨过说出这一句话的郭靖。
  郭靖之前,书剑里的陈家洛和碧血剑的袁承志不是没有按照这条标准行事,只是这两部金庸的早期作品限于功力不足,大部分故事情节实在不怎么吸引人,连带两个主人公也跟着没滋没味,好在金庸马上就有射雕出场,一统武林,取两者之长舍两者之短,这个人物终于定型成了郭靖。
  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於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郭靖称得上这句话,也称得上大侠的名号,射雕里的少年郭靖,性格上塑造的很简单,坚守的道德规范也是很基本的几项传统美德,守信,守义,知恩图报。他的武功招式简单,一上来学会了降龙十八掌,之后至多加上九阴真经的辅助,终于二次华山论剑可以与前辈高手比肩,他的头脑不算好,很多事想不通,但是却偶尔能说出连老顽童一辈子想不通的道理,小事上有黄蓉出谋划策,然而大局上黄蓉却总是按郭靖的主意办,他不算大智若愚,只是单纯觉得对的事情就去做,也不会讲太多道理,更不会惺惺作态,只是每个认识他的人都会自然感到他的性情源于自然流露,即使把他当成杀父仇人的杨过,在杀他之前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一直内心对他的钦佩。
  射雕里的郭靖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只是一部分,而神雕中的郭靖完成了整个人物性格补完及升华,武功上已经是一代宗师,独闯全真教,大破天罡北斗阵,打得百余名道士狼狈不堪,襄阳城墙上施展上天梯功夫,惊得城上城下万军寂静无声。性格上依然坚持遵守的道义原则,而江湖上许他为天下第一大侠,不单是因为他的武功,而是因为苦守襄阳十几年的苦心孤诣,最后终于和黄蓉一起以身殉城。
  历史的襄阳守城只有比小说中更为惨烈,在蒙古军势已经横扫天下之际,南宋的皇帝大臣们依然信着北兵已退的梦话,对襄阳城发来的一封封求救信置之不理,在没有援兵,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苦守五年,将蒙古铁骑一次次逼退,在互为犄角的樊城被攻破后,襄阳失去了最后希望,守将吕文焕每日巡城,一定望着南方皇城的方向大哭一场后退下,终于最后选择了投降,襄阳陷落,南宋随后也灭亡了。
  金庸没有写出这一段,郭靖殉城的故事也只是在倚天中简单的一笔提过罢了,对大家来说,或许也无法接受在襄阳城破当日,郭靖力战至死的描写,留作永远的空白好了。
  射雕三部曲中的人物,郭靖朴实,杨过偏激,张无忌软弱,后两个人物性格中为此少了一份英雄色彩,杨过的性格叛逆来自少年时的经历,它追求的世界只有和小龙女的古墓,少年时闯荡江湖,所做的事不过是随心而行,后来襄阳城所办两件功劳,无非是博小女孩一笑,他本人不会有多少国家民族的观念。
  杨过的死结在于他的杀父之仇,在于他和小龙女之间的礼教大防,加上情花之毒,让他的前半生忧多乐少,十六年来浪迹江湖风霜扑面,他从全真教弃徒成了神雕大侠,江湖人觉得他这么高强的武功,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他一个人慨叹“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他初期执著的报父仇,最后也终于在他了解自己身世后成为空谈。
  杨过道:“柯公公,晚辈拜托你一件事,请你替先父立过一块墓碑,碑上便书:‘先父杨府君康之墓,不肖子杨过谨立’几个字。”柯镇恶一怔,随即会意,说道:“不错,不错!你原是不肖令尊。你之不肖,远胜于旁人之肖了。老朽定当遵办。”
  他放弃了父仇,剩下的只有等待十六年后的重逢,绝情谷寂静无语,一夜白头的他终于跃入深谷,所幸金庸笔下留情,也或许是迫于读者压力,给了他一个欢乐收尾,于是他赶赴襄阳去做最后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他终于成了天下人景仰的侠客。
  柯镇恶说“杨公子,你在襄阳立此大功,你父亲便有千般不是,也都掩盖过了。他在九泉之下,自也欢喜你为父补过。”连曾经想杀他的郭靖最后也原谅了他,因为他飞石击杀了蒙古大汗,杨过也承认“倘若我终于误入歧路,那有今天与他携手入城的一日”,然而这一段读起来却觉得很是无奈,这个曾经放荡不羁的少年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学会了规范世故,学会了人情冷暖,总算把自己的棱角磨去了。
  “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他从古墓中出来,最后终于又回到了古墓。
  至于张无忌,恩……实在没什么想说的,金庸自己也已经说了“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对于这个人大概也只能等喜欢他的人来谈了,倚天一部书格局比射雕大气,场面比射雕开阖,打斗比射雕精彩,唯独主角一项大败特败,里面出彩的人物有张三丰,有谢逊,甚至有小昭,但绝对没有张无忌,整部书写的不是他,而是无数人,一个个故事,大场面的描写为之后的天龙打下了绝好的基础。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句话最常遇到的现实问题就是一个人没法选择出生的民族和国家,更未必能决定所站的立场,发生冲突时要如何抉择,射雕中的郭靖比较幸运地回避了这个问题,他生在蒙古长在蒙古,但他是汉人,蒙古灭金他为报父仇去参与,而蒙古要灭南宋,他立刻阻止,而母亲自尽,让他毫无顾忌站在汉人一方,如果一切反过来呢?
  萧峰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金庸所有主角中年龄最大的一人,也是最有英雄气概的人,段誉一见他,立刻慨叹“燕赵之地方有的豪杰”。生死无惧,酒来碗干,英雄豪杰的形象已经脱然跃出。
  他武功绝高,除了那个无名老僧可以算是表现最高的一人,更在于出手之间的特征,如果说郭靖尚有九阴真经的速成,萧峰则单纯的描写成武学奇才,寻常的一招一式在他手里施展出来就是有绝大威力,一套太祖长拳打得少林寺高手节节败退,出手正大光明,掌力雄厚绝伦,端的是一代高手风范。他为人忠厚,四长老叛他要杀他,他甘愿以自己鲜血替他洗罪,他能谋善断,一场叛乱被转眼间平定,他身为天下第一大帮帮主,绝不摆高手架子,可以和段誉结拜,和帮中弟子也打成一片,丐帮在他治理下日益兴旺。
  这样一个看上去毫无缺点的人,因为发现他是契丹胡虏,立刻不容于天下,加上巧合安排,他成了杀父母,杀恩师,天下人共弃杀之而后快的大奸大恶之徒,一夜之间他不容于中原武林,远奔塞外,一过雁门关,此生永不还。
  即使他是契丹人,他一样是个英雄,聚贤庄千万人吾往矣,“我杀你不是忘恩,你杀我不算负义”,打得群雄束手;少林寺外燕云十八骑奔腾烟举,隔空数掌震退星宿老怪,一把抓起慕容复掷飞,“北乔峰,南慕容”的确耻于齐名,没有人敢不承认他的男儿气概,提得起放得下,天大的事情一肩来抗。
  但是他越是英雄,他的不幸就越多,别人评论天龙三个主角,段誉得失由命,虚竹不求自得,只有最主动追求的萧峰最苦,最爱的阿朱死在他掌下,追寻的大恶人是他父亲,他没有一件仇能报,没有一个人可恨,也没有一个人能爱,他自信半生多行仁义,然而他最后发现那些朋友还不及刚认识的两个结义兄弟。
  过了一会,乔峰缓缓的道:“我一向只道契丹人凶恶残暴,虐害汉人,但今日亲眼见到大宋官兵残杀契丹的老弱妇孺,我……我……阿朱,我是契丹人,从今而后,不再以契丹人为耻,也不以大宋为荣。”
  他是契丹人,但是他生长在汉人间,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还是想做一个汉人,所以契丹南下入侵他阻止,在他内心里已经依然认为自己是汉人,
  但汉人不容他,契丹人也不容他,他最后想的是去两边都不是的女真族度过余生,但是最后他阻止了辽国入侵,为大宋立下大功,成为辽国的罪人,他父亲的仇恨有一个无名老僧来化解,他却没有,所以他终于自尽于雁门关前。
  中原群豪大哭,承认“你虽是契丹人,却比我们这些不成器的汉人英雄万倍。”只是那些话他再也听不到。雁门关前绝壁屹立,几百年前,这里没有辽国,没有大宋,几百年后,这里也没有辽国,也没有大宋。
  国家和民族的话题,是一个需要探讨太多也太沉重的部分,武侠承载不起,所以金庸在天龙之后又回到了传统的江湖上,这一次没有两军对垒,没有时代背景,只有一个江湖人走的江湖。
  金庸喜欢写隐士,特别是出来闯荡江湖一番之后再归隐的隐士,“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种张子房的行径是传统人士的向往,也符合自然之道,“得法而忘法,入世后出世。”而笑傲江湖里面也有着隐士,一个真正的江湖人令狐冲。
  笑傲江湖的里面的江湖世界是一个隔离了现实的江湖,里面所有的武林人生来就是江湖人,有人就有江湖,就有人性,所以这个江湖有着社会的无数特征,里面所有人都有所求,有所蔽,为名,为利,为情,为义,为武林盟主,为天下第一,为千秋万代,一统江湖。没有人能跳出这个圈子,金庸自己说令狐冲是天生的隐士,因为他就隐在这个江湖里,心无拘碍,天地自宽,坐看沧海潮生潮落。
  令狐冲的性格极为复杂,包括无数部分,他有郭靖仁义的部分,但是他生性滑头,绝对不会坚守传统道德,他有杨过放荡的部分,但是他已不年轻,绝对不会刻意表现叛逆,他有张无忌心软的部分,他也有萧峰豪侠的部分,这么多特征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自在的令狐冲。什么人从什么角度看他,他就是什么样子,华山门下的人看他是那个为人磊落的大师兄,恒山门下看他是那个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令狐掌门,
  岳不群看他是背师学艺的本门弃徒,岳夫人看他是天性善良的冲儿,方正冲虚看他是大局把持得定的少年英侠,任我行看他是不拘于世俗的忘年小友,正派人士看他是浮滑浪子,魔教人士看他是英雄豪杰,盈盈看他是如意郎君,东方不败看他……东方不败没看上他。
  有这么多人眼中不同的评价,令狐冲自己就是令狐冲,浪迹天下,随遇而安,他失意的时候武功尽废,也一样坦然处之,他得意的时候武功尽复,也没有多么开心自得,他尊师重友,他苦恋小师妹,得不到的一切他也没有强求,他不拘于身份,不在乎名声,传统的礼义约束不了他,
  他所坚守的只有心中的自己一把尺子,他不想做,不能做的事情不会为别人改变。外圆内方,自在自由的令狐冲内心深处也是一个极为自傲自信的人,所以即使是骄傲的大小姐盈盈,在他面前也收起了小性儿,最终琴萧合奏
  笑傲江湖之曲,两个人携手共游华山,令狐冲不算是退隐,他永远都在这个江湖里,根本不想出来。
  架空武侠的世界到了尽头,无非一个笑傲江湖,金庸最后的武侠还是回到了社会来。
  鹿鼎记的成就已经无需多说,各方面都承认这部小说是金庸小说中不论笔法还是立意都是价值最高的一部,最常用的说法就是鹿鼎记已经超出了武侠小说的范畴,不再是一部单纯的武侠小说。
  和笑傲江湖完全脱离现实的情况相反,鹿鼎记不仅故事完全和历史结合,里面的每个武林人士几乎都围绕着现实的皇朝背景来转,天地会想当皇帝,平西王想当皇帝,神龙教想当皇帝,至于清朝自己,当皇帝当得很舒服,当然不肯放手,所以大家争这个皇帝争得热闹,至于武林中那点小事,先放在一边好了。
  仔细想想如果概括一下鹿鼎记的故事,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凭借一些为人处事的手段,一些看似高明实际漏洞百出的计策,一次次好到不能再好的运气,一路飞黄腾达,左右逢源,最终娶了七个老婆,做成了一番大事业,大家一定会骂,这tmd是三流玄幻,对,现在的人这么写,的确是三流玄幻,但在当时,这就是伟大的一个剧本。
  鹿鼎记是浪漫主义的,因为它里面的事情完全不可思议也不合理,里面的皇帝,太监,官员,侠客,枭雄都被抽取出固定的特征,脸谱化,一个小孩用一些根本不算高明的手段,就能呼风唤雨,这些完全是理想化的编造出来的剧本;鹿鼎记也是现实主义的,尽管我们觉得那么多地方不可能,韦小宝一路冒充混到皇帝身边不可能,韦小宝靠着大把银票和皇帝宠信不可能,韦小宝凭借多一点的情报骗到无数人不可能,韦小宝靠着评书打胜仗不可能,但是看着韦小宝指点罗刹人造反时说的那九个字,“我们中国人,向来这样。”忽然觉得,一切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韦小宝的人物性格也同样被无数人分析的不用多说,我们看着这个人,就是看我们自己,我们想发财,想做官,想出名,想娶美女做老婆,偶尔也想讲讲义气当一次大侠,所以我们没有多少人会讨厌这个人,即使那些缺点,也被无意中抹去了。
  以这样的人物为主角,也代表着理想中的武侠人物走向末日,在有火枪的时代,在神功开始抵不过科学的时代,鹿鼎记里面的武功高手已经没有神话,而他们追求的现实目标也令他们不再是武功高手,那些是凭借武功没有用的事情。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陈近南。
  话说那陈近南,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错了,“平生不识陈近南,但称英雄也枉然。”这句话一出,奠定了鹿鼎记里一位侠客的形象,而开头第一章,书生谈笑退敌,报上名号的一刻,分明是一个英姿飒爽的登场。
  相貌堂堂,武功高强,文采横溢,军战精通,天地会总舵主,率领反清复明的义军,如果在别的武侠里,他本是一个毫无缺陷的正面人物,但是在鹿鼎记里,这位大侠却很少有开心的时候。
  以他的见识,他明白清朝的皇帝已经治理天下渐有成效,人心不再思明,他所进行的事业希望渺茫,但是他本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原则,尽人事以待天命,为反清复明一生奔走。他率领天地会,在江湖上声望卓著,但是却要听令于一个无能的郑二公子,他手下无数大好兄弟,但精于军事的他明白打起仗来这些人的见识派不上用场,他为人正直,也逼得为做大事不择手段收韦小宝为徒,却只有着一个小徒看得出这师傅眼中常有不乐。
  韦小宝在陈近南死的一刻,终于明白自己把师傅当作父亲,那是鹿鼎记最为感人的一处,没有爱情也没有友情的世界里,毕竟还有着这种亲情在,红花会反朝廷失败,总算还有个轰轰烈烈的刺杀,天地会却是根本连皇帝的影子都摸不到,联络四处武林豪杰,发掘宝藏,断了鞑子龙脉,这一切在皇帝眼中,根本只是徒劳,连对手都称不上,几个内奸,就瓦解了天地会。而韦小宝自己忠义不能两全的时候,他做出很符合个性的选择,一走了之。
  鹿鼎记的归宿写尽了金庸的武侠世界,入世出世,武侠不再神话的时候,就走到了它的末路。
  开始读古龙的小说之前和之后,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是古龙作品的真伪问题,在咨询不那么发达的年代根本不清楚古龙全集的目录,偏偏还作品甚多,金庸虽然有全庸金童不少结拜兄弟,一共也不过十五本,加上难以模仿的长篇巨著,所以伪作无所遁形,而古龙自己前期风格不稳定,后期也良莠不一,很多风格模拟甚似的作品完全可以蒙混过关,等到后来了解清楚,又发现这个人晚年有着写个开头让别人去代写的贱格行为,确认自己看全了该看的古龙作品,已经花了很长时间了。
  古龙的小说风格之明显,就和优点与缺点一目了然,短句精炼,悬念迭起,几下子就能吸引人看下去,而悬念越铺越大,最后能不能收得回来就是另外一回事,而众所周知古龙不愿意写打斗场面或者说就不会写打斗场面,重要决斗基本是侧面烘托或者干脆略过,所以看古龙小说,必须要做好习惯有头没尾甚至没头没尾的故事的准备,谁让你是自找的。这样的行为多了,也就成了古龙的风格,个别交待故事情节比较清楚的作品大人物,血鹦鹉等,反而不如其余系列成名。
  古龙的剧情可以让一读就欲罢不能,却未必能让人记住,大家多半有印象,还是他笔下的一个个人物。
  福楼拜曾说十九世纪后不会再有小说,因为故事已经写完了,古龙则说福楼拜忽略了人类的感情一直都在变。故事的曲折变化会有穷尽,人类感情的变化却是无穷的。所以,人类的思想感情,是写不尽的题材。尤其是利用不同的文学型式,可以描述出变化多端的感情思想。
  那也许是古龙指导自己写武侠的格言,他朝着超越金庸的方向努力,尽管没能走完,但至少走出了一条别的路。
  别人评价古龙写的女角色不过三种,第一种是美女,用来当男主角身边每集的花瓶;第二种是妖女,以为一脱可以征服天下男人;剩下比较少见的是第三种,这说法很是精辟,如果按这个概括古龙的男主角,那么第一种是毫无目的的痛苦者,第二种是有目的的痛苦者,剩下比较少见的不痛苦者是第三种。
  之所以痛苦的主角多当然可以解释为人生多苦,但实际上这在于古龙自己的经历人生决定写什么样的故事,按照他的定义来看,大多数武侠男主角一定要痛苦,如果说李寻欢还算得上有痛苦的理由(虽然也是自找的),那么楚留香陆小凤之列的痛苦理由就实在令人说不过去了,这种大侠们每次登场换一个姑娘喝花酒醒了之后痛苦的故事,也许某些相仿的时候能触动心境,但每次出来痛苦一阵,感受“酒醒之后的空虚,繁华之后的寂寞”这种欠打的行为,除了和大侠们有相同经历的人否则很难感受,而我相信这种人是不多的。
  至于真正有资格痛苦的第二种人比如傅红雪,我们知道,他反而是不怎么喝花酒的……
  古龙善写男人不善写女人,善写友情不善写爱情已经是公认的,或者说他心目中友情远比爱情高上许多,这从他会写出李寻欢把林诗音送人的扯淡故事能看出来,认识的人当中不论男女没有一个对此有正面评价的,大概也只有古龙一个人认为这不错……李寻欢是古龙小说里最为成名的一个角色,虽然这个人的性格可圈可点,古龙自己倒是经常强调李寻欢人格多么多么伟大,宽容,善良,接触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魅力,但这种自夸自卖的行为说服力不大,就如同他说苏樱翻来覆去只有风华绝代四个字,我还是一样感觉不到……扯远了,与其说李寻欢的人出名,不如说他的刀出名。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这八个字一出,所有人为闻之胆寒,“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也奠定了李家飞刀这一块招牌,虽然飞刀第二代被外人学去了,李家自己第三代就没落了……但是小李飞刀已经成了一种标志,那种影响力不仅在于整部飞刀系列,在所有之后的作品,大家都把小李飞刀当成一种信仰,进而影响读者,成为真实存在的象征,一如金庸的降龙十八掌和独孤九剑。
  古龙说自己要在武侠里不再写神,写魔头,而是写有感情的常人,实际上……估计大家还是觉得他的武侠里一样有神,有魔头,而强烈的感情是有也大多超越了常人的范畴,偶尔没有神和魔头,大家也不再喝花酒的故事是《欢乐英雄》
  “谁说英雄寂寞,我们的英雄就是欢乐的。”
  对这句开场白印象因为深刻无比,接下来的话就是“郭大路人如其名,的确是个很大路的人。”
  痛悔过去的不孝子,浪荡落魄的伤心儿,年轻逃婚的贵公子,最后一个女伴男装的先不管,欢乐英雄从这几个人开始,慢慢引出了每个人的过去,里面的英雄们终于不再一掷千金,不再破除阴谋,他们面对的是生活琐事,以及自己所逃避的过去,古龙例外的没有折磨这几个人,而是为每个人安排了幸福的结局,成了真正的欢乐英雄。
  欢乐英雄未必是最喜欢的古龙故事,但却是最难忘的古龙故事,以现实中的眼光去看欢乐英雄,就是一个人住的房东搬进来两三个房客,最后变成了富贵山庄男子四人宿舍了,而大学时代过来的人,看欢乐英雄也一定会有别样不同的感觉,在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的郭大路王动他们,和年轻的自己一样有活力又没持久性,一样的贫穷又对未来充满梦想,一样的忙来忙去又无所事事,也许还像他们一样一起疯,一起笑,一起谈女生,一起醉倒在街头……
  也许古龙值得谈的地方还有很多,因为古龙留白的恶习留下了无数未解的悬念和猜测,比如李寻欢和上官金虹一战的实况,比如青龙会的首脑到底是谁,比如那一口箱子的原理,等等,只是这些,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金庸的武侠是童话,古龙的武侠则是梦,大家都在江湖的梦里放浪形骸,直到醒来那一刻。
  大侠主角们进入江湖的理由不一,高尚一点的为了反清复明,传统一点的为了行侠仗义,悲壮一点的为了报仇雪恨,平凡一点的为了成名立万,还有的就是学了一身功夫,不肯埋没于山林之间,当然也有就是出来追姑娘的,总之理由要什么样的都有。不过一个后续的问题也跟着来了,当仇报了,恩还了,钱赚够了,官当上了,武林盟主当上了,反派魔头轰爆了,大侠们站在孤峰上,左手搂着七八个姑娘,右手拎着四五种神兵利器,背后一面旗子,上书四个大字“齐天大圣”——不,“天下第一”的时候,他还能干点什么?
  大多数时候这根本不是个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故事已经没几页了,谁关心大侠们之后的事情。金庸可以让他们退隐,古龙可以让他们继续浪迹天涯,其他人不定,当官保镖开门立派都不错,个别心狠手辣一点的直接让主角挂掉,免得以后碍事。故事完结之后,主角的利用价值也到了尽头。除非是少数续作,否则继续设想大侠们抱孩子中年发福挺着啤酒肚出场的样子很是无趣,不是每个人都能张三丰一般仙风道骨,尤其是侠女的部分……中年黄蓉已经很多人不满了,所以大侠们的青春岁月和运动生涯一样是有限的。
  而我们看到,如何在大侠生涯的顶峰再推一步,让他们成为不朽的招牌就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提到黄易的时候,似乎算是武侠作品的一支异军,评价褒贬不一,喜欢的人怎么看都不在乎,不喜欢的人怎么都看不下去,善能写长篇乃至超长篇,但这和金庸的构架大不同之处在于,很多时候他长的段落原因是能用一句话说明的事情一定要极度耐心的讲解,或者两三个人的视角分别重复一次,导致有时候一刀斩落能斩半章的情况,颇有说书人石秀跳楼跳三个月的古风(题外话,如果喜欢这类风格的请去看《龙魔传说》,篇幅之长!)。这种长篇的恶症之一就是拖到读者没有耐性,大唐双龙传长是够长,结尾也是出了名的快,一卷之内完成投降工作加思想转变的整个过程(题外话,如果喜欢这类风格的也请去看《龙魔传说》,结尾之快!)
  而黄易留给自己最深刻印象的部分,不是大唐中争霸天下的设定,也不是寻秦中改变历史的设定,而是四个字。
  破!碎!虚!空!
  是一部作品的名字,也是一种境界和一种结局。
  作为最初成形的短篇《破碎虚空》以及我认为该视作后传的《覆雨翻云》,虽然作为黄易早期作品有着无数漏洞,但和后期成熟反而固定了模式的作品相比,这个故事有着更多生动的一处。
  破碎虚空的故事不长,发展也极简单,从青年传鹰进入鹰宫接触到天道,经过几场决战提升战力,参透最后一着,跃马破空而去,留下了一代传说。
  虽然只能算是短篇,但是黄易小说中很多的基本设定和思路都已经在这部里成型,魔道之争,两教分歧,以及最重要的对于天道的领悟。
  何谓天道,实际上就是从最初的故事开始,一部蜀山想象纵横诡奇,将武侠小说的登场带出了几分仙气,而后当武侠渐渐平凡,走进死胡同的时候,成仙得道为大侠们的结局提供了一种可能,而且是最理想最浪漫的可能,当武学发展到极致,大侠站到自己生涯顶端的时刻,他不再没路可走,而是有了一座永远可以攀登的高峰,当悟出最后一着的那一刻,他就可以离开现有的这个世界,破空而去,如同棋子终于离开了棋盘,不再是棋子,于自己最光辉的一刻时画上完美的结局。
  破空而去之后如何呢?不用管了,那已经不是武侠关心的地方了。
  破碎虚空里面的影子人物无上宗师令东来,这个人的一生就是所能想象的美好极限。
  光滑的石壁上面写着:余十岁学剑,十五岁学易,叁十岁大成,进窥天人之道。天地宇宙间,遂再无一可与抗手之辈。转而周游天下,南至天竺众国,西至波斯欧陆,北至俄罗斯,遍访天下贤人,竟无人可足与吾论道之辈。废然而返。始知天道实难假他人而成。乃自困於此十绝关内。经九年潜修,大彻大悟,解开最后一着死结,至能飘然而去。留字以纪。
  厉工败在令东来手下,只想再见他一面,传鹰看着石壁上人力不能及的大字热泪盈眶,因为天道不再是渺茫不可及的目标,他终于也一样走上了这条路。
  在大众环伺下,传鹰轻声在祁碧芍的耳边道:「碧芍,你有甚麽未了之恨,让我给你了结。」
  讲完环顾众人,又道:「要不要我将他们全部宰了。」
  包围着他的人一齐面色大变。
  这种藐视天下已经到神话色彩的战力,是武侠中一个永远不可少的部分,比起之后大唐中高手们开打之前必先废话的攻心战,主角们逃命在增长经验值的技能,破碎和覆雨的故事有着更多的豪气,更像心中的武侠。
  厉若海从出场至战死,不过寥寥数页,然而已经写活了一个角色,丈二红枪,坐下快马,挑战天下第一高手庞斑的豪情。
  接着微微笑道:“我本自信胜过庞斑,可惜我仍是败了,但我已将你救了出来,十日内庞斑休想与人动手,庞斑啊庞斑,你虽目空一切,但别想这一生里能有片刻忘掉我厉若海。”
  而之后在浪翻云和烈震北两位挚友的回忆里,厉若海依然栩栩如生。
  烈震北持枪傲立,大笑道:“痛快!痛快!竟能挡我全力出手的一百枪,凑够百击之数,可惜不是燎原枪法,否则保你们无一活口。若海兄!你若死而有知,当会明白我以你的丈二红枪克敌制胜时心中存在的敬意。”
  厉若海停下脚步,声调转冷道:“浪兄家有娇妻,生有所恋,剑虽好,却仍是入世之剑,浪兄可知此乃致败的因由?”
  这番厉若海七年前说的话,就像在昨天才说,但现在惜惜已经死了,厉若海也死了。
  一个是他最心爱的人儿。
  一个是他最敬重的武学天才。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两句话形容厉若海,是说不出的合适。
  而覆雨对于情感的描写,也是黄易小说里少有的细致之作,不是三个主角的部分,而是浪翻云,庞斑和言静庵三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庞斑心知元朝不可为的无奈,与言静庵二十年的赌约与纠葛,浪翻云与言静庵三次见面,同为修道人的理解与孤寂,似若有情而无情的距离,让覆雨翻云在最后有了黄易长篇小说里最有气势的结尾。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破碎虚空之后为在人世间挣扎的大侠们提供了一个出口,让他们能离开这个虚幻的凡世,也为走到顶峰的武侠提供了一个出口,然而却让武侠从此走上另外的部分,如同武功打不过科学,科学打不过神仙一般,武侠演变成了更神奇,更不需要合理性的东西。
  武侠始于仙侠,也终于仙侠。
  和其他武侠作者相比,温瑞安有一个绝大的特色是,此人在武侠短篇的造诣上是无人能比,短篇小说本来就难,而武侠小说的短篇写的要好更难,篇幅所限的情况下,故事展开和人物刻画都受影响,但是温瑞安十几部短篇里,都是一个故事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活地在故事中完成,《战僧与何平》里宁负阁下不负本人的何平,《请借夫人一用》中年轻时的宗师韦青青青,都是可以让人看过就记住的角色。
  长篇巨著,真的是巨著——我们也要知道这个人同样是旧连载不完就开新连载的类型,关于这一点有看他的作品的人都明白,要抱怨的话可以写上几十倍——这不是现在要说的问题,实际上如果不是执着于每部作品之间若有若无的关系,当成独立的来看未尝不可,比如他风格正式成熟后的少年名捕系列。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徐志摩的诗句被用来形容《少年追命》里面的少年追命,儿时的命运坎坷,落魄江湖的不得志,不如意,一次次面对不幸漠然处之的态度,少年追命就这样变得不再少年,而对于这个原本充满感伤色彩的段落,却始终只用一种述说旁人事情的淡淡口气去描写,少年的追命一早已经老去,所以今后再也不会老,也只有识尽愁滋味后的欲说欢休。
  作者怎样的人生决定写出怎样的武侠,年轻时的温瑞安也曾热血过,也曾结义神州社,那时的文字充满热血不羁的飞扬,后来入狱,昔日朋友纷纷离去,见过了世态炎凉之后笔风一转,从此故事里面充满了背叛与出卖,神州奇侠的萧秋水从闯荡江湖到寂寞高手,最终还是折剑断琴,在大雪纷飞中一路沧然而去。
  天下有雪纷纷过,落尽江湖不成歌。
  早前看金庸的《连城诀》,事先看评论说这部书里面的惨痛,看过之后的感觉却也是不过如此,狄云的故事,丁典的故事,不是不悲,而是写的太苍白,让人生不出多少感触,因为篇幅限制了金庸描写的发挥,也是因为他写不出。
  温瑞安可以,所以有了所有作品中成就最高最完整的一部《刀丛里的诗》。
  刀丛的故事极为简单,南宋年间,诡丽八尺门的大侠龚侠怀被陷害入狱,江湖上的武林人士立刻纷纷为之奔走,四处求人,最后在无望的情况情况下终于选择了劫狱,然而一切早都在朝廷与官府的算计间,中伏苦战至死,最终只有空洒落一腔热血,一事无成。
  文中的龚侠怀,从头到尾只有开始的一个出场,然而整部书里似乎都能看见这位大侠的影子,岳飞入狱,只需莫须有三个字,而龚侠怀被捕,则根本没有理由,朝廷只是要找一个武林人物来杀一儆百,龚侠怀不过是被随意指中的那一人而已。
  他武功俱废,受尽酷刑,然而他在狱中不忘他的同门兄弟,希望能牺牲自己一个人去保全他们。
  叶红借着火光,打开那张对折的纸张。那张纸折纹都是极深刻的,可见曾经多次展读,但又每次都再为珍惜保藏。纸很薄,从指尖传过来的感觉很冷。字很潦草,但仍力透纸背,直欲破纸飞去。上面只有四个字:
  请背弃我
  他叫他的兄弟背弃他,可是龚侠怀不知道,出卖他将他送进监牢的就是他的兄弟们,不用他的纸条,他们已经率先背弃他了,反而是他生前不太合的那些对手,比过武的人,甚至想杀他的人早早集合起来,为他的事情出谋划策,只是他们最后也一样被自己的兄弟出卖,连龚侠怀一面都没有见到就倒在刀下,剑下。
  龚侠怀的红颜知己严笑花,龚侠怀入狱,她随即就答应了陆倔武一直以来的求婚,摆明了车马,以放龚侠怀为交换的条件。她不在乎别人背地说她薄情寡义,也不在乎自己的声名,她只希望能救出龚侠怀,她身为女子,也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侠气,也有着百转千回的柔情。为了龚侠怀,她甚至可以一剑就斩落自己一只手指。
  我若是婉拒他,他决不罢手;我要是给他点甜头,他就会得寸进尺。如果我断然拒绝,他也会老羞成怒,因为这令他更深切地知道他在我心里的位置永远也不及你,他唯一的对策,也许只有把你毁掉或把你永久的押在牢里,不放出来。我可不能冒这种险。我要绝了这个后患,除非放你出来,否则我决不容许他沾我一指。
  所以我一剑切断了手指。
  自己的手指。
  一如壮士断腕,红颜也可以断指、甚至不惜断臂的。
  没有了尾指,我的筝,是再也弹不好的了。铮铮琼琼,以前,我曾以指尖寻索你在江湖上的影踪,你啊你,你在哪一处?少了一根尾指,我的琴,是再也弹不好的了。丁丁冬冬,我会用琴声谱出你英雄的侠风,你啊你,而今却在牢中。
  而最后,当群豪流够了血,低够了头,求够了人,终于惊动了天听,一句轻描淡写地“也没什么大事”下了释放龚侠怀的令状时,在公文送抵前的一天,传来了龚侠怀死于狱中的消息,经过了如许漫长的忍耐和等待,那么多的挣扎与受苦,牺牲了那么多性命和热血,龚侠怀竟就在放出来的前一天,寂然而逝。
  龚侠怀怎样死的,是否死了,甚至整个被捕与否,一切此刻都已经变得不再有意义,因为没有这个龚侠怀,还有无数和龚侠怀一样命运的人,一样流过血洒着豪情可望为国为民做事的人,而他们都已经像满天飘落过的雪片一样,无声无息的离开了。
  “曲忌死了,我要去找大不慈悲,”王虚空以一种寂寞如雪的语音说,“我要去报仇,我还会报仇下去,直至我在这世间没有仇,或者没有了我。”
  叶红忍不住问了一句:“那么,你活着就是为了报仇吗?”
  “至少,报仇会给我活下去的力量。”王虚空嘴边挂了一个很奇诡的微笑:“在我而言,有正义即是要报仇的,所以正义就是复仇。
如果在刀丛里才有真正的诗,我只有在刀丛里寻找我的道。”
  为国为民,然而当国与民都不需要你,甚至害你恨你的时候,侠客们剩下的只有手里的剑和心中的道,他们只能一个人继续在江湖上走下去活下去,刀丛的故事是武侠中的悲凉,因为它写出了武侠童话的幻灭,写出了英雄力量的脆弱,写出了人类性格中美好与悲劣的各自一面,写得太无奈,所以温瑞安在后记里说“写完了《刀丛》的最后一句,忍不住泪,忍不住倦,忍不住前尘如梦,忍不住折断了我的笔,因为无法忍受它再会写另一篇文章。”
  的确不忍,一度让我认为,在对现实的无奈与理想的破灭上,刀丛已经将武侠写到了极限。
终于到英雄志了···
搬自哪里。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英雄便该凌迟死,悲愤垂泪苦无语?我自横刀向天叫,忠义孤臣枉痴心,安得大千复浑沌,莫叫我辈知天命!”
  这是《英雄志》当中的悲歌,名为英雄志,里面的英雄秦霸先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回归传统武侠的风格,英雄志开始仍然以历史为背景,以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加以演化,构成了英雄志最初的线索,二皇争位,旧皇复辟,这些在现代人眼中看来已经是无足轻重的事,在那个年代却是每个人不敢提不敢碰的禁忌,而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参入这场斗争的人,任你是王侯将相也好,皇亲国戚也好,文人侠客也好,天下第一也好,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而正因为如此,中后期的英雄志已经不再局限于历史,脱离了时代,它是一个寓言,里面的故事可以放在任何一个皇朝,都是差不多的。
  英雄志里因此没有了江湖,没有了侠客,里面的武林人士也变成了社会的一分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即使是四大宗师,昆仑派掌门,少林寺高僧,只要人生在天地间,要穿衣吃饭,有七情六欲,有亲人旧友,就不能不向权势低头认命。
  而英雄志里的侠客高手们从江湖中回到了凡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下第一的宁不凡。
  阳光洒落,满是光辉。合山弟子无人言动,静听掌门赐号。
  从今日起,你就叫做不凡。
  不凡,宁不凡,宁死也不凡。
  诸大长老知道合派武功即将大进,华山一脉称雄天下,已是指日可待,众人激动之下,无不全身颤抖,泣不成声。
  时值景泰二年五月端阳,宁不凡十二岁。
  “长胜八百战,武艺天下尊”,宁不凡的声名在登场之前就已经传开,小时候的笨孩子变成了大智若愚的天下第一剑客,然而在正式登场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如同掌柜一般的庸俗男子,在奸臣和权势面前作揖打躬,对于别人的侮辱自甘忍受,为了华山满门而低头,甚至不敢反抗而让别人斩下他两只手,直到方子敬出言的那一刻,在同为剑客的面前,宁不凡终于变回了当时那个大哭跳舞的笨孩子,勇石出鞘,他做回了那个只为剑而生的人,在天下第一面前,昆仑剑神也不堪一击。
  侠者之尊,以武犯禁,任你千万人沉醉,天地唯我独醒。九州剑王方子敬作为最后一个侠客,他离开了英雄志的现实世界,冷眼旁观,而真正的主角观海云远,每个人都在现实中挣扎。
  亡命天涯的捕快、落魄潦倒的书生,豪迈不羁的将军,心机深沉的贵公子,四个人的主角分别代表在社会中四种类型的人对于社会的反馈以及选择,规范的维护者和反叛者,道德的遵守者和背弃者,无论哪一种人,他们都是悲剧人物,他们的悲剧在于个人力量对于整个社会的渺小与无能为力,而所要求的越多,最后失去的也越多。
  伍定远要守法,要伸冤,要为百姓做个好官,然而他最后发现自己一样成为官场中潜规则的游戏者;秦仲海要报父仇,要起兵造反,他最后自己背弃了父亲的遗愿,山寨的家家酒游戏也玩完了,此生不跪人的痴心也终于跪倒下来。大都督,大反贼,大掌柜打来打去,他们的日子却都不舒服,因为他们要的东西早就都没了。
  还剩下一个书生卢云,英雄志最后的主角,整个故事始终以他的视角去看,他所知道的最少,也最苦,因为他所求的最多。
  少年时出身贫贱,空有才学不得志,贫穷之中的自卑造成了书生极度自尊的个性,和顾家小姐一段相识相恋,是传统的才子落魄佳人垂青,不足为奇。流浪江湖卖面一生,也自认胸中才学不输于任何人,是读书人也是江湖人的傲骨,闯出了他以后不凡的一番际遇。
  结识秦伍,入了柳门做事,此后出使西域,卢云渐渐走进了官场,一举成名天下知,中了状元,和顾倩兮定下姻缘,做了苏州知府,那时的卢云是一生最快活的时候,也自以为从此可以为国为民作一番大事,上报天子,下报黎民。
  只是英雄志的故事不允许卢云如此幸福,被卷入篡位夺权的漩涡里,周围的好友上司一个个陷了进去,树欲静而风不止,更何况卢云的性格注定不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听的武侠小说书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