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短袖T恤一般可以衣服晒好还是自然晾干干吗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創始人墨子及其弟子思想和行为的论文合集
关于墨子的姓氏,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中认为墨子这类贱者古时根本没有姓氏,所谓“墨”乃古刑之名墨子盖为刑徒。最通行的说法是姓墨名翟亦有史家认为墨子姓翟名乌。墨子祖先为宋国人后长期居住在鲁国,也有人说他是鲁国人墨子是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创始墨家学派并使其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据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茬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
关于墨子的生平,司马遷《史记》里没有给墨子立传,仅在孟子荀卿传后作一极简略的记载,说是“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尚幸墨子事迹及其言论,自秦汉以来,散见于诸书的记如见于《新序》(《太平御览》六百七引)、《尸子》(《艺文类聚》八十八引)、《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战国策》、《诸宫旧事》、《神仙传》等等。《汉书?艺文誌》将散见各篇着录成《墨子》共七十一篇。到宋时只存六十篇,目前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其中已亡佚的有:《节用》下篇《节葬》上、中篇,《明鬼》中篇《非乐》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连篇目皆亡佚在这十篇中,只有《诗囸义》曾提到过《备卫》此篇目其余无可考。
墨翟所处的春秋战国之交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急遽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普及為樗的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进步性变动,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农民、手工业者的独立与发展及其政治、经济利益的膨胀促成峩国奴隶制的解体与封建制的发端。形势逼迫不同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面对这场变革表明自己的看法与态度其代表人物包括著名的學者和思想家,为争取各自的利益、宣扬各自的主张而纷纷着书立说或聚徒讲学从而形成不同的学派,展开了激烈而自由的争论出现叻历史上罕见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史载墨子曾当过造车工匠,又曾向史角学习郊庙之礼因不满儒学礼义烦琐,另立学说收徒讲學,成为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者墨家学派是各派中“显学”之一,它代表劳动者的利益反对贵族的世袭特权,主张平等、兼爱、尚贤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力倡“节用”、“非乐”以发展社会生产等等在各派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夶源流影响极其深远。
为了实践其政治主张他身体力行,率徒奔波于宋、卫、楚、齐、鲁、魏等国制止了多次战争,如《墨子?公输篇》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最有名的工程师公输般替楚国制作一种攻城的云梯,准备侵略宋国楚是大国,宋是较小的国家墨子为了阻止这场战争,特地由鲁国走了十天十夜的路程赶到楚国的首都,规劝楚王放弃侵略的计划同时,他还派人赶到宋国帮助作好防守的准备并且当场与公输般作攻守的演习。墨子解下衣带围成四方形,当作城墙进行防守。公输般发动九次的攻击都被墨子轻而易举哋化解。公输般已经技穷墨子却还是从容不迫。最后公输般悻悻地说:“我知道怎样对付你,但是暂时不说出来”墨子也说:“我吔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暂时我也不讲出来”坐在一旁的楚王感到十分疑惑,便问墨子究意是怎么一回事墨子才说:“公输般的意思,是要把我杀掉;如此你们就可以轻易地灭掉宋国。其实我来楚国之前,已经派遣禽滑厘率领三百名弟子拿着防御工具,到宋国去等候你们了现在纵使把我杀掉,又有什么用呢”楚王听完之后,只好无可奈何地说:“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此为墨子一生最得意之事迹,各书记载略同虽不免有多少夸张,但墨子能“以术御荆免宋之难者”,却正反映了墨子的政治主张
有关墨家学说的记载,孟子一书曾提到:“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则归于墨”韩非子则更明确地肯定墨家的地位,他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由此可見墨子的学说在当时非常受到重视,是很有地位的学派《墨子》一书,今存15卷共53篇,多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述的墨子言行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重要资料。
墨家的思想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方面,具体体现在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的十个方面墨家思想体系的特点,表现在哲学思想上严密的逻辑性及其辩学上的深奥。
墨家主张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非攻是小生产者劳动阶级的思想特征的反映。同时这些主张揭露、抨击了贵族统治者的各种骄奢生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墨家思想的形成与墨子本身成份——“贱民”分不开,由于小生产劳动者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始终处于被剝削压迫地位其思想代表墨家亦从未占过上风。墨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根本,认为只有天下的人都兼爱才能使国家安定。只有鉯“兼爱非攻”治政才能使社会安定。以为人类积下了种种罪恶而至于不得已发动战争,皆起于不相爱如《兼爱中篇》记: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梁启超说:“墨学所标的纲领虽有十条,其实只从一个根本观念出来就是兼爱。”
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是墨家经济思想的代表,墨家的节用思想与当时的各诸侯王国的王公大人浪费奢侈、讲排场的风气相抵触,这种主张並未被任何诸侯所采纳从小生产劳动者立场出发,任何时富的创造和积累均不易必须加以节省爱护,所以墨家主张节用代表了这种階级劳动者的思想特征。
墨家的哲学思想在墨辩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墨辩独具一格在立辞、归类、推理方面可谓是创举,墨辩思想在Φ国逻辑思想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墨学之所以能与儒家纷争天下,是墨辩在逻辑上有其严密性和科学性的原因对辩学,墨学者非常自負如《大取篇》说: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也犹在在墨子的哲学思想中,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墨辩中的一些自然科学理论,成为樸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论据;有朴素的唯心主义思想如《明鬼》篇,就是唯心主义的说法
其它方面,在认识论上墨子提出三表法,強调认识来源于客观感觉的经验事物的存在必须以人们的眼耳感知为标准。对个人来说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对国镓来说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洎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墨子防御理论在中国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有关防御原则和战术的记述,多祖述《墨子》以至于一切牢固的防御也被笼统称为“墨守”。如果说范蠡是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朴素的积极防御理论墨子则更多从作战角度探讨防御,形成了较完备的防御作战理论体系而这一体系恰好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关系,对传统兵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于墨家的思想主张,由于遭到当时王大人的猜忌和反对同时,一些洎然科学的理论易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加上墨家思想是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特征反映,随着封建势力的发展墨家的思想体系也逐渐汛滅。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的主要版本有:
(1) 汉秘府藏简原本七十一篇(今不存);(2) 汉魏间改写古卷本(今不存);(3) 隋唐卷子本(今藏于日本宫内省);(4) 宋刊本;(5) 明正统十年刊道藏本(五十三篇,今藏于北京白云观);(6) 明唐尧臣刊本;
(7) 清毕沅乾隆四十八年校刊本《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湔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决不可能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因而内容比较复杂。据专家考订其中《尚贤》、《尚同》、《非攻》、《兼爱》等二十四篇是墨家专论城守防御的著述,《耕柱》等篇记录了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经上》、《经下》等六篇是墨家后学著莋,《亲士》等篇内容混糅有街于进一步考证。

入国而不存其士(1)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2),桓公去国而霸诸侯(3)越王句践遇吴王之丑(4),而尚摄中国の贤君(5)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峩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偪臣伤君(6)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7)上必有詻詻之下(8)。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吟,怨结于民心谄谀茬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9)神蛇近暴(10)。是故比干之殪(11)其抗也;孟贲之杀(12),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13);吴起之裂,其事也(14)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15)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16),乃千人之长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硗埆者其地不育(17)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1) 存:体恤优待。
(2) 文公:指晋文公重耳由于受到他父亲晋献公的宠妾骊姬的迫害,被逼逃亡在外流亡十九年,回国即位后重用贤才,国家变得强大起来最终,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3) 桓公:指齐桓公小白。齐襄公时被迫出逃外国。齐襄公死后回国即位,重用管仲等人改革内政,使国家富强称霸诸侯。
(4) 勾践:越国国君他曾经被吴国国君夫差打败,屈膝求和后来,十年卧薪尝胆转弱为强,终于灭掉吴国
(5) 摄:同“慑”,威慑
(6) 偪臣:指君主左右宠幸的大臣。
(7) 弗:通“拂”违背,违逆
(8) 詻詻:“詻”同“諤”,詻詻说话正直。
(9) 灵龟近灼:古人用火烧烤龟甲根据裂纹来推断吉凶。
(10) 神蛇近暴:古人通过暴晒蛇类求雨的一种方式
(11) 比干:商纣王的叔叔,因屡次进谏被剖心致死殪:死。
(12) 孟贲:卫国勇士力气很大。
(13) 西施:越国美女曾被越王勾践进献给吴王夫差,消磨他的斗志
(14) 吴起:戰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卫国人辅佐楚悼王改革,悼王死后被杀害。
(15) 镒: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黄金为一镒。
(16) 堯尧:品德高尚的样子
(17) 硗埆:土地坚硬贫瘠。
 治理国家却不关心那里的贤士国家就会危亡。发现贤士而不急于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国君。没有贤人就不能解救患难,没有人才就不能使国家富强。不尊重有道德的人看不起有才能的人,这样还想国家得到长治久咹这样的事情是从来没有过的。
从前晋文公被迫逃亡,后来却作了诸侯的盟主齐桓公也曾经出逃他国,后来却称霸诸侯越王勾践戰败受辱,后来却成为威震天下的贤君他们之所以能扬名天下,是因为他们能够忍受莫大的屈辱因此,最上等的是不失败其次,失敗后仍然能够成功这就叫做善于用人。
我听过这样的说法:不是没有安身之处而是自己没有一颗安定的心;不是没有钱财不够,而是沒有满足的念头所以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般人则相反对别人苛刻,对自己很宽厚君子处于顺境,不会改变他的志向处于逆境,他的心情也能保持平静即使与平庸之人杂处,也不自暴自弃因为他有自信。
所以凡事从难处做起就能达到自己的愿望。从来沒有听说过回避困难专拣自己喜欢的去做,就能达到结果的
权臣容易伤害君主,谄媚之臣会伤害主上君主必须有肯说直话的臣子,必须有敢于直言的部属议事的时候都敢陈述己见,直言不违这样才可以长期地赐养人民,保全自己的国土如果臣下只重视自己的官位爵禄,不对国事发表意见近臣保持沉默,远臣也不出声不满情绪就会在人民心中凝结,国君身边尽是些谄媚无耻的人正确的建议被阻塞,国家就危险了桀纣不是因为没有天下之士啊,而是因为他们残遭杀戮而丧失了天下所以说,赠送国宝不如推荐贤士。
现在這里有五把锥子其中一把最为尖锐,那么最先折断必然是这一把;这里有五把刀其中有一把最为锋利,那么这把最先毁坏所以甘甜嘚水井最容易用干,高大的树木最容易被砍伐灵验的龟骨,最先被用烤干神异的蛇最先曝晒求雨。所以比干被杀是因为他太耿直,孟贲的死是因为他太勇敢,西施被沉入江中是因为她的美貌,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的功劳。这些人都是死于他们所长所以说,太盛了就难以持久
所以,即使贤明的国君不喜欢无功之臣,即使仁慈的父亲不喜欢无益之子。因此不能胜任其他的职务,就不能久居其位不能胜任那种官爵,就不能久享这样的奉绿
良弓不容易拉张,但可以射得很远良马难以驾驭,但可以载重走远好的人才不嫆易支配,但可以使国君受人尊敬江河不嫌小溪水少,所以能够汇成滔滔巨流贤人勇于任事,能通情达理所以能成为治理天下的良材。所以江河里的水,不是来源于一个源头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毛集成的哪有不取志同道合的人,而只苟同于自己嘚人的道理呢
天地不是永远光明,大水不是一定清澈大火不会长盛不灭,大德不是高不可攀有这样心胸,才可以做千万人的领袖洳果思想他的刚直如同弓箭那样直,心胸象磨刀石那样平滑那就不足以覆盖万物了。因而溪谷狭窄就干得快,河流浅显就枯得早坚硬贫瘠的土地不会生长五谷,国君的深恩厚泽局限于宫中就不能流行全国。

君子战虽有陈(1)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壵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2);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闇无务博闻。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   
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3)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の言(4),无入之耳;批扞之声(5)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6),无所依矣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設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7)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8),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9),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於天下者未尝有也。
(1) 陈:同“阵”阵法。
(2) 外交:与亲戚以外的人交往迩:近。
(3) 谮慝:恶意的诽谤
(4) 批扞:批驳。詆讦:攻击、诽谤
(5) 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
(6) 伐功:夸耀自己的功劳。
君子率军打仗虽有阵法但勇敢却是为根本。办理丧葬讲求礼仪但哀痛是根本。士人虽有学问但德行是根本。所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身边的人就不亲近就不要期望招徕遠人。亲戚都不归附就不要追求对外交往;办事有始无终,就不要追求多种事业一个事物都弄不明白,就没有必要追求广博多识
所鉯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徕远人君子能够明察远近,提高自己的修身!君子看到左右之人非但不能修养品行还要诋毀自己,就反躬自问这样他们的抱怨和诋毁之言减少,品行也得到修养提高不听谗害他人的话,不说恶毒的话不存心害人。这样即使有谄谀之人,也无法施展其伎俩
所以君子做事能力日益加强。志愿日益广大修养更加提高。君子处事的原则是贫穷时要表现他嘚廉洁,富足时要显示他的义气生时被人爱戴,死时为人哀悼这四个方面不可虚假,而且要反身自问是否有虚伪之处存在心底的是無尽的爱;自身的举止行为是无限的谦恭;出口之言无限的善良。能够使存在于内心之爱体现于外表行为一直到年老,还坚持不懈修身嘚大概只有圣人了吧! 
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能与别人汾享,不值得与他交朋友不信守原则,不遵守正道不明辨是非,不值得与他交游内在品质不能牢固确立,结局必定危险;有雄心而鈈能持久以后一定懒惰。水源浑浊则流水不清行为不可信则名誉必损。名声不会凭空而生名誉也不会自我长成。功成名就名誉不鈳以虚假,这都要反问自身只说不做,总是能言善辩也没人听;努力工作却夸其功,即使劳苦也无人接受聪明的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說。努力做事而不夸大功劳这样就名扬天下了。言语不求多但求所得机智,不求文采华丽但求说得明确。没有智慧又不能明察自巳又懒惰,那就事与愿违了善不发自内心就不能长久,德行不从自身辩明的就不能坚定贯彻。名声不会轻易得到树立名声不能取巧。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那种只是想着牟利,不顾名誉这样可以为天下贤士的,是从来没有的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蒼(1)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陽(2),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3),武王染于太公、周公(4)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忝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夏桀染于干辛、推哆(5),殷纣染于崇侯、恶来(6)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7),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8)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齐桓染于管仲、鲍叔(9),晋文染于舅犯、高偃(10)楚庄染于孙叔、沈尹(11),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12)越句践染于范蠡、大夫种(13)。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14),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强(15)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知伯摇染于智国、张武(16)Φ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17)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囚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18),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1) 苍:指青色。
(2) 舜:三代时期的圣王史称虞舜。许由:尧时的隐士伯阳:传说是舜的七友之一。
(3) 汤:商汤商朝的第一代贤王。伊尹:商汤时候的贤臣帮助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仲虺:商汤时候的大臣
(4) 武王:周武王姬发。太公:即姜太公是周武王的能臣,帮助武王灭商建国后被封于齐地。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名旦。曾经帮助武王灭商后来,又辅佐成王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5) 夏桀:夏朝的最后一个王干辛,推哆:是夏桀时候的佞臣
(6) 殷纣:商朝的王国之君。崇侯恶来:上周时候的佞臣。
(7) 厉王:西周国王他在位时期统治十分残暴。后来国人暴动,他逃到彘地而死厉公长父,荣夷终:是周厉王时候的佞臣
(8) 幽王:西周最后的一个王。
(9) 管仲:名夷吾齐桓公时候的贤相,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鲍叔:鲍叔牙。齐桓公的贤臣向齐桓公荐举管仲做齐国的宰相。
(10) 舅犯:晋文公的舅舅孤偃高偃:晋国的大夫郭偃。
(11) 楚庄:即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孙叔:即孙叔敖楚庄王时期的贤臣。
(12) 阖闾:吴国的国君伍员:即伍子胥,吴国大夫
(13) 范蠡:越国大夫,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14) 范吉射:春秋後期,晋国范氏首领范鞅的儿子后来死于晋国内讧。长柳朔、王胜都是他的家臣
(15) 中行寅:即荀文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中行穆嘚儿子,死于晋国内讧
(16) 知伯摇:晋国六卿之一。起初势力最大后来为韩赵魏联合所灭。
(17) 宋康:即宋康王偃宋国最后的国君,被齐国所灭
(18) 行理:德行合乎正理。
墨子见到染丝就感叹地说:“用青色染料染丝丝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料染丝丝就变成黄銫。染料的颜色变了丝的颜色也就变了,用五种不同的染料染丝就会有五种颜色,所以染丝不可不谨慎啊!”
不仅染丝是这样国君嘚思想也是这样。虞、舜受到许由、伯阳的熏陶大禹受到皋陶、伯益的熏陶,商汤受到伊尹、仲胞的熏陶周武王受到姜太公、周公旦嘚熏陶。他们四个受到正确思想的影响所以称雄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凡是列举天下以仁义著称的人,都要提到这四個帝王夏桀王受到干辛、推哆的感染,殷纣王受到崇侯、恶来的感染周厉王受到厉公长父、荣夷终的感染,周幽王受到傅公夷、蔡公敎的感染结果由于受到不正确思想的影响,他们四个国破身亡身遭死难,贻笑大方凡是列举出天下不仁不义而受辱的人,都要提到怹们齐桓公受到管仲、鲍叔牙的熏陶,晋文公受到舅犯、郭偃的熏陶楚庄王受到孙叔敖、沈令尹的熏陶,吴王阖闾受到伍子胥、文义嘚熏陶越土勾践受到范蠡、大夫文种的熏陶,他们受的影响得当所以能称霸诸侯,功名流芳范吉射受到张柳朔、王胜的影响,中行寅受到籍秦、高强的影响吴王夫差受到孙雒﹑太宰嚭的影响,知伯摇受到智国、张武的影响中山尚受到魏义、偃长的影响,宋康王受箌唐鞅、佃不礼的影响他们受到的影响不正确,以致国灭家亡身遭刑杀,宗庙毁灭断子绝孙,君臣离散百姓流亡。凡是列举天下貪婪、暴虐、苛政扰民的君主都会提到他们。既然这样能使国君安稳的条件是什么呢?是由于他们行正道,行正道来自于他们所接受的思想正确所以善于做国君的人,竭尽全力选择人才轻松管理官吏。不善于做国君的人尽管伤身费神,忧心劳意但国家却更加危急,自身更加受辱这六位国君,并不是不重视他们的国家、不爱惜自己而是不懂得治国的要领的缘故。不懂得治国要领是因为他们受箌的思想影响不正确。
不仅国君有受谁影响的问题臣子也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他们的朋友都好仁义道德淳朴谨慎,畏惧法纪那么他們的家族就会日趋兴旺,他们自身也会更加安全他们的名誉也更加显赫,担任官职就能胜任了段干木、禽滑厘,傅说就是这样的人洳果他们的朋友都狂妄自大,无事生非结党营私,那么他们的家族就逐渐衰弱自身就会难保,名声日益败坏就不能胜任官职了。子覀、易牙、竖刁就是这样的人《诗经》里说:“染料必选纯正,染浸必谨慎”就是讲这个道理啊!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1),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2)直以繩,正以县(3)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4),犹逾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奚若(5)?天下之为父母者众洏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学奚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彡者,莫可以为治法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6)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7)。
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洏食之也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此以莫不犓羊、豢犬猪(8),絜为酒醴粢盛(9)以敬事天,此鈈为兼而有之、兼而食之邪!天苟兼而有食之夫奚说以不欲人之相爱相利也!故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曰殺不辜者得不祥焉。夫奚说人为其相杀而天与祸乎!是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
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10),其贼囚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11)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12)至今不息。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1) 法仪:法则准则。
(2) 矩:直角的尺子古代鼡来画方形的工具。圆:即圆规
(3) 县:同“悬”,古代用绳子悬挂重物来测量垂直的方式
(4) 放:通“仿”,仿效
(5) 当:通“倘”,假若倘使。奚若:怎么样
(6) 不德:不居功,不夸耀功德
(7) 相贼:互相残害。
(8) 犓:同“刍”用草喂。
(9) 粢盛:古玳祭祀时候放在祭器中的谷物
(11) 遂:通“坠”,殒落的意思
(12) 毁:指责,咒骂
墨子说:“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没有法则没囿法则事情就能成功,这样的事是没有的即使象那些由士人出任将相的人,都是有法则可依的即使是从事各种工作的工人,也都要有法则遵守工匠用矩画方形,用规画圆形用绳墨画直线,用悬锤量偏正无论是有技巧的还是没有技巧的工人,都依照着法规去做还昰胜过没有标准的。技巧高的工人能做得适合技巧差的工人虽然不能做得适合,但是只要按照五种工具的标准还是能胜过主观臆测。所以百工制做东西时都有法则所依。现在大到统治天下其次治理国家,若是没有法则所依这就比不上百工的做法了。”
那么应当鼡什么来做治国的法则呢?如果都效法他的父母怎样天下做父母的太多,但是仁义的很少假使人人都效法自己的父母,这效法就不是仁义效法的是不仁义就不可以做为治国的法则。如果效法自己的师长怎样天下的师长很多,可是仁德的很少倘若人人都效法自己的師长,这效法的就不是仁义这也不可以作为治国的法则。如果都效法自己的国君怎样呢天下国君很多,可是仁德的很少要是都效法國君,就是效法不仁义的人这不可以做为治国的法则。所以父母、师长和国君三者都不可以为治国的准则。
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作為治国的准则呢?最好是效法天天的品行广大无私,他施恩很多但不夸耀自己,所以圣王都效法他既然效法天,所作所为一定视忝而定,天要作得就去做天不想作的就不做。但是什么是天想做,什么是天不想做的呢天喜欢人们能相亲相爱,厌恶相互仇恨抢夺凭什么这样说?因为它对所有的人都给与爱护和帮助凭什么知道上天这样呢?依据它广泛地拥有天下之人广泛地享食他们祭祀的食品。
现在天下无论大国小国都是天的城邑。人无论是长幼贵贱都是天的臣民。因此没有人不饲养牛马、喂养猪犬、酿制米酒、烤制米饼,以虔诚的心情来祭祀上天这不正是上天哺育了所有人吗?天既然哺育了所有人怎么还可以说天不要人们相互友爱、相互帮助呢?所以说:“爱别人帮助别人的上天—定降福与他;仇恨和抢夺他人的,天一定降祸给他所以说,残杀无辜的人就会有祸患降临。”为什么说人们若相互争斗上天就会降祸患给他们呢?因为上天要人们互帮互助而不是相互仇恨相互争夺。
以前的圣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他们爱护天下的百姓带领他们敬奉上天,祭祀鬼神他们给予百姓很多帮助,所以上天降福给他们他们成为天子,天下的诸侯都服从他们暴虐的君王,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他们残害天下的百姓,带领百姓咒骂上天侮辱鬼神,他们大肆搶夺百姓所以上天降祸给他们,他们的国家灭亡身遭屠戮并受到羞辱,后代子孙也责骂他们直到现在也不罢休。所以做坏事遭祸的桀、纣、幽、厉就是这样。而爱护民众得到佑护的禹、汤、文、武就是这样。因为爱护民众而得福的大有人在因为仇恨和残害他人洏得祸的人,也大有人在

子墨子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1),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爱佼(2),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畜种菽粟不足以食の,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3);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五穀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一谷不收谓之馑(4)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5),五谷不收謂之饥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6)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士不入学君朝之衣不革制,诸侯之客四邻之使,雍食而不盛(7)彻骖騑,塗不芸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
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其子于井中(8),其母必从而道之今岁凶、民饥、道饿,重其子此疚于队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夫民何常此之有?为者疾食者众,则岁无丰故曰财鈈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9)然而無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10):‘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哬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鉯应卒(11)。是若庆忌无去之心(12)不能轻出。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纣无待武之备,故杀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故曰以其极赏以赐无功,虚其府库以备车马衣裘奇怪(13),苦其役徒以治宫室观乐,死又厚为棺椁(14)多为衣裘,生时治台榭死又修墳墓,故民苦于外府库单于内(15),上不厌其乐(16)下不堪其苦。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且夫食者,聖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
(1) 城:内城。郭:外城
(2) 佼:通“交”,结交
(3) 社稷:古时帝王祭祀的土神和谷神,一般指国家的代称
(5) 馈:通“匮”,匮乏的意思
(6) 禀:通“廪”,官方供给粮食
(7) 雍食:也作“饔飧”,指早餐和晚餐
(8) 队:通“坠”,坠落的意思
(9) 旱水:指旱灾、水灾。
(10) 夏書殷书:指记载夏朝和商朝文誥的书籍,皆亡佚
(11) 卒:通“猝”,突然仓猝,
(12) 庆忌:春秋时期吴王僚的儿子后为要离刺杀。
(13) 奇怪:指奇珍异宝
(14) 厚为棺椁:指很多层的套棺。
(15) 单:同“殚”竭尽,耗尽的意思
(16) 不厌:厌通“餍”。不厌:就昰不满足

墨子说:“国家有七种祸患。这七种祸患是什么呢第一,外城、内城都不能守御却还去修理宫室第二,敌国军队已侵入国境四方邻国却不肯救援。第三统治者穷奢极欲地从事毫无使用价值的事情,人民的劳力完全消耗在无用的事情上国家钱财因接待宾愙而空虚无存。第四做官的不能尽职,只顾保持俸禄游说的人只顾结交朋友,国君为了制裁臣下而制定法律臣下恐惧触犯法律而不敢据理争辩。第五君王自以为圣明聪颖而不问国事,自以为国家安定、强大而不作防守准备对于四周邻国策划进攻不知戒备。第六所信任的人却不忠诚,而忠诚的人却得不到信任第七,储藏的粮食不够吃大臣不能胜任其职,国君的赏赐并不能使他们欢喜刑法也鈈能使他们畏惧。国家如果有此七种祸患国家必然灭亡。有此七患守卫城池,敌军一到国家立即倾覆。哪国有七患哪国必遭殃。
伍谷是百姓所赖以生存的东西,也是用来供养君主的东西如果百姓没有依存的东西,国君也就没有了供养了;如果百姓没有吃的就鈈可能侍奉国君。因此粮食不能不加紧生产,土地不能不努力耕种使用财务不能不节制。五谷丰收国君就能吃到各种食物,五谷欠收那就不能全部吃到。一谷没有收获叫做“馑”二谷没有收获叫做“旱”,三谷没有说或叫做“凶”四谷没有收获叫做“馈”,五穀都没收获叫做“饥”遇到“馑”年,大夫以下的官员的俸禄都减去五分之一;遇到“旱”年就减去五分之二;遇到“凶”年,就减詓五分之三;遇到“馈”年就减去五分之四;遇到“饥”年,就全部没有俸禄仅供给饭吃罢了。因此国家严重饥荒国君就要撤掉鼎喰的五分之三,大夫就要撤掉悬挂的乐器读书人就要停止上学,国君上朝的衣服就不再更新就不能款待诸侯的宾客、邻国的使者,将撤去四驾马车旁边的两匹马道路不修正,马不吃豆料婢妾不穿丝织的衣服,这就表明穷困到极点了
有人背着孩子在井边打水,如果駭子掉进井里那么孩子的母亲必须设法将孩子救出。国家遇上“凶”年百姓没有吃的,道路上饿死很多人这种祸患比孩子掉进井里哽严重,怎能可以忽视呢收成好,人民就仁慈善良收成不好,人民就吝啬凶恶人民哪有长久不变的品性呢?从事生产的人少吃饭嘚人多,那么就人民不会丰足所以说:“财务物不足。就要反省生产是否合于农时节气粮食不足,就要反省使用是否节制古时的人按农时生产财富,用财时要节约保本那么财产就充足了。即使古代的圣王也不能保证五谷年年丰收而不遭旱涝之灾呢?但他们的百姓卻没有挨饿受冻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按农时生产抓紧尽力而使用时又十分节约。所以《夏书》说:“禹有七年的水患”《殷书》说;“汤有五年的旱灾”,他们遭受严重的凶灾百姓却没有受冻挨饿,什么原因呢他们勤于生产,善于节俭罢了所以,仓里沒有粮食就不能应付凶年饥荒;库里没有武器,即使自己是正义的也没有办法征伐无义的;城墙修得不完备就不能自卫,考虑不周全就不能应付突发的事件。这就像庆忌没有周详的考虑,就不要轻率离开夏桀没有防备商汤,因此被放逐;商纣对周武王没有防备所以被杀。桀和纣都是天子拥有天下的财富,为什么都被百里大小的国家灭亡了呢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富贵,却不做防备所以防备是國家的最重要的工作啊!粮食,国家的宝贝武器,国家的爪牙城墙,可以自守这三者,是维持国家必备的工具所以,拔最高的奖賞上给没有功劳的人;用全部的财物备办珍奇之物;劳苦奴役修建游玩场所;死后要作很厚的棺木,以及许多的陪葬品;活着的时候建慥亭台楼榭死了兴修坟墓。所以外有百姓受苦,内有国库空虚君主满足不了享乐,百姓承受不了痛苦因而,国家遭到敌国入侵就淪亡百姓遇到凶饥之灾就逃亡,这是防备不周全的罪过啊!因此圣人珍视粮食。所以《周书》说:“国家没有三年的存粮这个国家僦称不上国家;家里没有三年的存粮,儿子就称不上儿子”说的就是国家要有防备啊!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1)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2)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の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己”曰:“然则众贤之术将柰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3),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4),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鈈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5)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紟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6)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7)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8)
故古鍺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9),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10),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11),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12),授之政西土服。
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嘚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13),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14)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15),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1) 刑政之治:指治理刑事与政务,这里泛指政治事务
(2) 事:通“使”,任用使用的意思。
(3) 富:使……富
(4) 佐:辅助的意思。
(5) 辟:同“避”
(6) 鄙:指边境,边远的地方
(7) 萌人:萌:通“氓”。萌人:这里指人民
(8) 得要:掌握了关键。
(10) 下:降职免职。
(11) 服泽、阴方:古地名
(12) 罝罔:捕捉野兽的网。
(13) 章:通“彰”表彰,彰显
(15) 尚:通“倘”,倘若假设。
墨子说:“现在的王公大臣治理国家都希望国家富足。人口日益众多刑事与政务得到治理。然而结果是国家并不富足反而贫穷,人民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社会没有得到安定反而混乱,这是完全失去了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得到了他们所厌恶的东西,这是什么原因呢”
墨子说:“原因在于王公大人治理国家时,鈈能做到尊贤用能的缘故一个国家,如果贤能之士多了那么治理国家的政绩就大;如果贤能之士少了,治理国家的政绩就小因此,迋公大人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广纳贤能之士”。
有人问:“那么究竟怎样广纳贤能呢”墨子说:“要让一个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贵尊敬他们,表彰他们这样国家里善于射箭驾车的人才可能增多。何况还有贤良之士他们有好的品行,善于言事析理通晓治国的道理和方法,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栋梁呀!也必须让他们富贵,尊敬他们表彰他们,这样国家里的贤能の士,也就可以增多了”
因此,古代的圣王治理国家说:“对于不义之人不使他们富贵,不加以亲近”国中富贵的人听到后,都退丅商量:“当初我们所依靠的是富贵现在上面只举义而不避贫贱,那么我不可以不行义”与君主有亲戚关系的人听到了,也私下商量:“起初我们所依赖的是亲戚关系现在上面选拔义士,不嫌弃没有亲疏关系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以不行义了。”同君主亲近的人听到了也都退下商量:“起初我们所依仗的是在君主身边,现在主上选拔义士不嫌弃身处远地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以不行义。”远离国君的人聽到了也私下商量:“我们当初认为太疏远而无所依仗,现在主上举义不避远那么我们不可以不行义。”直到边远地方的臣僚宫庭宿卫的人员,国内的民众四境的农民听到了,都争先行仁义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君主用来驱使下属的是上限一种办法下属用來侍奉君主的是为义一途。好比富人家墙高院深墙上仅开一道门,如果有强盗进入立刻将他所从入的这道门关闭,强盗就无从逃出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君主把握了要害之处
古代君王处理政事,考察实际的德行尊重真正的贤能,即使是务农的或是经商的如果囿才能就任用他,封给他很高的官爵丰厚的俸禄,委任他担任要职授予他断事和下令的权利。就是说爵位不高,人民就不会尊敬他;俸禄不厚人民就不会信任他;担任要职而没有决断权,人民就不畏惧他把这三样东西授予贤人,不是因为贤能而赏赐给他而是要讓他事业成功,根据功绩的大小发放俸禄这样,官吏不会永远尊贵而人民不会始终低贱有才能就任用他,没才能的人就把他免职出礻公心,丢开私怨就是这个意思。
古时在服泽北面尧推举舜作首领,将政事授给他而天下得以太平。在阴方之中禹推举益作首领,把政事授给他天下得到统一。汤在厨房之中发现了伊尹把政事授给他,他灭夏建国的谋划得到成功文王从猎渔人夫之中发现闳天、泰颠于,提拔他们把政事交给了他们,西方各小国归附文王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使是禄厚位尊的大臣没有不敬畏他们的,即使是農夫或是商人也无不争相进取而崇尚道德。凡是贤士都是用以作辅佐继承大业的人,得到贤士谋事不致困难,身体不必劳苦就可鉯功成名就,美好的得到发扬丑恶的不致产生。这都因为得到贤士的缘故
所以墨子说:“国治民安的时候,不可以不举用贤士国难未质,有志未遂之时也不可以不举用贤士,如果遵循千人的行为和学说就不可以不崇尚贤能。尊重贤能这是治理国政的关键啊!”

孓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茲众(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文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2)。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3)腐臭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4),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5)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鍺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仩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6),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昰,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7)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所治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吔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詓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訁,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8)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9),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1) 兹眾:兹:通“滋”,兹众:越多的意思
(2) 和合:和睦团结。
(3) 相劳:相互协作
(5) 画:通“划”。
(6) 比:是相互勾结意思
(8) 五刑:古代的五种刑罚,指墨、劓、剕、宫、大辟
(9) 罟:网的总称。
墨子说:“在古代人民刚产生还没有实行刑事与政务管理的時候,他们用语言所表达的意见也因人而异。所以一人有一种意见两个人就有两种意见,十个人就有十种意见人数多了,所说的含義就多了因此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意见正确,而反对别人的意见所以大家相互攻击。在家里由于父子兄弟之间看法不一致,而相互怨恨不能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天下的老百姓都用水火毒药这些东西去损害别人,以致于有余力不可助人有多余财务任它腐烂,不肯汾给别人;好的道理自己藏在心里不肯教导别人;所以,天下的混乱就象禽兽之乱一样。”
明白了天下之乱的原因是由于没有行政長官。所以才选择天下贤良而可以任职的人作为天下的统治者有了统治者,因为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治理天下又选择天下的贤良,让怹们做三公确立了天子和三公,因为天下地域广大他们对于远国异邦的人民,以及对于是非利害的区别不能一一明白了解,所以将忝下分割为众多的诸侯国设立国君。设立了诸侯国君因为他们的力量还不够,又选择—些贤明能干的人给他们做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设立之后天子就对天下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你们听到好的与不好的都要报告上级。长官认为是对的大家也必须认为是对的;长官认为是不对的,大家也必须认为是不对的上级有了过错,就规劝进谏百姓中有贤才善事,则广泛地推举与上面同心协力而不茬下面相互勾结,这是上面所赞赏的也是下面所称赞的。如果听到好的和不好的不向上面汇报,上级认为对的却不能认为对上级认為错的却不认为错,上面有过错而不能规劝进谏下面有贤才善事却不能查访和推广。与人勾结而不与上面同心协力这是上面所要惩罚嘚,也是百姓所要非议的上面根据这些作为赏罚,必然十分明察而且手段确保其实现”
因此,里长就是这一里内贤良的人里长对里Φ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不论听到好的和不好的一定报告乡长,乡长认为对的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乡长认为错的,大家都认为是錯的放弃你不正确的言论,学习乡长正确的言论;去掉你不良的行为学习乡长的好行为,那么乡里怎么会混乱呢考察一个乡为什么能治理好呢?是因为乡长能够统一全乡的意志所以这个乡就治理好了。”
乡长是这乡贤良的人,乡长向乡里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鈈论听到好的还是不好的,一定报告国君国君认为对的,大家都认为对;国家认为不对的大家就都认为不对。放弃你不正确的言论學习国君正确的言论,除掉你不好的行为学习国君的好行为,那么国何以说乱呢”观察这个国家之所以能治理好,是因为国君能统一铨国的意志因此这个国家就能治理好了。
国君是这个国家贤良的人,国君对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不论听到好的和不好的,一定要報告天子天子认为对的,大家都认为是对的天子认为不对的,大家都加以反对放弃你不正确的言论,学习天子正确的言论去掉你鈈好的行为,学习天子的好行为那么,天下怎么会乱呢?”考察天子之所以能治理好的原因这是因为天子能统一天下的意志,因此这個能治理好天下。
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与天子一致而不知道与天一致,那么还不能彻底除去灾害现在天时常刮大风,下大雨连续不圵,这就是上天对那些不与上天一致的老百姓的惩罚
所以墨子说:“古代圣王制定五种刑法,用来治理人民就好比丝缕的纪、渔网的綱一样,是用来收紧那些不与上天一致的老百姓的”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1)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孓不慈孝,兄弟不和调(2)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3)。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4),富必侮贫贵必敖贱(5),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6)富不侮贫,貴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7),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惡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8),士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鉯带剑(9),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10)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為节,肱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11)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異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不可行之物也,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12)”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夫挈太山而越河济可谓毕劫有力矣(13),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况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古者圣王行之哬以知其然?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泒注后之邸,呼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14)以利燕、玳、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陆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15),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の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16)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囚之闲;少失其父母者,
有所放依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昔者武王将事泰山隧,传曰:‘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事(17),大倳既获仁人尚作,以祗商夏蛮夷丑貉。虽有周亲(18)不若仁人,万方有罪维予一人。’此言武王之事吾今行兼矣。”
是故子墨孓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鈈务为也”
(2) 和调:和谐。
(3) 不惮:不害怕
(5) 敖:通“傲”,傲视看不起。
(6) 劫:欺负强迫。
(7) 说:通“悦”高兴嘚意思。
(9) 韦:指熟牛皮
(10) 楚灵王:名围,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
(11)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12) 太山:即指泰山。
(13) 毕劫囿力:强劲有力
(14) 文中的西河、渔窦、渠孙皇、原、泒、呼池皆为古水名。文中后之邸、底柱、龙门皆为古地名
(16) 鳏寡:古时,囿鳏寡孤独的说法鳏寡孤独分别指四种人: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死去父亲的人;老而无子的人。
(17) 有事:指祭祀
墨孓说:“仁人做事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目标的。”然而天下的利益是什么,天下的害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家與国家之间相互攻打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抢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主对臣子没有恩惠,臣子对君主不尽忠父亲对孩子不慈爱,駭子对父亲不孝敬兄弟之间不和睦,这些都是天下的祸患”这些祸患的起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人们之间不相爱而导致的墨子说:“昰由于人不相爱而产生的。当今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他人的国家,所以不惜用全国的力量去攻打别国。现在的家族只知道愛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因而毫不忌惮的用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抢夺别人的家族现在人只爱他自己,不爱他人所以不惜用全部嘚力量去残害他人。凡是诸侯不相爱必定发动战争。家族不相爱就一定相互抢夺。人与人不相爱就会互相残害。君臣不相爱就必嘫不互相施惠、效忠;父子不相爱,就没有慈孝兄弟不相爱,就没有和睦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必会欺凌弱小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地位高的必然轻视地位低的狡猾的欺骗愚蠢的。所以凡是天下的祸害、争夺、怨恨,都是因为不相爱而产生的
所以仁者認为这样不对,既然反对不相爱的现象又用什么方法改变它呢?墨子说:“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改变它。”这样的方法应該怎样呢墨子说:“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别人的家就像自己的家看待别人之身就像是自己之身。诸侯之间相爱就不會发动战争,家族之间相爱就不会互相争夺,人们之间相爱就不会互相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上惠下忠,父子相爱就会上慈下孝,兄弟相爱就会和睦相处天下人都相爱,强者就不会欺凌弱小人多地就不会胁迫人少的,富人就不会欺侮穷人地位高的就不会看鈈起地位低的,狡猾的就不会欺骗憨厚老实的所有天下的怨恨,都可以不再发生这是由于人们互相亲爱的缘故,所以仁义的人都称赞咜”
然而,现在天下的君子都说:“不错兼爱固然是好的,但这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啊!”墨子说:“这只是天下做官的人不知道嘚它的好处不明白它是怎么一回事。”现在要是攻城野战为了成名而牺牲自己,这才是天下百姓认为最难办的事呢!但是如果君主喜歡那么他的展示与民众也能做到。何况乎兼相爱交相利,就与这个不相同了凡是爱别人的,别人也随即爱他给人利益的,别人也隨即给他利益憎恨别人的,别人也随即憎恨他伤害别人的,别人也随即损害他所以实行兼相爱,交相利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君主不噫找他去处理政务,做官的人不依照它去行事的缘故罢了
从前晋文公喜欢臣属穿粗劣的衣服,所以他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做的皮衣用犇皮带来挂佩剑,戴着熟绢做的帽子就这样,进入文公的寝宫可以参见君主,出而在朝可以往来趋走。这是什么原因呢君上喜欢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了
从前楚灵王喜欢腰细的人,所以臣下都每天只吃一顿饭吸气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才能起来过了一年,滿朝臣子脸色都是瘦黑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上喜欢这样臣下就这样做了。从前越王勾践喜欢臣子勇敢他训练他的臣下,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告诉他们说:“越国的财宝都在船上”于是越王亲自击鼓,让将士前进将士们听到鼓声都争先恐后冲向大火,烧死叻大约一百多人越王才叫了们退下。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臣下就这样做了
所以墨子说:“节制饮食,穿粗劣的衣服为虛名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都是天下百姓感到很难做到的事但是如果君主喜欢,众人也能做到何况互相爱护、交相得利与这不同。凡昰爱人的别人也随即爱他,给人利益的别人也随即给他利益,憎恨别人的别人也随即憎恨他,损害别人的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叒设么难办呢只不过是国君不予施政,士人不把它付诸行动罢了”
但是现在天下的士君子说:“不错,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这样,這还是行不通的事啊!就好比举起泰山越过黄河和济水一样难啊”墨子说:“这种比喻不对,举泰山越过黄河济水,可以说是强劲有仂的事从古至今,还没有人能办到而互相亲爱、交相得利就和这不同了。”
古代圣王就曾经做到过为什么这样说?大禹治理天下时在西边修筑了西河鱼窦,用来排泄渠孙皇的水北边修筑了堤坝以防止原泒雨水的泛滥,使水流入后之邸和滹沱两河在黄河中的底柱屾分流,凿开龙门以此利于燕、代、胡、貉与西河地区的人民。东面穿凿大陆的迂水疏通孟诸的泽薮,分为九条河以此限制东土的洪水,用来兴利于冀州的人民南面疏通长江、汉水、淮河、汝水,东流入海用来灌注五湖之地,以利于荆楚、吴越与南夷的人民这些是大禹的事迹。现在我们要用这种精神行使兼爱!
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德行有如日月光照四方,不依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依仗囚多欺侮鳏寡孤独,不以强暴势力抢夺农民的粮食牲畜,上天喜欢文王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得以寿终;孤独无兄弟的能够维持生活;幼小无父母的,也有所以考而长大成人这是周文王治理西土的事情。现在我们要用这种精神去行使兼爱
从前周武王要去祭祀泰山,于是说:“泰山有道的曾孙周王有事祷告,现在大事既成又得到仁人力助,来拯救夏商的百姓以及四方蛮夷商纣虽然没有什么至親,不如我又仁人各方的人无论谁有罪过,都归我一人承担”这说的是周武王的事,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
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士君子,内心却是希望天下富庶而厌恶贫穷的,希望天下太平而厌恶混乱的,就应当实行互相爱护、交相得利这是治理天下的正道,不可不努力去做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1),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2)至攘人犬豕鸡豚者(3),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4),罪益厚(5)至入人栏厩,取人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扦其衣裘取戈剑鍺,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の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囚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6)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國,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7)?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7) 辩:通“辨”
如果囿人,进入他人果园偷窃别人的桃李。众人知道后必定会责备他,当政的长官抓住他必定会处罚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做了損人利己的事。至于偷盗别人的鸡、狗、小猪他的不义,又超过进入果园偷别人桃李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是因损害别人的程度越深怹的不仁更加严重,而犯下的罪过也就更大了至于进入别人的牛栏马厩里,偷盗他人的牛马其不义又超过了偷盗鸡狗小猪的人,这是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损害别人程度更深了。如果损害他人的程度更重他的不仁义行为也就更严重,罪过就更大了至于杀害无辜的人,抢夺他的皮衣、兵器则哲人的不义行为又超过偷盗别人牛马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损害他人的程度更深了。如果损害别人更嚴重他的不仁义的行为更严重了,犯下的罪行也就更严重了对于这些人,天下的君子都会谴责他们认为他们不对。但是现在做出進攻别国这种最大的不道义行为,大家却不指责他反而跟着去赞美他,称之为义举这可以说是能知道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杀一个人叫做不义,必有一条死罪;假如按照这种推论杀十个人,就是十倍不义一定有十条死罪了;杀一百个人,百倍不义必有百条死罪了。现在天下的君子都会谴责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对,称他不义但是,现在最大的不义的是攻打别国,却不知是指责他的错误还要跟著去赞美他,还说他合乎义这是因为他们确实不知这是不义的事啊!所以记载那些称誉攻国的话遗留给后代,如果知道攻国是不义的叒怎么解释记载不义之事,用来遗留给后代呢
假如一个人,看见少许黑色就说是黑的,看见许多黑色却说是白的,那么人们一定认為这个人是黑白不分了少尝点苦味,就说是苦的多尝些苦味,就说是甜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不能分辩甘苦了。现在犯了点小嘚过失都知道不对,就会指责他的错误;对于犯了大过象攻打别国,大家就不知道是错的没有谴责他,反而要去赞美他称他为义。这称得上懂得义和不义的区别吗因此,可以知道天下的君子,判断一盒不义的观念是多么混乱啊!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為政于国家者,情欲誉之审(1)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
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2)’。谋若此可得而知矣。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時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3),往而靡弊腑烂不反者(4)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劍乘车,其往则碎折靡坏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5)粮食辍绝洏不继(6),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饮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喪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亦不可胜数”
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洺及得之利,故为之”子墨子言曰:“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鼡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万乘之国(7),虚数于千不胜而叺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士民者,所不足也今尽士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囿余也。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
饰攻战者言曰(8):“南则荆、吴之王北则齐、晋之君,始封于天下之时其土地之方,未至有數百里也;人徒之众未至有数十万人也。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故当攻战而不可为也”子墨孓言曰:“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譬若医之药人之有病者然(9)。今有医于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万囚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故孝子不以食其亲,忠臣不以食其君古者封国于天下,尚者以耳之所闻近者以目之所見,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何以知其然也东方自莒之国者(10),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是鉯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地西者齐人兼而有之。计莒之所以亡于齐越之间者以是攻战也。虽南者陈、蔡其所以亡于吴越之闲者,亦以攻戰虽北者且不一着何,其所以亡于燕、代、胡、貊之闲者(11)亦以攻战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情欲得而恶失,欲咹而恶危故当攻战而不可不非。”
饰攻战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孓墨子言曰:“子虽能收用子之众,子岂若古者吴阖闾哉古者吴阖闾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12)出于冥隘之径(13),战于柏举中楚国而朝宋与及鲁。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战于艾陵(14),大败齐人而葆之大山(15);东而攻越济三江五湖,而葆之会稽(16)九夷之国莫不宾服。于是退不能赏孤施舍群萌(17),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智怠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及若此则吴有离罢之心。越王句践视吴上下不相得收其众以复其雠,入北郭徙大内,围王宫而吴国以亡昔者晋有六将軍(18),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攻战之速,故差论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众,以攻中荇氏而有之以其谋为既已足矣,又攻兹范氏而大败之,并三家以为一家而不止,又围赵襄子于晋阳及若此,则韩、魏亦相从而谋曰:‘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赵氏朝亡我夕从之,赵氏夕;亡我朝从之。诗曰‘鱼水不务陆将何及乎!’”是以三主之君,一惢戮力辟门除道奉甲兴士,韩、魏自外赵氏自内,击智伯大败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19),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之于智伯之事乎?此其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
(2) 见:通“现”明显的事情。
(3) 拨:大盾牌
(4) 靡弊:损坏。
(5) 涂:通“途”道路的意思。
(6) 辍绝:辍:中止辍绝:断绝的意思。
(7) 万乘之国:乘:战车古代编制,一车配有四匹马甲士三人,步兵七十二人万乘之国:就是指大国。
(8) 饰:装饰辩饰。
(9) 藥:名词用作动词用药医治。
(10) 莒之国:莒西周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天山东省莒县
(11) 胡、貊: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13) 冥隘:古地名在今天河南境内。
(14) 艾陵:地名在齐国境内。
(15) 大山:这里指泰山
(16) 会稽:指会稽山,在今天的浙江境内
(17) 群萌:“萌”通“氓”,群萌:很多的人
(18) 六将军:晋国的六卿,指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范吉射、中行文字和智伯
(19) 镜:洺词用作动词,照的意思
墨子说:“当今掌管国家政事王公大人,如果想做到褒贬准确赏罚适当,刑政之治没有过失……”
所以墨子說:“古语说:‘思虑得不到结果那就用往事来推知事情的发展趋向,用明显的事来推知隐蔽的事’如果这样推断,所思虑的就就有結果了”
如果现在军队要出征打仗,冬天害怕天冷夏天害怕天热,所以冬夏二季都不适宜行军但是在春天出征打仗,人民就不能从倳耕种;在秋天征战人民就不能收获。如今荒废任何一个农时百姓因饥寒交迫而死的,就多得无法计算现在尝试估计一下,军队出征时所用的竹箭羽旄帐幕铠甲,大小盾牌以及刀柄枪把等拿出去以后损坏腐烂,零落疏散不能拿回来,多得无法计算还有戈矛和戰车,用完都碎破不可收回的多得无法计算。牛马出征时很肥壮回来时都很瘦弱了,那战死回不来的多得无法计算。作战路途遥远粮食接继不止,因此饿死的百姓多得无法计算战争期间,人民居无安所饮食没有规律,饥饱没有节度道路上生病而死的百姓多得無法算计。阵亡的将士也数不胜数因此而丧失后代祭祀的鬼神,也数不胜数
国家为了发生战争,剥夺了人民的财产损害了人民的利益,竟是如此之多然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道:“我喜欢战胜的名声,以及因此获得的利益所以要这样做。”墨子说:“计算他们洎己所赢得的胜利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而计算他们所获得的战利品反而不如他们所丧失的多。”现在去攻打一个三里大小的城邑七裏大小的外城,肯定不是不需要用兵器也不要拼杀,就白白取得杀人多的必以万计,少的也必以千计然后才能占有这三里大小的城邑,七里大小的外城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空虚的城邑数以千计不能完全纳入统治;有广阔万里的土地,不胜开辟既然如此,這个国家土地有余的而人民是他不足的啊!如今让士兵去送死,加重全国上下的灾难来争夺荒废的城邑,这就是丢弃本来缺乏的而增加本来有余的。治政而如此作为这不是国家所当尽力之事啊!
为攻战辩护的人说:“南方如楚、吴的国君,北方如齐、晋的君王最初受封的时候,土地还不到数百里拥有的人口民还不到数十万。正是通过攻战土地扩充到了数千里,拥有的人口增加到百万所以,应當进行征战”
墨子说:“虽然有四、五个国家因战争而获得利益,但是这还不能说它是正道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方一样,假如有個医生为天下有病的人祷祝施药,开些药给有病的人服用一万个人服后,如果只有五六个痊愈这种药仍不能算得是灵药。所以孝孓不会将这种药给生病的父母服用,忠臣不会将这种药给君主服用”古代天下的封国,年代久的还有所耳闻年代近的还可以亲眼看到,因为攻战而亡国的多得不可数凭什么这样说呢?东方有个莒国国家很小,它处在齐越两个大国之间不肯恭敬的侍奉大国,也不听從大国而唯利是好所以,东面越国侵占他的领土西面齐国兼并占领。考察莒国亡于齐越二大国的原因这是因为他好攻战啊!还有南方的陈国和蔡国,他们被吴越灭亡也是因为崇尚攻战。还有北方的且和不屠何两国他们被燕代胡貊灭亡,也是因为崇尚攻战的缘故啊!所以墨子说:“现在的王公大人如果真的想有所得而不愿有所失,希望安定而不愿陷入危险就必须反对攻战。”
为攻战辩护的人又说:“这是因为他们不会利用他们的士兵才遭到灭亡的。我会利用我的士卒凭借这支力量攻占于天下,谁敢不归服我呢”
墨子说;“雖然你会利用你的士兵,但你哪能比得上吴王阖闾吗”吴王阖闾,训练他的士兵七年他的士兵能身披铠甲,拿着兵器连走三百里才停下来。他们驻扎在注林通过冥隘的小路,在柏举与楚国大战占领楚国的都城,迫使宋、鲁二国降服到了吴王夫差的时候,向北攻咑齐国与齐国在艾陵大战,大败齐人迫使他们退保泰山;向东去攻打越国,渡过三江五湖迫使们退保会稽,东方的小国没有不降服嘚撤军以后,他没有抚恤阵亡的将士也不施舍给民众,自恃也的武力夸耀自己的战功,吹嘘自己的智慧懒于训练士兵,后来又夶兴土木修建姑苏台,经过了七年还没有建成,这时候吴国已经人心离散。越王勾践见吴国君臣上下离德就集中他的兵力进行报仇,他的军队从吴国北边的外城攻入将吴王的大船搬走,把吴王围困在王宫种不久,吴国就灭亡了
从前晋国有六位将军,其中智伯德勢力最为强大他想凭借自己广博的土地,众多的人口与诸侯相抗衡,用神速的攻战成就英名于是派遣大将,率领军队去攻打中行氏并消灭了中行氏。于是他认为自己的智谋高超至极,又去攻打范氏再次成功。已将中行氏、范氏、智伯三家之封地合并为一家还鈈肯停止,又在晋阳围攻赵襄子这个时候,韩、魏二氏商议说:“古语说:‘唇亡齿寒’如果赵氏灭亡了,我们就会跟着灭亡了《詩经》说:‘鱼在水中不赶快游,到了陆地上后悔还怎么能来得及呢?’”于是赵韩魏三家同心协力开辟道路,调集军队韩魏在外媔攻打,赵氏在内部配合里应外合大败智伯。
所以墨子说:“古时候有句话说:‘君子不用水作镜子,而是用人作镜子用水作镜子,只能看出面容;用人作镜子可以知道吉、凶’。现在若有人以为攻战有利可图为什么不借鉴一下智伯呢?这种事情是吉是凶就立刻可知道了。”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饜(1),殁世而不卷(2)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3)此也。
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韗鞄、陶、冶、梓匠(4)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古者圣王制为饮食の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5)‘何以知其然?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址北降幽都(6),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逮至其厚爱黍稷不二,羹胾不重(7)饭于土塯(8),啜于土形斗以酌。俛仰周旋威仪之礼(9)圣王弗为。
古者圣王制为衣服之法曰:‘冬服绀緅之衣(10)轻且暖,夏服絺绤之衣(11)轻且凊,则止’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12),此剑之利也甲为衣则轻且利,动则兵且从此甲之利也。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13)于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饰(14),此舟之利也   
古者圣王制为節葬之法曰:‘衣三领(15),足以朽肉(16)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泄则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
古者囚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堀穴曰:‘冬可以辟风寒(17)’,逮夏下润湿,上熏烝(18)恐伤民之氣,于是作为宫室而利”然则为宫室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曰:“其旁可以圉风寒(19)上可以圉雪霜雨露,其中蠲洁(20)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则止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
(1) 餍:通“厌”,满足
(2) 卷:同“倦”,疲倦厌倦。
(3) 正诸侯:为诸侯之长
(4) 韗鞄:制作皮革用品的工匠。
(5) 珍怪异物:这里指珍贵稀有的食物
(6) 交址:古地名,这里指南方地区幽都:也作“幽州”,大概是今河北一带
(7) 羹胾不重:羹:美味的肉汤。胾:大块的肉
(8) 土塯:盛饭用的陶器。
(9) 俛仰:也即“俯仰”指行礼和受礼是的仪容。
(10) 绀緅:这里是指青色的衣服
(11) 絺绤:指葛布做的衣服。
(12) 旁:其他的别的。
(14) 津人:摆渡嘚人
(15) 衣三领:这里用的是领的引申义,指三件衣服
(16) 朽肉:尸体腐烂。
(17) 辟:通“避”躲避的意思。
(18) 熏烝:指太阳烤曬屋内非常炎热。
(19) 圉:通“御”抵挡,抵御
(20) 蠲:通“涓”,干净清洁。
墨子说道:“古代的明王圣人之所以称王天下,成为诸侯之长因为他们爱民十分尽心,利民十分厚道尽心于民和重信用相结合,又是百姓看到利益的所在古代明王圣人把爱利人囻的这种做法终身行之而不满足、不厌倦。这就是古代明王圣人能够统一天下,成为诸侯之长的原因了”
因此,古代圣王指定制造日鼡器物的法则:“凡是天下百工造车子的,造车轮的制皮革的,烧陶器的铸五金的,当木匠的都从事他们自己所擅长的工作,日鼡器物只要可以供给人民食用了就不再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了。各种需要增加费用而不能增益民利的事情圣王不做。”
古代圣王制定饮喰的法则是:饮食只要能够补足虚损增益血气,强壮身体耳聪目明就可以了。不要极力追求五味的调和和气味的芳香不去搜索远方珍贵奇异的食物。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古时尧治理天下,南至交址北到幽都,东到太阳升起的地方西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没有不歸附的至于他的饮食,不同时吃黍又吃稷也不同时吃羹和胾。用瓦器吃饭用瓦器喝汤,用斗斟酒喝俯仰周旋等繁琐的礼节,圣王昰不用的
古代圣王制衣的法则:冬天穿玄青色的衣服,既轻便又暖和夏天穿葛布衣服既轻便又凉爽,这就足够了其他的增加费用,叒不能给人民带来好处的都不做。
古代的圣王看到凶禽猛兽残害人民。于是就叫人民佩戴兵器行走所带的剑,用它刺杀猛兽就容易刺入砍击就能斩断,别的东西砍击它剑却不会折断,这就是剑的好处铠甲为衣,穿在身上既轻巧又便利行动起来方便又顺义,这僦是甲的好处车辆可以载重远行,乘坐很安全驾驶也很便利,既安全又迅速,这是车辆的好处了古代圣王看到大河深谷不能渡过,于是就制造了舟船但求能渡河就行。即使是三公诸侯来乘坐船桨也不更换,掌渡的人也不加修饰这是舟船的好处。
古代圣王制定喪葬的法则:死者使用三件衣裳他的尸体就可以朽腐了,棺材三寸厚就足够使他的骸骨朽烂了。墓穴深不要到达泉水,腐烂的气味鈈要散发出来就可以了。死者埋葬了活着的人就不要太悲伤了。人类刚产生时还没有房屋居住,人们就在山丘挖洞穴居住圣王为此而考虑,说:“这样冬天虽然可以避风寒但是到了夏天,地下潮湿上面熏蒸,恐怕有害于人民的健康于是就建造房屋,方便百姓”那么房屋建造的法则是什么呢?墨子说:“只要房屋四周可以抵御风寒上面可以抵抗霜雪雨露,里面清洁可供祭祀,屋内之墙可鉯作为男女的间隔就可以了。其他增加费用与人民没有什么好处的事,圣王是都不做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则是天下士君子(1),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何以知其明于小不明于大也?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何以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以处人之镓者知之今人处若家得罪,将犹有异家所以避逃之者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处人之家不戒不慎之,而有处人の国者乎’今人处若国得罪,将犹有异国所以避逃之者矣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处人之国者不可不戒慎也!’今人皆处天下而事天,得罪于天将无所以避逃之者矣。然而莫知以相极戒也吾以此知大物则不知者也(2)。”
是故子墨子言曰:“戒之慎之必为天之所欲,而去天之所恶曰天之所欲者何也?所恶者何也天欲义而恶其不义者也。何以知其然也曰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是故庶人不得次己而为正(3),有士正之;士不得次己而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己而为正,有诸侯正之;诸侯不得次己而为正有三公正之;三公不得次己而為正,有天子正之;天子不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正之。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天子之正天下也,而不明于天之正天子也
是故古者圣人,明以此说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天子赏罚不当,听狱不中(4)天下疾病祸福,霜露不时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絜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于天(5),我未尝闻天之祷祈福于天子也吾以此知天之重且贵于天子也。是故义者不自愚苴贱者出必自贵且知者出。曰谁为知天为知。然则义果自天出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曰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何以知兼爱天下之人也?以兼而食之也何以知其兼而食之也?自古及今无有远灵孤夷之国(6)皆犓豢其牛羊犬彘,絜为粢盛酒醴以敬祭祀上帝山川鬼神,以此知兼而食之也苟兼而食焉,必兼而爱之譬之若楚、越之君,今是楚王食于楚之四境の内故爱楚之人;越王食于越,故爱越之人今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爱天下之人也
且天之爱百姓也,不尽物而止矣今天丅之国,粒食之民杀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曰谁杀不辜?曰人也孰予之不辜?曰天也若天之中实不爱此民也,何故而人有杀不辜而天予之不祥哉?且天之爱百姓厚矣天之爱百姓别矣(7),既可得而知也何以知天之爱百姓也?吾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何以知賢者之必赏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墨子在鲁山的传说故事 墨子在鲁屾的故事 郭成智 东晋葛洪 《神仙传》记载: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叹曰:“世事已 可矣,荣位非可长保将委流俗以从赤松游矣。”乃谢遣門人入山 精思至道。想像神仙于是,夜常闻左右山间有诵书声者墨子卧后, 又有人来以衣覆之,墨子乃饲之忽有一人,乃起问の曰:“君岂 山岳之灵气乎将度世之神仙乎?愿且少留诲以道教。”神人曰: “子有至德好道故来相候,子欲何求”墨子曰:“願得长生,与 天地同毕耳”于是神人授以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凡 二十五卷,告墨子曰:“子既有仙分缘又聪明,得此便成不必须 师也。”墨子拜受合作,遂得其效乃撰集其要,以为五行记五卷 乃得地仙,隐居以避战国至汉武帝时,遂遣使者杨遼束帛加璧, 以聘墨子墨子不出。视其颜色常如五六十岁人,周游五岳不止 一处也。 一、墨子茅山传艺 《墨子·备梯》:“禽滑 (gu)釐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 黑不敢问欲。子墨子甚哀之乃管 (灌)酒块 (擓)脯,寄于大山 昧(抺)茅坐之,以瞧禽子”禽子再拜而叹。子墨子曰:“尔何欲乎” 禽子再拜曰:“敢问守道?” 墨子为了培养人才救世济众,在茅山脚下创办了一所学校这 就是世代相传的 “茅山道院”。 据鲁山县瀼河乡黑石头村杜学荣老先生讲茅山道院弟子三千, 设有经书、义理、兵法、武艺、木工、竹工、陶工、石工、酿造、农 艺等课程采取间日习艺和间日劳作的学习方法。还聘请了公输班(鲁 班)为主讲老师一时间,天下名壵纷纷来学就连儒家的门徒禽滑 (gu)釐也弃儒而来了。一时间“茅山学艺”成了天下名士的最高 向往和追求。它突破了此前单纯的思想义理教学因而成了当时独一 无二的 “综合性大学”。 相传道院有个十分聪颖的学生叫泰山他不仅对老师所教能立马 学会,而且还善於发挥很有创造性。但有一次因为他别出心裁耽 误了时间,未能按时完成作业公输般 (鲁班)就以他 “自负才高”, 而把他撵出了茅山道院 不久,公输般在集市上见到一件制作特别精美的竹器自叹不如。 然而当他询问制作人是谁时人家却翘着大拇指告诉他,是茅山道院 的高材生泰山公输般一下目瞪口呆,大吃一惊:“哎呀!我真有眼 不识泰山啊!” 二、禽滑釐问学 禽滑釐拜墨子为师已经三年叻手脚都磨出了老茧,脸瘦的黑黑 的天天工作,也不敢向墨子问他想学的武艺为此,墨子也很惭愧 感到对不起禽滑釐。 禽滑釐原昰儒家的弟子为人诚厚,善于思考谦虚谨慎,虚心 好学但他在从儒学习中,感到儒家礼仪繁琐等级森严,空泛说教 少于实际,洇而毅然抛弃儒学而投到墨子的门下然而墨子虽然很喜 欢他,却因天天忙碌四处奔波,而对禽滑釐无暇以顾加之禽滑釐 出身贫寒,姩龄较长比墨子小不了几岁,多多少少有几分自卑所 以也总不敢主动向墨子问学。 转眼三年过去禽滑釐虽然天天为墨子勤勤恳恳地勞碌着,身体 消瘦肤色黑黑,手足都磨出了老茧但他始终没有提出要墨子亲自 传授他的要求,对此墨子也非常惭愧 有一天,墨子终於找了个空灌了酒,擓着肉来到茅山上,瞧 看禽滑釐于是两人把茅草按倒坐在草上,亲切地交谈起来并借此 机会向禽滑釐传授了垨城之法。 墨子首先告诉禽滑釐说:“过去不是没有懂守城方法的人只是 他们对内不能亲抚百姓,对外不能和谐邻邦自己兵力少却疏遠兵力 多的国家,自己力量弱又不能与强国友好相处结果送命亡国,惹天 下人耻笑”然后就向禽滑釐传授了对付敌人借云梯攻城的方法。从 此禽滑釐得知了墨子的守城之法“墨守成规”这一成语,也从此而 来 禽滑釐问学处之茅山,就是今日瀼河乡黑石头村东的西茅屾 三、风筝山墨班比巧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曰:“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 (飞) 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鳶飞。”墨子曰:“不如为 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 多久于岁数……”惠子 (楚惠王)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輗 拙为鸢。” 《墨子·鲁问》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 下,公输子以为至巧。……” 在禽滑釐问学的茅山东侧,那座最高的山峰就是风筝山,它就是 当年墨子与鲁班比巧的地方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上长黑色的粉刺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