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学到专业靠谱的食疗养生店赚钱吗知识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从不靠谱的专家看养生
2011年,马悦凌凭借其《不生病的智慧》蝉联图书排行榜榜首,而后,又因100多人按照其书中的观点“生吃泥鳅”住院,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和浪尖,一些专业人士又对她的养生方法如:99%的病可通过补气血治好、胖与吃多吃少无关、西瓜和香蕉吃出很多病、食疗、按摩、艾熏等方法能治好癌症等等列入为歪理和邪说。
无独有偶,一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张悟本,用食疗方法治愈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红斑狼疮,他宣扬的“绿豆治百病大法”也让绿豆的价格在全国暴涨。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的刘逢军以一本《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闻名,他的一宝到八宝和元气宝等,几乎是包治百病。被称为“养生怪杰”的魏伟,只要看你一眼,看一下你的手,不仅能断定脾的虚实,还能断定将来会得什么病。以《健康一生》、《林海峰营养配餐手册》、《断食排毒养生法》等书闻名的林海峰,被誉为“自然疗法大师”。他说:大米、白面是“现代中国人饮食中的毒药”,是“产生各类现代疾病的关键”。每天喝8杯西芹、胡萝卜、黄瓜等榨成的果蔬汁,连喝5~7天,慢性病可以治好;如果能连喝10天,癌症都可以治愈,之后,“这辈子就不容易再生病了”。林海峰还说:“有孔的地方都是排毒的出口”。从肝脏排出的毒素走肛门;从肾脏排出的毒素走膀胱,如果排不出就转到肺部,变成鼻涕和痰。
以《手到病除》一书出名的杨奕,被冠以“圣手医师”的称号。她那独树一帜的“拍手保健法”,不仅能治病,还能缓解很多慢性病症状。杨奕说:“每个人每天要拍手1000下,狠狠地拍,不要怕痛。一段时间之后,手指会变长,身体更健康”。杨奕解释说:有的人手上拍出白粉;有的人手拍出多处裂口,但裂口能很快自愈;糖尿病患者拍出油和黏液汗水,还有的手发青紫。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排病现象。杨奕还能根据人鼓掌的声音判断是否健康,而且手指的长度和弯曲度都可以反映人的健康和性格。更让人惊奇的是,大拇指以看出父亲的健康,食指能看出母亲的健康,中指能看出自己的健康,小指能看出儿女的健康。
作家柯云路在《发现黄帝内经》一书,把胡万林描述成几乎可以包治百病的“当代华佗”,并被视为“神医”。传说他医术如神,癌症的治愈率可达90%。肝炎、高血压、阳痿等病,一应手到病除。胡万林的理论是:人生百病皆因水,病了的人就该“脱水”。芒硝是中医的强泻剂,通常用量不超过10克。由于胡万林在治病中大把使用芒硝,并且是一天数次,因而导致病人迅速上吐下泻,甚至是致死。
出版《无毒一身轻》和《排毒餐》的林光常自封为“排毒养生教父”,并在海内外有颇高的知名度。他的理论是“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 并极力推荐“生吃”、“不喝煮开的水”、“排毒餐”、“地瓜餐”、“喝好水”、“备长炭”、“瀑布负离子”等。称排毒餐有治疗乳癌、肝癌、净化血液、增加纤维质的神奇疗效。出版《刘太医说:病是自家生》的刘弘章,不仅被认为其书中的许多论断是错误的,就连其“御医后人”、“医学博士”的身份也是假的。出版《养生智慧/养身篇》、《养生智慧/生活养生篇》和《养生智慧/养心篇》的李军,宣称其长期致力于“东方养生学”、“东方管理学”、“东方成功学”研究,是一位卓绝的道医,引来社会各界名人、名士到缙云山养生求医、闭关修行,更使得李一开办的养生班屡屡爆满。但是,随着重庆市北碚区公安分局的介入调查,李一的光环便烟消云散。
从上述十位养生大师,均被专家们戏称不靠谱的专家。但是,与此相反,也有很多著名的中国养生专家,如中里巴人、林海峰、朱鹤亭、杨力、张国玺、胡维勤、张家瑞、曲黎敏、孔令谦、王洪图、洪昭光等养生界的名人,他们都是靠谱的专家。
其中,中里巴人著有《求医不如求己》。他认为:治只是在消除一些不舒服的症状。要想获得健康快乐的人生,那就一定要调动起我们的自愈潜能。医生的职责是帮助病患找到他的病因,指点他如何才能摆脱疾病的困扰,然后由患者自己来完成治疗的过程。中里巴人还认为:百病从气生。气分为外气和内气,外气是风寒暑燥火,内气是喜怒哀乐悲恐惊。如果这两方面都照顾到,经络和气血畅通,人的身体就会百病不生。
客观地看,人致病的因素很多,绝不可以用外气和内气简单概括。由于中医理论存在着局限性,因而中里巴人的百病由气生的观点就较片面。只不过中里巴人还没有认识或者发现。如地球引力和肌肉张力的长期作用,同样可以致病。
旭峰营养工作室的王旭峰看过“营养专家”林海峰的节目后说:林海峰的营养学知识实在是不敢恭维!“林先生在讲喝水的观点时,还说道这样一句话:‘我提供给他的水,其中既含有维生素,也含有矿物质,也含有微量元素……’。一看就知道林先生没有搞明白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关系。人体根据矿物质在身体当中的含量,可以把矿物质分为两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大,便是常量元素,含量少便是微量元素,也就是说微量元素其实是矿物质中的一类。而按照林先生的意思,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两类物质”。又比如:“林先生说‘人不停的喝水,不停的排尿的过程,脂肪会被尿液带走……’,而实际上人类的尿液中96%是水,在另外的4%中,有2.5%是含氮废物,主要是尿素,还有少量尿酸以及肌酸代谢产生的肌酸酥等;有1.5%是盐类,主要是氯化钠,也有少量钾、氨以及硫酸根、磷酸根等。正常人的尿液中基本找不到脂肪。此外,倘若喝水就能带走身体里的脂肪,那减肥岂不是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肥胖人士每天多喝几升水就行了”。
林先生的博客中写到这样一段话:“正常情况下,热量在释放的过程,需要讲究持续不断,而不是快速剧烈。糖类,分为单糖和多糖。单糖(糖原)可以被储存在肝脏内,以及细胞内,不需要被酶再分解而可以直接为细胞利用,不会造成高血糖。”按照林先生的说法单糖是安全的,不会造成高血糖,那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大量摄入了。而实际上单糖恰恰因为结构简单,不用消化便能被小肠直接吸收,因此升糖作用显著,是糖尿病人应该严格限制的营养素。
林先生在节目中提到“中国人爱吃的白米饭、白面条、白面包、白馒头、糖,都应该退出餐桌”、“米饭、面食,是现代中国人饮食中的毒药”、“把米饭和面食当作主食,是慢性疾病蔓延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说过“五谷为养”,中国营养学会倡导的膳食宝塔也是把谷物放在了第一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句话就提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可见,谷物是中古人饮食中不可获取的基础食物。而谷物是我们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也就是糖类的来源,谷类中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就是多糖——淀粉。按照林先生的观点,我们最好戒掉米饭、馒头、面条,而他博客中还有这样的观点“而糖的摄取(主要指多糖),是最容易导致高热量的释放。小心糖,和所有糖的来源,包括精致的白米、白面,它们是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元凶!”,按照这个说法,最好连多糖也戒掉算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dfi.html)
王旭峰在他的博客中说:谷物是我们饮食的基础,我们把谷物加工的食物叫做“主食”,意思就是最主要的食物,在困难年代,其他的食物都可以不吃,唯独主食不可以不吃。谷物是三大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的最主要来源,我们身体所需能量的60%都是由碳水化合物来提供的,可见谷物以及碳水化合物对身体的重要性。而在中国人的饮食当中,摄入最多的碳水化合物便是谷物中的淀粉。淀粉作为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进入我们的身体后,经过胃肠道的消化,会分解成单糖被人体吸收利用。这些碳水化合物在身体里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是供给能量:每克碳水化合物可产生能量4千卡,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经消化变成葡萄糖或其它单糖参加机体代谢。每个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没有规定具体数量,我国营养专家认为碳水化合物产热量占总热量的60%为宜;二是构成细胞和组织:每个细胞都有碳水化合物,其含量为2%—10%,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布在细脑膜、细胞器膜、细胞浆以及细胞间质中;三是节省蛋白质: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机体不得不动用蛋白质来满足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这将影响机体用蛋白质进行合成新的蛋白质和组织更新。因此,完全不吃主食,只吃肉类是不适宜的,因肉类中含碳水化合物很少,这样机体组织将用蛋白质产热,对机体没有好处;四是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需营养素,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缺乏能源而使脑细胞功能受损,造成功能障碍,并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甚至昏迷;五是抗酮体的生成:当人体缺乏糖类时,可分解脂类供能,同时产生酮体,而酮体会导致高酮酸血症;六是解毒,糖类代谢可产生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与体内毒素(如:药物胆红素)结合进而解毒。当然,碳水化合物的功能还不止这些,所以如果把碳水化合物,把糖类当成毒药,那是大错特错了!
王旭峰还说:有些认可林先生的朋友可能会为林先生辩解:林先生不是反对碳水化合物,不是反对谷类,只是反对精致谷物,希望人们把精致谷物撤下餐桌。诚然,粗粮杂粮的确有它的好处,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的量远高于精制谷物,但这并不代表大米白面就一无是处,就是导致国人慢性病高发的罪魁祸首!如果真是如此,中国营养学会就不会提倡“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了,而是提倡“谷类为主,不吃细粮”。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如果粗粮吃的太多,反而不利于健康。儿童由于消化吸收能力较差,食用过多的粗杂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粗杂粮会影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为此,营养学家建议,3岁以下的幼儿要少吃粗杂粮,如果一定想在孩子的饮食中添加少许粗粮,也应该粗粮精做,如将红豆煮熟后磨成红豆沙,或用加工得很细的玉米面熬粥。但每周给孩子吃杂粮不要超过2次,每次也不要超过50克。给孩子吃杂粮最好的方法是粗细粮混合,如大米和小米混合熬制的二米粥。老年人也要注意粗粮的摄入量,老年人机体代谢率降低,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也下降。长期进食过多的高纤维食物,会使老年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摄入量大减,引起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导致营养不良,最终影响健康。因此,建议老年人适当食用粗杂粮,每两天一次,每次约50克,以预防便秘和补充维生素B摄入不足。因此,视米饭、馒头、面条为毒药的说法太夸张,太片面。现代人慢性疾病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运动量太少、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食盐油脂摄入量超标、蔬菜水果摄入量过少等,所以,不应把责任都归谬于米饭馒头等食物。以上仅仅是我在粗略浏览了林先生的节目和博客以后所发现的错误,希望能有更多的营养人士帮林先生挑挑错,不要让这些错误的言论误导了大众,要知道正确的理念普及起来很难,歪说谬论却很快就能“传千里”。(http://mortal.blog.sohu.com/.html)
洪昭光是著名的心血管专家,曾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名人录,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先后撰写及主编十余本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科普文章五百篇。他在《健康经》一书提出的主要养生观点是:生命在我不在天,奠定健康基石得长寿。
第一基石:药补不如食补,合理膳食最关键。洪昭光每天早上喝一袋250毫升的牛奶,吃一个蛋白,半个蛋黄,此外再吃些小菜以及馒头、粥或面包等主食。平常饭菜是洪教授的最爱,最喜“—荤一素一菇,燕麦瓜果豆腐”。其中,菇类能降低胆周醇,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癌症发病几率。洪昭光认为:“什么都吃,适可而止。七八分饱,营养正好”。另外,洪教授常喝“红黄绿白黑”五色汤。红——西红柿,绿——青菜,黄和白——鸡蛋的蛋黄和蛋清,黑——黑木耳。五色汤里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等。1961年,洪昭光教授从学校毕业时体重为62公斤,现在的体重为64公斤。血压和45年前相比,从110/70mmHg变成120/80mmHg,基本上也没什么变化。洪教授说,这些都和他的平衡饮食原则有很大关系。
第二基石:动一动,真轻松,适量运动保健康。洪昭光每天的基本运动是早晚各步行半小时,偶尔也会打打羽毛球和爬山。洪教授说,生活中最好的运动方式就是步行,其他的项目如球类、做操、游泳等也不错,各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洪教授还认为,“不在于做哪种运动,主要是每天都坚持运动。走路、跑步、爬山、跳绳,什么都可以。关键是要养成运动的习惯,把运动当做爱好,当成快乐和享受。”
第三基石:戒烟限酒,上瘾的是思想不是身体。第四基石:心理平衡,养生的最高境界。洪昭光教授说,保持平和中庸的心态对健康长寿最重要,最好做到“不争不恼不怒”。平和、中庸是一种东方的文化,东方的心态。中庸就是和谐与平衡,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保持良性的动态平衡,到具体事物上就是体现为高效率、低耗能,顺应自然规律。如果把握不好中庸,结果就自然是平庸。
孙思邈为世人留下了养生保健“十二少”秘诀:少思、少念、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好、少恶、少欲、少怒。孙思邈还提出了他所忌讳的“十二多”: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混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对此,洪昭光阐述道,孙思邈倡导的“十二少”是养生的真谛,而这“十二多”是丧生之本,只有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所倡又有所忌,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境界。
洪昭光的理论明显地是来源于西医,其中当然又有中医成分。这就是养生界目前的主流观点。可是,就在洪昭光的《健康经》出版之后,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又出版了作者潘朝曦所写的《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一书。该作者以专家的眼光,翔实的资料,并利用大量而又有力的例证,科学而又雄辩地论证了洪昭光《健康圣经》中存在的大量谬误。同时也提出了很多科学具体的养生方法。
潘朝曦在《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一书中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发生了许多变化,而在生活层面中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全民兴起一股饮用牛奶之风。回顾风之所以兴起,洪昭光教授当推为“第一功臣”。起初中国老百姓并不知道喝牛奶有哪些好处,洪昭光教授在无数场讲座和几十种版本的讲稿及著作中,无一不大讲特讲牛奶的奇效和好处。其第一大功效就是补钙,缺钙会怎么样?洪教授讲得很清楚:第一会骨痛,因为“缺钙的人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腿疼发麻,小腿抽筋,反正浑身疼”。试问在十几亿中国人中谁不怕疼?第二会“‘龟背’越活越矮,越活越萎缩”,不吃牛奶,人人都会变成三寸丁武大郎,或像乌龟那样的“背”,或像刘罗锅那样的驼,你怕不怕?第三是骨折,洪教授举的例子更吓人。第一个例子是一个老人,仅一咳嗽就咳断了3根肋骨,后来住院,护士帮他翻身,一翻,“啪,又断了一根肋骨”。第二个例子是一个女同志下楼梯,仅是“最后一个台阶滑了一下,用手一撑,桡骨、尺骨双骨折,尾骨也断了”。
接着洪教授又以数据支持他的饮奶呼吁,指出中国人“为什么缺钙呢?因为每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钙,而我们饮食里仅有500毫克,需要每天补足一袋牛奶,正好补齐了”。并且强调这种补法要从出生补到老。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说法,洪教授又说:“外国很多人高大健康,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喝奶喝得多”。接着他又以东邻日本为例,指出日本人“1937年侵略中国时是‘小日本’,个子矮、罗圈腿”,通过喝奶,“日本人一代比一代高,现在超过了中国人”。一句话,在他心目中,仅仅通过喝奶,日本已变成“大日本”、“高日本”了。这里仅仅是个子高矮,影响美观还在其次,中国人普遍还有一种观念就是个子矮了就是“三等残废”,不管男女,三等残废就难找对象,你怕不怕?这大概也是饮奶风兴起的一个潜动力。为怕日本证据还不能说明问题,洪教授又举英国孤儿院把孤儿分成喝奶和不喝奶的甲、乙两组对照研究为例,指出饮奶组孤儿皮肤、毛发、眼睛、肌肉、体重、身高、智力均与不饮奶组不一样,且还有一大优势,就是饮牛奶比吃其他营养品价廉。最令人振奋的是,洪教授还以日本为例,指出“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把饮奶史无前例地提高到“振兴一个民族”的伟大政治高度。这样一来,你还有理由不喝牛奶吗?即使少数顽固派不喝,洪教授也讲得很清楚,原话是这样说的:“那么有人说,我牛奶不喝、酸奶不喝,豆浆我也不爱喝,怎么办?那很简单,你就等死吧!”这话不仅武断,而且以死相威胁,死摆在你面前,当真你头脑是顽石,还能不喝?由于洪教授是讲于国家电视台,讲座又遍布全国,书也发行海内外,中国人又大多朴实可爱,专门相信“专家”,这样饮奶之风自然在全国风起云涌。
潘朝曦认为:牛奶不适合中国人的肠胃,盲目照搬洋教条害己误国的例子已不在少数。中国人,尤其是汉民族,究竟适不适合喝牛奶。科学的回答着实让推动牛奶运动者大为失望和丧气。牛奶在人体消化吸收,人的小肠必须具备一种酶,这种酶叫做乳糖酶。中国人偏偏有76%~100%的人,不具备这种酶。新华网2005年2月27日指出:“有的孩子、老人,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不舒服……”并指出牛奶虽然营养丰富,“但牛奶如饮用不当,也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该文还公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个大城市1168名健康儿童进行乳糖缺乏发生率和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调查。该项调查发现,在我国3~5岁、7~8岁、11~13岁3个年龄组儿童中,乳糖酶缺乏发生率分别为38.5%、87.6%和87.8%;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2.2%、32.2%和29%。这里所说的乳糖酶缺乏率,即体内不具备乳糖酶的儿童占的百分率。据调查可知,年龄越大,缺乏乳糖酶比例越高。至11~13岁,100名儿童中缺此酶者已近90%。所谓乳糖不耐受,通俗讲即吃了牛奶后会发生腹部不适、腹胀、多气、腹痛甚至腹泻等症状。这种症状占的比率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至11~13岁已接近或超过30%,并指出乳糖酶缺乏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问题。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欧洲白人为5%~30%,亚洲黄种人为76%~100%,非洲黑人为95%~100%。
潘朝曦接着说:早晚空腹饮奶“进补”者则大不便矣。其二,酸奶尤其是全脂奶或奶粉制成的酸奶脂肪储量较高,加之牛奶制成酸奶后热量明显增加,100克牛奶含的热量是57千卡,而等量的酸奶则含热量达72千卡,再者搅拌型酸奶加入了糖和蜂蜜等,热量增加,食了也极易增胖。在当前减肥口号叫得震天响、瘦身当道的时代,对于成千上万热衷于减肥的人来说酸奶恐不太适宜。其三,人群中,溃疡病、胃炎发病率颇高,酸奶发酵后又加入了糖、蜂蜜、果汁等极易刺激胃酸分泌,从而诱发胃炎、胃溃疡,使病情加重,甚至胃穿孔。其四,据有关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人已达到6500万左右,酸奶中加糖、加蜂蜜均非6500万人所宜。其五,酸奶中有含活性乳酸杆菌或其他益生菌,人体缺乏时补充有益,且还能杀灭一些病原微生物;然而人体内还有许多有益菌,乳酸杆菌补充太过,必然抢夺了其他有益菌的生存空间,引起体内菌群失调,从而影响人的正常消化功能和正常生命规律。其六,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常饮酸奶的儿童,龋齿的发病率增加,这可能与乳酸杆菌中的某些菌种有关。其七,婴儿以母乳喂养为佳,牛奶本不适宜,酸奶更易破坏消化系统稚嫩、薄弱的生态,就更不适宜了。其八,还有一些特殊体质或特殊病种的病人、老人也不适合饮酸奶。其九,酸奶中有的增水、增量后为了增稠,添加了增稠剂,有的为矫味增加了香料,有的为了增加卖点提高奶品的含钙量,还加进了化学钙,这些都对人体有害。特别是化学钙并不能被人体吸收,久而久之在人体内沉淀下来,甚至会造成结石。其十,真正的酸奶制作成本高。据有关报道,国产牛奶大多为有抗奶,即因防治奶牛生病用了抗生素,致牛奶中普遍含有抗生素,这种有抗奶乳酸杆菌加进去种不活,为了生产酸奶,只好大量进口奶粉,把奶粉还原成牛奶后再接种才行。加之含活性乳酸杆菌的奶还必须低温保存,这样酸奶必然价昂,且必须具备低温存放的设备才行。对于广大市民、农民长期饮用恐负担不起,难以普及。这些又给提倡牛奶运动者出了一个新的难题。
华夏民族之祖炎帝,又称神农氏,即授人以稼穑,发明农具,“为耒耜以利天下”,确立了以农耕为民族生存之本,故中国向以农业立国,中国人大多为农耕民族的后代,其食物自然以粮食、蔬菜为主,故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上称“五谷为养”(养身之本)。正因为此,经过多至上亿年,少则几千年的适应与进化,中国人的身体已“训练”、“培养”成能胜任,并很好消化、吸收五谷菜蔬为主的一大套健全的功能和相应的酶及消化系统。白种人多分布在欧洲,美国的先民也为欧洲白种人移民,而人们都知道从中国西北直至罗马帝国,一直都是白种游牧民族的天下,他们的先民直至晚近才学会农耕(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等至今仍无农业),其终日在马背上驰骋,周围接触的是草原和牛羊,其食品必然是牛羊的奶和肉,以至于今天这些民族仍保留着喝牛奶、吃奶酪、吃牛排、织毛衣等习俗,和斗牛、赛马等充满牧区风情的竞技活动。同样,他们的身体由于长期这样的生活而造出适应他们食谱的消化系统,这期间经历了少至千年多至上亿年的“培养”、“训化”适应的历程。由此可见两种民族千万年的生活差异,才是导致乳糖酶存在与否与比率大小的根本原因。其他亚裔人、黑种人与白人乳糖酶存在的差异,也应同理可推。至于8岁以前的儿童,不管什么人种均以母乳为主食,母乳同样含有乳糖,所以乳糖酶在这一年龄段不管什么人种都存在。8岁以后农耕民族则改以饭食喂养,不再吃母乳,乳糖酶失去也是随人的饮食变化而变。
潘朝曦在分析牛奶对健康的危害一节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和国内已有多项研究宣称,过多饮用牛奶可能诱发女性乳腺癌、卵巢癌,男性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是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奖单位,该院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大量饮奶会增加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这是科学家对6万多名每天饮用2杯以上牛奶的妇女调查后得出的结论。长期的跟踪研究表明,那些每天饮用4次以上奶制品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比每天喝2杯牛奶的妇女高出一倍。另外,通过1961~1991年的100份专业报告,研究人员发现,前列腺癌与食用奶制品有关--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多数比健康的男性摄入更多的牛奶制品,瑞典人如是说。无独有偶,美国人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结果。《北京青年报》2005年9月15日载有《男性常喝牛奶的害处》一文引述了美国的研究,指出:“牛奶营养丰富,每天喝牛奶的人越来越多,但有许多研究发现,常喝牛奶的男性易患前列腺癌”。文中说:“美国波士顿一研究小组对20885名美国男性医生进行了长达11年的随访调查,食用的奶制品主要包括脱脂奶、全脂奶和乳酪等,其中有1012名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与每天从奶制品中摄入150毫克钙的男性相比,每天摄入600毫克钙的男性血浆中,25-二羟维生素D3(有抗前列腺癌作用)浓度显著降低,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上升32%。在排除年龄、体重、吸烟、体育锻炼等影响因素后发现,每天进食奶制品2.5份以上(每份相当于240毫升牛奶)的男性与进食奶制品0.5份以下的相比,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上升34%”。
美国费城的研究人员通过近10年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多食奶制品会增加男性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国内也有研究发现牛奶摄入量与前列腺癌发病率显著相关,其原因可能是某些品牌的牛奶中雌激素含量较高。来自《中国科技信息》“专家披露牛奶危害诱癌、骨质疏松、过敏”一文说:200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牛奶可能是女性乳腺癌的重要诱导因素。来自丹麦的研究人员对117000名妇女的调查发现,8~14岁少年青春期成长速度对其成年后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影响,青春发育期形体高而瘦的女孩成年后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胖而矮的女孩。研究显示,在13~14岁达到发育高峰期的女孩,比在10~11岁就达到发育高峰期的女孩乳腺癌发病率低16%。研究人员认为,近50年来,世界乳腺癌发病率的大幅提高与人们饮食结构中牛奶及奶制品消费增加密切相关。
世界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著名医学家森下敬一先生在其所著的《喝牛奶会得癌症》一书中说:患白血病的孩子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牛奶喝得很多。另外动物实验也显示:牛奶会促进癌细胞生长。据2006年12月8日《健康时报》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的柯林·坎贝尔教授,在一项历时27年的系列动物实验中,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牛奶会促进癌细胞生长。坎贝尔教授的主要观点,日前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被披露。柯林·坎贝尔博士于1982年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撰写的报告“膳食、营养与癌症”发表后,震惊了全美国。接着,他又组织了膳食与疾病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这次研究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
上述一些国际一流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学者公布的研究结果,已足以证明饮牛奶易致多种癌症。然而国内依然有少数所谓专家在网上仍大唱反调,甚至提出饮牛奶可防癌。我想问倡导饮牛奶可防胃癌者: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活西化,牛奶平均消费量接近西方,既然饮牛奶能防胃癌,为什么日本的胃癌发病率居全球之首?我想再问揭示牛奶中有所谓抗癌蛋白者:日本人多饮牛奶接受了更多的抗癌蛋白,为什么反而乳腺癌高发?我想三问倡导饮牛奶可防肠癌者:为什么全球消费牛奶最多的北美、西欧、北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肠癌发病常高居全球第一、二位?(《现代肿瘤学》)。据汤钊猷院士主编的肿瘤学权威专著《现代肿瘤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522页)“大肠癌一病的移民流行病学”一节介绍:“日本和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低于美国,但移居到西方国家后,大肠癌的发病率即上升,且均见于移民的第二代。……Whittemore等在1985年报告,华人移居美国50年后,大肠癌的发病率接近当地白人,发病部位、分布与白人相似,以高位结肠癌多见,发病年龄比国内华人提前10年”。这又是为什么呢?谁都知道华人移居西方到了第二代,多数人生活已完全西化,牛奶更为主食,既然喝牛奶能防肠癌,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饮奶是防癌还是促使生癌,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再者,20世纪80年代后饮牛奶在上海已越来越普及,消费量也与日俱增,几居全国之首,与之相应的,上海的肠癌发病率也随之不断上升而高居全国首位。此外,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同样随牛奶消费量而飙升。既然饮奶可防癌,这又作何解释?少数人为牛奶唱赞歌的说辞毕竟难以撼动这一桩桩铁的事实。实践检验真理,由此我认为,多饮牛奶易致癌基本可作为定论,饮牛奶可防癌的神话可以休矣!
潘朝曦接着还说:人和牛是两种不同的生命体,其一出生,上苍即为各自安排了不同的饮食。先从人与牛的发育与寿命来看,人的生长期是20~25年,牛的生长期是4年。根据科学家研究,一般自然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按此计算,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00~170岁,牛的自然寿命为20~30年。正因为此,因而人发育要比牛发育缓慢。小牛出生后前3个月内,每个月其骨骼与体重皆增长一倍;而婴儿呢,根据1995年中国9城市0~7岁儿童体重及身高平均值表,除初生第一个月增长体重34.34%外,以后要10个月才能增长到其体重的一倍。体重增长快,必须要多量蛋白质,骨骼增长快则需要大量的钙,故造物主设计了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是人奶的3倍,钙的含量是人奶的3.5倍之多。
牛奶易致人体发育异常。近年来,城市中性早熟儿童比以往明显增多。仅以上海某儿童医院为例,来看性早熟门诊者常成群结队,医生应接不暇。有资料显示:儿童性早熟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之前,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性发育现象。女孩性早熟表现为8岁之前开始乳房发育,之后出现阴毛,继之出现月经。B超检查子宫大于3厘米;卵巢中滤泡多于4个,有直径0.8厘米以上的大滤泡。男孩性早熟表现为9岁之前睾丸、阴茎增大,睾丸容积大于3毫升,或长径大于2.5厘米,之后出现阴毛、喉结、胡须、声音低沉。血液中性激素检查在性早熟儿童中也有相应改变,骨骼成熟也快。
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为饮食不当。饮牛奶引起性早熟,我看门诊时也有所见。记得一位在上海某出版社工作的女士带其女儿来看性早熟,我反复询问家长,小孩有无常食养殖的鸡、鱼、肉及洋快餐?答曰:没有。我又问:有无给小孩喝牛奶?答曰:为助其发育,防缺钙,天天让其喝牛奶。喝牛奶为什么会引起性早熟?其原因还可从奶的成分分析中得以揭示。一般而言,哺乳动物分娩后所分泌的乳汁中都含有浓度不一的激素,如人乳、牛乳、羊乳等。其中除了人乳所含激素适量,既能适合儿童发育需要,又不会对人有副作用外,其他哺乳动物乳汁中激素浓度都比较高,初乳含激素更高。牛初乳中主要有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其中雌激素含量为常乳的3~5倍。长期饮用乳类,尤其是多饮乳类或饮未经加工过的初乳,必然造成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升高而导致性早熟或肥胖。虽然分离剔除牛初乳中激素等技术在国内已应用,但仍未普遍推广开。对于一般居民常饮的牛奶,由于需要量大,加之国内更无剔除激素类有害物质的加工要求,多为鲜奶巴氏灭菌后供应市场,长期饮用造成性早熟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2006年4月20日《文汇报》转载了新华社记者沈楠的“体弱无力小胖墩,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文章。文章用数据、观点和措施勾勒出中学生体质问题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我国对18万名7~2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继续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2002年的监测结果显示,7~18岁的城乡男、女生胖生比例全部明显上升。2004年的监测结果显示,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其中10~12岁城市男生肥胖率已达15.97%。那么为什么会引起青少年肥胖?该文没有细说。不少学者指出肥胖主要是与孩子养殖类动物肉类或洋快餐吃得多有关。其实这只讲对了一个方面,因为调查发现,有些青少年日常肉类吃得并不多,限于经济等条件也非天天吃,而牛奶倒是天天喝得不少,其实牛奶才是变胖的主要原因。
据《百拇医药网》: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沃尔特·威利特博士说:“儿童的基本饮料应该是水”。而现实是“儿童总被要求喝大量的牛奶,甚至有的家长让孩子把牛奶当水喝”。《儿童青少年医学文献》刊发了美国哈佛大学对1.2万多名年龄在9~14岁儿童进行的研究显示:喝牛奶越多的儿童,体重大于喝牛奶较少的儿童。之所以如此,指出牛奶增加的卡路里是罪魁祸首。
路透社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也说:“小孩喝牛奶越多,长得就越胖”。而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会令小孩发胖。法国《费加罗妇女》专刊的一期文章“当心牛奶”中指出,自1950年以来,法国人坚持喝牛奶平均体重增长10公斤,指出牛奶对增加脂肪有利。据美、英两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牛奶增胖的另一原因是,牛奶中含有两种过去人们未知的催眠物质,其中是一种能够促进睡眠的以血清素合成的色氨酸;另一种为具有类似麻醉镇静作用的天然吗啡类物质。由于上述两类物质的作用,往往只需一杯牛奶就可使人入睡,睡眠加强不仅使大脑皮质受到抑制,影响白天的工作和学习,且还能降低代谢,减少脂肪的分解,从而导致肥胖。现在有人竟提出喝牛奶可减肥,正如有人反问所言,在同样活动量的前提下,多吃除水以外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均使人增胖,蛋白质多食又可影响脂肪的分解作用,试问多饮牛奶,肥从何减起?更何况饮牛奶可增进睡眠,而睡眠时分解代谢减弱,合成代谢增加,能睡的人大多肥胖,就是这个道理。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平均体重大于农村。2006年12月26日《文汇报》教科卫新闻版刊登的“城市男生四分之一是胖墩”一文称,“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说,目前我国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在迅速增加,现在城市男生达到了24%多”。谁都知道,城市饮奶也多于农村。若饮奶可减肥,又当作何解释?
牛奶中的蛋白有20余种之多,分解后,有的能被人体吸收,有的则不能被人体同化而成了人体不欢迎的“敌人”,极易引起人体过敏。所谓过敏,就是人体对不需要的物质进行排斥、抵抗。如花粉过敏、油漆过敏等皆是。牛奶中蛋白过敏多出现于儿童,成人也有,主要是面部起痒疹和类风湿关节炎。据《北京科技报》载文称,牛奶过敏在儿童中主要表现为:流鼻涕、哮喘、发热、中耳炎、皮疹(好发于面部或耳后、耳垂部位)和胃不适等。该文还指出法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被调查的儿童中,大约2/3的儿童有牛奶过敏反应。研究人员把牛奶从这些儿童的食谱中撤出后,这些症状就会减轻或者消失。如果食谱中再加进牛奶,这些症状又会出现。这种食牛奶过敏现象在中国人中也普遍存在,不信你问脸上经常长小疙瘩的男孩或女孩,几乎百分之百都常饮牛奶。
除上述以外,有报道称多饮牛奶还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青春痘、胆石症、闭经等多种病症。另外,牛奶与人奶比还缺少保护婴儿健康的多种免疫物质,且引发感染的机会也多。全球资料表明,非乳喂养儿腹泻患病率要比母乳喂养高25倍,死亡危险高10~15倍。
如果说,马悦凌、张悟本、刘逢军、魏伟、林海峰、杨奕、胡万林、林光常、刘弘章、李一都是不靠谱的大师,那么,中里巴人、林海峰、朱鹤亭、杨力、张国玺、胡维勤、张家瑞、曲黎敏、孔令谦、王洪图和洪昭光就是很靠谱的大师。可是,即使是这些很靠谱的养生大师,其观点也是各异,同样也会引起很多争议!
无论是在商场还是书店,人们总能看到养生类书藉琳琅满目。比如:《五脏气血通补手册》、《自我调养高血压》、大医生说:《别让这些常见病害了你》、《吃得下
睡得着 排得出》、张晔告诉你:《到底怎么吃》、《最富营养瘦身餐》、《养护脾胃
饮食为本》、《怎么做才能不伤肝》、《美容养颜药膳怎么做?》、《最简单适用的保健全书》、《补错了,更伤身!》、《杨力望面养生》、《女人的美丽是吃出来的》、《五谷杂粮吃对了比药好》、《“三高”吃什么?怎么做?》、《家庭中医疗法大全》、《传世奇效偏方》、《药食合一使用手册》、《养好腿和脚
腿好人不老》、《降压降脂怎么吃》、洪昭光的《健康经》和《中老年人这样吃就对了》、《排毒瘦身这样吃就对了》、《护肝这样吃就对了》、《调理月经这样吃就对了》、《男性保健
这样吃就对了》、《男人养生 这样吃就对了》、《清肺养肺 这样吃就对了》、《养好胃肠 这样吃就对了》《儿童健脑益智
这样吃就对了》等等。
显然,这些养生书藉的理论基础一个是中医,一个是西医。由于中医和西医对病因的解释均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由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建构起来的养生理论,就也就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
《养生就该这么养》一书的内容简介:简单易学的中医养生法,吃喝玩乐中的健康大学问。中医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它有通天的手眼,高明的中医可以“司外揣内”,不需要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就可以窥透人体内部的疾病。中医不仅可以在疾病的初级阶段发现它,还能提前消除疾病,这就是常说的“中医治未病”。这两点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医的生命所在。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齐鲁网2016年4月12日讯,长寿的秘诀到底是什么?长寿老人到底吃了什么“不老药”让他们年过耄耋仍然手脚麻利,耳目清晰?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原来,我们误解了长寿秘诀这么多年。
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习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与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喜肥肉,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长寿者都乐观开朗、心地善良、为人随和。对此,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总结的长寿之道是: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由此,人们又得出一个结论:寿命的长短与饮食、烟酒和运动无关。
《生命时报》在“冒充博士宣扬谬论!专家批驳林光常歪理”的文章中说:水果以当地、当季、盛产为原则;水果与蔬菜均需生食、完整地摄食;水不可煮沸饮用;白米没有生命;红肉每周最多吃一次……如果这些话你照着做了,那么,讲话人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个人叫林光常,来自台湾,他最近推出了一本叫《无毒一身轻》的保健书,据说畅销台湾地区、美国、新加坡等地。书中提出大量“焕然一新”的饮食理念,比如著名的“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凭借这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林光常受到许多人推崇,据说光书的版税就赚了几百万,大陆地方电视台、健康演讲中时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这些饮食观点到底对不对?大陆营养、医学界人士普遍给出的答案是:太绝对、不可能。
林光常的歪理之一是全盘否定动物性食品;歪理之二是病人别吃菜叶;歪理之三是水不能煮开了喝;歪理之四是癌症是毒素累积所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在评价林光常的饮食学说时说:“他的饮食理论大多很偏,极个别比较科学。说到底就是违背一个基本原则——均衡膳食”。“他说晚餐蔬菜水果要比谷类少、水果要两餐中间吃,都和科学研究相悖”。蔬菜水果要多吃,粗粮是我国目前膳食中占的比例较小的,要增加但也要和细粮搭配吃,不要走极端。她说,林光常的书里经常有某受益者现身说法,这其实不可信。“科学研究要经过动物、人体试验的过程,最后才下结论。靠几个个例来说明问题,非常危险。”个例的经验不能直接推向全体人群。
《吃的真相》一书的作者云无心是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他在美国最早注意到张悟本,是因为张的书名和广告语,“如果能够实现的话,足可以拿到几个诺贝尔奖”。因此,云无心曾撰文反驳张悟本关于“绿豆”、“补钙”、“生拌菜”的观点。云无心说:“实际上,我对批判张悟本这个人本身并没有兴趣。我自从开始写健康科普就一直在批驳各种不可靠的‘保健传说’。以前就质疑过五行蔬菜汤、固元膏、美容圣品以及多种保健品。实际上,被大家当作‘批张’的几篇文章开始写的时候,还没有媒体对他提出质疑,我的重点是放在批驳‘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上面。即使是现在,我对于张悟本的学历、头衔、挂号费之类的东西也没有兴趣,我只从专业的角度批判他的‘疗法’或者观点。这跟我批判其他用现代科学包装的‘保健品’是一样的”。
云无心介绍,美国也有采用一些“另类养生”的人,“我印象中,有一些翻译自美国的健康书籍也充满了非科学内容”。云无心说,“我接触的美国人,对于健康知识的获取,更多还是来自FDA等政府部门,癌症研究协会、儿医协会之类的专业机构,以及家庭医生等等。美国不大可能出现张悟本这样‘家喻户晓’的‘另类养生大师’。首先,美国主管机构(FDA、美国农业部以及各专业协会)会及时向公众提供可靠的健康信息;其次,美国有许多科学素养很高的专业人士会向公众介绍科学真相。总的来说,非科学的传播不是被行政或者法律手段压制的,而是被可靠的科学知识所压制的。”
云无心又说:“许多人喜欢简单易行又功效神奇的东西,所以一旦有人鼓吹这样的东西就很容易相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却往往不是那样赏心悦目,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就都没有兴趣去关注。
2011年7月1日《生命时报》还刊登一篇《西木博士营养怪论也来瞎搅和》的文章,文章说:“语不惊人死不休”用在西木身上再合适不过,常规上营养学认同的观点都被他一一颠覆。西木的观点之一是动物油有益、植物油有害。我们的祖先每天摄入4倍于我们的脂肪和胆固醇,全部生吃,不得肥胖和“三高”。植物油则会增加得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免疫失调和心智障碍等50多种退化性疾病的危险。西木的观点之二是牛奶不补钙,还会带走钙。西木认为:牛奶中含有钙是不假,牛奶里还含有镁,但是镁的含量只有钙的1/10,这导致实际上摄入的钙并不是很多;不仅如此,牛奶还可能带走更多的钙。西木的观点之三是吃肉不长胖、吃主食才胖。狼吃羊,羊吃草,羊肥狼瘦!所以,吃肉不会让人发胖,且生吃最好。而糖、米、面、土豆是“减肥四害”。西木的观点之四是酱油不能买塑料瓶装的,醋只能吃纯米醋。买酱油的时候,一定要挑选玻璃瓶的,因为塑料瓶的容易起反应。市场上的陈醋、白醋等都含防腐剂,而纯米醋最安全,不含防腐剂。
客观地讲,无论是什么人,出身于什么背景,都有其各自的生存环境和养生方面的体验和感受。但是,在没有被科学证明之前,或者是没有被验证是真理之前均不应推向养生市场。尤其是专家学者,更不该仅凭自己的意断、想象和推理,就把写出来的文字向全社会推广。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容易陷入舆论漩涡,也容易在全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其结果,就是得不偿失。由于生命科学界在亚健康和慢性病的病因问题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因而目前的养生理论还处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阶段。因此,不仅非科班的养生大师不靠谱,即使是科班出身的养生大师也不靠谱。这就需要全民共同论养生,并最终达成共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生健康小知识100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