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世容成都市人社网人

97岁老兵四川寻亲 惟愿有生之年再踏故土
关注新华网
  抗战老兵胡定远
  胡定远老人与台湾  亲人在一起
  胡老的疑似侄儿李家由(右)和侄孙李幸福
  成都商报记者 罗敏
  我们希望尘封了77年的信息依旧有用,也希望少年离乡、如今已白发苍苍的老爸能够重新踏上故土,再见一面血脉相连的亲人。”
  爷爷已经97岁了,他的亲人可能都不在人世了。但能带爷爷回到他的出生地,看看家乡、寻寻亲人,哪怕只是找到爷爷父母的坟墓,给他的父母上一炷清香,他才不会留下遗憾。”
  世纪寻亲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一首《回乡偶书》,道出那些远离故土的人们重返家乡的酸楚。在海峡对岸的台湾, 97岁的四川老人胡定远,年轻时曾先后在湖北一带对日作战,后又参加远征军前往缅甸抗击日寇,此后一直留在台湾。
  3月1日,胡定远的老伴辞世,老人更加思念远在四川泸州的亲人。由于年事已高,加之不识字,他无法与家乡亲人取得联系。虽然离开故土整整77年,但老人记忆不灭,还依稀记得故乡的一些地名。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前往泸州,根据老人模糊的记忆,一站一站实地寻访。在成都商报记者微信视频的另一端,97岁的胡定远则跟随记者的摄像头,重见思念已久的故土,期待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寻根梦……
  家住桃园市八德区的胡定远老人虽已是97岁高龄,但眼不花、耳不聋。与成都商报记者视频聊天时,他仍保持着浓重的泸州口音。据老人介绍,他1920年生于四川泸县凤凰乡6保2甲(经查证应为凤仪乡),在家里排行老九,上面有五个姐姐和三个哥哥,还有个妹妹。父亲叫胡文范,外号“山神仙”,母亲姓王,患眼疾不能视物。由于在战乱年代,胡家曾搬家多次,最后搬到哪里,老人说自己也记不清了。
  赶场被抓壮丁
  抗战、留台 一别家乡77年
  胡定远老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家兄弟姊妹众多,在老家时,他没有名字,家里人都叫他“老幺”。1940年4月,快满20岁的他从姐夫家出发前往白米场赶场买粉条,半路被抓壮丁,从此跟家里失联。
  胡老回忆说,自己被抓当天,直接从泸州合江县大渡口码头被押上船,行水路至万县,关押一夜后直接被船送到了湖北抗日。参军后,长官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胡定远,意思是要他远征平乱。1940年,胡老随军在缅甸打日本人。日本投降后,他于1946年从缅甸坐船到东北,再登陆台湾高雄,随后留在台湾。
  胡老说,刚到台湾时食不果腹,生活异常艰难,一年后日子才稍有好转。1981年,他和老伴结婚,此时他已61岁。胡老与老伴的儿子彭先生一家生活,情同亲人。在家人和社工的悉心照料下,他身体健康,只是一直惦记着老家泸州。
  去年,胡老因肝癌做了手术。今年3月1日,老伴又离世。这让他更加想念泸州老家的亲人。
  胡老不识字,也没有过去的照片,但年份日期都能一一细数,部分地名依稀记得。“我们希望尘封了77年的信息依旧有用,也希望少年离乡、如今已白发苍苍的老爸能够重新踏上故土,再见一面血脉相连的亲人。”胡老的继子彭先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
  散不去的乡愁
  妻逝、自己患癌 有生之年想寻四川亲人
  彭先生介绍,小时候,他的父亲就过世了,妈妈一人拉扯他长大。1981年,妈妈与胡老结婚,从此他就跟随两位老人一起生活,他也成了胡老的继子。30多年来,一家人和和美美。
  去年,胡老罹患肝癌,前往桃园署立医院施行手术,这让彭先生一家很揪心。孙女彭怡惠19岁,正读高中三年级,每天放学后就去医院看望住院的爷爷,“爷爷经常提起抗战”,但她每次都能感到爷爷的眼神很失落。
  今年奶奶去世后,彭怡惠发现爷爷更加低落。“我能为从小疼爱我的爷爷做些什么呢?英雄爷爷的心愿是什么呢?我能否在他有生之年圆他的梦?”彭怡惠把自己的苦恼告诉父亲,父亲认为继父心里装着的一定是七八十年的乡愁。
  “当年糊里糊涂被抓去当兵,莫名其妙地来到了台湾,那种心里苦,是男人流不出的泪。”彭怡惠告诉父亲,她下决心帮爷爷寻找在四川的亲人,圆爷爷最后的心愿。“爷爷已经97岁了,他的亲人可能都不在人世了。但能带爷爷回到他的出生地,看看家乡、寻寻亲人,哪怕只是找到爷爷父母的坟墓,给他的父母上一炷清香,他才不会留下遗憾。”彭怡惠写下寻亲信息,希望借网络力量帮爷爷寻亲。她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彭先生说,老人将在5月19日进行第二次肝癌手术,“我希望趁他身体还硬朗,带他回四川走一走看一看,了却他的最后心愿。”
  一站站实地探访 一处处视频辨认
  初步确认胡老 曾在泸州合江县望龙镇生活
  他的记忆
  胡老记得一些家乡的老地名,如“三龙桥、河坝、四望山、大渡口”,他家曾住在泸州蓝田坝机场附近,离家一个多小时路程的地方有个白米洞,旁边还有个白米场。但老人最后居住的泸县凤仪乡6保2甲已经易名,确定为现在的泸县立石镇玉龙村鹅公丘。
  寻访之难
  经调查,鹅公丘现在没有姓胡的人。战乱之际,胡定远家人搬去了哪儿、遭遇了什么也已无从得知,再加上他年事已高,记忆可能已经模糊,这为寻亲增加了难度。
  彭先生说,老人的寻亲信息自3月12日发布以来,已收到很多网友的留言。目前还没有关于胡老亲人的准确信息,这让老人有点失望。“一说起四川寻亲就激动,睡也睡不太好。”
  寻访第1站
  寻找白米洞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与胡定远老人取得联系,老人反复强调他记得有个叫白米洞的地方,下面是个山洞,上面是寺庙。记者查询得知,泸州市合江县有个白米镇,而老人则称,他是在到白米场赶场买粉条,半路被抓走的。那么白米镇是不是就是77年前的白米场?镇上又有没有白米洞呢?
  成都商报记者赶到白米镇街村,向一位老人打听白米洞,老人说当地人都知道白米洞。在老乡的指引下,成都商报记者在现白米镇政府宿舍楼下,发现一个巨大的山洞,里面摆满桌椅,像是一家火锅店。山洞前高后低,足有150余平方米。在山洞里经营火锅的曾德明,恰好是70岁的白米本地人。曾德明告诉记者,白米镇就是白米场,白米洞上方恰有古寺,后改为学校,再后建成了宿舍楼。“但是,附近没有人姓胡,也没听说有人被抓壮丁去了台湾。”
  寻访第2站
  问路碾子山
  曾德明对胡定远的寻亲举动很好奇,通过成都商报记者的微信,曾德明与远在台湾的胡定远视频通话。“确实是我们合江口音,应该是当地人。”曾德明根据胡定远提供的信息“碾子山”,突然想起他有个远房嫂嫂姓胡,好像已90多岁,就在距离白米洞不远的“碾子山”。在曾德明的带领下,成都商报记者找到碾子山的胡志全。但89岁的胡志全通过视频见过胡定远后,明确表示不认识。
  接连两处没有找到亲人,电话那头的胡定远老人非常失望,情绪相当低落,甚至抱住脑袋,作痛苦沉思状。曾德明是个热心人,听说胡定远是抗战老兵,他决定和成都商报记者一起寻找老人的亲属。“说合江话,又知道白米场、白米洞、碾子山,应该是这一带人。”曾德明向当地好几个年长的胡姓老人打听,但所有人都摇头表示不知道。
  寻访第3站
  探访太慈寺
  就在线索快要中断时,胡定远老人突然想起他曾在一个叫太慈寺的地方居住过半年,“在白米到望龙之间的太慈寺,那里有尼姑。”曾德明眼前一亮:距离白米镇不远,确有太慈寺,以前是很大一座庙宇。行车几公里后,成都商报记者在合江县望龙镇一个叫太慈寺村的地方被曾德明叫停。可是一打听太慈寺,当地村民像炸了锅:“太慈寺早毁了,现在只有太慈寺村。”
  更让人失望的是,当地十数位村民证实,当地没有胡姓村民,也没听说有人在台湾。“要是他自己都记不得住址,肯定找不到了。”一位老人说。
  “太慈寺虽然毁了,但是寺庙所在山体、地貌有没有变化呢?”成都商报记者决定不放弃,去实地看一看,再通过视频让老人认一认。78岁的太慈寺村民李世容自告奋勇带路,一路讲解太慈寺风物典故。李世容问胡定远记不记得寺里有口生铁大钟?胡定远经提醒,突然想起来了:大钟就在太慈寺山门处,打开寺门对面就是点“天灯”的小山包。“灯杆山?这就对了。”李世容说,太慈寺对面叫灯杆山,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都会点灯。
  寻访第4站
  确认灯杆山
  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村民口中的太慈寺,就是一大一小两个山头,寺庙所在位置已盖起五六座民房,对面“灯杆山”上也不见灯杆,只有一座小平房。 “这是太慈寺大门位置,这是石狮子位置,这座瓦房的屋基原来是寺庙大门和石梯,对面是灯杆山。”在摄像头前,李世容比划着向镜头那边的胡定远介绍太慈寺的风物,以期唤起老人的记忆。刚开始看到太慈寺旧址上建起的楼房时,胡定远在镜头前痛苦地摇头,好像这里并不是他少年记忆中的所在。
  “慢一点,你再从电杆处照过去。”就在成都商报记者准备关掉摄像头时,胡定远突然精神一振,让记者将手机摄像头沿着太慈寺大钟所在地旁边的水泥电杆,往对面山头移动。“对了对了,就是这里,就是灯杆山,没错。”胡定远说,年少时他们特别穷,有时候居无定所。因此,他曾在太慈寺生活半年,对这里的山形地貌印象非常深刻。
  至此,成都商报记者一站站寻访,并与老人视频连线一处处确认,终于初步确认胡定远曾在泸州市合江县望龙镇生活过。
  疑似侄儿现身?今日将视频确认
  在寻访白米洞、碾子山、太慈寺后,被继子一家安排午休的胡定远老人,实在无法入睡。他反复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我的大姐夫姓李,家住距离白米场不远的石坝上,我就是从石坝上去赶场被捉走的。”
  对此,当地村民仍困惑不已,在白米镇附近,有两个叫石坝上的小地方,但好像都没听说谁和台湾老兵有关系。热心村民找来当地胡氏族谱,也没有找到线索。“姐夫家里当时家境还好,专门做冬粉卖。”胡定远提供的卖冬粉信息,当地人也不明所以,“没听说石坝上李家卖过冬粉的。”
  “那个老先生说他的姐夫,肯定是1949年前卖冬粉嘛,你们当然不晓得。”曾德明突然说,“我听说石坝上有家姓李的村民,老头子曾卖过冬粉。”随后,曾德明带着成都商报记者再度出发,一路打听,找到了跳登子石坝上。老支书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李光明的老母亲姓胡,他有个七舅舅,九十多岁死的。67岁的李光明排行老九,但不在家,儿子李幸福对奶奶的姓氏一问三不知,爷爷叫啥名,他也不清楚。就在这时,李家长子李家由出现了。这位83岁的老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父亲李奉先确实曾做过冬粉,母亲胡方详,听说有个“幺舅”在小时候走失了。“我外公在太慈寺住过,有个‘幺姨’肚子被火烫伤过,没结婚就死了。”
  而在胡定远老人提供的信息中,最独特的就是他有个妹妹,比他小6岁,小时候由于烤火,在肚子上烫出伤疤。“这是一个非常隐私的信息,除了胡家亲人,不可能有人知道。”李家由认为胡定远提供的信息就像“暗号”,与他家亲人的情况高度吻合。但对于胡定远可能就是自己失散77年的舅舅,李家由仍然不敢相信:“七八十年了,他还活着?”今日,成都商报记者将再赴李家,让胡定远和李家由一家视频连线进一步确认。
责任编辑:
上世纪40年代,他受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感召,加入远征军,战后流落缅甸,再也没见过爹娘。在缅甸密支那地区,有数十位老兵和他人生轨迹相同,七十多年过去,他们皆已故去,李光钿成了“最后一个”。
8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68名指战员为了信仰,血洒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剪刀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今天,一位怀着满腔为民情怀的燕赵转业军人,同样在这里,为了心中的理想累倒在扶贫路上。
清明节前夕,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烈士墓碑上的红五角星被擦得闪闪发亮,一拨又一拨的扫墓人群来到这里,献上寄托哀思的鲜花。404 Not Found嚼指香浓意犹未尽之川式卤菜█卤水的分类及特点█风味辣卤老汁
我的图书馆
嚼指香浓意犹未尽之川式卤菜█卤水的分类及特点█风味辣卤老汁
嚼指香浓意犹未尽之川式卤菜█卤水的分类及特点█风味辣卤老汁 汪世容
正能量 分享人生智慧
中国川菜杂志&嚼指香浓意犹未尽——之川式卤菜——成都四大名卤绝技菜品以及秘制卤汁制作技术技术文字编辑:中国烹饪大师 中式烹饪特一级技师 汪世容提供单位:成都市饮食公司“耗子洞老张鸭子”鼓楼店电话:028-成都市温鸭子食品有限公司《青龙场温鸭子》总店电话:028-成 都五块石综合市场《张建调味香料配送商行》电话:028-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的《天佑祥》周卤百年老店成 都《董记双流老妈兔头》总店川式卤水的风味菜品是以热制凉吃的风格展示出菜肴的不同特色的,并且以色香味醇而见长,兼具取料广泛,品种繁多,制作精益求精,易于存放等诸多特点。不论是红卤、白卤、还是黄卤它们的调制都离不开基础咸味与各种香味调料。因使用香料的配比不同、以及烹制技法等手段的不同,所以川式卤水菜品的芳香,就呈现出了万紫千红各具风格之特色。 风味辣卤老汁风味辣卤是指在传统卤汁香味调、配料的使用时,稍减其香味原料。同时重用干红辣椒及鲜红辣椒老油使其主导风味以香辣为主,五香为辅的一种四川独特辣卤老汤。风味红油卤汁配方:八角30克 桂皮30克陈皮100克 丁香6克 山奈15克花椒15克 茴香20克 香叶30克良姜15克 草果6个 甘草20克干红辣椒2500克 特制鲜椒老油1500克 香葱200克 生姜300克 片糖300克绍酒800克 糖色100克 精盐150克 花生油400克 味精150克棒骨汤120000克。制作方法:①草果用刀拍裂,桂皮用刀背敲成小块,甘草切成厚片,香葱挽结,生姜用刀拍松,干红辣椒切成段。②将八角、桂皮、陈皮、丁香、山奈、花椒、茴香、香叶、草果,良姜、甘草、红辣椒干一起装入香料袋内,袋口扎牢。③将香料袋、特制鲜椒老油、干红辣椒、葱结、姜块、片糖、绍酒、糖色、精盐、花生油、味精、棒骨汤放入卤锅内调匀即可。特点:色泽红亮,鲜辣浓郁、香味四溢。提示:①川式卤水是以汤汁导热为热传递的介质的烹饪法,在具体实际操作中未掌握它的处理调味料与香料之过程中是以及卤汁中的基础技术需要,未掌握香料的用量等。②在实际操作只未掌握新卤水设计为125000克时,用600至700克香料为定《6000克水用300克,3000克用150克》。③香料包未用洁净的纱布包好扎好,扎的太紧,香料袋包扎好后,未用开水浸泡半个小时,再进行使用,以减去杂质与药香味。④未注意糖色用量的糖色分次加入,以避免汤汁上色过重等。没有保持卤制的食品呈现金黄色为宜。⑤熬制原汤未用鸡骨架和猪棒子骨熬制原汤,火候过急,汤汁过浓等。⑥未根据原料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香料袋以保持其始终浓郁的香味。⑦没有正确掌握香料水溶后,各自的香味,挥发与不易挥发之差异,及时准确的补充所需香料的添加。⑧没有意识到卤汁中的香料只能产生香料的香味,在每次投放原料时未注意卤水味觉中的咸味,尝其咸味是否合适,未根据实际操作中原料的味觉需求而灵活运用。⑨没有注意卤汁在沸腾时产生蒸汽使卤水逐渐减少,需要及时补充的汤汁水分,未保持边卤制边加入备用高汤的原理,以保证卤制的原料能够保持其咸香味正醇厚香浓的特色。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嚼指香浓意犹未尽之川式卤菜★专用卤水方法介绍
我的图书馆
嚼指香浓意犹未尽之川式卤菜★专用卤水方法介绍
川式卤水的风味菜品是以热制凉吃的风格展示出菜肴的不同特色的,并且以色香味醇而见长,兼具取料广泛,品种繁多,制作精益求精,易于存放等诸多特点。不论是红卤、白卤、还是黄卤它们的调制都离不开基础咸味与各种香味调料。因使用香料的配比不同、以及烹制技法等手段的不同,所以川式卤水菜品的芳香,就呈现出了万紫千红各具风格之特色。专用卤水方法介绍香料:八角30克 桂皮30克陈皮100克 丁香6克 山奈15克花椒15克 茴香20克 香叶30克良姜15克 草果6个 甘草20克干红辣椒150克 香葱200克 生姜300克。 调料:片糖300克 绍酒800克 糖色100克精盐150克 花生油400克 味精150克 棒骨汤120000克。制作方法:①草果用刀拍裂,桂皮用刀背敲成小块,甘草切成厚片,香葱挽结,生姜用刀拍松,红辣椒干切成段。②将八角、桂皮、陈皮、丁香、山奈、花椒、茴香、香叶、草果,良姜、甘草、红辣椒干一起装入香料袋内,袋口扎牢。③将香料袋、葱结、姜块、片糖、绍酒、糖色、精盐、花生油、味精、棒骨汤放入卤锅内调匀即可。提示:①香料、食盐的用量不适当。香料过多菜品香味过大,色泽偏黑。或香料过少菜品香味不足等。②使用卤水时未烧开,把上面多余的浮油打去,再把泡沫打干净,用纱布过滤沉淀,保持卤水干净。③卤汁事先提前熬煮,没有现配制现使用,造成调味品中的芳香气味挥发等。④各种原料没有正确区分使用专用卤汁,将牛、羊、鸡鸭、重胶质、无胶质等原料混合使用于同一种卤汁,造成卤汁窜味以及汤汁粘稠等。A牛 & & &羊B鸡 & & &鸭C重胶质主料D无胶质主料美食控、下厨控,分享控,一切都源自于对家人的爱,对生活的爱。每周定期精选美食资讯及各种特别的厨房创意设计分享出来。情说说我们餐饮业人员的家庭、事业、情感的那些事。点击文章标题下面“中国川菜”点击“关注”即完成订阅。定期推送公众号后台互动的读者来信要求的相关文章与你分享。中国川菜 &原创类文图未经授权严禁转发!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成都四大名卤绝技菜品以及秘制卤汁制作技术█董记双流老妈兔头
我的图书馆
成都四大名卤绝技菜品以及秘制卤汁制作技术█董记双流老妈兔头
&董记双流老妈兔头
微信号 zgcczz010
功能介绍 弘扬中国川菜文化,倡导健康饮食推荐,美食烹饪技术分享,川菜杂志电子版全年72元/12期。
&川式卤水的风味菜品是以热制凉吃的风格展示出菜肴的不同特色的,并且以色香味醇而见长,兼具取料广泛,品种繁多,制作精益求精,易于存放等诸多特点。不论是红卤、白卤、还是黄卤它们的调制都离不开基础咸味与各种香味调料。因使用香料的配比不同、以及烹制技法等手段的不同,所以川式卤水菜品的芳香,就呈现出了万紫千红各具风格之特色。
制作人:陈俊
单位:董记双流老妈兔头
电话:(028)
地址: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
菜名:鸭唇兔头合炒 红卤兔头
味型:麻辣五香
主料:精选生鲜兔头500克 鸭唇500克。
辅料:干红辣椒200克 调味香料包1500克 秘制配方。
调料:鲜椒老油200克 特制豆瓣茸20克 味精15克 美极鲜酱油5克腾椒油20克。
制作方法:①将兔头治净入沸水锅氽表皮略熟盛入专用盛具去除唇皮余毛,将兔头耳、嘴内部杂质老皮清除洗净入专用卤汁锅内卤熟即可。②鸭唇治净氽水入专用卤汁卤热待用。③炒锅灸净入老油、特制豆瓣茸、干红辣椒节略炒,迅速传入拉油后的鸭唇、兔头合炒,调味起锅装盆即可。
提示:鸭唇、兔头生鲜原料处理不净。
特点:辣而不燥、回味悠长。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婚礼主礼持人钟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