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月亮郑字开头的诗句五言诗有哪些?五言诗

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哪些?_百度知道
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哪些?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那年纳木错了我知道合伙人
那年纳木错了我
采纳数:66
获赞数:287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6、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李白《关山月》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 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9、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10、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11、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12、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描写春天的古诗五言绝句 | 简单学习——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描写春天的古诗五言绝句
描写春天的古诗五言绝句
发布时间:
  现在选讲四首五言绝句。律诗与古诗的关系,在五言绝句这一形式中显示得最为密切。下面由为大家搜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五言绝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相思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一金昌绪
  谚语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以下是由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描写秋天的谚语2016,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佚名
  先请读一下这四首古体五言诗:
  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r,相教慎出入。
  ——汉诗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晋)子夜歌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北朝)折杨柳枝歌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庾信:《和侃法师三绝》
  然而,前景却是:“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一年开始,万象更新,可是诗人的愁情苦状却不会改变。一个“又”字,写出诗人年年待岁,迎来的只能是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这个结尾,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和不尽的凄苦况味。全诗写情切挚,寄慨深远,一意连绵,凄恻动人,自非一般无病呻吟者可比。
  第一首是汉代的五言诗,不讲究平仄粘缀,第一、二、四句尾是韵,用的是仄声韵。这一形式的诗,在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里,给题上了“古绝句”的名目。第二首是晋代的民歌,也不讲究平仄粘缀,第二、四句尾是韵,用了平声韵。第三句第五字仍用平声字,但不协韵。第三首是北朝的民歌,也没有讲究平仄粘缀。笫一、二、四句尾是仄声韵,第三句末也是仄声字,但不是韵。第四首是北周诗人庾信的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律诗。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庾信另外有一首五言诗,就是“绝句”。由此可见,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的创造,而是已完成于南北朝末期。不过,在那时候,象庾信这样平仄和谐、完全符合唐律的五言绝句还是不多,不论是民歌或文人作品,仍以前三首的古诗形式为主。
  在唐代律诗形式完成以后,五律、七律、七绝,这三种诗体都已摆脱了古诗传统。独有五绝还保持着古诗传统。唐代诗人作五言绝句,兼用平韵和仄韵。用仄韵的几乎仍是古诗形式,连平仄都无须粘缀,试举孟浩然的一首《春晓》为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尽管选诗的人把它列入近体诗的五言绝句,其实与古诗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五言绝句中,古诗和律诗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们的界线并不清楚。
  现在要讲的四首唐人五绝,都用平声韵,平仄粘缀合律,这是五言绝句的正格。作五言绝句,一般都依照这种形式。五绝只有二十个字,比七绝还少八个字,更容不下复杂的内容。因此,我们对五绝的题材内容,不能有奢望。只要它能使人获得清新的感觉,在短小的形式中有回味,这就够了。希腊古代有一种诗铭(Epigram),也是小诗,希腊人比之为蜜蜂的刺。虽然小,却能刺痛人。这个比喻,也可以用于我们的五言绝句。
  这四首诗,文字都浅显,表现都是正面叙述,一读就懂,不必逐句解释。唐宋以来的文学评论家,对于诗,也要求符合“起承转合”的逻辑性,象一样。他甚至规定了律诗的第一联必须是起,以下三联,必须分别为承、转、合各一联。对于一首绝句,则第一句至第四句,必须依次序为起、承、转、合。这样论诗,未免太机械,有些诗人不很理睬这一要求。但是,尽管起承转合的句法可以移易,逻辑上的三段论法,每一首诗总是不可违背的。这四首诗的起承转合表现得很清楚,可以用来说明一首诗的逻辑性。
  第一首和第三首,都是起承转合各一句。“红豆生南国”,“打起黄莺儿”,概念都不完全,必须有下面一句。才完成一个概念。所以,“春来发几枝”和“莫教枝上啼”是承接上句以完成一个概念的。第三句都是转句。没有这一句,那么第四句就和第一、二句找不到关系,也就是这首诗上下无从结合。第二首“白日依山尽”二句是平列的对句,没有起和承的关系,只能说这二句都是起。第三句仍然是转。可见这首诗只有起、转、合,而没有承。第四首以“北斗七星高”一句起兴,而第二句“哥舒夜带刀”不能说是承接句,因为它和第一句没有关系,我们只能说二句都是起句。这样看来,所谓起承转合的规律,在于活用,而许多绝句,可以没有承句。
  第一首王维的《相思子》,这是生长在南方的植物,结出鲜红的象豆一般的子,俗名红豆。民间传说以为身上佩带这种红豆,能永远怀念关心的人。王维用这个传说写了这首诗,送给到南方去的朋友。
  这首诗,刘须溪校本《王右丞集》中没有收。《唐诗纪事》说:安禄山之乱,著名的宫廷歌人李龟年流落在湖南。在湘中采访使的酒席上,他唱了两个歌,都是梨园里作谱的王维的诗。其中之一就是“红豆生南国”。李龟年唱的第二句是“秋来发几技”,第三句是“赠君多采撷”。《唐诗别裁》选入了这首诗,第三句作“劝君休采撷”。《全唐诗》所载此诗,注明了各本异文,而第二句却采用了“秋来发故枝”。这样一首小诗,第二句和第三句有许多异文,使读者感到困难,不知原本到底如何。甚至连这首诗是否王维所作,也可怀疑。
  “春”和“秋”的问题,我以为应作“秋”字。红豆子结于秋天。“发几枝”是说结出几枝红豆,不是说红豆树的枝叶。因此,“发故枝”肯定也是错的,因为如果指枝叶而言,则“故枝”早该在春天就萌发了。“劝”与“赠”的问题,显然“赠”字是错的,因为使这个句子不通了。“劝”与“愿”没有大区别,都可以用。“多采撷”与“休采撷"的距离却远了。因为“此物最相思”,所以劝朋友多采些,就是希望他别后时常相念。这就是汉代人临别时常用的“长毋相忘”的意思。如果劝他不要采,那就是希望他不要相念,免得损了健康。这也就是李陵答苏武的信中所说“勿以为念,努力自爱的意思。两个字义虽然相反,诗意却都可以讲得通。而用“休”字则诗意似乎更深一层。
  现代青年看到“相思”二字,想到的只是男欢女爱。看到“情人”二字,想到的只是男女情侣。用这一观念去读古代文学作品,容易想入非非。古代作家用这些语词,有庄重的用法,用于朋友;有侧艳的用法,用于男女私情;还有比兴的用法,表面上是说男女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用以比喻君臣、朋友的关系。这些都要根据作品的涵义作具体的区别。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鲍明远诗:“h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都是指朋友的。费昶诗:“窥红对镜敛双眉,含愁拭泪坐相思。”晋《子夜歌》:“情人刘碧玉,来嫁汝南王。”都是指男女之爱的。张九龄诗:“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就是比兴的用法了。王维这首诗是一般的给朋友的赠别诗。近来有人解释这首诗,先把红豆说成是爱情的象征,于是肯定诗中的“君”字是指一个女子所恋爱的青年。这样讲诗,我看是走错门路了。
  第二首王之涣的《登鹳鹊楼》。这个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在唐代是河中郡的城楼,以高敞宏伟著名。唐诗人登此搂作诗者不少,除王之涣这一首之外,现在我们还可以读到畅诸、李益、吴融等人的作品。王之涣登此楼,一眼看去,太阳正靠着中条山背后沉下去,黄河正在滔滔滚滚地奔向大海。这样,已是用尽了目力,再也不能眺望得更远了。于是他说:如果要看到千里之外,非得再上一层楼不可。二十个字,诗意不过如此,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著名?因为他把登楼望远这一件平常的,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表达了一个真理。前二句写登楼所见,是赋。赋可以夸张,在鹳鹊楼上,望不到黄河入海,离中条山也很远。这一夸张,离现实太远。后二句是比。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说:“高瞻远瞩。”这是从逻辑思维中得到的概念,放不进诗里去。诗人用比喻来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便耐人思索,不是干巴巴的直说道理了。现在,这两句诗已成为经常被引用的成语,适用于各种类似的情况,因而使此诗成为名作。
  这首诗最初见于《国秀集》,题为《登楼》,作者是朱斌。锺惺的《唐诗归》选录此诗,也以为是朱斌的诗。但在选本和《全唐诗》中,都以为是王之涣的诗。另外还有一个不同的记载,
  于《翰林盛事》:“朱佐日,吴郡人。两登制科,三为御史。天后尝吟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是谁作。李峤曰:‘御史朱佐日诗也。”《翰林盛事》是唐人笔记,记翰苑文人的。不知何人所作,现在此书已失传。这一段文字被引用在宋人朱长文所著《吴郡志》中。朱佐日,可能就是朱斌。由此看来,如果《翰林盛事》的记载可靠,那么,武则天已读到过此诗,恐怕其作者可能是朱佐日,而不是王之涣。再说,《国秀集》是一部可信的诗选集。编者与王之涣同时,他决不会把王之涣的诗改署朱斌的名字。又《国秀集》的诗题是《登楼》,不是《登鹳鹊楼》。从“黄河入海流”一句看来,我以为这首诗可能是登近海的楼台而作,因为这一句用在鹳鹊楼,实在太不适当了。
  第三首“打起黄莺儿”,此诗先见于《唐诗纪事》,题目是《舂怨》,作者是金昌绪,馀杭人。“打起”作“打却”,“啼时”作“几回”。有注云:“顾陶取此诗为《唐类诗》。”顾陶是唐末人,编过一部《唐诗类选》,现在只存残卷。由这个注可知此诗从《唐诗类选》中选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也收有此诗,题目是《伊州歌》,作者是盖嘉运。注曰:“开元中,盖嘉运为西凉节度使,进此诗。”盖嘉运和陇右节度使郭知运一样,都是迎合玄宗皇帝的意志,在西域搜集新的歌曲。伊州曲是盖嘉运进呈的。但他进呈的是曲谱,不是歌词。注称“进此诗”,这就错了。诗题《春怨》,恐怕是顾陶所改定。开元,天宝年间,《凉州》、《伊州》、《甘州》等歌曲盛极一时,许多诗人配合这些新曲调作歌词,大多用五、七言绝句形式。这首诗题作《伊州歌》,可能是原题,象王翰、王之涣的《凉州词》一样。
  这首诗用一个妇女的口气来反映一种社会现实。她吩咐侍女赶掉树上的黄莺,不让它们鸣嗓。因为黄莺不停地鸣叫,会惊醒她的梦,因而不能在梦中到辽西去会晤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辽西是和契丹作战的地方。当时契丹屡次入侵,唐朝徵发了许多人民去作战,军事连年不解,使无数夫妻长期离别。诗人作此诗,反映了人民的厌战情绪。“辽西”是此诗的关键,当时人读了这首诗,立刻就体会到作者的意志,因为这正是人人都怕去的地方。
  崔颢有一首诗,题目就是《辽西》。诗意是把远戍辽西的士兵的苦况,向安居乐业的洛阳人报导。李白诗有“相思不相见,托梦辽城东”,也是说士兵的妻子不能见到丈夫,只能在梦中到辽城去会面。由此可知,此诗的主题,反映着当时的一种社会现实。后世人见了“辽西”二字,不会触目惊心,联想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因此就把这首诗看成仅仅是描写闺情的诗。作《唐诗合解》的王尧衢解释此诗云:“梦既惊断,辽西便到不得,连梦见良人也不能矣,写闺情至此,真使柔肠欲断。”近来有一个注释本,在“辽西”下注道:“辽西是她所思念的人的居住地。”这都是光从文字表面来理解,什么“闺情”、“春怨”,“居住地”,注解了一大堆文字,都没有指出诗的涵义。
  第四首是西北一带的民歌。开元、天宝年间,吐蕃不时入侵。安西节度使哥舒翰骁勇善战,大败吐蕃主力部队于石堡城。占领之后,把石堡城修筑坚固,成为唐朝的国防要塞,从此吐蕃就不敢侵入青海。当地人民就编了这首歌谣来赞扬他。李白有一首诗,题目是《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有句云:
  君不能,学哥舒,
  横行青海夜带刀,
  西屠石堡取紫袍。
  大约正是这首民歌流行的时候写的。这首歌谣第一句“北斗七星高”是用北斗星来起兴,同时也用来比喻哥舒翰。在全诗中的意义,可以说是“兴而比也”。天上有北斗星,使夜行人辨认方向,不至迷路。地上有哥舒翰,他通宵带刀警备,使人民高枕无忧。第三、四句就说:自从哥舒翰驻守在这里以后,吐蕃人不敢侵入临洮郡来牧马了。临洮是当时的郡名,在今甘肃临潭县。诗说“过临洮”,恐怕应当理解为过洮河。意思是说吐蕃人涉过洮水,到临洮郡草原上来放牧。“窥牧”是一个语词,用作“马”的状词。外族人欺侮我们边防不严,胆敢侵入我们的领土上牧马,这叫做“窥牧”,“窥”有“偷”的意思。这两句诗,就是用了贾谊《过秦论》的一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同时,杜甫也有诗道:“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过临洮。”
  “窥牧”这个名词,似乎许多人都不知道。吴昌祺批道:“牧马加窥字,甚其词也。”这个批语,可谓奇特。他以为加一个“窥”字,就加强了“牧马”的语气。但“窥牧马”到底是什么马,他实在没有明白。近年来有许多唐诗注释本,对这一句的注释,几乎都是错误的。问题在于不了解“窥牧”的意义,而把“窥”字作为动词讲。有一本的解释云:“如今敌人只能远远地窥伺而不敢越过临洮。”又说“牧马,指敌军的马队”。这个注解,使人愈看愈糊涂。既然“窥”是个动词,作窥伺解,而窥伺的又是敌人,那么,“窥牧马”应当是敌人窥伺我们的牧马了。可是又说;“牧马是指敌军的马队。”那么,敌军为什么窥伺他们自己的马队呢?由此可知,注者非但不知道“窥牧”这个名词,连什么东西不敢过临洮也没有理解清楚。
  这首诗原来是洮州一带的民歌。《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五引温庭筠的《乾【月巽】子》所载《西鄙人歌》云: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吐蕃总杀却,更筑两重壕。
  这是当时的原本,可见我们现在所读的,已是经过文人加工的改本。大概古书上所记载的民歌,都有文人修改的成分。“总杀却”即“统统杀掉”。第四句大约说哥舒翰在石堡城外掘了两道城壕,以加强防御工事。
相关内容: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盘点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   ...  大家最熟悉的描写月亮的古诗应该莫过于李白的静夜思,除了这首还有哪些?下面留学网为您整理了描写月亮的古诗。希望您喜欢!
  【描写月亮的古诗】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  描写春天的四字成语大全:
  乍寒乍暖  乍暖还寒  草长莺飞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寒料峭  春色撩人  傍柳随花
  春色满园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百草权舆  半晴半阴
  春冰虎尾  春蚕自缚  春风和气
  春风雨露  春光漏泄  ...  描写夏天的古诗
  宋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
  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 ...  描写春天的诗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 ...结尾两句,明白地说出她的心事:我“一心抱区区(衷爱)”,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有此一结,前面所写的一切都得到解释,从而升华到新的境界;又馀音袅袅,馀意无穷。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第三,想象手法。在这首诗中,作者用吴刚伐桂表明自己的思念,用青娥长恨想象妻子的愁颜,用牛郎织女相会反衬自己的悲苦等。这些神话的运用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又使得诗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诗的开头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主题教育】中秋节幼儿园活动集锦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幼儿园的孩子们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是每个中秋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教育价值。 今天,爱立方学院为园长、老师们编辑了中秋节活动集锦,希望能把好的活动方案分享给大家。里面的小创意都是来自于微信班级群中各位爱粉们智慧的结晶哦,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教育价值 1. 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 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 通过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4. 体验分享与同伴老师一起合作过节的快乐。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介绍中秋节、故事、儿歌、各类游戏。 环境创设 1. 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 2. 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3. 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事先发放记录单) 区域活动 1. 绘画:提供水果图片,供幼儿绘画——好吃的水果。 2. 泥工:橡皮泥,供幼儿制作月饼。 3. 美工:提供各色彩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 4. 制作灯笼:运用空瓶子、彩色胶带、色纸、粘贴素材,做一个灯笼。 家园共育 1. 家长晚上带着孩子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讲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2. 与幼儿一起准备灯笼,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3. 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介绍中秋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小朋友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丰收节。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美,月色最皎洁,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做成圆形的,象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在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游戏《齐心协力吃果果》 (本活动方案由武汉市哈佛神童幼儿园王园长提供。) 游戏玩法:妈妈手持丰收果实,站在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抱着孩子,原地转三圈后,在孩子的语言提醒下,去寻找妈妈手中的果实,并用嘴吃掉果实,最先吃到为胜利。 游戏规则: (1)参赛选手必须是全家三口。 (2)爸爸妈妈不许发出任何声音,任何人不许用手碰果实,违者取消游戏资格。 游戏《水果拼盘》 (本活动方案由武汉市金色港湾幼儿园柳泉园长提供。) 游戏玩法 :每个家庭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名称,基本特性。举行制作水果拼盘大赛的活动。 游戏规则: 1. 以三个家庭为一小组,发放号牌。 2. 在规定时间内,不但要比造型还要比桌面整理。 3. 幼儿参与性将作为优先评奖标准。 4. 奖项有:配合默契大奖和最佳造型奖。 游戏《击鼓传花》 (本活动方案由谷城县博才幼儿园程媛媛老师提供。) 游戏玩法:十几人或几十人围成圆圈坐下,其中一人拿花,一人背着大家或蒙眼击鼓,鼓响传花,鼓停花止。花在谁手中,谁就摸彩,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或其它方式决定胜负。 游戏题目: 题目1:中秋节什么时候成为固定节日?(唐朝初年)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题目2: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题目3:唱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家长答题) 游戏《月饼传递》 (本活动方案由乔登美语幼儿园吕珊老师提供。) 游戏准备:呼啦圈 游戏规则:把呼啦圈当作圆圆的月饼,分两队,亲子围成圈手拉手,将“月饼”放在一个宝贝手臂上,要求不能用手,运用身体的各部位将“月饼”穿越到最后一个家长那里。 游戏《连环月饼阵》 (本活动方案由黄梅县第二幼儿园李分老师提供。) 游戏准备:泡沫条(呼啦圈、体能环皆可代替) 游戏玩法:若干家长蹲一列,竖持呼啦圈(月饼)从同侧伸出,使呼啦圈呈连续洞状。幼儿开始“吃月饼”,从一端爬进,直至爬出“连环月饼阵”。家长队形可随意变换,增加“月饼阵”难度。 游戏《月饼接力》 (本活动方案由黄梅县孔垄镇孔东中心小学大大班谢学勤老师提供。) 游戏目的: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培养家庭的和睦共处及其之间的默契,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月饼若干,篮子两个 游戏玩法:爸爸宝宝妈妈3人站成一队,由爸爸在篮子里拿出1个月饼传给宝宝,宝宝再传给妈妈,三个人不停地转到后边补位,接力传送月饼,最后送到对面的篮子里,规定时间内传送的月饼最多的家庭获胜。
本帖有0条评论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是最使人欢庆祝福的时节,都承载着我们民族很多的传承与文化渊源,流传了风雨千年,经过了沧桑洗礼,形成了我们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今天,人们为节日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在这个美满的节日里,我们不由得浮想遐思,去领略唐诗宋词对中秋节寄托的浓浓诗意。我们通过重温——   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弃官从文,曾写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千古名篇,表达了思念与孤独之感。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他邀请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天宝三年(公元七四三年),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离开长安,漫游四方;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丰富的经历,宽阔的眼界,使他酿出了更神奇、更瑰丽、更豪迈的诗篇。看似闲云野鹤的李白,作诗虽取得了四海仰望的成就,然这仅是他在借抒胸臆。他决然没有出世的念头,也没放弃与生俱来的抱负,一直在寻找机会。尽管李白遇赦,但是已被永远拒绝于政治之外。人在旅途,李白难免望月思乡。从床前到天上,从月光到秋霜,距离不可谓不远,想象的桥梁就在这一瞬间架起来了。李白把大部分思想都寄托在明月上,很多描写月虽然不经相同,但都是睹物思情。月轮已到中天,遍洒着清辉。《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想起了《八月十五夜月 》唐代诗人杜甫的“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凝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名篇。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割刮!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的白毛。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   想起了“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诗作,诗歌题目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错、夜夜欢歌的情形,只有这样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想起了“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想起了“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的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邻杵夜声急,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现在回想,已是无言,唯有对着明月许愿:请在每个洒满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为每一滴月光,都带着我的思念。   想起了“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是唐代诗人李朴的《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想起了愈经挫折愈加旷达的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遭遇贬谪不算什么,在诗人开阔的胸襟中,一切打击全都无所谓,就连与己无关的明月,也美得出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暑气已退,天地清净,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隐藏了光彩,让给月色,金风水露反射出耀人光芒。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想起了“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终生未仕的唐朝诗人刘方平,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一首《月夜》名声大震,但他的诗却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象《月夜》都是历代为人传诵的名作。大体诗意为: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这首诗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如果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多少新鲜感。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   想起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想起了“无往而不乐”的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玉宇琼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在接踵而来的逆境中,苏东坡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人生的种种烦恼和不幸,不仅活得滋润,还屡有建树。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神仙宫阙里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东坡正任密州知府。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入,似乎潇洒的带走了一些作者的郁愤。“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但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同样一种缺陷的美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了作者乐观的态度:既只要人常在,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恍如咫尺相依。这首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契合人事。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词意境虚虚实实: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这首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   想起了“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这首词题为“中秋寄远”的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其主旨无疑是表达佳节思亲之情。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片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之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想起了大家都熟知的范仲淹、欧阳修这两位宋朝名相,都是晏殊慧眼识才提拔起来的,因此他庭前有对联曰:“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晏殊的《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诗的大意为:银河泻影,佳节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满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我却羁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无法团圆。也许嫦娥也像我一样,她也未必没有惆怅和怨恨!你看,那月宫也是清冷的,连桂树也在孤单摇曳!晏殊自己作为一代宰相,门下不仅培养了很多重量级的能青史留名的人才,他还富有实干精神,大兴国学,振兴了建国初荒废的教育事业。更值得一提的是,晏殊作为一代词家,写的词特别好,他的词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含蓄委婉,承袭南唐旧朝,引领宋朝新词风,因此有“导宋词之先路”的美誉。   想起了“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的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元好问的《倪庄中秋》。   其实,中秋节对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士人来说。不只是中秋明月使之牵肠挂肚,借景抒怀。一年四季,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让他们神往和愉悦。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让我们在中秋之夜的祝福中,领悟我们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感触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灿烂的民俗文化;感悟生活带给我们很多的乐趣和欣慰;让我们在中秋赏月中亲情更浓、亲情更亲;更让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本帖有0条评论
【 手脑速算活动 目标与准备】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 幼儿 观察月亮的变化,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体验节日的快乐;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 兴趣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活动开展前,进行墙饰布置,墙饰的主要内容包括花灯、嫦娥奔月图等;给幼儿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中秋节与月饼的传说;美工课上,幼儿学会了用橡皮泥捏月饼,会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图形纸撕月亮 ( 提供用缝纫机扎出小孔的月亮图形纸;制作投影片或挂图: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投影片或图片;录像带:中秋赏月;音乐磁带《飞月夜》、《月光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 手脑速算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墙饰的变化,激发兴趣,导入 课题 。    2 、出示投影片或挂图:中秋节夜景图,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 教师 根据幼儿的描述分别出示四张不同形状的月亮投影片或图片,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 ( 如:像弯弯的小船、像一块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饼、像圆镜子等。 )    3 、放录像:“中秋赏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 习惯 ,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 收获 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4 、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 播放录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 。    5 、师生一边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 放录音 ) ,一边品尝月饼和秋天的水果,共享节日的快乐。    6 、操作活动:幼儿用橡皮泥捏月饼、撕月亮 ( 用缝纫机扎出小孔,变成月亮的形状,让幼儿撕下来。 )   【 手脑速算 活动 区域 设置与 日常 活动组织】    1 、组织幼儿参观大班的 游戏 “乐乐月饼超市”;观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画《到月亮上去做客》。    2 、在美工区,提供月饼盒子、橡皮泥、吹塑纸、蜡光纸等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月亮和月饼。    3 、在 图书 区提供嫦娥奔月,吴刚砍伐桂花树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在语言区幼儿看月亮图片说月亮的诗歌。    4 、在日常 生活 中鼓励幼儿将自己熟悉的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或 儿歌 讲给同伴听。    5 、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手脑速算 与 家长 沟通计划:    1 、活动前,请家长 给孩子 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月饼的歌曲或诗歌。    2 、请家长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带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月亮画在纸上,装订成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簿。    3 、请家长带幼儿到食品超市,观看各式各样的月饼。    4 、活动在中秋节前一天进行,中秋节晚上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赏月活动,创编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本帖有4条评论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月亮的五言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