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有红警基地的小说一开始进了一个白象门还是巨象门的小门派,然后主角有红警基地的小说的大师姐背叛门派加入魔象门还杀了主角有红警基地的小说师兄

大朝阳:一个人的关键词(二)
19、月牙洞
走过三清观上院与十八蹬,再向西北行六七百米,北望可见一依山巨石,石中间有宽约一米五左右的巨大石缝,石缝底部,有一长约半米、宽约二十厘米的透亮石洞,状如月牙,故名。清晨,阳光从石缝背部穿过大石缝,如梦似幻,着迷得紧。
20、松花汤泉
大朝阳有着百亩黑油松林,松花汤泉即在松花林下,不难想象,水汽缓缓蒸腾之中,松花纷纷落于池内之时,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曼妙情境!反正我是醉了。
21、山林汤泉
顾名思义,汤泉在山林中——这还用说!只是别被熊瞎子偷去衣服就好,虽然享受是有代价滴。
22、多子汤泉
来吧!反正政策也放开了,洗洗睡吧。
23、云栈通幽
那些用松木桦木或是其他什么木制成的栈道,冠上云字,也就有了诗意——谁不知道曲径通幽呢!栏杆,回廊,座椅,即使刷了漆,也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一种淡淡的木香。走在这样的路上,是要光脚丫子故意踩出咚咚的声响的。
24、独占鳌头
鳌是海中神龟,承载天地之灵物。即便这是一种传说,亦引无数幻想者欲占其头,乃至状元及第都以此冠名。熟不知天地之大,人如蝼蚁,与其沉浸在虚幻中,不如到大朝阳山间攀上这块巨石,体验一回现实版的独占鳌头。
25、白象观海
茫茫林海中突起一块巨石,如白象面对渤海观望,长鼻朗目,清晰可见,如此山石奇观,倍感大自然造物之神功。巨象周围分布多个自然景观均十分奇特,会心者当慢慢品味。
26、龙爪松
大朝阳山路西北端尽头的高峰之上,有一千年古松傲然挺立,状如龙爪,故名。其实,此松高不过三米,但枝干横生向东竟达六七米之遥,树干上层层龙鳞仿佛记载着闾山之沧桑,令人肃然起敬。
27、闾山林海
万亩天然油松使大朝阳成为一个森林公园,一个绿色的世界,庇护着那些散落其间的庙宇、古塔、民居、田园,置身其间,无论是夜听松涛,还是日赏绿浪,或者只是轻轻地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就会忘却雾霾为何物。
28、福寿石
三清观中院山门,北侧石崖上刻着两个大红字:福寿。落款:陈抟书。关于这两个字的说法有几种,比如多字合一的合体字,也就是说一个字也可以拆解出多个字,甚至派生出一句话一副对联,云云。正如对哈姆雷特的一千种解读。其实真理常常就在浅显之中,费心劳神往往适得其反。这里要说的倒是:从书法的角度看,这是一种鸟虫书。看官意下如何?
29、十八蹬
位于三清观上院。有诗云:闾山十八蹬,飞身吕洞宾。不问世间事,专注牡丹情。据传山洞为吕洞宾开凿,是为修炼之地,原无蹬,后人凿蹬十八级与洞相连也便有了磴,但仍险不可攀,能达者十有一二。不信,可试试。
30、华表松
三清观中院南端,便是二十米左右深的崖下深渊。深渊中,数百棵千年古松重重叠叠,千姿百态,其中正对着三清殿正南方向的是一株高大的古松。此松坚挺高耸,遍身龙鳞,树干中部无一枝杈,顶端的树冠匀称整齐,西头枝干稍高而长,东头枝干较低且短,恰似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巍峨华表,一派凛然贵气。
31、群峰叠嶂
峰岭壁立数百丈,苍山云海荟奇观——记不清这是谁的诗句了。巍峨的医巫闾山横亘于天地之间,苍茫中透着雄浑,磅礴里蕴着神奇,难怪被列为东北第一名山,历代咏者无数。
32、三清观中院
三清观中院地处大朝阳景区的中心位置,四周群峰环抱,巨石嶙峋,千年古松遮天蔽日。在苍茫的林海之中,有一座高五十多米、宽近百米的悬崖峭壁坐北朝南,犹如一道天然屏风,三清观中院就坐落在石壁脚下的这块风水宝地之中。此院始建于明朝,原有三清殿、斗姆殿,殿宇为硬山式木架结构,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全部毁坏。现在的三清观中院,是在原三清观遗址基础上重建而成,其建筑风格基本上保持了原三清观的面貌。
33、大朝阳摩崖石刻群
三清观下院东百米处,有一座三十多米高的陡峭石崖面西而立,石崖上有好几组古代留下来的摩崖石刻清晰可见,其中大朝阳、三清观、青龙泉几个字最为醒目,足可视为大朝阳景区之主要标志。另有仙鹤、神鹿、夕牛、花卉、渔翁、山石、瀑布等图案,均含祈福降祥之意,十分珍贵。
34、夕牛望月
大朝阳摩崖石刻群中,最突出的当属夕牛望月图。一头老牛刻在整个一块大石上,而一钩弯月则在牛头上面的另一块石壁上,呈遥遥相对之画境。众所周知,道家以牛为神器,老子就曾骑牛过函谷关,而作为百姓人家,牛又何尝不是忠厚老实的朋友!
35、闾山杜鹃花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漫山遍野一定是花的海洋,其占尽风光的也一定是那姹紫嫣红的杜鹃花,又一定是以闾山杜鹃为胜。这,无须饶舌。
36、双猪对语
大朝阳三清观下院附近,林中山路东侧路边,一百米见方的开阔地之间,突然兀立两座巨石,恰似一对孪生门神,守卫着通往三清观中院的必经之路,就像是专门保护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元始天尊这三座尊神。如果说这样比喻有些牵强的话,那么,就想象它们是王小波笔下特立独行的猪吧,只因他们过于淘气,而被佛主定格于此,相望对语。(应景文字。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诛神online》昆仑仙境羽化飞仙
来源:安软市场
扫一扫即可下载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昆仑仙境是众神修炼之场所,《》推出昆仑仙境,助你得大成之道,极羽化飞仙之乐!
游戏名称:诛神online
游戏类别:
游戏语言:中文
系统要求:Android1.6+
游戏大小:8.1M
&&&&&&&&昆仑仙境是诛神中一张特殊的地图,每天12:00-12:30和19:00-19:30开放,20级以上的玩家可以通过各城的【驿】NPC处传送进入,活动结束后地图内的玩家将会被强制传送回复活点。
&&&&&&&&进入昆仑仙境每6秒就会获得系统赠予的经验,40级以上的玩家在昆仑仙境同时又境界加速的BUFF,加速2倍呦!昆仑仙境中经验获得与角色本身的等级有关,等级越高,获得的经验相对越多。
&&&&&&&&云霄之巅,必有灵异,昆仑仙境自然更不能例外。在昆仑仙境中将出现BOSS&巨象魔尊&和&巨象魔灵&,最后一刀击杀BOSS的玩家将获得&功勋卡&道具,同时有几率获得罕有的&昆仑白象&坐骑。
&&&&&&&&昆仑仙境中还为各位玩家准备了各种展示NPC,玩家可以通过与展示NPC对话了解到部分游戏相关的内容。
&&&&&&&&城池千倾,琼华之阙,瑶池翠水,洪涛万丈,昆仑之巅,仙境乐园。送经验,掉功勋,得坐骑,昆仑仙境,让你体验不一样的羽化飞仙之乐。
小编点评:&
&&&&&&&&《诛神online》昆仑仙境已推出,达到条件的小伙伴们还在等什么呢?速来沾点仙气吧!不符合条件的伙伴们要加油了哦!赶紧达到条件同其他玩家一起感受羽化飞仙的乐趣吧!
2015 / 10 / 05
2015 / 10 / 05
2015 / 10 / 05
2015 / 10 / 05
2015 / 10 / 05
2015 / 10 / 05
手机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
人已预约此应用
关注"安软市场"微信公众号
玩最新好玩的手机游戏注意没有,这象精有四根象牙!【新西游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590贴子:
注意没有,这象精有四根象牙!收藏
这个象精果然不是凡象,现原形时是四根长象牙,平时是两根长象牙,从腮帮子长出来的。
牛还有四个牛角呢……都爱弄四个
我差点以为它是猛犸象了
多好啊四根象牙做筷子可以多做好几十副
六牙象,四牙象,出自佛教壁画。
普贤菩萨的坐骑,就是一头四牙大象
是呀,妖怪可能就那样。只是我们没见过。’
很实际的回答=w=
噢,原来如此,那象牙也是从腮帮子长出来的吧?平时也没鼻子?
奇兽嘛必得有个奇长相尤其是这些忽男忽女的菩萨骑的
介个不知道,壁画上没有大象化成人形的样子,SO...我实在不知他是不是有鼻子,你自己问普贤好啦帮你召唤
为了表现它比一般大象有特色。。因为他成精了。。据说成精的蛇头上会长角??
\____|__________/
~--______-~
这个大象是我见得最丑的了。没鼻子象
可能吧。都长鼻子就没特色了。
刚百度了一下,普贤的坐骑可能是6牙白象。西游记原著中好像没有说白象有几根牙。
牙多了吃人方便!再说,牙多了,可以打副麻将了!师徒四人正好一桌!
还能抠副象棋呢。
很像魔戒中的巨象。
毕竟是神兽嘛,与凡间要有区别啊
登录百度帐号生物战车,古代的象战【exp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13贴子:
生物战车,古代的象战
象军是古代很有趣的兵种,从十多年前光荣的《成吉思汗》一代起,各种古代战争游戏中总少不了它的影子。尽管古代战争中象战并非十分普遍,但在游戏中还是可以弥补这一缺憾的。&&
大象作为现代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在更新世(距今300万年到1万年前)以后,其种类从400余种减少到只剩非洲象和亚洲象两种。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自然也只能和这两种象打交道,由于文明地域分布和象的驯化特性等因素,古代可以用于作战的主要是亚洲象。印度次大陆和中南半岛是亚洲象最大的产地,这些地方的古代军队里,象军还成为了主要军种之一,有很多大规模使用大象的记录。此外在地中海地区、西亚、中亚、中国等地,也都曾有大象参战的记录,只是规模有限。&&
象军使用的结果也是耐人寻味的,既有一些成功的战例,又有更多失败的记录。象军的攻击力和防护力固然很强,但大象在战斗中难以驾驭的特性是一个致命的弱点,机动力差也是其重要缺陷。因此总体上看,象军的使用并没有收到其想象中应有的效果。&&
一、希腊罗马时代的象战&&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就开始驯养大象,虽然没有见到那时使用大象作战的记录,但人们如果不把这种体型庞大的巨兽用于军事倒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在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书中,都已有关于象的记载,商周时期可能就把大象用来打仗。如《吕氏春秋》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孟子·滕文公下》说:“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等等。在印度,许多史诗和佛学典籍表明,象军更是成为一个重要的军种,这点以后再述。从这些零星的记载中,最早的象战起源和时间已不可知,在历史上有确切记录的象战应发生在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东征时的高加米拉战役。大流士的军队里有来自印度的部队及15头大象,这些大象被部署在战线中央、波斯的金苹果长矛手的前面。战斗中由于亚历山大并未攻打波斯军的中央,而从左翼突破后进行卷击而造成波军全线溃退,这些大象没发挥什么作用,活着的都落入了亚历山大之手。&&
五年后的希达斯皮斯河之战是大量使用战象的经典战例。战前亚历山大曾从友好的键陀罗国王那里得到了30头大象,但希腊人看来只是把它们用来作运输之用了,没用于战场。对方的波鲁斯国王使用了200头左右的大象(实际上大约只有百余头)。遵照狄奥多洛斯和库尔提阿斯的记述,对波鲁斯抗击亚历山大的战斗部署描写如下(阿里安的书里大致相同):“印度国王率领雄壮的队伍向前开进,为保卫他的国家而抵抗来自西方的大胆的侵略者。200只巨象被一只一只地布置在不下1000名步兵之间,大概排成了8列,组成中央战线。波鲁斯王坚信这些特意布署的巨兽会吓倒外国士兵,并使受惊的战马难以驾驭。在象的后面部署着由3万名步兵组成的密集队伍,两翼凸出,步兵纵队在象群中间向前推进。这样,印度军队的阵势与一座城池十分相像,站立的象群有如城池的塔楼,象群中间排列的步兵就像塔楼之间一道道墙一样。战线的两翼有骑兵和战车掩护。骑兵有4000名,战车为300辆。”象兵或在绑在象背上的方箱(如同塔楼)里面,或骑在象的赤背上。战象驮有3名战士,其中2名从侧面发射,另一名从后面发射。还有第四人为驭者,手持刺棒以指引战象沿某一方向前进。看来,波鲁斯王做好了用象兵克制马其顿优势骑兵和方阵的打算。&&
亚历山大面对印度军队已布置好的阵势,在渡河后迅速调动一队骑兵发起猛攻,逼迫波鲁斯的骑兵紧急改变队形,并且趁着波鲁斯骑兵在改变队形而陷入混乱之机,率领另一队骑兵向他们猛扑。波鲁斯军队的右翼被打乱了。这时,波鲁斯王推进他那构成阵势第一行列的战象,他的败退下来的骑兵于是急急忙忙向他们自己的战象靠拢,好像是要寻找一堵良好的避风墙似的。这时印度象官则驱赶着战象去阻击亚历山大的骑兵。亚历山大于是下令骑兵闪开,让步兵迎战战象。马其顿方阵与印度战象开始了残酷的战斗。亚历山大骑兵把战象四面包围起来,从四面八方向大象和上面的象兵投射出无数的箭和标枪。这时败退的印度骑兵溃下来,与大象混在一起,受投枪和弓箭打击的战象也肆意践踏。而马其顿军多在外围,回旋余地大,可以视情况冲锋、退却和追击,而且标枪兵一直不停地进行投射,因而受大象的伤害较小,而夹杂在象群中间行动的印度步兵,却遭到严重的伤害。最后,战象精疲力竭,无力冲撞,就自动后撤。马其顿骑兵乘机把印度军全线包围起来,马其顿方阵把盾牌连接起来,组成密集队形,紧紧地向他们压过来,印度军遭到惨重损失,只有少数人从马其顿骑兵的空隙中逃了出去。这一战,印度步兵阵亡二万人,骑兵损失三千人,战车全部被毁,幸存的战象全被俘获。波鲁斯的两个儿子、本地区的总督以及其他指挥官也几乎全被打死。而马其顿军队阵亡的骑兵仅三百人,步兵七百人。&&
7世纪时,南方的马拉塔人兴起,使得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和瓦解。马拉塔人最强大的国王希瓦吉拥有一支包括1260头战象的军队。1760年,马拉塔诸邦联盟派出了一支35万人的大军,包括400头象和许多大炮,北上与阿富汗杜兰尼的阿赫迈德沙争夺北印度的控制权。阿赫迈德沙的阿富汗军在军纪和作战方法、骑兵优势、火炮威力等方面都胜过马拉塔军,本人又擅长军事指挥才能和外交手腕。结果以马拉塔失败,伤亡10余万人而收场,这就是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最后阿富汗人也因损失较大而没有站住脚,马克思的一段话比较有趣:“大莫卧儿人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塔人**,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近来,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随着印度各地被英国渐次征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象兵作为一个兵种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用大象打仗的个别事件一直持续到较晚的时间。&&
三、中国及中南半岛上的象战&&
如前所述,中国在商周时期可能使用了大象作战,或许会成为象战最早的国家。传说春秋吴国伐楚,楚曾出动大象抵抗,正史中未见记载。南朝和隋和林邑的两次冲突中对方曾使用了大象。一次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迈使用了象军参战,宋军初战不利。振武将军宗悫认为,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乃赶制了许多假狮子,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陷井。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放出了假狮子,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井里,人和象俱被活捉。另一次是隋朝仁寿末,派刘方为驩州道行军行军总管讨林邑,林邑王梵志以巨象出战,刘方以诈败术,引大象跌入陷井,复以弓弩射杀,从而获胜,一举攻占林邑国都。970年宋灭南汉之役,南汉曾在莲花峰下列阵,布象群于阵前,以壮军胆,宋将潘美命集中劲弩火箭射象,象群负矢惊跃狂奔,南汉军溃败。&&
中国云南等地民族多有使象者,《史记·大宛列传》载:“有乘象国,名曰滇越”;唐贞元十年,南诏王异牟寻欢迎唐使袁滋,就是“先饰象12头引前”,次才为马队、乐队;据傣文《泐史》载:公元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统一西双版纳时,“有白象九千条”,可见象之多。明朝对云南的几次用兵,都有和土蛮战象作战的记载。如万历年间邓子龙平定滇西之战,在山道间设伏,以劲弩火箭一举打垮番酋象群,并以击毙之象“烹以享士”,犒劳三军。李定国在云南抗清时,军中也用大象以作战和运输。&&
中南半岛上使用象军较多的国家除了占城(林邑)外,还有柬、老、缅、泰等国,而这些国家由于条件限制,乘马骑兵无法发展或者较弱,所以象军自然就是主要的乘骑军。史载公元二世纪时,扶南王混盘况就“教习乘象”,并吞诸邑。南掌王桑森泰(14-15世纪时在位)时,有军队70万人(看到这个数目千万不要吃惊,古代东南亚各国的军队数目往往是夸大十倍左右的,只要缩水为十分之一就行了。)。真腊与占城、占城与越南、真腊与暹罗之间的战争中,战象往往是一个有力的武器。&&
缅甸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象战发生在1277年(元至正十四年),元将纳速剌丁率骑兵1.2万征缅,缅王那罗梯诃波帝集结战象二千头(另说八百头)、步骑六万迎战。缅人战象身披重甲,背负战楼,战楼内有12-16人。战楼外挂大竹筒置放短茅,便象兵击刺。元军战马见战象而奔走,缅军来逐,元军乃下马,引弓射象,使敌象伤亡过半,诸象逃散,楼甲俱毁。元军乘势进击,缅军败走。元军杀掳甚众,并捕获大象200余头。此战后,那罗梯诃波帝出奔被弑,造成蒲甘王朝的瓦解。&&
16世纪的暹缅战争中,有几次大规模使用象军的大战。最初缅甸强大,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弱小。初时暹罗捕获了七头白象(象一般是黑色的,一旦发现或捕获白象,就是十分罕见的事,古时,泰国人以此作为祥瑞之兆。),国中大悦,暹王摩诃·查克腊帕特王被上尊号为“白象王”,扬名一时。缅王莽应龙闻讯后派人索取白象,暹王自然不与,反而回信让缅王多多“修德”,国中自然会出现祥瑞的白象,云云。结果1561年,莽应龙统兵90万(需要缩水的数字,同上)来伐,暹罗失败,最后以王子入质、多加入贡,并贡献四头白象而收场,是为“白象战争”。七年后,莽应龙卷土再来,这一次攻陷了首都阿瑜陀耶,干脆灭了暹罗,扶立傀儡。十五年后,暹罗王子纳黎萱发动复国战争,自立为王。1592年素攀府会战,纳黎萱与缅军主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进行了骑象的单挑格斗,缅甸王储砍破暹王帽盔,暹王击中了缅王储的右肩,结果缅甸王储当即死于象颈。此役暹罗大胜,俘获的缅军大象就有800余头。暹王坐象——昭帕耶猜耶势拍,也一举成名,受到暹罗人的顶礼膜拜,还有名垂青史的殊荣。&&
四、象兵战术简析&&
综观古代各地的象战,大致可以得到以下的几点看法:&&
1、象兵使用的地理环境平坦地形为好,险阻崎岖之地(如邓子龙滇西之战)或者攻城拔壕(如帕诺姆斯之战)均不适宜。&&
2、与步、骑兵不同,象兵并非是能够独立作战的兵种,对其他兵种的配合依赖性很大。失去其他兵种(步、弓、骑等)掩护的象兵往往会成为敌方远射兵器的活靶子。&&
3、由于大象的机动性不高,但有强大的攻击力和较好的防护力,一般作战中主要用于正面的推进作战,因此进行合理的部署非常重要。但有时使用战象进行突然性的反击和逆袭(如伊普苏斯战役、撒马尔罕战役等),震撼力很大,也能收到很好的收获。&&
4、对付象兵的主要手段还是远射性的兵器,如箭弩、投枪、飞石以及后期的火炮、火枪等,避免近距接触。火攻等方法也很有效。大象在战斗中通常不耐雨点般打击,难以驾驭,性情发作起来,对自方造成的损害反而会远大于对敌人的伤害,这是个致命的弱点。驭者和象背上的兵士往往会成为敌方集中攻击的靶子,所以一般他们或着铠甲,或有象背上的塔楼作为防护,等等。&&
5、由于象兵一般只用于正面突击,两翼的薄弱环节往往是对方的突破口。因此许多在象战中的获胜者无不是采用两翼优势骑兵的突破,进而合围的战术。如希达斯皮斯河之战,亚历山大的6000骑兵对波鲁斯的4000;桑西巴斯击败勒古鲁斯之役,迦太基人的4000骑兵对罗马的500;扎马之战,罗马的6000对迦太基人的2000,等等。象帖木儿、巴布尔、阿克巴等人都是善用两翼包抄的高手。从这个意义上看,骑兵以其机动性和冲击力,在实战中的作用要远高于象兵。印度的象军固然发达,古希腊人也曾认为“在作战技术上,印度人远较亚洲其他民族优越。”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马的质量不高,也没有很好的重视,故而影响了整体的战力。&&&&&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角有红警基地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