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字怎么写写诗啊?

该如何去写好一首诗_百度经验
&&&&&&生活常识该如何去写好一首诗?听语音123456
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你是否曾尝试过去写一首诗?实际上这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容易。诗句就像一句句的歌词,一首好诗能够揭示你对某件事情的真实感受。我将就写一首诗的过程给你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你有帮助。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1首先,留意你的身边的世界,小的东西,大的事情,人,动物,建筑等等。又或者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你就尽管去像你心目中的诗人形象一样去做,诗的狂野与豪放,便在于其的无拘无束。2然后,选择你的主题。你的诗歌是关于什么?你的诗歌会非常的有力量,只要你的感受强烈,且选的主题契合你的想法。3现在,就花下五分钟随意地写下你的想法。然后再回头,读两遍,是否有一些你觉得非常不错的好词好句?这个时候千万别谦虚,把它们挑出来,用进你的诗里。4然后就写下你的诗。记住,一首诗并不需要强制押韵。但一定要写出你的真实情感。换句话说,重意不重形。5接着找一个朋友大声地向你朗读你的诗,你是否觉得不错呢?如果觉得还有些不足,就重新修改你的诗篇或你认为不好的部分。也请一定记住,人无完人,没有绝对完美的诗,只要自己付出了全部,开心就好了。6我始终相信世界上最美的写作就是诗歌。但它并没有离你很远,只要你喜欢,愿意用心,就一定写得出最美的诗篇!END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投票(0)已投票(0)有得(0)我有疑问(0)◆◆说说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我为什么投票...你还可以输入500字◆◆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20052热门杂志第1期房屋装修全攻略3361次分享第2期愚您同乐398次分享第9期实用房子装修攻略1576次分享第1期欢度春节 合家团圆278次分享第1期年货选购技巧588次分享◆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怎么写诗,尤其是古诗那种?写诗要注意什么?好像有什么平水韵,为什么叫一东、十四寒、十五删之类的,还有为什么会分律诗和绝句(都叫律诗或都叫绝句不就行了吗)?律诗和绝句是怎么形成的?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词语 平水韵 拼音 píng shuǐ yùn 解释 1.原为金代官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平水是旧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市)的别称,因该韵书刊行于此,故名.有两种:一种将宋代《礼部韵略》注明同用之韵悉数并合,又原不同用的上声迥﹑拯及去声径﹑征,亦各并为一部,共一百零六韵: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其韵目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张天锡《草书韵会》及宋末阴时夫《韵府群玉》,为后来作近体诗者押韵的依据.又一种分为一百零七韵,上声迥﹑拯不并,为宋末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所本.刘书不传,其韵目见于元初熊忠《古今韵会举要》.
1.红(ong)、虹(ong)、通(ong)、中(ong),它们都是同韵母,都属于一东,但为什么风(eng)也属于一东呢?它的韵母明显不是ong啊?
2.像一东和二冬它们的韵母都是ong,那为什么要分成两个?要么都属于一东或要么都属于二冬不就行了吗?我的意思是一东和二冬有什么不一样吗?
“古诗”-----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绝句和宋词是不是没有韵啊?
我们昨天讲到的是一东韵,今天是二冬韵。按照今天的读音,东和冬,是没有区别的,但是从昨天所给出的中古韵母音值表里可以看出,两者在当时的读音还是有区别的,用现在的拼音写法做一个近似的话,那就是东韵的韵母是ong,二冬韵的韵母则是ung,但是现在的拼音里已经没有ung这个音了,所以,我们就不能读出区别,而记忆的话,恐怕也要死记了,当然,好在二冬韵的常用字也不多。朗读下列诗歌,注意它们的韵脚。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
●●○○●●(○)。
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
○○●●●○(○)。
高阁晴轩对一(峰),毗陵书客此相(逢)。
○●○○●●(○)
○○○●●○(○)。
晚收红叶题诗遍,秋待黄花酿酒(浓)。
●○○●○○●
○●○○●●(○)
山馆日斜暄鸟雀,石潭波动戏鱼(龙)。
○●●○○●●
●○○●●○(○)。
上方有路应知处,疏磬寒蝉树几(重)?
●○●●○○●
○●○○●●(○)。
除此之外,冬、从(跟从意)、容、踪、松等,也是二冬韵常用字,还是留待大家在作业中自己寻找更多的例子吧。
在很多的诗中,尤其是宋诗中,一东和二冬韵是会在一首诗里同时出现的,如下面这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其中第一句就是借用了邻韵,即二冬的韵,而二四句则是在一东的韵部里。在初学阶段,并不鼓励这样做。我想,只有在真正了解某一个韵部的基础上,再来作各种改变才真正有意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为什么现在的人不要去写诗词? - 简书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要去写诗词?
涉江采芙蓉
最近生活颇为潦倒,节衣缩食的日子,颇有种落魄文人之感。吃着廉价的食堂饭菜时,不禁想到《活佛济公》中酸秀才的那一句:想我李秀才,将来是要干大事的人。。。便觉颇为可笑。隔壁老赵带着我去咖啡厅,喝了一杯最便宜的卡布奇诺,便与我谈论起所谓人生来,起兴之时,便要和我一起开创一个新的诗词流派,我便回道:现在的人,还是不要写诗词。个人看来,诗词的核心,是意象。通俗来讲,即创作主体付之于文学意义的客体对象,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学意义获得了广泛认同与理解。如谈到月亮,人们普遍的认知是思念之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谈到秋天,多是悲凉之情,从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中可见一斑,只是刘禹锡反其道而行之,颇有新意。意象文学意义的赋予,自然不是凭空而来,意象的产生,是五感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反映产生的情感关联。以秋之悲凉为例,人作为一种自然界的生物,经常会把自己的生命与其他生命相比较,例如“命如草芥”“蝼蚁尚且偷生”之言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就像人的生命一样,一代一代繁衍接替。至于秋日,草木凋零,人不自觉就会联想到人生与命运;候鸟归于南方,便有归家之意;气候渐冷,若衣衫褴褛,更觉境遇之悲凉。如此种种,如何不悲秋。意象的雏形,大抵起源于诗经,个人拙见,与诗经手法“赋比兴”中的“兴”多有关联。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中的兴的手法,是一种不成熟的意象构造,但它很明显的说明了意象的起源与产生机制,之所以说其不成熟,1.它的产生,随性性很强,创作者这次看到蒹葭,想起伊人,下次看到蒹葭,又会言起它物,缺乏文学意义上的稳态。2.它的意义,由于其随意性,并没有形成广泛的认同。至于在后来为什么诗词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意象,我能想到的有两点:1,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改进,增进了诗词文化之间的交流,尤其是知识下沉以及更加广泛的教育,前人的诗篇往往对后人有一定的指导性,2,士人阶层的不断壮大,诗词成了一种类似职业性的创作,相比于《诗》的民间难寻出处,后代的诗词都有稳定的创作者,每个创作者创作的大量诗词篇中,对于自己的意象,有较为稳定的使用。现在我所看到的的创作者的诗词创作,主要有两个方向。1,仿古派,诗词中所言之物,多为古代之意象。2,现实派,诗词中所言之物,多为当前生活中实际之物。现代的生活方式,物质面貌,精神面貌,与唐宋之时,已大有不同,仿古派多用古代之意象,给人一种脱离实际,娇柔造作,无病呻吟之感;现实派多用当前之物,然而由于社会的急速发展与剧烈变革,这些物并没有经过文学上的积淀,产生某些文学上的情感或者美的意义。晚清诗人黄遵宪曾作《今别离》,《其一》结尾言:“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轻气球在此为汽艇之意。客观来说,黄遵宪与时俱进,开创新诗派,值得称赞。但轻气球之语一出,未免让人突想发笑,或者有一种强烈的突兀感与撕裂感。晚清剧变,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沉睡的国门,加之清代诗词式微,对于外来的新鲜事物,显然中国文化是没有做好准备的。中国近一百年的屈辱史,更是一部文化的断层史,尤其是新文化运动的负面影响。加之建国后的文化政策。在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过渡中,显然诗词“意象”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或者说,在这场过渡中,几乎来不及积淀。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完成意象的重建呢?在我看来,由于诗词退出了主流文学舞台,很难或者几乎不能再完成意象的广泛性构建;同时,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意象的积淀成形速度。举个例子来讲,路灯,霓虹,城市,在音乐,现代文学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意象,我觉得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两种艺术形式依然处于当前的主流舞台上,尤其是现代文学,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作品,文学创作者群体也十分广泛,从学生到作家到写作爱好者,现代文学水平也达到了诺奖级。所以你要是问,手机,电脑在诗词中的美学意义是什么,我想你自己也答不上来。回到意象的起源《诗经》来看,意象由自然之物而兴,因为人之本源,乃是自然,起兴之物,与人之本质样态,多有关联。然而在现代文明的钢铁水泥生活中,人与自然越来越脱离,所谓草木有情,而铁石心肠,强行从钢铁之中产生情感,未免太过强人所难。回到标题,为什么现在的人不要去写诗词?我并不反对现代的人进行诗词创作,反而,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倒是我乐意去看到。之所以起这样的标题,只是希望每个人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多一分敬畏。时代总是在发展,虽然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但总要跟着时代前进,有些东西,有些形式,它的确不适合当今的生活了。我们自然不能抛弃它,但也不要把它强行拉入到现代文明中。之前在《新周刊》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这不叫古风,这叫土》,讲的是盲目复兴汉服,不了解其中历史与真实状况,强行拉扯到现代生活中,只会贻笑大方。我不懂诗词,其中韵律平仄,更是一窍不通。文中所言,大抵是长期的感受与个人拙见。只是偶尔,会吟诵几句古诗文,伪作风雅。就像在《马鹿一生的黄金时代中》所言:马鹿,我,狗子,隔壁老赵,都喜欢吟诗诵文。马鹿和狗子逢年过节,还会互相赠诗,每天早上迟到三人组去教学楼的路上,吟诗诵文是少不了的,出门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过桥曰:春江水暖鸭先知。淌水归来,便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之妙处,行于雨中,自知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之兴尽悲来。大二下,我在实习上受阻颇多,狗子大病休学归来,马鹿在学术部也逐渐身心俱乏,卧榻之上,讨论人生之事便越来越多。隐隐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马鹿时常莫名其妙的的把这句诗发给狗子,狗子不堪其扰,诉之于众,于是其中基情,便越传越甚。狗子与我等讨论人生,每次只剩下人生唯LOL与学习,竟无其他之浩叹,久而久之,便觉其中乏味,早早睡去。我和马鹿便在宿舍喷满杀虫剂,紧闭门窗,名之为:徐喷以烟,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当然,我们总是待在阳台上,讨论狗子尚能呼吸否。咖啡做酒,看清风明月,问曰:京中有善口技者,答曰:能张目对日。几月前和高中语文老师说;我说20岁了,我们喜欢吟诗。曾经学校之时,寓形宇内,未尝经历,大学初尝人生之失落时,方觉诗书之中,韵味久远。我曾想过,为什么以前也是诸多坎坷,却未有诗书之感。想了很久,才得出了一个答案:上了大学,我们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发现自我的人。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但你会发现,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魂,它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即使不再有人会写诗,即使不再有人会诵词,但我想四海之中的所有中国人,看到天空中唯一的那一轮皎月时,定是那一番同样的心情。那一刻,14亿中国人,天涯若比邻。
复旦大学人文社科公开课集 共52门,历史、文学、哲学为主,略做分类,不分先后。 1、【历代行政区划略说】4集,谭其骧主讲。 a、http://shupw.multimediapress.cn/v2/h/content_133.htmlb、http://shupw.multi...
诗词创作基础 第一章:学写诗词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自古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歌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历代诗歌作品,浩如烟海;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陆游、关汉卿、马致远、曹雪芹……历代诗人作家,...
小时候,当有人问我们,长大后有什么梦想。 我们定是拍着胸脯,昂首挺胸,嘹亮的回答: —长大以后,我要成为科学家。 —我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和你们梦想就不一样,我要做画家,在我笔下绘出与众不同的山水。 —我想成为舞蹈家。站在舞台上的光彩夺目。 …… 那时年幼的我们许下了...
我很久一段时间的座右铭就是付出必有回报,可是今天我却突然觉得这句话成立是需要有前提条件的。 我在高二时曾经奋发图强了一段时间,即使周末在家我也不想看电视,只想做题看书,结果我的成绩突然从35名左右到了第2名,我自己也被惊呆了。心里好怕,好怕这次的成绩是假的。 可是接下来的考...
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 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 你必须把那些浮如飘絮的思绪, 渐渐转化为清晰的思路和简单的文字, 华丽和漂浮都不易长久。 我要你相信 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 这些老掉牙的字眼。 我不要你颓废,空虚,迷茫, 我不要你把自己处理得一团糟, ...
睡觉前习惯性地躺在床上,打开简书,用文字记录今天的生活,尽管文字不多,尽管写得苍白无力,但我每天一定要坚持写,不奢求简友的点赞和喜欢,只为渐渐逝去的岁月留点痕迹。 早上,在时断时续的小雨中,新学期的开学典礼拉开了帷幕,照例是升国旗,唱国歌,领导讲话,给优秀同学发奖,优秀学生...
结束了小长假才发现, 自己长假做的最错误的决定就是: 露营! 尝试了一次野奢露营, 便再也停不下来了! 建议大家:千万不要再去露营了,我说的是真的。 清明小长假之前,和朋友预定了湖北X景区的野奢露营地,本来只是想去放松的,结果回来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一想到露营地上的体...765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如何写五言诗?
我的图书馆
如何写五言诗?
& & &如何写五言诗?& & &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 & 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 & &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 & &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 & &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 && & &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 & & 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 & &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 & &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 & & & &仄仄平平仄   & & & & &平平仄仄平(韵)   & & & & &平平平仄仄   & & & & &仄仄仄平平(韵)   & & &二、仄起首句押韵:   & & & & &仄仄仄平平(韵)   & & & & &平平仄仄平(韵)   & & & & &平平平仄仄   & & & & &仄仄仄平平(韵)   & &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 & & & &平平平仄仄   & & & & &仄仄仄平平(韵)   & & & & &仄仄平平仄   & & & & &平平仄仄平(韵)   & & &四、平起首句押韵:& &  平平仄仄平(韵)& &  仄仄仄平平(韵)& &  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韵)   & & &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 & & 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  仄仄仄平平(韵)& &  平平仄仄平(韵)& &  平平平仄仄& &  仄仄仄平平(韵)& &  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韵)& &  平平平仄仄& &  仄仄仄平平(韵)&  & & &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 & &
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
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平仄、押韵问题前面已经提到,不再多讲。 &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
绝诗只有四句,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
首句为“起”,即起始;第二句为“承”,即承接;第三句为“转”,即转折;末句为“合”,即收合。
起承转合的章法,它并不是由谁来规定的,而是诗人们在作诗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约而同遵循的,是自然形成的,这说明诗歌是不需要以形式来套诗人的;直到元朝时代,才有人对律绝诗歌的章法结构进行了总结。具体的技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掌握这四句话的要求,绝句就能写好。 【 “起、承、转、合”有四种形式,举例归纳如下:
&(一)并列式。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四句,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如四幅图画并挂,又合为一体,分而不散,合而不杂,远、近、高、低,任人所视,各得其妙。
(二)承接式。如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此诗首二句各写一景,上说山花,下说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红花”生发出来;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发出来。四句诗两两并列,对应承接,结构严整,格调清新,颇具民歌特色。
(三)转折式。如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首二句写辞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转写猿声,垫一步作转折,然后收合。第三句转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飞越。
(四)因果式。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第一与第二句,第三与第四句,互为因果;首两句与三四句,又为因果:即少妇因“不知愁”,故“上翠楼”;因“见柳色”,故“生后悔”(教夫婿觅封侯)。又因“上翠楼”而“见柳色”,因果关连,结构严谨。】& & &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 & && & & 首先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句、六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 & 其次对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 &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排律则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都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或一二两联,或二三两联,或仅二联要求上下句对偶。& & & 第四便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 &   以常用的五律、七律为例,首先是押韵,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也有押仄声韵的,有人认为押仄韵的应属古体。其次是声调。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诗歌声律以平声字为一类,以上去入三声字为一类,称“仄声”。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 & & 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五律的四个格式(即诗谱)是: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三、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四、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总结起来五言绝句的格律就是第一句和第二句平仄相反,如 :第一句是平平仄仄平& & & & & &第二句是仄仄仄平平第三句呢,和第二句平仄是相贴的,也就是说:& & & & & &第二句是仄仄仄平平& & & & &第三句就是仄仄平平仄第四句呢,和第三句是相反的,也就是说:& & & & & &第三句是仄仄平平仄& & & & &第四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合起来就是一首绝句格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资料来自网络。
[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的拼音怎么写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