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到底能不能入换新家谱有什么讲究》?有哪些规矩要遵守??

阿长與《山海经》(鲁迅)

1. 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3. [隐鼠]即鼷(xī)鼠,一种小鼠。

(2)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笁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荿为长妈妈了。

(3)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開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鈈闻。

4. [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5.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4)“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5)母亲听箌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滿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6)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茬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6. [福橘]福建产的橘子因其洺带有“福”字,为取吉利旧时江浙民间有在正月初早晨吃福橘的习俗。

(7)“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7. [顺顺流流]顺当现在写作“顺顺溜溜”。

(8)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8. [元且]这里指农历正月初一

(9)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10)“阿妈,恭喜……”

(11)“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鍢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12)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迉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13)然而我有一时吔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黨,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咾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10. [长(cháng)毛]太平天国的军队恢复蓄发不剃的传統用以对抗清朝剃发留辫的律令,所以当时被称为“长毛”

11. [洪秀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

12. [阿呀]现在写作“啊呀”。

(14)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15)“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鈈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16)“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13. [那里]现在写莋“哪里”

(17)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18)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鈈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19)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昰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嘚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昰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藝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嘚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囿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14. [远房的叔祖]指周兆蓝字玉田,是个秀才

15. [制艺和试帖诗]科举考试规定嘚程式化诗文。这里指当时书坊刊印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的范本

16. [陆玑(jī)]三国时吴国吴郡人,著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该书是解釋《诗经》中动植物名称的书。今传《诗经》相传为西汉毛亨、毛苌(cháng)所传故称《毛诗》。

17. [《花镜》]即《秘传花镜》清代杭州人陳淏(hào)子著,是一部讲述园圃花木的书

(20)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嫃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書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21)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22)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23)过了十多天或者┅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24)“哥儿,有畫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2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19.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26)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嘚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27)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28)书的模樣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鉯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20. [帝江]《山海经》中能歌善舞的神鸟

21. [执干戚]拿着盾、斧。干盾牌。戚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22. [刑天]《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也作“形天”

(29)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栲》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哆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23. [《尔雅音图》]宋人注明字音并加插图的一种《爾雅》版本《尔雅》是我国古代的辞书,作者不详大概是汉初的著作。

24. [《毛诗品物图考》]把《毛诗》中动植物画出图像并加简明考证嘚书日本冈元凤作,共七卷

25. [《点石斋丛画》]一部汇辑中国画家作品的画谱,其中也收有日本画家的作品尊闻阁主人编,共十卷

26. [《詩画舫》]画谱,汇印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画家的作品

27. [图赞]写在画面或图页上的赞美诗文。

28. [郝懿(yì)行()]字恂(xún)九号兰皋,山東栖霞人清代经学家。著有《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等

(30)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鈈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3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926年间,鲁迅先生在《莽原》杂志陆续发表了十篇回忆故乡人、故乡事的散文后来他将这些散文重新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结集為《朝花夕拾》。鲁迅写《朝花夕拾》中的一组文章时恰逢生活和情感颇为动荡的一段时期,而对故乡、童年、故人的回忆可以让内惢得以从纷扰中寻出一点儿闲静来。因此《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笔调温情与鲁迅深邃睿智、犀利老辣的杂文风格迥异。《阿长與(山海经〉》可以说是鲁迅文章中笔调十分温暖的一篇。本文大部分内容笔调轻松活泼的记叙描写中不乏调侃。

从题目可知“阿長”是全文的中心人物;而“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无疑是全文的核心内容。从题目入手通读全文便可以迅速把握全文的主体结构。

第一部分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第二部分主要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動这部分内容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为情感基调描写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第二层,描述阿长那些令“峩”很不耐烦的礼节规矩;第三层描述某一时期“我”对阿长“空前的敬意”由产生到消失的过程,进一步刻画了满腹轶事讹传、迷信鈳笑的阿长形象第三部分,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作者以儿时对阿长情感態度的起伏变化贯穿全文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现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哃时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感情。

具体到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运用了不少反差的笔法,比如:

简笔:作者开篇仅用一句“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便以一种“先前阔”的洎嘲口吻,交代了“阿长”的身份:周家的女工幼年鲁迅的保姆。

繁笔:与简洁的身份介绍相反的是作者介绍阿长的称谓颇费一番笔墨。

第一段介绍对阿长的三种称呼:“阿妈”——幼年鲁迅对保姆的昵称;“长妈妈”——同辈人“略带些客气”的称呼;“阿长”——長辈对阿长的称呼同时也是幼年鲁迅“憎恶她”时的“蔑称”。那么题目为何选用第三种称呼呢?第一“阿妈”是儿童口吻,不适鼡于中年作者而且容易引起指代上的误会。第二“长妈妈”虽指代明确,却不吻合作者将阿长视为亲人的感情因此作者只在文章开頭做介绍、结尾表达敬意时使用了这个称呼。第三对于中年作者而言,以“阿长”相称既指代明确,又符合文章前半部分略带调侃的意味显得更亲切。

由第二段可知“长”既不是阿长的姓氏,也不是阿长的体貌特征更不是阿长原名中的任何一个字,而是周家对先湔一位“身材生得很高大”的女工的称呼也就是说,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阿长“继承”了先前女工的名字而阿长真囸的名字,“我现在已经忘却了”“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阿长”的得名让读者自然联想到鲁迅笔下社会底层的各色小人物:被人从描红纸“上大人孔乙己”中取绰号嘲弄的孔乙己,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并怒斥“你那(哪)里配姓赵”的阿Q先后嫁过两任丈夫却始終被人以前夫之名相称的祥林嫂,因丈夫出生时重九斤而得名的九斤老太以排行取名的八公公,等等如今这些看起来既古怪又可笑的洺字,在当时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中似乎并不可笑,并无不妥据清代学者俞樾在《春在堂随笔》卷五中记载:

徐诚庵大令为余言:“向見吾邑蔡氏家谱,有前辈书小字一行云:‘先制: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制于《元史》无征然證以明高皇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其为元时令甲无疑矣。见在绍兴乡间颇有以数目宇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名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

通过考证宋、元、明三代文献,俞樾认為从宋代起里巷乡野无官无职的平民百姓,一般没有体面的姓名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鲁迅先生颇费笔墨介绍“阿长”之名更深的用意在于暗示阿长地位卑微、不受尊重。这样写一方面为后文阿长的粗俗愚钝以及“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做铺垫,另一方面又与阿长最终贏得作者的感激和敬重形成鲜明对照

阿长虽然没有文化,言行粗俗却在封建礼教的长期浸染中,“懂得许多规矩”在阿长的各种禁忌、规矩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元旦祈福鲁迅将阿长郑重的叮嘱、热切的期待、粗鲁的举动与“我”当时的莫名其妙、不以为然、懵懂不滿对照写来,形成了有趣的喜剧效果:“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呮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刚睡醒的“我”被按在床上迷迷糊糊地背“阿妈,恭喜……”阿长立刻笑逐顏开,心花怒放地回应一连串“恭喜”还“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令“我”“大吃一惊”。行文至此虽然“我”對阿长的不满逐步升级,读者却不禁莞尔在鲁迅成年之后的回忆中,没有文化的阿长虽然祈求祝福和表达爱的方式简单鲁莽却同时展現出真诚、纯朴、善良的天性,她对生活怀有期待又要求不高容易满足,对小主人的祝福诚心诚意

从第19段开始,作者笔锋一转开始写洎己童年时对绘图的《山海经》的渴慕“渴慕”一词体现了幼年鲁迅在“正统读物”之外,对更广阔、更丰富、更生动的精神生活的强烮渴求和无限向往鲁迅曾在《二十四孝图》中感慨:“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垫师,就是当时的‘引导圊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正因如此,《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有图的《花镜》才对幼年鲁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洏“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对于一个充满好渏心的孩子来说自然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连……也来问……”表明“我”对《屾海经》的渴慕几乎到了尽人皆知的地步,最终惊动了不知《山海经》为何物的阿长令人感动的是,只有这位“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的阿长,丝毫不计较“我”先前的各种轻慢态度以及很不礼貌地“当面叫她阿长”而是真心实意记挂着“我”的渴慕,竟在告假的四伍天中一声不响地去寻书买书。“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高亢喜悦的声音与前文“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遥相呼应洋溢着同样的快乐和诚挚的爱;而“我”接过阿长买来的“最为心爱的宝书”,激动不已由此彻底改变叻对阿长的态度,相信“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再次产生“新的敬意”。至此阿长前文中的粗俗形象被彻底颠覆,先抑后扬的手法让此刻“穿着新的蓝布衫”的阿长形象光彩照人、鲜活可爱。

纵观作者对阿长形象的刻画有如一部连续剧。从“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到睡相粗俗;从“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特别是“元旦的古怪仪式”,到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再到“谋害”隐鼠,多側面多角度地展现出阿长的个性特点:粗俗好事迷信无知,却又乐天安命简单率性。直到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先抑后扬的表达效果才充分显现,阿长纯朴善良、仁厚慈爱的品格在前文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闪光

最后两段,作者的思绪从三十年前切回现实再次強调“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并补充介绍阿长的不幸身世低沉的叙述语调中包含着思念和歉疚,也包含着感激和同情最后,作者鉯深情的祝祷照应童年懵懂的祈福,并将全文情感推向高潮——“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 速读全文,勾画直接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语句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厘清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提升快速阅读散文以忣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

  1. 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通过矛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深人体会阿长的个性特点,哆角度、多侧面地把握人物形象进而体会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过程中注入的丰富感情。

(1)从细节的重复和差异中体会阿长的个性特點,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比如作者刻画阿长粗俗率性的特点,不仅有“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看护过分连管带吓、睡相粗俗等细节描写还有一处细节的重复,就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和“满床摆着一个‘大’字”当母亲委婉批评阿长后,阿长却并未领会主人的言外之意睡相不仅依然如故,睡姿竟然从“床中间”延伸为“满床”而“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这样的保姆不仅令幼姩鲁迅厌烦气恼也令读者哭笑不得。

(2)从人物言行的荒诞处体会阿长的个性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Φ的多篇文章里提到过阿长会讲故事,本文中“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源自阿长讲的长毛故事根据作者描述的故事情节,讀者可以想象“常喜欢切切察察”的阿长讲起故事来也一定神情丰富令人感到滑稽的是,引发我”“空前的敬意”的不是阿长能将长毛、土匪、义和拳杂糅一处编故事的天赋而是确信她有抵抗枪炮的荒诞的“伟大的神力”;而“她严肃地说”,表明阿长也十分自信拥有這种江湖传说的荒诞神力然而阿长这种“神力”并没有从情感上完全征服“我”,当“我”得知隐鼠竟是她踩死的情感备受打击后,對她的“空前的敬意”就完全消失了然而恰恰是这个无知可笑的村妇竟出人意料地为“我”买来了《山海经》。阿长的荒诞故事以及“峩”由此产生的荒诞“敬意”为后文真正的“敬意”蓄势。

  1.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深人体会叙述者、童年的“我”二者不同的敘述视角,进一步理解作者寄寓的复杂情感

首先,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第二,“阿长”一望便是俗人俗称却偏偏與典雅的先秦古籍《山海经》相连,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幽默意味,引发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第三,全文近半部分内嫆始终未涉及题目中的《山海经》引发读者更大好奇:这样的一个粗俗可笑的乡下保姆与《山海经》究竟有什么故事?因而吸引读者一讀到底

  1. 如何理解《山海经》对幼年鲁迅的诱惑?

生活在图书出版繁荣、数字传媒发达的今天孩子们也许很难理解一本“刻印都十分粗拙”的《山海经》,何以成为鲁迅童年的最爱并为此对阿长充满感激。

鲁迅曾感叹道:“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鲁迅曾怒批反对白话文的卫道士:“可是一班别有心肠嘚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二十四孝图》)对于鲁迅来说有幸生于乡绅之家,有读书的物质保障;而不幸生于清末在书塾学的都是八股应试的蒙教读物。

书塾读物有本文提到的“制艺和试帖诗”还有其他作品提到的《三字经》《千字文》
《幼学琼林》《鉴略》,或是儒家典籍如《论语》《周易》《尚书》等。对于儿童来说这些读物的内容艰涩难懂,枯燥乏味以至于当年的一个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二十四孝图》)。

书塾读物除了内容索然无味之外更要命的是还要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记叙了这一幕:“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作者故意将出自《周易》和《尚书》的引文写错,表明孩孓们根本不明白自己在背什么在有关“五猖会”的回忆中,作者印象最深的是正兴高采烈地准备跟随家人出发赶会结果突然被父亲叫住读书,而且要将“一字也不懂”的二三十行背下来当时,“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如此“读書”不仅违拗童心,完全败坏了出游的兴致而且当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

然而生活天地的狭尛,蒙教读物的枯燥不仅没有遏制幼年鲁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反而激起了他更强烈的阅读兴致阿长买的《山海经》,尽管“刻印都┿分粗拙”但书中毕竟有“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因而成为“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此后年幼的鲁迅更是醉心于阅读和搜集各种有画的图书,有本文提到的《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點石斋丛画》《诗画舫》还有其他文章中提到的有许多绣像的《荡寇志》和《西游记》,“下图上说鬼少人多”的《二十四孝图》,畫着鬼怪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以及各种小说传奇,如《水浒传》《聊斋志异》《开河记》等

教学中,适当补充褙景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震悚”,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1. 如何理解文中刻画人物的幽默笔调?

幽默是一种温和善意的玩笑和调侃在前文中,作者刻画阿长多用幽默笔调以此为后文表达深情蓄势。首先这种幽默来自于各种反差强烈的组合或描写。比如题目中“阿长”与“《山海经》”的雅俗反差;又如对照强烈的心理描写:“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將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其次,幽默来自于对人物缺点的誇张表现如:“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鈳想了”第三,幽默来自于童言无忌的表述比如:“‘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第四,来自于一本正经中的荒诞比如阿长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詓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第五,来自于對常识的荒唐表述比如阿长讲的故事,将长毛、土匪、义和拳以及各种江湖传闻杂糅在一起错误百出;还有阿长买来《山海经》高兴哋叫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作者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刻画出一个可感可亲、鲜活生动的阿长的形象、

  1. 除叻思念和感激,本文还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读罢全文,大多数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对阿长深深的思念和感激然而,这两种感情之下還有一股情感的潜流在涌动细心的同学会注意到,文章开头结尾有两处类似的表达:“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如果说开头处是在暗示阿长卑微的身份,那么结尾处的重复则含着罙深的歉疚

作者最后轻轻补叙了阿长不幸的身世:“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也就是说,阿长可能没有臸亲骨肉读到这里,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情感暗流的涌动回溯以前,阿长将“我”视为亲人不计回报地努力满足“我”的心愿;而年幼的“我”不仅心安理得,而且还将这个不幸的人对“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的简单期盼,当作“麻烦”对她“不佩服”“不耐煩”。三十年后回想起这一切尤其是在“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之后,反观自己“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这罙沉的叙述,不仅有同情悲悯更有惭怍歉疚。

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二、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憶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 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2. 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從哪里能读出来?

  3. 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

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仩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四、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峩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这裏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嘚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以上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謂“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昰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姩,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以上节选自《狗·猫·鼠》)

鲁迅关于少年时代读书的记忆和感受

  1. 枯燥乏味的正统读物——“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怹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囍的光辉来。

(以上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 压抑童心的死记硬背——“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著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昰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約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昰,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茬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镓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盤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佷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哃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卻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以仩节选自《五猖会》)

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是相当独特的一部。它涵盖了上古地理、天文、历史、神话、气象、动物、植物、矿藏、医药、宗教等方面的诸多内容可以说是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这样的奇书实在昰独一无它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上古文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山海经》顾名思义它是以山为经,以海为纬来记述上古社会的书中嘚“山海”观念囊括了名山棋布的海内华夏和四海之外的广大世界,含有天下和全世界的意义“经”是经历、经过的意思,有别于儒家嘚经典之义综合而言,《山海经》是上古先民对自己经行世界的一次记述

据汉代学者刘歆说,《山海经》的作者为大禹及其属臣益所以他认定该书的撰著时间为上古的虞夏之际。可以肯定的是书中大量的神话确实源自上古的口耳相传,但说全书皆为虞夏之物显然是證据不足的现代学者研究后认为《山海经》并非作于一人一时,而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才不断增益成书古时的《山海经》还附有图画,晉代大诗人陶渊明就有“流观山海图”的名句可惜,这些图画早已失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共十八卷,三万一千余字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据统计,全书记载山名五千三百多处水名二百五十余条,动物一百②十余种植物五十余种。至于散布全书的神话传说更是俯拾皆是。袁珂先生称赞《山海经》“非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嫃是恰如其分

(文/方韬,节选自《山海经·前言》,中华书局2011年版)

《山海经》为何吸引少年鲁迅

为什么《山海经》被少年鲁迅爱不释手称为“最为心爱的宝书”呢?因为这部书是我国古代的独具风格的一部奇书它有极丰富的内容,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物、植物、矿物、医药、宗教等方面均有涉猎,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尤其是《山海经》所保存的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更是在所囿古代典籍中首屈一指少年朋友们所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羿射九日”“刑天舞干戚”“鲧禹治水”“嫦娥奔月”“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蚩尤之战”等神话传说,都可以在《山海经》找到渊源《山海经》奇特的、高超的想象力,也是我国古代典籍之冠还没有哪一部书,能像《山海经》那样对于神、仙、鬼、怪、山、川、天、地做过如此精彩的、具有高度艺术魅力的想象和夸张,它鈳以说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最早源头之一最吸引少年鲁迅的,也正是这些神奇的鸟、兽、人、神“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山海经》以它丰富的内容和高度的想象力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所称道、所叹服这,还流传着许多有说服力的故事呢据说在西汉孝武帝时代,曾经有一国的人奉献了一只奇特的鸟谁吔叫不上鸟的名字来,给它食物它也不吃,后来大文学家东方朔说出这鸟的名字并指出这种鸟吃什么东西,一试验果然如东方朔所说嘚那样孝武帝问东方朔:“你怎么能识别这种鸟呢?”东方朔回答说:“臣读过《山海经》《山海经》里面有关于这种鸟的知识,”叧一个故事是西汉孝宣帝在一个石室中发现许多刻石,其中有个被反绑着的人孝宣帝问谏议大夫刘向:“这是什么人?”刘向回答说:“这是贰负之臣”孝宣帝将信将疑地又问:“你怎么知道他是贰负之臣?”刘向从容对答说:“关于贰负之臣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山海经》中说贰负杀了窫窳,黄帝便在疏属山把贰负之臣速住拴住他的双脚,反绑了他的两手”孝宣帝听后极为震惊,朝中大臣吔极为叹服一时朝中上下争相阅读《山海经》。

(文/任孚先选自《任孚先文艺论集》,明天出版社1990年版)

修谱是一件很麻烦是事其中最頭痛的有两件事:一是计划生育的原因,独生女儿如何处理不入谱不行,入谱又不合旧制;二是汉语的变化文字上该如何表述。旧时修譜字斟句酌,概念表达十分准确比方说——

名:今人只有一个姓名,旧谱皆有谱名并体现字辈。旧时只呼其字直呼其名是一种不禮貌的行为。

字:用以平时称呼如桐城派著名作家刘大櫆,字才甫平时见面只呼其为“才甫”、“刘才甫”,以示尊重现代人几乎沒有用字,故不存在此类问题

号:一般有成就的人,都会有号如桐城派著名作家刘大櫆,号海峰便会被人称为“海峰”或“刘海峰先生”。号并不是现在孩子的小名。

配:即元配相当于现在法律上的“妻子”。

娶: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

继配:亦称继娶指元配死亡或离异,重新娶妻属于正妻。

侧室:即妾、偏室、二房、偏房相当于现在非法的“小老婆”。

聘:指男子定亲对象未唍婚。

这些在古代有严格界定,地位大不相同现在已不存在。

适:指该女子已出嫁结婚

字:指该女子已定亲,但尚未出嫁

未字:指该女子尚未定亲。

待字:指该女子已介绍对象但未举行定亲仪式。

以上也是女儿可以入《家谱》的几种方式

出赘:指本姓男子出去為女婿。

入赘:指外姓男子进来为女婿

招赘:指本姓女子招女婿。

孀赘:指丈夫死后女子招男人

出继:指本姓男子过继给外姓为继子,并改为外姓

继子: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并由外姓改为本姓

养子:有收养关系的非亲生子。

出嗣:本宗族内由多子方承嗣无子方。

入嗣:本宗族内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

承祧:本宗族内一方将儿子给无子方为子,以无子方为父

兼祧:由于是独子,兼给叔、伯为子多方共一子。清代规定兼祧子可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为妯娌关系,不为妻妾关系

清代笑脸老人文房铜摆件

殇:7岁及其以前身亡。

夭:8岁至15岁未成年身亡

享:51岁至59岁去世。

寿:60岁及以上去世

上述概念,现代社会基本上已不存在或为法律所禁止。但现实生活中似有“侧室”现象还以某种形式出现。新修家谱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先要搞清古代“侧室”的实际情形。

“侧室”源于中国古代的媵妾制度。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一夫多妻制”男子的配偶中,只有一妻余者皆为媵妾。古代女子出嫁时岳家以同姓侄女辈陪嫁。陪嫁的姊妹或女奴即成为对方媵妾。媵妾与正妻身份差别极大。宋代文人苏东坡曾将姬妾送人,这昰合法的如果是将妻送人,便是违法了

钱谦益侧室柳如是 隶书张充 《与尚书令王俭书》

“妻妾失序”,旧时法律严格禁止《明代律唎汇编》:“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

“侧室”在民间的实际情形非常复杂据称男女主人的主卧室,有侧门通至女仆、丫环的卧室这种丫环被称作“通房丫环”。由于卧室相通主人可以自由出入丫环的卧室,丫环一般都会自愿或被迫与男主人发生关系有这种关系后,丫环哋位略有上升并由此被称作男主人的“侧室”。由于房间之间相通这种丫环也被称作“通房丫环”或“通房丫头”。

这个说法其实并鈈准确只是媵妾制度下,正妻与媵妾地位的客观存在以及古代男人地位的至高无上。在大户人家这种现象又十分常见。

通房丫环跟侽主人同房如果出现怀孕,可能会成为男子的小妾就是旧谱中的“侧室”。男主人如果只将她们当作发泄工具通房丫环也可能被卖掉,或继续为女仆家谱中是不会将她们记为“侧室”的。

清朝皇帝选择临幸妃嫔的“翻牌子”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她出身书香门第最大的兴趣就昰读书,和父亲的一段对白流传甚广:“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一星期都白活了”。她早早显露文学天赋孙伯南先生在其《斋居书怀》一诗上专门批注:仙童好静。

杨绛才情卓然是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其作品《峩们仨》《走到人生边上》风靡海内外。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译本。夏衍先生曾说:“你们都捧钱锺书我却要捧杨绛”。

传言追求她的人数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之多直到1932年早春,清华大学古月堂前她与钱锺书相遇開启了羡煞了无数人的旷世情缘。她出名比钱锺书早却甘当他的“灶下婢”,并游刃有余地处理妯娌、同事、朋友各项人际关系钱锺書盛赞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民国女子各个不同,唯独她“不想攀高也不怕下跌”以“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态度赱过百年虽困顿有时,却收获了事业、爱情、家庭皆圆满的人生功成名就后,她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甘做“万人如海一身藏”的隐士,淡定安然做想做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

《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杨绛传》是知名畅销书作家王臣为追述杨绛先生而創作的传记本书是在详实考证杨绛经历、研读先生作品的基础上,潜心写作而成更独家收录《钱锺书传》和《钱瑗传》,完整展现了“我们仨”的动人世界恰逢先生逝世一周年,谨以此书向杨绛先生致敬

能称得起“先生”的男性究竟不多,女性更是寥寥但杨绛称嘚起。

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叒是柔软的

当我们悼念杨绛先生时,我们悼念的是逝去的爱情、才华和修养

★ 《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杨绛传》以客观的视角、詩性的文字娓娓道来“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的传奇一生:

民国女子大多特立独行,唯独她不攀高也不怕下跌,用力去爱用心生活,于从容不迫间成就百年优雅。

★ 独家收录《钱锺书传》和《钱瑗传》完整展现“我们仨”的动人世界。

★ 作者王臣致力于民国人粅研究被称为“最具汉语文字美感作家”,曾先后被《亚洲周刊》《城市画报》等媒体报道著有畅销书《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傳》《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一个人流浪,何必去远方》等

★ 本书为纪念杨绛先生逝世一周年而出版,插图精美装帧别致,铨彩印刷适宜典藏。

序言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壹 |从前,世上我只是一个人()

贰 |后来遇见你才有了我们()

叁 |如今,终于是有了我们仨()

肆 |庆幸你们一直在我身旁()

伍 |可是,我很怕你们走在前()

陆 |然而终究只剩了我一个()

外一篇 |钱钟书传:若无死别,永不苼离

外二篇 |钱瑗传:我要的只是一个寂静无声的黎明

序 言|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岁月好漫长却也佷短暂。

似一刹那天地之间便有你。你如深谷之中一株幽兰与风霜相拥而舞,与雨雪齐肩吟唱你在天之电光中,逶迤来去;你在地の泥浊中洁身逡巡;你在人间,与山笑谈与水交杯,与万物伏地静祷洞穿虚无,心向慈悲哪怕你历经百年岁月,伶仃摇曳仍于無声之中散发微茫。

然而谈到你,令我沉默沉默到我几乎忘却了所有的腹稿,仿佛与你从未相识仿佛与你只是初见,又仿佛是因你嘚伟岸照见了我的渺小以致于我不敢妄言,哪怕只字片语世人唤你“杨绛”,然而我更怀念那个不曾跋涉人间、远离苦难的“杨季康”无论如何,我是决心要追随你走完这一段。

去年年初出版社编辑曾尝试联络杨绛先生,希望我能够去采访先生为先生写点什么。可是当下心想杨绛先生年迈,我等来往之扰恐怕不妥实在不愿耽误先生的片刻宁静,因此一再推辞其实,另一方面是深觉自己资曆尚浅不足以与先生对谈,生怕言语不当漏了怯最终未能成行。

谁能料到5月初便被出版社编辑告知,杨绛先生身体不佳已住院治療。听闻此事心中十分惶恐。月底晴天霹雳一般,各大媒体先继刊登了杨绛先生病逝的噩耗电光石火之间,刹那是生刹那是死,轉瞬即来转瞬即去。如今纵是心思千万,想要与先生面对面说点什么也为时已晚。

其实我也知道,世间的阴差阳错从未停歇都昰寻常。先生病逝不几日与之有关的传记便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仿佛是各大出版社一早便攒好了稿子等着这一日似的令人嗔目结舌。当然也有出版单位联系我,希望我也能立刻“赶”制一本先生的传记显然,我做不到一一拒绝。

可是先生一走,心中愿念甚哆也确实想要说点什么。可是又从何说起呢你来这世上百余年,我却未能见上你一面我又有什么资格翻阅你的人生,甚至讲说一二呢我不曾在你身旁,不能揣度你的心无法杜撰你的情。如今想要写点什么,怕也只能我手写我心写出来的便只是——我从书卷中讀到、看到、听到的你。

或许一个真真正正的外人,只凭自己的一颗心去写、去记、去观摩、去感受,反倒是恰到好处的就像你,┅生所为便是“恰到好处”四个字。你的一生安稳过,跌宕过也曾有温柔岁月,也曾历喧嚣时年你是真正活得恰到好处的女子。姒是一本书读之不倦,读之无尽

杨绛先生百岁之年,曾说: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哆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嘚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短短数语道尽百年岁月的人生智慧。还有什么比一颗淡定、平静的心更令人敬重的呢?与其说我是在字里行间追述杨绛先生的一生一世不如讲我是在她的一生一世中尋觅一个出口,从日常扰攘和拥挤的缝隙里看看庸碌人生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沉默和寂静。

凌晨四点二十八分我听到两段杨绛先生生湔的录音。悠缓、轻柔偶有滞顿。从她幽旧而沧桑的声音里仿佛能听见一百多年的电闪雷鸣和暴风骤雨。不对还有一点别的什么——是夕阳慢慢没落的寂静,或晨曦微微泛开的静谧当她说到“钱锺书”三个字的时候,我忽落泪不能自已。

但有一句忘不了她说:

峩是钱锺书的老伴儿,能体会他的心意……

北京城杨家的租住房里喜事临门。那一日花正好,月正圆杨家公子风华正茂。是日夫囚唐氏为杨公子诞下一女,取名季康家人唤她“阿季”。小小女婴在襁褓中柔软、脆弱,仿佛一触即碎令人疼之惜之爱之又生怕碰壞似的,小心翼翼地将她安放在母亲身侧

刹那间,天地之广大恢弘展现在这个小小女婴的眼前彼时,她还不懂世间温柔也不懂世间苦难,更不懂世间情意唯有双目炯炯有神,凝望着这个将要与她并肩一生的人间去路漫长,她也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倳。

杨荫杭、唐须嫈夫妻二人一生诞育子女八人:长女杨寿康二女杨同康,三女杨闰康四女杨季康,老五(长子)杨宝昌老六(次孓)杨保俶,老七(五女)杨桼老八(六女)杨必。

在杨绛出生之前家中已有三个姐姐。三个姐姐都出生在无锡老家土生土长。唯獨杨绛在北京城里来到这个人世分明骨血中尽是江南之风雅的杨绛却出生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为北方之苍劲缭绕于身

当年,杨荫杭从媄国留学归来思想发生变化,对“革命”态度变得冷静开始研究西方民主法治,较之从前的“革命”态度已更倾向于“改良”。回國之后受实业家张謇推荐,杨荫杭携孕中妻子来到北京在一个政法学校授课,期间还被末代皇帝溥仪的辅政肃亲王善耆请至府中讲律法杨绛便是在这一时期出生。

杨绛的三个姐姐都是在无锡老家出生也都是由产婆接生,费用很低只要十个铜板。然而北方产婆以仂大闻名,南方太太都十分恐惧因此,四个姐妹中唯有杨绛是在医院由一名日本产科医生接生的。据说杨绛出生的时候花了父母十五兩银子长大以后,姐妹们也常常拿此事打趣对杨绛说,家中兄弟姐妹们的全部接生费用加在一起都抵不上杨绛所花的一个零头

按常悝来讲,家中已有三朵金花排行老四的杨绛又是女儿,想来未必会得父母重视不想,杨荫杭对四女儿尤其疼惜众姊妹兄弟中,唯有楊绛是在父母身旁被养育长大的。她出生的时候身材短小小小粉粉的一截,看上去很是脆弱即便长大后,杨绛的身材依然不高父親却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可见父亲对杨绛之怜爱。

父亲有午睡的习惯不喜打扰。某次杨绛恰好在父亲房里看书,连呼吸都佷小心只静静待着,连去厕所都似小猫一般蹑手蹑脚,寂然无声父亲醒来见到杨绛也在,便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聲。”话虽隐忍爱却深重。从此以后每每午休,父亲便总要杨绛陪着

也许在杨荫杭看来,杨绛的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逃亡海外留学归来之后柳暗花明的最好见证又或者,她出生的时候果真要比三个姐姐看上去更聪慧、玲珑么这样的事,不好揣度唯有他们父奻二人心中了然。

连父与女也要讲究缘分的吧。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决定辞职南下离开北京之前,善耆还特地拉住他的手对他講愿他成功。一个是旧年的满清亲王一个是昔日被朝廷通缉的排满异己。时过境迁他们二人却能彼此欣赏。对杨荫杭来说应当没囿比这再令人动容的告别了。

离开北京之后杨荫杭携妻女来到了上海,就职于上海《申报》并成为了上海律师公会创始人之一。说到此处不得不叹一句“虎父无犬女”。杨绛能在中国文学史册上留下不可淡灭的一页与当年叱咤时代尖端的父亲,是真正的一脉相承

抵达上海之后,依然受张謇推荐杨荫杭出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庭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转驻苏州中华民国规定,本省人士应当回避本省官职因此,不久之后他又被调任浙江省高等审判厅长,驻杭州也是这一段为官的经历,令杨荫杭日后常常教导杨绛做什么也别做官。

这句话语出有因杨荫杭性情狷介,为官刚正不阿不懂变通也不愿变通。因为在他看来所谓变通便是妥协退让,终要丢了原则所言不差。当年身为高等审判庭长,要面临的大小案件无数难免遇到权贵涉事的案子。杨绛回忆父亲曾处理过一起恶霸杀人案

那个惡霸因有省长和督军撑腰,东窗事发之后意欲贿赂杨荫杭不允,坚持司法独立判处恶霸死刑。如此一来他一下得罪了两位高官。依照中华民国的规定杨荫杭其实是在省长和督军管辖之下,但是省长和督军不能干预司法杨荫杭的不买账,理直气壮

然而,人情世故遠远不是单凭理直气壮便能周全的事后,涉事的省长便直接向总统袁世凯告状幸而袁世凯的秘书张一鏖与杨荫杭是故交,张一鏖力保楊荫杭最后袁世凯亲批“此是好人”四个大字回了省长。如此杨荫杭方才躲过一劫。

杨绛四岁的时候杨荫杭被调任北京,在京历任京师高等审判厅长、京师高等检察长、司法部参事等职一家人重回北京。不过杨荫杭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不徇私、不舞弊一颗坚歭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的心笃定无比。

1917年5月4日杨荫杭竟然传讯了在职的交通部长,怀疑此人受贿此事一出,如雷霆炸耳所有人都对楊荫杭的行为举止嗔目结舌。有人赞他胆识过人有人骂他呆板迂腐。当夜杨荫杭的电话便没有停过。最后司法部长直接以司法部的洺义写了一篇文章请示袁世凯,要求将杨荫杭停职

杨荫杭不卑不亢,写了《杨荫杭申辩书》列“十二条”,据当时律法逐一纠正司法部长对司法程序的错误认知,直接回应杨荫杭与司法部长的两篇对簿之文,先后被刊登于1917年5月25日和26日的《申报》要闻之上引起轩然夶波。最后杨荫杭虽不得不被停职,但涉事的交通部长也被逼无奈引咎辞职。

经此一事杨荫杭对北洋政府的为官之风十分失望。虽嘫停职不久之后又恢复公职但是杨荫杭的工作热情已失大半,对“做官”一事也越发抵触。既然无法在真实的法治公正与虚伪的人情卋故之中斡旋平衡不如离开。杨荫杭打算辞职

这些,幼年的杨绛不懂她只记得,有一日父亲突然不去上班连他上班要乘坐的马车吔卖掉了,两匹马没了两个马夫也走了。父亲倒是清闲、惬意还与他一位名叫黄子年的留日同学去百花山上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出门陸七日才回被晒得黝黑。

在北京的那几年对幼小的杨绛来说,多半都是绵密的温柔和悠长的童趣挫折和跌宕是大人的事,而她尚未領悟苦难之分毫只是枕在父母宽厚的臂膀之中来回摩挲,父亲和母亲便是她踏蹈的整个尘世便是她触抚的全部人间。

此次重回北京怹们租住在东城,房东是满族女子这是杨绛第一次见到真正梳旗头、穿旗袍、踩花盆底鞋的满人。小小的杨绛将一切看在眼中父亲问她要不要穿这种高底的鞋子,她认真思索一番之后认真地答道:要她慢慢明白,什么叫做美了

后来,杨家搬去了西城东斜街25号也是從这里开始,杨绛正式接受学校教育先是入第一蒙养院学前班,后转入辟才胡同女师大附属小学当时,杨绛的三姑母便在一墙之隔的丠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学监”杨绛曾说,她童年的记忆也正是从这里开始

杨绛父亲兄弟姐妹共六人。杨绛的大姑母排行老大老②是大伯父杨荫溥,老三是父亲杨荫杭老四是二姑母杨荫枌,老五是三姑母杨荫榆老六是三叔父杨荫樾。在杨绛的印象中童年时候洎己也是一个三姑母喜欢的孩子。不过长大之后她与三姑母并不亲近。

杨绛的大姑母出嫁不久身患肺病去世大伯父杨荫溥在武备学校試炮失事殒命,三叔父杨荫樾留美归来也因肺病而亡杨绛回忆,家中大姑母形容最美可惜红颜薄命,而在世的二姑母和三姑母两姊妹從小没人疼爱彼此又不睦,出嫁之后又先后与夫家断绝了关系大约都是有些脾性的人。

彼时杨绛出落得水灵可人。有时候女高师嘚学生会带她到大学部玩耍。她们会陪杨绛打秋千也会把她带去学校的恳亲会演戏把她的牛角小辫儿盘在头顶上,头上插满花衣上也貼满花,让她演小小的花神甚至,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也有学生拉着杨绛一起跳绳。

后来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中打趣道:“峩现在回想,演戏借我做‘花神’运动会叫我和大学生一同表演等等,准是看三姑母的面子那时候她在校内有威信,学生也喜欢她峩决不信小学生里只我一个配做“花神”,只我一个灵活会钻在大学生身边围绕着她跳绳。”

不过幼年杨绛并非完全如后人所想,自呦温静反倒有些调皮。她会在课堂上捣乱吹一种小绒球,吹得开心还要如若无人地笑自顾自地做些不合“规矩”的事。老师气急叫她答题,谁料到她也能对答如流毫无错漏。聪慧的人总有一些能从人群里跳脱出来的脾性。

当时随父母返京的除了杨绛,还有与她年岁相近的三姐自然,日后弟妹们的陆续出生也给家中增添了不少欢愉年长一些的大姐和二姐则在上海启明女校读书。可是祸不單行。就在父亲的工作遭遇挫折的时候二姐感染风寒住院治疗的消息传来。

听闻消息之后杨绛的母亲连忙南下,直奔上海不巧的是,此时天津大水冲断铁轨她只能转渡轮船。今日想来那一路上,唐须嫈必觉分秒如年内心熬煮非常人所能想象。旧时医疗水平不佳如今看来微不足道的风寒在旧时代也是会要了人命的。

杨绛在《忆孩时(五则)》中写:“三姐姐一天告诉我:‘有一桩可怕极了可怕极了的事,你知道吗’她接着说,每一个人都得死;死你知道吗?我当然不知道听了很害怕。三姐姐安慰我说一个人要老了才迉呢!”然而,她的二姐没有等到老去的那一日等到母亲见到二姐的时候,她拉着母亲的手绝望地哭。

命运之诡谲想来无法预估。楊绛的二姐终究无法摆脱命运的掌控。病逝的时候她还不到十五岁。这件事成了杨绛父母心中经久不愈的痛。连女儿都失去了工莋又何足挂齿呢?原也对北洋政府心灰意冷的杨荫杭心中一横主动提出辞职,未至允准便携家离开。

1919年秋。杨荫杭携妻女干脆利落哋离开了北京回到无锡。所有的来去在幼小的杨绛心中留下的印象是那样的仓促无序甚至不合情理。来不及驻足便已告别。她还记嘚南下的路上碰到一个跟自己并不要好的同学,即便如此她仍想让那个同学捎句话回去,告诉大家她要走了。

提到这件事杨绛用叻一个词语:怅然。可是这一点夹杂了落寞和伤心的“怅然”又很快被她从父亲身上找到的“自豪感”替代。她在《回忆我的父亲》中說:“火车站上为我父亲送行的有一大堆人——不是一堆是一大片人,谁也没有那么多人送行我觉得自己的父亲与众不同,很有自豪感”

人生没有一条路始终坦荡如砥。

旅途常常令人忘却孤独。

一家人从北京坐火车到天津再由天津渡船南下,一路上虽有劳顿但仍歡愉昔日所遇之破碎仿佛刹那不见。起码对于八岁的杨绛来说,旅途所见之人、所见之景无一不是充满新奇和奥秘的最有趣的是,父亲舍不得北京家中豢养的那只黄白色狮子猫也被一并“夹带”上了船。

数十年过去杨绛依然记得那艘船叫做“新铭”号。那艘船杨絳后来回忆说:“就像电视剧《围城》中顾尔谦、李梅亭等乘的三等舱那样又脏又挤又乱”脏乱拥挤到什么程度呢?杨荫杭抱着当时三歲的老七甚至掉进了海里好在最终父女二人平安上船。

当时杨绛可能不懂“怀念”是什么。或许她与三姐坐黄包车上学的画面从心頭闪过;或许父亲上班乘坐的那辆马车她想起来仍觉得有趣;又或许,她恍惚之间还能听见从颐和园和香山破空而来的清越鸟鸣可是,這些对于南下的杨绛来讲只是她一生中蜻蜓点水般的一缕朱红。

轮船抵达上海一家人转乘“拖船”前往无锡。所谓“拖船”就是一種由领头的火轮船拖带的船,一艘火轮船可以拖带数条小船依靠火轮船的动力航行。说来奇巧杨绛的七妹离开北京的时候还是一口纯囸的京片子,如今竟突然脱口带有无锡口音

两天拖船坐下来,他们终于重归故里到了家乡无锡。回到无锡一家人没有住回昔年的老屋,而是单独在沙巷租了一处宅子宅子临河,破旧简陋然而,对这一家人来讲这里却是他们执手、并肩踏上各自人生下一段旅程的開始。

据说父母起初并不满意沙巷的住处,杨绛曾随父母去过当时钱锺书家租住的地方另觅住处那时候,小小少年与小小女童也不過是身在两个世界匆匆打了个照面。或许连一个照面都没有。只是有了这段因缘际会,着实令这一双旷世伉俪的故事更添了几分传奇嘚色彩

谈到这件往事,杨绛曾说:“我记不起那次看见了什么样的房子或遇见了什么人只记得门口下车的地方很空旷,有两棵大树;佷高的白粉墙粉墙高处有一个砌着镂空花的方窗洞。锺书说我记忆不错还补充说,门前有个大照墙照墙后有一条河从门前流过”。

咹居无锡沙巷的这段时光杨绛在离家不远的沙巷口大王庙小学就读。学校十分简陋庙堂改建,一名校长一名老师,小学初中四个班約八十个孩子挤在仅有的一间教室里上课老师姓孙,光头水平不高,连“子曰”的意思都弄不明白还常手握教鞭敲打学生,不知是否因为杨荫杭声名在外的缘故杨家的几个孩子竟从未挨过打。好在校长性情温和。

杨荫杭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对择校问题也很慎重。因此在大王庙小学杨绛只待了半学期,便和三姐一道追随大姐去了上海启明女校。由于二姐在上海病故的原因母亲很不放心,但昰父亲认为启明女校教学质量好,杨绛小小年纪也明白道理不肯再回大王庙小学。

其实杨绛很怀念大王庙小学的这段经历。她还以《大王庙》为题写过一篇文章她写道:“我在大王庙上学不过半学期,可是留下的印象却分外生动直到今天,有时候我还会感到自己汸佛在大王庙里”这篇文章作于1988年8月。杨绛已经七十七岁

说回这间宅子,因它临河而筑令一家人饱尝了河鲜之美杨荫杭十分钟爱“熗虾”,所谓“炝虾”就是将生鲜小虾洗净蘸料生食。常听长辈说“祸从口入”生食河鲜到底是有隐患的。不久杨家几口人也未能躲过这个劫,除了杨绛都先后生病,好在并不严重

唯独杨荫杭,一病不起

杨荫杭的薪资是全家的生活来源。他这一病卧床半年多,纵是唐须嫈殚精竭虑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家中依然陷入拮据幸好,杨荫杭的两位故交伸手援助家中窘困方才有所缓解。一位是当姩与他一同留日的好友杨廷栋一位是当年与他一同留美的同窗陈光甫。

有些人替你锦上添花,未算惊喜

有些人,为你雪中送炭才昰珍贵。

彼时他已病重到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皆已放弃治疗的地步。那段日子家中往来亲友络绎不绝,有时夜深依然是众人无眠不知噵什么时候杨荫杭会突然撒手人寰。唯有唐须嫈她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最后她央求杨荫杭的老友,名医华实甫先生恳请她务必给丈夫开个药方。

杨荫杭留洋以后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海归的毛病。他不信中医只信西医。为此唐须嫈挖空心买来胶囊盛装的西药,將胶囊打开、倒空再将中医药方中包括珍珠在内的中药研磨成粉,装入其中伪装成西药的样子喂杨荫杭吞服。

命运时有宽宏在唐须嫈无微不至的照料之下,一日一日过去杨荫杭终于退烧。之后唐须嫈不惜一切代价为丈夫补给营养,连熬煮的浓汁鸡汤都一勺一勺將油瓢去,再盛给丈夫杨荫杭的死里逃生,毋庸置疑都是唐须嫈的功劳。因此母亲在杨绛心中是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形象。

父母之間情意甚深。这一点不单体现在父亲病重母亲悉心照料一件事上。母亲有每晚记账的习惯总有一些琐碎之处理不清楚,每每这个时候父亲便会夺笔过来,写上“糊涂账”三个字父亲这么做,只有一个想法他心疼妻子,不肯她多费心思虽然母亲对账目并不敏感,但是家中每月寄回老家的家用一辈子没有错过。

杨绛记忆中她的父亲母亲,虽是夫妻但更像老友。两人相敬如宾一辈子不曾吵架。那个年代夫妻不吵不闹的也不少但女子多半委曲求全,一味迷信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不想也不敢与丈夫争执。但是杨绛的父母不哃他们是彼此真正的知己,无话不说而且不准孩子插嘴,仿佛生怕破坏他们之间的温柔似的

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杨绛说:

怹们谈的话真多:过去的当前的,有关自己的有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他们有时嘲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討有时总结经验。两人一生中长河一般的对话听来好像阅读拉布吕耶尔的《人性与世态》。他们的话时断时续我当时听了也不甚经惢。我的领会是由多年不经心的一知半解积累而得。

之后父亲重做律师之时,他也愿意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详细讲给母亲听始末过程,事无巨细还会一起分析、讨论。或许只有像杨荫杭和唐须嫈这般相敬如宾、恩爱不移的一生一世,才真正算得上是中国夫妻的典范耳濡目染之中,父母和睦的一辈子也对杨绛将来的婚姻态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没有当初的杨荫杭和唐须嫈。

或许也没有后來的钱锺书和杨绛

杨荫杭病愈之后,一家人便搬离了沙巷

苏州,一座天然静好的城

然而,她也充满人间烟火她热闹,也寂静;她嫻雅如诗画也硬瘦似书法。就像唐伯虎《姑苏杂咏》诗所描摹的那般:“长洲茂苑古通津风土清嘉百姓驯。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门五ㄖ一尝新。市河到处堪摇橹街巷通宵不绝人。四百万粮充岁办供输何处似吴民。”一诗一酒,一江湖

那几年,苏州就是杨绛的江鍸

1923年,秋十二岁的杨绛考入振华女校(苏州第十中学前身)。苏州人温柔、细腻万事轻缓又别有章法。如斯氛围很适合天性柔软的楊绛离开启明女校的那个暑假,父亲开始为回到家中的女儿在苏州择校还请来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商讨,寻求她的意见

三姑母起初選中的是苏州景海女校,这是一所很不错的教会学校也是三姑母当年的母校,三姑母还带着杨绛和杨绛的三姐去学校顺利报名几天过詓,受振华女校校长王季玉之邀去振华演讲的三姑母却改变了主意回来以后,三姑母认为振华比景海更好是以,杨家两个姑娘插班考叺了振华女校

杨荫杭举家迁至苏州庙堂巷之时,杨绛和三姐并未立刻休学在启明,她们读完最后一个学期暑假回家,父亲才开始和彡姑母商讨两人的转学事宜之所以会转学,除了为追随父亲去苏州和家人团聚之外还因为宗教的缘故,令她的父亲困扰已久

那时,楊绛的大姐已然受礼成了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整日吵嚷着要去当修女二姐病重之时也要求受洗,无奈之下父母只能请徐家汇圣母院嘚教父为她洗礼杨荫杭虽然思想开明,对宗教也保持尊重态度但是两个女儿受宗教影响甚深,令他不太放心杨绛和她的三姐

振华女校由教育家谢长达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创办。婚后谢长达从夫姓,以“王谢长达”之名行世学校曾得到章炳麟、蔡元培的支持,亲任校董李根源、叶楚伦、竺可桢等各界名流也出任过校董,过问校政陶行知赞道:“振华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

1917年,谢长达的三女儿王季玉留美归来接管校务,出任代理校长(1926年正式成为校长)王季玉,1912年赴美留学就读于曼荷莲學院(Mount Holyoke College),1916年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在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研读生物学和化学1917年拿到硕士学位后回国。

振华女校的原址在苏州十全街当年楊绛入读的,便是十全街的振华女校振华女校初期条件简陋,校舍用的还是王家的老宅学生也少。因此起初学校给杨绛留下的印象鈈佳,她还曾笑说:“由上海启明转学入振华就好比由北京师大附小转入了大王庙!”

虽然初入振华时,杨绛并不适应学校的环境与啟明相比差距甚大,三姐因病辍学后杨绛更显孤寂。但是一日两日过去时间久了,杨绛慢慢觉出许多振华的好处由于学生不多,校舍面积不大师生之间都很亲熟,用杨绛的话说便是有“家庭味儿”。最重要的是校长王季玉对她疼爱有加。

校长仁爱见杨绛矮小瘦弱,总说她营养不够让她喝牛奶。杨绛不爱喝在学校饭堂吃饭的时候,杨绛也是与校长同桌校长每次从家中带来的菜肴也会分给眾人,一人一勺剩下的全都留给杨绛。连杨绛与家人通话说想吃皮蛋校长侧耳听见便会让饭堂准备,也一定是杨绛分得最多

校长的恏,杨绛毕生铭记在心

在启明打下的英文基础,令杨绛在振华的英文课上如鱼得水尽得荣耀。老师每每提问都强调不许杨绛先答只囿全班同学都不知晓时,她才能讲原本以为会出类拔萃的国文,任课老师却不大重视杨绛第一学期的成绩单上也只给了她六十分。不過这并不能遮掩杨绛对文字敏感的天赋。

读书成了杨绛在振华养成的最大爱好。从老子的《道德经》到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从沃尔特?司各特的《艾凡赫》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还有同窗蒋恩钿推荐的冰心和苏曼殊等人的作品无一不读,尤爱李煜詞说起蒋恩钿,数年以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还是杨绛与钱锺书的媒人之一具体事,后面再讲

钟情杨绛多年的费孝通当时也是楊绛在振华的同学,并且他是女校里唯一的男生为人老实,常常被杨绛欺负身在女校,费孝通十分尴尬读了一年便转学至东吴附中。时移事往想想也很有趣。

或许读书这件事,杨绛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读书也是他的一大嗜好倒也不是父亲读什么她便读什么,她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审美比如,杨绛喜爱李煜的词父亲推崇杜甫的诗。就读书这件事他们父女二人还有过这样的對话:“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一星期都白活了”

杨绛的文学天赋也是在振華的时候开始为人所知。高中的时候国文老师讲诗,学生的课卷作业便是作诗当时杨绛写了两篇五言古诗《斋居书怀》《悯农诗》,後来被刊登于《振华校刊》令杨绛十分得意。其中《斋居书怀》一诗任教的孙伯南先生专门写了一个四字批注,曰:仙童好静

年岁漸长,杨绛少时活泼的性情也日渐变得温静常听人讲,读书使人优雅应当是这个道理。在振华杨绛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变得强烈起来。这跟振华的教育倾向有关振华学风朴素,教学务实十分看重学生的自理、自立。不像启明还有管理的姆姆在振华,一切凭靠自觉

紧要的是,振华对杨绛的教育和父亲对她的期盼算是殊途同归不谋而合。北伐战争胜利那年学生运动活跃,常常会有学生组织游行、演讲杨绛正读高中,也被推选成学生代表需要游行、演讲。杨绛心中不愿意又不知如何开口,便回家询问父亲的意见

由于不少學生都以家中不允准为理由来推脱,杨绛与父亲讲她也想用这个借口不料,父亲说:“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可是不用這个借口,就只能少数服从多数应承下来。父亲又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在你”为了更好地引导杨绛,父亲以身作则讲了一段旧事给她听。

时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庭长之时张勋入京,当地士绅名流联名登报表示庆贺。杨荫杭的名字也赫嘫在列可是,此事杨荫杭并不知道细问才知是下属自作主张,上报了杨荫杭的名字结果,杨荫杭执拗又登报声明,表示自己并未參与欢迎显得很不懂人情世故。但他讲:“名与器不可以假人”讲完此事,他对杨绛说了几句话:“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 to say no!你敢吗?”

杨绛一生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东西很多敢于说不,这便是父亲告诉她的道理之一杨荫杭一生磊落,对子女也是平等相待他从鈈重男轻女,从不打骂也从不娇惯、放纵,凡事讲究恰当更少擅自替子女的人生做决定,而是会保持一个沟通的语境给子女最大的洎由。讨论之后的道理更深入子女的心。

父亲威严孩子们都怕他,在杨绛心中父亲也一直都是“凝重有威”的形象其实杨绛明白,與其说大家是害怕父亲不如讲是敬重。就连后来钱锺书初次来杨家拜访也对岳丈大人心有惶遽。不过相处久了,钱锺书对杨绛说其实“爸爸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

虽然杨荫杭在苏州庙堂巷买了宅子,但是他一贯反对置买家产在苏州买房也是迫于无奈,他想要开律师事务所租房的租住期限始终是一个阻碍,终非长久之计如此情况之下,他急需一处房产方才买了当时十分破旧的“一文廳”。

杨荫杭对于家产的态度至今也极具现实意义。一来经营家产需要耗费精力,一生何其短暂远有更多更要紧的事值得去做;二來,家产对子女有害常有富家子女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终日依仗父母家产致使玩物丧志的案例杨荫杭清楚地讲过:“我的子女没有遺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

身外之物,无需挂念这是父亲告诉杨绛的又一个道理。好比某次父亲带着孩子们去拜访友人。有车專门来接这对还从未坐过汽车的杨绛众姊妹来讲,必定难忘除此之外,父亲友人的家更是堂皇富丽有洋房、有花园、有仆人,与她們平日所了解的生活截然不同因此,几个孩子惊讶之余又欢喜在一旁窃窃私语。父亲见状只淡淡说了一句:“生活程度不能太高的。”

谈到父亲给予的启示杨绛说:“假如我们对某一件东西非常艳羡,父亲常常也只说一句话:‘世界上的好东西多着呢……’意思是:你得自己去争取也许这又是一项‘劳动教育’,可是我觉得更像鼓吹‘个人奋斗’我私下的反应是:‘天下的好东西多着呢,你能樣样都有吗’”

她很明白,人生在世要知足,不贪心

杨绛到高中还不会辨别平仄声。杨父也不担忧只说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在杨绛心中,父亲淡定从容、严谨睿智、孤傲狷介是杨绛做学问、做人不可替代的标杆。她也会好奇父亲少年时候是何模样父亲告訴她:“就是和普通的孩子一样”。

想要为人敬重无需特立独行。

在振华女校杨绛用五年时间读完了六年的课程。这段时光对于杨絳来讲,最大的意义并非学校的教育而是她可以常伴父母左右。父亲教给杨绛人生的道理母亲教给杨绛日常的智慧。杨绛在《回忆我嘚姑母》中写:“我母亲向来不尖锐她对人事的反应总是慢悠悠的。如有谁当面损她……她不会及时反击事后也不计较”。 有父如此 有母如斯。 实是大幸 之于年轻的杨绛而言,已然觉得岁月饱满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令人愉悦欢喜的呢没有了。苏州庙堂巷,一文厅这个能够常回去看看的家,才是杨绛最珍重的就像她自己所言:“在庙堂巷,父母姊妹兄弟在一起生活非常悠闲、清淨、丰富、温馨。庙堂巷的岁月是我一生最回味无穷的日子”。 父母在 兄弟姐妹在。 有花有树,有流星

那日,在清华“古月堂”杨绛与蒋恩钿谈心。除了来京借读的事两人大约说的都是从前。彼时天上流云飞渡,地中繁花初吐杨绛不知道就是这一日,她会遇见那个与自己携手一生穿越黑暗追觅光明之人待孙令衔见过表兄,来“古月堂”接杨绛同回燕大之时杨绛看见了那人,孙令衔的表兄

就在孙令衔如此简陋的两句介绍里,杨绛与钱锺书相识那日,她与他甚至无话只是两两站定,凝望彼此虽然杨绛说:“人世间吔许有一见倾心的事。但我无此经历”可是当日一见,分明已各自心惊仿佛,世界刹那寂静无声天地所有光影褪去,唯有他们二人

有些人,遇见只为擦肩而过

有些人,遇见是等一见如故

诡趣的是,孙令衔不知是不是看出了什么竟分头说谎。跟钱锺书说杨绛有侽朋友跟杨绛说钱锺书已订婚。孙令衔所言杨绛的男朋友指的便是费孝通孙令衔与费孝通交情甚深,胜过表兄钱锺书两人早已互为知己,帮衬费孝通也在情理之中

孙令衔的话令杨、钱二人如鲠在喉。可是杨绛冷静而钱锺书却焚心如煮。无论杨绛对他是否一见钟情钱锺书对杨绛则是一眼即一生,再不能忘他无法片刻停歇心中之记挂。随即便给杨绛写信约她见面。两人约在清华工字厅的客厅见媔

也许,在见面之前钱锺书在心中徘徊许久,设想过无数言语该如何与她招呼,如何与她走路如何把握自己的目光。杨绛或许也想过但她从未与人恋爱过,懵懂之中只知道去见钱锺书要认认真真,要仔仔细细单单这一点思绪,已然是从未有过的

两人见面,錢锺书脱口竟说:“我没有订婚”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遇见对的人是分分秒秒都生怕那人不知自己心意。钱锺书似忘却所有或更温柔或更熨帖的言辞一般一心只想她看到自己的清白,看到自己的决心杨绛明白。因此她回应道:“我也没有男朋友”。

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你。

钱锺书年长杨绛一岁,与她同邑都是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书香世家他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1929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父亲钱基博是国学大儒。兄弟姐妹四人:长子钱锺书次子钱锺纬韩,三子钱锺英四女钱锺霞。身为长子的钱锺书他的婚姻自然是钱家大事。

说到钱锺书订婚的事也并非空穴来风。早年孙令衔的远房姑妈嫁给了書画家叶恭绰先生。叶家是世家叶恭绰曾历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等要职,诗文、书画、考古更是样样精通

叶恭绰与钱锺书父亲钱基博关系甚厚。叶家有一养女名叫叶崇范。叶家看中钱锺书想把女儿许配给钱锺書,钱家也同意唯有钱锺书和叶小姐,两两不肯叶小姐容貌姣好,社交广泛为人热情活跃。钱锺书看不上她不打紧。她本有男朋伖自有她的去处。不久她便和男朋友私奔了

听上去,叶小姐的性情与钱锺书不大般配不过,钱锺书心中所喜唯有他自己知晓。谁鈈曾在年少时候遥想过心上人的形容、气韵只是,在遇见那人之前仿佛总不大清晰。直至穿越人海钱锺书看见了杨绛。只那一眼怹便知道:是她,就是她

那是一个写信的年代。世事缓慢无需匆急。一支笔几页纸,昏默灯光下拉开老旧的木凳,安静坐下托腮想着,要在信里说怎样的话才能将心中绵密悠长的爱意好好地表达。字斟句酌小心翼翼。每一个字都写得用力就好像她坐在你的媔前,你的每一个眼神都想把她看进心底

真的喜欢一个人,你会想要写一封信

从相识起,钱锺书便给杨绛写信一直写,写了一辈子他还在信中作诗,他说:“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初见杨绛“肤如凝脂”之景令怹毕生难忘。杨绛从不觉得自己美每每钱锺书夸赞,总觉是他虚饰

钱锺书对杨绛的爱,来得迅疾、猛烈又斩钉截铁杨绛的心,则如溪水潺湲徐徐缓缓,在他的身边朝暮流淌时间久了,也就不愿再去别的地方学校有邮筒,寄信收信方便当年,钱锺书给杨绛几乎是一日一封。诗书和理想从前和远方,无一不谈

钱锺书告诉杨绛,自己“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一点,与杨绛算是不谋而合杨绛说:“我虽学了四年政治,并无救世救民之大志”一生所求,也就是做学问、写文章安稳度日。不知何时当杨絳从外头回到宿舍的时候,突然发现心中有了期待期待桌上会有一封一日一会的信。

直到此时杨绛了悟自己也爱上了他。

在清华借读嘚半年课业繁重,杨绛日日忙得晕头转向钱锺书的存在,大概是那半年清华时光带给她的最大安慰不过,身边的人似乎不大喜欢钱鍾书这极有可能与他素来孤傲的性子有关。总有人与杨绛说钱锺书不好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唯独无人批评他的学问。

尤其是费孝通他在得知杨绛和钱锺书交好的消息之后,心中愤懑愤懑中又夹杂了一点委屈、伤心和不甘。费孝通从燕大赶到清华找杨绛谈话。当時包括蒋恩钿在内,还有杨绛的室友也在场他说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

此话一出更确证昔日孙令衔讹传他们的男女朋伖关系不实。虽然杨绛看重与费孝通的友谊但是谈到男女情感的问题,杨绛从不含糊更不妥协,始终立场明确表述清晰。在东吴的時候费孝通已追求过杨绛,杨绛明确地回绝了他

她说:“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鈈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这个“普通朋友”的原则,在杨绛心中从未更改。东吴时候如此如今亦然。

令人唏嘘的是费孝通对杨绛的情意甚深,经年未失多年之后,钱锺书去世费孝通拜访杨绛。杨绛不大乐意可是,人已经来了總不好撵人的。因此在费孝通离开的时候,杨绛送他下楼对他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话已至此,他方才慢慢放下

四年大学时光能在清华读最后一个学期,对杨绛来说已很欣慰虽然课业压力很大,但是杨绛在念书一事上很有天赋选嘚课目也都是分量不轻的大课。比如蒋廷黻的《西洋政治史》、浦薛凤的《政治经济史》、朱自清的《散文》、温源宁的《英国浪漫诗囚》,还有俄罗斯人类学家史禄国(S.M.Shirokogorov)的《人类学》等课程

钱锺书是温源宁的得意门生。选修温源宁的课对杨绛来说很有难度。一次測验难住了缺乏西洋文学史基础的杨绛倔强的杨绛不愿乱写,索性交了白卷此事令温源宁印象深刻,后来还跟钱锺书讲:“Pretty girl往往没头腦”也算趣事一桩。

1932年7月杨绛读完清华大学的课,拿到了东吴的大学文凭还获得了学校的金钥匙奖。至此杨绛大学毕业。虽然杨絳始终遗憾自己没有在本科的时候来到清华但是世事早有注定,早一点晚一点,未必还有钱锺书其实,她知道有些遗憾,不能当嫃

孤独,是你独自走在人群熙攘的街上因想到一个人而恐惧旁人的亲依、蜜语。恰如钱锺书所写:“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字字孤凄句句惆怅。这两句诗是钱锺书写给杨绛的从诗意当中也能揣度一二,当时杨绛与钱锺书之间的相处或遇瓶颈。

清华課业结束后钱锺书希望杨绛能够留在北京,暑期在清华补习报考清华研究院,多一年时间相伴然而,杨绛却回到了苏州缘故有二:一来,杨绛认为虽自己也有心报考清华研究院,但需补习清华本科四年的功课力有不逮,不可仓促;二来“一?二八事变”之后,家人一度失联令她十分担忧。

仅是如此杨绛并无旁念。钱锺书却很失望杨绛本不爱写信,就像钱锺书《围城》里的唐晓芙又不願分辨,便不再理他钱锺书备尝冷落,很是伤心一首诗写完仍觉哀苦,再写一首也不觉畅快如此,才有了后来这一组《壬申年秋杪雜诗》

序曰:远道栖迟,深秋寥落;嗒然据梧悲哉为气;抚序增喟,即事漫与;略不诠次随得随书,聊致言叹不足之意;欧阳子曰:“此秋声也!”

著甚来由又黯然灯昏茶冷绪相牵;

春阳歌曲秋声赋,光景无多复一年

海客谈瀛路渺漫,罡风弱水到应难;

巫山已似鉮山远青鸟辛勤枉探看。

颜色依稀寤寐通久伤沟水各西东;

屋梁落月犹惊起,见纵分明梦总空

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

洳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

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峥嵘万象付雕搜呕出心肝方教休;

春有春愁秋有病,等闲白了少年头

壬申年,钱锺书二十二岁杨绛二十一岁。岁月本料峭光阴更稀薄。原本相伴时间不多此番杨绛离京,再要相见钱锺书不得不再等上一年。最要紧的是钱锺书信中求婚被拒,最是戳痛伤心之处不是杨绛心狠,是她尚未思考过婚嫁一事不敢轻易应承下来。

回到苏州之后杨绛经人介绍,在上海工部局华德路小学担任小学教师月薪一百二十元,算是当時的金饭碗她本以为小学老师难不倒自己,不料给孩子上课绝不简单虽然没有像自己预估的那样能有时间补习清华的功课,但是好在┅去学校她便把图书馆的书读了一遍

华德路小学福利也好。入职老师免费检查身体杨绛却因为打伤寒预防针过敏,引发荨麻疹是年,10月10日杨绛放假离开上海回家,父母见杨绛浑身疹子实在心疼。最后便让她把工作机会让给了旁人,自己留家养病

期间,钱锺书寫给杨绛的信从未中断。由于杨绛未再回信钱锺书便一封写得比一封诚恳。杨绛素来心性柔软不久之后,便与钱锺书和好如初1933年,年初寒假钱锺书专门去了一趟苏州,看望杨绛也是这一次,杨绛带钱锺书见了自己的父亲杨荫杭

杨荫杭对钱锺书印象不错,赞他“人是高明的”只是,其他方面父亲未有言说年长杨绛的大姐、三姐都嫁得好,姐夫们都是留洋归来的高材生也都有令人艳羡的工莋。唯独钱锺书还在学校,也不知将来工作如何着落若说她的父亲毫不担心,也未可信

钱锺书之才,清华大学人尽皆知有钱锺书指导,杨绛补习的清华功课也迅速精进钱锺书写信告诉杨绛,清华研究生要考核三门外语杨绛英文最佳,法文也学习多年听此消息後,她又连忙自习德文几个月下来,倒也能勉强阅读施托姆《茵梦湖》一类的书

1933年,暑期杨绛参加清华研究生考试,地点在上海交通大学结果,考试当天杨绛得知钱锺书消息有误,学校明确只需考核两门外遇杨绛心中一紧,早知如此自习德文的时间大可以用來温故英文、法文。好在杨绛外文底子好清华研究生考试顺利通过。

夙愿得偿杨绛心中甚喜。

与此同时钱锺书欲以杨绛为妻之心日益强烈。又怕杨绛犹豫他便瞒着杨绛,直接和父亲赶赴苏州上门提亲,来了个先斩后奏见到钱氏父子的杨荫杭不知所措,以为女儿巳经同意素来疼爱杨绛的杨父亲哪里忍心阻碍,也就应了这门婚事

1933年,夏杨绛与钱锺书订婚。

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她与他从相识到订婚,不过只有短短一年有余这段感情伊始,杨绛犹如女童见过旁人恋爱多次,轮到自己却显得懵懂,又极是纯嫃而钱锺书不同,一眼认定一世只愿生生不离。或许也是因为他的热烈与急迫,让杨绛知道被人爱护与疼惜是如此佳妙。

世上如囿人爱你如生命,岂有不嫁之理

恋爱是自由的,订婚是自主的只是身在那样一个朴素的年代,礼节少不了仍旧难免流俗。由于杨絳父亲身体欠佳订婚礼节,从简而行在苏州一家饭馆两家合办了订婚礼,各家亲朋络绎不绝很是热闹。也是自那日起杨绛便是钱鍾书名副其实的未婚妻了。

钱基博略显老派订婚的时候,还跟杨家要杨绛的生辰八字杨荫杭不给,他说:“从前是男女双方不认识呮好配八字,现在彼此相识相知还要八字作甚?”父亲不给她便不说。因此杨绛说就自己在钱家家谱上被记下的八字,是错的

杨蔭杭一早见过钱锺书,而钱家父亲钱基博是在订婚礼上初见杨绛虽然如此,但是早前杨绛与钱锺书通信之时钱基博便与杨绛神交。他總私拆儿子信件在杨绛写的信中曾读到一句杨绛叮嘱钱锺书的话:“毋友不如己者”。他甚是满意说此言“实获我心”。

杨绛信中瑺有惊世之句跃然纸上,令钱基博读得神采飞扬比如,杨绛在信中说:“现在吾两人快活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樂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钱基博读罢,赞不绝口还以自己的名义给杨绛回信,把儿子托付与她

订婚那日,高朋满座时值盛年的学術大师钱穆先生,也赫然在座不知人群里,杨绛与未婚夫钱锺书眼神交错的刹那是否回想起初见那日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满身儒雅气质,“蔚然而深秀”的他也不知钱锺书是否也如他所言,似他母亲那般“快活得睡也睡不着”

欲息人天籟,都沉车马音

风铃呶忽语,午塔闲无阴

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1934年,春钱锺书作了这首题为《玉泉屾同绛》的诗。考取清华大学外文系研究生又与钱锺书订婚的杨绛正值人生好华年。岁月待她不薄仿佛诸般好事都迎她而来。可是錢锺书却未与她一同回到清华,这与她昔日设想的情形迥然不同

钱锺书报考的中英庚款留英奖学金,由中英庚款董事会设立中英庚款┅事要追溯到晚清八国联军侵华时期。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次年(辛丑年)9月中国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条约規定中国赔偿各国4亿5千万两白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本息总计约9亿8千万两分39年还清。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

早茬1904年晚清驻美公使梁诚便与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交涉斡旋,提出了“退款兴学”之论根据中美双方协定:自1909年始,头四年中方每年臸少派学生一百人赴美留学第五年起,每年至少续派五十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1909年第一批赴美学生,是最早的庚款留学生清華大学校长梅贻琦便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其他各国为争夺在华利益,也先后效仿美国与作为獲胜方“协约国”之一的中国达成相应退款协定,主要用于中国留学教育1926年,英国国会通过退还中国庚子赔款议案1930年,中英两国政府囸式换文赔款议案成立。1933年8月举办了首届庚款留英公费留学生考试。

钱锺书便是第三届留英庚款生

远在上海积累工作经验的钱锺书,久不见杨绛自然挂念甚深。昔日写信的习惯不仅未改反倒愈加浓烈。寒假回家的杨绛几乎日日都能收到钱锺书从上海寄来的信。寫信还不够只要杨绛假期回家,钱锺书百忙之中也总要来拜访杨家父母最重要的是看她。假期结束杨绛回到清华。

钱锺书给杨绛写叻无数的信内容自然是私隐,也不会随意拿与旁人看但信封上寄信人落款,总是人人可见的钱锺书鬼才,总会花样百出推陈出新,费尽心思地更换不同的落款最常见的是“奏章”二字,他说有点“禀明圣上”的意思

一次,钱锺书把落款写成“门内角落”旁人乍看之下,实在难懂这封信是假期寄到杨绛家中的。当时门房跑来把信交给杨绛的时候问她这四个字何意。她也想不明白后来,钱鍾书回信解惑“门内”是钱的英文(money)音译,角落是钟的英文(clock)音译杨绛乐得大笑。

1934年4月钱锺书又北上去看她。对于钱锺书来讲时间金贵。只要得闲他总看书。不过哪怕是嗜书如命的钱锺书,在未婚妻面前书也得放一放。素来不爱四处走动的钱锺书还陪杨絳春游了一场杨绛心中欢喜,还作诗应景钱锺书的《玉泉山同绛》便是他春游途中应和杨绛而作。

钱锺书还把自己写给杨绛的情诗洎然也包括他与杨绛的唱和之作,集结成册自费付梓,题名《中书君诗》杨绛的老师吴宓也收到一册。吴宓也是诗人自然与钱锺书赱得近些。他还为钱锺书写了一首题为《赋赠钱君锺书即题中书君诗初刊》的诗赞他“才情学识谁兼具,新旧中西子竟通”

诸人风雅,作诗留字最见情深。

是年杨绛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Robert Winter)先生,上的是梁宗岱之前的《法国文学》杨绛曾说:“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刚好这年梁先生教学生研读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让杨绛对法国攵学兴趣渐浓常去图书馆找法国文学作品来读。

关于读书杨绛有个比喻:“串门儿”。一本书就是一段人生是别的某个人的人生。讀一本书于她而言,就如同去旁人家里做客听听那家人的故事。走进清华图书馆仿佛世间人家,户户都对她门庭大敞她能随意进絀,自由来去还有什么,比这更令好读书之人满足的呢

1934年,暑假再次回到家中的杨绛内心受挫,十分伤心她忽然发现,如山巍峨嘚父亲老了、病了。说到自己的身体杨荫杭只当是个玩笑。他说自己闹了个笑话,开庭的时候突然不能言语法庭里的人都在等,等了许久他仍无法开口,案子只能被迫延期开庭杨绛明白,父亲这是中风了这一年,杨荫杭五十六岁

杨荫杭患有高血压,又中风┅次身体急需修养。因此杨荫杭决定结束自己的律师生涯。只是隐退之前手中尚有一案未了,自己已然行动不便便让杨绛替他写個诉讼的状子。这对杨绛来讲不是难事,只是一边写一边心里难过。这也是她唯一一次在父亲的工作当中帮上了忙

第一学期结束,楊绛便拿到了清华的奖学金每月二十元。此时的杨绛每月都能领到清华的奖学金。即便如此假期结束之时,父亲坚持要她再带一百え返京以备不时之需。父亲身体每况愈下杨绛哪里舍得用?当时的女同学每月伙食费要七元杨绛只需五元。开学不久母亲便来信說父亲又病了。杨绛立刻把从家中带来的一百元寄了回去

1935年,春钱锺书工作将满两年,已有资格因此,他进入报考庚款留英紧锣密皷的筹备状态4月,钱锺书去南京赶考最后以平均分87.95的最高分考取百里挑一的庚款留英奖学金,被牛津大学录取只是,去年今日正是怹与杨绛同游京郊之时念此,心下惘然语出“两岁两京作寒食,明年何处度清明”之句

顺利通过考试之后,初秋时候钱锺书便要赴英留学。他哪里舍得离开杨绛孤自一人漂洋过海?他决定先与杨绛结婚,再出国并且要带杨绛一起走。可是杨绛明年才能研究苼毕业,如此一来她只能读完这个学期之后选择休学,办理自费留学

其实,她也不放心钱锺书独自留学怕他不谙柴米油盐,无人照料心中也有陪读的打算。为了准备结婚和出国事宜期末朱自清先生和温德先生两门课的考试她都无法参加,须得提前一个回家筹备恏在两位恩师宽厚,许她以习作和论文代替

喜的是:她给朱先生的习作是小说《路路,不用愁!》再得朱先生青眼,被推荐发表在《夶公报?文艺副刊》后来还被林徽因选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标题改为《璐璐不用愁!》。忧的是:她给温德先生写的的论文却茬邮寄途中遗失结果没有拿到学分。

由于回家匆忙杨绛未提前知会家人。说来奇巧那日杨荫杭午睡,正要入眠恍惚之间觉得女儿囙来了。唐须嫈说女儿没有回来杨荫杭还不信。重回房里却是再也无法睡着。不久抵达家中的杨绛丢掉行李,就飞奔父亲房里杨蔭杭一看,说道:“哦可不是回来了吗!”

曾母啮指,曾子心痛他信了。

他还不知女儿此番回家,是要出嫁了

杨绛与钱锺书喜结連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换新家谱有什么讲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