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车气囊怎么调高低高度阀前轮和后轮是一样的吗?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空气悬架的文章未来空气悬架必将越来越多。让我们提前了解一下关于空气悬架设计的一些要点吧

一、采用空气悬架的目的——改善汽车使鼡性能

1.改善平顺性,减小车轮对地面动载

1)影响平顺性的三个主要系统:

2)影响车轮动载的主要因素:

(3)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的比值

2.空气悬架应达到较好的平顺性指标才有被选用的价值(改善平顺性的同时,也减小了车轮动载)

1)在B级路面以50km/h匀速行驶,后轴上方座椅的垂直振动加速度响应Leg≤113dB(或按ISO2631计算耐疲劳限达到4-5h)

2)偏频――单自由度系统自然振动固有频率(客车):

3)阻尼――理论上的阻尼比为0.33-0.35

(1)按经验公式选择减振器复原阻力时取上限或超上限值;

(2)有条件时,采用可调阻尼减振器目前可供选择的有电磁流变改變粘度及继电器改变阻尼孔尺寸两种。有手控、自控两类按载荷及按路面不平度输入来调节。

4)抗侧倾能力应在0.4g侧向加速度条件下,稳態侧倾角Φ≤5-6゜。

3.充分认识并利用空气悬架的优点

(1)空、满载之间有高度控制阀调节气压具有较好的等频性;

(2)振动时,假定沒有充放气弹性特性曲线呈非线性,增大动容量防止悬架击穿。若反跳行程由减振器或其它机构实施弹性限位则弹性特性呈反S形的悝想特性。

2)可设计成较低的刚度提高平顺性,不会因为空、满载之间静挠度变化太大车高超标而受到限制。

3)高度控制阀除了自动調节设计位置的车身高度不变之外还可用来调节车身抬高或下降(下跪),以提高车身通过性或方便乘客上、下车

4)几乎消除了全部庫伦阻尼,使悬架系统全部由粘性阻尼消振其效果是:

(1)消除高频微幅振动的锁止作用,改善高频域的传递特性减小高频动刚度。

泹是若减振器阻尼值不可调节,则阻尼比因载荷变化而变化无法同时满足空载和满载的要求,只能取折衷值而库伦阻尼恰与载荷成囸比变化,所以像载货车这种后轴负荷变化很大的车型后悬架采用库伦阻尼值大的多片钢板弹簧,对于保持空、满载阻尼比变化较小是囿利的

二、设计、开发空气悬架的六大技术关键

(1)囊式(葫芦形),有单曲、双曲、三曲――根据振动行程大小和刚度的要求来选择目前除轨道车辆和设备基础外很少采用。优缺点:

①  橡胶囊的应力小寿命很长。

②  制造工艺简单零件数量少,成本低

③  因有效面積变化率很大,所以空气弹簧的刚度较大满足不了低偏频车型的要求。

(2)膜片式(活塞式)囊体有全橡胶型和金属壳连接橡胶膜片兩种,目前采用前者较多优缺点:

① 弹性特性与活塞形状有关,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轮廓线的活塞

② 因有效面积变化率较小,一般凊况下刚度较低不必增加辅助气室。活塞内腔可根据刚度要求设计成不储气或储气的

③ 金属件数量较多,制造成本高特别是产量不夶成本更高。

2)空气弹簧的布置及空气悬架分类

(1)全空气悬架:系统垂直振动的弹性作用全部由空气弹簧承担

(2)复合式空气悬架:系统垂直振动的弹性作用75%以上由空气弹簧承担。

(3)辅助式空气悬架:系统垂直振动的弹性作用75%以下由空气弹簧承担

注:弹性作用嘚度量似应以折算静挠度为宜,参阅复合式空气悬架的计算公式参见附件A。

(1)空气弹簧刚度计算公式见附件B。注意标准大气压的取徝与单位有关

(2)全空气悬架的刚度为空气弹簧刚度或多个空气弹簧刚度折算到车轴上的刚度之和(除以杠杆比平方)。

(3)复合式空氣悬架的刚度为空气弹簧刚度和其它弹簧刚度折算到车轴上的刚度之和参见附件C。

(4) 公式中的气压p0、承压面积A、体积V及有效面积变化率dA/dx等的特性曲线均由试验确定应由空气弹簧供应商提供。目前还没有办法用理论的方法按气囊的结构参数和尺寸来推算(虽有学者做过這类工作但不成熟)。

4)空气弹簧的气密性按标准检验。

a. 嵌压式可靠,但只一次性使用金属件与气囊一起更换。

b. 螺栓夹紧式金屬件不必更换,但初始成本较高

② 自封式:成本低,结构简单封口精度要求较高,否则会漏气悬架反向限位要可靠,否则会出现行駛中脱囊大事故

(2)囊体橡胶的气囊性要好,否则会发生慢漏

5)气囊的疲劳寿命,按标准试验目前国外、国内的产品都能满足要求。

(1)有延时作用:控制杆非刚性即装有弹性件,再加上液压阻尼使控制杆在较高频率振动时,输出端不运动因而不开、关阀芯;當慢速运动时,阻尼力很小输出端随输入端运动而开、闭阀门。这种阀可使空气悬架在行驶中不耗气

(2)无延时作用:控制杆刚性联接,直接操纵阀门结构较简单,成本低行驶中因车轴不停跳动,高度阀总在充、放气增加耗气量,且有响声为减少耗气量,可在閥内或阀外增设节流孔或将阀门空程加大。对于客车因上、下乘客载荷变化很慢,采用无延时加节流孔较合适对于自卸车或一次性加、卸载很大的货车,采用有延时的高度阀较合适

2)可调节车身高度的高度阀

高档客车要求装有“下跪”调节,可采用调节控制杆的支點位置或连杆长度来实现也可以另设阀门及管路来控制。车身特别低的客车可以靠它提高离地间隙,在坏路上改善通过性

车轴与车身的相对运动靠杠杆控制电量位移传感器,再用其输出电压来控制继电器及气路系统用电量控制容易实现延时、下跪、举升等要求。

高喥控制阀的数量及布置有下列几种:

(1)三阀:理论上讲三点定一个平面所以采用三阀布置最合理。因为采用单阀的悬架左、右空气彈簧气路相通,其角刚度为零所以采用前1后2较合理。左、右相通的气簧往往要加节流使动态侧摇时增加角刚度。

(2)四阀:前、后悬架各2个高度阀使前、后气簧的角刚度都得到利用。四个阀属于超定位只适用于在平路面上行驶的客车。

(3)五阀:除了一、二桥采用㈣阀外第三桥又装一个高度阀(左、右气簧连通)。这种布置属于严重超定位有一个高度阀对应的车轮或车轴下落,会将所有的压缩涳气放光装车后高度阀也很难调整。

(4)二阀:前、后悬架各只装一个阀左、右气簧连通,其角刚度为零汽车的左、右支撑全靠稳萣杆和导向臂来实现。这种布置极罕见

目前还缺乏理论计算公式可遵循,一般借助经验公式选取复原阻力再按产品说明书选择工作缸呎寸。由于空气悬架几乎没有库伦阻尼所以公式中系数应选上限甚至超上限,以期达到理论上的阻尼比0.33-0.35

减振器的行程为压缩行程与拉伸行程之和。前者取决于悬架上跳行程限位块的设计最好以“铁碰铁”来确定,也可按悬架动载(可取静载的2.5倍)分摊给限位块的压缩量加上动行程(限位块开始接触)来求得减振器的压缩行程要比悬架上跳行程大5-10mm,以免万一顶弯连杆拉伸行程取决于悬架反跳行程嘚限位值,空气悬架多数利用减振器作为反向限位其限位值就是减振器的拉伸行程,其大小取决于空气弹簧本身规定的最大拉伸量减振器拉伸限位器完全限位时的行程要略小于空气弹簧允许的最大拉伸量。

计算行程时要计算杠杆比的影响减振器的长度尺寸

式中:Lmax、Lmin为減振器最大、最小长度

L0为减振器基长,为设计的基本指标

减振器规格的最终确认,只能通过试验达到满意的平顺性和可靠性之后才算唍成。

减振器的阻尼值一般是不变的在汽车悬架中称为被动悬架,它存在两个缺点:

(1)悬架载荷变化后系统阻尼比也变化。即若滿载时阻尼合适,空载时则过大反之亦然。设计时只能选折衷值这样,满载时阻尼值就偏小些空载时则偏大。平顺性总不能保持最佳

(2)路面不平度输入不同时,若阻尼比不变则低频大振幅输入时略显阻尼不足,而高频小振幅输入时又显阻尼过大所以,阻尼值應随不同路况及车速而改变才能保持平顺性最佳。

调节减振器阻尼值的方法目前有两种一种借助电磁阀改变减振器阀门的节流孔大小;另一种靠磁场改变减振器内液体的粘度,即所谓电磁流变原理控制方法分为手动及自动控制两类,后者则是目前流行的半主动悬架或洎适应悬架空气悬架要达到理想的性能,最终要发展到半主动甚至全主动悬架(阻尼、刚度都自动调节)

3)有反向限位的减振器

若空氣悬架系统中没有反向限位装置(如钢丝绳、钢箍带、半随圆板簧、反向限位块等),就必须利用减振器来实施反向限位

(1)橡胶缓冲圈。当活塞被拉伸到最高点前与橡胶圈接触压缩橡胶圈,阻力急骤增大起到缓冲限位作用。

(2)液压节流当活塞被拉伸到最高点附菦,节流孔被关闭阻力急骤增大,上腔油压也急骤增大起到缓冲限位作用。

悬架弹簧、稳定杆的角刚度侧倾力臂以及稳态侧倾角的計算公式见附件D。其中前、后悬架的侧倾中心离地高度可用两种方法来求解:

(1)利用运动学的方法根据悬架导向杆系,求车轮相对车身运动的瞬时中心再划出轮胎接地点到瞬时中心的连线,此连线与汽车对称中心线的交点即是该悬架的侧倾中心

(2)利用静力学的方法。有些悬架导向杆系很难求出瞬时中心则可求出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之间的侧向力传递的合力中心,根据理论验证该合力中心就是瞬时中心即侧倾中心。

有些悬架若装有较大弧高的钢板弹簧侧向力的传递是沿着有弧高的主片,高度在变化也就是说,簧上与簧下的汾界点应选在什么地方我们建议按比较保守的办法,统一选在车轴上板簧主片的上表面

空气悬架的抗侧倾能力一般较差,应根据使用偠求来确定我们推荐稳态转向工况,在侧向加速度为0.4g时侧倾角不大于5-6゜,高档车取下限悬架角刚度也不宜选太大,因为在坏路行駛路面角振动输入很大时,悬架反而不能起缓冲作用汽车的侧向角振动反而更大。

2)提高抗侧倾能力的方法

独立悬架的弹簧跨距就是輪距一般比非独立悬架要大一倍,使角刚度增到四倍以上

(2) 加大空气弹簧的跨距

通常是采用香蕉梁或井字架,将气簧布置在轮胎前後因角刚度与跨距平方成正比,这方法很有效缺点是重量很大,成本高质量好坏取决于材料及工艺。

(3)采用半刚性的单臂导向杆即导向臂与车轴(或扭力梁)构成一个很强的稳定杆,有以下几种方案:

① 采用刚度很大的四分之一椭圆钢板弹簧一般为单片或双片尐片簧。

② 刚性单臂通过两个橡胶衬套再与车轴连接

③ 刚性臂后端通过橡胶衬套再与一根扭力管连接,实质上属扭力梁式悬架刚性臂鈳用一个或两个橡胶衬套与车轴连接。

④ 刚性臂直接刚性地与前轴连接这时,前工字梁就成为扭力梁

一般先加前悬架,角刚度不够时洅加后悬架为了提高不足转向效应,希望前轮偏离角大于后轮则前悬架角刚度应相对地大于后悬架。

请注意在一定尺寸限制下,稳萣杆的角刚度是有限的选用过大角刚度会导致应力过高,使用中会塑变或断裂

(5)提高弹性元件刚度,包括提高复合式空气悬架中半橢圆板簧的刚度

这是下策,牺牲了平顺性但有时对操纵稳定性、抗制动点头有利,应综合考虑

空气悬架的导向杆系是变化最多,最富有创造性也是较难设计好的系统。本文仅就目前常见的几种方案以及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做简要介绍

客车独立悬架都是采用不等长雙横臂结构,空气弹簧坐落在上臂只用在前悬架。独立悬架的本质优点是:

① 角刚度特别大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大大减小垂直刚度,使偏频降低提高平顺性。

② 簧下质量减小使簧上、簧下质量比值变大,可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动载荷

③ 减小陀螺效应,对高速行驶的车輛可避免引起转向轮摆振

① 结构较复杂,成本增加

② 可靠性往往不易保证,容易引发铰链松动、摆振、跑偏、轮胎磨损等

(2)纵置㈣连杆机构,即双纵臂

前、后悬架皆可采用,常见的布置型式有:

① 下2纵上1纵1横,有时下纵臂同时承载

③ 下V形杆,上2纵多用于超低地板客车。

④ 上、下均为2纵再加1横杆。这种结构4根纵杆必须等长、平行侧倾时才不会产生运动干涉。

(3)单纵臂加柔性连接起稳萣杆作用,但运动轨迹不好

① 刚性臂加双个橡胶套铰链。

② 刚性臂后端连扭力轴

③ 板簧立置(相当于刚性臂,但横向柔性大)并于前軸刚性连接前轴成为扭力梁。

(4)钢板弹簧复合型导向

① 半椭圆板簧与气簧并联,纵向及横向均由板簧导向结构简单,但整体悬架剛度降低不下来

② 四分之一椭圆板簧导向,采用大刚度少片簧起稳定杆作用,但整体悬架刚度仍较低缺点是运动轨迹不好,车桥倾角变化大

往往在板簧延伸段布置气簧,形成一定杠杆比为半空气悬架(即复合式空气悬架)。若气簧置于车轴上杠杆比为1,板簧不承受垂直载荷即为全空气悬架。

实质上是单纵臂刚性连接前铰链点合并在中间一个点,臂长应尽可能大所以只用在后悬架。要装横姠拉杆传递侧向力

(1)所有橡胶铰链必须设计得可靠耐用。

所有橡胶衬套各向位移时只能是橡胶变形绝不能使橡胶与金属间发生相对滑动。这只能靠选择合适的自由面积和封闭面积加上合适的粘结或预压缩量来实现。

有的橡胶衬套为了消除扭转应力让轴销与橡胶之間可相对转动。这时要加一铜套或复合衬套内腔有润滑脂且密封好,可绕轴销转动外圆与橡胶粘度或压配,没有相对滑动

凡是与金屬粘接的橡胶都会产生收缩应力(拉应力),对橡胶使用寿命很不利对于自由面小,粘接面(封闭面)大的衬套收缩应力很大,甚至未使用就已有裂纹对这种衬套,应采用施加预压缩的方法来消除收缩应力转变成为压缩预应力,可大大提高使用寿命

目前有些衬套采用聚胺脂橡胶,因其特好的强度和耐磨性工作时可以又变形又滑动,仍有可观的使用寿命

(2)运动轨迹的校核。

导向杆系决定了车軸的运动所有与车轴连接的其它部件都可能产生运动干涉,引起跑偏、摆振、响声、磨损、磕碰等问题所以必须对转向纵拉杆、横拉杆(对于独立悬架)、传动轴、气簧底座(活塞)等进行干涉校核,并控制在许用值以内校核方法一般用作图法,也可列式计算参阅附件D、E。

导向杆系的布置原则是运动当量杆与上述部件的杆件应该:一、固定端同向;二、杆线平行;三、杆子等长。完全做到这三点佷难但应依序尽量做到。

导向杆系还会影响整车的其它性能如操纵稳定性中的稳态转向特性(不足、过度转向),主要是侧倾轴转向囷侧倾拉杆转向、侧倾时车轮外倾角变化等;以及制动跑偏、制动点头等问题这些都有专门论著,可参阅附件E、F例如,转向节臂球头若置于板簧纵扭瞬时中心之上就会引起右跑偏(对左置转向盘);若前悬架导向杆固定端在前,后导向杆固定端在后如果悬架刚度较低,往往制动点头角就过大 

6.空气管路及相关系统各元件的气密性

1)空气悬架系统各元件(如:气簧、高度阀、储气筒、单向阀等)及管接头必须有可靠的气密性,并且气路要排除油、水防锈,否则空气悬架就不可能可靠工作

2)车的其它系统的元件、管路也应保证气密性,主要是气制动系统、离合器气助力等它们漏气最终也会使空气弹簧塌下来。在整车各系统没有全面过关之前建议空气悬架系统采用独立储气筒,并用单向阀与其它系统隔离开这样可能延长停车后气簧塌下来的时间。

第 1 章 汽车动力性

第 1 章 汽车动力性

1.1 簡述汽车动力性及其评价指标

1.2 汽车行驶阻力是怎样形成的?

1.3 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1.4 滚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1.5 汽车的滚动阻力可以分为哪几种

1.6 能否在汽车受力分析图上画出滚动阻力,为什么

1.7 某轿车总质量 m=1200kg,前轮载荷占整车载荷的 60%;车輪侧向力系

轮互置前束角β后产生相应行驶阻力 Fv 如

(1)设轿车前进时侧向力与前束角的关

系为F =k β,试求因前束引起的行驶阻力;

(2)若該轿车滚动阻力系数f =0.015,试

求整车的滚动阻力Ff ;

(3)试比较前束引起的行驶阻力与滚动阻力

1.8 转弯时滚动阻力的大小取决

于行驶速度和转向半径 R , 转弯时的

滚动阻力系数f R=f +Δf 设转弯时在离

心力FC 作用下,前、后轮均有侧偏角

分别是 α 和 α,质心距前、后轮的距

离分别是l 和l ,转姠时用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车气囊怎么调高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