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方戏曲被称为是什么

湖南地方戏曲湖南花鼓戏《金娥恨》04 剧终
5805次播放
来自圈子:央视网威虎堂
1.9万次播放
来自圈子:天下军武
8586次播放
来自圈子:经典咏流传
来自圈子:叶炫清
8920次播放
来自圈子:成龙
1.1万次播放
来自圈子:喜欢吃海鲜de诸葛星泽
9330次播放
来自圈子:军事讲解堂
1449次播放
来自圈子:天下军武
8475次播放
来自圈子:轩轩军备
4.9万次播放
来自圈子:曹操
小泡呼唤你,快来抢沙发~
#elseif($iconType == 'noIcon')
$!{infoText}
$!{infoText}
您确定要删除该内容吗?
删除失败,请重新尝试湖南地方戏曲大全,不负历史盛名 - 第一星座网湖南地方戏曲大全,不负历史盛名 10:48:00作者:匿名第一星座网  湖南历史文化传统悠久,其中,湖南更是以其奇异的风姿,高耸于中华艺林。多种戏剧剧种在我国戏曲剧坛中齐放,展现了更好的湖南文化。那么,湖南地方戏曲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即长沙、善化、湘阴,醴陵、湘潭、湘乡、宁乡、益阳、攸县、安化、茶陵)湘南东部17个县市,江西与湖南毗邻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县,广东的坪石、岐门、乐昌、桂头、犁市、韶关等地。当时民间习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被称为“长沙湘剧”。湘剧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祁剧是湖南省传统地方戏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祁阳祁东民间称“大(dai)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清末又名“楚南戏”,新中国成立后,始称祁剧。祁剧面临的尴尬是一个普遍现象。  祁剧的流布区域较为广泛,除湖南的衡阳、零陵、怀化、邵阳、郴州等地区拥有祁剧演出班社之外,不少祁剧班社还到外省演出,曾一度形成“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  截止2015年,全湖南省地方戏剧有19种,但是很多剧种没有专业演出团体,大部分只剩下一个表演团体,形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团”现象,比如昆剧、巴陵戏、荆河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苗歌剧等等。还有一些地方大戏剧种和地方小戏剧种,专业表演团体日益减少。    辰河戏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南沅水上、中游(旧属辰州)辰河戏一带,以及与其毗邻的贵州、四川省部分地区。起源于明代迁徙到辰河的江西省移民。  辰河戏因流行于沅水中、上游(俗称“辰河”)一带,故名“辰河班子”,又叫“辰州班子”,是湖南地方戏曲大戏剧种之一。其表演原始粗犷,豪放明快,幽然深情,一般是用高台(舞台演唱)、低台(木偶戏)、围鼓堂(坐唱)三种形式演出,唱腔分高、低、唱、弹四大类,并以高腔为代表。它是源于地方巫、傩、道的娱神而逐步演变过来的,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戏剧种,被国外学术界称为中国戏的“活化石”。  衡阳湘剧  衡阳湘剧是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以长沙、湘潭为活动中心,兼唱有高腔、低牌子、昆曲、乱弹四种声腔,传统剧目,不少出自宋末南戏、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也有少数系艺人创作和改编的剧目。  衡阳湘剧的音乐分为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部分,包括昆腔、高腔、弹腔、杂腔小调等四种声腔和过场曲牌、 打击乐曲。唱腔今以弹腔和高腔为主,尚保存一部分昆腔剧目。舞台语言以衡州官话为基础,结合中州韵规范而成。    武陵戏历史上只称戏班名,亦称“沅河戏”、“汉戏”、“常德戏”。主要流行于常德、桃源、汉寿、慈利诸县市,以及西洞庭湖滨与湘西一带,并远及湖北、贵州部分地区。有高、弹、昆3种声腔,清代末年形成以弹腔为主的局面,采用中州韵与常德方言相结合的统一舞台语言。  武陵戏剧目以弹腔剧目为多,高腔次之,昆腔最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抄录剧本450余部,记录整理的唱腔曲牌印成了五个集子。传统高腔剧目《祭头巾》、《思凡》、弹腔剧目《两狼山》、《打督邮》在观众中有较大影响;现代戏《发霉的钞票》、《元宝案》、《巧婚记》、《姻缘错》曾在全省会演中获奖。你可能也喜欢:相关文章推荐:
共有2条信息1/21
星座测算子时23点子23-0丑1-2点寅3-4点卯5-6点辰7-8点巳9-10点午11-12未13-14申15-16酉17-18戌19-20亥21-22男白羊座男白羊座男金牛座男双子座男巨蟹座男狮子座男处女座男天秤座男天蝎座男射手座男摩羯座男水瓶座男双鱼座女白羊座女白羊座女金牛座女双子座女巨蟹座女狮子座女处女座女天秤座女天蝎座女射手座女摩羯座女水瓶座女双鱼座男子鼠男子鼠男丑牛男寅虎男卯兔男辰龙男巳蛇男午马男未羊男申猴男酉鸡男戌狗男亥猪女子鼠女子鼠女丑牛女寅虎女卯兔女辰龙女巳蛇女午马女未羊女申猴女酉鸡女戌狗女亥猪男:A型血男: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女:A型血女: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copyright &
www.d1xz.net 第一星座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1返回顶部2017年湖南戏曲春晚上演 春节期间在电视台播出
1月19日下午,“潇湘雅韵·梨园报春”—&#年湖南戏曲春晚在省花大舞台上演,并将于春节期间在电视台播出,为全省人民献上一道“湘味醇、戏味浓、年味足”的新春戏曲盛宴。蔡振红、许又声、欧阳斌、肖雅瑜等观看晚会。本次戏曲春晚可谓百花齐放、名家荟萃。除了京剧和昆曲,湖南地方戏曲中的湘剧、花鼓戏、祁剧、巴陵戏、汉剧等都精彩亮相。参与晚会的演职人员超过400人,名角新秀同台献艺,既有王永光、刘赵黔、王阳娟、彭玲、肖笑波等梅花奖获得者,也有各剧种中青年表演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王丽达也回到家乡献上精彩演出。据介绍,此次戏曲春晚内容丰富,《月亮粑粑》《辛追》《桃花源记》《田老大》等“湘戏晋京”优秀展演剧目片段一一呈现;在传统剧目上,京剧、昆曲联袂带来《长生殿》的经典唱段;王永光、李小嘉等名角以戏曲短剧的形式回顾戏曲人生;花鼓戏独有的乐器大筒也在晚会上亮相,一曲大筒协奏曲《天山湘女》赢得热烈喝彩;来自校园的小小戏曲传承人表演了戏曲舞蹈《童星戏梦》,展示了戏曲进校园的成果。此外,戏曲春晚还邀请到北京“亮相文化”和北京京剧院献演时尚京剧《亮相东方》;选秀节目中火爆的“节奏部落”和我省木偶艺术家联袂带来无伴奏多声部戏曲合唱《打虎上山》。在《赐福潇湘》中,通过老戏新唱,把美好的祝福送给所有观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amyzh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走近经典 戏韵三湘——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 - 文化动态 - -中国图书馆网
当前位置:
走近经典 戏韵三湘——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
时间: 15:45:09
导读:&戏曲名家联手 传承花鼓经典走近经典 戏韵三湘——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中小学戏曲传承教学研究实验基地授牌“正月采茶是新啰年,姐妹双双进茶哟园……”3月21日上午,悠扬婉转的《采茶调》从株洲八达小学中传出。由湖南图书馆、湖南省戏剧家协会、株洲市教科院联合主办的“走近经典 戏韵三湘——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株洲首场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株洲全体中小学音乐教师200余人参与了花鼓戏知识培训,并在花鼓戏表演艺术家谢晓君和戏曲音乐家陈耀教唱下,齐声学唱花鼓戏经典唱段。湖南图书馆党委书记伍艺介绍,湖南
&戏曲名家联手 传承花鼓经典走近经典 戏韵三湘——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中小学戏曲传承教学研究实验基地授牌“正月采茶是新啰年,姐妹双双进茶哟园……”3月21日上午,悠扬婉转的《采茶调》从株洲八达小学中传出。由湖南、湖南省戏剧家协会、株洲市教科院联合主办的“走近经典 戏韵三湘——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株洲首场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株洲全体中小学音乐教师200余人参与了花鼓戏知识培训,并在花鼓戏表演艺术家谢晓君和戏曲音乐家陈耀教唱下,齐声学唱花鼓戏经典唱段。湖南图书馆党委书记伍艺介绍,湖南图书馆作为国家共享工程湖南省级分中心,一直致力于地方戏剧的经典传承,全力支持戏曲传承工作的开展。在教育部“重点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的号召下,“走近经典、戏韵三湘——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活动旨在向青少年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湖南图书馆《湖南地方戏剧网》(又名: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普及地方戏剧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湖南地方戏剧进校园活动不但能使传统戏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还能使孩子们从小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润物无声中得到启迪和感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将不断致力于湖南地方戏剧的发展和提高,在孩子们当中不断发现、选拔和推出更多的戏剧人才,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八达小学、红旗路小学、星光小学、荷塘外国语、何家坳小学、高家坳小学、石峰外国语学校7所学校,被确认为中小学戏曲传承教学研究实验基地,由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湖南省级分中心(湖南图书馆)、湖南省戏剧家协会、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挂牌。同时,湖南图书馆、湖南省戏剧家协会联合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将“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活动”纳入到了株洲市2017年“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在花鼓戏知识培训中,陈耀老师为现场中小学音乐教师详细讲解了花鼓戏唱腔中颤音、气振音、花舌音等不同特征。陈耀是国家一级演奏员、作曲家、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他创作了花鼓戏大小剧目音乐一百多剧,主奏大筒达两百多个剧目,担任演奏、作曲的剧目曾多次获中央文化部“文华奖”丶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戏剧优秀剧目奖”等,是湖南著名的戏曲音乐家。与陈耀同台授课的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谢晓君。从艺四十多年来,谢晓君主演了《送货路上》《喜脉案》《八品官》《补锅》《讨学钱》《牛多喜坐轿》《老表轶事》等多部花鼓戏代表剧目,荣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戏曲最高奖“戏剧芙蓉奖”等多项荣誉。“原来花鼓戏这么好听!我一定要学好,唱给孩子们听。”年轻音乐教师们认真学唱、十分开心。他们纷纷表示,湖南地方戏剧博大精深,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戏曲、加强学习,不能忘记这笔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本次花鼓戏知识培训是“走近经典 戏韵三湘——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第六场,本场活动通过“湖南地方戏剧网”进行了全程手机现场直播,让更多人了解湖南地方戏曲魅力。本次活动中,湖南图书馆还向株洲市7所中小学戏曲传承教学研究实验基地的校长分别赠送了《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读本》。(湖南分中心)湖南地方戏剧&获得保护发展
刘显全&夏俊勇&尹万塘
&&&&来源:&&&&
&&&&&&字号
  花鼓戏《刘海砍樵》被改版成魔幻音乐剧后,融入许多时尚元素,图为演出场景。
  祁剧经典剧目《目连救母》剧照。
  著名湖南花鼓戏《补锅》剧照。
  湖南木偶戏有提线、布袋和杖头木偶三种,图为其中最流行的杖头木偶。
  湘昆表演具有在优美细腻中显出粗犷豪放的风格。图为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剧目《白兔记》演出场景。
  湘剧服饰、脸谱,独具湖湘地方特色。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作的皮影戏《人狼共舞》表演现场。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滋生出一方戏剧。湖南,周代为荆楚南境,春秋战国时期属楚。作为楚文化之一脉,湖南孕育了丰富多样而又历史悠久的湖南地方戏,以“戏剧大省”著称。
  今天,湖南的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永州花鼓戏、阳戏、花灯戏、傩戏、苗剧、侗戏等地方戏艺术奇葩依然绽开在祖国的剧坛。她们凝聚着湖泊文化和山地文化、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和国家主流文化、儒释道文化和民间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关系,不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湘文化的瑰宝。
  大戏剧种 百花齐放
  在戏剧中,大戏剧种以丰富的剧目、华丽的服饰、热闹的场面、精美的文唱武打深受欢迎。湖南的大戏剧种丰富多彩,有湖南昆曲、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常德汉剧、荆河戏、巴陵戏等8个剧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
  湖南地方大戏有高、低、昆、弹诸种声腔,8个剧种中除湘昆只有昆腔一种声腔以外,都是多声腔的剧种。面对高腔、昆腔、弹腔的传入,湖南大戏不是简单地挪用、移植和复制,而是立足本土,对于多种声腔形式的碎片进行新的合成、重构和创造。
  与南方的苏昆、北方的北昆同源的湘昆(湖南昆曲)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明代万历年间,昆腔传入湖南后,与湖南地方戏曲互相融合渗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演唱上,湘昆受祁剧和地方语言音调的影响较大,显得朴实自然。湘昆的吐字行腔,以郴州官话为基础,与中州韵相结合,声腔不如苏昆细腻柔丽,也不及北昆豪放壮阔,但声调高亢,吐字有力,再加上紧缩节奏,加滚加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俗伶俗谱”。
  辰河戏流行于怀化、湘西,是与湖南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代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辰河戏在保持本身特点的基础上,吸取其他艺术门类和兄弟剧种的养分,使自己的表演艺术日渐成熟,形成了下河路子、中河路子、上河路子、白河路子四种不同的表演风格。下河路子,以湘西泸溪浦市为中心,形成了讲究唱功,多唱传奇本高腔的特点;中河路子,以怀化溆浦为中心,艺人多是由木偶班走向舞台,表演艺术粗犷、诙谐,且保留了一些木偶表演的痕迹;上河路子,以怀化洪江为中心,表演艺术严谨规范,上演的剧目高腔、弹腔并重;白河路子,以湘西永顺王村为中心,艺人们多兼演木偶戏,戏班有舞台演出和木偶表演两套用具,唱腔、道白多用当地的方音。
  湖南人引以为傲的祁剧,是比京剧历史还早400年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广泛流行于湖南省的永州、衡阳、邵阳、郴州、怀化等地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州、桂林、平乐、柳州和赣南、粤北、闽西、贵州、新疆一带,属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流行地域最广的地方大戏剧种。祁剧与桂剧、粤剧、闽西汉剧、广东汉剧等地方戏曲剧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既扩大了祁剧的影响,又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推动了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一度形成“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
  小戏剧种 一枝独秀
  30年前,著名表演艺术家李谷一在央视春晚上演唱的一曲《刘海砍樵》,让作为小戏剧种的湖南花鼓戏唱响大江南北。花鼓戏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虽然在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但是现在“花鼓戏”一词几乎已成为湖南花鼓戏的专有名词。
  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6个流派之分,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湖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邹世毅说,“花鼓戏”顾名思义,表演的内容里有“花”,通过不同季节的花来谈农业生产,谈人的感情甚至爱情。湖南的花鼓戏便是在劳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并且反映的就是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它活泼诙谐、载歌载舞,且戏剧动作多从农村生活和民间艺术中提炼而成,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地方风味。
  湖南花鼓戏在表演上常采用一些舞台化了的日常生活动作和表现劳动过程的成套身段。前者如开门、进门、撩门帘、整妆、掸灰、扯鞋、挥汗、端茶等;后者如推磨、抖碓、打铁、打鱼、砍柴、摇船、缝衣、补鞋等。与此同时,还根据湖南花鼓戏的剧种特色,创作了很多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舞台程式动作,如《打铜锣》中林十娘“放鸭子”、《补锅》中的“拉风箱”等。
  喜剧风格浓郁,有明显的湖南人的幽默,是湖南花鼓戏的另一大特色。例如《补锅》把严肃的主题喜剧化,凸现了刘大娘、兰英、李小聪诙谐幽默的性格特点。小聪来到兰英家,刘大娘不知道小聪就是兰英的男朋友,催他快点补锅。小聪不急不忙讲述自己的岳母看不起补锅匠,刘大娘也表示赞同他岳母的思想,接着,小聪对刘大妈的旧思想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她七十二行都重要,彼此相依不能离。刘大娘听小聪讲得有道理,表示不仅自己要改变旧观念,还要帮助小聪劝说他岳母接受这个女婿。小聪见岳母已回心转意,连忙向岳母表露身份。《补锅》通过其中三人的系列对话、唱词和动作,把深刻的主题用演员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体现出来,使之更贴近于生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传统偶戏 趣味十足
  一个戏班,独自一人包打包唱;一个剧团,就那么一副挑担,闪悠悠走村串户,几多轻便。一个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一台戏就这么诞生了。这就是中国传统偶戏。中国偶戏包括傀儡戏、皮影戏、布袋戏三种类型,在中国戏剧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在湖南,木偶戏也十分盛行,《旧唐书》中就有“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湖南桂阳一带即有木偶盛行”的记载。
  邵阳布袋戏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原始布袋戏,发源于邵阳县白竹村燕窝岭,从刘氏家族胜公传至今“永”字辈,已有18代传人,因表演艺人藏身于布袋围成的戏台内,用双手表演套戴在手指上的小木偶表演戏文而得名。它的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为,一个艺人一副戏担,无论是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艺人一个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邵阳布袋戏集木偶技巧、戏剧形式、表演技艺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奇、简便等特征,一块土色土香的蓝色印花布,围着一张普普通通的方桌,撑起来就成了一个绝妙的舞台。600余年来,始终保持初创时期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演出形式。2006年,邵阳布袋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杖头木偶戏表演时由演员举着木偶,在一人高的帷幕内进行表演,故又名“举偶”。湖南杖头木偶,偶身一般是二尺四寸至三尺长;头部用木料雕刻而成,内空,眼鼻均能活动;在颈部下面,接上一节木棒或竹棒,称为“杖杆”;两手无臂,仅有一对手掌,上装操纵杆;无足。通过穿戴服装和盔帽,上述部件即可连成一个木偶人物,演员右手举着杖杆,左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藏在幕下,模拟人的各种动作。
  湖南皮影戏旧称“灯戏”、“影子戏”或“灯影戏”,流行于湖南长沙和衡阳,以及益阳、常德、湘潭等地,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喜爱。它最大的特点是表演细腻、色彩丰富,以操纵稳健准确、表演细腻传神、造型精美生动、神态栩栩如生而闻名于世。在表演上,湖南皮影戏可归纳为“以声传情,以声感人,静则有情,动则传情”。湖南皮影戏的童话剧和寓言剧,在皮影界独树一帜,更是蜚声国内外,曾被法国《费加罗报》赞为“比金子还要贵重的皮影戏”。湖南皮影戏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濒危剧种 急需拯救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惟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然而,一个不容置疑的现实是,湖南的地方戏剧正在萎缩,某些剧种处于濒危状态。
  邹世毅多年以来致力于地方戏剧研究,根据他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祁剧现存专业剧团有9个,是1983年时的30%,而尚能坚持演出的只有5家。曾经极为兴盛的花鼓戏也只保留了11个剧团。其他剧种的情况更加令人忧虑:侗戏已无专业剧团;苗剧虽有花垣县苗剧团的牌子,但现在以演民族歌舞为主;巴陵戏、荆河戏、湘昆、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7个剧种都各只存有一个专业剧团在艰难支撑。一些剧团的演出活动日少,剧目贫乏,地域范围日窄,剧种特色乏善可陈,衰落的表征十分明显。伴随着剧团或解散或合并,演员或转行或退出,某些剧种处于濒危状态。
  邹世毅认为,拯救濒危的湖南戏剧,要分情况进行保护。对于有观众,但是没有市场观众的戏剧,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发展为主;对于影响不大、流传不广的剧种,提倡以记录性的保护为主;确有传统文化保护价值,流传地域广,演出还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剧种,要强调培养传承人;对于还没有消失,但也没法救活的剧种,既要记录保护,又要对特定的剧目培养传承人。邹世毅还强调“生产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即不同的剧种要不断生产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新作品,创作新剧目,不能“老戏老演”,可以从别的剧种和国内外优秀剧目中引进题材进行改编,提高剧本的兼容性。
  为保持地方戏剧的发展,湖南近年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湖南地方戏剧的持久生存和面貌改观。或建立定期的戏剧汇演制度,如设立“湖南戏剧芙蓉奖”;或建立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程,民间戏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一些濒临消亡的曲目被发掘;或建立了民间戏曲展演平台,自2005年起搭建的一年一度的“公共大戏台”为民间戏曲爱好者提供了表演机会;或恢复了中断数十年的戏剧歌曲等文化下乡活动。
  对于戏剧未来的发展,邹世毅依然持乐观态度。他说,传统戏剧从来不缺观众,政府对传统戏剧越来越重视,并在全省各地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艺术中心,使传统戏剧有了资金、平台和人才。戏剧不会衰亡,更不会消失。
  本版图片由湖南省外宣办提供
(责编:陈沁星、罗帅)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本网报道| 人民视频
湘江评论|湖湘财经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地方戏曲剧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