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耽美文,受是莲花鱼图片精,攻应该是鱼精。受不是白色的莲花鱼图片,想变成白色的。应该属于快穿文,受的世界是

《莲花剧场》真情告白--《视听纵横》2006年05期
《莲花剧场》真情告白
【作者单位】:
【分类号】:G222.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5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莲花味精的倒掉
作者:董明明
来源:人间theLivings(ID:thelivings)
离开工作了20多年的工厂,母亲一时半会不能接受,她时常喃喃自语道:“莲花味精最辉煌的时候,曾经年生产味精6万吨,销量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怎么如今会沦落到减产裁员的地步呢?”
上世纪90年代,莲花味精的广告语:“莲花味精味道无可替代”曾一度家喻户晓。
莲花味精厂,是我母亲一生努力与奋斗的全部,是我的整个童年,是已经消失的地方。
母亲在河南莲花味精厂工作了二十多年。曾是莲花味精厂“发酵部门”的一名普通发酵工,常年在发酵罐旁站着测试罐里的PH值——味精的制作方法,既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由粮食(主要是玉米)制成,谷氨酸在发酵罐里发酵需要控制温度、PH值、菌龄及接种量、通风等诸多条件,其中,监测发酵罐里的PH值也是制作过程中的重点。
母亲每天上班的全部内容,就是站在发酵罐旁,用试纸检测PH值,如果出现异常,就需要赶紧打开阀门,往发酵罐里放尿素(分批流加)进行调节。
工作黑白两班倒,全年无休。
2010年,味精厂宣布裁员,母亲“接受组织安排”,从厂里提前退休在家,每月领260元生活补助。
离开工厂,母亲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接受,她时常喃喃自语:“莲花味精最辉煌的时候,曾经年产6万吨,销量亚洲第一,怎么如今会沦落到减产裁员的地步呢?”
1984年,父母刚结婚时,父亲一个人在西北贩木材,家里大小事务都由母亲一人操持。没多久,父亲做的小本生意就因行情不好赔了一大笔钱,最后只剩下回家的盘缠了。
父亲坐着火车回了河南老家,家里也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母亲如何精打细算,家里也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8年,直到我们兄妹三个都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1992年的秋天,父母听邻居家在莲花味精厂做工人的亲戚说,厂人力资源部门要在社会上招工人,计划有上千个招工指标。
在当时,一个指标要一万多块钱,对于当时的我家而言,这简直是天价。可进了厂,就相当于是有了铁饭碗的“工人”,全家人的生活也就都有了指望。
后来,母亲回忆道,他们把能借到钱的亲戚朋友全都借了个遍,“嘴皮都磨破了还差5000块。最后还是爷爷奶奶一狠心,把家里养的猪羊全卖了。”这才给母亲买了一个指标。
进了厂,母亲被分配到发酵部门。
单位离家十几公里,母亲每天早早地就赶到车间,学习那些她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更无从接触的“新知识”,很快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当时,莲花味精厂成立已9年,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订单如雪花般飞过来。母亲进厂没几年,莲花味精就以年产10万吨味精的实力和规模,成为全世界味精销量排行榜前五名的大厂。
1994年,莲花味精坐上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也就在那一年,老总李怀清还受邀进了京,作为百名劳模之一参加了国庆观礼,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可谓是风光无限。
△母亲刚去味精厂时全家合影 (作者供图)
作为厂里的一名普通工人,母亲和工友们也都干劲十足,就算是休息时间也是和工友们谈论工作的事情。
“咱们本来都是村里的农民,是莲花味精厂给了咱们机会成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工人。咱们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都靠味精厂养活,只有咱们好好干,把劲都使到工作上,厂子效益越来越好,咱们的日子才会更好。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那时候的母亲,最常挂在嘴边的,全是这些话。
在我的整个小学期间,母亲总会在我们准备进入梦乡的时候,骑着自行车赶去厂里上夜班。很多次夜班上完回到家,工作服都没脱,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工服上散发着臭鸡蛋一样的恶臭,总把我从梦中熏醒。
早晨在臭味中醒来,把母亲的衣服扯下来拿到屋外,成为我不可磨灭的童年印记。
1998年8月份,莲花味精厂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展势头也更为迅速。
那时候的母亲,尽管依旧辛苦,但说起工作,满满的都是骄傲与自豪。
每当逢年过节走亲戚谈起自己的工作,总会高声说:“我在莲花味精厂的发酵车间工作,是管理着几个下属的班长。”
在当时县城人均收入普遍不高的年代,莲花味精的工人月薪能拿到好几百。除此以外,厂里还有一个职工食堂,每个工人每月发60张食堂饭票,一张饭票可以买好几个大白馒头,一份红烧肉,一个大鸡腿,还有西红柿炒鸡蛋一类的菜。这在当时,算是太过丰盛了。
每天放学,我都会蹦蹦跳跳地拿着母亲给我的饭票去吃饭,这让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羡慕。
等到过年过节,厂里还会发些味精做福利。
有一年,我跟母亲去姥姥家走亲戚,母亲带了两大箱味精过去,让姥姥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下好了,这一年的味精就不用买了。”
那时候春节置办年货,邻居家大多是割十几斤肉,买一只肉鸡,这还只是招待亲戚用的,自己可不舍得吃。以往我家过年还不如这般。
自从母亲进了味精厂后,我家过年都是割一整只猪后腿,四只大肉鸡,二十多斤牛肉。
没几年,爸爸妈妈还花了2000多块钱置办大彩电,这在左邻右舍可是头一家——小伙伴们全都跑到我家里看电视,我坐在中间拿着遥控器选频道,甭提多么骄傲了。
转眼进入21世纪,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味精厂决定采用“小麦替代玉米生产味精”的新技术。
可这个决策,并没有按当初预想的进度发展。2000年到2003年,莲花味精厂为了这个新技术投入7亿多元,可大型进口成套设备试车时间比原计划延迟了一年,项目运行初期并没能及时解决淀粉利用问题。
供应链改变,更是引发了积累多年的“三角债”问题——味精厂连续多年欠债玉米供应商几千万的资金,同时银行贷款又产生了大额的利息,货款一时没收回来,接连就引发了积怨多年的“三角债”。大批玉米供应商起诉,企业还债压力剧增。
当时的母亲作为味精厂的普通底层员工,对于公司上层的发展策略和状况一无所知,她依然每天兢兢业业地上班,重复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情——检测发酵罐里的PH值。
唯一让母亲感到不安的是,工资开始拖欠不发了。有时候,甚至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薪水。
种种猜测在车间里蔓延开来。“咱们味精厂到底咋了,我们每天都在生产味精,每天看那些装货的卡车和火车一直忙个不停,怎么会发不出工资呢?”
“就是,钱都不知道去哪里了!”
“莲花味精走到这一步,最大的问题在于管理不完善,监督存在严重的问题。我们的业务员跑到全国各地销售味精,味精一卖完,很多人就卷起巨额现金潜逃,现在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了。”开会的时候,车间主任如此解释道。
母亲所在的车间主任姓谢,是个40岁左右、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戴着一副金丝边的眼睛,留着分头,一笑就露出一口发黄的大牙。
这个谢主任对待工人很苛刻,最喜欢给工人们讲大道理,几句话翻来覆去讲个不停。
听主任在会上这么一说,工友们的猜测更多了。
“我们对门的邻居是咱们厂里的销售员,前一段时间他去外地销售味精,卖完就逃了,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要逮捕他。前天我无意中听到他老婆在和他通话,估计他是想和老婆孩子一起移民海外吧……”
“这些人真是良心让狗吃了,我们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拿着最少的工资,现在那些蛀虫一贪污潜逃,我们的工资都发不下来了……”
“我看也不只是那些销售的事。别看咱们主任一脸正气的,我听说,就数他最贪污腐败了。”
“我看每次他想要收车间里工人的钱的时候,总是找车间要裁员的借口。”
毕竟拖家带口的过日子,底层的工人没有一个不怕裁员的——一旦被裁了,往后的日子可咋办呢?
可车间主任有事没事就在会上提“裁员”,三两次之后,除了主任自己的亲戚之外,车间形成了一股特殊的风气——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给主任送去几百块的礼品,免得别人送了自己没送,被裁掉了。
我初一那年的一天傍晚,母亲带着我、骑着三轮车去商店买了好多火腿肠、健力宝,还有两瓶高档白酒,我记得很清楚,一共八百多块——几乎是母亲一整个月的工资。
我馋得要命,央求母亲让我吃一根火腿肠,喝瓶健力宝,母亲一改往日的严肃,一脸无奈地看着说:“傻孩子啊,不是不舍得你吃喝,这是咱们给主任送的东西呀,不然我就要下岗失业了,到时候谁来挣钱养活你?”
后来,等我们到了车间主任家门口,良久,主任才出来开了门,看到我母亲,故作惊讶地说道:“你怎么来了,你可是咱们车间的劳模、技术能手啊。赶紧进屋来。”
我怯生生地跟在妈妈身后,无意中瞥见了主任家的一间小房子,门没关——我的天,满满一屋子,都是高档白酒、火腿肠,还有各种好吃的。
东西是送了,但“裁员”一说也不过是虚惊一场,母亲和她车间的工友们并没有下岗失业,只是工资依然发不出来。
他们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更残酷的现实。
有人说,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一直在变化,处于市场浪潮中的人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才可独善其身。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网络上开始不断有传言说:“千万不要多吃味精,味精吃多了很容易导致癌症。”慢慢地,莲花味精的销量开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鸡精等一系列其他调味料的兴起。
当莲花味精的管理层终于醒悟过来、想要转型生产鸡精的时候,已是回天无力。市场不断缩减,工人们的工资长久拖欠,公司的减产裁员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那些失业下岗的味精厂老工人聚在一起,领头人举着横幅,高喊着口号在味精厂门口示威了好几次。县城的领导为了维持秩序,还派了很多警察维持秩序。
最后,厂里只得勉强同意,下岗工人每月定期发放生活补助——男工55岁以上每月400块,女工50岁以上每月260块。
2010年母亲50岁,正好符合味精厂里的提前退休人员政策。在“组织的安排”下,母亲含泪办了手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工作了将近20年的发酵车间,开始了每月领取260块补助的生活。
那一波裁员浪潮后,企业员工还有一万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考虑到社会的稳定和工人的生存问题,省政府又无偿给味精厂提供了低息贷款,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经营,工人们的月工资收入1000块出头,仅仅可以维持温饱。
随着物价的上涨,留在厂里的工人们也渐渐养不活一家老小,工人们风光的日子一去不返。
下班后,工人们开始三三两两地骑着三轮车,满县里转着拉活;食堂早就关了门,菜价高涨,工人们一天到头吃肉的次数又变得屈指可数了。
有一天,妈妈去一位和她一起下岗的同事家做客,同事正在家里算钱。“他就用唾液蘸蘸手,数起来手里的钱,一块,两块……‘99块钱,这个月全家的生活就只有这么多了。’”
话还没说完,那位将近六十的大老爷们眼圈就泛了红。
2015年,国家出台了供给侧改革的政策,不再继续支持无法为社会创造效益和价值的“僵尸企业”,河南莲花味精厂正好符合国家出台的政策,省里不再继续为了稳定支持企业的运营。一时间,味精厂的生产和经营陷入困境。
银行上门逼债,各种原料供应商来讨要货款,最后政府出面协调,味精厂主要的厂房拆除,设备卖掉,地皮卖给当地的房地产开发商,融来的资金用来偿还债务和工人的下岗安置。
工厂厂房拆除的时候,很多老工人聚集在门口舍不得离开。
母亲退休之后,也重新拾起自己的老本行——做回了农民,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后来慢慢也接受了自己的新角色。
闲下来的时候,她总会回忆在味精厂发酵车间的青春岁月,可味精厂的厂房已然破败。
今年端午节我回到家中,莲花味精厂的厂房,也被拆除了。
小心你的“穷人思维”
作者:李刚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图片:书单(ID:BookSelection)
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钱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或者另外一个:拿时间去换钱。
这篇文章,并非说教,而是用一种较为理性的方式来分析“穷人思维”本身,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思维,而是“曾经是穷人”的思维。
穷人思维对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
穷人思维的特点是量入为出,富人思维特点是目标导向。
穷人思维最可怕的一点,它会消耗我们有限的自控力。
富人在重大的决策中,也常常会陷入“穷人思维”中。
最后是摆脱“穷人思维”的几点建议。
有人问:贫穷会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想,不是小气,穷人的人不一定小气;也不是见识少,见识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更有关系。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穷人的问题在哪儿?
穷人嘛,就是缺钱的人。没错,所以呢?
多和少都是相对的,穷人缺钱,但穷人和富人拥有的时间完全一样,所以,穷人就是那种钱“绝对”少,但时间相对“多”的人。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你缺什么,就会把什么看得特别重,不缺什么,就会把这个样东西的价值看得特别轻。
有一次我在知乎上推荐了一本书,有人问我有没有电子书资源——没好意思说出来的话,我帮他补充了:免费的。
过了几天,他留言,在各大网站、网盘、资源站找遍了,都没有。意思好像说,没有免费资源的书,你推荐个屁啊。
拜托,这是一本帮你提高思维能力的书,当当京东上都有,也就 40 多块,而且书的内容我也介绍了,你既然想看,说明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免费的东西不一定真免费。难道你找的时间,就不值这 40 多块钱?
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本书解释了“穷人为什么这么穷,富人为什么这么忙”。
在说“穷人思维”之前,我得补充一句,“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思维,而是“曾经是穷人”的思维。
比如说,我们就算完全买得起一本书、看得起一部电影,我们还是先习惯性地想到找一找有没有免费资源。不管是 70、80、90 后,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资源相对不足的环境中成长,多多少少有点“穷人思维”。
穷人思维对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
最近有一部超级烂片《热血雷锋侠之激情营救》,豆瓣上 95.7% 的人打一星,但根据我的经验,再烂的片子,中途退场的人也不会超过 30% ,就是说,在 65% 的人看来, 90 分钟的时间价值不会超过 30 元的票价。
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愿意用时间换钱,这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当你的口袋已走出穷困,却仍然把自己的时间、别人的时间看得太不值钱的话,说明你的脑袋依然停留在“穷人思维”中。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穷人思维”往往过于注重“沉没成本”。
什么叫“沉没成本”,就是你花了 30 块钱看电影,无论电影好看不好看,这个钱都回不来了。
有一个有趣的“买鞋定理”。假设你在商场买了双鞋,大小没问题,但真正穿时却发现夹脚,退又退不掉,于是,你会经历下面的心理挣扎:
不甘心定理:
这双鞋对你而言越贵(换句话说,你越穷),你尝试穿一下的次数也就越多(受的罪越多);
侥幸定理:
你确定穿不了了,那么这双鞋越贵,你放在家里占地方的时间越长;
绝望定理:
无论你放多长时间,总有一天,你都会把它扔了,有多远扔多远。
世界清静了。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富人思维”的则完全相反:花钱,要么是为了赚钱,要么是为了享受,两样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费精力。
当然,“时间不值钱”的穷人思维,往往只在人生过渡期对我们产生影响,但下一个思维惯性,就没那么好摆脱了。
有一句话,平时说出来会得罪人,但有了前面理论的铺垫,我就不怕大家打死了我:
贵?怎么会是产品的缺点呢?难道不是你的缺点吗?
我不是说大家穷逼,而是说,在价值判断上,“穷人思维”容易出问题。
超市里的被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原价是 300、250、200 ,现价一律 150 。根据售货员的经验:穷人更倾向于买大的——省钱,有钱人更倾向于需要的尺寸——自己的需求。
这就是“穷人思维”造成的第二个更重要影响,《稀缺》一书称之为“管窥效应”:指人们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会变得更为专注,但注意力过度聚焦会导致判断力下降。
什么意思呢?因为“穷人思维”让我们过于关注于拥有的资源本身,所以常常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你的目标。
▲插画家Kambiz Derambakhsh作品
几年前,我太太说要买一套学区房。
我把家里的钱给她一算,特么连首付都不够。我的建议是,等钱再攒多点吧。
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被她七拼八凑,东挪西借,居然把首付给凑足了。穷人买房大多有这样的感受,当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下定决心,后来也就办成了,想想也没那么难。
论理财的能力,我绝对在她之上,我有十几年的投资经验,市面上再复杂的金融工具,我也掌握得一清二楚,而她连买个银行理财产品还要问人家保不保本。
但在这件事上,我却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穷人思维”——不去思考学区房是不是一个必须而且合理的目标,而是首先考虑自己的钱够不够。
“穷人思维”的特点是量入为出,“富人思维”特点是目标导向。
穷人思维买房,先考虑我有多少钱付首付,月收入多少还贷?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
富人思维买房,首先问,我要不要买房,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
如果一项任务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资源不足”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这就是有钱人告诉我们的,至关重要的一条做事原则。
“穷人思维”最可怕的一点,它会消耗我们有限的自控力。
过去有一种看法,穷人的意志力会更强,而事实完全相反。
行为经济学上有一个叫“决策疲劳”的概念,短时间内,你做出的决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惫,内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权衡利弊,导致你的决策越来越随意。
有经济学家发现“决策疲劳”对穷人的影响最大。美国的穷人更喜欢买垃圾食品,不仅仅是因为便宜,而且因为他们习惯每买一样东西,都要反复比价。
一方面,这占用了他们的大量时间,没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那些频繁的、无意义的决策,使他们的大脑疲劳,无法抵御那些垃圾食品的诱惑。
▲插画家Kambiz Derambakhsh作品
美国的例子无感?想想自己减肥的经历吧,在大量运动消耗了你的意志力之后,你是不是更抵挡不了冰激淋的诱惑了?总是想找机会“慰劳”自己一下,导致前功尽弃?
电影《华尔街之狼》讲了一个专门骗穷人的股票经纪人,他发现穷人在长期的消费决策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便宜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当他们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了投资中,就成为“垃圾股”的目标客户。
影片里有一句台词:“我们把垃圾卖给垃圾人,因为钱在我们手里,总比在他们手里更能发挥价值。”这是天下骗子的心声啊。
把“垃圾”卖给想发财的穷人,这在中国也是最赚钱的生意。那些利率高得吓死人的垃圾 P2P ,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内部原始股”,还有无数次崩盘又卷士重来的“ 3M 骗局”,都是抓住了“穷人思维”的致命弱点——既无判断力,又无自制力。
那些富人是怎么投资的呢?在巴菲特的投资偏好中,既没有房地产,也没有互联网,前者因为不喜欢,后者因为看不懂。
这就是自制力,如猎豹一般,集中自己的有限精力,长时间地等待自己看得懂的机会,最后全力一击。
我们前面说过,“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专利。事实上,富人在重大的决策中,也常常会陷入“穷人思维”中,哪怕是最不缺钱花的富人——皇帝。
清道光帝在历代皇帝中,以“节俭”闻名。
他“抠门”到什么程度?皇后过生日,一人一碗打卤面——吃完不准添。
他在建自己的陵寝时,因为给得银子太少,产生了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最后不得不返工,两建一拆,耗资反而是清代帝陵中最多的。
用《稀缺》里的一句话来说:“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钱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
道光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穷人思维”,我认为是“康乾盛世”的虚假繁荣,导致嘉庆一朝财政空虚,给当时还是皇子的道光,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可怕印象——穷怕了。
于是道光的“节俭”,到了“误国”的程度。
道光挖空心思想节省开支的办法,居然把主意打到了驻守新疆的军队上,想撤了他们。
大臣想,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道光嘴一撇,不撤也行,反正我不给钱了,大家自己想办法吧。
这一逼,果然逼出办法,大臣把驻守其他要塞的军队平均撤掉一些,把节省下来的军晌拨给新疆。
▲道光皇帝画像
到了十几年后的鸦片战争,他们才发现,英国军舰可以在十几天内,把大批士兵从广州运到天津。而清军分散在全国各地,一次兵力的集结,往往要几个月——仗都打完了,十几万军队还在半路上东奔西跑。
这就是“穷人思维”的核心:如果你只关注钱,你往往是在浪费钱;如果你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很可能,你赢了一场战役,却输掉了整个战场。
冯小刚的《1942》里,张国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
怎么让穷人变成财主,我不知道,但我认为首先要摆脱“穷人思维”,以下给大家几点建议:
1、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减少做那些“时间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2、牢记“沉没成本”不可追:钱已经花错了,再浪费时间,就是错上加错;
3、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好项目永远比钱少,只要目标正确,钱总有办法解决;
4、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节省宝贵的意志力。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年初设立一个“享受一下”的基金,所有预算外消费都在这里开支,而不必每次反复权衡;比如说,以基金定投这种被动的、不需要决策的投资品种,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再比如说,需要意志力的活动(学外语、健身等等)只挑最重要的,多了会影响你重大决策时的判断力;
5、拓展自己的视野:适当做一些眼前“无用”的事,防止进入只关注当下的“管窥”状态,建立长远规划的战略意识。
以前,我妈每年年底大扫除扔东西时,总爱念叨一句话:“穷人才留破烂,越留越穷。”
其实,“穷人思维”才是我们最应扔掉的越留越穷的“破烂”。永远记住,穷的不是缺钱的人,而是在“穷人思维”的怪圈里走不出来的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A股回暖,金融圈筹建读者实盘交流群,欢迎各路股神添加
金融圈管理员微信号:CBD_MEIR,共同奔向财务自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戏莲花寓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