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是平仄平平平平平,合格律吗?

对联的平仄要求是什么
对联的平仄要求是什么
【www.ruiwen.com - 对联】
  要运用平仄,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也就明白了对联中平仄的要求是什么了。
  平仄的要求篇一:
  平仄相对 音韵谐调 如果说,对联要求做到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达到整齐的建筑美,那么要求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讲平仄合联律往往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懂得汉语的一些音韵知识,按规律去试着作,循序渐进,也没什么难的。
  1、汉语的平仄和节奏 汉语平仄,说穿了就是按照汉字的四声来区分,平仄声不同的字交替使用,以达到音韵谐调,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之分。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音标-)、阳平(音标/)、上声(音标v)、去声(音标\)。阴平、阳平声调不高不低,不升不降,读时可以拉长声;而上声、去声的声调有高有低,有升有降,且声音短促。人们把阴平、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声的区别。古汉语四声为平、上、去、入,其平声在现代汉语中分解为阴平、阳平二声,上、去二声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入声已消失,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如上海、广东,山西等地还部分地保留着。古代汉语平、仄的划分是,平声属平声,上、去、入声属仄声。 要按照联律之要求写对联,除了明白什么是平仄以外,最好再了解点语音节奏方面的知识。何谓节奏,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具有节奏性,如山势的起伏、海潮的涨落、人肺的呼吸以及走路时脚步之起落等等。节奏可以给人以快感和美感。对联属于语言艺术,汉语语音本身就具有节奏性,所以对联在读法上也同样具有节奏性。下面我们通过一副例联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节奏: 对江 楼阁 参天 立 全楚 山河 缩地 来 这是武汉黄鹤楼上的一副七言联,联中每两字或一字划为一个音步,这样读起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原来,汉字每一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两字或一字构成一个音步,这是联句、的一种节奏规律。四言的音步为二二式;五言音步为二二一式;七言为二二二一式,余者类推。每一音步的第二字(单音步者即本字)处在节奏点上,可展现语音特色,尤为重要。明白了语音节奏是什么,再谈平仄就容易理解了。
  2.对联平仄要求 为方便创作,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对联平仄格式(为表示音步所在位置,中间留出空格): 三言联: 平平 仄 仄仄 平 例 联: 重阳谷 端午桥 四言联: 平平 仄仄 仄仄 平平 例 联: 风舒柳眼 雪积梅腮 (注意,凡是本章例联中下标有&&&符号的表示古读入声今读平声。) 五言联: (一)平平 平仄 仄 仄仄 仄平 平 例 联: 渔歌随浪涌 海货与山齐 (二) 仄仄 平平 仄 平平 仄仄 平 例 联: 生意春前草 财源雨后泉 六言联: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平 例 联: 紫燕黄莺布谷 红梅绿柳迎春 七言联: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例 联: 秋月春风常得句 山容水态自成图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例 联: 东风气暖来阳鸟 细雨春深发杏花 八言联: 仄仄 平平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仄 仄仄 平平 例 联: 爆竹一声,人间改岁 梅花数点,天下皆春 由以上所例举的平仄格式可以看出,四言联加上三言联即:&平平仄仄&加&平平仄&;&仄仄平平&加上&仄仄平&可以得出七言联的平仄格式。 而五言联的平仄则是上例七言联前边去掉&平平&、&仄仄&的结果,同理,九言联的联律实际等于四言联&平平仄仄&加上五言联&平平平仄仄&,得出&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加上&仄仄仄平平&,得出&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余此类推,十言联等于四言联加六言联。这是一条规律,我们只要掌握了上边例举的几种平仄格式就可以了,再长的联也可以用上述方法推知。 平仄在实际应用中有几条原则需要掌握住,第一,上联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尾字必须用平声;第二,上下联之间节奏点上须平仄声字对立,否则就叫做&失对&;第三,凡处在节奏点上的字不能变更平仄,否则就叫&失替&。根据以上所讲的原则,我们不妨找几副病联诊断一下病因何在。 山墅深藏,峰高树古 湖亭遥对,桥曲波皱 很明显,下联最末一个&皱&字读去声,
  平仄的要求篇二:
  三个关键部位从严
  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例:
  西望瑶池降王母(仄)
  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
  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
  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长联由很多的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
本文来源:请问有哪首词的尾句是“平平仄平平平平”的吗,非常感谢!【诗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6,307贴子:
请问有哪首词的尾句是“平平仄平平平平”的吗,非常感谢!
进一步推动诗书画事业繁荣发展,充分展示当前诗书画成就,弘扬中华文化,践行大书法,特举办2018年“琅琊杯”全国诗书画家精英赛,即日起隆重征稿.8月1日截稿
不知道,孤陋寡闻,没见过连续四平尾的词。
去古风里找吧,律诗肯定没有
寿楼春的尾句差不多,就一个不一样,还是可以用的,不过这个词牌名有点。。。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格律诗按怎样的平仄规律写?一首格律诗的平仄韵律,比如七律每句话的平仄.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平仄表及范例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五律平起首句押韵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七律平起首句押韵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五绝平起首句押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珠.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晚晴 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南行别第 韦承庆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八阵图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细雨李商隐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南游感兴
窦巩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网页复制,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古汉诗律习题集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古汉诗律习题集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平仄格律表及名作范例
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平仄格律表及名作范例
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平仄表及范例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 &咏怀古迹&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南行别第&&
万里人南去,
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
得与尔同归。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帷飘白玉堂,
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
萧萧发彩凉。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
山中黄叶飞。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ewthread.php?tid=11852
http://www.chinapoesy.com/ShiCiZhiShiIndex6.html
词例:[元]周晴川
月 影 穿 窗 白 玉 钱。
◎ ● ◎ ○ ● ● △。
无 人 弄,
◎ ◎ ●,
移 过 枕 函 边。
◎ ● ● ○ △。
说明: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词例:[南唐]李煜
深 院 静,
○ ● ●,
小 庭 空,
● ○ △,
断 续 寒 砧 断 续 风。
◎ ● ◎ ○ ● ● △。
无 奈 夜 长 人 不 寐,
◎ ● ◎ ○ ○ ● ●,
数 声 和 月 到 帘 栊。
◎ ◎ ◎ ● ● ○ △。
说明:《捣练子》又称《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
词例:[唐]白居易
江 南 好,
○ ◎ ●,
风 景 旧 曾 谙。
◎ ● ● ○ △。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 ◎ ○ ○ ● ●,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 ◎ ● ● ○ △。
能 不 忆 江 南?
◎ ● ● ○ △。
说明:《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望江梅》、江南好
等,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词例:[宋]李重元
萋 萋 芳 草 忆 王 孙,
◎ ○ ◎ ● ● ○ △,
柳 外 楼 高 空 断 魂。
◎ ● ◎ ○ ◎ ● △。
杜 宇 声 声 不 忍 闻。
◎ ● ◎ ○ ● ● △。
欲 黄 昏,
● ○ △,
雨 打 梨 花 深 闭 门。
◎ ● ◎ ○ ◎ ● △。
说明:《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
做双调者。
词例:[宋]秦观
遥 夜 月 明 如 水,
◎ ● ◎ ○ ○ ▲,
风 紧 驿 亭 深 闭。
◎ ● ◎ ○ ○ ▲。
梦 破 鼠 窥 灯,
◎ ● ● ○ ○,
霜 送 晓 寒 侵 被。
◎ ● ◎ ○ ○ ▲。
○ ▲,
○ ▲。
门 外 马 嘶 人 起。
◎ ● ◎ ○ ○ ▲。
说明: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五仄
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例:[南唐]李煜
无 言 独 上 西 楼,
◎ ○ ◎ ● ○ △,
月 如 钩。
● ○ △。
寂 寞 梧 桐 深 院、
◎ ● ◎ ○ ○ ●、
锁 清 秋。
● ○ △。
剪 不 断,
◎ ◎ ●,
理 还 乱,
◎ ○ ●,
是 离 愁。
● ○ △。
别 是 一 般 滋 味、
◎ ● ◎ ○ ○ ●、
在 心 头。
● ○ △。
说明: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
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词例:[唐]白居易
汴 水 流,
◎ ◎ △,
泗 水 流,
● ◎ △,
流 到 瓜 洲 古 渡 头。
◎ ● ○ ○ ◎ ● △。
吴 山 点 点 愁。
◎ ○ ◎ ● △。
思 悠 悠,
◎ ◎ △,
恨 悠 悠,
● ◎ △,
恨 到 归 时 方 始 休。
◎ ● ○ ○ ◎ ● △。
月 明 人 倚 楼。
◎ ○ ◎ ● △。
说明: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
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词例:[唐]白居易
昨 宵 醉 里 行,
◎ ○ ◎ ● ○,
山 吐 三 更 月。
◎ ● ○ ○ ▲。
不 见 可 怜 人,
◎ ● ● ○ ○,
一 夜 头 如 雪。
◎ ● ○ ○ ▲。
今 宵 醉 里 归,
◎ ○ ◎ ● ○,
明 月 关 山 笛。
◎ ● ○ ○ ▲。
收 拾 锦 囊 诗,
◎ ● ● ○ ○,
要 寄 扬 雄 宅。
◎ ● ○ ○ ▲。
说明:又名《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
词例:[清]纳兰容若
谁 道 飘 零 不 可 怜?
◎ ● ○ ○ ● ● △。
旧 游 时 节 好 花 天,
◎ ○ ◎ ● ● ○ △。
断 肠 人 去 自 今 年!
◎ ○ ◎ ● ● ○ △。
一 片 晕 红 才 着 雨,
◎ ● ○ ○ ○ ● ●。
几 丝 柔 柳 乍 和 烟,
◎ ○ ◎ ● ● ○ △。
倩 魂 销 尽 夕 阳 前,
◎ ○ ◎ ● ● ○ △。
说明: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
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例:[唐]李白
平 林 漠 漠 烟 如 织,
◎ ○ ◎ ● ○ ○ ▲,
寒 山 一 带 伤 心 碧。
◎ ○ ◎ ● ○ ○ ▲。
暝 色 入 高 楼,
◎ ● ● ○ △,
有 人 楼 上 愁。
◎ ○ ◎ ● △。
玉 阶 空 伫 立,
◎ ○ ○ ● ▲,
宿 鸟 归 飞 急,
◎ ● ○ ○ ▲。
何 处 是 归 程,
◎ ● ● ○ △,
长 亭 连 短 亭。
◎ ○ ◎ ● △。
说明:又名《子夜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
换韵,方式是“甲乙丙丁”。
词例:[宋]苏轼
缺 月 挂 疏 桐,
◎ ● ● ○ ○,
漏 断 人 初 静。
◎ ● ○ ○ ▲。
时 见 幽 人 独 往 来,
◎ ● ○ ○ ● ● ○,&
缥 缈 孤 鸿 影。
◎ ● ○ ○ ▲。
惊 起 却 回 头,
◎ ● ● ○ ○,&
有 恨 无 人 省。
◎ ● ○ ○ ▲。
拣 尽 寒 枝 不 肯 栖,
◎ ● ○ ○ ● ● ○,&
寂 寞 沙 洲 冷。
◎ ● ○ ○ ▲。
说明: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 韵。
词例:[宋]欧阳修
群 芳 过 后 西 湖 好,
◎ ○ ◎ ● ○ ○ ●,
狼 籍 残 红,
◎ ● ○ △,
飞 絮 蒙 蒙。
◎ ● ○ △。
垂 柳 栏 干 尽 日 风。
◎ ● ○ ○ ◎ ● △。
笙 歌 散 尽 游 人 去,
◎ ○ ◎ ● ○ ○ ●,
始 觉 春 空,
◎ ● ○ △,
垂 下 帘 栊。
◎ ● ○ △,
双 燕 归 来 细 雨 中。
◎ ● ○ ○ ◎ ● △。
说明:又称《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
一韵到底。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
词例:[宋]秦观
天 涯 旧 恨,
◎ ○ ◎ ▲,
独 自 凄 凉 人 不 问。
◎ ● ◎ ○ ○ ● ▲。
欲 见 回 肠,
◎ ● ○ △,
断 尽 金 炉 小 篆 香。
◎ ● ○ ○ ◎ ● △。
黛 蛾 长 敛,
◎ ○ ◎ ▲,
任 是 春 风 吹 不 展。
◎ ● ◎ ○ ○ ● ▲。
困 依 危 楼,
◎ ● ○ △,
过 尽 飞 鸿 字 字 愁。
◎ ● ○ ○ ◎ ● △。
说明:又名《减兰》,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换韵方
式“甲乙丙丁”。
词例:[宋]欧阳修
清 晨 帘 幕 卷 轻 霜,
◎ ○ ◎ ● ● ○ △,
呵 手 试 梅 妆。
◎ ● ● ○ △。
都 缘 自 有 离 恨,
◎ ○ ◎ ● ○ ◎,
故 画 作、
◎ ● ●、
远 山 长。
● ○ △。
思 往 事,
○ ● ●,
惜 流 芳,
● ○ △,
易 成 伤。
● ○ △。
拟 歌 先 敛,&
● ○ ○ ●,
欲 笑 还 颦,
● ● ○ ○,
最 断 人 肠。
◎ ● ○ △。
说明:双调四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又一体四十四字,将
前阕四五句变为“◎●●○△”,如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
词例:[唐]李白
箫 声 咽,
○ ◎ ▲,
秦 娥 梦 断 秦 楼 月。
○ ○ ◎ ● ○ ○ ▲。
秦 楼 月,
○ ○ ▲,
年 年 柳 色,
◎ ○ ◎ ●,
灞 陵 伤 别。
● ○ ○ ▲。
乐 游 原 上 清 秋 节,
◎ ○ ◎ ● ○ ○ ▲,
咸 阳 古 道 音 尘 绝。
◎ ○ ◎ ● ○ ○ ▲。
音 尘 绝,
○ ○ ▲,
西 风 残 照,
◎ ○ ◎ ●,
汉 家 陵 阙。
● ○ ○ ▲。
说明:又名《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双调四十六字,前后
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
词例:[南唐]李煜
别 来 春 半,
○ ○ ◎ ▲,
触 目 柔 肠 断。
◎ ● ○ ○ ▲。
砌 下 落 梅 如 雪 乱,
◎ ● ◎ ○ ○ ◎ ▲,
拂 了 一 身 还 满。
◎ ● ◎ ○ ◎ ▲。
雁 来 音 信 无 凭,
◎ ○ ◎ ● ○ △,
路 遥 归 梦 难 成。
◎ ○ ◎ ● ○ △。
离 恨 恰 如 春 草,
◎ ● ◎ ○ ◎ ●,
更 行 更 远 还 生。
◎ ○ ◎ ● ○ △。
说明: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阕四仄韵,后
阕三平韵,平仄换韵。
词例:[唐]温 庭 筠
柳 丝 长,
● ○ ○,
春 雨 细,
○ ● ▲,
花 外 漏 声 迢 递。
◎ ● ◎ ○ ◎ ▲。
惊 塞 雁,
○ ● ●,
起 城 乌,
● ○ △,
画 屏 金 鹧 鸪。
● ○ ○ ● △。
香 雾 薄,
○ ◎ ▲,
透 重 幕,
◎ ○ ▲,
惆 怅 谢 家 池 阁。
◎ ● ◎ ○ ◎ ▲。
红 烛 背,
○ ● ●,
绣 帘 垂,
● ○ △,
梦 君 君 不 知。
● ○ ○ ● △。
说明:双调四十六字,前阕两仄韵、两平韵,后阕三仄韵,两平韵,换韵
方式“甲乙丙丁”。前后阕一二句、四五句要用对仗。
词例:[宋]晏几道
天 边 金 掌 露 成 霜,
◎ ○ ◎ ● ● ○ △,
云 随 雁 字 长。
◎ ○ ○ ● △。
绿 杯 红 袖 趁 重 阳,
◎ ○ ◎ ● ● ○ △,
人 情 似 故 乡。
● ○ ○ ● △。
兰 佩 紫,
○ ● ●,
菊 簪 黄,
● ○ ○,
殷 勤 理 旧 狂。
◎ ○ ○ ● △。
欲 将 沉 醉 换 悲 凉,
◎ ○ ◎ ● ● ○ △,
清 歌 莫 断 肠。
● ○ ○ ● △。
说明:又名《醉桃源》,《宴桃源》,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四平韵,
一韵到底,后阕起首两句要对仗。
词例:[南唐]李璟
菡 萏 香 销 翠 叶 残,
◎ ● ○ ○ ● ● △,
西 风 愁 起 绿 波 间。
◎ ○ ◎ ● ● ○ △。
还 与 韶 光 共 憔 悴,
◎ ● ◎ ○ ○ ● ●,
不 堪 看。
● ○ △。
细 雨 梦 回 鸡 塞 远,
◎ ● ◎ ○ ○ ● ●,
小 楼 吹 彻 玉 笙 寒。
◎ ○ ◎ ● ● ○ △。
多 少 泪 珠 何 限 恨,
◎ ● ◎ ○ ○ ● ●,
倚 阑 干。
● ○ △。
说明:又名《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
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例:[宋]司马光
宝 髻 松 松 挽 就,
◎ ● ◎ ○ ◎ ●,
铅 华 淡 淡 妆 成。
◎ ○ ◎ ● ○ △。
红 烟 翠 雾 罩 轻 盈,
◎ ○ ◎ ● ● ○ △,
飞 絮 游 丝 无 定。
◎ ● ◎ ○ ◎ ▲。
相 见 争 如 不 见,
◎ ● ◎ ○ ◎ ●,
有 情 还 似 无 情。
◎ ○ ◎ ● ○ △。
笙 歌 散 后 酒 微 醒,
◎ ○ ◎ ● ● ○ △,
深 院 月 明 人 静。
◎ ● ◎ ○ ◎ ▲。
说明:又名《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
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词例:[宋]李清照
薄 雾 浓 云 愁 永 昼,
◎ ● ◎ ○ ○ ● ▲,
瑞 脑 销 金 兽。
◎ ● ○ ○ ▲。
佳 节 又 重 阳,
◎ ● ● ○ ○,
宝 枕 纱 厨,
◎ ● ○ ○,
昨 夜 凉 初 透。
◎ ● ○ ○ ▲。
东 篱 把 酒 黄 昏 后,
◎ ○ ◎ ● ○ ○ ▲,
有 暗 香 盈 袖。
◎ ● ○ ○ ▲。
莫 道 不 销 魂,
◎ ● ● ○ ○,
帘 卷 西 风,
◎ ● ○ ○,
人 比 黄 花 瘦。
◎ ● ○ ○ ▲。
说明: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词例:[南唐]李煜
帘 外 雨 潺 潺,
◎ ● ● ○ △,
春 意 阑 珊。
◎ ● ○ △。
罗 衾 不 耐 五 更 寒。
◎ ○ ◎ ● ● ○ △。
梦 里 不 知 身 是 客,
◎ ● ◎ ○ ○ ● ●,
一 晌 贪 欢。
◎ ● ○ △。
独 自 莫 凭 栏,
◎ ● ● ○ △,
无 限 江 山。
◎ ● ○ △。
别 时 容 易 见 时 难。
◎ ○ ◎ ● ● ○ △。
流 水 落 花 春 去 也,
◎ ● ◎ ○ ○ ● ●,
天 上 人 间。
◎ ● ○ △。
说明: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不同于《谢池春》的别名《卖花
声》)、《过龙门》,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词例:[宋]聂胜琼
玉 惨 花 愁 出 凤 城,
◎ ● ○ ○ ● ● △,
莲 花 楼 下 柳 青 青。
◎ ○ ◎ ● ● ○ △。
尊 前 一 唱 阳 关 曲,
◎ ○ ◎ ● ○ ○ ●,
别 个 人 人 第 五 程。
◎ ● ○ ○ ● ● △。
寻 好 梦 ,
○ ● ●
梦 难 成,
● ○ △,
有 谁 知 我 此 时 情。
◎ ○ ◎ ● ● ○ △。
枕 前 泪 共 阶 前 雨,
◎ ○ ◎ ● ○ ○ ●,
隔 个 窗 儿 滴 到 明。
◎ ● ○ ○ ● ● △。
说明: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此调很象两首七绝相
并而成,唯后阕换头处稍变。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不可不知。
词例:[宋]辛弃疾
何 处 望 神 州,
◎ ● ● ○ △,
满 眼 风 光 北 固 楼。
◎ ● ○ ○ ● ● △,
千 古 兴 亡 多 少 事?
◎ ● ◎ ○ ○ ● ●,
○ △,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流。
◎ ● ○ ○ ● ● △。
年 少 万 兜 鍪,
◎ ● ● ○ △,
坐 断 东 南 战 未 修。
◎ ● ○ ○ ● ● △。
天 下 英 雄 谁 敌 手,
◎ ● ◎ ○ ○ ● ●,
○ △,
生 子 当 如 孙 仲 谋。
◎ ● ○ ○ ● ● △。
说明: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词例:[宋]秦观
纤 云 弄 巧,
◎ ○ ◎ ●,
飞 星 传 恨,
◎ ○ ◎ ●,
银 汉 迢 迢 暗 度。
◎ ● ◎ ○ ◎ ▲。
金 风 玉 露 一 相 逢,
◎ ○ ◎ ● ● ○ ○,
便 胜 却、
● ◎ ●、
人 间 无 数。
○ ○ ◎ ▲。
柔 情 似 水,
◎ ○ ◎ ●,
佳 期 如 梦,
◎ ○ ◎ ●,
忍 顾 鹊 桥 归 路。
◎ ● ◎ ○ ◎ ▲。
两 情 若 是 久 长 时,
◎ ○ ◎ ● ● ○ ○,
又 岂 在、
● ◎ ●、
朝 朝 暮 暮。
○ ○ ◎ ▲。
说明: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
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词例:[南唐]李煜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 ◎ ● ○ ○ ▲,
往 事 知 多 少。
◎ ● ○ ○ ▲。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 ○ ◎ ● ● ○ △,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 ● ○ ◎ ● ● ○ △。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 ○ ◎ ● ○ ○ ▲,
只 是 朱 颜 改。
◎ ● ○ ○ ▲。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 ◎ ● ● ○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 ● ● ○ ◎ ● ● ○ △。
说明: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
韵、两平韵,平仄换韵,方式是“甲乙丙丁”
词例:[宋]宋祈
东 城 渐 觉 风 光 好,
◎ ○ ◎ ● ○ ○ ▲,
毂 皱 波 纹 迎 客。
◎ ● ◎ ○ ○ ● ▲。
绿 杨 烟 外 晓 寒 轻,
◎ ○ ◎ ● ● ○ ○,
红 杏 枝 头 春 意 闹。
◎ ● ◎ ○ ○ ● ▲。
浮 生 长 恨 欢 娱 少,
◎ ○ ◎ ● ○ ○ ▲,
肯 爱 千 金 轻 一 笑。
◎ ● ◎ ○ ○ ● ▲。
为 君 持 酒 劝 斜 阳,
◎ ○ ◎ ● ● ○ ○,
且 向 花 间 留 晚 照。
◎ ● ◎ ○ ○ ● ▲。
说明:又名《木兰花》、《春晓曲》,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
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词例:[宋]岳飞
昨 夜 寒 蛩 不 住 鸣,
◎ ● ○ ○ ◎ ● △,
惊 回 千 里 梦、
◎ ○ ○ ● ●,
已 三 更。
● ○ △。
起 来 独 自 绕 街 行,
◎ ○ ◎ ● ● ○ △,
人 悄 悄,
○ ◎ ●,
帘 外 月 胧 明。
◎ ● ● ○ △。
白 首 为 功 名,
◎ ● ● ○ △
旧 山 松 竹 老、
◎ ○ ○ ● ●,
阻 归 程,
● ○ △。
欲 将 心 事 付 瑶 筝,
◎ ○ ◎ ● ● ○ △,
知 音 少,
○ ◎ ●,
絃 断 有 谁 听?
◎ ● ● ○ △。
说明: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四平
韵,一韵到底。
词例:[宋]秦观
雾 失 楼 台,
◎ ● ○ ○,
月 迷 津 渡,
◎ ○ ● ▲,
桃 园 望 断 无 寻 处。
◎ ○ ◎ ● ○ ○ ▲。
可 堪 孤 馆 闭 春 寒,
◎ ○ ◎ ● ● ○ ○,
杜 鹃 声 里 斜 阳 暮。
◎ ○ ◎ ● ○ ○ ▲。
驿 寄 梅 花,
◎ ● ○ ○,
鱼 传 尺 素,
◎ ○ ● ▲,
砌 成 此 恨 无 重 数。
◎ ○ ◎ ● ○ ○ ▲。
郴 江 幸 自 绕 郴 山,
◎ ○ ◎ ● ● ○ ○,
为 谁 流 下 潇 湘 去。
◎ ○ ◎ ● ○ ○ ▲。
说明:又名《踏雪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
句例用对仗。
词例:[宋]欧阳修
柳 外 轻 雷 池 上 雨,
◎ ● ◎ ○ ○ ● ●,
雨 声 滴 碎 荷 声。
◎ ○ ◎ ● ○ △。
小 楼 西 角 断 虹 明。
◎ ○ ◎ ● ● ○ △。
阑 干 私 倚 处,
◎ ○ ○ ● ●,
遥 见 月 华 生。
◎ ● ● ○ △。
燕 子 飞 来 窥 画 栋,
◎ ● ◎ ○ ○ ● ●,
玉 钩 垂 下 帘 旌。
◎ ○ ◎ ● ○ △。
凉 波 不 动 簟 纹 平。
◎ ○ ◎ ● ● ○ △。
水 晶 双 枕 畔,
◎ ○ ○ ● ●,
犹 有 堕 钗 横。
◎ ● ● ○ △。
说明: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词例:[宋]苏轼
花 褪 残 红 青 杏 小,
◎ ● ◎ ○ ○ ● ▲,
燕 子 飞 时,
◎ ● ○ ○,
绿 水 人 家 绕。
◎ ● ○ ○ ▲。
枝 上 柳 绵 吹 又 少,
◎ ● ◎ ○ ○ ● ▲,
天 涯 何 处 无 芳 草。
◎ ○ ◎ ● ○ ○ ▲。
墙 里 秋 千 墙 外 道,
◎ ● ◎ ○ ○ ● ▲,
墙 外 行 人,
◎ ● ○ ○,
墙 里 佳 人 笑。
◎ ● ○ ○ ▲。
笑 渐 不 闻 声 渐 悄,
◎ ● ◎ ○ ○ ● ▲,
多 情 却 被 无 情 恼。
◎ ○ ◎ ● ○ ○ ▲。
说明:又名《鹊踏枝》,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词例:[宋]蒋捷
一 片 春 愁 带 酒 浇。
◎ ● ○ ○ ● ● △。
江 上 舟 摇,
◎ ● ○ △,
楼 上 帘 招,
◎ ● ○ △,
秋 娘 容 与 泰 娘 娇。
◎ ○ ◎ ● ● ○ △。
风 又 飘 飘,
◎ ● ○ △,
雨 又 潇 潇。
◎ ● ○ △。
何 日 云 帆 卸 浦 桥。
◎ ● ○ ○ ● ● △。
银 字 筝 调,
◎ ● ○ △,
心 字 香 烧,
◎ ● ○ △,
流 光 容 易 把 人 抛。
◎ ○ ◎ ● ● ○ △。
红 了 樱 桃,
◎ ● ○ △,
绿 了 芭 蕉。
◎ ● ○ △。
说明:又名《腊梅香》,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
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词例:[宋]范仲淹
塞 下 秋 来 风 景 异,
● ● ◎ ○ ○ ● ▲,
衡 阳 雁 去 无 留 意。
◎ ○ ◎ ● ○ ○ ▲。
四 面 边 声 连 角 起,
◎ ● ◎ ○ ○ ● ▲,
千 障 里,
○ ◎ ▲。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 ○ ◎ ● ○ ○ ▲。
浊 酒 一 杯 家 万 里,
● ● ◎ ○ ○ ● ▲,
燕 然 未 勒 归 无 计。
◎ ○ ◎ ● ○ ○ ▲。
羌 管 悠 悠 霜 满 地,
◎ ● ◎ ○ ○ ● ▲,
人 不 寐,
○ ◎ ▲,
将 军 白 发 征 夫 泪。
◎ ○ ◎ ● ○ ○ ▲。
说明: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仄韵,句句用韵,一韵到底。
词例:[宋]苏轼
莫 听 穿 林 打 叶 声,
◎ ● ○ ○ ● ● △,
何 妨 吟 啸 且 徐 行。
◎ ○ ◎ ● ● ○ △,
竹 杖 芒 鞋 轻 胜 马,
◎ ● ◎ ○ ○ ● ▲,
○ ▲,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
◎ ○ ◎ ● ● ○ △。
料 峭 春 风 吹 酒 醒,
◎ ● ◎ ○ ○ ● ▲,
○ ▲。
山 头 斜 照 却 相 迎,
◎ ○ ◎ ● ● ○ △,
回 首 向 来 萧 瑟 处,
◎ ● ◎ ○ ○ ● ▲,
○ ▲,
也 无 风 雨 也 无 晴。
◎ ○ ◎ ● ● ○ △。
说明:双调六十二字,前阕三平韵,两仄韵,后阕四仄韵,两平韵,平仄
换韵方式是“甲乙甲丙甲丁甲”。以平声韵为主间以仄声韵。
词例:[宋]贺铸
凌 波 不 过 横 塘 路,
◎ ○ ◎ ● ○ ○ ▲,
但 目 送 芳 尘 去。
● ◎ ● ○ ○ ▲。
锦 瑟 年 华 谁 与 度,
◎ ● ◎ ○ ○ ● ▲,
月 楼 花 院,
● ○ ○ ●,
绮 窗 朱 户,
● ○ ○ ▲,
惟 有 春 知 处。
◎ ● ○ ○ ▲。
碧 云 冉 冉 蘅 皋 暮,
◎ ○ ◎ ● ○ ○ ▲,
彩 笔 空 题 断 肠 句。
◎ ● ○ ○ ● ○ ▲。
试 问 闲 愁 知 几 许,
◎ ● ◎ ○ ○ ● ▲。
一 川 烟 草,
● ○ ○ ●,
满 城 风 絮,
● ○ ○ ▲,
梅 子 黄 时 雨。
◎ ● ○ ○ ▲。
说明: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
上去通押。
词例:[南唐]张先
水 调 数 声 持 酒 听,
◎ ● ◎ ○ ○ ● ▲,
午 醉 醒 来 愁 未 醒。
◎ ● ◎ ○ ○ ● ▲。
送 春 春 去 几 时 回,
◎ ○ ◎ ● ● ○ ○,
临 晚 镜,
○ ◎ ▲,
伤 流 景,
○ ◎ ▲,
往 事 后 期 空 记 省。
◎ ● ◎ ○ ○ ● ▲。
沙 上 并 禽 池 上 暝,
◎ ● ◎ ○ ○ ● ▲,
云 破 月 来 花 弄 影。
◎ ● ◎ ○ ○ ● ▲。
重 重 帘 幕 密 遮 灯,
◎ ○ ◎ ● ● ○ ○,
风 不 定,
○ ◎ ▲,
人 初 静,
○ ◎ ▲,
明 日 落 红 应 满 径。
◎ ● ◎ ○ ○ ● ▲。
说明:双调六十八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第四、第五两句,平
仄多不拘,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声。
词例:[宋]苏轼
十 年 生 死 两 茫 茫,
◎ ○ ◎ ● ● ○ △,
不 思 量,
● ○ △,
自 难 忘。
● ○ △。
千 里 孤 坟,
◎ ● ○ ○,
无 处 话 凄 凉。
◎ ● ● ○ △。
纵 使 相 逢 应 不 识,
◎ ● ◎ ○ ○ ● ▲,
尘 满 面,
● ○ ●,
鬓 如 霜。
● ○ △。
夜 来 幽 梦 忽 还 乡,
◎ ○ ◎ ● ● ○ △,
小 轩 窗,
● ○ △,
正 梳 妆。
● ○ △。
相 对 无 言,
◎ ● ○ ○,
惟 有 泪 千 行。
◎ ● ● ○ △。
料 得 年 年 肠 断 处,
◎ ● ◎ ○ ○ ● ▲,
明 月 夜,
● ○ ●,
短 松 岗。
● ○ △。
说明:又名《江神子》,双调七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五平韵,一韵
词例:[宋]孙洙
怅 望 浮 生 急 景 ,
◎ ● ◎ ○ ◎ ●
凄 凉 宝 瑟 余 音 。
◎ ○ ◎ ● ○ △
楚 客 多 情 偏 怨 别 ,
◎ ● ◎ ○ ○ ● ●
碧 山 远 水 登 临 。
◎ ○ ◎ ● ○ △
目 送 连 天 衰 草 ,
◎ ● ◎ ○ ◎ ●
夜 阑 几 处 疏 砧 。
◎ ○ ◎ ● ○ △
黄 叶 无 风 自 落 ,
◎ ● ◎ ○ ◎ ●
秋 云 不 雨 长 阴 。
◎ ○ ◎ ● ○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 ● ◎ ○ ○ ● ●
摇 摇 幽 恨 难 禁 。
◎ ○ ◎ ● ○ △
惆 怅 旧 欢 如 梦 ,
◎ ● ◎ ○ ◎ ●
觉 来 无 处 追 寻 。
◎ ○ ◎ ● ○ △
说明:又名《河满子》,双调七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前
后阕起二句多用对仗。
词例:[宋]岳飞
怒 发 冲 冠,
◎ ● ○ ○,
凭 栏 处、
◎ ◎ ●、
潇 潇 雨 歇。
◎ ○ ◎ ▲。
抬 望 眼,
◎ ◎ ●,
仰 天 长 啸,
◎ ○ ◎ ●,
壮 怀 激 烈。
● ○ ○ ▲。
三 十 功 名 尘 与 土,
◎ ● ◎ ○ ○ ● ●,
八 千 里 路 云 和 月。
◎ ○ ◎ ● ○ ○ ▲。
莫 等 闲、
● ◎ ○、
白 了 少 年 头,
◎ ● ● ○ ○,
空 悲 切。
○ ○ ▲。
靖 康 耻、
○ ◎ ●、
犹 未 雪,
○ ○ ▲,
臣 子 恨、
○ ◎ ●、
何 时 灭。
○ ○ ▲。
驾 长 车 踏 破,
● ◎ ○ ○ ●,
贺 兰 山 缺。
● ○ ○ ▲。
壮 志 饥 餐 胡 虏 肉,
◎ ● ◎ ○ ○ ● ●,
笑 谈 渴 饮 匈 奴 血。
◎ ○ ◎ ● ○ ○ ▲。
待 从 头、
● ◎ ○、
收 拾 旧 山 河,
◎ ● ● ○ ○,
朝 天 阙。
○ ○ ▲。&
说明: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
句要对仗。后阕三字四字也用对仗,此调例用入生字。
词例:[宋]苏轼
明 月 几 时 有 ,
◎ ● ● ○ ●
把 酒 问 青 天 。
◎ ● ● ○ △
不 知 天 上 宫 阙 ,
◎ ○ ◎ ● ○ ●
今 夕 是 何 年 。
◎ ● ● ○ △
我 欲 乘 风 归 去 ,
◎ ● ○ ○ ◎ ●
又 恐 琼 楼 玉 宇 ,
◎ ● ○ ○ ◎ ●
高 处 不 胜 寒 。
◎ ● ● ○ △
起 舞 弄 清 影 ,
◎ ● ● ○ ●
何 似 在 人 间 。
◎ ● ● ○ △
转 朱 阁 ,
● ◎ ●
低 绮 户 ,
◎ ● ●
照 无 眠 。
● ○ △
不 应 有 恨 ,
◎ ○ ◎ ●
何 事 偏 向 别 时 圆 。
○ ● ○ ● ● ○ △
人 有 悲 欢 离 合 ,
◎ ● ○ ○ ◎ ●
月 有 阴 晴 圆 缺 ,
◎ ● ○ ○ ◎ ●
此 事 古 难 全 。
◎ ● ● ○ △
但 愿 人 长 久 ,
◎ ● ◎ ○ ●
千 里 共 婵 娟 。
◎ ● ● ○ △
说明:又名《花犯念奴》,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前
后句起二字也可用对仗。
词例:[宋]苏轼
晓 色 云 开,
◎ ● ○ ○,
春 随 人 意,
◎ ○ ◎ ●,
骤 雨 才 过 还 晴。
● ◎ ◎ ● ◎ △。
古 台 芳 榭,
◎ ○ ○ ●,
飞 燕 蹴 红 英。
◎ ● ● ○ △。
舞 困 榆 钱 自 落,
◎ ● ◎ ○ ◎ ●,
秋 千 外、
○ ◎ ●、
绿 水 桥 平。
◎ ● ○ △。
东 风 里、
○ ○ ●、
朱 门 映 柳,
○ ○ ○ ●,
低 按 小 秦 筝。
◎ ● ● ○ △。
○ △。
行 乐 处,
◎ ● ●,
珠 钿 翠 盖,
◎ ○ ◎ ●,
玉 辔 红 缨。
◎ ● ○ △。
渐 酒 空 金 □,
● ◎ ○ ◎ ●,
花 困 蓬 瀛。
◎ ● ○ △。
豆 蔻 梢 头 旧 恨,
◎ ● ◎ ○ ◎ ●,
十 年 梦、
◎ ◎ ●、
屈 指 堪 惊。
◎ ● ○ △。
◎ ○ ●、
疏 烟 淡 日,
◎ ○ ◎ ●,
寂 寞 下 芜 城。
◎ ● ● ○ △。
说明:又名《满庭花》,双调九十五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一韵
词例:[宋]柳永
对 潇 潇 暮 雨 洒 江 天,
● ◎ ○ ◎ ● ● ○ ○,
一 番 洗 清 秋。
◎ ○ ● ○ △。
渐 霜 风 凄 紧,
● ◎ ○ ◎ ●,
关 河 冷 落,
◎ ○ ◎ ●,
残 照 当 楼。
◎ ● ○ △。
是 处 红 衰 翠 减,
◎ ● ◎ ○ ◎ ●,
苒 苒 物 华 休。
◎ ● ● ○ △。
惟 有 长 江 水,
◎ ● ◎ ○ ●,
无 语 东 流。
◎ ● ○ △。
不 忍 登 高 临 远,
◎ ● ◎ ○ ◎ ●,
望 故 乡 飘 渺,
● ◎ ○ ◎ ●,
归 思 难 收。
◎ ● ○ △。
叹 年 来 踪 迹,
● ◎ ○ ◎ ●,
何 事 苦 淹 留?
◎ ● ● ○ △。
想 佳 人、
● ○ ○、
妆 楼 凝 望,
◎ ○ ◎ ●,
误 几 回、
● ◎ ○、
天 际 识 归 舟。
◎ ● ● ○ △。
争 知 我、
○ ○ ●、
倚 阑 干 处,
◎ ○ ◎ ●,
正 恁 凝 愁。
◎ ● ○ △。
说明: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双调九十七字,唐边塞
曲,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词例:[元]萨都拉
石 头 城 上,
● ○ ○ ●,
望 天 低、
● ○ ○、
吴 楚 眼 空 无 物。
◎ ● ● ○ ○ ▲。
指 点 六 朝 形 胜 地,
◎ ● ◎ ○ ○ ● ●,
惟 有 青 山 如 壁。
◎ ● ◎ ○ ○ ▲。
蔽 日 旌 旗,
◎ ● ○ ○,
连 云 樯 橹,
○ ○ ◎ ●,
白 骨 纷 如 雪。
◎ ● ○ ○ ▲。
一 江 南 北,
◎ ○ ○ ●,
消 磨 多 少 豪 杰。
◎ ○ ◎ ● ○ ▲。
寂 寞 避 暑 离 宫,
◎ ● ◎ ● ○ ○,
东 风 辇 路,
○ ○ ◎ ●,
芳 草 年 年 发。
◎ ● ○ ○ ▲。
落 日 无 人 松 径 冷,
◎ ● ◎ ○ ○ ● ●,
鬼 火 高 低 明 灭。
◎ ● ◎ ○ ○ ▲。
歌 舞 尊 前,
◎ ● ○ ○,
繁 华 镜 里,
◎ ○ ◎ ●,
暗 换 青 青 发。
◎ ● ○ ○ ▲。
伤 心 千 古,
◎ ○ ○ ●,
秦 淮 一 片 明 月。
◎ ○ ○ ● ○ ▲。
说明: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
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本调不甚拘平仄,但常用入声韵。
词例:[宋]王安石
登 临 纵 目,
○ ○ ● ▲,
正 故 国 晚 秋,
● ● ● ◎ ○,
天 气 初 肃。
◎ ◎ ○ ▲。
千 里 澄 江 似 练,
◎ ● ○ ○ ◎ ●,
翠 峰 如 簇。
● ○ ○ ▲。
征 帆 去 棹 残 阳 里,
◎ ○ ◎ ● ○ ○ ●,
背 西 风,
● ○ ○,
酒 旗 斜 矗。
◎ ○ ○ ▲。
彩 舟 云 淡,
● ○ ○ ●,
星 河 鹭 起,
◎ ○ ◎ ●,
画 图 难 足。
● ○ ○ ▲。
念 往 昔 豪 华 竞 逐,
● ◎ ● ○ ○ ● ▲,
叹 门 外 楼 头,
● ◎ ● ○ ○,
悲 恨 相 续。
◎ ◎ ○ ▲。
千 古 凭 高 对 此,
◎ ● ○ ○ ◎ ●,
漫 嗟 荣 辱。
● ○ ○ ▲。
六 朝 旧 事 随 流 水,
◎ ○ ◎ ● ○ ○ ●,
但 寒 烟、
● ○ ○、
衰 草 凝 绿。
◎ ◎ ○ ▲。
至 今 商 女,
● ○ ○ ●,
时 时 犹 唱,
◎ ○ ◎ ●,
后 庭 遗 曲。
● ○ ○ ▲。
说明:又名《疏帘淡月》,双调一百零一字,前后阕各五仄韵,押入声
韵。一韵到底。
词例:[南唐]张先
仙 人 掌 上 芙 蓉,
○ ○ ◎ ● ○ ○,
涓 涓 犹 滴 金 盘 露。
◎ ○ ◎ ● ○ ○ ▲。
轻 妆 照 水,
◎ ○ ● ●,
纤 裳 玉 立,
◎ ○ ● ●,
飘 飘 似 舞。
◎ ○ ● ▲。
几 度 消 凝,
◎ ● ○ ○,
满 湖 烟 月,
◎ ○ ○ ●,
一 汀 鸥 鹭。
◎ ○ ○ ▲。
记 小 舟 夜 悄,
● ◎ ○ ◎ ●,
波 明 香 远,
◎ ○ ◎ ●,
浑 不 见、
◎ ● ●、
花 开 处。
○ ○ ▲。
应 是 浣 纱 人 妒,
◎ ● ◎ ○ ○ ▲,
褪 红 衣、
● ○ ○、
被 谁 轻 误。
◎ ○ ○ ▲。
闲 情 淡 雅,
◎ ○ ● ●,
冶 姿 清 润,
◎ ○ ○ ●,
凭 娇 待 语。
◎ ○ ● ▲。
隔 浦 相 逢,
◎ ● ○ ○,
偶 然 倾 盖,
◎ ○ ○ ●,
似 传 心 素。
◎ ○ ○ ▲。
怕 湘 皋 佩 解,
● ○ ○ ● ●,
绿 云 十 里,
◎ ○ ◎ ●,
卷 西 风 去。
● ○ ○ ▲。
说明:又名《龙吟曲》、《小楼连苑》,双调一百零二字,前阕四仄韵、
后阕五仄韵,上去通押。
词例:[宋]柳永
寒 蝉 凄 切,
○ ○ ○ ▲,
对 长 亭 晚,
● ○ ○ ●,
骤 雨 初 歇。
● ◎ ○ ▲。
都 门 帐 饮 无 绪,
○ ○ ● ● ○ ●,
方 留 恋 处,
○ ○ ● ●,
兰 舟 催 发。
○ ○ ○ ▲。
执 手 相 看 泪 眼,
● ● ○ ○ ● ●,
竟 无 语 凝 噎。
● ○ ● ○ ▲。
念 去 去、
● ● ●、
千 里 烟 波,
○ ● ○ ○,
暮 霭 沉 沉 楚 天 阔。
● ● ○ ○ ● ○ ▲。
多 情 自 古 伤 离 别,
○ ○ ● ● ○ ○ ▲,
更 哪 堪、
● ○ ○、
冷 落 清 秋 节。
● ● ○ ○ ▲。
今 宵 酒 醒 何 处?
○ ○ ● ● ○ ●,
杨 柳 岸,
○ ● ●,
晓 风 残 月。
● ○ ○ ▲。
此 去 经 年,
● ● ○ ○,
应 是 良 晨 好 景 虚 设,
○ ● ○ ○ ● ● ○ ▲,
便 纵 有,
● ● ●,
千 种 风 情
○ ● ○ ○。
更 与 何& 人说?
● ● ○ ○ ▲。
说明:又名《雨霖铃慢》,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各五仄韵,本调例用
入声韵,且多用拗句。
词例:[宋]孙洙
清 逼 池 亭,
◎ ● ○ ○,
润 侵 山 阁,
◎ ○ ◎ ●,
云 气 凝 聚。
○ ● ○ ▲。
未 有 蝉 前,
◎ ● ○ ○,
已 无 蝶 后,
◎ ○ ◎ ●,
花 事 随 流 水。
◎ ● ○ ○ ▲。
西 园 支 径,
◎ ○ ◎ ●,
今 朝 重 到,
◎ ○ ◎ ●,
半 碍 醉 筇 吟 袂。
◎ ● ● ○ ○ ▲。
除 非 是、
◎ ○ ●、
莺 身 瘦 小,
○ ○ ● ●,
暗 中 引 雏 穿 去。
◎ ○ ● ○ ○ ▲。
梅 檐 滴 溜,
◎ ○ ◎ ●,
风 来 吹 断,
◎ ○ ○ ●,
放 得 斜 阳 一 缕。
◎ ● ◎ ○ ◎ ▲。
玉 子 敲 枰,
◎ ● ○ ○,
香 绡 落 翦,
◎ ○ ◎ ●,
声 度 深 几 许。
◎ ● ○ ◎ ▲。
层 层 离 恨,
◎ ○ ◎ ●,
凄 迷 如 此,
◎ ○ ◎ ●,
点 破 漫 烦 轻 絮。
◎ ● ◎ ○ ◎ ▲。
应 难 认、
◎ ○ ●、
争 春 旧 馆,
○ ○ ● ●,
倚 红 杏 处。
○ ○ ● ▲。
说明: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上去通押。
词例:[清]纳兰性德
瞬 息 浮 生,
◎ ● ○ ○
薄 命 如 斯,
● ● ○ ○
低 徊 怎 忘?
◎ ● ◎ △
记 绣 榻 闲 时,
● ◎ ○ ◎ ●
并 吹 红 雨;
◎ ○ ◎ ●
雕 阑 曲 处,
◎ ○ ◎ ●
同 倚 斜 阳。
◎ ● ○ △
梦 好 难 留,
◎ ● ○ ○
诗 残 莫 续,
◎ ○ ◎ ●
赢 得 更 深 哭 一 场。
◎ ● ○ ○ ◎ ● △
遗 容 在,
○ ○ ●
只 灵 飙 一 转,
◎ ○ ○ ● ●
未 许 端 详。
● ● ○ △
重 寻 碧 落 茫 茫,
○ ○ ● ● ○ △,
料 短 发 朝 来 定 有 霜。
● ◎ ● ○ ○ ◎ ● △。
便 人 间 天 上,
● ◎ ○ ◎ ●,
尘 缘 未 断,
◎ ○ ◎ ●,
春 花 秋 叶,
◎ ○ ◎ ●,
触 绪 还 伤。
◎ ● ○ △。
欲 结 绸 缪,
◎ ● ○ ○,
翻 惊 摇 落,
◎ ○ ◎ ●,
减 尽 荀 衣 昨 日 香。
◎ ● ○ ○ ◎ ● △。
真 无 耐!
○ ○ ●,
倚 声 声 邻 笛,
● ○ ○ ● ●,
谱 出 回 肠。
◎ ● ○ △。
说明:双调一百十四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一韵到底,前阕四五
句,六七句、八九句,后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
词例:[宋]辛弃疾
绿 树 听 鹈 鴂,
◎ ● ○ ○ ▲,
更 那 堪、
● ○ ○、
鹧 鸪 声 住,
◎ ○ ● ●,
杜 鹃 声 切。
◎ ○ ○ ▲。
啼 到 春 归 无 寻 处,
○ ● ○ ○ ○ ◎ ●,
苦 恨 芳 菲 都 歇。
◎ ● ○ ○ ● ▲。
算 未 抵、
● ◎ ●、
人 间 离 别。
◎ ○ ○ ▲。
马 上 琵 琶 关 塞 黑,
◎ ● ◎ ○ ○ ● ●,
更 长 门,
● ○ ○,
翠 辇 辞 金 阙。
◎ ● ○ ○ ▲。
看 燕 燕,
○ ● ●,
送 归 妾。
● ○ ▲。
将 军 百 战 身 名 裂。
○ ○ ● ● ○ ○ ▲。
向 河 梁、
● ○ ○、
回 头 万 里,
○ ○ ● ●,
故 人 长 绝。
● ○ ○ ▲。
易 水 萧 萧 西 风 冷,
◎ ● ◎ ○ ○ ◎ ●,
满 座 衣 冠 似 雪。
◎ ● ○ ○ ● ▲。
正 壮 士、
● ◎ ●、
悲 歌 未 彻。
○ ○ ○ ▲。
啼 鸟 还 知 如 许 恨,
◎ ● ◎ ○ ○ ◎ ●,
料 不 啼、
● ○ ○、
清 泪 长 啼 血。
◎ ● ○ ○ ▲。
谁 共 我,
○ ● ●,
醉 明 月。
● ○ ▲。
说明:又名《金缕曲》、《乳燕飞》、《风敲竹》、《貂裘换酒》,双调
一百十六字,前后阕各六仄韵,押入声韵为佳,也可上去通押。
词例:[宋]辛弃疾
更 能 消、
● ○ ○、
几 番 风 雨,
◎ ○ ○ ●,
匆 匆 花 又 归 去。
◎ ○ ○ ● ○ ▲。
惜 春 长 怕 花 开 早,
○ ○ ◎ ● ○ ○ ●,
何 况 落 红 无 数。
◎ ● ◎ ○ ○ ▲。
春 且 住,
○ ● ▲,
见 说 道、
◎ ● ●、
天 涯 芳 草 无 归 路。
○ ○ ◎ ● ○ ○ ▲。
怨 春 不 语,
○ ○ ● ▲,
算 只 有 殷 勤,
● ◎ ● ○ ○,
画 檐 蛛 网,
◎ ○ ◎ ●,
尽 日 惹 飞 絮。
◎ ● ● ○ ▲。
长 门 事,
○ ○ ●,
准 拟 佳 期 又 误。
◎ ● ○ ○ ● ▲。
蛾 眉 曾 有 人 妒。
◎ ○ ○ ● ○ ▲。
千 金 纵 买 相 如 赋,
○ ○ ◎ ● ○ ○ ●,
脉 脉 此 情 谁 诉。
◎ ● ● ○ ○ ▲。
君 莫 舞,
○ ● ▲,
君 不 见、
◎ ● ●、
玉 环 飞 燕 皆 尘 土。
○ ○ ◎ ● ○ ○ ▲。
闲 愁 最 苦。
○ ○ ● ▲。
休 去 倚 危 栏,
● ◎ ● ○ ○,
斜 阳 正 在,
◎ ○ ◎ ●,
烟 柳 断 肠 处。
◎ ● ● ○ ▲。
说明:又名《买陂塘》、《陂塘柳》,双调一百一十六字,前后阕各七仄
韵,上去通压。
诗词格律--平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 人们
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
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
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
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
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
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
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
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
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
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
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
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
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
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
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
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
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
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
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
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
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
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
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
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 -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
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
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
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诗词格律--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
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
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
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
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 g是
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
dōng,“同”t&ng,“隆”l&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
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
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l&i)。
      △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   
远上寒山石径斜(xi&),
      △   
白去深处有人家(jiā)。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qī)。
    △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r)。
    △   
在这首诗里,“朝”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qī和&r就不能
算押韵了。如果按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象n&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
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
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
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仿照韵书押韵,也是较合理的。宋
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
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
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xi&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s 读浊音),和现代上
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麻”、“家”、“瓜”的韵母是 a、ia、u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
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
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
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
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 ai。绕字不押韵,因
为“绕”字拼起来是r&o,它的韵母是 ao,跟“苔”、“栽”、“来”不是同
韵字。依照诗律,象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如ia、ua、uai、iao、ian、
uan、&an、iang、uang、ie、&e、iong、ueng等。这种i、u、& 叫做韵头,不
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诗词格律--律诗的平仄⑴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
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㈠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
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㈡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
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⑴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⑵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⑶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⑷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
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认堪仲伯间? 
· ·         ·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喜看稻菽行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         ·   
雪压冬去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               
高天滚滚塞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            ·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      ·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             
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猿啸苦哀巴地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