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的区别用什么药防治好

您好,欢迎来到饮食问答-给您找最专业的饮食答案!&&[]|[]
黄瓜白粉病如何防治,用什么药防治好呢?
在种植黄瓜的过程中,农户们常常会遇到黄瓜白粉病的问题,该病严重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那么,黄瓜白粉病如何防治呢?防治黄瓜白粉病用什么药好呢?
  详情如下:  1、症状识别  白粉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其次是茎和叶柄,一般不危害瓜。发病初期,叶片正、反面出现白色小粉点,逐渐扩大呈圆形白色粉状斑,条件适宜时,向四周蔓延,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整齐的大片白粉斑区,并可以布满整个叶片。以后变成灰白色,有时上面产生许多小黑点,叶片逐渐变黄,发脆。最后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病菌侵害叶柄和嫩茎,植株从幼苗期即可受害,中后期发病较多。  2、病原菌和传播途径  由子囊菌亚门的单丝壳白粉菌和二孢白粉菌侵染所致。2种病菌的无性世代相似。分生孢子串生,无色,椭圆形。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圆柱形,无色。有性世代均产生扁球形、暗褐色、无孔口的闭囊口,表面着生菌丝状的附属丝。单丝壳白粉菌的闭囊壳产生于菌丝表面,壳内有1个子囊,其内含8个子囊孢子。二孢自粉病的闭囊壳产生在菌丝层内,闭囊壳内一般有10~15个子囊,其内含2个子囊孢子,很少有3个。以单丝壳白粉菌发生较普遍。2种白粉病菌都是专性寄生菌。病菌不能离开寄主,在别处越冬。瓜类作物连茬种植的大棚、温室是病菌的越冬场所。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新的寄主上,从表皮直接侵入,侵染发病。雨滴、水溅也可以传播病害。  3、发病条件  (1)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湿度范围较大,但叶面上如有水滴存在时,孢子吸水后膨压过大,引起孢子破裂,对孢子萌发十分不利。寄主受到干旱影响的情况下,白粉病发病更重,这是因为干旱降低了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对表面寄生并直接从表皮侵入的白粉病菌的侵染较为有利。这种对湿度要求的差异也是白粉病常先于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温度,10~30℃范围内都可以萌发,以20~25℃最适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抗逆力较低,寿命很短,在26℃左右只能存活9h,30℃以上、-1℃以下很快失去生活力。温室、大棚内较易使白粉病菌获得温度、湿度的最适要求。因此,温室、大棚的黄瓜白粉病发生较重。  (3)施肥不足、管理粗放、土壤缺水、不及时灌水、植株生育差、抗病性降低等致使发病较重;浇水过多、氮肥过量、植株徒长、田间通风不良、湿度增高等也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不同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不同,一般情况下,抗霜霉病的品种也兼抗白粉病。  4、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品种  常见白粉病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换抗耐病高产良种,如津研2号、津研4号、津杂1号、津杂2号、津早3号、津春2号、津春3号、满圆绿、碧春、宁阳大剌等。  4.2 创造抗病条件  适当加宽行距,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磷、钾肥料,控制植株徒长等。  4.3 环境熏蒸  白粉菌孢子飘散并粘附在病株周围的空间。在秋冬大棚及温室中很容易发病,白粉菌对“硫”特别敏感,因此,可按每约100m2用硫磺粉0.3~5.0kg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1昼夜,可杀死白粉菌,隔3d再熏闷1次,然后播种或定植。黄瓜生长期间,硫磺粉可减量一半,时间减为1夜即可,隔5~7d再熏闷1次,效果良好。  4.4 加强田间管理  棚室栽培应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露地栽培的应着重抓好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营养剂,以防植株徒长或早衰,增强植株抗性。  4.5 及时喷药防治  当田间发生中心病株时,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5~7d喷1次,另外,30%敌菌酮1000倍液防效良好,800倍液有治疗效果。农药的交替使用,可避免白粉菌的抗药性,在喷药时,不要忽略对地面的喷布。据日常的经验,喷拜雷顿4000倍液效果很好,喷拜雷顿4000倍液+百菌清1000倍液效果良好,还可兼治同期发生的其他真菌病害。  4.6 抓好喷药预防工作  无病早防,见病早治,从植株上架封行时开始,定期或不定期喷施27%高脂膜乳剂100倍液或50%超微硫磺悬浮剂300~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500倍液,隔7~15d喷1次。连喷2~3次,交替喷施,前密后疏,喷匀喷足。棚室喷药预防以喷粉尘剂(如10%多百粉尘剂15kg/hm2次)或烟剂(如粉锈宁烟剂5250g/hm2次)为主。
其他回答(0)
相关已解决
&加载中...白粉病与霜霉病的区别_中华文本库
白粉病与霜霉病的区别与救治 - 油麦菜白粉病、霜霉病的区别与防治 (主持人)这两天,保定清苑县北邓村的菜农张瑞华张大妈好不心焦,因为她 家 3 个大棚的油麦...
苦瓜白粉病、霜霉病的诊断与防治 - 苦瓜白粉病、 苦瓜白粉病、霜霉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般情况下,苦瓜的白粉病和霜霉病的识别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根据 其症状来区分:...
辣椒白粉病和霜霉病_书信模板_表格/模板_应用文书。辣椒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治白粉病 辣椒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老熟或幼嫩的叶片均可被害,正面呈黄绿色不规 则斑块,...
霜霉病,疫病,白粉病,灰霉病_农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霜霉病,疫病,白粉病,...定植后要及时防 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
北方黄瓜白粉病与霜霉病防治技术_农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北方黄瓜白粉病与霜霉...一、黄瓜白粉病防治技术 不同品种的花木、果蔬在抗白粉病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选择...
保护地西瓜\甜瓜霜霉病和白粉病药剂防治初报 0 引言 近年来,和田地区西瓜、...甜瓜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387人阅读 2页 ¥1.00
不同药剂对晚熟甜瓜霜霉.....
主要病害有:黄瓜、甜瓜的霜霉病,瓜类枯 萎病,瓜类白粉病,瓜类病毒病,瓜类炭疽...10-30%,严重时可 达80-90%,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因病 情轻重和发病期早晚不同...
植物病害的症状 腐烂 3 不同器官的主要病害 ? 叶部病害:霜霉病,白粉病,早疫、晚疫 病,叶霉、灰霉、锈病 ? 根部病害:枯萎、黄萎病、立枯、猝倒病果实病害:...
裘2在不同地点各药剂防治白粉病效果Table2Thecontroleffectofeachmedicamenton powdery mildewindifferent sites 3结论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在霜霉病发生严重程度不...
2. 3. 蔬菜主要病害霜霉病简介 凯霖试验 一、蔬菜主要病害 ? 高等真菌危害:炭疽病,叶斑病,黑星病 ,白粉病,根腐病,猝倒病 ? 低等真菌危害 ...日前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最有效的是什么农药_百度知道
日前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最有效的是什么农药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个星巴克,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
银法利+阿米妙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黄瓜霜霉病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内疗素及复方内疗素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新农业》1978年02期
内疗素及复方内疗素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
【摘要】:正 山东省土肥研究所农抗组等单位,用内疗素及复方内疗素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历城县张屯大队试验结果,复方内疗素、内疗素、硫酸铜、百菌青、代森锌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2%、73%、57%、84%、81%。内疗素完全可以代替代森锌进行推广使用。在该县七里河和殷家小庄两个大队防治黄瓜白粉病,复方内疗素、内疗素、乙基托布津、百菌青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新农业;1978年02期
贝良华;陆致平;;[J];上海蔬菜;2009年05期
午彩平;;[J];现代农业;1991年03期
廖瑞章,段道怀,郭好礼,尹莘耘;[J];科学通报;1982年22期
;[J];中国农业科学;1976年02期
;[J];农化新世纪;2007年10期
黄坤;;[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0年08期
韩政权,鲍芝芬,宋取男,夏禹农;[J];上海蔬菜;2001年02期
黄仲生;;[J];农业科技通讯;1984年01期
焦慧彦;[J];北方园艺;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信;咸文荣;张登峰;来有鹏;;[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薛正平;李军;张莉蕴;戴卫民;;[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赵兵;杨爱华;梁建中;;[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王殿军;朱素贞;;[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徐文明;;[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乔晓军;陈青云;沈佐锐;;[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赵杰;代光辉;;[A];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赵杰;代光辉;;[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张素勤;顾兴芳;张圣平;;[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赵世敏;;[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微风;[N];河南科技报;2004年
梁益;[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N];吉林农村报;2005年
李岚;[N];河南科技报;2008年
通州市植保站 张夕林;[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肖悦岩;[N];农民日报;2009年
衡水市农业局
朱兵;[N];河北科技报;2009年
滑县植保站 姬爱竹;[N];河南科技报;2010年
衡水市故城县农业局 赵宝清;[N];河北农民报;2010年
沧县农业局 张明军;[N];河北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建武;[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叶丹;[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娜;[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刘丽君;[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史茹;[D];云南农业大学;2012年
司胜伟;[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叶海洋;[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唐蕊;[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王爱英;[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徐宁;[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韦强;[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贾俊英;[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黄瓜霜霉病的危害?如何综合防治?
目前,国内发现的黄瓜病虫害有100多种,霜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畸形瓜、化瓜,蚜虫、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等。常年因病虫害发生为害造成的损失达30%~70%,部分地块甚至绝收。
霜霉病是黄瓜上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对黄瓜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一般流行年份减产20%-30%,重流行时达到50%~60%,甚至毁种。
▲图:温室黄瓜霜霉病田间发病症状
▲图:露地黄瓜霜霉病田间发病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
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不规则小斑,扩大后变黄褐色,潮湿时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
随着病害的发展,子叶很快变黄,枯干。
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片枯黄。
霜霉病症状的表现与品种抗病性有关,感病品种如密刺类病斑大,易连结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
抗病品种如津绿、津优类叶色深绿型系列病斑小,在叶面形成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斑,扩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层稀疏或很少。
▲图: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症状
▲黄瓜霜霉病叶片发病中期症状
▲黄瓜霜霉病叶背发病中期症状
▲图:黄瓜霜霉病叶片发病后期症状
▲图:黄瓜霜霉病叶背发病后期症状
▲图:黄瓜霜霉病感病品种发病症状
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称古巴假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4根束生,无色,基部稍膨大,上部呈3~5次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顶端具乳状凸起,淡褐色,单胞。
▲图:黄瓜霜霉病病菌(1、孢子囊;2、孢子梗)
病菌在保护地内越冬,翌春传播。
也可由南方随季风传播而来。
夏季可通过气流、雨水传播。
在北方,黄瓜霜霉病是从温室传到大棚,又传到春季露地黄瓜上,再传到秋季露地黄瓜上,最后又传回到温室黄瓜上。
病害在田间发生的气温为16℃,适宜流行的气温为20--24℃。
高于30℃或低于15℃发病受到抑制。
孢子囊萌发要求有水滴,当日平均气温在16℃时,病害开始发生,日平均气温在18~24℃,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迅速扩展。
在多雨、多雾、多露的情况下,病害极易流行。
黄瓜品种间发病有差异。
一般较晚熟、耐热性强的品种相对较抗病熟性较早、耐低温的品种较为感病。
▲图:黄瓜霜霉病病害循环(1、病菌;2、叶片发病;3、产生孢子囊;4、传播侵染大田黄瓜)
黄瓜地应选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
底肥施足合理追施氮、磷、钾肥。
雨后适时中耕,以提高地温,降低空气湿度。
培育无病壮苗,育苗地与生产地要隔离,定植时严格淘汰病弱苗。
温室采取滴灌或覆膜暗灌。
选用抗病品种
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大,要选较抗病的品种,露地主栽品种有博耐4号、津绿4号、津绿5号、津优1号、津优40号、津优41号等品种。
大棚主栽品种有津绿1号、津绿2号、津绿6号、津优1号、津优10号、津优11号等品种。
日光温室主栽晶种有博耐1号、顶峰一号、津绿3号、津优2号、津优3号、津优30号、津优31号、津优32号、津优33号、津优35号、津优36号、津优38号等品种。
培育无病壮苗
育苗温室与生产温室分开,减少苗期染病。如果是用穴盘或在畦内育苗的应保证苗的株行距在10cmX1Ocm。
如果是采用营养钵育苗的在幼苗三叶时将幼苗适当摆开蹲蹲苗,避免幼苗徒长。
定植前两天应重点喷一次杀菌剂,避免幼苗带菌。
定植时选好苗、壮苗栽,严格海汰病苗。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补施二氧化碳气肥;黄瓜生长中后期,植株汁液氮糖含量下降时,用0.1%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葡萄糖(或白糖):水=(0.5-1):1:100,或喷施宝,每毫升对水11-121,进行叶面喷雾,可提高植株抗病力,3-5天喷1次,连喷4次,效果较好。
所谓生态防治法是利用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不同,采用利于黄瓜生长发育,面不利于病菌生长的方法达到防病目的。
采用生态防治法,上午棚温控制在25-30C,最高不超过33℃,湿度降到75%,下午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左右,夜间控温在15-20℃,下半夜最好控温12-13℃。
实行三段以下或四段管理,既可满足黄瓜生长发育需要,又可有效地控制霜霉病。
具体方法是:上午,根据实际情况,早晨可适当放风排湿0.5小时,太阳出来后使棚温迅速提升到25-30℃,湿度降到75%左右,实现温湿度双限制,抑制发病,同时满足黄瓜光合条件,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下午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左右,即实现湿度单限制控制病害,温度利于光合物质的输送和转化。
夜间,温湿度交替限制控制病害。
前半夜相对湿度小于80%,温度控制在15-20℃,利用低温限制病害。
有条件的下半夜湿度大于90%,除采取控温10-13℃低温限制发病抑制黄瓜呼吸消耗外,尽量缩短叶缘吐水及叶面结露持续的时间和数量,以减少发病。
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
预防的时期根据温湿度条件而定。
喷药须细致,叶面,叶背都要喷到,特别是较大的叶面更要多喷,防治效果不好,不一定是药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喷药不周到造成的。
在温室栽培时,浇水前或浇水后一定要喷药,这是关键。
露地栽培时,在雨后一定要喷药预防。
▲黄瓜定植后苗期生长情况
发病前期预防
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前期或未发病时,主要是用保护剂防止病害侵染。
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
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倍液;
25%嘧菌酯悬浮剂倍液;
68.75%恶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倍液;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
80%代森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0倍液;
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倍液;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30%壬菌铜微乳剂800~1000倍液;
对水喷雾,视田间情况隔7-10天喷1次。
保护地栽培
可以用45%百菌清烟剂200g/亩,按包装分放5-6处,傍晚闭棚由栩室里面向外逐次点燃后,次日早晨打开棚室,进行正常田间作业。
间隔6-7天熏1次,重蒸次数视病情而定。
也可以用粉尘剂防治,用5%百菌清粉尘剂1kg面亩,早上或傍晚进行了,视田间情况隔7-10天喷1次。
▲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
发病初期防治
在田间出现霜霉病,但病害较车轻时,应及时进行防治,该期要注意用保护剂和治疗剂合理混用,以保护剂为主,适量加入治疗剂;否则,就难以控制病害的发生为害与蔓延。
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0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倍液;
84.51%霜霉威·乙骑酸盐可溶性水剂600~10000倍液;
66.8%内森·异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70%呋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
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100-1500倍液;
100g/L氰霜唑悬浮剂倍液;
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自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5%嘧菌酯悬浮剂倍液;
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0倍液;
76%内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倍液;
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倍液;
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性粒剂800-10000倍液;
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2%丙森·骑酸铝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52.5%恶削·霜眠氰水分散粒剂倍液;
对水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黄瓜霜霉病发病中期
发病中期防治
在病害中初期,田间普遍出现霜霉病症状,但霉层较少时,应及时进行防治,该期要注意用速效治疗剂,特别是前期未用过高效治疗剂的,并注意与保护剂合理混用,防止病害进一步加重为害与蔓延。
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倍液;
66.8%内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倍液;
84.51%霜霉威·乙骑酸盐可溶性水剂600~1000倍液;
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倍液;
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倍液;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0%呋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
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倍液;
440g/L双炔·百菌清悬浮剂600~1000倍液;
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57%烯酰·丙森锌水分散粒剂倍液;
20%唑菌酯悬浮剂倍液;
30%烯酰·甲霜灵水分散粒剂倍液;
25%烯肟菌酯乳油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60g/L嘧菌·白菌清悬浮剂倍液;
对水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保护地栽培,用45%百菌清烟剂200g/亩+10%霜脲氰烟剂200g/亩、15%百菌清·甲霜灵烟剂250g/亩,按包装分放5-6处,傍晚闭棚由棚室里面向外逐次点燃后,次日早晨打开棚室,进行正常田间作业。
间隔6-7天熏1次,熏蒸次数视病情而定。
粉尘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7%百菌清·甲霜灵粉尘剂lkg亩,早上或傍晚进行,视病情隔7天喷1次。
露地栽培,黄瓜苗期可先喷施1次药,带药定植。
露地黄瓜定植后,气温达到15℃,相对湿度80%以上,早晚大量结露时应结合检查田间,当中心病株出现时,及时喷药防治。
可选用下列药剂或配方:
66.8%内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84.51%霜霉威·乙瞬酸盐可溶性水剂600-1000倍液;
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倍液;
100g/L氰霜唑悬浮剂倍液;
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7%烯酰·丙森锌水分散粒剂倍液;
对水喷雾,视病情隔5-7天1次。
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混合发生时
可在以上药剂中加入下列药剂: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
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800倍液;
20%噻菌铜悬浮剂100~1500倍液;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倍液等药剂均匀喷施。
▲图:黄瓜霜霉病与白粉病混合发生
霜霉病与白粉病混合发生时
可选用下列药剂:
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倍液;
66.8%内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乙嘧酚悬浮剂倍液;
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200-400倍液;
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倍液等喷雾防治;
霜霉病与炭疽病混发时
可选用下列药剂:
20%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剂倍液+84.51%霜霉·乙膦酸盐可溶性水剂600-1000倍液;
20%硅唑·咪鲜水乳剂倍液+100g/L氰霜唑悬浮剂200~300倍液;
20%苯醚·味鲜微乳剂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倍液;
66.8%丙森·异丙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60%唑醚·代森水分散粒剂倍液+70%呋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
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40g/L双炔·百菌悬浮剂600-1000倍液;
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
不懂如何诊断病害?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瓜炭疽病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