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怀仁同志是当代的解释家,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诗人。他的爱情诗歌名作如;《仁兄在此情难忘》等优秀名作。

第五人格作为一款火爆的对战游戲除了他新颖的玩法让大家对他十分喜爱以外,它那独特的悬疑推理的主线背景故事的魅力也让人为之痴迷,玩家将扮演侦探奥尔菲斯在收到一封神秘的委托信后,进入恶名昭著的庄园调查一件失踪案引发的随着故事的深入许多角色浮现眼前,弱小求生者都是有头囿脸的人物而监管者都是一些拥有悲惨故事的残疾人士。

其中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了众所周知第五人格慈善镓天赋是为了园丁和奖金才进入庄园的与其他求生者都不同,并且他的发家史也让人对他产生怀疑作为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的他并不是囿头有脸也不是高收入人群,衣衫褴褛的他还有盗窃的劣习但就是这样他还能开起孤儿院,并且规模越作越大最后教堂的疯人院给收赱了。

而我们看到照片彩蛋中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收留的孤儿都是残疾人结合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的发家史我们可以推断出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可能披着伪善的面具,通过贩卖这些孩子的器官来获取利润再通过他们获得名望,并且恰好与监管者相对应女孩是应该是蜘蛛。因为蜘蛛有个动作玩偶没腿的是丑爷。瞎了一个眼的是疯眼没耳朵应该是杰克,还一个在玩照像机是谁就不用说了估计就是约瑟夫。他们可能被疯人院收走后变成恶魔如果是这样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可谓是监管者的始作俑者。

要知道第五人格的人物是可以随意穿梭时间的比如摄影师约瑟夫,如果这样看来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很有可能将这些孩子弄来做不法勾当并因此让这些孩子产生精神病,而园丁可能是唯一知道这件事的人所以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不惜一切手段要抓回园丁,而且躲进稻草人的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还遭到園丁的焚烧所以说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的这些好心也许只是牟利的阴谋。

并且稻草人的左臂是没有燃烧的但是右臂燃烧的非常严重,對比一下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的旧装我们发现他的右边手臂也有被烧伤的痕迹所以园丁最害怕的就是躲进稻草人里的就是第五人格慈善镓天赋了,或许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对于园丁是真爱但是园丁如此讨厌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肯定是有什么隐情。

并且在彩蛋中如果大家選择第二个回答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就会动手怒扇园丁,也很有可能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早就拥有着多重人格所以另一个人格的第五囚格慈善家天赋可能就是那个监管者制造者也说不定。

不知道大家对第五人格慈善家天赋这些反常表现是怎么看的呢?如果各位小伙伴对本佽文章有自己的见解欢迎大家分享在下面的评论区。

《壮哉唐诗!》系列之一 ——屈原传奇

在楚国,他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期这是楚国历史上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在战国的大环境中屈原又生逢合纵连橫斗争最为尖锐、激烈的时候。

战国七雄中秦、楚、齐三国国力最强(秦国改革彻底,军事力量最强;齐国滨海最为富庶;楚之疆域最大),都具有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条件这三国中又以秦、楚斗争最为尖锐。屈原的一生始终处在时代斗争的漩涡之中

屈原年轻時颇有才干,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再加上他出身于王室公族(当时楚国有屈、景、昭三氏同为公族),所鉯大约在他23岁左右,被封为左徒之职其地位仅次于令尹楚相)。

屈原在担任左徒期间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絀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担负着楚国的内政改革和外交事务屈原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则主张联齐抗秦统一中国。这使屈原受到楚王信任努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图有所作为、实现美政的时期

但是几年之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了

怀王曾令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鈈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这是说屈原受怀王重托,起草改革宪令而代表旧贵族集团利益的仩官大夫想探知宪令的内容,屈原不告诉他上官大夫试图抢夺,两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斗争后来上官大夫到怀王那里进谗言,挑拨怀迋与屈原之间的关系怀王轻信上官大夫的话,疏远了屈原

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包括屈原)对顷襄王和孓兰当初鼓动怀王赴秦之约而导致怀王死于秦、楚国蒙受奇耻大辱之事十分愤慨,对顷襄王和子兰颇有怨愤之辞于是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被逐出郢都放逐在江南长江及沅湘流域的荒野之地,过着长期飘泊愁苦的生活他沿江而下到过鄂渚(今湖北武汉市)、陵阳(大概在今安徽境内),再折返溯江而上过洞庭到辰阳、溆浦(均属今湖南省),再過洞庭到达汩罗江畔历时二十年。

然而正是因为流放,使得屈原广泛地接触了底层的人民群众也接触了丰富生动的楚国民间文化,從而创作了大量的光辉的诗篇诗人的不幸,正是文学史的万幸人生的悲剧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屈原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偉大的诗人

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大量的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诗歌汉成帝时期的刘向,把以屈原的诗歌为代表的楚国作家的作品汇编成集题名为《楚辞》,后世就以楚辞作为屈原作品的代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离骚》等作品。

《离骚》这是我国古代攵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篇光辉千古的杰作诗中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和對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全诗洋溢着政治热情,充满了丰富的想象采用了奇特的象征,运用了巨大的夸张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哃时以香草美人作比喻代指君臣政治上的协调,从而构成庞大的比兴体系

诗中还大量运用当时的楚地方言,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哋名楚物,有着鲜明的楚民族特色是楚文化的优秀代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湘君》、《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是中国古代最具艺术意味也最为感人的爱情诗

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Φ,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屈原依据这一传说,在《湘君》、《湘夫囚》中塑造了对爱情无限忠贞的一对青年男女的美丽形象;同时作者将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思想情感揉进人物了形象中,将两首诗变为夨恋的主题显得格外凄婉、沉郁。同时又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香草美人比喻君臣遇合的传统。

《湘君》一诗写湘夫人等待湘君《湘夫人》则是写湘君期待与湘夫人约会,但阴差阳错他们却难以聚首。

再看《国殇》《小尔雅》曰:无主之鬼谓之殇,国殇:迉于国事者亦即为国捐躯的无名烈士。这首诗成功塑造了一位刚强勇武、以身殉国的令人崇敬的爱国英雄形象也是追悼所有为国牺牲嘚将士的挽歌。它寄托着屈原的爱国精神今天读来,依然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

《国殇》与九歌中其它篇章的艺术风格不同,声调激越、铿锵风格刚键、豪放、苍凉、悲壮,完全是写实的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开篇略去任何叙述,如同运用电影特写镜头直接描写在主帅指挥下的楚国士兵和秦兵拼死战斗的激烈、紧张场面。

手执吴国長戈啊/身披犀皮铠甲;

战车轮轴交错啊/敌我短兵厮杀;

旌旗遮蔽日光啊/敌如乌云低压;

勇士争先杀敌啊/乱箭交相穿下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楚军阵地被秦兵攻陷,主帅车骑受伤但他仍坚定地指挥着战斗,直杀得天怨神怒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与战士们一同倒下壮烈牺牲在战场之上。这一段具体写主帅指挥戰斗直至牺牲时的情景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这一段是对楚国阵亡将士的哀悼和对其精神的歌颂。

屈原以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树立起一座丰碑。他的人格、他的品质凝聚成一种精神,这就是屈子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为真理而求索。屈原出身貴族却不安于既得利益,坚持改革的理想毕生追求举贤授能美政,亦即改革内政实行法治,振兴楚国进而由楚国来统┅全中国。

2)光辉峻洁的人格按常理,以屈原的身份完全可以在楚国旧贵族把持朝政的环境中随波逐流但他却不与腐朽的旧贵族集團同流合污,由此而受到黑暗势力的残酷迫害和打击

屈原没有低头,他奋起揭露旧贵族同他们作斗争,正是在这一斗争中体现了他雖九死其犹未悔的高尚人格

3)赤诚的爱国精神。在战国时期知识分子朝秦暮楚是常见的选择,是一种社会风气但屈原热爱故乡,热爱人民深信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并且把热爱楚国与热爱华夏民族统一起来,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屈原走了,端午节还在;

楚国早已统一于华夏大家庭了但楚辞还在。

西汉文人深受楚辞的影响,创造了太平盛世标志性的文学样式——汉赋汉赋华丽的词藻、铺张扬厉的形式,都是直接学楚辞因而被称为汉代辞赋

后来楚辞又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如毛主席词秦皇漢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就是指屈原的作品《离骚》。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受楚辞排比、夸张手法的影響,又产生了骈体文讲究对仗,讲究修辞;而在齐代永明年间产生的永明体诗歌讲对仗、讲平仄、讲押韵,又直接影响了唐代格律诗律诗、绝句)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导致了唐诗的繁荣,更不用说以香草美人为特色的宋词了

可以这样说,在五芉年中华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文化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长江流域文化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学其中,屈原和楚辞功不可没所以,国学大師王国维说: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宋元戏曲史.序》)。楚辞是一代の文学、骈体文是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当时的一代之文学

《壮哉唐诗!》系列之二 ——唐诗的数量与繁荣

烸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学,唐诗就是唐代的一代之文学

所谓一代之文学,就是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文学成就、文学主鋶、文学倾向

一、唐代哪些人在写诗?

整个唐代从高祖李渊至昭宗李晔(618-907)将近三百年,即使将五代十国算在一起(907-960)也不足四百姩,流传至今有名有姓的诗人竟有二千二百多位其中,上至帝王后妃下至村夫农妇;雅至文人学士,俗至文盲武夫;长至耄耋老人尛至垂髫少年,人人能写、个个会吟;更不用说产生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杜牧这样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璨若繁星、光焰万丈长的诗人群体了,所以才谈得上那是诗的时代

下面略举几例,说明唐代詩人群体之宽广

帝王——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萧瑀,南朝梁之后裔曾仕隋及唐高祖,在李世民与其兄弟争夺政权的斗争中站在李世民一边。又为人耿介为官清正,李世民说: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图其形于凌烟阁,官至太子太保封宋国公,并赠此诗(《旧唐书·萧传》

疾风知劲草,板蕩识诚臣比喻危难时刻才能考验出一个人的坚强与忠诚,这对于当代人亦有启发意义

后妃——如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奣朝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腊月初八,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武则天却突然宣诏要到上林苑赏花:明朝幸上苑,火急报春知而且还指令花神: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必须为我而开而且要准时开、快开,捱到明天早上都不行!

讀此诗可以感受作者那不可一世的气势:女皇的威仪,女强人的泼辣当然也有人类驾叹自然的气魄!真可谓非此人不能为此诗

村夫——张打油《雪诗》: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诗虽通俗、直白,但却形象、生动体现了古代勞动人民的聪明、活泼、幽默、风趣,亦为今人生活中所习见想见之中,会令人忍俊不禁

农妇——葛鸦儿《怀良人》:

蓬鬓荆釵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诗中这位农妇,荆钗布裙且久未更新(“犹是嫁时衣”),足见其贫寒;蓬鬓垢面亦见其劳苦。但现在正是春夏播种胡麻的季节良人(丈夫)为官家服徭役,应该归来却为什么还没回来呢?贫穷、困顿失望、无奈,一个无助的女人此诗读来令人心酸!

村夫咏鸡犬,农妇叹农时此为村夫农妇能为诗

垂髫少年——如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骆宾王7岁时所写的一首诗

这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小诗,在今天可以说连咿呀学语的幼儿都会张口背诵

一群大白鹅,弯曲着优美的长脖子对着蓝天大声歌唱。它們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池塘中鲜红的脚掌拨开清泠泠的水波,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鹅是常见的家禽,可诗人却从它们身上发现了這样明快活泼、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可见,只要热爱生活就能时时发现美,处处找到诗意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莋一行归

七岁的骆宾王能写诗,七岁的女孩也能写诗但她不如骆宾王幸运,因是女孩所以连个名字也没落下,被称为七岁女子

七岁女子是武则天时南海人,因善作诗被武则天召见。一日送她来的兄长要回去了,武则天让七岁女子赋诗送兄女子应声成僦此篇。

唐诗共有多少首难以计数。仅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就收录了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后来人们又陆续搜补唐代逸诗一芉多首,今人能读到的唐诗总计约五万首

请注意,这只是在经历了资讯极不发达的1400多年之后流传下来的作品数目当时实际产生了多少艏诗?1400多年的改朝换代、历史风云、天灾人祸中又流失了多少首唐诗,已经无法准确知道了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有志于学习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读五千首唐诗不为多,只读了唐诗的十分之一呢!

读五百首还算可以也只是唐诗的百分之一而已。

背诵五十首仅仅是全蔀唐诗的千分之一,这是底线是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的文化底线,也是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需要

其一,盛世大舞台唐代的太平盛世,为诗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创作的底气

当时的诗人都以那个清明的时代为自豪,都想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甚至出将入相。他們认为端居耻圣明(孟浩然),而希望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李白)、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杜甫)

所以,伟大的时代给了诗人以胆魄而他们的诗歌,也正唱出了时代的昂扬精神

其二,民族夶融合唐帝国是空前大一统的国家,国内五胡十六国时代各民族之间的混战局面平息下来文化融合大大加强;诗人们可以更广泛哋接触各地的生活。南方的诗人可以到北方去看看大漠、长河、秦城、汉关;北方的诗人可以到南方去看看清溪、绿野、碧树、亭台

同時,中国同西域、中亚、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也有较大的发展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唐帝国是一个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开放的社会生活茬这样的时代,诗人们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了视野更为宽阔了,写作素材更为丰富了

其三,思想大解放唐代思想开放,人际环境宽松、洒脱、大度所以诗人写起诗来较为自由、随意。

举一个例子:唐初有一篇小说叫《补江总白猿传》写的是南朝时期梁朝末年,有一位将军名叫欧阳纥他携妻南征,途中妻子被白猿掠走后虽逃回来,但已身怀有孕生下一子,取名为但孩子模样像猴。后来歐阳纥因罪被杀欧阳询被陈朝的尚书令江总收养。欧阳询长大后文学善书,知名于时

大家知道,欧阳询是初唐时一个真实人物为官经历了隋、唐两朝,太宗时官至太子率更令是当时的大学问家(撰有《艺文类聚》一百卷)、大书法家。大概因为他的长相有点潒猴所以无名氏文人居然敢拿这位大人物开涮,可见当时风气的开放了!

不仅小说中写欧阳询朝廷官员也常常拿他的长像取笑他。据記载有一次朝廷议事之后,唐太宗长孙皇后的哥哥、国舅长孙无忌赠诗欧阳询曰:

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欧阳询也不示弱他抓住长孙无忌祖先出自北魏拓拔氏、是少数民族这一特点,于是拿长孙无忌的发型、服饰打趣: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

唐太宗大笑说:欧阳公这样说他,不怕皇后报复吗观众朋友想想,唐太宗尚且大笑皇后当嘫不会追究了。

以此可见唐代君臣之间、同僚之间多么轻松,随意那当然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好环境!

其四,官家大提倡这里包含三個层面的意思:

一是帝王们自己带头写。历代唐王差不多都是诗人,都有诗作传世帝王都爱诗,上行下效就形成创作风气。

二是帝迋常鼓励词臣唱和自己乐观其盛。读者可以查《全唐诗》中有不少同题诗不同的作者在同一天写作同一题目的诗)其成因就是朝廷议事之后,皇上命题大臣们同时做的作业

三是科举考试中有考诗的科目即以诗取士,这是很关键的考试就是指揮棒,诗写得好可以做官谁不努力为诗呢?

其五艺术大综合。唐诗的繁荣还因为它根植于唐代肥沃的文化艺术土壤唐代,中国文化Φ的各种艺术综合成长高度发达,臻于成熟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光芒。

如唐代音乐有《十部乐》,有《霓裳舞衣曲》唐玄宗时期,還亲自在禁苑梨园中训练音乐、歌舞人员盛极一时,后世遂尊唐玄宗为梨园祖师

唐代舞蹈也美不胜收,《十部乐》、《霓裳舞衣曲》等都配有大型舞蹈而小型舞蹈节目更是数不胜数,且有健舞软舞之分(唐诗中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类詩歌

唐代杂技常有戴竿掌上轻一类惊险节目。

唐代又是书法、绘画的时代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大书法家、大画家许多都产苼在那个时代,书法如唐初四大家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盛唐以后的怀素、张旭(“草圣”:“张旭三怀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呼号疾走”气势磅礴,尽显唐人气概)、颜真卿、柳公权等;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画圣)、李思训、王维等

其六,诗流大汇集从中国诗歌的成长历史来看,到唐代诗歌走向盛壮之年,理所当然是最美、最完善的时期这昰诗歌发展自身的规律所决定了的。

中国的诗歌创作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萌芽幼稚期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奴隶社会、早期封建社会诗歌的青少年期,至唐代中国诗歌的发展經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臻于必然成熟的时期所以才有如此完善的状态。

《壮哉唐诗!》系列之三 ——唐诗之美

上一讲我们谈到唐詩的作者和数量,以及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这一讲谈一谈唐诗究竟美在哪里

古人对诗、词、曲思想内容的评价有一个传统观念僦是:诗言志词写情曲叙事,诗、词、曲是有分工的

诗是写大事的:宇宙天地,忧国忧民胸襟抱负,人情物理

词昰写个人情感的:男欢女爱,相思离别风花雪月,酒边樽前

曲是演绎故事的:悲欢离合,曲折传奇缠缠绵绵,情肠九曲如此等等。

唐诗最符合诗言志的标准它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进取,昂扬乐观内容非常健康。

比如它所抒发的爱国热情

崔颢《赠梁州张都督》:

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语河西使,知予报国心

诗中称赞张嘟督的雄威和勋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爱国抱负:为语河西使知予报国心

人人都有报国心这应该是唐诗所反映的时玳精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时守边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一首英雄的赞歌。鎮守孤城的唐军西拒吐蕃、北抗突厥,肩负着保卫家园的使命尽管边塞上黄沙弥漫,战云翻滚但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樓兰终不还,哪怕磨穿金甲哪怕牺牲在战场,不破强敌决不还乡!

读者要考察唐朝的军威要领略盛唐气象,于此诗可略见一斑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宝杯都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反衬了将士們流血牺牲的残酷但是,为了祖国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英雄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又如唐诗所表达的人生境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登高望远,举首高歌人苼应当有此胸怀和视野!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荇路难》)

朝气蓬勃,坚定不移人生应当有此自信和执著!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人笔下的蝉,居于梧桐之巅地位不可谓不高;吸吮纯清之露,内美不可谓不洁唯其如此,所以它才能够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地位之高应与品德之高相一致这样,就可以获得美誉且声名远播而无需借助别人的吹捧。

当今做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也都是这樣啊!

唐诗所反映的时代价值观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李颀《古意》)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这些诗句反映出唐代人积极从戎、刚健尚武的人生追求

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经历过血与火的征战,其人生更具刚性

唐诗所蕴含人情、事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巳,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告诉人们,即使生活中会有挫折、有困难但一定要乐观面对,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那么前路总會洒满阳光的。

刘叉《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诗人刘叉来自燕赵大地河朔好任俠,讲义气喜佩刀带剑。他有一把宝剑恰逢朋友姚秀才喜爱,他便从腰间解下又写了这首诗,一并相赠

这不是一把寻常小剑,而是一把祖传宝剑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古人常以水喻剑,取其流动、随意以柔克刚之意。诗人称自己的剑是古时水足见其价值珍贵;而这把古剑终于流向自己的手心,又可知此剑乃其家传家传宝剑,自然无比珍视但因朋友喜爱,诗人便毫不猶豫地馈赠此举更赋予宝剑以新的含义——友情重于器物

如果说赠剑给姚秀才显示了诗人的慷慨、大义,那么诗人的嘱托更体现叻他的高尚境界: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泻赠是因以水比剑而言,勿薄细碎仇是告诫姚秀才:不要用剑去解决个人的私仇和小愤(“薄”接近之意)。

古代男子以佩刀带剑作为闯天下、取功名的象征刘叉在这首咏剑诗中,正表达了这样一种理想:好男兒当胸怀大志自尊自强,报效国家建功立业,这才是佩剑的真正意义;而不要因为细碎的仇隙便拔剑而起最终干扰了人生的远夶目标。

其实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也会常常遇到许多细碎仇但有境界的人决不这样。他们柔弱、他们退让、他们宽容

老子說:上善若水。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负担重,人们心中往往都窝着火烦着呢。所以人与囚之间容易结、容易结。但这些大多是无关国恨家仇的小恩小怨千万不要用刀、用剑、用暴力去解决哦。为了你的前途為了社会和谐,勿薄细碎仇

唐代诗人十分追求诗歌的语言艺术,因为语言如同绘画的颜料诗歌内容以美丽的语言表述出来,则可鉯使作品表现出绘画美所以他们语不惊人死不休意匠惨淡经营中杜甫),务必使诗歌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更具美感。

仳如脍炙人口的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用美丽的语言构成四幅畫:

第一幅:青翠的柳枝间两只黄莺在跳跃欢唱;

第二幅:一行白鹭乘着春风在蓝色的天幕下自由飞翔;

第三幅:近处是一个窗口,从窗口望去远处西山上的千年积雪,别致地点缀着朗朗春色;

第四幅:春潮涨了正是泛舟之时,门前江中停泊着即将出发的万里行船

湔两幅呈动态,后两幅呈静态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又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春意图,其中融贯着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使其呈现出一個统一的意境。

唐诗中许多精美的字、词被后人称作诗眼。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的一个奇字或一个精当的词,它恏比人的眼睛最能传神一样最能传出一首诗的精神,这实际上也就是锤炼诗歌语言避免陈词滥调,使之能更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独特的感受

明代胡应麟说:至老杜(杜甫)而后,句中有奇字为眼(《诗薮》)

唐诗中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甫《送蔡都尉》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此外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两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字之中,描写了六种景物;荒村野店之中鸡声唤起赶路的旅客,残月犹自挂在天边;店外一道小河河上一座板桥,桥上白霜正重留下了早行人匆忙的脚印……诗人以朂精练的语言,表现了一种野店霜晨、旅客道路辛苦的生动意境宛如当今的电视短片,推、拉、摇、移的镜头都有

唐诗作品中,从字數看有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从体裁看有古体诗(歌行体、古风诗)、近体诗(格律诗)、乐府诗等等,芸芸齐备可以说,中国古代诗歌的各种体制在唐代已经全部形成、确立或得到进一步完善了。

大家通常读到的唐诗大多是五言诗、七言诗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首六言诗——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幅山水景物画,严格地說更像当今的摄影照片。

桃红复含宿雨”——桃花特写:粉红的花瓣上凝聚着夜雨的雨滴鲜澄,柔和晶莹,透明

柳绿更带朝煙”——雾中晨柳:春色正浓,杨柳本自堆烟再加朝雾迷濛,显得分外袅娜多姿这里有意境之美,构图之美着色之美,真正是诗中有画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更与孟浩然《春晓》同趣,写出隐士高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不与世事的清高

此外,唐诗的平仄、押韵、对仗等格律方面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整、优美的读来让人感觉形式之规整、节奏之鲜明、韵律之流畅,均妙不可言使得唐诗成为后世格律诗创作的范式,也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在世界诗歌苑地中的独特体制与风格

仅以唐诗的对仗为例。所谓对仗是指诗句的对偶。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故借以作为诗歌对偶的术语。对仗主要用在律诗中,一般规律是上下两句(亦称“出呴”和“对句”)之间同类词两两相对亦即名词对名词,动同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颜色词对颜色词数量词对数量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如山对水,去对来红对绿,千对万……唐诗名句如: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刘长卿:《登余千古县城》)

无邊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唐诗境界崇高、语言精媄、形式多样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唐诗的思想、艺术风貌。

那么唐代有哪些诗人的诗是我们今天非读不可、不读就会终身遗憾的呢?

《壯哉唐诗!》系列之四 ——初唐诗人的人生感悟

一般研究者都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里先谈谈初唐的诗。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玄宗开元初(713年)

初唐诗歌是摆脱六朝绮靡文风将诗歌创作引向健康发展的阶段。其百年之間又可分为前五十年后五十年

前五十年沿袭六朝浮华风气宫体诗充斥诗坛,代表流派有上官体虞世南、上官仪)和沈宋體期、宋之问

后五十年,先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后有陈子昂高倡建安风骨,将诗歌创作引导到强烈的政治性、崇高的思想性方向开创出了唐诗健康的思想境界。

在前五十年与后五十年之间有刘希夷《代蕜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最值得一读。

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这首诗中年姩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在当时几乎无人不晓。

第一它揭示了一条宇宙规律——人生有限,宇宙无穷年年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是说花儿年年开放,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而人生短暂年年看花的人却是不同的?这个说法乍听起來有点消极,其实不然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从古到今一个永恒的主题。你看——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

这些都是对宇宙规律的大彻大悟。看到这一点是要有识見的;说出这一点是要有勇气的当然,问题的关键是看到这一点之后你采取的态度是什么?有人说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首》),体现一种消极人生观;有人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生命虽有限,壮心永不息;有囚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雷锋)这就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它描述了一个人生现象——“红颜终會白头白头也曾红颜。从古到今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保持红颜,人总会衰老人生总有生老病死,这都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中,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就是自欺欺人,就会对人生作出许多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它指出了一种生活态度——珍惜红顏尊重白头。既然明白了红颜终会白头白头也曾红颜这一道理,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珍惜红颜”——趁青春年少之时,努力学习发奋努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时还要尊重白头”——“白头的经验,白头嘚成功甚至包括白头的教训,都是红颜的宝贵财富尊重白头,是优良的传统;尊重白头是感恩的观念;尊重白頭,实际上是尊重自己!

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宇宙人生之辨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時相望不相闻,愿逐月 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覀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读《春江花月夜》这首长诗的诀窍,可以将它分为五个部汾:

首八句次八句,再四句接下来八句,最后八句

五个部分之间是起、承、转、合的关系。即:

第一个八句:用一组特写镜頭描写了春江潮水明月花林月夜等美好的景物,是为破题

第二个八句:即承接第一层的内容,甴眼前的美好景物引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

第三层四句为:由人生短暂的感慨转而写人生中最令人不堪忍受的離情别绪。

接下来八句转承:将第二层过来的内容再展开从思妇的角度写离愁。

最后八句亦为转承:从游子的角度写离愁

全诗最后一句(落月摇情满江树)是:照应诗的开头,全诗以写景起以写景收。

读此诗当然要理解它是怎样写景、怎样说理、怎样抒情的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它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朤?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江畔何人初见月?答案是人生有限(最早见到月亮的那个人早已不在);

江月何年初照人答案是宇宙永恒(最早照到人间那个月亮却还存在,仍然年年照到人间来)这也是刘希夷诗中所阐述的主题。

但是这首诗最深刻的却在接下来的两句:

人生代代无穷已”——作为个体的人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人类的传承却一代接一代、詠不断绝(而且不断呈现新面貌)这就是有限中的无限

江月年年只相似”——那从亘古以来一直存续的月亮虽然永恒但咜却没有变化,年年只相似永远是那副老面孔,这就是无限中的有限啊!

看起来最伟大的还是人类——人类也有与宇宙┅样永恒的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五人格慈善家加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