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种部队的被子是什么材料料或者叫什么,谢谢啦,对我很重要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时间对我的影响(范文6篇)
时间对我的影响(范文6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时间对我的影响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时间对我的影响(1)
研究题目:时间走向对时间感知的影响作者:Dieter Kleinb?hl, Rupert H?lzl一、研究的背景资料(一)研究的问题 :在时间复制任务中, 复制时间短于标准时间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时间是单向流逝的 (以升 序的方式) ,而并不与定速累积模型相悖?(二)研究的及假设和假设的提出:目前最可信的定速累积模型(pacemaker-accumulator model)认为,主观感知的时间间 隔是通过内部振荡器产生的脉冲数来代表的。 研究者发现, 时间复制任务中会出现系统性误 差,这似乎与定速累积模型相悖。但是研究者也发现,在音高和明暗度复制任务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系统性误差,于是提 出假设: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倾向于提前反应, 而不是反应过迟。 所以在升序的音高或明 暗度复制任务中, 被试复制的音高或明暗度偏低; 在降序的音高或明暗度复制任务中则偏高。 而时间的流逝是单向的,只有升序的方式,所以被试复制的时间间隔短于标准时间间隔。(三)实验的方法:1. 被试:实验一:15名健康被试(7名男子,平均年龄 27.9)实验二:17名健康被试 (8名男子, 平均年龄 26.6) , 其中 4名被试已经参加过实验 一。所有人裸眼或矫正视力正常。2. 试验材料:(1) MATLAB (7.5.0.342, R2007b ) ,产生一定音高的声音(2)立体声耳机(XL-300V Pro-Luxe)(3)除噪音听筒(ATH-ANC7)(4) Presentation v14.2,呈现刺激3. 试验过程:实验一:(1)在时间复制任务中,向被试呈现 5个标准的时间间隔(分别为 1到 5秒) ,由 300Hz 的声音触发。 在被试以主观感受复制时间间隔 (以下简称复制时间) 的时候, 伴以 600Hz 的提示音,当被试感知到和标准的时间间隔相同时用鼠标点击终止。(2)在升序的音高复制任务中,有 5种不同的音高(分别为 900,950,和 1100Hz ) ,每个音高呈现 3s ,伴以标准提示音。在音高复制阶段,被试将听到音高逐渐升高 的音,从 850Hz 开始,每次提高 50Hz 。当被试听到认为和标准音高相同的音时点击鼠标终 止。(3)在降序的音高复制任务中,被试将听到从 1150Hz 开始的音,每次降低 50Hz 。其 他处理和升序的任务相同。所有声音都是窦性波(?) ,由 MATLAB (7.5.0.342, R2007b )产生,通过立体声耳机 (XL-300V Pro-Luxe) 。耳机校准到 50dB SPL(分贝声压级)实验二:(1)在时间复制任务中,在 1到 5秒 5个不同的标准时间间隔中向被试呈现一个 40%的灰色方框(0%是黑色, 100%是白色,中间为灰色,不同的百分比灰色的程度不同) 。 在复制时间间隔的时候显示的是一个 60%的灰色方框。 并且当被试认为时间和标准时间相同 的时候点击鼠标终止。(2)在升序的明暗度复制任务中,向被试呈现 5个不同明暗度的灰色方框(分别为 30,40,50,60和 70%)作为标准刺激,呈现 3秒。在复制阶段,先呈现相对较黑的灰色方框,明暗度为 20%,随后每隔 1s 增加 10%。当被试觉得明暗度达到和呈现的标准刺激一样时, 用鼠标点击终止。(3)在降序的明暗度复制任务中,标准刺激和升序的任务中相同,但是复制阶段从明 暗度 80%开始, 每秒降低 10%。 当被试觉得明暗度达到和呈现的标准刺激一样时, 用鼠标点 击终止。所有的方框边长都是 88mm ?,呈现在黑色背景的中央。为了消除可能的余像效果,要 求被试注视每个方框中央的黑色十字。说明:(1)实验一要求被试闭上眼睛;实验二要求被试带上除噪音耳机。两试验都要求 被试不能在心理默数作为判断时间的标准。 (2) 为消除顺序效应, 每个任务的顺序是随机的。 每 5个标准刺激随机呈现 10次, 共 50组, 每组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3-5 刺激间距和复制间 距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1s(四)实验结果:(1) 音高和明暗度认知存在系统性复制误差, 误差的方向取决于音高或明暗度变化的方向:音高升高或明暗度百分比上升的变化过程中, 复制刺激低于标准刺激:音高降低或明暗度百 分比下降变化的过程中,复制刺激高于标准刺激。(2)刺激尺度变化的方向还影响着复制误差的变化性:复制阶段尺度上升时会导致变化性 增加,而尺度下降时会导致变化性减少。(五)实验的意义证明了人在时间复制任务中出现的对时间感知的偏差并不是系统性的时间感知偏差, 而 是实验方法造成的。所以人的时间的感知不违背定速累积模型。二、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个人认为人对时间间隔的感知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比如声音或颜色等, 所以在试验 一中给标准时间的阶段和时间复制阶段用的音高分别是 300Hz 和 600Hz 两个不同的音高可 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同样的实验二中分别用 40%和 60%明暗度可能也有影响。三、针对问题的改进设计对实验一的(1)和实验二的(1)做如下改进,其他不变。实验一:(1) 在时间复制任务中, 向被试呈现 5个标准的时间间隔 (分别为 1到 5秒) , 由 450Hz 的声音触发。 在被试以主观感受复制时间间隔 (以下简称复制时间) 的时候, 伴以 450Hz 的提示音,当被试感知到和标准的时间间隔相同时用鼠标点击终止。实验二:(1) 在时间复制任务中, 在 1到 5秒 5个不同的标准时间间隔中向被试呈现一 个 50%的灰色方框 (0%是黑色, 100%是白色, 中间为灰色, 不同的百分比灰色的程度不同) 。 在复制时间间隔的时候显示的是一个 50%的灰色方框。 并且当被试认为时间和标准时间相同 的时候点击鼠标终止。四、参考文献时间对我的影响(2)
时间作者:陈晓东它本身就只是一个代名词,也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它无法捉摸、也无法控制,它并不是以实际事物呈现在你面前,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反映在你脑中——时间它如同虚幻般来无影,去无踪。又如赶集般,来时匆匆,去得也匆匆。当你还没有感觉出来,或是还没有来得及做准备,它就已经不知不觉地从你身边溜走,而你却对它束手无策,你又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它、留住它,让它为你停留那么一瞬间,给你一个喘气的机会。正是因为它是如此的难以抓住、难以掌控,所以一路过来你,也都是那么的匆匆忙忙,跟着时间在不停的转动,而转眼间便是走到了现在。但现在的你又会感叹地说:“时间,你为什么总是那么的无情、那么的冷漠,为什么不能为我停留片刻,就算不能为我停留,但哪怕是走慢一点也可以,这样至少能给我一点点的安慰。”在这匆忙的日子里,或许你会觉得,你是昨天刚来到这个世上,今天却踏进了大学的门槛,而明天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要求你努力去打造另一番人生!时间,它是很公平的,不像天平那样,谁多就偏向谁。它赋予每个人的份量是一样的,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因此在这同等分量的基础上,你更应该珍惜它,合理利用它的每一分每一秒,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同等时间内超过别人,赢得更多有利的机会,创造理想的人生。人的一生可能会很漫长,但也可能会很短暂的。所谓的长短,可以是指人一生的寿命,也可以是蕴含着人生的某种意义,但不管是哪一种,它都将是你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而人生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人生若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地活着,便与死去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打造自己的人生,你才会把那部小插曲演绎得淋漓尽致。你要时刻记住:时间是不会抛弃你,只有你不懂得如何留住它、利用它的价值罢了。好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它去创造你的人生吧!(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时间对我的影响(3)
不屈的“绿”
北票市哈尔脑中学谭国财
“绿”是一个多么亲切而又诱人的字眼儿啊,大自然有了绿,才有了勃勃生机;世界有了绿,才有了生命的韵律和美丽;人类有了绿,才有了生活的幸福与美满,,,,可最叫我难以忘怀的是那断木上的绿,可以说,那种绿已在我心中铺开并延续,会永远绿在我的心里了。 今春的一天,我坐车出门,看到一村庄路旁一条小窄河道里堆起了一垛被铁锯断开的两米多长的柳木。圆圆的横截面一圈儿白又一圈儿白,数圈白堆放在一起更显其白。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白花花的,刺眼又抢眼。可就在我抬头望数圈儿白的时候,突然发现了白与白之间奋力地钻出一枝,不,数枝手指长的幼芽。幼芽虽嫩,但绿得神奇绿得惊人,也绿得成熟,很抢眼。这绿,顷刻间深深地打动了我。是想,这垛断木去年就已堆在这里了,可从它们的皮肤上能长出芽现出绿来,能说不神奇能说不惊人吗,再说,断木干枯是早晚的事儿,不可能永远为他们传递水分,可他们依然要发芽依然要绿,为什么,我一时茫然了。 过了一个多月,每当我看到满树的绿,我又想起那神奇那惊人的“绿”,心中始终放不下那神奇那惊人的“绿”,心里始终惦记着那神奇那惊人的“绿”:嫩芽又增多了许多了吧,那手指长的嫩芽已长成筷子高筷子粗了吧,叶片也已增多长肥了吧,或者,,,,我不敢往下想了。 我在一天早晨上班时,骑着摩托车拿着相机特意到那条窄河道里看望他们。他们没有叫我失望,却令我很高兴,因为,嫩芽也长出了许多,手指长的嫩芽不仅如筷子般粗细高低了,叶子也已长得肥实了。他们挤满了整个白与白之间的空隙,那样子非得把白白的横断面全部遮掩住了似的。也许,有我来欣赏他们并愿意为他们拍照留影,他们异常的高兴吧,微风吻来,他们纷纷向我点头致意。当我把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他们的一刹那,我发现了一片绿叶的上面还存有一滴露珠儿。当我把相机的镜头对准露珠儿的瞬间,露珠儿悄然滑下了叶子,掉在沙土地上无影无踪了。我端着相机怅然了许久,后悔自己没快一点儿摁快门。可转念又一想,不能后悔了,也许,露珠儿是绿的泪,是希望与失望最终搏弈的结果,他们不愿意把失望的悲哀与痛苦丢给我,不想让我去为他们悲哀去痛苦,这何尝不是一种理解,何尝不是一种恕爱,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最后,我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拍了几张照片,从中选出一张中意的到洗相馆洗出来,把他们放在我的书桌旁。 再后来,我看着这张照片突然悟道:他们为什么要绿,是因为他们不负春光而绿啊~不负夏光而肥啊~不为秋后枯萎而生啊~所以,他们时时刻刻不忘向人们昭示着他们不屈的力、不屈的绿。因此,我把这张照片取名为《不屈的“绿”》 转眼,又一个月过去了,我相信那些嫩绿的枝条已长成一尺多高叶子也已变密变肥了,因为他们可是绿的精灵啊~我们究竟缺什么 我们身上已没有了补丁衣服却穿上了美丽 我们的衣兜里已揣上钞票和可爱的手机 我们的身下是摩托车、轿车和柔软的座椅 我们的嘴里始终嚼着鸡、鸭、鹅肉和鱼 我们不漏雨的房屋里已有电冰箱、电脑、电视机,,,, 我们的房屋里还有可爱的子女、丈夫或娇妻 可有时 我们为什么还感到生活不够殷实不够幸福还觉得空虚 可有时 我们为什么在家外缺少好言语在家里还要耍耍脾气 我们的眼里心里究竟还缺少什么, 其实,这是一个没有问题的问题 还是静下心来拍拍脑袋耐心地问问我们自己
如何作作文呢, 谈不上讲座,只算是交流。在老师们面前班门弄斧了。 如何写好作文呢,第一、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因为文如其人。对人而言,短期,姿色最重要,长期,智慧最重要,终身,德行最重要。作文也是如此。 第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人生观就是让学生珍惜时间珍爱人生。良好的价值观就是因为我的存在,世界才美丽,因为我的努力,生活才多彩,因为我的贡献,社会才富有。学生只有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中才能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素材的来源才能拓宽才有什么东西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有什么东西可写,才有资格谈怎样写。人的一生不易,人用年来计算似乎很漫长,要用天来计算,可能感到很短暂。一个人活八十岁才多少天,才两万九千二百天。也就是说,上帝才给两万九千二百只点燃的蜡烛。你过一天,上帝就为你吹灭一只蜡烛,这只蜡烛灭了也就灭了,你要想重新再把它点亮,那只不过痴人说梦,天方夜潭。站到这个角度上来讲,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满,什么是快乐,你今天晚上把鞋脱掉,明天早晨你能睁开眼把鞋穿上,就是幸福就是美满就是快乐。因而要培养学生珍惜每一天,我认为这就是最好的人生观。珍惜每一天为内容的文章要让同学们多写。最起码要让学生知道——人活着的时候要快乐一些,因为人死了之后会死得很久。良好的人生价值观,需要老师们向学生渗透和诱导。有时,需要渗透淡薄名利思想,淡薄名利,就会少些嫉妒心,就会多点平静。健忘是一种病态,善忘才是一种境界。姚明前年的一年就挣人民币就是1,78亿人民币。你就是整天不吃不喝,一辈子恐怕也挣不上1,78亿。你嫉妒,气死你。郑板桥大师不仅书画出名,我认为他也因说了一句话而出名:难得糊涂。况且,人死了,能带走什么,有一人死之前就告诉家人,他入敛时和把棺材抬出去的时候,千万把他的双手放在外边,当时家人不解人们不解,后来人们终于明白了,人走了,两手空空啊。活着是你的我的,死了,是谁的,“你的”“我的”这两个词有时是一种公平,有时,也是一种罪恶。从古到今,不知多少人的生命就丢在了“你的”“我的”这两个词上,小到一个人,大到数百万人成为炮灰的战争。因此,这样人生观价值观有必要向学生渗透和诱导。教师和责任在于:学生哭时,不要让学生哭得太伤心,学生笑时,不要让学生笑得太狂妄。我想,学生作文也应如此,应加以渗透和诱导。 第三,让学生写有益的文章。有的学生写的作文写假话、写空话、编故事、抄袭,这些都是无益的,无益的文章对已对他人都没有好处,写完作文,给老师交上,一个转身,什么都忘了。这样的学生永远也写不好作文。让学生写文章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要搞清,否则,学生便全陷于被动地写。被子动地写就是为写而写,为完成任务而作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可想而知。另外,学生被动的作文往往作得很累,易产生消极情绪或逆反心理。那么写作文有益,益在什么地方呢,有如下三点理由: 写文章是为了什么,第一点,写文章是为了修心养性,做个正人。有的学生长着两只平行的眼睛,却不平等看人;他的耳朵分长在两边,却总是好偏听一面之词;他只长着一张嘴,却能说出两面话。学生的心就像花园,需要定期为他们清理杂草,来满足上帝的意愿。上帝的意愿是什么,让人长着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个鼻孔,只有一张嘴,那就是要我们多听多看多嗅少说话。水洗皮肤,语洗心。从猴到人需要一万年,从人到猴只需要一瓶酒,甚至只需一丝不良的私心杂念。做好人,靠的是一颗善良的心,做老好人,靠的是一张善变的脸。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作好文,必须培养学生一颗善心,修好心,做正人。修心养性,我觉得从佛教中最大的佛——释伽牟尼开始。有人在它的佛像面前烧香烧纸磕头,甚至把头都要磕破,遗憾的是不知释伽牟尼其人。它在菩提树下觉悟了。它的名字作何解释呢,用中文翻译过不,释伽是“能”的意思,牟尼可以用中文的四个字来概括:忍,仁,儒,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仁:就是用孔子的观点来说就是恕,忠,孝。儒,就是努力学习,虚心学习。寂,就是淡薄名利,四大竭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写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只要你做到这四个字,你就是佛,你活着就是活佛。济公,就是活佛,你不用烧香烧纸磕头。所以有必要向学生写写有关这四个字所含内容的文章。只要这四个字做到了,距离做个正人也就不远了,学生在生活和作文中才有正思维、正言、正行、正精进,最终才能作好正文。有的学生思维不正,语言和行动往往走向消极的一面。如,学生在该生面前做了一年件好事,老师讲了一堂好课,他记不住,老学生打了一次仗,老师说了一句错话,他都记住了。甚至回到家里向妈妈爸爸告诉的也是这些。写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是为了告诫自己或他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写自己或他人的优点,是为了鼓励和鞭策自己或他人努力再努力。 写文章是为了什么第二点,写文章是为了自我解脱,这也是养生之道。这种养生之道很重要。有酸、有苦、有累、有悲、有哀、有痛写出来,放下包袱,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比什么都强。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人大哭,有人大喊大叫,有人借酒抽烟来销悉愁有人拿息或他人赌气,不是摔东西就是砸东西,,,,我认为这些自我解脱的办法都是低劣了,因为“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销愁愁更愁”把自己的苦恼等写进文章,最终得到了自我解脱才算高雅。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他写的一首词《水调歌头》不知影响了几代人。他可以说是自我解脱的高人。他在密州做太守时一是政治处境失意,二是与他和弟弟苏辙已七年不见,在中秋节时 喝酒大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完之后,无事了,心里突然间解脱了,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能不说是伟大的人。现人,心理医生越来越吃香,人们急需要心理调解,房子,孩子,车,工作,钱,权,在当今心理压力太大,需要自我调节,而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家长,学校,老师,考重点,考好大学,大学不包分配,,,,更需要心理调节,心理健康,就标志着身体健康。实际上,身体不健康的大部分来源于心理不健康。健康是什么,对于人来说,健康就是立起来的1,其它都有是零。像钱了,财产了,名誉了等等,等等。1都倒下了,还要那么多零何用,因为无数个零相加相乘仍然为零,只有1立起来才有意义。后边两零是一百,三零是一千,,,,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有责任去教导去渗透。因此,学生把自己心理的不满和烦恼浮躁写出来,作一下自我调节,对人生来说,不妨是一个最好的诠释。一个人不必行走在高原大漠,但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曹操的诗《龟虽寿》值得老师和学生去玩味: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意思是神龟虽然寿命很长,但还有生命终结之时)塍蛇乘雾,终为土灰。(塍蛇虽能乘雾升天,但终究化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千里马虽然老了,终日伏在马棚下,它的志向还是驰骋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有志之土即使到了晚年,他的壮志也不会消减)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的寿命的长短不是由天来决定的,只要能调养身心使之快乐,就能长寿)失意的孔子为什么不得抑郁症,孔子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也是失业、被人嘲弄、为暴民所包围、甚至饿扁了肚子,,,,这些倒霉事搁一般人心理早承受不了了,可他非但没得忧郁症,反而活得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心理能自我调节,能维持一种心理平衡,求得内心平静,很了不起。晋代陶渊明写了著名的一遍文章《桃花源记》,它就是做了个隐士,在《五柳先生传》中写自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家住只有四面墙壁,什么也没有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阳光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饭篮子和瓢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先生却安估自在)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记怀得失,以此自终。(他常常写文章自娱,稍微透露自己的情趣,忘记了得失,准备用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度过一生)陶渊明用写文章来维持一种平衡,求得内心平静,也算是个高人。人啊,最沉重的挫败是灰心,最大的缺点是坏脾气,最低劣的感觉是怨恨,最好的享受是内心平静。这是德兰修女的人生语录。我们不仅追求内心平衡,还要求得内心平静,更得让我们的学生出应如此,对于学生的每个人生来说,追求心理健康到身体健康,这是万古千秋的大好事,所以,从文章的角度做突破口,不能不说是一条捷径。哭了,写写哭,怒了,写写怒,高兴了,写写愉悦,,,,把这样的文章像学生写检讨书似的经常写,学生的文章就会越写越好。 写文章是为了什么第三点,写给他人写给社会,激励他们,奋发图强,扬长避短,走向辉煌。这样的文章思想价值非常高的。毛泽东写了一首词,叫《沁园春,雪》,开头就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他的文章就写得大气,一开始就囊括大半个中国,鲁迅弃医从文写文章是写给中华民簇的,目的是用他的文明章唤醒麻木的国民。我们学生的文章暂时做到“大而大气”,但总得做到“小而大气。”所谓的“小而大气”就是对已有所励,对人有所获,对社会有所献。 第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从消极中看到积极,认识到自己的幸福。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并非全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到月亮那儿去同到其它的星球上去不算太远,可也不近,38万公里。为了财,为了钱,为了权,可我们有时人与人之间的要走的距离比到月亮那去还要遥远,这是其一。不临财,全是谦土,不见骨头,全是好狗,不见危难,全是朋友,这是其二,有钱人出去走走,叫旅游,没钱人出去走走叫游荡。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璃,人家以为是钻石。激情唯有凭借冷静才能长久,这是其三。那么,这世上是不是不可就要了呢,不,世上还是好人多,事上还是好事多,这是真理。没实力的愤怒是毫无意义的。胡锦涛一怒,可能天天翻地覆,一芥草民的愤怒那是风中的瑟缩。得清楚自己的实力。引导学生从灰色看到积极看到光明,这是我们当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当老师的天职。最好的状态是正常,最有效的手段是平衡,最高的境界是自然,一切都向最好的方向看。德国诗人歌德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小诗就告诉了我们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看,缺点可以四舍五入。人生的冷暖取决于心灵的温度。人活的是情感,笑得是知足,知足者长乐。在家里,我们活的是夫妻情,子女情,老幼情,在学校里我们活的是同志情,师生情。思路正确打胜仗,思路错误打败仗,没有思路打乱仗,思路决定出路。教育学生对人生对生活对学习生活要有信心,要让他们从心里明白,天黑是正常,天黑是短暂的,就是你把全球的公鸡全部杀光,你也阻止不了天亮。现在的学生生活是幸福的,要让他们认识到幸福。实际上,学生处处都有幸福,看你怎么看。对家庭来说,名人曾说过一句出名的话,名人家庭没有一家是幸福的。幸福家庭是什么样的家庭,就是喊嚷声吵架声比其它人家低一点,次数少一些的家庭。对家人而言,别人家吃山珍海味儿,今天一顿骂,后天一打仗,有时把桌子推翻,这不叫幸福。你就是喝粥呢,你喝一碗我喝一碗,喝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这就是幸福。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我今天学会点知识,我今天有点进步,这就是幸福这些都可以用文章表达出来。达到自写、自享、自乐的地步,有什么不好,其实,没有枯燥的写作,只有枯燥的态度。 第五,老师要肯牺牲。写作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很辛苦的事,要耐得住寂寞。学生写作前,教师必须制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此导学生写作。写什么,为什么写,写作前还要与学生有良好的沟通,与学生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进行对话作文后还要多次修改。作文不是写出来的,是修改出来的。最后还要认真讲评,,,,做到这些,教师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确定无疑的。有的时候我们经常说恨铁不成钢,可是钢是炼出来的,不是恨出来的。 第六、教师还要把握学生的心态,诱导学生写有益的作文,相信学生写出好作文,鼓励学生写出好作文。要做到三心二意:决心、信心、恒心。新意,创意。扬长的学习是“乐学”,“补短”的学习是苦学。当然,教师要脚踏实地,既要三心二意,又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向人们所说的当代艺人四大俗:上一次镜,出一本书,上一回西藏,信一次耶稣。尽量做到写一篇成功一篇。 第七、要善于表扬,口头表扬有时很小儿科,但是很重要,很管用。 第八、要向学生记住对他们终生有益的三十六字十二短语,写文章也得从这十二个短语入手:静思已过,(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而不是嫉妒佛经上的一句话,静坐常思,,,,)虚怀若谷,(谦虚,才能吸收和容纳别人的长处,才能进步,才能进大步。)舍得舍得,随遇而安,温故知新,喜新若渴,(接受新世物的能力强)竭尽全力,厚德载物,(成绩,氛围,荣誉)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你把门踹一脚,它明天就不给你挡风,你把自行车骑完了不好好放,摔在一边,明天它就不让你好好骑)人人合一(和谐,),最终人愿合一。 第九、写作前要多多训练学生“写什么,为什么写”。“写什么是素质搜索过程,”“为什么写”是中心提练过程。写什么,是内容,学生必须面对。为什么写,也得搞清。最起码得搞清,因快乐啊,因高兴啊,因悲伤啊,因有益啊,在这堂课中是我力求做到的。这两个环节必不可少。老师在学生写作前必须强化训练。学生把这两个环节抓好了,学生有了内容而写,也有了中心要表达,写起来就会容易些,得心应手些。关于写作技巧,需要老师在讲课中渗透,如表达方式的利用,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的渗透,如象征,对比,抑扬,烘托等。当然,这些并不是一句话能说透,学生一时能掌握的,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摸索。 总之,我说的都是胡言乱语,不可信,浪费了同志们的时间,是我一个小小的犯罪,望同志们多多包涵。 最后,用一句我喜欢的话做为结束语:流逝的是岁月,积淀的是财富,升华的是感悟,不变的是情怀,是笑容,最后祝同志们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家庭和乐,永远快乐~你乐,我乐,大家都乐~谢谢大家~我们要写有益的作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里边的一句名言。他写这首词时,政治失意,又与弟弟苏辙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可作者用此名言作结来对自己的心情消解,不能不说他心胸不开阔,不能不说生活理念不达观。因此,这首词不仅成了他自己人生路上的路标、明灯、指南针,也成了他人面对和消解苦恼、伤因而,千百年来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痛的路标、明灯、指南针。由此可以得出,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有益:对自己有益,对他人有益。只有写有益的文章,才能由被动的写作变主动的写作。被动的写作是为写作而写作,因此也就少不了假话、空话、编故事、抄袭,,,,然后把这篇作文写到作文本上交到老师手里,完事大吉,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便什么都忘记了。这样的作文是对自己对他人都无益,结果是徒劳的。 一天,谭爽为了应付差事,草草地写了一篇文章交给我。三天之后我问他为什么写这样的文章,她吱吱唔唔了半天,也没说出个葫芦白菜来。原因是她把自己所写的内容都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的文章自然谈不上有益。此时我对她说,流泪,是情感的流露方式,写作也是情感流露的一种方式,你内心有情感要流露吗,那你就让它流露出来吧,何必埋藏在心里,把内心的情感流露在纸上,也有益于自己的心理健康。然后她用一堂课含泪便写下了一篇富有情感的文章《留下来的思念与寂寞》,几个月过去了,在她面前,我再次提到这篇文章,她的眼角又湿润了。她的记忆力为什么这么深刻,就是因为她写的文章是有益的。
因此,我校文学组的刊物《蓓蕾》里的所有文章都是在“有益”的前提下完成的,每篇文章都深得同学们的喜爱。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不仅需要别人定期为它浇水施肥清除杂草,更需要自己为自己定期浇水、施肥、清除杂草。写有益的文章也是自己为自己定期浇水、施肥、清除杂草的有效手段。 总之,写有益的文章能修好心,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品位,也会把自己的人生修剪得越来越美。经常性的写有益的文章,你就会越写越爱写,写作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山高则苍,水深则蓝,不是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也是吗, 文质在益,聪者乐文,更是吧,
辽宁省北票市哈尔脑初中谭国财时间对我的影响(4)
我对时间的记忆My Memory of Time在我上小学和初中时,家里穷得很,连个钟表也买不起, 所以那时的我对时间没有任何概念。小学是在本村,却在大东头,而我们家在村最西头。母亲 大约是从天亮和麻雀的唧唧叫声中来判断时间的,夏天天亮得 早,不用担心误了上课的时间,而冬天夜长,却有时不好来判 断时间了。那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天天掰着手指头算,今天是星 期几啊,明天星期几啊,盼着到星期六。因为星期六只上半天 课,下午就放学了。为此,有些孩子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来表 达自己那渴望的心情:过了星期三,一天快一天;过了星期四, 快的没有治;过了星期五,还有一头午;过了星期六,书包一 提溜。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分析,日子过得艰难就会难熬,觉 得时间长;可生活富裕了就变得轻松,时光流逝的快了。怪不 得现在的人都在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那时的判断时间,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太阳在天上的位置。 日头在头顶上正中位置,或者看太阳照进门槛的光线,如是与 门槛垂直的,那就是 12点了。看日头升起或落下去的位置,也 能大约估摸出时间了,实在拿不准,或者碰到阴雨天,就只好 到有表的邻居家去问一下时间了。后来,不知父亲从何处搞来了一台旧的小收音机,能清晰 地收听到的台大概只有山东台,其他的台都忽高忽低,模糊听 不清楚。就算这山东台也不能保证收听的到,有时听着听着就 没了动静,需要去砸一砸下面的桌子,它才正常了。不管怎样, 靠听一听山东台在固定时间播放的内容或者新闻,我们就能知 道大约的时间了。可有一年冬天的早上,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分辨不出是 天已大亮还是在半夜中。打开收音机,可怎么也没有动静,敢 情又坏了。我和哥哥急急往学校里赶,以为晚了上课的时间。可到了 学校却大门紧闭, 敲开门口传达大爷的窗户, 才知原来还不到 4点钟。都怨这月亮太亮了,照得跟白天似的。快到初中毕业时,父亲才从街上的商店里买了一个挂钟回 来,那是烟台木钟厂生产的,一直到现在还挂在老家的屋墙上。 刚开始挂上的那几天,那当当的报时声曾扰的我们无法入睡, 好在慢慢就适应了。再往后我也戴上了手表,家家户户也都有了钟表,无论商 店、银行、高的建筑物上,甚至交通标志旁,也都按上了钟表, 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时间了。后来就是手机的普及,渐渐取代了手表的功能。现在的戴 表几乎是一种身份的体现了,而根本不是为了看时间,而戴表 者就真正成了为数不多的代表了。回忆过往,抽取时间这个记忆,为的是不忘曾经的艰难,珍惜当前的幸福,而为了未来的更加美好,督促自己不断向前。时间对我的影响(5)
  我对时间的感悟     临泽县五三小学五3班 汪海伦     时间就是金钱。     “你热爱生命吗?如果你热爱生命的话,那么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记住,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是说:你不珍惜现在童年的时光,你老了即便有很多钱,你想把童年买回来,那有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珍惜时间,那你就是毁掉了你所能产生的一切,也就是说,毁掉了一座金山。     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一天,我读了一篇故事,有一个青年,他爸爸妈妈很早就去世了,给他留下了万贯家财,他整天吃喝玩乐,不好好学习,他把钱都花光了,他不得不流落街头。     如果想成功,必须重视时间的价值。     效率就是生命。时间的特点是:既不能逆转,有不能储存,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特殊的资源,因此,著名的作者胡居仁写出了:一切节约,归跟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时间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是毫不留情的,是专制的。有效地利用时间,便是一个效率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才会取得成功。     指导教师:祁爱玲时间对我的影响(6)
借我一双时间的慧眼:时间概念对消费者有益品和有害品选择的影响 童璐琼/郑毓煌/赵平CCTong Lu-qiong Zheng Yu-huang Zhao P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专题名称】市场营销(理论版) 【专 题 号】F513 【复印期号】2012年02期 【原文出处】《营销科学学报》(京)2011年第3辑期第42,50页 【英文标题】Borrow Me the Insight for Time:
Impact of Time Concept on Consumers' Choice of Virtue Products and Vice Products 【作者简介】童璐琼,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donglq,sem.tsinghua.edu.郑毓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zhengyh,sem.tsinghua.edu.赵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zhaop,sem.tsinghua.edu.cn。 【内容提要】时间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概念,但是关于它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近年来才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研 究发现,启动消费者的时间概念会使消费者更容易意识到有益品和有害品在长期和短期利益上的冲突,从而实现成功的自我控制。与此同时,消费者现有的时间限制水平会调节时间概念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how time concept influences consumers' self-control, especially, the choice between virtue and vice. The results of two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unconsciously expose individuals with time concept helps them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interests, hence consumers with time concept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virtue versus vice. Furthermore, the impact of time concept is moderated by consumers' current time constraint. 【关 键 词】时间概念/有益品/有害品/自我控制time/vice/virtue/self-controlEE21UU866371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进行长期和短期利益的权衡取舍,无论是享受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还是放眼长远、未雨绸缪;是图一时口舌之欲,还是以长期健康为本等。在面临这些选择的时候,人们总会左右为难,一方面难以抵挡当下的诱惑,一方面又顾及长远的收益。因此,关于影响人们此类决策的因素研究近年来也成为营销研究领域的热点(Loewenstein et al., 2003)。根据前人的研究,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人们的长短期利益权衡,如认知资源(ego depletion)(Vohs and Heatherton, 2000)、认知层次(construal level)(Liberman and Trope, 1998)、生理因素(visceral influences)(Loewenstein, 1996)等。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一种非常重要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概念——时间概念对人们自我控制的影响。根据过去的研究,时间作为一种环境变量,会潜在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目标选择(Goldenberg et al., 2000; Ferraro et al., 2005)。但是关于它如何影响人们的自我控制决策,特别是消费者对有益品和有害品的产品选择(virtue vs. vice),过去的研究并没有给出答案。本研究将聚焦于消费者自我控制问题,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启动时间概念如何影响消费者对有益品(virtue)和有害品(vice)的选择。
1 文献综述及理论假设
1.1 时间概念对人们决策行为的影响
时间是人类社会中一类很重要的资源。它的存在方式多样,既可作为决策支配的资源存在,又可作为决策中的环境变量存在。在过去10年里,关于时间和金钱对人们决策行为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Okada, 2005; Liu and Aaker, 2008)。当时间作为决策资源时,人们多关注于它与金钱的差异,如可测量性的差异(Okada, 2005)和可替代性的差异(Reed et al., 2007)。其中,Soman(2001)指出,相比于为金钱记账,人们缺乏为时间记账的能力,因此人们在面临时间投资时会忽视沉没成本的存在。但是,如果将时间投资表述为金钱形式,人们会开始注意到沉没成本。Okada和Hoch(2004)比较了人们支配时间和金钱的方式,得出了以下区别:如果付出时间得到的是负面结果,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调整自己对于时间的价值评估来平衡心态;相比于支付金钱,人们更愿意为高风险高回报的选项支付时间。
与此同时,时间也会潜在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目标选择。例如,时间概念会让人们更加关注幸福感,更倾向于采用情感思维。Liu和Aaker(2008)通过对时间和金钱提示对人们捐赠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提问方式会触发人们两类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他们慈善捐赠的意愿。其中,因为时间的消费更多是体验型消费,有关时间的提问会启动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和社会目标,而金钱更多与实际的经济利益相关,所以有关金钱的提问会激发人们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思维方式。Mogliner和Aaker(2009)进而提出,时间概念会激发消费者与产品的情感联系,进而对他们对产品的态度和评价产生积极影响,但是金钱概念会激发消费者产品占有的概念,从而对他们对产品的态度和评价产生消极影响。
1.2 有益品(virtue)和有害品(vice)的两难选择
Bazerman等(1998)提出,每个人都面临两个自我,“想要自我”(want self)和“应该自我”(should self)。前者集中于短期利益,能给人带来短期的情感或体验上的享受,但是不符合人们的长期利益,甚至会给人们带来长期的损失,如酗酒、抽烟和冲动性购买等。而后者虽然短期内不能带来与前者相当的享受,但是符合人们的长远利益,如辛勤工作。
Wertenbroch(1998)进一步给出了与之相近的两个概念:有益品(virtue)和有害品(vice)。具体来说,有害品指的是这样一类产品:它能在短期内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享受,但是也会给消费者带来长期损失,而有益品与之相反,虽然在短期内带给消费者的收益低于有害品,但是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长期收益。如果人们是理性决策者,对未来的收益有理性的期待,他们会选择有益品。但是,因为人们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决策时会受到自身喜好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某些时候,人们会放大短期的收益,或者对未来收益进行大幅折现,从而增大选择有害品的可能性。根据过去的研究,消费者在有益品和有害品之间的选择涉及自我控制,一般情况下,成功抵制有害品的短期诱惑选择有益品,代表了消费者自我控制的成功。但是,过去的研究同时证明,消费者在进行具体的自我控制决策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努力或者优异的表现(郑毓煌,2007)、决策中断(郑毓煌和董春艳,2011)、他人自我控制行为(董春艳等,2010)、选择产品或者放弃产品(马京晶等,2008)、收入获得的难易程度(纪文波和徐菁,2008)及之前自我控制的成功(Fishbach and Dhar, 2005)等。
1.3 理论假设
本研究所关心的问题:启动时间概念会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于有益品和有害品的选择,
第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启动时间概念会让人们放松自我控制,更容易选择有害品。因为根据之前的研究,时间概念会让人们更倾向于采用情感思维,所以人们似乎会更容易屈从于具有情感和体验优势的有害品。
结果真是如此吗,这需要我们区分具体的决策环境。在过去的研究中,情感思维和人们的幸福感之间是正向的关系。例如,慈善捐赠和与亲人朋友的情感联系,都是长期来看会增进人们幸福感的行为,即我们所提到的有益品。而在我们的产品决策环境中,有害品虽然能给人带来短期的情感或者体验上的享受,但是这些收益会带来长期的损失,不利于人们长远幸福,所以情感性收益的作用在本研究的决策环境中会发生变化。
虽然之前有很多研究关注到时间概念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但是对于它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自我控制行为的,却很少有人研究。与本研究相关的一类研究认为,一些有代表性的时间信息(生命必将有终,或者身边人癌症信息)会影响人们的人生目标,使人们更加关注长期利益。例如,Goldenberg等(2000)发现,当人们意识到“生命必将有终”(mortality salience)时,他们会更愿意将有限的自我控制资源投放在与自尊相关的领域,而忽略其他不重要的领域,进而会影响人们的享乐行为。Ferraro等(2005)发现,当享乐行为与人们对自尊的定义高度相关时,Mortality Salience会减少人们的享乐行为。Liu和Aaker(2007)探讨了生命经验的显著性对于年轻人跨时间决策的影响。她们提出,身边人癌症病危的事实,作为一种时间的信息,会让人们在长期和短期利益的抉择中更倾向于选择长期利益。在本研究中,虽然我们启动的是普遍的时间概念(时钟,生命,时刻等),而不仅限于“生命必将有终”和身边人癌症信息等有代表性的时间信息,但是这些研究也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即时间信息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们对长短期利益的权衡。
第二个可能的结果是,时间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人们想到它的时候会联想到它的稀缺性,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而这种稀缺性会让人们意识到需要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更重要的领域,更加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领域。Carstensen和Isaacowitz(1999)提到,对时间的感知和感受在人们的人生目标选择和实现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过去的研究也证明,当人们意识到时间的不可替代性时,决策会更加规避风险,更愿意将对未来的影响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Leclerc et al., 1995)。Mogilner(2010)中提到,相比启动金钱概念,人们在启动时间概念的条件下更关注于实现自身的长远幸福。为了实现自己的长远幸福,人们在作决策时就更需要权衡当下行为对自己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与此同时,Kivetz和Zheng(2006)发现,当人们意识到有益品和有害品对自己的长远利益有不同影响时,更容易进行自我控制(如选择有益品)。他们的研究采用了“感知冲突”这一概念测量人们是否意识到有益品和有害品的利益冲突。具体到本研究中,我们认为,因为时间概念让人们意识到时间资源的稀缺,让人们更关注追求自身的长远利益和幸福,更容易意识到有益品和有害品在长期和短期利益上的冲突(即感知冲突),从而实现成功的自我控制(选择有益品,放弃有害品)。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当启动消费者时间概念时,消费者会意识到有益品和有害品在长短期利益上的冲突,从而在有益品和有害品的两难选择中更倾向于选择有益品。
此外,我们认为,时间概念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还会受到他们现有时间限制水平的影响。根据过去的研究,消费者面临的时间限制会显著影响他们对产品的选择,如他们对产品价格和质量的权衡(Suri and Monroe, 2003)。对于现有时间限制强的消费者,即时间不够用的被试来说,因为环境的要求,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时间概念。根据我们之前的推导,他们已经意识到时间资源的稀缺性,在不提示时间概念的情况下,他们已经更有意识关注能给自己带来长远利益的行为,因此时间概念对他们的影响会相对有限。反之,对于现有时间限制不强的消费者,即时间较为充足的消费者,他们本身并没有强烈的自我控制目标,这使得时间概念带来的控制目标更具有启发性。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2:相对于现有时间限制较强的消费者,启动时间概念对于现有时间限制较弱的消费者的自我控制行为影响更大(更倾向于选择有益品)。
图1展示了本文由H1和H2联合组成的研究框架。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两个实验来检验这两个假设。其中,实验一证明了启动时间概念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有益品,而且,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时间概念让人们显著地意识到有益品和有害品之间的长短期利益冲突。通过实验二,我们进一步证明,消费者现有的时间限制水平会调节时间概念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
图1 研究结构图
2.1 实验一
2.1.1 实验方法本实验的参与者为位于北京某综合性大学的57名MBA学生。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9岁;性别分布为57,是男性,43,是女性;每月个人可支配收入分布为5000元以下者占30,,5000元以上者占70,。
为了验证H1,实验一采用了单因素的简单组间设计。所有的实验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2个不同的实验组:其中第一组为启动时间概念组,第二组为控制组。为了启动被试的时间概念,我们参考了Mogilner(2010)中的启动方法,要求被试完成一系列造句练习(scrambledwords task)。其中,每个练习包含4个词语,而我们要求被试从其中选择3个词语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每个被试都需要完成18个造句练习,而根据启动概念的不同,其中9个造句练习的词语稍有不同。例如,在启动时间概念组,这9个造句练习中都有一个词语和时间相关,如“床单这条更换闹钟”,而控制组的这9个练习的词语没有特殊含义,如“床单这条更换袜子”。
实验具体程序如下:首先,要求被试作18个造句练习,正如之前提到的,根据操纵内容的不同,其中一些练习中的词语有所不同。在完成造句练习之后,我们告诉被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会考虑给参与者一些奖励。因此接下来,我们想了解一下什么样的奖品会受大家欢迎。想象一下,为了感谢您参加之前的造句游戏,你可以从以下两个选择中选一个作为对你的奖励。(在以下的奖励选择中,奖励A和奖励B的价钱相等)”。接下来,被试需要在“3盒200抽维达纸巾”和“150克德芙巧克力(多口味混搭)”中选择(图2)。在所有的实验参与者作出选择之后,我们还借鉴Kivetz和Zheng(2006)中测量感知冲突的问题,测试了被试在两种产品选择中产牛的感知冲突。这一量表包含4个问题,如“用维达纸巾/吃德芙巧克力能让我立即感到很愉悦”、“用维达纸巾/吃德芙巧克力长期看来会给我带来不好的结果”等。最后,被试回答了实验卷入度(造句练习难度、完成感受等)及人口特征等问题。在收回问卷后,实验调查人员对实验参与者的帮助表示感谢。
图2 实验一中可供选择的产品
2.1.2 结果与讨论
2.1.2.1 操纵检验
为了检验我们的造句练习是否真实启动了人们的时间概念,我们另外招募了同一个大样本群里面的69名被试进行了操纵检验。我们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启动时间概念组(完成含有时间词语的造句)和控制组(完成不包含时间词语的造句),在他们完成造句练习之后,我们列出了7个字(表、刻、天、间等),要求被试分别用每一个字组一个词,如天——天空。。
2.1.2.3 中介作用
我们将被试在4个冲突问题上的得分两两对应相减,然后相加得到被试的感知冲突。例如,用“吃德芙巧克力长期看来会给我带来不好的结果”的得分减去“用维达纸巾长期看来会给我带来不好的结果”的得分,就得到感知冲突的一部分得分。
接下来,我们采用Sobel(1982)的方法检验感知冲突对时间概念影响的中介作用。我们首先将产品选择作为因变量,对时间概念的操纵作为自变量作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证明时间概念对产品选择的影响是显著的(p,0.05)。然后,我们将感知冲突作为因变量,时间概念的操纵作为自变量作线性回归,结果证明时间概念对感知冲突的影响是显著的,即时间概念增加了人们对于冲突的感知(p,0.05)。最后,我们将感知冲突和时间概念同时作为自变量,将产品选择作为因变量,得到的结果是,时间概念的影响不再显著(p,0.05),而感知冲突的影响仍然显著(p,0.05)。因此,感知冲突的确在时间概念对产品选择的影响中起到边缘显著的中介作用(sobel test: p,0.10),如图3所示。时间概念会增强消费者面临有益品和有害品时的感知冲突,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图3 实验一中感知冲突的中介作用
*表示p,0.05。
综上所述,实验一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我们的H1。结果表明,时间概念的确对消费者的自我控制,特别是在有益品和有害品之间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在启动时间概念之后,人们更容易感知到有益品和有害品在长期和短期利益上的冲突,所以人们更愿意关注长期利益,从而选择有益品。
2.2 实验二
2.2.1 实验方法
本实验的参与者为位于北京某综合性大学的89名学生。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1岁;性别分布为78,是男性,22,是女性;学历分布为本科生占80,,研究生占20,;每月个人可支配收入分布为1000元以下者占59,,1000元以上者占41,。
实验二的基本程序和实验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第一,在完成造句练习之后,被试需要在“奶油蛋糕”和“牙膏”之间进行奖品选择(图4);第二,在产品选择之后,被试还需要回答关于现有时间限制水平的问题,如“请问你最近是否会感觉到时间不够用,”(0,10分,分数越高,被试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过去研究中将时间限制变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者的客观时间限制,大部分实验采用的是直接操纵此类时间限制;另一类是直接询问消费者的主观时间限制(Suri and Monroe, 2003)。具体到本研究中,因为消费者的时间概念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所以我们借鉴了Hornik(1984)中直接询问消费者时间限制感受的问题。
图4 实验二中可供选择的产品
2.2.2 结果与讨论
2.2.2.1 操纵检验图5 实验二中不同的时间限制组的产品选择
我们同时还检验了感知冲突对时间概念对消费者产品选择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证明,感知冲突只对低时间限制的消费者有边缘显著的中介作用(sobel test: p,0.08,如图6所示)。而对于高时间限制的消费者,感知冲突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
图6 实验二中感知冲突的中介作用
*表示p,0.05;**表示p,0.01。
实验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我们的H2,即现有的时间限制水平会调节时间概念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有时间压力的消费者更容易自发产生时间概念,因此根据本研究的H1和实验一,即使在没有外部线索的情况下,自发时间概念也会约束他们自身的行为。因此,在外部提供时间线索时,时间概念会产生“屋顶效应”(ceiling effect),使得时间概念的影响有限。反之,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人们不容易产生时间概念,因此更容易放松自我控制。而如果我们启动这类人的时间概念,他们会显著意识到长短期利益的冲突,从而加强自我控制。
3 研究总结与讨论
时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高尔基提到的,它“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虽然它无声无息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却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启动人们的时间概念,会使人们更容易意识到有益品和有害品在长期和短期利益上的冲突,从而实现成功的自我控制(选择有益品,放弃有害品)。与此同时,人们现有的时间限制水平会调节时间概念对人们自我控制的影响,即时间概念的启动对时间充裕的消费者影响更为显著。
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首次探讨了普遍的时间概念在人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如何影响人们对长期和短期利益的权衡。它加深了我们对人们长短期利益权衡影响因素的了解,也为无意识的环境变量影响(Aarts and Dijksterhuis, 2003)提供了新的知识。第二,为时间概念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过去的研究证明,时间概念会让人更加关注长期的幸福,因此会更关注与长期幸福正向相关的感性因素,如人际交往和产品体验。而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当感性因素与长期幸福不是正向关系的时候,在启动人们的时间概念之后,追求长远幸福(长期利益)的目标会让人们更加理性,更容易进行成功的自我控制。
本研究对企业管理者、消费者及政策制定者都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对于企业来说,为了促进消费者进行消费,应该在其商业环境中避免时间的信息。最典型的例子是赌场为了促进顾客进行更多的消费(赌博),通常都不悬挂时钟。对于消费者来说,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们越来越难以拥有耐心的心态,从而更加关注短期利益,追求瞬间的愉悦。例如,冲动性购买,大量食用高热量的快餐和甜食,抽烟和酗酒等,而这些行为会影响人们长期的健康或者财务状况。为了消费者的长远幸福,政策制定者及消费者个人都可以考虑在环境中加入一些与时间概念相关的因素,以帮助消费者进行自我控制。例如,在购物环境中悬挂时钟,或者在自己手机上提前设置购物时间限制提醒等,虽然这些只是举手之劳,却可能减少人们的冲动性购买。
更重要的是,从本研究出发,未来还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本研究中探讨的是人们在有益品(virtue)和有害品(vice)之间的选择,而这两类产品的最大差异体现在长短期的收益冲突。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另外一种产品分类:享乐品(hedonic products)和实用品(utilitarian products)。这两类产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产品体验(享乐品更关注感官享受,实用品更体现实用价值)而不一定在长短期的收益上有显著冲突。当情感体验并不会带来长期的恶性后果时,人们会如何权衡情感体验和实用价值,其次,时间概念还有很多种分类,如与现在相关的概念和与未来相关的概念。本研究的操纵中包含了这两种概念,但没有对其进行具体的区分。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将时间概念分成不同的类别,看看它们是否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本研究中,我们都是在实验室环境下检验时间概念对消费者的影响的,未来我们将考虑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检验时间概念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将探索其他一些操纵时间概念及测量(操纵)消费者时间限制的方法,以期拓展本研究的外部有效性。
总而言之,作为人们生活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的部分,时间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关于它的研究,让人们借时间的慧眼,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董春艳,郑毓煌,夏春玉,等(2010. 他人自我控制行为对观察者自我控制决策的影响[J].营销科学学报,6(2): 1-13. [2]纪文波,徐菁(2008. 辛苦与概率:收入获得的难易程度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作用[C].JMS中国营销科学学术论坛参选论文:399-409. [3]马京晶,马新昕,张黎(2008. 选择与放弃中对产品实用性和享乐性的不同偏好[J].营销科学学报,4(1): 107-119. [4]郑毓煌(2007. 理由启发式:消费者购买或选择享乐品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决策过程[J].营销科学学报,3(4): 63-71. [5]郑毓煌,董春艳(2011. 决策中断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J].营销科学学报,7(1): 1-14. [6]Aarts H, Dijksterhuis A. 2003. The silence of the library: Environment, situational norm, and social behavior[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 18-28. [7]Aiken L S, West S G. 1991. 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M].Newbury Park: Sage. [8]Bazerman M H, Tenbrunsel A E, Wade-Benzoni K. 1998. Negotiating with yourself and losing: Making decisions with competing internal preference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2): 225-241. [9]Carstensen L L, Isaacowitz D M. 1999. Taking time seriously[J].American Psychologist, 54(3): 165. [10]Ferraro R, Shiv B, Bettman J R. 2005. Let us eat and drink, for tomorrow we shall die: Effects of mortality salience and self-esteem on self-regulation in consumer choice[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2(1): 65-75. [11]Fishbach A, Dhar R. 2005. Goals as excuses or guides: The liberating effect of perceived goal progress on choice[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2: 370-377. [12]Goldenberg J L, McCoy S K, Pyszczynski T, et al. 2000. The body as a source of self-esteem: The effect of mortality salience on identification with one's body, interest in sex, and appearance monitoring[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79(1): 118-129. [13]Hornik J. 1984. Subjective vs. objective time measures: A note on the perception of time in consumer behavior[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1(1): 615-618. [14]Kivetz R, Zheng Y H. 2006. Determinants of justification and self-control[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5: 572-587. [15]Leclerc F, Schmitt B H, Dube L. 1995. Waiting time and decision making: Is time like money?[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2(1): 110-119. [16]Liberman N, Trope Y. 1998. The role of feasibility and desirability considerations in near and distant future decisions: A test of temporal construal[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5: 5-18. [17]Liu W, Aaker J. 2007. Do you look to the future or focus on today? The impact of life experience on intertemporal decision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02(2): 212-225. [18]Liu W, Aaker J. 2008. The happiness of giving: The time-ask effect[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5(3): 543-557. [19]Loewenstein G. 1996. Out of control: Visceral influences on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65: 272-292. [20]Loewenstein G, Read D, Baumeister R. 2003. Time and Decision: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Intertemporal Choice[M].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21]Mogilner C. 2010.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ime, money, and social connections[J].Psychological Science, 21(9): . [22]Mogilner C, Aaker J. 2009. The time vs. money effect: Shifting product attitudes and decisions through personal connection[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6(2): 277-291. [23]Okada E M. 2005. Justification effects on consumer choice of hedonic and utilitarian good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2(1): 43-53. [24]Okada E M, Hoch S J. 2004. Spending time versus spending money[J].Journal ofConsumer Research, 31(2): 313-323. [25]Reed A, Aquino K, Levy E. 2007. Moral identity and judgments of charitable behaviors[J].Journal of Marketing, 71(1): 178-193. [26]Sobel M E. 1982. Asymptotic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Indirect Effec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M]//Leinhart S.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90-312. [27]Soman D. 2001. The mental accounting of sunk time costs: Why time is not like money[J].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14(3): 169-185. [28]Suri R, Monroe K R 2003. The effects of time constraints on consumers' judgments of prices and products[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0: 92-104. [29]Wertenbroch K. 1998. Consumption self-control by rationing purchase quantities of virtue and vice[J].Marketing Science, 17(4): 317-337. [30]Vohs K, Heatherton T. 2000. Self-regulatory failure: A resource-depletion approach[J].Psychological Science, 11: 249-254.^NU1DA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子什么材料的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