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防稻瘟病用什么喷雾好的药可以交替使用吗

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规范 
  陈迎义
  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发展快、危害重、损失大,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穗颈瘟、节瘟、叶瘟、枝梗瘟等,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
  一、症状
  1、穗颈瘟:发生在穗颈和穗轴或小枝梗上,对产量影响最大。初期出现小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以后病部向下,向上扩展,长的可达2-3厘米,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2、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第二节,节上初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秆节弯曲或折断
  3、叶瘟: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均可发生,初期表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生,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病斑有四种类型:
  急性型:病斑不规则,由针头大小至近似绿豆大小,大的病斑两头稍尖,水渍状,暗绿色,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慢性型:急性型的病斑在气候干燥等情况下可转化为慢性型。病斑梭形,外围黄色的是中毒部,内部褐色的是坏死部,中心灰白色是崩坏部,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这是稻瘟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部在叶脉间。气候干燥时,多在抗病力强的稻株中下部叶片上出现。适温、高湿时,有的会变为慢性型病斑。
  二、水稻稻瘟病发病条件
  1、品种抗病性。粳稻品种的抗病性差异很大,一般耐肥力强的品种抗性也较强。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或同一生育期组织的老嫩其抗病力也不同,苗期(四叶期)至分蘖期和抽穗初期最易感病。就叶片而言,初叶当天最易感病,5天后抗病性逐渐增强,13天后很少感病。穗颈瘟以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6天后,抗病性逐渐增强。种植感病品种易引起发病。
  2、气候条件。影响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气象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和风。温度主要影响粳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水稻叶瘟病,旬平均气温为24℃~28℃,且有一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则稻瘟病易流行。一般7~8月份水稻生育期间如降雨量及雨日多,雾、露天气多,光照少,适合稻瘟病流行。粳稻抽穗期如气温降到20℃以下,并持续一周左右,往往引起穗颈瘟流行。例如,2005年、2010年,通化市的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扩展、蔓延,导致水稻稻瘟病大发生,部分地块绝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肥水管理。偏施氮肥,造成植株猛长,叶色浓绿,组织柔软,导致组织细胞壁变薄,叶片硅质化程度降低,叶片可溶性氮含量增多,抗病性减弱。追施氮肥过急、过晚也易造成抗病性减弱。施用氮肥不均时,施肥过多的地方,往往形成发病中心;长期深水灌溉的稻田、冷浸田或冷水灌溉的山田、水口等水温低,对水稻生长不利,往往先发病,发病重。此外,地势低洼的草炭地和土壤粘重的土地,由于气温、水温、土温冷凉,排水通气不好,也易发病。
  三、防治技术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努力做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要求。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防治措施。防治稻瘟病应着重抓好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加强以肥水管理为主的丰产防病栽培措施,尽可能消灭初侵染源,并为在发病期间及时辅以药剂防治。
  2、选育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的培育和选用,必须与病菌生理小种类群、分布及其出现频率的变化规律相结合起来,育种上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实行转基因育种,将抗病高产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培育出高产抗病品种的新品种,目前应当选用川香、内香优等抗病相对强的品种种植,要注意经常更换新品种和品种合理布局、搭配,提高群体的抗病能力,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措施。
  3、消灭越冬病源
  3.1处理病稻草。凡发病稻草宜迁入室内,不能放在野外,不能用来捆秧、盖草房、搭围墙等,野外稻草处理干净。
  3.2种子处理 将预浸12小时后的谷种在2%福尔马林液中浸3小时或500倍液的强氯精溶液中浸种12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再浸种。通过种子后,基本上无苗瘟发生。
  3.3浸秧带药移栽。药剂浸秧和药剂喷秧带药移栽,是目前预防稻瘟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效果。用25%三环唑750倍或75%丰登2000倍液中浸秧一分钟,捞起来再堆闷半小时后移栽。也可在移栽前1-2天用25%三环唑或75%丰登喷秧。在水稻移栽后7―10天,75%三环唑1000倍喷秧2次,通过带药移栽能推迟发病20―30天,减轻发病。
  4、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管水目的在于既改善栽培环境,控制病菌的繁殖与侵染,又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
  5、药剂防治。根据当地稻瘟病的发生和防治预报,选择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有条件地方选用背负式弥雾机保证药效,提高防治效率。建议交替使用药剂,以免产生抗性。
  (作者单位:155700黑龙江省饶河县山里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规范”的相关文章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赏析网 2017公司地址: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
电话:025-
您当前的位置: &
农药快讯:2015年第12期
&&文章:63篇
防治水稻稻瘟病应选对药剂
作者: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
更新时间:
由于今年5月以来长期的大雨天气,田间湿度大,湖南沅江市早稻已出现较大面积的稻瘟病危害,其中以山丘区早稻发病严重。合理选择对口的杀菌剂,已成为稻农十分关心的问题。现将常用的防治稻瘟病的有效农药介绍如下:
三环唑& 具有高效、持效期长、使用次数少等特点,是长期来用得较多的防治稻瘟病的有效药剂。但因多年使用,不少地方反映防治效果变差,主要是稻瘟病菌对其产生了抗性;并且三环唑只能阻止病菌侵入,感病后用药根本无治疗效果,对已进入稻株的病菌没有杀灭作用。尤其是对已发生的叶稻瘟,更无治疗效作用。可以选用三环唑与其他农药的复配剂。
稻瘟酰胺 &市场上有20%、30%、40%稻瘟酰胺悬浮剂等。该药属苯氧酰胺类杀菌剂,是稻瘟病菌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病菌孢子侵入钉的穿透来预防和治疗稻瘟病。杀菌机理新颖,稻瘟病菌几乎没有抗性,因而使它在稻瘟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表现出极佳的防治效果。兼具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内吸残留活性,施药后对新生叶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一般每亩用药100克,对水40~45公斤喷雾,药后15天穗颈瘟的的防效平均可达90%以上。
稻可宁 &稻可宁为35%己唑?稻瘟灵悬浮剂,是己唑醇和稻瘟灵的复配产品,具有强内吸传导作用,能有效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且具显著的壮苗促增产效果。用药后能为水稻各部位吸收并累积到叶部组织,一般药后2~3天见效,稻叶明显返青、病斑偏小,持效期可达15天左右,保叶效果好。一般每亩用药60~80克,对水40公斤喷雾,制剂添加了有机硅助剂,易于粘附叶片表面,药后2小时遇雨不需补喷。
乙蒜素& 市场上有20%高渗乙蒜素乳油,乙蒜素是大蒜素的同系物,又名抗菌剂402,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作用机制是其分子结构中的硫代磺酸酯基团与菌体分子中含硫基的物质反应,从而抑制菌体正常代谢。已用于稻瘟病及多种作物病害的防治。使用时用20%高渗乙蒜素75克加稻瘟灵乳油100克,对水60公斤,在水稻破口期至齐穗期各喷药1次,其防效达87%以上。特别对水稻穗颈瘟有良好的防效,在破口期和齐穗期,每亩每次用85克,对水60公斤喷雾。
春雷霉素& 是一种农用抗菌素,具有很强的内吸性,主要干扰氨基酸代谢酯酶系统,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菌丝伸长和造成细胞颗粒化,但对孢子萌发无影响。防治稻瘟病时,应抓住发病初期用药。一般每亩用2%春雷霉素水剂80毫升,对水60~80公斤喷雾防治叶瘟;防治穗颈瘟每亩用100毫升,对水80~100公斤于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用药时喷洒均匀,不与碱性农药混用,并随用随配。
咪鲜胺& 为咪唑类广谱杀菌剂,药物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该药无内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传导性能,用于稻瘟病防治时,可用于浸种、在稻瘟病发生的防治适期用药,以及咪鲜胺与三环唑、稻瘟灵、乙蒜素、井冈毒素等药剂复配,特别是在已对常规防治稻瘟病的农药产生抗性地区,交替使用咪鲜胺,或者其复配剂,效果更好。使用时抓住破口出穗前和扬花前后,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40~6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稻瘟病严重发生时,可在第一次喷药后,间隔5~7天,再喷药一次。防治效果可达85%左右。该药对鱼类有毒,在稻田施用时不要污染养殖水域。
瘟特灵& 本品为三环唑与硫磺的复配制剂,成品为灰白色粘稠状悬浮液,对稻瘟病防治效果与三环唑相当,但防治成本相对较低。其亩用量为100~150毫升,使用时对水45公斤,防治稻叶瘟在初发病时喷药,防治穗颈瘟在水稻破口期与齐穗期喷药,一般连喷两次,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农药快讯, 2015 (12): 48.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生物农药与水稻稻瘟病防治
水稻稻瘟病(Blast Fungus),是全世界稻区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对水稻造成危害,其危害遍及水稻的各个部位,有苗稻瘟、叶瘟、叶枕瘟、节稻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20%。以我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380万hm2以上,年损失稻谷达数亿千克。
  目前,水稻抗瘟性品种的利用和化学农药的使用仍是防治稻瘟病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因抗瘟品种的单一化、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遗传的复杂性和致病性的多样性以及化学农药的毒性和病原菌的抗药性,水稻抗瘟性品种和化学农药使用在生产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治特别是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最能体现生物防治的特点,对环境的选择压力较小,且不易使靶标菌产生抗药性,因此,生物农药特别是海洋微生物源农药的研究将会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抗水稻稻瘟病的途径。
1 生物农药与稻瘟病防治
  近年来,对农药的要求除了安全无毒外,还应对环境有较小的选择压力。生物农药最能体现生物防治的特点,它的作用靶标或对病原菌的作用一般都是多因子的,或称多效的,故不易使靶标菌产生抗药性。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生物农药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对稻瘟病防治有效的:春雷霉素、春日霉素、Kasugamycin,灭瘟素-S、Blasticidin、庆丰霉素、891,其微生物来源分别是春日链霉菌、Streptomyces、kasugensis Umezawa、灰色产色链霉菌-S,Griseochromogenes Fukunaga、庆丰链霉菌、放线菌。生物农药按来源又可分为植物源生物农药和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1.1 植物源生物农药
  Amadioha AC 发现,印度楝树(Azadirachtaindica,neem)种子的油浸提物、浸提物和冷水浸提物对稻瘟病在温室的防效较好,与0.1%a.i.多菌灵的防效等同。Rajappan K 也报道,印楝和pungam oil对稻瘟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
  Lee SungEun等的研究结果表明,Piperlongum果的乙烷抽提物对稻瘟菌的抑制率为33%。胡新文等报道,萝卜种子抗真菌蛋白Rs-AFPs对稻瘟菌表现出很强的抑菌活性。
  我国的一种专利“稻瘟、纹枯防治一次净是用香椿屑浸出液作基液,黄柏屑浸出液为辅液,并配福尔马林、食盐及克霉灵杀菌剂精制而成,可以有效解决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的综合防治问题。据专利介绍,它的作用效果好、来年不复发。
  Cyclopenta作为对稻瘟菌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天然物质,来自东南亚的一种乔木Aglaia sp,是一种潜在的防治稻瘟病的生物农药。胡柯也报道,247种中国传统中药材中,42种对稻瘟菌孢子有抑制作用。
  虽然植物源农药发展成为工业用农药受到材料来源限制,但其为化学工业提供的一些新的化合物或前导化合物,则越来越受到化学家的重视。
1.2 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1.2.1 微生物源生物农药来源及应用 ①来自于芽孢杆菌。Yoshida S 报道,分离自健康桑树叶子的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RC-2的发酵液对稻瘟菌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彭化贤等从水稻根际得到208株细菌菌株对稻瘟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抑菌圈直径在20mm以上的就有65株,其中,包括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内的一些芽孢杆菌属细菌防效较好。
  ②来自于假单胞菌。Kumar LP 报道,用分离自水稻根际的萤光假单胞菌ABPf-1处理水稻种子,可以显著地减轻稻瘟病。许煜泉等报道,从稻草茬中分离到一株假单胞杆菌JKD-2,水稻秧苗叶面喷洒其发酵液,能抑制稻瘟菌的感染,防治效果可达60%,该菌经稻草诱导,能分泌一种胞外蛋白,其相对分子量约为13kDa。他还报道了1株假单胞菌能在低铁条件下与稻瘟菌存在一种营养竞争,从而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Kuo TM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Pseudomonas aeruginosa PR3(NRRL B-18602)的一种新的不饱和脂肪酸7,10,12-trihydroxy-8(E)-octadecenoic acid(TOD)对抑制稻瘟菌有较好效果。
  ③来自于真菌。木霉属真菌在生物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Ouazzani TA 研究报道,1株木霉菌在28℃和PH 4~6条件下,抑制稻瘟菌的效果最佳。Mouria A等的研究也表明,几种木霉属的真菌对稻瘟菌的抗生效果可达89%~100%,是有开发应用价值的生物防治真菌。Phellinsin A 是真菌Phellinus sp-PL3,产生的一种新的几丁质酶合成抑制剂,其分子量为358 kDa,分子式为C18H14O8;该化合物表现出对稻瘟菌有强抑制活性。
  ④来自于放线菌。Hong-Sik Oh等人利用定靶筛选方法(target-site-specific)获得了5株放线菌,其发酵物对稻瘟霉的分生孢子的萌发、生长和附着孢的产生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中A5005、A5314两菌株的发酵液能显著减少温室的叶瘟病斑。据报道,来自Streptomyces sp-K96-0670的一种新的环肽抗生素Zelkovamycin,对稻瘟菌有效。
  为了保护世界粮食生产和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发展生物农药是目前稻瘟病防治中的关键任务。传统上从土壤中筛选链霉菌获得农用新抗生素的方法,在目前仍然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但在土壤中发现新抗生素的频率逐渐下降。虽然从陆栖微生物中筛选包括农抗在内的天然产物的工作一直未停止过,然而发现新的代谢产物的速度正在下降。目前,从土壤中分离到的微生物的活性代谢物90%是已知的化合物。因此,人们把目光逐步投向海洋微生物,以期寻找到新的抗生素。
1.2.2 海洋微生物源生物农药倍受关注 据资料,世界上已发现的微生物约有150多万种,其中,仅7.2万种存在于陆地,而目前已研究的海洋微生物仅有1500余种,人类对海洋微生物还知之甚少。在世界范围内,海洋微生物要比陆栖微生物多得多,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也要比陆栖微生物大得多,世界上仍有大量的海洋微生物有待深入开发。Torsvik等认为,自然环境的99.5%~99.9%的微生物仍未被科学家所认识。这其中主要是指海洋微生物。V S Beman 等也认为,海洋微生物至今不到5%获得培养或鉴定。
  Stephanie AC 等采用高通量方法培养,得到的海洋微生物较常规方法获得的微生物种类高14~1400倍,证实了未被研究的海洋微生物种属非常多。关于海洋微生物种类的研究,一般认为,在正常海水中的微生物的数量一般为1×106个/m以下;海洋动植物体表共生、附生的微生物,细菌数量为1.O×l05~2.1×105 CFU/g,放线菌为7.7×103~5.2×104 CFU/g,真菌为5.4×104~3.1×l05 CFU/g;海洋动物肠道微生物中,细菌数量为1.12×105~1.45×105 CFU/g,放线菌为1.0×103~8.2×103 CFU/g,真菌为1.0×103~2.1×104 CFU/g。在海湾环境中,海水及沉积物的含菌量常在102~106 CFU/ml,含菌量较一般海水要高,这与其环境中的营养状况有关。
  国内王书锦的研究小组,对我国黄海、渤海、辽宁近海地区的海洋放线菌、细菌、真菌等进行了生态分布与组成的调查研究。对12个地区128个定位点及5种海洋生物有机体的样品进行分离检测,共分离得到11118株海洋放线菌、5608株海洋细菌、508株海洋真菌。鉴定结果表明:海洋放线菌中以链霉菌属为主,占海洋放线菌总数的95%;海洋细菌中以弧菌属为主,占海洋细菌总数的90%以上;海洋真菌中以青霉菌属为主,占海洋真菌总数的70%以上。
  早期报道的海洋细菌大多数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报道较少。Sieburth认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更能适应海洋环境。有证据表明,革兰氏阳性菌在海洋沉积物和海水表面的微生物群落中出现的比例要更高。
  综上所述,海洋微生物的基因库十分丰富,正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特别是近十几年,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截止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从海洋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得到新型化合物有10000多种,其中申请专利的化合物有200余种。在最近10年中,已有近5000种新的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
  我国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至目前为止,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较滞后,特别是微生物、浮游生物的开发偏少。但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拮抗稻瘟菌的活性菌株,已有初步报道。因此,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更多的拮抗稻瘟菌的高活性菌株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2 植保素与稻瘟病防治
  人们在研究和开发生物农药的同时并开展了对水稻植株体自身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子侵袭时在体内合成并积累的低分子量抗菌性物质的研究,这一类低分子量的抗菌性物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植物保卫素(Phytoalexins,简称植保素)。植保素具有侵染可诱导性和体外抗菌活性,它可以作为植物病害的一种重要防御物质,也被认为可能是水稻的一种重要抗病机制。
  在水稻中,迄今已发现并纯化了多种水稻植保素。目前已知结构的有稻壳酮 A和B(Momilactone A和B)、水稻素 A-F(Oryzalexins A-F)、Phytocassanes A-D、樱花素(Sakuranetin)以及一些环氧型或多羟基型氧化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樱花素和环氧或多羟基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属于类黄酮类和氧化脂肪酸类植保素,其余均为双萜类植保素。范军等,在非亲和性稻瘟菌侵染后的水稻叶片中,检测出了特异性诱导的抗菌性物质 RF2及P2,对稻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它们被认为是2种未经报道的水稻植保素。侯明生等研究认为,植保素(PA Ⅰ、Ⅲ、Ⅴ)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稻痕病菌的室内最佳浓度为150~200 mg/kg。
  这些宿主体内的抗菌物质,有可能发展成为转基因水稻植株良好的外源基因而逐渐受到重视。
3 真菌病毒与稻瘟病防治
  目前,已在稻瘟病菌中发现有dsRNA的病毒,这种dsRNA片段的存在可能对于稻瘟菌的致病性变异(包括毒力的增强和减弱)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呈多态性的dsRNA因子中,还可能导致一些稻瘟菌产生无毒(弱毒)菌株,因此,dsRNA因子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这种生防潜能将会逐步转化为一种高效的防治途径。
注: (1)文章来源: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 第10期; (2)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等。
Powered by cn-ferment.com 发酵工程微信群请先加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水稻应用不同药剂对稻瘟病防治效果分析
  [摘 要] 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粤中北稻区属于华南稻区,高温多湿,台风暴雨发生频繁,稻瘟病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病害流行年份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在许多稻田种植地区都有发生,主要有叶瘟和穗颈瘟,农业生产上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本文主要阐述应用5种不同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分析,以期能为农业生产上防治稻瘟病提供依据。 中国论文网 /1/view-5755714.htm  [关键词] 水稻药剂 稻瘟病 防治技术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4-02   近几年来,我国水稻种植过程发生稻瘟病的情况反复出现,并且不限时间和地点的发生,特别华南稻区,高温多湿,台风暴雨发生频繁,稻瘟病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病害流行年份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进而给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带来巨大的影响。稻瘟病的发生不仅使得水稻产量减少,还会影响稻谷的品质,最终影响农民收入和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农药市场农药种类很多,特别是针对稻瘟病防治的药剂,药剂品种繁多,效果不一,面对众多的防治药剂,农民会产生困惑,使用何种药剂,如何使用才是效果最佳的。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水稻生产防治稻瘟病提供依据。   一、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   1.发生稻瘟病病时水稻出现的症状   稻瘟病根据其发生在水稻的不同部位,分为四类:苗瘟、叶瘟、节瘟、以及穗颈瘟。四类中叶瘟和穗颈瘟是主要影响水稻产量的两类。苗瘟顾名思义便是在水稻苗期出现稻瘟病,因为水稻苗期气温适宜,出现苗瘟的可能性较大。叶瘟一般在6~9月的时候发生,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病斑。急性病斑的主要症状病斑接近圆形,颜色呈暗绿色,在病斑的两面都会出现霉变层,颜色是灰绿色的。急性病斑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便会转化成慢性病斑,慢性病斑形状大部分呈梭性或者纺锤形,一般情况下呈褐色。节瘟的发病部位基本在剑叶下第一到第二个节之间,节点部位会变成黑色,病部易折断,造成白穗为节瘟。穗颈瘟穗颈部和枝梗受害产生褐色病斑,情况较轻会影响水稻品质,严重时会变成白穗,颗粒无收。   2.稻瘟病的发病原理以及条件   引发稻瘟病的主要细菌便是梨孢,稻梨孢,这两者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在自然条件的下不容易发现病变因为孢子梗不出现分支,属于丛生,它从寄生物的表皮或者气孔延伸,最终侵入水稻内部。稻瘟病的病菌一般情况下是在本就有病的稻草上过冬,在次年的7月初温度适宜时,病菌跟随气流传递到水稻的叶片上,进而引起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病菌因为自然条件风和雨影响不断在水稻的叶部,节,穗部发病。水稻的抗病性是根据水稻的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的。例如种植的品种交易感染病菌,同时插秧时没有注意应有的间距,氮肥过多的使用都会加重稻瘟病。7月中下旬的温度在适宜,同时雨水较充足,温度高,光照不足都非常都是稻瘟病发生的有力条件。   3.稻瘟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根据以上发病原理以及条件的阐述,稻瘟病的传播主要是依靠气流,那么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应该在于水稻品种的选育和药剂的运用两个方面。   首先是选取品种方面,第一,选取质量优良,产量高以及对病害有一定抗性和耐性的水稻品种。根据各个区域水稻生育期选取合适的抗病水稻品种,因为任何病菌都会有一定的抗药性,所以在品种的选择上一定要注重多样性,选取两个以上的抗病品种轮流种植。第二,加强农田的灌溉和施肥,增强水稻的抗病性能,切忌不可过多的使用氮肥,在合理的期间施用化肥。对农田进行合理灌溉,种植期间一定要注意排水晒田。第三,对农田进行定期调查,结合相关的防治措施。基本在七月上旬,降雨较多,一旦遇到降雨,必须马上对感染病害的品种的高肥田部分,灌溉水口等进行调查,一旦出现稻瘟病便采取防治措施。   其次是药剂运用,目前治疗稻瘟病效果最好的是富士一号,它是由日本的一家的农药公司生产的。每一公顷的稻田,利用利用1.5升的水兑充40%的富士一号,早上十点钟之前和下午三点钟以后施药效果最佳,因为它避开了水稻的开花时期。稻瘟灵具有和富士一号同样成分的药剂,药剂兑充方式与富士一号一致。另一种药剂咪鲜胺,它对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等水稻病害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治疗叶瘟的效果一般发生在5月20日以前,喷药频率保持在两周一次。加收米是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柱式会社生产的药剂。它的对水稻稻瘟病的预防作用和治疗效果都有很好的效果,将它喷洒在水稻表面可以形成保护层,阻止病菌的入侵,盖药剂渗透到水稻内部可以杀死侵入水稻内部的稻瘟病病菌,因此加收米的疗效是非常明显的。6月上旬和破口期是它的最佳施药时间,一般是在每两周喷洒一次。三环唑主要对稻瘟病起预防作用,治疗效果不会有其他药剂明显。所以一般在叶瘟病发生的初始阶段以及?颈瘟发病前期使用。每公顷稻田需要0.4到0.7千克兑水以后喷洒,基本6月上旬和破口期使用。   二、水稻应用不同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1.利用不同药剂实验主要内容与方法   实验的主要内容包含水稻的选种,实验过程中选用的不同药剂。本文主要选取空育131水稻品种。实验中的主要药剂包括5类不同药剂,主要是日本北兴化株式会社生产的2%加收米,日本川崎化工柱式会社的产品75%稻艳,日本川崎化工公司生产的80%多菌灵以及分别由沈阳研究院试验厂研制的三环唑和25%咪鲜胺。主要试验方法用简单比照的方式,不设置重复的内容,每一个处理面积为150平方米,试验共包含5中处理和一个空白的对比,根据药品的用量将5类药剂根据药剂不同的用药期间,根据环境条件和病原菌的感染情况,确定用药期间。   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条件不同,叶瘟的稻瘟病毒是因为分生孢子形成,萌芽和侵入稻叶的最合适的环境温度为二十五度到二十八度之间,空气的湿度呈现饱和状态,完成病菌的全部入侵过程稻叶的叶面必须有水滴。在水稻的分蘖盛期,叶片的颜色浓绿,叶片形成露水时间较长。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充足的降雨量和充足的光照时间,叶瘟并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在七到九天的时间内有可能整块稻田开始发病,在十天到二十天之内叶瘟病的病症全面凸显,这个时候应该及时加以治疗。?颈瘟一般在七月底八月初的时候是水稻的灌浆期,如果这个时期的夜间温度不高,水稻稻株的表面长时间有露水,这样的环境是不利于水稻的生长以及抽穗的,水稻的抗病能力弱,不能抵抗病原菌的侵入,病原菌容易在此时扩散,大大提高的?颈瘟发生的风险。
  实验的方法主要是在不同的水稻田中取样调查,选取5株相近似的5穴全部的植株。叶瘟病主要将其分为6级,零级即表示无病,一级是指叶片的病斑不超过5个,长度不超过一厘米;三级是指病斑个数在六到十个之间,其中有一部分的病斑长度超过一厘米;五级的叶片病斑个数在十一个到二十五个之间,病斑不在呈现个数而是呈现片状,占据叶片面积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七级则病变个数在二十六个以上,占据叶片面积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九级是最严重的,病斑呈现大片状,50%的叶片基本或者全部枯死。稻瘟病的级数同样是六级,根据稻穗不同的患病程度分为零,一,三,五,七,九级。   在实验期间,严格制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次数。在运用药剂前,要充分了解水稻的病情指数,根据水稻的患病的情况决定在什么时间用药,确定调查的次数和时间,将调查时间分别确定为施药时间,水稻生育期间的调查,水稻叶瘟和水稻?颈瘟的调查时间以及进行室内考察品种的调查。五种药剂的施药时间,叶瘟的施药时间在七月中旬,?颈瘟的施药时间在七月二十五日之前;水稻生育期的调查时间分为8个时期,分别为播种期,出苗期,插秧期,返青期,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和成熟期,将五种药品分别应在8个不同的时期,时间段分别是在4月中旬,下旬,五月下旬的不同日期,间隔五到六天然后是七月份的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的时期分别在六月十五,十八和二十日。最后的成熟期是在七月十五日左右。将五种药剂分别在叶瘟的齐穗期和?颈瘟的成熟期进行取样调查,最后室内的考察品种的调查利用五种药剂不同的采用相同的水稻株数,进行总产量的对比。全部调查、采样工作结束之后,利用药效计算方法,病情指数等于各级患病水稻株数的总和与相对级数值的乘积与调差总的水稻株数与最高级数值的百分比。   2.调查结果的分析对比   水稻培育期的调查结果显示,运用75%的稻艳可湿性粉剂比对照的时间提前两天成熟,其他三种2%加收米,25%咪鲜胺和三环唑都是提前一天成熟,而80%多菌灵是与对照同一天成熟,叶瘟和?颈瘟的调查记过显示,75%的稻艳对叶瘟和?颈瘟的防治效果是最好的,叶瘟的防治比率可以达到50%左右,?颈瘟的防治效果比例高达52%左右,效果相对明显的是25%的咪鲜胺,叶瘟和?颈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4%和50%左右。室内考种的调查结果显示基本属于增长趋势,增幅最大的依然是75%的稻艳,增加比例为10%左右,效果相对好的也依然是25%咪鲜胺,增加的产量比例在8%左右。   3.效果分析结论   在本次实验中,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每个环节药物的喷洒都是四次。实验结果表明。在防治水稻叶瘟和?颈瘟效果最好的都是75%稻艳,效果次之的是25%咪鲜胺,产量增加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三、结论   通过对水稻应用不同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分析,对于水稻生长季节的病虫危害,增加水稻产量有很好的效果,为水稻生产的农民创收,药剂的效果分析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水稻产量的增多和水稻质量的提高,都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部分,粮食对于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中国必须在解决的国内人民的粮食问题之后才能谈社会建设经济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球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水稻的病虫害防治的任务更为艰巨,所以我们在追求产量的同时一定要致力于研究水稻对于不同药剂呈现的效果分析,增加粮食产量。   参考文献   [1] 安立波.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J].农村报,2012(07).   [2] 孙纪峰.水稻应用不同药剂对稻瘟病防治效果分析[J].北方水稻,2011(3).   [3]王忠理,刘晓波.30%百美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总结[J].北方水稻,2008(3).   [4]贺治,刘桂英.春雷霉素WP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稻瘟病防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