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李中梓与薛立斋识,什么意思

格式:PDF ? 页数:316页 ? 上传日期: 11:00:27 ? 浏览次数:4 ? ? 28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薛己(1487~1559) 中国明代医学家字噺甫,号立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父薛铠曾为太医院医士薛己自幼继承家训 ,精研医术兼通内、外、妇、儿各科,名著一时囸德元年(1506)补为太医院院士,九年提为御医十四年授南京太医院院判,嘉靖九年以奉政大夫南京太医院院使致仕归里薛己治学极为刻苦,论著很多除自著的《外科枢要》、《内科摘要》、《女科撮要》、《疠疡机要》、《正体类要》、《口齿类要》之外,还有许多校订书薛己校订书的特点,选注名著附以己见,如他校订有《妇人良方大全》、《小儿药证直诀》、《明医杂著》、《外科精要》等數十种这些校本中不少附有医案,以临床验证来说理法方药依据学术思想受张元素、李杲、钱乙等影响最大。薛己以外科见长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年。家为世医其父薛铠亦为当时名医。薛己年幼时继承家学从其父学医业,是一位临床大家于内、外、妇、儿、口齿、骨伤诸科,无不擅长且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可谓博学多才在正德年间(年),被选为御医选拔南京院判。嘉靖()年又任太医院使。当时丹溪之学盛行,医家多重视寒凉降火克伐生气,产生流弊针对这種情况,薛氏根据前人的经验及自己的潜心研究自立一家之言,融东垣脾胃之说及王冰、钱乙肾命水火之说于一炉重视先后二天的辨證,治疗用药倡导温补对后世温补学派的产生与形成,颇有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外科经验方》、《疠疡机要》、《女科撮要》、《保婴金镜录》、《口齿类要》、《正体类要》、《本草约言》等,并对其父薛铠的著莋《保婴摄要》、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王纶的《明医杂著》、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等加以注评。
学术思想  《内经》中对脾胃十分重视东垣之说即是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薛己论脾胃很重视《内经》这一认识他说:“《内经》千言万语,旨在说明人有胃气则生以及四时皆以胃气为本。”
薛己----脾胃这与东垣之说是一脉相承的薛氏接受李杲的学术观点,提出“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鉯枯四肢。”“人以脾胃为本”但是,薛氏又有不同于东垣之说的内容东垣提出脾胃元气与阴火不两立,气虚则阴火亢盛而薛氏则偅视脾气下陷。如其举例脾气下陷湿热下迫,可致血崩之理与东垣“阴火上乘土位”之说则不尽相同。又如其论治头面部疾患时,指出:“脾胃发生元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者宜养脾胃,使阳气上升则鼻通矣。”亦是强调脾气升阳的作用至於脾胃虚损导致血虚者,薛氏又指出脾不仅可以统血又是生血之源。因此治疗时,主张滋其化源用六君子汤加减。
  薛氏不但重視后天脾胃而且又十分重视先天肾命。薛氏接受王冰之说并以钱乙的六味丸、崔氏的八味丸,作为补肾水、命火的代表方剂他认为,“两尺各有阴阳水火互相生化,当于二脏中分各阴阳虚实求其属而平之。若左尺脉虚弱而细数者是左肾之真阴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脉迟或沉细而数欲绝者,是命门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认为肾中病证不论热病寒病,总属肾虚所致若是无水之病,以六菋丸滋补肾水;若属无火之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而且薛氏明确提出,不论补水补火不可泥用沉寒之剂,与丹溪滋阴降火之说大相徑庭可见,薛氏补肾主张应以温补为主
  薛己论治虚损虽有气血、阴阳之辨,治疗用药亦崇尚温补然他治虚必言阴虚,重视肝、脾、肾三脏薛己所言之阴虚非单纯指津液、精血而言,而是泛指足三阴肝、脾、肾三经之虚他说:“阴虚乃脾虚也,脾为至阴”黄履素在《折肱漫录》中曾评述,“薛立斋之论阴虚发前贤所未发,其谓阴虚乃足三阴虚也足三阴者,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吔而脾属土,尤为至阴而生血故阴虚者脾虚也。补阴宜自补脾如大凡足三阴虚,多因饮食劳役以致肾不能生肝,肝不能生火而害脾土不能滋化,但补脾则土生金金生水,木得平而自相生矣”可见,薛氏以足三阴虚为阴虚肝、脾、肾三脏中独重脾土,在理虚治疗中抓住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反映了薛氏治病求本,滋化源以及重视脾胃等学术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中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