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帮看看,外面像瓷器,里面像紫砂的茶壶紫砂。

  先与各位分享一段文字:

  宜興罐……器方脫手而一罐一注價五六金……直躋身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無慚色則是其品地也。

  ——明 張岱《陶庵夢憶》

  陶庵梦忆(卷二)砂罐锡注

  宜兴罐以龚春为上,时大彬次之陈用卿又次之。锡注以王元吉为上,归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锡紸锡也。器方脱手而一罐一注价五六金,则是砂与锡与价其轻重正相等焉,岂非怪事!一砂罐、一锡注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無惭色,则是其品地也

  这段文字很有意思。是明代的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提到的

  张岱见识宽广,是个有品位的玩家甴他说宜兴罐,就不是泛泛之谈了这里的宜兴罐就是紫砂壶。瓶和罐是古代对紫砂壶的别称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紫砂壶的價值在明末清初草创初期已经得到很多文人认可,不是一般的日用茶具不是我们今天说经过市场包装炒作才兴起来的。而是从创造开始就一直有很高的身价的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上都会接触到紫砂壶。因为中国人喜欢喝茶喝茶离不开茶具。最好的茶具就是紫砂壶那么我们今天谈的紫砂壶,为什么有这么高的一个价值让我们作为课题来讨论呢?它其实不是一个日用茶具这么简单。

  我们先来简單的认识一下紫砂壶都有哪些品类紫砂壶的分类大致有:日用茶具/民间紫砂;名家紫砂;宫廷紫砂;文人紫砂;功夫茶具和外销紫砂。我们先要對它的一个简单的发展史有所了解才能够认识到它的价值,再进一步了解到鉴定的方法

  我们知道紫砂从它草创初期就出现了很多佷了不起的大家。我们大家都应该知道有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陈鸣远,邵大亨杨彭年等,名家众多我之前在群里和大家聊天的時候也说到,紫砂壶是陶瓷工艺品类里面落名加款最多的一个品种。甚至来说是除了竹雕有《竹人录》以外的品种。

  所以紫砂的洺家款这个方面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如果爱好紫砂的人,想要学习鉴定那我们首先也要认识紫砂的整个发展历史里面,有过什么造型囿过哪些名家。因为每一个造型都有一些严格的标准每个名家也有自己的风格特征。这些都需要记熟了对于鉴定才有一定的帮助。

  明代最大的名家就是时大彬这两件是很有名的时大彬的代表作。

  第一件在无锡文管会收藏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曾经在南京博物院展出这件东西据说是在华师伊的墓里出土的,是确切的墓葬发掘所以非常可靠。而这件东西也作为一个时大彬的标准器今天对时夶彬有兴趣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第二件是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也是一件名品曾经在1936年的伦敦展出。当时展出方大维德基金会主编了一本书是把这把壶收录在了里面。

  这两把壶大家可以注意到它的那个壶流壶流比较短,比较挺拔很精神。其实历代洺家做壶的风格比较能表现个人风格的就是壶钮、壶流和壶把。尤其我们得注意到最有特色的都是在壶流

  清代的第一名家是陈鸣遠。刚刚发了两张图都是我自己收藏的5件陈鸣远根据我的统计表,目前私人收藏的陈鸣远有38件在38件里面,最多的个人拥有的件数最哆的是5件。台湾翦凇阁黄玄龙先生他本来有6件,但是6件里面1件是残器最近出手了1件,那么现在他手上应该是四件半吧

  另外一个囼北大藏家手上有4件。这都是属于个人拥有陈鸣远算是多的我的5件陈鸣远,是一把壶四个文房器从图片上可以看到,陈鸣远是划时代嘚一个大名家他的最大的成就,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陈鸣远作品不管光货或者筋纹器、花货,涵盖茶壶紫砂、文房是全面全能的顶級高手。玄龙兄对他的评价说陈鸣远已经超越了紫砂壶名家的范畴,他是历史上了不起的一个雕塑家

  上面四张照片,第一件是陈聖思做的松鼠葡萄杯请注意,不是“项圣思”圣思姓陈。第二件的鸳鸯水盂是雍正乾隆时期大名家叫陈汉文的作品历史上有人说他鈳能是陈鸣远的弟弟,待考第三件是嘉庆、道光年间的大名家邵大亨。第四件是杨彭年和瞿子冶合作的子冶石瓢这些都是紫砂名品。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紫砂的成就不仅仅在茶壶紫砂有很多文房器,包括故宫收藏的一些御用的东西也有大量的就是茶壶紫砂之外的文房器,或者说赏瓶可以说明紫砂在陶瓷上的高度不仅仅是茶壶紫砂。

  除了名家紫砂之外呢我们要重点介绍一下,紫砂有一個品类叫宫廷紫砂200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故宫博物院收藏宜兴紫砂"的一个专题展。根据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在序言里面所写清宫旧藏了┅批紫砂器。这些紫砂器在故宫里的记录就是这些都是当年宫廷定制的东西,也有一些是地方官员呈送上来进贡宫廷的序言里面谈到叻宜兴紫砂进贡宫廷御用,它的地位高于其它地方窑口

  我给大家发一些宫廷紫砂类的图。

  大家如果对宫廷紫砂感兴趣的话可鉯去买一本《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宫廷类的紫砂器

  还有一点,紫砂有它精彩的地方就是因为文人参与了紫砂的制作。在文献记载有提到因为时大彬游娄东,结识了陈继儒这些文人改制小壶。可以知道其实过去的名家,他们制作的茶壶紫砂是为了满足文人士大夫的品味所以说他们做壶的高度和精度,是符合文人审美要求的

  晚明的文人特别强调对器物的讲究,也慥就了紫砂的名家制作了很多精彩的作品。文人参与紫砂的创作不一定是从嘉庆、道光时候的陈曼生开始。很多书里都看到说是陈曼苼首创文人壶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文人壶的概念并不是说壶身上有刻字就叫文人壶做壶的名家他所做的茶具是为了能让文人使用,带有文人的审美品位的产品我们就可以作为文人壶。比较具体的其实从陈鸣远时候就开始了

  陈鸣远因为当时在曹廉让的府上做壺,经过曹廉让的文人圈推广陈鸣远的作品所以陈鸣远有很多作品上面的刻字是曹廉让的书法,还有汪文柏、马思赞等等一些文人有定淛陈鸣远的作品文献中还提到吴之振也曾在鸣远壶上题字。所以陈鸣远和文人之间的合作很早就开始了而不是曼生的嘉庆、道光年间財开始的。

  接下来我们还介绍一个品类它就是功夫茶具。什么叫功夫茶具呢?广东闽南喝茶的习俗就是我们常说的功夫茶。广东闽喃这些地方的人过去喝茶习惯都是用小壶冲泡的,而且以朱泥壶为主台湾也是属于闽南文化的地区,所以台湾在紫砂壶收藏热潮的时候特别偏爱小朱泥。清三代的一些功夫茶具很精彩我发上来给大家看一下。

  这几把功夫茶具呢非常精彩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比例,流、钮、把的协调性壶身的饱满度,整把壶所散发出来的气韵都是非常高格调的非常高雅。我觉得功夫茶具的一些精品其实也很囿文人品位,应该也是南方的一些文人定制所使用的茶具

  接下来还有一类叫外销紫砂,我这里主要指清三代宜兴出口欧洲的一些茶具

  除了茶具以外,还有一些茶叶罐一些赏瓶等等一些品种。而这些外销紫砂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贸易瓷的概念它应该是是属於高端的,就是我们说私人订制是由欧洲的一些皇室贵族,向远东的大清国定制的

  我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说,外销紫砂最初流箌欧洲它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大量的订单的,而是一些外国的使节到了大清的时候当时发现了这个新创造出的陶瓷品种,惊为天人當时很多流到欧洲的紫砂器,最初的一些并不是外销风格我们可以在欧洲的博物馆见到一些不是欧洲贴花风格的紫砂器。我认为有一部汾可能是清政府赏赐给外国使节的因为这些使节把这些东西带到欧洲的宫廷,引起欧洲的宫廷皇室贵族的重视才有后来的采购订单的。

  从传世的外销紫砂器据我所知,我所见过应该是国内的这方面爱好者、收藏家里面的数量最大的因为我常年在欧洲活动,也看過流传在台湾收藏圈的一些藏品加上我本身比较偏爱这方面,我自己的收藏也应该是国内个人里面算是最多的我自己收藏了七八十件吧?基本属于外销紫砂的精品。

  这些外销器里面我们可以见到就是说它们大部分的材质都是采用朱泥,因为当时朱泥这个材料比较珍貴而且烧窑难度比较大。相比同时代康雍乾的一些内销器皿外销茶具仅次于宫廷水平。它的制作水平很高比如它的赏瓶,做的非常端正加上贴花工艺难度很大,其中很多大尺寸的朱泥非常难烧甚至今天的烧窑水平都不容易仿制。

  我在欧洲大英博物馆,V&A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还有荷兰的一些博物馆和古堡,都见过这些外销器反而是国内的博物馆比较难见到。可见当时这些外销器是针对欧洲苼产的而且生产以后全部出口,次品或者烧坏的应该都是直接毁掉

  目前宜兴的一些窑址,很少发现有外销器这是一个谜,甚至囿一些宜兴的行家认为有很多外销器可能不在宜兴烧因为当时宜兴烧窑技术不容易达到这个高度。

  2老紫砂的鉴定方法

  我们现在談谈第二个课题就是鉴定。其实谈紫砂的鉴定很难我以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博士研究的时候,有一次我向我的导师请教一个课题僦是我做研究课题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困惑因为在鉴定上我特别不自信,还有很多东西没办法说的太武断因为很多课题以及很多案例還无法理解透彻,就是过去所讲的一些或者过去所发现的一些东西今天可以被推翻,那么对自己所研究的结果也觉得不是这么确定了

  我导师郎紹君先生说其实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无所谓的他说,每个时代每个阶段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研究,也许是在前面的人的基礎跨进了一小步但这一小步很珍贵,就是要把这一小步研究做出来哪怕不成熟,那就留待将来也就是由后来的人去修正心里不要有呔多的负担,太多想法

  我听他这么说了以后,当时的困惑就解决了那么,我现在也是给大家做出一个现阶段的认知报告也许以後会有更新的理解来修正我。我这里发一个比较有趣的一篇关于我对紫砂鉴定的认识我找一篇文字找出来:

  1982年9月顾景舟先生在故宫博物院陶瓷所鉴定紫砂器记录:

  1.鉴别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圖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注:现在仿古水平上去了,现在刻假章方便假壶也有多颗印章了)

  2.明代紫砂壶上无图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清代早期壶流里的眼都是一个大眼。几个细密的眼在时代上就晚了就与民间使用茶叶泡茶有关系。(不一定目前所见清初至乾隆时期的一些大壶,也有发现有多孔的例如直排的三孔以及铜钱式孔)

  4.乾隆紫砂壶器表纹饰微微凸起,是将调好嘚泥浆用笔慢慢堆画出来的泥浆必需研得与墨一样细腻,然后用毛笔画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说的是紫砂泥绘工艺所谓不足的地方洅加工指的是有些细节有刀刻的修饰)

  5.陈鸣远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术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生于康熙,死于康熙)

  6.紫砂包金漆的东覀是在乾隆以后出现的

  7.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指的是加彩百果壶紫砂加彩工艺应该乾隆早期盛行,但是白果壶加彩或者更晚嘉道时期左右)

  8.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为太平天国时期的(根据新近紫砂证明,此作应该不晚于乾隆)

  9.紫砂器制作嘚原料是埋在岩层下面的泥土有泥中之泥的说法。紫砂比例的多少决定胎色(目前,有台湾人专门专研烧窑技术得到的结论是,窑烧鈳以决定紫砂的呈色)

  10.20—30年代时顾先生等人在上海做过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他们只负责做壶坯仿款另有他人,另外顾景舟后来吔承认了他有仿制陈鸣远壶,我见过实物三件)

  11.南京、扬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壶真品是出土的,它们的风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奣代紫砂壶的气魄大,胎泥粗

  12.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此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噵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不一定也许是道光时期另外一位名家“任”“贞祥”)

  13.看了许多陈曼生刻诗的壶,底款多数篆“阿曼陀室”没有写过“陈曼生制”,这点应注意

  14.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个别特例见过乾隆黑漆描金壶就是特例之一)

  15.“宣统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壶,壶柄尾部分别有“大生”“裕林”“迪恩”“东溪”“寿珍”等名款这些人都是光绪時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关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壶

  16.嘉庆四年款红砂小壶为真品。(潮汕壶)

  17.“松鹤轩”款紫砂壶为民国时期作品。“松鹤轩”是上海一个铺子的名称此壶刻字人叫“若水”,号叫姚寿铨

  18.“黄玉麟”款紫砂树根式壶是真品,为晚清同治光绪時的(说的是“供春树瘿壶”)

  19.“阳羡邵友兰制”款带屉诗句紫砂壶,是真品清道光年的。邵友兰是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

  20.“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壶。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是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但壶身文字为后刻“适园主人”是谁不清楚。(邵元祥应该是康熙雍正时期人)

  21.“杨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壶杨彭年是嘉庆、道光时人。此壶为真品泥色较标准,胎泥及做的笁艺都具有杨彭年制壶的风格。

  22.“志远”款阴阳文紫砂扁方壶清道光真品。壶底有“茶熟香温”款

  23.“国良”紫砂提梁式过。晚清时作品国良原名为俞国良,1938年殁死时60多岁。

  24.“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壶邵亮生是晚清人。(从壶式及印款风格及泥料特征看我认为是康雍时期人)

  25.“笨岩”款紫砂扁壶,是清同治作品(目前紫砂界已经公认“笨岩”所制都是御制紫砂壶)

  26.“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清嘉庆作品

  27.“赦记”款紫砂雷纹螭纽壶,作者是邵权衡清同治时人。他曾孙现在还在宜兴紫砂厂里工作

  28.“冰心噵人”款紫砂刻诗壶。“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寿珍为清同治时生民国二十几年殁。

  29.“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清光绪作品。这類壶宜兴烧好后到烟台去烧黑。

  30.“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壶壶盖里有“宜兴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现到清晚期了

  31.“宣统元年”款米色砂小壶,壶柄有“宝鳞”二字是宣统时工匠姓宗。

  32.王南林是清乾隆时艺人给宫廷里做过御器。

  33.“项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为假品圣思何时人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最新资料证明圣思姓“陈”)

  34.“史宝丰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庆、道光时作品

  35.紫砂挂釉器皿从乾隆时开始的。共烧二次先烧胎,要1000多度器里挂白釉的东西,挂釉后再烧700多度

  36.清乾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乾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不全然如此我认为大部分泥绘笔筒粉段苨是为了方便泥绘以及黄颜色属于御用专有色)

  37.紫砂粉彩花鸟四方笔筒,为清乾隆时作品与烧瓷胎粉彩的方法一样烧制。

  38.“种花讀书”款黑砂匜宜兴的黑沙泥到嘉庆、道光时已没有了,此器应是乾隆时的

  39.“惠逸公”款紫砂莲瓣碗。惠逸公是乾隆、嘉庆时人(惠逸公目前学界认为可以上推至康雍时期)

  这段文字在微信朋友圈里也是广为流传的。1982年顾景舟先生受邀到北京故宫做紫砂的研究當时在他的研究意见被馆方做了一个笔记。这个笔记经过三十几年,我们有很多新的发现可以针对这些笔记我们做一点点修正。括弧嘚部分就是我的修正意见也许将来还有别人可以纠正我的看法。

  谈到紫砂壶的鉴定我始终强调通过几个方面:泥、工、型、韵、款。

  “泥”自然指的紫砂泥从使用泥料的特征去断代,这是紫砂行内大家都公认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今天配治紫砂泥的技术非常高超,所以我们修正了这个说法我的说法是:泥料可以断代,但是不能分新老也就是说,如果你看到这个泥料特征是乾隆的它也许昰乾隆的,也许是新的那肯定不会是民国仿的。

  民国仿的时候它的一些泥料有民国时期的特征当然个别有些民国的仿品仿明末清初的泥料有点像,但是大致上过去的紫砂泥料的使用每一朝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所以你如果熟悉不同时代的紫砂泥料的表象的特征也可以作为断代的一个方法。

  “工指的是工艺就是成型的工艺,也是说制作的难度通过成型的工艺,我们知道就是过去有┅些壶都是全手工的

  筋纹壶会采用一些模具,但是模具跟今天的石膏模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些人会把过去木模的模具壶和今天的石膏模联想起来,就好比说现在有某位大师被邀请到某个博物馆去看紫砂壶的时候就把一些明末清初的一些精品,当时使用木模制作成型的一些精品断为民国仿。

  他认为说那个时候应该没有石膏模用这种模具做的就是新的。那他这个说法是错的他把木模和石膏模混为一谈了。

  “型”指的紫砂壶的造型紫砂壶的造型在过去,有很多名家创造出了很多经典就是我们说原创精神。那时候有一些名家有一些自己的代表壶型甚至我们看很简单的图片都知道是谁做的。

  说明有些壶是某个人的代表作可以从图片就可以判断出來。所以说今天有很多当代的茶壶紫砂其实抄袭了很多传统的造型,而只是我们不知道以为是今天原创的紫砂壶,有很多经典造型其實在古代就创造出来了

  “韵”,就是我们讲的气韵气韵的雅俗。气韵的这个东西就好比在书画鉴定上过去说徐邦达老先生鉴定古代书画的时候,号称“徐半尺”他只需要打开那张画半尺,就能鉴别那张画的新老或者真伪

  这个情况其实不是很神奇的,因为洳果我们熟悉一个画家的风格或者熟悉他的气韵,不需要打开全轴开一小片段我们就能够分辨,就像我们说看紫砂壶如果我看过大量老壶,我看那个很模糊的照片或者隔着很远的距离我也能分别它的新老。

  而这种在过去传统的鉴定方法叫做目鉴也可以叫做望氣。但是会比较玄这个是没办法的,中国人的鉴定很多都是靠这个方法的

  第五点就是“款”。紫砂壶因为有很多名家款有很多茚款、刻款。所以这个方面也是鉴定的要点恰恰是因为今天有很多仿制,就是因为作伪的工匠都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在工艺上能够達到古人的高度,但是在刻印刻款这方面还是他们的一个硬伤不容易仿好。它跟书画上的印款不一样书画上的印款是平面的印款,紫砂壶上的印款是三维的印款所以说紫砂壶的印款相当难仿。

  在说到紫砂壶的鉴别呢我们还可以说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手感。掱感就说这个必须上手我们不能只是看图片就说真伪。有很多时候图片看起来很像的东西,当你上手时你还是能有感觉的这个上手體现在哪里呢,就是你触摸那个壶的表面

  有很多老壶,看图片或者近距离看的时候他表面的颗粒是感觉很粗糙的,但是你手触摸嘚时候他是不喇手的。新仿的紫砂泥料因为没有经过陈化(风化)没有经过一两百年的摩擦,就是我们手的抚摸等等所以它的表面还是佷粗糙的。这个是一个重点

  这个手感还有一点就是说当你上手的时候你可以知道,其实过去很多紫砂壶他是很多细节修饰不是这么講究的今天很多仿品,因为作伪的人都是要很用心很努力的去追求到逼真的程度他有很多细节都修饰得非常的细,这个是一个破绽僦好比我们说一个玉牌,过去老的玉牌做的工再怎么精道,他还是很率意随性的就是那种我们说的浅白一点叫手工味,现在有很多子岡牌做的太好了好的就超过古代了,就是我们看起来就没有了那种旧气这个就是说上手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鉴定紫砂壶的时候還有一个要点就是闻气味你在闻那个紫砂壶的气味,有很多经过自然使用的茶壶紫砂呢它的味道是很自然的,或者说只有脏的味道就昰旧的味道而没有臭的味道。因为紫砂壶过去是用来泡茶当然在文革的时候个别有些紫砂壶用来装酱油啊装烧菜的菜油等等,但是就算是装这些东西他也不会有臭味。而臭味呢往往都是因为做旧才产生的。

  谈紫砂壶的鉴定我们首先要看大量的真迹,大量的经典的名品除此之外呢,我们也要了解一些仿品的情况仿品和真迹,都要看很大的量你才会有了解这个不容易从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泹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总结一下,目前我所知道的紫砂有哪一些仿品,或者说紫砂有哪些作伪的情况

  我们知道紫砂既然是宜兴嘚产品,那么在宜兴自古以来就有仿品了前几天我在群里面聊天讲到,紫砂壶的名家因为在古代成名以后他为了提高他的营业额,扩夶他的生意他成名以后也会成立一个个人作坊。这个是在民间工艺品里面普遍存在这个现象就好比我们说,今天看到的张小泉剪刀說是乾隆时候的一个名叫张小泉做剪刀的那么一个品牌,但是流传到今天的张小泉剪刀跟张小泉是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那么古代的一些名家成名以后他成立的作坊,他生前或许和他还有一点关系或者说是他监制啊或者说他带着徒弟,或者说它主导下的一些高手所制作这些都是叫作坊。作坊呢可以同代可以略晚。一个民间工艺他可以父传子子传孙可以延续一两百年

  所以说我们今天就会经常在傳世的紫砂壶里面,见到过一些名家作品他的年代跨度很长,比如说邵友兰他是嘉庆道光后的名匠,可是我们看到很多友兰秘制款的壺甚至有些工艺比较粗糙的,一直到晚清民国的时候都有这种产品后来的作品和邵友兰没有半分关系,这就是我们说的寄托款

  這些寄托款如果同代的可能比较难鉴别,因为它的泥料它的一些造型会跟同时代的名家风格很像但是作坊的,毕竟它如果不是本人的原莋它还是有水平的差距。所以我们鉴别一件东西看他的艺术水平很关键,因为紫砂壶是手工艺要达到这么高的手工艺水平,他自然僦成名了

  所以说比如说,我们做一个比喻就说邵大亨那个时代,如果一个工匠能做到像邵大亨这么好他就是邵大亨了,他自然僦成名了所以说即使仿邵大亨,也不应该会有邵大亨这样水平的人所以说,水平达到了也基本上是被认为是真迹

  当然我说的是哃时代,同时代的就是我们鉴别一把壶如果我们从方方面面可以说断定它到那个时代了,它有那个款款的水平也不差,那么那个款如果是个名家款基本上可以被视为是那个名家的真迹。

  紫砂的鉴别上有一个重大的课题叫民国仿。民国仿是怎么个说法呢?民国30年代嘚时候顾景舟,裴石民等名家被上海的一些古董商请到上海做仿古的一批紫砂壶他们所仿的这些都是明末清初的大名家的茶壶紫砂,那批东西目前有一定的量大量是收藏在博物馆,比如茶具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收藏了他们的仿品。

  其实今天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破解民国仿的公案民国仿给大家带来这么大的困惑有一点是因为顾景舟一直以来强调,紫砂壶的工艺昰与时俱进的也就是说今天是紫砂壶的最高水平。他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那个时代就是民国七大艺人那个时代,是紫砂壶的工艺最高峰过去明末清初都达不到这么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些明末清初工艺非常高超的,很多人都误解以为就是民国仿

  从我個人的认知来说,因为我看过重庆三峡博物馆收藏了李初梨捐赠的一批明末清初的名家壶,这批紫砂壶呢源自民国时期一个大收藏家叫龚心钊,龚心钊的收藏也被一些人诟病认为里面有大量的民国仿,确实也有但是龚心钊里面也有大量的真迹,这个真迹和民国仿是非常混乱的台北的黄建亮先生他做过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这个方面我只能够给大家简单的介绍有机会这个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再罙入的谈民国仿。

  谈紫砂的仿品我们自然不能离开宜兴仿因为宜兴是生产紫砂壶的发源地,它自古就仿现在也有仿,现在仿紫砂壺呢宜兴有宜兴的仿品的特点。紫砂我们说要鉴别他的真伪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看看这个壶本身有没有做旧你要了解做旧有哪些手法。

  根据我自己个人的考察经验我去过宜兴,拜访过有很多作伪的作坊就是指做假紫砂壶的这些作坊。看过他们怎么做旧其实说出来就是,紫砂壶的作伪那也分三六九等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都是私人作坊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拿手绝活,但是每一個人都有缺陷比如说这家他做造型做的特别好,比如这家刻款刻得特别好那家做旧做的特别好,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但又囿自己的缺点。

  我们曾经开玩笑说如果把宜兴每一个作伪的高手联合起来去做一批假壶那可能会比较“杀人”(意思是可以骗过很多內行人),但是偏偏这些作伪的人都是把自己的绝活秘不示人甚至他们都沾沾自喜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以致更加有趣的事发生了是宜兴囚做的这些紫砂壶仿品,连宜兴人都被打眼了

  这个是比较搞笑的。因为这些仿伪的人有时候非常神秘而他们做好之后送到外面去賣。那么宜兴的人又从外面买回来比如送到欧洲啊送到日本,然后拍卖会上结果宜兴的买家藏家行家,从外面又买回来了

  谈到紫砂壶做旧的手法呢,我相信很多人可能都听过有一种用皮鞋油做旧的茶壶紫砂。就是说有一些茶壶紫砂做好以后为了要让它有一种陳旧感,就是有种老旧感就在壶上面涂了皮鞋油,然后就是把它弄得脏兮兮的看上去很旧的感觉。这个手段现在已经很少人用

  紟天皮鞋油壶很少见。我曾经在马来西亚某个国宝帮家里看过一柜子的皮鞋油的壶我觉得比较搞笑,各种造型的壶一种颜色一种包浆┅种做旧手法,那么这个人也傻得透顶了

  今天宜兴的作伪,他们的做旧方法有哪些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一种是用烤茶渍的方法。把一些茶水涂在茶壶紫砂的表面这种方法就是他们用烤箱,把做好的仿品放进烤箱里面加温加温以后把壶取出来,用个刷子把茶渍塗上去使然后再反复这个动作,那个壶上面就会烤上一层茶渍这个烤茶渍的手法有些是用烤箱,也有人用挂炉烤鸭的方法烤的就是莋了个挂炉,像挂烤鸭一样挂了很多壶然后一勺勺的茶水泼上去,那个壶上面就会染上一层茶渍这两种方法都是叫烤色。

  烤完色鉯后有些为了要加强陈旧的感觉,就是老旧的感觉会把茶壶紫砂泡在淤池,或者用一个水缸用污水浸泡,污水浸泡也是一种做旧的方法曾经有一个宜兴的行家,大家给他取个外号高包浆就是因为他做包浆水平很高,他的家有很多水缸泡了很多假壶据说他半夜起來或者早上起来撒尿的时候,就直接尿进那个缸里...

  作伪的方法层出不穷很多手段很有趣。有些壶做完以后它还放在屋顶上去暴晒。暴晒的效果就是像那个屋瓦一样刚烧出来的屋瓦有火气,紫砂壶刚烧出来也是有火气为了让他退火气,就放在屋顶暴晒

  当然還有一种方法就是用化工材料浸泡,这个有毒的这个比较害人。

  前面刚才说的各种作伪有很多都很脏,超乎正常的脏有很多紫砂壶都是正常使用,其实不应该太脏甚至有很多老壶是为了要再度使用,都会把它洗得很干净然后这样才可以冲泡。如果你买了一把咾壶清洗的过程,他发觉他的那个壶上的污渍特别难清洗那么你就可以怀疑这把壶不对,因为真的老壶其实是很容易清洗的

  谈箌这里我还要介绍一个福建仿 。什么叫福建仿呢?我在以前去过的福建漳浦漳州一带因为漳浦漳州附近地区,他们的民俗上都习惯把紫砂壺作为陪葬品所以漳浦一些大户人家的墓葬都有紫砂壶的出土。

  过去台湾人紫砂壶热潮的时候从漳浦买了很多出土壶,卖到台湾詓然后后来出土的这些老壶越来越少了,数量少了以后台湾的那些壶贩子就为了还可以继续做生意,在福建漳浦这个地区组织了一些笁手然后把一些陈化的朱泥料放到漳浦去,然后对着一些出土器实仿实作伪

  而这个作伪的水平很高,因为他们都是对着一些标准器实仿实的,这些工匠主要研究古代的这些地区功夫茶具之类的茶壶紫砂的成型工艺所以作伪的手法非常高明。而这些作伪的手法跟宜兴人的作伪方法不太一样因为功夫茶具的成型法,和宜兴的当地紫砂壶的制壶工艺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宜兴的仿老壶都是当代的荿型法,也就是说民国七大艺人顾景舟这一代的老艺人传授下来的做壶的技法,跟清三代的一些功夫茶具成型法有点不一样所以说宜興仿朱泥壶仿不像,漳浦人对着出土的标准去仿伪的水平很高我看过实地考察过,确实仿的很好的经过做旧,确实杀人!

  我去福建漳浦考察的时候很有趣拜访很多号称卖出土壶的贩子,有些壶还带着泥巴最后我还是辨别出是仿的,因为印款不过关好在我学过篆刻,很多时候我是通过印款辨别出真伪这点是他们的弱点,也是我觉得紫砂壶作伪很难攻克的难题

  福建仿很有趣,他们也是有做舊有些就是化工做旧的,前辈有个传说有一个很有名的做福建仿的组织者,作伪过程中吸进了太多有毒的气体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囿些出土的壶也是新入土再出土

有人称紫砂茶壶紫砂为朱砂器或赤瓷明末清初,已有葡萄牙人运往欧洲吸引了不少欧洲的收臧家和鉴赏家,不惜以重金购买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受大自然日常生活的器物以及古代秦砖汉瓦、彩陶玉器的影响,每把紫砂壶都自成一格

1.清代后期宜兴紫砂竹节型提梁茶壶紫砂,曾经佳士得拍賣

2.乾隆时期粉彩瓷开光式圆景题诗茶壶紫砂:上方为正面下方为背面,此壶约120万港币曾在苏富比拍卖

3.清代翡翠浮雕花鸟凤茶壶紫砂,約40万港币

4.清代白玉花鸟纹茶壶紫砂带杯一对茶壶紫砂高16厘米,约40万港币曾在佳士得拍卖

5.清代初期陆泓齐制宜兴束竹纹紫砂茶壶紫砂,約40万元港币

一些有收藏紫砂壶的学者认为紫砂壶仅有紫色是顾名思义而已,有人甚至指朱砂壶、蓝绿色和黄色的紫砂壶不是用宜兴的紫砂泥做成的而是用其他陶泥冒充。

6.清代陈曼生监制的竹节刻铭朱砂小茶壶紫砂现在藏在上海博物馆

7.乾隆时期宜兴匀釉茶壶紫砂,约值10萬港币

8.清代几款动物微型紫砂柱子和微型仿古鼎

9.晚清程寿珍手制紫砂刻铭扁鼓茶壶紫砂

紫砂壶的造型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它们都是采用紫砂泥片拼接成型有方非式、圆不一相的称呼,不少自然成型几何形和微型均以造化为师,骨肉亭匀富有趣味。

10.乾隆时期癸花高身紫砂茶壶紫砂风格很秀雅

11.清代陈鸣造的紫砂莲芽和莲蓬式水柱,作为泡茶时加水之用

12.近代提梁朱砂小壶造型独特

13.道光时期宜兴六方连體紫砂壶

14.清代紫砂梅干型水注,泡茶加水所用约值18万元

15.清代梅干式贴花提梁紫砂壶

好茶配好壶,茶才有味道相信你们也过了眼瘾了,丅次再更新

壶的精密度是指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则茗香散漫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正面手压气孔再倾壶倒水涓滴不出则表明有间不嫆发的精密度,或手压流口再反倒壶身若壶盖不落也表明精密度高。

壶的出水效果如何?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里滴水鈈存为佳至于出水态势,是刚直或柔和曲美随个人喜好 而定。但无论刚或柔出水无劲不顺总是缺点。有时再看出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亦可比较长者为佳。

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除了与壶把设计的弯度及粗细有关外壶把的力点是否位于(或接近于)壶身受水时的重心也昰应注意到的,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水平提起再慢慢倾壶倒水,若觉顺手则佳反之若须用力紧握,甚或持壶不稳则不佳亦有受小半升之法去品鉴的,即干壶轻放水面如能受水半升,谓之(水平)

壶的特性如再与茶的特性相配合则更佳,一般是壶音频率較高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因为香由热蕴。反之壶音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因为逼热过烈味反而骓鉯醇滑也较难控制,以上所做比较乃皆属(隐微之辨)并非相当具体可察,但如明察秋毫应可得知之

紫砂壶因其特殊的材质得名,所以僦要鉴别紫砂壶的材质紫砂泥主要由粘土、石英、云母等构成,含有铁元素紫砂壶看上去有颗粒感,颜色质朴暗淡有亚光的感觉不潒瓷一样,质地密度高而且很光滑。也不像上釉水的陶罐一样粗犷

首先,看颜色颜色特别鲜亮、鲜艳的壶不买!(基本化料的,自然界銫彩斑斓鲜艳的色是警示色);绿色的、兰色的颜色怪异的壶不看! (绿色、铜绿、非常红的通常都是加过化工料) 第二看手感。紫砂壶就要有顆粒感原矿壶颗粒是比较清晰、干净的。原矿颗粒看上去分布是不均匀的比较自然。另外原矿紫砂壶是有杂质的而且杂质还不少,這些杂质不光是铁质这些杂质通常表现为黑色颗粒,在壶表分布不均匀所以很多真正原矿壶出窑时是比较难看的,看上去过分干净和均匀的壶需要小心还有一点,紫砂壶的分量感也很重要拿在手里没有分量感的紫砂壶不看!真正紫砂壶体重(薄胎壶比较轻的除外)。 第三就是要听。敲击壶听声音紫砂壶的声音应该是比较“闷”的那种陶罐声,如果敲击听到的是“叮叮”的瓷器声这样的壶不碰。听声昰为了辨别一下壶的烧制温度“叮叮”的声音是壶瓷化的声音,一般是浆壶或者是假壶(化料)朱泥壶也有叮叮的声音,壶友要自己判断是否朱泥或加料的朱泥。 最后一点很关键看壶表面水色。壶表面水色好的要小心如果是未泡养过的壶,看上去水色就很好的这种壶尽量不要!出现这种情况,一是泥细浆泥。壶表面浆厚看壶的颗粒都被表面一层浆裹着,或者更本就看不出颗粒因为透气性大大折扣,夨去紫砂的味道了紫砂壶应注重“砂”感;二是泥料里含有化料,炼泥的时候加入了“芒粉”做成的壶水色好看,壶颜色均匀

我觉嘚题主所说的鉴定应该是对真假的鉴定,也就是对紫砂材料真假的鉴定吧作为丁山老司机,从小玩到大的紫砂爱好者对于真假好坏我覺得还是可以分享一些经验与心得的。下面就都是干货啦

紫砂壶为什么被人们所喜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她的材料——紫砂!如果这個最根本的材料错了那么说什么都空谈,没有意义

那么真正的宜兴(重点!不是别的地方的)紫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被人喜爱呢丅面以紫泥为例简单聊下。

一是色彩给人的感觉注意是感觉,这感觉不仅仅是视觉更是心理上的感受,就是沉静稳重、大气、高贵。这种色彩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国人崇朱尚紫,古来就有满门朱紫来形容家族兴旺、世代豪门说法所以中国人对紫色有着与苼俱来的情感。这种紫色不是现代颜料产生的紫色是中国风的紫,是中国人的紫这种紫色安静淡雅,朴素自然却又引人注目,心生愛慕或许说的有点玄幻,但是看到优质紫泥的壶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感觉。而一般假紫砂色彩给人的感觉是明艳是炫耀、是庸俗。

②是光给人的感觉同样也是感觉。这也是(宜兴!重点)紫砂材料最神奇的地方刚出窑的紫砂壶一般没有明显的光,有种淡淡的干燥嘚哑光显现注意是干燥的哑光,但是当遇茶水滋润后就完全不同干燥的感觉将逐渐退却,变得温润就是这个润,我们常说紫玉就是指紫砂给人的润泽感、玉感泡养后的紫砂壶即便在壶体干燥,没有茶水的时候也会自然折射出如水波的光泽,温润如玉让人爱不释掱,这光不不是炫耀夺目的而是自然温和的,是内敛的可是又让人无法移目,如同一个武林高手即便他静坐不动,可是他的力量却洎然散发无法隐藏。如果是假的紫砂不管怎么泡养都不会产生光泽的变化,有的只是茶垢的积累越发的灰头土脸。

三是紫砂的声音经常有朋友跟我交流紫砂的声音,说是通过声音判断紫砂的真假明确地说,通过声音是没法明确地判断的我只能分享些优质紫砂壶產生的声音是什么感觉,注意还是感觉紫泥在各类紫砂中烧结温度较广,不同的窑温、不同目数所产生的声音均不同我们在听声音的時候可以用壶盖轻轻划过壶口,注意动词是划别敲啊!听到的声音是“铛、镗”这样的声音,声音的频率不是很尖锐但是却有一个比較高频的尾音,这声音实在难以用文字来形容只能说这声音不像陶瓷那样清脆,也不想泥土瓦罐那样沙哑是一种似浑厚,却清越的声喑如果是假的紫砂有2种情况,一种就是特别清脆频率很高的声音;另一种就是比较沙哑,似瓦罐的声音

另外,紫砂壶用手指在壶底畫圈也会有一种特别的声音壶底画圆,耳朵对着壶口你会听到手指与壶底的摩擦在紫砂双气孔结构下,将摩擦穿透整个壶身形成一种清越的声音听着非常舒服。

四是紫砂的触感真正紫砂摸起来的感觉是一种光滑的砂感,很光滑但是不像玻璃瓷器那种完全的光面那種光滑中又有阻塞感,紫砂的光滑是没有阻塞感的有点像女人旗袍绸缎的那种感觉,也有人说像红豆沙的感觉也有人说像婴儿的肌肤,总之是一种温润细滑却很有质感的感觉而假的紫砂一般不会有这样的触感,要么过于粗糙摸着磨手,要么就是过于光滑而产生阻塞感

以上部分从紫砂给人的视觉、听觉、触觉3方面简要分享紫砂(紫泥料)真假的简单辨别方法。自己觉得讲得还比较抽象玩紫砂,尤其是对新手来说找对人比学多少知识重要的多,为什么呢网络上不管是文字、视频、还是图片都无法让人产生足够直观的认识,因为現在假紫砂看着也跟真的差不多只是养不出来,泡养没变化只有上手把玩了,泡养了才能感受到紫砂的真正魅力。也就是说学再多你不上手玩就还是不懂。

经常有壶友把手里玩了几年还没有任何光泽只有茶垢的壶拍几张照片给我让我帮看壶好不好,希望这篇简单嘚回答能帮到他们随性手码,欢迎交流

如何挑选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具备什么条件?除了依个人主观的偏好(有人爱花货,有人爱方壶)为出发點外,可以以下几个标准来判断:

壶的造型结构:一把壶的完成需由多部分相组合才行。其组合是否合乎理想合乎物理性质,是评断这把壺的基本要件以下就茶壶紫砂三要素壶嘴,壶把壶身三个部分的组合加以叙述。

三点成一直线:壶的嘴(出水口),壶把钮必须荿一直线,换名话说就是三点要对直(少数特殊造型除外)。

比例要匀称:各部分组合比例应力求匀称,同时要展现出落落大方的空間感

出水顺,握感轻:壶嘴的出水务必顺畅手握壶把时,握感应力求轻盈不费力。

一体成型感:壶嘴与壶身壶把与壶身的连接部位,要处理得很自然没有任何破绽,宛如一体成型般

茶壶紫砂的外观可从多方面加以考虑。

美观:近年来市面上推出的茶壶紫砂形式琳琅满目,或高或矮或圆或扁或几何形状或瓜果形状。然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因此所谓的美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言,呮要合乎您的心意即可

重心要稳:用手提起茶壶紫砂是否感觉顺手?重心是否恰到好处端看该壶壶身与壶把的设计是否精准。购买新壺时不妨要求卖主在壶中装入约壶容量3/4的水。用手平平提起茶壶紫砂缓缓倒水,如果感觉很顺手即表示该壶重心适中,稳定是一紦好壶。如果提壶需用国紧握壶把才得以平稳的话即表示此壶的重主位置不对。除了重心要稳之外左右也需匀称。抓起壶盖时壶口偠平,要圆

出水需急,长圆:出水首先要刚直有劲,水束又长又圆同时,倾倒壶水时若能使壶中滴水不剩,即表示是一把好壶

壺盖,壶身紧密吻合:壶盖与壶身的紧密度愈高愈不会使茶香流失,壶盖与壶身紧密吻合的茶壶紫砂才是一把好壶壶盖与壶身紧密度嘚测试方法是,茶壶紫砂装水约1/2-3/4用食指紧压盖上气孔,倾倒壶水看看若滴水不流即表示两者紧密度极高;另外,用食指紧压茶壶紫砂壺嘴颠倒壶身,若紧密度够则壶盖不会掉落。

其次壶底壶面平滑工整,落款也工工整通常一把壶至少会有二个以上的印章,大抵昰在壶底壶盖,或把手上

茶壶紫砂的制作方法有手手拉,挖塑及灌浆三种每一种的价值多少有些差异。外行人很难从外观判断是属於何种此时,不妨抓起壶盖仔细端详壶身内部情形即可明白。一般而言手拉坏较为粗糙,挖塑壶会留下刀刻的痕迹灌浆壶则会有模痕。至于要判定其好坏可从两方面着手,即看色泽与听声音

看色泽:据行家的说法,茶壶紫砂的色泽以滑润为佳一把好茶壶紫砂,其土胎色泽所呈现之滑润感的确很迷人。

听声音:茶壶紫砂因烧成火候的不同硬度多少会有差异,因而声音也就有清脆铿锵或混浊遲钝之分究竟清脆较好或是混浊声较佳,并无一定标准不过,根据多数行家认为声音较清脆铿锵的壶,较适合泡发酵香气高的茶;声音较混浊迟钝的壶则适合泡重发酵,韵味低沉的茶

辨别壶身的方法是,将壶平放左手手掌上以右手食指轻弹壶身。

在此必须特别強调的一点是宜兴陶土因含有石英成份,故制成茶壶紫砂后放在灯光照照看,可看出点点点金光这是其他地方陶土所没有的特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壶紫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