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三个小说秋水是不是冯唐都是同一个人吗

& 冯唐:春风十里吃一场冯唐:春风十里吃一场一大口美食榜冯唐,真名张海鹏,1971年春天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是印尼华侨,少言寡语,形态近佛;母亲有蒙古血统,强悍泼辣,像是站在佛的对立面。两人都是齿轮厂的高级技工。冯唐在家中排行老三。他的哥哥高大,青年时常被人误以为是《追捕》里的高仓健;他的姐姐茁壮,得过南京高校铁饼冠军,20年前就去了美国。2015年底,冯唐和老妈因为拍《搜神记》回到了垂杨柳曾经的家那时候的北京全是分配住房,齿轮厂的员工房在东南角广渠门外的垂杨柳。一家人就住在据说是“全北京只有七座的两层小楼”。这里东边是化工业区,南边是农村,北边是铁路和现在是CBD的大北窑,西边是城里,骑车几分钟就到天坛。冯唐在这里住了二十七年,这里是他的精神和物理故乡,也是他的小宇宙。 1 | 在垂杨柳的小时候冯唐从小成绩好,一直是第一名,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来看书。他从金庸古龙看起,逆流而上,开始看明清小说,再后来,他听从小学语文老师说“中国的历史纪录牛逼,没有一个民族能比”,就从《史记》开始读史书。他看到史书上说,董仲舒牛,安心读书,三年不窥园。心想,这有什么难的——街上有吸引力的只有北冰洋汽水和双色冰淇凌。如果看到口渴了,就喝他爸爸的京华牌茉莉花茶,茶泡得很酽,浓重的苦味混合着茉莉花味,现在想起来他嘴里还汩汩地涌出津液来。北京孩子从小的回忆北冰洋汽水,天热的时候经常卖到脱销那时候的北京街头,物质匮乏。肚子里没油水,冯唐跟哥哥姐姐坐在门口的板凳上,百无聊赖,一起想象着“刚出笼的富强粉馒头”,“馒头上抹层芝麻酱!”,“芝麻酱上抹层果酱!”,“果酱上抹层白砂糖!”,“白砂糖上抹层碎花生!”后来他在采访中说过:“小时候,我住在北京南城的垂杨柳,看到街边从垃圾堆里捡东西吃的人会害怕到浑身激灵。”饥饿,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冯唐的一生,他从来没有在12点前睡觉,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每天默念着要有“一技傍身”。 2 | 三里屯前史1984年到1990年,冯唐在北京市八十中学读了六年书。八十中位于白家庄中纺街,当时是朝阳区唯一的市重点中学。他的校友有知名演员徐静蕾,羽毛球世界冠军董炯,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韩乔生......他的同学,三分之一来自***,三分之一来自纺织部,而他属于非***非纺织部的三分之一。这一部分内容被冯唐写进了小说《欢喜》里,里面的男主角叫秋水,每天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八块五包一个月,有荤有素,有米粥或菜汤。他给小说里的同学都起上了外号,从不开玉口那位的是老豆腐,淤满诗情的那位是冷荤,坐在旁边那位则是装在绍兴黄酒坛里的“佛跳墙”,这部小说,很少情节,大段描写、冷幽默、抖机灵,有他后面小说的影子,却更真实细腻。80年代的三里屯使馆区,这里逐渐成为外国人在京的聚集地从中纺街往西北走不到三里,就是后来著名的三里屯了。那时候三里屯北街的临建房则刚开始卖酒,冯唐们体育课出校门跑步,经常停在小卖部里买一瓶北京白牌啤酒,牙齿开瓶儿,就着啤酒蛋逼蛋扯。再后来,冯唐写《万物生长》的第一章,就安排了“我”在洗车酒吧遇到主人公“秋水”,而洗车酒吧的位置就大概在三里屯南街,当时的汽车配件一条街。 3 | 物欲横流的东单1990年,冯唐考进了协和医科大学,从本科到医学博士,一读就是八年。协和地处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东单王府井,冯唐和五个人睡了八年十平方米的宿舍,挑起窗帘,就能看到物欲横流。他说自己“青春被人为地过度延长”,又说“食堂里的菜总是以白菜为主,肉总不够吃,我差点儿成了诗人”。学医最后三年,他开始做科研实习,主攻卵巢癌。发现无论医生如何处理,小一半的死去,缓慢而痛苦。而生活中的他,则继续挣扎着要不要打肉菜,继续请不起美丽的护士小姐吃宵夜。他决定转行,听从读过黄埔军校的舅舅的建议——乱世从军,宁世从商,去读商学院。于是他以托福满分,GMAT750分的成绩,全奖被美国埃默里(Emory)商学院录取。两年以后,他MBA毕业,进入了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麦肯锡上班。多年以后谈到人生,冯唐认为很多比他聪明的人成绩平平的原因是不会做大决定,而自己则是大决定做得好,做事习惯拎重点。1998年底,冯唐一个人来到了美国,那里“多数人讲英文,花草整齐,地上没痰和烟头,咖啡和可乐都散发着资本主义的味道”,那里早上“没有煎饼油条豆浆豆汁儿,没有包子饺子活鱼活鸡,只有一个类似于烧饼但难吃很多的东西叫Bagel,比黄桥烧饼和腊汁肉夹馍差了不是一点半点。美国的别墅花丛大草坪,刘瑜评价为看得到“历史的终点”,海外版“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过他发现,美国商学院的企业案例,并不如二十四史里的“历史习题集”,他要学的不过是一些名词和金融会计知识。他说,“80%的东西在进入麦肯锡之前就决定了”,进入麦肯锡工作之后,他一共只累计花了6年时间,就变成了全球合伙人。 4 | 北京局,香港饭2000年左右,冯唐回国工作,在燕莎附近买了房子,心里骂着,“奸商,北京的房子还能卖到接近一万!”他的咨询思维可能还没形成,不知道北京房子有朝一日卖十万向上还遭人哄抢;他的“酒肉朋友们”也都还没有认识,大把的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每周工作120个小时,没在晚上两点前睡过。改变来自于他的第一本书《万物生长》,青年张海鹏准备一手抓功名,一手抓文学,他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冯唐”,“冯唐易老”,他要用文字打败时间。2001年底,他经历了人生第一场大酒,当时电子书大佬“博库”在小长城酒家请客吃饭,他吃着酱香肘子就着二锅头,半小时就干了一瓶大的,后来回想起来,跟他喝酒的人在“三里屯十八条好汉”榜里排名第一、第二和第十一,分别叫艾丹、张弛和狗子。冯唐与艾丹碰杯,冯唐在文章里不止一次提到艾丹,称他“眼毒,嘴毒,酒量结实,心棉软”从此他走进了写文章的圈子,每月一两次厌倦了咨询行业里的“市场份额”、“税前利润”等俗物,就去小馆子喝大酒,他们那时候聚餐的地方有平安大街的黄果树餐厅,贵州馆子;东四的孔乙己餐厅,吃端正的江南菜;但吃得最多的还是长虹桥东北角顺丰餐厅旁边胡同里第一家的“去哪儿”餐厅,那里是他们的“食堂”,艾未未设计,冷静干燥,做金华土菜。2003年左右,冯唐被派去香港、深圳工作,仍然惦记着北京的酒局,“一到北京机场就想起喝酒。”他说,“香港有饭无局”,香港有号称方圆几千里之内最好的中餐、西餐和融合菜,但是没有“赋闲男人、时鲜美女和便宜啤酒”,在中环人行道上暴走的人群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5公里,基本超过一般骑自行车的。两座城市巨大的反差体现在食物上,在香港,坐在窗明几净的中环随时可以吃到外卖小哥送来的鱼子酱黑菌面、老树普洱,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很多参加无数酒局的人对餐厅的最低要求只有一个:有厕所。 5 | 离名声越来越近2009年初,冯唐来到了华润集团工作,一开始是战略管理部副总,后来主持创建了华润医疗集团,致力于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管理精益,医术领先的医院网络。他的工作更忙了,他坐满了一百万公里获得了国航终身白金卡,他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几乎天天大酒,他在飞机上在旅途在酒店里写文章……他慢慢出名了,他成为了GQ主编王锋从《时尚先生》到《GQ》唯一带过去的专栏作家,他成为了微博大V每晚晒“今宵欢乐多”,他在后海的四合院成为了众人艳羡的对象......今年1月,冯唐在香港中环的四季汇租了个小房子写文章,买了两箱好红酒和一些老岩茶,渴了就喝红酒和茶他开始喝得出红酒的好坏了。2014年他在香港出版了一本“黄书”叫《素女经》,里面总结了一套生动的葡萄酒策略,“不是一瓶酸水,不像醋的,就可以喝。有植物味儿的,什么果味儿啊、蘑菇味儿啊、松树味儿啊、巧克力味儿啊,就是不错的酒。有动物味儿的,什么皮革味儿啊、毛发味儿啊,就是非常好的酒。最好的红酒,就是有人味儿的红酒,一喝,一股内裤味儿,超级好酒。神级的酒,就是一会儿男生内裤味儿,一会儿女生内裤味儿。&2014年7月,冯唐离职,先去了湾区看望姐姐和父母,再回到北京找了一间寺庙厢房作为办公室,开始专心写作《垂杨柳》、《圆觉经》,还有翻译之后收到非议的《飞鸟集》,并公告说:“他要告别张海鹏,专心做冯唐。” 6 | 重回垂杨柳也许是命数注定,一年多之后,张海鹏又回来了。这次他的身份是中信资本PE部门高级董事总经理。于此同时,冯唐又回到了垂杨柳。2015年底,他做了一期叫《搜神记》的节目,他拜访了13位大神,制作成了13期节目,他回到了自己的双面生活,一面是全球各地跑的张海鹏,一面是坐在垂杨柳附近寺庙厢房里读书写字的冯唐。他回到了熟悉的压榨自己的生活。每周拼100个小时,周末写杂文,年假写小说,大酒吐完写诗歌,到现在为止已经出了六本长篇小说、两本短篇小说、三本杂文集、一本创作诗集和一本翻译诗集。他成了争议人物,喜欢他的人说他有男人气魄,工作有黄金履历,写文章又好;不喜欢他的人则说他臭美自恋,狰狞阴气重。他倒好,洋洋洒洒写了写了一篇文章叫《名声》,分七点替大家分析了“戴帽子”(成名)的好与不好。他的好朋友柴静说他如此生活“更超脱一点和更痴呆一点都不会走这条路”,冯唐对于自己则非常冷静客观,一是中了帝王将相的毒,手背后脚并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是他是医学博士与MBA硕士,要学以致用,改变世界。三是他心里藏着一个大毛怪,他忘记不了文字之美,他要用文字打败时间。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张一山独占三大美女,完美诠释路金波对青春小说的评价“不为老实讲故事,但求爽气吹牛逼。”日,冯唐的小说《北京,北京》被改编成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由张一山和周冬雨领衔主演,讲的是北京孩子秋水在医学院八年的青春故事,也许有些自恋,但有感情有故事有权衡有野心,也许看完了这个,你能大概理解出版商路金波对于冯唐的评价:“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能飞得很远。”7 | 冯唐与吃对于吃,冯唐的要求应该不大,他自己也承认过,爱局胜过爱酒,相对于美食,他更爱吃喝之间的那种氛围。不过,味道肯定也马虎不得,冯唐用宋代古器物喝很好的茶和酒,他在古玉收藏界很有名气,他爱明清家具和老宅子,他的品味高了,自然对味道也有要求。如果让我来写写跟冯唐有关的北京餐厅,我也许会推荐这几家。1. 宇飞牛肉面劲松/潘家园*上文中可能提到的店不是该店冯唐生于垂杨柳,长于垂杨柳,四十多岁之后,他回到垂杨柳,他说“在自己小时候长大的附近呆着,能延缓老年痴呆”,那他一定吃过垂杨柳最有名的小店,宇飞牛肉面。小小一间门帘,里面摆满了桌子,外面还支起小桌,却仍然人满为患。这里面条筋道,牛肉实惠。我个人更爱这里的小菜,小碗牛肉浓香,牙签肉硬香,炸黄鱼鲜香,热闹的烟火气像古龙笔下的江湖。2. 万柳阁左安门*上文中可能提到的店不是该店2015年,冯唐把工作室搬到老崇文一个寺庙里,这里离垂杨柳步行20分钟,离天坛步行20分钟,离龙潭湖公园步行10分钟。冯唐经常跟朋友聚餐的地方是龙潭湖公园里的万柳阁。这里借龙潭湖之景,做地道京鲁菜,有浓浓的老北京氛围。我离这住得不远,吃过他家的招牌油条,又大又酥,配上咸菜每次吃早饭都满意而归。3. 裕德孚老北京涮羊肉北新桥/簋街*上文中可能提到的店不是该店2012年冬天,冯唐抽出时间拍了mini的《城市微旅行》,零片酬,只因为这是个记录自己的北京的机会,他带大家看了颐和园西堤、筒子河、角楼、景山,最后一幕是在簋街的裕德孚老北京涮肉店,老板于福生从17岁起学涮肉,最顶峰时能把4两肉切出47片,现在的他,仍然天天守在店里,时不时教教后生怎么吃涮羊肉。冯唐喜欢于老爷子这样的手艺人,他认为自己也是手艺人,下足功夫写字,下足力气经营管理上百个亿的资金。去年冬天我在裕德孚吃饭,鲜嫩的大三叉卷起即收,不沾麻酱而是轻撒一小撮细盐入口,纯净的肉香扑鼻,外面的寒风都柔和了起来。4.
潮黄记潮汕牛肉火锅常营*上文中可能提到的店不是该店2003年到2009年前后,冯唐在香港生活了六年,2009年之后,他也陆陆续续在香港呆了不少岁月。他吃茶餐厅碟头饭,他吃排挡整只走地鸡翅,他吃看得到无敌维港烟花的勺子,他仍然怀念北京的兄弟朋友初恋。2015年底,北京掀起了一阵潮汕牛肉火锅的潮流,冯唐也爱吃牛肉火锅。他在批评董桥肉肉的文字时说到:“其实,香港的饮食业,天下第一。对于香港,不要苛求。少读董桥肉肉的文字,多去湾仔一家叫“肥肥”的潮州火锅,他们肉肉的牛肉丸实在好吃。”这家潮黄记在双井劲松一带,门脸破败,但是肉片靠谱,现打的牛肉丸靠谱。5.
日坛宾馆东匯品鲜舫2000年之后,冯唐走进北京作家圈子,喝了不少大酒,也“喝倒”了不少餐厅,在那些年里,他跟艾丹喝,跟张驰喝,跟狗子喝;他跟老罗喝,跟老六喝,跟陈晓卿喝,他是老男人饭局的重要成员,他每周工作八十个小时,他抽出空就会去跟大家喝酒。日坛宾馆也是他喝酒的据点之一,2008年之前,这里是巨富之地,雅宝路一楼的铺面是大百货商场的几倍,藏着不少故事。这家东匯品鲜舫做的是江南风味,冯唐说江南菜养才子,吃点江南鲈鱼虾仁,喝点酒水,从自己的壳里钻出来透透气。也是在这里,碰到一位前辈,听到我喜欢冯唐,前后说了两句话,开了个玩笑,“你喜欢冯唐?冯唐好,赚大钱”,“不过,冯唐是个坏人呀。”6. 雪崴三里屯*上文中可能提到的店不是该店冯唐喜欢手艺人,前有簋街裕德孚的于福生老爷子,后有红街雪崴的后起之秀张雪崴。张雪崴,师从东京“みかわ是山居”的“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在早乙女手下学艺12年。2015年底,他在三里屯红街开了“雪崴”,专门做天妇罗料理。冯唐曾在《搜神记》第二集里拍过与雪崴比拼厨艺,亲自下厨炸油条的桥段。最后果然败下阵来。雪崴是冯唐心目中的搜到的“神”,冯唐也时常来“雪崴”吃饭。每天早上,“雪崴”就会亲自跑到京深市场选购好的海鲜,从食材开始,处理、备料、招待、料理各个方面“雪崴”都兢兢业业,虾芯正好达到45°C的时候是车海老天妇罗最甜的时候,而海胆天妇罗需要突出紫苏和海胆各自的香气而不互相抢味。正如蔡澜先生所说:“吃好的天妇罗,已非价钱问题,你所付出的,是购买他们的艺术。”7.
情忆草原涮肉馆双井*上文中可能提到的店不是该店情忆草原,紧邻着光明桥,是龙潭湖周围劲松潘家园一带最靠谱的涮肉馆子。冯唐很喜欢去这家餐厅,这里肉用的是空运来的呼盟羊,锅是烧得热彤彤的铜锅,而且东西全,小料里有罕见的野韭菜花儿,点心有内蒙的布里亚特包子,如果吃不够,还能点上两串羊肉串,肉嫩而香,像摸五个月大小胖娃的脸蛋。最重要的一点是离家近,这里离垂杨柳步行十五分钟,喝酒不用叫代驾,北风呼呼得刮也能走回家。我还喜欢这里的羊肉汆面,羔羊肉爽脆,手擀面条筋道,一碗下肚,我还能再吃一碗。对了,冯唐还有家微店,叫“不二堂”,卖签名书和题字,也卖自己定制的春茶、茶饼和清酒、香槟,价钱不便宜,但是如果想尝尝冯唐的味道,可以去搜搜看。 8 | 活动关于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你有喜欢的场景吗?如果有,欢迎在文章下面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从留言中随机抽取10名用户赠送冯唐签名书《北京,北京》或者《女神1号》一本。时间是现在开始到号中午12点,获奖名单将通过当日的二条公布~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哦~文:刀刀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点击标题,在这些文章里了解一大口有用干货 | 这可能是东八时区最强悍的烧鳥终极攻略2017年度最靠谱的北京烤串指南烈酒简史有趣我比一般人吃过更多难吃的饭,见过更多奇葩的饭局你知道南锣鼓巷十几年前是什么样子吗?他离开三里屯的时候,三里屯的后厨都降了半旗有品一大口BEST100中国餐厅榜颁布,今年最值得吃的餐厅全部在此2016中国美食年度人物榜,这些人悄悄变革了我们的味蕾和餐桌爱吃的人总会相遇。快来第一个点赞吧~写评论发布热搜好文中国人都看哭了:老外竟活埋大闸蟹!<span class="num" data-v-668b三大“毒物”,吃了会胖,不吃会死!<span class="num" data-v-668b「肉肠煎蛋」,作为好男友,520怎么能不露一手?<span class="num" data-v-668b不认识这些雪糕?别人会说你没童年的!<span class="num" data-v-668b夏天吃这些,不解毒,算我输!<span class="num" data-v-668b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用户举报热线: | 单位: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安化路492号冯唐的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中,主角...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冯唐的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中,主角秋水对朱裳的是爱情吗?
RT冯唐的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中,主角秋水对朱裳的种种行为与心态,能算是爱情吗?本问题只有读过冯唐的人才能回答吧。如果对冯唐有兴趣,试试在线版全文阅读: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冯唐:好电影和好小说一样经得起时间检验
[摘要]冯唐:“很多五六十岁的著名作家,你拿出他的书看看。随便翻出一页,语法错误比比皆是。”冯唐冯唐总是希望春天快点过去。这几年,春天一到,他就被“严肃”的诗歌界挤对:每到春天,沿海小城市就归海子&#8212;&#821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内地二三线城市就归冯唐&#8212;&#8212;春风十里,不如你。今年,再加上一句,变成了&#8212;&#8212;“春风十里,万物生长”。4月17日,由冯唐小说《万物生长》改编的同名电影即将首映。这部在他十几年前完成的小说将被导演李玉搬上银幕。坐在北京城中心一座废弃的古庙里,冯唐一手泡茶,一手拿酒,请客人吃茶,自己喝酒。窗外是残破的佛像,古旧的墙。墙上几个大字&#8212;&#8212;万古长春。四月的北京,一阵荒芜、一阵绿意。不由得想起他的那首诗:那是爱那是癌那是如来范冰冰演出了一个用尽风情万种,让男人们的后半辈子都无法安宁的柳青问:电影《万物生长》是单独把小说《万物生长》故事拿出来,还是把“北京三部曲”(《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综合改编成了一个故事?冯唐:只是改编了《万物生长》,而且也砍得蛮厉害。小说给了电影可以做的很多的细节,但肯定用不全。电影只有100分钟,包含不了那么多内容。问:小说的结构其实挺特别的,它是不断地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穿梭。电影把结构打乱了吗?冯唐:你看得很准,三个时间段通过三个女性的角色来穿插。电影剪得相对简单,主要是柳青和女友的角色来推进。问:范冰冰饰演柳青,她是你心目中柳青的样子吗?冯唐:李玉导演真的很厉害,我第一次见她选好的角色的时候,不单单是柳青这个角色,其余的人真的和我当时的同学们很像,是那种“神似”。小说中,柳青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是对一个风情万种的成熟女性的想象的投射,但是我看了片子之后,范冰冰把这个符号具象地表达出来,演出了一个用尽风情万种,让男人们的后半辈子都无法安宁的柳青,我感谢范冰冰。问:电影看完是什么感觉?冯唐:总体来说,我是挺迫不及待,希望带着朋友们去看。青春的三个核心词:人体、诗意、幻灭问:小说《万物生长》不论从文字还是结构都挺特别,很多人都说过冯唐的小说是没法改电影的,改编成电影一定会损失掉一部分东西吧?冯唐:这肯定。当时我也说,一定不要要求电影完全根据小说去弄。一定要把小说当一个透镜,透过小说看到描述的主体,那时候的状态,那时候的诗意,那时候的幻灭。小说用的是文字,白纸黑字,电影用的声光电。这样小说和电影才能相得益彰。至于是不是百分之百忠实、还原原著,我觉得不应该是最大的追求。问:你觉得电影做到这一点了吗?冯唐:是,电影故意处理成“去北京化”,电影在天津拍的,能感觉这是一个北方城市发生的故事。还有所谓的“去时代化”,小说里写的是90年代初期和中期,电影用了一些90年代的东西,但是没刻意渲染那时候的大事件和标志性的东西。我觉得挺好,能够在一个稍稍脱离地域和时间的角度,来观察那段时间的人性。问:听说在编剧过程中,你也给剧组指出了一些硬伤?冯唐:没有。我是提了三个期望。有三个核心词我很少在中国的青春小说描述的世界里看到:一个是人体。《万物生长》讲了一个医学院的故事,身体高速发育的故事。人体是重要元素,在现有条件下,我希望他们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充分想象人体怎么表达。第二个是诗意。现在诗经常被嘲笑,但还是很重要的。那个年代当诗人,写诗是很了不起的事,当然现在像个笑话。问:现在开始好一点了吧?春风十里,不如你……(笑)冯唐:通过我的努力变得好一点(笑)。第三个是幻灭,青春有梦,有梦想的破灭。就像诗里说的,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撞,发出的都是梦破碎的声音。那些人上的是精英学校,协和是精英教育,当初只在全国选30个学生,就希望你们承担起让世界更美好的责任。至少有过这种梦,当然也被现实打击得很厉害。做到这三点,和别的青春片就会不一样。问:爱情也是青春题材里重要的母题,《万物生长》中三个女性是不是也可以看作男人的三种爱情观?你自己偏向哪一种?或者说,经过这么多年,你是怎么看待爱情这件事情的?冯唐:其实我不觉得是三种爱情观,我当时设计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一个青年男性的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观念,“情窦初开”和“热恋”感觉是不一样的,你在每一个当下的心境、行为都是不一样的。我对爱情这件事的看法,从来就没有变过。爱情就是一瞬间的东西,存于刹那,樱花般灿烂。女性(当然,也包括部分男性)有时候会问很多蠢问题,最蠢的一个我认为是“你会永远爱我吗”。如果对方给你的答案是“我会”,那我基本可以肯定对方是个“骗子”。我怎么知道明天会怎样,未来会怎样?说句不好听的话,说不定我明天突然失忆了连我妈都不认识了,我怎么爱你永远?爱情很美好,但不要沉醉于此,最后都把自己骗了。电影当然也有金线好电影和好小说一样经得起时间检验问:青春片现在是非常火的一个电影类型,从《致青春》到最近的《匆匆那年》,你看过吗?冯唐:都没看过。我看过《青春万岁》《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时候还上大学呢。外国的青春片看过一些,比如《麦田守望者》《色即是空》。现在的电影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什么的,都没太看过。实话实说,我会看的,没准我还挺身走进编剧界呢。对了,我还看过《将爱情进行到底》。问:觉得拍得怎么样?冯唐:我那时至少能看下去,结尾是滑的,逻辑关系不太清楚了。分分合合,前边还基本立住,后面能感觉到编剧在用劲编了。问:当年那个拿出手机听海的声音的细节很多人模仿啊,这种故事在您的生活里会不会发生?冯唐:(大笑)听海的声音……问:现在对于青春片,批评的声音很多。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就发了一篇评论批评现在的青春片“缺少对时代的砥砺和激荡,成为一种单纯的怀旧”。冯唐:就像刚才说的“幻灭”,不止是单纯的怀旧泡妞打架性交堕胎。刚才那几个核心词,就是我体会的非常重要的青春。对世界有很多理想,也愿意为理想去努力,但在社会里碰得头破血流,可是会剩下一点理想,这是我喜欢的状态。有可能会有一些“精英范儿”,这无可厚非。你生个孩子,是想让他当混混,还是到最高学府为人类做点贡献?还是后者吧。问:“精英范儿”怎么定义?冯唐:“精英范儿”就是最好的书,最经典的书,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企业,这些看上去像恶势力一样的存在。您得分清两件事,一种是,你就选择不理这些东西,我同意,没问题;另一种,明明是自己没机会,是自己忍不下心性去看这些东西。连看都没看过,就说这些东西是垃圾,那我只能看不起你,而不是看不起那些东西,那些东西是品牌。有疑难杂症为什么往协和跑,不在路边看老中医?你说协和出来这帮人,经常以天下为己任是装X,那你自己有病的时候为什么找这些装X犯,为什么不找街边这些不装X的呢?问:你觉得青春小说也好,青春片也好,一定要和时代去互动吗?冯唐:我刚刚提到的几个词都和时代没关系,和年纪有关系。我这样的作家,永远是人性第一位,时代环境砥砺都是为了凸显这段人性的,总要有个落脚点,那些细节无非是要激发这些人性。问:平时喜欢看电影吗?你最喜欢的影片是哪些?冯唐:我作为一个新入行的电影人,慢慢会看起来的。我喜欢《美国往事》多于喜欢《教父》。《美国往事》更性情,《教父》很沉着,我更喜欢更性情的,更集中的。《教父》有时候会说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有些东西很生活化。《美国往事》就是黑帮,重点都在黑帮的爱恨情仇,生活化的东西不多。问:著名的“冯唐金线”如果延伸到电影,是不是也成立?一部好电影在你看来标准何在?答:当然成立,其实金线是一个常识,每个行业都有金线。电影这个行业不是我的专长,我不敢说标准是什么,但是我觉得好电影和好小说一样,在10年后,50年后,甚至100年后还有人会专门找出来看,我想它一定是金线之上的作品吧。给初恋写150封情书是真实的,都被烧了问:一个人如何成为作家,我听过很多故事,你的版本也很多。我宁愿相信作家小说里无意透露的信息。《万物生长》里有一个细节,秋水给初恋写了150封情书,“我将来万一落魄当个作家,还要仰仗那时打下的底子。从那以后,我才明白,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凑凑、拼拼、贫贫,也就出来了。”冯唐:150封情书这件事情是真实的,不过我在之前已经写过一部长篇了。她的信我可都留着,我给人写的情书都被烧了,真是可惜。说不定留着?派个杀手去。问:你的写作过程和别人很不一样。很多人都是先写一些短篇在文学期刊发表,你是一来就写长篇,没练笔的过程吗?冯唐:长篇也是一种练笔。我长篇看得多,原因也简单,因为我不喜欢英文,但我知道不学好一定有大问题,就开始看英文原著,当时看的都是英国老派作家,简&#183;奥斯汀、海明威的,单词特别少。我最喜欢的作家最后都没得诺贝尔奖,亨利&#183;米勒,杰克&#183;凯鲁亚克都没得。还有,我觉得长篇相对立得住,短篇就两页,很少有作家凭着短篇在文学史上留下地位的。你别看我傻了吧唧,有些事我很鸡贼的。问:你当时的悟性,很多70后作家才刚刚意识到。冯唐:很少有作家靠短篇,甚至中篇奠定地位的,中篇可能就是阿城。我的写作过程大概就这么几个阶段。最开始是《万物生长》,刚刚出来圈内叫好的特别多,但是好羞辱,那书就是不卖。后来我就想,怎么能又叫好又叫座?我又没写得很老学究很艰深,又不是《管锥编》。到了第二本《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我就拉下脸,去站台。我走了大概七八个城市,每个城市都做采访、签售。经常平均来三四个人,上海有四个。经过那一次,就不用刻意找媒体宣传了,那本书卖得挺好,后来《北京,北京》就卖得很好了。第二个坎儿出现在后来,工作越来越忙,写作尺度越来越大,国内就难发。实际上《北京,北京》之后还没在国内发过长篇。反而在第二阶段,杂文开始卖得非常好。《活着活着就老了》《三十六大》都卖得特别好。可能也跟大家阅读习惯有关吧,很短,看完就完了。第三阶段就是在香港,创了香港出版史的奇迹,从没纯文学卖得这么好的,香港写文章的人都很气愤。后来让国内人气愤的是,我出了诗集,变成中国最畅销的诗集。所谓成长过程,一定是内心极度不自信和极度自信交织的问:很多人对冯唐的印象都是挺“臭牛X”的,只有四个读者的时候,你对自己有怀疑吗?冯唐:所谓这种成长过程,一定是内心极度不自信和极度自信交织的。你极度自信,现实反差太大,人又不笨,就觉得自己是傻子。如果极度不自信,就挺不到今天了。问:但是你这种怀疑是对别人的,不是对自己写作上的。冯唐:我只是仇恨这个社会(笑)。第一,我特别感激上海的那四个读者,特别是其中一个女生,长得真的好看,穿着打扮也得体,送了这么大一束花,有一个人高,马蹄莲或者是玉兰花。如果来的四个人都鼻涕老长,就没信心了。第二,这跟我大量阅读形成的见识和判断有关。咱是读过好东西的,知道好东西啥样。那时候流行的我知道过去就过去了,事实证明,通过大量阅读经典培养出来的品位和见识是对的。问:你对自己的写作有过怀疑吗?冯唐:我跟别人说过。两种状态就封笔不写了。一、我开始动笔敲电脑,写出的东西会小于腹稿,这个时候基本不要写了。还有,写的过程中,句子和微小的意象,你拼命想那些细节,如果完全没超乎你的想象,你也别写了。真是老天眷顾,这两种情况都没发生。问:你太顺利了。冯唐:是的,祖先保佑,积德行善。问:和很多作家聊天,他们在写作上每个阶段还是要突破一定的困境。冯唐:那困境是什么呢?开始我以为有,后来发现也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如果真的见识上形成某种突破,你看古今中外不该有那么大的差异,你会有很多想通的地方,相同的东西。过去的鱼玄机和现在的名媛主持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问:比如说,有些作家会有一种现实焦虑症,他们很想去写当下,但是又很难去把握到当下的人际。冯唐:他们长期不干工作,脱离社会太久了。原来的牛×文人,是宰相局级干部,是官吏,苏东坡好歹是太守呢,地级干部。你要接触生活,并不是说很傻×地去采风。你以为在老乡家吃顿饭,就知道老乡是怎么想的?想什么呢。你真的是要生活进去。也就是说你要有工作,其实李敬泽说过很多次,对文艺女青年,别老在家就写出一个长篇,哪怕当编辑记者开个咖啡店,去做点啥。很多著名作家,你拿出他的书看语法都是错的问:你的文字识别度很高,很多人看一段就知道是不是冯唐写的,你有特别考虑过文风的问题吗?冯唐:文字上没太追求,写了几个长篇之后基本文字调性就在那儿了,已经形成自己风格了。一瓶酒搁在瓶子里,十五年,二十年,有可能因为岁月产生变化,不要人为干涉,就让变化自己发生。问:现在的中文写作,语言是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作家基本没有文体意识。冯唐:这可能是五四之后已经存在的问题了。我就不点名了,你看一些所谓成名成家的作家,语法是错的。我可能要求严,只是要求基本语法正确,你才有这种优美很飞起来的东西,主语谓语宾语是不清楚的,很多五六十岁的著名作家,你拿出他的书看看。随便翻出一页,比如说,我吃了饭,然后……你会发现,本来应该加另外一个主语,但他没加,比比皆是。写诗可以,写文章基本语法是要遵守的。第二层是对文体的要求,文字本身是一种材质,石头、玉石,本身是有质地和自己的优美的,有人说文字是肉做的,文字是一种东西,但不是肉。文体学家,发扬的是文字作为一种材料之美。其实古代有特别好的传统,英文里有文体学家,你看他们的文章没啥思想,但是文笔太漂亮了,文笔太美了。像清水之美,清水不好喝吗?人家就是深山矿泉水,咱们喝的就是北京自来水。写《金银岛》的史蒂文森,英国人,没写啥事,但文字好看。毛姆,你说他有多深刻的哲学思想?但是想想,你写得出来人家那种文字吗?问:你是一开始就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吗?冯唐:背唐诗看《史记》长大的人,多少是有要求的。不是自恋,你拿出《万物生长》,十五年了吧,就像你现在拿出来《围城》、《边城》,不寒碜。第一,材料的样式和挖掘用的料不差,现在拿出古代做的衣服和首饰,不会觉得寒碜,第一就是料好,然后才说思想有多深邃。这是我很早就意识到的。张岱很好,沈从文也很好,司马迁尤其好问:有的人认为这个时代“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冯唐:这俩很难排先后,如果你认为写什么更重要,你写论文。现在更缺的,是两个东西。一是真实面对一些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比如郭美美这个事,特别好的小说题材,第一,为什么这么多作家都没有兴趣?第二敢不敢?兴趣意味着敏感度,敢不敢是勇气问题。这种敢于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探索人性,是很多小说家没有的。就身边那么点破事,太局限了。其次,你有没有这种能力表达好,平实的时候要抓得很准、很简洁、很有效,飞的时候可以很飞。这又是一个手艺问题,这种手艺现在也很缺。转一个角度,我又开始疯狂自恋了,我的好日子可能还能持续五六年,甚至小十年。问:70后老被说成夹缝中的一代,觉得你们一直立不起来。你觉得是吗?50、 60后这拨作家,你还会看他们的书吗?冯唐:我觉得夹缝的一代是时代烙印吧。一代人肯定会受整个大时代的影响,但影响大小因人而异。说实话我看70代人的作品不多,因为这代人和我同辈,他们的作品出来的时候,我正处在学习、工作都非常忙的状态。我集中阅读的时间大致有两块,一块是小时候,一块是协和八年。我在协和八年的时候,70代还没什么人露出头。50后的作品,我这个年纪已经是很难看进去了,这也和个人状态有关,我已然是不惑之年,所以多读一些“知天命”的书,我觉得特别赞。张岱很好,沈从文也很好,司马迁尤其好。问:这么多文学期刊上发的所谓纯文学,为什么都没人看呢?冯唐:写得难看。现在作者都不认真,读者也不认真看。我有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我不能写,我就当医生去啊,当不了医生就去当个鞋匠。问:对于大部分所谓传统文学作家,生活主要是围着文学转的。冯唐:所以很惨,作家除非是市场能养活你。国外没有所谓给你工资的专业作家,是记者、编辑或者是编剧,是读者给你的钱,不是单位给你钱。也有一些人自费出版,也挺好,就像唱KTV一样。古代也没有专业作家,要么是小地主,写首诗,到妓院去唱一唱,这不是挺优美的事儿吗?春风十里不如你,杨柳岸晓风残月,挺好的。问:有关“金线”这事儿,你总是被大家调侃,你觉得文学真的有一种绝对的标准吗?是不是还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很多文学大师互相也看不上。冯唐:可能很多人对“金线”这个概念产生疑问,是理解错了。还有一部分人,实际上认可这个概念,但反感为什么你来定这个。首先,我没有任何动力和意图来定这个金线。你看现在,我连坏话都决定不说了,我也不写序,也不会说谁过线,但不排斥十年之后做这个事,等我彻底功成名就之后,我很狡猾的(笑)。艺术,包括文学应该有一定的水准。你在金线之上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但起码说,我至少承认你是个作家,是个诗人。而不是说,是个东西就可以称之为文学。这根线,大家定得有高有低,但如果放眼整个历史会发现,这根线的变化,你和我的标准,不会差得很远。(文/罗皓菱)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pingtingx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北京 冯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