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爱人去外地能不能写一首送别诗句大全

试论唐代各类送别诗的独特之处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试论唐代各类送别诗的独特之处
&&唐代送别诗论文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6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关于现代诗歌送别诗歌?_百度知道
关于现代诗歌送别诗歌?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关于离别的现代诗  1、《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诗简短有力,完全符合要求。  若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追问  还有没有别的  回答  是觉得太长了还是拗口?  2、《别》  顾城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掠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3、《赠别》  杨牧  人生有多少别离  唯天山下,这多急切  我骑着马  你也骑着马  我要去追赶我的马群  你要去赶最后一班车  送你什么?  冰雪太冷  炽沙太热  野草带走容易凋萎  小溪给你容易枯竭  残阳不错,诗意很多  但那过分得有些像血  人总是要离别的  阴晴圆缺,天山月  唯有心,像这草原  一岁一荣,消了残雪  地球没出都是中心  随便那里都可辞行  别就别在这马背上吧  在同一张鼓面  敲出鼓点  为了连结往后的思念  赠一个背景给你看  4、《离别童话》  予佳雪  光芒,和着欢笑  慢慢,流映在墙上  黑暗的触角  不经意间  已摸爬上了我的窗满城的灯火,亮了  柔柔的,像妈妈的眼神  温馨而慈祥  然而我的眼睛竟然涩了  是泪吧  就让它静静流淌  美梦里的谎言里的欺骗  敲碎了  又小心拼成童话  灯,又暗了  连离别都消失了  夜风吹来浓浓的黑云  逼我赶快喝下  那水杯里的月亮……  5、《离别的车站》  文字暗室  我们站在离别的车站  离开我们长期居住的这座城市  踏上返乡的旅程  很遗憾我不能与你相伴  好像第一次的相识  走过一座一座车站  你说回程的车票  是承载亲情的追忆  那个地方有着你日夜牵挂的双亲  XX着你童年美好的回忆  你站在车厢  我们相望泪眼  你还是那样含情依旧  我也只有对你日夜思念  你说对这里你依依不舍  你的不舍是因为我还在这座城市  你却要踏上千里归乡的孤独路  既然是暂时的分别  那就,请你再次回忘  因为这里的与你我有关  即使在你想起你的黑夜  即使我为你哭泣  我也只是一个人  我晓得你与我的离别  或许是为了对家的思念  或许是深夜你在无尽的黑色里无数遍默念我的名字  如果恰好是你的眼泪  请落在我们的誓言上  对你分分秒秒的思念  就在我的悲伤里  在你的纷乱俗事里  像风一样过去了  老去是一件多么迅速的事情  只是你我彼此的想念  却依然如旧  你要开心的回家  去完成你对家的思念  6、《离别》  贞皇  时候到了,相遇,相爱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踏雪而行  天地是茫茫一片  有的,  只是身后一串串脚印  北风似在哭泣,似在呼唤  孤傲的苍松在悲鸣  顺着北风  顺着那串串脚印蔓延的方向  今天注定离别  你走了  难道这就是注定  我怒吼,我祈求  却依旧留不住你的脚步  这能默默的看着  看着你的背影慢慢的消失  我纵是有太多的不舍  太多的惜别  告诉你  却无从说起  离别  7、《离别之前》  颜无忧  我们曾漫游在  芳草萋萋的河沿;  我们曾徜徉在  美女如云的街路;  我们曾嬉闹在  整洁雅致的寓所。  怎么能忘怀啊,  往昔的美好生活历历在目,  而如今我们要分别了。  珍惜这相处的最后时光,  不要在此时满怀忧伤,  举起甘冽醇美的葡萄酒,  今夜我们一醉方休!  满满斟上一杯,  祝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像这葡萄酒越久越醇厚。  8、《离别的日子》  刘恒武  离别,  离别的日子,  远方的我,  天地间,  呼唤着你的名字。  远方的你,  是否听到,  我这心灵的呼唤。  多少次的梦中,  多少次的风雨中,  多少次的漂泊,  多少次的热情澎湃!  多少次的激情高歌。  漂泊的我,  依然是那么的执着,  那么的热情难忘。  难忘中,  那离别的日子,  伤心的日子,  孤单的日子,  宛如一幅深厚的画卷。  等待中,  闪着那浓浓的深情。  深情中,  有着那心脉的相连,  和真情的嘱托。  走在漂泊路上,  漂泊的我,  数着那岁月的日子,  看着那岁月的天空。  心灵中,  割不断的是那颗思念的心!  9、《离别的季节》  不久以后  这一天,要背起行囊  这一天,要扬帆远航  这一天,要看着你走  这一天,即将来临  离别的季节  能不能不要再伤感  谁也不愿意做这局中人  早已想的到你会悄然地离开  可我还是不能宽慰我自已  说了合久必分相逢总有缘  说了一生有你会陪在我身边  有多少习惯将要去改变  有多少改变将要去习惯  有多少梦想值得去追逐  有多少追逐都随梦飘散  多少次曾回回头你坐在我身旁  不知以后多久才能熟悉这改变  多少次曾谈到毕业怎么办  相顾无言压抑不住的伤感  哭过笑过梦一场,说声遗憾  爱过恨过醉一场,说声抱歉  聚了散了哭一场,只剩再见  我的笑容夹着忧伤  你的背影带走凝望  人群中你已消失不见  再也看不见你的回眸  挥挥手,你奔向远方  挥挥手,你奔向匆忙  挥挥手,我独自凝望  挥挥手,我也将和你一样  10、《离别》  君嶶  当风花雪月的浪漫不在上演时,  离别的钟声即将敲响,  真想再在你怀理撒娇耍赖,  多想耳畔在响起“我爱你”  可是一切都不复存在,  你的心如荒漠的沙丘,  再也不愿承载我的爱,  我无力强留,  也强留不起。  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背影,  多期待你能再回首,  看看我流泪的双眼。  然而,  你没有,你绝决的离去,  只留给我无边的思量,  我的心碎了,  为逝去的零乱成泥的爱情,  昨天悲也罢,  喜也罢,  我只能拭去泪——忘记,  然后轻轻抖落身上的尘土,  期待下一次相逢,  相逢。  11、《离别》  巫见习  你的一声离别  打破了冬天的沉寂  世界仿佛坠落深渊  灵魂躲在谷底幽咽  泪水与冰雪共舞  哭泣与寒风合唱  胖头的雪人在田野里静静微笑  笑出了泪儿也笑出了血  我看见你的背影消失在我的世界  像花朵消失在芬娆的自然  再也感受不到你指间的缠绵  你的微笑也黯淡成灰色  记忆在脑中发酵  沉淀出美好的渣滓  说好了的相守比枯叶还要脆弱  风儿一吹便化作灰尘在泥土下长眠  你的一声离别  是冬日里最刺骨的寒风  在我心底刻下道道疤痕  给我留下了阵阵疼痛  温柔的话语如今变成了讥诮  曾经的诺言也已成了谎言  就让信誓随着冬风飘散  不去怀想它的来属归地  应该忘记你的一切  让离别成为一种释然  我笑过,也哭过  玫瑰花盛开的时候  我也会摘一朵撒向大地  我爱过,也痛过  雪花纷飞的时候  我也记得要多穿一件衣服  12、《离别》  风中落花  不舍,填满一步三回头的脚窝  温柔的妻子千叮万嘱  蹒跚的女儿叫着“爸爸”  还有一对踉跄的父母泪如雨下  不能不离开,因为  坚强的身躯,一肩担着爱人的牵挂  一肩担着女儿的花裙子  双手还要托起父母的晚年  背后的行囊,塞满担心和眷恋  日子就挂在枝头,风吹日晒  异乡的土地,思念开始拔节  一张全家福慰藉夜里的躁动  钢筋水泥里,寻得一锥之地  或蹲或坐,日子就在馒头米饭里咀嚼  一碗蛋花汤喝掉所有冷漠鄙夷  油黑的手指在碗底复苏  摸一摸干瘪的衣兜,心思开始盘算  明天开始戒烟,为了女儿头顶的蝴蝶结  为了那个美丽的承诺  春暖花开时,一起去看海  13、《离别》  景舞天  凄凄细雨  织得萧瑟缠绵  文字在指尖吟唱  却划不出心底那个深深的名字  走不出份深入骨髓的思念  青山不老却为雪白头  绿水无忧却因风皱面  是谁提针捻线就着一瓣烛火  在心上一针一线绣下那个名字  灯火阑珊  我悄然等待  仿佛是镌刻在岁月里的风景  用一生来祭祀那一场繁华和美丽  而你的指尖滑过我的泪  焚尽我一世的相思  不知你温暖的手  能否载我一世情深  你冰封的心  能否承载我的千年深情绝恋  红尘若梦  孤独在朦胧的月色中沦陷  摇曳着落花翩翩  残留着几许沧桑与黯然  淡淡的别绪  缭绕着深深的思念  在蓦然回眸中  卷起一帘烟花灿漫  然后轻弦淡然唱着似水流年  幽梦檀香  熏透了思念  梦靥处  镌刻下你微笑的轮廊  铺下一笺的泪涟  如我沧桑般的心路  蜿蜒曲直向你遥远的心岸  你的柔情在我的指间任意滑落  我的思念今夜搁浅成忧伤的海洋  我只能任思念轻抚你那虚幻不定的容颜  思念如卷  织尽魂牵梦绕  岁月流逝  空留几许挂念  倾尽我跌破的思念  缠绵着你赋予我的那一抹嫣然  伫立相思海岸  却无法望及彼岸  只因彼岸有梦,梦中有你  痴心一片  落花漫天  情定三生皆为虚  烟雾燎绕  薄薄的忧伤凝成了思念  任文字在指尖绽放如花  开出一片凄艳  叹一息芳华  凋零在阑栅的流年中  残破了诗情画意  红尘缱绻  凋谢了繁花,落寞了繁华  一曲乐章轻扬起一道淡淡的离愁  跌落在无眠的夜里  你若灵犀  是否会携着一缕的花香而来  聆听我的思念  不经意的一个凝眸  在时光里留下缠绵的温柔  凝眉落花  一曲忧伤,泊我半世凄凉  一阕断章,渡我一生安然  我在风的影子里默默追寻着你的容颜  一纸柔情在心中种下你的影子  用思念为土,爱恋为肥  蕴藏一份美丽的夙愿  月下有我,我心有你  偷一朵如花笑靥  蘸一笔似水柔情  写一阙相思如歌  往事如烟  一盏孤灯燃尽了我所有爱恋  一杯热茶烫伤我所有悲喜的岁月  是谁,是谁在轻吟  轻吟着生生世世,天荒地老  又是谁听信了风  以为是离别的歌  在遥遥无期的日子里  守候着一季的落寞与荒凉  红尘轻叹  掂花怯声般的浅笑  执手挥袖  抖落指尖落满尘埃的飘渺  前世,是谁在水之湄,静候成石  又是谁在百花深处的幽静中心皱难舒  来生,谁又会是那池中荷,安之若素  今生,我许与你一世相守  倾城,倾国,倾尽我一生  14、《沙杨娜拉》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杨娜拉!
采纳率:85%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图文】离别诗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焱歌装饰怎么样
今天刚入住,感觉很不错,之前我还担心装修的质量,现在入住以后感觉非常好,感谢焱歌装饰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谢谢
我家要装修了,朋友介绍说焱歌装饰公司挺好的,想来问问大家的意见
朋友说好一般也不会差,所以你可以叫他们做方案与预算你看看。装修房子至少要看两家公司,比较设计,工艺,价格,还有售后服务
网络歌手炎小琳个人资料
艺名:炎小琳ARRON-Lin 现居:河南省南阳市昵称:小琳 琳琳 音后 小琳纸 琳小小职业:学生 歌手 原创音乐人擅长:Rnb、Hip-Hop 作词作曲代表作(翻唱):<泛白的记忆><不期而遇><薄荷色夏天>等作品收藏:手机APP"唱吧"风格:甜美小清新 伤感 多变型歌曲推荐:<泛白的记忆><不期而遇><影子爱人><薄荷色夏天>等音乐搭档:帆宝 韩晓洛
这首歌叫什么????????????????????
歌名叫&丹心&DIVA的.
最近要装修了,家住上海宝山盛桥一村的。不知道焱歌 装饰 这家公司好不好,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推荐,
焱歌还不错,鲁班网上口碑蛮好的,你可以问问网站.
西城秀树的《炎》 歌词
歌曲名:炎歌手:西城秀树专辑:Best Hit西城秀树 - 炎作词:阿久悠作曲:马饲野康二あなたのからだはあまりにつめたい心の热さを探せやしないそれともガラスの细工のようなキラキラきらめく氷のハートがあなたに出会った不幸を思えばこの先悲しむことなどないさきりきり舞いする男を见つめ心のどこかで笑っているのかアアーアー一生一度ならピエロも主役さあなたの心を溶かしてみせるアアーアー恋とは戦いと知らされたからは炎で氷を溶かしてみせ
我想投资装修不知道那家好,您能告诉我吗
炎歌国际设计,嘻嘻
喉咙发炎能把歌唱好吗
最好不要,如果是自己的嗓子不好的话唱歌容易导致自己的嗓子疲劳,有可能造成其他的问题比如声带息肉什么的,比较严重的可能会损伤声带,最好治好疾以后或者保持良好的发声习惯,你可以咨询灯塔app 的耳鼻喉科,问问有什么好的办法缓解。
恋の炎歌词要中文 我的狐仙女友 里的歌
恋の炎/恋爱的火焰《我的狐仙女友》ED作词:叶月みこ作曲:酒井阳一编曲:大岛こうすけ演唱:榊原ゆい云ひとつない 青空がまぶしいku mo hi to tsu na i a o so ra ga ma bu shi iあなたに今日も 想い伝えるa na ta ni kyo mo o mo i tsu ta e ru照れてるあなた 初めての阶段te re te ru a na ta ha ji me te no ka i dan手のぬくもりに 安心するのte no mu ku mo ri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谁有啊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注释]
  ①判官: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
  ②胡天:指西域的天气。
  ③孤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④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着:穿。
  ⑤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的样子。
  ⑥中军:这里指主帅的营帐。
  ⑦辕门:营门。掣(chè):牵引。冻不翻:是说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
  【岑参介绍】
  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人, 南阳人。早岁孤贫,博览经史。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对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严寒,也显出唐军勇敢无畏的精神。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胜利的必然之势。因此结尾三句预祝胜利的话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急促的节奏,和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也配合得很好。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是白昼的出师,因此写法也和前诗写夜行军不同。前诗是衔枚疾走,不闻人声,极力渲染自然;这首诗却极力渲染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让军队声威压倒自然。不同的手法,却表现出唐军英勇无敌的共同精神面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客中送别的复杂心情。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象《火山云歌送别》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读之好像炎热逼人。《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这是少数民族的神话,经“好奇”的浪漫诗人加以渲染,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奇世界。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
  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很平凡,情意却很深厚。但是,他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
  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说的那些边塞诗,就未免有些逊色了。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这种心情也可以说明他浪漫豪情消失,对安史之乱反映得很少的原因。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学习。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称赞过他的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评价虽或过当,岑诗感人之深却可以由此想见。
  【注释】
  1.选自《岑嘉州集》,岑参,江陵人,唐代人。
  2.岑参于天宝十三载(754)夏秋之交到北庭,至德二载(757)春夏之交东归,其间三历雪季,此诗之作,不详何时。
  3.武判官,未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
  4.中军: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所居。
  5."风掣"句: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6.轮台:见前注。
  7.十分出色的一首律诗
  ⑴白草:产于西北地区,秋天变白。
  ⑵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⑶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象梨花开了一样。
  ⑷珠帘:以珠子穿缀成的挂帘。罗幕:丝织帐幕。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
  ⑸锦衾(qīn)薄:盖了华美的织锦被子还觉得薄。形容天气很冷。
  ⑹角弓:饰有兽角的弓。控:拉开。这句说因为太冷,将军都拉不开弓了。
  ⑺着:穿上。
  ⑻瀚海:大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⑼阑干:纵横的样子。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
  ⑿辕门:军营的大门,临时用车辕架成,故称。
  ⒀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⒁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参考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岑参的边塞诗奇丽壮美,富于浪漫主义激情,也不乏浪漫手法。他善于写奇丽壮美的西北边塞风光,如火山、沙漠、雪海、草原、狂风等,然而这些奇特壮美的自然现象又常常构成艰苦卓绝的环境,形成对军旅生活的考验。而诗人又极善于把边关将士放在这样的考验中,突现他们的豪情壮气。边疆环境的恶劣,边陲生活和战事的艰苦,有力地衬托出戍边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诗人善于使用夸张、比喻等浪漫主义表达方式,如"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岑参与高适都长于写边塞诗,且都具有豪迈雄壮的风格,又都长于七言歌行体。因而自当时起就有"高岑"之并称。但二人又有许多不同。仅就二人的边塞诗而言,高偏于悲壮,岑偏于奇丽;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高诗浑厚质实,岑诗瑰奇俊峭;高富于现实关怀,岑长于浪漫想象。大抵就思想而言,高深于岑;就艺术而论,岑美于高。岑诗的艺术个性极为明显,他是盛唐李白之外的又一位优秀的浪漫诗人。
  【简要评析】
  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正如诗题所标示的那样,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诗一开头,就把边地奇寒、早雪的特异风光和壮丽景色,通过典型事物,用饱蘸淡墨的画笔,以浪漫主义手法氢它描绘了出来。北风卷地,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那风啊,简直是一把锋利的铲刀,把大地乔得净荡荡的了。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在这壮观的奇景辉映下,诗人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了这早雪带来的令人难耐的奇寒。那飘飞的雪花啊,连帐内的罗幕都打湿了;狐皮袍子不暖啊,盖的锦被也嫌太薄;将军的手啊,已冻得拉不开弓;征战护身的铁衣啊,也冷得难以穿上。但就在这一派难耐的奇寒中,透出了一股雄的健的气息。珠帘罗幕,狐裘锦衾,是多么的富丽;将军角弓,都护铁衣,又是多么威严。它巧妙地把防守边疆,战胜奇寒的将士,生动而鲜明地烘托了出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毕竟还是奇寒,从而才能显示出防守边疆的将士,是怎样艰苦卓绝。八月在内地,正是桂子飘香,皓月增辉的美好时节,而边地呢,已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可是,这瀚海坚冰,万里凝云,虽然愁惨,但不萧瑟、凄凉,而是浑厚、沉郁,这正是岑参边塞诗歌奇峭的艺术风格的特征。正是在这漫天皆白,寒气袭人的时候,中军设宴,饯别归客。一时胡琴、琵琶、羌笛齐奏,伴着塞外风光,自是别有一番天韵。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诗歌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问题
岑参简介】
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人, 南阳人。早岁孤贫,博览经史。边塞诗派诗人.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对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严寒,也显出唐军勇敢无畏的精神。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胜利的必然之势。因此结尾三句预祝胜利的话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急促的节奏,和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也配合得很好。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是白昼的出师,因此写法也和前诗写夜行军不同。前诗是衔枚疾走,不闻人声,极力渲染自然;这首诗却极力渲染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让军队声威压倒自然。不同的手法,却表现出唐军英勇无敌的精神面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客中送别的复杂心情。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象《火山云歌送别》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读之好像炎热逼人。《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这是少数民族的神话,经“好奇”的浪漫诗人加以渲染,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奇世界。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
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很平凡,情意却很深厚。但是,他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
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说的那些边塞诗,就未免有些逊色了。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这种心情也可以说明他浪漫豪情消失,对安史之乱反映得很少的原因。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学习。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称赞过他的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评价虽或过当,岑诗感人之深却可以由此想见。
[编辑本段]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梨花实则为白雪)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过渡句,使诗之间更加的连贯。前半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后半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生动)
[编辑本段]注释
1.武判官,未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
2.中军: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所居。
3."风掣"一词: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4.轮台:见前注。
5胡天:这里指西域的天气。
6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7珠帘:以珠子穿缀成的挂帘。 罗幕:丝织帐幕。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8锦衾(qīn)薄:盖了华美的织锦被子还觉得薄。形容天气很冷。
9瀚海:大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10阑干:纵横的样子。
11惨淡:昏暗无光。
12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
13辕门:古代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为藩;出入之处,仰起两车,车辕相向以表示门,称辕门。
14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15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16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经霜后变白。
17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18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19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20饮归客:宴饮回去的人。印,动词,宴饮。
21掣:拉,扯。
[编辑本段]课文分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一层:写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八月飞雪,已觉惊奇,而笔锋一转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景,更是叫人惊喜而拍案叫绝。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是为千古名句。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第二层:用反衬法写雪天的奇寒。
风雪肆虐,“散入珠帘湿罗幕”,在帐内的主帅穿皮衣盖锦被尚且不能御寒,而在帐外守卫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更进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难以忍受。这一方面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之艰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边战士抗严寒斗风雪的豪迈气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第三层: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
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市面上茫茫大沙漠,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别,自有一番难言之情——我愁云才愁,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以上为第一部分:描写漫天大雪中边塞酷寒的奇丽景象。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第一层:写军中设宴饯别。
各种乐器助兴,气氛热烈,友情洋溢。这些乐器充满异域情调,更添征人的悲壮情怀。帐内宴饮的热闹场面,热烈气氛,更衬出帐外之苦寒,如此大风都吹不动红旗,世界好像被封冻了。帐外之寒又反过来衬出帐内送别情景之热。
作者把宴饮一幕放在偌大的冰天雪地来写,体现出他当时浓重的离情。一方面友人在如此寒冷的恶劣天气归京而担忧;另一方面为归客去后自己留边的孤寂而伤怀。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进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二层:写轮台东门送别。
最后四句从下面写送别之情,头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与天气;后两句写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雪满天山路,离情亦满天山路。
作者紧扣当时当地的节气风物去描写送别场景,且将离愁别绪含蓄于叙事写景之中,委婉传达,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以上是第二部分:写军中置酒,雪中送别的情景。
[编辑本段]诗体
这首诗是塞外送别诗,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
这种诗体称之为“歌行体”。
[编辑本段]中心
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白雪的语句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吟雪的代表诗句。
[编辑本段]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其中,“愁云”二字亦景亦情,为该篇只“诗眼”。这两句在全篇中起过渡作用.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红旗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编辑本段]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护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十一黄金周米亚罗旅游咨询
景点介绍 红叶景区: 从薛城镇到米亚罗镇,沿途杂谷脑河相伴,两岸便是满山遍野的红叶。因红叶以米亚罗镇附近最为壮观,所以整个景区也以米亚罗而得名。由于红叶区在317国道两侧,所以米亚罗景区无须门票。(放心地游吧!) 古尔沟温泉 地处米亚罗风景名胜区腹地,国道貌岸然317线傍,距成都232公里,该温泉水温62度,含锂、锶、氟、锌、硼、硒、锗等17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消化系统疾、胆囊炎、胆结石、皮肤等有较好疗效,属淡矿化、热硅水型医疗保健热矿和偏硅酸型天然饮用优质矿泉水,是目前四川省内唯一集浴用、饮用、疗用于一体的天然热质矿泉。早在一千年前就誉为“神水”,享有“仙山瑶池、灵水神泉”的美誉。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泉。票价:35元/人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桃坪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风情的原始羌族村寨。桃坪羌寨距成都163公里,距县城41公里。 桃坪羌寨依山而建,杂谷脑河水从寨前奔流而过。寨内耸立两座九层石块垒砌的土舍雕,与对岸山峰烽火台遥遥相望。羌寨民房依山建于斜坡之上,均以石块垒砌而成,古羌先民引山泉修暗沟从寨内房屋底下流过,饮用、消防取水十分方便,人行寨内但闻水声叮咚于地底。桃坪羌案被中外专家称为“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桃坪羌寨民俗浓郁,羌民风味餐饮、羌族刺绣、羌山歌舞等将带你走进古老的羌族历史民俗文化之中。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羌家人围着咂酒,载歌载舞,往往是“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己瞳瞳”。门票:25元(讲价可讲成20元) 危关碉堡楼 位于理县县城杂谷脑镇以北3。5公里处的寻谷脑河北岸。是向南伸出的一座独立耸峙的山岩,岩体险峻陡峭,高300余米,刀劈爷削般的悬岩巍然屹立在杂谷脑河北岸,挺傲于两面三刀水之间。似一道貌岸然万丈高墙挡住了南来北往的信道,故因此而得名。危关依山傍水,地势险峰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就有“万山深处拥危关,千年风雪仍巍然”之说,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此地曾作红军医院。 薛城筹边楼 其第唐文宗太和年间由剑南西川节度史李德裕所建。陈衡北复建成其后,薛城较场坝向西顺坡而上入东门,过南沟保安桥绕城隍庙出北门,“筹边楼”便矗立于石山之上,山门横匾书写:“观音阁”,面积约四十余平方米,朱栏环立,登至第一层正殿,横匾书定:“筹边楼”。登楼为“观音殿”,凭栏四望,心旷神怡,鸟瞰古老薛需,街巷纵横,屋舍栉比;东街保安桥上商贩辐辏,人影穿梭。1953年,红四方面军建立苏区决策筹边楼上,经此楼北上翻越雪山,过昔草地、留下长征脚迹,为解放边疆建立新中国铺平道路,正因如此,“筹边楼”的历史价值就显得额外深远。 毕棚沟山水风光 毕棚沟地处理县城西二十公里处朴关乡。全长45公里,宽4公里,幅员180平方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优良的生态环境,奇异的怪石奇峰独领风险,沟内红叶、杜鹃花种类繁多,泉水幽幽,溪水潺潺,满面瀑布飞挂,林木葱葱,冰川林立,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神秘传神的女皇峰,不得不使你顶礼膜拜。毕棚沟是理县及至阿坝州旅游业发展的后劲。 文化民俗 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康巴藏区服饰与西藏、安多有一定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多姿多彩的服饰系列。可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饰、嘉绒服饰、牧区服饰五类。 康巴藏区服装类主要有藏袍、无袖坎肩、围腰、袍裙、围裙、长布衫、毡根、僧装、皮褂、领夹、衬衣等;喜穿传统藏靴;帽类以金盏帽、礼帽、狐皮帽最为流行;男女装饰极为丰富,从头到脚都有不同色彩、形状以及不同图案的装饰,一般由金、银、玛瑙、裴翠、珊瑚、松耳石等精二细制而成,给人古朴庄重、厚实豪放、贵重之感。 各池的装束饰品又显出复杂多变的特点。较典型的有德格、白玉等地妇女弥腊珠松耳石头饰和男子节庆时的装束,既华美又独物,传说是岭·格萨尔王娶珠牧时的装束;石渠、新龙等地男子的装束,富贵中透出剽悍,充分展现出康巴汉子的风貌;理塘妇女的银饰,古朴中透出几分神秘。 交通:在成都西门车站每天均有发往米亚罗的班车。 从成都出发经317国道线,乘汽车只用5、6个小时便可到达核心景区,全程皆为三级沥青路。始发站: 西门汽车站 发班时间: 7:20 途经站点: 票价: 26.5-34 茶店子汽车站有到米亚罗的班车,7:20、8:10,还有一班是10点过
陋室铭全文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仿写铭”展开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陶渊明著。“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描述,通过陋室对论语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开悟,引人入圣,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在这里和我谈笑的都是读书人,来往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官场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题目: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 在:在于,在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有灵性,这里作动词。 
  (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吾德馨: 惟:只,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散布的远,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6〕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上:动词;
  (7)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学识渊博的学者。鸿:通“洪”,大。儒:有学问的人。
  (8)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弹奏,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
  (11)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3)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5)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字词活用
  1.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乱: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5.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异。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惟,只。吾,我。德,品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德馨,指品德高尚。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中。
  上,长到,蔓到。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旧指读书人。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调,调弄,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泛指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官场嘈杂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见《论语·子罕》篇)
  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陋室铭》的作者,人们普遍认为该文为刘禹锡所著。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字梦德,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称“刘宾客”、诗豪。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著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专权的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屡遭贬谪,本文即作于此间。刘禹锡为人正直,在政治上主张法治。在文学上,他比较重视文艺的社会价值。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有不少具有明显的进取精神。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嫉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八年级课本上标为刘禹锡)非常正确
  一说,《陋室铭》的真正作者是崔沔。崔沔,字善冲,唐朝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进士出身。《中国人名大辞典》刘禹锡小传:“登贞元进士弘词二科。官监察御史。以附王叔文,坐贬朗州司马,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夷俚悉歌之。久之召还。又以作《玄都观》诗,语涉讥忿。出为播州刺史,易连州,又徙夔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集贤直学士,复刺苏州。再迁太子宾客。禹锡恃才而废,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尤精,白居易推为诗豪。会昌中加检校礼部尚书卒。有《刘宾客文集》及《外集》。”传中只言刘禹锡作《竹枝词》及《玄都观》诗,未提及《陋室铭》。作《竹枝辞》的心境与当时遭贬斥的处境相吻合。据《新唐书》卷一六八本传记载:“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词》……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刘禹锡被谪贬到朗州,其遭遇处境与屈原相似,故仿《九歌》作《竹枝词》以屈原自况,完全切合客观实际。倘若作有《陋室铭》,应收入《刘宾客文集》或《外集》,但此二集中未见此文。
  《中国人名大辞典》905页崔沔小传:“崔沔,唐长安人,字善冲。擢进士,举贤良方正第。岑羲(侍中)深器之,曰:‘今郗诜也。’沔深明《礼经》,详定宗庙笾豆之数及六亲服法,多所建议。性俭约,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卒谥‘孝’。”
  《新唐书》卷一二九崔沔:“性情敦厚,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玄宗时官左散骑常侍,秘书监,太子宾客。沔深明《礼经》,……性俭约自恃,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中国人名大辞典》崔沔传源于史料《新唐书》。以崔沔的才华、生世、秉性“俭约”“不治居宅”,作《陋室铭》表明自己的志向,是切合实情的。对啊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统领全篇。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刘禹锡所作散文简练深刻,自成一家。《陋室铭》是他的一篇传世杰作。从题目看,作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也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作者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仅81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3句),运用类比点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山”、“水”喻“室”,以“仙”、“龙”喻“室主”,点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第二层(第4~7句),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学问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恬然自适的生活,则表现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从而点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第三层(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与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向立意的构思
  (3)对仗工整,押韵
  (4)采用类比与起兴的手法
  (5)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鸿:古义(大,渊博)今义(书信)
  丝、竹:古义(管、弦乐器)今义(丝,丝绸;竹,竹子)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b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绿,名词作动词,使……变青。
  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使人劳累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f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3.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4.名:
  ①出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之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论语·子罕》)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丘,有孔丘的大名,水可以不在深,渊,李渊,有李世民兴起盛唐!,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注:第六句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第七句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杨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诸葛庐子云亭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情操与情趣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1、为什么说“陋室”不“陋”,这样说是否前后矛盾?
  《陋室铭》写的是“陋室”,其实“陋室”不陋,这样说并不矛盾。作者先用新颖的,易为人们容易理解的比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入正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就是说,房子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却是高尚的。“惟吾德馨”与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点出文章的灵魂。孔子以“君子”自居,作者以“品德好”自居。诸葛亮、扬子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别诗句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