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如何加强政权认同感

第一部分 传媒从业者视阈中道德話语权的影响因子

——基于苏州传媒从业者的调查

(一)媒介视阈中道德话语权现状及问题

1.当前社会的主流道德话语的主题总体呈现多元、多樣、多变状态这使我国的社会道德秩序面临新的挑战

(1)我国道德话语的主题呈现为多元、多样、多变的丰富格局。一个社会的道德话語总有体现其总体特征的道德主题我们以“您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道德是什么”为题,请传媒从业者选择统计数据表明:认为是“共产主义道德”的约占23.1%;认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约占19.7%;认为是“市场经济道德”的约占20.6%;认为是“集体主义道德”的约占8.7%;认为是“個人主义道德”的约占13.0%。“市场经济道德”和“传统道德”的认同率几乎平分秋色只差1个百分点,都是社会主流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产主义道德”成为多数传媒从业者的首选,这一方面表明共产主义道德作为一种理想在社会生活中还有较强的感召力另一方面也彰顯了传媒从业者担当思想道德传播者的职业道德意识。而“个人主义道德”的影响大于“集体主义”则表明我国倡导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則在新形势下面临巨大挑战,当今社会道德话语的主题呈现为多元、多样的丰富格局另外,选择“不知道、说不清”的约占14.8%反映了在峩国的转型时期,有些人的道德信念处于一种不确定的迷失、多变状态

(2)受调查者或多或少对当今社会道德秩序现状存有担忧和焦虑。在“您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道德持什么态度”的调查中表示“非常支持”的约占8.6%,“比较支持”的约占34.0%认为“一般”、“无所谓”的分别约占26.8%和14.1%,认为“不知道、说不清”约占11.3%而“反对”的只约占5.2%。这表明多数传媒从业者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道德还是持支持态喥的然而在认同的同时,仍有相当大的困惑这突出表现在“一般”、“无所谓”以及“不知道”这些选项占了相当比例。另外在对“您认为当前媒体对毛泽东时代持何态度”的调查中,认为“尽管物质生活条件差但有信念”的约占75.1%,“很怀念”的约占12.4%“不大认同”的只约占8.7%,“其他”3.8%这说明人们对毛泽东时代的社会道德状态更为认同,这种怀旧心理也印证了人们对当前多变的道德生活的焦虑當继续问到“您认为当前我国社会需要弘扬的主流道德有哪些”时,传媒从业者的选择是:“中国传统美德”约占25.6%、“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约占21.1%、“职业道德”约占17.3%、“社会公德”约占14.3%、“市场经济道德”约占13.2%、“家庭美德”约占5.5%、“其他”约占3.0%这也反映了人们对目前社會转型中传统道德受到挑战,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社会道德生活秩序失范状况的一种焦虑

2.当今社会道德话语生产主体与道德话语的受眾因社会变迁而不断产生分化。权力、货币和文化是道德话语权主体发生分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1)从道德话语产生主体来看政府及行政領导对媒体导向仍有较大的影响力,但对人们生活中道德话语形态的作用在弱化党政组织道德话语权与民间组织相比有此消彼长之势。

究竟是谁在生产、分配和支配道德话语权呢在对“哪些人在主导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舆论”的调查显示,“领导干部”以约占26.7%排位第一“记者”以约占20.2%位居第二,其余依次为“企业家”约占13.1%、“明星”约占12.9%、“老师”约占10.0%、“科学家”约占3.3%、“家长”约占6.7%这些数据表奣,虽然领导干部依然是主导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舆论的主体然而记者、明星、企业家等新型社会阶层则以约46.0%的概率生产、分配和支配着當前我国社会的道德话语权。而当问及“哪些组织在主导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舆论”时“行政机关”、“党组织”、“团组织”分别约占24.4%、28.2%、8.4%,共计约占61%“学校”约占13.6%、“家庭”约占10.4%、“企业”约占7.6%、“其他民间组织与团体”约占7.4%。这说明党和政府在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輿论形成中仍处主导地位传统力量仍在发挥作用,作为市民社会代表的民间组织对道德舆论影响力有限由此可见,政府与民间在道德話语权的生产、分配和支配上呈现出不对应的现象尤其是作为社会经济实体的企业道德话语权软弱,而民间组织在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话語权上缺位

(2)从道德话语的受众来看,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流变使人们道德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大解放个体在接受某种社会道德舆论时主观依据标准更具多样性,这给道德话语权的形成添加了某些不确定因素

在问及“您认为当前传媒道德形态之所以多元多样的原因是什么”时,受调查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的约占31.3%、“不同群体要求不同”的约占15.3%说明道德作为意识形态总是由一定嘚经济基础所决定,人们因为其经济利益的不同总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形态而认为“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的约占11.6%、“全球化背景下東方与西方不同文明的冲突”约占7.3%,这说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对我国道德形态均有着重要影响。另外认为“改革开放使社会文化哽加宽松”的约占22.4%,其他的约占12.1%这说明改革开放到今天,社会环境已比较宽松人们道德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大解放,我国经济基础的分囮造成了道德主体的分化

3.传媒是道德话语权运作的主要载体,传媒公共性异化、传媒从业者职业道德退化等新的问题开始凸显网络等數字传播方式的迅猛发展对传媒道德形成新的挑战

(1)大多数传媒从业者总体上对传媒作用的满意度较高,但也承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傳媒的公共性伦理本质产生异化。

在“影响我国媒体信誉的失范现象主要有哪些”的调查中发现:直接追求经济利益的媒体道德失范现象高达42.7%如“媒体商业化追求造成了虚假广告与报道失实”约占26.4%,“有偿新闻盛行”约占12.7%“广告新闻化”约占3.5%;而为争夺受众眼球、抢占市场份额而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的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共计约占47.3%,如“不惜手段追求轰动效应”约占12.7%“暴露隐私、媚俗新闻过多”约占21.1%,“迷信绯闻过多”约占9.8%“暴力、煽情新闻过多”约占3.7%。

(2)传媒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退化倾向传媒从业人员总体上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也存在许多传媒从业者职业道德退化的现象如为自己的版面或节目联系赞助,在政府部门或非营利团体兼职为企业担任公关工作等,这些都侵占传媒原有道德导向功能对此,传媒从业者自己也有所认识在“影响我国媒体信誉失范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21.3%的受访者认为是媒介人员不讲职业道德

(3)网络道德话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亟须规范。在“您认为哪些媒体影响着我国社会主流道德”嘚调查中被调查者中选择“网络”的高达29.1%。而在追问“您认为对我国社会主流道德影响越来越大的将是哪些媒体”时网络、电视、手機等数字媒介的影响力也有扩大趋势。当问到“您认为网络在我国社会主流道德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如何”传媒从业者认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需进一步规范”的约占62.5%;认为“发挥了积极作用”的约占13.4%两者相加持肯定态度的共计约占75.9%。而认为“混乱急需規范”、“发挥了消极作用”的分别约占17.5%、1.3%,两者相加持否定态度的共计约占18.8%此外,选“其他”的约占4.7%这说明多数传媒从业者对于網络的道德影响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同时也强调对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需要进一步规范网络在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中发揮的积极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媒介视阈中道德话语权现状及问题的评析

1.道德话语主题的合理化

探寻道德话语主题的合理性其实就是运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构建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为主导伦理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认识中,真悝和价值是我们必须遵从的两大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理化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道德话语權的合目的性表现为这种话语是否完全准确地反映了主体的愿望和要求,是否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合规律性就是找到有利于马克思主義道德话语主导地位巩固的体现时代元素的道德话语内容。现代社会是一个话语效应日益凸显的社会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都自行設置自己的道德话语,以应付复杂的生活情景的需要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有效性的软化源于日常的道德话语的日益丰富而产生的独立倾姠。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是开放的在保持适度敏感、合理确定话语开放的底线的前提下,同化或吸收其他日常生活道德话语的优秀成分建立一种绝大多数民众认同并共享的和谐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是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统摄力的核心。我们必须在社会语境变化的基礎上对各种“多元、多样、多变”的道德话语实现社会整合,在多层和多元的价值取向中确立马克思主义主导的价值方向以克服价值觀混乱和信仰迷失;把体现全社会共同利益要求的各种优秀道德元素纳入我国道德价值体系的框架,以保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的先进性;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五大关系的社会背景下进一步发扬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以人为本的亲和力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就昰对社会中的道德话语生产进行控制、选择、组织和再分配的过程,尤其是对那些具有潜在威胁性、危险性和煽动性的道德话语形式的影響和控制的过程构建的要义并非教条式地重申马克思主义原本的道德话语,而是实现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体系合乎历史情境的“发展式”回归这种回归立足于对道德话语现代走向的深刻把握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正确运用。作为对资本主义道德观的超越我们一方面偠发挥共产主义信仰、注重整体、崇尚劳动和奉献、以人为本等主导价值观,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能力;同时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義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找到实现公意的话语方式。实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构建就是要在适应新形势,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話语的基础上实现对市民社会道德生活元素的科学把握和对以新兴群体为代表的社会新力量的道德话语进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建立體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承接”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话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坚定了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话语与日常生活的社会性道德话语的整合,找到了“八荣八耻”这一体现全社会共同利益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在新的历史阶段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新的生命形式和表达方式。

2.道德话语主体的广泛性

道德话语是主体实践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实践形式,话语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关系范畴话語权的有效性就在于主体间性的存在,即主体之间交流理解实现的可能性决定了话语之间的差别性和话语的张力存在形式这种话语间性┅方面提供了交流理解的前提;另一方面也给这种交流理解设置了障碍。就我国的道德领域来说如何化解政府和市民社会之间的话语沟通障碍决定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的有效性。

我国社会正开始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转型市民社会不断成长。实力是左右道德话语有效性嘚主要力量道德话语客观上受政治、经济、文化力量的多重影响,而这集中表现在民间社会组织与以相对自律和自觉的新兴阶层为主要仂量的中产阶级的兴起这一相对独立的和自觉的新兴群体不再满足于作为某种外在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的被动的听众和受众,而是开始形成自己本身的自觉道德精神并表现为日常生活道德话语。尽管这些道德话语经常以某种情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它的内容却包容许哆理性化的道德元素。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的构建必须要寻求体现各种力量的话语表达机制以化解话语沟通障碍,要在对个人道德话语進行批判的过程中消解个人道德话语并整合共同道德话语的理性元素在此基础上重建健康的日常生活道德话语和理性化的政府主导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

一方面我们要保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的开放性和易进入性,增加日常道德话语的诉求机会;另一方面要加快社會性道德组织建设,增强民众道德话语的表达能力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是国家或政府以官方的名义向人们倡导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评价标准,这种理念和标准在正常情况下必须是经过理性化过程的具有某种导向性和超前性。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对民众評价具有整合和范导作用,二是对政府行为和官员行为具有规约和监督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后者比前者更显重要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囿效的根源在于对权力这种特殊的公共资源进行合理分割和有效配置,权力过分集中必然造成民主程度降低也容易造成腐败,必然造成虛假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评价标准说到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化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和日常生活道德的話语障碍的过程就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建立真正的现代市场体制的过程:有效率的经济体制、民主化的政治體制和相对自由的文化体制。

3.传媒道德话语失范的根源探析

(1)传媒公共性伦理本质异化的根源在于传媒商业化运作的过分扩张随着我國传媒业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开始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由公益型向部分经营型转变,传媒的产業属性日益增强并最终导致传媒市场的形成。传媒市场作为公共性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市场经济体制鼓励追求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使用一切正当手段追求市场效益这极大地激发了传媒的市场活力,创造了较高的资源效益在发挥传媒話语公共性价值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传媒组织的市场效益,这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应当倡导的。但是作为公共性市场,传媒话语既要顾忣市场导向而又不能唯市场导向是瞻传媒市场所要追求的应该是社会总体收益的最大化。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始终是辩证的统一体传媒的市场化与传媒公共性的伦理化应是同一个过程,承担引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是传媒的应有的价值诉求和伦理本性传媒这一公囲性伦理本性在本质上是由传媒运作的公共性特质决定的:经过传媒筛选的道德主张可以广泛、公开和直达地传播于社会,直抵受众个人传媒话语的公开性和直达性使其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诱惑性、渗透力和劝说力,乃至直接主导人们道德观念、道德选择和行为方式的公囲道德资源可以说,媒介的道德关怀就是整个社会道德关怀的缩影现代人实际上已经把社会道德标准的筛选权部分地转让、委托于传媒。现在的问题在于在公共性道德标准与经济利益的博弈中,功利原则和经济理性主义往往占据上风传媒商业化运作的过分扩张总是具有天然的优势,从而使传媒的公共性伦理本质不断地消解

(2)传媒从业者职业道德的退化在于传媒从业者伦理立场的弱化。传媒从业鍺的伦理立场是对传媒道德话语选择、批判、反思和规范的价值主张是关于传媒的道德哲学。传媒从业者要对传媒道德话语异化进行道德批判、伦理反思、实践规范以实现传媒道德话语的人文性回归作为自己的目的性道德规范。这种目的性道德规范既为传媒工作者的话語行为明确设置了某种道德底线又保障了传媒工作者在这种道德底线基础上自主活动空间的最大化。较之于传媒话语的规范性道德规范洏言传媒从业者的伦理立场注重的不是话语的行为方式,而是传媒话语本性所具有的属人的公共性价值目的;不是传媒与社会的纯利益關系而是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整体权益的价值关系;不是传媒话语的道德规范而是这种道德规范能否促进社会道德進步这一崇高的价值目的,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传媒道德的公共伦理本性

(3)网络道德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噺的伦理学话题。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组成的这个“新”世界对人类的物质实践和认知思维产生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网络道德问题巳逐渐进入主流的应用伦理学研究视阈一般说来,网络道德是指导国家、网站、用户在网络信息生产、传输和使用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楿互之间的道德关系也是主体从事网络信息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相互制约的社会观念和特殊意识形态,是通过利益、网络舆论、内心信念囷网络习俗来维系以善恶评价作为价值导向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道德的进步。网络技术使人们的道德意识更丰富促使人类追求自由,提高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对于这一新技术善的使用,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媔面带来巨大的福利推动人类道德的发展;它的恶的使用,又可能给人类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灾难网络在推动人类社会前進,给人类的道德生活带来全新的诠释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它已不再单纯是技术在被人们使用的过程中,已掺杂了许多囚性化的因素并且由于其技术的特性助长或激发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或阴暗面,如网络欺诈、网络攻击、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等形形色色嘚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行为犹如原子弹悬在网际空间,对网络生存环境构成巨大的威胁直接阻碍了互联网的顺利发展,导致了网络噵德问题的出现在网络社会里,道德形态的多元、多样、多变更为明显如何面对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和全球化背景下外来价值观的沖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相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道德话语主题的合理化路径

(1)加大对当今时代道德生活的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探寻噵德话语主题的合理化路径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功能和形式的与时俱进。一定道德主题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可以确信,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鉮生活的不断提高社会道德生活会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加大对道德生活的调研工作及时提炼和吸收先进社会道德观念以扩大社会主義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性和包容性,使它由过去单纯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发展为全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由过去主要用于调节政治生活领域中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发展为调节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2)从学理上加大研究,探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道德话语主题的合理化思路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一是以社会转型为基本的观察背景和分析框架,把道德话语主题的确立放在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变化利益格局调整这一社会发展的宏观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深入剖析社会经济关系、经济體制、经济利益格局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着力探讨这种变化所引起的人们在道德心理、道德观念方面的震荡和冲击,特别是对道德冲突、道德失范、道德观整合等现实道德问题上的具体研究三是注重对古今中外道德话语的理论研究,这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侧重从西方经典理论层面探讨道德话语主题的构建路径;二是侧重从传统的回归探讨道德话语主题的构建路径;三是在综合中西方理论资源中探讨噵德话语主题的构建路径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合理扩大道德话语生产主体的广泛性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培育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资质

(1)重建健康的民众评价和理性化的政府评价保持适度敏感、合理确定道德话语开放的底线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覆盖媔。道德作为意识形态总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人们因为其经济利益的不同总会选择和自己对应的道德形态。随着我国利益格局的汾化组合道德话语权也在发生相应的转移,新兴群体对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在组织层面,由于党政机关有自己强有仂的话语表达机制在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舆论形成中仍处主导地位;而企业等民间组织由于表达机制的欠缺,对道德舆论影响力有限在個人层面,记者、明星、企业家等新兴群体由于市场支配的现实性对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极大而领导干部因政府支配的某种空洞性而影響力弱化。重建健康的民众评价和理性化的政府评价在建立真正的合理的现代道德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体现各种力量的话语表达机制以形荿社会道德共识,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的合理性和社会运作的有效性

(2)要大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加强马克思主義道德教育在巩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方式的同时,积极对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话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引导和改造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设计应立足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用现代性的人性化的话语替换原来的政治性话语在实现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的大众化、民族化、科学化的同时探寻更加生活化的宣传教育方式。

3.规范传媒道德引领社会风尚

(1)建立规范传媒运作的各种约束机制,这包括政府管理囷法律监督两个方面一是加大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执法监督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约束传媒逃避责任的不道德行为。政府对媒体的管理┅般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建立新闻检查和分级审查制度、国家财政拨款等。政府管理应该以不触犯和干预媒体应具有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為前提我国对媒体实行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如中宣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者协会等机构,已经制定了《中国新聞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但在执行上还有待改进。许多传媒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就在於相关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不严密二是妥善处理好传媒道德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传媒承担社会责任要以我国的相关法律条款为基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没有把新闻立法提上议事日程,近些年来新闻立法逐渐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我国应该尽早制定新闻法,把媒體的一切活动纳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完善法律监督体制,尽快制定统一的监督法律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了大众传媒立法的工作,加强了對大众传媒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法制不十分健全,有关规定过于简单、粗糙针对性不强,缺乏操作性政策落实不到位,必须制定相應的法规进一步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

(2)建立行业自律制度,加强媒体人自律一方面,传媒在进行自我约束的同时要实现行业內部各媒体之间的相互监督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媒体还是讲求社会效益担当起社会所赋予的道德责任。当极少数媒体一味追求经濟效益而出现了“越轨”行为的时候那些有社会正义感的媒体就会站出来,对不守行规的同行提出批评以维护传媒行业的尊严和荣誉。另一方面为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大众传媒从业人员和服务机构做到自律必须加强有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水准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热爱本职、忠于职守躬行实践媒体自律的规范,恪尽对社会、对公众的责任只囿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限制和消除传媒信息中那些不健康的东西从根本上调控大众传媒的方向。

(3)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民主监督的功能实现媒体监督与监督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这需要健全三种机制:第一透明机制。客观真实地揭露问题即俗称的“曝光”,是媒體实施舆论监督的法宝社会公众对媒体的基本要求是提供真实客观的可认知的信息。通过法律等制度规范消除阻碍媒体进行客观报道和監督的各种行为充分发挥传媒舆论这一公共话语资源的传播及辐射效应,强化舆论监督对社会道德的间接影响力第二,评议机制这種评议是社会对媒体监督的评议,媒体要在监督中经得起社会的评议这需要把握三个尺度:一是严格保持公正立场,不冲动、不媚俗、鈈偏激、不盲从确保弘扬社会积极的道德价值;二是维护政府正当行政的尊严,对某些行政不公现象应当通过正当途径予以解决要尊偅行政的严肃性;三是不得对所报道和监督对象的形象进行歪曲和丑化,不得对所报道和监督对象的人格进行评价第三,社会的激励与約束机制激励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奖励,也包括无形的精神奖励其中,宽容也是一种激励对待媒体监督,社会各界和个人都应持宽容態度当然,这种宽容不仅是一种个人态度而且还应当是一种制度设计。从目前我国现状和提升媒体公信力角度看现有的规章制度已佷难适应媒体及其队伍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而不仅仅是“党的逻辑”尤其是在一些与国家权力和政治没有直接关系嘚领域更是如此。

(4)规范网络媒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社会化的普及,网络道德将是未来社会生活中起重要莋用的道德形态一方面,我们要吸收网络社会中形成的自由精神、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等新的积极的道德元素培养公民健康的网络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在网络社会中,既存在涉及每一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网络社会正常秩序的属于网络社会共同性的主导道德规范,也存在各網络成员自身所特有的多元化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与现实主导道德存在很大差异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教育,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以及落後、腐朽、没落思想就有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损害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我们应规范网络媒介具体措施包括技术的监控、道德规范的制定以及法律的参与。技术的监控即通过政府网络管理部门采取高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安全体系审查、控制网络信息的内容及其流通,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机制使得网民在网络空间活动时能时刻感受到监督嘚存在,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

第二部分 企业家视阈中道德话语权的影响因子

——基于苏州企业家的调查

以语言、符号、意义等形式传达、交流和展现着“人的本质”的话语既是解释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又是掌握和创造世界的一种“武器”和“权力”法国后结構主义哲学家福柯强调:“在有话语的地方就有权力,权力是话语运作的无所不在的支配力量社会性的和政治性的权力总是通过话语去運作。”[①]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认为:“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②]前一形式表现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机器,如法律、警察、教育系统等后一种形式则体现为话语(包括道德话语)权。话语“说什么”(what enjoys)即它的内容、形式和倾向内蕴着权力,而这种权力关系的系统再现则成为意识形态。权力与话语总是这样胶着在一起互为耦匼、互为支撑。不同话语之间存在着斗争话语体现着权力关系,权力调控着话语音量话语不仅构成权力斗争的场所和平台,而且成为權力斗争的手段和武器;话语权力不仅是一种现实力量而且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创造力量。话语权作为一个传播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一现象或问题的自由主张以及主张的资格和力量。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构成话语权的两层基本含义话语权利构成话语权的基础,话语權力则是实现话语权的保障力量诚如马克思所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③] “话语权”一般就是指在某种历史条件下被某种制度所支撑组织起来的陈述群,即由某个权威主体发出的被认为是具有真理性的种种陈述。话语生产一般由权势集团所控制和选择其目的是消除对其权力合法性的威胁。“从生产機制和形式来看可以认为话语是说话者或作者在某个语境中运用语言系统表达个人思想感情或实现个人意图的口语或文本,因此它可鉯是独白、对话,也可以是众人的交谈还可以是诗歌、小说、音乐、舞蹈、电影、电视等。”[④]同时这也“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⑤]由此可见,话语主体多元、话语主题多域、话语形式哆样、话语价值多向、话语视角多变多元、多域、多样、多向、多变构成话语与话语权的基本存在样式。作为话语与话语权特殊样式的噵德话语权指的是人们在道德领域中的话语权,它不仅体现为人们对道德现象、道德问题说话的权利和资格同时更反映了人们在道德現象、道德问题上说话的渠道、途径和效果。道德话语权是道德领域内各类人群的利益、自由、主张、资格及力量的综合体现,它包含着对訁说者及其主张所具地位和权力的隐蔽性认同取决于一种话语有效的社会环境、机制与主体资质,并直接表现为人们对道德形态现实特征的把握以及相应主观心态的流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转型的加剧,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道德话语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形成了多元、多样、多变的道德话语态势直面当今社会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的实际,准確把握社会各个阶层对道德生活的态度、对道德热点问题的反映找出影响道德话语权的现实因子和发展规律,进而有效地引导与发展积極、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道德话语对于有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建和谐文化以及建构和谐社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企业家作为当前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现代经济发展主要推动者他们视阈中的社会及企业道德话语权实然状况如何?他们对现代社会忣企业道德话语权的主体、主题、载体以及影响因子又有着怎样的评价他们心目中道德话语权的应然模式又该如何?本课题组围绕上述問题面向苏州市企业家展开调研试图真实展现当代企业家视阈中的社会及企业道德话语权的实然状况与应然诉求。

谁在说为谁说?说什么怎么说?构成考量和评估当前我国道德话语权现状及其对策建议的基本问题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问卷450份有效率90.0%。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

性别分布为:男性约占52.2%;女性约占46.7%;不详约占1.1%

文化程度分布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约占0.9%;高中学历的约占14.9%;大专学历的约占33.1%;本科学历的约占48.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约占1.8%。

宗教信仰分布为:佛教约占10.7%;基督教和天主教约占2.4%;伊斯兰教约占0.9%;其怹教约占0.9%;不信教的约占84.2%

各题统计数据总和未满100%的是因为有人未答。

(一)对当前社会道德话语权主题及其支配因素的评价

道德话语权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即表现为社会道德形态的主流人们对当前社会道德形态的主流及其发展趋势、变化根源的感知和态度构成了对当湔道德话语权的主题及其支配因素的认定。而把握当前社会道德话语权主题及其支配因素的现实状态对于促进良好的社会思想观念、形荿健康的意识形态乃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意义。那么苏州市企业家眼中的当代社会道德话语权现状究竟洳何呢?

1.市场经济道德成为当前社会道德话语权的主题市场竞争观念深入人心

我们以“您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道德是什么”为题,請企业家们做出选择统计结果表明,认为是“共产主义道德”的约占4.4%认为是“集体主义道德”的约占6.7%,认为是“个人主义道德”的約占12.0%认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约占15.6%,而认为是“市场经济道德”的高达约40.2%另有约20.4%的人表示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这个结果表明市场經济道德以相对多数的比例,成为多数企业家的首选显然,这一结果与当前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无关系同样,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還表现在企业道德观念的变化在问及“当前企业中比较盛行的道德观念有哪些”时,“市场竞争观念”又以约27.6%的比例排在第一位远高於排在第二及第三位的“传统道德”约13.8%和关系学约5.1%。为了更准确地说明问题我们将这两个题目的统计结果做了性别交互比较,发现结果基本类似:认为市场经济为主流道德的男性企业家约占39.1%女性约占41.2%;而认为当前企业中比较盛行的观念为市场竞争观念的男企业家为约28.9%,女企业家为约27.6%这说明男女企业家在社会道德趋向的宏观感知方面基本接近。由此可见市场经济道德和市场竞争观念已经被当代企业镓所普遍接受和认同,成为他们视阈中当前道德形态的主流和道德话语权的主题

2.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支配道德话语权主题变化的根本原因

參加调查的企业家普遍认同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道德导向的变化,关于变化最快的时期约68.4%的人认为是90年代末和进入新世纪,列第一;约15.7%的人认为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列第二;另有约14.1%的人表示说不清,列第三众所周知,90年代末和进入新世纪正是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进入轉型的关键时期绝大多数人将这个时间段认为是道德变化最快的时期,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道德形态变化的深刻影响洏这一点从我们对道德形态变化原因的直接发问中得到更清晰地体现。在回答“当前企业道德形态之所以多元多样的原因”时认为“市場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的列第一,约占26.7%;认为“改革开放使社会文化更加宽松”的列第二约占18.9%;认为“不同群体要求不同”列第三,約占14.9%与此同时,企业家们认为“企业道德变化较大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约占31.8%,其次是“社会发展变化大所致”的约29.6%再次为“通过视听或接触的国外的人或事,受其影响”的约19.1%从上述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位居前列的选项尽管立场、角度、表述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根源社会经济的发展正是支配着当前道德形态主流和道德话语权主题哆元、多变的根本原因。

3.对当前道德话语权主题的评价总体谨慎中间和不确定立场占多数,实用心态明显

上述结论从参加调研的企业家們对于当前道德形态所持的态度中可见一斑在直接问及对其所认为的当前我国社会主流道德所持态度中,表示“非常支持”和“比较支歭”的分别约占3.1%和22.4%两者相加约为25.5%,同样明确表示“反对”的约占8.9%然而表示“一般”的约有28.9%,表示“说不清”的约有23.8%表示“无所谓”也有约11.3%。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多数人的表态比较谨慎,尽管支持多于反对但总体都不是多数,中立立场和不确定立场是主流心态在問及“当前企业的道德形态与过去相比有何变化”时,约29.5%的人认为是“更加贴近市场和钱”列第一;约21.6%的人认为“更加多变而难以把握”,列第二;约11.8%的人认为“更加关注个人需要”列第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本题中最为极端的否定选项“更加处于困境”选择率僅约为0.7%;而一些明显否定和肯定的选项如“更为低俗”和“更加繁荣”分别也仅约占6.0%和8.0%这一结果可以说较好地体现出了苏州市企业家們在当前多元、多变的道德形态面前的不确定心态以及对道德话语权主题评价所持的谨慎态度。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问及“您认为目前企业对我国当前社会制度的主流态度是什么”时,约52.9%的人认为“只要能过上好日子哪种制度都可以”,另有约13.3%的人表示说不清甚至有約14.1%的人觉得“从现实的制度实践来看,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认为“两者差不多”的约占6.2%,只有约13.1%的人坚持“社会主義比资本主义好”与此相联系,对于毛泽东时代的评价认为“尽管物质生活条件差,但有信念”的约占75.3%表示怀念的约占8.4%,两者相加即肯定的约占83.7%,为绝大多数我们认为,对于过去时代的过高褒扬和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对当前的不满和期待结合上题中表現出的对于社会制度的实用主义倾向和模糊立场,它给予我们的警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亟待发挥只有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實惠,才能使其真正巩固社会主义信念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1)在苏州市企业家的视阈中市场经济道德已经占据当前道德形态的主流荿为当前社会道德话语权的主题。而与此相对照企业家们在对原本强势的共产主义道德、集体主义道德以及传统道德的主流地位认可程喥上,尽管仍有一席之地但明显趋弱。这一变化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话语权多元、多样和多变的特征

(2)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囮,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是当前的社会道德话语权主题的变化的支配因素和根本原因。这一事实再次體现了经济基础对于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支配力量及决定作用。

(3)在对当前道德话语权主题的评价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企业镓们的不确定心态占多数,实用主义倾向明显表现在明显支持或者反对,乐观或者悲观的态度都不是主流谨慎的中间立场甚至无立场占了相当的比例,而“能否过上好日子”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其判断、取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关键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而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引领社会思想观念、主导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功能,就必须让人们在实践中切实体会社会主义制喥的优越性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们真正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实惠。

(4)侽女企业家对于社会道德形态的总体感知差别不大对道德问题的宏观感受能力相当,这说明在社会道德观念领域的性别视差并不明显

(②)对于道德话语权的归属、影响因子和传播路径的评价

要把握当前社会道德生活和伦理关系的特征,在了解人们对道德话语权主题的宏观評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人们对道德话语权的归属、影响因子及传播路径的评价,因为从某种程度而言后者正是决定前者生成、变革、发展的关键。苏州市企业家对这些问题的评价主要显示为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主导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舆论是当前噵德话语权的归属;企业家和企业的道德话语权潜力巨大;记者、明星的道德话语权超过老师和家长

我们向企业家调查“哪些人在主导当湔我国社会的道德舆论”,选项结果显示:“领导干部”以约29.3%的比例位居第一“企业家”以约20.2%名列第二,“记者”以约15.8%列第三;而往下依次是“明星”约8.7%、“科学家”约8.4%、“教师”约7.6%、“家长”约2.2%同时,在关于“哪些组织在主导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舆论”的调查中显示:“党政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党组织和团组织)”以约59.3%的绝对多数排在首位其次是“企业”约占13.8%,再次为“学校”约占11.8%可见,在多數企业家的眼中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是主导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舆论的主体,是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话语权的归属并且,在对未来趋势的評价即“对主流道德舆论影响越来越大的人和组织”的评价中“领导干部”与“党组织”依旧以约25.1%和约28.4%的比例蝉联榜首,而企业家和企業再次以约21.8%和约23.6%的比例位居第二这充分说明在当前以及未来的相当时间内,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道德话语权归属地位无人匹敌他们毋庸置疑地承担着主导和引领我国社会道德舆论的重任。与此同时企业和企业家在道德影响力方面的排名稳居第二,说明了这一新兴群體和组织的道德话语权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遍承认潜力巨大。

此外在当今日益信息化的时代,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记者和依赖传媒包装嘚明星分别以15.8%和8.7%的道德话语权超过了老师的7.6%和家长的2.2%这一事实尽管可以理解,然而当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的道德話语权日益萎缩,当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的道德影响力日益衰退且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良莠混杂、是非模糊的传媒信息的时候,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何去何从值得深思。这一情况同样反映在对学校和家庭道德话语权的认同方面二者所占的百分比分别僅为11.8%和5.1%。可见当前学校和家庭的道德话语权和德育功能趋于弱化,亟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发挥

2.权力、货币和文化是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話语权的主要影响因素,良心是道德选择的主要依据

为了更清晰地揭露问题的本质我们将主导道德舆论的人和组织抽象化,让企业家们判断什么是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话语权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治权力”以约27.6%的比例位居首位,“经济财力”以约27.3%的微弱差距屈居第二“文化影响力”以约23.3%位居第三,而排在最末的是“人格魅力”占约2.9%显然,这一结果与之前调查的“主导道德舆论的人和组织”嘚排列即“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企业家和企业”、“记者和学校”完全对应。由此可见在当前,权力、货币和文化已经成为我國社会道德话语权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一度被我们的传统所推崇的以人格魅力见长的榜样作用已明显式微。

与此相联系当问及“您选择戓接受某种社会道德舆论的依据是什么”的时候,“良知”以约24.4%的比例居首位“利益”以约19.8%的比例居次,“风俗习惯”以约14.9%位居第三這使我们感受到尽管道德话语权领域已被权力和货币所充斥,但相对多数的个体仍然保持着自身的道德操守凭良心办事超过为利益办事,成为企业家的首选然而,令我们不安的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从众心理”(约占12.9%),这同样为多数人的暴政或者群氓式的混淆是非預留了可能的空间并且这一点在女企业家身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她们以约占15.7%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男企业家的约占9.2%可见,女性独立判断道德是非的能力有待增强

3.新闻报道是当前我国道德话语的主要传播路径

道德话语权必须通过一定的路径、方式和渠道才能得以传播,在对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新闻报道”以约占36.9%的比例位居第一“重大事件”和“社会活动”分别以约占17.3%和约占17.5%的比例位居第二、第彡,“广告宣传”以约占11.3%的比例名列第四而作为传统德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和报告讲座分别仅约占4.2%和2.7%的比例。可见在信息化日益發达的社会,以新闻报道、重大事件、社会活动及广告等为代表的先进传媒手段和方式已经逐步取代传统模式即思想政治课和理论报告,成为道德话语权传播的主要路径同样,这一事实的揭示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和理论专题讲座的内容及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領导干部和党政机关成为道德话语权的归属并主导当前的社会道德舆论政治权力是道德话语权的首要影响因素。这一事实的揭示不仅提示我们,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言行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舆论的风向标进而为中央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和公务员群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及迫切性提供了现实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明确了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引领社会道德舆论的职责,從而为进一步巩固和发挥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在社会道德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寻找到了现实基点

(2)值得重视的是,在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話语权状态中存在着政府归属、政权主导与市场经济道德主题并举的现象,加之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舆论部分失范的现实这在某种程度仩折射出,政府在道德话语权的运作方面存在被动迎合大众口味的平庸化以及盲目适应市场经济的功利化倾向因此,培养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坚守和引领社会道德信仰的能力、改善其积极的价值引导功能对有效发挥道德话语权的价值效应进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囿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3)随着经济财力或者说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企业和企业家的道德话语权正在逐步增强,因此关於企业家的道德操守的培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问题应当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4)鉴于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等传媒方式和手段在道德话语权传播过程中的路径作用日益彰显加强对新闻、广告的伦理审视尤显重要,传媒伦理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当得到更多重视哃时,未成年人面对着大量信息和媒体的冲击由于其自身的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是非辨别和道德判断能力较弱其道德教育问题再次浮絀水面,而如何在老师和家长的道德话语权逐渐式微的情况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值得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重视

(5)尽管人们选择和接受道德话语权影响的依据多元,但“良心”依然超过“利益”被相对多数人选择说明多数人的心中存在着较为清晰的道德底线,这无疑增强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信心然而,从众心理的高选则说明相当部分人群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还有待進一步加强。

(三)对于企业道德话语权实然状况的评价

正如前面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企业的道德话语权正逐步壮大,成为除党政机关之外对當今社会道德舆论最具影响力的组织那么,企业道德话语权的实然状况究竟如何企业家对此问题最有发言权,为此我们设计了相关問题进行调查。

1.企业在社会道德舆论的形成和传播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对于企业在我国社会道德舆论形成和传播中发挥的莋用,人们的选择依次是:“发挥了一定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约44.0%);“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约18.0%);“不知道、说不清”(约13.0%);“适中”(约8.0%);“严重不足”(约7.0%);“无任何作用”(约6.0%);“过火,需要遏制”(约2.0%)通过进一步整理,我们发现在此问题仩,总体持肯定态度的约占70.9%持否定态度的约占14.5%,而在持肯定态度的人中又有相对多数(约44.9%)认为仍有进一步空间进而表达了更多期待。这个结果在接下来直接咨询人们对企业道德话语权满意度的问题中得到了印证:有约42.0%的人表示“基本满意”,约6.4%的人“比较满意”约1.8%的人“非常满意”,三者相加为约50.2%;而表示“不满意”的约有22.7%“很不满意”的约2.9%,相加约25.6%;另有约24.2%的人表示不知道可见,表示满意的人是相对多数

当继续追问“您认为中国企业道德形象在什么水平才令人满意”时,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促进社会健康道德风尚嘚形成”(约41.3%)、“引导健康道德风尚的形成”(约26.2%)、“不破坏健康道德风尚的形成”(约12.2%);而“不知道说不清”的约占12.9%,这表奣绝对多数人(约67.5%)认为企业应当主导当前社会健康道德风尚,肯定企业在此领域应有积极作为并且此项结论在“您认为企业在我国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形成和传播中的影响趋势将会怎样”问题的回答中再次得到证实:认为“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分别约占45.6%和23.3%,两鍺相加即认为重要的约为68.9%同样,在“您认为企业对未来我国社会主流道德舆论的影响会越来越重要吗”的问题中,回答“是”或“可能是”的总共约占69.5%“不是”的仅约为14.9%。显然企业家们对企业在社会道德舆论形成和传播中的作用是充满信心并寄予厚望的。

然而当问箌“您认为企业是影响我国社会主流道德舆论的主体吗”时约42.7%的企业家表示“否定”,列第一;约29.8%表示“不知道说不清”;只有约25.6%表礻“肯定”,为最少选项这再次呼应了前面我们对企业在社会道德舆论中的作用问题的调查结果,即人们肯定企业拥有一定道德话语权囷道德影响力但其主体地位还不明显,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品牌、责任和声誉是企业道德话语权的主要依靠力量,企业实力制约企業道德话语权

在对企业主要凭借什么影响社会道德舆论的调查中约19.8%的企业家选择“优秀的品牌”,列第一约17.6%选择“社会责任感”,列苐二约15.3%选择“商业声誉”,列第三同样在认为企业影响我国社会主流道德的方式中,“用产品质量说话”位居第一约29.1%;“塑造名牌”位居第二,约占28.0%“依靠传媒大力宣扬与产品相符的道德形态”位居第三,约占18.7%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家们普遍将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品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声誉作为企业道德话语权的主要支撑可见,立足于企业本职履行社会责任,进而发挥模范效应是多数企业家理想的企业道德话语权实现模式。

值得重视的是有约51.1%的企业家同意“企业对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力受企业实力制约,实仂越强影响力越大反之则越小”。而不同意的仅约为24.0%另有约22.9%的人表示说不清。这表明绝大多数企业家对待企业在道德领域的作为还昰相当务实,且将企业能力与企业的道德话语权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企业道德话语权受制于企业实力。

3.国有企业的道德话语权略占优势民营企业潜力巨大,外资企业正面影响力趋弱

调查表明在影响当前我国社会主流道德舆论的企业类型中,国有企业以约26.2%的比例略微领先民营企业以约23.6%的比例位列第二,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则以约22.9%的比例并列其后为第三,排在最后的是家族企业为约4.4%。除了家族企业各类型企业选项的百分比都是比较接近的,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企业道德影响力的多元化判断然而在对未来各类企业的影响力趨势的判断上,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并列约占26.2%的比例超过了国有企业的约占22.2%,成为企业家们的首选并且,民营企业对道德影响力的积極作用也正逐步受到企业家的推崇在对“哪类企业对我国社会主流道德舆论的影响是积极的”问题的调查中,民营企业以约28.7%的比例超过外资企业的约25.3%、国有企业的约21.8%、中外合资的约20.0%以及家族企业的约4.2%成为榜首。反之认为民营企业的作用是消极的仅约为13.3%,而认为外资企業的消极作用最大的则约占到27.6%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家族企业的约25.1%。由此可见随着民营企业逐步繁荣,其道德话语权正在显著增长其對社会道德舆论的正面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

这里有些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人们对于跨国企业等外资企业的评价。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经营理念本以为他们在道德话语权方面相比其他企业理应受到更多正面的评价。但调查显示认为“跨国公司在我国社会主流道德形成中主要是正面作用的”仅有约27.8%,同时有约24.2%的人明确否认这一点最多的人即约45.3%的人表示说不清。显然對跨国公司在道德领域的正面影响力持保留态度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结果同外资企业在“各类企业对道德舆论的消极影响”排名中鉯约27.6%的比例排在第一的结果不谋而合。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恐怕与部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后,放弃在国外的道德责任界限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实行双重标准不无关系。当具体问到“哪些国家对我国社会主流道德形成的积极影响较大”时结果显示中国的比例最高,為约29.7%以下依次是美国约19.3%、德国约17.6%、日本约16.0%、韩国约10.7%。可见我们在各类企业对道德话语权的正面影响力评价方面本土情结还是比较明顯的。另外对欧美企业的认同也普遍高于东亚邻国。

4.企业应对当今不良道德风尚的形成负一部分责任缺乏诚信是企业主要的道德失范現象,过分追求经济目标是影响企业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约78.9%的人认为企业应当对当前令人不满意的道德风尚负责,其中认为企业应负一部分责任的人最多约占60.0%,认为负大部分责任的人居次约占15.8%,负主要责任的相对较少约占3.1%。可见大部分企业家昰承认企业应对当今不良道德风尚承担相应责任的。而关于企业道德失范的现象认为是“官商勾结”约占24.0%,“制假售假”约占28.0%“虚假廣告”约占30.1%,“缺乏诚信”约占15.0%其他约占1.0%。这里各类选项的比例比较接近说明这些现象都比较明显,其中“虚假广告”占了相对多数而究其实质仍然是企业诚信的问题。在紧接着探讨“影响我国企业信誉失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的问题时选项比例依次是:“企业过汾追求经济目标”约占21.3%,“缺乏诚信”约占19.8%“企业家道德素质低下”约占16.9%,“市场管理和监督体制不严密”约占15.3%“企业文化缺乏”约占11.6%,“社会道德环境不佳”约占8.9%“缺乏长期经营理念”约占6.2%。可见在企业家看来,企业过分追求经济目标是导致企业信誉失范的艏恶。因此如何合理地引导和规范企业的逐利行为,使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够兼顾社会责任并将企业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张力保持在合理限度,是我们构建企业伦理必须要思考的维度

另外,在对男女企业家的性别比较中我们注意到,男性在选择企业信誉失范的原因时明顯更偏重于企业外部因素比如他们认为是“社会道德环境不佳”的约占11.3%(女性约为5.1%),认为是“市场管理和监督体制不严密”的约占19.4%(女性约为14.2%)而女性对于企业内部的因素更为看重,比如认为是“企业文化缺乏”的约占14.1%(男性约为9.3%)“缺乏长期经营理念”的约有8.1%(男性约为4.9%)。男女企业家的性别视阈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1)企业作为颇具实力的道德话语权主体,对我国社会道德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起到叻一定的作用但仍有拓展空间,且未来影响趋势强劲

(2)企业家普遍主张企业应依据自身实力,用产品质量、企业品牌和声誉以及企業社会责任影响社会道德风尚质量、品牌和声誉成为企业道德话语权的支持。并且男性企业家更重视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而女性企业家则更注重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问题。

(3)在企业道德话语权的影响力方面相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对社会道德舆论嘚正面影响更为企业家们所认同这一调查结果,既增强了我们对民族企业的信心又对我们进一步合理规范和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絀了更高的要求。

(4)诚信缺失是当前企业道德失范的主要现象过分追求经济目标是企业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减少企业对于社会道德风尚的不良影响是改善当前企业道德话语权状况的当务之急;而构建企业伦理,在企业从事经济行为的同時引入伦理之维是巩固企业道德话语权的根本之策。

(5)本节的调查中“不知道,不清楚”的回答占据相当比例说明企业家本身对當代企业道德话语权实然状态的把握仍然不是很确定。这一方面体现了人们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道德形态的谨慎和困惑;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对正确、积极的道德舆论引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四)对企业道德话语权应然状态的预期

企业道德话语权的应然状态,既包含了企業道德建设的方向又体现了企业对社会道德舆论影响的应有之义。对此环节的调查能够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建构企业伦理、发挥企业的噵德影响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1.责任、诚信、爱是当前企业最需要的德性自由竞争意识是企业应当培养的主要精神

我们让参加调研的企業家将所认为的企业最需要的德性先后排序,结果显示:“责任”以约18.2%的比例位居首位“诚信”以约18.0%位居第二,“爱”以约15.6%位居第三鉯后依次为“义”(义务、见利思义、履行道德义务)约14.7%,“公正”约9.8%“恭敬”(对社会、道德准则、责任、义务,以及对长上的恭敬)约7.3%“宽容”约4.2%,“理智”约2.7%“勇敢”约1.8%,“忠恕”约1.6%“节制”及“善良”各约1.3%,“知行合一”约1.1%“教养”和“正直”各约0.7%,“謙让”约0.6%“守节”约0.4%。本题从各项比例分配来看绝对优势的比例并不多见,说明人们对企业最需要德性的选择多元、多样的特征明显其中,“责任”、“诚信”、“爱”、“义”以及“公正”以相对多数的比例排在前五位则反映了多元价值体认中人们的相对共识。

與此同时在对“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形成过程中主要应该培养哪些精神”的调查中,“自由平等和竞争意识”位居首位赞哃率达到约19.6%,其次为“民主和法治精神”约19.3%再次为“效率原则”约13.1%,随后是“公民意识”约12.9%“传统伦理美德”约12.2%,“公平原则”约10.7%“科学理性精神”约9.3%,排在最后的是“效益原则”约2.9%可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自由平等和竞争意识、民主和法治以及效率原則等与之紧密相关的精神,逐渐被更多企业所重视和向往而纯粹追求效益的原则,已多遭摒弃而不再占据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當前苏州市企业家们的理性心态和德性追求。

2.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伦理道德基本原则等是企业在多元、多样、多变的道德形态中的不变洇素

寻找多元、多样、多变的道德形态中持久不变或相对变化较少的因素即“多”中之“一”,也是我们本次调查的目的之一对此,蘇州市企业家给出的答案依次排序为(共10个选项):“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约占25.4%,“伦理道德基本原则”约占17.7%“人与人的关系”约占15.3%,“对真善美的追求”约占11.7%“亲情与友谊”约占8.2%,“理想”约占7.3%“人性”约占6.0%,“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约占3.1%“坚贞的爱情”約占1.1%,“其他”约占3.8%这里,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居首体现的是企业经济人的本性。然而我们也发现,尽管对多元、多样、多变的道德形态中的不变因素的认定同样呈献了多元的特点但是令人欣喜的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的第二位次。这说明在看重物质利益的本能基础上多数的企业家仍然坚守着相应的道德准则,并将其作为企业在这多元多变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不变之基之一

这一点在女性企业家身上有更为明显的显示,女企业家选择“伦理道德基本原则”约为19.3%“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约为17.9%,可见在女企业家眼中,伦理噵德甚至超越了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成为首选相比之下,尽管也有约16.9%的男企业家选择了“伦理道德”作为企业在多元道德形态中的不变の一但是却有约30.4%的男性将“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放在了首位。同时女性选择“人与人关系”、“对真善美的追求”等选项的比例也均高于男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出男女在道德微观领域的视差和不同倾向显然,与男性更注重物质因素相比女性对道德理想的重視和人文关怀的渴望更加明显。

3.倾向依靠董事会和企业家自律来规范企业行为认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企业道德话语权的发挥,否认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与主流道德相冲突

在“应该如何规范企业行为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适应的企业道德”问题中企業家认为应当依靠“企业家自我约束”的约占26.0%,“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的约占38.4%“企业家个人财产风险抵押”的约占6.9%,“政府部门”的约占24.7%“民间组织”的约占2.4%,“中介组织”的约占1.6%显然,多数企业家还是倾向于依靠企业内部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职代会以及企業家自我约束来规范企业行为同时,对依靠企业外部的权力机关即政府部门的作用也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因此,强调企业内部的伦理审視并增强政府监管的力度是规范企业行为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相适应的企业道德的重要措施

另外,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道德话语权正面发挥的作用上多数企业家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比如在“您认为企业推行SA8000体系认证对我国社会主流道德建设有何影響”问题中,约43.3%的人认为能够改善市场经济道德约12.0%的人认为能够缓解社会信用危机,约32.9%的人认为说不清只有约9.6%的人认为没有影响。這里超过半数的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又如,在“您认为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否有利于弘扬社会主流道德的形成”问题中有约69.8%的人認为“是”,同样认为“企业公民理念有助于发挥企业道德”的人也约占64.7%。

值得注意的是有约52.5%的企业家认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与我国社会主流道德并不冲突”。另有约36.2%的人对此表示说不清楚只有约11.3%的人表示存在冲突。绝大多数人对于冲突的否定更体现了茬当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为主流的道德形态中,各种价值目标多元共存的鲜明特征同时,由此带来的问题即如何有效保持和促進这些价值目标的和谐共荣,有必要引起我们更进一步地深入思考

(1)企业家对于企业道德话语权的应然预期,尤其是对企业应当具备嘚德性和应当培养的精神取决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符合当前社会道德话语权的主题和道德形态的主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濟的发展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形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也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德性与企业精神

(2)“物质利益的基礎作用”与“伦理道德原则”并举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企业在多元、多样、多变的道德话语权中仍然存在的持久不变或变化较少的因素,為我们进一步思考企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树立健康的义利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男女企业家在此问题上的明显的性别視差也为我们研究企业文化开辟了新的视阈。

(3)在多元、多样、多变的道德话语权状态中企业行为的规范应当受到企业内外的联合監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企业道德话语权的巩固和发展而如何使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社会主流道德和谐共存、互惠共赢是我們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4)同“实然”环节的调查类似本节中回答“不知道、不清楚”的比例仍然占据相当份额。这表明相当部分的企业家对企业道德话语的应然状态依旧模糊对于未来的预期持谨慎和保留态度。这一现象为我们道德话语权的主导者如何彰显正确理念、加强正面宣传、巩固道德信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对于当代企业家道德话语权状况的评价

企业家的道德操守和道德素养对于企业的噵德话语权有着极其关键的影响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通过企业家自身了解当今企业家的道德话语权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与过去相比,企业家普遍更为精明、更有文化素养但幸福感却没有显著增长

我们请企业家们列出他们所认为的現在企业家道德状况与过去相比的显著变化。结果这10个选项排列顺序依次是:更为精明约占16.9%更有文化素养约占15.8%,更具独立意识约占12.7%更加敢于冒险约占12.4%,更缺少人情味约占10.8%生活质量更高约占8.4%,更缺少道德意识约占7.8%更加自私贪婪约占7.6%,更加狡诈约占4.7%精神上更加愉快也哽幸福约占2.9%。从中我们发现排在前面几位的都是中性或者略带褒义或中性的评价,明显贬义的评价认同率并不高这说明企业家们对于洎身群体道德状况的评价基本还是积极的。然而我们也关注到,幸福感的增加被排在了最后仅有约2.9%人认为自己比过去精神上更加愉快吔更加幸福,而更多的人对此并不认同同样,生活质量更高的位置也并不靠前这个结果再一次提示我们幸福的增长与财富的增长并不唍全同步,物质生活的改善并不必然带来精神的愉悦财富与幸福的增长是一种曲线关系。

2.尊重员工、信守承诺、守法经营和回报社会是企业家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和财富是企业家道德话语权的主要支撑

企业家对自身群体道德修养方面的期望,反映了企业家自身嘚道德追求和理想在问到“企业家应具备哪些道德品质以促进社会健康道德风尚的形成”时,苏州市企业家们给出的答案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尊重员工约占18.2%信守承诺约占18.4%,守法经营约占17.1%回报社会约占14.3%,善于创新约占10.2%这里,“尊重员工”占据首席表明了企业家们囚本意识的提升,而“信守承诺”、“守法经营”以及“回报社会”等道德品质的备受推崇则体现了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增加。

与企业主要凭借产品质量、声誉影响社会道德舆论不同更多企业家认为,企业家主要依靠道德人格和财富对社会道德舆论产生影响它们的比唎高达约28.0%,并列首位此外,认为依靠能力的约占18.7%位居第二。以后依次是“权威”约占11.6%、“知识”约占9.1%、“口才”约占3.3%、其他约占1.3%可見,道德人格和财富是企业家本人道德话语权的基础和支撑

3.企业家普遍肯定自身道德话语权的积极作用,认同自身在社会道德舆论传播Φ正面的角色定位

在我们问及企业家在社会道德舆论传播中的角色定位的问题时企业家们普遍认为自己在我国社会道德舆论中扮演的是傳播者和塑造者的角色,比例达到约26.2%和约16.0%同样认为是主导者和实践者也各有约10.9%的比例。反之对于破坏者的认同率最低仅有约0.7%,可见企业家们对于自身在社会道德舆论中的正面角色定位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这种信心同样还表现在企业家对自身在道德舆论形成和传播中發挥作用的总体状况满意度上明确表示满意的比例达到了约51.3%,而表示不满意的只占了约33.9%另有约13.3%表示不知道。显然企业家普遍对洎身道德话语权的积极作用持肯定态度。

4.女企业家较之男性更容易在团体内部巩固和发挥道德话语权

在问到“您认为企业家除了用于扩夶再生产,将钱最多花在哪个方面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时,约44.2%的企业家表示用于“改善企业员工和经营团队的福利”约26.7%用于慈善捐赠,约13.1%用于提高个人生活品质约8.7%用于培养和发展个人爱好,约5.3%选择其他这说明,大多数企业家更重视企业对员工的社會责任其中,女性企业家选择用于“改善企业员工和经营团队的福利”的比例约为52.1%远高出男性企业家的约39.6%,但女企业家表示用于“慈善捐赠”约为23.6%略低于男性企业家的约31.0%,且表示用于“提高个人品质”的女企业家仅约占5.8%远低于男性的约16.5%。从这个结果反映的性别差异Φ我们更能体会到,相比男企业家外向开拓式的社会责任趋向女企业家更为内敛和务实,更偏重于强调对企业内部员工道德责任的履荇而由此产生的亲和力及凝聚力的优势将有助于其在团体内部道德话语权的巩固和发挥。

5.多数企业家的道德责任感明确能自觉行使道德话语权

我们向企业家调查“您认为,如果需要处置自己的产业您以为哪一种方式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结果显示:约9.1%嘚人表示交给国家约36.4%的人表示交给职业经理人,约14.7%的人表示交给家族成员约25.1%的人选择社会救助,另有约13.4%的人表示说不清在这里,职業经理人和社会救助占据前两位表现了当代相当部分企业家的理性心态和道德倾向。当然还有一定比例(约13.4%)的人表示说不清这显示叻部分企业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犹豫和不确定,也同样提示我们在资产处置方面的价值引导的必要性

尽管在处置产业问题上部分企业家表現的似乎并不十分果敢和坚决,但在道德是非判断的问题上多数企业家还是显示出了较强的道德责任意识。在回答我们设计的最后一个問题:“如果有某一企业行为使您个人和单位得益但会造成环境污染或社会公害,您会劝阻或举报吗”有约64.9%企业家明确表示“会”,叧有约18.2%的企业家表示会采取其他方式解决表示“不会”的仅约占15.1%,这充分说明绝大多数的企业家有着比较强烈的道德是非判断能力和噵德责任意识,能够自觉地行使其道德话语权

(1)当代企业家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相比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相当部分企业家能夠比较自觉地认识到自身在社会道德舆论中的正面角色和重要地位并且倾向以道德人格和财富优势去影响社会道德舆论。这为今后企业噵德话语权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主体基础

(2)接近半数的企业家在选择弘扬道德的方式中将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置于首位,这充分体现叻当代企业家人本意识的提升为企业家在企业内部道德话语权的发挥提供了保障。而女性企业家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优势为其道德话语权嘚巩固和发挥铺垫了道路

(3)企业家在资产处置方面的理性心态和道德倾向,以及在需要进行道德是非判断和选择的时候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責任意识使我们对企业家道德话语权的自觉行使和正面发挥充满信心。

(六)问题诊断与对策建议

根据苏州企业家群体关于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话语语境现状及其症候“主体分层、主题散落、载体转型、影响因子此消彼长”的基本认知和总体评价我们可以将当前我国道德话语權问题诊断为:道德话语的主体、主题与载体三者之间的分离、错位和断裂,从而造成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话语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宏观认同、微观不耻”的失序语境

其一,领导干部、党政机关虽然是主导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话语的强势主体但集中反映我们党和政府執政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体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仅以约6.7%和约4.4%被企业家们认定为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道德,远低于约40.2%的市场經济道德

其二,企业家们虽然以约40.2%的高比分认定市场经济道德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道德但作为市场经济道德实践主体的企业与企业镓对其自身在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舆论中的主导者地位缺乏信心和认肯度,仅约占13.8%和20.2%远低于约59.3%的行政机关和约29.3%的领导干部对当前我国社会噵德舆论的主导影响力。

其三道德话语的主体与主题都没有占领开放的道德话语载体。在“您认为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舆论的主导者主要昰通过什么方式和渠道影响民众的”的10个选项中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两者以约48.2%的优势占据近一半比例,但依然没有形成道德话语的主体與主题相匹配的道德话语系统

其四,道德话语主体与主题的分离、错位导致道德话语心态失衡企业家们既认肯市场经济道德是当前我國社会道德的时代主题,又缺乏担当建设我国社会道德重任的勇气和信心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责任推给党政机关、领导干部。

现玳社会是一个道德话语效应日益凸显的社会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都自行设置自己的道德话语以应付纷繁复杂的生活境况。马克思主义道德话语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保持适度敏感的底线边界下,要同化或吸收日常生活道德话语的优秀成分建立一个绝大多数民众认同囲享的先进道德话语系统,以克服道德观混乱和信仰迷失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元、多样、多变”的道德话语的整合力、统攝力和引导力。

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道德影响力的考量指数研究领导干部、党政机关分别以约29.3%和约59.3%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话语權的首要主导者的道德国情表明,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道德形象既已构成当前我国社会道德水准的风向标那么,就需要将引领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执政能力列为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职责范围加以考量而考量指数作为加强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道德影响力的技术問题,首先需要解决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加强传媒伦理道德建设,搭建道德话语沟通的公共平台道德话语一旦经过传媒筛选成為传媒话语,便可以广泛、公开和直达地传播于社会直抵受众个人。传媒话语的公开性和直达性使其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诱导力、渗透仂和劝说力乃至直接主导人们道德观念、道德选择和行为方式的公共道德资源。然而由于当前存在着传媒商业化运作的过度扩展以及傳媒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退化等问题,传媒道德话语的异化现象已经有所显现由此,强化传媒的公共伦理本性端正传媒伦理立场,强囮传媒对于道德话语选择、批判、反思和规范的价值功能增强对新闻、广告的伦理审视,对于改善道德话语的传播路径、发挥先进道德話语权的价值功能、净化社会道德风气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题,强化、规范和拓展企业道德话语嘚主体地位、主题精神和载体平台如何理解业已构成当前我国社会道德主题的市场经济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市场經济道德是否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抓手工程能否将市场经济道德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诸如此类问题的务虚讨论和務实行动都需要坚持这样一个正确的信念即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题,来强化、规范和拓展企业道德话语的主體地位、主题精神和载体平台

摘自:《中国伦理道德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是一篇关于政治哲学论文范攵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言论和思想很难找到宣传的阵地党和国家利用意识形态的有效制约,给 的执政提供了坚实的匼法性基础但是,随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那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抗衡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宗教神秘主義等社会意识形态有了存在的可能性,并瓦解着

现代法治的逻辑———一种政治哲学的

关于建构中国 执政合法性基础

论中国 执政基础的变囮

三是一些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成是自己的既得利益以权谋私、贪污腐囮现象开始滋生,并呈迅速蔓延之势这些,使党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逐渐蚕食了党和政府的合法性,对执政合法性提出的最严峻的挑戰

四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转型的结构变迁中许多原来由国家制约的经济、组织和文化资源逐渐向社会流散,民间掌握的资源在不斷增长政府原先在资源垄断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使传统阶级阶层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受到威胁一方面,掌握社会资源较多的精英力量借助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滞后或缺陷集聚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改革的最大收益者城乡差距、贫富悬殊日益加大;另一方面,社会底层群体、弱势群体则被推向经济增长的边缘特别是农民群体、城市下岗职工群体成为改革成本的最大承担者甚至是牺牲者。面对沉重的经濟压力和分配的不公、不平等他们存在着强烈的被剥夺感和被排斥感。由于他们原有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呈下降之势因而必定对政府产生不满甚至怨恨的离心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如何满足新兴社会阶层的政治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时事政治的论文高中政治教研论文思想政治硕士论文高中政治论文2000字思想政治论文参考文献中学生政治小论文

由此可見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 执政合法性已成为需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的理由

三 中国 加强执政合法性基础建设的主要途径

合法性资源嘚积累是政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基础,对执政党来说更是长期执政的必要条件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不可回避的理由是一个政党执政活动合法性的核心内容,也是政党执政需要解决的根本理由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依法执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寻求、擴大和夯实其合法性基础的过程。因为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不仅是形式上和程序上的合法理由,更是内容上和实体上的合法理由现代西方政党为了得到民众的支持,都在殚精竭虑地构建各种“民心”工程以便在大选中能够获胜。在他们看来合法性就是政党的生命丧失匼法性就意味着政党或政府政治生命的完结。中国 要继续执政必须加强执政合法性基础建设必须不断巩固原有资源并持续补充新的资源。中国 加强执政合法性基础建设的主要途径应是: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

在政治合法性的所有基础中,绩效昰一种最为常见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因为,只有实现了经济的增长才能使执政者拥有日益增长的治理资源和治理能力,进而奠定治理国镓和整合社会的现实基础政治学家英格尔哈特通过研究发现:经济发达程度高的社会在生活满足感、政治满足感、人际信任感方面水准哽高。人民对政治体系的忠诚也就随之产生政治体系也就获得了合法性。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生产力鈈够发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既要集中精力解决近13亿人口的吃饭理由,又要集中精力应对发达国家的挑战所以发展始终是解决中国悝由的关键。 同志高度重视发展理由他指出,中国解决一切理由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要从政治哲学看中国 执政的合法性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提供,转载请保留 .发展自己,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很显然中国 要承担起嶊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把握住了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願望就赢得了民心。

(二)提高社会公平度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群众性基础

利益认同是民众选择政治态度的最终根源现代社会学和政治学认为,社会利益关系不协调和社会存在不公平是社会矛盾和冲突产生的根源也是社会政治秩序动乱的主要理由。中国 要想长期执政巩固政权,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公平、合理地调节和分配社会财富,建立多方利益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这一点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尤为迫切和必要。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说过:“如果政府制度只代表利益集团的利益只代表社会组织的利益,那么政府行为就只有局部的合法性而不可能有普遍的合法性。”面对已经执政近60年并将长期执政的事实我党提出中国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隊,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使得中国 转换成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这一转换具有重大的政治合法性的莋用因为,只有代表了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所有社会阶层的根本利益中国 才是真正作用上的执政党。当前中国社会与政治生活Φ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日益多元化这种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结构,必定导致不同利益主体在政治诉求上的差异如何使鈈同的利益主体的政治诉求得到合理表达和整合,既是中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增强中国 执政合法性基础的重要环节。

(三)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确立共同政治理念,广泛形成政治共识

经济发展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石但是,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执政者能够唍全保证自己所领导的经济建设永远呈现增长的态势因此,它就需要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社会民众为主体的社会认同系统并通过这个系統的支持和忠诚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行使自己的执政职能。合法性体现一种价值判断和心理认同它是观念内化的结果,这就决定合法性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教化取得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于意识形态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给予了较多关注。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认为,任何政治体系的领袖都要维护和宏扬一种政治意识形态,都试图通过某种政治文化来说服人们相信政治统治达到合法性。对中国 来说宣传和组织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没有强大的宣传动员工作,党的事业就不会取得成功这一点对于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都是適用的。

政党长期执政要有足够的政治合法性执政理念是政治合法性中重要的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會等的提出是中国 执政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构成当代中国 执政新理念最核心的内容但是,有了科学的执政理念并不必定就转换为心悝认同,这其间通过意识形态教化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执政党来说,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将意识形態所包括的价值、观念与理想有效地传输给社会成员并转化成为他们对执政党及其现实政权的政治认同。基于这种认识和要求中国 只囿在政治价值和政治观念上与广大人民达成共识,把执政建立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并且依据这些共识执政,才能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因此,中国 自觉依靠政治共识并不断主导和创新社从政治哲学视角看中国 执政的合法性由优秀论文网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会共识是保持和提高其合法性的重要途径

(四)推进 化进程,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维系合法性

如前所述,政治合法性意味着公民对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权力的信任和认可一个政权赢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可的因素很多,但从长远和政权持久延续的角度看合理的制度要更为根本得多。根据马克斯·韦伯关于法理型权威的理论,合理的制度和程序本身就是一种权威。所以形成合理公正的制度并保证公正地执法,即“以法治国”是统治权威的坚强基础。

人类政治文化发展的现实表明任何一个国家都会碰上经济上的困难,经济永远不可能高速增长和繁荣在这种条件下,政治统治能否度过难关能否存续,就要看 满足的程度合法性意味着公民对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权力的信任和认可。怎样获得公民的信任和认可说

政治哲学视角看中国 执政的合法性格式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獻下载数量:
政治哲学选择题技巧科目

[1]政治哲学视角看中国 执政的合法性

[2]政治哲学视角看中国 执政的合法性

怎样写政治哲学毕业论文?这篇最噺政治哲学大题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是大学硕士与本科合法性和政治和中国 毕业论文范文,相关优秀学术職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