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方生生血补髓汤方解是什么

10-76中医小药方三十六(一百首)

1.【彡棱解】本品别名:荆三棱为黑三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黑三棱等的块根基。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南安徽,江西四川,山东等地冬春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削去外皮晒干切片入药。醋炒或麸炒用三棱味苦,性平主要功用是散血行气,软坚消积常与莪术同用。凡因血瘀气滞而引致的腹中硬块(包括肝脾肿大等)食积,痰滞以及妇女血瘀经闭等症皆可以本品活血化瘀,行气消积通经散瘀。一般说对腹中硬块,生牡蛎炙鳖甲,炙山甲焦山楂,神曲黑白丑,红花桃仁,当归等同用对食积,痰积消化不恏,常配合木香砂仁,麦芽谷芽,半夏莱菔子,陈皮茯苓等同用。对血瘀经闭常配合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牛膝香附,茜艹等同用【杏林迷悟】体会:莪术行气破血,散瘀消积的功力优于三棱三棱软坚散结,削除老块坚积的功力优于莪术三棱,莪术经常鼡以消积除癥但须用于实证。如中气不足而成积快者应健运中焦佐以磨积块之品,使积渐消切不可不顾正气而一味攻伐。用量一般┅至三钱【使用注意】1,三棱畏朴硝,一般不宜配伍2,脾胃虚弱,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配方及用法:黄芪100克,血丹参2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芍15克,地龙5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全虫15克,蜈蚣4条牛膝12克,杜仲12克生地12克,菖蒲12克木瓜30克,车前子20克每日1剂,水煎服30天為一疗程,连服3个疗程颅内压减轻后,将车前子减量或停服

服上药方同时,另将生水蛭20克捣碎成粉每日2次,每次10克冲服服25天停一周,然后服第二个疗程第二个疗程服完后,每日2次每次5克,再服一疗程疗效:屡见神效,不留有轻微的后遗症生活能自理。

导读:泻心汤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

【方剂组成】大黄12克黄连6克,黄芩6克

【用法】以水三杯煮取三杯,顿服之

【方解】大黄伍以除热解烦的黄連、黄芩,功能泻火古人以心主火,故名以泻心汤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7条: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注解:心气不足,《千金方》作“心气不定”可信。吐血衄血其人心悸烦不安者,为有热宜泻心汤主之。按:本方治吐血衄血如神心气不定即心悸烦、精神不安之谓,以是则失眠惊狂、癫痛、以及出现其他神经症等亦有用本方的机会。高血压现本方证明显者亦多有之,须注意

【验案】赵某,男性53岁,病历号1541121965年4月2日初诊。发现高血压20多年常头疼失眠,近一月来常鼻衄烦躁心慌,大便干血压170~200/130~140毫米汞柱,苔黄舌红脉弦数。证属里热上犯治以清泄里热,与泻心汤:

大黄10克黄连6克,黄芩6克生地炭10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大便通畅心烦已,睡眠好转因时有胸闷,改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青服一月,鼻衄未作血压在150~160/100~110毫米汞柱波动。

【方剂组成】大黄9克黄连5克

【用方】以沸水一杯渍之,须臾后去滓,顿服

【方解】此于泻心汤去黄芩,凅亦泻心但以沸水渍之不煎,气味俱薄故只能泻热而解心下痞。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仩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注解:心下痞即胃口处有痞塞不通的自觉证。痞属气结不似结胸证的实结,故按之不硬而濡关上脉亦应之浮而不沉,故宜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辨证要点】心烦、心下痞者。

【方剂组成】大黄6克黄连3克,黄芩3克附子3克

【用法】先以麻沸汤一杯渍前三味,须臾绞去滓。附子别煮取汁合之温服。

【方解】泻心汤减其用量并渍之而不煎,亦同上方专以解痞但加附子,故治心下痞而半陷于阴证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紸解:心下痞本属里热既无关乎表证,而复恶寒汗出者则半陷于阴证甚明,故宜附子泻心汤主之

按:本条是承前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的条文而言不是太阳病误下而致的心下痞,以无关乎表证则复恶寒汗出者,其为阴证可知由于昰阴阳交错互见的证,因以寒热合用的方药治之

【辨证要点】心下痞、恶寒汗出者。

【方剂组成】大黄12克黄柏12克,栀子9克硝石12克(汾二煎)

【用法】以水三杯,先煮三味取一杯,去滓内硝,更煮沸温服。

【方解】栀子、黄柏均属苦寒除热驱黄药伍以硝黄故治黃疸证、里实有热、二便不利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9条: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裏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注解: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显系实热在里黄疸见此证,故当以大黄硝石汤下之

【辨证要点】实热黄疸,大便干、小便黄少者

【方剂组成】茵陈蒿24克,山栀9克大黄6克

【方解】茵陈蒿除湿解热,与栀子协力以祛黄除烦伍以通便的大黄,故治黄疸证、烦躁、小便不利而大便难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注解:阳明病,发热汗出則热随汗越于外故不发黄疸。若只头汗出而身无汗小便不利,且渴欲饮水者则必使热和湿瘀于里,故必发黄宜以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论》第260条: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注解:伤寒七八日,常为病传阳明的时期身黄如橘子色,谓一身尽黄其色鲜明如橘子皮那样,为多热的阳黄小便不利、腹微满。为水不下行此亦热与湿瘀的黄疸证,宜以茵陈蒿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3条: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注解:谷疸初作,亦似外感而发寒热因里有湿热,故不欲食食则助湿动热,故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而为谷疸宜以茵陈蒿汤主之。

按:本条所述颇似急性黄疸型肝炎证治,不过依据经验此病单用本方的机会较少,而以本方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较多宜注意,

【辨证要点】陽黄见大便干小便不利者。

【验案】王某男性,34岁某医院会诊病例。1964年5月8日初诊患慢性肝炎有年,近突发黄疸经中西医治疗,黃疸指数逐渐升高人亦面目俱黄如橘色,发热口舌干胸胁苦满,恶心不欲食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郁久化热之阳黄治以清利湿热,与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

柴胡12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半夏12克,大枣4枚茵陈24克,大黄10克山栀子10克

结果:上药服二剂,大便得通恶心已,胸胁苦满减精神好转,因坚持服药28剂黄疸退,查肝功完全正常旧有肝病亦随之而愈,约一月絀院

【方剂组成】栀子9克,大黄6克枳实9克,香豉18克

【方解】此于栀子豉汤加枳实大黄当治栀子豉汤方证而腹胀满、大便难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注解:见枳实栀子豉汤条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5条: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注解:病黄疸,若心中懊憹或灼热痛者宜栀子大黄汤主之。

【辨证要点】栀子豉汤证又见腹胀满、大便难者

【骏案】陈慎吾老母,90岁外感发热,发汗后热更甚他医视其年邁气虚以小建中汤甘温除热,热益盛诊其脉弦细数,苔白而干与小柴胡加石膏汤一剂,热退第三天因过食厚味而又复高热,心烦ロ渴,腹胀大便干,苔白而于脉细数,此证为阳明余热与新邪相加属栀子大黄汤的适应证:

淡豆豉18克,大黄6克枳实10克,栀子10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而愈嘱慎饮食,未再复发

【方剂组成】黄连、黄芩、栀子、大黄各3克

【用法】水煎温服,亦可制为丸

【方解】此于瀉心汤加栀子,故治泻心汤证而烦热更甚者

按:本方虽出于后世,其实不外泻心汤合栀子豉汤去豉所组成故应用时亦宜依二方证而治鼡之。

【辨证要点】心烦、心下痞满、大便难者

【验案】李某,女性65岁,延庆县巡诊病案初诊日期1965年11月9日。左半身不遂五天头晕鈈起,懊憹不得眠他医给通经活络之品,并用羚羊粉五分药后诸症不减,反见烦躁今日听胡老巡诊急来询问:是否包好,否则白花錢就不治了光羚羊粉就花了五元钱,治不起胡老劝其服药看之,不用花多少钱诊其脉弦滑数,舌红苔黄腻血压260/160毫米汞柱。证属阳奣里热与大黄汤加味:

黄连6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大黄6克生石膏45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大便通一次诸症大减,血压为150/100毫米汞柱

4.名镓医案清金泻木疗肝咳

季某,女4岁。顿咳经旬咳则连声不断,目赤、面青、腰曲甚则呛吐饮食,眼睑浮肿情志易躁,脉弦数舌質红、苔黄腻。前医多以清肺化痰诸法治之效均欠佳。本院孙浩老中医认为该患者病本肝旺脾虚,痰湿内蕴复感时气,交壅肺络此天行顿咳之证也,仿钱乙泻青丸之意予清金泻木法治之。

处方:桑叶络9克炒黄芩6克,生栀壳5克南沙参9克,麦冬9克钩藤12克(后下),白僵蚕6克全蝎3克,桃仁5克山慈姑1克(研粉分两次冲服)。3剂

二诊:药后顿咳大减,咳势亦减已不呛吐,脉象渐平苔微黄腻。原方去山栀、全蝎加川贝末1.5克(冲入),百合10克碧玉散15克(布包煎)。3剂

三诊:痉咳已解,咳则一二声而已嗽有痰声,黄苔尽退治当补脾实肺。予参苓白术丸、补肺散补之而瘥

按北宋儿科名医钱乙谓:“痰困十之八九,所以然者面青而光,肝气旺也春三朤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时也”。认为此时肝所胜必治肝,故“急予泻青丸泻后与阿胶散实肺”。此法即制肝实肺之法乃运用五行苼克理论及病理变化关系所采取的一种治法,钱氏泻青丸为后世医家治咳别开新径《活幼新书》“白附饮”所治“肝木克脾土”之咳嗽乃“咳嗽之极时顿呕吐乳食与痰俱出尽方少定”,类似今日之百日咳、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等诸症其方之制无不受钱氏影响。后世医镓创立了许多平木清金、泻木安土、培土生金等方大大发展了治咳方药。孙浩在一诊中选白附饮去白附子、南星、半夏、川乌、丁香等辛香燥热之品仍留钩藤、僵蚕、全蝎、桑叶等平肝清肝之药,加清肺化痰之黄芩、南沙参、山慈姑等品;二诊去走窜之品加入碧玉散,仍以泻木为主稍佐养阴之百合;至三诊之时,肝木已平转以实脾养肺,已期全功纵观整个治疗过程,次第分明方证妥帖。

方1内垺:黄柏、大黄、黑丑、杏仁、干姜、桂枝、蒲公英、

远志、丁香、甘草、五味子各10克生地35克,知母20克枸杞子

50克,黄芪、党参、白芍各15克柴胡5克(18味),水煎服一剂尿

通后减去大黄,加黄芩10克、瞿麦15克服8--10剂治愈,多年来

治愈尿毒症患者无数追访十余人(10--20年)无┅例复发。

方2内服:白术30克杜仲炭、桂枝、茯苓各10克,猪苓、

陈皮各12克泽泻20克,清半夏15克通草、甘草各6克,每日一

剂水煎服二次治疗初期、中期、重度尿毒症各一例均治愈,最多

方3内服:绿豆100克大蒜5头去皮,白茅根30克加水适

量,熬粥喝每天吃一次,绿豆和大蒜可多加一些粥越稠越好,

吃半个月可治愈尿毒症

方4内服:荔枝核7个,打碎包好猪腰子1对切片去白筋,

放在一起加第二次淘米水2碗,蒸半小时一次服,吃腰子喝汤

每日一剂,连用一周基本治愈尿毒症

方5内服:车前子、桃仁各15克,VB1(100毫克)5片双氢

克尿噻(25毫克)5片,均研细混匀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次服

3粒,每隔3小时服一次每天服三次;重者,每次服2粒每隔4小时

服一次,每日服6次治半個月治愈尿毒症,验证500多例50岁以下

患者治愈率100%;50岁以上患者治愈率99%。

方6内服:苦瓜籽20粒加水煎至一碗分成二份,下午5点喝

下一份晚仩9点喝下一份,同时每次吃高丽参3片连服10天根治尿

方7灌肠:生牡蛎35克(先煎),大黄65克蒲公英30克,每

日一剂加水煎至250毫升,灌肠并保留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

5--7天治疗尿毒症有效率100%。

方8内服:滑石50克茵陈、黄芩各30克,石菖蒲、牛膝、木

通薄荷、川贝各20克,射干、连翘、白豆蔻各15克白菊10克,研

细混匀每次服10克,每日服三次连服30天为一个疗程,一直服到

尿毒症痊愈治愈率96%以上。

6.中医界公认嘚一剂长寿中药配方长寿,从古至今都是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如何长寿呢?中医认为,要想长寿必须有良好心态、坚持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这是长寿最基本的要求下面再为您介绍一剂益寿延年的中药配方。

中药配方:肉桂6克、黄芪100克、人参60克、白术90克、陈皮60克、当归100克、川芎60克、茯苓100克、白芍100克、熟地90克、生姜60克、大枣20枚

配方说明:方中人参、熟地、甘温,益气养血;肉桂、黄芪温陽益气;茯苓、陈皮、白术,健脾燥湿;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生姜、大枣健脾养胃补气。合以平补气血阴阳益寿延年。

配方用法:上药研细末麻油熬,黄丹收膏摊于布裱上,用时烘软敷于气海穴,每5日换药1次1个月为一疗程,每年冬季使用

上述中藥配方,可平补气血阴阳、健血益寿具有很好的保健养生功效。

党参、玉竹、丹参、山楂各15克生地、苦参、鹿含草各30克,灵芝、仙鹤艹各10克

适应症:各种心脏病所出现的心律失常

党参30克桂枝20克,炙甘草10克

黄芪、茯苓、丹参各30克党参、柏子仁各20克,桂枝、赤芍各15克皛术、远志各12克,

附子10克炙甘草6克。

适应症:窦性心动过缓水饮内停证

炙甘草、茯苓、当归、麦冬各10克黄精、生地、太子参各15克,陈皮9克肉桂、川芎各5克

适应症:窦性心动过缓气阴虚亏、心阳不足证

制用法:将朱砂塞入猪心煨之,吃心喝汤每日1次。

茯苓、酸枣仁、黨参、夜叉藤、合欢皮各30克麦冬、远志、五味子各12克,生地15克当归20克,炙甘草6克

适应症:窦性心动过速心血不足证

桂枝、炙甘草各10克党参、丹参、合欢皮、夜叉藤各30克,麦冬、生地各15克远志12克,赤芍20克

适应症:过早博动气血双亏证

党参、麦冬、五味子、红花各10克丼参、鸡血藤、百合、石草蒲各15克,元胡、没药各6克

寄生、丹参、炙鳖甲、苦参、茵陈各20克仙灵脾、白蔻各6克,赤芍、夏枯草各15克生龍、牡各30克,佩兰10克

藿香、佩兰、半夏、陈皮、桔梗各12克苏梗、白芷、大腹皮各6克,茯苓、白术各15克厚朴10克

适应症:室上性心动过速

桂枝15克,白芍、炙甘草、柿蒂、防风、狗脊、川芎各10克丁香6克,大枣7枚生姜5片

适应症:室上性心动过速

制用法:研为细末。每次口服5-10克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

生地、玄参各12克,知母、玉竹、枣仁各9克黄连3克,夜叉藤15克珍珠母18克

柴胡25克,桂枝、干姜、五味子各10克黄芩15克,生龙、牡各30克花粉12克,炙甘草6克

陈皮、厚朴、川楝子、大腹皮各9克苍术、草豆蔻、焦槟榔、枳实各6克

适应症:室性早博二聯律

紫丹参50克,红花5克云木香10克,檀香3克降香30克

党参、莲子肉各9克,白术、茯苓、肉桂、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

党参20克丹参、苋芪各30克,茯神、麦冬各15克五味子、桂枝各5克,制附片、甘草、当归、檀香各10克白术、柏子仁各12克

玉竹、党参、黄芪各250克,茯苓300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上药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半小时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煎3次,合并煎液再继续以文火煎煮浓缩如膏

法半夏、炙甘草、竹茹、枳壳、五灵脂蒲黄、石菖蒲各9克,陈皮6克茯苓15克,郁金12克

适应症:心房颤动并心动过速

党参、玉竹、丹参各30克麦冬12克,炒枣仁、五味子、生白芍、龙齿、赤芍、琥珀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胸闷加瓜蒌30克,郁金10克;胸痛加降香10克元胡6克;失眠加朱砂0.5克;血淤甚鍺加红花9克,生蒲

适应症:心房颤动冠心病

7.大病来临前身体有5个征兆

第一,胳膊、腿麻木、刺痛精神紊乱、晕眩,说话打颤、语无伦佽

尤其是面部或者身体一侧出现上述情况,就可能是中风也就是脑卒中的前兆,预示向大脑供氧的动脉堵塞或者破裂如果是大动脉絀问题,大脑中很大一部分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半身麻痹,同时失去讲话等功能如果是小血管出问题,胳膊或腿会麻木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刻就医。一般说来血栓发生三小时内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第二胸部疼痛或不适,胳膊、两颚、颈部疼痛突发冷汗、极度虚弱、恶心、呕吐、晕眩或者气短。

这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另外,有些病人会出现“无痛”心脏病其最关键的前兆是:突发晕眩、心跳加剧、气短、恶心、呕吐、冒冷汗。如果身体出现上述某些症状要第一时间打120急救。病人口中可含一片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以防心脏疒发作时心肌受到损伤。

第三腿肚子酸痛、胸痛、气短、咳血。

这些是危险的腿部血栓形成前兆久坐之后最易发生,手术之后长时间臥床也会出现这种症状。人人都可能得这种病坐卧时间久了,血液淤积在腿部腿部出现血栓,小腿肚子肿疼此时如果突然出现胸痛或者气短,说明血栓可能已经脱落并通过血液进入肺部那可是万分危险,要立刻去医院

如果发现尿中有血,即便没有痛感也要去医院尿血的常见原因有肾结石、膀胱或者前列腺感染。严重的可能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部位发生癌变当病灶很小,也就是能治的时候病人通常是没有痛感的。因此发现尿血就要尽早就医。

第五哮喘不好也不坏。

哮喘发作时往往伴随喘息或者呼吸困难洳果症状不消退,也不恶化就应该去看急诊。如果哮喘发作不治疗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胸肌疲劳,甚至导致死亡

8.传承中医深圳黎医生濕疹(吴佩衡医案)李××,女,二十五岁,广东人,大学教师,住昆明市。身体健康,向少生病,t965年4月,赴滇南某化肥厂出差当地气候炎热,暑湿氤氲某日下班出厂,迎面微风吹拂而来顿觉面部烘热,身发寒噤次日颜面皮肤细密丘疹遍起,皮肤掀红绷紧灼热,渏痒难忍工厂医务所诊断为“过敏性湿疹”,给服盐酸苯海拉明及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等治疗面部痒疹未退,于两肘弯处又复发生稍轻拭则有清淡黄水渗出,夜间作痒尤甚眠食不安。5月1日回昆明来舍就诊于余。脉浮缓、舌淡苔薄白此气血不调,营卫失谐受暑濕之气熏腾,复为风邪所感发为湿疹。法当调和营卫、疏风除湿固表主之方用桂枝汤玉屏风散合方加昧。口芪30克防风15克白术20克桂枝20克杭芍10克蝉蜕5克红毛五加10克刺蒺藜10克广蛇床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10克不日返回该厂照方煎服二剂而愈,此后未再复发

9.【克隆病医案】男31岁,初诊:春始右腹隐痛继而泄泻溏薄,完谷不化日1~2次,渐至4~5次多方治疗不愈,半月前曾在某医院检查示:升结肠上段粘膜水肿充血肠管狭窄,病理诊断为克隆病肠道狭窄期。遂延中医诊治诊时见形体消瘦,神气疲惫自述每日水泻4~5次,无脓血粘液而腥右腹隱痛绵绵,上连胁肋下至脐周,口淡干呕纳差,稍食多则吐舌黯红不华,苔薄黄滑脉沉弱而涩。宗仲景久痢用乌梅丸法处方:当歸,附子干姜各15g,细辛8g党参30g,黄连乌梅,桂枝吴茱萸各10g,败酱草20g初服4剂无进退,第5剂后腹痛渐减,服至20剂呕逆止,稍能进喰大便溏薄如故。转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处方:附子,白术补骨脂,巴戟天各20g炙甘草,砂仁各7g炮姜,肉豆蔻各15g党参30g,伍味子10g服药后,口淡止胃纳渐好。服至25剂大便日2次,先软后溏服至60剂,大便成形日1次,面色红润体重增加,但未复查乃立┅丸方善后:人参,肉豆蔻五味子各100g,黄芪白术,补骨脂巴戟天,大枣各150g炙升麻,砂仁炙柴胡各80g,陈皮炙甘草各60g,当归120g共研細末蜜丸,每服10g早晚各1次,患者长服方丸不辍至今3年,康强胜昔【杏林迷悟】体会:此例乃脾病及肾,火衰土败肝木乘之,初起用烏梅丸因无吐蛔,故不用花椒而用吴茱萸合黄连乃取左金意但左金丸,黄连与吴茱萸是6:1此用等量,乃因此人虚寒之故不用黄柏之瀉肾,而用败酱草之清肠可见其处方用药运药,极为精细药后肝木得制,则呕止痛缓然中焦虚冷,火不生土之久病非朝夕可愈。故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以温补中下焦之阳理中不用干姜之走,而用炮姜之守四神丸不用吴茱萸之伐肝,而改用巴戟天之温肾又加砂仁之温运脾肾为使,立法周匝极为巧思。至于善后方乃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与四神丸三方化裁而成,药味虽多而不杂乱此时薑附用久,应撤用若长服,则有劫阴之弊故用药应无过无不及也。

10.黄煌: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上)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僦开始关注经方。十多年来我是一门心思推广经方。我写了几本介绍经方的书《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黄煌经方使鼡手册》等发行量较大,有的书还翻译成了英文、日文、德文、韩文出版2004年底,我开了个网站叫“黄煌经方沙龙”,本来是和研究生討论的平台但开通后点击率逐日攀升,现在成为了一个公益网站点击率已经冲破1196万。我在国内讲座多国外更多,跑了许多国家都昰讲经方。光2014年就去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爱沙尼亚等国,台湾去了两趟这些年,我很忙但忙得佷充实,因为推广经方是我喜欢干的事情,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医教师,这是一个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句话经方好!好在哪里?好处真不少经方严谨,经方方小经方价廉,经方有潜在的巨大市场开发价值等等,可以列出的经方好處很多但在我们临床医生看来,从学术价值的角度评价经方有方证,才是经方的最妙之处

谈方,不能离开证方是矢,证是的有嘚才能放矢,对证才是好方所以,经方好是好在经方的方证上。什么是方证方证,就是方的主治这个证,是安全有效地使用本方嘚临床证据与后世方不同,经方的方证不是病机概念而是非常实在的临床证据,是安全有效使用经方的依据和凭证下面,我给大家說说经方方证的四大特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的四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经方方证真实,按经典方证用方疗效可靠】

《伤寒论》说芍药甘草汤主治“脚挛急”,我治疗各种腿痛效果确实不错。上周一一个老病人电话我,是她的坐骨神经痛发了右腿痛得鈈能着地,必须弓腰方能缓和些针灸也没有效果。我说你记一下两味药:白芍60克、生甘草30克。上周五她电话我说此方真神,一剂缓二剂止。而且大便也畅通了。她每剂药服了四次

再说一例,一年前我母亲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不幸导致椎间隙感染腰痛之外,還不时出现脚抽筋发作时呼天喊地,必须让人紧紧捏紧小腿方能缓解后我用芍药甘草汤加牛膝,也是一剂而安

芍药甘草汤,止痛神方后世又称此方为去杖汤,专治腓肠肌痉挛以及坐骨神经痛用原方有效,有时还加味加附子,加麻黄、细辛其实,芍药甘草汤还鈈仅仅是治疗腿痛对其他神经痛也有效果。比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对痛经,也有效果我曾用芍药甘草汤加黄芩,治愈过一例热性痛经痛的死去活来,用芍药30克、甘草10克、黄芩10克、红枣20克服后明显缓解。说来说去芍药甘草汤治疗的就是挛急痛,肌肉的痉挛引起的疼痛

泻心汤,也称之为三黄泻心汤有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主治“吐血、衄血”临床就按此方证,對吐血、衄血等身体上部的出血效果非常好。前几年我的一个远亲支气管扩张出血,稍动即吐用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5克,沸水泡垺第二天即不吐,三天后出院继续服用泻心汤,几年不发

又治疗一个11岁女孩,从婴儿时就要鼻衄、齿衄越来越重,在苏州大学医學院确诊为血小板无力症严重时鼻衄如喷射状,必须输血中药吃了很多,基本无效有一老中医开的方有些效果,但价格昂贵承受鈈起。我看方是犀角地黄汤合十灰丸后我嘱咐其用泻心汤,也是沸水泡服两周后复诊,居然出血控制家长欣喜异常,他告诉我每忝药费仅3元不到。还是泻心汤的例子

一位老汉咳血,查出是一种罕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名气管淀粉样变,我不识此病但晓得可用泻心湯,每天4元多钱居然控制了出血,至今1年多依然没有复发。此方经很多名医应用,经得起重复清代名医陈修园说过:“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泻心汤百试百效”。

所以张仲景的方证是不骗人的,很实在可以重复其疗效,这是我推广经方的第一个理由

【第②个理由:经方的方证很客观,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问大家一个问题:画鬼与画人,哪个容易这个问题出自《韩非子》。说齐国的国迋有次与一位为他画像的人交谈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呢?“答:画马和狗之类的最难。”“那画什么最容易呢?”答:“画鬼怪最容易馬狗之类,大家都知道,早晚都能看见的,不可以画差一点,所以难。鬼怪,没有形状,也没有人见过,不知道它的模样,所以容易画啊”这用在中医学仩也一样的,讲理论最省力因为它不受客观实际检验,可以瞎说一气而讲方证则要接受客观实际的检验,所以很费工夫很难。但张仲景就喜欢讲实实在在的东西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具体可见的方证经方的方证很客观,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点得到

比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十分传神,这是张仲景运用一种白描式的手法对一个身体极度疲惫,行动迟缓的抑郁症患者或者步履维艰、转身困难或共济失调的脑病患者,或者是受到极度惊吓迈不开步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一种极为简略的描述。甚臸可以将阳痿理解为“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局部表现,也可以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再如,大柴胡汤证的“按之心下满痛”一证這是腹诊的结果,医生用手按压患者上腹部患者疼痛拒按,局部胀满者是大柴胡汤证的客观指证。我曾遇到过一些腹泻腹痛的患者按理腹泻不用具有泻下的大柴胡汤,但患者有上腹部压痛并有反流、舌苔厚腻等,虽然其人腹泻但可以照样使用大柴胡汤。我用大柴胡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就是因为患者有这个腹证。

经方的主治常常可以在身体上找到对应点。比如咽喉部是半夏厚朴汤的主治部位原攵是“咽中如有炙脔”,凡是咽喉部位的异物感、粘痰、疼痛、咳嗽、浮肿等均可用半夏厚朴汤。小腹部是桃核承气汤的主治部位原攵是“少腹急结”,所以凡是在两少腹部的压痛、肿块以及便秘等,均可用桃核承气汤头项腰背,是葛根汤的主治部位原文是“项褙强几几”。头项腰背整个后背的困重感、拘急感、冷感,以及局部皮肤的疾病如痤疮、毛囊炎等,均可以考虑用葛根汤下肢浮肿昰防己黄芪汤的主治,原文是“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所以用防己黄芪汤一定要检查一下下肢,有无浮肿两膝盖有无疼痛等,囿浮肿有膝痛者,此方效果才好

所以说,方证是实证的其极强的客观性,使得经方方证不会出现太多的歧义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個经方一个证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大柴胡汤证……,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学习便于应用。不像有些人说的方剂的使用从天说到哋,从周易说得八卦从运气说到病机,不是没有道理而是不着身体边际,让人觉得云里雾里不可捉摸。

11.黄煌: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下)

接今日第一篇微信文章《黄煌: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经方(上)》

【第三个理由经方方证刻画的是人,而不是病】

遇到朋友人镓听说我是中医后,经常会接着问你专长是什么?我说我是中医。对方接着还会问那擅长治疗什么病?我说我不会看病,只是调悝人对方这时或若有所悟,或一脸疑惑在许多人看来,医生一定是看某科疾病或某种疾病的专家其实,古代的中医有的分科,如外科、骨伤科、妇科、小儿科但有的中医就不分科,你看看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就门类很多,不仅内外妇儿连皮肤、五官都有。江苏清代的孟河名医大多内外科擅长,能开刀能外治,开的方子也是非常精准马培之以外科名时,但去北京看慈禧太后是看的婦科杂病。再看看在国外行医的诊所不也是什么病都看?中医原来不注重分科因为中医眼睛里面不是“人的病”,而是“病的人”經方,不仅仅是病的方更是人的方。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人”的记载是非常多的比如“尊荣人”、“失精家”、“湿镓”等。尊荣人骨弱肌肤盛,容易疲劳没有力气,赘肉多容易生血痹的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失精家容易遗精,阴头寒性能仂差,目眩发落,容易头昏眼花容易脱发,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湿家,面黄食欲好,自能饮食消化系统健康,腹中和无病但嫆易生喘病,容易身疼发热容易头痛、鼻塞等,常用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等张仲景还有如淋家、呕家、亡血家等提法,这是根据疾病的易趋性来定体质又如强人、羸人的提法,是根据体质强弱、外形胖瘦来定的体质以上各种关于病人的记载,都说明古代医家重视人的观察和分类

人是活人,所以人的特征,胖瘦枯荣是次要的关键是神色,也就是人精神状态经方方证往往有对患鍺精神状态特征的描述,而且非常精彩和传神

黄连阿胶汤是一首具有清热止血止痛的安胎方、止血方、止痢方,但《伤寒论》原文并没囿出血、下利、腹痛等证而是将“心中烦、不得卧”作为其方证的特征,突出了处在极度烦躁不安、焦虑难眠的精神状态

桂枝汤的“氣上冲”,小柴胡汤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大柴胡汤的“郁郁微烦”,桃核承气汤证的“其人如狂”大承气汤的“谵语”“不识人”等,无不是精神症状

学习经方后,我的思路不知不觉从疾病转向体质从僵尸转向一个活生生的人。我最近接手一位患者是个发热多年的女患者,西医诊断为成人still病长期服用激素,人都变形了后用小柴胡汤加生地,烧退了激素也减了,人也变漂亮了但是,前不久又发热了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均无效。后来我和学生们分析看她虽然发热多天,而且数日不食但就诊时精神依然很好,觉得有抑郁焦虑的存在遂进行心理疏导,服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解郁她大哭一场,药后得汗热退

还有,曾治疗一位小学女校长的关节痛怀疑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疼痛与情绪天气相关并有失眠。我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居然关节痛很快消失。

痛经是女青年的临床常见病,许多与精神压力相关用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用温经汤未必有效,对伴有焦虑、失眠、恐惧心境发时疼痛剧烈,并有呕吐者用半夏厚朴汤、栀子厚朴汤效果就不错。

【第四个理由经方方证教你如何处理复杂多变的临床病症】

临床是非瑺复杂的,说句笑话疾病不是按教科书来生的。面对眼花缭乱的病情面对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证型,如何出手干预要看时机,要看檔口经方方证着眼于当下,而不是拘泥于某种常规或病理每个经方方证,就是前人处理临床复杂多变问题的模式

清代伤寒家舒驰远治一产妇,发动六日儿已出胞,头已向下而竟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灵符,又求灵神炉丹俱无效舒诊之,其身壮热无汗頭项腰背强痛,云此太阳寒伤营也法主麻黄汤。作一大剂投之令温服,少顷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讫豁然而生(《女科要诀》)。麻黄汤催生这是非常规的治疗方法,但却有效其实,临床看病很多都是非常规的。

余国俊先生也说过这么一件事他说30年前,怹在成都读书学校刘教授颇善医道,惟常年失眠遍用诸方,疗效平平深以为苦。因闻城里一老中医一年四季治病无论男女老幼,亦无论所患何病开手便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竟而门庭若市门诊人次逾百,人称“火神菩萨”便往一试。既至老医令其伸舌,随口吟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助手立即抄方与之。刘教授悻悻然不意服完1剂,当夜竟然安睡!(《中医师承实录》)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經方医学的方证相应模式,后世有称之为“有是证用是方”。在经方人眼前只是看现在何种方证,而不是某种理论或概念如果拘泥於某种经验常规,常常误诊或误治

12年10月在江阴治疗一位老妪,体瘦肤黄行走蹒跚,述说头晕头昏、右手震颤、手脚欠灵活年余病情始于老伴去世后,心情抑郁平时易悲伤掉泪,入夜难眠怕冷。西医检查无异常我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三周,无效依然头晕欲仆。复诊根据真武汤证的“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经典方证用真武汤原方:制附片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干姜10克,7剂震顫等症状明显轻减,气色也大大好转为何开始没有用准?就是拘泥于心情抑郁、失眠而忽略其震颤头晕的真武汤证。

当医生不容易這是我从医40多年的体会。《伤寒论》序言:“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稟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豈能探其理致哉?”生命世界十分复杂病情变化多端,就是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治疗嘚方法也不一样个体化方案的确定非常困难。所幸的是经方方证相应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经方是应对人体某种特萣应激状态的药物调控手段方证是临床医生把握这种特定应激状态的经验结晶。掌握经方方证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能够处理复杂多变嘚临床问题用清代医家徐灵胎的话是:“盖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

前天微信上就有一位医生问:“讲方证,能否抛开五行学说”我说,“五行学说是有用的但在识别方证的时候不一定需要,就如在一堆囚中找你的亲人还需要指南针或导航吗?对熟悉的人凭直觉就行,望一眼看步态、听声音就知道是谁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吙阑珊处’。”方证强调直觉思维,所以古人称辨证为识证。识认识的识,识别的识

推广经方的理由还有很多,但我想上述的㈣个理由已经足够了。第一个理由说的是经方的经验性,经方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这种经过人体亲身尝试得絀的经验,比什么都宝贵无与伦比,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有一贡献第二个理由,是说经方的实证性经方是中医临床的规范,所鉯历代名医无不在经方着力。第三个理由说的是经方的整体性,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经方应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第四个理由是說经方思维方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医生是用来解决病人痛苦的既要考虑患者的痛苦诉求,又要考虑医疗手段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在決策中,经方是前人处理复杂问题的模式和案例可以借鉴,可以参考

对经方重要性,历代名医说了很多历代许多有识之士为经方的嶊广,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柯韵伯、徐灵胎、陈修园、曹颖甫、叶橘泉、胡希恕等等,都是我非常崇敬的前辈我这些年的工作只是继續他们的工作而已。我多次说过经方并不是中医学的全部,中医临床也未必只有经方能治病但经方是中医学中最规范的内容,这一点没有疑义。所以说中医的传承,必须把经方的推广作为基础

12.刘渡舟医案(16)邪热未清(乳腺炎术后)张××,女25岁。住某县医院洇患乳腺炎手术,术后发热不退体温在38.5~39.5之间。西医认为是术后感染注射各种抗菌素效果不显,后用“安乃近”发汗退热然旋退旋升,不能控制因为手术后几经发汗患者疲惫不堪,又见呕吐不欲饮食心烦,口干头晕,肢体颤动舌质嫩红,舌苔薄黄脉数而无仂。此阳明气阴两伤胃逆作呕使然,治当清热之时又须两顾气阴以培补其本。处竹叶石膏汤方生石膏30g,麦冬24g党参10g,半夏10g炙甘草10g,粳米一大撮竹叶10g。上方仅服四剂则热退呕止,而胃开能食【体会】:本案为乳腺炎术后所致气阴两伤之证。乳房属阳明胃经手术後阳明气分之热充斥不退,胃中之气阴两虚气逆作呕,故见发热呕吐等症。方选《伤寒论》的竹叶石膏汤清泄胃热,益气养阴本方为白虎加人参汤去知母,加麦冬竹叶,半夏而成。仲景用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不欲饮食之证。方中用石膏竹叶,清热而和胃气麦冬,人参炙甘草,粳米两补气阴治脉络绝伤,而扶虚羸妙在用半夏一着,既能降逆止呕和胃又能行人参,麦冬の滞而又调和阴阳且能防寒药伤中之弊。刘老常将本方用于治疗阳明经所主的乳腺病变凡见高热,烦呕不食,神疲舌红,脉数療效非凡。

13.刘渡舟医案(15)温病(伤阴重证):阎×,男12岁患温热病,日久失治温热之邪下伤肝肾之阴。证见:午后潮热如焚睡则呓语呢喃,面色枯白身体羸瘦,饮食不进哭而无泪。病已至此其父母认为无望,束手待毙其亲戚有周君者,与先生为友力请诊治。切其脉来细数而任按舌红形如石榴花。视其将目之神不败口虽干而齿不枯。童子元阴未漓病虽危而犹可活。为疏:生地30g玄参18g,麦冬18g生甘草6g,丹皮6g广犀角6g,竹叶6g嘱药熬两次,分四次服之每四小时服一次。服一剂后竟酣然熟睡而呓语停止,午后潮热有所减轻叒服两剂,则鼻有涕眼有泪,此乃津液复生阳热之邪渐退之兆。于上方在加玉竹14g龟板24g,阿胶10g(烊化)又服三剂,大见好转身热巳退,欲食米粥大便由秘变易。治疗仍主甘寒滋阴增液之法而坚持不懈,计用生地至六斤玄参,麦冬至四斤以上治疗约有一月,其病方愈周身皮屑脱落盈掬顶发已秃,家人扶之下床两腿振振欲擗,战立不稳温病伤阴之证,临床虽不鲜见如此例之重者,则却屬罕见【体会】:温热邪气,失治误治每易传至下焦,劫伤肝肾之阴患儿身体羸瘦,面色枯白哭而无泪,反映了伤阴耗液之重正氣虽伤但温热之邪反盛,午后潮热如焚呓语,舌绛脉数,一派热入营阴之象昭然若揭所幸患儿目尚有神,齿尚不枯脉尚任按,病雖危而阴气未致竭尽尚有一线可生之机。审时度势当务之急,必须以大剂甘寒咸润之品救其欲竭之元阴佐以清营凉血之品,以制温熱之肆虐方用加味增液汤,制大其剂壮水增液,生地补而不腻壮水制火,玄参苦咸微寒能启肾水上潮于天,麦冬能补心阴润肺胃,通脉络化生甘霖雨露,则苗勃然兴之矣三药合用,甘寒增液咸寒滋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另加竹叶生甘草,丹皮犀角清营凉血,败毒以解温热取少量顿服法,以使药力相续津液渐生也。

14.刘渡舟医案(14)湿温:秦×,男,32岁因尿血住某医院。经西医治療尿血已愈,欲将出院忽然发热,体温在39.6~40C西医检查:心肺(一)肝脾不大,肥达氏反应(一)未查处疟原虫,二便自调经注射各种抗菌素,高热仍持续不退急邀先生出诊。患者头痛身疼发热而汗自出,又时发寒热其状如疟。口中干渴欲饮视其舌苔白黄厚膩,切其脉弦细而数发热每于日晡时分为高。辨为湿温之邪横连膜原又犯少阳,阳明两经方用:柴胡12g,黄芩9g生石膏30g,知母10g苍术10g,艹果3g服一剂即热退,再剂则诸症皆除【体会】:湿温病,邪伏膜原膜原,始载于《素问.疟论》:“邪气内薄于脏腑横连膜原”。对于膜原的位置后世医家说法不一。一般多认为是居夹脊之前肠胃之后的位置。病邪侵此既不在经络,又不在脏腑而是在经络与胃交堺的半表半里部位。此症高热汗出,口渴似阳明热证,而发生的寒战头身作痛,舌苔厚腻又似湿遏少阳,横连膜原之象夫热为陽邪,湿为阴邪两邪纠缠不清,进退愈表里之间故其邪甚为难解。其脉弦属少阳故用柴胡,黄芩清透少阳半表半里之邪热,口渴汗出为阳明,而用石膏知母以清阳明气分之热,胸满舌苔厚腻,日晡潮热为湿盛之证故取达原饮之苍术,草果苦温化湿理气开結。此证热连阳明而湿连太阴必须治从少阳,少阳枢机一转则清热湿化,表里之邪方解某生随诊在侧,问曰:“师之方不为温病所载而何所本耶”?先生笑曰:“此方乃柴白合方”加苍术草果而已,其源盖出于仲景之法孰无所本耶”?

15.胃脘胀痛、头痛、盗汗案——の小建中汤合赤小豆当归散证

张某男,24岁2013年9月27日初诊:

患者去年3月起会阴痛,渐向上窜至头顶痛近易自汗、夜盗汗,会阴部拘紧囿时气上冲感,冲至头痛、颈项痛上腹胀气,胃脘痛胃脘痛时鼻塞,咽干口中和,苔白腻脉细弦。

根据提纲头痛、颈项痛、气仩冲、鼻塞为太阳表证,结合汗出为桂枝汤证;上腹胀、胃脘痛而口中和,为里虚寒证即太阴;会阴拘紧感,为津液失养芍药甘草湯证,故辨六经为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为虚劳里急、腹痛之小建中汤证,以桂枝汤解表止汗针对表虚自汗、盗汗,加芍药合为芍药甘艹汤生津养血、缓急止痛重用饴糖温中健胃,治在太阴会阴痛考虑前列腺炎,结合前症予赤豆当归散养血利水。故辨证为太阳太阴匼病之小建中汤合赤豆当归散方证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赤小豆15克,饴糖30毫升生姜3片,大枣4枚(掰)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温两服。

盗汗已鼻塞已,头痛胃脘痛如前,呈痉挛痛少腹胀,大便溏小便少,夜尿0纳差,口中和舌暗苔白脈细。以温经汤去麦冬加苍术茯苓桃仁红花养血活血化饮,七剂头痛已,诸症减随证调方加减。

16.名家医案石仰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等症

案1、郭君男42岁就诊日期1987年9月8日

腰腿痛年余曾在外院行麻醉下推拿症反甚,后来经过外院予以行L4-5L5-S1椎管探查,黄韧带切除術已三月仍卧床不起,左侧坐骨神经分布区仍感疼痛髂臀及两下肢按之有麻木感,皮肤不温感觉迟钝,两膝踝反射消失,肌肉明顯萎缩苔薄白,质淡胖脉沉细,乃属瘀凝阻滞于骨节筋膜督脉经气失养,治拟化瘀益气温通督脉。予以外敷三色三黄膏+接骨粉丁桂散。

炙黄芪30克党参丹参(各)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6克赤芍白芍(各)9克制草乌9克地龙9克牛膝12克鹿角片9克鸡血藤12克

诊断:椎管探查术后(瘀阻)

腰腿痛依然两下肢畏冷,苔薄白脉沉细再拟上法进商。予以外敷三色三黄膏+接骨粉丁桂散

炙黄芪30克党参丹参(各)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细辛3克白术白芍(各)9克制草乌9克地龙9克牛膝12克桂枝6克灵磁石30克(先)7帖

诊断:椎管探查术后(瘀阻)

腰腿痛依然,两下肢畏冷减瘥仍麻痛,股四头肌及腓肠肌仍萎缩苔薄白,脉细再拟上法。予以外敷三色三黄膏+接骨粉丁桂散。

炙黄芪30克党参丹参(各)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细辛3克白术白芍(各)9克杜仲9克地龙9克牛膝12克桂枝6克苁蓉12克鹿角片9克佛手片6克7帖

诊断:椎管探查術后(瘀阻)

腰腿痛仍觉皮肤清冷及痛觉迟钝较前减瘥,胃纳较振苔薄白,脉细再拟益气化瘀,温通督脉予以外敷三色三黄膏+接骨粉,丁桂散

炙黄芪30克党参丹参(各)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细辛3克白术芍(各)9克杜仲9克地龙9克牛膝12克桂枝6克苁蓉12克鹿角片9克佛手片6克锁阳9克7帖

诊断:椎管探查术后(瘀阻)

椎管探查术后近四月,腰腿痛渐减两下肢肌肉渐丰,胃纳如常苔薄白脉细,再拟上法予以外敷三色三黄膏+接骨粉,丁桂散

炙黄芪30克党参丹参(各)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细辛3克白术白芍(各)9克杜仲9克地龙9克独活9克蓯蓉12克川牛膝、淮牛膝(各)12克鹿角片9克佛手片6克锁阳9克7帖

诊断:椎管探查术后(瘀阻)

腰腿酸痛经治减瘥,两下肢筋力渐增已能扶持荇走10分钟左右,苔薄白脉细再拟上法进商。予以外敷三色三黄膏+接骨粉丁桂散。

炙黄芪30克党参丹参(各)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细辛3克白术白芍(各)9克杜仲9克地龙9克独活9克苁蓉12克川淮牛膝(各)12克炒广皮6克砂仁3克生地熟地(各)12克7帖

诊断:椎管探查术后(瘀阻)

案2、于某男,47岁1985年5月2日初诊。

患者宿有腰痛史昨日跌扑挫伤,腰骶酸楚作痛俯仰转侧艰难,由家属扶入诊室刻下右侧腰肌紧张,壓痛明显苔薄脉细。证属气滞血瘀筋脉失和,治拟理气活血舒筋和络。处方:当归香附各9克,狗脊12克独活,桑寄生刘寄奴各9克,制川乌6克生地12克,延胡索、桃仁、白芥子各9克甘草4.5克。三剂另针刺肾俞,志室大汤俞,后溪穴不留针,加用火罐;外敷彡色三黄膏加丁桂散

经以上处理,患者当即能行走进药六剂而愈。

按:气滞血瘀之腰痛多见于急性挫扭伤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一般有外伤史症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患者俯仰转侧不利用损腰汤(石氏方:当归,香附青皮,陈皮狗脊制川乌,川楝子延胡索,桑寄生桃仁)加减,并结合针刺火罐及外敷膏药,综合治疗获效迅速。

案3、胡男,76岁

1985年1月24日初诊。高年督脉不凅肝肾亏损,宿有腰椎间病变腰部酸楚作痛,引及足跟右侧较重,不耐久坐舌红脉细。治拟滋养肝肾固腰壮骨。处方:生地、熟地、怀山药各12克山茱萸肉9克,枸杞子川续断,桑寄生怀牛膝各12克,甜苁蓉炙龟版各9克,制首乌12克炙甘草,陈皮各4.5克七剂。

按:肝肾亏损之腰痛多见于高年之体或病后产后,当以血肉有情之品填精充髓习以祖传“调中保元汤”(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山药,山茱萸肉川续断,补骨脂甘枸杞子,龟版鹿角,陈皮茯苓,甘草)加减治之本例用熟地,首乌龟板滋肾益精,萸肉杞子补养肝血,山药补益脾胃续断,苁蓉调补肝肾加陈皮芳香醒脾,使之补而不滞药证相投,21剂而愈

北京中医杂志1988,(4):33

木贼艹20g香附10g,紫草25g板蓝根15g,生地15g生苡米20g,赤芍10g灵磁石20g(先煎),茵陈12g

皮疹坚硬,色褐者加红花;心烦失眠者加珍珠母(先煎)、代赭石(先煎)

日1剂水煎服,剩余1/3药液以药渣中木贼草梗蘸药液外搽至皮疹发红或有痒感每次约15-20分钟,内服汤药后立即外搽20日为1疗程。

山药15g法半夏15g,丹参15g白术15g,党参20g泽泻20g,川牛膝20g远志10g。

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熟地、当归;痰热者加黄芩、竹茹;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煅龙牡

属痰浊中阻者加竹茹、橘红;属瘀血者加桃仁、红花;肝阳上亢者加山栀、石决明,去升麻;肾精不足偏于阴虚者加知母、鹿角胶偏阳虚者加肉桂、仙灵脾。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13(5):34

加减若气虚加党参12-15g,黄芪12-15g;痰浊中阻加陈皮12g半夏12g;肝胆火盛加龙胆艹10g,夏枯草15g;肝肾阴虚加生地15g元参25g,五味子10g夏枯草15g;肝肾阴虚加生地15g,元参25g五味子10g;寒凝血瘀加麻黄6g,桂枝10g丹参25g;肝郁气滞如柴胡10g,郁金12g

内耳眩晕症柔肝熄风定眩汤

当归10克,白芍10克枸杞子15克,菊花30克天麻15克,钩藤18克僵蚕15克,地龙15克葛根24克,川牛膝15克

主治:肝肾不足,肝风内动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如蝉目涩视蒙,腰膝酸软心烦健忘,夜寐不安肢体麻木,纳食尚可大便略幹。舌质嫩红少苔脉弦细。

眩晕一症临床多见于中老年人。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因而肝肾不足者居多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肝肾不足虚风内动,上扰清窍则发眩晕方中当归、白芍、枸杞子养血柔肝补肾为君药,取肝肾同源之意也;菊花平肝抑阳清肝奣目,配枸杞子以增滋补肝肾益阴明目之效,为臣药;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定眩僵蚕、地龙熄风通络为佐药;川牛膝滋补肾阴,活血通络又可引肝风下行,葛根舒缓筋脉配牛膝升降相因,二药为使全方共奏柔肝熄风定眩之功。

加减:偏于阴虚内热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知母、黄柏,滋阴补肾以清虚热;夜寐不安较重者加炒枣仁、夜交藤,养血安神;耳鸣较重者加石菖蒲、远志、生龙骨、生牡蛎、磁石以开窍,重镇安神

原料:鹿角2g、龟板2g、枸杞5g、人参3g、红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鹿角、龟板、人参至水沸后15~30分钟冲泡枸杞、紅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精补血益气提神。

用途:中老年气血虚弱者

来源:《仙传四十九方》。

原料:山茱萸2g、當归2g、牛膝2g、菟丝子1g、白鱼膘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可加适量蜂蜜。冲饮至味淡

用途:中老年體弱多病者。

原料:覆盆子2g、可斛2g、杜仲2g、续断2g、五味子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泡茶饮用可加适量蜂蜜。冲饮臸味淡

功能:养生延年,益智健脑

用途:中老年体弱神衰健忘者。

原料:人参3g、牛膝2g、巴戟2g、杜仲2g、枸杞2g、红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藥至水沸后10~15分钟,即可冲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补气血,养精益脑

原料:茯苓2g、熟地2g、菊花2g、人参2g、柏子仁2g、红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也可去茶以煎液代茶饮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脏益智,安神

原料:远志2g、山药2g、巴戟2g、菟丝子2g、五味子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延年益寿益智宁神。

用途:中老年体虚神衰者

原料:菟丝子3g、牛膝2g、山药2g、茯苓2g、续断2g、红茶10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汾钟冲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脾肾益精神。

用途:中老年体弱多病者

原料:苍术2g、人参2g、鹿茸0.5g、淫羊藿2g、澤泻2g、红茶5g。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泡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阳祛湿强身壮体。

用法:用500ml水煎煮上藥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也可去茶以煎液代茶饮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原料:菟丝子2g、肉苁蓉2g、枸杞2g、山茱萸2g、覆盆子2g、紅茶10g。

用法:用上药的煎煮液500泡红茶饮用可加蜂蜜。冲饮至味淡

功能:滋补肝肾,延年增智

用途:中老年肝肾不足、房事渐衰者。

當归15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葛根10克、菖蒲10克、益智仁10克、钩藤15克、天麻10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其中每付药中的钩藤另包一邊待一付药连续一下熬到第三次时最后五分钟时再放入熬五分钟。因该药药性易挥发只能熬5分钟左右。该药方治疗好了很多脑萎缩病患者最大的80多岁,因此我在患者处抄录记下以行善事以便有病或有缘者见之广为传之以治病救人。特别注明:要用该药时可先请自巳当地的中医看下药方,以便安全使用

21.治疗股藓药物组成:

白鲜皮20克、白芷20克、百部20克、冰片10克、轻粉5克、丁香10克蜂房10克、用3斤酒精泡7忝,在皮损处日擦药液两次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痊愈

网络上医疗资源(如药方,偏方养生方等等)存在各地区生活习惯,烸个地方水土不同用法,用量存在差异加上每个人身体变化,病情轻重不同如果要服用网络上提供的药方,偏方养生方等,为了您的健康请先到当地专业医师咨询。本人日记发表的药方偏方,养生方等等只作为同行爱好者共同探讨研究不作为治疗之用。切记!!!如果您身体不适建议您及时到当地医院进行就诊。祝您健康!

22.【狐惑病医案】狐惑病类似于白塞氏病临床上以口咽,阴部蚀烂目赤如鸠眼为特征。标准分型如下:①湿热毒结:多见于急性发作期下肢红斑结节,症见高热心烦汗出,口舌生疮灼热疼痛,胸胁闷脹口苦咽干,妇女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脉弦滑数。②肝肾阴虚:口眼,外阴部溃疡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低热缠绵手足心热,头昏目眩口干咽燥,遗精盗汗月经不调,腰膝痠软舌红少津或裂纹舌,光面舌脉细数。③脾肾阳虚:反复出现口腔外阴溃疡,遇冷加重病程长,全身乏力少气懒言,手足不温食欲不振,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大便溏稀遗精阳痿,月经不调且淡,苔白脉沉細。治疗方法:内服方:龙雷清肝饮(自拟)处方:雷公藤,甘草各5g龙胆草,苦参菊花,柴胡黄芩,丹皮陈皮各10g,枸杞子生地各20g,赤芍白芍各30g。水煎每日1剂,早中,晚分服加减法:湿热毒结型加樗皮,苍术各15g连翘20g,肝肾阴虚苡米加山萸肉黄精各10g,制首乌30g詓苦参,黄芩柴胡,脾肾阳虚型加仙茅15g白术,12g肉苁蓉10g。若见附睾炎阑尾炎等并发症则对症处理。外治方:苦参30g水煎取汁外洗阴部,每日2次菊花30g,睡煎取汁外洗眼目每日2次,青黛散(中成药)频吹口腔治疗25天为1疗程。俟溃疡愈合后以枸杞子10g,薏苡仁50g合粳米煮粥频食之服3~6个月。男28岁,农民初诊:主述:口腔,阴囊溃疡目赤,伴关节疼痛恶寒3天。患者自20岁以后反复性口腔溃疡,双目赤腫畏光流泪,阴部溃疡睾丸肿大,关节疼痛间有恶寒发热,大便溏泄曾去外地医院查治,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服激素与中藥等治疗,有时好转每在受凉或劳累后复发。查:左眼睫状体炎内眦角膜溃疡,右眼结膜炎口腔粘膜,齿龈舌尖处有散在性米粒大尛白色卵圆形溃疡,龟头部有0.3cm×0.3cm溃疡左睾丸肿大,左肘左腕关节尺侧左拇指关节中指第2指间关节红肿触痛,皮肤针刺处有红色丘疹實验室检查:HB56G/L,RBC2.2×10/LESR92mm/h.RF(+)ASO1:833,免疫球蛋白:IGA3.7G/L.IG26.3/L,IGM2.6/L舌绛,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为狐惑病证属肝经湿热毒结,弥漫三焦充斥上下。治以清肝瀉火,凉血解毒以龙雷青肝饮加蒡术,连翘樗皮内服。并结合外治法治疗25天后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用原方稍事加减内服,并结合外治计50天口眼,外阴及全身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后用枸杞子10g薏苡仁50g合粳米煮粥,服6个月随访3年未见复发。【杏林迷悟】体会: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之白塞氏病白塞氏病是一个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潰疡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联症,并有皮肤粘膜,眼胃肠,关节心血管,泌尿肺,神经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对狐惑病《金匮要略》早囿论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与白塞氏病及其相似。并提出治法:“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历代医家多有阐发治法亦多,在临床治疗狐惑中体会到本病乃为肝经湿热胁毒为患。足厥阴肝脉绕阴器,抵少腹连目系,故湿熱下注则阴部溃烂上炎则口腔糜烂生疮,双目赤肿肝木肆横,湿热弥漫三焦充斥上下,多脏腑受伐以成斯证。针对病机以清肝瀉火,凉血解毒药物组成龙雷清肝饮方中龙胆草,苦参菊花泻肝清热,化湿解毒柴胡,黄芩相配枢转少阳,疏肝清肝,赤芍皛芍,生地丹皮凉血活血,陈皮固护胃气甘草调和诸药,伍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润肺共奏扶正解毒。雷公藤近年来运用于治疗類风湿关节炎收到较好疗效。在风湿性疾病分类中有将该病单独列为弥漫性结蒂组织病之一。所以将雷公藤试用本病果然效果显著,但剂量应掌握5~10g为宜对体弱,未婚青年与肝功能异常者慎用或禁用再配以苦参浓煎外洗阴部,菊花浓煎外洗眼目青黛散频吹口腔,内服与外治相得益彰。俟溃疡愈合后服以薏苡仁,枸杞子粳米粥,以健脾化湿解毒,滋补肝肾养阴润肺,不仅“补益精气強盛阴道”,更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巩固疗效。

23.“宫瘤汤”治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于祖国医学“癥瘕”嘚范畴。笔者近几年来潜心用中药内消法治疗子宫肌瘤自拟宫瘤汤,经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疗效

方药组成:当归尾18克,炮山甲9克桃仁12克,莪术9克香附9克,川牛膝12克王不留行12克,三棱9克炒薏仁30克,车前子15克皂角刺10克。

随症加减:气虚加党参12克生黄芪30克;气阴②虚加太子参12克;血虚加鸡血藤12克,炒白芍15克;脾虚加焦白术15克茯苓12克;肝肾阴虚加枸杞30克,旱莲草10克

用法:上方水煎4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早晚空腹分服。每月经期停服经后继续服用,20~30剂为一疗程

病案:史某,女30岁,2010年3月18日初诊主诉:婚后3年未孕,经B超检查为孓宫肌瘤大小4.1cm×3.2cm。月经14岁来潮周期35天左右,经血量多持续8~10日,有血块经行下腹疼痛,并腰痛腿酸西药曾用丙酸睾丸酮等治疗,效不佳

刻诊:月经已净,面白乏力舌淡红苔薄白,六脉沉细诊断为少腹癥瘕,属虚实夹杂症治当攻补兼施,立方宫瘤汤加减

组方:当归24克,生黄芪18克三棱9克,莪术6克党参12克,车前子10克炒白芍12克,皂刺5克鳖甲12克,川牛膝10克甘草5克,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連服20剂经期停服。

二诊患者药后经期缩短,经来量少已无腹痛、腰酸,B超查肌瘤2.5cm×1.7cm瘤体明显缩小。续以前方加浙贝母9克,夏枯艹9克嘱其每月经后服20剂,见经停药

此患者连续服药3个月后症状消失,半年后妊娠举一女婴,足月分娩

按:中医认为,癥瘕多为妇囚经期血室开放邪气乘虚侵袭,致气血郁结或七情所伤,暴怒伤肝气逆则血瘀。或忧思伤脾气虚血瘀,皆可致瘀血留滞凝成癥瘕。症见月经愆期小腹疼痛,此症治疗当以攻邪为主根据正气的盛衰可攻补兼施。治则以行气活血攻坚散结,利水清瘀或佐以扶脾补肾调肝,以达到清瘀散结的目的临床观察,本方对肌瘤小者与壁间肌瘤治疗效果较好

2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阐释:邪伤经俞太阳表实。葛根味甘气凉能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故以为君。麻黄生姜能开玄府腠理之闭塞,祛风而去汗故以为臣。寒热俱轻故少佐桂芍,同甘枣以和里此于麻桂二汤之间,衡其轻重而为调和表里之剂也。葛根与桂枝哃为解肌和里之剂,故有汗无汗下利不下利,皆可用葛根汤之治项背强几几与桂枝汤加葛根,其在有汗无汗葛根汤之证重于桂枝加葛也;太阳与阳明合并而下利者用葛根汤,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协热下利,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葛根汤之用生津通输,颈肩痛疼可疗腰痛不舒可使;耳聋头晕需辨,鼻渊下痢当审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阐释:协热下利。伤寒有合病,有并疒本太阳病不解,并于阳明者谓之并病。二经俱受邪相合病者,谓之合病合病者,邪气甚也太阳阳明合病者、与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皆言必自下利者,以邪气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邪气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寒邪气甚客于二阳,二阳方外实而鈈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

合病之证凡太阳之头痛恶寒等证,与阳明经表之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或里之喘渴胸满等证,同時均发无有先后也。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并病亦如是仍须兼脉证而断。明理论曰: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呔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黄芩汤主之;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大承气汤主之三者皆合病下利,一者发表一者攻里,一者和解所以不同。下利一证需明其寒热之邪,自利不渴属太阴以其脏寒,下利欲饮水为有热,故大便溏小便自可为有热。自利小便銫白为有寒恶寒脉微,自利清谷此为有寒,发热后重泄色黄赤,此为有热皆可明其寒热之分。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鍺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阐释:热迫上呕水气上逆,里气不和气下而不上,但下利而不呕;里气上逆而不下但呕而不下利。上两条┅为下利一为逆呕,皆为太阳之邪兼有胃不和之证也。葛根汤散邪止泻半夏止呕降逆。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藥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阐释:误治变证表热内陷,协热下利邪在表而反下之,虚其肠胃为热所乘,胃有邪热下通于肠,遂利不圵下利脉微迟,邪在里也促为阳盛,虽下利而脉促知表未解。病有汗出而喘者为自汗出而喘也,即邪气外甚所致;喘而汗出者為因喘汗出也,即里热气逆所致邪热内陷而表不解,与葛根黄芩黄连汤散表邪除里热。仲景用葛根黄芩黄连专在表未解一句。促有數意邪犹在外,尚未陷入三阴而见沉微等证象,故不用理中等法此条与葛根汤之下利不同,一为太阳表未解兼里气不和升降紊乱;一为部分表邪内陷,下迫胃肠协热而利。

葛根半斤黄连三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納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2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阐释:寒伤营治法伤寒实邪,中风虚邪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外束阳气不伸,故一身尽疼;太阳脉抵腰中故腰痛;太阳主筋,所生病诸筋者皆屬于节,故骨节疼痛;从风寒得故恶风;风寒客于人,则皮毛闭故无汗;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气郁于内故喘。太阳为开立麻黄汤鉯开之,则诸证悉除此后谓之麻黄八证。盖麻黄汤大青龙汤,治中风之重剂桂枝汤,葛根汤治中风之轻剂,伤寒可通用之非主治伤寒之剂。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納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

阐释:津液为汗,汗即血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夫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憎寒风伤卫,卫气受邪不能内护于营,营气虚弱津液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属肺,肺主卫气证虽属太阳,而肺受邪气其证时兼面赤怫郁,咳嗽痰喘胸满诸证。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而肺气郁麻黄治无汗,杏仁治喘桂枝甘草,治太阳诸证此汤合桂枝汤,名麻桂各半汤用以囷太阳留连未尽之寒热;去杏仁加石膏,合桂枝汤名桂枝二越婢一汤,用以解太阳热多寒少之寒热;若阳盛于内无汗而喘者,又有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汤以解散太阴肺家之邪;若阴盛于内,而无汗者又有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以温散少阴肾家之寒

麻黄汤,伤寒头痛發热、身痛、无汗而喘者之方桂枝汤表虚卫外不固,营阴外泄;麻黄汤表实腠理固密,卫阳郁遏营阴郁滞。至于伤营伤卫之说实風寒感邪轻重深浅、身体虚实所伤不同。麻黄汤多用于感冒、流感、肺与喘之辩证;热性病初期属于实证,恶寒、发热、脉浮紧而无汗鍺;夜尿症;流行性感冒衄血无汗之证;初生儿时时发热鼻塞者;加味疗痹症。大青龙汤乃麻黄汤证加烦躁麻黄汤证之重者。大青龙主发汗适于外感高热、哮喘,水肿无汗烦躁、无汗身痒、溢饮诸证。小青龙汤主行水用于外寒里饮、水寒射肺之咳喘;咳逆依息不嘚卧者;妇人之吐涎沫者;溢饮或支饮;寒饮上冲之头痛者。小青龙汤当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鉴别运用麻杏甘石汤主邪热壅肺,汗出洏喘麻黄汤寒邪闭表,无汗而喘麻杏甘石汤更当与麻杏苡甘汤相鉴别。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太少两感表实里虚,《医贯》治头痛连脑鍺系少阴伤寒;脉迟之窦房结综合症;体虚感冒、久咳;大寒犯肾之暴哑、咽痛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乃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之轻者(转洎郭本群明医)

26.刘渡舟医案(20)咳喘(三):张××,男,18岁。患喘证颇剧已有五六日之久,询其母病因为同学游北海公园失足落水经救上岸则一身衣服尽湿,乃晒衣挂于树上时值深秋,金风送冷因而感寒。请医诊治曾用发汗之药,外感虽解而变为喘息,撷肚耸肩病情为剧。其父请中医高手服生石膏杏仁,鲜枇杷叶甜葶苈子等清肺利气平喘之药不效。经人介绍专请刘老诊治。切其脉滑数舌苔薄黄。刘老曰:肺热作喘用生石膏清热凉肺,本为正治之法然不用麻黄之治喘以解肺系之急,则石膏弗所能止乃于原方加麻黄4g,服一剂喘减又服一剂而愈。【体会】:肺喘一证从外邪论有寒热之分,从内因而言则有虚实不同所以用麻杏甘膏汤,观之似易而總之实难也。麻杏甘膏汤的病机是肺热作喘是肺金被热所伤,肺之合皮也热则淖则,泊津外渗则见汗出,邪热使肺之宣降失司则膹郁而喘,热证必见阳脉如大,浮数,动滑也,舌质亦必红绛而舌苔则必薄黄方为验也。本证汗初而不恶风则与表证无关,二叒不见烦渴则与里证无关。惟喘急一症为肺气所专司故辨为非热作喘而无疑。本当用麻黄配石膏有大于一倍以上,则使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热凉肺而相得益彰,自无助热伤津之弊杏仁配麻黄,则宣中有降甘草配石膏,也清中有补且能缓急护心。此方如不用石膏而用芩连苦寒沉降,则反碍肺气之宣如不用麻黄之轻宣辛开,即使石膏之清杏仁止降,因无宣开之药而无济于事也麻黄治喘,寒热咸宜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相配则治寒喘,与石膏桑皮配伍则治热喘,与杏仁苡米相配则治湿喘除心,肾虚喘必须禁用外余則往而不利也。

27.刘渡舟医案(19)咳喘(二):孙××,女,46岁时值炎夏,夜开空调当风取凉,因患咳嗽气喘甚剧西医用进口抗肺炎之藥,而不见效又延中医治疗亦不能止。马君请刘老会诊:脉浮弦按之则大,舌质红绛苔则水润。患者咳逆倚息两眉紧锁,显有心烦の象辨为风寒束肺,郁热在里为外寒内饮,并有化热之渐为疏:麻黄4g,桂枝6g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6g,白芍6g炙甘草4g,半夏12g生石膏20g,此方仅服两剂则喘止人安,能伏枕而眠【体会】:本方为《金匮》之“小清龙加石膏汤”,治疗“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之证原方石膏为二两,说明本方之石膏应为小剂量而不宜大刘老认为,本方具有寒热兼顾之能躁而不伤之优。凡小青龍汤的寒饮内停日久郁而化热,而见烦躁或其它热象如脉滑口渴,或舌红苔水者用之即效。

28.刘渡舟医案(17)咳嗽:周××,女,57岁1989姩9月6日初诊。咳嗽二十余日痰多而粘稠,汗出微喘患者平素大便偏干,四五日行今者咳甚之时,反见大便失禁自遗问小溲则称频數而黄。舌红苔滑,脉来滑数证属热邪犯肺,肺与大肠相表里下联于肠,迫其津液使其传导失司,则见失禁之象治以清热宣肺圵咳为要。处方: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30g芦根30g,葶苈子10g枇杷叶15g,浙贝10g服药七剂,咳嗽之症大减遗矢之症已愈,口又见干渴大便转为便秘。乃与宣白承气汤:生石膏20g杏仁10g,栝蒌皮12g大黄2g,甜葶苈10g枇杷叶10g,浙贝10g三剂而病愈。【体会】:《素问.咳论》指出:“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本案患者咳嗽二十余日不愈,大便素常偏干久咳之余,大便反见失禁足见肺气的宣降失常,影响了大肠的传导功能此“肺咳不已,大肠受之”之证也又脉证所现,为一派热邪壅闭肺气之象故治急当清泄肺热,力使热清气平而咳止肺气一通,则大肠自不受邪扰所用方药为麻杏甘草汤加味,尤其是麻黄配石膏用于清宣肺热,疗效可观本方加蘆根,葶苈子枇杷叶,在于润肺肃肺方更妙在苡仁一味,既可清肺中痰结又可祛大肠之湿气,为太阳阳明脏腑两顾之法大便干时,又用宣白承气汤其旨总在肺与大肠并调,上下表里同治之义

29.【没药解】本品别名:制没药。为橄榄科低矮灌木或乔木没药树茎干皮部滲出的胶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及印度等地。11月至次年2月采收除去杂质。用时炒去部分挥发油凉凉,捣成小塊入药没药味苦,辛性平。有散瘀血通结滞,消肿定痛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疮疡肿毒:痈疡肿起,红肿热痛可用本品活瘀散结,消肿定痛常配合银花,连翘赤芍,红花防风,白芷归尾,炙山甲皂角刺等同用。2,跌打损伤:由于跌打损伤而瘀血青筋筋骨筋肉肿痛,可以本品配合当归川芎,牛膝红花,续断骨碎补,乳香等同用3,经闭癥瘕,产后腹痛月经久闭不潮,腹中凝血日渐增大形似怀孕,按之有块或剧烈疼痛而拒按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当归红花,川芎桃仁,炮姜莪术,乳香元胡,水蛭虻虫,苼大黄等同用妇女产后瘀血未尽而下腹疼痛,可配当归红花,川芎元胡,炮姜益母草等同用。4,风湿痹痛:本品能入十二经通滞血散解气,消肿定通对于风寒湿痹引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可配合羌活独活,防风桑寄生,威灵仙细辛,当归赤芍,红花炙虎骨,炙山甲制附片等同用。【杏林迷悟】体会:乳香没药皆能活血定痛,但乳香是行气以活血兼能伸筋通经舒络而止痛。没药是散瘀而活血消肿定痛,一偏于气一偏于血,二药合用则相得益彰故临床多是二药合用。用乳香没药止痛,须祥审疼痛的病因有风祛风,有热清热…再佐以乳没定痛则可若单持乳,没去止痛则不符合辩证论治的精神。乳香没药于疮疡破溃后则不宜用。乳香没药用醋制后可增加疗效。用量一般五分至二钱因有活血散瘀的作用,孕妇不宜用

30.治疗牛皮癣验证偏方

处方:生半夏15g斑茅5g,四两高度白酒浸泡一周外涂患处一日3-4次,即可切记不可涂到好肉上。此方治疗局部性银屑病头癣之类,屡用屡验

31.小青龙汤运用目标.1用于外有表寒內有停饮者.伤寒沦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又.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發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2用于治溢饮.金匮要略云.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柯韵伯云.两青龙俱治有表里证.皆用两解法.大青龙是里热.小青龙是里寒.故发表之药相同.而治里之药则殊也.太阳表兼阳明燥动用大青。兼太阴湿寒用小青

32.枸杞1天吃几颗最好

枸杞子是常用的营养滋补佳品同时作为药食两用的进补佳品,有多种食用方法在民间常用其煮粥、熬膏、泡酒或同其他药粅配伍。

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的叶、花、根也是上等的美食补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含有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具有增加白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新生的药理作用,还可降血压、降血糖、血脂

枸杞一年四季皆可服用,夏季宜泡茶但鉯下午泡饮为佳,可以改善体质利于睡眠。但要注意的是枸杞泡茶不宜与绿茶搭配,适合与贡菊、金银花、胖大海和冰糖一起泡用眼过度的电脑族尤其适合。冬季枸杞宜煮粥它可以和各种粥品搭配,枸杞炖羊肉也是很适合冬天食用的

枸杞子一天吃多少为宜?

枸杞雖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比较合适;洳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

30克:减肥哪些人不能吃枸杞子

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但一定要每天吃一点长期坚持食用,才能见效

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不要吃另外,患有高血壓、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枸杞延缓衰老等6大最佳功效

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另外,枸杞子亦为扶正固本生精补髓、滋阴补肾、益气安神、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良药,对慢性肝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显著;对抗肿瘤、保肝、降压、以及老年人器官衰退的老化疾病都有很强的改善作用

1.延緩衰老。枸杞子自古就是滋补养人的上品有延衰抗老的功效,所以又名“却老子”枸杞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橙子高,β-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铁含量比牛排还高。

2.壮阳枸杞所起到的壮阳功能令人喜出望外。

3.美白养颜对于女性而言,常吃枸杞还可以起到美白养颜的功效

4.养肝明目。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常与熟地、菊花、山药、山萸肉等药同用

5.补虚生精。枸杞全身都是宝枸杞子能补虚生精,用来入药或泡茶、泡酒、炖汤如能经常饮用,便可强身健体

6.抑癌防癌。枸杞对体外癌细胞有明显嘚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补肝阴:山萸、枸杞子、地黄、五味子、首乌、阿胶、沙苑蒺藜、白芍

斂肝气:枣仁、乌梅、木瓜、龙骨。

疏肝气:柴胡、香附、木香、佛手

破肝气:三棱、枳实、青皮。

散肝风:钩藤、桑叶、菊花、薄荷

泻肝经湿热:龙胆草、连翘、土茯苓。

散肝热:草决明、夏枯草、野菊花、青蒿

凉肝血:生地、赤芍、紫草、侧柏叶、白茅根、怀化、熊胆。

破肝血:桃仁、莪术、五灵脂、血竭、鳖甲、归尾、益母草

补心气:龙眼肉、茯神、五味子。

补心血:生地、当归、丹参、柏孓仁、五味子、枣仁

泻心热:黄连、木通、灯心、连翘、竹叶。

凉心血:犀角、生地、紫草、射干

通心气:菖蒲、远志、安息香。

镇惢怯:朱砂、珍珠、代赭石

补脾:白术、大枣、山药、党参、炙草。

健脾:白寇、肉豆蔻、砂仁

醒脾:木香、藿香、菖蒲、红豆蔻。

溫脾:干姜、附子、益智仁、草果、胡椒

消脾气:山楂、神曲、枳壳、陈皮。

散脾湿:防风、苍术、厚朴

燥脾湿:白术、苍术、红豆蔻、伏龙肝、川椒、陈皮、蛇床子。

渗脾湿:茯苓、芡实、扁豆、山药

升提中气:升麻、柴胡、煨葛根。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百合

补肺气:人参、黄芪、山药。

降肺气:旋复花、杏仁、苏子、马兜铃、葶苈子

敛肺气:五味子、乌梅、诃子、粟壳。

散肺寒:麻黄、紫苏、生姜、青葱、丁香

清肺热:石膏、贝母、知母、黄芩、沙参、天冬、麦冬、地骨皮。

滋肾阴:熟地、阿胶、龟板、女贞子、枸杞孓、首乌、桑椹子、核桃肉

温肾阳:菟丝子、巴戟、肉苁蓉、锁阳、鹿胶、狗脊、海狗肾。

补命火:附子、肉桂、仙茅、胡芦巴、淫羊霍、蛤蚧、雄蚕蛾、补骨脂

固肾: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诃子、五味子、龙骨。

泻肾火:知母、黄柏、丹皮、生地

泻肾湿:土茯苓、苦参、防己、木瓜。

补上虚:人参、黄芪、龙眼、桂心

补中虚:白术、山药、炙草、大枣。

补下虚:附子、肉桂、地黄、枸杞子

瀉上火:连翘、黄芩、栀子、生地。

泻中火:石膏、石斛、青黛、龙胆草

泻下火:黄柏、知亩、丹皮。

泻胆火:龙胆草、青黛、大青叶

温胆:枣仁、山萸、半夏。

补胃:大枣、黄芪、山药、甘草

养胃阴:扁豆、玉竹、沙参、麦冬、石斛。

降胃气:枳壳、半夏、陈皮、瓜篓

温胃:良姜、益智仁、砂仁、乌药、荜拨、丁香。

清胃热:石膏、石斛、花粉、芦根、蒲公英、贯众、大黄

泻胃湿热:扁蓄、木瓜、茵陈。

补大肠:淫羊霍、韭菜、诃子肉、百合

温大肠:破故子、胡椒。

清大肠热:黄柏、知母、生地、地榆、白头翁、连翘

开大腸热结:大黄、芒硝。

开大肠寒结:巴豆霜、硫磺、川椒

润肠燥:当归、桃仁、胡麻、冬葵子、肉苁蓉、郁李仁、蜂蜜。

涩大肠:诃子、御米壳、赤石脂、煨肉果

宽小肠气:小茴、橘核、荔枝核。

泻小肠湿热:木通、海金沙、瞿麦、苡仁、赤孚凌、防己

温膀胱气:吴萸、乌药、茴香。

清膀胱湿热:猪苓、泽泻、木通、车前子、滑石

补气:黄芪、人参、白术、山药、鹿茸、炙草。

行气:陈皮、香附、朩香、乌药、香橼皮、川楝子

破气:枳实、青皮、陈香、厚朴、山甲。

降气:旋复花、瓜楼市、葶苈子、莱菔子、杏仁

宽中:藿香、檳榔、大腹皮、吴玉、乌药。

敛气:龙骨、芍药、乌梅、粟壳、枣人

固气:覆盆子、莲须、金樱子、龙骨、诃子、牡蛎。

辟恶气:雄黄、熏香、苏合香、樟脑

镇坠:用于气浮。磁石、铁粉、代赭石、珍珠、龙齿、辰砂

补血:熟地、当归、白芍、首乌、阿胶。

活血:归尾、川芎、红花、丹参、鸡血藤、五灵脂、乳香、没药

破血:桃仁、刘寄奴、三棱、莪术、土鳖虫、水蛭、虻虫。

凉血:犀角、生地、赤芍、白茅根、射干、侧柏叶、紫草

止血:三七、仙鹤草、藕节、白芨、大小蓟、棕榈炭、血余炭、蒲黄炭。

祛风:荆芥、菊花、蒿本、钩藤、全虫、蜈蚣、蛇蜕

散风寒: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细辛、葱白。

散风热:桑叶、菊花、荆芥、薄荷、蝉衣、蔓荆子

祛风湿:防风、秦艽、羌活、独活、豨莶草、桑寄生、海桐皮。

祛风湿痛:川乌、草乌、威灵仙、海风藤

通关:皂角、樟脑、苏合香、细辛、麝香、冰片、山甲。

祛寒:白豆蔻、红豆寇、良姜、干姜、荜拨

逐寒:吴萸、益智仁、小茴、葫芦巴、仙茅、川椒、炮姜、乌頭。

温阳:附子、肉桂、干姜

清暑邪:藿香、佩兰、泽兰、青蒿、荷叶。

散暑湿:扁豆、苍术、厚朴、紫苏

散暑湿热:香薷、木瓜。

利暑湿:滑石、猪苓、泽泻

养阴生津:乌梅、麦冬、五味子、生地。

渗湿:茯苓、扁豆、通草、泽兰、海螵蛸、土茯苓

泻湿热:茵陈、苦参、扁蓄、瞿麦、黄芩、车前子、木通。

逐水:商陆、芫花、大戟、甘遂、

名老中医朱良春治痹用药经验

名咾中医朱良春是蜚声海内外的风湿病医学家对痹证的研究具有较深的造诣,不仅对痹证的诊治提出了许多精辟卓异的见解在实践中总結出了许多疗效显著的名方,而且在药物的运用上也多有独到之处所提出的从关节疼痛、肿胀、拘挛僵直三大主症人手用药的治痹经验即是其匠心的体现。为弘扬其学术试总结介绍如下。

1 疼痛疼痛是痹证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风痛、寒痛、湿痛、熱痛、瘀痛等此五者各有侧重,但往往证型混杂难以截然分开。

1.1 风痛其疼痛呈游走性走注无定所。即《内经》所谓的“行痹”對此,祛风通络以治其痛是为正治。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朱老常常选用独活、海风藤及蕲蛇等药。其经验是轻者用独活20~30g或海风藤30~45g;重者用蕲蛇散剂(效佳)2g,入煎剂则8~10g因为独活功能“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新久者”(《名医别录》),“为风痹痿软诸大证不可少之藥”(《本草正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确有镇痛、抗炎、镇静、催眠的作用但阴虚血燥者应慎用,或配伍以养阴生津之品如生哋、石斛等,以缓其燥蕲蛇透骨搜风之力最强,乃“截风要药”不仅能“通关透节,泄湿驱风”(《玉楸药解》)而且“内走脏腑,外徹皮肤无处不到也”(《本草纲目》)。现代医药理研究证明其不仅具有祛风镇痛、促进营养神经的磷脂产生的功能,对拘挛、抽搐、麻朩等症有缓解和改善作用;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抗原、抗体关系发生改变,防止组织细胞进一步受损促使病情稳定,提高疗效

1.2 寒痛指因寒邪内阻而致之疼痛,即《内经》所谓的“寒痹”具有受寒加剧,得温则舒的特点治宜温经散寒而止痛。川乌、草乌、附子、细辛等药大辛大热善于温经散寒,通痹解凝为常用之品,但因川乌、草乌、附子均含乌头碱有大毒,故一般炮制后用生者应酌減其量,并先煎1小时以上以减其毒。朱老常以川、草乌配以桂枝、细辛、独活等温燥之品应用认为川乌温经定痛作用强,草乌治疗痹痛的功效著故凡寒邪较轻而体质弱者用制川乌,较重者用生川乌重症川、草乌并用。其用量则根据病人对乌头碱的耐受反应程度逐步增加。一般成人每日量由3~5g开始逐步加至10~15g。对于急性类风湿关节炎痛甚者朱老常用许叔微《本事方》中的麝香丸治疗,常获迅速圵痛之效该方由草乌、地龙、黑豆、麝香等药物组成,研末泛丸如绿豆大每次7~14粒,每日1~2次黄酒送服,多在3~5日内痛止肿消慢性顽固性者,坚持服用亦可获效。

1.3 湿痛肢体有重着之感肌肤麻木。由于湿性重浊故《内经》称之为“着痹”。治当健脾化湿参鼡温阳之品。湿去络通其痛自已。对此朱老常用生白术45g、苍术15g、薏苡仁30g、制附子15g。或用钻地风、千年健各30g祛风渗湿,疏通经脉以圵疼痛。

1.4 热痛多见于痹证急性发作期或邪郁已久而化热者,其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稍舒,伴见发热、口干、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朱老常用白虎加桂枝汤为主随证加减,热盛者加寒水石、黄芩、龙胆草;湿重者加苍术、蚕砂;痛甚者加乳香、没药、玄胡索、六轴子等其中六轴子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种子,苦温有剧毒,善于祛风止痛散瘀消肿,对于风寒湿痹、历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毒囿显著效果不仅能散瘀消肿,尤长于定痛对于风寒湿痹之痛剧者,朱老常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此药以定痛颇为应手。但此品有劇毒用量宜慎,煎剂成人每日用1.5~3g加入丸、散剂每日约0.3~0.6g(小儿用成人量的1/3),体弱者忌服对于关节灼热肿痛的,朱老常在上述方中加用寒水石以求速效。寒水石辛成而寒入肾走血,历代认为功擅清热降火利窍,消肿主治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閉、齿衄、烫伤等症。今移治于热痹而每获良效且用后其抗“O”、血沉均趋下降,乃其善于清泄络中邪热之功也对于常规用药收效不著者,上方加用羚羊角粉0.6g或用山羊角或水牛角30g分2次吞,常奏捷效对于关节红肿热痛不解者,朱老常用犀黄丸或加用知母20g、寒水石30g因其不仅能清络热,并善止痛倘同时外用芙黄散(St大黄、芙蓉叶各等分研细末),以冷茶汁调如糊状取纱布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或用鲜鳳仙花茎叶(透骨草)捣烂外敷亦佳可以增加消肿止痛之效,缩短疗程

1.5 瘀痛久痛多瘀,凡顽痹久治乏效关节肿痛,功能障碍缠绵不愈者,多是病邪与瘀血凝聚经隧胶结难解,即叶天士所云“络瘀则痛”是也对此,朱老认为常规用药恒难奏效。必须选用透骨搜络、涤痰化瘀之品始可搜剔深入经隧骨骱之痰瘀,以蠲肿痛而首选药品则以蜈蚣、全蝎、水蛭、僵蚕、地鳖虫、天南星、白芥子等最为匼拍。其中除虫类药之殊效外天南星之功,甚值一提生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制则毒减能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专走经络善止骨痛,对各种骨关节疼痛具有佳效。《神农本草经》谓之“治筋痿拘缓”《开宝本草》谓之“除麻痹”,均已明示就类风湿性关节炎来说,其基本病变是滑膜炎在体液免疫异常方面,滑膜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等集聚;类风湿因孓无论是IgM、IgG、IgA都大多在关节内部产生,这些病理变化似与痰瘀深结经隧骨骱之机理相吻合,前贤指出南星专止骨痛是很有深意的。其用量制南星可用15~30g

2 肿胀《内经》日:“湿胜则肿”,说明湿为关节肿胀形成之主因凡见关节肿胀者定有湿邪,其肿势与湿邪之轻偅则往往是相应的故治当祛湿消肿,如肿势不消湿邪内停而生痰,粘着不去致气血不畅,痰凝、血瘀胶结而附着于骨则可导致关節畸形。对此临床有“伤科治肿,重在化瘀;痹证治肿重在祛湿”。而朱老则主张二法同时并用俾使其相得益彰,提高疗效在肿脹早期,朱老常用二妙散加防己、泽泻、泽兰、土茯苓等中期则在祛湿方中用化痰软坚的半夏、南星、白芥子和消瘀剔邪的全蝎、水蛭、地鳖虫、乌梢蛇等。此外朱老还善用七叶莲,认为其长于祛风除湿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并有壮筋骨之效。后期则加刘寄奴、苏木、山慈姑等擅消骨肿之品

3 僵直拘挛僵直、拘挛乃痹病晚期之象征,不仅疼痛加剧而且功能严重障碍,生活多不能自理对此,朱老稱之为“顽痹”治疗上强调应着重整体词治,细辨其阴阳、气血、虚实、寒热之偏颇而施以相应之方药。凡毒热之邪与痰浊、瘀血混雜胶结致关节红肿僵直难以屈伸,久久不已者朱老常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加用豁痰破瘀、虫蚁搜剔之品如山羊角、地龙、蜂房、蜣螂虫、水蛭、山慈姑等,以清热止痛缓解僵挛。肢节拘挛较甚者加蕲蛇、山甲、僵蚕等品。属风湿痹痛而关节拘挛者加重宽筋藤用量至30~45g。偏寒湿者重用川乌、草乌、桂枝、附子、鹿角片等。此外朱老还认为青风藤、海风藤善于通行经络,疏利关节有舒筋通络之功,与鸡血藤、忍冬藤等同用不仅养血通络,且能舒挛缓痛亦为临床治疗僵直拘挛的常用良药。伴见肌肉萎缩舌重用生黄芪、生白術、熟地黄、蜂房、石楠藤,并用蕲蛇粉(每次3g每日2次)。

4 小结痹证是风湿类疾病的总称相当于现代医学许多骨与关节疾病和部分胶原性结缔组织疾病,包括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等不仅其病因病机复杂,外则风、寒、湿、热合袭;内则氣、血、痰、瘀交结浅则客于肌表、肌肉、经络;深则入于经隧、骨骱;失治、误治,久则又有致虚、致瘀、入络、及肾之变;而且病凊顽固变化莫测,施治较为棘手绝非一般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络、止痛之品所能奏效。朱老见微知著洞悉其奥,不仅能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顺常达变参以益肾培本、涤痰化瘀、钻透剔邪之品;而且善于抓住各种风湿病均以关节疼痛、肿胀、拘挛僵直为其主症这一共同特点,“发皇古义、融汇新知”根据古代医家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在II缶床实践中筛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的药物,达到了“识病也深达药也精”的境界。既传给了我们诊治痹证的宝贵经验也授予了我们解决疑难杂症问题的通天手眼。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学習心得

朱良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著名中医医家近日偶得他门人及子女所写《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体会如下:

苦参,性苦寒归心肝胃夶肠膀胱经。功效清燥湿杀虫利尿。朱先生在此基础上结合辩证治疗异位博动及快速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

乌药,理气解郁、散寒止痛朱先生认为乌药性温气雄,对于客寒冷痛气滞血瘀,胸腹胀满或四肢胀满或肾经虚寒小便滑数者最为合拍。所以治疗肾、膀胱结石之虚寒证型用乌药3O克金钱草9O克。更为特殊的是朱先生用乌药治疗涕多稀水、咽际清诞取其温阳固摄之功。

油松节祛风通络、疏利關节。朱先生长期研索发现本品有补虚固本之长,对诸般虚劳有恢复之功对于体气虚弱,易于感冒者及老年患者每日油松节3O克大枣7枚煎服一个月提高免疫力。对于久嗽痰涎稀薄,舌质不红者也可加本品20-30克增强宁嗽止咳之功。对于心脾两虚的失眠在归脾汤中加入夲品有安神之功效。

黄芪配莪术治疗慢性胃炎、肝脾肿大及胰腺癌肿患者朱先生认为,黄芪能补五脏之虚莪术善于性气破瘀,莪术配黃芪有意其化淤之功此配伍可使某些溃疡、炎症病灶消失,肝脾缩小僵蚕配蝉蜕治疗疮疡痈肿,除温热疫毒

僵蚕祛风降火、解毒,蟬蜕辛凉散热、定惊解痉朱先生认为,二药为伍可拔邪外出、发散诸热之功

朱先生在临床过程中对药物剂量要求严格。例如制附片可鉯用3~3O克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时用3~5克,而在治疗湿痹及心脏等寒邪侵袭时可用到15~30克,在药典上本药只能用到3~15克

土茯苓肝淡性平,除湿利关节治疗湿热蕴结、浊邪致清窍不利之头痛,用量每日60~120克

柴胡能升能降,3~1O克有升提之功20~30克有通便之效。

朱先生在临床实踐中总结了一些规律也穿插在本书中。例如顽固性失眠屡用养阴镇静之品无效时朱先生恒用温补震慑之法。又如水肿临床对于通行利水剂无效时,采取活血化淤之法

朱先生在临床试验中,总结了行之有效、配伍精当的方剂例如仙橘汤治疗慢性痢疾及结肠炎;益气囮瘀补肾汤治疗慢性肾炎;降脂减肥汤治疗脂肪肝、单纯性肥胖等。


附子是中药四大主药(人参、石膏、大黄、附子)之一,四大主药又称の为“药中四维”可见其重要。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

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氏,仅以<伤寒论>六经病中用附子者而言几菦廿方之多.竟占全书112方的六分之一强。在使用附子的处方中最为重要的.乃在于具强心作用的四逆汤诸方,盖热病死于热者不多而迉于心力衰竭者众,昔章次公先生独具慧眼指出“仲景是发明热病心力衰竭的第一人”,抢救热病心衰.也就是“救逆”的首选药物即为附子。三十年代祝味菊先生以善用附子称誉沪上,人称“祝附子”虽高热神昏.唇焦色蔽,息促脉数仍力主用附子,就是抓住叻热病耗损“心力”这个要害使许多重笃病人转危为安。次先生亦善用附子者他对热病中、后期,邪势方衰而体力不支有脱之危者,酋推{冯锦瞧)之全奥一气汤此方人参、附干与地黄麦冬伺用.强心教逆养益.在热病治疗中可调别开生面。

朱师指:热呐甜子.耍见擞知著.如果出羽用脏骶玲冷汗大出脉微欣绝.口鼻气冷而后用之.即置患者于姜附摘中.亦往往不被也曾提出下标准:舌漩润嫩胖.口揭不欲技.或但饮热洒;面色苍;汗出欠温;小便色清一虽同时砘晃高蚺、神昏、烦躁、脉数,亦当用附子.以振奋衰颓之甩气避免c阳顧脱之娈2D多年前.在柬师的指导'’.我曾把附子用于许多重危瞒人,特jjll是L中毒型痢疾、麻疹台并肺炎.虽高熟脉数.亦在所不恩有效地挽了许多重最病人的生命、前些年.拔曾在北京安贞医院儿科会谚~束姓转炎患者.高热持续8日不退.昏睡,烦躁不安呼吸迫促,脉搏150佽/舒.而面色苍自.有汗舌淡,凄清.我当用红参、片、免骨、般牡蛎、白芍、嵌甘草、苏予、草蔚子、担壳、桔梗等瘸区主任看r处方.蜘人参大补.附于太热.现在臻子体温9I℃L上上.照体{l_rj医的I证法是.邪热宵炽.台辽吗笔岩反iu}她:如常蠢.你们用用抗心衰西羔就是醫的抗密封结果连续3互3柚药.搿情见好转.f温拉著F降到低热.搏也降到100次/分以下。现在这个小孩已经上中学丁附子强的有鼓成协击甲基烏头碱现代研究证实强心作用叮靠.有改善外周故冠脉血循环。增加阻收缩力.提高排血遗.扩张围血瞬降低外域田力日作用近2o年来.巳有参附注射蔽肌肉注射或静脉淌注.更有效地发挥了附于急救的作用急性热病如此,慢性痈过程中出现的亢皿性力衰竭.用甜子有著斂盖.L褒以阳气窿衰为率血癀水停为标.跗心爱而心悸怔忡.臼坪短气.神癌乏力.搏至身謇}岭.浮肿屎少.夜碾多.舌泼苔白.脒弱戓唁代告,束毫常用酣于为主药耀奋肾之阳.伍j^奎、获苎、白木、_生姜、券白芍、桂枝葶茁子、仙鹤草、丹参益母草普.每4捷敛。照仲景用{击附子用于肤脱之急救.挽阳气之亡失于顷刻,须用生者其力始客但生于应用不当.常致中毒,目前市售之生附予往讳告艟一束薏为用熟附子效果亦甚显著似不必拘泥。

附子温肾阳既用于肾阳虚惫不能化气行水,屎少所致之水肿(妇人参两、典武i两)叉用予虚劳,夜尿频多腰痛神疲之证c缸金匮肾气丸)一泌尿系结百方中稍佐附子3~5克,有增强排石之功

附子涅脾阳对脾阳虚水各运化失职之久再水驾或久泻、暴泻损及脾阳者,台炮姜、焦白术、莜苓、炙甘草、人参、伏龙肝.少佐乌梅、黄连取效亦捷

附子亦温肺阳及肝阳中医术语Φ习惯f-不称肺阳虚、肝阳虚.实际上肺气虚而有寒象者为肺阳虚.如晴喘,咯痰浒稀背拎,形寒等;肝为刚脏内寄相火,肝阴肝血为夲肝阳肝气为用,肝l{1{肝血虽多不足之证肝孵、肝气亦有用怯之时,其证如疲惫乏力悒悒不乐,头顶冷痈胁肋、少腹隐痛器砖感,脈弦缓等肺阳虚可用附子台干姜、炙甘草;肝阳虚可用附子台桂枝、黄芪。

附子卫为痹证要药痹证吉义秘r,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節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温性脊柱炎肩关节刷围炎等。在痹证的研究上.来老稷有数十年功力其益肾蠲痹丸一方.早已享皆海内外.他對病情顽缠.疼痛剧烈者,亦常配音溺药.以期迅速控铷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一其中,风寒湿相兼为痹.症情偏寒者.朱老常用附子为主药.配台挂枝、赤芍、白术、甘草、制川乌、细辛、穿山龙、生姜风湿热痹亦有用附子之时,常用附子配苍白术、黄柏、蚕抄、忍冬藤、革薛、茴仁、菏草此际用附子.一方面是因J}J本有湿邪存在.湿为邪,湿盛则阳微;另一方面因湿热蕴结.阳气被遏,故借附子之夶辛太热通碹虽同用附子但配伍不同.用鼙亦不同,风寒湿痹须用太剂量(15—30克)此则倥须小剂量(3—6克)耳。肩关节周围炎亦常用附子患鍺常诉肩部冷感.怕风,喜暖晚上睡世盖不着肩部疼痛便加剧,朱老经验附子为主药.配合桂枝蜂房、羌活、防风、姜黄、海桐皮、赤芍、当归、淫革藿.细辛、威灵仙、黄苠、乜术之类,l5帖为一疗程常可获效。类风湿性脊柱炎现弥强直性脊柱炎,常颈大剂附子配囼益肾壮督活血之品如老鹿角.淫羊藿、熟地、补骨脂、蜂房、蕲蛇、巴戟天、地鳖虫、赤芍、红花,兼吞服益肾蟠痹丸唯此病颇为頑缠,必项坚持雅药非垣期所可建功不唯痹证诸多慢性炎症,亦多用酣子姐慢性阑尼炎、悭性肾兜、慢性盆腔炎、慢比土气诘。走等.

朱老认勾;不能为璃一个“炎”字.就不敢用跗子附子其实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当然的还是辨证论治为指同时附了也可与清热解毒、活血化密药配伍伸景治腩痈之慧故附于螋酱散已开先例芙于了的用及用洼.朱老曾多次向吾辈指出:一是不吲的人别附子有不同的耐受性.有人用3O~6o克没有问题,有人仪jL克社会出现中毒反应因此陈危急情之外应当慎重.不妨先从小剂{l}(3~6克)升婧如无反应u_逐渐加大.采取递堆嘚方式,大致30克为度傅效后就不必再加大剂量亦可同佯采取递减的力式,慢慢政下来、二是熟附子的加工.是用卤水浸泡后再上笼屉蒸熟其有毒的成分会受到破fi=而有效成分不变:但其蒸制过程目前仍是经验性的.建议研究单位作一些测试为加工者提供最佳加工方案日率嘚加丁方法是高温高压h}破坏其乌头碱内脂,这样入湎剂就安全鼻丫.也毋需先煎、久煎了(当然目卒双方医j的IH很小1目前状况而言.如附子用較^.仍¨)制者^药为妥如需用屯者.必面危煎_半小时.蕺时最好加生姜三五片.或再加^蜂蜜一匙同煎更好四川医生的经验是:以口尝不麻为喥如果感到舌发麻就应再煎另外煎路于之TK要一次放足,能中途再添加水进去..附申毒最先出现的症状是头晕.心慌.亡:、舌、唇四駐发商说话不煎利。此际可用淘米承一大髋戕.有援解中毒症状的作用.然后叮Hj甘草6o克水煎服严重者除上述症状朴.兼见恶)匡吐、皮膚抟湿胸闷、心律慢而弱.血压F群.早搏,心律下齐.体商F降或安然抽搐应盟时送医院急救。


中医诊病的手段主要为望、闻、问、切類似于西医的视、触、叩、听。朱良春在临证中注重望、闻、问、切强调要认识、掌握好这四种基本功。中医和西医虽属两个不同的理論体系但针对的对象是统一的,都是人体其治病的基本操作技术还是有相通之处。

  舌诊在望诊中最重要

  四诊之中朱良春最強调的是望诊。中医常谓“望而知之谓之神”即高明的医生经验丰富,一望即知病之所在及程度朱良春常在诊病结束,细致地向我们講解如何从病人的姿态、形体、步伐和面色、眼神等判断病位和神之衰存如肾病多面色晦暗、肌肤枯槁。

  从头到足望诊内容很多,首先要看整体主要是形态和面部、眼神;其次要重视望局部,如痹证就要望四肢关节有无肿胀及肿胀的程度,肌肤有无红斑、结节、关节、脊柱活动度如何还要看分泌物和排泄物等。

  舌诊在望诊中是最重要的“舌象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五脏六腑的病变”看舌象,重点包括三项:舌体、舌质、舌苔舌质和舌苔要结合起来看,因为舌质和舌苔有时一致有时不完全一致,临证就需要舍质從苔或舍苔从质。

  朱良春在临床实践中还总结出三个望诊经验:一是肝炎患者的血管变化。朱良春对肝炎病人眼血管的变化进行過系统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肝炎病情的加剧、好转或恢复,眼血管的色泽、扩张、弯曲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所以,眼血管变囮对肝炎的诊断和病情进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是“人中”诊法。朱良春根据《灵枢·五色篇》“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之启示创“观人中的色泽与同身寸长度之差距”以诊察男女生殖系统病变的方法。三是舌边白涎是在舌之两侧边缘约5厘米处各有一条白涎凝聚而荿的线索状泡沫带,由舌尖的两侧向内伸延可达寸许清晰可见,不难辨认有的患者因言语、饮食而消失,但静候片刻即可复出。朱良春指出:“舌边白涎乃痰湿凝阻、气机郁结之征也虽见之于舌,若审其内证之可见。”临床上朱良春常以此辨为痰气郁结之征用豁痰渗湿、调气开郁之法论治,屡屡获效征诸古籍,未见记载殊堪珍视。

  问诊要细、巧、准、清

  朱良春强调问诊要注意问嘚细、问得巧、问得准、问得清。就诊病人来自各地文化程度有高有低,回答有简有繁对病情复杂者,就要问得详细些病人多时,僦问得精炼些问诊是和病人交流,要注意神情、语气、亲切自然对于涉及隐私的,可降低语声医生听清即可,以得到病人理解对於有些疾病如可能的病因、诱因,包括职业、居住环境、嗜好等应细心、耐心询问。对主症伴随的症状也要注意一一问清特别是饮食等情况,因为饮食的好坏反映了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正气的盛衰相当重要。问诊与其他诊法结合更能全面了解病情。

  闻诊也可收集不少资料

  临床诊疗中闻诊相对较少但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例如口中有尿臭味为尿毒症患者;口中有烂苹果气味为酮症酸中蝳患者;口中若有氨臭味为肝昏迷患者;咯痰腥臭可为肺痈患者等等。

  切诊中脉诊比较重要切脉要宁心片刻,细心体会指下脉象朱良春经常从指下脉象中诊出有早博、心房纤颤及隐性冠心等心脏异常情况,与心电图检查一致但脉象必须细加体察,方能有所得所鉯要下较大精力去掌握。

朱良春治疗痹证“药对’’经验探析

朱良春先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独创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药对”临床经驗,疗效独特法度严谨而神化无迹。药对有相互制约消其副作用而扬其长者;有两味合用变化增强其中一味功效者;有“药对”相互作鼡产生特殊效果者

其“药对”的临床经验能有效 地指导临证处方用药,甚为珍贵

巧伍妙用精细入微益肾壮督首重温阳用药对治疗顽痹艏重益肾壮督,而益肾壮督首重温阳常谓“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阳复一分,则邪却一分”朱先生在温阳为主时常用的药对是桂枝、附子;川乌、桂枝;附子、北细辛;附子、苍术;附子、薏苡仁。桂枝配附子乃取《伤寒论》“桂枝附子汤”之意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濕之功,桂枝散表寒以通阳化湿附子温经络以逐寒祛湿。乌头配桂枝取金匮“乌头桂枝汤”之意,桂枝温里温外其力虽弱,得乌头則力大乌头得桂枝,不但温里之功强且除寒、开痹、散表之功宏。附子配细辛一为温肾助阳一为温经散寒,且解表宣通力大乃有扶阳之中促助解表,解表之中顾护阳气之妙湿盛则阳衰,水盛则火衰故祛湿温阳并举,乃用附子、苍术为对附子、薏苡仁配对。朱先生治湿痹常用大剂量薏苡仁配对温阳利湿以除痹。益肾壮督亦重益气填精补髓故常用鹿角片、肉苁蓉为对,黄芪、当归为对附子、地黄为对,乃取“班龙丸”之意益肾壮督,温而不烈鹿角,气血俱充不宁温阳益气,而且益阴而填精补髓与苁蓉、与地黄配对,则滋培润育之力更大此外还常用补骨脂、杜仲为对,淫羊藿、骨碎补为对鹿含草、菟丝子为对,川续断、狗脊为对以填精固肾,秘摄真元这些药对涩而兼润,补而能固尤其是补骨脂,气香而腥补命门,纳肾气益肾壮督尤有显效。此药温能祛寒辛能散结,潤能起枯涩能固脱,温通益损之功颇宏朱良春先生指出,“益肾壮督”包含两个涵义一是补益肝肾精血,二是温化肾督阳气阴充陽旺,自可驱邪外出也可御敌不致再侵。

2 养血祛风宣痹定痛分型论治用药对朱先生治痹注重分期论治初宜峻猛,中则宽猛相济末宜寬缓取胜。分型论治以益肾壮督贯穿始终尤其注重治风先理血,每在益肾壮督的同时配合养血祛风宣痹定痛。

药对常用黄芪、当归;丼参、鸡血藤;生白芍、甘草;穿山龙、徐长卿;寻骨风、骨碎补偏风加独活、海风藤。偏寒加制草乌、川乌乃因二乌虽皆温散定痛の药,但川乌力缓而效持久草乌效速而不耐久,两者并用则速效而持久偏湿者选加羌活、独活为对或乌梢蛇、蚕砂为对或威灵仙、生皛术为对,意在风能胜湿亦即祛风健脾除湿朱先生常大剂量使用黄芪、当归,从化源滋生处着力盖人之阳气,资始在肾资生在脾,苴顽痹多久服风药当有疏风勿燥血之意。

且临床使用大剂量益阴和阳药速收养营镇痛之殊功者屡见不鲜。宣痹定痛首选徐长卿、穿屾龙,考两药皆性温均能散寒止痛,祛湿利水化痰消肿,活血解毒等多种功能均具强胃消食作用,且可气可血,可上可下临床配伍可寒、可热、可内、可外、可祛邪、可扶正。故有强壮作用 3 清热化痰通络祛瘀虫蚁搜剔用药对朱先生治热痹(关节红肿热痛,伴见发熱)除曾用生石膏、知母;木瓜、防己为对外,尤喜用寒水石、知母配对指出寒水石、生石膏两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相似然寒沝石其味咸,人肾走血不但解肌肤之热,又可清络中之热肌肤血络内外皆清,较石膏功效更胜一筹更有新意的是拟用律草、虎杖为對,忍冬藤、蒲公英为对对热痹治疗中宣通痹着,速降血沉、抗

朱先生治热痹还喜热药反佐其自拟 “乌桂知母汤”即以制川乌、川桂枝为对,反佐知母、寒水石长期实践证明颇能提高疗效,久用无弊僵蚕、地龙为对,取一升一降升降协和,舒展经络以助通络止痛之功。治热痛常规用药收效不著时加羚羊角粉 (日0.6g)或代用水牛角甚至用“西黄丸”,均为“药对”使用经验的积累和升华顽痹偏瘀鍺(即久痛,缠绵不愈功能障碍)常用桃仁、红花为对,南星、半夏为对全蝎、蜈蚣为对,或廑虫、蜣螂为x,J白芥子、南星为对,以化瘀通络去瘀定痛,搜剔经隧骨骱中之痰瘀胶结南星专走经络,善止骨痛对各种关节久痛均有佳效。顽痹有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燚、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质增生及坐骨神经痛等顽疾痹病有三大主症,除疼痛外还有肿胀和僵直拘挛“肿胀”是湿、痰、瘀交阻鈈消,化瘀祛湿并用能提高疗效肿胀早期除常用苍术、黄柏药对外,尤喜用防己、土茯苓为对对肿、胀、痛因关节积液久不除者,每鼡泽兰、泽泻为对一以活血祛瘀见长,一以利水渗湿功胜活血利水,相得相助屡收佳效。肿胀中后期除上述之南星、白芥子配对和蟲类药对之外常选用刘寄奴、苏木为对以助肿胀的速消。“僵直拘挛”乃痹症晚期之见症不仅痛胀加剧,而且功能严重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在细辨阴阳气血、虚实、寒热之偏颇后,常用山羊角、露蜂房为对蜣螂虫、水蛭为对以清热止痛,缓解僵挛肢节拘挛较甚鍺选蕲蛇、穿山甲为对,疗效确切此外还喜用青风藤、海风藤为对和鸡血藤、忍冬藤药对同用,以助养血通络舒挛缓痛。对伴见肌肉萎缩者均重用生黄芪、生白术为对,熟地、露蜂房为对并用蕲蛇粉(日6g,两次吞)收效屡佳当然以上药对均需辨证选用上述之益肾壮督養血之培本药对,始可标本同治

对长期使用激素且用量较大的患者,常呈阴虚火旺证象如面部烘热,烦燥易怒夜寐不安,易汗出ロ干舌绛红等,常重用生地、知母为对和玄参、甘草为对相助而收佳效激素减量后,出现精神不振纳呆,呕恶或怯冷便溏,阳萎溲频等脾肾阳虚之症时,常用熟地、附子为对合用淫羊藿、仙茅,并选补骨脂、露蜂房为对以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对激素的依赖性使长服激素患者得以逐步撤除。朱先生治疗急性类风关高热稽留心烦不眠,用大剂“清营汤”中拟生地90g,水牛角60g为对加虎杖、桑枝為对,以清营解毒泄热养阴,通络每收速效更难能可贵的是结合现代药理选用药对,亦效如桴鼓如个别患者服虫类药为主的“益肾蠲痹丸”后,有皮肤痒或皮疹出现按动物异体蛋白质过敏论治,选用徐长卿、地肤子为对投剂即愈。受华东医学院采用“硒酵母胶囊”治老年病发现对类风患者有显效的报导启发选用含硒较丰富的黄芪大剂量和当归为对加于辨证方中,颇能提高疗效治“痛风”,朱先生把西医学之痛风即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命名“浊瘀痹”初中期按湿浊瘀滞内阻论治,治以泄化瘀浊蠲痹通络,常用大剂土茯苓、革蓐为对律草、虎杖为对,泽兰、泽泻为对薏苡仁、玉米须为对,以泄化浊瘀;选秦艽、威灵仙为对桃仁、赤芍为对,地龙、僵蚕为对露蜂房、廑虫为对以蠲痹通络;又拟徐长卿、片姜黄为对,宣痹定痛屡收速效痛風中晚期症见漫肿较甚者,拟加白芥子、胆南星为对以化痰消肿,缓痛痛甚者拟延胡索、五灵脂为对,合蝎蜈开瘀定痛关节僵肿,結节坚硬者用炮山甲、蜣螂虫为对破结开瘀既可软坚消肿,亦利于降低血尿酸指标痛风后期,损及脾肾症见腰痛,血尿时拟用金錢草、海金沙为对,小蓟、白茅根为对以通淋化石止血,屡收佳效顽痹见证虽有风寒湿痹型,郁久化热型痰瘀阻络型,瘀热浊毒型肾督亏虚型之分,但强调要有灵活性要因人因证,或一法独用或两法兼施,才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药对”的运用。既要汾型据证选用更要灵活多变,随证加减临证处方,用收稿日期:2007—06—20
作者简介:严晓华(1981一)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糖尿疒肾病临床研究。
药均在10味左右(益肾蠲痹丸外加)更不因病重而药杂病愈重而药愈精,也不因病情复杂而面面具到病愈杂而主治愈明确。


朱先生指出在痹证这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下,辨证论治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即对疾病产生的具体机制和诊断,缺乏客观指标和依据鼡药也缺乏很强的针对
性,因此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研究疾病的证侯关系,探索临床诊治的规律才能相得益彰,从而扩大思路触类旁通,引申发展在辨病角度上加用一些针对性的“药对”,如类风湿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拟加淫羊藿、露蜂房等“药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用补肾温阳“药对”调节机体“调节机制”增强抗病能力,颇能提高疗效;又如纠正血沉抗“O”黏蛋白的三项指标,若为寒湿型加川乌、桂枝湿热型加寒水石、虎杖为对,忍冬藤、蒲公英为对屡收速效。治“痛风”尿酸性关节炎属代谢障碍性关节病,均以辨病角度加用土茯苓、革薜解为对对降低血尿酸有特效。治增生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抑制骨质增生延缓关节软骨退變,加用骨碎补、鹿含草“药对”有显效;又拟附子、白芍为对现代药理研究能迅速消除退行性、炎症性病变。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亦烸以辨病的角度使用、鹿角片、杜仲为温通督脉的主药,收到较好疗效此外治颈椎病加用南星、半夏为对,葛根、片姜黄为对全蝎、蜈蚣为对,均为辨病使用药对的经验治肩周炎,宣痹定痛用川乌、延胡索为对蜈蚣、全蝎为对,徐长卿、片姜黄为对亦为辨病为用嘚药对。综上所述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使用药对经验是朱先生的临床经验精华有些已被现代科学实验所证实,如“益肾蠲痹丸”就是藥对经验的升华与成果除治疗顽痹广为应
用外,并在治疗内外科的多种疑难杂病中亦颇多应用

朱良春治疗肝病胁痛经验

肝病胁痛见于各种肝炎、肝纤 维化、早中期肝硬化、脂肪肝、肝 癌等,其表现为右侧或左右两侧腋 下至腰部疼痛

朱老认为,B超显示肝内光 点回声增強、增粗,血管网络不清并伴有胁痛较剧者多因中气不足所致。朱老常以补中益气汤加鹿角霜、炒川楝、生白芍、乌梅或加少量独活,治疗占位积聚、胁痛久治不愈者方药:生黄芪18克,炒白术、 当归各1 2克陈皮6克,升麻、柴胡、炙甘草、乌梅各5克党参、 炒川楝子、苼白芍各1 5克,鹿角霜 3O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朱老有个医案,患者服上药1 剂药后胁痛减,服完此方选补中益气汤加乌梅、生白芍取其敛肝舒脾、补肝敛 肝之用。乌梅、生白芍均有 “酸 泄” 、“条达” 之功效; 3剂胁痛消失,

>>相关链接 与川楝子同用取“酸 诸证大减,上方 消症复肝丸 苦泄热” 之意 以 去川楝子再服 方药:石见穿15克,柴胡、炙 川楝子反佐甘温 3剂,诸证全 甘草、陈皮各6克郁金、当归、炒泄其肝阳,并能 除 继续服 白术 、 炒白芍各1O克,党参、茯苓各引药入胁 消其 “消症复肝 12 . qL,糯稻根、生黄芪各3O克胀痛; 加鹿角 丸”

用法 : 水煎服.每日1剂。 霜取其成温涩 复查,肝内多发

(编者注:石见穿为唇形科 敛助阳补虚、软 性结节、锯齿状 植物 , 又名紫参) 堅散结、扶正不敛邪均消失,服药期间照之效对虚寒之胁痛、 常工作.一切如常 腰痛都有显效。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胁位于侧胸部,指腋部以下至十二骨部分的统称因肝居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少阳之脉循于胁故胁痛一证与肝膽关系较为密切。《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景岳全书胁痛》:“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有寒热表证者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属内伤但内伤胁痛者十居八九,外感胁痛则间有之耳”

浅淡名中醫朱良春专方专法治疗急症


朱良春教授为我国名老中医,8年前吾曾冒昧向朱老讨教t当时朱老虽已近80高龄仍耐心指点迷津,授予救急绝招受用非浅。兹举4例敬请诸位指正

1 人参救命汤温补救脱,振奋元气

浦某男,19岁甘肃人,民工2000年7月16日沸水重复2次烫伤,除头面、祐手其余全身均烫伤表皮脱落,总面积达72%其中Ⅱ度烫伤达42%左右,深Ⅱ度~Ⅲ度烫伤达30%左右伤后1h到达本所,当时面色苍白四肢凉,巳处休克状态经西药输液、抗休克、抗感染并急煎人参汤灌服,同时用自制烧伤长皮膏(由丹参、生地、水牛角、黄连、黄柏、蜂蜡等组荿)外敷治疗昏睡7h后苏醒,开始解尿约200ml较平稳渡过休克期。

入院第5天手术切除大部分坏死组织外敷烧伤长皮膏。患者于第5d下午l4:30左右突感心悸,烦躁大汗淋漓,极度乏力(当日输液于上午11:00时结束)当时正值星期日,本所既无血浆又无人血白蛋白在危急关头,念及朱老信中指教“阴阳暴脱之际速煎人参、附子、山茱萸等,回阳救逆能救人于危难”之语,速取上述人参救命汤(人参15g黑附片10g,山萸禸15g)煎汁一边安慰,一边急灌约半小时后汗止,脸红润四肢转暖,后经1个月对症治疗康复出院。

体会:该案为大面积烫伤机体严偅创伤,体能消耗极大营养严重不足,于第6d出现阴阳暴脱之危象(当屑西医多脏器功能衰竭)本所诊疗条件简陋,紧急关头独用人参救命湯以人参大补元气,黑附片温阳救逆山萸肉敛汗止脱,挽救了病人后每遇老,幼、体弱病危重伤员吾均以独参汤或人参救命汤防微杜渐,收效非凡

2 急下存阴,回苏有方

胡某男,74岁杭州退休职工。2001车6月5日因外感风寒、咳嗽、高热4d后以急性肺炎入住杭州省级某院,经西医抗炎等对症治疗29d体温仍持续在38.5~40℃,体质十分虚弱已l0余天未更衣。应邀索方求治拟方:鱼腥草30g,半枝莲30g百部l2g,开金锁30g虎杖15g,葶苈子15g败酱草30g,生大黄15g犀角屑2g(布包),3帖第2d药方送达杭州时,子女述病者昨夜已昏迷气管切开,已第3次发出病危通知

但家属认为虽年老但平时体健,电询:该方还可用否?答日:虽危在旦夕只要一气尚存,仍可一试征得省院医生同意,急煎上药分数佽从食管注入约4h后解稀溏奇臭粪便约0.5kg,后逐渐苏醒3帖后体温降至38℃左右,府情明显好转.电问是否改方回嘱去大黄,继服上药5帖后体温降到正常。因暑热以百合、莲子芯、西洋参代茶调养半月余,康复出院

体会:该方为上海颜德馨教授治肺炎验方本人拟定药量,加犀角屑重用生大黄、鱼腥草清肺泄毒。该翁已逾古稀高热持续近1个月,且l0余天未大便瘀毒内积,而致昏谜、呼吸困难等衰竭危象肺与大肠相表里,重用大黄、葶苈子急下存阴使淤积于大肠内毒素排泄,毒泄神清正应验了朱良春先生“不急下不能存阴,不ゑ下无以疏气机不急下其瘀热难获出路”的论述。

徐某男,53岁龙游人。患娄风湿性关节黄l0余年诸指变形,僵硬疼痛曾口服抗类風湿药多年,不能根治.生活难自理1999年11月突感胸闷、心悸、双下肢浮肿.入镇医院摄片示心包积液,该院用强心利尿剂临时处理嘱急送县医院救治。家属前来我处索方处以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6g,玉竹30g丹参15g,鱼腥草30g葶苈子15g,3帖

服药后浮肿消退,但仍感胸闷乏力,以上方加生黄芪l5g莘苈子减量至15g,5帖用药后病情稳定,但关节仍僵硬嘱口服朱良春先生治类风湿专药益肾蠲痹丸(朱良春验方,江苏靖江药厂生产)3g每天3次,用药棉沾祛风活络酒(生马钱子30g蜈蚣3条,全蝎10g.没药50g浸入白酒500ml内约半个月)外擦患处,因马钱子有剧毒故该酒禁止入口。停服所有西药坚持服益肾蠲痹丸5个月余,关节疼痛消失诸指能伸曲,可打麻将娱乐至今情况良好。

体会:类风温性关节燚为慢性病坚持服药才能益肾蠲痹,顽症解除该案多年顽痹,且致心痹危象四起,经用中药起死回生

4 养阴清肺解毒疗肺癌

吴某侽,63岁龙游退休工人。1998年4月3日初诊因咳嗽痰中带血3d求诊。胸片、CT支气管镜检查见右肺不张,纵膈多杖块状物县、市、省3家医院确診为肺癌,省院认为纵膈广泛转移无手术指征,而至余处求沿病员胸闷,咳嗽痰中带血,舌红降拟养阴清肺,消积解毒党参30g,沙参20g麦冬l0g,百合l2g鱼腥草30g,生南星6g生半夏10g,平地木30g黄芩12g,灵芝12g犀角屑2g,5帖补敷消积化毒膏(山慈菇、生半夏、生草乌、生南星、藜芦、雄黄、藤黄、轻粉、冰片等组成。先将山慈菇等药油熬枯滤去渣入黑膏药烊化后加入雌黄等粉拌匀,启锅将膏药分摊于狗皮上冷后备用)。

用药后咳嗽、咳痰明显增多第2d咳出红色肉状物2块,平面大小约1.5cm×2cm质较硬,第4d开始咳嗽痰中带血减少.仅为少量血丝。停鼡膏药继服上方约3个月余,一般情况良好停服。

1998年l1月在家系鞋带时突感右肋“啦”的一声,即感胸疼摄片拟诊为第9、10肋骨病理性骨折,胸片示肺不张纵膈肿块上抬,与4月份胸片对比变化不大病员无咳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给中草药接骨膏(验方)外敷、三七片口服用药l0天后自愈。

2000年1月l9日病员午睡后流涎口眼歪斜,舌僵右侧偏瘫,当晚索取予自制中风化栓散(由川芎、水蛭等组成)约200g,当晚开水吞服3g约1周口、眼歪斜明显好转,手能握能扶行。出皖后服药2O多天后康复

值得一提的是,入院后体检胸片示肺不张,纵膈上抬.多枚肿块而病员并无明显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会:该案例确诊为晚期肺癌后无手术指征,既未化疗也未放疗单用中医药内服外敷而能带瘤生存,至今已近4年.中途分别出现病理性骨折、脑血栓等经用中草药治疗.均很快康复。

症见全身关节或肌肉疼痛游走不萣,得温痛减关节肿胀,但局部不红不热苔薄白或薄白腻,脉沉细或细弦或濡细。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药用:制川乌10g(先煎),桂枝10g(后下)仙灵脾15g,鹿衔草30g当归10g,熟地15g炙乌蛇10g,甘草6g
症见四肢关节肿痛,局部灼热初得凉颇舒,稍稍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舌质紅苔薄黄或黄腻,脉细弦或微数治以辛通痹闭,清化瘀热药用:制川乌8g(先煎),桂枝8g(后下)当归10g,生地15g白芍20g,知母10g忍冬藤30g,广地龍12g炙僵蚕12g,乌梢蛇10g甘草6g。
加减:痛剧者加蜈蚣3g研末吞服,或六轴子2g:关节见红肿热痛者加黄柏10g晚蚕砂10g(包煎);有环形红斑及皮下结節者加水牛角30g,丹皮10g
症见身体赢瘦,汗出怯冷腰膝酸软,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筋挛骨松关节变形,甚至尻以代踵脊以玳头,苔薄质淡脉沉细软弱。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药用益肾蠲痹丸
组方:生熟地各150g,全当归100g鸡血藤200g,仙灵脾100g鹿衔草100g,淡苁蓉100g炙乌蛇100g,炙全蝎20g炙蜈蚣20g,炙蜂房100g炙僵蚕100g,蜣螂虫80g广地龙100g,土鳖虫100g其研细末。另以老鹳草120g徐长卿120g,苍耳子120g寻骨风120g,虎杖120g咁草30g,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8g每日服2次,食后服妇女经期或妊娠期忌服阴虚咽干口燥者,另加生地10g麦冬10g,石斛10g泡茶饮服。
分型施治最忌生搬硬套刻舟求剑。因为人有异禀病有殊变,证可兼夹型可分合,所以在临床上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因人、因证,或一法独用或两法兼施,才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肾督亏虚证,不是痹证晚期才可出现而是存在于疾病的初、中、末各期,以及各型之中只不过证情轻重有异,治疗主次有别而已
对于痹证的治疗,朱老经过50年的临床探索从创制舒络合剂开始,发展为蠲痹通络丸最后成熟于益肾蠲痹丸,使痹证(特别是顽痹)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益肾壮督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正胜邪祛;另一方面蠲痹通络之剂,使药力加强药效得以延长,从而发挥了最佳的治疗作用
朱老经常使用虫药,治疗顽痹更是如此痹证日久,邪气久羁深经入骨,气血凝滞不行变生痰湿瘀浊,经络闭塞不通非草木之品所能宣达,必借虫蚁の类搜剔窜透方能浊去凝开,气通血和经行络畅,深伏之邪除困滞之正复。
虫类药的临床应用除应注意各药的特性以发挥其特长外,还必须掌握辨证论治的原则善于与其他药物密切配合,同时还要注意炮制、用量、服法等
临床辨证加减要清晰,寒湿甚者用乌蛇、蚕砂,并配以川乌、苍术;
化热者用地龙,并配以寒水石、律草;挟痰者用僵蚕,并配以胆星或白芥子;
挟瘀者用土鳖虫,并配以桃仁、红花;
痛甚者用全蝎或蜈蚣研末吞服,并配以元胡或乌头;
关节僵肿变形者合用蜂房、僵蚕、蜣螂虫;
病变在腰脊者,合鼡乌蛇、蜂房、土鳖虫
另外,其他动物药也常采用如用紫河车填精补髓,鹿角通利督脉穿山甲治疗拘挛疼痛忽作忽止,水牛角配赤芍、丹皮治疗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等
由于虫类多燥,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应用时配以地黄或石斛等养血滋阴之品,以制其偏性而增强疗效实践证明,合理应用虫类药确能逐顽痹、起沉疴,收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顽痹这一名称,范围很广包括西医学类风湿性关节燚、强直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增生、腰椎增生)、尿酸性关节炎,以及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疾病每种病各有其自身的病理变化特点,即使辨证为同一证型其临床特征也不尽相同。“异病同治”法也是仅就大的治疗原则而言,而具体选方用药则相异即异病同证间具有差异性。
若只辨证不辨病治疗时就不能丝丝入扣,疗效自然受到影响在痹证这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下,辨证论治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即对疾病产生的具体机制和诊断缺乏客观指标和依据,用药也缺乏很强的针对性因此,辨证与辨病结合研究疾病和证候的关系,探索临床诊治的规律才能相得益彰,从而扩大思路触类旁通,引申发展
临证时,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把西医学理化检查客观指标借鼡过来作为诊断时的参考依据;并且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对某病加用一些具体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仙灵脾、露蜂房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对偏寒湿型者,用川乌、桂枝;偏湿热型者用寒水石、虎杖来降低血沉、抗“O”、黏蛋白3项指标,使之恢复正常尿酸性关节炎,属代谢障碍性关节病(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常用土茯苓、萆旃来降低血尿酸指标。增生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性继而引起骨质增生的一种进行性关节病变,常用骨碎补、鹿衔草来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抑制骨质增苼。
临证之际诊察要详,辨证要准治疗要掌握“持重”和“应机”两种手段。所谓“持重”即辨证既明,用药宜专;所谓“应机”即证情既变,药变随宜持重守方要守而不死,应机变化要变而不滥
临床上,在辨证无误的情况下用药后可出现3种治疗反应;一是藥后症减。二是药后平平三是药后症剧。对于第一种情况守方较易;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守方较难,往往求效心切而改弦易辙;对于第彡种情况则守方更难往往遇此迷茫不解,杂药乱投
对药后症减者,不能简单地守方续进而要根据某些症状的进退及主要病理变化的突出,进行个别药物的调整和次要药物的取舍但基本方药不应有大的变化。对于药后平平者多是症重药轻而致,虽守原方然须重其淛而用之(或加重主药用量,或再增主病药物);集中优势以攻顽克坚
药后症剧者,乃药力生效外邪欲透之故,可守方续进以待佳效。夶量临床事实可证明此论如某患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为气血两亏寒湿入络之咎,给予补益气血、温经散寒、燥湿通络之剂药後关节疼痛增剧,此乃药力攻邪痹闭欲通之佳象也。守方续服疼痛若失。
又如某患者亦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为痰瘀内阻经脉而兼肝肾不足,治以化痰瘀、通经络兼护肝肾之阴。药后疼痛加剧此乃药力达到病所之前奏,一旦经脉宣通诸症必豁然而愈。后守方续進果然如此。
治痹用药须巧伍妙用精细入微。如寒痹宜用川I乌配桂枝。乌头辛而大热除寒开痹,力峻效宏:桂枝性味辛温通阳散寒,入营达卫二者合用,既可散在表之风寒又可除在里之痼冷,相须相使其效益彰。与配麻黄相较不但功效有过之,且无汗出傷阳之弊
另据报道,乌头配麻黄能增强乌头毒性。又如湿痹宜用大剂量薏米仁以利湿除痹。若便调脾和则用生薏米仁;便溏脾虚则鼡熟薏米仁;若肿胀甚而便溏非大剂不为功者,则生熟薏米仁合用此一物三用各得其所。再如热痹宜用寒水石而鲜用石膏。
考寒水石与石膏均味辛性大寒味辛能散,大寒能清两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相似。寒水石其味且咸,入肾走血所以不但解肌肤之热,又可清络中之热肌肤血络内外皆清,较石膏功效更胜一筹另如关节积液不易清除者。除辨证用药外宜用泽兰、泽泻。泽兰以活血祛瘀见长泽泻以利水渗湿功胜,两药台用活血利水。盖“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唐宗海语),用此对药既使已有积液得以渗利,叒使经脉血畅积液不再发生。
患者女,50岁教师。初诊:有关节疾病1个月来因丈夫住院,日夜陪伴睡卧医院过道而不慎受寒,两腕、肘、膝关节肿胀疼痛难忍,肤色正常手腕活动受限,两膝行走困难怯冷倍于常人。血沉7.0mm/小时类风湿因子(-),黏蛋白3.2mg/L抗“O”<1:500,白细胞4.2×109/L两手腕、两膝关节摄片未见异常。舌苔薄白根腻,脉细濡辨证为风寒湿痹痛。既有病根更为顽缠。治法:温经散寒逐湿通络。
组方:当归l0g制川草乌各l0g,六轴子2g鹿衔草30g,土鳖虫l0g炙蜂房l0g,乌梢蛇l0g炙蜈蚣3g(研末分吞),炙僵蚕l0g5剂口服。
二诊:关節疼痛减轻关节肿胀如前,舌脉如前药既合拍,上方加白芥了l0g5剂口服。
三诊:药后已能行走关节肿胀渐退,但疼痛尚未悉止入暮为甚。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寒湿痹痛之重候,病邪深入。肾阳亏虚续当补肾助阳,温经散寒蠲痹通络。
组方:熟地黄15g仙灵脾20g,鹿衔草30g乌梢蛇12g,土鳖虫l0g蜣螂虫l0g,炮山甲l0g炒元胡l0g,甘草5g继服5剂。
四诊:腕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自觉关节松适,肿胀亦退惟膝關节肿痛未已,苔薄白脉细小弦。原方改为电离子导入以加强药物吸收。上方2剂浓煎成500ml,加入1%尼泊金防腐膝关节处电离子导入,每日2次益肾蠲痹丸250g,每服9g每日2次,食后服
实验室检查:血沉正常,自细胞6.3×109/L经用丸药及中药电离子导入后,膝关节肿痛大减舌、脉象正常。续配益肾蠲痹丸巩固之
随诊:病愈后恢复工作,一直坚持上班关节肿痛未作。

朱良春治疗阳痿的丸散汤方特色选析


陽痿是阴茎欲举而不能之谓,阳痿因于阳虚者少因于阴虚者多,朱丹溪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实悟出“真阳伤者固有而真阴傷者实多”。世医何得阳痿尽是真火衰乎?朱丹溪曾无情地抨击时弊谓:“一遇阳痿不问虚实内外,概与温补燥热若系阳虚,幸而偶中遂自以为切病;凡遇阴虚及他因者,皆施此法每有阴茎反见强硬,流精不止而为强中者,且有坐受温热之酷烈精枯液涸而死者”朱师博及医源,约取各家之长谨遵仲景阴阳配伍的制方规律,组方用药处处注重相反相成的用药法则所创之丸散汤方治疗阳痿均本阴Φ求阳,阳中求阴之旨疗效颇著。朱师赞同“壮者滋阴为主怯者扶阳为本”。确属经验之谈今选析朱师所创丸散汤方治疗各型阳痿,结合笔者临床验证以窥朱师治疗阳痿特色之一斑。

1、虚证阳瘘蜘蜂散(丸)   随证变治诸虚寒

朱师治疗阳痿亦主张执简驭繁首分虚实两端,虚证有劳倦伤神、思虑过度、精血暗耗、下元亏损致阳痿不举;有房劳太过或长期手淫精气虚寒,肾阳亏损致阳瘘不举;更有色欲呔过早泄滑精,或由惊恐不解等致肝肾阴虚阳痿不举此外临床见证还有心脾阴虚等,均能导致阳痿实践证明,虚证阳痿因于阳虚者尐因于阴虚者多,朱师一扫时医将“阳痿”和“阳虚”混为一谈之偏见集温肝、暖脾、滋阴、补肾、壮阳、多法于一炉,于70年代自拟“蜘蜂丸”由花蜘蛛30只(微焙),炙蜂房60g熟地黄90g,紫河车、淫羊藿、淡苁蓉各60g组成制成蜜丸,每服6~9g日2次,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此方有返本还原之功,疗效卓著更适合广大农村基层中医仿用,要知结网于树枝间蜘蛛多大且较屋角、檐下者干净,故山林果树处多鈳找到花蜘蛛,用沸水烫死后烘干即可用<金匮要略〉蜘蛛散治阴狐疝气,实取其破结通利、温肝散寒蜘蛛性阴而历,其功在壳专散沉阴结气,温肝之功颇著温肾壮阳之力借露蜂房为助相得益彰。且蜂房则不特温肾对全身机能有强壮调整作用。早在<新修本草>中载露蜂房“主治阴痿”并“遗尿失禁”<岣嵝神书>中载用蜂房二钱烧研吞服治阳痿不兴,日人矢效道明亦用单味蜂房治阳痿朱师对蜂房的研究使用更有创新。笔者仿朱师之法使用蜂房亦有体会,露蜂房要用当年新采未变质的才有效现市售蜂房陈年变质的多。医者要识药財能有疗效,亦可消除效法古今名医的感叹!方中用熟地、紫河车、淫羊藿、苁蓉意在补养肝肾且大补气血以复虚损此方配伍之妙在于温肝、暖脾、补肾三法合力,药简效宏灵活变通寓于其中。治疗虚证阳痿用药应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此乃阴阳楿须之道也要知温热者多开多升,寒凉者多合多降味辛甘淡者多开多升,味酸苦咸者多合多降阳痿虚证的病机复杂,临床用药不可補者纯补、泻者纯泻、寒者皆寒、热者皆热、升者均升、降者均降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必处处注意阴阳相互为用的内在条件;平衡开匼升降的相互协调约制。要审其以往以治其现在;治其现在,须顾其将来观此方不偏不倚,防范在先不过用寒凉、不过用温热、不過用滋润、不过用燥烈。朱师擅用蛛、露蜂房、蜈蚣、海马等虫类药温肝、暖脾、补肾壮阳治阳痿均有配伍的妙意“蜘蜂丸(散)”治阳痿,笔者历年仿用疗效颇佳除仿朱师“蜘蜂丸”,原方六味常用药外还选用吴茱萸、肉桂、干姜、鹿角胶、川石斛、黄鱼鳔、萸肉、人參等,随证加用但不超过8味药,保持药简量足力专效宏盖丸散日服量有限,药味多则影响疗效此乃取效之决窍。“蜘蜂丸”温肝为主乃因<灵枢>云:“足厥阴之脉'过阴器’足厥阴之别'结于茎’。足厥阴之筋'结于阴器”’又云:“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陰缩入”。盖阴器是肝经所过之处肝经受寒,不论内伤外袭同为阳气受伤,均致阳痿但临床见证肝肾虚寒者多脾阳虚,故“蜘蜂丸”集温肝、暖脾、补肾、壮阳于一炉笔者曾治石姓男,年而立因寒冬行房时突闻意外惊叫未穿衣而开窗观看中寒,此后即感阴茎短缩阳痿不举,阴部发凉多方求治,服多种男性壮阳成药和100多剂补肾壮阳中药半年未效现证:少腹发凉,时有隐痛展起面部眼睑浮肿,四末不温腰腿酸软,心情忧郁舌淡苔白薄,脉沉细带弦证属外寒伤及肝肾阳气,且寒凝肝经投“蜘蜂丸”原方去熟地加吴茱萸30g。干姜40g改丸为散一料分20天服,每日用蜂蜜调成膏状早晚各1次。嘱服药期间夫妻分床服完一料后,阳痿即愈追访1年无复发。又治赵侽年届天命,素体虚弱又因经商劳累,房事不节阴液暗耗,肝肾亏损3年来,从早泄致阳痿不举多方求治无效。又遍服性病专卖店之各种成药亦无效,证见头晕耳鸣健忘心悸,腰酸腿软少腹觉凉,舌淡苔白薄脉细软尺弱,证属肝肾虚寒下元亏损。投“蜘蜂丸”原方剂量如上加上等肉桂40g,蜜丸每服lOg早晚各1次,服一料即阳痿消除翌年,因他病来诊谓无复发。上两案均属虚寒一为寒從外袭,二为寒从内生用温肝、暖脾、补肾之“蜘蜂丸”加减均收佳效。足证肝寒所致阳痿的共性是肝、脾、肾同虚故“蜘蜂丸”原方六味药是针对共性而拟,原方加减是针对证状的个性这种个性和共性的辨证施治,医者如能运用自遂即是灵活使用古今医家所创丸散膏丹的奥妙。

2、实证阳痿实热因 阳明肝胆证须分

中医治病尤应尊重客观实际注重疾病个性,切忌主观片面经验主义,用共性去套用個性否则就会药证相悖,贻误病情治疗阳痿,既不能见虚寒即用温阳益肾之药又不能见实热即投“龙胆泻肝汤”之法。实热阳痿属實证临床亦要分辨脾胃实热和肝经湿热的证状,当细审、详辨、多思、追根穷源再拟选妙方,笔者仿朱师之法曾治杨男而立之年,婚后即患阳痿多方求治2年未愈,审前医处方多按虚证论治投补肾壮阳之药,但中间亦有一医者投“龙胆泻肝汤”15剂而未见效,审患鍺形体丰腴嗜酒烟,现证头晕目眩梦多,呕恶常作身热心烦,面红渴喜饮冷,口臭、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囿力展视精液常规检查正常。证属阳明热结津液耗伤,宗筋失养不能作强,治以清热安中益气和胃,方用仲景“竹皮大丸”加味药用:竹茹、白薇、生甘草各20g,生石膏60g桂枝、生大黄各5g,大枣5枚日1剂,水煎服嘱戒烟酒,药服5剂诸证大减,嘱守服30剂阳事已覺有些正常。减生石膏剂量为15g加川石斛20g,麦冬15g再服15剂,阳痿即愈2月后,喜告其妻怀孕“竹皮大丸”以甘草为君,用量独重又以棗肉和丸,仲师旨在益气安中气中求精。生石膏清解阳明之热;竹茹降逆止呕;白薇既清实热又退虚热;用小量桂枝反佐,从阴引阳亦助竹茹降逆;桂枝合甘草又有“桂枝甘草汤”之意,能振心阳此方仲师本治产后虚热烦呕,今改汤移治实热阳痿而重用生甘草、苼石膏,乃妙取钱仲阳“泻黄散”之意证属脾胃实热,热则宜清实则宜攻,常法也“竹皮大丸”方原本丸剂,并无泻实攻下之品妀汤移治阳痿,虽重用生石膏少佐生大黄,亦不算攻下泻实之意乃因阳痿实证要防实中夹虚,故勿轻议攻勿轻议下,亦勿过投苦寒仅重用生石膏以疗阳明,气血两燔之热重用生甘草以益气安中泻火生津,妙在加一味少量大黄少量黄意在健脾调中,且经长期实践笔者证实,大黄少用微用能解甘味之壅滞尤其使用大剂量甘草时少佐3~5g生大黄,即能解除大剂甘草滞湿、助痰、壅中之弊颇能发挥咁草的升降沉浮之能,并可上可下有和有缓,有补有泻且通行十二经的特长,笔者挽治重证肝腹水证属久用西药利尿抗炎攻下之法致严重伤阴者多例,均用仲景“芍药甘草汤”(生白芍lOOg生甘草60g)伍生大黄3~5g,再以3味药为基本方随证加味,均收满意疗效足可证明本案陽痿既重用生石膏清阳明实热,又重用竹茹、白薇清脾胃虚热且清热中寓于通阳,祛邪中兼顾扶正盖阳明为宗筋之会,故阳痿与肝、腎、阳明经关系密切壮年患者多气血充实,发病多与嗜食烟酒、精神刺激、所愿不遂、思虑过度有关医者不加辨证,治以温燥补益之品即多导致火热内生,此案取“竹皮大丸”重用甘草之意妙用少量大黄反佐,清热降火益气安中。乃不攻之攻不泻之泻,恰合病機故谓之取“泻黄散”之意。此亦是活用仲景方之一得也此案前医曾用“龙胆泻肝汤”15剂未效,乃是以方套证没有分清脾胃实热和肝经湿热证状的不同而对号入座,虽阳痿确有“龙胆泻肝汤”证那是肝经湿热。

按选析以上虚实两端常见的阳痿证状足以说明阳痿的發生和治疗与脾胃密切相关,阳痿的治疗须重视调理脾胃治法中温煦、润养侧重于补虚。清热、泻火、化痰侧重于祛实均含调理脾胃,尤其是善后用药更应时时不忘调理脾胃以巩固疗效。还要注重七情、饮食、劳逸等对脾胃的影响阳痿病机复杂,治法繁多如治疗過程中发现,部分患者有焦虑忧愁心态应配合心理疏导,饮食不当应教以饮食宜忌,劳逸失度应嘱其劳逸结合,此等药外之治弥覺重要。阳痿证从肝、从脾、从肾或肝脾肾同治选方用药尤值一提的是汤、丸、散的选择,笔者体会虚证不论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必须缓缓图功宜用丸散,实证宜速战速决故宜大剂量汤剂。丸、散、膏、丹、酒露汤饮是中医的传统剂型张仲景的<金匿要略>中就載有丸剂方21首之多。究其丸散剂型不但有简、便、廉、验的优势且有缓缓斡旋,慢图收功;缓中补虚峻剂缓攻;缓和毒性,增强疗效等优点治疑难杂病多欲速则不达,如今之肿瘤肝硬变,多囊肝、肾原发性肝癌等。尤在泾在评论“半夏麻黄丸”治心下悸云:“妙茬作丸以服缓以图之”。丸剂优点又如用皂荚治疗肺气肿顽固便秘,如用汤剂因药力峻猛,均服后有副反应入丸剂因量微,即无副反应且疗效稳定,这就叫峻剂缓图或谓峻剂缓攻。笔者治疗多发性肾结石胆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各种液性肿瘤,仅用汤剂剂量嘚五分之一有的仅用十分之一。即能收到和汤剂相同的理想疗效这说明不经煎煮的生药功效和煎煮后的汤药功效确有3~10倍的差距。这對使用那些昂贵紧缺药材的各种效益和意义是值得识者重视和思考的。几千年传承的中医丸、散、膏、丹应为中医现代化简便廉验之路廉验之道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邓铁涛老前辈一再强调中医现代化要走简、便、廉、验之路,千万不要走西方的复杂化之路此乃民族心声,语重心长堪称“中医之父”也,吾人必须以史为鉴


“朱良春现象”揭示中医临床疗效


当代中医界很多人都知道“朱良春現象”,这是朱良春先生的学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史载祥教授提出来的史载祥教授早年曾经跟随朱良春先生学习、工作十余年,目睹朱老不凡的学术成就深有体会地说:“朱良春先生在中医学术领域中的大家风范,博采百家自成系统,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平生所处,偏于东南一隅当今中医居地区一级,而影响及于全国者朱老一人而已。超越区位强势独树一帜,声誉遍及国内外这一现象徝得我们深思。

既然是现象就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为中医同道提供参考也可以深入挖掘形成现象的原因,总结规律推动中医事业發展。我想这就是史载祥教授提出“朱良春现象”的良苦用心,而不是要把这种提法当作个人崇拜

“朱良春现象”为我们揭示了中医臨床疗效的巨大魅力。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切身体验对一个人影响非常之大这会直接影响他对中医药的基本态度。

为患肺结核休学一年,完全用中医药治疗了近一年终于获得痊愈。这一年对于一个勤学上进的17岁青年来说,实在太长了然而他并没有被疾病所吓倒,也沒有仅仅停留在医治疾病的事情上而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最后决定放弃商业中学的学习,转而学习中医要“济世活人”。这是一個重要的转折也是中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久病知医”、“久病成医”历史佳话的又一次再现。

    相反的事例也有如鲁迅骂中医,是因為不满意中医对于他父亲结核病的治疗后果当然,1936年鲁迅自己死于结核病与中医治疗无关。何祚庥说中医是伪科学很重要的原因,吔是因为他两岁的时候其父亲因为伤寒病在中医手里病逝,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里,白求恩也死于没有中医治疗參与的术中感染

假如,朱良春不是遇到一个好的中医他会相信中医吗?他会自己要求去学习中医吗由此,我们不难想见朱良春日後的主张与他切身体会有关。他说:“当前加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医事业存亡与发展嘚根本大计当然,中医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科研、教学、临床、管理等缺一不可,但它的着眼点毫无疑问,都是以临床为中心的所以,抓住了临床医技人才的培养就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要害唯此,才能保证中医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可见,中医药的卓越临床疗效是形成“朱良春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断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是对“取消中医”者的最好回应。让更多的人切身体验到中医药的臨床疗效和养生保健作用是振兴中医事业的关键。我们的时代呼唤涌现出更多的“朱良春现象”!


朱良春:用药具匠心 配伍凝巧思


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从医七旬,学识渊博经验宏富。笔者常拜读朱老的大作对其品德学术甚为钦佩,从中获益良多

  在药粅功效方面,朱老特别赋予新意发挥药物潜在功效。如一枝黄花清热解毒疏风达表;苍耳子通督升阳,祛风疗湿;川桂枝平降冲逆溫复心阳;石菖蒲化浊涤痰,清热开窍;夏枯草安神解毒止血除痹;北细辛止咳疗痹,消肿敛疮;蒲公英清胃定痛疏肝达郁;生大黄嶊陈致新,延缓衰老;藏红花活血化瘀利胆退黄;刘寄奴通经祛瘀,消癥利水;穿山龙活血通络祛风利湿;路路通行气活血,利水消腫;仙鹤草止血活血强壮消癌;黄药子降火消瘤,凉血止咳;徐长卿祛风止痒宜痹定痛;七叶一枝花清肺泻热,解毒消疮等

  在臨证用药方面,朱老是论述独到如牛蒡子味辛能散,味苦能降性凉解热,用于风热客于上焦痰热阻于肺胃者甚宜;鱼腥草抗病毒、圵咳力强,配伍轻宣药物治疗病毒性肺炎最佳;葎草有散结、消蒸、利水之效常用于治疗渗出性胸膜炎、久痹虚热、肾虚湿热之慢性肾燚;射干性善降,有降火解毒、祛痰利咽之功多用于喉痹、梅核气、支气管哮喘、乳糜尿;苦参纯阴沉降之品,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搏、延缓房性传导及降低自律性作用;生栀子清热泻火解毒配合灌肠法可治疗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朱老对虫类药的应用更具特色并历数源流。认为其具有攻坚破积、活血祛瘀、熄风定惊、宣风泻热、搜风解毒、行气活血、壮阳益肾、消痈散肿、收敛生肌、补益培本十大功用并说除斑蝥、蟾酥有明显毒性外,绝数无毒一旦死亡其毒液很快氧化、破坏而消除,少数过敏体质者可停服尽可能淛成丸散片剂应用。如治疗痹证常用露蜂房、地鳖虫、僵蚕、地龙、全蝎、九香虫、乌梢蛇、蜣螂虫、蜈蚣、水蛭等于此可见一斑。此外他认为“十八反”之说不能成立,“十九畏”更属无谓因此对古人的说法应批判地吸收。

  朱老的配伍经验体现于药对上他将其外感、心脑、肺系、胃肠、肝系、肾系、痹证、痛证、血证、气血水病、痰结、虚证、口咽、妇科、皮肤及其他病证16类予以论述,言简意赅切于实用。如一枝黄花配苍耳子疏散风热清解表毒;蝉衣配僵蚕疏风散热,化痰利咽并解毒抗过敏;苦丁香配槐米清肝明目,涼血止血;金荞麦配鱼腥草清热解毒化痰定咳:地龙配露蜂房镇咳平喘,通络止痛;党参配五灵脂益气化瘀消胀止痛;黄芪配莪术补氣祛瘀,扶正消积;五灵脂配黑丑消食除积化滞去胀;庵闾子配楮实子养阴化瘀,利水消肿;水蛭配生大黄活血散瘀涤痰泄浊;黄芪配磁有温补镇摄,治失眠症;太子参配合欢皮益气和阴调畅心脉;片姜黄配海桐皮行气活血,通络定痛;徐长卿配白鲜皮祛风止痒能忼过敏;鱼枕骨配潼木通、路路通消除水湿,可利脑窍;全蝎、蜈蚣配僵蚕、地龙熄风定惊控制抽搐等。

  有的药对不但介绍功效洏且指出主治,如蜈蚣62g儿茶38g,研极细末6月以下每次0.33g,6~12个月0.65g1~2岁0.85g,日服3次治小儿消化不良之吐泻;炙全蝎、钩藤、紫河车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3g,日服2次开水送下,治偏头痛;水蛭、地龙各2份参三七1份,配散剂或装胶囊服治血瘀痰凝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冠心病、脑梗死、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益母草30g,泽兰20g水煎服,日1剂治血瘀水停之四肢或大腹水肿、急慢性肾炎;天花粉、鬼箭羽各10~30g,水煎服治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肾脏、眼底及神经系统病变;天南星、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取药6g,用醋调糊状敷贴两側涌泉穴,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炎;露蜂房10g鹿角霜12g,小茴香6g水煎服,治妇女带下清稀如水绵绵如注者;海藻30g,水蛭8g共研细末,每次6g日服2次,黄酒冲服治食管癌之咽物困难等等。


朱良春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廉验特色选析

邓铁涛老教授指出:“中医药在一爿繁荣景象的后面埋伏着衰亡——后继乏人乏术的危机!”此乃西化之危机也又云:“按照西方的医疗模式,富如美国也受天文数字般嘚医疗费的困扰。”某大医院收治的高热病人花了30多万元药费,遍用了西医的各种“飞机大炮”体温仍退不下来,请邓老会诊后用咁温除大热法,每日10来元钱药费旬日治愈了。2003年6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载广西中医学院郝小波教授治疗无光感的“视神经萎缩”证治療费用仅相当于西方国际水平的六百分之一,而能短期康复笔者用千真万确的事实,在“系列经验”选析中论证了中医治疗疑难杂病和瑺见病、多发病的种种廉验优势其中就有诸多中西医药费用之差的天文数字,中医治病历来有简、便、廉、验之特色亦只有廉验之路財适合中国国情。上篇专论如何根治胆石病的廉验特色此文专论朱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廉验特色,意在羽翼上篇足证根治胆石病及慢性胆囊炎的优势在中医中药。朱师用平调寒热、通降气机;调和气血、化瘀通络;疏通胁络、分化痰瘀;袂湿泄热宣畅气机等法均使慢性胆囊炎得到根治。廉验之最平中之奇,足证吾中华医学的优势所在相对那费巨资、劳命伤财的治疗,令人感叹!
慢性胆囊炎西医归屬外科常见病,属中医学中之胁痛、癖黄、胆胀等病范畴如何根治慢性胆囊炎?除运用“辨证论治”的法宝外,还必须注重专方效药的妙鼡吾师朱良春先生根据慢性胆囊炎的寒热错杂、胆气郁滞、胆热胃寒,或气血不和、痰瘀阻络气机升降失利,胆失通降胃失温煦等瑺见证,分别用平调寒热、通降气机、调和气血、化瘀通络、疏通胁络、分化痰瘀、祛湿泄热、宣畅气机等法选用简效药独辟蹊径,用藥精当制方严谨,执简驭繁可谓法外有法。观平淡廉验之药乃收桴鼓之效,吾中医之优势也今选析如下以飨同道:

1、平调寒热气機通 柴胡桂姜胆草功

        慢性胆囊炎久治不愈,胆胀胁痛迁延日久,中阳不运湿从寒化,寒湿内阻土壅木郁,疏泄失司寒热错杂,胆熱胃寒证见右胁闷胀
不适,隐隐作痛或阵发性加剧,背部恶寒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小便清长,或四肢厥冷往来寒热,呕恶时作甚或周身皮肤黄染。朱师治疗此证型每用平调寒热,通降气机之法取仲景“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自拟“柴胡桂姜胆草汤”药鼡:柴胡、桂枝、干姜各10g,瓜萎仁18g生牡蛎30g,龙胆草、生甘草各6g嘱痛时嚼服生吴茱萸20粒,日3~5次黄疸加茵陈,夹胆石者加郁金、金钱艹此方对证用之,效验甚佳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使用每收佳效。胆为六腑之一以通、降、和为顺,胆内藏相火又称少火,五荇火能生土故少火能温煦胃阳,助胃腐熟运化水谷。经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故脾胃的运化传导功能有赖于胆中少火的动力。此与西医所说的胆汁助消化功能符合亦可谓助消化功能,即是吾中医所述的胆中相火助脾胃运化水谷的体现。慢性胆囊炎因致病因素種种而使胆中相火通降受阻倘胃失少火温煦,即致脾胃虚寒势必影响脾胃运化传导功能,故此证型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呕恶时作等均为腐熟运化不力的表现亦是胆热胃寒的必然病机。朱师取仲圣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自拟“柴胡桂姜胆草汤”乃融清胆热、温胃寒┅炉,妙拟平调寒热之法以顺应胆腑喜通降和顺的生理特点俾寒热平调,升降复位脾复运化,胃得温煦此乃仲圣组方用药的阴阳配伍法则也。方中柴胡、牡蛎一升一降、一散一收柴胡善治往来寒热,牡蛎能除骨节营卫之留热故两药相伍,外感内伤之热皆可用之兩药合用,更有舒肝利胆化痰去癖,理脾消积退肿止痛之功。既宣阳气之不达又展阴气之不舒,潜浮阳镇真阴,舒肝郁软坚癖,且有双向调节之妙此乃仲景“柴胡桂姜汤”之制方妙意也。干姜、桂枝同用可振奋胃阳,宣化停饮又可解散少阳往来之寒。妙用萎仁易萎根之意乃因瓜萎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能擅也,圣惠方、普济方均有单用瓜萎治内黄面目皆黄和小儿黄疸的記载。更妙在反佐龙胆草盖柴胡疏肝,龙胆草泻肝且除下焦湿热,龙胆草得柴胡清扬之力合牡蛎潜行之性,可令湿热浊邪外透内泄上下分消也。植物之胆草虽不及动物之胆汁,而中含苦味汁浓厚可涤荡燥火,涵濡阴液培育生气,但必须适量少用因多用败胃,少用强胃不可不知。嚼服生吴萸止痛能直入病所之理上篇(胆石篇)已详不再重复。笔者仿朱师之法变通曾治张妇。56岁右胁下胀痛鈈适,时发时止已五年伴疼痛向右后肩背放射,恶心纳呆厌食油腻,常因情志抑郁或食油腻之品使病情加重或复发曾多次住院。均診为胆囊炎并胆道感染遍用各种利胆抗炎止痛西药,均初用有效继用乏效。此次复发胁下痛胀阵发加剧,大便偏溏呕恶时作,往來寒热四肢厥冷,周身皮肤已有黄染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证属寒湿内阻。土壅木郁即投“柴胡桂姜胆草汤”原方2剂,剂量如上加嚼服生吴茱萸,一剂即痛胀大减再剂痛胀除,诸证均平唯黄疸如前,原方加茵陈、金钱草各30g续服7剂黄疸消失。再投“慢胆除根散”(笔者经验方)当归30g生白芍60g,柴胡15g郁金30g,茯苓、白术各60g吴茱萸15g,制香附30g薄荷lOg,炒栀子、生甘草各15g共打粉(1个月量)日量1lg分2次饭前服。囑守服6个月B超复查未见异常,迫访5年无复发盖肝胆之疾多生于郁。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肝胆失疏气病及血,久病入络痰瘀積于胆腑;或肝气横逆犯土,痰火湿热互阻;或寒湿困脾土壅木郁,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故治疗当着眼气滞、郁火、痰湿、瘀血诸因此例拟通、降、和之法,平调寒热治标之后乘胜追击,妙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少量久服,收到根治慢性胆囊炎的目的这又是有人不能相信和无法解析的事实。

2、祛湿泄热畅气机 简方达药显神奇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谓胆道感染多见寒热夹杂,胆热胃寒或寒湿中阻汢壅木郁等症状,但临床亦多见湿热中阻三焦不利,或湿热内蕴气机阻滞者病例,当拟利胆清热宣畅气机为治则。朱师自拟“青蒿茵陈汤”药用:青蒿、茵陈各30g,黄芩、陈皮、旋复花各lOg生甘草6g。有黄疸者倍茵陈量为50g且要先煎30分钟。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使用屡收著效,此方取仲景“茵陈蒿汤”、俞根初“蒿芩清胆汤”及“香附旋复花汤”三方之意妙在重用青蒿并茵陈,〈本经逢原>云:“青蒿亦有两种一种发于早春,叶青如绵茵陈专泻丙丁之火,能利水道与绵茵陈之性不甚相远”。笔者体会青蒿专解湿热,其气芳香故为湿温、疫疠要药,又能清肝胆血分之伏热青蒿集宣气、化湿、透邪、清热于一身,擅其搜络道郁热之特性此乃羌、防、柴、葛所鈈具备也,<本草新编>云:“青蒿泄火热而不耗气血用之以佐气血之药,大建奇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可使但必须多用,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少用转不得力”青蒿合黄芩为清胆、祛湿、泄热之法,适用于伏暑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胸胁胀痛,舌红苔皛或间见杂色脉数滑或弦之症,此型湿热内蕴胆气不通,三焦不利选用青蒿、黄芩清胆利湿,透达少阳热邪和解枢机,黄芩亦入膽经清少阳胆热,青蒿有化湿之力黄芩有燥湿之功,俾气机通畅湿去热解,消证除也实践证明,青蒿重用虽言味苦、微辛,性寒但久用无伤阴之弊,且寒而不碍湿故清·吴仪洛说“凡苦寒药,多与胃家不利,惟青蒿芬芳入脾,不犯冲和之气。”笔者历年来常用大剂量青蒿治疗各种发热痼疾,如急性胆囊炎或慢胆急发,伏暑发热,热淋、劳淋(肾盂肾炎)等,且用大剂量青篙治疗内伤或外感音哑每收著效茵陈性味近似青蒿,重用茵陈似有苦寒伤阴之嫌但有陈皮辛苦温降护胃。且能通三焦而理气合甘草利胆和胃同致调和之力,茵陈合陈皮能降、能泄、能清、能利辛开苦降,祛湿泄热通畅气机,实践证明茵陈治疗黄疸必须先煎久煎。茵陈利胆退黄的成分不茬挥发油内尤其是大剂量使用,久煎可祛除茵陈毒性久煎取其味厚,专降不达表专入里,以增祛湿泄热之功故仲景茵陈先煎本意鈈可改。方中用旋复花之意取其善于疏通胁络。调和气机助青蒿搜胁肋之郁热,盖气和则郁自解郁解则热自除,诸药合用颇合“慢胆”大法通、降、和之旨,故屡收佳效笔者曾治周姓妇,42岁上腹部及右胁胀痛不适3年,多次住院治疗均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胀痛时好时发近因工作劳累加饮食不节,来诊前又急发右胁胀痛阵发性加剧。畏寒发热体温39℃ ,恶心纳呆厌油腻,呕吐黄水和喰物口苦咽干,小便浊黄大便不爽,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因患者感到西医抗炎止痛药效果一次比一次差经亲戚介绍试服中药)證属湿热内蕴。胆气不通三焦不利,法宜清胆透热、祛湿泄热宣畅气机,投“青蒿茵陈汤”原方剂量如上另嘱先用“速效止痛散”醋调外敷于右胁下,(速效止痛散:生川楝子、生吴萸见胆石篇)外敷加内服用药一天即痛胀诸证大减,体温降至37.5"C3剂后,体温正常诸證均除。续投“大黄甘草汤”(仲景方)每日小剂量滚开水冲泡代茶大黄剂量少则1~2g,多则6~ lOg以服后脾胃舒适为度,灵活调整大黄用量保持胆胃通降之性,守法服大黄甘草汤3个月B超复查胆囊未见异常,追访5年无复发患者颇感中医药,乃廉验之宝也
按:如何分别使用柴胡和青蒿茵陈是治疗胆道疾病的辨证之要,临床体会凡肝胆气结不疏,或寒湿内阻土壅木郁,脉弦苔白腻者即使寒热夹杂,亦可鼡柴胡之剂疏达若久病低热缠绵,阴伤较著舌红脉细数,或湿热内蕴三焦不利,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则均宜用茵陳、青蒿之剂。胆胀胁痛实证居多,但亦有胆虚而痛者临证必须细审。上案土壅木郁便溏肢冷,舌淡白腻苔胀痛等标证缓解后,擬“慢胆除根散”守服半年获得根治。下案湿热内蕴三焦通降受阻,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用“青蒿茵陈汤”治疗虽诸标证消失,但善后治本则妙用“大黄甘草汤”盖大黄少用微用有健脾调中。和胃降逆通畅三焦之功,大黄合甘草甘苦化阴,健胃之力大苦則消炎,甘则缓中滚开水冲泡之意乃轻取其味,重取其气微微导利,缓缓斡旋俾三焦日夜畅通,胆道胃通降和顺则炎消痛失,痼疾根治也读者究其所以然之故,乃定法中之活法也此乃一寒一热,善后理、法、方、药之不同也足证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几元钱的中药能根治痼疾慢性胆囊炎足证中医这个“国宝”是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廉验之宝。

朱良春治疗颈椎病经验和特色选析


颈椎病或谓颈椎综合征症状繁杂,治法较多见仁见智,后学者莫衷一是吾师朱良春教授执简驭繁,法拟:通补兼施益肾蠲痹;平肝通络,新痹治肝;虚损不营平补阴血;顽痰深伏,峻药导痰笔者概括其治颈椎为四法32字,颇具实用结合历年验证临床,确有佳效此乃朱师治疗痹证,辨轻重缓急先因后果,真假同异之三要的具体运用朱师不囿于颈椎病按颈椎骨关节(包括椎间盘)退变增生之说论治,亦不囿于单纯的按肝肾不足论治乃按虚、寒、湿、痰、瘀、热之轻重缓急,因果同异之理拟定治法、方、药,此乃“园活宜从三思执持须有定见”。既能执持又能园活,其能方能园之谓也徐灵胎有治病“重在灵活”之说,深究老一辈临床家之执持和园活经验囷特色,乃确有如入金谷之园神色夺目,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合究竟直窥渊海,读者如细细品味定别有洞天。

颈椎病属中医學之痹证、痿证范畴,颈椎及其椎间盘退行性变所引起的头颈、四肢、上胸背、内脏症候群统称为颈椎病,或称颈椎综合征临床所见頸椎病轻重悬殊,症状复杂今之伤科分型,大致有五:① 神经根型:颈、肩、臂、手放射性疼痛麻木及局部肌肉痉挛、无力、萎缩等;② 脊髓型:下肢沉重、无力、腰酸、尿频、排便无力、步态不稳、渐致下肢痿瘫,甚者二便失控;③ 椎动脉型:证见头痛、眩晕、视力障碍、耳鸣耳聋、心悸不寐;④ 混合型:上述几型混合并见;⑤ 其它型:如交感神经或食道受压或刺激所致症型朱师治疗颈椎病,执简馭繁颇具特色,笔者概括朱师治颈椎四法为:通补兼施、益肾蠲痹;平肝通络新痹治肝;虚损不荣、平补阴血;顽痰深伏、峻药导痰。今选析朱师所拟四法之理、法、方、药以飨同道

1、通补兼施治颈痹 益肾蠲痹汤丸理

“益肾蠲痹丸”是朱师7O年代的研究成果,是以温肾壯督、钻透逐邪、散瘀涤痰(地黄、当归、淫羊藿、肉苁蓉、鹿衔草、老鹳草、寻骨风、徐长卿)和血肉有情之虫类药(全蝎、蜈蚣、蜂房、炙烏梢蛇、地鳖虫、僵蚕)配伍而成功能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对上述的颈椎病属神经根型中医辨证属痹证型或混匼型,配合汤剂阳虚者配合“阳和汤加减,阴虚者配合六味地黄汤”加减疗效卓著近人研究,颈椎椎体及椎间盘(类似于筋骨)发生退荇性变,颈椎长轴缩短椎动脉长度相对增长,骨赘长期刺激动脉相继发生慢性损伤或因长期劳损,血管硬化以至血栓形成这说明椎動脉供血不足之病因是多方面的,也说明骨、筋、脉等必然因衰老而出现不适应或不平衡状态。肝肾不足和衰老加外伤或风寒湿邪则昰本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颈椎病的病损在于筋与骨督脉循行脊背,贯颈项头顶乃奇经八脉之一。八脈隶于肝肾八脉虚证,多由肝肾亏损所致此病乃标实而本虚之证,久病必虚久病入络。肝肾不足是本虚挛急痹痛,肝风络瘀顽痰深伏为标实。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平肝通络峻药导痰,行气血祛风湿,熄肝风以缓其急补肝肾,养阴血填精髓以治其本。以補为主以通为用,确是治疗本病之关键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指出,痹证之病因:“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因此朱师拟用“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乃意在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受累神经和退行骨质营养物质的供应此即取效之理。历年来笔者仿朱师之法治愈多例颈椎病属痹症型者,均疗效巩固曾治唐男,年届天命颈项强痛,右肩臂酸重、疼痛、麻木伴头晕,肢冷恶寒经常失眠6年、血压、血脂、心电图、均属正常,颈椎摄片報告生理曲度僵直颈椎4~7后下缘骨质增生,颈5、6椎间隙狭窄查右侧颈部肌肉紧张,颈椎4~7椎体棘突偏右侧压痛明显前医均诊为混合型(神经根型合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属痹证型审舌暗苔自腻,脉沉弱证属肝肾不足、风寒痹阻,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方用“阳囷汤加减合益肾蠲痹丸”治之药用:葛根、鹿角霜,熟地当归、生黄芪、威灵仙各30g,麻黄、桂枝、补骨脂、木瓜各12g甘草6g。日1剂水煎服,另处益肾蠲痹丸(市售)8g装3O包.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服药1O剂诸症明显减轻,继服30剂诸症基本消失,颈项活动自如嘱守服益肾蠲痹丸3~6个月。配合每日服鹿角胶10g追访3年无复发。

2、平肝通络治颈痹 稀莶芍草汤方理

颈椎病证见肝阴不足致肝风上扰而发于春令或恼怒の后,颈项胀痛转侧不利,头痛眩晕或头部冷感,呕恶胸闷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失眠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数者,多属新痹<河間六书>云:“头目眩晕者。由风木旺..... 而木复生火风火皆阳,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盖肝阴亏损颈部经络失荣,虚不恋阳肝风肝吙上扰,故眩晕头痛脑胀;水火不能既济,故失眠便秘;肝血虚不能上荣于脑故头部冷感;肝阴不足。津亏液少筋脉失养则筋挛颈強,转侧不利;肝火亢扰则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肝气肝火上逆致胃失和降则胸闷呕恶,经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春气通于肝,若颈项痹痛发于春令或恼怒之后当责之于肝,治宜柔肝、平肝、通络朱师治疗此证型,主平肝通络之法方拟“稀薟芍草汤”,药用:稀莶草、赤白芍、制首乌、葛根、牛蒡子、钩藤、刺蒺藜各15g僵蚕、甘草、蝉衣各6g。笔者历年仿用每收佳效。方中稀莶草、赤芍平肝化痰通其脉络,清泻肝火、导其湿热此症当属新疾,不同久病取“芍药甘草汤”加味敛阴和阳,各极其妙盖阴將竭未竭,无事大滋阳将亡未亡,无事大温大滋则逼其阳亡,大温则促其阴竭“芍药甘草汤”乃伤寒误治,救其阴虚证非寒实热實,亦非真正亡阳亡阴用此方斡旋,恰如分际朱师取此方加味,治新病颈痹亦当轻重适应,方中伍以牛蒡子、僵蚕意取牛蒡子、俺蠶二药均化高处络中之风痰通十二经脉,牛蒡子能升能降主治上部风痰,颈项痰核味辛能散结,味苦能泄热且性冷滑,开上启下;蝉衣质轻性浮达表驱风,气清凉散;又选钩藤、刺蒺藜手足厥阴之药盖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钩藤、刺蒺藜通心包于肝木,盖風静火熄则诸证自除,钩藤不仅疏泄外风亦能平熄内风。刺蒺藜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亦有凉血养血、善行善破專入肺、肝,宣肺之滞疏肝之瘀之说。首乌养肝血、补肝肾、和阴阳意取标本同治。“首乌入通于肝为阴中之阳药,故专入肝经以為益血祛风之用其兼补肾者,亦因补肝而兼及也”颈椎病初发,当审风痰痰热滞于颈项之络,项背为诸脉会通之处.乃是气血痰瘀朂易凝结之地督脉起于长强,入肾过腰、脊、颈椎止于龈交。督乃总督一身之阳敷布太阳,通行少阴统帅颈脊经脉之气血,颈椎疒必先出现肾督功能失常使阳气不利,经络脉道气血不畅渐成瘀滞,又因肾气虚乏乃致太阳膀胱气化不利,三焦代谢失常湿痰留滯经脉,亦成痰结故颈椎病推其因是肝肾阴血亏虚,督脉失养导致颈椎骨关节(包括椎间盘)退变增生。因此平肝通络.补养肝血,标夲兼顾乃防微杜渐之治。笔者曾治姚姓妇年届不惑,时值孟春.颈项胀痛1月.活动不利起于情志不遂,经医院x 光摄片检查有轻度頸椎骨关节退变增生,血压正常经中西药治疗1月少效,初诊自述除颈项胀痛,转侧不利外伴有头部冷感,烦躁失眠口干苦,便秘等症审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诊为肝阴不足肝风上扰证,投“稀莶芍草汤”加桑椹15g水煎服,日1剂5剂后复诊,诸症基本消失再進5剂告愈,属以六味地黄丸善后2年后因他病来诊谓无复发。
3、顽痰深伏用峻药 导痰重用星夏效

 名老中医朱良春是蜚声海内外的風湿病医学家对痹证的研究具有较深的造诣,不仅对痹证的诊治提出了许多精辟卓异的见解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疗效显著的名方,洏且在药物的运用上也多有独到之处所提出的从关节疼痛、肿胀、拘挛僵直三大主症人手用药的治痹经验即是其匠心的体现。为弘扬其學术试总结介绍如下。 1 疼痛疼痛是痹证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风痛、寒痛、湿痛、热痛、瘀痛等此五者各有侧偅,但往往证型混杂难以截然分开。 1.1 风痛其疼痛呈游走性走注无定所。即《内经》所谓的“行痹”对此,祛风通络以治其痛是為正治。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朱老常常选用独活、海风藤及蕲蛇等药。其经验是轻者用独活20~30g或海风藤30~45g;重者用蕲蛇散剂(效佳)2g,入煎剂则8~10g因为独活功能“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新久者”(《名医别录》),“为风痹痿软诸大证不可少之药”(《本草正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确有镇痛、抗炎、镇静、催眠的作用但阴虚血燥者应慎用,或配伍以养阴生津之品如生地、石斛等,以缓其燥蕲蛇透骨搜风之力最强,乃“截风要药”不仅能“通关透节,泄湿驱风”(《玉楸药解》)而且“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本草綱目》)。现代医药理研究证明其不仅具有祛风镇痛、促进营养神经的磷脂产生的功能,对拘挛、抽搐、麻木等症有缓解和改善作用;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抗原、抗体关系发生改变,防止组织细胞进一步受损促使病情稳定,提高疗效 1.2 寒痛指因寒邪内阻而致之疼痛,即《内经》所谓的“寒痹”具有受寒加剧,得温则舒的特点治宜温经散寒而止痛。川乌、草乌、附子、细辛等药大辛大热善于温經散寒,通痹解凝为常用之品,但因川乌、草乌、附子均含乌头碱有大毒,故一般炮制后用生者应酌减其量,并先煎1小时以上以減其毒。朱老常以川、草乌配以桂枝、细辛、独活等温燥之品应用认为川乌温经定痛作用强,草乌治疗痹痛的功效著故凡寒邪较轻而體质弱者用制川乌,较重者用生川乌重症川、草乌并用。其用量则根据病人对乌头碱的耐受反应程度逐步增加。一般成人每日量由3~5g開始逐步加至10~15g。对于急性类风湿关节炎痛甚者朱老常用许叔微《本事方》中的麝香丸治疗,常获迅速止痛之效该方由草乌、地龙、黑豆、麝香等药物组成,研末泛丸如绿豆大每次7~14粒,每日1~2次黄酒送服,多在3~5日内痛止肿消慢性顽固性者,坚持服用亦可獲效。 1.3 湿痛肢体有重着之感肌肤麻木。由于湿性重浊故《内经》称之为“着痹”。治当健脾化湿参用温阳之品。湿去络通其痛洎已。对此朱老常用生白术45g、苍术15g、薏苡仁30g、制附子15g。或用钻地风、千年健各30g祛风渗湿,疏通经脉以止疼痛。 1.4 热痛多见于痹证急性发作期或邪郁已久而化热者,其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稍舒,伴见发热、口干、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朱老常用白虎加桂枝汤为主随證加减,热盛者加寒水石、黄芩、龙胆草;湿重者加苍术、蚕砂;痛甚者加乳香、没药、玄胡索、六轴子等其中六轴子为杜鹃花科植物羴踯躅的种子,苦温有剧毒,善于祛风止痛散瘀消肿,对于风寒湿痹、历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毒有显著效果不仅能散瘀消肿,尤长于定痛对于风寒湿痹之痛剧者,朱老常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此药以定痛颇为应手。但此品有剧毒用量宜慎,煎剂成人每ㄖ用1.5~3g加入丸、散剂每日约0.3~0.6g(小儿用成人量的1/3),体弱者忌服对于关节灼热肿痛的,朱老常在上述方中加用寒水石以求速效。寒水石辛成而寒入肾走血,历代认为功擅清热降火利窍,消肿主治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烫伤等症。今移治於热痹而每获良效且用后其抗“O”、血沉均趋下降,乃其善于清泄络中邪热之功也对于常规用药收效不著者,上方加用羚羊角粉0.6g或鼡山羊角或水牛角30g分2次吞,常奏捷效对于关节红肿热痛不解者,朱老常用犀黄丸或加用知母20g、寒水石30g因其不仅能清络热,并善止痛倘同时外用芙黄散(St大黄、芙蓉叶各等分研细末),以冷茶汁调如糊状取纱布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或用鲜凤仙花茎叶(透骨草)捣烂外敷亦佳可以增加消肿止痛之效,缩短疗程 1.5 瘀痛久痛多瘀,凡顽痹久治乏效关节肿痛,功能障碍缠绵不愈者,多是病邪与瘀血凝聚经隧胶结难解,即叶天士所云“络瘀则痛”是也对此,朱老认为常规用药恒难奏效。必须选用透骨搜络、涤痰化瘀之品始可搜剔深叺经隧骨骱之痰瘀,以蠲肿痛而首选药品则以蜈蚣、全蝎、水蛭、僵蚕、地鳖虫、天南星、白芥子等最为合拍。其中除虫类药之殊效外天南星之功,甚值一提生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制则毒减能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专走经络善止骨痛,对各种骨关节疼痛具有佳效。《神农本草经》谓之“治筋痿拘缓”《开宝本草》谓之“除麻痹”,均已明示就类风湿性关节炎来说,其基本病变是滑膜炎在体液免疫异常方面,滑膜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等集聚;类风湿因子无论是IgM、IgG、IgA都大多在关节內部产生,这些病理变化似与痰瘀深结经隧骨骱之机理相吻合,前贤指出南星专止骨痛是很有深意的。其用量制南星可用15~30g 2 肿胀《内经》日:“湿胜则肿”,说明湿为关节肿胀形成之主因凡见关节肿胀者定有湿邪,其肿势与湿邪之轻重则往往是相应的故治当祛濕消肿,如肿势不消湿邪内停而生痰,粘着不去致气血不畅,痰凝、血瘀胶结而附着于骨则可导致关节畸形。对此临床有“伤科治肿,重在化瘀;痹证治肿重在祛湿”。而朱老则主张二法同时并用俾使其相得益彰,提高疗效在肿胀早期,朱老常用二妙散加防巳、泽泻、泽兰、土茯苓等中期则在祛湿方中用化痰软坚的半夏、南星、白芥子和消瘀剔邪的全蝎、水蛭、地鳖虫、乌梢蛇等。此外朱老还善用七叶莲,认为其长于祛风除湿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并有壮筋骨之效。后期则加刘寄奴、苏木、山慈姑等擅消骨肿之品 3 僵直拘挛僵直、拘挛乃痹病晚期之象征,不仅疼痛加剧而且功能严重障碍,生活多不能自理对此,朱老称之为“顽痹”治疗上强调應着重整体词治,细辨其阴阳、气血、虚实、寒热之偏颇而施以相应之方药。凡毒热之邪与痰浊、瘀血混杂胶结致关节红肿僵直难以屈伸,久久不已者朱老常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加用豁痰破瘀、虫蚁搜剔之品如山羊角、地龙、蜂房、蜣螂虫、水蛭、山慈姑等,以清熱止痛缓解僵挛。肢节拘挛较甚者加蕲蛇、山甲、僵蚕等品。属风湿痹痛而关节拘挛者加重宽筋藤用量至30~45g。偏寒湿者重用川乌、艹乌、桂枝、附子、鹿角片等。此外朱老还认为青风藤、海风藤善于通行经络,疏利关节有舒筋通络之功,与鸡血藤、忍冬藤等同用不仅养血通络,且能舒挛缓痛亦为临床治疗僵直拘挛的常用良药。伴见肌肉萎缩舌重用生黄芪、生白术、熟地黄、蜂房、石楠藤,並用蕲蛇粉(每次3g每日2次)。 4 小结痹证是风湿类疾病的总称相当于现代医学许多骨与关节疾病和部分胶原性结缔组织疾病,包括风湿和類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等不仅其病因病机复杂,外则风、寒、湿、热合袭;内则气、血、痰、瘀交结浅则客於肌表、肌肉、经络;深则入于经隧、骨骱;失治、误治,久则又有致虚、致瘀、入络、及肾之变;而且病情顽固变化莫测,施治较为棘手绝非一般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络、止痛之品所能奏效。朱老见微知著洞悉其奥,不仅能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顺常达变參以益肾培本、涤痰化瘀、钻透剔邪之品;而且善于抓住各种风湿病均以关节疼痛、肿胀、拘挛僵直为其主症这一共同特点,“发皇古义、融汇新知”根据古代医家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在II缶床实践中筛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的药物,达到了“识病也深达药也精”的境堺。既传给了我们诊治痹证的宝贵经验也授予了我们解决疑难杂症问题的通天手眼。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学习心得

朱良春先生是我国近现玳史著名中医医家近日偶得他门人及子女所写《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体会如下:

苦参,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燥湿杀蟲利尿。朱先生在此基础上结合辩证治疗异位博动及快速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

乌药,理气解郁、散寒止痛朱先生认为乌药性温气雄,对于客寒冷痛气滞血瘀,胸腹胀满或四肢胀满或肾经虚寒小便滑数者最为合拍。所以治疗肾、膀胱结石之虚寒证型用乌药3O克金钱艹9O克。更为特殊的是朱先生用乌药治疗涕多稀水、咽际清诞取其温阳固摄之功。

油松节祛风通络、疏利关节。朱先生长期研索发现夲品有补虚固本之长,对诸般虚劳有恢复之功对于体气虚弱,易于感冒者及老年患者每日油松节3O克大枣7枚煎服一个月提高免疫力。对於久嗽痰涎稀薄,舌质不红者也可加本品20-30克增强宁嗽止咳之功。对于心脾两虚的失眠在归脾汤中加入本品有安神之功效。

黄芪配莪術治疗慢性胃炎、肝脾肿大及胰腺癌肿患者朱先生认为,黄芪能补五脏之虚莪术善于性气破瘀,莪术配黄芪有意其化淤之功此配伍鈳使某些溃疡、炎症病灶消失,肝脾缩小僵蚕配蝉蜕治疗疮疡痈肿,除温热疫毒

僵蚕祛风降火、解毒,蝉蜕辛凉散热、定惊解痉朱先生认为,二药为伍可拔邪外出、发散诸热之功

朱先生在临床过程中对药物剂量要求严格。例如制附片可以用3~3O克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时用3~5克,而在治疗湿痹及心脏等寒邪侵袭时可用到15~30克,在药典上本药只能用到3~15克

土茯苓肝淡性平,除湿利关节治疗湿热蕴结、浊邪致清窍不利之头痛,用量每日60~120克

柴胡能升能降,3~1O克有升提之功20~30克有通便之效。

朱先生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规律也穿插茬本书中。例如顽固性失眠屡用养阴镇静之品无效时朱先生恒用温补震慑之法。又如水肿临床对于通行利水剂无效时,采取活血化淤の法

朱先生在临床试验中,总结了行之有效、配伍精当的方剂例如仙橘汤治疗慢性痢疾及结肠炎;益气化瘀补肾汤治疗慢性肾炎;降脂减肥汤治疗脂肪肝、单纯性肥胖等。


附子是中药四大主药(人参、石膏、大黄、附子)之一,四大主药又称之为“药中四维”可见其重偠。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

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氏,仅以<伤寒论>六经病中用附子者而言几近廿方之多.竟占全书112方的六汾之一强。在使用附子的处方中最为重要的.乃在于具强心作用的四逆汤诸方,盖热病死于热者不多而死于心力衰竭者众,昔章次公先生独具慧眼指出“仲景是发明热病心力衰竭的第一人”,抢救热病心衰.也就是“救逆”的首选药物即为附子。三十年代祝味菊先生以善用附子称誉沪上,人称“祝附子”虽高热神昏.唇焦色蔽,息促脉数仍力主用附子,就是抓住了热病耗损“心力”这个要害使许多重笃病人转危为安。次先生亦善用附子者他对热病中、后期,邪势方衰而体力不支有脱之危者,酋推{冯锦瞧)之全奥一气汤此方人参、附干与地黄麦冬伺用.强心教逆养益.在热病治疗中可调别开生面。

朱师指:热呐甜子.耍见擞知著.如果出羽用脏骶玲冷汗大出脉微欣绝.口鼻气冷而后用之.即置患者于姜附摘中.亦往往不被也曾提出下标准:舌漩润嫩胖.口揭不欲技.或但饮热洒;面色蒼;汗出欠温;小便色清一虽同时砘晃高蚺、神昏、烦躁、脉数,亦当用附子.以振奋衰颓之甩气避免c阳顾脱之娈2D多年前.在柬师的指導‘’.我曾把附子用于许多重危瞒人,特jjll是L中毒型痢疾、麻疹台并肺炎.虽高熟脉数.亦在所不恩有效地挽了许多重最病人的生命、湔些年.拔曾在北京安贞医院儿科会谚~束姓转炎患者.高热持续8日不退.昏睡,烦躁不安呼吸迫促,脉搏150次/舒.而面色苍自.有汗舌淡,凄清.我当用红参、片、免骨、般牡蛎、白芍、嵌甘草、苏予、草蔚子、担壳、桔梗等瘸区主任看r处方.蜘人参大补.附于太热.现在臻子体温9I℃L上上.照体{l_rj医的I证法是.邪热宵炽.台辽吗笔岩反iu}她:如常蠢.你们用用抗心衰西羔就是医的抗密封结果连续3互3柚药.搿情见好转.f温拉著F降到低热.搏也降到100次/分以下。现在这个小孩已经上中学丁附子强的有鼓成协击甲基乌头碱现代研究证实强心莋用叮靠.有改善外周故冠脉血循环。增加阻收缩力.提高排血遗.扩张围血瞬降低外域田力日作用近2o年来.已有参附注射蔽肌肉注射或靜脉淌注.更有效地发挥了附于急救的作用急性热病如此,慢性痈过程中出现的亢皿性力衰竭.用甜子有著敛盖.L褒以阳气窿衰为率血癀水停为标.跗心爱而心悸怔忡.臼坪短气.神癌乏力.搏至身謇}岭.浮肿屎少.夜碾多.舌泼苔白.脒弱或唁代告,束毫常用酣于为主药耀奋肾之阳.伍j^奎、获苎、白木、_生姜、券白芍、桂枝葶茁子、仙鹤草、丹参益母草普.每4捷敛。照仲景用{击附子用于肤脱之急救.挽阳气之亡失于顷刻,须用生者其力始客但生于应用不当.常致中毒,目前市售之生附予往讳告艟一束薏为用熟附子效果亦甚显著似不必拘泥。

附子温肾阳既用于肾阳虚惫不能化气行水,屎少所致之水肿(妇人参两、典武i两)叉用予虚劳,夜尿频多腰痛神疲之证c缸金匮肾气丸)一泌尿系结百方中稍佐附子3~5克,有增强排石之功

附子涅脾阳对脾阳虚水各运化失职之久再水驾或久泻、暴泻损及脾阳者,台炮姜、焦白术、莜苓、炙甘草、人参、伏龙肝.少佐乌梅、黄连取效亦捷

附子亦温肺阳及肝阳中医术语中习惯f-不称肺阳虚、肝阳虚.实际上肺气虚而有寒象者为肺阳虚.如晴喘,咯痰浒稀背拎,形寒等;肝为刚脏内寄相火,肝阴肝血为本肝阳肝气为用,肝l{1{肝血雖多不足之证肝孵、肝气亦有用怯之时,其证如疲惫乏力悒悒不乐,头顶冷痈胁肋、少腹隐痛器砖感,脉弦缓等肺阳虚可用附子囼干姜、炙甘草;肝阳虚可用附子台桂枝、黄芪。

附子卫为痹证要药痹证吉义秘r,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温性脊柱炎肩关节刷围炎等。在痹证的研究上.来老稷有数十年功力其益肾蠲痹丸一方.早已享皆海内外.他对病情顽缠.疼痛剧烈者,亦常配音溺药.以期迅速控铷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一其中,风寒湿相兼为痹.症情偏寒者.朱老常用附子为主药.配台挂枝、赤芍、白術、甘草、制川乌、细辛、穿山龙、生姜风湿热痹亦有用附子之时,常用附子配苍白术、黄柏、蚕抄、忍冬藤、革薛、茴仁、菏草此際用附子.一方面是因J}J本有湿邪存在.湿为邪,湿盛则阳微;另一方面因湿热蕴结.阳气被遏,故借附子之大辛太热通碹虽同用附子泹配伍不同.用鼙亦不同,风寒湿痹须用太剂量(15—30克)此则倥须小剂量(3—6克)耳。肩关节周围炎亦常用附子患者常诉肩部冷感.怕风,喜暖晚上睡世盖不着肩部疼痛便加剧,朱老经验附子为主药.配合桂枝蜂房、羌活、防风、姜黄、海桐皮、赤芍、当归、淫革藿.细辛、威灵仙、黄苠、乜术之类,l5帖为一疗程常可获效。类风湿性脊柱炎现弥强直性脊柱炎,常颈大剂附子配台益肾壮督活血之品如老麤角.淫羊藿、熟地、补骨脂、蜂房、蕲蛇、巴戟天、地鳖虫、赤芍、红花,兼吞服益肾蟠痹丸唯此病颇为顽缠,必项坚持雅药非垣期所可建功不唯痹证诸多慢性炎症,亦多用酣子姐慢性阑尼炎、悭性肾兜、慢性盆腔炎、慢比土气诘。走等.

朱老认勾;不能为璃一个“炎”字.就不敢用跗子附子其实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当然的还是辨证论治为指同时附了也可与清热解毒、活血化密药配伍伸景治腩痈之慧故附于螋酱散已开先例芙于了的用及用洼.朱老曾多次向吾辈指出:一是不吲的人别附子有不同的耐受性.有人用3O~6o克没有问题,有囚仪jL克社会出现中毒反应因此陈危急情之外应当慎重.不妨先从小剂{l}(3~6克)升婧如无反应u_逐渐加大.采取递堆的方式,大致30克为度傅效后僦不必再加大剂量亦可同佯采取递减的力式,慢慢政下来、二是熟附子的加工.是用卤水浸泡后再上笼屉蒸熟其有毒的成分会受到破fi=洏有效成分不变:但其蒸制过程目前仍是经验性的.建议研究单位作一些测试为加工者提供最佳加工方案日率的加丁方法是高温高压h}破坏其乌头碱内脂,这样入湎剂就安全鼻丫.也毋需先煎、久煎了(当然目卒双方医j的IH很小1目前状况而言.如附子用较^.仍¨)制者^药为妥如需用屯者.必面危煎_半小时.蕺时最好加生姜三五片.或再加^蜂蜜一匙同煎更好四川医生的经验是:以口尝不麻为度如果感到舌发麻就应再煎另外煎路于之TK要一次放足,能中途再添加水进去..附申毒最先出现的症状是头晕.心慌.亡:、舌、唇四驻发商说话不煎利。此际鈳用淘米承一大髋戕.有援解中毒症状的作用.然后叮Hj甘草6o克水煎服严重者除上述症状朴.兼见恶)匡吐、皮肤抟湿胸闷、心律慢而弱.血压F群.早搏,心律下齐.体商F降或安然抽搐应盟时送医院急救。


中医诊病的手段主要为望、闻、问、切类似于西医的视、触、叩、聽。朱良春在临证中注重望、闻、问、切强调要认识、掌握好这四种基本功。中医和西医虽属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针对的对象是统┅的,都是人体其治病的基本操作技术还是有相通之处。

  舌诊在望诊中最重要

  四诊之中朱良春最强调的是望诊。中医常谓“朢而知之谓之神”即高明的医生经验丰富,一望即知病之所在及程度朱良春常在诊病结束,细致地向我们讲解如何从病人的姿态、形體、步伐和面色、眼神等判断病位和神之衰存如肾病多面色晦暗、肌肤枯槁。

  从头到足望诊内容很多,首先要看整体主要是形態和面部、眼神;其次要重视望局部,如痹证就要望四肢关节有无肿胀及肿胀的程度,肌肤有无红斑、结节、关节、脊柱活动度如何還要看分泌物和排泄物等。

  舌诊在望诊中是最重要的“舌象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五脏六腑的病变”看舌象,重点包括三项:舌体、舌质、舌苔舌质和舌苔要结合起来看,因为舌质和舌苔有时一致有时不完全一致,临证就需要舍质从苔或舍苔从质。

  朱良春在临床实践中还总结出三个望诊经验:一是肝炎患者的血管变化。朱良春对肝炎病人眼血管的变化进行过系统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肝炎病情的加剧、好转或恢复,眼血管的色泽、扩张、弯曲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所以,眼血管变化对肝炎的诊断和病情进退囿一定的参考价值二是“人中”诊法。朱良春根据《灵枢·五色篇》“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之启示创“观人中的色泽与同身寸长喥之差距”以诊察男女生殖系统病变的方法。三是舌边白涎是在舌之两侧边缘约5厘米处各有一条白涎凝聚而成的线索状泡沫带,由舌尖嘚两侧向内伸延可达寸许清晰可见,不难辨认有的患者因言语、饮食而消失,但静候片刻即可复出。朱良春指出:“舌边白涎乃痰濕凝阻、气机郁结之征也虽见之于舌,若审其内证之可见。”临床上朱良春常以此辨为痰气郁结之征用豁痰渗湿、调气开郁之法论治,屡屡获效征诸古籍,未见记载殊堪珍视。

  问诊要细、巧、准、清

  朱良春强调问诊要注意问得细、问得巧、问得准、问嘚清。就诊病人来自各地文化程度有高有低,回答有简有繁对病情复杂者,就要问得详细些病人多时,就问得精炼些问诊是和病囚交流,要注意神情、语气、亲切自然对于涉及隐私的,可降低语声医生听清即可,以得到病人理解对于有些疾病如可能的病因、誘因,包括职业、居住环境、嗜好等应细心、耐心询问。对主症伴随的症状也要注意一一问清特别是饮食等情况,因为饮食的好坏反映了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正气的盛衰相当重要。问诊与其他诊法结合更能全面了解病情。

  闻诊也可收集不少资料

  临床诊疗Φ闻诊相对较少但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例如口中有尿臭味为尿毒症患者;口中有烂苹果气味为酮症酸中毒患者;口中若有氨臭味为肝昏迷患者;咯痰腥臭可为肺痈患者等等。

  切诊中脉诊比较重要切脉要宁心片刻,细心体会指下脉象朱良春经常从指下脉象中诊絀有早博、心房纤颤及隐性冠心等心脏异常情况,与心电图检查一致但脉象必须细加体察,方能有所得所以要下较大精力去掌握。

朱良春治疗痹证“药对’’经验探析

朱良春先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独创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药对”临床经验,疗效独特法度严谨而鉮化无迹。药对有相互制约消其副作用而扬其长者;有两味合用变化增强其中一味功效者;有“药对”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

其“药對”的临床经验能有效 地指导临证处方用药,甚为珍贵

巧伍妙用精细入微益肾壮督首重温阳用药对治疗顽痹首重益肾壮督,而益肾壮督艏重温阳常谓“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阳复一分,则邪却一分”朱先生在温阳为主时常用的药对是桂枝、附子;川乌、桂枝;附子、北细辛;附子、苍术;附子、薏苡仁。桂枝配附子乃取《伤寒论》“桂枝附子汤”之意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功,桂枝散表寒以通阳囮湿附子温经络以逐寒祛湿。乌头配桂枝取金匮“乌头桂枝汤”之意,桂枝温里温外其力虽弱,得乌头则力大乌头得桂枝,不但溫里之功强且除寒、开痹、散表之功宏。附子配细辛一为温肾助阳一为温经散寒,且解表宣通力大乃有扶阳之中促助解表,解表之Φ顾护阳气之妙湿盛则阳衰,水盛则火衰故祛湿温阳并举,乃用附子、苍术为对附子、薏苡仁配对。朱先生治湿痹常用大剂量薏苡仁配对温阳利湿以除痹。益肾壮督亦重益气填精补髓故常用鹿角片、肉苁蓉为对,黄芪、当归为对附子、地黄为对,乃取“班龙丸”之意益肾壮督,温而不烈鹿角,气血俱充不宁温阳益气,而且益阴而填精补髓与苁蓉、与地黄配对,则滋培润育之力更大此外还常用补骨脂、杜仲为对,淫羊藿、骨碎补为对鹿含草、菟丝子为对,川续断、狗脊为对以填精固肾,秘摄真元这些药对涩而兼潤,补而能固尤其是补骨脂,气香而腥补命门,纳肾气益肾壮督尤有显效。此药温能祛寒辛能散结,润能起枯涩能固脱,温通益损之功颇宏朱良春先生指出,“益肾壮督”包含两个涵义一是补益肝肾精血,二是温化肾督阳气阴充阳旺,自可驱邪外出也可禦敌不致再侵。

2 养血祛风宣痹定痛分型论治用药对朱先生治痹注重分期论治初宜峻猛,中则宽猛相济末宜宽缓取胜。分型论治以益肾壯督贯穿始终尤其注重治风先理血,每在益肾壮督的同时配合养血祛风宣痹定痛。

药对常用黄芪、当归;丹参、鸡血藤;生白芍、甘艹;穿山龙、徐长卿;寻骨风、骨碎补偏风加独活、海风藤。偏寒加制草乌、川乌乃因二乌虽皆温散定痛之药,但川乌力缓而效持久草乌效速而不耐久,两者并用则速效而持久偏湿者选加羌活、独活为对或乌梢蛇、蚕砂为对或威灵仙、生白术为对,意在风能胜湿亦即祛风健脾除湿朱先生常大剂量使用黄芪、当归,从化源滋生处着力盖人之阳气,资始在肾资生在脾,且顽痹多久服风药当有疏風勿燥血之意。

且临床使用大剂量益阴和阳药速收养营镇痛之殊功者屡见不鲜。宣痹定痛首选徐长卿、穿山龙,考两药皆性温均能散寒止痛,祛湿利水化痰消肿,活血解毒等多种功能均具强胃消食作用,且可气可血,可上可下临床配伍可寒、可热、可内、可外、可祛邪、可扶正。故有强壮作用 3 清热化痰通络祛瘀虫蚁搜剔用药对朱先生治热痹(关节红肿热痛,伴见发热)除曾用生石膏、知母;朩瓜、防己为对外,尤喜用寒水石、知母配对指出寒水石、生石膏两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相似然寒水石其味咸,人肾走血不泹解肌肤之热,又可清络中之热肌肤血络内外皆清,较石膏功效更胜一筹更有新意的是拟用律草、虎杖为对,忍冬藤、蒲公英为对對热痹治疗中宣通痹着,速降血沉、抗 “o”奏效殊捷

朱先生治热痹还喜热药反佐,其自拟 “乌桂知母汤”即以制川乌、川桂枝为对反佐知母、寒水石,长期实践证明颇能提高疗效久用无弊。僵蚕、地龙为对取一升一降,升降协和舒展经络,以助通络止痛之功治熱痛常规用药收效不著时加羚羊角粉 (日0.6g)或代用水牛角,甚至用“西黄丸”均为“药对”使用经验的积累和升华。顽痹偏瘀者(即久痛纏绵不愈,功能障碍)常用桃仁、红花为对南星、半夏为对,全蝎、蜈蚣为对或廑虫、蜣螂为x,J,白芥子、南星为对以化瘀通络,去瘀萣痛搜剔经隧骨骱中之痰瘀胶结,南星专走经络善止骨痛,对各种关节久痛均有佳效顽痹有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质增生及坐骨神经痛等顽疾。痹病有三大主症除疼痛外还有肿胀和僵直拘挛,“肿胀”是湿、痰、瘀交阻不消化瘀祛湿并用能提高疗效,肿胀早期除常用苍术、黄柏药对外尤喜用防己、土茯苓为对,对肿、胀、痛因关节积液久不除者每用泽兰、泽瀉为对,一以活血祛瘀见长一以利水渗湿功胜,活血利水相得相助,屡收佳效肿胀中后期除上述之南星、白芥子配对和虫类药对之外,常选用刘寄奴、苏木为对以助肿胀的速消“僵直拘挛”乃痹症晚期之见症,不仅痛胀加剧而且功能严重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在細辨阴阳,气血、虚实、寒热之偏颇后常用山羊角、露蜂房为对,蜣螂虫、水蛭为对以清热止痛缓解僵挛。肢节拘挛较甚者选蕲蛇、穿山甲为对疗效确切。此外还喜用青风藤、海风藤为对和鸡血藤、忍冬藤药对同用以助养血通络,舒挛缓痛对伴见肌肉萎缩者,均偅用生黄芪、生白术为对熟地、露蜂房为对,并用蕲蛇粉(日6g两次吞)收效屡佳。当然以上药对均需辨证选用上述之益肾壮督养血之培本藥对始可标本同治。

对长期使用激素且用量较大的患者常呈阴虚火旺证象,如面部烘热烦燥易怒,夜寐不安易汗出,口干舌绛红等常重用生地、知母为对和玄参、甘草为对相助而收佳效。激素减量后出现精神不振,纳呆呕恶或怯冷,便溏阳萎,溲频等脾肾陽虚之症时常用熟地、附子为对,合用淫羊藿、仙茅并选补骨脂、露蜂房为对,以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对激素的依赖性,使长服激素患者得以逐步撤除朱先生治疗急性类风关高热稽留,心烦不眠用大剂“清营汤”中,拟生地90g水牛角60g为对,加虎
杖、桑枝为对以清營解毒,泄热养阴通络每收速效。更难能可贵的是结合现代药理选用药对亦效如桴鼓。如个别患者服虫类药为主的“益肾蠲痹丸”后有皮肤痒或皮疹出现,按动物异体蛋白质过敏论治选用徐长卿、地肤子为对,投剂即愈受华东医学院采用“硒酵母胶囊”治老年病發现对类风患者有显效的报导启发,选用含硒较丰富的黄芪大剂量和当归为对加于辨证方中颇能提高疗效。治“痛风”朱先生把西医學之痛风,即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命名“浊瘀痹”,初中期按湿浊瘀滞内阻论治治以泄化瘀浊,蠲痹通络常用大剂土茯苓、革蓐为对,律草、虎杖为对泽兰、泽泻为对,薏苡仁、玉米须为对以泄化浊瘀;选秦艽、威灵仙為对,桃
仁、赤芍为对地龙、僵蚕为对,露蜂房、廑虫为对以蠲痹通络;又拟徐长卿、片姜黄为对宣痹定痛屡收速效。痛风中晚期症見漫肿较甚者拟加白芥子、胆南星为
对,以化痰消肿缓痛。痛甚者拟延胡索、五灵脂为对
合蝎蜈开瘀定痛。关节僵肿结节坚硬者鼡炮山甲、蜣
螂虫为对破结开瘀,既可软坚消肿亦利于降低血尿酸
指标。痛风后期损及脾肾,症见腰痛血尿时。拟用金
钱草、海金沙为对小蓟、白茅根为对以通淋化石,止
血屡收佳效。顽痹见证虽有风寒湿痹型郁久化热
型,痰瘀阻络型瘀热浊毒型,肾督亏虚型之分但强调
要有灵活性,要因人因证或一法独用,或两法兼施才
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药对”的运用既要分
型据证选鼡,更要灵活多变随证加减。临证处方用
作者简介:严晓华(1981一),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糖尿病
药均在10味左右(益肾蠲痹丸外加)更不因病重而药
杂病愈重而药愈精,也不因病情复杂而面面具到病
朱先生指出,在痹证这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下辨证
论治也存在┅些不足之处,即对疾病产生的具体机制
和诊断缺乏客观指标和依据,用药也缺乏很强的针对
性因此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研究疾病的證侯关系探
索临床诊治的规律,才能相得益彰从而扩大思路,触
类旁通引申发展。在辨病角度上加用一些针对性的
“药对”如类風湿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拟加淫
羊藿、露蜂房等“药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用补肾温
阳“药对”调节机体“调节机制”,增强抗疒能力颇能
提高疗效;又如纠正血沉,抗“O”黏蛋白的三项指标
若为寒湿型加川乌、桂枝,湿热型加寒水石、虎杖为对
忍冬藤、蒲公英为对,屡收速效治“痛风”尿酸性关
节炎,属代谢障碍性关节病均以辨病角度加用土茯
苓、革薜解为对,对降低血尿酸有特效治增生性关节
炎,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抑制骨质增生,延缓关节软
骨退变加用骨碎补、鹿含草“药对”有显效;又拟附
子、白芍为对,现代药理研究能迅速消除退行性、炎症
性病变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亦每以辨病的角度使用、
鹿角片、杜仲为温通督脉的主药收到较恏疗效,此外
治颈椎病加用南星、半夏为对葛根、片姜黄为对,全
蝎、蜈蚣为对均为辨病使用药对的经验。治肩周炎
宣痹定痛用川烏、延胡索为对,蜈蚣、全蝎为对徐长
卿、片姜黄为对,亦为辨病为用的药对综上所述,辨
证和辨病相结合使用药对经验是朱先生嘚临床经验
精华,有些已被现代科学实验所证实如“益肾蠲痹
丸”就是药对经验的升华与成果,除治疗顽痹广为应
用外并在治疗内外科的多种疑难杂病中亦颇多应用。

朱良春治疗肝病胁痛经验

朱老认为B超显示肝内光 点,回声增强、增粗血管网络不清并伴有胁痛较剧鍺,多因中气不足所致朱老常以补中益气汤加鹿角霜、炒川楝、生白芍、乌梅,或加少量独活治疗占位积聚、胁痛久治不愈者。方药:生黄芪18克炒白术、 当归各1 2克,陈皮6克升麻、柴胡、炙甘草、乌梅各5克,党参、 炒川楝子、生白芍各1 5克鹿角霜 3O克。 用法:每日1剂沝煎服。朱老有个医案患者服上药1 剂药后,胁痛减服完此方选补中益气汤加乌梅、生白芍,取其敛肝舒脾、补肝敛 肝之用乌梅、生皛芍均有 “酸 泄” 、 “条达” 之功效; 3剂,胁痛消失

>>相关链接 与川楝子同用,取“酸 诸证大减上方 消症复肝丸 苦泄热” 之意, 以 去川楝子再服 方药:石见穿15克柴胡、炙 川楝子反佐甘温, 3剂诸证全 甘草、陈皮各6克,郁金、当归、炒泄其肝阳并能 除, 继续服 白术 、 炒皛芍各1O克党参、茯苓各引药入胁, 消其 “消症复肝 12 . qL糯稻根、生黄芪各3O克。胀痛; 加鹿角 丸” 2年B超

用法 : 水煎服.每日1剂。 霜取其成温涩 复查,肝内多发

(编者注:石见穿为唇形科 敛助阳补虚、软 性结节、锯齿状 植物 , 又名紫参) 坚散结、扶正不敛邪均消失,服药期间照之效对虚寒之胁痛、 常工作.一切如常 腰痛都有显效。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胁位于侧胸部,指腋蔀以下至十二骨部分的统称因肝居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少阳之脉循于胁故胁痛一证与肝胆关系较为密切。《灵枢五邪》:“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景岳全书胁痛》:“胁痛有内伤外感之辨……有寒热表证者方是外感,如无表证悉属内伤但内伤胁痛者十居八九,外感胁痛则间有之耳”

浅淡名中医朱良春专方专法治疗急症


朱良春敎授为我国名老中医,8年前吾曾冒昧向朱老讨教t当时朱老虽已近80高龄仍耐心指点迷津,授予救急绝招受用非浅。兹举4例敬请诸位指囸

1 人参救命汤温补救脱,振奋元气

浦某男,19岁甘肃人,民工2000年7月16日沸水重复2次烫伤,除头面、右手其余全身均烫伤表皮脱落,總面积达72%其中Ⅱ度烫伤达42%左右,深Ⅱ度~Ⅲ度烫伤达30%左右伤后1h到达本所,当时面色苍白四肢凉,巳处休克状态经西药输液、抗休克、抗感染并急煎人参汤灌服,同时用自制烧伤长皮膏(由丹参、生地、水牛角、黄连、黄柏、蜂蜡等组成)外敷治疗昏睡7h后苏醒,开始解尿约200ml较平稳渡过休克期。

入院第5天手术切除大部分坏死组织外敷烧伤长皮膏。患者于第5d下午l4:30左右突感心悸,烦躁大汗淋漓,极喥乏力(当日输液于上午11:00时结束)当时正值星期日,本所既无血浆又无人血白蛋白在危急关头,念及朱老信中指教“阴阳暴脱之际速煎人参、附子、山茱萸等,回阳救逆能救人于危难”之语,速取上述人参救命汤(人参15g黑附片10g,山萸肉15g)煎汁一边安慰,一边急灌约半小时后汗止,脸红润四肢转暖,后经1个月对症治疗康复出院。

体会:该案为大面积烫伤机体严重创伤,体能消耗极大营养严重鈈足,于第6d出现阴阳暴脱之危象(当屑西医多脏器功能衰竭)本所诊疗条件简陋,紧急关头独用人参救命汤以人参大补元气,黑附片温阳救逆山萸肉敛汗止脱,挽救了病人后每遇老,幼、体弱病危重伤员吾均以独参汤或人参救命汤防微杜渐,收效非凡

2 急下存阴,囙苏有方

胡某男,74岁杭州退休职工。2001车6月5日因外感风寒、咳嗽、高热4d后以急性肺炎入住杭州省级某院,经西医抗炎等对症治疗29d体溫仍持续在38.5~40℃,体质十分虚弱已l0余天未更衣。应邀索方求治拟方:鱼腥草30g,半枝莲30g百部l2g,开金锁30g虎杖15g,葶苈子15g败酱草30g,生夶黄15g犀角屑2g(布包),3帖第2d药方送达杭州时,子女述病者昨夜已昏迷气管切开,已第3次发出病危通知

但家属认为虽年老但平时体健,電询:该方还可用否?答日:虽危在旦夕只要一气尚存,仍可一试征得省院医生同意,急煎上药分数次从食管注入约4h后解稀溏奇臭粪便约0.5kg,后逐渐苏醒3帖后体温降至38℃左右,府情明显好转.电问是否改方回嘱去大黄,继服上药5帖后体温降到正常。因暑热以百匼、莲子芯、西洋参代茶调养半月余,康复出院

体会:该方为上海颜德馨教授治肺炎验方本人拟定药量,加犀角屑重用生大黄、鱼腥艹清肺泄毒。该翁已逾古稀高热持续近1个月,且l0余天未大便瘀毒内积,而致昏谜、呼吸困难等衰竭危象肺与大肠相表里,重用大黄、葶苈子急下存阴使淤积于大肠内毒素排泄,毒泄神清正应验了朱良春先生“不急下不能存阴,不急下无以疏气机不急下其瘀热难獲出路”的论述。

徐某男,53岁龙游人。患娄风湿性关节黄l0余年诸指变形,僵硬疼痛曾口服抗类风湿药多年,不能根治.生活难自悝1999年11月突感胸闷、心悸、双下肢浮肿.入镇医院摄片示心包积液,该院用强心利尿剂临时处理嘱急送县医院救治。家属前来我处索方处以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6g,玉竹30g丹参15g,鱼腥草30g葶苈子15g,3帖

服药后浮肿消退,但仍感胸闷乏力,以上方加生黄芪l5g莘苈子减量至15g,5帖用药后病情稳定,但关节仍僵硬嘱口服朱良春先生治类风湿专药益肾蠲痹丸(朱良春验方,江苏靖江药厂生产)3g每天3次,用药棉沾祛风活络酒(生马钱子30g蜈蚣3条,全蝎10g.没药50g浸入白酒500ml内约半个月)外擦患处,因马钱子有剧毒故该酒禁止入口。停服所有西药坚持服益肾蠲痹丸5个月余,关节疼痛消失诸指能伸曲,可打麻将娱乐至今情况良好。

体会:类风温性关节炎为慢性病坚持服药才能益肾蠲痹,顽症解除该案多年顽痹,且致心痹危象四起,经用中药起死回生

4 养阴清肺解毒疗肺癌

吴某男,63岁龙游退休工人。1998年4月3日初診因咳嗽痰中带血3d求诊。胸片、CT支气管镜检查见右肺不张,纵膈多杖块状物县、市、省3家医院确诊为肺癌,省院认为纵膈广泛转移无手术指征,而至余处求沿病员胸闷,咳嗽痰中带血,舌红降拟养阴清肺,消积解毒党参30g,沙参20g麦冬l0g,百合l2g鱼腥草30g,生南煋6g生半夏10g,平地木30g黄芩12g,灵芝12g犀角屑2g,5帖补敷消积化毒膏(山慈菇、生半夏、生草乌、生南星、藜芦、雄黄、藤黄、轻粉、冰片等組成。先将山慈菇等药油熬枯滤去渣入黑膏药烊化后加入雌黄等粉拌匀,启锅将膏药分摊于狗皮上冷后备用)。

用药后咳嗽、咳痰明显增多第2d咳出红色肉状物2块,平面大小约1.5cm×2cm质较硬,第4d开始咳嗽痰中带血减少.仅为少量血丝。停用膏药继服上方约3个月余,一般凊况良好停服。

1998年l1月在家系鞋带时突感右肋“啦”的一声,即感胸疼摄片拟诊为第9、10肋骨病理性骨折,胸片示肺不张纵膈肿块上抬,与4月份胸片对比变化不大病员无咳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给中草药接骨膏(验方)外敷、三七片口服用药l0天后自愈。

2000年1月l9日病员午睡後流涎口眼歪斜,舌僵右侧偏瘫,当晚索取予自制中风化栓散(由川芎、水蛭等组成)约200g,当晚开水吞服3g约1周口、眼歪斜明显好转,掱能握能扶行。出皖后服药2O多天后康复

值得一提的是,入院后体检胸片示肺不张,纵膈上抬.多枚肿块而病员并无明显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会:该案例确诊为晚期肺癌后无手术指征,既未化疗也未放疗单用中医药内服外敷而能带瘤生存,至今已近4年.中途分别出现病理性骨折、脑血栓等经用中草药治疗.均很快康复。

症见全身关节或肌肉疼痛游走不定,得温痛减关节肿胀,但局部鈈红不热苔薄白或薄白腻,脉沉细或细弦或濡细。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药用:制川乌10g(先煎),桂枝10g(后下)仙灵脾15g,鹿衔草30g当归10g,熟地15g炙乌蛇10g,甘草6g
症见四肢关节肿痛,局部灼热初得凉颇舒,稍稍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细弦或微数治以辛通痹闭,清化瘀热药用:制川乌8g(先煎),桂枝8g(后下)当归10g,生地15g白芍20g,知母10g忍冬藤30g,广地龙12g炙僵蚕12g,乌梢蛇10g甘草6g。
加减:痛剧者加蜈蚣3g研末吞服,或六轴子2g:关节见红肿热痛者加黄柏10g晚蚕砂10g(包煎);有环形红斑及皮下结节者加水牛角30g,丹皮10g
症见身体赢瘦,汗出怯冷腰膝酸软,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筋挛骨松关节变形,甚至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苔薄质淡脉沉细软弱。治鉯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药用益肾蠲痹丸
组方:生熟地各150g,全当归100g鸡血藤200g,仙灵脾100g鹿衔草100g,淡苁蓉100g炙乌蛇100g,炙全蝎20g炙蜈蚣20g,炙蜂房100g炙僵蚕100g,蜣螂虫80g广地龙100g,土鳖虫100g其研细末。另以老鹳草120g徐长卿120g,苍耳子120g寻骨风120g,虎杖120g甘草30g,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垺6~8g每日服2次,食后服妇女经期或妊娠期忌服阴虚咽干口燥者,另加生地10g麦冬10g,石斛10g泡茶饮服。
分型施治最忌生搬硬套刻舟求劍。因为人有异禀病有殊变,证可兼夹型可分合,所以在临床上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因人、因证,或一法独用戓两法兼施,才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肾督亏虚证,不是痹证晚期才可出现而是存在于疾病的初、中、末各期,以及各型之中只鈈过证情轻重有异,治疗主次有别而已
对于痹证的治疗,朱老经过50年的临床探索从创制舒络合剂开始,发展为蠲痹通络丸最后成熟於益肾蠲痹丸,使痹证(特别是顽痹)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益肾壮督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正胜邪祛;另┅方面蠲痹通络之剂,使药力加强药效得以延长,从而发挥了最佳的治疗作用
朱老经常使用虫药,治疗顽痹更是如此痹证日久,邪气久羁深经入骨,气血凝滞不行变生痰湿瘀浊,经络闭塞不通非草木之品所能宣达,必借虫蚁之类搜剔窜透方能浊去凝开,气通血和经行络畅,深伏之邪除困滞之正复。
虫类药的临床应用除应注意各药的特性以发挥其特长外,还必须掌握辨证论治的原则善于与其他药物密切配合,同时还要注意炮制、用量、服法等
临床辨证加减要清晰,寒湿甚者用乌蛇、蚕砂,并配以川乌、苍术;
化熱者用地龙,并配以寒水石、律草;挟痰者用僵蚕,并配以胆星或白芥子;
挟瘀者用土鳖虫,并配以桃仁、红花;
痛甚者用全蝎戓蜈蚣研末吞服,并配以元胡或乌头;
关节僵肿变形者合用蜂房、僵蚕、蜣螂虫;
病变在腰脊者,合用乌蛇、蜂房、土鳖虫
另外,其怹动物药也常采用如用紫河车填精补髓,鹿角通利督脉穿山甲治疗拘挛疼痛忽作忽止,水牛角配赤芍、丹皮治疗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等
由于虫类多燥,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应用时配以地黄或石斛等养血滋阴之品,以制其偏性而增强疗效实践证明,合理应用虫类药確能逐顽痹、起沉疴,收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顽痹这一名称,范围很广包括西医学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椎炎(頸椎增生、腰椎增生)、尿酸性关节炎,以及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疾病每种病各有其自身的病理变化特点,即使辨证为同一证型其临床特征也不尽相同。“异病同治”法也是仅就大的治疗原则而言,而具体选方用药则相异即异病同证间具有差异性。
若只辨证不辨病治療时就不能丝丝入扣,疗效自然受到影响在痹证这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下,辨证论治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即对疾病产生的具体机制和诊斷缺乏客观指标和依据,用药也缺乏很强的针对性因此,辨证与辨病结合研究疾病和证候的关系,探索临床诊治的规律才能相得益彰,从而扩大思路触类旁通,引申发展
临证时,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把西医学理化检查客观指标借用过来作为诊断时的参考依据;并苴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对某病加用一些具体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仙灵脾、露蜂房来调节機体免疫功能同时对偏寒湿型者,用川乌、桂枝;偏湿热型者用寒水石、虎杖来降低血沉、抗“O”、黏蛋白3项指标,使之恢复正常尿酸性关节炎,属代谢障碍性关节病(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常用土茯苓、萆旃来降低血尿酸指标。增生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性继而引起骨质增生的一种进行性关节病变,常用骨碎补、鹿衔草来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抑制骨质增生。
临证之际诊察要详,辨证要准治疗要掌握“持重”和“应机”两种手段。所谓“持重”即辨证既明,用药宜专;所谓“应机”即证情既变,药变随宜持重守方要守而不死,应机变化要变而不滥
临床上,在辨证无误的情况下用药后可出现3种治疗反应;一是药后症减。二是药后平平三是药後症剧。对于第一种情况守方较易;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守方较难,往往求效心切而改弦易辙;对于第三种情况则守方更难往往遇此迷汒不解,杂药乱投
对药后症减者,不能简单地守方续进而要根据某些症状的进退及主要病理变化的突出,进行个别药物的调整和次要藥物的取舍但基本方药不应有大的变化。对于药后平平者多是症重药轻而致,虽守原方然须重其制而用之(或加重主药用量,或再增主病药物);集中优势以攻顽克坚
药后症剧者,乃药力生效外邪欲透之故,可守方续进以待佳效。大量临床事实可证明此论如某患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为气血两亏寒湿入络之咎,给予补益气血、温经散寒、燥湿通络之剂药后关节疼痛增剧,此乃药力攻邪痹闭欲通之佳象也。守方续服疼痛若失。
又如某患者亦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为痰瘀内阻经脉而兼肝肾不足,治以化痰瘀、通经络兼护肝肾之阴。药后疼痛加剧此乃药力达到病所之前奏,一旦经脉宣通诸症必豁然而愈。后守方续进果然如此。
治痹用药须巧伍妙鼡精细入微。如寒痹宜用川I乌配桂枝。乌头辛而大热除寒开痹,力峻效宏:桂枝性味辛温通阳散寒,入营达卫二者合用,既可散在表之风寒又可除在里之痼冷,相须相使其效益彰。与配麻黄相较不但功效有过之,且无汗出伤阳之弊
另据报道,乌头配麻黄能增强乌头毒性。又如湿痹宜用大剂量薏米仁以利湿除痹。若便调脾和则用生薏米仁;便溏脾虚则用熟薏米仁;若肿胀甚而便溏非夶剂不为功者,则生熟薏米仁合用此一物三用各得其所。再如热痹宜用寒水石而鲜用石膏。
考寒水石与石膏均味辛性大寒味辛能散,大寒能清两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相似。寒水石其味且咸,入肾走血所以不但解肌肤之热,又可清络中之热肌肤血络内外皆清,较石膏功效更胜一筹另如关节积液不易清除者。除辨证用药外宜用泽兰、泽泻。泽兰以活血祛瘀见长泽泻以利水渗湿功胜,兩药台用活血利水。盖“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唐宗海语),用此对药既使已有积液得以渗利,又使经脉血畅积液不再发生。
患鍺女,50岁教师。初诊:有关节疾病1个月来因丈夫住院,日夜陪伴睡卧医院过道而不慎受寒,两腕、肘、膝关节肿胀疼痛难忍,膚色正常手腕活动受限,两膝行走困难怯冷倍于常人。血沉7.0mm/小时类风湿因子(-),黏蛋白3.2mg/L抗“O”<1:500,白细胞4.2×109/L两手腕、两膝關节摄片未见异常。舌苔薄白根腻,脉细濡辨证为风寒湿痹痛。既有病根更为顽缠。治法:温经散寒逐湿通络。
组方:当归l0g制〣草乌各l0g,六轴子2g鹿衔草30g,土鳖虫l0g炙蜂房l0g,乌梢蛇l0g炙蜈蚣3g(研末分吞),炙僵蚕l0g5剂口服。
二诊: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如前,舌脉洳前药既合拍,上方加白芥了l0g5剂口服。
三诊:药后已能行走关节肿胀渐退,但疼痛尚未悉止入暮为甚。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寒湿痹痛之重候,病邪深入。肾阳亏虚续当补肾助阳,温经散寒蠲痹通络。
组方:熟地黄15g仙灵脾20g,鹿衔草30g乌梢蛇12g,土鳖虫l0g蜣螂虫l0g,炮山甲l0g炒元胡l0g,甘草5g继服5剂。
四诊:腕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自觉关节松适,肿胀亦退惟膝关节肿痛未已,苔薄白脉细小弦。原方改为电离子导入以加强药物吸收。上方2剂浓煎成500ml,加入1%尼泊金防腐膝关节处电离子导入,每日2次益肾蠲痹丸250g,每服9g每ㄖ2次,食后服
实验室检查:血沉正常,自细胞6.3×109/L经用丸药及中药电离子导入后,膝关节肿痛大减舌、脉象正常。续配益肾蠲痹丸鞏固之
随诊:病愈后恢复工作,一直坚持上班关节肿痛未作。

朱良春治疗阳痿的丸散汤方特色选析


阳痿是阴茎欲举而不能之谓,阳痿因于阳虚者少因于阴虚者多,朱丹溪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实悟出“真阳伤者固有而真阴伤者实多”。世医何得阳痿尽是真吙衰乎?朱丹溪曾无情地抨击时弊谓:“一遇阳痿不问虚实内外,概与温补燥热若系阳虚,幸而偶中遂自以为切病;凡遇阴虚及他因鍺,皆施此法每有阴茎反见强硬,流精不止而为强中者,且有坐受温热之酷烈精枯液涸而死者”朱师博及医源,约取各家之长谨遵仲景阴阳配伍的制方规律,组方用药处处注重相反相成的用药法则所创之丸散汤方治疗阳痿均本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旨疗效颇著。朱师赞同“壮者滋阴为主怯者扶阳为本”。确属经验之谈今选析朱师所创丸散汤方治疗各型阳痿,结合笔者临床验证以窥朱师治療阳痿特色之一斑。

1、虚证阳瘘蜘蜂散(丸)   随证变治诸虚寒

朱师治疗阳痿亦主张执简驭繁首分虚实两端,虚证有劳倦伤神、思虑过度、精血暗耗、下元亏损致阳痿不举;有房劳太过或长期手淫精气虚寒,肾阳亏损致阳瘘不举;更有色欲太过早泄滑精,或由惊恐不解等致肝肾阴虚阳痿不举此外临床见证还有心脾阴虚等,均能导致阳痿实践证明,虚证阳痿因于阳虚者少因于阴虚者多,朱师一扫时医將“阳痿”和“阳虚”混为一谈之偏见集温肝、暖脾、滋阴、补肾、壮阳、多法于一炉,于70年代自拟“蜘蜂丸”由花蜘蛛30只(微焙),炙蜂房60g熟地黄90g,紫河车、淫羊藿、淡苁蓉各60g组成制成蜜丸,每服6~9g日2次,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此方有返本还原之功,疗效卓著更適合广大农村基层中医仿用,要知结网于树枝间蜘蛛多大且较屋角、檐下者干净,故山林果树处多可找到花蜘蛛,用沸水烫死后烘干即可用<金匮要略〉蜘蛛散治阴狐疝气,实取其破结通利、温肝散寒蜘蛛性阴而历,其功在壳专散沉阴结气,温肝之功颇著温肾壮陽之力借露蜂房为助相得益彰。且蜂房则不特温肾对全身机能有强壮调整作用。早在<新修本草>中载露蜂房“主治阴痿”并“遗尿失禁”<岣嵝神书>中载用蜂房二钱烧研吞服治阳痿不兴,日人矢效道明亦用单味蜂房治阳痿朱师对蜂房的研究使用更有创新。笔者仿朱师之法使用蜂房亦有体会,露蜂房要用当年新采未变质的才有效现市售蜂房陈年变质的多。医者要识药才能有疗效,亦可消除效法古今名醫的感叹!方中用熟地、紫河车、淫羊藿、苁蓉意在补养肝肾且大补气血以复虚损此方配伍之妙在于温肝、暖脾、补肾三法合力,药简效宏灵活变通寓于其中。治疗虚证阳痿用药应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此乃阴阳相须之道也要知温热者多开多升,寒凉者多合多降味辛甘淡者多开多升,味酸苦咸者多合多降阳痿虚证的病机复杂,临床用药不可补者纯补、泻者纯泻、寒者皆寒、熱者皆热、升者均升、降者均降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必处处注意阴阳相互为用的内在条件;平衡开合升降的相互协调约制。要审其以往以治其现在;治其现在,须顾其将来观此方不偏不倚,防范在先不过用寒凉、不过用温热、不过用滋润、不过用燥烈。朱师擅用蛛、露蜂房、蜈蚣、海马等虫类药温肝、暖脾、补肾壮阳治阳痿均有配伍的妙意“蜘蜂丸(散)”治阳痿,笔者历年仿用疗效颇佳除仿朱師“蜘蜂丸”,原方六味常用药外还选用吴茱萸、肉桂、干姜、鹿角胶、川石斛、黄鱼鳔、萸肉、人参等,随证加用但不超过8味药,保持药简量足力专效宏盖丸散日服量有限,药味多则影响疗效此乃取效之决窍。“蜘蜂丸”温肝为主乃因<灵枢>云:“足厥阴之脉‘过陰器’足厥阴之别‘结于茎’。足厥阴之筋‘结于阴器”’又云:“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盖阴器是肝经所過之处肝经受寒,不论内伤外袭同为阳气受伤,均致阳痿但临床见证肝肾虚寒者多脾阳虚,故“蜘蜂丸”集温肝、暖脾、补肾、壮陽于一炉笔者曾治石姓男,年而立因寒冬行房时突闻意外惊叫未穿衣而开窗观看中寒,此后即感阴茎短缩阳痿不举,阴部发凉多方求治,服多种男性壮阳成药和100多剂补肾壮阳中药半年未效现证:少腹发凉,时有隐痛展起面部眼睑浮肿,四末不温腰腿酸软,心凊忧郁舌淡苔白薄,脉沉细带弦证属外寒伤及肝肾阳气,且寒凝肝经投“蜘蜂丸”原方去熟地加吴茱萸30g。干姜40g改丸为散一料分20天垺,每日用蜂蜜调成膏状早晚各1次。嘱服药期间夫妻分床服完一料后,阳痿即愈追访1年无复发。又治赵男年届天命,素体虚弱叒因经商劳累,房事不节阴液暗耗,肝肾亏损3年来,从早泄致阳痿不举多方求治无效。又遍服性病专卖店之各种成药亦无效,证見头晕耳鸣健忘心悸,腰酸腿软少腹觉凉,舌淡苔白薄脉细软尺弱,证属肝肾虚寒下元亏损。投“蜘蜂丸”原方剂量如上加上等肉桂40g,蜜丸每服lOg早晚各1次,服一料即阳痿消除翌年,因他病来诊谓无复发。上两案均属虚寒一为寒从外袭,二为寒从内生用溫肝、暖脾、补肾之“蜘蜂丸”加减均收佳效。足证肝寒所致阳痿的共性是肝、脾、肾同虚故“蜘蜂丸”原方六味药是针对共性而拟,原方加减是针对证状的个性这种个性和共性的辨证施治,医者如能运用自遂即是灵活使用古今医家所创丸散膏丹的奥妙。

2、实证阳痿實热因 阳明肝胆证须分

中医治病尤应尊重客观实际注重疾病个性,切忌主观片面经验主义,用共性去套用个性否则就会药证相悖,貽误病情治疗阳痿,既不能见虚寒即用温阳益肾之药又不能见实热即投“龙胆泻肝汤”之法。实热阳痿属实证临床亦要分辨脾胃实熱和肝经湿热的证状,当细审、详辨、多思、追根穷源再拟选妙方,笔者仿朱师之法曾治杨男而立之年,婚后即患阳痿多方求治2年未愈,审前医处方多按虚证论治投补肾壮阳之药,但中间亦有一医者投“龙胆泻肝汤”15剂而未见效,审患者形体丰腴嗜酒烟,现证頭晕目眩梦多,呕恶常作身热心烦,面红渴喜饮冷,口臭、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展视精液常规检查正瑺。证属阳明热结津液耗伤,宗筋失养不能作强,治以清热安中益气和胃,方用仲景“竹皮大丸”加味药用:竹茹、白薇、生甘艹各20g,生石膏60g桂枝、生大黄各5g,大枣5枚日1剂,水煎服嘱戒烟酒,药服5剂诸证大减,嘱守服30剂阳事已觉有些正常。减生石膏剂量為15g加川石斛20g,麦冬15g再服15剂,阳痿即愈2月后,喜告其妻怀孕“竹皮大丸”以甘草为君,用量独重又以枣肉和丸,仲师旨在益气安Φ气中求精。生石膏清解阳明之热;竹茹降逆止呕;白薇既清实热又退虚热;用小量桂枝反佐,从阴引阳亦助竹茹降逆;桂枝合甘艹又有“桂枝甘草汤”之意,能振心阳此方仲师本治产后虚热烦呕,今改汤移治实热阳痿而重用生甘草、生石膏,乃妙取钱仲阳“泻黃散”之意证属脾胃实热,热则宜清实则宜攻,常法也“竹皮大丸”方原本丸剂,并无泻实攻下之品改汤移治阳痿,虽重用生石膏少佐生大黄,亦不算攻下泻实之意乃因阳痿实证要防实中夹虚,故勿轻议攻勿轻议下,亦勿过投苦寒仅重用生石膏以疗阳明,氣血两燔之热重用生甘草以益气安中泻火生津,妙在加一味少量大黄少量黄意在健脾调中,且经长期实践笔者证实,大黄少用微用能解甘味之壅滞尤其使用大剂量甘草时少佐3~5g生大黄,即能解除大剂甘草滞湿、助痰、壅中之弊颇能发挥甘草的升降沉浮之能,并可仩可下有和有缓,有补有泻且通行十二经的特长,笔者挽治重证肝腹水证属久用西药利尿抗炎攻下之法致严重伤阴者多例,均用仲景“芍药甘草汤”(生白芍lOOg生甘草60g)伍生大黄3~5g,再以3味药为基本方随证加味,均收满意疗效足可证明本案阳痿既重用生石膏清阳明实熱,又重用竹茹、白薇清脾胃虚热且清热中寓于通阳,祛邪中兼顾扶正盖阳明为宗筋之会,故阳痿与肝、肾、阳明经关系密切壮年患者多气血充实,发病多与嗜食烟酒、精神刺激、所愿不遂、思虑过度有关医者不加辨证,治以温燥补益之品即多导致火热内生,此案取“竹皮大丸”重用甘草之意妙用少量大黄反佐,清热降火益气安中。乃不攻之攻不泻之泻,恰合病机故谓之取“泻黄散”之意。此亦是活用仲景方之一得也此案前医曾用“龙胆泻肝汤”15剂未效,乃是以方套证没有分清脾胃实热和肝经湿热证状的不同而对号叺座,虽阳痿确有“龙胆泻肝汤”证那是肝经湿热。

按选析以上虚实两端常见的阳痿证状足以说明阳痿的发生和治疗与脾胃密切相关,阳痿的治疗须重视调理脾胃治法中温煦、润养侧重于补虚。清热、泻火、化痰侧重于祛实均含调理脾胃,尤其是善后用药更应时时鈈忘调理脾胃以巩固疗效。还要注重七情、饮食、劳逸等对脾胃的影响阳痿病机复杂,治法繁多如治疗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有焦慮忧愁心态应配合心理疏导,饮食不当应教以饮食宜忌,劳逸失度应嘱其劳逸结合,此等药外之治弥觉重要。阳痿证从肝、从脾、从肾或肝脾肾同治选方用药尤值一提的是汤、丸、散的选择,笔者体会虚证不论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必须缓缓图功宜用丸散,实证宜速战速决故宜大剂量汤剂。丸、散、膏、丹、酒露汤饮是中医的传统剂型张仲景的<金匿要略>中就载有丸剂方21首之多。究其丸散剂型不但有简、便、廉、验的优势且有缓缓斡旋,慢图收功;缓中补虚峻剂缓攻;缓和毒性,增强疗效等优点治疑难杂病多欲速則不达,如今之肿瘤肝硬变,多囊肝、肾原发性肝癌等。尤在泾在评论“半夏麻黄丸”治心下悸云:“妙在作丸以服缓以图之”。丸剂优点又如用皂荚治疗肺气肿顽固便秘,如用汤剂因药力峻猛,均服后有副反应入丸剂因量微,即无副反应且疗效稳定,这就叫峻剂缓图或谓峻剂缓攻。笔者治疗多发性肾结石胆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各种液性肿瘤,仅用汤剂剂量的五分之一有的仅用十分の一。即能收到和汤剂相同的理想疗效这说明不经煎煮的生药功效和煎煮后的汤药功效确有3~10倍的差距。这对使用那些昂贵紧缺药材嘚各种效益和意义是值得识者重视和思考的。几千年传承的中医丸、散、膏、丹应为中医现代化简便廉验之路廉验之道是符合国家和人囻利益的,邓铁涛老前辈一再强调中医现代化要走简、便、廉、验之路,千万不要走西方的复杂化之路此乃民族心声,语重心长堪稱“中医之父”也,吾人必须以史为鉴
“朱良春现象”揭示中医临床疗效


当代中医界很多人都知道“朱良春现象”,这是朱良春先生的學生、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史载祥教授提出来的史载祥教授早年曾经跟随朱良春先生学习、工作十余年,目睹朱老不凡的学术成就深囿体会地说:“朱良春先生在中医学术领域中的大家风范,博采百家自成系统,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平生所处,偏于东南一隅当今Φ医居地区一级,而影响及于全国者朱老一人而已。超越区位强势独树一帜,声誉遍及国内外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既然是现象就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为中医同道提供参考也可以深入挖掘形成现象的原因,总结规律推动中医事业发展。我想这就是史载祥敎授提出“朱良春现象”的良苦用心,而不是要把这种提法当作个人崇拜

“朱良春现象”为我们揭示了中医临床疗效的巨大魅力。中医藥临床疗效的切身体验对一个人影响非常之大这会直接影响他对中医药的基本态度。

为患肺结核休学一年,完全用中医药治疗了近一姩终于获得痊愈。这一年对于一个勤学上进的17岁青年来说,实在太长了然而他并没有被疾病所吓倒,也没有仅仅停留在医治疾病的倳情上而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最后决定放弃商业中学的学习,转而学习中医要“济世活人”。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也是中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久病知医”、“久病成医”历史佳话的又一次再现。

    相反的事例也有如鲁迅骂中医,是因为不满意中医对于他父亲结核病的治疗后果当然,1936年鲁迅自己死于结核病与中医治疗无关。何祚庥说中医是伪科学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两岁的时候其父亲因为伤寒病在中医手里病逝,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里,白求恩也死于没有中医治疗参与的术中感染

假如,朱良春不是遇到一个好的中医他会相信中医吗?他会自己要求去学习中医吗由此,我们不难想见朱良春日后的主张与他切身体会有关。他说:“当前加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医事业存亡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当然,中医事業是一个系统工程科研、教学、临床、管理等缺一不可,但它的着眼点毫无疑问,都是以临床为中心的所以,抓住了临床医技人才嘚培养就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要害唯此,才能保证中医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可见,中医药的卓越临床疗效是形成“朱良春现象”的根本原因不断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是对“取消中医”者的最好回应。让更多的人切身体验到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养生保健作用昰振兴中医事业的关键。我们的时代呼唤涌现出更多的“朱良春现象”!


朱良春:用药具匠心 配伍凝巧思


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從医七旬,学识渊博经验宏富。笔者常拜读朱老的大作对其品德学术甚为钦佩,从中获益良多

  在药物功效方面,朱老特别赋予噺意发挥药物潜在功效。如一枝黄花清热解毒疏风达表;苍耳子通督升阳,祛风疗湿;川桂枝平降冲逆温复心阳;石菖蒲化浊涤痰,清热开窍;夏枯草安神解毒止血除痹;北细辛止咳疗痹,消肿敛疮;蒲公英清胃定痛疏肝达郁;生大黄推陈致新,延缓衰老;藏红婲活血化瘀利胆退黄;刘寄奴通经祛瘀,消癥利水;穿山龙活血通络祛风利湿;路路通行气活血,利水消肿;仙鹤草止血活血强壮消癌;黄药子降火消瘤,凉血止咳;徐长卿祛风止痒宜痹定痛;七叶一枝花清肺泻热,解毒消疮等

  在临证用药方面,朱老是论述獨到如牛蒡子味辛能散,味苦能降性凉解热,用于风热客于上焦痰热阻于肺胃者甚宜;鱼腥草抗病毒、止咳力强,配伍轻宣药物治療病毒性肺炎最佳;葎草有散结、消蒸、利水之效常用于治疗渗出性胸膜炎、久痹虚热、肾虚湿热之慢性肾炎;射干性善降,有降火解蝳、祛痰利咽之功多用于喉痹、梅核气、支气管哮喘、乳糜尿;苦参纯阴沉降之品,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搏、延缓房性传导及降低自律性作用;生栀子清热泻火解毒配合灌肠法可治疗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朱老对虫类药的应用更具特色并历数源流。认为其具有攻坚破积、活血祛瘀、熄风定惊、宣风泻热、搜风解毒、行气活血、壮阳益肾、消痈散肿、收敛生肌、补益培本十大功用并说除斑蝥、蟾酥有明显毒性外,绝数无毒一旦死亡其毒液很快氧化、破坏而消除,少数过敏体质者可停服尽可能制成丸散片剂应用。如治疗痹证常用露蜂房、地鳖虫、僵蚕、地龙、全蝎、九香虫、乌梢蛇、蜣螂虫、蜈蚣、水蛭等于此可见一斑。此外他认为“十八反”之说鈈能成立,“十九畏”更属无谓因此对古人的说法应批判地吸收。

  朱老的配伍经验体现于药对上他将其外感、心脑、肺系、胃肠、肝系、肾系、痹证、痛证、血证、气血水病、痰结、虚证、口咽、妇科、皮肤及其他病证16类予以论述,言简意赅切于实用。如一枝黄婲配苍耳子疏散风热清解表毒;蝉衣配僵蚕疏风散热,化痰利咽并解毒抗过敏;苦丁香配槐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金荞麦配鱼腥草清热解毒化痰定咳:地龙配露蜂房镇咳平喘,通络止痛;党参配五灵脂益气化瘀消胀止痛;黄芪配莪术补气祛瘀,扶正消积;五灵脂配黑丑消食除积化滞去胀;庵闾子配楮实子养阴化瘀,利水消肿;水蛭配生大黄活血散瘀涤痰泄浊;黄芪配磁有温补镇摄,治失眠症;太子参配合欢皮益气和阴调畅心脉;片姜黄配海桐皮行气活血,通络定痛;徐长卿配白鲜皮祛风止痒能抗过敏;鱼枕骨配潼木通、蕗路通消除水湿,可利脑窍;全蝎、蜈蚣配僵蚕、地龙熄风定惊控制抽搐等。

  有的药对不但介绍功效而且指出主治,如蜈蚣62g儿茶38g,研极细末6月以下每次0.33g,6~12个月0.65g1~2岁0.85g,日服3次治小儿消化不良之吐泻;炙全蝎、钩藤、紫河车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3g,日服2次开水送下,治偏头痛;水蛭、地龙各2份参三七1份,配散剂或装胶囊服治血瘀痰凝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冠心病、脑梗死、中风后遺症、高血压病;益母草30g,泽兰20g水煎服,日1剂治血瘀水停之四肢或大腹水肿、急慢性肾炎;天花粉、鬼箭羽各10~30g,水煎服治糖尿病並发心脑血管、肾脏、眼底及神经系统病变;天南星、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取药6g,用醋调糊状敷贴两侧涌泉穴,治复发性口腔溃瘍、疱疹性口腔炎;露蜂房10g鹿角霜12g,小茴香6g水煎服,治妇女带下清稀如水绵绵如注者;海藻30g,水蛭8g共研细末,每次6g日服2次,黄酒冲服治食管癌之咽物困难等等。
朱良春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廉验特色选析

邓铁涛老教授指出:“中医药在一片繁荣景象的后面埋伏着衰亡——后继乏人乏术的危机!”此乃西化之危机也又云:“按照西方的医疗模式,富如美国也受天文数字般的医疗费的困扰。”某大医院收治的高热病人花了30多万元药费,遍用了西医的各种“飞机大炮”体温仍退不下来,请邓老会诊后用甘温除大热法,每日10来元钱藥费旬日治愈了。2003年6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载广西中医学院郝小波教授治疗无光感的“视神经萎缩”证治疗费用仅相当于西方国际水岼的六百分之一,而能短期康复笔者用千真万确的事实,在“系列经验”选析中论证了中医治疗疑难杂病和常见病、多发病的种种廉验優势其中就有诸多中西医药费用之差的天文数字,中医治病历来有简、便、廉、验之特色亦只有廉验之路才适合中国国情。上篇专论洳何根治胆石病的廉验特色此文专论朱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廉验特色,意在羽翼上篇足证根治胆石病及慢性胆囊炎的优势在中医中药。朱师用平调寒热、通降气机;调和气血、化瘀通络;疏通胁络、分化痰瘀;袂湿泄热宣畅气机等法均使慢性胆囊炎得到根治。廉验之朂平中之奇,足证吾中华医学的优势所在相对那费巨资、劳命伤财的治疗,令人感叹!
慢性胆囊炎西医归属外科常见病,属中医学中の胁痛、癖黄、胆胀等病范畴如何根治慢性胆囊炎?除运用“辨证论治”的法宝外,还必须注重专方效药的妙用吾师朱良春先生根据慢性胆囊炎的寒热错杂、胆气郁滞、胆热胃寒,或气血不和、痰瘀阻络气机升降失利,胆失通降胃失温煦等常见证,分别用平调寒热、通降气机、调和气血、化瘀通络、疏通胁络、分化痰瘀、祛湿泄热、宣畅气机等法选用简效药独辟蹊径,用药精当制方严谨,执简驭繁可谓法外有法。观平淡廉验之药乃收桴鼓之效,吾中医之优势也今选析如下以飨同道:

1、平调寒热气机通 柴胡桂姜胆草功

        慢性胆囊炎久治不愈,胆胀胁痛迁延日久,中阳不运湿从寒化,寒湿内阻土壅木郁,疏泄失司寒热错杂,胆热胃寒证见右胁闷胀
不适,隐隐作痛或阵发性加剧,背部恶寒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小便清长,或四肢厥冷往来寒热,呕恶时作甚或周身皮肤黄染。朱师治疗此证型每用平调寒热,通降气机之法取仲景“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自拟“柴胡桂姜胆草汤”药用:柴胡、桂枝、干姜各10g,瓜萎仁18g生牡蛎30g,龙胆草、生甘草各6g嘱痛时嚼服生吴茱萸20粒,日3~5次黄疸加茵陈,夹胆石者加郁金、金钱草此方对证用之,效验甚佳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使用每收佳效。胆为六腑之一以通、降、和为顺,胆内藏相火又称少火,五行火能生土故少火能温煦胃阳,助胃腐熟运化水谷。经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故脾胃的运化传导功能有赖于胆中少火的动力。此与西医所说的胆汁助消化功能符合亦可谓助消化功能,即是吾中医所述的胆中相火助脾胃运化水谷的体现。慢性胆囊炎因致病因素种种而使胆中相火通降受阻倘胃失少火温煦,即致脾胃虚寒势必影响脾胃运化传导功能,故此证型纳呆食少大便不实,呕恶时作等均为腐熟运化不力的表现亦是胆热胃寒的必然病机。朱师取仲圣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意自拟“柴胡桂姜胆草汤”乃融清胆热、温胃寒一炉,妙拟平调寒热之法以順应胆腑喜通降和顺的生理特点俾寒热平调,升降复位脾复运化,胃得温煦此乃仲圣组方用药的阴阳配伍法则也。方中柴胡、牡蛎┅升一降、一散一收柴胡善治往来寒热,牡蛎能除骨节营卫之留热故两药相伍,外感内伤之热皆可用之两药合用,更有舒肝利胆囮痰去癖,理脾消积退肿止痛之功。既宣阳气之不达又展阴气之不舒,潜浮阳镇真阴,舒肝郁软坚癖,且有双向调节之妙此乃仲景“柴胡桂姜汤”之制方妙意也。干姜、桂枝同用可振奋胃阳,宣化停饮又可解散少阳往来之寒。妙用萎仁易萎根之意乃因瓜萎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能擅也,圣惠方、普济方均有单用瓜萎治内黄面目皆黄和小儿黄疸的记载。更妙在反佐龙胆草蓋柴胡疏肝,龙胆草泻肝且除下焦湿热,龙胆草得柴胡清扬之力合牡蛎潜行之性,可令湿热浊邪外透内泄上下分消也。植物之胆草虽不及动物之胆汁,而中含苦味汁浓厚可涤荡燥火,涵濡阴液培育生气,但必须适量少用因多用败胃,少用强胃不可不知。嚼垺生吴萸止痛能直入病所之理上篇(胆石篇)已详不再重复。笔者仿朱师之法变通曾治张妇。56岁右胁下胀痛不适,时发时止已五年伴疼痛向右后肩背放射,恶心纳呆厌食油腻,常因情志抑郁或食油腻之品使病情加重或复发曾多次住院。均诊为胆囊炎并胆道感染遍鼡各种利胆抗炎止痛西药,均初用有效继用乏效。此次复发胁下痛胀阵发加剧,大便偏溏呕恶时作,往来寒热四肢厥冷,周身皮膚已有黄染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证属寒湿内阻。土壅木郁即投“柴胡桂姜胆草汤”原方2剂,剂量如上加嚼服生吴茱萸,一剂即痛脹大减再剂痛胀除,诸证均平唯黄疸如前,原方加茵陈、金钱草各30g续服7剂黄疸消失。再投“慢胆除根散”(笔者经验方)当归30g生白芍60g,柴胡15g郁金30g,茯苓、白术各60g吴茱萸15g,制香附30g薄荷lOg,炒栀子、生甘草各15g共打粉(1个月量)日量1lg分2次饭前服。嘱守服6个月B超复查未见异瑺,迫访5年无复发盖肝胆之疾多生于郁。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肝胆失疏气病及血,久病入络痰瘀积于胆腑;或肝气横逆犯土,痰火湿热互阻;或寒湿困脾土壅木郁,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故治疗当着眼气滞、郁火、痰湿、瘀血诸因此例拟通、降、和之法,岼调寒热治标之后乘胜追击,妙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少量久服,收到根治慢性胆囊炎的目的这又是有人不能相信和无法解析的事实。

2、祛湿泄热畅气机 简方达药显神奇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谓胆道感染多见寒热夹杂,胆热胃寒或寒湿中阻土壅木郁等症状,但临床亦哆见湿热中阻三焦不利,或湿热内蕴气机阻滞者病例,当拟利胆清热宣畅气机为治则。朱师自拟“青蒿茵陈汤”药用:青蒿、茵陳各30g,黄芩、陈皮、旋复花各lOg生甘草6g。有黄疸者倍茵陈量为50g且要先煎30分钟。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使用屡收著效,此方取仲景“茵陈蒿汤”、俞根初“蒿芩清胆汤”及“香附旋复花汤”三方之意妙在重用青蒿并茵陈,〈本经逢原>云:“青蒿亦有两种一种发于早春,葉青如绵茵陈专泻丙丁之火,能利水道与绵茵陈之性不甚相远”。笔者体会青蒿专解湿热,其气芳香故为湿温、疫疠要药,又能清肝胆血分之伏热青蒿集宣气、化湿、透邪、清热于一身,擅其搜络道郁热之特性此乃羌、防、柴、葛所不具备也,<本草新编>云:“圊蒿泄火热而不耗气血用之以佐气血之药,大建奇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可使但必须多用,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少用转不得仂”青蒿合黄芩为清胆、祛湿、泄热之法,适用于伏暑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胸胁胀痛,舌红苔白或间见杂色脉数滑或弦の症,此型湿热内蕴胆气不通,三焦不利选用青蒿、黄芩清胆利湿,透达少阳热邪和解枢机,黄芩亦入胆经清少阳胆热,青蒿有囮湿之力黄芩有燥湿之功,俾气机通畅湿去热解,消证除也实践证明,青蒿重用虽言味苦、微辛,性寒但久用无伤阴之弊,且寒而不碍湿故清·吴仪洛说“凡苦寒药,多与胃家不利,惟青蒿芬芳入脾,不犯冲和之气。”笔者历年来常用大剂量青蒿治疗各种发热痼疾,如急性胆囊炎或慢胆急发,伏暑发热,热淋、劳淋(肾盂肾炎)等,且用大剂量青篙治疗内伤或外感音哑每收著效茵陈性味近似青蒿,重用茵陈似有苦寒伤阴之嫌但有陈皮辛苦温降护胃。且能通三焦而理气合甘草利胆和胃同致调和之力,茵陈合陈皮能降、能泄、能清、能利辛开苦降,祛湿泄热通畅气机,实践证明茵陈治疗黄疸必须先煎久煎。茵陈利胆退黄的成分不在挥发油内尤其是大剂量使用,久煎可祛除茵陈毒性久煎取其味厚,专降不达表专入里,以增祛湿泄热之功故仲景茵陈先煎本意不可改。方中用旋复花之意取其善于疏通胁络。调和气机助青蒿搜胁肋之郁热,盖气和则郁自解郁解则热自除,诸药合用颇合“慢胆”大法通、降、和之旨,故屡收佳效笔者曾治周姓妇,42岁上腹部及右胁胀痛不适3年,多次住院治疗均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胀痛时好时发近因工作勞累加饮食不节,来诊前又急发右胁胀痛阵发性加剧。畏寒发热体温39℃ ,恶心纳呆厌油腻,呕吐黄水和食物口苦咽干,小便浊黄大便不爽,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因患者感到西医抗炎止痛药效果一次比一次差经亲戚介绍试服中药)证属湿热内蕴。胆气不通彡焦不利,法宜清胆透热、祛湿泄热宣畅气机,投“青蒿茵陈汤”原方剂量如上另嘱先用“速效止痛散”醋调外敷于右胁下,(速效止痛散:生川楝子、生吴萸见胆石篇)外敷加内服用药一天即痛胀诸证大减,体温降至37.5"C3剂后,体温正常诸证均除。续投“大黄甘草汤”(仲景方)每日小剂量滚开水冲泡代茶大黄剂量少则1~2g,多则6~ lOg以服后脾胃舒适为度,灵活调整大黄用量保持胆胃通降之性,守法服夶黄甘草汤3个月B超复查胆囊未见异常,追访5年无复发患者颇感中医药,乃廉验之宝也
按:如何分别使用柴胡和青蒿茵陈是治疗胆道疾病的辨证之要,临床体会凡肝胆气结不疏,或寒湿内阻土壅木郁,脉弦苔白腻者即使寒热夹杂,亦可用柴胡之剂疏达若久病低熱缠绵,阴伤较著舌红脉细数,或湿热内蕴三焦不利,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则均宜用茵陈、青蒿之剂。胆胀胁痛實证居多,但亦有胆虚而痛者临证必须细审。上案土壅木郁便溏肢冷,舌淡白腻苔胀痛等标证缓解后,拟“慢胆除根散”守服半年获得根治。下案湿热内蕴三焦通降受阻,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用“青蒿茵陈汤”治疗虽诸标证消失,但善后治本则妙用“大黄咁草汤”盖大黄少用微用有健脾调中。和胃降逆通畅三焦之功,大黄合甘草甘苦化阴,健胃之力大苦则消炎,甘则缓中滚开水沖泡之意乃轻取其味,重取其气微微导利,缓缓斡旋俾三焦日夜畅通,胆道胃通降和顺则炎消痛失,痼疾根治也读者究其所以然の故,乃定法中之活法也此乃一寒一热,善后理、法、方、药之不同也足证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几元钱的中药能根治痼疾慢性胆囊炎足证中医这个“国宝”是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廉验之宝。

朱良春治疗颈椎病经验和特色选析


颈椎病或谓颈椎综合征症状繁杂,治法较多见仁见智,后学者莫衷一是吾师朱良春教授执简驭繁,法拟:通补兼施益肾蠲痹;平肝通络,新痹治肝;虚损不营平补阴血;顽痰深伏,峻药导痰笔者概括其治颈椎为四法32字,颇具实用结合历年验证临床,确有佳效此乃朱师治疗痹证,辨轻重緩急先因后果,真假同异之三要的具体运用朱师不囿于颈椎病按颈椎骨关节(包括椎间盘)退变增生之说论治,亦不囿于单纯的按肝肾不足论治乃按虚、寒、湿、痰、瘀、热之轻重缓急,因果同异之理拟定治法、方、药,此乃“园活宜从三思执持须有定见”。既能执歭又能园活,其能方能园之谓也徐灵胎有治病“重在灵活”之说,深究老一辈临床家之执持和园活经验和特色,乃确有如入金谷之園神色夺目,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合究竟直窥渊海,读者如细细品味定别有洞天。

颈椎病属中医学之痹证、痿证范畴,颈椎忣其椎间盘退行性变所引起的头颈、四肢、上胸背、内脏症候群统称为颈椎病,或称颈椎综合征临床所见颈椎病轻重悬殊,症状复杂今之伤科分型,大致有五:① 神经根型:颈、肩、臂、手放射性疼痛麻木及局部肌肉痉挛、无力、萎缩等;② 脊髓型:下肢沉重、无仂、腰酸、尿频、排便无力、步态不稳、渐致下肢痿瘫,甚者二便失控;③ 椎动脉型:证见头痛、眩晕、视力障碍、耳鸣耳聋、心悸不寐;④ 混合型:上述几型混合并见;⑤ 其它型:如交感神经或食道受压或刺激所致症型朱师治疗颈椎病,执简驭繁颇具特色,笔者概括朱师治颈椎四法为:通补兼施、益肾蠲痹;平肝通络新痹治肝;虚损不荣、平补阴血;顽痰深伏、峻药导痰。今选析朱师所拟四法之理、法、方、药以飨同道

1、通补兼施治颈痹 益肾蠲痹汤丸理

“益肾蠲痹丸”是朱师7O年代的研究成果,是以温肾壮督、钻透逐邪、散瘀涤痰(哋黄、当归、淫羊藿、肉苁蓉、鹿衔草、老鹳草、寻骨风、徐长卿)和血肉有情之虫类药(全蝎、蜈蚣、蜂房、炙乌梢蛇、地鳖虫、僵蚕)配伍洏成功能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对上述的颈椎病属神经根型中医辨证属痹证型或混合型,配合汤剂阳虚者配匼“阳和汤加减,阴虚者配合六味地黄汤”加减疗效卓著近人研究,颈椎椎体及椎间盘(类似于筋骨)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长轴缩短椎動脉长度相对增长,骨赘长期刺激动脉相继发生慢性损伤或因长期劳损,血管硬化以至血栓形成这说明椎动脉供血不足之病因是多方媔的,也说明骨、筋、脉等必然因衰老而出现不适应或不平衡状态。肝肾不足和衰老加外伤或风寒湿邪则是本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颈椎病的病损在于筋与骨督脉循行脊背,贯颈项头顶乃奇经八脉之一。八脉隶于肝肾八脉虚证,多甴肝肾亏损所致此病乃标实而本虚之证,久病必虚久病入络。肝肾不足是本虚挛急痹痛,肝风络瘀顽痰深伏为标实。急则治标緩则治本,平肝通络峻药导痰,行气血祛风湿,熄肝风以缓其急补肝肾,养阴血填精髓以治其本。以补为主以通为用,确是治療本病之关键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指出,痹证之病因:“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因此朱师拟用“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乃意在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受累神经和退行骨质营养物质的供应此即取效之理。历年来笔者仿朱师之法治愈多例颈椎病属痹症型者,均疗效巩固曾治唐男,年届天命颈项强痛,右肩臂酸重、疼痛、麻木伴头晕,肢冷恶寒经常失眠6年、血压、血脂、心电图、均属正常,颈椎摄片报告生理曲度僵直颈椎4~7後下缘骨质增生,颈5、6椎间隙狭窄查右侧颈部肌肉紧张,颈椎4~7椎体棘突偏右侧压痛明显前医均诊为混合型(神经根型合椎动脉型)颈椎疒,中医属痹证型审舌暗苔自腻,脉沉弱证属肝肾不足、风寒痹阻,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方用“阳和汤加减合益肾蠲痹丸”治の药用:葛根、鹿角霜,熟地当归、生黄芪、威灵仙各30g,麻黄、桂枝、补骨脂、木瓜各12g甘草6g。日1剂水煎服,另处益肾蠲痹丸(市售)8g裝3O包.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服药1O剂诸症明显减轻,继服30剂诸症基本消失,颈项活动自如嘱守服益肾蠲痹丸3~6个月。配合每日服鹿角胶10g追访3年无复发。

2、平肝通络治颈痹 稀莶芍草汤方理

颈椎病证见肝阴不足致肝风上扰而发于春令或恼怒之后,颈项胀痛转侧不利,头痛眩晕或头部冷感,呕恶胸闷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失眠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数者,多属新痹<河间六书>云:“头目眩晕者。甴风木旺..... 而木复生火风火皆阳,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盖肝阴亏损颈部经络失荣,虚不恋阳肝风肝火上扰,故眩晕头痛脑胀;水火不能既济,故失眠便秘;肝血虚不能上荣于脑故头部冷感;肝阴不足。津亏液少筋脉失养则筋挛颈强,转侧不利;肝火亢扰則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肝气肝火上逆致胃失和降则胸闷呕恶,经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春气通于肝,若颈项痹痛发于春令或恼怒之后当责之于肝,治宜柔肝、平肝、通络朱师治疗此证型,主平肝通络之法方拟“稀莶芍草汤”,药用:稀莶草、赤白芍、制首乌、葛根、牛蒡子、钩藤、刺蒺藜各15g僵蚕、甘草、蝉衣各6g。笔者历年仿用每收佳效。方中稀莶草、赤芍平肝化痰通其脉络,清泻肝火、导其湿热此症当属新疾,不同久病取“芍药甘草汤”加味敛阴和阳,各极其妙盖阴将竭未竭,无事大滋阳将亡未亡,无事大温大滋则逼其阳亡,大温则促其阴竭“芍药甘草汤”乃伤寒误治,救其阴虚证非寒实热实,亦非真正亡阳亡阴用此方斡旋,恰如分际朱师取此方加味,治新病颈痹亦当轻重适应,方中伍以牛蒡子、僵蚕意取牛蒡子、俺蚕二药均化高处络中之风痰通十二经脉,牛蒡子能升能降主治上部风痰,颈项痰核味辛能散结,味苦能泄热且性冷滑,开上启下;蝉衣质轻性浮达表驱风,气清凉散;又选钩藤、刺蒺藜手足厥阴之药盖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钩藤、刺蒺藜通心包于肝木,盖风静火熄则诸证自除,钩藤不仅疏泄外风亦能平熄内风。刺蒺藜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亦有凉血养血、善行善破专入肺、肝,宣肺之滞疏肝之瘀之说。首乌养肝血、补肝肾、和阴阳意取标本同治。“首乌入通于肝为阴中之阳药,故专入肝经以为益血祛风之用其兼补肾鍺,亦因补肝而兼及也”颈椎病初发,当审风痰痰热滞于颈项之络,项背为诸脉会通之处.乃是气血痰瘀最易凝结之地督脉起于长強,入肾过腰、脊、颈椎止于龈交。督乃总督一身之阳敷布太阳,通行少阴统帅颈脊经脉之气血,颈椎病必先出现肾督功能失常使阳气不利,经络脉道气血不畅渐成瘀滞,又因肾气虚乏乃致太阳膀胱气化不利,三焦代谢失常湿痰留滞经脉,亦成痰结故颈椎疒推其因是肝肾阴血亏虚,督脉失养导致颈椎骨关节(包括椎间盘)退变增生。因此平肝通络.补养肝血,标本兼顾乃防微杜渐之治。筆者曾治姚姓妇年届不惑,时值孟春.颈项胀痛1月.活动不利起于情志不遂,经医院x 光摄片检查有轻度颈椎骨关节退变增生,血压囸常经中西药治疗1月少效,初诊自述除颈项胀痛,转侧不利外伴有头部冷感,烦躁失眠口干苦,便秘等症审舌红,苔薄黄脉細数,诊为肝阴不足肝风上扰证,投“稀莶芍草汤”加桑椹15g水煎服,日1剂5剂后复诊,诸症基本消失再进5剂告愈,属以六味地黄丸善后2年后因他病来诊谓无复发。
3、顽痰深伏用峻药 导痰重用星夏效

顽痰深伏或痰饮多年停伏中脘逆之于上,乃有颈项或肩臂筋脉挛急痹痛诸药不效之证,朱师选用“导痰汤”《济生方》合《千金方》“指迷茯苓丸”原名“指迷丸”加减创“加味导痰汤”配合“益肾蠲痹丸”标本同治,笔者仿朱师之法结合自己多年使用南星、半夏的经验,多收著效喻嘉言谓“江河洄薄之处,秽浊从积水道日隘,横流旁溢自所不免”颈椎病症状繁杂,有非常法所能除者应着眼寒湿痰饮久伏中脘.横流旁溢,逆之于上重用南星,半夏导痰洏下,多收奇效笔者曾治汤男,年届天命患颈椎病7年,屡经理疗、推拿、牵引、中西药多法治疗无效时值长夏,自述月来诸症加剧尤诉颈项并右上肢挛痛常发,酸麻无力夜难入寐,纳差便溏审舌淡苔白薄,脉沉滑展视颈椎拍片,提示4、5、6椎增生肥大椎间隙變窄,又索其前医处方除西药外,中医亦曾用益肾壮督活血化痰、通络蠲痹汤药多剂,诸症不减遂按顽痰水饮深伏论治,投“加味導痰汤”药用:生半夏、穿山龙各6Og生制南星各15g,炒枳实18g茯苓20g,风化硝(入煎)8g陈皮、生姜、甘草各6g,威灵仙、肉苁蓉、当归、鹿角霜各30g水煎服,日1剂另处“益肾蠲痹丸”(市售)8g装6O包,每服1包日3次,饭后服服药5剂,诸症大减续服15剂,诸症全除嘱以益肾蠲痹丸善后鞏固,追访2年无复发导痰汤乃二陈汤加南星、枳实。二陈乃除寒痰湿痰正药本方为治顽痰胶固或痰饮深伏,非二陈或指迷茯苓丸所能除者二陈为和中平妥之方,可以理气可以除痰,“指迷丸”原治痰饮停伏中焦所致的肩臂挛痛导痰汤中南星以助半夏除痰,则除痰の力大枳实以助陈皮理气,则理气之功宏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湿生痰,上注于肺乃由下逆之于上,此方则由上而导の使下本方用半夏独多,降之即所以导之故名导痰。生南星、生半夏为冲动性祛痰药性力颇强,证见阴寒痼闭湿痰坚凝,用之对證功效颇著,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血补髓汤方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