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诗词诗词里的酒,你喝了,会不会醉

诗词欣赏: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诗词欣赏: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百草园书香会百家号永遇乐·长忆别时【宋】苏轼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注 释】⑴孙巨源,名洙,苏轼友人。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⑵景疏楼,在海州东北。宋叶祖洽因景仰汉人二疏(疏广、疏受)建此楼。⑶润州,今江苏镇江。楚州,今江苏淮安。⑷十一月十五日:当为十月十五日吗,“一”为后人误加,因为海州在密州南四百余里,而苏轼十一月三日已到密州任。⑸太守:汉时郡长名。此指继知海州的陈太守(名不传)。⑹三度:指三度月圆。孙巨源八月十五日离海州,至东坡十月十五日作此词,三见月圆。⑺孤光:日月之光,此指月光。⑻伊:第三人称代词。指月。⑼濉:水名,宋时自河南经安徽到江苏萧县入泗水。⑽使君:指孙巨源,甫卸知州任,故仍以旧职称之。以上三句谓客人带来孙巨源对自己的问候。⑾凭仗:凭借。元稹《苍溪县寄扬州兄弟》:“凭仗鲤鱼将远信。”⑿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别称西垣,又称西台、西掖。清禁,宫中。时孙任修起居注、知制诰,在宫中办公,故云。⒀永:长。露华:露水。侵被:沾湿了被子。【译 文】八月十五日孙巨源离开海州,这之前我在景疏楼上为他送别。后来不久他又与我在润州相聚,一路同行到楚州才分别。我十一月十五日回到海州,与太守相会于景疏楼上,(想起巨源兄)所以作这首词寄给巨源。我时常回忆,我们分别的时候,坐在景疏楼上,那月光像水一般。喝着美酒,唱着清歌,可惜友人难留,只有月光跟随着你一同到千里之外。你走之后正好三个月了,月亮圆满了三次,今天,又是一个月圆之日,我一个人喝着酒,冷冷清清,与谁同醉?我卷上珠帘,凄然地看一眼月影,同着月光,一宿无眠。今天有个客人,来自濉水旁,他告诉我你也很想我。你的相思泪(凭借)融入清清的淮水,流进大海。而今你在哪呢?你在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你在宫中,在漫漫长夜里,露水沾湿了被子。这时的你,在回廊里看着月亮,也应该暗暗思念我吧。【赏 析】《永遇乐·长忆别时》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是一首怀念之词。此词以离别时的明月为线索抒写友情,艺术上别具一格。全词五次写到月:有离别时刻之月,有随友人而去之月,有时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词人孤独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词之上片以写月始,下片以写月终,月光映衬友情,使作品词清意达,格高情真【作 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百草园书香会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品味书香,传承经典,阅读人生。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古诗词里的美酒,醉了俗身,醒了初心!|蝶恋花|苏轼|李清照_新浪网
古诗词里的美酒,醉了俗身,醒了初心!
古诗词里的美酒,醉了俗身,醒了初心!
◆ ◆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唐寅《桃花庵歌》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行香子》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赵令畤《蝶恋花》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往事不知多少梦,夜来和酒一时醒。——罗隐《京中晚望》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马致远《夜行船》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有诗有酒有高歌,春色年年奈我何。——司空图《有赠》懒云窝,醒时诗酒醉时歌。——阿里西瑛《殿前欢》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晏殊《清平乐》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白居易《寄殷协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二首》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候王。——朱敦儒《鹧鸪天》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冯延巳《长命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潜》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杜甫《杭州春望》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人月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蝶恋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李清照《蝶恋花》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李白苏轼李清照…作诗喝酒,喝的不是白酒是什么酒?李白苏轼李清照…作诗喝酒,喝的不是白酒是什么酒?潮流时尚杂志百家号李白、苏轼、李清照都爱喝酒写诗,他们喝的是白酒吗?李白今朝有酒今朝醉,苏轼把酒问青天,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烧(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李时珍认为白酒始于元代,就是说宋朝及之前都没有白酒。换句话说,李白等唐宋大诗人喝的就是黄酒。自古人开始会用粮食酿酒至唐宋时期,中国史书、诗书记载的其实都是黄酒。很多酒厂宣传有千年历史,是把黄酒的前身也算在里面的。黄酒和法国红酒、德国黑啤同属世界三大酿造古酒,红酒由于文化和时尚属性越来越成受年轻人喜爱,啤酒由于普适性而被大众所接受。黄酒由于口味不如白酒刺激爽口、包装运输困难、搭配下菜困难等问题逐渐被白酒取代。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加之酒驾等法令限制,在宴请和聚会中野蛮劝酒越来越少,健康、低度、营养等喝健康酒、喝保健酒的饮酒观念也逐渐成为趋势,从沿海到内地,从大城市至小城市,缓慢但坚定。黄酒,酿造源自粮食,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一点儿也不少,相较于白酒几次蒸馏馏出来的几乎都是酒精自然健康有营养。度数跟红酒相仿,一般不超过18%,黄酒也不逊色于红酒。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舶来的红酒代表了美和时尚,其实黄酒无论是品相还是营养一点不逊于红酒。黄酒在日本接受程度却相当于红酒+啤酒在国内的流行度,大概和日本饮食不油腻的菜品搭配有关。中国有“红酒配红肉,白酒搭白肉”的酒菜搭配观念,但是对于黄酒来讲,像花生米、茴香豆等不油腻的小菜才是最佳搭配。国人好面子,这样的菜难以上席,也是黄酒难以流行的原因之一吧。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都会喝酒来放松身心。喝白酒怕伤身,怕醉酒误事;喝啤酒如饮料,一杯杯干,肚子胀也没有饮酒的快感;红酒虽时尚但拉菲啊赤霞珠啊什么的名词大部分人也是搞不懂其中来由,酸涩的口感也难以搭配中餐菜系,我永远也忘不了有次吃烧烤和红酒的尴尬……喝黄酒最容易达到微醺的效果,甜中带酸,余味芳香,有粮食的味道,几杯下肚四肢软绵绵,眼光都温柔了许多,尽兴而且不伤身。正如俄罗斯人评价清朝中国人喝酒:端起杯子来,也不碰杯,在空中让一下,说一句“请”,小抿一口又放下。礼仪之邦,酒风恬淡优雅。当然也有拼酒的场面,古代文人拼黄酒都是按斤算,酒量好的都在5斤以上,最典型的是李白斗酒诗百篇。男人酒风转向健康,女人饮酒更偏爱颜值,不光要好喝还要好看。包装要颜值高才能入女神法眼,入杯清亮明澈,琥珀色的花糯黄酒,轻嗅酒香温润略甜,入口清爽甘甜。喝法多变,夏天加冰入口清凉,下腹温润;冬天加入姜丝温着喝,浓香弥漫,暖意洋洋。黄酒不像白酒易醉,啤酒涨肚,红酒挑场合。既可以像李白一样约三五好友出游,“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酒助游兴;也可以像白居易一样“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约亲朋好友到家小酌畅谈;即使身在外地,也能像韦应物一样洒脱畅意,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潮流时尚杂志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时尚,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诗▪酒▪苏东坡!
编者按:看到这篇文章,也许你觉得有点长,但是,在编写的过程中,我实在不忍心再删了,看到的越多就越发让我震撼,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太伟大,太神奇了!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厚的诗酒文化遗产。我惊叹:倘无酒,中国的诗歌绝对不会有这么美妙!
“使我有名全是酒”----苏东坡的酒中诗情
北宋诗人苏东坡嗜美食,其饮酒“知名度”虽远不及李白、贺知章、刘伶、阮籍等,但却颇具“特色”,堪称酒德的典范。苏东坡不仅饮酒,还亲自酿酒。他曾以蜜酿酒,写以《蜜酒歌》一诗,并在《东坡志林》中记录过酿造方法。他还酿造过桂酒,写有《桂酒颂》,在序中说:“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世间物也。”他酿酒还作记录,写总结,《东坡酒经》仅数百余言,却包含了制曲、用料、用曲、投料、原料出酒率、酿造时间等内容。
苏东坡爱酒,但没有沉溺于酒。在他的诗文中,也甚少借酒浇愁的内容,他在饮酒赋诗时写下的多是对生活的赞美和祝福。《虞美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持杯遥劝天边月,
  愿月圆无缺。
  持杯复更劝花枝,
  且愿花枝长在,
  莫离坡。
  持杯月下花前醉,
  休问荣枯事,
  此欢能有几人知,
  对酒逢花不饮,
  待何时?
读东坡先生诗文,每闻酒香扑鼻,然而坡翁却不是极善饮酒之人。他自称,下棋、饮酒、唱曲三事不如人。不善饮酒而又喜欢与人饮得尽情尽兴。所以他的诗文里就每每出现一个“醉”字,因醉得传神,性情中的东坡便醺醺然独步千古了。
& 旷然酣饮,是坡翁的至乐。“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酒困日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见其酒醒,便悟得其醉,一醉一陶然之态。逢饮必醉,醉了又醒,醒了又醉,醉得手舞足蹈,口出华章,放旷风流者,惟我达人东坡。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万事如花不可欺,余生似酒哪禁泻
  穿花踏月饮村酒,儿使醉归官长骂。
  江城白酒三杯酽,夜老苍颜一小温。
  夜吟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荫。
  只愧无不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据说,苏轼是中国文人中写酒写得最多的文人。中年之后,他的生活和创作都离不开酒。在董治祥、刘玉芝编著的《鹤兮归来--苏轼在徐州》一书中,选注了苏轼在徐州的作品共95篇,提到酒的就有35篇。其中选注的诗词有77篇,提到酒的有32篇。比如,“吾一醉岂易得,买羊酿酒从今始”、“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山城酒薄不堪饮、欢君且吸杯中月”、“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喝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等等。
在《放鹤亭记》一文中,有六处说到酒。其中卫武公作《抑戒》,认为没有比酒更令人荒唐腐败的;而刘伶、阮籍等人却因为好酒而留名后世。值得一提的是,文中第二段重点本来是讲放鹤的,可苏轼却大讲特讲起酒来,以“酒”做宾,来陪衬鹤。这样,“山林遁士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从历史上看,做过徐州太守的人何其多也,惟有苏公经常与朋友一起登山临水,寻胜访幽,诗酒唱和,以他生花妙笔描绘了徐州的山山水水,并赋予了神气与灵性。
&&诗言志,酒载情,在读东坡先生诗文,每闻酒香扑鼻,然坡翁却不善其酒。自称,下棋、饮酒、唱曲三事不如人。逢饮必醉,醉了又醒,醒了又醉,醉得手舞足蹈,口出华章,放旷风流者,惟我达人东坡。不善饮酒而又喜欢与人饮得尽情尽兴。所以其诗文里每每出现一个“醉”字,因醉得传神……苏轼的诗文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借酒抒怀,充分体现了在徐期间的畅快心情和“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爱民思想。“但喜宾客来,置酒花满堂”、“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浆肩相摩”、“醉呼妙舞留连夜,闲作清诗断送秋”、“从君学种,斗酒时自劳”等都是例证。
& 苏轼“以酒为命”;“身后名轻,但觉一杯之重”。东坡爱酒、醉酒、赞酒,在他的诗词、散文、志记书信里,飘拂着美酒的芳香,描绘了美酒的魅力,刻划着他或是人们品酒的神姿趣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眠日亭午”;“酒酣胸胆尚开张”、“道逢醉叟卧黄昏”等等。他还专门写过六篇酒赋,其中《浊醪有妙理赋》,就是不解杯中乐趣的人读将起来,也要被他文中刻划的嗜酒者,那如醉如痴的快活形象所着迷!
如果说,美酒点燃了东坡文学创作灵感的火花,那他的行旅之思、壮游生活、横溢的文学才华又藉美酒发挥得淋漓尽致。熙宁年问,东坡在杭州任通判,这位助理地方官,一有机会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饱赏了杭州和西湖的旖旎风光。此间,他可谓日不离酒,不是在山上与僧人酌酒话佛,就是携家眷在湖上花艇行拳畅饮,要不然和朋友赴梨园与名伎共宴。几杯下肚,诗兴勃发。公元一千零七十三年春,西湖晴天如碧,东坡和做官的朋友们在湖心亭赏景摆宴,酒方酣,忽然下起蒙蒙细雨。雨中山色湖光奇幻,半醉半醒的东坡为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把西湖比拟绝代美女西施,这首诗至今仍被誉为所有吟咏西湖诗中最当且绝的杰作。
元丰年间,东坡被贬黄州务农,兼住在乡村的雪堂和城内的临皋亭,他常常抓住种田的空隙到城内小醉一回,而返回雪堂的时候,已是举步晃荡,有时倒在路边的草地上呼呼大睡。某日,他从城内喝酒回来,落日的金辉映照着他走过的黄泥坂,五彩的光圈不断地在他醉眼前摇晃。这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稀泥满坂的小山径,忽地给这位醉悠悠的诗人,获得了情感的寄托和创作的灵感,他一路高歌,成一首浪民狂想曲--《黄泥坂词》。而也是在酒后,这位文学巨匠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的文学杰作。
&东坡一生仕途坎坷,经受了惊涛骇浪。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被朝廷挤出外放杭州。不久,身陷乌台诗狱,获释后又被放逐黄州,晚年更不幸被远谪岭南惠州、儋州。在这拂逆境遇里,东坡
“澹泊自持”,喜乐如常,赏心:“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美酒,浇湮了他遭受政治迫害的郁闷,催化了他脱然超俗的幻想。他尽杯中酒,爱群好友,广泛交游,积聚了人们的智慧,撷取了多娇江山的灵气;他悟得酒从米出,虔诚地祈祷上苍保佑农民年年有好的收成,免遭饥疫,好让酒家有米酿酒赊给穷困的酒客。东坡乐在怀中,失意而“不失其正”。他觉得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有过兴衰和不幸,“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也把自己的兴衰和不幸归入历史的长河中,“胸中泊然”,“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在《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中说,“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苏东坡说自己“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常孤圆。”这是何等的清醒理智!
坡把剩酒倒进大缸
阴差阳错制成最早"鸡尾酒"
趣闻:东坡的“雪堂义樽” 比鸡尾酒更靠谱的佳酿
&&东坡对酒不但精晓品尝,还乐于酿造。他热情地向农夫、渔父求教酿酒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实践,积聚了不少制酒的技巧。东坡还把酿酒的方子刻石为记,埋在罗浮山的一座桥下,说让寻仙的人们找到酒方,按方制酒,喝了好升仙。
当年苏东坡惹朝廷不满,被发放到黄州务农,工资停了,奖金没了,津贴什么的更不用说。他又不会经商,没有来钱的地方,全靠几十亩薄地养活家小,秋收冬种,春耕夏锄,可是家里面却不缺好酒。
那些好酒当然不是他花钱买的,他买不起;也不是行贿者送的,因为他已不是领导,别人犯不着巴结他;更不是他自己酿的,因为苏东坡虽然懂酒,但不会酿酒。他曾经异想天开,用糯米掺蜂蜜来酿酒,以为酿出来肯定很甜,谁知蜂蜜腐败变酸,糯米长满绿毛,成品酒五彩斑斓,好像夕阳下的臭水沟。他不甘心,大着胆子尝了一口,把肠胃喝坏了,拉稀拉到腿肚子打颤(参见《避暑录话》)。
那么苏轼是从哪儿弄来的好酒呢?还是别人送的。他是大文豪,文章和诗词驰名天下,好多人仰慕他,所以送酒给他喝,包括黄州周边四五个地市的领导,都把各自辖区内最有名的好酒寄到他家里去。
老苏是很爱喝酒的,只可惜量太小。“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参见《书东皋子传后》)。花一天时间去喝,只能干掉半升(五合为半升,宋朝半升约三百毫升),最多相当于一瓶啤酒。领导们前前后后给他送了几十斤好酒,他只喝了几斤,剩下的不舍得卖掉,就在屋里攒着。
他家北墙根儿一长溜酒坛子,每个坛子里都装着大半坛名酒。到了夏天,坛子密封不好,苍蝇蚊子乱飞,苏轼怕酒坏掉,找了一个大缸,把那些剩酒统统倒进去,盖上盖子,封上黄泥,什么时候来了客人,就从缸里舀酒待客。苏东坡在黄州时给自己盖过三间简易房,房间四壁画满雪景,美其名日“雪堂”,那一缸混合酒就存放在雪堂里,故此老苏为它取名“雪堂义樽”。
其实苏轼应该顺手从鸡尾巴上拔根毛,“哗啦哗啦”把酒搅匀,然后改名“鸡尾酒”。因为我们知道,大约要到七百年后,纽约某酒馆一个名叫贝特西·弗拉纳根的服务员把几种剩酒倒进一个大容器里,冒充新酒给客人喝,结果鸡尾酒就横空出世了。
附: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我惊叹:倘无酒,中国的诗,还会这样美妙么!----编者的话
一、初识诗酒文化:
正当我闲来无事时,朋友介绍我到诗酒社做编辑工作,当时对诗酒文化认识十分很浅薄,工作只是为了消遣。也许是因为天性认真,做着做着就愈来愈发入道了,用老板的话说就是,“你越来越有感觉了”……然而,中国的诗酒文化之博大精深,是我所想象不到的,我虽不识酒,却喜欢诗。不知不觉真的全身心的爱上了这份工作。上面所编辑的《“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诗▪酒▪苏东坡》就是本编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精心编写的一篇关于诗酒文化的篇章,供诗酒文化的爱好者休闲时欣赏。看到这篇文章,也许你觉得有点长,但是,在编写的过程中,我实在不忍心再删了,看到的越多就越发让我震撼,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太伟大,太神奇了!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我惊叹:倘无酒,中国的诗歌绝对不会有这么美妙!
诗和酒,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可以说,中国诗歌的起源、发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酒。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自始至终都和酒文化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产生于西周初期的《诗经》中就已经有了大量关于酒的记述和描写。人们不禁要问,“倘无酒,中国的诗,还会这样的美妙么?倘无诗人,中国的酒,还会如此的有味道么?”……
&&二、再识古茅诗酒:
认识古茅诗酒还是来诗酒社工作以后,这是诗酒社与元和酒厂合作专门为消费者打造的一款高端酒品。古茅诗酒,产于中国著名酒都、历史文化古镇--贵州茅台镇7.8平方公里原产地核心之元和酒厂。元和酒厂,坚持依"水魂"、"粮精"、"曲魄"和古法"十技"来制酒传道。古茅诗酒,便是其制酒传道完美之结晶,被酒道业内誉为元和酒厂登峰造极之作。因酒质和口感在茅台镇堪称极品,被誉为"茅台镇之尊"。
由于茅台河谷、赤水河、紫红色土壤、微生物群以及本地原料的无法克隆,便使古茅诗酒具有天赋的不可复制性。故"离开了茅台镇,就产不出古茅诗酒"。
& 中国食品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白酒协会会长马勇对古茅诗酒给予了高度评价:此酒酱香突出,味道优雅细腻,干净醇厚,没有邪杂味,具有饮后不上头,不口渴,不易醉酒之特点。为茅台镇之上品酒。喝过的都说好!喝者如是说:众香皆妙,独爱酱香,遍尝百酒,只饮古茅。
&&饮者之感慨:(作者:诸葛先生)
  月华渐满又中秋,宝鉴回看雪满头。
  但吟千古茅诗酒,清风明月一扁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东坡的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