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是过大端午还是小端午,这些习

端午节为什么分大端午和小端午_百度知道
端午节为什么分大端午和小端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小端午和大端午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老黄县周围民间每年农历五月过两个端午,五月初一为小端午,五月初五为大端午。 大端午,即端午,古称端午,瑞阳,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汩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小端午源于胶东地区一则动人的民间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栖霞有户李姓人家,老两口暮年得子,十分高兴,谁知小孩子生下来以后竟是一条黑龙,妈妈当时就吓死了,他爹见状,顺手操起一把斧头,用力向龙身上砍去,不料只砍下一条尾巴,黑龙忍痛一溜火线直奔北海而去,一年到头也不敢回家,只是每年春秋两季回来给妈妈上坟,因为没有了尾巴,人们都叫它秃尾巴老李。后来秃尾巴老李到了东北的一条大江里,江里住着条称霸一方的白鳝,为争夺地盘黑龙和白鳝打了起来,一连几天不分胜败。后来秃尾巴老李托梦给闯关东的胶东老乡,求他们在五月初一这天,到江边助阵,看到江水发黑的时候,就往江里扔吃的东西,帮它打败白鳝。住在那里的胶东人饱受白鳝欺悔,听说家乡来的黑龙要为民除害非常高兴,到了五月初一这天,一大早就拿着准备五月初五日过端午的食品来到江边,看江水发黑了,就一齐往江里扔鸡蛋和粽子给秃尾巴老李吃,结果赶走了经常危害百姓的白鳝,黑龙从此便住进了这条大江,人们把这条江称为黑龙江。自从秃尾巴老李镇守黑龙江之后,这一带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为了报答黑龙的恩德,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日,附近闯关东的胶东人都要煮鸡蛋,包粽子送到江里给秃尾巴老李吃。经朝历代,相沿承袭,逐渐衍变成为胶东人的小端午。直到如今龙口(旧称黄县)民间每年都过两个端午节,习称小端午、大端午。 黄县的端午节虽然有大小之分,但两个节俗都是一样的。过去节日期间“民快(旧官府专管缉捕的差役)乡兵角技于演武场,为演柳”,“妇女妆艾虎簪、艾叶、榴花、佩朱符,以避邪。是日多蓄艾”(清同治《黄县志》、民国《黄县志稿》)。 早年间的端午节被人们涂上了一层浓郁的民俗色彩,使得这一古老的节日显得神秘而又有趣。节日前几天,女人们先把苘麻染成黄色,然后用红线勒成约一寸长的小扫帚和小炊帚。巧妇们还用各色花布做成石榴、桃子、小老虎、小老鼠等花样各异,玲珑精巧的香荷包,里边装上中草药,节日期间佩戴在身上,据说可以祛病。 端午节这天早晨,将新鲜的艾枝插在门楣中央,习称插艾。有小孩的人家还要给孩子在手腕上束像手镯似的五彩丝线,名为“五丝线”、“缕束线”,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到雨水里冲走。 节日这天人们还饮雄黄酒,或是把雄黄水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里,也是为了避免瘟疫虫豸的侵害。 有的人家在日出之前,用桃木刻成小刀、小剑,说是日后可用来避邪。民间盛传,端午节这天早晨捉一只青蛙,把一锭墨塞到它的肚子里,以后用这墨研成墨汁,用笔醺着抹到患处,可以用来治疗脖子上的火痼子。有趣的是民间还有一则口诀:“赫赫扬扬,日出东方,神笔在手,万病消亡”。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今的龙口人摒弃了往昔的旧俗,但仍然过两个端午。节日这天依旧插艾枝、包粽子、煮鸡蛋,设家宴,秃尾巴老李那古老而美丽的神话故事,也一代
端午和大端午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老黄县周围民间每年农历五月过两个端午,五月初一为小端午,五月初五为大端午。 大端午,即端午,古称端午,瑞阳,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汩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山东人的端午节:回归传统老习俗---中国文明网
山东人的端午节:回归传统老习俗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节、端五、端阳、重午。五月五日古人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叫“浴兰节”。道教又称此日为“地腊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女儿节、蒲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
  端午节源于古代的避“恶日”,传说这一日恶疠病疫多泛滥,古代人有“躲午”(躲五)的习俗,以讹传讹,说成了“端午”。当然,一个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但是旧时山东农村多不知屈原是何许人,因此许多地方也把端午当成是纪念秃尾巴老李的节日。
  插艾蒿 
  端午节之日,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蒿。除了插艾蒿外,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临沂地区则在大门上插柏枝,用以驱邪。
  为孩子祈平安
  像许多民俗节日一样,为孩子祈求平安富贵都会是重要的内容。端午这一天,小孩子要戴“五毒兜”,上有绣织的五毒图(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寓意以毒攻毒,确保健康;在肚脐处往往会戴一个小兜儿,妈妈或奶奶会在里面放一个温热的鸡蛋,或用温热的鸡蛋在小肚儿上滚几滚,边做边说“一年不会肚子痛”一类的话;还要在小孩子的手脚腕部拴上“禄寿线”(五色线),叫“轧五丝”;用五彩丝线扎制成非常小的笤帚、炊帚送给小女孩,用意皆是祈福求平安,祝愿女孩将来做活计好。
  莱州、招远一带的妇女儿童,还习惯用雄黄涂抹耳朵,意在驱邪防病;临清给7岁以下的男孩戴“符”,符是一种用麦秸做的土项链,给7岁以下的女孩戴石榴花,因屈原投江时,正是石榴开花时,以此纪念屈原;临清的小孩在端午节这天都要穿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帮上用毛笔画上蝎子等5种毒虫,意思是诗人屈原的墨迹能杀死5种毒虫,使儿童免受毒害;临朐、滕县等地的妇女小孩习惯戴香布袋,据说可以驱瘟避邪。 
  现在,这些习俗有的已经不被年轻人所知了,其实这好多习俗不应单单从迷信的角度去看,而应看到其中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为他们平淡艰难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
  端午食俗&&
  包粽子 &
  端午节的特色饮食,粽子是名副其实的标志性食品,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粽,芦叶裹米也。”西晋周处《风土记》记载:“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方的粽子形状已是不尽相同,角黍出现在北方地区,多以黍米(大黄米)包制,而南方人则创造出了“筒粽”,以竹筒盛糯米蒸制而成。&
  宋代以后,粽子又增加了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许多形状。如果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家人会为他特制一种毛笔形粽子,称为“笔粽”,取“必中”的谐音,借以表达家人对其金榜题名的期盼之情。 &
  吃艾叶炒鸡蛋 &
  端午日,山东各地还有吃艾叶煮鸡蛋的习俗。这天一大早,家人便将新鲜的艾草放在锅里煮鸡蛋。鸡蛋熟时,蛋皮变成微绿色,还带着微微的艾草香。&
  凉糕和五毒饼 &
  除粽子、鸡蛋外,端午节的食品还有凉糕、五毒饼、玫瑰饼、藤萝饼等。凉糕,用北方特产黄米制成,将煮熟的黄米糕在案板上先薄薄地铺一层,然后再铺一层枣子、玫瑰、豇豆泥做成的馅儿,上面再铺一层黄米糕,放凉后用刀切成菱形小块,蘸白糖吃。&
  五毒饼是一种类似桃酥的糕点,玫瑰饼和藤萝饼都是利用时令花草为材料制成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端午食品,叫做“白头草”,是将杏、梅、菖蒲、生姜、李子、紫苏切成细丝,用盐或者用糖、蜂蜜浸泡后晒干食用,用料十分讲究。 &
  采药 &
  端午节时,许多地方有采药习俗。俗谣曰:“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一些用其根茎入药的植物,至端午时节已经成熟,可以入药,是采药的好时节。&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胶东地区的人们往往在太阳出来前到田里、地里采摘车前子、紫花地丁、小麦苗、艾蒿等等,装到箩筐里带回家放在院子里晒干,晒干后挂起来留作以后做药材用,连不能进山采药的老人,也要在村前寨后的田间地头采一些常见的草药备用。 
  艾草驱瘴 &
  艾草是端午采药中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草药。旧时人们将艾条、菖蒲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蒿、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还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女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在民间,人们常将艾蒿晒干搓成艾绳,用来熏蚊子。到了夏夜户外乘凉之时,静坐着说话儿或听故事,最怕的是蚊子,这时候,只要将艾绳燃了,艾的香味便会随着烟雾而弥漫四周,蚊子便不敢近前了。 
  五彩线 &
  五彩线俗称“长命线”,端午节系五彩线的习俗至少成于汉代,因此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五彩线是用5种颜色的丝线捻成,而这5种颜色必须是青、白、红、黑、黄,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这五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系五彩线也有讲究,可以系在手腕上,也可以系在脚腕上,但是要男左女右,而且一定要在端午节的前一天系好。系线时,孩子们不能开口说话,所以有很多大人是在五月初四的晚上等孩子熟睡后,悄悄地给孩子系上。 
  系上的五彩线想要摘下也是有讲究的。五彩线要在端午节后第一个雨天摘下,压在石头下面,大人们说五彩线会在石头下变成一条“圣虫”(蛇)爬走,灾病也就随着带走了;也有人说摘下的五彩线要放在雨水中被冲走,这样好运也就随之而来。其实现在想想,这只不过是人们自我安慰的良好愿望罢了。 
  剪纸 &
  端午节张贴剪纸的习俗,在蓬莱、长岛等地流行较广,现在蓬莱端午贴剪纸的风俗已经消失,而在长岛县北面的几个岛子,如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北隍城岛还保留着这一古老的风俗。 
  海岛上的人以农历五月初一为“小端午”,在这一天拉开节日的序幕。清早起来,先在大门的门槛上贴一对牛形剪纸。人们以为,力大无穷的黄牛可以把门避灾。
  到了五月五日,太阳还没出山,节日剪纸就已张贴完毕。这一天,贴剪纸的地方,重点还在大门,但又不限于大门。
  大门上仍要贴一对黄牛,有的还要在牛身上书写文字:“我是天上老黄牛,专到人间吃忧愁。”黄牛之外,再贴桃、虎、狮、葫芦,房门上贴葫芦、宝剑,窗上贴虎、猫。凡是住房有孔通外面的地方都要贴。节日到渔村,走在大街上,简直就是一个剪纸作品的长廊。 
  在滨州一带,有在大门上贴艾虎和剪纸葫芦的习俗。剪纸葫芦的样子有好多种,有“莲花双鱼”、“仙桃石榴”、“蝴蝶牡丹”、“老鼠葡萄”、“娃娃采葫芦”等,葫芦意为祛邪免灾保平安,“莲花双鱼”意为连年有余,仙桃寓意多寿,石榴、葡萄寓意多子,总之大都是表现多子多福多寿,富贵有余、人丁兴旺的吉祥寓意图案,反映了人们祝福平安、祈求美好的愿望。 
  拉露水 &
  在胶东一带,端午节期间,有一个有趣的活动,便是“拉露水”。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起大早,在太阳出来之前,孩子带着小毛巾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拉草叶上的露水擦脸,尤其是眼睛和耳朵要擦得很仔细,据说可以耳聪目明,一年不害眼病。大人则牵着牲口,到沟边夼旁,一边拉露水洗脸,一边看牲口啃嫩草。
  民间认为,大人用露水擦脸和胳膊,一年身体好;牲口吃了端午草,可以不得杂病。在海阳、莱阳一带,端午清晨,乡间的老太太都要穿上新衣,趁着太阳未出之时上山“拉露水”。有的人还将拉了露水的毛巾带回家给在家里的老人擦,据说不长疮。
  乳山的拉露水习俗更有情趣。端午的头一天,大姑娘、小媳妇要做的顶要紧的一件事是采集月季花,再去山里、河边采摘来艾蒿心、桃树心、柳条皮、腊条皮等。回家将这些都洗净,用清水浸泡在一个大盆中,一满盆姹紫嫣红煞是好看,露天置放于院中干净空阔之处,经过一夜的雨露滋润,第二天清早起来,捞出花草,那水的颜色是极淡极纯的浅蓝,芳香袭人、清香四溢。
  合家人便从这大盆中倒水洗脸、洗胳膊,那是一种神清气爽、余香袅袅的美妙感觉。这种习俗现在已少有人做,其本意还是与驱五毒有关,所用原料大都有消炎止痒的药用价值,可防蚊虫叮咬,是真正意义上的“花露水”。
  这其中不仅体现了乡野百姓对自然的尊重与认识,而且整个过程富有美感。其实这种习俗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周代,就“五月五日,蓄兰为沐”了,屈原的《楚辞》中也有“浴兰兮沐芳华”的诗句。如此说来,这种习俗距今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济南人过端午节:
  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五毒”指(蝎子、蜈蚣、毒蛇、哈蟆、壁虎〕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就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驱虫避邪,保以安康。
  饮雄黄酒,吃粽子:端午节这天早饭前,要先饮一杯雄黄酒,然后再食用粘米、红枣等包成的粽子,饮黄酒据说可以杀虫害,避百邪,包粽子则是为了凭吊爱国诗人屈原。戴香包、系五彩丝线。
  山东端午节吃的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风味独特。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和在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这也是济南端午节普遍流行的习俗。
  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这天,在济南一些名士则在这一天泛舟明湖,聚会畅饮,作诗唱合。以上这些风习,有些一直延续至今天,如端午节这天插艾枝,包粽子等,今天在济南依旧很兴盛。
  知识链接:“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秃尾巴老李”的汉族民间传统故事,在山东广为流传,相似文字记载可参见清朝袁枚的《子不语》:“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浣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乳。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
  因此,凸尾巴老李虽为龙,却是普通村民所生。因其出身姓李,而尾巴又被其父砍断一截而得名“秃尾巴老李”。
  在山东,传说“二月二,龙抬头”即与秃尾巴老李有关;在黑龙江,传说船过江时必须有山东人才能开船,也是因秃尾巴老李爱护其老乡。
  秃尾巴老李历史传说
  在林海苍茫的小兴安岭中间,有一汪神奇的水湾,湾中各种鱼类翕忽其间,一派水美鱼乐的好景致,这汪水当地人名之“回龙湾”。说起这个传奇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秃尾巴老李”传说是人遭龙戏,即人龙杂交的产物。
  在海南岛、珠江流域也有“掘尾龙老李”传说,龙母姓温,广西武鸣河古称“温水”,故可推断出她是生长于骆越壮侗民族地域。译音“李”字,在壮语中就是“蛇”的称呼。
  民间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习俗还有许多:如传说农历六月六日是“秃尾巴老李”的生日,每逢这天,他们家的人都要把他断留在家里的龙尾巴拿出来晒一晒,并有谚语说“六月六,晒龙衣,阴晴四十天”,即这一天是什么天气,就会持续40天都这样。
  后来演变为民间晒衣日,据说这一天晒了衣服穿着吉利。还有就是一些地方妇女都穿绑腿裤,伏天夜里不敢在户外乘凉,更不敢打盹,生怕遭到龙戏等等。
  传说老家是山东青岛市平度市马戈庄镇闫庄村,该村每年农历四月十七都有纪念老李的民俗活动。四年三次,2010年是近四年中最大的一次。
  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在山东各地流传甚广,并且民间认为秃尾巴老李的家就在山东。
来源:山东文明网&&&&责任编辑:杨学静为什么会有大端午和小端午之分?_百度知道
为什么会有大端午和小端午之分?
我有更好的答案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但在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浙江等不少地方,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小端午,农历五月十五日是大端午。据说屈原故乡湖北秭归有三个端午节:“头端阳”农历五月初五,“大端阳”五月十五,“末端阳”五月二十五。大湘西的辰溪、麻阳、泸溪、沅陵、溆浦一带,过去很少过五月初五,一般过五月半,辰溪人称为“五月十五”(称中秋节为“八月十五”、“八月半”)。为什么那一带的湘西人过五月十五大端午?据说原因有二:其一:纪念屈原。屈原名篇《涉江》有以下文字:“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因此,辰、溆一带的湘西人视屈原为半个乡人。当年,屈原过鄂渚(湖北武昌)、入洞庭、溯沅水、经枉陼(湖南常德武陵)、至辰阳(湖南辰溪)、入溆浦,不久又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到了长沙附近的汨罗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大概是公元前278年,屈原当时约62岁)。噩耗传到湘西,已过十来天,所以湘西一带的端午节比别的地方迟10天。其二:战争使然。据传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武威将军刘尚带兵征湘西,全军覆没。在朝廷无将可使之际,年逾六旬的伏波将军马援主动向汉光武帝刘秀请战(“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和“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都是马援的名言)。马援举兵之时,正值农历五月初五,士兵面带难色,马援厉声说:“端午佳节,蛮酋必醉,进可成功。今日乃小端阳也,后将与诸将过大端阳。”当即进兵,果然守兵过端午喝得酩酊大醉,毫无防范,马援因此势如破竹,不几日便降服了湘西一带。五月十五日这天,马援杀猪宰羊,犒劳将士。自此,湘西一带就过五月十五大端午了。农历五月十五那一天,湘西一带的出嫁之女都要携夫回娘家拜五月半,喝节日酒、吃粽子,还有龙船比赛可以观看。辰溪、麻阳的辰河一带,“龙舟文化独具特色,每逢农历五月十五日左右,江中龙舟飞梭,锣鼓震天,挠手汉子们赤着上身,只穿短裤,或仰卧船头,或侧坐船边,两船并拢,相互配对,在众人呐喊助威声中相互拼搏——掐脖子、抓胸脯、脚蹬、脚挑、挽手臂等。若将对方掐落水中,或对方自知不力而招手为止方为胜。当地人称之为“掐龙船”。在季羡林主编的《中国文史百科》中对辰河龙舟作了浓墨重彩的记载。”
采纳率:67%
来自团队:
大端午 小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大家都晓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但你家晓不晓得,过去民间还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咧?蛮早的时候,南宋有个叫季裕的人写了本书叫《鸡肋集》,里面说:“楚地以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节,五月十五为大端午节。”
过去,在小端午这天要举行划龙船,那个场面热闹流了。武汉有个民谚说:“听鼓下桡,船行直飙”,说的就是赛龙舟。
男将划龙船克了,女将搞么事咧?当然是看男将划龙船了。不光是看,少女还要穿上新鞋袜,头发上再插朵栀子花,打扮得整整齐齐,相伴到江边看,这个习俗叫“摆端阳”。有一首《看龙舟》的竹枝词写得好:“哥哥船头划头桨,妹妹心里像琴弹,使劲帮腔喊号子,阳伞杵得稀巴烂!”
小端午这天,汉口有个“踏龟”的风俗。这天,汉正街各行各业都要歇业放假一天。店员们相伴搭划子到对岸龟山游玩,俗称“踏龟”。
小端午“踏龟”,大端午就要玩水。民谚说:“吃了端午粽,才把寒衣送。”武汉的气候在大端午节后进入了真正意义的热天,此后气温一直上升,所以过去大端午是很多市民一年游泳的开始之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小端午和大端午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老黄县周围民间每年农历五月过两个端午,五月初一为小端午,五月初五为大端午。 大端午,即端午,古称端午,瑞阳,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汩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小端午源于胶东地区一则动人的民间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栖霞有户李姓人家,老两口暮年得子,十分高兴,谁知小孩子生下来以后竟是一条黑龙,妈妈当时就吓死了,他爹见状,顺手操起一把斧头,用力向龙身上砍去,不料只砍下一条尾巴,黑龙忍痛一溜火线直奔北海而去,一年到头也不敢回家,只是每年春秋两季回来给妈妈上坟,因为没有了尾巴,人们都叫它秃尾巴老李。后来秃尾巴老李到了东北的一条大江里,江里住着条称霸一方的白鳝,为争夺地盘黑龙和白鳝打了起来,一连几天不分胜败。后来秃尾巴老李托梦给闯关东的胶东老乡,求他们在五月初一这天,到江边助阵,看到江水发黑的时候,就往江里扔吃的东西,帮它打败白鳝。住在那里的胶东人饱受白鳝欺悔,听说家乡来的黑龙要为民除害非常高兴,到了五月初一这天,一大早就拿着准备五月初五日过端午的食品来到江边,看江水发黑了,就一齐往江里扔鸡蛋和粽子给秃尾巴老李吃,结果赶走了经常危害百姓的白鳝,黑龙从此便住进了这条大江,人们把这条江称为黑龙江。自从秃尾巴老李镇守黑龙江之后,这一带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为了报答黑龙的恩德,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日,附近闯关东的胶东人都要煮鸡蛋,包粽子送到江里给秃尾巴老李吃。经朝历代,相沿承袭,逐渐衍变成为胶东人的小端午。直到如今龙口(旧称黄县)民间每年都过两个端午节,习称小端午、大端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端午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在苏州过端午是为了纪念他!这九大习俗你完成了吗? -名城新闻网
在苏州过端午是为了纪念他!这九大习俗你完成了吗?
时间: 17:51:00
来源:苏州发布
核心提示:今天就是端午节啦,也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小鱼先祝大家端午安康。咦!为什么说安康?不说端午快乐?
因为端午节是个纪念先人的日子,所以就不互祝快乐啦,送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和安康”。
  今天就是端午节啦,也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小鱼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咦!为什么说安康?不说端午快乐?
  因为端午节是个纪念先人的日子
  所以就不互祝快乐啦
  送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和安康”
  ◆ ◆ ◆ ◆ ◆
  在结束了周末连续的雨天模式后,这个小长假里,苏州天气还是比较给力的。前两天都没有雨,户外活动什么的都是妥妥的!
  ◆ ◆ ◆ ◆ ◆
  说到端午节,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可苏州的端午却有所不同,纪念的是比屈原大了200多岁的伍子胥。
  如今,行走苏州城西,沿着胥江,方圆数百里的很多地名,都带有“胥”字,比如胥门、胥口等。这里的“胥”指的就是,苏州人人熟知的伍子胥。可见苏州人对伍子胥爱的有多深沉。
  当年:
  吴王阖闾为了与楚国争霸,广招人才,能文能武的伍子胥很快得到了阖闾的赏识。有一次,伍子胥向阖闾提出建议,“吴国地处东面,三面受敌,又有江海之患,一旦强敌入侵,于吴国十分不利。只有兴建一座大城,驻兵屯粮,方能永葆千秋大业!” 阖闾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便命伍子皮胥监造这座大城。
  (以吴地传统工艺制作的伍子胥(左)和吴王阖闾(右)小泥人)
  那时候,要造一座大城可不容易啊!
  伍子胥“相土尝水”,充分考察了地理和水文条件;“象天法地”命令工人造了八个陆城门,八个水城门。城外有护城河,内有护城壕;城墙是用泥土夯实的,坚固无比。
  (▲古城门分布▲)
  最终,构筑了周长47里的大城和周长10里的内城,这在当时的长江流域可是数一数二的。阖闾心中十分高兴,给它取名为“阖闾大城”。
  这座城一用就是2500多年,并且位置始终不变,因此,苏州古城被誉为“全国第一古城”。可以说,伍子胥就是苏州古城之父,没有伍子胥就没有苏州城。
  后来,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夫差由于听信了谗言,不但失去了对伍子胥的信任,甚至赐死伍子胥,而且还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因此也有了“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说法。
  伍子胥对吴地倾注了心血,给了我们一个这么美好的苏州,2500年后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纪念一下给了我们假期和粽子...哦不...是美丽苏州 的伍子胥大人。
  那么,在苏州应该怎么过端午呢?
  在2009年,苏州端午习俗因为保存完整,作为中国端午节的四处重要传承地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端午节的四处重要传承地之一
  苏州的端午主要有这九大习俗
  1、佩 挂 香 囊
  端午节,苏州风俗要戴香囊。吴中风俗历来竞尚丽巧,旧时绣制香囊是一项极重要的女红,每到端午节前夕,闺阁女子媳妇妯娌们就要早做准备,在自己做好的香囊上设计好新奇的文饰,再巧加刺绣。
  2、挂 钟 馗 像
  苏州端午习俗中一项内容是家里悬挂钟馗像,而且在五月要挂整整一月。意思是,堂中挂钟馗画图一月,以祛邪魅。
  3、吃 粽 子
  端午节怎么能少了吃粽子呢。别看现在每天都能买到粽子。以前,粽子真的只有端午才有吃,而且苏州传统粽子口味只分为5种,赤豆粽、红枣棕、白水棕、豆沙粽、肉粽。
  4、悬 挂 菖 蒲
  菖蒲是有说法的哦,尖尖的菖蒲叶,喻为剑;上面绑个大蒜头,喻为榔头。大概的意思就是说,防止大鬼小鬼进屋里来。买回来的菖蒲,按照老苏州宁的做法需要用一小块红纸包扎一下,然后用绳子挂在门口。
  5、吃 五 黄
  苏州人在端午节一直有“吃五黄”的习俗。所谓“五黄”,是指黄鱼、黄鳝、黄瓜、黄泥咸鸭蛋黄和雄黄酒。黄鱼、黄鳝等都是时令食物,很有滋补功效,而雄黄酒则是有杀菌杀虫,蚊虫不侵的功效。
  6、赛 龙 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影响最广的一项传统习俗。苏州龙舟竞渡最早起源在胥江河。如今,在古老胥门城墙下,每逢端午节,苏州人仍会在这里延续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如此,金鸡湖、太湖等地区也将举行盛大的龙舟赛事。
  7、吃 大 蒜
  俗话说,端午不吃蒜,鬼在面前转。嗯,看来吃大蒜是用来辟邪滴。
&&& 8、穿 五 毒 衣
  苏州的端午节有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给七岁以下的孩子穿上印有老虎图案的“五毒衣”,同时还要挂上装满艾草、菖蒲等植物的香袋、穿上虎头鞋。由于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份,而这时苏州地区即将进入梅雨季节,天气湿热,蚊虫出没,人也容易长一些痱子、疖等,而孩子抵抗力差,给他们穿戴这些衣服配饰,主要是希望孩子不受感染,寓意孩子身体健康。
&&& 9、兰 汤 沐 浴
  与穿五毒衣一样,兰汤沐浴也是一种寓意健康的习俗。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用艾草、菖蒲等几十种花草和药材,泡制后用汤水沐浴,洗过之后据说可以达到蚊虫不侵的效果。
  ◆ ◆ ◆ ◆ ◆
  今天,你打算怎么过呢?这几大习俗还有没完成的,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责编:方洁)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天端午节,大家端午节快乐!今天,全国上下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过节,但是你知道吗?除了吃粽子,苏州可是有自己独特的过端午节的方式哦~咱们一起来看看。发布时间: 17:51:00舌尖上的吴中是怎样的味道?这个端午,央视连续四天带你寻找!发布时间: 17:51:00发布时间: 17:23:00发布时间: 17:17:00发布时间: 17:16:00
提到苏州的糕团,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观前街的老字号黄天源,不过最近,店门口的一则公示,让不少老苏州担心起来。
支付宝发了一条消息,“2016年账单已出”。
路过昆山江浦路吴淞江大桥的市民觉得有些怪异,大桥的桥面,竟然一边高一边低,难道这桥出问题开裂了?
从李强书记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也可以看出这次会议不是以“乡愁乡情”之名行“招商引资”之实。
陶小妹每天像照顾婴儿一样,她最大的心愿是——会不会有一天,儿子能够再叫我一声“妈妈”。
苏州中小学于9月1日开学,全市交通进入“开学模式”。小编提醒,尽量错峰出行,尽量避开学校附近路段。
房地产政策接二连三出台,对购房者购房意愿会有影响吗?今年的“金九银十”还会来吗?
名城新闻网 news.2500sz.com
銆婂悕鍩庤嫃宸炪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