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些作家给你给女朋友写情书书,你要嫁给谁

给你写情书,你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
给你写情书,你该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找个合适时间,把这个学生请来,好好和他聊聊人生理想: --告诉他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那是建立在共同的人生理想之上的感情交融; --培养并指导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爱情观; --帮助并指导他努力学习。 --作为老师,我不仅会传授给学生课本知识,也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个人素养;并努力帮助,以促使我的学生向着人生辉煌的巅峰迈进。这,或许是我的个人观念,仅供参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0位作家的情书,让人看了脸红心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  一个白日带走了一点青春,日子虽不能毁坏我印象里你所给我的光明,却慢慢的使我不同了。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我想到这些,我十分犹豫了。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我也安慰自己过,我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朱生豪写给宋清如】  我近来吃糖吃得太狠,有时我想像吃的是你的耳朵你的鼻头,这样使糖加了一重微咸的味道,因为你不会是甜的。有一种糖的包纸上印着四个Darling的字,这种糖大概患神经病和我一样。  【鲁迅写给许广平】  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绝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样的人了,我可以爱。  听讲的学生倒多起来了,大概有许多是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  【徐志摩写给陆小曼】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不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齐整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眉,有我独到的领略。  眉,我写日记的时候我的意绪益发蚕丝似的绕着你;我笔下多写一个眉字,我口里低呼一声我的爱,我的心为你多跳了一下。你从前给我写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情形我知道,因此我益发盼望你继续你的日记,也使我多得一点欢喜,多添几分安慰。  【闻一多写给高孝贞】  亲爱的妻:这时他们都出去了,我一人在屋里,静极了,静极了,我在想你,我亲爱的妻。我不晓得我是这样无用的人,你一去了,我就如同落了魂一样。我什么也不能做。前回我骂一个学生为恋爱问题读书不努力,今天才知道我自己也一样。这几天忧国忧家,然而最不快的,是你不在我身边。亲爱的,我不怕死,只要我俩死在一起。我的心肝,我亲爱的妹妹,你在哪里?从此我再不放你离开我一天,我的肉,我的心肝!你一哥在想你,想得要死!亲爱的:午睡醒来,我又在想你。时局确乎要平静下来,我现在一心一意盼望你回来,我的心这时安静了好多。  【梁实秋写给韩菁清】  我的爱:昨天寄上二函,下午一函报告我不能如约于二十二日动身,匆匆写好寄出,不知信里说了些什么,料想你看了一定不痛快,我心里好难过。爱人,我不是不想早一点飞到你身边,实在是命运捉弄人,美国的环境及法律手续之繁处处掣肘,使得我困在此地。当然,我不等支票,空手回去,是办得到的,但是想来想去,那很不好。我必须随身带一些钱。因此只好耐心等候,对不起我心爱的人。爱人,我不像热锅上的蚂蚁了,我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满腔欢喜准备回去与你相聚,突然知道又要延期,这打击实在太大,而且没有人同情!我越来越觉得只有你一个人是我的知音!任何其他的地方不能给我温暖。爱,我现在只有忍耐,尽量利用空闲写一点东西,打发掉这难以忍耐的时光。希望你也善自珍摄,千万保重,一切谨慎小心,至要至要。我最不放心的是你一个人在家里,晚上有人陪不好,没人陪也不好,我挂念极了!爱人,邮差现在还没来,急于出去寄信,下午再写。你的人,秋。  【丁玲写给胡也频】  爱人:先说这时候,是11点半,夜里。  大的雷电已响了四十分钟,是你走后的第二次了。雨的声音也庞杂,然而却只更显出了夜的死寂。一切的声音都消失了,唯有那元止的狂吼的雷雨和着怕人的闪电在人间来示威。我是不能睡去的,但也并不怎样便因这而更感到寂寞和难过,这是因为在吃晚饭前曾接到一封甜蜜的信,是从青岛寄来的。大约你总可猜到这是谁才有这荣幸吧。不能睡!一半为的雷电太大了,即便睡下去,也不会睡着,或更会无聊起来,一半也是为的人有点兴奋,愿意来同我爱说点话。在这样的静寂的雨夜里,和着紧张的雷雨的合奏,来细细的像我爱就在眼前一样的说一点话,不是更有趣味吗?(这趣味当然还是我爱所说的:“趣味的孤独”)。  电灯也灭了,纵使再能燃,我也不能开,于是我又想了一个老法子,用猪油和水点了一盏小灯,这使我想起五年前在通丰公寓的一夜来。灯光微小的很,仅仅只能照在纸上,又时时为水爆炸起来,你可以从这纸上看出许多小油点。我是很艰难的写着这封信,自然也是有趣味的。  再说我的心情吧,我是多么感谢你的爱。你从一种极颓废,消极,无聊赖的生活中救了我。你只要几个字便能将我的已灰的意志唤醒来,你的一句话便给我无量的勇气和寂寞的生活去奋斗了。爱!我要努力,我有力量努力,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名,即使为偿补我们分离的昔绪也不是,是为了使我爱的希望不要失去,是为的我爱的欢乐啊!过去的,糟蹋了,我的成绩太惭愧,然而从明天起我必须遵照我爱的意思去生活。而且我是希望爱要天天来信勉励我,因为我是靠着这而生存的。  【朱湘写给刘霓君】  你说我的信很可爱,这是因为你是一个可爱的人,所以我写给你的信也跟着可爱了。霓妹我的爱人,我希望这四年快点过去,我好回家抱你进怀,说一声:“妹妹,我爱你!我永远爱你!”  我如今过得越久,便越觉得你好。我前两天想,唉,要是我快点过了这几年,到霓妹妹身边,晚上挨着她睡下,沾她一点热气,低低说些情话,拿一只臂膀围起她那腰身,我就心满意足了。  【瞿秋白写给杨之华】  临走的时候,极想你能送我一站,你竟徘徊着。  海风是如此的飘漾,晴朗的天日照着我俩的离怀。相思的滋味又上心头,六年以来,这是第几次呢?空阔的天穹和碧落的海光,令人深深的了解那“天涯”的意义。海鸥绕着桅樯,像是依恋不舍,其实双双栖宿的海鸥,有着自由的两翅,还羡慕人间的鞅掌。我俩只是少健康,否则如今正是好时光,像海鸥样的自由,像海天般的空旷,正好准备着我俩的力量,携手上沙场。之华,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王小波写给李银河】  昨天晚上分手以后,我好难过。我这个大笨蛋,居然考了个恶心死活人的分数,这不是丢人的事儿吗?而且你也伤心了。所以我更伤心。  我感觉你有个什么决断作不出来。可能我是卑鄙无耻的胡猜,一口一个癞蛤蟆。我要是说错了你别伤心,我再来一口一个的吞回去。真的是这样的话,我来替你决断了吧。  你妈妈不喜欢我。你妈妈是个好人,为什么要惹她生气呢。再说,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你应该遇到的。真的,你不应该遇到。还有好多的好人都不喜欢我。你为什么要遇到那么多痛苦呢!  还有我。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你也飞吧。我会难过,也会高兴,到底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我来说几句让你生气的话,你就会讨厌我了。小布尔乔亚的臭话!你已经二十六七岁了。不能再和一个骆驼在一起。既然如此,干脆不要竹篮打水的好。  你别为我担心。我遇到过好多让我难过的事情。十六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大家都睡了,我从蚊帐里钻出来,用钢笔在月光下的一面镜子上写诗,写了趁墨水不干又涂了,然后又写,直到涂得镜子全变蓝了&&那时满肚子的少年豪气全变成辛酸泪了。我都不能不用这种轻佻的语气把它写出来,不然我又要哭。这些事情你能体会吗?“只有歌要美,美却不要歌”。以后我就知道这是殉道者的道路了。至于赶潮流赶时髦,我还能学会吗?真成了出卖灵魂了。我遇到过这种事情。可是,当时我还没今天难过呢。越悲怆的时候我越想嬉皮。  这些事情都让它过去吧。你别哭。真的,要是哭过以后你就好过了你就哭吧,但是我希望你别哭。王先生十之八九是个废物。来,咱们俩一块来骂他:去他的!  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  爱你就像爱生命。算了。不胡扯。有一个老头来找我,劝我去写什么胶东抗日的事儿,他有素材。&&你要是不愿拉吹,我就去干这个。总之,我不能让你受拖累了。  我爱你爱得要命,真的。你一希望我什么我就要发狂。我是一个坏人吗?要不要我去改过自新?  算了,我后面写的全不算数,你想想前边的吧。早点答复我。我这一回字写得太坏,是在楼顶阳台上写的。  还有,不管你怎么想,以后我们还是朋友,何必反目呢。  【托尔斯泰写给安德列耶夫娜】  我日益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三个星期来我每天都说:我今天统统说出来,可是辞别的时候,仍然怀着惆怅、懊悔、恐惧和幸福的心情。每天夜里,当我像这会几一样回想逝去的一天时,我感到痛苦,我问自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怎样说,说什么呢?我带着这封信在身边,如果我又没机会或者没有勇气向您倾吐衷曲,就把这封信交给您。我觉得,府上对我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我爱令姐莉扎。这不对。您的小说深深印入我的脑海,在读了您的小说之后,我深信我这个杜勃里茨基不配向往幸福,不配占有您的富有诗意的爱情??我过去不曾,将来也不会羡慕您所爱的人。我觉得,我能从您身上,就像从孩子们那儿一样得到快乐。我在伊维奇庄园曾经写道:“在您面前我清楚地感到自己年老,没有福气同您匹配;正是同您。”但是无论当时还是后来我都在欺骗自己。当时我还能斩断情丝,重回斗室,去致力于写作和我所醉心的事业。现在可什么也不能做了,我感到我在府上犯了过错;我同您作为朋友,作为正直的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复存在。进退两难。您是个正直的人,请您看在上帝份上不慌不忙,把手贴在胸口,不慌不忙,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嘲笑是非,自受其累。假如一个月之前有人对我说,我不会像现在这样苦恼,我简直会乐坏,现在我却乐于自寻苦恼。请您说句实话,您愿意不愿意作我的妻子?如果您真心愿意,您就大胆回答:“愿意。”如果您对自己还有一点儿怀疑,那就干脆说:“不愿意。”看在上帝份上,认真问问自己吧。我害怕听到“不愿意”的答复,但是我估计到这种情况,在自己身上寻找力量来应付它。不过,如果我永远得不到妻子的热爱,就像我爱她一样,——那将是非常可怕的!  【卡夫卡写给密伦娜】  有时我认为,假如可以因为得到幸福而死,那么我情愿去死;假如一个已经注定要死的人可以因为得到幸福而活下去,那么我情愿活下去。  今天早晨我又梦到你了。我们挨着坐在一起,你推开我,不是生气地,而是和气地。我很伤心,不是为你推开我伤心,只是对我自己,觉得我不应该像对待一个哑女一样对待你,没有听见你所说的——而且正是对我说的声音。或者我并非没听见,而是无从回答。我走开了,比在第一个梦中更悲伤。  我想起我读过的谁写的这么一句话:我的爱人是穿越地球的一道火柱,现在她把我拥抱住了。但引导她前进的不是被拥抱者,而是旁观者。  【茨维塔耶娃写给里尔克】  莱纳,我想去见你&&我想和你睡觉——入睡,睡着&&单纯的睡觉。再也没有别的了。不,还有,把头枕在你的左肩上,一只手搂着你的右肩&&还有:要倾听你的心脏的跳动。还要——亲吻那心脏。  【雪莱写给玛丽】  噢,我最爱的人啊,为什么我们的快乐如此短暂,如此缠绵?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多久?我最好的玛丽,你知道的,在没有你陪伴的日子里,我都要沦落到庸俗下流的层次了。  我能感觉到他们空虚僵硬的眼球紧盯着我,直到我似乎已经感受到了他们的恶意&&呼吸着的这些恶心的空气,让我倦怠无力。只有玛丽临睡前凝视我的眼神才能拯救我!  【契诃夫写给克尼碧尔】  不要忘记了我,不要让你对我的友情死了,让我们明年夏天还一同到什么地方去玩玩。现在别离一时吧!大概在四个月内我们不能见面。若是你们能在春天到那尔泰来一趟,到这里演演戏,还可以休息休息,那才是惊人的艺术呢..亲爱的女戏子,请你看在神的面上写信给我,我是多么沉闷烦燥啊!简直是在狱里。  倘若你愿意的话,那么我就跟你结婚。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凡事都得照旧:你大部份时间住在城市,从事演剧,我大部份时间住在乡下从事写作;你可以来看看我,我可以来看看你。允许我做一个奇特丈夫,因为要给我做夫人的,应该像一轮无夜都不出现在我空中的月亮。  【马克吐温写给奥莉维亚】  我已经把今天的信寄出去,我很自豪能够在任何时候,只要我愿意,就可以给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女孩儿写信。我必须再加上几句,要是我能够面对着你说“我爱你”那该多好。因为我真的爱你,奥莉维亚&&正如露珠热爱鲜花,鸟儿热爱阳光,微波热爱轻风,母亲热爱她们的第一个孩子一样,我爱你,就像记忆青睐昔日熟悉的面孔,思念的潮水迷恋月亮,天使珍爱纯洁的心灵一样&&  请接受我的亲吻和我的祝福,要接受这个事实:我永远属于你。  【巴尔扎克写给汉斯卡】  我恳求你将作家之我与常人之我彻底分开,并相信我真挚的感情。这是我忍不住给你写信时隐约表达出的感情。如果你宽容善良,能够原谅一个年轻人唐突、天真而愚蠢的幻想,我会坦诚地告诉你,你是我最甜蜜的梦。你是这世界上所剩无几、命运坎坷、四处飘零、难以寻觅的人物之一。我很高兴的是,你能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或许你是从天国流放下来的&&诗歌、音乐和宗教是这些人的三位神灵和最强烈的感情支撑,每一位神灵都能在我心中引发同样有力的反应。我把这些思想全部赋予你,并从遥远的地方向你伸出友爱之手,没有纨绔子弟的习气,没有愚昧的伤感,只有发自内心的自信与真诚。你只要凝视一下我的脸,也许就会发现那情人的感激和心灵的虔诚——那是连接儿子与母亲、兄弟与姐妹的真情,那是青年男子对女性的全部尊敬,那是对深挚友情的美好期待。  【普希金写给娜塔丽娅】  我的宝贝,我现在没有别的事情,所以我可以尽情地吻你。你将你的全部快乐生活的细节一一描述给我,你的这份心意让我感动。但我的娇妻,你可以好好享乐,但是不要太俗气了,也不要完全把我忘了。我喜欢看见你梳妆打扮,喜欢你装扮后的娇媚动人。你要写信告诉我,你在舞会中是怎样超群出众的&&我的宝贝,但请你不要过于俗气地去卖弄风情。我不是妒忌,我知道你是不会过分极端的,但是你要知道,凡带着我们莫斯科“年轻小姐”味道的东西,凡英文中所称为俗气的东西,我都反对。我回来后如果发现你那可爱的、流利的、贵族式的声调改变了,那我发誓要和你离婚,随即我就会加入士兵的队伍中去经受那忧愁之苦。  【夏洛蒂·勃朗特写给埃热】  我并不为自己辩护,我愿承受各种各样的指责——我只知道——我不能——我不能失掉与你,我的主人的情谊——我宁愿承受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也不愿我的心时时刻刻被灼热的悔恨所撕裂。如果我的主人,你,要跟我断绝情谊,我将万念俱灰——如果你能给我一些真情——哪怕一点点就好——我就满足了,开心了,我就找到了生活跟工作的动力。  【萧伯纳写给爱兰·黛丽】  天气不好,可是命运之神却向我微笑。我遇到了十桩得意的事情:  一、接到爱兰·黛丽一封信;  二、接到从芝加哥寄来的一张《武器和武士》版税汇票;  三、接到爱兰·黛丽一封信;  四、我已经在我的新剧本的第二幕里,打破难关,拨开云雾见青天了;  五、接到爱兰·黛丽一封信;  六、看见美丽的落日,在遥远的山边坠下,心里想念爱兰·黛丽;  七、接到爱兰·黛丽一封信;  八、接到爱兰·黛丽一封信;  九、接到爱兰·黛丽一封信;  十、接到爱兰、爱兰、爱兰、爱兰、爱兰、爱兰、爱兰、爱兰、爱兰、爱兰兰、爱兰兰兰·黛丽一封信。  图@aleah michele/Elis's/philippe conquet  爱情的九个阶段  文 |安德烈·莫洛亚  在《论爱情》一书中,司汤达赞叹地描述了这类,情感的萌发。我们应以其论述为主,审己度人,权作补充。  一、万灵之爱,究其渊源,无不起于心灵的撞击。  它或为彼此的倾慕所致,或因一次邂逅产生了某种期待和欲望。沃伦斯基(沃伦斯基与卡列尼娜都是列·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译者)走下火车的时候,他梦幻般地自言自语道:“这位卡列尼娜夫人真漂亮&&那目光什么意思?”夏尔·葛朗台(夏尔·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译者)在那颇富传奇扭力的晚上,走入了他表妹的生活。她从此一辈子爱他。  二、心灵得到撞击之后,双方的暂时分离往往会成为孕育爱情的良好温床。阿兰说过:“女人最强大的武器,就是班栅来迟与回避。”因为,随即朝夕相处,会立刻暴露各自的弱点,招来致命的打击。而双方暂时的分离,反能让对方用理想化的形象尽。情地描绘他(她)心中的人儿。司汤达将这种作用称为爱的结晶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我们所爱的对象已经不同于本人,而是被美化了的他。因此,普鲁斯特说:“爱情是主观的。我们所爱的已经不是现实的而是我们臆造中的人物了。”如果客观地去赞赏,便不尽如此。天然钻石没有一点人造晶体。当然也绝少有无瑕的钻石。  三、一旦完成了首次的结晶,第二次的相逢必会毫无疑问地萌发爱情。因为,此时基于感情的冲动,我们再也无法认清真人,尽管他就站在我们面前, 却已被我们心中的结晶体所取代。我们听不见他平庸的言谈,也注意不到他内心的虚弱和理智的缺乏。相见之时,喜悦隐匿在惊诧之下,发自内心的深处。  四、爱情发展到这个阶段,给人的只有幸福。然而,没有燃料,炉火烧不起来。况且,这刚刚点燃的火苗,若没有希望的灵感,很快便会熄灭。给予某些鼓励,爱情就不难发展。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手的接触,每一回急促的答话都会催发爱情的生长。  五、当这些迹象明朗化之后,爱情随即产生。再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然而有时这一感情在确定之后,也会遭到扼杀。许多男女初恋时,都疑心重重, 或者说是一种热烈与冷淡的交替。一般说来,这种交替并不是感情上真正起了变化。往往一些被认为是蔑视的举动其实不过是掩饰自己羞怯的一种表现罢了。情人都以侦探似的眼光审视对方的种种表现,甚至连头痛和腰带鞋袜的穿着不适都被视为某种迹象,任何一点点小小的举动足以引起情人的焦虑与不安。他审视着对方的目光、言谈和举止,寻觅背后的含义,然后搜肠刮肚地揣度自己的过失,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冷遇。他越弄不明白(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需要弄明白的),就越是想念心上的人儿,爱情的种子在他心中也就埋得越深。忐忑不安中生出的爱情就像扎进的刺一样,越拔,扎得越深。  六、似乎卖弄风情也就由此而产生。有意识地反反复复,忽冷忽热,为挑起或得到爱情而设计出绝妙的把戏。像是用绒球逗小猫一样,先给后收。不幸的年轻人也情愿受到女人这样的戏弄。追求拒绝自己的人并拒绝追求自己的人,这一现象司空见惯,也不难理解。  七、但是一味地卖弄只会扼杀爱情。雷卡米埃夫人有着光艳照人、经久不衰的风姿。她自信能够赢得贡斯当(法国政治家、作家。——译者)的爱情,果真成功了。她对他说:“敢 ”,立刻,希望使这位成熟的男子变成了一个小孩。他这样想:“她不爱我,可喜欢我。”当他发现自己是被愚弄时,他说:“我从前一直不了解风骚的女人,真可怕!”时过不久,他又说:“上帝呀,我恨她!”于是感情有了升华:“说实话,我烦她。她使我这一天过得多可怕。她轻浮,飘飘然,没头脑,没见识,无一爱好。”由此看来,风骚的女子有些过分了。色里曼娜(莫里哀五幕诗体喜剧《恨世者》中的女主角。她冷酷、风骚、有才华,惯于在交际界逗引男子。——译者)在第五幕中,被所有曾为她的美貌和才智所倾倒的人抛弃。  八、如果能像医生那样,将毒气和氧气轮流输入病人的肺中,卖弄风情的女人在苛求中也给予一些希望的活,这残酷的戏弄也就近乎于魅力无穷的诱惑了。  应当如此效法吗?我认为好人无论男女,或是出于爱恋,或是出于善良,都应当鄙弃那种绝对依靠卖弄风情而得到胜利。有句伟大的名言:“我知道我身不由己地爱你,但我仍然很高兴这样做。”如果对方不值得如此信赖,那就应当很好地利用这副卖弄风情的迷魂剂。  如果对方值得倾心相许,那么相互了解信任的美好的爱情便诞生了。  九、在相互爱恋的初期,双方都抱着最美好的幻想。于是升华的晶体成倍扩大,并且永无止境。每个人都可能超过自我本身,而变成对方希望的那个人。当这种状态得以持续,就可产生美满的结局。  即使在这样的爱情基础上,双方的感情均等的情况也是少有的。我们中绝大部分人都应该去争取,不断地再争取我们冀求的对象,不经努力,他们不会投入我们的怀抱。  傅雷 译  - End -  转自“楚尘文化”——优质阅读,文艺生活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作家最新动态(八十一)
&&&&&&&&&作家最新动态(八十一)
&&&&&&&严歌苓自曝童年经历称写《娘要嫁人》是误打误撞
&&&&&&&&&&&&&&&&&&&&&&&&&&&
日 05:29:36
来源:新华娱乐&&&&&&&&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段敬芳)4月16日,电视剧《娘要嫁人》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赵化勇、著名作家、编剧王朝柱、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人民日报》评论编辑室副主编董阳、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中国艺术报》副总编辑康伟、《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李春利、《文艺报》文艺评论部主编高小立、《娘要嫁人》编剧严歌苓;《娘要嫁人》导演乔梁;《娘要嫁人》蒋雯丽等出席研讨会。
&&&&该剧编剧严歌苓在谈到剧本创作时表示,“我写电视剧是误打误撞,写剧本时就觉得让蒋雯丽来演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我希望这个女主角是浪漫的、是单纯的、是一个想为了爱情也为了孩子去嫁人的母亲。我觉得等孩子长大的时候他们从不去探索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当中尤其是守寡这种父母,他们内心的情感,他们情感的磨难,从来这些孩子们都没有探讨过。”她同时谈到了自己的经历,她坦言自己童年就经历了父母离异,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是经历过很漫长的过程才对接受和走入了父亲母亲的情感世界。“我就觉得人在任何一个年轻阶段,任何一个人生阶段都有享受情感,享受男女爱情的权力,特别是这种寡居的父母。我想塑造这样一位母亲,她是非常不屈的母亲,在自己情感世界上那种坚持,多次因为坚持而受到的磨难。”
&&&&主演蒋雯丽表示,“我的角色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寡妇。严歌苓是特别擅长抓住人物特点的作家,我们合作过《幸福来敲门》,跟严歌苓两次的合作,让我出演了两个截然不同、个性鲜明的女性。我们接触过很多剧本,我觉得故事很多都很好,但是很难找到一个非常精彩的人物,可以把故事写好,又可以把人物写得精彩是非常难得的。以前也有很多剧组找过我演寡妇的角色,大多数情节都是含辛茹苦带着孩子,但是这个寡妇不同,她又要当娘又要当女人,这在今天社会是特别难做到的事情,我们今天的女孩子又想要物质,又想要精神,是很难两全的,更何况在那个时代那么困难的时候。”
&&&&对于该剧的特点,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称,该剧“通过主人公的精神历程折射出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华民族走过这一段波澜壮阔而又铭记于心的历史,可以说既惨痛又很值得纪念的。”文艺评论家李准谈到,《娘要嫁人》是一部立体的、有血有肉、内涵丰富的作品,既可以从这30年中国中老年女性爱情婚姻生活角度来解读,也可以从这30年中国妇女解放作为整个社会解放来衡量,还可以专门从这二三十年中国的爱情婚姻观念的善变来分析,甚至可以从个体生命美好的欲望和体制之间这种错综复杂关系来折射这个社会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电视剧《娘要嫁人》目前正在北京卫视热播。
严歌苓《天下女人》首剖析情感 讲初恋创伤
&&&&&&&&&&&&&&&&&&&&&&&&&&&
日 16:13:13&
来源:新华娱乐&
、叶璇在录制现场
  随着《娘要嫁人》和《第九个寡妇》同时热播于各大卫视,严歌苓俨然成了现如今最最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编剧。从扶桑到齐之芳,从多鹤到王葡萄,在她的笔下,诞生了无数个大家耳熟且经典的女性角色。山东卫视《》4月16日(周二)晚22:00力邀著名作家严歌苓做客节目,现场首度公开写作背后的故事;演员叶璇专程赶来现场,讲述她与《第九个寡妇》的不解之缘,并就自己在电视剧中的不妥改编深情道歉。
  严歌苓讲述初恋带来的创伤 曾因感情而差点自杀
  严歌苓的笔下塑造了无数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蒋雯丽曾评价:“严歌苓笔下的女性都特别像她。”但对于严歌苓本人的,我们却知之甚少,《天下女人》现场,严歌苓第一次在节目里剖析了她的情感历程,首次提及那段年少青涩的初恋故事。
  13岁当文艺兵,第一次离家,远去西藏,严歌苓笑称自己那时候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嫁给营长”。她甚至称自己作家的潜能最开始的发现就是源自初恋时写情书,“每天写一封,然后摸摸第二颗军装的纽扣告诉他,那个地方有情书你快去拿。这是我们俩的暗号。”有的时候甚至写五封信对方才回一封,但情感丰富的严歌苓并不以为然,哪怕是对方一个眼神也会想到很多,然后马上接着又写。只是最终这段纯真的恋情却还是败于现实,在当时那个年代,在部队,“一旦恋爱被人抓住了,不得了,天都塌下来了,然后所有的人都会横眉冷对,不理你了。”但最让严歌苓受打击的还是,当这段恋情被发现的时候,恋人选择了退缩,把严歌苓供了出来。“这是我一辈子最最受创伤的”,严歌苓说。为此,严歌苓不仅要一遍一遍的写检讨,当众念,原本属于她的好角色也不再让她出演。恋人的背叛和舆论的压力,在最绝望的时候,她甚至想到了轻生,“我想到了死,人终有一死,我想总是可以去死的”。
  严歌苓自曝曾受FBI和美国国防部安全部调查 外交官丈夫因她而辞职
  相较于年少时痛苦结束的初恋,严歌苓与现在的丈夫劳伦斯可谓是天作之合。严歌苓是在去美国以后遇上了劳伦斯,他当时是美国外交官,之前在沈阳当领事,刚回到美国。交往之初,由于双方都是敏感身份,他们的恋情竟然遭到FBI和美国国防部安全部的严密关注与调查。
  “开始每个星期四要跟我谈话,就是我必须要到FBI驻芝加哥的总部,要跟他们汇报”,连续三个礼拜,严歌苓都被请到了FBI总部谈话,每周都是一样的问题,只不过换了不同的人询问,到第四个礼拜的时候,对方提出来要她测谎。严歌苓把事情告诉劳伦斯的时候,他非常激动,“认为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他说你不准去,你去就是接受他们给你的侮辱。”气愤的劳伦斯,为了严歌苓一气之下辞了职,当时他正要被送到罗马去上任,因为此,劳伦斯罗马的职务和外交官生涯一起被断送,他对严歌苓说“他们要是再给你打电话,一律不接,不用理他们了,我不受他们控制”。也正是因为此次FBI的无厘头审查,最终坚定了严歌苓嫁于劳伦斯的信心。严歌苓说:“虽然没有夺目的大钻戒,但他的心才是对我最好的承诺。”都说爱情中最重要的不是鲜花和钻戒,而是两个人之间的尊重和信任,这一点在严歌苓和丈夫劳伦斯传奇的爱情之路上尤为明显。更多关于传奇女人严歌苓的情感经历、创作故事,敬请关注山东卫视4月16日晚22:00《天下女人》之严歌苓专访!
&&&&&&&&&&
作家严歌苓斥中国人追逐奥斯卡是犯贱
&&&&&&&&&&&&&&&&&&&&&&&&&&&&
日 08:37& 来源:都市快报
上周,严歌苓专程从美国飞来上海,为正在东方卫视热播的《娘要嫁人》做宣传。此行除了“吆喝”自己担纲编剧的电视剧,还要为父母上坟、找好朋友陈冲聊天叙旧,这是她每年回国,雷打不动必做的两件事。
另外,严歌苓顺道要去中学体验“高中学生时代”,为自己正在创作的新长篇小说《老师好美》寻找灵感和积累素材。
严歌苓所有的写作素材都来自生活和朋友的故事。
&&&&初恋失败,她写了《灰舞鞋》;成为战地记者,她把《七个战士和一个零》捧给父亲读;美国留学时听来的一个移民故事,催生出了成名作《少女小渔》;她与第二任丈夫美国外交官劳伦斯相爱,准备结婚时,遭到FBI盘查,她马上以此为线索创作《无出路的咖啡馆》;路上遭遇抢劫,下部小说就是《抢劫犯查理和我》……
&&&&只是,“都体验好几年了,还没找好高中生的感觉”!春日的下午,严歌苓穿着一袭素色衣裙,化着精致的妆容,懒懒地斜倚在酒店房间沙发上,用一口温婉的娃娃音,“娇嗔”她的创作经历。
&&&&这个女人,今年已经56岁了。
&&&&“眼巴巴盯着美国奥斯卡,那真是犯贱!”
刹那间就会讲出很绝的话
如今稳坐“华裔第一女编剧”宝座的严歌苓,在好莱坞讲中国人的故事,张艺谋、李安、陈凯歌、姜文等大牌导演都跟她有过版权合作。
她说,她的合作条件其实很简单:“只写一稿、不给大纲、不跟剧组、钱一分也不能少!”
&&&&对于网上热传的剧本改编费1000万起步,她瞪大眼睛:“谁说的,那是造谣!”那新书《娘要嫁人》号称首印100万册呢?她笑了:“别人挂羊头卖狗肉,我可没答应出书,一个字也没写!我断定这书卖不好!”
她对中国眼巴巴盯着美国奥斯卡,非常不理解:“那真是犯贱!走自己的路,干吗老关注国外!我们中国有全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有这个数字的庞大人群在看你的作品还不满足,还要乞求得到少数人的认可?真是越犯贱越没有你的路,越想要什么越得不到!”
“那么,网上有评价说你编的剧很狗血,你怎么看?”严歌苓眨巴了下眼睛,反问:“狗血是什么意思啊?”在她的世界里是没有“狗血”这个词的。
说到电视剧《小姨多鹤》结局被篡改,严歌苓脱口而出:“非常愤怒!简直是不可思议,我不知道修改的人是什么心态。他完全曲解了中国女人的宽容和善良。女性就是跪着也能宽容世界!”
严歌苓表达观点很直接,毫不拖泥带水,有一种软软的不忿。
终于能理解,为什么有一年上海开严歌苓作品研讨会,她竟能把现场所有评论家给得罪了:“你们根本没有看我的书,不过我无所谓,你们说好的不好的都可以,反正我也没看你们的书!”结果那天,明明跑去捧她场的一帮评论家,晚饭都没顾上吃,全被气跑了!
“我就是这样子的,在刹那之间,会用温婉的态度讲出很绝的话,得罪过不少人!每次接受完采访,我都不敢看,自己在胡说八道些啥呀!”说完,又是大笑。
“现在的孩子从来不愿意花心思去理解自己的父母”
&&&她很小就学会如何去当说客
“父母离异、家道中落、先天体弱”是严歌苓总结的作家三要素,“我全占了!三种不幸始终鞍前马后跟着我,与我熟得不能再熟。”
严歌苓说:“像别的父母习惯于哭闹的孩子一样,我从小就习惯了哭闹的父母。”她从能听懂人话开始,就听父母把“离婚”当歌唱。稍微长大一些,越发不理解,严歌苓有一次实在忍不住,朝执意要离婚追求爱情的爸爸喊:“你多大年纪了,还在谈爱情!你现在剩下的就是责任了!爱情是我们这辈的事,是我的事了!”
直到真正懂事,自己开始恋爱,她才明白,“我当时是多么残忍地要收回爸爸去爱的权利。”两个不爱的人在一起,不如放一个人去爱,这不是更好的结局吗?年仅十几岁的严歌苓,已经学会如何去当一名“说客”,她拿着父亲写给母亲的“绝情书”,求妈妈成全爸爸的爱情。很多年后,她在为妈妈写的文章《母亲与小鱼》里回忆:“她读完它,一点声音也没有地靠在沙发上。好像她辛辛苦苦爱他这么久,终于能歇口气了。”
这就是严歌苓为什么要创作《娘要嫁人》的初衷。“子女都是很自私的,现在的孩子从来不愿意花心思去理解自己的父母,尤其是他们的感情世界。面对一位中年母亲,大家都会说你有什么资格去寻找爱情?这很残酷!”
出身令人艳羡的写作世家,但10岁时,家道中落;12岁进部队当兵,成为文工团的芭蕾舞蹈演员;15岁爱上一位30岁的军官,他却出卖了她,不仅不肯承担责任,还污蔑她是“引诱者”,她被众人批斗、唾骂,小小年纪就尝尽什么是背叛和绝望,她想过死,却活了下来;20岁主动请缨奔赴中越自卫反击战场担任战地记者,在越南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3岁她的作品《心弦》已经被拍成电影,女主角扮演者是她的继母俞平;26岁结婚,没过几年就收到丈夫的离婚通知书;29岁,她进入文学院作家班,同班同学都是日后中国最红的那拨人:莫言、余华、刘震云……她在文坛的每步都走得精准主流,“成功”指日可待。但她却戛然止住,31岁自学英语奔赴美国,端盘子、当保姆,做服务生,之后邂逅美国外交官,成为外交官夫人。
这段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属于作家严歌苓。字里行间,翻手苍凉、覆手繁华,严歌苓的笔下都是输了的女人,身世卑微,命运脆弱,但捏在了她的手心,就能怒放出意想不到的光华。比如《金陵十三钗》里的妓女赵玉墨、《娘要嫁人》里的寡妇齐之芳、《小姨多鹤》里的日本孤女多鹤……
人最不可能了解的就是自己
严歌苓的人生写下来就是一出戏,但她很肯定地说:“不,我不会写自传!”因为分明早已经把自己掰开了、揉碎了,刻进了每一部作品里。
严歌苓说:“我所有的作品都是虚构的,但是生活细节是真实的,因为细节可以让离奇变得无奇,这才是我们的人生。我觉得人最不了解的可能就是自己,所以才会有文学、戏剧这些东西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记者采访结束与她告别,走出房间那刻,她突然在身后说:“其实,要了解我,多看看我的作品,就能读出我的影子。”
是的,譬如,《娘要嫁人》里的女主人公齐之芳。
第1篇章& 一个月之内硬是把GRE考了出来
&&&&电视剧里的齐之芳:要强要面子,凡事都要争第一。以最好的成绩考入邮电局,连续多年都是全单位排名第一的“报务员”。
现实中的严歌苓:30岁想出国,但英语一句都不会。便天天抱着《新概念》,从零开始自学。她爸爸用摩托车送她去听课,她就在父亲的背上贴写有英语生词的条子,肩膀上贴,胳膊上也贴,她家里更是满屋子都是条子。奖学金申请下来了,但出国时GRE成绩还不达标,听说芝加哥、底特律、水牛城有考试,就豁出去把剩下的一点钱全买了机票,飞来飞去,一个月之内硬是把GRE考了出来。算是一个奇迹。如今的她早已习惯用英语写作,第一本用英语写就的《赴宴者》,荣获华裔美国图书馆协会授予的“小说金奖”。
第2篇章& 再穷也不愿向别人借钱
电视剧里的齐之芳:再穷也不向外人伸手借一分钱,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女儿二毛因为去邻居家吃了点豆芽,回来被她狠狠地打了一顿。
现实中的严歌苓:“我什么都糊涂,唯一就是对欠债记得很清楚。从不愿向别人借钱,即使别人帮我垫付了,也要立马还掉。欠别人情我会很难受。”初到美国留学时,严歌苓居住在纽约的姑姑,提出资助她,但她拒绝了长辈的好意,坚持自己打工赚学费和生活费。她去餐厅端盘子,到别人家当保姆,打扫卧室、照顾老人、看管孩子,读她的短篇小说《女佣》就知道,对于家政经验的描写手到擒来。“这不是矫情的‘体验生活’,就是一分钱一分货的生活。”
第3篇章& 爱丈夫就不能吃得走形脸色憔悴
电视剧里的齐之芳:即使家里只剩下半个馒头,也要打扮光鲜、腰肢摇曳地走出门口。即使前一晚眼睛哭得红肿,第二天起床用热毛巾敷一敷,也要体面地去上班,挺胸抬头笑对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
现实中的严歌苓:保持精致,是生活的乐趣。她每日坚持在家写作,一到下午三点,她会停下来,开始化妆,换上漂亮衣服,泡杯咖啡,然后在家里点上香熏、摆好鲜花,静等丈夫回家。即使吃饭,在她家也是需要很有仪式感的,关掉电视,播放优雅的音乐,愉快进餐。好友陈冲曾取笑她,当作家的,猫三日狗三日得了,天天如此约束自己,何苦?严歌苓反驳:“你要是爱丈夫,就不能吃得走形,不能肌肉松懈,不能脸色憔悴,否则是对他的不尊重,对爱的不尊重。”(严歌苓的“自传”)
&&&&&&&&&&&&&
巴金夏衍曹禺等名家发言稿惊现西安
&&&&&&&&&&&&&&&&&&&&&&&&&&&来源:西安晚报&曾世湘&任芳&&日07:04&&&
韩望愈老人手拿一米多长的照片,这是1978年全国文联委员扩大会议的合影 记者 李念 摄
如果你手里拥有巴金、周扬、夏衍、姚雪垠、曹禺、臧克家等70多位文学名家在35年前的发言稿,你会怎么想?相信很多人会回答“那可是十分珍贵的资料呀。”昨日,记者在陕西资深文化人韩望愈家中见到了这批珍贵的文学史料。
70多文化大家关心培养新人
韩望愈向记者展示了收藏的1978年全国文联委员扩大会议的合影照片,茅盾、巴金、冰心、曹禺等众多文化名家都在照片上。
他告诉记者,“当年只要健在的、当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都在现场开会。这张黑白照片,在当年是非常珍贵的,照片长138厘米宽20厘米,是所有参会人员的大合照。”
他还介绍了当年开会的背景,“1978年5月,党中央批准在北京召开全国文联三届三次委员扩大会议,这是1963年二次委员会召开15年后的重开,会议从5月27日至6月5日在西苑礼堂举行。这是巴金、周扬、夏衍、姚雪垠、臧克家、曹禺、刘白羽、冯至等70多位文化名人先后在大会上发言,我们在台下听得也是百感交集。”
韩望愈告诉记者:“虽然这是70多文化大家文革后的首次聚首,但文化大家们谈得更多的还是在新时期如何调整党的文化政策,如何拨乱反正,培养新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记者从已经泛黄的发言稿中看到,周扬表示:“人们的精神上、心灵上不但没有打散、反而使大家的心连得更紧了、更亲密了。”巴金还号召大家,“迎接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春天”。茅盾则呼唤文学艺术家团结起来,为了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歌唱。
陕西文学当年在全国属一流
韩望愈回忆:“当年,咱们陕西第三届全国文联委员有11人,柯中平、马健翎、尚小云已过世,其余的就是柳青、王汶石、杜鹏程、胡采、石鲁、刘毓中、关鹤岩、韩启祥8人。柳青和石鲁在北京住院,没有参加会议,胡采代表陕西文艺界人士在会上发言。”
问及当年陕西文学在全国的状况,韩望愈说:“陕西当时就是全国的文学重镇,在全国属于一流的,当年有柳青的《创业史》、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王汶石的《风雪之夜》在全国都很有影响,知名度很大。他们是当时咱们陕西文坛的三座高山,而现在陕西文坛新的三座高山也形成了。”
那么,这批珍贵资料是怎样来的呢?韩望愈自我揭秘说:“我当年40岁,是作为陕西的一名工作人员参与会议,现场见证了整个会议的全过程,在会场就很有感触。会后,我把这些文化名家的发言稿全部收存起来了。如今,再看到这些珍贵的资料,当年文化大家们的发言好像又在我耳边回响……”
也许你和我一样,只阅读过他们留下的文字,却没读到过他们流过的汗水和泪水。正如我们看完硬币的A面之后,都要再翻转过来看B面那样,透过文艺家们学养照人、作品感人的A面,我们这次读到了他们鲜为人知、忍辱负重的B面。
经过时间地打磨,巴金、夏衍、姚雪垠、曹禺、臧克家等大家的作品越发焕发出奇异的馨香。一个作家,能有作品这么长久地存活,并葆有一定的生存价值,既是作家文学功力的体现,也是读者认可的幸运。然而,庸俗的我总是怀一丝幽暗在揣摩:透过这开满鲜花的大幕背后,真实的作家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是那些写入教科书里简短的印刷体文字吗?是让我们在读他们时所感到的教诲,同时还妨碍我们思考的那些公论吗?他们的B面,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秉持着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灵,顶着诸多压力扛起生活的重担,直面惨烈的社会现实,不断地靠近梦想的彼岸呢?
突然看到他们的B面,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伪装,完全是原生态化的真实的B面:文革中,长期的折磨使巴金睡不安宁,“在干校梦里大叫,重重摔下床来”;老舍夫人胡挈青诉说了老舍先生被逼跳湖自杀的经过……这些文艺家用他们的B面告诉我们:A面光彩如星辰,B面平凡如你我。他们,也曾有着和我们一样的伤感;他们比我们更懂得在执著的坚持中实现梦想。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谁拽着自己的头发就能飞起来的。直截了当地看到没有掩饰的文艺家们的B面,可能会有人会受不了。也许,还会颠覆他们心中那些完美的假象。但是,却能启发他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帮他们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老是生活在A面那种完美化的假象里,无疑是一种自找的受罪和折磨。
在经过35年的风雨人生后,作为亲历者的韩望愈先生用第一手的资料,为我们还原并叙述了那段历史的真实。感谢他,保存住了这段珍贵的文学画卷;感谢他,让我们能通过那些业已发黄的发言稿,读到那些性格鲜明的文艺大家的组像;感谢他,为我们这个国家当代文学史的过往,留存下可供回味而且弥足珍贵的印记;感谢他,让我们在走向未来的步履声中,听到和见到文学史的B面。&
&&&&&&&&&&&&&
作家张浩文推出长篇小说《绝秦书》&&&&&&&&&&&&&&&&&&&&&&&&&&&&&&&&&&
用文字为民国十八年饥馑立碑
&&&&&&&&&&&&&&&&&&&&&&&&&&&&&&来源:西安日报记者肖雪&
&&&&&&&&&&&&&&&&&&&&&&&&&&
 &&&&&&&&&&&&&&&&&&&&&&&&&&&&&&&&&&&&&&&& 张浩文
&&&&&&&&&&&&&&&&&&&&&&&&&&
 &&&&&&&&&&&&&&&&&&&&&&&&&&&&&&&&&&&
 电影《1942》剧照&
刘震云长篇小说《温故1942》和电影《1942》的面世,让很多人知道了民国时期发生在河南的一场大灾荒。实际上那个时代还有一场大灾荒更应被陕西人铭记于心——那就是发生在陕西的民国十八年饥馑。
然而截至目前,还鲜有作家将民国十八年饥馑诉诸文字。近日,祖籍陕西的海南作协副主席、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浩文完成了长篇小说《绝秦书》,并于本月在《中国作家》上开始连载。记者获悉后第一时间采访了张浩文,请他谈谈这部陕西版的《温故1942》。
&陕西版的《温故1942》
记者了解到,《绝秦书》描写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后发生在陕甘的一场大饥荒,这段历史被称为民国十八年饥馑。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张浩文的故乡——宝鸡扶风绛帐镇。小说以关中西府周家寨里周立德、周立功、周立言三兄弟为主角,讲述旱灾发生后,种粮大户周克文与三个儿子围绕着赈济灾民还是乘机发财产生了矛盾,继而展开了难以调和的斗争,以至父子失和、兄弟反目,最后整个村庄在铺天盖地的流民冲击下变成了一片废墟。张浩文通过周家三兄弟在大饥荒中的不同选择、不同结局,展现了灾难的严酷惨烈,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赞颂了民众的守望相助。
而实际上,在民国十八年饥馑中,包括扶风在内的陕西关中地区正是重灾区之一。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张浩文告诉记者,他小时候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讲民国十八年饥馑,讲到伤心处凄然泪下。但是灾难的亲历者现在差不多都已离世,很多年轻人几乎都不知道陕西近代史上曾发生过这场大灾难,这也正是让他感到揪心的地方。
天灾+人祸+恶政
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不久前被拍成了电影,这次大饥荒与陕西的民国十八年饥馑一前一后,又都发生在产粮大省,难道这只是巧合?对于这个问题张浩文表示,陕豫两省是产粮大省,但以当时薄弱的水利条件而言,越是倚重农业就越会受制于自然条件,再加上两次灾害发生后,人为因素又对灾情推波助澜。“比如,1942年河南遭灾后,南京政府第一时间没有赈灾,而是加征粮税;1929年陕西发生旱灾后,占据陕西的军阀不救灾,而是加紧催逼军粮,当年就预征了此后6年的粮钱,甚至把外地援陕的救济粮圈为战备物资,还以阻止中央军进陕的名义炸毁铁路,这几乎掐断了外地援陕的通道。”张浩文说。在他看来,陕豫两省时隔十多年的大饥荒有着内在的必然,“那就是同样的天灾遇上了同样的人祸!”
为灾难中的善树立标本
虽然讲述的是一段惨绝人寰的灾难,但张浩文对记者表示,他想要通过《绝秦书》为善树立一个标本。张浩文说,其实在灾难面前中国从来不缺少舍身为人、抗灾殉难的英雄,在《绝秦书》中,周克文为了赈灾献出了两个儿子的生命,尽管他的粥棚最后被难民踏平了,全家人也被难民潮裹挟而去不知所终,可这种善行毕竟给惨烈的灾难带来了一丝暖意、一线人性的光辉。
《绝秦书》创作历经数年,其间张浩文搜集、阅读了大量资料,也采访了很多亲历者,他表示,创作这部小说就是用文字为那场灾难立一个纪念碑,用文学给那场灾难建立一个博物馆,让那场灾难时时警醒我们,把民国十八年饥馑的故事告诉给后来人。“无论科技怎样发达,我们都无法完全避免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了自然灾害,又该怎么办?民国十八年饥馑告诉人们一个事实: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天灾,但我们要力争避免人祸。”张浩文说。
记者获悉,目前4月份的《中国作家》连载的是《绝秦书》的上半部分,5月继续刊登下半部分,另外,太白文艺出版社也将于5月出版《绝秦书》。
档案& 民国十八年饥馑
根据西安市档案局、档案馆的记录,1929年(民国十八年),陕西全省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当年2月底,陕西省救灾委员会的调查报告称“从去秋开始,全省旱情继续蔓延,全省灾民共达655万人。”
同年9月,于右任来西安赈灾,返回南京后他对记者说,陕西人民饿死者达50余万,潼关道上妇女儿童被卖者不计其数。
然而1929年10月,冯玉祥部将宋哲元等通电反蒋,进军河南,开始冯蒋之战。11月,冯玉祥在河南作战失利,退到关中,派出大批军警,鞭打绳拴、打家劫舍,残酷掠夺,1929年就预征了到1935年的粮钱,致使陕西饥荒雪上加霜。
11月底,根据省救灾委员会的统计,全省因灾死亡人数达250万,全省人口从940万锐减到650万,几乎减少了三成。其中灾情以关中各县最为严重:泾阳3400家绝户,长安县原有人口43万,因灾死亡5.2万,逃荒4.7万。
&&&&&&&&&&&&&
苏童自述写作转变&曾给贾平凹送过烟
&&&&&&&&&&&&&&&&&&&&&&&&&&&&&&&日08:35&来源:长江日报
苏童在华中科技大学做演讲 记者彭年 摄
  作家苏童坦承当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时有功利心:在不停遭遇退稿打击后,开始研究编辑的喜好,琢磨怎样写能发表出来。“写了一名知青在厂里搞改革又谈恋爱的故事,那篇小说是‘科研’产品,是个怪胎”。
  苏童昨日做客华中科技大学,为中文系学生“讲课”,开启他在华中科大近两周驻校讲学活动的首讲。昨日下午天气闷热,掌声中他走上讲台,开宗明义要为学生们“画一幅自画像”。
  给贾平凹送过烟
  苏童说,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曾坚持写诗,那是一个文化热的年代,他班上40多人都在写作,有一次看到同学的一行诗,“产房在太平间的底下”,把自己看傻了,自愧不如,于是放弃写诗,开始写小说。
  “那个年代,把钢笔字变成铅字,是梦寐以求的事。毕业后到南京做老师,两年陷在小说中,神思恍惚”。
  苏童回忆,当年还曾到西安找贾平凹投稿,贾平凹当时抽8分钱一盒的烟。他拿出工资的很大比例,买了8块钱一包的好烟,递给贾平凹,贾平凹立时目光炯炯,结果一包烟让贾平凹给抽完了。
  “当时还找过陈忠实,陈忠实在自行车库里写作,对我很客气。”苏童说。
  后来去《钟山》做编辑,那几年一直在听在想,开阔了视野。1987年退稿少了,写作的路开始走顺了,不过听到骂声,说苏童的小说算个屁,连个故事也没有。当时受西方作品影响,要标新立异,要做先锋,有故事的小说觉得太浅。“但那骂声我听进去了,开始考虑将来我的写作会是一个什么面目,于是去问马原,马原说回到古典和现实,我想带头大哥也要改方向,何尝不可往后退一步,于是出了《妻妾成群》”。
  写的第一行字是“革命委员会好”
  说到童年,苏童说,60年代的,是特殊的一代人,我们之前的中国是一个世界,你们现在生活的中国是另一个世界,我们的童年就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中间。
  “那时安徒生、格林童话不能看,我上小学前会写字,写的第一行字是‘革命委员会好’,写在家对面的化工厂的墙上,现在想起来滑稽,当时却是一个孩子第一次会写字的快乐”。
  初中毕业想做海员,觉得可以漂到世界各地,很浪漫,但没考上。1980年考上北师大,告别阴郁的苏州河畔,到北京是个大晴天,一个四处都笔直的城市。“我哭了,我想这才是我要的世界。”
  很正常的人怎么写这么变态的东西
  在互动环节,有学生问,你笔下女裁缝试穿寿衣,就死掉了;在你的短篇小说集里,20多个短篇里的人物,都是非正常死亡,这是为何?苏童说,有些根据故事发展需要,是必须要死的,有些是可以不死的,开始没意识到,这些年意识到了,找原因,发现是有问题。“我对死亡有情结,因年幼时得病的经历。这一点是不太好,这几年我意识到,就死的少了,写得更费周折。人的命运往何处去?通常小说家并没有想好,小说家写死亡是最简单、最痛快的方式”。
  《妻妾成群》的故事是怎么来的?苏童说,自己没妾,祖辈也没有,小时候好奇,街边有个老妇,戴眼镜,看上去很慈祥,后来听说竟然是个小老婆,原来以前是这样的家庭关系!小说最重要的部分必然是虚构的。一个作家的眼光,贴着生活低空飞翔,生活绝对不代表他的小说世界,小说也绝不是其私生活的反映。
  苏童说,他的小说《米》,他自己现在都不去看,那是先锋实验时候写的,杀气腾腾,人性世界的内心的黑暗,要求最大值,所有的人物加起来没有一点温情。城镇工业的尖锐对峙,仇恨,矛盾最大化的求解,写一个噩梦,邻居问很正常的人怎么会写出这么变态的东西?后来都不跟他说话了。苏童说,有了孩子后,他不看这部小说了。&&&&
2012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荣誉榜
&&&&&&&&&&&&&&&&&&&&&&&&&
日07:52& 来源:文艺报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是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设立的一年一度工作性奖项,旨在不断提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所属报刊社对优秀原创文学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鼓励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并奖励该年度在集团所属报刊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编辑、记者个人。
  2012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于日前揭晓,共评出三个奖项共18个获奖集体和个人。三个奖项分别是:“优秀作家贡献奖”5名,集团“特殊贡献奖”3名,“优秀编辑(记者)奖”10名。
  优秀编辑(记者)奖(以姓氏笔画为序)
  获奖者:马天牧(马小淘)(《人民文学》编辑)
  评语: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编辑、作家,马天牧承担着与《人民文学》的品牌相对应的编辑责任,工作担子不轻。2012年,她责编了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话剧剧本《金融街》和中篇小说《蝉生》3部获得“2012年度人民文学奖”的作品,还责编了获得“柔石短篇小说金奖”的《山中有历日》和获得“柔石中篇小说奖”的《暗夜》,这都证明了她年轻心灵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学见识和能量。
  2012年,她编发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花街往事》,中篇小说《FROM:兰州
TO:马里兰州》《空位》《六十号信箱》等,短篇小说《理发师的演讲》《胡不归》《屋顶上的男人》等。同时,她完成的工作还包括《人民文学》(英文版)的执行编辑,配合杂志社完成多项评奖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她在属于自己的文学道路上忙碌而快乐着。
  获奖者:江& 岚(《诗刊》编辑)
  评语:江岚是诗刊社的年轻编辑之一,主要负责旧体诗词编辑工作。虽然稿源丰富,但作为编辑,他始终能脚踏实地伏于案头,精心遴选。2012年,在栏目有所精减、重点版面有所扩大的情况下,作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作为一名诗词编辑,除去办公室案头工作,他的采稿工作也很出色,始终和当前诗词界两大重镇——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研究院保持良好的联系沟通,于编辑业务获益良多。2012年还代表《诗刊》联系中华诗词研究院共同组织了赴延安及其周边的采风活动,成为杂志社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的重点活动之一。
  获奖者:李& 平(《人民文学》副主编)
  评语:2012年,李平值班编发了6期刊物,负责三审、通校和签版,以及对相当一部分稿件的再编辑和加工。她始终坚持审稿、发稿中的高质量和高标准要求,很好地维护了《人民文学》作为国内一流文学刊物的高水平,许多作品被全国各选刊类期刊转载,收入多种年度文学选本,荣获各类文学奖项,并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次为她授奖,不只限于肯定她这一年所做的出色工作,更在于表彰她长期坚守文学阵地、坚持文学梦想的敬业精神和务实作风。
  获奖者:杨玉梅(《民族文学》总编室副主任)
  评语:杨玉梅是一名满怀文学理想的编辑。她全力投入《民族文学》蒙、藏、维、哈、朝5种少数民族文字版的编辑出版工作,2012年她与同事精心编选了120多位少数民族作家、汉族著名作家及国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优秀作品,并联络作家翻译家译介给广大母语读者。
  作为民族文字版编辑室的负责人,在保证业务工作的同时,杨玉梅还根据杂志社的安排,深入民族地区,参与协调组织了在贵德、延边、乌鲁木齐、库尔勒等地举办的民文版读者恳谈会、审读座谈会、作家翻译家研讨会,以及朝鲜文版、哈萨克文版创刊首发式暨研讨会,为扩大刊物影响、推动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发展、壮大少数民族翻译家队伍、增进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获奖者:陈亚军(《中国作家》小说编辑部主任)
  评语:陈亚军主要负责《中国作家》(文学版)诗歌、散文版面和部分小说的编辑工作。她不仅关注一些小说名家或崭露头角的作家,还注重哪些作品与《中国作家》的风格最为契合,哪些作品最能体现《中国作家》的办刊宗旨和文学追求。2012年她所编发的作品社会反响好,有的作品还被编入语文教材。在编辑工作中,陈亚军不光关注名家新作,也注重推出新人,体现了开阔的编辑视野。
  陈亚军还承担了“端午诗会”等多项文学活动联络组织工作。她采写的报告文学《什么卡住了车轮子》被《北京日报》转载,散文《壶关峡谷行记》获得徐霞客杯游记奖。
  获奖者:陈晓帆(作家出版社国际版权部主任)
  评语:陈晓帆一直是一位默默付出的图书编辑,有资历有成绩却始终不事张扬。2012年,她编辑的图书达到23种共43本,字数约870万字。一年平均每天2万多字的工作量对一位资深编辑来说可能不算什么难事,但难得的是,这些文字涵盖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战争和人》三部曲(王火)、畅销书作家海岩的小说精选收藏、红色经典读本《红星照耀中国》等大部头的制作,无论从导向到内容,还是从文本编校到包装质量,都算是作家出版社2012年的图书精品。
  她还为作家出版社与内蒙古文联的合作项目“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做了早期策划准备,并获得北京市“年新闻出版和版权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
  获奖者:武翩翩(《文艺报》编辑、记者)
  评语: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和编辑,武翩翩的名字已为文学界熟知。长期在文艺新闻一线工作,练就了她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精熟的采编能力,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文艺领域资讯,捕捉宏观政策和业界动态的新闻点,对当代文学界的谙熟也使她的报道总能不乏细节,挖掘深度,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2012年,她参与完成了《文艺报》多项重大活动和重点文学现象的报道,针对有新作面世的作家推出的访谈也让人印象深刻。
  武翩翩还负责《文艺报》“文学院专刊”和“书香中国专刊”的编辑工作,其中对多位优秀作家的深度报道,对鲁迅文学院学员的创作动态、心路历程、文艺争鸣观点的积极反映,以及对行业图书资讯和读者反馈的评点,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获奖者:赵文广(《长篇小说选刊》编辑)
  评语:作为长期工作在长篇小说选编一线的编辑,2012年赵文广审读并校对了《牛鬼蛇神》《六人晚餐》等20部长篇小说,在负责的“小说视点”栏目中整理、介绍了《我不是潘金莲》《隐身衣》《牛鬼蛇神》等24部长篇小说,并为选登的作品《天命》《北京小兽》撰写了评论文章,同时还承担了2012年6期正刊封面和2期特刊封面的设计。
  在编辑工作之外,赵文广还通过自学新的排版技术,提高刊物的排版效率,降低了差错率。同时负责《长篇小说选刊》官网的设计、运营和维护、改进,解决网络零售的技术问题和微博更新,并参与杂志社与数字传播公司进行的若干合作项目,对《阅读中国》数字项目的网站设计提出若干重要修改意见。他以对工作高度的专注和业务的全面性获得了诸多好评。
  获奖者:鲁太光(《小说选刊》编辑)
  评语:作为《小说选刊》的编辑,鲁太光自2007年进入工作岗位以来,始终坚持严格按照刊物的办刊宗旨和选稿标准遴选稿件。每期都要通读自己负责的近30本原创文学期刊发表的中短篇小说,2012年共阅读中短篇小说近2000篇。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精选精编,全年选发中篇小说26篇,短篇小说26篇,同时主持刊物评论栏目,全年编发评论38篇。他注重文学理论的学习,并将理论与编辑实践相结合,选稿和编稿能力提升很快,既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情感深度,也注重作品的审美品质、形式意蕴,确保了稿件文质俱佳。方方的《声音低回》、海飞的《捕风者》、邵丽的《刘万福案件》、马悦的《飞翔的鸟》等,既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也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获奖者:魏& 蔚(《作家文摘》编辑)
  评语:魏蔚在《作家文摘》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在负责报纸一版和忆文、钩沉、法治、连载等版面的文字编辑工作。一版一直是《作家文摘》的重要特色版面,内容以领袖题材和重大事件为主。魏蔚始终能在立足于正确政治导向的基础上,注重选题的深度策划,建立了清晰的编辑工作思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刊发的《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延安整风的深远影响》等系列报道,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策划刊发的系列文章,前后联动,及时链接,既活跃了版面,又具有丰富的阅读价值,均获得了读者良好的反馈。她负责的忆文、钩沉等版面也具有细节详实、情感丰盈的鲜明特点,满足了读者的多种阅读趣味。
优秀作家贡献奖(以姓氏笔画为序)
  获奖者:王& 蒙
  获奖评语:王蒙近几年再次焕发出惊人的创造力,2012年相继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发表了几篇小说,以对人生、岁月和生活的观照极大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刊登于《中国作家》2012年第3期的中篇小说《悬疑的荒芜》,是他多年后的第一个中篇新作。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较大反响,被多家文学选刊转载。小说借由别墅失窃事件写人心和人情,语言是一如既往的“王蒙风格”:机智、诙谐、自由、恣肆,而故事内守法度,把“悬疑”由盗窃案引申到对时代、社会的深度思考和质疑。他还在《人民文学》发表了短篇小说《山中有历日》(第6期)、中篇小说《小胡子爱情变奏曲》(第9期)。其中,短篇小说《山中有历日》获得首届“柔石小说奖”短篇小说金奖。小说手法的精湛、叙事的圆熟、人性的微妙和丰富、当下社会现实的复杂和生动,以及时间的温暖和岁月的甜蜜,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得生机盎然、丝丝入扣和炉火纯青。
  难得的是,王蒙一年中三度将中短篇新作交给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文学刊物,也彰显了他对作家出版集团纯文学刊物的关注和厚爱。
  获奖者:叶广芩
  获奖评语:叶广芩始终将《民族文学》作为她与读者交流的重要平台。
  2012年《民族文学》第5期刊发了叶广芩的中篇小说《唱晚亭》。小说以一块石头“唱晚亭”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命运跌宕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所象征的传统精神在岁月烟云中的传承与流变,书写了传统文化血脉在现代语境中的遭际和命运。独特的题材赋予了文本独特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小说发表后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相继转载。
  2009年叶广芩将她的重要中篇《大登殿》投赠《民族文学》(2009年第1期)。该小说发表之后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刊转载,并选入2009中国文学中篇小说排行榜。
  叶广芩的“京剧”小说笔法闲致温和,其间夹杂着京津文化、满族传统,这些小说是对清末以来社会历史及皇族后裔人生境遇的书写,其笔墨老到辛辣,文字耐读,且见境界,对于中国当下文学,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文本。
  获奖者:李佩甫
  获奖评语:2012年李佩甫将他的长篇小说新作《生命册》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从《羊的门》到《城的灯》再到《生命册》,李佩甫用13年时间谱写了他的“平原三部曲”,《生命册》是其中最出色的作品,是凝聚着他大半生心血的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次砸进了自己50年来对平原乡村的生命体验和记忆积淀”。
  小说讲述了由乡村走入省城的大学教师吴志鹏和身有残疾却智力超群的大学同学“骆驼”在大都市里的艰辛打拼,同时亦书写了平原大地上土地的荣枯和拔节于其上的生命的万般情状,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借助这次写作,李佩甫完成了对知识分子在时代鼎革之际的人生选择与生命状态的诸多可能性的揭示,在无限逼近历史和人性真实的过程中,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图。
  小说出版后,在文学评论家、普通读者、媒体中均引起广泛关注,获得了新华网、中国图书商报社“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2012年“茅台杯”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2012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十佳等多项荣誉,成为2012年作家出版社名副其实的精品之一。
  获奖者:韩作荣
  获奖评语:韩作荣在多年的诗歌创作中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诗刊》2012年9月号上半月刊刊发的《追忆与沉思》就是一组难得的佳作,在世事追忆中,有着对生命、岁月、自然风景的沉思。他叙述内心最细微的波澜,触及的却是灵魂深处的真实。
  这组诗中,有通过往事的回忆、情境的再现表达出人性深处的诉求,有通过朴素而生动的细节表达出至真至诚的人类情感;而他的风景行吟诗作,心与物相会,景与意相融,在对自然风景的审视中完成了人生经验与自我生命的呈现。
  韩作荣近年来笔耕不辍,佳作不断。他的诗歌平淡质朴、坚实有力,从生活的本源而来,以生动、鲜活可感的人与事表达着对人生的理解、对人性的探寻。
  获奖者:雷& 达
  获奖评语: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雷达坚持研究和阅读,热情追踪当代文学发展现状,勤奋创作。2012年,在《文艺报》先后发表了评论、述评文章十余篇,这些文章有思想、有深度、有新见,充分体现了这位文学评论家眼中万般丰富的文学景象,他本人也成为《文艺报》探索文学发展道路、加强文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
  一直以来,雷达都非常关注和支持《文艺报》的工作,尤其是理论评论工作,他的不少重要文章都由《文艺报》刊发。2012年,他参加了《文艺报》主办的“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和“中国新世纪长篇小说研讨会”。为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所写的获奖短篇小说述评,立意高远,分析深刻中肯,是一篇对短篇小说创作和研究都颇具价值的论文。
  雷达还先后两次参与了中国作家网网上学术论坛的活动。无论是讨论“五年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籍”,还是探讨“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都体现了一位资深评论家对创作与批评的关注与参与热情。
特殊贡献奖
获奖者:作家出版社《莫言文集》
  获奖评语:2012年10月,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莫言的获奖表明了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也表明了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具有鲜明的中国精神和中国人气质。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作家出版社就凭借前瞻性的文学视野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认识到莫言文学作品结集出版的重要意义,并提前与有关方面就《莫言文集》的出版达成了合作协议。
  诺贝尔文学奖消息公布后,《莫言文集》的快速推出以及其高水平高规格的制作,不仅显示了作家出版社对这位知名作家的推崇与敬重,也适应了市场需求,确保了广大文学爱好者能及时、全面地接触和了解莫言文学作品,对于推进文学普及、促进文学出版市场的繁荣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莫言文集》的出版,作家出版社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全社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了总共20卷本的编校、出版、印制等一系列复杂流程。事实也充分证明,《莫言文集》的推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成为作家出版社乃至整个中国作家出版集团2012年的标志性工作项目。
  获奖者:中国作家杂志社集体
  获奖评语:《中国作家》是国内最大的文学旬刊,分为文学版、纪实版、影视版,每版16开,224页,40万字,每月120万字,2012年度全年加上两期增刊,总计达到1560万字,工作量堪称巨大。
  在2012年中宣部组织的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中,《中国作家》收获颇丰,获奖作品有原创发表或根据原创作品改编的电影6部(《建国大业》《飞天》《惊沙》《辛亥革命》《信义兄弟》《第一书记》);电视连续剧3部(《辛亥革命》《远山的红叶》《湖光山色》);长篇小说1部(《我的唐山》);长篇纪实文学1部(《毛乌素沙漠传奇》)。这些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的佳作,充分体现了《中国作家》在刊物编辑工作中一贯坚持的高品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012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中国作家》与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携手,分别向于敏、史超、艾明之、梁信等4位老编剧颁发终身成就奖,向苏叔阳颁发杰出贡献奖,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同时,还完成了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委托的推荐重点影视作品工作,经影视版推出的剧本《许海峰的枪》《永远的雪山草地》等,被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影片,同时列入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可以说,2012年的《中国作家》展示了一个全面丰收的文学刊物形象。
  获奖者:小说选刊杂志社集体
  获奖评语:2012年,作为一本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文学类杂志,《小说选刊》以“抓学习、促思想;抓创作、促繁荣;选精品、推新人”为重点,创造了6项新高,即邮发数、账面资金、固定资产、上缴国家利税、杂志社纯利润和职工收入均创造了复刊以来的最高水平。
  一直以来,《小说选刊》秉承“现实观照、人文情怀、独特视角、中国气派”的办刊宗旨,同时下大气力抓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012年,在期刊市场异常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选刊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和靶向性的宣传推广策略,严格实施精心研究制定的工作方案,加强发行力度,邮发数连续7年创出新高,月发行量已达15万册,与改版时相比翻了近两番。《小说选刊》在做好平面媒体的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积极创造条件开发新的读者群,为传统文学刊物与数字产业的衔接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经过不断努力,《小说选刊》近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认可。2008年8月被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全国“农家书屋”(79种)重点期刊推荐目录;2009年8月进入了全国“80家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目录”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进入该畅销报刊目录中惟一一家纯文学期刊。
  《小说选刊》不断创新发展方式,紧密联系市场反响和吸取读者意见,在它的发展轨迹上,也集中体现了纯文学类刊物的奋斗发展之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
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揭晓
&&&&&&&&&&&&&&&&&&&&&&&&&&&&
日07:44 来源:文艺报
  获奖作者简介
  李丹梦& 女,生于1970年代。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读本科,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6年7月在复旦大学硕博连读,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某出版社副社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分别为《文学返乡之路》(现代出版社,2011年)、《“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像》(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年)、《欲望的语言实践》(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并在《文学评论》《南方文坛》《小说评论》《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上海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在地域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乡土文学研究、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都有一定成绩。曾被《上海文学》《南方文坛》分别在2005年第2期的“青年批评家”、2007年第5期的“今日批评家”栏目重点推出。2012年被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齐晓红&
女,1979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2008年至2009年到美国纽约大学访问一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文学、文化思潮史。目前已在《文学评论》《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敬文东&
1968年出生于四川省剑阁县,文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著有学术著作《流氓世界的诞生》《指引与注视》《失败的偶像》《被委以重任的方言》《诗歌在解构的日子里》《灵魂在下边》《随“贝格尔号出游”》《事情总会起变化》《牲人盈天下》等,另有随笔集《写在学术边上》《颓废主义者的春天》以及小说集《网上别墅》和诗集《房间内的生活》。
  黄发有&
1969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经济学学士,文学博士。2000年、2002年连续破格晋升为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授。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子江评论》杂志常务编委。2009年至2010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近年致力于跨学科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传媒研究、当代文学研究、客家文化研究等学术领域。著有《媒体制造》《文学传媒和文学传播研究》《想象的代价》《边缘的活力》《文学季风——中国当代文学观察》《准个体时代的写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诗性的燃烧——张承志论》等,学术随笔集《客家漫步》《客家原乡》等,主编“边缘中国”、“读网时代”丛书。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08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3年),获得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江苏省333工程突出贡献奖、江苏文学评论奖、紫金山文学奖、齐鲁文学奖、“年度青年批评家”等奖项,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人民文学》《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文艺争鸣》等刊物的年度优秀论文奖和征文奖。
  邵燕君&
女,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大评刊”论坛主持人。著有《倾斜的文学场——中国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美女文学现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新世纪文学脉象》(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等专著。主编《北大年选·小说卷》(年度,共6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曾当选“2006年度青年评论家”;四度获得《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2005年、2006年、2011年、2012年);
2011年获华语传媒大奖年度批评家提名奖;2012年获《文学报·新批评专刊》首届“优秀论文奖”。2009年开始由文学期刊研究转向网络文学研究,2009年9月应邀在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做有关网络文学发展态势的报告。2011年起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网络文学研究课程,探索在理解网络文学、反思精英标准的基础上,重建精英批评并形成网路文学研究范式和批评话语。有关网络文学研究的代表性论文有:《传统文学体制的危机与新机制的生成》(《文艺争鸣》2009年第12期)、《面对网络文学:学院派的立场和方法》(《南方文学》2011年第6期,获年度论文奖)、《在“异托邦”里建立“另类选择”的幻象空间——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之一种》(《文艺研究》2012年第4期)、《网络时代:“新文学”传统的断裂与“主流文学”的重建》(《南方文坛》2012年第6期)。
获奖代表敬文东感言
  尊敬的各位评委,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虽然从来没有料到会获奖,从来没有为任何奖写作过的经历,但是很高兴接受显得很奢侈稍微有些过分的荣誉。
  文学批评不是我的职业,我赖之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是从业于我们伟大祖国的高等教育。文学批评仅仅是用于认识自我的渠道,无关乎生计,无关乎金钱,无关乎名利。我的朋友、同事、已故天才诗人张枣,对人生与生活有一个精辟的观察,深得我心。他说:“我们所猎之物恰恰只是我们自己。”因此,认识自我的渠道只能理解为修行之路,不能理解为职业和生计。百行都是修行,是为了让我们获取智慧和悲悯之心,获取人之必备的心性;而能够和自己心仪的作品、作家结伴,在酷寒无边的世界上活下去,就是一难得的幸福和额外的奖赏。我们生活在一个过于贪婪和追逐过剩的时代,但谋求精神上幸福与富足,在平淡和贫穷中享受这种幸福与富足,不应该受到责怪——当然我知道他也不应该、更不奢望得到鼓励和怂恿。
  我斗胆认为文学批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它是创造、是见识、是灵感、是思想、是智慧,更是作品或作家在命运层次上展开漫长的对话。文学批评始终指向命运:个人的和种族的。同文学创作一样,它也是命运的观察者和诉说者,平行于文学创作,从不包抄,也不臣服于文学创作。它是文学作品的堂兄弟,我认为这是文学批评必须遵守的最高规范,其他一切技术性的东西没有任何理由冒犯它。
  作为一个渺小写作者,我一直努力设想一种作为文学创作的文学批评,中国古典时期的精英文化洋溢着一种铭心刻骨的唯美主义倾向,连臣下给皇帝写的“检讨书”都是美文,更不用说皇帝本人的“罪己诏”。可惜,多年以来,这个伟大的传统正在一步步接近于失传,我们似乎不把文学写得面目可憎便誓不罢休。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非我所能理解。不用说,我肯定没有左右局面的任何能力,但我必须左右自己;我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延续我们伟大的唯美主义传统。我知道,以我微不足道的才能,所谓延续,顶多是一个希望和奢望。而之所以能够固执保有这个希望和奢望,是因为我相信张枣的如下诗句带给我的启发:
  活着?活着就是改掉缺点/就是走向英勇的高处,在落叶纷纷中/依然保持我们躯体的崇高和健全
  此时此刻,我要再一次感谢评委的厚爱,感谢与会的女士和先生,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在一个显得过剩的冬天,还真诚地热爱微不足道的文学,同情卑微的文学批评,谢谢!
  《现代中原“化石”——乔典运论》(李丹梦,载于《小说评论》2012年第4期)
  该论文选择一个近乎被人遗忘但又确实别具特色的乡土作家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细致地解读了作家的人生经历与创作的关系,并对文化传统如何对作家构成影响进行了极富说服力的解析。这是一篇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极有分量的作家论,充分显示出青年批评家李丹梦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优异的文本解读能力。评委会经严格评审同意授予其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当文学遇到大众——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管窥》(齐晓红,载于《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
  该论文从谱系学的意义上考证了“大众”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继而考察了“大众”一词如何逐渐成为阶级阵营的标志。论文对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梳理和辨析,史料丰富,线索清晰,视野开阔,分析细腻,既富有学术价值,又富有现实意义。作为一个青年学者,齐晓红严谨、规范的学术素质和深厚的学养值得称道。评委会经严格评审同意授予其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格非小词典或桃源变形记——“江南三部曲”阅读札记》(敬文东,载于《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5期)
  该论文广涉中外典籍,思维生动活泼,文笔出神入化,由叙事分析入手,均衡地织入美学、政治、伦理之维,深入格非《江南三部曲》的语言肌理,与文本展开了有效而丰富的对话,对一个以“桃源”为中心的世纪性梦想、实践及其困境,作出了尖锐而又出人意料的解读。这是一篇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思力深邃的文学文本研究论文。评委会经严格评审同意授予其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文学与年龄:从“60后”到“90后”》(黄发有,载于《文艺研究》2012年第6期)
  该论文对近年来时兴的“文学代际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指出了此类研究遮蔽同代作家之间的差异性、激化代际之间精神冲突的弊病,提出文学研究者应回归个体本位,确立人格的独立性与审美的主体性。这是一篇内容扎实,颇多真知灼见的论文。作为一位青年批评家,黄发有敏锐的现场感和尖锐的问题意识尤其值得肯定。评委会经严格评审同意授予其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网络时代:“新文学”传统的断裂与“主流文学”的重建》(邵燕君,载于《南方文坛》2012年第6期)
  该论文对网络时代文学的深刻变化展开了富有文学史眼光的探讨。论文深入揭示了新文学传统在今天面临的巨大挑战,并对网络文学的兴起所表征的当代文化和文学的新变异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总结。对于一个全新的研究对象,邵燕君的理论表述也许会有争议,但是她介入一个重要的前沿性文学研究命题的学术勇气和理论锐气无疑值得称赞。评委会经严格评审同意授予其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综述
唐弢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专家、文学史家和收藏家,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鼓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者的文学研究。唐弢先生的家人在他逝世后将其全部藏书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赢得了中国学术界的广泛敬意。巴金曾说,“有了唐弢先生的藏书,就有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一半资料”。根据与唐弢先生家人的捐赠协议,中国现代文学馆决定设立“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以弘扬唐弢先生的学术精神,鼓励青年学者的现当代文学研究。
  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于日在北京颁奖,受到中国学术界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首届获奖者吴晓东、郜元宝、格非、罗岗等人,当年年龄均在40周岁以下,他们及其所代表的研究群体,如今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最重要的力量。但由于种种原因,“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未能连续举办下去。为了响应学术界呼声、展示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青年学者的成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决定重新启动“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的评审工作,并重新修订了《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评奖章程》。
  修订的《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评奖章程》规定,“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从2012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者5人。评奖对象为国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及海外45周岁以下的青年学者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单篇论文,论文必须在中国内地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字数应不少于8000字。评奖工作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组成评奖委员会负责进行。评奖委员会设立评奖办公室,任命1名秘书长负责日常评奖工作。设评委13名,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委员会从中国现代文学馆专家库中筛选、聘任。颁奖仪式定于每年的3月3日唐弢先生诞辰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并同时举办“唐弢学术论坛”。
  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于日正式启动。经过20位提名委员的推荐,共有80篇论文进入初评,选出20篇论文进入终评。
  日,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的终评会议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经过全体终评委的多轮投票,最终5篇作品获奖,分别是:李丹梦的《现代中原“化石”——乔典运论》、齐晓红的《当文学遇到大众——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管窥》、敬文东的《格非小词典或桃源变形记——“江南三部曲”阅读札记》、黄发有的《文学与年龄:从“60后”到“90后”》和邵燕君的《网络时代:“新文学”传统的断裂与“主流文学”的重建》。最终获奖的5篇论文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评委们认为这些论文反映了本年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水平,体现了青年学者敏锐的学术眼光和不凡才情。5篇获奖论文以及15篇进入终评的入围作品一并收入了已经出版的《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论文集》。
  评委们对进入终评的论文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讨论的内容由进入终评的20篇文章辐射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方方面面的问题。评委们指出,文学评论的职责,就是能够在文学史的意义上不断地重新解释、发现真正有特色的作家。李丹梦的《现代中原“化石”——乔典运论》,视野富于历史感,而论述则着眼于具体的小说文本。通过对乔典运小说深入、认真和富有说服力的分析,将其概括为“现代中原化石”,作为小说家的乔典运的价值和文学贡献,这样的概括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恰如其分。文章是少见的有分量的作家论,颇理解又批评,既具体又理论,显示了一个青年批评家的眼光和能力。作者在全面解读作家人生与创作的关系时,突出了对河南中原文化的传统历史与现状局限性的解读,批判也十分尖锐深刻。
  评委们认为文学批评和研究既应注重个人的新鲜观点,也要提倡严谨、实证的学风和清新刚健的文风。齐晓红的论文《当文学遇到大众——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管窥》,首先从谱系学的意义上考证了“大众”概念的来龙去脉,继而考察“大众”如何具有了政治含义,逐渐成为阶级阵营的标志。评委们认为,上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的讨论,杂说、旧说甚多,齐晓红的论文围绕着大众、普及与提高这个常说常新的文学命题展开论述,提供了新资料,史料丰富,内容扎实,显示出良好的学术素养。只是史论之“论”稍嫌不足,不过唐弢奖既然是现当代文学评论奖,对新文学的一些关键问题,应保持必要的关注。
  敬文东的论文《格非小词典或桃源变形记——“江南三部曲”阅读札记》,因其才华横溢、思力深邃得到评委们的一致称许。评委们指出,敬文东广涉中外典籍,思维生动活泼,文笔出神入化,由叙事分析入手,均衡地织入美学、政治、伦理之维,深入格非《江南三部曲》的语言肌理,与文本展开了有效而丰富的对话,对一个以“桃源”为中心的世纪性的梦想、实践及其困境,作出了尖锐而又出人意料的解读。这篇论文很有学术视野,并能将之用文学语言表达出来,也符合唐弢奖所提倡的注重材料分析与审美分析并重的风格,为本次评奖所提倡的“作为文学的文学批评”提供了范例。
  黄发有的论文《文学与年龄:从“60后”到“90后”》,就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代际说进行了全面的、自主的评价,并由此涉及到一些创作方面的问题。评委们指出,从文学的代际、年龄入手研究文学发展中的问题并非新选题,但是,这篇文章扎实又有超越性,概述性与学术性兼备,提出了当下的一些切实问题,展现了综合性的视角,体现了作者多年积累的功力。文章提出“当代文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叔写情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