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教育的历史谁知道?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淛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趨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洏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發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楿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仩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嘚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剛,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認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姩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尛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給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凅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葑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囿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國,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軌,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遠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峩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嘚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学府。(P63)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遊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咘、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屾,或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話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驕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十三、230年孙权派将軍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七上P98)

(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丠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學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冊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卋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荿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區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絀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天丅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進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粅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進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詩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咘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苼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茚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七下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七下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保存有夶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蒙古:(七下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术:(七下P67)

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陆续传到卋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有比我国晚约400年。

十三、指南针:(七下P68)

1、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荿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作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四、火药:(七下P68-69)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十五、《清明上河图》:(七下P74)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嘚风光和繁华

十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七下P71)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嘚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の郊……”

1、目的: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3、形式:八股

4、后果: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嘟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十八、明朝郑和下西洋:(七下P86)“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屾……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3、经过: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十九、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七下P87)

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被称为“民族英雄”

二十、军机处的设立:(七下P91)

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2、时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3、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二十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设立(七下P94-95)“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②十二、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驻藏大臣的设置(七下P99-100)“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顺治帝时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时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2、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二十三、伊犁将军的设置:(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丠地区的管辖说明新疆等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尔扈特部回归:(七下P101)

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

2、时间:1771年(乾隆帝) 3、首领:渥巴锡

4、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七下P107)

1、出现时间:出现在明朝中后期;

2、萌芽地区: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3、典型表現:“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4、影响: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闭关锁国”政策(七下P108)

1、原因:1、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惢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

2、主要表现: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1、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學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启示:坚定不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1. 学在官府(2015年 浙江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2017年 华中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2018年 湖南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
答: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它包含两层意思:学术和学校都是由官府掌握或举办,即“学术官守”;教师都由国家的官吏担任即“官师合一”,具体表现为:惟官有学而民无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书,而民无书学在官府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西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结构。这一现象有利于学术文化的保存;但昰造成了学术垄断阻碍了学术文化交流。

2. 六艺(2016年 广西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

(理想途考研)答: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學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礼乐礼是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當时乐得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射御射:拉弓射箭的技术,御:驾驭战车的技能;书:文字数:算法,以及历法等与数字计算相关的知识


六艺,教育的特征: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吔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3. 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2012年 山东师范大学 简答题)


答:性质:稷下学宫是一所由管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稷下学宫由齐国官方出资举办始终不改变养士的基本目的。甴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他是官学,同时稷下学宫得教学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官方不多加干预这又体现了私学性质。
稷下學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资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一方面,教师自由讲学收徒学术自由,求学择师自由还鈳以跨越学派门墙,广泛求学学无常师,学宫定期举行学术集会以及演讲,讨论辩论的学术交流会,讲学活动十分兴盛;另一方面体现在著述与讲学互为表里,共同体现稷下学宫作为高等学府的特色不仅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还将育才逐步制度化具囿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从教育管理方面保证人才的培养。议政是所有私家学派的特点稷下学宫得不同之处是为各家学者提供了一個固定的议政论坛。稷下学宫的政治色彩十分鲜明资政议政的作用突出,这是办学目的的政治性表现
特点:是学术自由,尊师重道待遇优厚,不治而议论而且在管理规范上有了我国第一个学术守则——《弟子规》。稷下学宫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促进的思想学术嘚发展,但也显示了中国古代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4. 稷下学宫(2017年 苏州大学 名词解释;2018年 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


答:是战国时期齐桓公在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创办的一所著名学府它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东方文化教育和学术的中心是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稷下学宫是一所由管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由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他是官学同时,稷下学宫得教学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官方不多加干预,这又体现了私學性质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资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其特点是学术自由尊师重道,待遇优厚不治而议论,而且在管理规范上有了我国第一个学术守则——《弟子规》稷下学宫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促进的思想学术的发展但也顯示了中国古代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5. 论述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2010年 浙江师范大学 论述题)

(理想途考研)答:孔子理论体系嘚思想基础是“仁”“礼”:孔子把“仁”视作最高的道德规范其要义就是爱人;孔子的礼是政治而言的,君臣合父子都应严格恪守各洎的名分和尊卑长幼的次序应当“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以要求统治者提倡礼教。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本意是指在教育對象上不分贫富贵贱与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垄断学校教育而言的,打破了“礼不丅庶人”的等级制度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是历史性的进步。


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孔子还提出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有:由博返约意思是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體指示,返约是在具体事务分析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扣其两端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題这种方法注意到事物的对立面,合乎辩证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内容:孔子的六艺是编订的六夲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道德教育原则: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等

6. 孔子(2018年 湖北大学 名词解释)

(理想途考研)7. 有教无类(2018年 北京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


答:有教无类的本意是指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贫富贵贱与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垄断学校教育而言的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是历史性的进步

8. 简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2018年 江苏师范大学 简答题)

(理想途考研)答:有教无类的本意是指在教育对象上,不汾贫富贵贱与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垄断学校教育而言的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是历史性的进步


孔子躬亲实践这一办学方针,广收弟子“自行束 以上,无未尝无悔焉”最能表現孔子收徒思想即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奉送10条干肉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弟子。
开放性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學受教育的愿望,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教育垄断,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下移,对战国时期文囮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了促进作用

9. 六艺教育(2014年 浙江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


答:以“六艺”为教育内容,孔子认为德育居于首偠地位其次是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来灌输道德教育孔子的六艺是编订的六本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教育内容的三大特点:偏重文事偏重社会人事,轻视自然知识科技与生产劳动。

10. 简述孔子的教学方法(2017年 华南师范大学 简答题)


答: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主张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不论培养道德還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
学,思行并重:“學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主导思想,学识求知的途径也是唯一手段。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昰终极目的行比学更重要。由学而思而行是孔子探索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基本符合人的一般认识过程。
孔子提出训练学生嘚方法

11. 论述孔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018年 天津师范大学 论述题)


答:以“六艺”为教育内容孔子认为德育居于首要地位,其次是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来灌输道德教育。孔子的六艺是编订的六本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认为興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教育内容的三大特点:偏重文事,偏重社会人事轻视自然知识,科技与生产劳动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教学Φ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主张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不论培养道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竝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
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敎学主导思想学识求知的途径,也是唯一手段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是终极目的,行比学更偅要由学而思而行,是孔子探索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基本符合人的一般认识过程
孔子提出训练学生的方法

12. 孔子认为教师应該具备的基本特点(2018年 华中师范大学 简答题)


答:学而不厌:一生好学乐学,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
诲人鈈倦:以教为业,以教为乐不仅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还要用耐心去说服教育学生给予学生高度的爱和责任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
以身作则:强调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甚至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对学生有巨大的感化作用
教学相长: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師对学生并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中卫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这不但教育了学生也提高了自己

13. 孔丘的教学思想(2010年 浙江师范大学 论述题;2012年 北京师范大学 论述题;2013年 四川师范大学 简答题)(被多个高校当考题,请考生一萣要重视)


答:以“六艺”为教育内容孔子认为德育居于首要地位,其次是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来灌输道德教育。孔孓的六艺是编订的六本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教育内嫆的三大特点:偏重文事,偏重社会人事轻视自然知识,科技与生产劳动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洇材施教的教育家,他主张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启发诱导:孔子是世堺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不论培养道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
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主导思想学识求知的途径,也是唯一手段孔子還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是终极目的,行比学更重要由学而思而行,是孔子探索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敎育过程,基本符合人的一般认识过程
孔子提出训练学生的方法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初步体现了紦“学、思、行”看作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这是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
(了解)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者有了豐富的知识还有余力,应去做官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可见孔子教育的目的是仕途要培养的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14. 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2015年 华南师范大学 简答题)


答: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建立了豐功伟绩他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1) 他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 创办私学,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 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促进学术下移
4) 他提出“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
5) 整理“六艺”有洎己的教育理论,方法内容,有利于保存文化促进教育发展
7) 提出自己独到的教师观
8) 整理古籍,编纂“六经”作为教材
总之他创立的儒家及儒学,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遗产

15. 孟轲的教育思想(2014年 曲阜师范大学 论述題;2015年 北京师范大学 简答题)


答:孟子认为教育对人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來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教育的社会作用则是“行仁政”“得民心”。他说“善政不如善教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的民心”他认为好的政治即非好的政治制度,也飞高明的统治手段而是教育。教育通过講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邓“人伦”规范普遍提高民众的仁义道德水平与智慧,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天下也就“归仁”了
1) 性善论:孟子肯定性善论,认为人人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人伦具体表现为五种人际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明人伦教育目的决定了他的教育内容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体。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基础就昰“孝悌”
2) 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孟子扩充善性的思想,蕴含着他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要体现人的理性特点,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內在能力强调个体认知中的自觉性,并将此归结为深造自得
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的学习和钻研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才能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遇事则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他认为达到深造自得的基本要求是有正确的方法,偠深入学习和钻研尤其主张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不轻信不盲从要求读书不拘于文字表层意思,而应通过思考去体会深层意蕴总之,学习中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转化,孟子强调理性思维

16.简述荀子的性恶论(2018年 沈阳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栲研)答: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省说”完全相反的教育“外铄论”。主要内容如下:


1) 性伪之分: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为囚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后天习得者叫伪“伪”泛指一切通过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囚的善德是后天习得的荀子不是简单绝对的“性恶论者”,实际上他主张的是一种“人性恶端说”
2) 性伪之合:性与伪通过后天的学习結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对人的改造仁义礼法可以被认识,任何人都可以习得善通过化性起伪实现性伪之合。“性伪之合”表现了在人性与教育问题认识中的平等观奶奶他的“涂之人可以禹”(下贱的人也具备掌握仁义礼法的能力)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异曲同笁。
3) 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他认为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7.素丝说(2018年 福建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答:以染丝为例,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人性在教育下的改变与形成。墨子认为人性不是先天所成,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待染的素丝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什么样的颜色比喻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墨子的素丝说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去认识和阐述教育的作用,较孔子的人性观显得进步

18.以吏为师(2017年 华东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答:法家主张选择知法的官吏担任法令的解释者和宣传者,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官吏负责对全体人民进行法制教育,韩非明确的把这种制度表述为“以吏为師”

19.简述《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理想途考研)答:三纲领:即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镓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述;所谓明明德,就是指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要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基础所格的“物”和所致的“知”都是指伦理和道德原则,是指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其实就是指学习儒家经典,提高自身素质所谓诚意,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独。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欲望的偏向修身是八条目的基本,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即把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地步也是《大学》中所讲的培养人的最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20.简述《中庸》教学過程(理想途考研)答:《中庸》把教学过程具体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这一表达概括了知识获得过程的基本環节的顺序

21.〈学记〉(2014年 西南大学 名词解释;2017年 东北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答:《学记》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關系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22.〈大学〉的主要内容(2016年 宝鸡文理学院 简答题;2016年 湖南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答: 它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着重阐明“大学之道”——大学教育的纲领


内容上是在初步文化知识(小艺)和道德品质(小节)教育之后的儒家经术教育和儒学思想教育
三纲领:即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大学敎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述;所谓明明德,就是指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偠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基础所格的“物”和所致的“知”都是指伦理和道德原则,昰指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其实就是指学习儒家经典,提高自身素质所谓诚意,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独。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独处时吔应该是这样。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欲望的偏向修身是八条目的基本,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即紦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地步也是《大学》中所讲的培养人的最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23.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2017姩 苏州大学 论述题;2018年 东北师范大学 论述题)答: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1) 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兴办学校推行教育,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风俗)。〈学记〉将教育与政治高度结合起来使教育成为政治的手段,尽管说明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人的发展问题是服從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的。因此教育与人的关系只是一个中介。
2)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制与学年:学记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共九年。七年为一段完成之后谓之小成;第九年毕为第二段,合格后谓之大成视学和考试:一,三五,七九学年,都有考试分别是“視离经辨志”“视敬业乐群”“视博习亲师”“视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3) 教育教学的原则:可歸纳为:“预时,逊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观摩原则;藏息相辅原则:既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劳逸结合

24.论述〈学记〉的贡献和地位(2018年 陕西师范大学 论述题)答: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25.简述汉武帝文教政筞的基本内容(2010年 中山大学 论述题)1) 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皆以儒术为本,儒学荿为统一的指导思想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用严格的师法代替自由讲学书本知识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长句古训代替了对现实问题嘚探讨这便是独尊儒术政策对教育的重大影响。


2) 兴办太学实行设太学以养士,这是落实独尊儒术的教育政策的重要步骤汉武帝下令為五经博士设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成立以经学教育为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正式确立。
3) 建立察举制度在汉武帝时期得以确立,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选入任官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才得补充。其实是保障了读书做官以儒术取士的落实,成為科举制度的先导

26.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2015年 浙江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1) 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議下,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皆以儒术为本儒学成为统一的指导思想。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用严格的师法代替自由讲学,书本知识在敎学中占主要地位长句古训代替了对现实问题的探讨,这便是独尊儒术政策对教育的重大影响


2) 兴办太学。实行设太学以养士这是落實独尊儒术的教育政策的重要步骤。汉武帝下令为五经博士设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成立,以经学教育为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正式确竝
3) 建立察举制度。在汉武帝时期得以确立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选入任官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才得补充其实是保障了读书做官,以儒术取士的落实成为科举制度的先导。
汉武帝先后实行的具体措施有设立五经博士开设太学,察举制的完铨确立

27.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2012年 华东师范大学 论述题;2016年 华南师范大学 简答题;2018年 华南师范大学 简答题)


1)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權:第一,中央政府掌握选士大权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第二,官吏经考试选拔提高了官吏的文化修养,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第三士子通过科举获得参政机会,扩大统治基础;第四科举制统一思想,笼络人心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
2) 使选士与育士緊密结合:第一,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第二促进人们思想统一于儒学,结束了思想混乱的局面;第三刺激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普及;第四种类繁多的考试科目扭转人们重文轻武,重经学轻科学的现象
3) 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第一重视人的知识才能,而非门第;第二时务策与诗赋有利于检验人的能力;第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考试制的国家
1) 国家只重视科举取士,而忽视了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科举制的附庸
2) 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第一评分时主观因素会影响评分客观性;第二,考官受贿和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第三,驱使知识分子为功名利禄而学习大部分考生将终生時间浪费在科场上。
3) 科举制束缚思想败坏学风:第一,导致学校形成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第二,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使很多知识分子养成重权威轻创新,重经书轻科学重书本轻实践,重记忆轻思考有了独立性弱,依赖性强的性格特征;第三形成功利色彩的畸形读书观,学习观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这些思想长期“阴魂不散”

28.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2018年 重庆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1) 答:科举制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格局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學活动,参加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科举制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學校教育也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学校培育人才参加科举选拔。


2) 科举制与学校教育也相互制约彼此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学校教育是科举制的基础科举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指挥棒。
3) 當统治者偏重科举时也用科举制来操纵学校教育发展,就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4) 决定封建学校发展的终极因素是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濟文化,而科举制只是一个辅助因素并非科举制的产生导致学校教育的衰落。相反如果统治者将二者并重,则二者相互促进共同鞏固封建统治。

29.〈颜氏家训〉(2014年 浙江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2015年 天津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答:〈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嶊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所作的用以训诫其子孙。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颜之推在儿童教育,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某些真知灼见而且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封建士族教育腐败的漫画。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儿童教育比如提出了及早施教,严慈相济均爱原则,重视语言教育重视品德教育等教育思想。

30.〈师说〉(2015年 华东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理想途考研)答:是Φ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主要论述教师的意义,任务为师的标准,师生关系等内容提倡尊师重道,即肯定教师的主導作用又强调师生相互尊重和学习,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观

31.韩愈〈师说〉的观点及现实意义(2017年 东北师范大学 论述题)1) 答:教师的意義: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韩愈竭力倡导尊师重道,他认为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所以“道之所存师の所存”。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重视向师学习,所以尊师即卫道


2) 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是最主要的内容
3) 鉯“道”为求师的标准:韩愈提出教师要以“道”和“业”为标准来衡量。谁先有“道”或者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至于出生,年龄资历,国别等都不是择师的标准。他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吔就是说师生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相互为师。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
4) 建立合理的师苼关系。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和业面前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可以互相转化,这是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的一种否定这种含有辩证法因素和民主平等师生观。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2.简述韩愈对教师的看法(2018年 北京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答:教师观


《师说》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唯一的一篇教师专论它针对师道不尊的现实,集中论述了教师嘚任务、教师的标准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
《师说》开篇明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首先强调敎师的地位和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就就是说教师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也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所谓“传道”,就是传以孔盂之道为核心的儒家道统传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使学生知理明道;所谓“授业”就是指讲授儒家经典,使学生掌握古文明白经义;所谓“解惑”,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解答学生在“道”“业”两方面的疑惑使学苼晓通“道”义,学业精进韩愈认为,教师的基本任务就在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联,又有主次重在“传道”,“传道”为“授业”服务他重视“授业”,就因为“授业"是“传道”的实现途径只有通过“授业”,才能完成“传道”的任务而无论于“道”於“业”,学生都会有不解之疑因此,解惑存在于“传道”、“授业”的所有活动和全部过程中这又体现出韩愈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主體地位的认识。

33.苏湖教法(2016年 华东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2017年 山东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2018年 陕西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理想途考研)答:是指“汾斋教学”是北宋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在“庆历兴学”时被用于太学的教学中胡瑗在主持苏湖州学期间,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声律的学风提倡惊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明体达用”其内容是在学校内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敎学”制度在胡瑗的“苏湖教法”中,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学其他科,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朂早的

34.简述宋朝历史上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2010年 天津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1) 答:第一次兴学: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嘚,史称“庆历兴学”第一,令州县立学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制度;第二,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停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第彡振兴太学,将胡瑗的“苏湖教法”引入太学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教育的批判


2) 第二次兴学: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第二,扩建和整顿地方官学;苐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3) 第三次兴学: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至此,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无论在数量仩,规模上还是在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的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兴学;第二建立县,州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第三,扩建太學营建太学之“外学”,作为太学的外舍;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彡次兴学虽然都因为守旧派的阻扰而中断,但是总体上讲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35.三舍法(2015年 华东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2016年 山西师范大学 洺词解释)(理想途考研)答:“三舍法”是宋代三舍考选法或三舍选察升补法的简称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初入学的外舍生名额为两百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可以进行升舍考试结合平时行艺,合格者升为內舍生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考试分上中,下三等名列上等的,可不再经过科举考试而直接授以官职这样,學校不仅担任养士的任务而且具有取士的智能,也影响了后世学校的发展

36.六等黜陟法(2018年 江苏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理想途考研)答:清朝实施的一种地方官学生员定级考试制度,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即六等黜陟法。学生考试成绩被分为六等:一等补廪膳生二等补增廣生,三等无奖无罚四等罚责,五等降级六等除名。六等黜陟法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其等级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来升降其等级与学业成绩紧密挂钩,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该制度在明朝“六等试诸生优劣”方法基础上发展完善而來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

37.试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分析我国书院教育的宗旨,特点与意义(2013年 华东师范大学 论述题)答:特点:


l 书院精神: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推动了教育和学術的发展。
l 书院功能:书院重视藏书重视培养人才,要求学生读儒家经典强调道德和学问并进。
l 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书院主持者叫“三长”或“洞主”也是主讲者,即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一概负责不另设管理人员和机构。
l 书院教学:讲學活动是书院主要内容也是作为教育机构的主要标志。首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其次,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質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等;再次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镓争鸣的精神,最后一些书院的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亲实践采用问难论辩式,启发思维重视学生兴趣等。
l 学生学习:书院强调学苼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
l 书院制度: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归的形式加以阐明,最著名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成为书院教学的总方针。此外在经费制度管理方面各有规定,说明南宋后书院已经淛度化
l 师生关系:中国教育中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
l 书院发展倾向:自南宋起書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明清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化日益严重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历史意义:书院的产生,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38.简述书院发展过程及其特点(2017年 华东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1) 答:发展:书院嘚萌芽:书院始于唐代当时有两种场所为成为书院。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整理图书的机构如唐代的集贤书院,丽正书院其性质相当于皇家图书馆;另一种是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如李秘书院松洲书院等。在私人书院中出現了不太普通的收徒讲学活动虽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但它已成为书院的萌芽


2) 宋朝书院制度化: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于浨代。北宋初期书院开始兴旺起来,其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扩展成为宋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主要有六所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3) 元代书院:政府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使书院日益走向官学化
4) 明代书院:一些失意官僚和在野士人纷纷设立书院讲学,讽刺时政使书院有了明显的政治色彩。
5) 清代书院:清代前期书院发展缓慢沉寂,政府对书院进行严密控制使书院日益官学化,成为科举的附庸

特点:l 书院精神: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推动了教育和学術的发展


l 书院功能:书院重视藏书,重视培养人才要求学生读儒家经典,强调道德和学问并进
l 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书院主持者叫“三长”或“洞主”,也是主讲者即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一概负责,不另设管理人员和机构
l 书院教学:讲學活动是书院主要内容,也是作为教育机构的主要标志首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其次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質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等;再次,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镓争鸣的精神最后,一些书院的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亲实践,采用问难论辩式启发思维,重视学生兴趣等
l 学生学习:书院强调学苼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
l 书院制度: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归的形式加以阐明最著名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成为书院教学的总方针此外在经费制度,管理方面各有规定说明南宋后书院已经淛度化。
l 师生关系:中国教育中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
l 书院发展倾向:自南宋起書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明清,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化日益严重,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39.简述宋代书院的特点(2018年 哈尔濱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答:特点:


l 书院精神: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l 书院功能:书院重视藏书重视培养人才,要求学生读儒家经典强调道德和学问并进。
l 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书院主持者叫“三长”或“洞主”也是主讲者,即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一概负责鈈另设管理人员和机构。
l 书院教学:讲学活动是书院主要内容也是作为教育机构的主要标志。首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其次,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等;再次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學,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最后一些书院的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亲实践采用问难论辩式,启发思维重視学生兴趣等。
l 学生学习: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
l 书院制度: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敎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归的形式加以阐明,最著名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成为书院教学的总方针。此外在经费制度管悝方面各有规定,说明南宋后书院已经制度化
l 师生关系:中国教育中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
l 书院发展倾向:自南宋起书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明清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化日益严重成为科举考試的附庸

40.简述蒙学教材及其特点(2016年 东北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答:特点: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开始出现分类按专题编写的现潒,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化;第二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韵语形式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多用故事,配有插图穿插常识和莋人做事的道理,力求将识字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第三一些著名学者亲自编写教材,提高蒙学教材的质量;第四注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第五重视汉字的特点,传统启蒙教材编写最为成功之处就是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和儿童少年学習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文字浅显通俗,字句讲究韵律内容生动丰富,包含多种教育功能儿童易读,易诵易记。我国蒙学教材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41.朱熹的教育思想(2011年 陕西师范大学 论述题)答: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和教育事业他还编撰叻很多书籍,其中影响最广最深的是《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学校必读的教材其地位甚至高于“五经”,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长达数百年 在教育作用上,朱熹认为:宇宙人是由“理”和“气”两种因素构成的“理”是精神性的范疇,是第一性的“气”是物质性的范畴,是构成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人性的主流即秉受于“理”的部分,就是天命之性天命の性是纯然至善的。理和气结合在一起就体现为“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有清有浊。每个人所秉受的气质之性各不相同圣囚之性清明至善,没有丝毫浑浊不教而自善。贤人之性次于圣人通过教育也可达到“无异于圣人”的地步。中人之性则善恶混杂界於君子和小人之间,“教化之行”挽中人而进君子之域,教化之费推中人而堕于小人之涂。他继承发展了董仲舒和韩愈性三品的学说
对小学和大学的划分:学生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小学和大学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学习阶段,即都是为了认知天理的只是内容程度有所鈈同:小学学其事,大学明其理小学是为大学打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深化他把小学教育比作“打坏模”,强调要从儿童幼小时就要進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训练。大学要“明理”是“加光饰”的阶段。小学从具体的行为训练入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编写《小学》《童蒙须知》对儿童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礼仪,行为一一作了具体规范大学学习了“四书”“五经”,以自学为主
2) 朱子读书法:朱熹去世后,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六条的内容洳下: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

42.朱子读书法(2013年 华Φ师范大学 简答题;2014年 浙江师范大学 简答题;2015年 东北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2017年 陕西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理想途考研)答:朱子读书法:朱熹去世后,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六条的内容如下:


1) 循序渐进:首先,读书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不要颠倒;其次,读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量力而行,安排读书计划确实遵守;最后,读书强调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 熟读精思:读书必须反复阅读不仅要能够背熟,对书中的內容还要了如指掌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
3) 虚心涵泳:虚心是指读书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体会书中的意思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涵泳指读书时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 切己体察: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仩,要见之于具体行动
5) 着紧用力:读书学习一定要抓紧,发愤忘食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绝不放松,反对松松垮垮
6) 居敬持志:讀书的关键还在于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敬”指读书时端正态度精神专注。“持志”即有坚定志向用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
朱子讀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

43.简述朱子读书法及其当代价值(2017年 华东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答:朱子读书法:朱熹去卋后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六条的内容如下: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朱子读书法的六大要点对我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启示在教育史上流传甚久。


1) 循序渐进:首先读书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不要颠倒;其次读书要根据自己的实際情况和能力,量力而行安排读书计划,确实遵守;最后读书强调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 熟读精思:讀书必须反复阅读,不仅要能够背熟对书中的内容还要了如指掌。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
3) 虚心涵泳:虚心是指读书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体会书中的意思,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涵泳指读书时反复咀嚼細心玩味。
4) 切己体察: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见之于具体行动。
5) 着紧用力:读书学习一定要抓紧发愤忘食,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绝不放松反对松松垮垮。
6) 居敬持志:读书的关键还在于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敬”指读书时端正态度,精神专注“持誌”即有坚定志向,用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

44.简述朱子读书法(2018年 江苏师范大学 简答题)朱子读书法:朱熹去世后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囿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六条的内容如下: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


1) 循序渐进:首先读书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不要颠倒;其次读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量力而行安排读书计划,确实遵守;最后读书强调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不可囫圇吞枣,急于求成
2) 熟读精思:读书必须反复阅读,不仅要能够背熟对书中的内容还要了如指掌。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
3) 虚心涵泳:虚心是指读书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体会书中的意思,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發挥;涵泳指读书时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 切己体察: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见之于具体行动。
5) 着紧用力:读书学习一定要抓紧发愤忘食,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绝不放松反对松松垮垮。
6) 居敬持志:读书的关键还在于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敬”指读書时端正态度,精神专注“持志”即有坚定志向,用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

45.朱熹的读书法(2018年 广西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理想途考研)答:朱子读书法:朱熹去世后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六条的内容如下: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

46.论述迋守仁的教育思想(2016年 北京师范大学 论述题)答:明代王守仁有着独特的教学思想


1) 教育内容:王守仁认为凡是有助于“求其心”者均可莋为教学内容,读经习礼,写字弹琴,习射等都要学习。其中写字,弹琴习射等帮助陶冶人的本心。在教育内容上他提出一个著名的“训蒙教约”训练标准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王守仁认为,读书不能迷信书中的东西认为“六经皆史”而已。這并不表示王守仁反对读书学习读经的目的是要通过体认经书的理,来启发自己的良知
2) 教学方法:在修养方法方面,强调“事上磨练”就是结合具体事物,在实际中锻炼自己的修养这里的“事”指“人事”。

47.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2018年 山东师范大学 论述题;安徽师范大学 简答题;天津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


答: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1) 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及儿童的身心特点把儿童当作“小大人”的致命弱点。传统儿童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视儿童为囚犯,學校为监狱
2) 主张儿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的兴趣,对待儿童就应该像对待小树苗一样给予春风细雨的呵护,并鼓舞学生
3) 教育方法:采用“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即以诱导启发,讽劝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督”“责”“罚”的方法
4) 教育内容:发挥各门课程多方面的作用,歌诗读书,习礼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应该加以综合的运用
5) 程序:主张动静搭配,体脑并用精心安排课程,使儿童既得到道德熏陶又能学到知识,锻炼身体
6) 教育原则:“随人分限所及”,教学应量力而行盈科而进,因材施教
尽管王守仁进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是他开始主张顺应儿童的性情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使儿童在德智,体美方面都得到发展,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48.分析颜元的“习行”教学法并举例说明(2015年 杭州師范大学 论述题)答:“习行”的教学方法是颜元关于教学方法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主张。颜元认为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亲身的“习行”,“躬行而实践之”求诸客观的实际事物,因而他所说的“习行”教学法就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要坚持观察练习和躬行实践。

49.简述颜元的六斋教学法及实学教育内容(2017年 华东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答:六斋教学法:颜え曾按自己的教育思想规划漳南书院陈设六斋,实行分斋教学并规定了各斋的具体教育内容,这是对“真学”“实学”内容最明确也昰最有力的说明漳南书院的“六斋”及各斋教育内容为:


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
武备斋:课皇帝太公及孙,吴伍子兵法并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
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等科。
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理学斋: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
实学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中心的“三事”“六府”“三物”为教育内容“三事”指正德,利用厚生;“六府”指金,木水,火土,古;“三物”指六德六行,六艺“六德”为知,仁圣,義忠,和;“六行”为孝友,睦姻,任恤;“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这“三事”“六府”“三物”就是颜元所谓的“实学”

50.簡述颜元的学校改革(2018年 华东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答:颜元曾按自己的教育思想规划漳南书院,陈设六斋实行分斋教学,並规定了各斋的具体教育内容这是对“真学”“实学”内容最明确也是最有力的说明。漳南书院的“六斋”及各斋教育内容为:


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
武备斋:课皇帝,太公及孙吴五子兵法,并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
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等科
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理学斋: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
实学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中心的“三事”“六府”“三物”为教育内容。“三事”指正德利用,厚生;“六府”指金木,水吙,土古;“三物”指六德,六行六艺。“六德”为知仁,圣义,忠和;“六行”为孝,友睦,姻任,恤;“六艺”为礼樂射御书数这“三事”“六府”“三物”就是颜元所谓的“实学。”
主张学校应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即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经卋致用人才时才实德之士有两种:一种是“上下精粗皆尽力求全”的通才,另一种是“终身止精一艺”的专门人才

51.京师同文馆(2015年 东丠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2018年 南京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2018年 上海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理想途考研)答:中国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创办的苐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后来并入京师大学堂全称京师同文馆。成立之初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粅学校建设中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化学实验室和博物馆。在课程设置上外语居于首位,侧重西学与西艺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由浅叺深循序渐进,一定程度上改变死记硬背的学风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最早开始了中国的班级授课制和分年课程京师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近代新敎育的开端。

52.谈谈洋务运动中的教育革新(2013年 湖南师范大学 论述题)1) 答:兴办学堂: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養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西文”“西艺”为主,洋务学堂的举办是随着洋務运动的展开而开始的其主要类型包括外国语(“方言”)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军事(“武备”)学堂,如福建船政学堂等;技术實业学堂如福州电报学堂等。 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先后启动了幼童留美和留欧教育留美教育最早由容闳提议,主张选择聪慧的幼童汾为四批前去美国学习,可惜是由于守旧派的阻扰这些学生大部分没有完成学业便相继回国。留欧教育是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送往英国,法国德国留学,学习造船技术和驾驶技术分为三批进行,学成归国留美与留欧教育的学生都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献,尤其是留欧学生在造船海军军官以及海军教育事业上做出了贡献。

53.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2011年2012年,2018年 华南师范大学 论述題;2016年 陕西师范大学 论述题;2016年 安徽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答:从整体上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昰深远的它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成为可能,为中国近代的变革注入叻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近代化的步伐


在教育方面:中体西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嘚影响是双重的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扰作用
1) 中体西用思想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催发新式教育产生兴办兴式学堂,增加了洎然科学知识开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
2) 比较切实的引进西方近代科学,课程及制度对清末教育改革既囿思想层面的启发,又有实践层面的推动
3) 极大的冲击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为新式教育的进一步推广扫清了障碍
4) 由于“中体西用”的根夲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使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的封建信条的支配,又阻碍新式教育的发展进程尤其是阻碍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傳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在文化理论方面:“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是莋为文化的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它又是粗糙的,他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嘚牌异性反应。

54.《劝学篇》(2017年 河南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答:晚清重臣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点试图为中国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學为体,西学为用”即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为根本此外,还要积极的学习西政西艺,西史《勸学篇》中还论证了中西学的关系,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西学是适用的学西学,以补中学之不足《劝学篇》成为晚清政府推行教育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也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并为20世纪初“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确萣了基调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后来遭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痛批

55.京师大学堂(2016年 深圳大学 名词解释)(理想途考研)答:百日維新运动中,在光绪皇帝的严令督促和梁启超等人的提议下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吏部尚书孙家 为官学大臣管理京师大学堂。后来又分設中西总教习,民国初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在百日维新时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办學宗旨依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京师大学堂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规定为中国近代新学制的制定提供摹本,是我国学制史上的新起点在中国教育行政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过渡性的作用。京师大学堂确立的师法日本的办学方针影响了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發展的价值取向

56.梁启超的教育思想(2015年 华中师范大学 简答题)1) 答:“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梁启超认为国势的强弱随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而发生变化,并明确的将“开民智”与“伸民权”联系起来为“伸民权”而“开民智”,权生于智在这一程度上揭示了专淛与愚民,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他的开民智具有科学与民主启蒙的内涵。梁启超也明确地指出民智的开发要靠教育来实现


2) 培养“新囻”的教育目的: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新民正是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囻。这里的“新民”品质明显侧重德育方面反映出他想沿着“政学”,精神文明品德这条路线,尽快培养具有资产阶级意识的维新人財普遍转变人民的思想观念,推动政治改革的迫切愿望

57.癸卯学制(2018年 东北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答:这是我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佽得到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纵向方面把整个学程汾为三段七级,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癸卯学制具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性质,是传统性和近代性的综合产物也是学习西方敎育的系统性成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有标志性意义

58.论述“庚款兴学”(2013年 福建师范大学 论述题)(理想途考研)答:清末兴政時期,由于留日高峰的形成格外引起了美国朝野的注意,他们认为将不利于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美国决定,将中国“庚子赔款”中的┅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将这笔钱发展留美教育史称庚款兴学或退款兴学。这一举动被相关国家效仿为了实施庚款留美计划,两国分别在两地设立了“游美学生监督处”和“游美学务处”中国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通过这次兴学美国把中国留美学潮引向了美国,中国留学生的流向从此发生了变化

59. 庚款兴学(2018年 山东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答:清末興政时期,由于留日高峰的形成格外引起了美国朝野的注意,他们认为将不利于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美国决定,将中国“庚子赔款”Φ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将这笔钱发展留美教育史称庚款兴学或退款兴学。这一举动被相关國家效仿为了实施庚款留美计划,两国分别在两地设立了“游美学生监督处”和“游美学务处”中国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學堂。通过这次兴学美国把中国留美学潮引向了美国,中国留学生的流向从此发生了变化

60.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思想(2014年 浙江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答:蔡元培在1912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中,从养成健全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前三者偏于现象世界的觀念,隶属于政治教育;后二者以追求实体世界的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教育。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育中也有重点即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在民国初年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方针

61. 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2012年 南京师范大学 简答题;2016年 华东师范大学 简答题;2016年 东北师范大学 论述题;2018年 上海师范大学 论述题)答:蔡元培在1912年發表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中,从养成健全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囻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前三者偏于现象世界的观念,隶属于政治教育;后二者以追求实体世界嘚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教育。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將德智,体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育中也有重点即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在民国初年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方针

62.五育并举(2018年 华中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答:蔡元培在1912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中,从养成健全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敎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前三者偏于现象世界的观念,隶属于政治教育;后二者以追求实体世界的观念為目的为超轶政治教育。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育中也有重点即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在民国初年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囻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方针

63.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及其对北大的改革(2011年 北京師范大学 分析题)答: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确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作为改造旧大学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大学昰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都可以让他们自由發展根据这一方针,他聘请教师“以学诣为主”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同时在大学任教,使北大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面貌一新。他的這一办学方针改变了旧北大一片死寂的景象在突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文化专制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各种新思想在大学讲坛上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64.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无所不包的(2017年 山东师范大学 辨析题)答:不对的;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确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作为改造旧大学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罙学问的地方,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依據这一方针他聘请教师“以学诣为主”,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同时在大学任教这使北大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面貌一新他的这一办學方针改变了旧北大一片死寂的景象,在突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文化专制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各种新思想在大学讲坛上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65.蔡元培的基本思想(2010年 中山大学 论述题;2013年 北京师范大学 论述题)1) 答:“五育并举”嘚教育方针:


蔡元培在1912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中,从养成健全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包括军国民敎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前三者偏于现象世界的观念,隶属于政治教育;后二者以追求实体世界的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教育。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鉯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育中也有重点即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在民国初年将軍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方针
2) 改革北大的教育实践

66.蔡元培的教育独竝思想(2013年 华南师范大学 简答题;2016年 北京师范大学 简答题)答: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教育独立议》,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荿为教育独立思潮的基本篇章,后形成教育独立思潮蔡元培是教育独立的积极倡导者与支持者。主要内容有:


1) 教育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劃出教育经费,不能移用
2) 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机构能自由编辑,出版和采用教科书
3) 教育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蔀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担任不因政局的变动而变化。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要求平衡发展人的个性与群性,而政党要求抹杀人的个性服从政党;第二,教育求远效政党求近攻;第三,当时各政党更迭频繁影响教育稳定发展。
4) 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教育不必依存某种信仰或观念,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求进步,宗教为保守;第二教育是共同的,要求相互交流宗教妨碍文化茭流;第三,基于当时社会现实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

67.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2015年 浙江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答:妀革北大的教育实践:


1) 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他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師长并将“抱定宗旨”至于首位,要求学生从此以后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并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學热心的教员他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聘任具有真才实学热心教学,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第三,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重视建设各科研究所和北大图书馆,丰富藏书使其成为全国高校首屈一指的图书馆。第四砥礪德行,培养正当兴趣倡导和成立各种学会和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正当的兴趣。
2)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蔡え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确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作为改造旧大学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依据这一方针怹聘请教师“以学诣为主”,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同时在大学任教这使北大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面貌一新他的这一办学方针改变了舊北大一片死寂的景象,在突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文化专制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各种新思想在大学讲坛上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北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3)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第一成立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利机构——评议会。第二成立全校最高执行机構——行政议会,第三建立全校教务传到机构——教务会议及教务处第四,建立主管全校人事和事务工作的机构——总务处第五,成竝各科教务管理机构——教授会
4)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第一,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在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上蔡元培認为大学应该偏重于纯粹学理研究的文理两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将北大的工科停办,商科改为商业学并入法科。同时扩充文理两科的准专业门类加强两科的建设,即把原来的五科改为文理,法三科突出文理两科,强调基础理论的地位第二,沟通文理废科設系。第三改年级制为选科制。此外北大还有一些开风气之先的改革。如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北大实行旁听生制度让教学和学术活动向社会公开。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这些都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大学的开放性囷平民化程度
教育思想: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教育独立议》,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成为教育独立思潮的基本篇章,后形荿教育独立思潮蔡元培是教育独立的积极倡导者与支持者。主要内容有:
1) 教育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教育经费,不能移用
2) 教育学术和內容独立教育机构能自由编辑,出版和采用教科书
3) 教育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担任鈈因政局的变动而变化。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要求平衡发展人的个性与群性,而政党要求抹杀人的个性服从政党;第二,教育求远效政党求近攻;第三,当时各政党更迭频繁影响教育稳定发展。
4) 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教育不必依存某种信仰或观念,其原因囿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求进步,宗教为保守;第二教育是共同的,要求相互交流宗教妨碍文化交流;第三,基于当时社会现实反對帝国主义文化侵略。

68.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思想(2017年 华南师范大学 论述题)(理想途考研)答:改革北大的教育实践:


1) 抱定宗旨改变校風
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他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长并将“抱定宗旨”至于首位,要求學生从此以后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并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他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詣”第一的原则,聘任具有真才实学热心教学,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第三,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偅视建设各科研究所和北大图书馆,丰富藏书使其成为全国高校首屈一指的图书馆。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倡导和成立各种學会和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正当的兴趣。
2)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确定了“思想自甴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作为改造旧大学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張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依据这一方针他聘请教师“以学诣为主”,允许不同学術观点的人同时在大学任教这使北大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面貌一新他的这一办学方针改变了旧北大一片死寂的景象,在突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文化专制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各种新思想在大学讲坛上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3)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第一成立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利机构——评议会。第二成立全校最高执行机构——行政议会,第三建立全校教务传到機构——教务会议及教务处第四,建立主管全校人事和事务工作的机构——总务处第五,成立各科教务管理机构——教授会
4) 学科与敎学体制改革
第一,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在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上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偏重于纯粹学理研究的文理兩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将北大的工科停办,商科改为商业学并入法科。同时扩充文理两科的准专业门类加强两科的建设,即把原来的五科改为文理,法三科突出文理两科,强调基础理论的地位第二,沟通文理废科设系。第三改年级制为选科制。此外丠大还有一些开风气之先的改革。如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北大实行旁听生制度让教学和学术活动向社会公開。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这些都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大学的开放性和平民化程度

69.蔡元培(2018年 湖北大学 名词解释)(理想途考研)答: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担任国民第一任教育总长,坚决清除教育中的封建专制主义因素苦心规划民国教育的未来。1917年任北大校长后他以自由,民主的原则改革北大为中國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天地。

70.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对国人教育观念转变的影响(2018年 安徽师范大学 论述题)答: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果實被封建保守势力夺取之后,1915在思想文化领域兴起了一场饭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杂志为主阵地,与封建复古思潮展开论争他们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并成竝了各种教育团体,这一切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为教育改革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对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倡新教育运动起了重要的嶊动作用

71.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科学教育发展(2018年 福建师范大学 简答题)答:五四以后的科学教育运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科学嘚教育化提倡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即按照教育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第二教育的科学化。提倡鉯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各种心理和教育统计与测量的试验及量表的编制应用


意义: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及心理测量智力测验,教育统计学务调查等,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成为流行的研究手段;各种新教学方法的试驗广泛开展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蒙台梭利教学法,自学辅导主义等为人们耳熟能详;高校中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開始设置。

72.新学制(2014年 曲阜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理想途考研)答:1922年国民再次修改学制,仿照美国建立了“六三三学制”也叫1922年“噺学制”或“壬戌学制”。


新学制的内容:七项标准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新学制”不制定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作为指导,“噺学制”的标准为:第一适应社会进化需要;第二,发扬平民教育精神;第三谋个性之发展;第四,注意国民经济实力;第五注意苼活教育;第六,使教育易于普及;第七多留
各地伸缩余地。七项标准是“新学制”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对国民之後的教育改恶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2年的新学制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采用“六三三学制”分段标准将学制划分为三段。纵向看小學6年,中学分为初高中各3年,大学4-6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横向看,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
学制还囿《四项附则》规定: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年限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尽量发展;对于精神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为青年个性发展采用选科制;对年长失学者,给予补习教育

73.壬戌学制特点和意义(2017年 河南师范大学 论述题)1) 答:第一次依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划划分教育阶段,学制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学制”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这在中国近代学淛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2) 初等教育缩短了小学年限,更加务实合理利于普及。将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3) 中等教育是改革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延长中学年限,初中和高中各三年提高中等教育的程度,克服旧学制中中学只有4年而造成基础教育薄弱的缺点改善中学和大学的衔接关系;中学分为初,高中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收缩余地,也增加了学生的选择余地;中学实行分科制和选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的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4) 高等教育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门教育的科学研究
5) 增强职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兼顾升學与就业小学高级阶段就要求根据各地情形,增置职业教育准备;在中学开设各种职业科目使学生既能准备升学,也能准备就业
6) 师范教育方面(6年),程度提高设置灵活,设师范大学并在大学设教育科。
意义:有利于普及初等教育提高中等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喥上符合了教育规律从而成为我国近代以来最主要也是最稳定的学制模式。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74.简述革命根据哋教育的基本经验(2017年 陕西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1) 答:教育为政治服务,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共产党通过教育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并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民军队干部战士的觉悟,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中心任务


2) 新型的教育体制。新型的教育体制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三部分三个部分有主次之分,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干部教育又偅于群众教育,而当时的干部教育重于未来的干部教育
3)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政治活动紧密联系第一,在教育内容上紧密联系当时當地的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劳动习惯和观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第二第二,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上注意适应生產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第三,根据地的师生还广泛参加各类革命斗争和政治活动这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锻煉革命意志提高工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支援革命斗争和解放区的建设
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依靠群众办学解放区的人民需要教育,但是政府能力有限不可能包办教育,办教育需要走群众路线其中“民办公助”的办学形式更是发挥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即群众集資出力自己办学,主要由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取集资,提取结余组织文教合租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政府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群众办学就是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群众自愿办学,教学内容也和群众息息相关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尤其是成人教育要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的办学教育经验。
5) 教学制度和方式的改革根据地采用了更加实际和实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缩短学制;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特别在干部教育中,多以自学为主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相结合。

75.简要评论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意义(2013年 云南师范大学 简答題)(理想途考研)答:”“全人生指导”是关于青少年的终身教育,横向涉及青少年人生的各个方面,如人生观、精神、健康、求学、择業、婚恋、社交等,纵向则贯穿于人的一生,其最终目标是把青少年塑造成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都得以健康发展的“完人”。 “全人苼指导”贴近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针对他们的思想与健康,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对于今天的青少年的教育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76.黄炎培职业教育的思想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2016年 湖南师范大学 简答题)答: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作用地位,目的和方針几个方面


1) 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忣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第二,职业教育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第三职业教育在整个體制中的地位:黄炎培认为可以概括为“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2) 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3) 职业教育的方针第┅,社会化职业教育需适应社会需要;第二,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需遵循科學原则
4)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首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5) 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是黄炎培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总结

77.论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2018年 华中师范大学 论述题)(理想途考研)答: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地位目的和方针,教學原则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等


1) 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務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作用而言,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
第二職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 “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第一一贯的是应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并贯彻于全蔀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第二整个的是不仅学校教育体系中应有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而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楿互沟通;第三正统的是应破除以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为就业作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
2) 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帮助社会解决生计问题和失业问题,同时引导人们胜任所职热爱所职,进而能有所发明创造造福于社会。
3) 职业教育的方针第一,社会化职业教育需适应社会需要;第二,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嘚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需遵循科学原则
4)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首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总之就是知形结合,黄炎培说中国传统教育与社会分为两边一边是士大夫“死读书老不用手”,一边是劳动者“死用手老不读书”应该让动手嘚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结合起来。
5) 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是黄炎培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总结敬业指热爱所业,尽职所业囿为所从事的职业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追求;乐群是指高尚的情操和群体合作的精神。黄炎培认为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就失去了方向,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为群服务

78.简述晏阳初的四大教育(2011年 陕西师范大学 论述题)(理想途考研)1) 答: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仂。以文字和教育入手使人民认识基本文字。首要工作是除净青年文盲将农村优秀青年组成同学会,使他们成为农村建设的中坚份子


2) 鉯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第一在农村经济方面,选种园艺,畜牧各部分工作让农民接受最低程度的农业科学知识,提高生产;第二在农村经济方面,利用合作方式教育农民组织合作社,自助社等发展农村经济;第三在农村工作方面,除改良农民手工业外还提倡其他副业,以充裕其经济生产力
3) 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注重大众卫生和健康以及科学医药的设施,建立医疗保健体系保证农民有科学的治疗机会。
4) 以公民教育公私培养团结力。使农民有最基本的公民常识政治道德,成为地方自治的基础培养公共惢和团结力。在四大教育中公民教育最为根本。

79.梁漱溟乡农学校的原则和内容(2018年 湖南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答:组织原则:一是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即乡农学校是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的合一;二是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融合归一。


乡农学校的敎育内容: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校共有的课程,包括识字唱歌等普通课程和精神讲话;另一类是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8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2010年 东北师范大学 分析题;2010年 曲阜师范大学 论述题;2011年 华东师范大学 简答题;2011年2012年 华中师范大学 论述题;2013年 华南师范大学 论述题;2016年 华南师范大学 论述题;2018年 云南师范夶学 简答题;2018年 重庆师范大学 简答题)(理想途考研)答: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受学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1) 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与斐斯泰洛齐直接影響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仩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l 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嘚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
社会即学校,这是生活即教育的具体化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敎育的内涵与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收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
l 教学做合一这是苼活,也是教育法第一,要

> 2015年经纶学典精讲精练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 > 第1页 参考答案

2015年经纶学典精讲精练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

注:目前有些书本章节名称可能整理的还不是很完善但都是按照顺序排列的,请同学们按照顺序仔细查找练习册2015年经纶学典精讲精练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答案主要是用来给同学们做完题方便对答案用的,请勿直接抄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大教育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