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首诗歌:你可知道你的来历歌谱烧洗澡水的人是谁吗

  大家好,欢迎朋友们来我这儿!我是月挂柳梢边,一直想写点长篇文章,但总是下不得手,以前写了不少诗歌,也发表在书刊杂志上不少,在我的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yajhk,从小我就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也知道诗人、诗歌背后蕴含着很多丰富的,有趣的故事,从今天开始写了,粉墨登场,请大家多多踩踩,大家的鼓励就是对我写作的最大支持!  以前看到过一段话“有一天你将破蛹而出,成长得比人们期待的还要美丽,但这个过程会很痛,会很辛苦,有时候还会觉得灰心。面对着汹涌而来的现实觉得自己渺小无力。但这,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做好现在你能做的,然后,一切都会好的。我们都将孤独地长大,不要害怕。”,这句话说得很好,对我影响很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坚持下去,相信自己!  给大家看一下我写过的一些长短句吧,然后下一个帖子正式开始:  曼妙的音乐响起 我成立了一条河流 要用什么对北京说声 星期天的地铁和布隆迪再见 岁月流沙 蜿蜒风华 你一缕长发 我忘情天涯...  风吹,回味,余生与谁相会?颓废着我的颓废,枯萎着我的枯萎,只因未遇三生那个谁  经常,零零落落,就算距离没那么长,稀疏的游荡,来来往往,简单的成长,在曲风里也缠绵悠长  多少零落,冬天的颜色,如梦烟火,一世繁华千秋阙,故园里,五光十色,妩媚岁月,失群离索,记忆的屏障里,春花招手,秋花点点头  笔端在流感,一条弧线分明就是感情在蔓延,纸,不再是空白一张,因为一个故事在流传,美感无边  预感演变成缠绵,久远的再见,缓缓的顺着板岩,我用尽流年,去琢磨感情线,一厢还魂散,能止得住滴滴泪干,那一天  我无法相信,对面是一种很自然的感觉,总是在云端才会见面,扫尽尘埃,却发现一米阳光里仅是尘埃  迷离的伤感,大家都很清楚,唯有止不住的伤口在流淌。我穷尽一生,究其所有,却始终捉不到一丝丝的温柔,华发散尽,世界了无,我还是一无所有  一处舞台剧,很好看,舞台下面,却不知道这就是对生活好感  一缕风,远远的轻拂出你的模样,我用一种象征性的泼墨山水画,素描你的脸庞,山水人,你是最美的画面,山水倒影,有你的模样。风一直在吹,一滴墨,恰恰情似你的泪  其实我很幸福,因为我找不出不幸福的理由,淡淡的忧伤从何而来?我真不知道!脸上始终是无法镌刻的伤  情分着你的好,我听着花谢的声音,没有了完美的黄金分割点,就连陌生都很难堪  孤独的看海景,陌生起来也飘渺无声。我用短短的两行字,概括了它的一生  没有预感就不会很好的牵连,何必去探寻那种烟水红尘的世间,人情味也是一道很美的晚餐  我用一种无法形容的方式去海边游玩,好像有一股温暖在流传,我轻盈的踏着方砖,用一种追赶的脚步去蔓延,可以它已飞到了赤道边,没有一点温气呼吸到心间  一种飘然也是很好的预感,就像风筝要扶摇直上,因为每天都感觉有蓝天的样子,其实岁月也是一种默默无言,心里充满了一股黏黏的泥团,仿佛一幅图案快要完工时给人的呼唤  没有了新鲜和层次上的画面感,就算夜晚也飘散了浪漫,空气里弥散着岁月的久远,我也静待着当初的誓言,指针在按部就班的演绎着平凡,滴滴答答把我心召换,一份永恒的片段,把含有晚安的字眼刻在心间,这一幕每晚都在上演  眉目里似懂非懂,眼神亦轻轻一碰,衍生出一道风景  我穷尽一生去想象枝藤的美,却发现她的美是因为我的心在一直盘旋缠绕,高处很华贵,却消失了你的美  雨后的誓言,容易受阳光的摧残,我一生在浮萍上,风吹雨散,掩面不是为了泪干,我用尽想象,去模仿一张笑脸,却发现...很难很难...  我把自己当初的模样,穿上一身新妆,把一生都描绘成这样  走吧,走吧,小草就要发芽,花儿也要抒发,我沿着意象也慢慢的华发  雪花浇灌了腊梅我把心寄托 慢慢的我经历了感伤 在湖面上游荡 它开花我看不到 来年雪融化了却看到一地残花 春天里我拣花葬花  多少恩泽被历史轻描淡写形成了所谓的传说  如秋叶落地片片留住了回忆 在那刹那轮回里 却是消失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282次 发图: | 更多
  南风歌  舜   南风之熏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这首诗算是有名有姓的先人写的最早的一首吧,至少是有正史记载的第一首诗歌就是他写的,相传是舜帝所做,《史记》记载: “舜歌《南风》而天下治。舜之道何弘也?夫《南风》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国最早的才子,相信大家还是对他的情况还是略知一二的吧,舜,又称虞舜,他是我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尧舜禹三大知名领袖之一,位居高位很多年,最后把最高领导人职位禅让给了大禹。但是仅仅知道这些还是不够的,下面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传说是黄帝的八世孙,祖业发达,不过到五世祖穷蝉起时已经家业衰落,沦为平民了,一直到他父亲瞽叟这一辈时家庭已经衰败的不成样子了,舜出生时,家族贫寒,五代贫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多穷有多穷,生下来被人看不起,更为可怜的是,小时候母亲也去世了。他的老爸又娶了个妻子,后来又有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本来父亲品行不好,人品就有问题,继母恶毒,在这种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弟弟也好不到哪儿去,三人却一直想加害于舜舜,舜虽然遭受了很多磨难,但是依然对老爸和后母十分孝顺,爱护兄弟,面上功夫做的很足,每当遇到家人想加害他的时候,他就躲起来,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就出现在他们面前帮助他们。就凭这么坚韧的性格,宽广的胸怀,仁爱的个性,不成大业才怪呢。舜自己也很长志气,从小就勤劳能干,他曾经在历山(现济南千佛山下)耕种土地,又跑到雷泽(山东荷泽)打鱼,在黄河边上制造过陶器,学过很多个手艺,做过买卖,总之干啥啥成功,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积攒了很高的人气,交往了很多朋友,深的当地群众的爱戴。
  由于二十多岁就在社会上有了这么高的知名度,事业上还这么成功,而且在那个讲究孝道的社会里,有一个“家人虐我千百遍,我待家人如初恋”的大孝子,舜不是名人也终究会成为名人!这口碑这事迹一时传为美谈。又过了十年,舜三十岁的时候,尧年纪大了,想找个接班人,于是向天下广而告之,同时让四方诸侯长推荐继位之人,四方诸侯长意见一致,都推荐了舜。舜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贤人。  尧总听说舜的情况,就想见识见识这个小伙子,于是舜就来了尧的身边工作。有一次闲来无事,尧就想了解一下舜的施政理念,于是特别召见了舜,想考考他,抛出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怎么让天下太平?这个问题,无疑就是一个最高领导人首先考虑的,也是当好最高领导人的所在。舜的回答很简洁,简单的说就是公平和诚信,做到这两点人民就会拥护你,在那个特权的年代,这两点是很重要的,原始部落联盟时期,人民生存的首要考虑就是吃饭,能够让那些老弱病残孕都公平的吃上饭,并且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城市守信,表里如一,才能够影响和造就一批诚信的下属,领导好国家,实实在在的对待子民,群众们才会拥护。  第二个问题:什么事最重要?舜回答说:祭祀上天。因为那年代人类还没有对抗自然的能力,人们要有好收成,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借助一种神秘的力量去实现。祭祀上天就是一种最直接的体现,人们通过一种隆重的仪式,致敬神灵,膜拜神灵,并奉上最贵重的礼物,只有通过他们帮助,才能实现难以实现的愿望!  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官最重要?舜回答:管土地的官。毋庸置疑,谁有地,分给谁地,地怎么分,的确很重要!  第四个问题:假设你当领导后,首先要做的是什么?舜的回答是:关心百姓,爱护百姓。舜不愧是一流的政治家,拿住了这个问题的要害,也抓住了尧的心理!从一件小事来说,尧当领导人后,都吃粗糙的大米饭,喝野菜汤,不仅注意自己的形象,而且造福四方,所以才受到老百姓爱戴。这本质上就是与民同苦,与民同乐,是关心百姓,爱护百姓的最高体现,舜这么体会领导意图,领导当然高兴。
  好  
  听完舜对于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尧自然很高兴。但是尧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回答的好还不行,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尧还想以实际情况考察考察舜这人怎么样,于是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与他,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名曰钦嫁,实则监察,这一招够狠,既能深入观察一个人怎么样,又能找个好女婿,让自己的女婿继位,对自己也没坏处。至于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同时嫁给舜,我觉得肯定是符合当时的伦理风俗的,这个我们就不必深究了。事实证明证明这两个女人后来被舜的所作所为深深感动,后来舜在晚年外出视察工作的时候,病逝在九嶷山下,娥皇女英知道后,不远万里前往那儿,抱着坟前的竹子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亡。娥皇、女英二位妃子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很多后人,其中屈原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九歌》中的《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中高度赞扬了二位妃子。自古以来英雄总是令美女仰慕的,舜也不乏其外,让两个女人爱的如此倾心。并且尧还给了舜优厚的嫁妆:为舜修筑了他自己的宫殿,赐给了他一些锦衣玉食,一张高档乐器———琴,许多牛羊之类的牲畜,还为为他建粮仓,这些也算是这位驸马爷兼太子的嫁妆吧。舜这造化可非同一般,不但娶了两位公主,还免费得到了一整套豪华精装房和大批财物,这驸马爷当得值了。但是舜同志不骄不躁,继续勤奋刻苦,废寝忘食,努力工作,后来尧还用各种方式来考察考验舜,真金不怕火炼,舜各方面工作相当突出,部落联盟在舜的协助治理下,丰衣足食,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暗自高兴。
  舜当驸马爷兼太子以后,作为大孝子,家人也跟着和他住在一起了。有一种人看到人家发达了,不但不佩服,而且还眼红脖子粗,他爹、后妈和弟弟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这三人怎么这么死心眼,高攀还来不及呢,还想继续谋害他,如果说以前对舜爷的欺负是因为人品和后妈非亲生的原因,这以后的欺负就带有谋财害命的政治色彩了。他们三个都计谋好了,加害于舜,他老爹和后妈的企图牛羊牲畜和仓房,弟弟象的如意算盘是哥哥的豪华精装房和妻妾归他,于是一系列谋害计划开始了:有一次舜从外面回家后,他爹跟他说,咱家的仓房漏雨了,你上去修修吧,舜二话没说,找个梯子爬上去就修理,就在修理的过程中,老爹抽掉梯子,后母和弟弟拿来火把,把仓房点燃起来,舜在上面修理者,一看火上来了,大事不好,于是就用手里的斗笠保护自己不受火烧而逃(一说舜双手举著斗笠,像鸟儿一般降落下来逃走)。外出躲了一阵子,舜回家了,于是后母又跟舜说,家里原来喝水的井没水了,让舜重新挖一口新的水井,舜照样二话没说,又挖起井来,过了些时日,井挖到深处,快要挖好了,怎么感觉不大对劲,原来有人从井口往下面填土,不过幸好舜这次早先有准备,在挖井的时候从一旁挖了一条暗道,通往挖遍,这一次机智的舜爷又成功的逃脱了,家人的魔爪,就这样家人不断的寻机坑害他,他也屡屡机制的用他的老办法,逃走一阵子,在回家来。尽管这样仍然孝顺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弟弟。娥皇女英二位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如果她俩时时处处跟舜说家人的坏话,便有破坏家庭团结之嫌,如果不说,又心疼自己的丈夫,她们两个在家庭的事情上相当谨慎,因为这两位未来的“第一夫人”,所作所为对于外人看待家庭矛盾来说非常重要。只能是小心翼翼的提醒丈夫,让丈夫多加防备。
  尧年纪大了,想找个储君,自然想到了舜,但此时作为诸侯之一的三苗族首领驩兜推荐共工,尧当机表示不允许,不过也卖给了他一个面子,让共工做了工师。共工是与驩兜是铁哥们,与欢兜、鲧被人们称为“四凶”,此人性格凶狠,野蛮,用现在的话说不是什么好东西,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和别人闹矛盾,打架斗殴是正常的事,仗着自己有点功夫坏事做尽,大禹治水的时候,他反而就施展法力,制造洪水,肆意布泽。故意与大禹作对,大禹不仅治水,而且还要与共工的反治水作斗争,让大禹吃尽了苦头,这是后话。这样的人谁敢重用,人际关机都处理不好,坏事做尽,后来被流放到幽州。
  舜代政了,励精图治,新人新气象,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做了几件像模像样的事情。  第一:重新划分国家行政区域,加强统治,勤政爱民。将天下划为并、冀、幽、营、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十二州,以河道作为各州的边界。舜还经常到处考察,巡视四方,以实际行动看看各地到底怎么样,掌握了下面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地位。他每五年巡视天下一次,其余时间,让各地诸侯到京城朝见。  第二:举贤任能,重用贤才。启用了“八元”和“八恺”,所谓八元就是高阳氏的八个儿子,他的八个儿子个个人品不错,有能力。高阳氏有八个有才能的子孙,个个为人和善,很会团结人,人称其为“八恺”。这十六个人美名远扬,舜发挥他们的长处,重用他们。同时又惩罚了 “混沌” “穷奇” “梼杌” “饕餮”,这四大恶人,流放他们到蛮夷之地抵御四方妖怪。  第三:修订立法,祭祀上天,山川河水皆是神仙,那个时候上天必须要祭的,靠天护佑,要不怎么寻求心理平衡。  制定法律法规和刑法措施,“象以典刑,流宥五刑”,时时给人们以警示作用。正是有了舜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才使得坏人依法得到惩处,在舜的这些举措下,处理了一批罪大恶极的人,也惩治了“四凶”。
  到了尧的晚年,好人能够尽心办事,坏人被赶跑了,社会安宁、四方和平,百姓和睦、粮食丰收、子民有生,一片欣欣向荣,尧很高兴,才正式决定把自己的首领之位禅让给他!
  尧去世了,舜服孝三年,同时舜做了一个姿态,推荐尧的儿子丹朱继位,同时宣布自己退位,归隐到南河这个地方,丹朱这哥们一开始倒是很高兴,有人主动给自己让位了,但是天下诸侯都不买丹朱的帐,有什么事情都去请示舜,甚至家长里短,需要评理的也去找他,这让丹朱很没面子,天下人更是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臣民们纷纷请求舜归位。原先在尧时期被举用的禹、弃、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等人,尽管也在朝为官,但是也没什么具体的职位,也就是没实权,这帮子人更是给力,拼了命的让舜回来主政,经过无数次小恳求,三次大恳求,最后舜也无奈了,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又回到都城当了天子,丹朱由粉墨登场到途末退场。舜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广开言路,大行谏风,让臣民为自己提意见,施恩天下,又给予了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的实权,让他们有一个具体的官做,同时任命禹担任国土水利部部长,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农业部部长,掌管农业;命契担任民政部部长,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公安部部长,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建设部部长,掌管百工;命益担任林业部部长,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礼仪部部长,主持礼仪;命夔为文化教育部部长,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内务宣传部部长,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当时的重要职位基本上让这些舜提拔上来的人给瓜分了,同时也任命了其他的官吏,规定三年对官员的政绩考核考核一次,每三次的考核成绩决定提升或罢免。本来就受恩于舜,加之考核,这么一来,这些人工作更卖力了,社会被治理的井井有条,时势造英雄,这个时期水患严重,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件大事,禹尽心尽力,身先士卒,凿山通泽,疏导河流,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服了洪水,由于治水有功,地位和名望日益上升。
  舜继位后继续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勤政爱民,同时不减劳动人民的本色,跟普通老百姓一样劳作。有一年在到外地视察的途中,休息之余弹起自己心爱的古琴,伴着优美的旋律,舜想起这些年的是是非非,不禁感慨万千…在那个年代并不像今天这样,有天气预报,还能人工降雨,人们的最低要求就是能吃饱饭并生存下来,希望风调雨顺,遇到个丰年好收成。舜不由得吟唱起来“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并命名为《南风歌》,后来也时常伴着自己的木琴吟唱起《南风歌》。一首歌,一个人的情怀,舜的爱民情怀可见一斑。在这首诗歌中,他时时将百姓的疾苦挂在心上,为天下苍生祈祷!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舜有着高度评价 “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一生勤勤恳恳,在位三十九年,尽管年事已高,依然外出视察,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葬于江南九疑山。
  舜晚年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商均继位,而是禅让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孟子曾经说过:“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天下的人树立了榜样,影响可以流传到后世,我却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是值得忧虑的。忧虑了怎么办?像舜那样去做罢了。孔孟儒家之学对舜极为推崇,主张做像舜那样的勤君孝子,他的人格也因此成为儒家的典范。  月挂柳梢边和诗词一首《千年想象》:  千年想象  在路上你浅吟轻唱  一种很好的预感  只为那道光
雨茫茫  苍生的稻秧
唤醒一缕香  南风伴着月色荷塘  一帆浆
一缕霜  脚步斗量
边疆的模样  粒粒泛黄
倾斜阳  一片片花芬芳  时光
  第一首诗词介绍完毕,继续更新第二首,商汤的祈雨词《祈雨词》
  祈雨词  汤  政不节与?使民疾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宦室荣与?妇谒盛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苞苴行与?谗夫兴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这首诗最早见于《荀子?大略篇》,《诗经》也记录了这首诗,与《荀子》记录有所不同的是省略起了“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时是汤主政时,时常天遭遇大旱,百姓颗粒无收,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作为国君的汤看到百姓受苦受难,于是便祭祀上天,遂作《祈雨词》,也就是向上天求雨时说的话,通过这首诗词看得出汤关心百姓疾苦,关注农事、忧国忧民的心情。这首诗歌的写作年代无从考记,但是通过一首诗就看得出一个人的为政来。
  先介绍一下作者  第一:他的名字。汤,又称商汤,又名武汤、天乙、成汤、天乙汤、成唐,名气大了,时间久了,流传多了,就容易这样形成这么多名字,古书上说,汤有七个名字。不过根据不同的古籍记载,应该不止这些名字,怕是还要多。  第二:他是怎么出来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名人总会有一个好的祖先,正如舜是颛顼的后代一样,相传汤是帝喾的后代。商在氏族公社时期原本是是一个部落的名字,汤的祖先是燕子的后代,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有一天在河边洗澡,洗完出浴的时候,感觉饿了,恰好此时,看到一个燕子生了一枚蛋,就张口吃了,于是就怀孕了,十月怀胎,生了契。  第三:背景惊人,富二代出身。契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夏朝对商这个诸侯国一直以来照顾有加,农牧业发达,在不断地诸侯兼并过程中,商国不断消灭周边小国,实力逐渐发展壮大,社会财富增多。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掠夺更多的财物和奴隶,商国诸侯王采取了一个好的战略方针,就是不断的迁都,土地占领到哪儿,国都就迁到哪儿,以巩固统治,到了商汤的父亲主癸和汤做国王时,历经十四世,商国已经是一个具有国王权力的大诸侯国了。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商汤灭夏的背景,要从夏朝末代君主桀说起,他算的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暴君。其实残暴并不是他的本性,他继位之初还有有一番作为的,曾经有重新振兴夏王国中兴的抱负,随着他不断的攻城略池的成功,战无不胜的他逐渐骄傲,妄自尊大起来,贤臣关龙逢多次进谏,桀甚为愤怒,将关龙逢处死,从此再也没有大臣敢进谏。他自比天上的太阳,天下离了他就不亮了,逐渐开始变得横征暴敛,时间一长,社会变得民不聊生,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桀厌恶至极。同时桀还不断的要求下面的各诸侯国不断上供,甚至还以武力侵夺。这样不仅招致百姓怨恨,各诸侯国对其也日渐不满。相反汤领导下的诸侯国商,尽管有时候因为天时原因,收成不好,但因为施政有方,社会稳定,百姓生活还算不错,丰年丰收,荒年也能填饱肚子,汤看到夏桀如此残暴,社会凋敝,老百姓愤恨之极,认为推翻夏的时机已到,恰好在此时,夏国的太史令终古逃到了商国,于是汤问清楚了原由:原来终古在占卜的时候,预测到夏国将有大难,濒临亡国,于是在上朝进谏的时候暗示桀,桀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对他的意见不屑一顾,还想找借口除掉他,终古知道大事不好,就找机会逃到商国,把那里的情况告诉了汤。从这件事以后,汤就下定决心灭掉夏国。
  汤开始召集大臣商量此事,准备下一盘灭夏的大棋。这招棋,下了五步!
  第一步,聚贤任才,秣马厉兵  汤的贤臣中,有两个人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仲虺和伊尹,是汤的左右二相,仲虺是奴隶主出身,伊尹正好相反是奴隶出身,看的出来汤的用人策略是任人唯贤,仲虺本来在桀那里当官了,不满于他的残暴统治,看着夏国是没什么希望了,就转而投奔了汤。伊尹能到汤身边工作,就有一段传奇的故事了,此人本是一介平民,这里的平民就是介于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百姓,其最大的特点是擅长厨艺,同时他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想实现自己的从政理想,于是投奔他当时所在的莘国国君,他想采用曲线救己的方式,委身自己做了国君的厨子,过了一段时间,国君发现他有点才能,就升他为管理膳食的小头目。他原本想劝说国君灭掉夏,但是,莘国是一个小国,实力不足,又加之莘氏和夏桀是同族,也就是亲戚关系,因而又不便劝说。时间久了又发现莘国国君这人还比较圆滑,什么事都为自己留下点余地,和汤也有交情,你们双方我谁都不得罪。因为伊尹在莘国作管理膳食的小官,在商国与莘国往来的过程中,伊尹听说汤是一个有德有为的人,就想去投奔商。那时候盛行诸侯联姻,几年后莘国君的女儿嫁给了汤的儿子,利用这个时机,伊尹就说,我愿随你女儿出陪嫁到商去,到那儿继续给他女儿做可口的饭菜,国君就同意了。到了商那边继续在宫廷中做厨子,为了让汤发现自己,有时候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候却故意把菜做的或咸或淡。有一次,汤就问这是怎么回事,他抓住机会向汤谈起治国理政的大事来了。汤大惊,方知他是一个贤能的人才于是就一步步的把他提拔做右国相。
  朋友们下午开会,晚上见。。。
  开完会了,继续更更更。我会从古代写到现代的,请大家多多支持啊
  第二步,消灭葛国,试探诸侯  葛国与商是邻国,其国君是伯,他不但具备昏君的一切特征,而且对桀很忠诚,经常向桀打别人的小报告,看到汤发展的这么好,国内越来越强势,这哥们就经常打汤的小报告,这也是桀对汤意见很大的原因之一,汤很气愤,但是也很无奈,只能忍一忍,看一看。岁月流逝,多少年过去了,商国慢慢的变得很强大了,汤决定灭掉葛国,这样既能够除掉夏桀的帮凶,又能试探一下桀的态度,进一步也试探一下别的诸侯国对自己兼并这个坏蛋的态度。
  梧桐花开 岁月荒芜
      来张桀和汤的照片
  谢谢兄弟了,你们的鼎力支持就是我继续坚持的最大动力! @注册一个容易吗
20:48:00  顶!  -----------------------------
  办他得找个借口吧,有了,那个时候人们非常注重祭祀上天,每次祭祀都需要许多牛羊牲畜,但是伯从来不祭祀,总是将牛羊据为己有,汤于是就派人问伯:你怎么不祭祀啊?但是伯这哥们也很狡猾,于是就说:大哥,我们是小国,穷啊,没那么多牲畜去祭祀。他的如意算盘是,你送给我的球我不要,我把球再踢给你。汤也深知这话的意思,于是将计就计,送了很多牛羊给葛国,这下这哥们高兴了,一句话就来了这么多畜生,心里很高兴,统统把这些牛羊都宰了吃了,理所当然,这事是瞒不住的,被汤的线人知道了,就报告给了汤。汤于是就问他问什么不祭祀,伯又来这一套了,就说:我们有牛羊了,但是天旱种不出粮食来,没有粮食也无法祭祀啊。汤于是又给他送去粮食,同样也让这哥们给挥霍了,汤就把这些事情的内情跟将士们和其他诸侯通报了,结果是大家都懂得。于是汤就起兵灭了葛国,把俘获的财物分封给了他的大臣和跟他一起打仗的诸侯国,仅此一役,大获人心,将士们也看到打仗的甜头了!
  第三步,伊尹卧底,摸透敌情  一年一度进贡的时间到了,这次伊尹对汤说:自己想带队去夏的国都进贡,顺便在那里住一段时间,观察那边的情况。汤很高兴,就愉快的答应了,等伊尹带着队伍到了国都,但是领导人不在国都,人家在河南的离宫寻欢作乐呢,过了段时间领导回来了。伊尹在国都做了大量工作,重金交往了很多朋友,最主要的是在取得夏王妃妹嬉的宠信,自然桀的很多秘密都到了伊尹这儿。三年后的某一天,妹嬉对伊尹说,桀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有两个太阳,东边一个,西边一个,相互搏击,最终东边的战胜了西边那个。伊尹大喜:因为夏国在西边,商国在东边。这不是苍天的暗示嘛。伊尹迅速的意识到:灭夏的时机到了,于是就轻车简备,迅速回到自己的国都,把这几年的事情和这个梦如实告诉了汤,汤听了也很高兴。
  可是就在此时,商国却遭殃了,遍地一番悲惨的景象,什么情况呢?天遇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正在此时商国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祸不单行汤却被桀抓起来了,囚禁在夏国都的监狱里。怎么回事呢?原来夏国有大臣看到商国下面征伐,感觉到汤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于是就建议桀把汤收拾了,桀听了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办法,在那时候天子和各诸侯国的关系非常微妙,既不像现在的集权制国家这么对诸侯干涉过深,又不能一点约束都没有,诸侯对天子不仅要定期朝觐和贡纳,而且其内政和外交也要受到天子的部分干预。于是有人献上一计:召汤来王都觐见,可以趁机收拾掉。不久要求圣旨来了,要求朝觐的消息传到了大臣耳朵里,仲虺和伊尹极力劝阻,虽然汤知道此次一去凶多吉少,但是毅然决定带着随从去了夏王室。
  汤此次去觐见夏桀,明知狼入虎穴,为什么还要去呢?汤考虑的更深,此次去了,能顺利回来最好,但是如果夏桀对自己下手的话,也不会置自己于死地。因为他深知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人,尽管残暴,但只要满足他的需求,还是有回来的希望的。同时在这个动荡的诸侯纷争的年代里,你就囚禁我,对我下手,必然会激起其他诸侯王的不满,这对于形成自己的伐夏统一战线的大是有好处的。在去之前,汤把自己的分析告诉了大臣们,以便让他们准备不测之需。
  果然不出大家所料,刚刚到了夏国都,汤就被囚禁起来,伊尹和仲虺在得知自己的主人被囚禁了以后,就准备了许多金银珠宝,美酒佳酿,众多美女献给桀,这正投桀的本性,看到送来了这么多东西,也不听身边大臣的劝阻,心里一乐就把汤给放走了。  本来这是延缓自己王朝灭亡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好的一次机会,可是夏桀竟然因为一点财物,就把自己的强劲的对手给放了,放虎归山,必有后患。夏的时日不长了!
    商汤灭夏示意图
  @注册一个容易吗
11:19:34  顶!快更。  -----------------------------  恩,你好不容易注册一个号,还对我这么支持,非常感谢哈
  第四步,剪除羽翼,削弱附庸  商汤回来以后,开始和大臣们积极筹划灭夏大计了。灭夏,必然要组成自己的统一战线,联合倾向于自己的诸侯国,积极争取中立的诸侯国,坚决消灭对夏死心塌地的诸侯国。他们注意到在商国的周围有三个小国,分别是韦国、顾国、昆吾国,这三个国家就属于忠心于夏桀的国家,不仅如此,三个诸侯王还经常对桀打商的小报告,于是汤首先向东发兵伐韦国,韦国过小,势单力薄,积极向夏求助,还没等到夏兵到来,就被商一举灭掉了,接着继续挥师东进,陆续灭掉顾国和昆吾国,同时又消灭了在统战过程中不归顺的其他国家。这几个国家的财产,美女们商汤都大方的分给了大臣,将领和士兵们,将领们应战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夏的末日快要到来了。
  写这个都是有内涵的人,支持!  也欢迎回访鄙人的《五花八门的状元》——盘点历史上那些幸运的状元  
  谢谢您,非常感谢,您是第一位给我点赞的,我会一直更新下去的!@孤獨的抗議 4楼
17:35  好  -----------------------------  
  第五步,召集诸侯,一举灭夏  不听话的扫平了,听话的统战了。汤感觉灭夏的时机到了,于是联合其他诸侯国家,最后由汤和仲虺、伊尹率领着由七十辆战车和五千步卒组成的军队向西讨伐夏桀。夏桀此时紧急通知各诸侯的部队前来救援,但是此时各个诸侯国不是被商打败就是厌恶夏桀,竟然没有来救援的,两军在鸣条相遇,一场大仗即将到来,会战之前,为了鼓舞斗志,增加斗志,汤召集各路诸侯,全军将士开大会,会上为了鼓舞士气宣读了一篇誓词,史称《汤誓》,这篇誓词在《尚书》中有明确的记载: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翻译如下:  来吧,将士们,你们现在听我说:不是我小子贸然发动战争,而是因为夏桀实在是罪行累累,上天让我去讨伐他。现在你们当中会有很多人说:我们的国王太不体恤我们了,让我们放下庄稼地里的活去讨伐夏桀。这样的话我听得多了,但是夏桀罪行累累,正是因为我敬畏上天,才不敢不去讨伐他。现在你们可能会问我:夏桀到底有多大的罪行?他奴役百姓,耗尽了国力。百姓们现在普遍都无视他的统治,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亡啊?我们宁愿和他同归于尽。夏桀的德行如此败坏,我一定要率领你们一起去消灭他。现在你们帮助我,奉行上天的旨意去讨伐他,我一定加倍的封赏你们。请你们相信,我一定不会食言的。如果你们不听从我旨意的话,我就会让你们当奴隶以示惩罚,决不宽恕!
  谢谢啊,您是第二位赞我的人,欢迎您常来!@First_Hu 5楼
18:30  mark  -----------------------------  
  将士们听了汤的话,信心倍增,都愿意与夏桀的部队决一死战。汤的部队信心十足,而夏桀的部队则士气低下,双方在鸣条大战,夏军大败。夏桀在逃亡的过程中被汤的部队活捉并被囚禁于南巢。商军占领都城,尔后又乘胜追击,消灭了其他剩余的诸侯国,一统天下!商的国土比夏原来的国家还要大。《诗经?商颂》中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也就是说汤统一后,连西北地区的羌族都来拜见,可见汤的威望和实力非同一般了。
  刚看了,挺好的,互相支持啊,一起加油@东坡竹林
11:55:22  写这个都是有内涵的人,支持!  也欢迎回访鄙人的《五花八门的状元》——盘点
上那些幸运的状元    -----------------------------
  商统一天下后,汤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一如既往的忧国忧民,这篇《祈雨词》就是最好的见证!
  商汤灭夏,在我国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周易》中记载了一句话:“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一词,我们再熟悉不过,据考证,这是中国古籍最早关于“革命”的记载。商汤用战争的手段推翻了一个旧王朝,建立一个新王朝,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头一次,这次战争打破了国王永定的说法,这充分说明了朝代最终是要更迭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王朝,善待人民才是延续统治的良方妙计。  月挂柳梢边和诗一首《雨的渴望》:  雨的畅想  我用月亮调和成的月牙塘   映入你脸庞  那一季
季节的百花香  引来维纳斯的森林狼
用他的骄狂  赚取一点点阳光  燕麦很香
也很忧伤  条条框框
仿佛凝起千缕霜  一种预感去湿透眼眶  雨的晌
雨的窗   声声虚晃
浅浅嚣张   惟有旧时雨夜在夏商
  梧桐花开,我等待    
  @东坡竹林
11:55:00  写这个都是有内涵的人,支持!  也欢迎回访鄙人的《五花八门的状元》——盘点历史上那些幸运的状元    —————————————————  嗯嗯  
  梧桐花开,我一路等待。。。  
  下一篇《采薇歌》,敬请期待。。。作者为史记72列传中排名第一的《伯夷列传》中的,伯夷叔齐  
  采薇歌   伯夷、叔齐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吾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一般人都知道,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在记录历史的时候,应该客观公正的记载一段历史,不应抒发个人感情,但是读过《史记》的人都会发现,在这部巨著里饱含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尤其是一些悲剧人物。《史记》这部巨作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这五部分,其中有三部分是记载人物的,本纪主要是介绍帝王的,世家是介绍诸侯王的,列传七十篇,其记载的人物范围就很广了,但是主要还是介绍著名将相和某一方面知名人物的,那么排在列传中第一位的又是谁呢?是《伯夷列传》,里面的主人公是伯夷叔齐,伯夷叔齐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注定有让司马迁感动的地方。
  同样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一百多个人,里面被孔子大加赞扬的不多,其中伯夷、叔齐就是其中之一,五处提到这两个人的事迹,《孟子》中有七处,《列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太公六韬》、《大戴礼记》、《韩诗外传》等后来的诸多著作皆对此二人有所记载并给与很高的评价。
    大家找亮点:明星们的证件照也太不合情理了  睡了,朋友们,晚安,好梦。。。
  当故事看看
  @月挂柳梢边
22:50:01    大家找亮点:
们的证件照也太不合情理了  睡了,朋友们,晚安,好梦。。。  -----------------------------  这么晚了,还没睡啊,兄弟
  @没错你就是2B
23:14:02  当故事看看  -----------------------------  这么晚了,还没睡啊,兄弟
  为什么司马迁和孔子都对这两位大加赞赏,如此青睐?肯定是有重要原因的。那么伯夷叔齐又是什么人? 这两位到底有做了什么事情让众多贤达人士大加赞赏?下面我们沿着这首《采薇歌》讲一讲伯夷叔齐的故事。  这首诗歌写作背景是:我国的古代的商末周初时期,武王伐纣这个事情的大背景下。  在商的北边有个诸侯国叫孤竹国,孤竹国的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秦皇岛地区。这个国家始建于夏朝,是是商朝初年由商王加封为当时的国君墨台氏为诸侯王。据史学家考证,这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也标志着我国冀东地区进入人类文明的开端。  在整个商代这个国家通过不断兼并和扩张领土,至商朝末年,领土扩大至西至滦河,北达青龙县北,东抵锦西,南临渤海湾这个位置。
  后来在我国北部建立了北方游牧民族第一个强大的政权---犬戎政权,也就是后来匈奴的前身。这个政权建立以后经常侵扰我国的北方中原地区,而此时呢,北方的孤竹国也渐渐的走向了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孤竹国与其比较亲近的令支国亲近与犬戎民族,在犬戎的怂恿下,经常武力骚扰周王朝的加封的诸侯国燕国,   周惠王13年,也就是公元前664年,犬戎有一次联合这两个国家伐燕,燕国眼看支持不下去了,遂向齐国求援,齐国这时期的君主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在位时期,齐桓公立即答应下来,北上救援,击溃犬戎,并在回师的路上一举灭掉了孤竹与令支这两个国家,至此孤竹国灭亡,其领土被齐燕两国瓜分。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在人心浮躁的,以噱头赚眼球的大格局下,楼主能静下心来做学问,可敬,可敬。不要停下来,我喜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祝这个帖子早点火起来。哈哈,我又俗气了。
  @双手在兜 58楼
11:59  在人心浮躁的,以噱头赚眼球的大格局下,楼主能静下心来做学问,可敬,可敬。不要停下来,我喜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祝这个帖子早点火起来。哈哈,我又俗气了。  -----------------------------  感谢老师对我认可,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把我喜欢的事情做下去,我会一直写下去的,请您多多提建议和意见。。。  
  @月挂柳梢边 59楼
15:10  @双手在兜 58楼
11:59  在人心浮躁的,以噱头赚眼球的大格局下,楼主能静下心来做学问,可敬,可敬。不要停下来,我喜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祝这个帖子早点火起来。哈哈,我又俗气了。  -----------------------------  感谢老师对我认可,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把我喜欢的事情做下去,我会一直写下去的,请您多多提建议和意见。。。  -----------------------------  继续  
  今日上午长春彩虹广场,这是我见过最牛的一起追尾!      
  应该说这个孤竹国也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我们回到我们讲的这个故事中来,在商朝末年纣王时期,这个国家的已经传到了第八任国君,此时君主叫亚微,他有三个儿子,由长及幼分别是伯夷、亚凭和叔齐。
  @月挂柳梢边
15:10  @双手在兜
11:59  在人心浮躁的,以噱头赚眼球的大格局下,楼主能静下心来做学问,可敬,可敬。不要停下来,我喜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祝这个帖子早点火起来。哈哈,我又俗气了。  -----------------------------  感谢老师对我认可,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把我喜欢的事情做下去,我会一直写下去的,请您多多提建议和意见。。。  -----------------------------  @小武叫安君
16:17:47  继续  -----------------------------  今天有点事出去了,刚回到电脑前面,已经开始更新了,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唯有坚持继续更新来回报你们的厚爱!
  到了亚微年老的的时候遇到了意见让他非常头疼的问题,就是接班人问题,这三个儿子都成年了,而且每个人无论能力,人品,治国都非常强,都适合做储君,但是呢,又一时不知道立谁为好,最后经过再三考虑决定立三子叔齐为王,但是等到亚微去世以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叔齐当即表示,我不能继位,理由是我是最小的儿子,国家的规矩一向是由长子即位的,这个王应该由哥哥伯夷来继位。伯夷听了不以为然:你是咱们父亲生前立下的储君啊,当时你也没有反对,现在父亲去世了你又违背父命,这事怎么能说改就该呢。叔齐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位子让给大哥,但是伯夷依旧不肯接受,时日一长,他看到弟弟还是诚心诚意的坚持让位于自己,于是干脆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出逃了,叔齐见到哥哥出逃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好收拾了,本来自己就决心不继位,现在哥哥一逃,自己更不想继位,于是也就出走了。谁继任国王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也就明朗了,大臣们就推举二儿子亚凭继位,是为孤竹国的第九任国君。
  前面我们讲到他们两个为什么执意让位,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他们的天朝上国的国王---商纣王暴政的不满,在商朝刚刚建立时,商汤就加封了当时孤竹国的国君墨台氏为诸侯王,在商朝前后17世31个王,延续600年的过程中,孤竹国一直是商朝的铁杆下属诸侯国,两个国家关系非常密切。伯夷叔齐都是有气节,重仁义的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正是因为看到纣王荒淫无道,国业荒废,民怨沸腾,如果继承了王位以后,注定要与这样的暴君打交道,这与他们的性格产生格格不入的质的冲突时,才下决心放弃王位的。
  后来伯夷叔齐这对难兄难弟通过各种方式又走到了一起,从此他们两个就远离了自己的国都,到渤海之滨过上了隐居的生活,等待社会清平之时再出山。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他们听说周文王姬昌是一位有贤德的人,于是决定投奔周国。  下面我们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商和周的社会形势:  在奴隶制社会里,由于分封产生了很多异性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第一代君王,基本是王族、功臣、外戚这三类人,异性诸侯国时间长了,各个诸侯国关系不再那么亲密了,时间长了,由于利益纠葛,就容易发生战争。  商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怨道,商的气数快要尽了。各诸侯国,跃跃欲试,希望自己也尝试一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滋味,这一时期位于渭河流域(今陕西关中地区)的周国在国王姬昌的领导下,到了商末已经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了,此时有了灭商的准备。
  周能够在商末乱世发展的这么好有以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领导英明。周国的历代国君大部分都是明君,至少没有出过特别昏庸的君主,特别到了商末在姬昌的领导下,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广招人才,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第二,农业发达。关中地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快速。  第三,忠诚于商。商国作为君主国,有很强大的实力,周国的历代君王,与商的关系都非常密切,为了保护自己族群的利益,历代周王都与中原的商朝建立起了稳定的同盟关系,在商的护佑下,免受战争侵扰。同时周也系统的接受了商朝的文化系统,在文化,风俗上与商保持一致。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周在商朝末年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发展迅速,同时由于政治清明和文王贤德,伯夷和叔齐才决定投奔周国。当他们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周的国都丰邑时,他们得知文王已经去世了。他的儿子武王姬发听说有两位贤士来投奔周时,亲自下令拍他的弟弟周公旦去迎接,并且与他们两个立下盟誓,并许以高官厚禄,他俩开始纳闷起来:这不是我们来投奔的目的和向往的生活啊。后来他们又了解到:商纣王是因为担心周的强大,用计将姬昌拘于羑里,文王出狱回国后因为发誓灭商而忧愤而死之后,又耿耿于怀起来。
  @月挂柳梢边
22:50:43  周能够在商末乱世发展的这么好有以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领导英明。周国的历代国君大部分都是明君,至少没有出过特别昏庸的君主,特别到了商末在姬昌的领导下,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广招人才,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第二,农业发达。关中地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快速。  第三,忠诚于商。商国作为君主国,有很强大的实力,周国的历......  -----------------------------  加油,关注到完结那一天!
  @知识熔炉 68楼
23:32  @月挂柳梢边
22:50:43  周能够在商末乱世发展的这么好有以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领导英明。周国的历代国君大部分都是明君,至少没有出过特别昏庸的君主,特别到了商末在姬昌的领导下,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广招人才,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第二,农业发达。关中地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快速。  第三,忠诚于商。商国作为君主国,有很强大的实力,周国的历......  ------------……  -----------------------------  刚睡了一觉醒来看了看!真诚谢谢您!您第一天注册,第一次回复,就选择了我的帖子!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我一定会坚持继续更新下去,一直会写到近现代诗歌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们对周目前的形势也明白了:武王打着“替父报仇”的旗号,正在姜尚的辅佐下,发展军力,积极兼并一部分诸侯国,联合一部分诸侯国,展开灭商大计。他们两个内心是反对战争的,武王灭商对他们来说更是认为不忠不义的事情。但是这一天还是到来了,大约是公元前1057年的一天,武王伐纣开始了,当商的主力部队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周武王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趁机联合各路诸侯,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文王姬发的棺材,率领兵车300多辆,士卒4.5万人,军旗遮天,威风凛凛,当时正准备出发时,伯夷叔齐出现了,伯夷快步走向前去,跪倒在无望的战马牵头,一边大哭,一边进谏:自己的父亲死了不埋葬,却接机发动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朝的臣子却要讨伐自己的君主,这是仁吗?武王骑在马上看到此情此景,无言以对,默默不语,因为他心里明白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当时空气凝固了,风呼呼的吹着,战旗飘飘,突然姬发亲卫军的到了,并迅速将他们抓进来。就在将要杀掉他们两个的时候,军师姜子牙拦住了,对武王说:念他们还有仁义之心,就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讨伐已经发生,擅自栏架,矛盾也终于激化,兄弟两人对武王的这种行为极为鄙视,誓死不再做周的臣民,于是就离开了周都,到西山隐居起来,终日风餐露宿,以采集野菜为生。
  走在路上,满眼春光,突然想起韩愈的一首《晚春》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欣赏之余,更多的是感慨: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面对晚春景象,或许更多的是惜春伤感吧。何日春再来?    
  据说故宫角楼的日落是最美的,我有幸。。。    
  在天涯app回复的,怎么手机网页版看不到呢  
  继续更新:武王灭掉商周以后,对当年那一幕念念不忘,如今想来,也觉得两位是忠义之人,国家对于这种人应该有所交代。于是就派人请他们俩下山,并答应以天下相许,但是不管来人怎么劝解,他们依旧是拒绝出山。后来山中的一位老妇人对他们说:你们不吃周朝的大米,但是你们吃的野菜也是周朝的呀!他们顿悟,后来连野菜也不吃了,到了第七天,兄弟二人快要饿死的时候唱了这首《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话音刚落,余音依旧绕梁之时,他们饿死了!
  在《论语?子罕》中,记载了这么一句孔子曾经说过的话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当时孔子生活的中国北方,到了秋天,近乎所有的植物都要凋零落叶,特别是进入冬天以后,大地苍茫,看不到一点绿色,只有松柏毅然挺立在冰天雪地里。这就好比一个人,只有在艰难困苦的时候才能显示出一个人坚强的意志。这句话针对的人物原型之一就是伯夷叔齐。
  在史记《伯夷列传》中同样引用了这句话并进一步加以引申的写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世间到处混浊龌龊,那清白高洁的人就显得格外突出。这岂不是因为他们是如此重视道德和品行,又是那样鄙薄富贵与苟活啊!”这句话恰恰就是司马迁自己的写照。  司马迁正是由于自己的李陵事件中,遭遇了命途不舛,所以才对伯夷叔齐这样的人有种惺惺相惜之感。他之所以高度赞扬伯夷叔齐这样的人,是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了人的命运和道德之间的相悖和矛盾,人在有时候往往总是陷于名和利之间,那些有道德仁义的人往往抛弃利,为自己的名而自殉。
  好文!!!!
  从孔子创立儒学到司马迁时期汉武帝独尊儒术,并广为宣扬在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崇尚的就是仁义、孝道、廉让、安宁这种为人处事的礼仪规范。伯夷叔齐的传统美德,正是儒家思想的精髓的体现,也符合统治者的需要,他们两个的骨气,几千年来一直被后人传诵。  月挂柳梢边和诗一首《就这样》:  就这样  就这样就这样就这样  我不是神仙  我不懂明矾  我不起波澜  感官遥望意外  两手向内  听到呼唤就断  我用蓬皮杜舒缓  我酿成水流激湍  我把日子尽舒展  甲烷专家点燃  一片一片  碎尸万段
  @zhoujin908
20:48:39  好文!!!!  -----------------------------  谢谢,欢迎关注,我会一直更新到近现代诗歌
  下一篇,是诗歌《五羊皮歌》,介绍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同志,通过介绍他,你就知道什么是坚韧不拔,命运曲折
  五羊皮歌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舂黄齑,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五羊皮!父梁肉,子啼饥,夫文绣,妻澣衣。嗟乎,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五羊皮!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离。嗟乎!富贵忘我为?  这首诗歌比较难懂,我翻一下:  五张羊皮赎回来的百里奚啊!你想想当年咱们分别的时候吧,我劈了咱家的门闩为你炖母鸡,熬小米粥和大白菜。现在你富贵了就忘了我这个结发之妻了吗?  五张羊皮赎回来的百里奚啊!当初作为父亲的你在吃肉,儿子却在一旁饿着肚子啼哭,现在你华衣在身,我却在为你洗衣服。唉,现在你富贵了就忘了我这个结发之妻了吗?  五张羊皮赎回来的百里奚啊!当初你离家的时候,我在大哭,现在你在高堂之上离得我这么远。唉,现在你富贵了就忘了我这个结发之妻了吗?
  历史发展到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继位,因重用奸臣虢石父执政,又听信谗言,废申后太子宜臼,改以冷美人褒姒为后,又立其子伯服为太子。随后演出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废太子联合与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太子伯服均被犬戎杀,这一年是公元前771年,这标志着西周覆亡。
  @zhoujin908
20:48:39  好文!!!!  -----------------------------  @月挂柳梢边
09:47:59  谢谢,欢迎关注,我会一直更新到近现代诗歌  -----------------------------  我也是这么想的,更到唐代就可以上头条了,不能太监啊楼主
  @zhoujin908 84楼
14:50  @zhoujin908
20:48:39  好文!!!!  -----------------------------  @月挂柳梢边
09:47:59  谢谢,欢迎关注,我会一直更新到近现代诗歌  -----------------------------  我也是这么想的,更到唐代就可以上头条了,不能太监啊楼主  -----------------------------  都更新了六七天了,点击率才2000,有点失望啊  
  院子里的西府海棠,盛开了!      
  今晚有点事,要晚点更新,抱歉了,朋友们!  
  更新了:随后各诸侯国拥立原来的废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即位第二年,因国都镐京遭受战火蹂躏,又遭受犬戎侵扰,便向东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东周的前半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诸侯纷争,相互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各诸侯的战争开始变为大的诸侯国兼并小诸侯国,周天子的地位也逐渐被大诸侯国架空,这样又持续了二百多年,最后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称为“战国时代”。
  我们这首《五羊皮歌》的主角百里奚先生就生活在春秋早期(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定的时代,这个时期是争霸的时代,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纷争的时代。尽管有一个名义上统一的国家---周,但是那时候是诸侯林立,大国小国一大片,纵横捭阖,合纵连横,到处纷争,这让一国国君得多费脑细胞,因为时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破事,要是遇到一个昏国佞臣当家,那这个国家就离得被灭不远了。同时这个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英雄,有句话是:时穷节乃现,危难出英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春秋战国时期英雄真是不少。  
  整个春秋时期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春秋五霸”,这五个霸主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这里面的秦穆公能够称霸,主要还是归功于我们的这个主角百里奚先生。  
  雨一直下。。。        
  百里奚就是这个时代的传奇之一,他有几个标签  晚婚:古时候十几岁结婚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百里奚同志很悲催,三十几岁才结婚,家里太穷了,结婚都是个麻烦!  价值:他值多少?最便宜时:五张羊皮。最贵时:一国宰相。  奋斗:一生很精彩,婚后不久就出去奋斗,七十岁工作才稳定下来,用三十年造就了一个秦帝国的雏形。  职业:很多,奴隶、宰相、军师、丈夫,其他还有很多…每个身份都有传奇的故事…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微你可知道我爱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