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水火不容真不溶吗

(QUINTESSA)
(心有千千结)
(Multiverse)
(你说你是谁)
第三方登录:【文化观察】IP和编剧真的水火不容吗?
[摘要]所谓“不再需要专业编剧”无论从专业性、实用性上还是可操作性上都不现实,更多的是一句嘴炮而已。专业编剧真正的敌人,是不把编剧当回事的影视制作体系,而不是IP。作者:李岩上周末,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一席话引爆了整个影视编剧界。朋友圈里都是对他和阿里的指责之声,冷嘲热讽、划清界限乃至破口大骂的不在少数。编剧们集体义愤填膺,怒火一直烧到现在仍未止息。徐远翔被喷,主要源于他离经叛道的观点:我们不需要专业编剧了,现在是IP为王了!编剧暴怒,也是源于自身的立场:我们是正儿八经的编剧,不是神马劳什子IP!冷静一下看,双方似乎都有些偏激,IP和编剧难道真的水火不容吗?一、比起美日 我们对IP的使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郭敬明的《小时代》拍了四部,每拍一部都引得影视圈内人口诛笔伐,周黎明这样的影评界大佬都几乎不顾形象地痛斥。大多数郭敬明反对者的态度是:你仗着有粉丝买单,拍个一两部圈圈钱也就是了,一下子拍四部?你的底线呢?节操呢?你要不要脸?!很多人对IP的恶感来源于《小时代》系列电影这种所谓的“圈钱”之作这是个可怕且无理的逻辑。小四一没偷二没抢,光明正大挣粉丝的钱,无论票房多高都是合法的。至于合不合理,这个无法有定论。他通过十年的积累,把自己搞成了一个大IP库,未来几年还有《幻城》、《爵迹》等多部由他小说改编的电影会上映,不出意外每部小说都会拍成系列,之一之二之三下去,到时肯定又会有一轮新的骂战。郭敬明挨骂,早年是因为他抄袭,这个事实确凿,无法抵赖。近年来则是他的IP效能发作,频频捞金令人不爽。在中国影视界,拍到四部以上的影视剧非常罕见,即使不是像郭敬明这么具有争议,也会被冠以“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旧酒”、“一棵树上吊死”、“缺乏创新精神”之类的差评。既然如此,不妨看看国外同行是怎么挥霍IP资源的吧。《变形金刚》拍了四部,部部被批烂片;《终结者》拍了五部,每部都恬不知耻地让主角来上一句“I’ll be back(我还会回来的)”,赤裸裸告诉大家我们还会接着圈钱的;《终结者》可谓将IP原则贯彻得很彻底,主人公台词说得很明确:“我还会回来的!”《星球大战》拍了6部,第7部2015年底就要在北美上映;《哈利波特》拍了8部,完结依然让人依依不舍;《蝙蝠侠》真人电影拍了7部,动画版则数不胜数,自己拍腻了就跟超人合一块拍;漫威影业则更是“不要脸”到了一定程度,旗下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绿巨人等电影先是各自拍了N部,然后居然又合在一起搞起了“复仇者联盟”继续圈钱,整个系列总共拍了17部。“复仇者联盟”这种方式,如果放到我国,就相当于拍出一部四大名著混搭版,猪八戒、贾宝玉、赵子龙在苹果园三结义,共同抵抗来自外太空的宋江集团对花果山的招安……除此之外,美剧更是把IP进行到底的典范。一部剧集不拍到五季以上那是制作人没本事,十季以上的经典剧集屡见不鲜。《六人行》作为很多中国人的美剧启蒙教材,就是整整拍了十季。目前《实习医生格蕾》正在播出第12季,很黄很暴力的《辛普森一家》正在播的更是令人昨舌的第27季了。慢着,你以为这就是把IP这件事玩到极致了?图样图森破啊,你低估了日本人的持久力。电影《寅次郎的故事》海报上图这个外形憨厚又不乏猥琐的家伙,叫渥美清,他演一个角色演了二十多年。1969年,《男人之苦》在日本上映。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热爱家乡却四处流浪,并且四处失恋的浪子闲人寅次郎的故事。因为这个角色深入人心,人们往往不提电影的本名,而用《寅次郎的故事》来指代这部影片。电影上映后评价不错,于是原班人马就拍了第二部、第三部、第……48部。没错,《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电影拍了48部,从1969年一直拍到1995年,寅次郎的扮演者渥美清也从40出头一直拍到了快70岁。最后为什么不拍了呢?不是观众不爱看了,而是“寅次郎”死了。1996年,渥美清因病去世。这个小眼睛,方脸盘,老是咧着大嘴傻笑的人,死后荣获日本国民荣誉赏的殊荣,这项荣誉是为了奖励那些被日本国民广泛敬爱,给予社会明亮希望的人物,堪称日本官方对平民的最高嘉奖,设立38年间只有23位获得者,可见日本人有多爱寅次郎。“寅次郎”在日本堪称超级IP,图为位于寅次郎故乡东京葛饰区柴又的寅次郎纪念品店一个IP拍了48部电影,拍到主角死才罢手。相比起来,拍了四部就嚷嚷“不要让这样的东西占据我们的银幕”,“还中国电影一片创新的净土”,“IP去死……”,这种观点真的有些狭隘,有些井底之蛙了。二、严格把“故事”与“剧本”区分开是不可能的 徐副总只是用了“标题党”而已这一段编剧炮轰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主要的一个点是他强调IP的重要性,忽视乃至鄙视编剧的作用。而编剧的愤怒在于,只谈IP不谈剧本,那根本不能叫电影。无论有没有大IP,编剧都是影视制作流程最重要的一环。公允地说,两边都有道理,也都有偏颇,徐远翔偏得更厉害一点。主要的偏颇之处,在于把IP和编剧,故事和剧本割裂开,形成两个互相敌视的阵营。其实从创作的角度,这二者根本无法分割。先来学习四个英语词组:story by,screenplay by,written by,based on the novel by。这四个词组常见于美国电影片头、片尾,除了最后一个,前三个翻译成中文,都叫编剧。based on the novel by,翻译成中文叫原著,一般用在原著比较牛,知名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比如电影《安娜·卡列尼娜》,影片前就会标注based on the novel by Leo Tolstoy(列夫·托尔斯泰原著)。这类作品,用咱们影视圈的行话,可以叫大IP或超级IP。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的小说原著署名story by,可以叫故事原型或原著故事,与“原著”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名气没有那么大,而且很多时候不是从成型的小说改编过来的。用咱们影视圈的行话,可以叫小IP。徐远翔副总裁说的把一堆贴吧吧主凑到一块写故事,从中择优选择,逐步淘汰,指的就是美国电影中的story by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基本只想故事,不参与剧本创作。screenplay by,可以理解为改编作品的剧本创作,改编对象可以是小说原著、多年前的老版电影、其他舞台剧、或上一环节中由其他人构思的story。这个环节一般是由专业编剧操刀,在奥斯卡奖的评选中参与“最佳改编剧本奖”的角逐。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的改编剧本署名written by,一般指一个剧本从头到尾的创作都是他一个人,可以近似理解为一个人干了“story by+screenplay by”两个人的活儿。这个环节一般也是由专业编剧操刀,在奥斯卡奖的评选中参与“最佳原创剧本奖”的角逐。现在很多电影也在模糊这些界限,screenplay by和written by在有些时候也会混用,比如《乔布斯传》这样的电影,人物有原型,有关他的报道和图书也很多,但剧本的每一个字都是编剧原创出来的,这样的剧本就比较难界定。以上这些,统统都是剧本创作的范畴,在成熟的电影制作体系中,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工作流程,一部电影既不会只有story by,也不会只有screenplay by,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打磨出精致的剧本。同理,国内的IP与编剧之争其实有点无厘头,这二者是很难区隔开的。编剧们认为IP会抢了他们的饭碗,其实是把自己单纯定位在“原创剧本创作者”的框框里。事实上,IP越多,需要的编剧也就越多,因为把一行行文字变成一个个可拍的镜头,把故事变成分镜头脚本,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不是贴吧吧主们说抢就能抢去的,编剧们的担心有些杞人忧天;同样,徐远翔们认为有IP就够了,则有标题党之嫌。我们仔细看看徐远翔的演讲中最引起争议的这段话。先是说“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后来又说等贴吧吧主搞完一圈杀人游戏后,再在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看出问题了吧?明晃晃地前后矛盾!只有两种可能会造成这种结果:1. 他精神错乱;2. 他想用“标题党”哗众取宠一下,后来不小心说漏嘴了。从他的身份来看,精神错乱可能性不大,那么比较说得通的解释就是:“不会再请专业编剧”是他早有预谋想点燃互联网的一句口号,更俗一点说就是一句嘴炮而已,而请专业编剧把IP改编成剧本,才是他真正的行动方法。三、当前影视编剧水平的确良莠不齐 需要“鲶鱼”搅动如果问大家,现在电影院里的国产电影好看不?可能多数人都会说:什么玩意啊。再深问一句:到底是哪儿不好看呢?比较多的一种答案会是:剧情弱智。这就是国产影视剧的最大症结。我们五千年的历史,论IP资源完爆欧美国家,四大名著完全不输《权力的游戏》之流。导演水平、演员演技、制作水准都不差,真不行的话,咱有钱啊,直接雇外国的团队做特效、动画,也都能做的八九不离十。但剧本这事,真是没人救得了你。我们也不是没买过国外成熟剧本,冯小刚买过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张艺谋买过科恩兄弟的《血迷宫》,可拍出了啥呢?《夜宴》和《三枪拍案惊奇》……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和科恩兄弟的《血迷宫》,体会一下画风的差异。差在哪儿呢?改编水平。诚然,当前我国的影视剧制作体系中,编剧的地位被严重低估了,在文化观察以往的文章中,我们也多次为国内编剧的不被重视、酬金低廉鸣过不平。但事情一码归一码,编剧在影视制作体系中的地位应该提高;与此同时,当下国内编剧水平参差不齐,剧本总体质量并不令人满意,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还是说回影视制作相对比较先进的美国,那里有一套很成熟的平衡IP、编剧矛盾和利益的办法。好莱坞电影有一个细节不知你注意过没有:编剧一般是一到两个人,极少数情况会有三个人,但绝没有三个人以上的,起码以下这种壮观的编剧队伍是见不到的。姜文电影《一步之遥》署名编剧有9个人,姜文自己排名第一看看《一步之遥》的编剧队伍,就能明白徐远翔所说的“十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写故事”真的不是新鲜事,很多人都在这么做,姜文的电影基本都是在以他为首的编剧组的集体创作下完成的。其实,美剧的创作组也差不多有这么多人,但为什么署名编剧的只有一两个人呢?因为规章制度。好莱坞有个名为《银幕认证手册》(Screen Credits Manual)的东东,明确规定:为剧本出力1/3以上的人,才能享有编剧署名权。所以除非有三个人,每人正好出力1/3,否则编剧就只署一或两个人的名字。这样做看似不尊重编剧的劳动,其实从长久看对编剧有好处,其核心在于尊重编剧,认可编剧是一部戏的灵魂。影视剧的各个环节都是多人合力才能完成的,比如扛摄像机拍摄的肯定不止一人,但影片摄影师一般只署一个人的名字。编剧亦如是,大多数好莱坞电影都有专门写故事的人,但他们不会有署名,只有成绩达到业内认可,进入好莱坞编剧协会,并在最终剧本中出力超过1/3才能有编剧的署名。这等于给从事剧本创作的人提供了一条晋级的阶梯:现在混在剧组写故事、把IP剧本花,甚至研发IP都没关系,有光明的前方等着我。在美国,编剧这行也是实现美国梦的方式之一。图中这位纹身女名叫迪亚波罗·科蒂,曾是一名脱衣舞女,2008年凭《朱诺》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如今是好莱坞炙手可热的编剧之一。反观我国影视行业,很多基本的准则并没建立起来,剧组以明星、导演马首是瞻的情况普遍存在,编剧基本无地位可言。这种情况下,专业编剧如果再和IP较劲,拼得你死我活,划清势力范围,摆出势不两立的架势,实在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专业编剧真正的敌人,是不把编剧当回事的影视制作体系。IP作为一股新生力量,让影视行业认识到有个好的故事,是可以直接多卖钱的,甚至比请大明星、大导演都管用,从而使投资商更加重视影视剧的故事性,更重视文字工作者,这对全体以写字为生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真正有实力的专业编剧,是不会怕IP抢自己饭碗的;而没有实力的编剧,被IP大冲垮了饭碗,也只能怪自己本来就不是吃这碗饭的材料,早点改行没准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事业,也不是坏事。总而言之,专业编剧无需把IP视作洪水猛兽,他们是新来的小兄弟,是帮着自己一起从投资影视的资本家手里要钱的。IP这条鲶鱼对于整个影视行业,来得正当时。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所谓“不再需要专业编剧”无论从专业性、实用性上还是可操作性上都不现实,更多的是一句嘴炮而已。专业编剧行业不仅不应该排斥IP,反而应该热情拥抱之,因为IP身上潜藏着为文字工作者打翻身仗的可能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gregl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霍金:为什么不相信上帝?宗教与科学真水火不容吗霍金:为什么不相信上帝?宗教与科学真水火不容吗大鳗鱼百家号霍金:为什么不相信上帝?宗教与科学真水火不容吗从技术上讲,不正确的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些许扭曲。杰出的科学家有时是尖锐的非信徒。史蒂芬霍金和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已经宣布,“没有上帝”。但是,科学能提供一些关于他们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的建议吗?来自北爱尔兰阿尔斯特社会研究中心和荷兰鹿特丹大学的新研究调查了“宗教和智力之间存在强有力的负面联系”。事实上,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宗教信仰是因为科学。这一最新研究发表在进化心理学杂志上,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争议的结论,即宗教来自何处,以及为什么智力会破坏它。研究人员对不同的模型进行了研究,这些模型被用来解释为什么信徒们被认为没有那么聪明。它选择并修改了进化心理学家Satoshi Kanazawa的Savanna-IQ智商原则。这表明我们所做和相信的事情在我们祖先的生存环境中有其基础。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宗教是一种进化的本能,而智力则“是超越我们本能的。”正如霍金去年对西班牙的El Mundo所说:“在我们理解科学之前,我们自然会相信上帝创造了宇宙。”但现在,科学提供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这一最新研究的作者Edward Dutton和Edward Dutton则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智力将会被进化不匹配所吸引,而我们不会进化到本能地被吸引。”今天感谢大家阅读我的百家号文章,今天给您带来的内容“”,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如果您喜欢本文章,不妨订阅一下我的百家号,将有更多精彩文章与您分享!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大鳗鱼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阳光很温暖让我们觉得一生都太过漫长。相关文章高中生手机和学习真的水火不容吗?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2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我们真的是水火不容吗?我们真的是水火不容吗?冰上染火百家号婆媳关糸婆媳关系是指在一家中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婆媳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比较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比较容易失调,因此在相处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婆媳关系失调的原因关系的特殊性  家庭的基本关系有两种: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其它关系,如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祖孙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关系,也无血缘联系,而是以上两种关系为中介结成的特殊关系。因此,这种人际关系一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二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  利益分歧  婆媳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归属,自然也就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双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兴旺发达。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时也常常在家庭事务管理权、支配权等方面发生分歧,出现矛盾,甚至明争暗斗。我国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内”的传统,婆婆做了几十年的内当家,现在把权力交给媳妇,媳妇在家庭事务中唱起了主角。对这种角色的转换,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适应。“有的婆婆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希望继续保持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或者难以接受完全由媳妇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事实;而做媳妇的也往往不甘让步,这就难免发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妇共同持家,由于各自的地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产生分歧。  相互接纳不良  婆媳原来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而现在婆媳在一家生活,这就有一个逐步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如果适应不良,彼此不能接纳,便会关系紧张,矛盾丛生。  中介失衡  在婆媳关系中,儿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儿子的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  联系,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尽管母子情深,也难以避免结婚以后这种关系变得复杂的事实。因为夫妻之间毕竟在活动、打算、开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在这些问题上,夫妻观点的一致性往往要超过母子观点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儿子和母亲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容易造成儿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亲不理解,就会产生“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心态,误认为儿子对自己的感情被儿媳夺去了,而迁怒于儿媳。如何协调婆媳关系相互尊重与谅解  婆媳双方要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首先得对这种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婆媳双方都要承认对方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地位,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一种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双方或一方对这种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对方必须或应该听从、服从自己,从而把这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视为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则必然会在行动上、态度上表现出来。由此导致双方关系的失调。婆媳之间的相互尊重要求双方有事全家协商处理,如经济开支、涉及全家的事务等要共同商量,养成民主家风;而属于个人的“私事”,则应互不干涉,个人享有“自主权”。作为媳妇,要多尊敬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经验丰富;做婆婆的也不要总是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看到儿媳的长处,多尊重儿媳的意见。也就是说双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所谓“谅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适合于处理婆媳关系。  要发展良好的婆媳关系,双方都需要学会谅解对方、体贴对方。例如星期天去游园,做媳妇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里,应该一同前往,这样婆婆也就不会产生寂寞孤单的感受。反之,媳妇对丈夫照顾较多,对婆婆相对照顾不周,做婆婆的也应多予体谅。如果婆媳双方在相处中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相互谅解,婆媳非但不会出现大的矛盾,而且还会发展得如同亲子关系那样密切。  避免争吵  婆媳之间出现了分歧、产生矛盾时,双方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一方发脾气,另一方也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等对方情绪平静之后再商讨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消极而强烈的情绪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导致冲突升级;争吵还具有“惯性”,即一旦因一点小事“开战”,日后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见会越来越大。因此,当一方情绪反应激烈时,另一方应保持冷静与沉默,或者寻机走脱、回避,等事态平息后再交换意见,处理问题。  此外,婆媳双方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邻居、同事或朋友乱讲。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捐东西越捐越少,捎话越捎越多”。说的就是“传话”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亲朋邻里诉说,传来传去,面目全非,只会加剧矛盾。作为婆媳,应引以为训。  物质与精神结合  作为儿媳要和婆婆搞好关系,除了物质上孝敬之外,还应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只有彼此心理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才会缩短。因此,做媳妇的平日里要经常向婆婆问寒问暖,每逢老人身体不适,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发挥儿子的中介作用  如前所说,婆媳关系本来就是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家庭人际关系,儿子在婆婆关系中扮演着“中介”角色,儿子作为婆媳关系的中介点,对婆媳双方的性格特点最为了解。因此,儿子在处理婆媳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  ①儿子可以帮助婆媳进行心理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回流。通过儿子的沟通,婆娘之间可以更轻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进感情。例如平日家中有什么关于婆婆的好事,儿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母亲过生日,买了东西叫妻子出面送给老人等。这些策略都有助于婆媳之间的情感交流。  ②婆媳之间发生矛盾时,儿子可以起疏导作用。由于婆媳之间既缺少母子间的亲切。又没有夫妇间的密切,因而出现了隔阂往往不容易消除,通过儿子从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冰上染火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官场浮沉,一夜间,郎君枷锁充军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命理水火一定不容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