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翻译:刘半农之《教我如何不想她伴奏》中英对照

刘半农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的鉴赏?_百度知道
刘半农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的鉴赏?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叫我如何不想她》整首歌词分为4个段落。通过对各个季节的描绘,形象地揭示了作者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整首歌词充溢着他对自然和生活,以及对祖国的热爱。表现出了他高尚的情操,也充分体现了他追求自由、渴望自由、寻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情感。歌词既舒展温雅,又富于幻想,更充满了激情。  天空明净,大地宽阔。云儿在天空中飘着,微风轻吹,吹乱了诗人的头发,也唤起了诗人心中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情,接着诗人一声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她?”反问加强了那感情和思念的程度。
在夜里,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在这“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恋人相伴,不能和心中的恋人在一起。这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情景在诗人的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感情呀?“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这花因为燕子可有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这游鱼因为燕子的出现可有着被水抛弃的担心?也许,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的心里有着更深的触动,更深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中摇动,残霞映红了半边天,如野火在烧。这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衬出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念之情。思念之余,诗人看到的还是一片冷冷的暮色——残霞。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在诗人最冷的心灵感受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刘半农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的风格,他也是早期新诗的作者中创作路子比较宽的一个。他一方面吸收歌谣的散体或者外国的诗歌特点,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和手法——重视意境的营造、比兴等。如这首诗中,每一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每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是后来中国白话新诗的楷模,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2、原文: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3、作者简介: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出身贫苦,上中学时因向往辛亥革 . 命辍学参军,后到上海做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另外他还一度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专攻语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并被巴黎语言学会推为会员。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同年诗人将自己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果结集出版,分别是《瓦釜集》(诗集中对民歌形式的利用作了有益的探索)、《扬鞭集》。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诗人英年早逝。
采纳率:60%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课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课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刘半农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扑通扑通咚)
(江湖鲜有的传说)
第三方登录:刘半农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刘半农(日-日),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先驱,、和。清三年(1911年)曾参加,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报刊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17年)到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民国九年(1920年)到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主要作品有诗集《》、《》和《》。
刘半农人物生平
十七年(1891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城内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慧过人,6岁能作对联、咏诗。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成绩优异。
清宣统三年1911年应聘回母校翰墨林小学任教,并与等编辑《江阴杂志》。辛亥革命中,赴清江参加革命军,任。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因不满军队内部的混乱而返乡。同年3月,刘半农与其弟至上海谋生,在开明剧社任编辑。
民国二年(1913年)春,在任编译员。他勤奋写作,先后在《》、《》等刊物发表40多篇他翻译和创作的小说,介绍安徒生、小仲马、托尔斯泰、、高尔基等著名作家的作品。
民国六年(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等文章
,对文学革命从形式到内容都提出深刻见解。同年夏,被北京大学校长破格聘为北大预科国文教授。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同年3月,在《新青年》发表《复王敬轩书》,对于反对文学革命、为封建旧文学辩护的观点痛加批驳。
民国九年(1920年)春,刘半农赴欧洲深造,初入院,在语音实验室工作。
民国十年(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并在听讲,攻实验语音学。
民国十四年(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最高学衔的中国人。8月,刘半农在回国的海轮上,写下诗作《》。同年秋,刘半农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与等12人联名在报纸上发出为烈士举行公葬的募款书,并书写墓碑墓志。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的编写,冒着酷暑沿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上“”病,7月14日在北平逝世,年仅44岁。
刘半农个人成就
刘半农文学主张
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学应表现
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主张在白话文没有取得正宗地位之前,文言和白话可暂处于对待地位,白话应吸收文言的优点,而文言应力求浅显,以便和白话相近。提出破坏旧韵,重造新韵,主张增多诗体和以今语作曲。提倡文章分段,采用新式标点符号。随后,又发表《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在介绍英国约翰生和美国樊戴克的文学思想时,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的虚伪文学。
刘半农首先从“形式”的角度,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力求实现文学的变革;其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文言与白话,对文学语言变革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三,为推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统一的语言,作出了创立新式标点等具体而又切实的努力。
在小说改革方面,他提出要用历史的、系统的、比较的方法研究小说,以促进小说的繁荣和进步,并作了“通俗小说之积极教训与消极教训”、“中国之下等小说”等演讲,强调小说的社会作用和研究拥有群众的通俗小说的重要性。
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以1918 年北大歌谣运动为开端,刘半农作为歌谣运动的发起者和主持者,他倡导新诗创作向歌谣学习的做法提高了歌谣在文学上地位,为歌谣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了准备;他首倡歌谣征集与研究,使民间文学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并为之在学术界争取了合法地位;他的民歌采集和研究方法,他对民间文学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中的多学科视角和民间立场,对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古典文学方面,校点出版了唐韩惺的《香奁集》,清董若雨的《》,张南庄的《》。写有《读&海上花列传&》、《&西游补&作者董若雨传》。
刘半农是首批翻译外国散文诗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把高尔基作品介绍到中国,最早将狄更斯、托尔斯泰、安徒生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译者。他在翻译时对声韵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声调是不能迁移的东西,对于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表现非常重要,因此主张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在忠实翻译原文本意的同时,要尽力保存原文的语言方式,并要译出原文的真实感情。刘半农在译诗时,往往将原文当成乐歌看待,并认为这相当于中国的词曲,即能够在谱上曲后进行演唱。因此他的译诗较多地选择了五言古体的形式,为译诗的音乐品质提供了保障。其译著主要有《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刘半农语言科学
在语言科学的领域里,他的研究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各方面。
在国外,刘半农研习实验语音学,致力于汉字声调的研究。他测试了中国十二种方言的四声,撰著了《四声实验录》。他指出:四声和声音的强弱没有关系,和音质、长短有些关系,而决定四声的主要是音的高低。这种高低是复合音,是由此音移入彼音,移入时是滑的,而不是跳的。这个论断,科学地解决了四声是什么的问题。回国后,他在北大建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记录了七十余种方言。根据七十余种方言的音素,编成《调查中国方音用标音符号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撰写了《北平方音析数表》,分字音为“头”“面”‘颈”“腹”“尾”“神”六项,以六位数字表示一字的切音。此外,还写有关于语音的论文多篇,创制并改进了测音仪器,翻译了法国保尔帕西的《比较语音学概要》。他先后创制了刘氏音鼓甲乙两种、声调推断尺、最简音高推断尺、四声模拟器等语音实验仪器。他先后记录了全国70多处方言,还借助研究语音的仪器测试古代乐律。
刘半农主张汉字改革,认为汉字最终应走拼音化的道路。民国十四年(1925年),
他发起成立“数人会”,经过二十二次讨论,拟定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他认为,汉字在实行拼音制以前,写简化字是必不可少的办法,因此与编《》。这本书表现了八九百年以来,简笔字演变的轨迹。
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向北大研究所提出《编撰&中国大字典&计划概要》。由于需要大量经费,无法实现。民国二十年(1931年),拟编《大学辞典》,也因经费无着而作罢。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北新书局编撰《标准国音中小字典》,共收九千余字,还附录有他创制的《点直曲检字法》。他还为《中国大辞典》撰写了三百多页的“一”字稿本。此外还写有《打雅》等文章。他还倡议使用“她”“它”二字,作为代词。
在语法研究方面,民国八年(1919年)北大出版组印行了他的《》。他对于机械地模仿外国语法的《马氏文通》体系不满,主张结合我国语言实际,建立自己的语法体系;还反对以引用古奥的例句为尚的陈规,主张采用习见的和口语的例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高中生写了《中国文法讲话》。
刘半农其他方面
对于戏剧改革,他认为雅化了的昆曲,应处于历史艺术的地位,受人鄙视而仍有观众的京戏,应当进行改良。主张摒弃“恶腔死调”,改正剧本没有理想和文词不通的弊病,而以白描笔墨和方言去写脚本。以后,他为《梅兰芳歌曲谱》和《腔调考原》作序,对于京剧改革的阐释有所变化。他为使话剧发展取得借鉴,还翻译有剧本《戍獭》、《》、《》、《天明》、《》。
写有《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十二等律的发明者》等论文多篇。说明中国乐律是建筑往“倍半相生”和“三分损益”两大原则之上,不宜于“变调”;而明代朱载堉发明的十二等律,解决了“变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是划时代的贡献。他对中国古代将乐、度、历混为一谈,更羼入荒诞的五行学说的乐律观,进行了批判。他还对中国古代乐器的音律,进行了实际测试。
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京中国学术团体和瑞典考古学者斯文赫定,共同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他多次参与谈判,被推举为该团理事会常务理事。民国十七年(1928年),去日本出席东方考古学协会的学术会议,在京都东亚考古学会作了“新嘉量之校量及推算”的演讲。6月,在奉系军阀退出北京时,发起组织北京临时文物维护会。他还对美国中亚考古团在蒙古非法盗掘文物、中法考察团的法方成员一再违反协定并殴打中国团员等事,多方进行过斗争,并在《北旧》、《质问法使馆参赞韩德威》、《介绍黄种巡察团》等文中予以揭露和抨击。他还进行考古调查,在河南巩县、洛阳发现北魏和唐代的乐舞造象,又作“古度量衡举”,仿造汉代日晷仪。
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写的《》,是中国第一部探讨摄影艺术的著作。
刘半农个人作品
刘半农翻译作品
作品名称 出版信息 (外交小说)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5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三种)黑肩巾(国事小说)上下册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1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二种)猫探(侦探小说)上海中华书店,1917年4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八十五种)(笔记)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8月初版(清外史丛刊之一)
帐中说法(滑稽小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六种)
茶花女(戏剧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7月初版国外民歌译 第一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4月初版法国短篇小说集第一册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6月初版(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
,1930年2月初版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5月初版以来资料来源于
刘半农编著作品
作品名称 出版信息北京大学出版组,1919年印行
上海群益书社,1920年8月再版,1923年4版
上海群益书社,1924年3月初版
汉语字声实验录(法文)1925年初版(法同巴黎大学语音学院丛书之一种)国语运动略史(法文)1925年初版瓦釜集(诗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4月初版扬鞭集(诗集)上、中卷上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
中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10月初版
太平天国有趣文件十六种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半农谈影北京真光摄影社寄售,1927年10月初版宋元以来俗字谱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之三,1930年2月出版
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1930年5月印行声调之推断及“声调推断尺”之制造与用法图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0年6月
中国俗曲总目稿 上下册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年5月初版
天坛所藏编钟编罄音律之鉴定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抽印本,1932年6月初版
上册上海北新书局,1932年11月初版
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堉抽印本,1932年出版莽权价值之重新考订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3年出版
第一册北平星云堂书店,1934年6月初版乙二声调推断尺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4年出版半农杂文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7月出版 上、中、下卷上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25年初版
中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34年初版
下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45年初版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二
以来资料来源于
刘半农校点作品
作品名称 出版信息何典(小说集)清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同年12月订正再版香奁集(诗集)唐韩致尧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西游补(小说集)清董若厢著
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印度寓言 刘北茂原译1930年 初版朝鲜民间故事 刘育厚原译1932年 初版以来资料来源于
刘半农人物轶事
刘半农以身试骂
刘半农为了要编一本“骂人专辑”,曾在北京某报纸上刊登启事,征求各地的“骂人语言”。语言学家见到启事后,立即赶往刘半农的宿舍,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的方言把刘半农“痛骂”了很长时间。随后也赶来,用绍兴话再把刘半农“骂”了一顿。刘半农在大学里授课时,因向学生们征集“骂语”,又被宁波、广东的学生相继用方言“大骂”。此后,刘半农又去拜会。章太炎也听说了他正在收集“骂人语言”,就用汉代的骂人话“骂他”,还告诉他这句骂人话是谁说的、典出何处;接着用唐朝骂人的话“骂”他,再告诉他是谁骂的,典出何处。一直从上午说到中午。刘半农同来的人只得出来向章太炎作揖说:“我们麻烦老师很久,现在我们要告辞了。”
刘半农双簧事件
新文化运动刚起步时,许多人习惯于恪守旧的传统,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缺乏足够的认识。为壮大文学革命的声势、宣传文学革命,钱玄同与刘半农于民国七年(1918年)3月在《新青年》上分别扮演了正、反两个角色,进行辩论。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发表了《文学革命的反响》。这篇文章以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顽固派身份,陈述新文化运动的“罪状与弊端”,攻击《新青年》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刘半农则以新文化运动的捍卫者身份,发表了《答王敬轩》的长篇文章,针对“王敬轩”所列的新文化运动的“罪状”,以犀利的笔锋逐条批驳,将对方驳得体无完肤。
刘半农一语成谶
民国二十年(1931年)11月10日,刘半农邀请好友数人到郑颖孙家,其中包括曾同在伦敦待过的徐志摩。高朋满座,谈笑风生之际,徐志摩接到电话,尔后笑意盈盈地说:“我明早六点南飞。明晚此时,当与小曼共饭也。”同座中,刘半农年龄最大,又喜开玩笑,听徐志摩说坐飞机,便打趣道:“飞空之戏,君自好之,我则不敢尝。”徐志摩回应到:“危险在所难免,我自甘之。我苟飞死,君当为我作挽联。”刘半农笑答诺。宴席散去,刘半农与徐志摩握手道别时,徐志摩还依然笑着叮嘱:“一事费神:我若死,毋忘作挽联。”然而,两文人好友之间的玩笑之词,竟成谶语。19日,由南京到北平载着徐志摩的“济南号”,在济南党家庄遇大雾失事。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
刘半农赴内蒙考察
农远足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啊!”听者为之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在考察途中,刘半农为虱子叮咬,染回归热,回京后耽误治疗,于同年7月中旬离世。
刘半农个人生活
刘半农家族成员
部分家族成员情况
生卒 关系姓名~父亲?~母亲蒋氏1888年阴历十一月初五~日妻子朱惠,字蕙英~二弟,寿椿~三弟,寿慈~长女刘育厚,小蕙 长子刘育伦小女刘育敦以上资料来源于
刘半农婚姻爱情
清宣统二年(1910年)夏初,刘半农母亲病危,根据当时的习惯,为
刘半农和夫人朱慧
了冲喜,他和女士仓促结婚。虽然这并没有挽救回母亲的生命,但朱惠却成为他一生最忠实的伴侣。虽然结合匆忙,但刘半农对这桩婚姻很满意,原因是他违逆当时的婚俗,曾在婚前偷偷去看过未婚妻。朱惠面白貌美,刘半农一见倾心,为此在婚前他就很心疼地让丈母娘家给未婚妻放脚。
刘半农人物评价
《》: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蔡元培:先生(刘半农)在《新青年》土提倡白话诗文,叙述地摊上所搜集的唱本,我们完全认为是文学家。后来……专做语音学的工作,完全是科学家了。
:守常惨死,独秀幽囚,新青年旧伙如今又弱一个;拼命精神,打油风趣,老朋友之中无人不念半农。
《新文学与今韵问题》:本志三卷所登先生对于文学革新的大作两篇(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我看了非常佩服,以为同适之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而行,废一不可。文学革新的事业,有你们两位先生这样的积极提倡,必可预I、其成绩之佳良,我真欢喜无量。
:在“五四”期间,当时应援这运动的新力军,没有比他更出力的了,他是替新思想说话的健将之一。
、《新诗发展概况》:刘半农的创作思想一直停留在民主主义的基础上,当他在揭露黑暗的现实而充满反抗情绪时,他并没有找到这个斗争的力量,也不可能表现出革命斗争的一面,他的诗深沉、悲愤,但五四时代那种高昂、自信,观地精神,却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特别是当他在国外留学归来以后,革命斗争向前发展,他依然停止不前,甚至逐渐失去对封建势力的战斗精神,躲进了研究室,从此诗人的声音便逐渐暗吸和消失了。
刘半农后世纪念
刘半农故居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西横街,是一座二进六间二侧厢的建筑,
三个天井和一个庭院间隔其中,总面积400多平方米,距今约有150多年。1989年,刘半农故居已辟为刘氏三兄弟(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纪念馆,分成六间展室,陈列着刘氏三兄弟生平起居的情况及大量手稿、实物。
刘半农逝世后,停灵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29日与其胞弟刘
天华共葬于凤凰顶(旧称木兰陀)。这里早年是的公墓。墓坐南朝北,墓基为4米见方石台,基座为四方形阶梯式,高约1.5米。墓表在方台之上,墓表北侧又矗立着一座大理石石柱,上面镶嵌着巨幅刘半农的遗像。左右配以刘半农生前所制的“日晷”、“推断尺”等雕画。墓前原竖两块石碑,一块是周作人撰写墓志,魏建功书石,马衡篆盖;另一块碑文为蔡元培所撰,碑额为章太炎篆书,碑文则是钱玄同书丹,现两块墓碑都已推倒砸碎,原墓碑已残,一块置于墓顶,一块散落于墓东边的地面上。1983年刘育伦为其父刘半农墓进行了修复。现有墓碑高1.5米,是1989年元月依第二通碑重建的,上书“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先生夫人之墓”,为题。
作品名称 作者悼刘半农先生白涤洲我对于刘半农先生的回忆魏建功一九三四年的回忆胡适忆刘半农君鲁迅哀刘半农先生蔡元培以上资料来源于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新华网.[引用日期]
.江苏档案信息网.[引用日期]
鲍晶.刘半农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5-9页
姚涵.刘半农对新文学理论的独特贡献[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第1期)
王超云,刘丽琴.刘半农对我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贡献[J].甘肃社会科学,2014,(第5期)
徐晓颖.刘半农的外国文学翻译成就概述[J].兰台世界,2011,(第29期)
鲍晶.刘半农研究资料.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479-501页
.中国政协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委员会.[引用日期]
张清娜,从文坛先锋到学界名流:“五四”以后的刘半农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4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朱洪.刘半农传:东方出版社,2007年:273页
.内蒙古日报.[引用日期]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
徐瑞岳.刘半农研究.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页
徐瑞岳.刘半农评传.上海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189页
丁彦斌.中共领袖人物传记 第一卷.北京市: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85页
张中行.张中行作品集 第一卷.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69页
钟叔河.周作人散文全集.南宁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4页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海淀史志办.[引用日期]
.宝安日报.[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我如何不想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