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个很火的土耳其冰激凌耍人被打,求知北京哪有卖的,想要具体位置

土耳其冰激凌真的让人很火大,but,还是有人能治他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优秀作文《拓宽视野的作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拓宽视野的作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拓宽视野的作文》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2300字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时间:2010-5-8栏目:语文论文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文昌市东郊清港小学 黄炳
何为作文,何为农村作文,这是我执教三年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大疑惑。在三年作文教学中我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句顺口溜反映学生怕写作文,我们农村的孩子更不用说了,这是为什么——学生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所以我借鉴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教诲,我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做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欣赏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拓宽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教学的视野。
一、拓宽渠道,摄取习作素材
1、看、说、写,步步到位。
中国当代著名小学教育家李吉林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小马驹要长成骏马,牧马人必须把它们带到水草丰盛的草原上,让其自由驰骋,才能茁壮成长。”看、说、写结合起来,反复进行,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我鼓励学生多看报纸、新闻;多说故事、名人事迹;多写读书心得、日记;再现英雄形象,领略优美情景,写自己阅读的体会,写自己所想、所感,评出优秀的读后感。
2、加强阅读指导,促进写作水平。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更重要的是能通过阅读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便于作者的表达,以提高写作水平。在以前我总是叫学生注重课内知识的运用,多背诵,多抄写,以为学生一定会进步。
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学生总是写不出好的东西出来。今年我注重做到课内阅读典型引路,课外阅读增加积累。以前很多学生对课内的知识背的是滚瓜烂熟,对于窗外事一无所知,叫学生写一写国家事、城市事,难度很大,学生根本写不出来。针对这一点我专门实施了以下几点:1、建立“班级小图书馆”、2、建立“报刊、杂志”平台、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4、评比“阅读之星”。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两次活动。一是在班内组织
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自己阅读的书刊内容和精彩部分;二是组织故事会,学生演讲故事,评故事明星。这两项活动既可以感染学生,吸引阅读,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演讲、反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良好基础。在那次演讲会上,黄飞戟同学演讲了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再现了张思德同志的精神写照,语言绘声绘色,英雄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灵。符燕意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她阅读的经验和方法,希望以后多与同学们沟通,促进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细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我的学生经常跟我说:“老师,您安排的作文好难写,我们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写的总是不够理想。”“你们有根据习作的内容去构思过吗,有过对事物观察过吗,平时有对生活积累过吗,”学生哑语了。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利用、发挥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的时候,我要求大家把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去观察动植物。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其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见到成群的鸡鸭鹅、又肥又壮的牛和羊;望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不正是好材料吗,学生这一次相当地认真,充当着自己习作构思中的角色,捕捉着许多素材。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中,让学生写一件艺术品或一次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对于农村的现实状况,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这一些活动是极为缺乏的,但是农村的工艺品却是多的数不胜数,比如东郊的椰雕、贝壳等都是学生经常看到的,我充分利用我们农村特有的资源,给学生观察这些艺术品。
当我拿着一大堆具有农村特色的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同学们一片哗然。
生1:老师,这些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平时都看惯了……
生2:不就是个贝壳组成的图案吗,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啊……
听着他们的“牢骚”,我笑了。我认真地对它们说:“那你们知道它们是由什么材料、怎么做成的吗,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吗,”
生3:椰子壳、贝壳……
生4:那是一个用椰子壳做成的的手表,那个是由贝壳做成的帆船。
生5:它们的造型很独特、也聚集了很多心血。
生6:老师还有椰壳包包、椰壳手链、椰壳项链、椰壳腰带、椰壳钥匙扣……
生7:贝壳马赛克、贝壳瓷砖、贝壳相框多美啊,老师,贝
[1][2]下一页
作文二:《拓宽农村作文教学的视野》3100字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文昌市东郊清港小学  黄炳
何为作文,何为农村作文,这是我执教三年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大疑惑。在三年作文教学中我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句顺口溜反映学生怕写作文,我们农村的孩子更不用说了,这是为什么——学生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所以我借鉴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教诲,我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做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欣赏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拓宽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教学的视野。
一、拓宽渠道,摄取习作素材
1、看、说、写,步步到位。
中国当代著名小学教育家李吉林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小马驹要长成骏马,牧马人必须把它们带到水草丰盛的草原上,让其自由驰骋,才能茁壮成长。”看、说、写结合起来,反复进行,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我鼓励学生多看报纸、新闻;多说故事、名人事迹;多写读书心得、日记;再现英雄形象,领略优美情景,写自己阅读的体会,写自己所想、所感,评出优秀的读后感。
2、加强阅读指导,促进写作水平。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更重要的是能通过阅读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便于作者的表达,以提高写作水平。在以前我总是叫学生注重课内知识的运用,多背诵,多抄写,以为学生一定会进步。
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学生总是写不出好的东西出来。今年我注重做到课内阅读典型引路,课外阅读增加积累。以前很多学生对课内的知识背的是滚瓜烂熟,对于窗外事一无所知,叫学生写一写国家事、城市事,难度很大,学生根本写不出来。针对这一点我专门实施了以下几点:1、建立“班级小图书馆”、2、建立“报刊、杂志”平台、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4、评比“阅读之星”。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两次活动。一是在班内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自己阅读的书刊内容和精彩部分;二是组织故事会,学生演讲故事,评故事明星。这两项活动既可以感染学生,吸引阅读,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演讲、反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良好基础。在那次演讲会上,黄飞戟同学演讲了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再现了张思德同志的精神写照,语言绘声绘色,英雄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灵。符燕意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她阅读的经验和方法,希望以后多与同学们沟通,促进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细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我的学生经常跟我说:“老师,您安排的作文好难写,我们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写的总是不够理想。”“你们有根据习作的内容去构思过吗,有过对事物观察过吗,平时有对生活积累过吗,”学生哑语了。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利用、发挥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的时候,我要求大家把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去观察动植物。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其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见到成群的鸡鸭鹅、又肥又壮的牛和羊;望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不正是好材料吗,学生这一次相当地认真,充当着自己习作构思中的角色,捕捉着许多素材。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中,让学生写一件艺术品或一次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对于农村的现实状况,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这一些活动是极为缺乏的,但是农村的工艺品却是多的数不胜数,比如东郊的椰雕、贝壳等都是学生经常看到的,我充分利用我们农村特有的资源,给学生观察这些艺术品。
当我拿着一大堆具有农村特色的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同学们一片哗然。
生1:老师,这些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平时都看惯了,,,,
生2:不就是个贝壳组成的图案吗,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啊,,,,
听着他们的“牢骚”,我笑了。我认真地对它们说:“那你们知道它们是由什么材料、怎么做成的吗,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吗,”
生3:椰子壳、贝壳,,,,
生4:那是一个用椰子壳做成的的手表,那个是由贝壳做成的帆船。
生5:它们的造型很独特、也聚集了很多心血。
生6:老师还有椰壳包包、椰壳手链、椰壳项链、椰壳腰带、椰壳钥匙扣,,,,
生7:贝壳马赛克、贝壳瓷砖、贝壳相框多美啊,老师,贝壳做的工艺品光泽很亮。
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观察思考,不断的摄取生活素材。不久,一篇篇《诱人的家乡艺术品》跃然纸上了。
三、借农村独特气息,展个性色彩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独特的生活气息,这些丰富的资源正是农村孩子写作的一把利剑,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是我们终身的财富,如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全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我的学生在写《家乡民风民俗》的时候,有这样写道:“老舍爷爷让我们认识到
富有特色的北京春节,而我家乡的春节也有着不同的味道,喷香的文昌鸡,特有的海鲜,别有气味的农家菜,,,,”。学生把自己家乡的独有的生活气息写进了自己的习作。如“干农活”“做家务”这些都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其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我有一位学生在《童年趣事》的一篇习作中写道:“烧饭还真得讲点门道。我首先把锅洗干净,接着取出两杯米淘洗,洗两三遍后就倒进锅中,并把锅放到炉灶上。准备工作就绪后,接下我用椰叶点火,火很容易就让我点着了,可是双手也沾满了柴灰,但一想到那喷香香的饭,早不管它三七二十一了。然而,由于我垒柴不得要领,又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风,灶里的火被吹灭了。我急忙抓起“火通”贴近用力一吹,火不但没吹着,反倒吹起一团烟灰,眼睛被呛得直流泪,弄得灰头土脸,一副狼狈相。吃一堑,长一智——吹火不能猛用力——这下我轻轻一吹,哈哈,灶膛又重见了光明。我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这位同学由于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写出了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好文章。
总之,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挖掘、去开拓、去积累,我们只要充分利用农村优势,就能开拓农村作文教学的视野。
作文三:《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doc》3100字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文昌市东郊清港小学 黄炳何为作文,何为农村作文,这是我执教三年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大疑惑。在三年作文教学中我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句顺口溜反映学生怕写作文,我们农村的孩子更不用说了,这是为什么——学生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所以我借鉴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教诲,我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做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欣赏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拓宽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教学的视野。一、拓宽渠道,摄取习作素材1、看、说、写,步步到位。中国当代著名小学教育家李吉林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小马驹要长成骏马,牧马人必须把它们带到水草丰盛的草原上,让其自由驰骋,才能茁壮成长。”看、说、写结合起来,反复进行,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我鼓励学生多看报纸、新闻;多说故事、名人事迹;多写读书心得、日记;再现英雄形象,领略优美情景,写自己阅读的体会,写自己所想、所感,评出优秀的读后感。2、加强阅读指导,促进写作水平。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fwsir.)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更重要的是能通过阅读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便于作者的表达,以提高写作水平。在以前我总是叫学生注重课内知识的运用,多背诵,多抄写,以为学生一定会进步。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学生总是写不出好的东西出来。今年我注重做到课内阅读典型引路,课外阅读增加积累。以前很多学生对课内的知识背的是滚瓜烂熟,对于窗外事一无所知,叫学生写一写国家事、城市事,难度很大,学生根本写不出来。针对这一点我专门实施了以下几点:1、建立“班级小图书馆”、2、建立“报刊、杂志”平台、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4、评比“阅读之星”。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两
次活动。一是在班内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自己阅读的书刊内容和精彩部分;二是组织故事会,学生演讲故事,评故事明星。这两项活动既可以感染学生,吸引阅读,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演讲、反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良好基础。在那次演讲会上,黄飞戟同学演讲了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再现了张思德同志的精神写照,语言绘声绘色,英雄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灵。符燕意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她阅读的经验和方法,希望以后多与同学们沟通,促进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二、细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我的学生经常跟我说:“老师,您安排的作文好难写,我们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写的总是不够理想。”“你们有根据习作的内容去构思过吗,有过对事物观察过吗,平时有对生活积累过吗,”学生哑语了。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利用、发挥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的时候,我要求大家把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去观察动植物。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其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见到成群的鸡鸭鹅、又肥又壮的牛和羊;望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不正是好材料吗,学生这一次相当地认真,充当着自己习作构思中的角色,捕捉着许多素材。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中,让学生写一件艺术品或一次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对于农村的现实状况,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这一些活动是极为缺乏的,但是农村的工艺品却是多的数不胜数,比如东郊的椰雕、贝壳等都是学生经常看到的,我充分利用我们农村特有的资源,给学生观察这些艺术品。当我拿着一大堆具有农村特色的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同学们一片哗然。生1:老师,这些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平时都看惯了,,,,生2:不就是个贝壳组成的图案吗,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啊,,,,听着他们的“牢骚”,我笑了。我认真地对它们说:“那你们知道它们是由什么材料、怎么做成的吗,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吗,”生3:椰子壳、贝壳,,,,生4:那是一个用椰子壳做成的的手表,那个是由贝壳做成的帆船。生5:它们的造型很独特、也聚集了很多心血。生6:老师还有椰壳包包、椰壳手链、椰壳项链、椰壳腰带、椰壳钥匙扣,,,,生7:贝壳马赛克、贝壳瓷砖、贝壳相框
多美啊,老师,贝壳做的工艺品光泽很亮。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观察思考,不断的摄取生活素材。不久,一篇篇《诱人的家乡艺术品》跃然纸上了。三、借农村独特气息,展个性色彩习作《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独特的生活气息,这些丰富的资源正是农村孩子写作的一把利剑,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是我们终身的财富,如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全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我的学生在写《家乡民风民俗》的时候,有这样写道:“老舍爷爷让我们认识到富有特色的北京春节,而我家乡的春节也有着不同的味道,喷香的文昌鸡,特有的海鲜,别有气味的农家菜,,,,”。学生把自己家乡的独有的生活气息写进了自己的习作。如“干农活”“做家务”这些都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其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我有一位学生在《童年趣事》的一篇习作中写道:“烧饭还真得讲点门道。我首先把锅洗干净,接着取出两杯米淘洗,洗两三遍后就倒进锅中,并把锅放到炉灶上。准备工作就绪后,接下我用椰叶点火,火很容易就让我点着了,可是双手也沾满了柴灰,但一想到那喷香香的饭,早不管它三七二十一了。然而,由于我垒柴不得要领,又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风,灶里的火被吹灭了。我急忙抓起“火通”贴近用力一吹,火不但没吹着,反倒吹起一团烟灰,眼睛被呛得直流泪,弄得灰头土脸,一副狼狈相。吃一堑,长一智——吹火不能猛用力——这下我轻轻一吹,哈哈,灶膛又重见了光明。我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这位同学由于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写出了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好文章。总之,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挖掘、去开拓、去积累,我们只要充分利用农村优势,就能开拓农村作文教学的视野。<br /
作文四:《拓宽写作素材的视野》14900字拓宽写作素材的视野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
【专 题 号】G311
【复印期号】2008年08期
【原文出处】《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08年5B期第29,36页
【作者简介】胡明道,主持、撰稿,湖北省武汉市六中。
何谓“素材”,素材原指文学、艺术创作所依据的从实际生活中搜集到的原始材料。在本话题中仅指学生习作所需要的材料。
性灵派倡导者袁枚主张:“诗人也,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作诗不可无我。”文坛巨匠巴金也曾说过:“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这些大家的论断告知我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毋庸置疑,抒发真情、论述真理、表白真我,最可用且最该用的材料非自己亲身经历莫属。同理可推,若论习作素材,学生自己的生活当属第一源泉。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帮助学生“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的首要任务。
然而,“首要”不等于“全部”,“情真”的内容也并非只囿于个人的直接生活。不仅写作大家要努力开掘写作的第二乃至第三源泉——获取间接生活或其他样式文本的素材,就是不以创作为目的的写作教学,面对着直接生活阅历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得拓宽寻找素材的视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思维及写作训练。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要使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理念是—致的。下面,拟就如何拓宽写作素材的视野,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如何进行让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的写作课堂教学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巧觅妙用,变非素材为素材
1.向“早前积累”要素材。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个体的一切经验都应成为课程资源。当学生苦于无话可说、无料可写时,不妨激发他们翻检经验,反刍早前阅读或听闻的材料,包括口诵默会的诗词、耳熟能详的故事等,进行改写、创编。
2.向“当下信息”要素材。这里所指的“当下信息”,包括学生的一切课外阅读、视听所获取的信息。如何引导学生巧用这些信息,指导他们将获取信息的过程变成发现的过程是个重要课题,是开启创造潜能的过程。这里的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要鼓励他们时时张开想象的翅膀,体认信息的空白并以自己的经验加以完善、弥补;进入信息的情境、图像并加以渲染、发挥;关注人物的命运、故事的发展,并加以跌宕起伏地续接,那么,这些信息就不仅成为了学生写作的“米”,更成了他们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的载体了。
3.向“课堂文本”要素材。除了课外信息,语文课堂所用的教材同样是可利用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补写、扩写、续写、改写,甚至评写,也是一种寻求素材的途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再造作文”的教学价值
为了强化这类作文与命题作文及其他各种练笔作文的区别,我们姑且为它定名为“再造作文”,并进行如下界定:“再造作文”是学习者以听读信息(含文字类及非文字类)为依据,以其中某一信息为触发点,进行扩展、补白、改写、续接后,写出既与原作有关,但又不同于原作的新片段或新篇章的一种自由练笔习作。
“再造作文”具有以下三点教学价值。
1.可拓宽写作素材的视野,解决学生无素材进行写作练习的困难;更可培养和强化学生盘活经验、重组资源、换向思考、巧取妙用的创新意识。
2.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这类作文不仅有解决材料之能,更有开启潜能、培养想象能力之功。我们知道,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联想、分析、综合,创造出新观念的思维过程。在“再造作文”中,想象是指我们将原作中“未出场”的人、事、物、景及某些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概括,熔铸到一个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或典型环境中去的思维活动,常用的方法有:
?特征想象。按照事物内在和外在特征,即抓住事物的本质内涵或外部特点进行想象的一种方法。如后文《买笑脸》。
?推测想象。根据现有的、已知的材料推断、预测可能出现的、未知的事物。如后文《泛舟》。
?创造想象。不靠现成的描述或某种示意,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意图在头脑中进行独立创造全新形象的一种方法。如后文《这条小鱼在乎》。
?幻化想象。指针对现实中尚未出现的事物和人类生活远景进行的一种想象方法。
当然,想象不是空想,空想一定会违反真实。想象是要扎根于现实土壤的,它必须以习作者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的理解及创新能力为基础。它让各种人物、事件彼此发生某种“好似没有”却又“可能有”的联系,以构成一个生动而完整的形象世界。一句话,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作者丰富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形象积累,来源于对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关切和热爱之情。
3.可强化学生的感受能力。感受是一种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是人对于客体(包括人事物景、情欲理识)在刺激作用下所引发的综合性情感反映和主观体验,是在感知基础上对客体的感触、发现和认识。“再造作文”写作中的感受则是学生通过感官并经由脑神经的分析、综合,认识写作客体(原文本信息),从而捕捉思维信息和感情体验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
感觉与感受有联系也有区别。感觉是一种先天的、人人都相似的简单心理反映,感受则是在感觉基础上,再经过感知、表象心理阶段形成的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后天才有的。古人所说“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外”,即是对感受的最好说明。
感受是运用感受能力的结果。感受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首先要对社会、对人生有饱满的热情,只有多情,才能善感;其次
要有灵敏的感觉,能迅速而敏锐地捕捉感觉,并通过联想将感觉升华为感受;三要积累丰富的感想,增强感受中的理知成分;四要沟通多种感官反应,促进各种刺激整合为一体的衍化过程;五要追求独特的感触,使写作内容获得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表现角度。
三、“再造作文”的实施策略
1.指导安排整体化。指导课程可有以下程式:?横式。即将巧用素材以横向(如早前、课外、课内等)切开,依次指导。?纵式。即依写作方法(如扩写、补写、改写、续写、评写等)纵向进行。?先横后纵。即在横向的取材中相机进行方法教学,如后文教例即为此式;当然还有先纵后横式,这里就不赘述了。
2.指导教学“课堂化”。人们经常说,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这话强调了“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一面;但如果因此而放弃写作指导的课堂教学就失之偏颇了。因此,我认为要纠正作文“去教学化”的偏向,首先要探讨可操作的作文教学策略,教会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当然,要“力求精要有用”。在“再造作文”的教学中,可教会学生从原作中选择“再造点”,即,抓未展开的略点、隐点,抓情节跳动处的触发点,抓情节发展趋势的续接点,抓最动人心魄的场景,抓人与背景的当下冲突及未来冲突,抓人物心理逻辑的必然轨道,抓思维角度的转换,抓表达方式的改装,等等。其次,还可教给学生以下具体写作方法。
(1)扩展写。巧借原作中已写出但由于谋篇或布局的需要尚未展开的部分进行扩展思维,写出合于原作立意但又不重复于原作的新段、章的习作方法。它不求篇章完整,无须要素齐全,因而被誉为短、平、快的练笔途径。
方法是:?仔细阅读,精心扫描。?把握全篇,扩展思维。检索出可展开的“点”后再审原作,既想清作者不展开的理由,又想清如果展开,可写哪些内容。?清理思绪,速练成文。
必须注意:?展开的内容不能与原作无关。?展开的内容不能与原作立意(包括环境设置、人物基本性格、情节大致框架)相悖。?展开的习作不论是片段还是篇章,仍然要注意材料处理、过渡衔接等问题。
(2)补白写。指在整体领悟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中虽未提及,但根据情节推理可能有或一定有的情节进行补白的一种写法。它似乎无原始信息作依托,也可能无法借用原作中的材料,唯其如此,它的思维层次才愈高,练笔价值才愈大。如后文《买笑脸》。
方法是:?根据整体作品进行推理。这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即习作者需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以某人、某事、某情节为前提,进行推理,得出“虽未写此情节但却一定会有此情节”的结论。?抓住结论,展开想象。这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即要求作者对上述推理结论进行想象。?复位核查,诊断成文。即将想象的情节放到原文中进行可能性、必然性的核查,调整思路后即可成文。
要防止:?推理错误导致错误的补白。?铺叙开的情节与原文主旨不符。?展开叙写类似交代,无情节波澜,无细腻描写。
(3)改式写。指对原作的体裁样式、结构顺序、叙述人称等进行改换,写出一篇与原作内容相似、表达有异的新作品的习作方法。它不仅要求作者根据不同的叙述角度对素材进行不同剪裁,而且要求作者有沟通各文学样式的能力(如将诗歌改写为散文,将小说改写为戏剧等),因而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途径之一。
进行此项练习,要注意:?进行改换结构顺序(如将倒叙改为顺序,或将顺叙改为插叙或倒叙)时,要注意过渡自然,接榫圆合。?进行改换作品样式时,既要注意符合原作的意境,符合原作人物的性格特征,符合原作的主要矛盾冲突,又要注意符合新作品样式的特点。?进行改换人物的练习时,要注意根据新的人称特点,对原作材料进行增删、剪接。
要防止的是:?将诗歌改写为散文成了诗句拉长(加一些可有可无的虚词)的连接。?将小说改写为剧本时,仍不忍割舍原作中大量的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改换人称后不能改变人物之间的关系,出现不合身份的语言,不合人称的引语,不合情理的心理描写等。
(4)续接写。指将文本情节向前延伸,续编出合于情理发展但又不拘泥于原文的新习作的方法。与“补白法”、“扩展法”相比,此法为作者提供的思维空间更大,因而也备受学习者的青睐。
进行续接写的步骤是:?复读文本,展开想象。即在重读文本的基础上,沿着“此人后来可能又会遇到些什么事”、“这人和那人之间还会有什么新矛盾冲突”等思路展开想象。?拟定提纲,复检原文。即在想象的基础上拟定情节提纲,再将人物性格的发展、情节矛盾的新冲突与原文情节进行复查,看看推想是否合乎情理。?妙用文本,寻找“隐点”。所谓“隐点”,即在原文中处于情节大起大落的隐蔽处,因作者捎带而过,而易被读者忽略的隐蔽的“可写作点”。
3.写作实践平台化。仅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仍然是不够的,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坚持课外练笔、搭建表达平台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教师角色的转化与更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再造作文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作如下努力:
1.做好学长。在示范学习中教会学生选点及创编的方法。
2.做好“粉丝”。以极大的爱心去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每一成果。建议每周都能用欣赏性的语调评讲学生的练笔。
3.做好导航。防止对原作的恶搞,防止冷落了源于直接生活的“真情”。
教例一 向“积累”要素材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写作素材的课堂实践,开辟利用积累的阅读资源进行改写的练笔途径,并在过程中领悟改写的方法。
2.在习作的构思、展示及评价中,发展联想及想象等创造思维能力,提升反刍感悟及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一、了解练笔困惑,确立探究目标
(自由练笔固然会遇到不会写及写不好等困难,但最大的困惑却是不知道写什么,即没有写作材料。因此,今天的探究目标就是:盘活资源,寻找素材。)
二、翻检前期经验,寻求解惑途径
1.翻检经验,盘活资源。
师:小时候,你们背过了哪些诗,听过哪些故事,然后想一想,在一时没有材料写的情况下,可否把它们变成材料,
2.合作创新,中期分享。
小组汇报:
一组:我们组想起了以前学过的诗《枫桥夜泊》,我们想把它改写为一个故事。我们已经想好了开头:“月亮慢慢向天边斜下去了,朦朦胧胧的月光中传来阵阵乌鸦的叫声,那么哀怨,那么凄冷。层层的霜雾仿佛给天地间罩上了一幅纱幔,我躺在船舱的小板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无法入睡。索性起身吧~我随意披了一件长衫,慢慢踱步走出了舱门。满怀愁绪的我,斜倚着船舷,望着雾气笼罩的江水,微波潺潺,江水呀,你可知一个落榜的读书人心里有多痛吗,抬起了头,我又向岸边望去,岸边的排排枫树在江风中摆手招摇,枫树呀,你可知一个文人的宏图大志吗,忽然,闪闪烁烁的光亮吸引了我的目光,哦,那是渔人夜晚燃的渔火,渔民呀,你们正在干自己喜欢的事,你们可了解一个无事可干的人的心境,”后面还没有写完。
二组:我们组想起了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他们一样,我们也打算改写,但还没改好。
三组:我们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熟能生巧》,我们想把它改写成一个剧本,人物有陈尧咨、卖油翁、陈的两个朋友李俊及张力,剧本还在构思。
四组:我们也想起了一首诗《山居秋暝》,不过我们想把它改写为一篇散文,不知可不可以。
(教师在小组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指导,将改写的方法以及情感的提升无痕地融入到了“过程”中。)
3.自主尝试,换向改写。
三、反思创新过程,建构学习方法
师生共同反思学习过程,教师帮助总结:巧向积累要素材,表达变换方式改。样式虽变核不变,合理想象出异彩。
四、再次实践改写,合作赏析评价
五、共享探究成果,课下拓展延伸
师:课下除完成课上未完成的作业外,还可尝试将文言故事改写为现代文,要注意,一要读懂原文,二要思考新表达方式的要求,三要合理展开想象。
作业选登:
(一)泛舟
(根据朱熹同名诗改写)
看~那远方乍泄的一抹红。赶走了破晓前还很嚣张的黑暗,赶走了午夜时尚觉浸骨的寒冷,送来了裹挟着春雨初霁的清新,静静地携着光明蔓延。
夹岸连绵的小山,峰连峰,岭叠岭,宛如一条逶迤前行的青蛇,又仿佛是神女抛下的绿绒腰带。天空蔚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极目远眺,只见水天相接,一碧万顷,令人悦目赏心。微风吹过,送来阵阵不知名的野花香。鱼儿“晨练”的泼水声,水鸟呱呱的练唱声划破了水雾氤氲的宁静,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
这是新一天的开始,它带给船上的我们以愉悦与兴奋,昨天的疲倦早就烟消云散。此刻,我们全都精力充沛地望着江水,望着远方,迎接着新的日出,新的希冀。
我们的船像离弦的箭,借着江水伟大的力量向前,向前,向前。偶尔也会遇到“山重水复”,你会以为自己驶进了绝境,再也无法向前,然而在拐了一个大弯后,却又“柳暗花明”,依然顺流而下,畅行无阻。在这样一条江上,这样一个清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想没有好心情——真的很难。船上异常活跃,大家相互愉快地交谈,连昨天一直紧锁眉头的船主人也轻松地露出了笑容。小刚迎风立在船头大声唱了起来,真称得上“引吭高歌”~“小刚~不哭鼻子啦,肩不疼了吗,”小华一句善意的“揭发”引得大伙开怀大笑,我也下意识地摸了摸肩头。
这不能不叫人想起昨天那毫不轻松的遭遇。
昨天下午,我们按时起航,船主人领着船工好不容易起了锚,但不一会儿,船的航速就被迫降了下来,后来干脆搁浅了。船主人向我们解释了原因并建议大家一起上岸拖船,每个人都发了一根手腕粗的纤绳作为工具。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拉过纤,觉得这活儿挺有意思,所以就欣然应允了,到了真正拉起来,才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了。山里人拉纤喜欢赤裸着上身,一边向前一边吆喝,力道十足;但我们吆喝了三四声后就再也没有多余的力气给嗓子了,只能在那儿干拉。淤积的水道是那样漫长,一下午的时间也是那样漫长,我第一次体会到“难熬”二字的真义。
天暗了下来,我们的船终于没能驶出江湾。回到船舱,我一头就扎进被窝里,但好久也没能睡着,因为我肩头被纤绳勒破的伤口一直撩动着我的疼痛神经。
朦胧中,好像一股游丝嵌入了脑际,耳畔似有似无传来了淅淅沥沥的声音,“下雨了~”我那时应该是这样欣喜地告诉自己的。实在忍不住,我一骨碌起床,坐到了舷窗边,虽然外面黑沉沉的,什么也看不见,但我听着雨声,吸着雨气,仿佛看到了江面上被雨点激起的无数水花,那么欢快,那么有生气~仿佛看到江水已漫过昨天下船时走过的十几级台阶,仿佛感到了我们的船正在被抬高,抬高,,,,多么惬意的一场雨~真是“好雨知时节”呀~我记得我就是在这样一种心境中入睡的。
,,,,十来个人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所做的功竟还不如一夜春雨~某些时候,人不得不歌颂自然那伟大而莫测的力。我猛然悟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臣之所好者,道也”的深刻内涵。
如果我们既能“善假于物”,又能依循客观事物的“道”,那么,我们岂不是做任何事都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正如今日之泛舟于春水之上~
(根据同名小小说改写)
(幕启。此为20世纪70年代北京城某胡同拐角处,一小鞋匠正围着布满油污的黑色皮革围裙在修鞋,其周围修鞋工具若干。灯光拟出黄昏效果。)
小鞋匠(以下简称“鞋”)(手中继续干活,抬头向路口张望):还有这种事,要修鞋的人竟把鞋撂给我就不管了,这都一个多月了,这鞋到底还要不要啊~
(一军人走上场。以下简称“军”。)
鞋:哎,修鞋呀~我这水平保您满意。
军:哦,谢谢。我是向您打听一件事的,一个多月以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
鞋(回忆):是啊,有一大个子军人。我想想,哦,大约一米八吧~浓眉大眼,挺精神的,提着这只鞋让我给钉一个后跟,还说过两天就来取的,可这只鞋放我这儿一个多月了,怎么啦,你是——,
军(接过鞋,仔细端详,眼中流露出感佩与尊敬):要付您多少钱,
鞋:修鞋费只一块五,但放我这儿一个多月了,这保管费嘛,,,,(作沉思状,隐隐浮现了一丝狡黠的笑。)得呐,您给两块行了~
军(放下鞋,掏钱):成,谢谢了。
鞋(接过钱,收好):哎,那大个子怎么自己没来,
军(低头):他,,,,他上援越前线了。(转身就走。)
鞋:哦~(低下头继续干活,瞥见那只鞋,急忙提起鞋,站起。)哎~我说,鞋,您那鞋忘了拿,哎~
军(止步,慢转身):用不着了,他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了,,,,
鞋(手提鞋,呆住):那,,,,那您怎么,,,,
军:是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给您送来的,谢谢您了。(敬礼,转身下场。)
鞋(手中的鞋缓缓滑落,怔怔地坐下,若有所思。忽而又急忙站起,愧疚地追喊):哎~同志~钱退给您,代我问候大个子,祝他早日康复~
(幕落。灯光营造出落日余晖壮美的场景。)
1.这节课的策划注意了目标从学生的困惑中来,既拓展了学生寻找素材的视野,又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2.设计了既有内涵,又有乐趣的学习活动,注重了过程及方法的指导:(1)开课时的点拨指导。(2)过程中的无痕指导(含课堂生成中师生多维度的“交流”、“分享”以及教师的“点拨”、“赞赏”、“评价”等)。(3)归纳中的指导(含改写方法的归纳及随机的写作技法指导)等。
教例二 向当下视听信息要素材
【教学目标】
1.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启开又一个写作“素材”之门:巧用当下视听信息。
2.在写作实践及合作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习补写、扩写、续写。
【教学过程】
一、推荐佳作,对话分享
师:学了改写后,同学们的创造火花被点燃了,不仅盘活了旧有的资源,而且还有了新的发现和创造。下面请看上周的一篇练笔习作。
罗比是一个成功的玩具商人,在过去的几年里,他靠着精明的商业头脑和灵活的经营手段,赚了不少钱。现在,他又要在处于繁华商业区的主店之外开设分店了。
不过,这次他决定将分店开在一个小镇里;当然,离他家不算太远。
买笑脸(土耳其)
“听我说,亲爱的,这样赚不了钱,那些穷小子们哪会有钱买玩具。”妻子艾娃这样劝他。
“只要我们卖便宜些,他们会来买的。”罗比说完,用坚定的眼神看着艾娃,然后补了一句,“他们也需要玩具。”
“天知道。”知道劝说无济于事,艾娃只好同意了。
过了一些日子,小镇上的玩具店终于开张了,它是这里的第一家玩具店,加上价格便宜,所以在开张的当天,便来了许多客人。他们都给自己的孩子买了玩具,孩子们抱着玩具,高高兴兴地走了。
就这样,从早晨一直到了晚上。等送走最后一个客人时,罗比和妻子已经精疲力尽了。“该打烊了,回家一定得睡个好觉。”艾娃这样想着,开始收拾起玩具来,忽然,她不经意地往店门外一瞥,发现有一个孩子站在那儿。
“今天真是好运气,这么晚还有客人。”她窃喜道。于是忙上前招呼。但她的笑脸刚刚绽放三秒钟就消失了,因为她看清了,这是一个衣着破旧的孩子。
“别进来,小鬼~别弄脏了我的东西~”艾娃几乎尖叫起来。
“但我要买玩具,夫,,,,”小孩子有些胆怯地说,但女主人没有让她说完。“买玩具,哼~你有钱吗,”艾娃白了孩子一眼,“这里的东西可不是你想买就买得起的。”
“怎么啦,”门口的对话惊动了正在清货的罗比。他走过来,看了看孩子难受的眼神,又看了看妻子冷若冰霜的脸,他明白了。
“来,我的孩子,想要买些什么,”他尽量用柔和的语气说话,希望藉此能或多或少地让孩子忘记刚才的不快。
“可是,我只有一美元,先生,您这里有我能买得起的玩具吗,”
罗比愣了愣,有些为难,要知道整个店里最便宜的就只有一个画着笑脸的面具了,但即使是它,也需要两美元。
怎么办呢,罗比思索着。啊~或许可以这么办。他用那种让人激动的语调告诉他的小客人:“是这样的,我的孩子,你是我们今天最后一个顾客,因此,我可以给你优惠。你只用给我一美元,就可以买走这店里任何一样你喜欢的玩具。”
小男孩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艾娃也是。他和她,都用惊讶的眼神望着罗比。
“这样不行,罗比,你疯了,”艾娃禁不住大声嚷起来。
但她的丈夫却固执地不去理睬她,而是开始忙着为那位“幸运”的小客人介绍起玩具来。
这里的玩具真多呀,孩子看着看着就眼花缭乱了。可是突然有一种冷冷的东西闯了进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于是他回过头来看了几眼,那眼光刺在孩子心窝里,很疼。
罗比注意到这一切,但他不能阻止妻子这样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做完这笔“生意”。
“选好了吗,孩子。”他问,带着微笑。
孩子没有回答,似乎还在犹豫。
“这个木马怎么样,,,,,哦,不喜欢吗,那就瞧瞧这个电动火车,挺有意思的,不是吗,”
“是的,先生。但我不要那些,我只想要这个。”孩子终于开口了,他用手指了指他中意的玩具。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来孩子想要的竟是那个面具,那个画着笑脸的面具。这让罗比感到很意外。但当他将目光再次移回到小男孩的脸上时,他明白了那张面具被选中的原因。
这桩短暂的“交易”终于结束了,罗比将孩子送到了门外,当他要转身回去时,突然听到黑暗中有一个怯怯的声音传来:“可以告诉我这个面具原价是多少吗,先生,”
“刚好一美元。”他用极为肯定的语气回答着。
隐隐约约之中,他好像看到了一张笑脸,于是,他也笑了。这时,天空的皎月洒下一抹柔辉,感觉甜甜的。
师:下面我们准备召开一个现场采访会,采访对象是这篇佳作的作者小锋,采访者就是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问他。
生1:你在哪儿找到这幅漫画的,你怎么会想到用漫画来写作文呢,
小锋:课余时我特别喜欢看杂志,《读者》、《漫画与幽默》等都是我的最爱。有一天,我在《漫画与幽默》上面看到了这幅画,很喜欢,刚好要交练笔本了,我一时又想不出别的材料,灵机一动,就把这幅画创编成了一个故事。
生2:你怎么想到要写罗比夫妻俩开店的,
小锋:我看见画上除了买玩具的孩子外,还有两个人,正好一男一女,我就设想他们是夫妻俩,补了一段他们开店的过程,也是想突出男主人公为民服务的思想。(师相机指导:这就是进行补写所选的“隐点”呀。)
生3:你为什么要添枝加叶地写他们夫妻对这个小孩的不同态度,甚至矛盾,
小锋:因为我看到画上他们两人表情是不同的,罗比走到孩子身边,弯着腰,我就想象他一定是很亲切的,说不定还在笑,但那个老板娘却是站在柜台里面,把手抄着,我就想象她一定是不满,不愿卖玩具给孩子。
生4:你为什么要设计罗比用优惠价卖玩具给孩子,
小锋:因为画上的孩子是光着脚、仰着头、用手举着钱的,我想到他一定是个穷孩子,很难弄到的一块钱却买不了一件玩具,于是我就这样写了,我觉得这样扩展的情节还是符合原画的。(师指出“扩写”也要选点。)
(在采访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作出赞赏的评价,并突出补写、扩写等概念及方法。)
二、现场实践,合作尝试
师:今天我们又启开了寻找素材的一扇门:课外阅读、视听的信息,我们不仅可以改写,还可以补写、扩写,甚至接着往下写,即续写。下面是我从杂志及报刊上找到的几则材料,有漫画,有新闻,还有小故事,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作为素材,商量一下,看看可以怎么写。
1.漫画《身体力行》。
2.漫画《记一次家务劳动》。
3.新闻:对于能否克隆人的一则新闻(略)。
4.故事:这条小鱼在乎(略)。
三、汇报交流,过程指导
一组:我们准备用“佳佳的难题”创编第二幅漫画为一个故事,突出现在的孩子没做过家务劳动,准备用上补写及扩写。
二组:我们准备对“这条小鱼在乎”进行续写,故事非常精彩,大家等着看吧。
三组:我们要将“有关克隆的信息”创编成荒诞故事,表明我们反对克隆人类的态度。
四组:我们选了第一幅画,准备以《学生字》为题写故事,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教师相机指导,略。)
四、相互评价,总结方法
各组内进行相互评价,提出合理建议。
师:今天,我们不仅又找到了一眼素材的活井,而且还学习了补写、扩写、续写的方法,要记住:课外信息也是“材”,想象加工巧补白。智慧续写扩展妙,创编之中灵感来。
作业选登:
这条小鱼在乎
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成百上千的小鱼在浅水洼里翻越着,做着最后的挣扎。不久,这些浅水洼就会干涸,小鱼面临的,只有死亡。
忽然,男人看见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弯下腰去,捡起困在每个水洼里的小鱼,并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男人停下来,默默地注视着那个小男孩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上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小男孩一边回答,一边将鱼扔向大海,“还有这一条、这一条——”男人笑了,但仅是为着男孩的幼稚和童真。他双手插在裤兜里,继续往前走,离男孩越来越远。
世上之事谁能预料呢,昨日还是人们悠闲漫步的海滩,今日却成了硝烟四起的战场。谁能容忍帝国主义侵略者如此放肆践踏我们的国土,谁能容忍和平安定的生活就这样被打破,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拿起了枪,顽强地守卫着家乡。
在一个暗礁边,一个年轻人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倒下了。那个年轻人——就是曾在海边散步的那个男人,
“瞧,这里还有一个,快,紧急抢救~”有人发现了那个男人,他很幸运,还没有死,尚存有一丝知觉。他只觉得四周一片黑暗,觉得仿佛有人在吸他的血。他痛苦极了,他倒情愿在中枪的一刹那死掉,可上帝偏偏让他在生与死之间挣扎。“我不想死,我还年轻,救救我~”他在悬崖的最深处呐喊着,可谁听得见呢,
救护室里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伤员,呻吟声充满了不大的房间。医生、护士忙得不可开交,药品严重匮乏,许多病员的一只脚已迈入了鬼门关——包括那个男人。
在绝望中,男人感觉到似乎有人在碰他。他兴奋极了,终于有人注意到他了。他努力呼吸着,拼命地想告诉别人他还活着,他要活着。
“张阳,你赶紧到那边去,那儿有许多伤员需要照料,等我帮这个男人清理包扎好伤口就过来。”一位护士小姐指指那个男人。“大姐,伤员实在太多,药品又不够,我们怕是救不过来了。”“我知道。”“那你就赶快过去呀,先救轻伤员~不要在乎每一个~”“每一个人都在乎~”护士大姐一边清理着男人的伤口,一边严肃地回答,“他们都在乎,他们需要我们。”
男人一愣,他哭了,眼泪从那几乎僵硬的脸上滑下。是个奇迹,他活下来了。 若干年后,又是一个暴风雨后的早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孙子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老人笑了,弯下身去,捡起一条困在水洼中的小鱼。“我知道,你在乎,是吗,”——孙子不解地问:“爷爷,你在干什么,”老人搂住孙子,“看到这些小鱼吗,它们快要死了,但它们想要回到大海,它们需要我们。知道吗,爷爷曾经也是一条小鱼。”孙子似懂非懂地听着,但老人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
海滩边的两个身影,时而弯下腰,又时而直起来,听得见一个沉厚的声音和一个幼稚的童声在不停地念叨着:
“我知道,你在乎,是吗,”
1.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本节课的最大宗旨就是在拓宽素材视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
2.妙用了来自学生的范文,设计了颇具时代感的采访活动,让方法的形成与情感的提升不着痕迹地融入了过程之中。
教例三 原来,课文还可这样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阅读教材的妙用,帮助学生再次拓展写作素材的视野,找到第三眼井。
2.通过对课文进行赏评、质疑,学习评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撩拨兴趣,启发思维
师:在寻找写作材料聚宝盆的过程中,大家开掘了智慧潜能,想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办法,那课内阅读的课文可不可用呢,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阅读教材还可以怎么用。
二、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小组交流:
一组:我们想对《木兰辞》中的空白进行补写,点都选好了,有激烈的战斗场面,还有她晚上想家的心理活动。
二组:我们准备对《我的叔叔于勒》进行续写,尽量写出菲利普夫妇不同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
三组:我们打算走一条新路子,就是评一评课文。我们想评评李白的诗。(师给予肯定、赞扬,并相机指点评写的方法。)
四组:我们对老师上次讲的《陌上桑》有意见,我们对诗中使君的形象有不同的看法,不知可不可写,(师大力支持。)
三、自主尝试,独立成文
四、典型解剖,归结方法
赏评观点要鲜明,边议边叙边赏析。质疑探究最可贵,有理有据不偏激。
习作选登:
我更喜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赠汪伦》同为李白写给友人的送别诗,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更有含蓄美。诗中没有直接写出作者对游子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及两人的友情之深,而是借写景来表达感情。好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船影看不见了,还在目送着友人,迟迟不肯离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心潮起伏、情思绵绵,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这首诗正好体现了“诗贵含蓄”的特点。而《赠汪伦》一诗则写得过于直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将“潭深”与“情深”放在一起作比较,用“不及”二字突出了友情之深,却失去了诗歌那种婉曲、朦胧的韵味,没有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更有意境美。黄鹤楼、烟花、孤帆、碧空、长江构成一幅美妙的春江三月图,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分外浓郁。美妙、和谐、安静,自然为送别增添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而《赠汪伦》一诗,只有桃花潭、舟,再加上一点“踏歌声”,总的来说,意境不错,但相比而言,诗味就显得淡一些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许多字用得特别好,一个“孤”字不仅写出了友人的孤单,也写出了作者自己的孤单。试想象一下,广阔的大地上,孤零零的一个人;浩瀚的江面上,孤零零的一只船,这是怎样的意境,怎样的场面~还有“惟”、“尽”、“流”等,增添了诗的含蓄美、意境美,使人读了韵味无穷。而《赠汪伦》一诗用字则通俗朴素,近似口语,没有诸如此类的字词,可读性要弱一些。
总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脍炙人口的名篇,我更喜欢。
使君形象之我见
老师在上《陌上桑》这一课时,把使君定位为一个以权势压人、调戏妇女的“好色之徒”。我经过反复品读原诗,觉得这对使君是不公正的。
请看,在使君出场前,罗敷正“采桑城南隅”。诗人精心地描绘了罗敷的美貌“惊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由此可见,罗敷的美吸引了每一个过路人。使君是后到者,也被罗敷的美丽惊呆了,竟然“五马立踟蹰”,而这一看,就使使君背上了一个恶名。其实这是很不公平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路人爱美,使君同样爱美,如果此时使君视而不见,那反而不正常了。
使君被罗敷的美貌所打动,下一步可采取的方式有多种,在我们看过的电视电影中,恶霸强夺的镜头是屡见不鲜的,但请看使君是如何做的。“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显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是颇符合孔子“非礼勿动”原则的,况且《诗经》也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君由欣赏到爱慕到大胆追求,这是对美的承认,对爱的大胆表白,这又有何不可,而老师仅根据“宁可共载否”一句就简单地认定使君是一个调戏良家妇女的恶棍,显然就太缺乏根据了。
再说罗敷,面对使君的追求,先是怒不可遏:“使君一何愚~”又编出一段夸夫词,夸耀自己的夫婿地位如何尊贵,服饰如何华丽,官运如何亨通,人才如何出众。那潜台词是:你哪一点比得上我的夫婿,其实推常理,采桑的罗敷不可能有这样的夫婿,有这样夫婿的罗敷也不会采桑城南隅。使君不至于愚蠢到这种地步,使君的手下人也不至于个个是饭桶~面对罗敷鄙夷、羞辱的话,课文没有写使君恼羞成怒或揭穿罗敷的假话动手抢人,而是无声无息地收场。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使君是一个相当有自制力的人吗,
总之,我觉得,使君对罗敷的追求是人之常情,任何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罗敷可以不接受使君的爱,但使君有权利表白自己的爱。如果仅就这一点就给使君带上一个“登徒子”的帽子,那使君的确是太冤了。另外,统观全诗,贵为太守的使君没有放纵自己的性情去胆大妄为,而是“发乎情,止乎礼”,这对于掌握生杀大权的使君来说,就尤其难能可贵了。
1.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的过程是极富创造性的过程。这节课设计的第一环节既有对能力承上启下(从改、扩、续到评)的作用,又有启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开拓创新思路的作用。
2.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对权威结论的批判性思考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这节课鼓励学生用个人的眼光和心灵去感知和思考,用自己想说的话去写自己的心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作文五:《拓宽写作素材的视野》14200字作者:胡明道
语文教学通讯 2008年08期
何谓“素材”?素材原指文学、艺术创作所依据的从实际生活中搜集到的原始材料。在本话题中仅指学生习作所需要的材料。
性灵派倡导者袁枚主张:“诗人也,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作诗不可无我。”文坛巨匠巴金也曾说过:“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这些大家的论断告知我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毋庸置疑,抒发真情、论述真理、表白真我,最可用且最该用的材料非自己亲身经历莫属。同理可推,若论习作素材,学生自己的生活当属第一源泉。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帮助学生“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的首要任务。
然而,“首要”不等于“全部”,“情真”的内容也并非只囿于个人的直接生活。不仅写作大家要努力开掘写作的第二乃至第三源泉——获取间接生活或其他样式文本的素材,就是不以创作为目的的写作教学,面对着直接生活阅历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得拓宽寻找素材的视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思维及写作训练。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要使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理念是—致的。下面,拟就如何拓宽写作素材的视野,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如何进行让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的写作课堂教学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巧觅妙用,变非素材为素材
1.向“早前积累”要素材。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个体的一切经验都应成为课程资源。当学生苦于无话可说、无料可写时,不妨激发他们翻检经验,反刍早前阅读或听闻的材料,包括口诵默会的诗词、耳熟能详的故事等,进行改写、创编。
2.向“当下信息”要素材。这里所指的“当下信息”,包括学生的一切课外阅读、视听所获取的信息。如何引导学生巧用这些信息,指导他们将获取信息的过程变成发现的过程是个重要课题,是开启创造潜能的过程。这里的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要鼓励他们时时张开想象的翅膀,体认信息的空白并以自己的经验加以完善、弥补;进入信息的情境、图像并加以渲染、发挥;关注人物的命运、故事的发展,并加以跌宕起伏地续接,那么,这些信息就不仅成为了学生写作的“米”,更成了他们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的载体了。
3.向“课堂文本”要素材。除了课外信息,语文课堂所用的教材同样是可利用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补写、扩写、续写、改写,甚至评写,也是一种寻求素材的途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再造作文”的教学价值
为了强化这类作文与命题作文及其他各种练笔作文的区别,我们姑且为它定名为“再造作文”,并进行如下界定:“再造作文”是学习者以听读信息(含文字类及非文字类)为依据,以其中某一信息为触发点,进行扩展、补白、改写、续接后,写出既与原作有关,但又不同于原作的新片段或新篇章的一种自由练笔习作。
“再造作文”具有以下三点教学价值。
1.可拓宽写作素材的视野,解决学生无素材进行写作练习的困难;更可培养和强化学生盘活经验、重组资源、换向思考、巧取妙用的创新意识。
2.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这类作文不仅有解决材料之能,更有开启潜能、培养想象能力之功。我们知道,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联想、分析、综合,创造出新观念的思维过程。在“再造作文”中,想象是指我们将原作中“未出场”的人、事、物、景及某些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概括,熔铸到一个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或典型环境中去的思维活动,常用的方法有:
①特征想象。按照事物内在和外在特征,即抓住事物的本质内涵或外部特点进行想象的一种方法。如后文《买笑脸》。
②推测想象。根据现有的、已知的材料推断、预测可能出现的、未知的事物。如后文《泛舟》。
③创造想象。不靠现成的描述或某种示意,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意图在头脑中进行独立创造全新形象的一种方法。如后文《这条小鱼在乎》。
④幻化想象。指针对现实中尚未出现的事物和人类生活远景进行的一种想象方法。
当然,想象不是空想,空想一定会违反真实。想象是要扎根于现实土壤的,它必须以习作者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的理解及创新能力为基础。它让各种人物、事件彼此发生某种“好似没有”却又“可能有”的联系,以构成一个生动而完整的形象世界。一句话,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作者丰富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形象积累,来源于对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关切和热爱之情。
3.可强化学生的感受能力。感受是一种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是人对于客体(包括人事物景、情欲理识)在刺激作用下所引发的综合性情感反映和主观体验,是在感知基础上对客体的感触、发现和认识。“再造作文”写作中的感受则是学生通过感官并经由脑神经的分析、综合,认识写作客体(原文本信息),从而捕捉思维信息和感情体验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
感觉与感受有联系也有区别。感觉是一种先天的、人人都相似的简单心理反映,感受则是在感觉基础上,再经过感知、表象心理阶段形成的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后天才有的。古人所说“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外”,即是对感受的最好说明。
感受是运用感受能力的结果。感受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首先要对社会、对人生有饱满的热情,只有多情,才能善感;其次要有灵敏的感觉,能迅速而敏锐地捕捉感觉,并通过联想将感觉升华为感受;三要积累丰富的感想,增强感受中的理知成分;四要沟通多种感官反应,促进各种刺激整合为一体的衍化过程;五要追求独特的感触,使写作内容获得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表现角度。
三、“再造作文”的实施策略
1.指导安排整体化。指导课程可有以下程式:①横式。即将巧用素材以横向(如早前、课外、课内等)切开,依次指导。②纵式。即依写作方法(如扩写、补写、改写、续写、评写等)纵向进行。③先横后纵。即在横向的取材中相机进行方法教学,如后文教例即为此式;当然还有先纵后横式,这里就不赘述了。
2.指导教学“课堂化”。人们经常说,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这话强调了“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一面;但如果因此而放弃写作指导的课堂教学就失之偏颇了。因此,我认为要纠正作文“去教学化”的偏向,首先要探讨可操作的作文教学策略,教会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当然,要“力求精要有用”。在“再造作文”的教学中,可教会学生从原作中选择“再造点”,即,抓未展开的略点、隐点,抓情节跳动处的触发点,抓情节发展趋势的续接点,抓最动人心魄的场景,抓人与背景的当下冲突及未来冲突,抓人物心理逻辑的必然轨道,抓思维角度的转换,抓表达方式的改装,等等。其次,还可教给学生以下具体写作方法。
(1)扩展写。巧借原作中已写出但由于谋篇或布局的需要尚未展开的部分进行扩展思维,写出合于原作立意但又不重复于原作的新段、章的习作方法。它不求篇章完整,无须要素齐全,因而被誉为短、平、快的练笔途径。
方法是:①仔细阅读,精心扫描。②把握全篇,扩展思维。检索出可展开的“点”后再审原作,既想清作者不展开的理由,又想清如果展开,可写哪些内容。③清理思绪,速练成文。
必须注意:①展开的内容不能与原作无关。②展开的内容不能与原作立意(包括环境设置、人物基本性格、情节大致框架)相悖。③展开的习作不论是片段还是篇章,仍然要注意材料处理、过渡衔接等问题。
(2)补白写。指在整体领悟原作的基础上,对作品中虽未提及,但根据情节推理可能有或一定有的情节进行补白的一种写法。它似乎无原始信息作依托,也可能无法借用原作中的材料,唯其如此,它的思维层次才愈高,练笔价值才愈大。如后文《买笑脸》。
方法是:①根据整体作品进行推理。这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即习作者需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以某人、某事、某情节为前提,进行推理,得出“虽未写此情节但却一定会有此情节”的结论。②抓住结论,展开想象。这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即要求作者对上述推理结论进行想象。③复位核查,诊断成文。即将想象的情节放到原文中进行可能性、必然性的核查,调整思路后即可成文。
要防止:①推理错误导致错误的补白。②铺叙开的情节与原文主旨不符。③展开叙写类似交代,无情节波澜,无细腻描写。
(3)改式写。指对原作的体裁样式、结构顺序、叙述人称等进行改换,写出一篇与原作内容相似、表达有异的新作品的习作方法。它不仅要求作者根据不同的叙述角度对素材进行不同剪裁,而且要求作者有沟通各文学样式的能力(如将诗歌改写为散文,将小说改写为戏剧等),因而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途径之一。
进行此项练习,要注意:①进行改换结构顺序(如将倒叙改为顺序,或将顺叙改为插叙或倒叙)时,要注意过渡自然,接榫圆合。②进行改换作品样式时,既要注意符合原作的意境,符合原作人物的性格特征,符合原作的主要矛盾冲突,又要注意符合新作品样式的特点。③进行改换人物的练习时,要注意根据新的人称特点,对原作材料进行增删、剪接。
要防止的是:①将诗歌改写为散文成了诗句拉长(加一些可有可无的虚词)的连接。②将小说改写为剧本时,仍不忍割舍原作中大量的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③改换人称后不能改变人物之间的关系,出现不合身份的语言,不合人称的引语,不合情理的心理描写等。
(4)续接写。指将文本情节向前延伸,续编出合于情理发展但又不拘泥于原文的新习作的方法。与“补白法”、“扩展法”相比,此法为作者提供的思维空间更大,因而也备受学习者的青睐。
进行续接写的步骤是:①复读文本,展开想象。即在重读文本的基础上,沿着“此人后来可能又会遇到些什么事”、“这人和那人之间还会有什么新矛盾冲突”等思路展开想象。②拟定提纲,复检原文。即在想象的基础上拟定情节提纲,再将人物性格的发展、情节矛盾的新冲突与原文情节进行复查,看看推想是否合乎情理。③妙用文本,寻找“隐点”。所谓“隐点”,即在原文中处于情节大起大落的隐蔽处,因作者捎带而过,而易被读者忽略的隐蔽的“可写作点”。
3.写作实践平台化。仅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仍然是不够的,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坚持课外练笔、搭建表达平台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教师角色的转化与更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再造作文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作如下努力:
1.做好学长。在示范学习中教会学生选点及创编的方法。
2.做好“粉丝”。以极大的爱心去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每一成果。建议每周都能用欣赏性的语调评讲学生的练笔。
3.做好导航。防止对原作的恶搞,防止冷落了源于直接生活的“真情”。
教例一  向“积累”要素材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写作素材的课堂实践,开辟利用积累的阅读资源进行改写的练笔途径,并在过程中领悟改写的方法。
2.在习作的构思、展示及评价中,发展联想及想象等创造思维能力,提升反刍感悟及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一、了解练笔困惑,确立探究目标
(自由练笔固然会遇到不会写及写不好等困难,但最大的困惑却是不知道写什么,即没有写作材料。因此,今天的探究目标就是:盘活资源,寻找素材。)
二、翻检前期经验,寻求解惑途径
1.翻检经验,盘活资源。
师:小时候,你们背过了哪些诗?听过哪些故事?然后想一想,在一时没有材料写的情况下,可否把它们变成材料?
2.合作创新,中期分享。
小组汇报:
一组:我们组想起了以前学过的诗《枫桥夜泊》,我们想把它改写为一个故事。我们已经想好了开头:“月亮慢慢向天边斜下去了,朦朦胧胧的月光中传来阵阵乌鸦的叫声,那么哀怨,那么凄冷。层层的霜雾仿佛给天地间罩上了一幅纱幔,我躺在船舱的小板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无法入睡。索性起身吧!我随意披了一件长衫,慢慢踱步走出了舱门。满怀愁绪的我,斜倚着船舷,望着雾气笼罩的江水,微波潺潺,江水呀,你可知一个落榜的读书人心里有多痛吗?抬起了头,我又向岸边望去,岸边的排排枫树在江风中摆手招摇,枫树呀,你可知一个文人的宏图大志吗?忽然,闪闪烁烁的光亮吸引了我的目光,哦,那是渔人夜晚燃的渔火,渔民呀,你们正在干自己喜欢的事,你们可了解一个无事可干的人的心境?”后面还没有写完。
二组:我们组想起了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他们一样,我们也打算改写,但还没改好。
三组:我们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熟能生巧》,我们想把它改写成一个剧本,人物有陈尧咨、卖油翁、陈的两个朋友李俊及张力,剧本还在构思。
四组:我们也想起了一首诗《山居秋暝》,不过我们想把它改写为一篇散文,不知可不可以。
(教师在小组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指导,将改写的方法以及情感的提升无痕地融入到了“过程”中。)
3.自主尝试,换向改写。
三、反思创新过程,建构学习方法
师生共同反思学习过程,教师帮助总结:巧向积累要素材,表达变换方式改。样式虽变核不变,合理想象出异彩。
四、再次实践改写,合作赏析评价
五、共享探究成果,课下拓展延伸
师:课下除完成课上未完成的作业外,还可尝试将文言故事改写为现代文,要注意,一要读懂原文,二要思考新表达方式的要求,三要合理展开想象。
作业选登:
(一)泛舟
(根据朱熹同名诗改写)
看!那远方乍泄的一抹红。赶走了破晓前还很嚣张的黑暗,赶走了午夜时尚觉浸骨的寒冷,送来了裹挟着春雨初霁的清新,静静地携着光明蔓延。
夹岸连绵的小山,峰连峰,岭叠岭,宛如一条逶迤前行的青蛇,又仿佛是神女抛下的绿绒腰带。天空蔚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极目远眺,只见水天相接,一碧万顷,令人悦目赏心。微风吹过,送来阵阵不知名的野花香。鱼儿“晨练”的泼水声,水鸟呱呱的练唱声划破了水雾氤氲的宁静,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
这是新一天的开始,它带给船上的我们以愉悦与兴奋,昨天的疲倦早就烟消云散。此刻,我们全都精力充沛地望着江水,望着远方,迎接着新的日出,新的希冀。
我们的船像离弦的箭,借着江水伟大的力量向前,向前,向前。偶尔也会遇到“山重水复”,你会以为自己驶进了绝境,再也无法向前,然而在拐了一个大弯后,却又“柳暗花明”,依然顺流而下,畅行无阻。在这样一条江上,这样一个清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想没有好心情——真的很难。船上异常活跃,大家相互愉快地交谈,连昨天一直紧锁眉头的船主人也轻松地露出了笑容。小刚迎风立在船头大声唱了起来,真称得上“引吭高歌”!“小刚!不哭鼻子啦?肩不疼了吗?”小华一句善意的“揭发”引得大伙开怀大笑,我也下意识地摸了摸肩头。
这不能不叫人想起昨天那毫不轻松的遭遇。
昨天下午,我们按时起航,船主人领着船工好不容易起了锚,但不一会儿,船的航速就被迫降了下来,后来干脆搁浅了。船主人向我们解释了原因并建议大家一起上岸拖船,每个人都发了一根手腕粗的纤绳作为工具。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拉过纤,觉得这活儿挺有意思,所以就欣然应允了,到了真正拉起来,才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了。山里人拉纤喜欢赤裸着上身,一边向前一边吆喝,力道十足;但我们吆喝了三四声后就再也没有多余的力气给嗓子了,只能在那儿干拉。淤积的水道是那样漫长,一下午的时间也是那样漫长,我第一次体会到“难熬”二字的真义。
天暗了下来,我们的船终于没能驶出江湾。回到船舱,我一头就扎进被窝里,但好久也没能睡着,因为我肩头被纤绳勒破的伤口一直撩动着我的疼痛神经。
朦胧中,好像一股游丝嵌入了脑际,耳畔似有似无传来了淅淅沥沥的声音,“下雨了!”我那时应该是这样欣喜地告诉自己的。实在忍不住,我一骨碌起床,坐到了舷窗边,虽然外面黑沉沉的,什么也看不见,但我听着雨声,吸着雨气,仿佛看到了江面上被雨点激起的无数水花,那么欢快,那么有生气!仿佛看到江水已漫过昨天下船时走过的十几级台阶,仿佛感到了我们的船正在被抬高,抬高……多么惬意的一场雨!真是“好雨知时节”呀!我记得我就是在这样一种心境中入睡的。
……十来个人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所做的功竟还不如一夜春雨!某些时候,人不得不歌颂自然那伟大而莫测的力。我猛然悟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臣之所好者,道也”的深刻内涵。
如果我们既能“善假于物”,又能依循客观事物的“道”,那么,我们岂不是做任何事都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正如今日之泛舟于春水之上!
(根据同名小小说改写)
(幕启。此为20世纪70年代北京城某胡同拐角处,一小鞋匠正围着布满油污的黑色皮革围裙在修鞋,其周围修鞋工具若干。灯光拟出黄昏效果。)
小鞋匠(以下简称“鞋”)(手中继续干活,抬头向路口张望):还有这种事,要修鞋的人竟把鞋撂给我就不管了,这都一个多月了,这鞋到底还要不要啊!
(一军人走上场。以下简称“军”。)
鞋:哎,修鞋呀!我这水平保您满意。
军:哦,谢谢。我是向您打听一件事的,一个多月以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
鞋(回忆):是啊,有一大个子军人。我想想,哦,大约一米八吧!浓眉大眼,挺精神的,提着这只鞋让我给钉一个后跟,还说过两天就来取的,可这只鞋放我这儿一个多月了,怎么啦?你是——?
军(接过鞋,仔细端详,眼中流露出感佩与尊敬):要付您多少钱?
鞋:修鞋费只一块五,但放我这儿一个多月了,这保管费嘛……(作沉思状,隐隐浮现了一丝狡黠的笑。)得呐,您给两块行了!
军(放下鞋,掏钱):成,谢谢了。
鞋(接过钱,收好):哎,那大个子怎么自己没来?
军(低头):他……他上援越前线了。(转身就走。)
鞋:哦!(低下头继续干活,瞥见那只鞋,急忙提起鞋,站起。)哎!我说,鞋,您那鞋忘了拿,哎!
军(止步,慢转身):用不着了,他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了……
鞋(手提鞋,呆住):那……那您怎么……
军:是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给您送来的,谢谢您了。(敬礼,转身下场。)
鞋(手中的鞋缓缓滑落,怔怔地坐下,若有所思。忽而又急忙站起,愧疚地追喊):哎!同志!钱退给您,代我问候大个子,祝他早日康复!
(幕落。灯光营造出落日余晖壮美的场景。)
1.这节课的策划注意了目标从学生的困惑中来,既拓展了学生寻找素材的视野,又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2.设计了既有内涵,又有乐趣的学习活动,注重了过程及方法的指导:(1)开课时的点拨指导。(2)过程中的无痕指导(含课堂生成中师生多维度的“交流”、“分享”以及教师的“点拨”、“赞赏”、“评价”等)。(3)归纳中的指导(含改写方法的归纳及随机的写作技法指导)等。
教例二  向当下视听信息要素材
【教学目标】
1.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启开又一个写作“素材”之门:巧用当下视听信息。
2.在写作实践及合作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习补写、扩写、续写。
【教学过程】
一、推荐佳作,对话分享
师:学了改写后,同学们的创造火花被点燃了,不仅盘活了旧有的资源,而且还有了新的发现和创造。下面请看上周的一篇练笔习作。
罗比是一个成功的玩具商人,在过去的几年里,他靠着精明的商业头脑和灵活的经营手段,赚了不少钱。现在,他又要在处于繁华商业区的主店之外开设分店了。
不过,这次他决定将分店开在一个小镇里;当然,离他家不算太远。
买笑脸(土耳其)
“听我说,亲爱的,这样赚不了钱,那些穷小子们哪会有钱买玩具。”妻子艾娃这样劝他。
“只要我们卖便宜些,他们会来买的。”罗比说完,用坚定的眼神看着艾娃,然后补了一句,“他们也需要玩具。”
“天知道。”知道劝说无济于事,艾娃只好同意了。
过了一些日子,小镇上的玩具店终于开张了,它是这里的第一家玩具店,加上价格便宜,所以在开张的当天,便来了许多客人。他们都给自己的孩子买了玩具,孩子们抱着玩具,高高兴兴地走了。
就这样,从早晨一直到了晚上。等送走最后一个客人时,罗比和妻子已经精疲力尽了。“该打烊了,回家一定得睡个好觉。”艾娃这样想着,开始收拾起玩具来,忽然,她不经意地往店门外一瞥,发现有一个孩子站在那儿。
“今天真是好运气,这么晚还有客人。”她窃喜道。于是忙上前招呼。但她的笑脸刚刚绽放三秒钟就消失了,因为她看清了,这是一个衣着破旧的孩子。
“别进来,小鬼!别弄脏了我的东西!”艾娃几乎尖叫起来。
“但我要买玩具,夫……”小孩子有些胆怯地说,但女主人没有让她说完。“买玩具?哼!你有钱吗?”艾娃白了孩子一眼,“这里的东西可不是你想买就买得起的。”
“怎么啦?”门口的对话惊动了正在清货的罗比。他走过来,看了看孩子难受的眼神,又看了看妻子冷若冰霜的脸,他明白了。
“来,我的孩子,想要买些什么?”他尽量用柔和的语气说话,希望藉此能或多或少地让孩子忘记刚才的不快。
“可是,我只有一美元,先生,您这里有我能买得起的玩具吗?”
罗比愣了愣,有些为难,要知道整个店里最便宜的就只有一个画着笑脸的面具了,但即使是它,也需要两美元。
怎么办呢?罗比思索着。啊!或许可以这么办。他用那种让人激动的语调告诉他的小客人:“是这样的,我的孩子,你是我们今天最后一个顾客,因此,我可以给你优惠。你只用给我一美元,就可以买走这店里任何一样你喜欢的玩具。”
小男孩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艾娃也是。他和她,都用惊讶的眼神望着罗比。
“这样不行,罗比,你疯了?”艾娃禁不住大声嚷起来。
但她的丈夫却固执地不去理睬她,而是开始忙着为那位“幸运”的小客人介绍起玩具来。
这里的玩具真多呀,孩子看着看着就眼花缭乱了。可是突然有一种冷冷的东西闯了进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于是他回过头来看了几眼,那眼光刺在孩子心窝里,很疼。
罗比注意到这一切,但他不能阻止妻子这样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做完这笔“生意”。
“选好了吗?孩子。”他问,带着微笑。
孩子没有回答,似乎还在犹豫。
“这个木马怎么样?……哦,不喜欢吗?那就瞧瞧这个电动火车,挺有意思的,不是吗?”
“是的,先生。但我不要那些,我只想要这个。”孩子终于开口了,他用手指了指他中意的玩具。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来孩子想要的竟是那个面具,那个画着笑脸的面具。这让罗比感到很意外。但当他将目光再次移回到小男孩的脸上时,他明白了那张面具被选中的原因。
这桩短暂的“交易”终于结束了,罗比将孩子送到了门外,当他要转身回去时,突然听到黑暗中有一个怯怯的声音传来:“可以告诉我这个面具原价是多少吗,先生?”
“刚好一美元。”他用极为肯定的语气回答着。
隐隐约约之中,他好像看到了一张笑脸,于是,他也笑了。这时,天空的皎月洒下一抹柔辉,感觉甜甜的。
师:下面我们准备召开一个现场采访会,采访对象是这篇佳作的作者小锋,采访者就是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问他。
生1:你在哪儿找到这幅漫画的?你怎么会想到用漫画来写作文呢?
小锋:课余时我特别喜欢看杂志,《读者》、《漫画与幽默》等都是我的最爱。有一天,我在《漫画与幽默》上面看到了这幅画,很喜欢,刚好要交练笔本了,我一时又想不出别的材料,灵机一动,就把这幅画创编成了一个故事。
生2:你怎么想到要写罗比夫妻俩开店的?
小锋:我看见画上除了买玩具的孩子外,还有两个人,正好一男一女,我就设想他们是夫妻俩,补了一段他们开店的过程,也是想突出男主人公为民服务的思想。(师相机指导:这就是进行补写所选的“隐点”呀。)
生3:你为什么要添枝加叶地写他们夫妻对这个小孩的不同态度,甚至矛盾?
小锋:因为我看到画上他们两人表情是不同的,罗比走到孩子身边,弯着腰,我就想象他一定是很亲切的,说不定还在笑,但那个老板娘却是站在柜台里面,把手抄着,我就想象她一定是不满,不愿卖玩具给孩子。
生4:你为什么要设计罗比用优惠价卖玩具给孩子?
小锋:因为画上的孩子是光着脚、仰着头、用手举着钱的,我想到他一定是个穷孩子,很难弄到的一块钱却买不了一件玩具,于是我就这样写了,我觉得这样扩展的情节还是符合原画的。(师指出“扩写”也要选点。)
(在采访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作出赞赏的评价,并突出补写、扩写等概念及方法。)
二、现场实践,合作尝试
师:今天我们又启开了寻找素材的一扇门:课外阅读、视听的信息,我们不仅可以改写,还可以补写、扩写,甚至接着往下写,即续写。下面是我从杂志及报刊上找到的几则材料,有漫画,有新闻,还有小故事,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作为素材,商量一下,看看可以怎么写。
1.漫画《身体力行》。
2.漫画《记一次家务劳动》。
3.新闻:对于能否克隆人的一则新闻(略)。
4.故事:这条小鱼在乎(略)。
三、汇报交流,过程指导
一组:我们准备用“佳佳的难题”创编第二幅漫画为一个故事,突出现在的孩子没做过家务劳动,准备用上补写及扩写。
二组:我们准备对“这条小鱼在乎”进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耳其冰激凌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