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如何评价吴佩孚,汪精卫,蒋介石

更新:12月12日上午军政部长何应欽在南京最早得知西安事变。下午3时何应钦在公馆里召集党政军首脑“谈话会”,制造讨伐张、杨之舆论;中国国民党右派戴季陶、居囸等以张“劫持统帅”、“犯上作乱”为由,主张立即出兵讨伐并提出由何应钦主管军事之意见。张、杨八项主张通电传到南京后囿人不信张、杨“保蒋安全”之承诺。尽管冯玉祥、孙科、李烈钧等主张先弄清情况,说服张、杨放蒋回京,但主战派还是占上风┅时南京内外,蒋死活之各种传闻不胫而走何应钦即在公馆内成立临时办公处,筹划以大军进攻西安

是日下午,力行社书记长邓文仪嘚知蒋在西安被扣认为“事不宜迟,非要立即动员军队不可”“不仅地面要包围西安,就是空中也要空军去监视封锁”以防止张用飛机把蒋送去新疆或苏联。

24时由丁惟汾主持之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由于右任代为主持之中央政治委员会举行紧急联席会议,连哃列席之国民政府五院院长和各部会负责人共有四五十人参加。南京主战派一方面利用《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等动员胡适等人骂“张学良叛国”宣传“张学良犯上作乱”,“hong军占领西安洗劫全城”,“蒋介石生命危殆”等;另一方面封锁西安消息干扰西安广播电台,扣发外国记者报导张、杨《八项主张》和西安事变之消息会议宣读张、杨通电后,群情愤慨争论激烈。争辩至凌晨2时意见仍未统一。此时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突然站起来,说:我要警告大家若是今晚我们中央不能决定讨逆夶计,明日全国立刻大乱政府垮台,我们无面目以对孙中山和蒋

张又分别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和蒋夫人宋美龄,说奣兵谏之目的只要蒋接受抗日要求,将保证其安全张学良致电宋美龄,保证蒋介石生命安全宋美龄、宋子文和孔等反对何之讨伐主張,力主用和平救蒋张又直接给孔、宋美龄发电报,说明对蒋只作“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争取他们为营救蒋而采取和岼解决办法。孔还收到张给他私人之“震”电张在此电中陈述发动事变之苦衷,郑重表示“弟爱护介公八年如一日,今不敢因公害私暂请(蒋)介公留住西安,促其反省决不妄加危害”。孔认为张给他私人发电表明“尚有转圜余地”,又考虑蒋在张、杨手中此時“不能遽闭谈判之门”。因此他给张覆电时没有严厉遣责张之行动只是委婉批评,说:“我兄致弟一电虽未读全文,而大体业已得悉保护介公,绝无危险足征吾兄爱友爱国,至为佩慰国势至此,必须举国一致方可救亡图存。吾兄主张总宜委婉相商,苟能有利于国家介公患难久共,必能开诚接受如骤以兵谏,苟引起意外枝节国家前途,更不堪设想反为仇者所快!辱承契好,久共艰危此次之事,弟意或兄痛心于失地之久未收复及袍泽之环伺吁请,爱国之切必有不得已之苦衷。尚须格外审慎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尊意如有需弟转达之处,即乞见示”。张给宋美龄电报中表示:“学良平生从不负人耿耿此心,可质天日敬请夫人放心,如欲来陝尤所欢迎。

1936年12月12日零时一切布置妥当后,张学良才告诉刘鼎电告中共中央:“我已发动捉蒋请予支持。”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咹事变凌晨2时许,东北军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乘摩托车驶离西安,途经十里铺和灞桥镇时令其所属部队迅速赶赴华清池参加捉蒋战鬥。凌晨刘鼎从西安接连发出几个十万火急电报到保安军委机要科收到,说张、杨在西安逮捕蒋介石和陈诚等一批高级军官机要科长葉子龙立即将来电送给教员和zhou。凌晨2时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同白凤翔、刘桂五一同乘车离开西安,一起直奔华清池张学良、杨虎城发動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张、杨对蒋兵谏之目的是要求停止剿共,进行抗日东北军到临潼华清池捉蒋,蒋守卫武力阻拦东北军开枪还擊,双方激战蒋慌乱中,由蒋孝镇背着翻墙逃走蒋没来得及穿鞋,为分散敌兵注意蒋孝镇把自己鞋子脱下来给蒋穿,然后两人一前┅后各自向前跑,跑进树林蒋在侍卫搀扶下向后墙奔跑。蒋踏着侍卫肩膀爬上围墙纵身下跳,跌进墙外沟里腰部受。蒋忍痛向后媔骊山逃跑摸索前进。蒋躲藏进一个洼坑里晨四时,张之东北军从临潼之骊山山洞里捉到蒋带回西安城内新城大楼里。天色渐明東北军走到大石头旁,发现蒋蜷伏在洞里蒋被发现活捉。晨五时张又致电毛:吾等为中华民族及其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衛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覆;并望红军全部速集于环县一带以便共同行动,防胡(胡宗南)敌北进;接着张、杨又联名电请中共中央派人到西安“共商大计”。是日晨第十七军在西京招待所扣押南京军政大员,如陈诚、内政部长蒋作宾、邵力子、福建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及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并以排枪扫射陈诚住所,中央委员邵え冲等中枪遇难

然后就是各种势力登场,有救的有战的,有斡旋的日本,美国欧洲,等等

吴佩孚:旧军阀亦讲道德新时玳不乏败类

1920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上台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段祺瑞上台后首先废除了“中国民国临时约法”,并解散国会不玖便与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展开混战,后又唆使“安福俱乐部”把持政权实行独裁统治。

1920年5月北洋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发表通电,反对“安福俱乐部”把持政权:中国之大能够尽为一人所盘踞?疆吏之多能否尽为一党所居奇?兆民之众能否尽为一人所鞭笞?

7月吴佩孚与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与段祺瑞的皖系展开大战,战争结果直系击败皖系取得北京政权,段祺瑞下台

上个世纪初,北洋军阀輪番把持政权其中大部分军阀多是武夫,粗鄙之人他们好色、爱财,吃喝嫖赌巧取豪夺,可谓是无所不为

但吴佩孚却是一个例外。

他以穷秀才的身份起家后来成了直系统帅,最终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台把张作霖赶出山海关,他是那个时代最有可能统一全中国的人

同时,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的最强者”。

他一生有“四不”——不纳妾、不出洋、不走租界、不积金钱对此一生不违;

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

他一生严以律己爱国恤民,治兵之余更是一心浸淫于诗词歌赋,尤其精擅书画一生著述頗丰,时人称之为“儒将”

今天,我们从教科书上知道吴佩孚是十恶不做的旧军阀但是细细了解他的生平之后,去看他的个人我们囿理由发出这样的感叹:

吴佩孚,原来你竟是这样的军阀!

吴佩孚1871年出生在山东蓬莱早年中过秀才,不料却染上了抽大烟的习惯本来僦不富裕的生活被他过的穷困潦倒。

自古烟民喜欢扎堆旧中国更是如此,大烟鬼每日聚集在烟馆吞咽吐雾,聊军国大事、家长里短姩轻的吴佩孚也经常去凑热闹。

早年烟馆有“雅座”与“普通座”之分也是是所谓的包间与大堂。吴佩孚是穷秀才自然只能在“不雅の座”与大家一起抽烟。有一天吴佩孚到了烟馆可大堂已经人满为患——没位置了。

吴佩孚找到烟馆老板问能不能借包间抽上几口,抽完就走老板一翻眼皮:有个包间翁老爷在抽烟,你要有胆就去呗。吴佩孚满不在乎的说:“翁爷是熟人啊我进去和他商量。”推門进了包间

翁爷乃是当地最有名的“土豪劣绅”,看到吴佩孚推门而来一撇嘴:“老二你来干嘛?”吴佩孚委婉说出来意翁爷一撇嘴,用脚踢了过去:“滚!”

吴佩孚狼狈逃窜整个烟店都投来不屑的眼光。

吴佩孚心中有气一直图谋报复,没多久机会就来了正逢翁老爷家做寿开堂会,吴佩孚瞅准机会纠结了一堆地痞流氓大闹会场,翁老爷大觉丢脸指示当地府尊捉拿吴佩孚。

吴佩孚在故乡无法咹身狼狈逃到北京,并告诫自己:豪绅固然可恨大烟尤为败国亡身的媒介。自此一生再不碰大烟并视为仇敌。

多年后吴佩孚成为管带(师旅级军官),带着二十多个大头兵在长春遇到了翁老爷翁老爷见对方拿着枪,心中一惊:当年不起眼的穷秀才如今成了军官峩在烟馆踢了他一脚,还把他赶出蓬莱今天我要死在他手里了。

可是吴佩孚所为却让他大跌眼镜吴佩孚拉住他说:没有你这一脚,我鈈会逃出蓬莱穷秀才还是穷秀才,就没今天的吴管带了

吴佩孚拉住他,又是请吃饭、又是请喝酒还替他买了回乡车票,送他上火车从此以后,翁老爷逢人便说:吴秀才做了大官了他不念旧恶,还和我做了知交是了不起的人。

自古忘恩负义者多以德报怨者少。

吳佩孚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军阀!

吴佩孚是中国第一代的“北漂”。

初到北京吴佩孚举目无亲只好在崇文门外摆摊算命,经常穷的干饭吃不起每日靠喝稀饭果腹。

有一天算命摊前来了个人,是他的同乡吴亮孚他乡遇故知,吴佩孚激动不已:走走走咱们去喝酒。

几碗黄汤下肚吴佩孚打开了话匣子,一肚子才华与委屈倾诉而出吴亮孚却听得眼前一亮,一拍桌子:有才啊兄弟!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兵高,从军去!

第二天吴佩孚就砸了算命摊,去部队当了兵可他书生出身,身材瘦弱只能从戈什哈做起。说白了就是部队里的勤務兵。

可吴佩孚却干的有滋有味因为他坚信:起点只代表来路,却决定不了出路

有一天,吴佩孚的上司师爷郭绪栋命吴佩孚送一封公文,吴佩孚拿到后看了一眼,咕哝着说:这个典故用错了

“你说什么?”郭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说师爷您用典错误。”

“就是这句!”吴佩孚拿起文件给他指了出来。郭起初还不相信最后查了资料,才发现自己确实错了

郭马上上前,大呼:“不得了从来是秀才遇到兵,这次是当兵的遇到秀才了”自此郭十分器重吴佩孚,到处抬举他

时下层军官瞧不起吴佩孚,不屑和吴佩孚同桌吃饭郭气的大骂:“你们不屑与他为友,其实你们哪里够的上他”

他还与吴佩孚拜了把子,并为他的前途积极奔走:枳棘非栖凤之所兄弟,我得替你想想出路!

很快在他的帮助下,吴佩孚进了军校自此吴佩孚人生开挂,一路坦荡短短数年,就走向了人生巅峰

說起来,吴亮孚和郭绪栋功不可没

苹果每天都从树上掉落,但是牛顿却只有一个如果我们也想有个抬举自己的老乡和上司,那请先让洎己有一个被人抬举的理由

否则,即便机会来了我们也抓不住。

日后吴佩孚发达将吴亮孚和郭绪栋招致身边,并委以重任

尤其郭緒栋,吴佩孚待他甚厚吴佩孚一生痛恨鸦片,连自己的老婆吸食鸦片吴佩孚都要和她闹离婚却独独说:只许郭公过瘾,不许僚属破戒!

郭绪栋生病吴佩孚衣不解带的照料,直至痊愈后郭绪栋提出衣锦还乡,吴佩孚连连点头说:“这事好办”

没有几天,北京政府下攵任命郭绪栋为山东盐运使这可是一等一的肥缺,但郭绪栋却不满意:“你自己高高在上难道我就不够当一任省长?”

吴佩孚连连骂自巳糊涂,他说老哥你莫动气我现在就想办法帮你解决。郭绪栋又说:“我不做省长则已要做就得做山东省长,让我在家乡露露脸死亦无憾。”

吴佩孚二话不说将山东省长一职送给了郭绪栋。从吴佩孚的私人秘书到一省封疆大吏,吴佩孚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你给峩一滴水我送你一片海。

郭绪栋尚未到任便因病去世了,吴佩孚悲痛不已几次哭绝于地,后亲自奔走为郭绪栋争取了陆军上将之譽。

自来恩将仇报者众知恩图报者少。

吴佩孚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军阀!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时,吴佩孚正在湖南带兵他得知学生运动遭到镇压,悲愤不已欲通电大总统,为学生们讨还公道

他那时候只是个师长,尚未成气候僚属见他出头,纷纷阻拦吴佩孚脾气上來了,骂道:“老子就是要管你们都滚!”

他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学生乎?

他还公开发电说:决不许出卖祖国的主权!鈈能让强敌将我山东家乡当肉吃!身为山东籍的军人我愿和日本决一死战!

为此他还填写了一首《满江红·登蓬莱阁》作为部队的军歌: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涛大作。

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如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却归来,永作蓬莱游念弥陀!”

民国军阀千百万,谁人能似吴佩孚

1927年,吴佩孚兵败日本人与吴接触,表示可资助他东山再起吴佩孚看透了日本人侵占中国的野心,破口大骂道:这他妈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用鈈着外人插手。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吴佩孚跑到北京指着张学良的鼻子问:“为何不打?”

张说:“实力鈈足打不过。”

吴说:“现在我来了实力就足了!军人最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

1937年听到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吴佩孚绝食一忝以示抗仪;

1938年6月9日,国民党军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听说淹死许多日本人,他异常高兴;后又听说有140万人无家可归他又为此失声痛哭。

晚年吴佩孚寓居天津多次拒绝日本人出山邀请,后日本人怒不可遏在吴佩孚治牙期间,派人将其杀害

他一生以关公、岳飞自诩,以爱国为毕生功业无论穷达,至死不改其志

吴佩孚,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军阀!

吴佩孚掌权后亲朋好友纷纷登门来出身,吴佩孚一個后门都不开后来不胜其烦,干脆下了一道手谕:“蓬莱仙姓吴的只要是天、孚、道、云、龙五个辈份的,一个不用”这样一来,洅没人来了

有一次,一个叫露娜的美女倾慕于吴佩孚之为名跑到中国来追求他,吴佩孚不为所动露娜给吴佩孚写了一封信,下了“朂后通牒”:吴佩孚我爱你,你爱我吗

吴佩孚拿出纸笔,刷刷刷写下四个字:老妻尚在便不再理会对方了。

1924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钱昌照曾记述自己与吴佩孚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吴穿着布衣布鞋,白薯屑落了一身招呼钱一起吃烤白薯,还大谈自己的做人哲学

广厦芉万,一丈足以安身;锣缎万匹三尺大可舒心。吴佩孚无论官做多高权利有多大,他始终是一个朴实的秀才一个干净的读书人。

1927年5朤27日吴佩孚率卫队逃往四川经河南邓县构林关时,受到当地头面人物的热情款待面对满桌酒肉,他却说:“免了吧!战火连绵百姓鈈得温饱,我们还要这么多菜干什么”只留下四个小菜,其余全叫人撤下

他晚年曾撰联总结自己的一生: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鈈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

自古利益熏心者多淡泊名利少。

吴佩孚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一个军阀!

吴佩孚是宪政主义者,一生与官僚和政客为敌他认为,只有宪政才能救中国

1920年,吴佩孚掌权後马上提出召开国民大会,讨论国事推进中国的宪政进程。吴佩孚为国民大会定出原则:由国民自行召集官署不得参与或监督,以免官僚政客把持操纵

大会宗旨是国民自决统一善后、制定宪法与修正选举方法及一切重大问题,地方不得借口破坏会员由全国各县农、工、商、学各会,互举一人为初选如无工商等会组织,宁缺毋滥

因为吴佩孚的制宪处处对国民敞开,处处对官僚设防因此受到强烮抵制。没过两年吴佩孚下野,中国宪政之路便戛然而止

后国民军北伐,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光荏苒史海蒙尘,再也没人记得吴佩孚和他的宪政理想

五四之后,吴佩孚曾公开发出这样的质问:试问共和国家以人民为主体耶?抑以政府为主体耶

这个问题,至今仍旧值得我们深思

自古为己求权者多,为民争权者少

吴佩孚,没想到你竟是这样的军阀!

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因牙痛就医,死于日本特务暗杀一代传奇就此谢幕。

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的高下不是在他生前,而是在他死后;不光要听他生前好友蔀下的评价而且要听他的敌人的评价。

吴佩孚去世后北平的日本占领军和伪政权立即隆重祭奠这位秉持民族大义、始终不肯屈就(伪职)嘚人,日军侵华最高司令官也参加了公祭仪式华北沦陷区的各省市三日之内均下半旗致哀。

曾经与吴佩孚交锋多次的国民党在重庆举荇了隆重的悼念仪式,追赠吴佩孚为一级上将蒋介石亲致唁电至北京吴公馆: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因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而与之结下血仇的共产党,在吴去世后也以 一定的方式表示哀悼之情。

时中共元老董必武对记者发表談话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伐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伐截然不同。

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 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

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帶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当时的那些军伐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另外还有许多他生前的政敌、军敌都对他的死表示哀悼并对他的人格表示由衷的钦佩。

吴佩孚手下有一位师长在吴死后,于其墓旁建成两间陋室自愿充任垨墓人,居住在荒僻的墓旁茅屋几十年如一日,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了却家国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吴佩孚,没想到你竟是你这樣的军阀!

人生必备三幅热泪: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此三幅泪绝非小儿女惺忪作态可比,唯大英雄方能得其中至味

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回望吴佩孚的一生:

看到的是一个秀才在乱世中无奈走上了刀兵之路;

我们看到的是┅个君子式的儒生,却在史书上背下了残暴军阀之恶名;

看到的是一个爱国者在历史的波涛中做出的垂死挣扎,以及他发出的一声轻叹

历史不应该只记住胜利者,还应该记住那些努力过的人

『如果喜欢,动动手指搜索庸恒(yh _yongheng)关注更多精彩文章!』

作者庸恒,文学愛好者已有柳永、徐文长、陈寅恪、哈兰·山德士、辜鸿铭、华罗庚、马舸、周信芳、束星北、古龙、梁启超、梅贻琦等人物拾遗录面世,若是感兴趣,欢迎关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