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河边,吞下一面夜,跳上龙舟后座,扯起一树叶

野性王国肯尼亚,一场流动的视觉盛宴【多图】_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游记_途牛
自由行邮轮门票自驾游当地参团当地玩乐酒店旅拍定制包团
野性王国肯尼亚,一场流动的视觉盛宴
野性王国肯尼亚,一场流动的视觉盛宴
浏览数:13549
展开全部11天
大梦新筑,剑指肯尼亚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融入这狂野世界,那是男人的风骚!
仿佛不临那狂野之风,这人生就白来一遭。
——肯尼亚之行题记。
打小就喜欢动物,喜欢看有关动物世界特别是非洲动物的视频画面:
圆圆的夕阳如咸蛋黄般挂在半空,金辉扫过一望无际的稀树草原,
把一簇簇随风摇曳的茅草与一棵棵兀立其中的平顶合欢树染上夺目的金边;
各种野生动物在其中游荡,快乐生活,恣意放纵;
狮子、花豹与猎豹飞身跃过金色的茅草丛,追逐着成群的角马、斑马,还有瞪羚……,在旷野上狂奔;
旁侧有鸵鸟与长颈鹿在伸长脖颈观看;
象群扬着长长的鼻子若无其事的慢吞吞的行走,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水道中有顽皮的河马在喷水嬉戏,鳄鱼在水中深藏不露,静候着迁徙大军的到来;
成群的秃鹫、鹰雕、大醍醐在辽阔原野的上空盘旋,展翅翱翔,俯瞰大地;
成群的火烈鸟扑着红色的翅膀从湖面掠起,水天间顿时泛起一片移动的红云。
苍茫大地,萧萧尘烟,
一条舞动生命的绸带,在这非洲野性王国金色的大草原上恣意飘荡;
角马与斑马是这绸带上最密集的丝丝扣扣;
众多金色的羚羊们纷纷前来为绸带染色;
狮子、花豹、猎豹、大象、长颈鹿、犀牛,是绸带上跳跃的符号;
火烈鸟、皇冠鹤、鞍嘴鹳、短尾雕、秘书鸟,銜着这飘飘的绸带随风舞动;
雀灵鸟、白眉歌鵖在晨光中婉转歌喉,为之鸣唱……。
梦想有朝一日能身临其境,披着金色的阳光,走进那狮子辛巴的王国。
也站在那高高的狮子岩上,
纵览这充满野性生机的大地,
欣赏这动物王国缤纷的风采,
感怀大自然生命长河无穷无尽的力量!
然而,谈何容易。
距离遥远,环境陌生,资费高企,障碍重重。
2016,机会来了!
忽一日,在网上看到“中国南航假期”给出了为期12天的广州至内罗毕特别优惠机票窗口,还赠送北京至广州的机票,及旅行商业保险;
一位已在肯尼亚生活多年的朋友愿意提供协助,帮助安排旅行中的一切要务,给一个性价比最好的安排。
还等什么?约起同伴,迅速订票,打好行囊,果断成行。
黑非洲,肯尼亚,稀树草原,狮子辛巴的王国,我,来,了!!!
狮子王辛巴与乞力马扎罗山
收获篇:此次肯尼亚之行拍摄到的动物品种
此次肯尼亚之行观看并拍到各种野生动物包括兽类26种、爬行类4种、鸟禽类70种。可以说,想看到的动物基本上都看到了,收获满满。在非旺季能看到这么全的动物品种,已经非常知足,深感不虚此行。
下面列出的动物是我这次肯尼亚之行中观看并拍摄到的全部品种,记住:不是肯尼亚的全部动物哦。如果你幸运,会看到比这些更多的动物。
我希望自己拍到的每一幅动物照片,都那么可爱,那么耐看,鲜活如现场,生动在眼前。仿佛让你触手可及,过眼难忘。
本游记中使用的一千张宝贵照片,都是从这次辛苦拍摄的数千张照片中精心遴选出来的,希望大家能喜欢并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专业摄影师,更不是专业拍动物的,最多只能算一个旅行爱好者加一个早已过了发烧期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所携带的摄影设备准备不足,主要是长焦镜头的焦距长度严重不足,只携带了一支70-200mm的镜头加一支1.7倍镜,拍兽类还凑活,拍鸟,深感力不从心,留下遗憾多多。在肯尼亚拍动物,特别是拍鸟,要想得到质量比较高、清晰度比较好的照片,需要一支焦距在4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才够用。
下述动物资料(除照片全部是本人拍摄外)的撰写,参考了大量网上及书本资料,主要有:
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动物世界、360个人图书馆——雀形目鸟类图谱大全、鸟类网、磨房——风中故事--野鸟影集、鸟网、网易博客——狂野肯尼亚之野生动物篇—鸟(红色贫驴)、散文吧——百鸟园、百度贴吧——植物吧、蚂蜂窝——肯尼亚狂野之美(心野非洲)、蚂蜂窝——肯坦13天纯Safari行记(BlazingCD)、蚂蜂窝——我来到你的城市KENYA NAIROBI(爱拉)、穷游网——科普贴:我在肯尼亚看到的动物植物(lxxlz88)、蚂蜂窝——我的肯尼亚之行(薛定谔的小猫)、百度作业帮——非洲的动植物分别是哪些(西诺_984)、蚂蜂窝——非洲肯尼亚16天自由行攻略(二龙路西街20号)、360个人图书馆——非洲生活6年,我依然沉醉于肯尼亚的野性之美(宝钢股份)、穷游网——【东非纪行】Welcome to the Jungle!--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八月的周日)……。
专此鸣谢上述资料的作者。
需要说明的是:我在查一些资料的时候,经常发现不同文章对某一相同动物的描述包括名字、外观、习性等说法不一,其中不乏矛盾之处,让我难以认定哪种说法最为接近准确答案,有些疑惑。因此,我在对上述动物的描述文字中肯定有不准确之处,望鉴别、望指正。
一、兽类26种
学名:Panthera leo;英文名:Afican Lion;非洲五大兽之一
哺乳类/食肉目/猫科/豹属/狮种;
平均寿命25年。18个月到26个月产一胎,妊娠期100天到119天。
站立时肩部高达1.2米以上,全长可达3.6米,雄性体重可达180-270公斤。是非洲最大的猫科动物。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雌雄外观不同)。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长有很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有“万兽之王”的美誉,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雄性负责决斗争夺领地和保卫狮群,以及高难度目标的捕猎;雌性参与日常捕猎以及哺育后代。在一个狮群中,大约有近9-20只狮子,其中包括若干只成年雌狮、2只成年雄狮,还有若干幼狮。狩猎工作基本由雌性成员完成,善合围猎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学名:学名:Loxodonta;英文名:African Elephants;非洲五大兽之一
哺乳类/长鼻目/象科/非洲象属
平均寿命60-70年;产子间隔期4年;妊娠期21-23个月;每胎产1仔;每只雌象一生可以产4-5胎。
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及食草动物;成年象体长6-7.5米,高2.3米~4米,体重约4至5吨(最重记录10吨)。长长的鼻子可用来闻味、呼吸、喝水、抓取东西。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非常敏感和灵巧,可以用来抓小东西。雄性和雌性都有长牙。
喜欢群居,一般20-30只集成一个家族群。每群都由雌象统帅,成员中大多是它的雌性后代,雄象在群体中没有位置,长到15岁时就必须离开群体,只有在交配期间才偶而回到群体中。成年象无敌,性情温和,与世无争,只有在愤怒或恐惧的时候才有可能伤害其他动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非洲雌象与幼象
学名:Panthera pardus;英文名:Leopard;又名非洲豹;与中国的金钱豹是近亲;非洲五大兽之一
哺乳类/食肉目/猫科/豹属
平均寿命20年;妊娠期21-23个月,每胎产2-4仔,产子间隔期4年。
体形似虎但小于虎;躯体均匀,头小尾长,四肢短健;毛被黄色,满布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前足5趾,后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缩。体长100-150厘米,体重50-100公斤。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
大型肉食性动物,追捕猎物的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喜上树,能把很重的猎物拖到树上存食。善独居。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纳库鲁;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4.非洲水牛
学名:Syncerus caffer;英文名:African Buffalo;也称非洲野牛;非洲五大兽之一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非洲水牛属
平均寿命22年;妊娠期11.5个月左右;常态一胎一仔。
体长2.4-3米,身高1.5-1.8米,体重可达425-900公斤。胸膛宽阔,四肢粗壮,头大,一对儿弯弓状牛角横在头顶。身体覆盖稀疏的黑毛,耳朵大而下垂。雄性个体大于雌性,角也更大更长。
非洲大草原上典型的食草动物,也是危险动物之一,攻击性极强且脾气暴躁,是非洲伤人最多的动物之一。受伤、落单或带着小牛的母牛尤具攻击性,甚至能攻击并杀死狮子和豹。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英文名:White Rhinoceros;白犀牛又称方吻犀、宽吻犀,名称来自于荷兰语的“weit”,意思为“wide” (宽平),针对它宽平的嘴唇而言,但却因此被人误为英语的“white” (白色),误称为“白犀牛”了。
哺乳类/奇蹄目/犀科/白犀属
平均寿命35-45年;每3年产仔一次,妊娠期为547天左右,每胎仅产1仔。
食草动物。体长3.4-4.20米,肩高1.65-2米,体重1,300-3,600公斤(3,600公斤是目前最大个体记录)。躯体浑圆粗壮,皮肤光滑,厚约3-4厘米,只有耳边和尾端才有毛,也没有亚洲独角犀那样的大褶和皱纹形成的甲胄,头部特长,大约为120厘米,眼睛很小,分别长在头部两侧。管道状的耳朵可以转动,听觉较为灵敏;嘴里的颊齿为非常厚的石灰质层;上唇平而宽,呈方形,故有宽吻犀及方吻犀之称;角长在鼻子上,两只角一大一小、一前一后。白犀的角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一般长度为60-90厘米,最高纪录为158.7厘米,细长如鞭,高高耸立,通常前角较长而稍微向后弯曲,后角较短。雌兽的角较雄兽的更长。白犀的角不是骨质的,而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由角质纤维堆积而成,虽长在皮肤上,但却非常坚硬锋利,是其自卫和进攻的武器。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最快可达40公里。
犀牛角价值高达同等重量黄金价值的10倍,因此遭到偷猎者疯狂盗杀,数量大减,整体属世界近濒危野生动物;北部白犀牛濒危。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学名:Acinonyx jubatus;英文名:Cheetah
哺乳类/食肉目/猫科/猎豹属;
平均寿命约15年;妊娠期91到95天,每胎平均2-4只;
体型纤细、腿长、头小。躯干长1-1.5米,肩高0.7-0.9米,体重50-80公斤;雄猎豹的体型略微大于雌猎豹。全身布满黑色斑点。从眼角到嘴角有一道黑色的纵向条纹,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较长,似短鬃。
非洲草原上著名的食肉性动物;身体的特殊结构及流线型体形使其奔跑速度极快,猎捕时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且仅一脚着地,但最多只能跑3分钟,超过时生理构造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会因身体过热而死。平均每6次捕猎成功1次,通常在1分钟内猎捕到猎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英文名:Giraffe
哺乳类/偶蹄目/长颈鹿科
平均寿命20-25年;妊娠期15个月,每胎产1仔;
雄性身高4.5-6.1米、雌性身高4.1-5.5米;雄性重量900-2000公斤、雌性重量700-1300公斤;颈部长度平均2.4米。长颈鹿有六七个角,头顶中间一对外包皮肤和茸毛的短角,终生不会脱掉。此外,它的眼睛和耳朵上方还各有两对角,但不很明显。有的雄性长颈鹿额头中央还长有一只小角。长颈鹿眼大而突出,适宜远望,还会不停地转动耳朵寻找声源,直到断定平安无事,才继续吃食。长颈鹿的头部具有坚硬的角状头盖骨,全身被毛疏短,身披浅黄底色、镶有布满形状大小不同的黑褐色花斑网纹的外衣,皮肤上的花斑网纹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长颈鹿的长脖子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椎骨只有7块,只是它们的椎骨较长,相互间有粗壮的肌肉紧连。躯干较短,从肩到臀向下倾斜。颈背有鬃毛。尾长,末端有一束长毛。前腿比后腿更长,蹄直径很大。心脏有65厘米宽,肺的容量达50升。长颈鹿的身高要求它们拥有比普通动物更高的血压,因为只有这样,心脏才能把血液输送到“很远”的大脑。长颈鹿的血压大约是成年人的3倍。由于长颈鹿的颈部很高,因此当它们低下头时,耳朵后方的辧膜会调节血压,防止血压过高。长颈鹿的舌头长达40厘米,青黑色,嘴唇薄而灵活,能轻巧地避开植物外围密密的长剌,卷食隐藏在里层的树叶,舌头上黏稠的口水、舌头和嘴唇上还有一层坚韧的角质隆概能防止被刺槐刺伤。长颈鹿的长颈和长腿,能起很好的降温冷却作用,表面积大,也有利于热的散发。肺容量大,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排出废气。由于腿部过长,长颈鹿饮水时十分不便,它们要叉开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为防止在喝水时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往往不会一起喝水。行走方式与其他兽类不同,同一边的两腿和另一边的两腿交替跳跃般行进,奔跑速度很快,时速可达60-70公里。身高腿长,头颈与四肢可上下左右全方位地击打,力量很大,如果成年狮子不幸被击中,可受重伤甚至丧命。
长颈鹿,英语发音“遮日啊普”,斯瓦希里语发音“推嘎”。斯瓦希里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官方语言,也是通行于包括刚果东部在内的东非大部地区的共通语,是受阿拉伯语影响的一种班图语。
非洲草原上非常著名且常见的群居性食草反刍偶蹄动物,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 。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奈瓦莎、纳库鲁、内罗毕郊区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长颈鹿共有9个亚种,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但其中有2个亚种成熟个体很少,被认定为濒危物种。在肯尼亚能看到的主要以下有三个品种,即:
马赛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tippelskirchi):最多见。明显标识是身上的浅色网纹线带有很多“毛刺”,围起的棕色图案像“葡萄叶”。这个品种主要分布在与坦桑尼亚接壤的肯尼亚南部的马赛马拉和安博塞利;
索马里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eticulata):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肯尼亚东北部的桑布鲁国家公园及附近地区,以及纳库鲁国家公园。明显标识是网纹的线条非常平顺,没有突出的“毛刺”,因而整体看上去,身上的花纹更像网纹,故称“网纹长颈鹿”;
乌干达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othschildi):在肯尼亚中部地区可见,数量不多,混于其他亚种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皮毛颜色色调最深,远看发黑,实为深褐色。
其他6个亚种是:安哥拉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angolensis)、科尔多凡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antiquorum)、指名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camelopardalis)、南非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giraffa)、西非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peralta)、赞比亚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thornicrofti)。
马赛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tippelskirchi)
索马里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eticulata)
乌干达亚种(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othschildi)
学名:Connochaetes Zimmermann;英文名:Wildebeest;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角马属
平均寿命15-20年。妊娠期约9个月,每胎一头。
角马是大型食草动物。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尾较短,吻鼻部高而弯起,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外形似牛,机体结实又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间,故又称牛羚。其毛色色泽依老幼而不同,老年个体为金黄色,幼体通体为灰棕色。吻鼻部和四肢为黑色。角马有飘垂的鬃须,长而成簇的尾。雌雄两性都有弯角,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尖向内,雄性的又宽又厚,非常光滑,颌下和颈下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成年雄性体重200~300公斤,高1.25~1.45米;雌性角马重168~233公斤,高1.15~1.42米。角粗而弯向两侧,一般雄性角长55~80cm,雌性角长45~63cm,角马由此得名。
一种生活在非洲中部和东南部草原上的大型羚牛,种群庞大,密集散落在草场上,最著名的习性就是迁徙习惯。每年的7月至9月,因旱季中的持续干旱造成草场萎缩草地枯萎,严重的威胁到了食草队伍的生存,于是,以角马为主斑马次之加上其他有迁徙习性的动物,组成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向西北穿越马拉河,来到雨水与青草相对丰沛的肯尼亚的马赛马拉;从10月份开始,塞伦盖地重新迎来雨季,青草开始返青。加上马赛马拉草场的面积只有塞伦盖蒂的十分之一,不足以维持数量庞大的食草动物,所以,迁徙动物们又开始往从马赛马拉向东南迁回塞伦盖蒂,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基本结束要在每年的12月。队伍大迁徙时,汇聚在一起的角马可达上百万头,非常壮观。每年7-10月,都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摄影爱好者专门来到肯尼亚的马拉河边,观看一场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天河之渡”。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极易
学名:Equus quagga;英文名:zebra
哺乳类/奇蹄目/马科/马属
平均寿命20-30年;妊娠期约9个月,一般在翌年3-5月产仔,每胎一头。约9个月,一般在翌年3-5月产仔,每胎一头。11-13个月,每隔3年产仔1次。每胎产1仔。
斑马因身披黑白相间的斑纹而得名,有三个物种。最常见的是平原斑马(Equus quagga),又称普通斑马,多生活于南非及东非;第二种是南非的山斑马(Equus zebra),有着白色的腹部及和较窄的斑纹,属濒危动物;第三种是细纹斑马(Equus grevyi),身形最大的斑马,也是数目最少的斑马,已近濒危。细纹斑马在肯尼亚的桑布鲁可以看到,在肯尼亚最多见的是斑马是平原斑马,在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都很容易看到。平原斑马体长2.17-2.46米;肩高1.10-1.45米;重量175-385公斤。脖颈上端有鬃毛,通体被黑白条纹覆盖,前部为垂直条纹,向后部逐渐过渡为水平条纹。每匹斑马的条纹都是不同的,犹如人的指纹,起保护色的作用。斑马是群居动物,一般一个群体有一只雄性,1-6个雌性。这种家庭群族模式,保证了一个群体的后代有唯一的雄性基因。雄性斑马靠不断击退其他雄性的挑战,才可以维持在族群中维持或取得统治地位与交配权,败者被驱离,以保持种群的最强的基因传续。 雄斑马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会发生撕咬、踢踏。斑马奔跑的速度快而持久,每小时可达60-80公里,能经常逃脱食肉兽类的追杀。与角马一样也是非洲大陆上动物大迁徙的主角。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英文名:Hippopotamus
哺乳类/偶蹄目/河马科/河马属
平均寿命30-40年;妊娠期约8个月,每胎1仔,在水中生产。
分布于非洲。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体型巨大,身长3.5-4.5米,体重2吨多。身材很矮,四肢特别短,肩高只有1.40-.165米,不及象的一半高。有一个粗硕的头和一张特别大的嘴,比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并且可以张开呈90度角。牙很大,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是进攻的主要武器,下门齿不是向上,而是像铲子一样向前平行伸出,长度可达60-70厘米。眼睛、鼻孔、耳朵等器官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以适合水中生活。皮肤很厚,背部和两侧的厚度可达4-5厘米,呈黑褐色兼赤紫色,光滑无毛,仅在嘴端、耳内侧和尾巴上有一些毛。前后肢上各有大小几乎相等的4趾,趾尖有蹄,其形状如同扁爪,趾间略微有蹼。
生活于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喜群居,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甚至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公斤以上,水草缺少时,便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或农作物;性温顺,惧冷喜暖,善游泳,可沿着河底潜行5-10分钟;在交配季节,雄性间时有争斗。
此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11.非洲斑鬣狗
学名:Crocuta crocuta;英文名:Spotted Hyaena
哺乳类/食肉目/鬣狗科/斑鬣狗属
平均寿命14年;妊娠期3-3.5个月,每胎产1-4仔。
总长度1.3 - 1.85米,雄性体重45-63公斤,雌性体重55-82公斤。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体重超过14%。斑鬣狗具有很高的肩膀和强大的前躯及倾斜下来后躯。毛发短粗,毛色土黄、棕黄、沙色、姜黄、暗灰或褐色。它得名于在背面、侧面、臀部和腿部有黑色或褐色斑块和斑点。身上这些不规则的暗斑,会随着年纪而消褪。鼻端黑色。颈部强壮,有粗糙的鬃毛。尾巴短,棕黑色,尾端浓密。牙齿大,具粗壮的锥形前臼齿,颌部粗而强,能咬开骨头。
群居性食肉性动物。性情凶猛,喜欢集体狩猎,敢与狮子豹子抢食。能以40-60公里的时速追逐猎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非洲斑鬣狗
学名:Phacochoerus africanus;英文名:Warthog
哺乳类/偶蹄目/猪科/疣猪属
平均寿命8-10年;繁殖能力很强,妊娠期170~175天,每胎4只
体重50-150公斤,体长0.9至1.5米,身高0.64 – 0.85米 。两眼之下的皮肤,各长出一对大疣,因此得名。雄疣猪在吻部更长出另一对较小的疣,位于獠牙之上。在挖土取食时,这些疣可能有助于保护眼睛,还可使头部看起来更大,因而成年疣猪的面貌更为狰狞。公猪和母猪都是长着4枚獠牙,雄性上獠牙很大,向上及向外弯曲,长26至64厘米,雌性长15至26厘米,十分锋利,短而尖的下獠牙可当刀用。身体呈筒状,背部具深棕色至黑色的长鬃毛,从颈背延伸到背部中间。尾巴直立,尾尖上的一簇毛不时抖动。
高度群居的动物,经常会组成一个小型家庭群体,通常由一或多头的雌性与它们的幼猪所组成,单独的成年雄性有时候也会加入这一群体中。是很多食肉动物的捕食对象,受惊奔跑时的最高时速可达50多公里。杂食性动物, 以青草、苔草及块茎植物等为食,偶食腐肉。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学名:Papio;英文名:Olive Baboon
哺乳类/灵长目/猴科/狒狒属
平均寿命20-35年;妊娠期6-7个月,每胎产1仔。
体型在灵长类中仅次于猩猩,体长0.5-1.1米,最重可达60公斤。头部粗长,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齿长而尖,可达5厘米;具颊囊;体型粗壮,4肢等长,短而粗,适应于地面活动;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毛黄、黄褐、绿褐至褐色,一般尾部毛色较深;毛粗糙,颜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颜面周围、颈部、肩部有长毛,雌性则较短。
群居性杂食动物。
此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雌狒狒与小狒狒
14.汤姆森瞪羚
学名:Eudorcas thomsonii;英文名:Thomson’s Gazelle。又称汤氏瞪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瞪羚属
平均寿命10-15岁;妊娠期约188天,每胎产1仔;
体长80-120厘米,肩高约75厘米,体重15-30公斤,雄羚角长,雌羚角很小,是一种体形较小的羚羊。
是肉食性动物特别是猎豹喜欢追捕的目标,因此练就了“非洲草原上的短跑亚军”的称号,奔跑时最高时速能达90公里,常令捕食者铩羽而归。奔跑时喜跳跃,似在炫耀它的白臀部,有故意嘲弄追逐者之嫌。在草地上吃草时,特别喜欢左右甩动它们的小黑尾巴。也会迁徙,但与角马迁徙的目的不一样,迁徙路线也不同。外观与格兰仕瞪羚极为相似,不同之处除了体形比后者略小外,还有一道后者没有的黑色腰线;外观与南非小羚羊也有些相像,共同之处是腰部都有一道深色条带,不过汤姆森瞪羚的腰线是黑棕色的,颜色深,而南非小羚羊的腰线是棕红色的,颜色浅些。还有一个显著不同是雄性汤姆森瞪羚的角比较长,比较直;而南非小羚羊角短,略向前弯。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雄汤姆森瞪羚
雌汤姆森瞪羚
15.格兰特瞪羚
↑ 学名:Nanger granti;英文名:Grant’s Gazelle。又称葛氏瞪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瞪羚属
平均寿命10-15岁;妊娠期约188天,每胎产1仔;
体形比汤姆森瞪羚略大,习性相近。主要区别是没有汤姆森瞪羚腰际的那道黑色条带。与黑斑羚的显著区别是没有后蹄腕的那团黑毛,且体形明显比黑斑羚小。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格兰特瞪羚
学名:Aepyceros melampus;英文名:Impala;又称高角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高角羚属
平均寿命10-15年;妊娠期194-200天,每胎产仔一只。
皮毛呈金黄色、红色或红褐色,腹部是白色。后臀部与尾巴上各有一条垂直的黑条纹,像个川字。左右后蹄腕部各有一族黑毛,因而得名“黑斑羚”。雄性黑斑羚有一对比瞪羚长而弯的高角,貌似竖琴,因而又名“高角羚”。母黑斑羚无角。
行动敏捷,奔跑迅速,又名飞羚。以其优雅的姿势和杰出的跳跃能力而出名。受惊的时候,它们可以跳起 3米高,9米远。
侧面看外形很像格兰仕瞪羚,腰部侧面无黑条带,但比后者大一号,辨识点是臀尾部的川字形黑道及后脚腕部的一簇黑毛,以及弯曲的长角。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17.大角斑羚
学名:Taurotragus oryx;英文名:Common eland;又名“大羚羊”、“非洲大旋角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大羚羊属
平均寿命15-20年;妊娠期262-270天,每胎产仔1只。
非洲现存的最大羚羊。体长可达2米-3米,体重可超过200公斤,最重的可达1000公斤。身体浅黄褐色,脊背上有黑色短鬃毛,喉部有下悬的肉垂,肩背部有纵向的白色细纹。羚角基部扭成螺旋状。母羚角直而细长;雄羚角略弯曲且短粗,颇显扭曲的力度。
群居性食草动物。性格温和。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雄大角斑羚
雌大角斑羚
18.转角牛羚
学名:Damaliscus lunatus;英文名:Topi;又称南非大羚羊或黑面狷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转角牛羚属类;
平均寿命15-20年;妊娠期7.5-8个月,每胎产1仔。
体长150-205厘米;肩高100-130厘米;尾长40-60厘米;重量75-160公斤。毛皮大都呈锈红色,黑色的腿部及胸部,在前额至鼻尖有一黑色条带。羚角弯曲,螺纹状。
受惊时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被认为是最快速的狷羚。群居,有迁徙习性。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学名:Kobus ellipsiprymnus;英文名:Waterbuck;又称水羚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水羚属
平均寿命15-20年;8.5-9个月,每胎产1仔。
体型中等,体质强壮。肩高1-1.30米,身长1.77 - 2.35米,体重150-250公斤。毛皮呈褐红色,随着年纪增大而转暗;脖颈下方一直延伸到腹部毛较长;腹部眼眶上方与唇鼻周围呈白色;尾巴处有白色的围圈;仅雄性具角,角很长很尖,略向后弯曲,纹路呈螺旋状。
多生活于沼泽等潮湿地带,会在灌木林及大草原近水的地方吃草。雌性会聚集成群。身体有难闻味度,肉食动物不太喜欢猎杀它们。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学名:Redunca redunca;英文名:Bohor reedbuck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苇羚属;
平均寿命12年左右;妊娠期约7-8个月,每胎产1仔;
身材较小的羚羊,肩高0.6-0.9米;体重37-50公斤;毛色棕红;雄羚有短角,雄羚有角,角先向后弯曲,至末端突然转向前方,毛短,背部灰至褐色,腹部较淡。雄羚有短角,先向后弯曲,至末端突然转向前方,雌羚无角毛短,背部灰至褐色,腹部较淡。;身材匀称,腿部细长;双侧耳下各有一光秃的腺体区。
以植物的枝叶为食,有时也吃茎。善跑跳,胆小,感觉危险会快速跑跳逃走。最高时速可达94公里;独栖或成小群;跑时竖起尾巴,露出蓬松的白色腹部。当发现危险,羚羊群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员就会发出警报,笔直地向上窜蹦,能跳到3.5米高,可以蹦跳多次,看上去好像一弹一弹的。苇羚报警还有另外一个信号:从它的背部中央直到臀部有一层皮肤折皱,展开时会突然露出一大片耀眼的洁白无瑕的毛,这种信号起先由一头苇羚发出,然后另外一头接着如此行动,一个接一个以至于整个羚羊群看上去是一片白光闪烁。一旦发现敌人靠近,整群羚羊都会迅速的逃跑。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学名:Tragelaphus scriptus;英文名:Sou gazelles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薮羚属;
平均寿命12年左右;妊娠期约7-8个月;每胎1仔。
一种中等体形的羚羊,体长1-1.25米,肩高90厘米,重量45~80公斤。雄性略大。体色呈棕褐色侧面有白色垂直斑纹;耳廓大,内侧有鲜艳的一丛白毛;鼻梁至鼻端为黑色;雄性具螺旋形长角,雌性无角。
食草动物。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山地森林,独居,清晨和夜间觅食。会藏在树丛中突然对人发动攻击。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22.犬羚(侏儒羚)
英文名:Dik-dik
哺乳类/偶蹄目/牛科/犬羚属
平均寿命12年左右;妊娠期约6个月,每胎1仔;
一种体型细小的羚羊,肩高约30~40厘米,体长60厘米左右,体重3-5 公斤。背部与臀部灰褐色,腹部腿部及侧面黄褐色,有淡色眼环。鼻子较长;雄性有很小的角,被额顶竖起的毛发部分遮盖。
英文名称Dik-dik,就是以它们发出的声响来命名的。成对儿生活在自己一片不大的领域里,环境内多灌木林,已方便随处匿藏。喜夜间行动,主要在黎明前及黄昏后进食。草食性,主要食物是树叶、茎、果实及浆果。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23.条纹猫鼬
学名:Suricata suricatta;英文名:Banded Mongoose(Meerkat);又名:狐獴
哺乳类/食肉目/獴科/狐獴属
平均寿命12年左右;是反复生殖性动物,一年中随时可以繁殖,妊娠期为130天,每胎产仔3只,一年可产三胎。
一种小型昼行性动物,身长约25-35厘米,尾长17-25厘米,平均重约0.7公斤。头骨凸现出很大的眼窝,无矢状嵴,瘦颧弓。眼睛周围有独特的黑色暗斑,外形构造的作用跟太阳眼镜相同,让它们在艳阳普照下仍能清晰的视物,甚至是直视太阳,这对狐獴帮助很大,因为空中的掠食者通常是在太阳之前飞行以避免被察觉。前额圆形,脸颊锥形并尖尖的延伸到棕色的鼻子。有着小、黑、新月型的耳朵,可以在挖洞时能闭起来以避免砂进入耳内的功能。有着修长的躯干跟四肢,四肢短,后足具5趾,趾间有蹼;尾长而圆,约为体长的2/3,上被小鳞片及稀疏的毛。背部毛色黑褐,杂以黄色毛尖,绒毛为深咖啡色。尾两色,上面棕黑色,尾基部和下部为淡黄色,在直立时尾巴用来支撑保持平衡。爪子非常有力,可用来挖洞猎食。
一种社会性极强的动物。每个种群通常由2到50只组成,是一个母性社会,其内部统治者是雄性首领与雌性首领,雄性首领由雌性首领择出。也是会挖洞的动物,住在大型的地底有着数个入口的网状洞穴,只有在白天才离开。为了保障家族的安全,当其他狐獴在觅食或嬉戏时,会有狐獴主动站出来,肩负起放哨的任务,而当危险来临时哨兵就会尖叫示警,让伙伴们躲进地下避难,有时面对冲突时,它们还会挺直腰板恐吓敌人或一拥而上,把敌人吓跑。发起狂来,连眼镜蛇都不是它们的对手。主要食物是昆虫,也会吃蜥蜴、蛇、小型哺乳动物、卵及植物。如其他獴一样,狐獴体内有对许多毒素的免疫能力,这使它们可以吃蝎子(包括刺)、蛇而不至中毒或死亡。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24.黑背胡狼(黑背豺)
学名:Canis mesomelas;英文名:Black-backed Jackal;又名:黑背豺
哺乳类/食肉目/犬科/犬属;
平均寿命13年左右;妊娠期60天左右,每胎产仔1-9只;
个头较小,头部及身体像狗似狐;长耳;身侧及腿部棕黄色,从头部鼻梁上方延伸到背部再至尾部为黑灰杂色,因此称”黑背胡狼“。
行动敏捷,在7种食肉兽中虽是最弱者,但凭它的足智多谋的才能,常常可以智胜所有竞争者而获得丰盛的美餐。一般被认为是食腐动物,也常捕猎小型动物及鸟类、昆虫。亦会动用智力偷取其他食肉动物的猎物。 雄兽和雌兽结成伴侣后将厮守一生,这在哺乳动物中是不多见的。在当年出生的幼体中,有三分之一的个体将留在母亲的身边,并与母亲一起度过下一年的繁殖季节,因此会形成由3~5只成体组成的群体。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25.黑脸长尾叶猴
学名:Semnopithecus priam thersites;英文名:Black-faced-Vervet Monkey
哺乳类/灵长目/猴科/灰叶猴属;
平均寿命20年左右;妊娠期190-210天。每2年繁殖1胎,每胎1仔。
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20公斤,尾长超过体长,颊毛和眉毛发达。体毛灰黄色,脸黑色,额、颊、颏、喉为灰白色,白腹,长尾。
常集群活动,一般数十只为一群,每个猴群各占一个活动范围,由一只强壮的公猴统领。树丛是它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多晨昏觅食,以树叶和野果为食,偶尔也会吃小昆虫。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纳库鲁、博格利亚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26.非洲蹄兔
学名:Procavia capensis;英文名:Rock hyrax
哺乳类/蹄兔目/蹄兔科/蹄兔属
平均寿命10年左右;妊娠期6-7个月,每胎产2-3仔;
体长30~60厘米;尾长1~3厘米或无外尾;耳朵短小;面孔看上去似狐似鼠不似兔;因有蹄状趾甲而得名;喜嚎叫,又名啼兔;脚掌具特殊附着力的无毛足垫,有腺体分泌以保持足垫湿润,足垫肌肉排列周围高而中央凹,形成具吸盘作用的肉窝,有攀登能力。身被针毛,粗硬而蓬松,毛色棕红;背部有一腺体,腺体所在处的毛色与周围的体色不同。蹄兔受惊或愤怒,斑块处的毛竖起,腺体外露。腺分泌有异味,可驱避天敌;视觉和听觉均敏锐。
喜群居,一般一个种群有6~50只个体,群居于岩石堆和灌丛间;喜鸣叫;以草、嫩叶和树皮为食,偶尔会吃昆虫;白天活动,常在岩石间追逐,发出刺耳的尖叫。天敌有豹子、埃及眼镜蛇、野猫、野狗和大型猛禽。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二、爬行类4种
1.尼罗河鳄鱼
学名:Crocodylus niloticus;英文名:Nile Crocodile
爬行类/鳄目/鳄科/尼罗鳄属;
平均寿命70-100岁;常态年份一年繁殖1次,若一年出现两个旱季,即可繁殖2次;在沙质的河岸挖洞造巢,每次可生25-80只卵,孵化期大约3个月,有明显的护巢行为。
全长2.4-5米;体重: 225-550公斤。雄性体形较大,体色背面为暗橄榄褐色,腹面淡黄色。幼体颜色较淡,有黑色的斑点及网状花纹。吻阔略呈长三角形,上颌每侧有牙齿16-19枚,下颌每侧14-15枚;下颚第四齿由上颚的V字形凹陷中向外面突出。躯干背面有坚固的厚鳞甲6-8纵列;四肢的外侧有锯齿缘,趾间有蹼。尾巴强而有力,有助于游泳。
非洲最大的鳄鱼,主要栖身于河流及湖泊之中。夜间浮在水内,日出时则会上岸日光浴。它们会捕食羚羊、斑马、水牛等,甚至可以猎杀河马、狮子以及人类。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奈瓦莎、巴林戈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尼罗河鳄鱼
2.彩虹飞蜥
学名:Agama agama;英文名: Agama Lizard
爬行类/蜥蜴目/鬣蜥科/飞蜥属;
卵生,每次产3~8枚卵;
长约30-40厘米,尾长约为体长的1.5倍。三角形的头部、肥壮的身体以及长长的尾巴与四肢;颈背上有小脊突,耳孔周围则有刺状皮瓣。体侧有由5-7对延长的肋骨支持的翼膜。具发达的喉囊和三角形颈侧囊。其体色在夜晚时是不显眼的灰色;在照到太阳体温升高后,就会展现全然不同、更为鲜亮的色彩,因此有“彩虹飞蜥”的美名。雄飞蜥的体色非常鲜艳:橙色或红色的头部、紫红或蓝色的四肢、体侧有黄色斑点;雌飞蜥的体色则为黄绿色。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3.尼罗河巨蜥
学名:Varanus nitoticus;英文名:Nile Monitor
爬行类/有鳞目/巨蜥科 /巨蜥属;
卵生,每次产卵约20~60个
有较为细长的体型、鳞脊化的长尾巴及尖形的头。幼体时腹部呈黄色,背部为灰黑色,背上散布着黄色斑点,尾上则有黄色的带状纹。成体除了尾巴上的带状纹外全身灰黑色,体长可达2公尺,是非洲体型第二大的爬虫类,仅次于尼罗鳄。
几乎遍布整个非洲,从雨林地带至沙漠边缘均有分布,喜欢在河流、湖泊及湿地附近活动,常伏卧溪流旁或横枝干上,水性极佳;属肉性食动物,主要以青蛙、贝类或小型哺乳类为食,性情较为粗暴。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尼罗河巨蜥
学名:Lizard;英文名: Lizard
爬行类/蜥蜴目/蜥蜴科/蜥蜴属
冷血爬虫类,生活环境多样,主要以昆虫为食,兼食植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三、鸟禽类70种
1.非洲鸵鸟
学名:Struthio camelus;英文名:Common Ostrich
鸟纲/鸵鸟目/鸵鸟科/鸵鸟属;
平均寿命30-40年;卵生,每窝产卵2-11颗;鸟卵长15厘米,宽8厘米,重量可达1.5公斤,相当于30枚鸡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蛋。一粒鸵鸟蛋,可供24人享用。一只雌鸟可以下10多枚蛋,不同的雌鸟会把多达二三十枚蛋下到一个窝里,由一对儿鸵鸟孵化,超量的蛋会被雌鸟推出窝。白天由雌鸟孵化,夜晚雄鸟承担。孵化期为40-42天。
体长1.7-2.6米,重90-150公斤,高可达2.5米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两翼退化,龙骨突不发达,是一种不会飞的大鸟;脖颈细长,上面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眼球很大,带着浓黑的睫毛,是陆地生物中最大的眼球;嘴短而扁平,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足鸟类,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最高时速可达65公里;强壮的腿上没有羽毛,用2趾站立,大脚趾如蹄,起主要支撑作用;在大脚趾上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雄鸟黑色,尾羽白色,是非常有价值的装饰羽毛,雌鸟羽毛灰褐色;翅膀上的羽毛和别的飞行鸟类的硬翅膀有着显著的不同,是绝热的,上面还有爪子;
主要吃植物,有时候也吃一些昆虫。可以很长时间不喝水,可以借助摄取植物中的水分来生活。喜爱结群,可见几个成鸟合伙带一众小鸟。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巴林戈、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非洲雄鸵鸟
非洲雌鸵鸟
学名:Phoenicopteridae;英文名: Flamingo;别名:红鹳;红鹤
鸟纲/红鹳目/红鹳科/大红鹳属与小红鹳属;
据说寿命可达40岁,是鸟类中最长寿的之一。每只雌鸟在小山丘状的巢内只产下1枚卵,大小约8-9厘米,卵壳厚,色蓝绿,115-140克重。孵卵期约1个月。
在肯尼亚可以看到的火烈鸟有大火烈鸟(greater flamingo)与小火烈鸟(lesser flamingo)两种;大火烈鸟头高可达1.5米左右,重3公斤以上。外观及体型似鹤;黄色的眼睛很小,与其庞大的身躯相比,显得很不协调;喙似镰刀形,短而厚,中部向下弯曲,下喙较大成槽状,舌很大,也可以帮助将水压出和防止吞食大块的物体;喙前端为黑色,中间为淡红色,基部为黄色;颈细长弯曲常呈S形 ;腿细长裸露,向前的3趾间有蹼 ,后趾短小不着地;体羽基色白带玫瑰红色 ,飞羽黑,覆羽深红,双翼展开达150厘米以上,展翅时,非常艳丽;尾很短;小火烈鸟体形有些像天鹅,但腿比天鹅长很多;身躯与大火烈鸟相仿,显著区别是脖颈比大火烈鸟短很多,体色更偏红,喙偏黑色,大火烈鸟体色更洁白些,与覆羽的红色对比更鲜明。
性怯懦,喜群栖,常万余只结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群。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体毛的红色并不是原羽色,而是来自其摄取的浮游生物;鸣叫声与雁类相似,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远远望去,红腿如林,一条条长颈也频频交替蠕动,十分壮观;性情温和,胆小机警;飞翔时,能把颈部和两腿伸长呈一条直线,而且只要有一只飞上天空,就会有一大群紧紧跟随,边飞边鸣。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博格利亚湖、安博塞利湖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3.东非冕鹤
学名:Balearica regulorum;英文名:Grey Crowned Crane;又名灰冠鹤、皇冠鹤
鸟纲/鹤目/鹤科/冕鹤属
大型涉禽。体长1.3米左右,翼展1.80-2米,体重3-4公斤。躯体与长腿具有鹤的特征,但颈部比典型的鹤要短;头部前额外凸,覆有一块如黑丝绒般的乌黑色绒毛;眼睛灰蓝如亮珠;面颊为上红下白色彩对比鲜明的裸露皮肤;枕部有一丛由高贵的金黄色绒丝针羽组成的半球冠羽;喉部有鲜艳的大红色肉垂;颈部自上而下潇洒延展发散出如花绽放的披针形长羽,色彩由浅灰向深灰再向深蓝过渡;背羽、腹羽、尾羽颇显庄重沉稳的深蓝色;翅膀覆羽为圣洁的纯白色,在初级大覆羽的位置锦上添花般飘出一缕高贵的金色披羽;飞羽为沉稳高贵如锦缎般的深栗色,并在翼尖镶上一道完美的深蓝;嘴、跗跖、趾:庄重的蓝黑色;
每年5-7月在沼泽地带繁殖,用连根拔起的草在湿地边缘构造一个高约一米的圆形鸟巢,偶尔也会在树上筑巢。每窝产2-3枚卵,孵化28-31天,幼鸟56-100天后可起步行走;
栖息于湿地环境;杂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有昆虫,小型啮齿动物,植物种、叶及根茎等;生性活泼,会成双结对地围绕跳跃如舞蹈,身姿优美。开跳之前,先文雅地相互鞠躬,然后微舒双翅,轻挪双足,长颈不断曲伸,动作轻盈优雅,变化多端。喜欢鸣叫,“哦啊!哦啊!”的声音轻柔舒缓,清脆动人,或抒发自己的欢愉,或表达相互的情爱,特别是在子夜和黎明时分,声闻遐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巴林戈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4.紫胸佛法僧
学名:Coracias caudatus;英文名:Lilac-breasted Roller ;又名:燕尾佛法僧
鸟纲/佛法僧目/佛法僧科/佛法僧属;
中等攀禽。喙粗壮而宽,呈锥形但先端微下弯具钩;长尾;尾部末端有燕尾形长分叉。
羽色极为漂亮,有八种颜色:浅黄、绿、枣红、紫红、蓝、深蓝、浅蓝、棕绿。头部喙根周围浅黄色;头顶上方延至后脖颈绿色;两颊枣红色;下颚至前胸紫红色;背羽棕绿色;翅膀上侧覆羽蓝色,飞羽深蓝色,之间过渡浅蓝色,内侧除飞羽深蓝色外为浅蓝色;下腹至尾羽浅蓝色;尾羽上侧棕绿色;
喜欢广阔的林地及大草原。独居或成对生息。在树洞或岩洞中筑巢,每次生2-5只蛋,双亲一同孵化,孵卵期18-24天。孵蛋时具有攻击性。繁殖季节,雄鸟会飞到高处向下俯冲,发出尖锐的声音。雄鸟及雌鸟颜色相似。
杂食性。以昆虫、蜥蜴、小型哺乳动物为主,也食植物果实。常停栖于一处静伺,然后捕食;也在空中翻滚追逐飞虫啄食。
善飞翔,有时像蝴蝶一样纷飞于高空追逐飞虫,有时突然急拍翅定位于空中一点俯视猎物,然后俯冲捕猎,有时像从枝头突冲出攫食飞虫;可在空中持久飞行。可久立。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紫胸佛法僧
5.非洲秃鹳
学名:Leptoptilos crumeniferus;英文名:Marabou Stork
鸟纲/鹳目/鹳科/秃鹳属;
一种大而笨重的涉禽;体长1.10-1.35米,体重约10公斤;嘴粗而长,长脚;背部及翅膀黑灰色,具蓝黑色金属光泽;腹部白色;头和颈粉红色,具很短且稀疏的绒毛近似裸露;颈下部的膨胀肉垂(喉囊)用于求偶炫耀;飞行沉重、缓慢,将头缩至肩上,通过两翅缓慢扇动、鼓翼飞行;
集群栖居在河流、湖泊、沼泽、草地等地带,甚至靠近人类居住区;
主要以各种动物的尸体为食,也捕食昆虫、鱼、鼠和鸟等活猎物;
繁殖期不固定,营巢于大树上,每产1~4卵,孵化期29~31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学名:Ciconia ciconia;英文名:White Stork
鸟纲/鹳目/鹳科/鹳属;
大型涉禽。体长0.9-1.15米,翼展1.95-2.15米,体重3-3.5公斤。腿、颈和喙都非常细长。头、颈、背及覆羽前端为白色,飞羽黑色,具绿色或紫色光泽;前颈下部有呈披针形的长羽,在求偶期间能竖直起来;鸟喙为红色,喙形较直,不向上翘,嘴基较厚,往尖端逐渐变细;眼周、眼先和喉部的裸露皮肤均为黑色,虹膜为褐色或灰色,眼眶周围的皮肤为黑色;鸟腿为鲜红色。雌雄两性在外观上完全相同,雄性体型大于雌性。寿命26年。
长途迁徙性鸟类,分布于欧洲,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南部。在撒哈拉以南至南非地区或印度次大陆等热带地区越冬。秋季大多在8月中下旬至9月初迁离繁殖地,春季于3-4月离开越冬地。迁徙时集成大群,每群常在500只以上,最高记录为2万多只。每天迁徙的距离可达100-200公里,两翅鼓动速度为每分钟170次,飞行速度达每小时40-47公里,飞行高度可达数千米,有观察记录曾出现在4300米的喜马拉雅山上空,最远的迁徙距离往返可达2万多公里以上。翅膀长且宽,可滑翔,飞行时,脖子向前伸,腿向后伸,超出其尾尖。性情温顺,活动时沉默无声,是一种较为安静的鸟类,但在繁殖期间或者受到入侵者干扰时,也能通过上下嘴的急切拍打而发出一种“嗒嗒”声。觅食地大部为具低矮植被的浅水区,食肉性为主,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
一夫一妻制,但非终生。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雌鸟通常每年产4枚卵,孵化需33-34天,58-64天后出巢。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7.红嘴弯嘴犀鸟
学名:Tockus erythrorhynchus;英文名:Red-billed Hornbill
鸟纲/犀鸟目/犀鸟科/弯嘴犀鸟属
小型犀鸟中的一种。与它的名字一样,无论雌雄都有一张向下弯曲的镰刀形大嘴,长度几乎达到躯体的一半。不过只有雄鸟的嘴是红色的,而雌鸟的嘴是黑色的。嘴的内部结构如同蜂巢,充满了空隙,这样能够减轻重量,使嘴轻巧又非常坚固。在鸟嘴的上方并没有犀鸟特有的标志性骨质盔突。除了嘴的颜色不同,雌雄鸟的外形与毛色都相似,眼睑周围、头顶、颈部上方、背羽至尾羽中间部分,以及翅膀的覆羽、飞羽是黑色,其他部分是白色的。尾羽很长。
每到繁殖季节,雄鸟会站在树枝的最高处,张开双翅,直立身体,高声鸣叫并且身体随着叫声上下跳动,雌鸟也会以同样的方式与其互叫以表示好感。鸟窝建在树洞里,用泥土将树洞的洞口封闭,把雌鸟封在里面,仅留一个小洞让雌鸟嘴端能够伸出接住雄鸟銜来的食物,使得雌鸟能够在洞中安全舒适地孵卵、喂养小宝宝,躲避风吹日晒,免遭蛇类、猴类和猛禽等的威胁与侵害。封窝主要由雌鸟完成,雄鸟负责警卫工作,防止其他雄鸟破坏巢口。每窝产卵1~3枚,雌鸟负责孵蛋,雌鸟和雏鸟会直接将粪便对准洞口排出,以保持洞内的清洁。整个孵卵、育雏期间的食物,全由雄鸟供给。雄鸟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飞到外面觅食。如果雌鸟没有伸出嘴来迎候,雄鸟便用嘴轻轻地敲打树干,通知雌鸟取食。雌鸟在雏鸟孵出后还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换羽,这时几乎没有飞翔的能力,换羽之后,便将洞口的封闭物啄破,与长大的犀鸟宝宝一起飞出来。如雄鸟在育雏期间不幸死亡,那住在树洞里的雌鸟和雏鸟也会饿死,因此犀鸟也被人们誉为“爱情鸟” 。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雄红嘴弯嘴犀鸟
雌红嘴弯嘴犀鸟
8.头盔珍珠鸡
学名:Guinea fowl;英文名:Heimeted Guineafowl
鸟纲/鸡形目/珠鸡科/珠鸡属;
鸡头很小,面部至脖颈蓝色,喙强而尖,尖端淡黄色,后部红色,在喙的后下方左右各有一个心状肉垂。头顶红色无毛,有一竖起角质化,称之头盔;颈细长;身躯较大,体形圆润,披羽深蓝色,上面密布白色的斑点,故称珍珠鸡;翅短而圆,善飞行,但遇到威胁时多奔跑逃走。
栖息地范围广泛,从茂密的雨林到半荒漠都有分布。用爪挖食昆虫、种子和块茎。
春季产12枚卵於地面凹陷处。孵化期约30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学名:Sagittarius serpentarius;英文名:Secretary Bird;又称:秘书鸟
鸟纲/隼形目/蛇鹫科/蛇鹫属;
大型猛禽。体型似鹤,雌雄鸟模样相似。体长1.25-1.5米,体高1.2-1.5米,翼展1.2-1.35米,体重2.3-4.27公斤。
大型陆栖猛禽,相貌奇特:头部前端钩喙如鹰;两侧眼睑周围赤裸着大片橙红色的皮肤,画龙点睛般的视觉效果;脑后缀着20根黑色冠羽,平时如发辫般低垂,被激怒或者紧张时会高高竖起,因而又名秘书鸟,貌似耳后带着羽笔的文书;头顶至饱满的躯体,再至翅膀两侧的大面积覆羽,为洁白至浅灰的披羽;翅膀后部的飞羽为沉稳的墨黑色,与前面的灰白色调对比鲜明;尾羽中间的两根白色饰羽,长长地拖在身后,仿佛一把戳向身后的长矛;双腿如鹤腿一般修长挺拔,中部关节以上部分粗壮,覆盖着黑色的绒毛,看上去好像穿着一条七分马裤,下面腿杆细长,与脚表面长有很厚的角质鳞片,使其行走于灌丛或捕蛇时能保护脚部。
能飞翔,但更喜欢踱步行走在大草原上寻找食物。主要食物是昆虫、小型哺乳动物与蛇类,喜将猎物摔死后整个吞下。
亲鸟终身为伴,用树枝在小树的顶端筑巢。通常一窝下两只蛋,呈白色带有红棕色的条纹。亲鸟共同孵卵、喂养幼鸟。鸟卵孵化期42-46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10.栗头丽椋鸟
学名:Lamprotornis superbus;英文名: Superb Starling
鸟纲/雀形目/椋鸟科/丽椋鸟属
体形大小适中;体长18~19厘米;雌雄形态相似;成鸟头部黑色,眼睛虹膜为白色,脖颈、前胸、后背,直至尾羽为深蓝色;双翅覆羽蓝绿色至浅褐色,有两溜黑色斑点,翅膀内侧大部分黑色,肩羽内侧有各有一丛白毛;腹部羽毛为棕黄色,与胸部蓝色区域衔接处有一道白羽;全身蓝色与绿色羽毛部分具有像蓝孔雀那样闪亮的金属光泽。
喜欢群居,如麻雀般噪杂,食性很广,喜食植物果实,兼食昆虫。
营巢于树洞、土崖壁洞或裂缝中。每巢产3~5枚卵,由雌鸟单独孵化13或14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奈瓦莎、巴林戈、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栗头丽椋鸟
11.长尾辉椋鸟
学名:Lamprotornis caudatus;英文名:Long-tailed Glossy Starling
鸟纲/雀形目/椋鸟科/长尾丽椋鸟属
外观很像栗头丽椋鸟,不同之处最明显的有两点:一是拖着很长的蓝色长尾(栗头丽椋鸟尾短);二是胸部是蓝色的(栗头丽椋鸟是棕黄色的)。
数量比栗头丽椋鸟少。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巴林戈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长尾辉椋鸟
12.金胸丽椋鸟
学名:Lamprotornis shelleyi;英文名:Golden-breasted Starling
鸟纲/雀形目/椋鸟科
外形很像栗头丽椋鸟。最显著的区别有两处:1、眼部虹膜是金色的(栗头丽椋鸟虹膜是白色的);2、胸腹部全部为金色,没有栗头丽椋鸟下腹部的白毛。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金胸丽椋鸟
13.群居织巢鸟
学名:Philetairus socius;英文名: Sociable Weaver
鸟纲/雀形目/织雀科;
大小似麻雀,外观也似麻雀。在繁殖期中,以草茎、草叶、柳树纤维等编织成悬垂在枝头的椭圆形鸟巢,能组成大型复合巢,非常壮观。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群居织巢鸟
14.黄腹织巢鸟
学名:Ploceus baglafecht;英文名:Baglafecht Weaver,Baya Weaver
鸟纲/雀目/织雀科
体形大小如麻雀,模样也像,特别是背部与双翅的覆羽、飞羽的纹路,只不过麻雀身上白色的地方(主要是胸腹部),在这些鸟身上通通是明黄色。还有就是麻雀不会织巢,而这些黄鸟全是织巢鸟。黄腹织巢鸟头部的黑色部分有不同,有的在头顶,有的在额头,有的在眼颊……,有的整个头都是黑色。看了一些相关资料,名字五花八门:黑头织巢鸟、黑颊织巢鸟、眼斑织巢鸟……,不知是真有这么多固定品种,还是仅仅因相互杂交造成头部黑斑的不同位置,所以,在此越过鸟类专家,省省事把这些黄腹的织巢鸟统归一个名下—黄腹织巢鸟。表说我不专业哦。已经尽力了,资料查到眼晕。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 黑额黄腹织巢鸟(Southern Masked)
↑ 眼斑黄腹织巢鸟(Spectacled Weaver)
↑ 黑面黄腹织巢鸟 ( Lesser Masked Weaver)
↑ 黑头黄腹织巢鸟(或是黄腹织巢鸟雌鸟) (Black-headed Weaver )
15.东非金织巢鸟
学名:Ploceus subaureus;英文名:Taveta Golden Weaver 又名:栗头金织雀
鸟纲/雀目/织雀科/织雀属;
个头大小如麻雀,头腹部金黄色,头顶后部与颈项衔接处栗色,背部、翅膀覆羽、飞羽尾羽上侧黄绿色。
有织巢习性,会集群做巢,鸟巢状如泪珠,悬在非洲大草原叶子脱落的树枝上。以植物种子为食,常成群出没。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奈瓦莎、纳库鲁、巴林戈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东非金织巢鸟
16.黄喉蜂虎
学名:Merops apiaster;英文名:European Bee-eater
鸟纲/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属;
中型鸟类,体长23-30厘米。头顶前额蓝白色,向上蓝、绿色,顶端至后颈暗栗色,眼部有一道横向的黑色眼纹贯穿,虹膜红褐色;嘴黑色,细长而尖,微向下弯曲,鼻孔裸露;喉黄色,其下有一窄的黑色胸带;胸带以下的整个下体蓝绿色;肩部黄棕色;下背以下淡黄栗色;腰部较呈绿色;尾蓝绿色,具狭形的黑褐至黑色羽端。翼上小覆羽绿色,中、大覆羽栗色;初级覆羽及翼缘淡蓝绿色;初级飞羽基部绿色渐呈蓝色,至端部黑色;外侧次级飞羽栗色而具黑色羽端;内侧次级飞羽蓝绿色,但其内羽底面淡栗色。
栖于山脚和开阔平原地区有树木生长的悬岩、陡坡及河谷地带。食物主要是昆虫,捕食多在空中,边飞翔边捕食。尤其爱吃黄蜂类。
通常营巢于高陡的河岸、悬岩和沟谷地带。巢呈隧道状,雌雄亲鸟轮流用嘴挖掘,挖出的泥土用脚向后刨出。巢洞一般长约0.5-1.5米,也有长达2米的。洞直径8-10厘米,末端扩大,为产卵的巢室,直径多在15-20厘米。每个巢洞的挖掘大约需要经过10-20天才能完成。巢室无任何内垫物,直接产卵于地上。每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4-8枚,偶尔多至9枚和10枚,通常5-6枚。卵白色,雌雄鸟轮流孵卵,以雌鸟为主,孵化期大约20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17.白眉鸦鹃
学名:Centropus superciliosus;英文名:White-browed Coucal
鸟纲/鹃形目/杜鹃科/鸦鹃属;
中型鸟类。体长约40厘米,头顶棕灰色,眼睛棕色,周围有黑色眼线,上方有一道白眉;喙强壮,喙端略微向下勾曲;白喉,灰色后颈,有灰白色针羽从脖颈向躯体发散;翅短,棕红色;黑色长尾,泛蓝绿色光泽,尾根部有横向海魂衫状黑白相间的条纹,尾尖凸出。
肉食习性;喜食昆虫,及小型齧齿类、爬虫类动物。
在地面或低矮灌丛中用草筑成圆丘形的巢,一次产卵3~5枚。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18.东非拟鴷
学名:Trachyphonus darnaudii;英文名:D’Arnaud’s Barbet
鸟纲/鴷形目/非洲拟啄木鸟科/非洲拟鴷属;
小型鸟;头部黄绿色,有黑色斑点;喉部黑色,周围一圈儿黄色,胸腹部之间有一道环形黑羽;躯体两侧白色,腹部黄色,间有黑色条纹;翅膀黑褐色,上面点缀着珍珠般的白色斑点;臀部红色;喙灰色。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19.硫黄丝雀
学名:Serinus sulphuratus;英文名:Brimstone Canary
鸟纲/雀形目/燕雀科/丝雀属;
小型鸟类;因全身披明黄色羽毛而得名;有黄色眼眉,下颚至腹部明黄色;背部与翅膀覆羽黄色中有灰黑色分布。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20.非洲羽须鹎(黑眼鹎)
学名:Pycnonotus barbatus;英文名: Common Bulbul
鸟纲/雀形目/鹎科/鹎属;
小型鸟,长约19厘米。头部整体黑褐色,喙黑色,短且直;眼睛深褐色,眼环与两颊黑色,头顶延至颈部、后背、披羽、尾羽为灰褐色;短翅,长尾;腹部白色;臀部明黄色;脚黑色。雄鸟及雌鸟的羽毛颜色相似
留鸟,多成对或以小群生活。广泛分布在非洲。栖息在林地、海岸丛林、河岸丛林、山区丛林及混合农地,主要吃果实、花蜜及昆虫。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非洲羽须鹎(黑眼鹎)
21.东非长尾伯劳
学名:Lanius cabanisi;英文名: Long-tailed Fiscal
鸟纲/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
(右小型食肉鸟;上半边黑眼、黑头、黑翅、黑尾,灰背,下半边从下颚至整个胸腹纯白色;整体看上黑下白,黑白分明。尾巴很长,故名长尾伯劳。
生性凶猛,上喙端具钩,脚趾也有利钩,嗜吃小形兽类、鸟类、蜥蜴及各种昆虫等。
大都栖息在东非较为干燥的稀树草原上的开阔的林地,巢呈杯状,置于有棘的树木或灌丛间。卵上常具有暗褐色的、大小不等的杂斑。由雌鸟孵蛋,孵化期二周,出生后由雌、雄鸟共同喂食,十二天后幼鸟可以离巢自立。伯劳鸟有着很强的母性,当有蛇之类的动物想攻击它的巢穴时,它们会拼命保护它的幼鸟而猛烈反击。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东非长尾伯劳
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英文名:Black Drongo
鸟纲/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
全长约30cm。通体黑色,上体、胸部及尾羽具辉蓝色光泽。尾长为深凹形,最外侧一对尾羽向外上方卷曲,故称卷尾。
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在开阔地常落在电线上。繁殖期有非常强的领域行为,性凶猛,非繁殖期喜结群打斗。数量多,常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像家燕那样在空中敏捷地上下翻飞,边飞边叫,从空中捕食飞虫,食物以夜蛾、蝽象、蚂蚁、蝼蛄、蝗虫等害虫为主。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23.白眉歌鵖
学名:Cossypha heuglini;英文名: White-browed Robin-chat
鸟纲/雀形目/鹟科/歌鵖属;
小型食虫鸟类。曾列鸫科。头部眼睑以上黑色,眼睛上侧有一道醒目的白色眉纹;后背橄榄色,翅膀飞羽及尾部中间的几根短羽橄榄灰色;喉部以下整个半身至尾部为鲜艳的桔色;
鸣叫声很好听;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24.红颊蓝饰雀
学名:Uraeginthus bengalus;英文名:Red-cheeked Cordon-bleu
鸟纲/雀形目/梅花雀科/蓝饰雀属;
平均寿命 8年左右;
小型雀类,身长约12.5厘米;雄鸟从头顶至背部、翅膀、下腹为棕黄色;面部、前胸、侧身及尾部为青色;两颊胭脂红。雌鸟头部为褐色,羽色不艳丽,雌雄鸟外观差异大。喙短粗壮,朱红色。
巢于树木或灌木丛中,每窝产卵4-5枚。 孵化期12天, 21天后羽毛长成。
喜食植物种子和昆虫。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红颊蓝饰雀
25.绿林戴胜
学名:Phoeniculus purpureus;英文名:Green Wood-Hoopoe
鸟纲/犀鸟目/林戴胜科/林戴胜属;
中型鸟;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热带特有鸟类;头部与躯体覆羽黑色具有金属光泽;喙桔红色,细长侧扁而向下弯曲,方便探入缝隙洞穴取食;强壮的短腿和利爪,能紧握树枝攀爬;白色的尾羽长而硬,有面有一道道黑色的横纹;攀树时尾羽张开与收起都有支撑身体的作用;
小群居生活,在树与树间短距离飞行;能发出近乎母鸡般“咯咯”的叫声,极为吵闹;群体间会相互炫耀,其中几只会表演的会快速而夸张的鞠躬动作,活泼地上上下下弯曲尾羽。
以昆虫及植物浆果为食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学名:Colius striatus;英文名:Speckeled Mousebird
鸟纲/鼠鸟目/鼠鸟科/鼠鸟属;
小型鸟,雌雄同色;大小如麻雀,但尾羽特长,约达体长的2倍;上体褐色,下体棕色。头顶具羽冠;嘴短而曲;耳羽具白斑;体羽松软细密,很像鼠毛;脚红色,强有力,趾长且锐利;与一般鸟类站枝时喜双脚趾并握不同,鼠鸟喜欢双脚分开各抓一枝,以挂住身体。
在非洲广泛分布。 在矮树或灌木丛间贴着枝干上跳动,作出各种悬挂栖息的姿态,轻捷如鼠,如演杂技一般,所以称为鼠鸟。性好结群,常几只挤在一起憩息。飞行时呈波状起伏,也能快速而径直地飞入密林中。主要取食植物的花、芽和果实。
用小树枝做巢,巢呈浅杯状,置于灌木丛间或树枝上,上面铺草。一窝产卵2-4枚,雌雄轮流孵卵。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巴林戈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27.白腹灰蕉鹃
学名:Criniferoides leucogaster;英文名:White-bellied-Go-away-bird
鸟纲/鹃形目/蕉鹃科/蓝蕉鹃属;
中型鸟;头颈、前胸、背部、双翅深灰色;胸部以下至臀部白色;头顶后方有羽冠;短嘴,嘴尖略下弯;长尾,有较宽的黑白色交错条纹;双足短,抓握有力,善在树枝间攀爬;
嗜吃香蕉,故名蕉鹃(也有资料说不喜欢吃香蕉)。主要食物取自植物,也食昆虫,特别是在繁殖季节;
非洲本地特产鸟种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白腹灰蕉鹃
28.裸脸灰蕉鹃
学名:Corythaixoides personatus;英文名:Bare-faced Go-away Bird
鸟纲/鹃形目/蕉鹃科/蕉鹃属;
中型鸟。黑眼黑脸黑喙;头顶有非常漂亮的灰白色羽冠;头颈至前胸白色;背部、双翅至尾部橄榄色;腹部浅杏色。
喜食物果实,也食昆虫,特别是在繁殖季节;
非洲本地特产鸟种;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裸脸灰蕉鹃
学名:Nectarinia;英文名:Sunbird
鸟纲/雀形目/太阳鸟科/花蜜鸟属;
小型鸣禽。体纤细;喙细长而尖,有的并下弯,先端有锯缘;舌管状,富伸缩性,先端分叉;翅短圆;尾型多样,有的短而平,有的中央尾羽特长;腿细长。雌雄异色,雄鸟羽色华丽且具金属闪光,雌鸟多橄榄绿色;
由雌鸟在树梢上编织袋状巢,以苔藓、植物纤维、毛、羽等做成;产卵2~4枚;雌鸟孵化,孵化期13~17天,雏期15~16天;
太阳鸟的一种,分布于非洲、东洋界和澳洲,我国有4属11种;品种繁多,羽色多变,难以确定确切种属;
有人把花蜜鸟与蜂鸟搞混。虽都有食花蜜习性,都有一支易于吸花蜜的弯尖嘴,但花蜜鸟大,降落后食蜜;太阳鸟很小,一边飞一边吸密。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 红胸花蜜鸟(Red-chested Sunbird)
↑ 孔雀石色花蜜鸟(Malachite Sunbird)
↑ 雌性黄腹花蜜鸟
↑ 黄腹花蜜鸟(Olive-backed Sunbird)
30.棕红鸫鹛
学名::Turdoides rubiginosa;英文名:Rufous Chatterer
鸟纲/雀形目/画眉科/鸫鹛属;
中型鸟,上身棕色,下身棕红色,长尾;
成群觅食,叫声吵闹,繁殖羽土褐色或灰褐色
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草原、干燥的稀树草原、乡村花园、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燥疏灌丛和牧草地。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巴林戈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31.桂红蚁鵖
学名:Thamnolaea cinnamomeiventris;英文名:Mocking Cliff-chat
鸟纲/雀形目/鸫科/桂红蚁鵖属;
小型鸟。体长20厘米,周身呈蓝黑色,下体至臀部为桂红色,胸部蓝黑与桂红交接处为白色,肩膀具较大面积的白斑,飞翔时露出更大面积的白羽。喜欢栖息在近水且有岩石的地域,与白翅蚁鵖相貌极为相似,区别在于合上翅膀凝立,桂红蚁鵖在肩头显现白斑,而白翅蚁鵖在翅膀靠后腰处的外缘处显现白斑。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32.暗色蚁鵖
学名:Myrmecocichla nigra;英文名:Sooty Chat
鸟纲/雀形目/鸫科/蚁鵖属;
全身乌黑色,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学名:Bradornis infuscatus;英文名:Chat Flycatcher
鸟纲/雀形目/鹟科/灰鹟属;
小型鸣禽,翅呈尖形或圆形;嘴扁平,基部宽阔;体羽棕青色,有点像小麻雀或小白灵。
善鸣叫,飞行灵便,多在空中捕食昆虫。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学名:Muscicapa caerulescens;英文名:Ashy Flycatcher
鸟纲/雀形目/鹟科/鹟属;
尖嘴,下嘴基黄色;眼圈白;上体青灰,胸侧灰褐,下体偏白;
喜食昆虫;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35.黄腰丝雀
学名:Serinus xanthopygius;英文名:Yellow-rumped Serin
鸟纲/雀形目/燕雀科/丝雀属;
小型雀鸟;外观有点像麻雀,在背部披羽及后腰、下腹都有明黄色羽毛。眼部上方有一道贯通白色眼眉,下侧有白色脸颊;
喜食植物种子与小昆虫;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36.紫蓝饰雀
学名:Uraeginthus ianthinogaster;英文名:Purple Grenadier
鸟纲/雀形目/梅花雀科/蓝饰雀属;
头部棕黄色;背部、翅膀、尾部深栗色;眼睑紫蓝色;胸腹部棕黄色间紫蓝色。尾长。喙部是粉红色。雌雄外观有差异,雌鸟深栗色区域界线模糊 ,脸部、下胸部及腹部的斑点为淡紫蓝色。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37.肯尼亚灰头麻雀
学名:Passer rufocinctus;英文名:Kenya Sparrow
鸟纲/雀形目/雀科/麻雀属;
头部灰色,背部同麻雀;
以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
分布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肯尼亚灰头麻雀
38.灰头群织雀
学名:Pseudonigrita arnaudi;英文名:Grey-capped Social Weaver
鸟纲/雀形目/文鸟科/灰头群织雀属;
大小体形似麻雀;头顶后背灰色,白色眼圈;颈部、胸腹、飞羽外侧、尾部灰褐色;飞羽内侧黑色;喙黑色,粗短的圆锥状;
以种子为食,繁殖期食昆虫;
多结群用草秆织巢栖息,可结成连片的群巢;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灰头群织雀
39.黄颈鹧鸪
学名:Francolinus leucoscepus;英文名:Yellow-necked Francolin
鸟纲/鸡形目/雉科/鸡鹧鸪属;
雄鸟的头顶至后颈部黑褐色,向后至躯体、翅膀转为黄褐色,覆纵向白斑;眼部虹膜暗褐色,周围眼睑及上喉部具红色裸露皮肤;眼先与脸颊白色;下喉部有一大块明黄色裸露皮肤,故称“黄颈鹧鸪”。喙与脚都具典型的雉类特征;
喜群居,可飞行,善疾走,在草丛中寻找草籽之类的食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40.费氏情侣鹦鹉
学名:Agapornis fischeri;英文名:Fischer's Lovebird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情侣鹦鹉属;
体长一般在14厘米左右,体重50克。头棕色,喙红色,白眼圈,背部、双翅深绿色,前胸黄色,腹部浅绿色,尾部上方为蓝色;
在希腊语中“Agape”是爱的意思,而“Ornis”则是雀鸟的意思,故又称为“爱情鸟”。喜欢群居,生活在非洲热带丛林中,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桨果为食。在野外,该鸟常集群危害农作物及果园,遭到当地农民驱赶。由于这种鸟羽色艳丽,常被捕捉饲养,致使野生数量越来越少。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费氏情侣鹦鹉
41.金尾啄木鸟
学名:Campethera abingoni;英文名:Golden-tailed Woodpecker
鸟纲/鴷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
典型的小型啄木鸟。红顶,黑颈,黑色眼周及向后方延伸的黑色条纹,眼眉、下脸颊为白色条带延伸至侧颈部,背部与翅膀绿色,灰腹,金色尾羽(因此得名),坚硬富有弹性,在啄木时支撑身体。喙强硬而尖直,呈凿形,能强有力的凿开树皮。舌头很长能灵活伸缩,表面布满一层粘液,且有许多倒刺,可以准确无误地把虫子从凿开的洞穴中钩出来。
食物主要是隐藏在树干内部蛀食的害虫。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金尾啄木鸟
学名:Terathopius ecaudatus;英文名:Bateleur
鸟纲/隼形目/鹰科短/尾雕属;
中等体型。体长约55-70厘米,短尾长8-10厘米,翼展168-190厘米,短尾长8-10厘米,体重1.9-2.9公斤。头、颈和腹部黑色具有金属光泽。背赤褐色。肩与翅膀覆羽灰白色,飞羽黑色;翅膀里侧白色。展翼及尾巴栗色;面部皮肤、鸟喙及脚红色。
产于非洲和阿拉伯地区。善在空中翻飞,大声拍动翅膀,发出鸦啼或犬吠般的鸣声,尖叫着俯冲。在开阔的田野间猎食小型哺乳类和爬虫类,也吃卵、蚱蜢和腐肉。嗜食蛇。营巢于低矮、枝条伸展的树上,巢由树枝构成,内垫以树叶。每窝产一卵。由雌鸟孵卵,孵化期40天或更长。幼鸟孵出3或4个月后羽毛方丰满。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学名:Elanus caeruleus;英文名:Black-winged Kite
鸟纲/隼形目/鹰科/黑翅鸢属;
小型猛禽,体长约33厘米。上体蓝灰色,下体白色。眼先和眼周具黑斑,肩部亦有黑斑,飞翔时初级飞羽下面黑色,和白色的下体形成鲜明对照。尾较短,平尾,中间稍凹,呈浅叉状。脚黄色,嘴黑色。常在空中翱翔,间或进行滑翔。
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飞翔的高度较低,采用盘旋、翱翔等方式。一般单独活动,活动在白天,多在早晨和黄昏进行。主要以田间的鼠类、昆虫、小鸟、野兔、昆虫和爬行动物等为食。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学名:Buteo augur;英文名:Augur Buzzard
鸟纲/隼形目/鹰科/鵟属;
大型猛禽。头、颈、上半身深棕色;下半身白色;喙与眼先黄色;喙尖黑色。
食肉性,以各种鼠类为主食,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繁殖期为5-7月份。通常营巢于林缘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喜置巢于树冠的上部接近主干的枝杈上。也有的个体营巢于悬岩上,或侵占乌鸦的巢。每窝产卵2-3枚,由亲鸟共同孵化,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大约28天。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大约40-45天后,习飞翔和离巢。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纳库鲁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学名:Polemaetus bellicosus;英文名:Martial Eagle
鸟纲/隼形目/鹰科/猛雕属;
非洲最大的鹰,猛雕属中唯一的成员。体长78~86厘米,翼展约1.9~2.6米。成年体重5公斤左右。头、胸部与上半身深棕色,下半身白色,略带黑色的斑纹。雌性比雄性体大,拥有更多的斑纹。
栖息于沙漠、草原和林地等环境中,捕食蹄兔、野兔、羚羊、蛇类、猫鼬、獴、巨蜥和其它鸟类等,甚至还捕杀胡狼、大耳狐、薮猫等小型食肉动物和各种大型猫科的幼崽,成年雕的捕猎范围的大约50平方英里。
通常筑巢于大树或悬崖上,每窝产卵1~2枚,由雌雕负责孵化,孵化期47~51天,育雏期8~12个月。雏雕的羽毛完全长成与成年雕相同需要约7年。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学名:Haliaeetus vocifer;英文名:African Fish Eagle
鸟纲/隼形目/鹰科/海雕属;
中大型猛禽。身长约74-84厘米,翼展1.70-2米,雄鸟体重1.9-2.5公斤,雌鸟大于雄鸟,翼展约2.4米,体重约3-3.6公斤,头、颈、胸、后背、尾白色,躯体其他部分及翅膀覆羽棕色,飞羽上黑下灰;眼先及喙黄色,喙的前端深灰色。寿命12年。
主要的食物是鱼。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奈瓦莎、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47.肉垂秃鹫
学名:Torgos tracheliotus;英文名:Lappet-faced Vulture
鸟纲/隼形目/鹰科/肉垂秃鹫属;
生活在非洲荒漠草原上的一种数量非常多的大型鹫,体长约1米,展翼可达2.7米,因裸露的头部两侧悬垂着粉色肉垂而得名。背部羽毛黑色和褐色间杂,尾楔型,腹部长有大量白色绒羽。进食时,它们原来粉红色的脸和颈因兴奋会渐渐变成红色,极度兴奋时甚至可以变成紫红色。
是唯一能撕开猎物毛皮的秃鹫。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48.黑白兀鹫
学名:Gyps rueppellii;英文名:Rueppell's Vulture
鸟纲/隼形目/鹰科/兀鹫属;
雄鸟与雌鸟相似,长85-107厘米,翼展2.6米,重6.4-9公斤。脖颈以上至头部皮肤裸露,只有稀疏的白色绒毛,这是秃鹫特有的属性,以方便探入动物体内啄食;躯体的羽毛及翅膀的覆羽为深褐色,羽毛的末端为白色花边,深褐色与白色密集交错,看上去像是全身布满黑白斑点,故称“黑白兀鹫”。
会集群生活,喜食动物尸体。能以高达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飞行,到离开鸟巢150公里以外的地方觅食。亦能在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度飞行,有记录曾飞到海拔11000米的高度。它们的鸟巢会筑在岩礁上,或是在金合欢树上。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马赛马拉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学名:Ephippiorhynchus senegalensis;英文名:Saddle-billed Stork; 又名凹嘴鹳
鸟纲/鹳形目/鹳科/黑颈鹳属;
身高1.6米左右,身躯如鹳似鹤,长嘴,长腿。喙最为惹眼,成鸟的喙宽长壮且色彩鲜艳,颜色分三段:中段黑,前后段大红。因喙上覆有明黄色的肉垂酷似马鞍而得名;眼睛虹膜黄色;头、颈、翅膀飞羽、尾部覆羽深黑色;颈部下端、后背、胸腹部、翅膀覆羽纯白色。
栖居在平原、半干旱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沼泽,成对或结小群活动,日行性。用嘴在浊水中摆动,靠触觉捕食鱼、蛙、爬行动物、软体动物和昆虫。
成对分散在树上筑巢、栖息,求偶时,会展翅奔跑,露出带有斑纹的羽毛。繁殖期在每年的雨季,营巢于大树上,每窝产卵1~5枚。孵化期30~35天,为晚成鸟。寿命可达25年。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 鞍嘴鹳亚成鸟。成鸟的喙呈黄黑红色。
学名:Scopus umbretta;英文名:Hamerkop
鸟纲/鹳形目/锤头鹳科/锤头鹳属;
中小型鹳鸟,体长约50-60厘米。奇异的外型特征是头部向后的长冠羽与嘴呈一直线使头部呈锤型,因而得名;虹膜褐色;喙粗大而侧扁,尖端呈钩状,黑色,与短脚的颜色类似;颈较短,前三趾间有微蹼;羽衣为几乎均匀的焦茶色或土褐色,雌雄同色。是一种保持有原始特征的鸟。
黄昏时特别活跃,低著头停息溪畔,或慢慢涉行,两脚交替著搅动泥浆。觅食软体动物、蛙、小鱼和水生昆虫。
以用小枝、泥、粪造成球状大巢著名,巢建在突出的水面的树杈上(也有的营巢在岩棚上),坚固得人上去都踩不坏。雌雄共同造巢,约需1~1.5个月完成,一个巢通常用几年。不大的入口建在在侧面,里面有直径13-18厘米、长40-60厘米深的通道进入垫以稀泥的中心室。每窝产卵3~6枚。每窝产3~7枚卵。雌雄鸟共同孵卵、育雏,孵化期约50天,亲鸟的嘴像勺子样的一口一口地喂雏。
非洲原住民有些怕锤头鹳,认为看到它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主要因它那奇异的外观及令人刺耳的叫声,它们很喜欢在下雨前鸣叫。锤头鹳发出的叫声似尖锐刺耳的金属声,有时的叫声不但刺耳而且象人在得意的大笑,听来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巴林戈湖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难
51.黄嘴鹮鹳
学名:Mycteria ibis;英文名:Yellow-billed Stork (Mycteria ibis)
鸟纲/鹳形目鹳科/鹮鹳属;
体型较大的鹳类,身长可达90-100厘米,翼展可达150厘米。身体以白色为主;两翼飞羽及尾羽黑色;虹膜褐色;眼部周围上至头顶下至颚部,裸露非常鲜艳的红色皮肤;嘴橘黄色,很长,尖部下弯;长脚,粉红色。雌雄相似。
通常成对或小群在水边浅水处觅食,在雨季食物丰富的时候也形成大群。主要以鱼类为食,但也吃蛙、爬行类、甲壳类和昆虫等其他动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许植物性食物。觅食时常在水边浅水处缓慢地行走,半张着嘴,脚一边在水中或泥中移动,一边探索,同时煽动两翅干扰它的潜在被捕获物,有时也通过嘴在水中来回运动来探觅食物。饱食后常单腿站立在岸上休息,身体呈驼背状。
营巢于水域附近的树上,每窝产3~4枚卵,孵化期27~29天,寿命可达20年。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51.黄嘴鹮鹳
52.非洲白鹮
学名:Threskiornis aethiopicus;英文名:African sacred ibis;又称:埃及圣鹮、埃及圣鹭
鸟纲/鹳形目/鹮科/鹮属;
长约68厘米,头、颈黑色,身体白色,头部、颈部黑色,初级和次级飞羽尖端黑色,下背部有大量黑色纱状装饰羽;眼周围裸露黑色皮肤;翼下裸露红色皮肤;体侧羽毛有的带黄褐色;喙黑色,长、厚且逐步下弯;脚黑色;雄鸟及雌鸟外观相似。
成群在开阔的沼泽、河边、潮间带或湿草地上觅食,食物主要是大型直翅目的昆虫、小型脊椎动物、水生的甲虫、甲壳类、贝类、鱼虾、鸟蛋、雏鸟、根茎、种子等。常成群一起觅食,一边缓慢移动,一边取食。会啄取地面的食物,也会以喙挖掘泥地深层的食物。
在树上筑巢,每次产2-3枚卵。
在古埃及,埃及圣鹮被受尊崇,且会被制成木乃伊,成为托特的象征。希罗多德及老普林尼都指埃及圣鹮可以对抗蛇。另亦有指只要将埃及圣鹮作为祭牲,就可以杀死带来瘟疫的苍蝇。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学名:Bostrychia hagedash;英文名:Hadada Ibis
鸟纲/鹳形目/鹮科/鹮属;
头部深灰色;眼先有黑色皮肤裸露;腮部有少量白羽;颈部深灰色,羽毛边缘有浅色花纹;背部、腹部、飞羽、尾部深灰色与深棕色间杂;喙长、厚且弯,上侧有朱红斑纹;脚黑色,局部有朱红色斑纹。
习性与白鹮相似,喜在水边或沼泽处活动觅食;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54.非洲琵鹭
学名:Platalea alba;英文名:African
鸟纲/鹳形目/鹮科/琵鹭属;
候鸟。体长约60~90厘米。头的前部裸露红色皮肤;身体羽毛白色;腿红色。最有特点的部位是嘴:扁平长,顶端扩大呈匙形,有些像琵琶,因而得名。匙面上浅灰绿色。
常成群活动。多在早晨和黄昏的浅水处觅食,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物及两栖类。觅食时一边在浅水处行走,一边将嘴张开一个小缝伸入水中左右扫动,碰到猎获物时马上銜住。性情比较机警,飞翔时两脚伸向后方,头颈向前伸直,两翅快速鼓动,能利用热气流进行滑翔。
喜集群繁殖。通常于沼泽草丛中或水上营巢,每年繁殖1次,每窝产卵2~5枚。孵化期21天。雌雄亲鸟共孵、共育。小鸟28日离巢,35~40日能飞。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学名:Ardea cinerea firasa;英文名:Grey Heron
鸟纲/鹳形目/鹭科/仓鹭属;
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大型水鸟。体长约0.7-1米,体重0.9-1.8公斤,雄鸟头顶中央、颈部白色;头顶两侧与枕部黑色;羽冠为4根细长的黑色羽毛,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形若辫子;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自背至尾及双翅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颏、喉白色,颈的基部有呈披针形的灰白色长羽披散在胸前。胸、腹白色;前胸两侧各有一块大的紫黑色斑;腿杆部羽毛白色,下端角质皮肤黄色,爪黑色;虹膜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黄色。
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成对或小群活动。常单独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故有“长脖老等”之称。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的拖于尾后。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
主要以小型鱼类、泥鳅、虾、喇蛄、蜻蜓幼虫、蜥蜴、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多成小群集中营巢于水域附近的树上或水草丛中。巢材用干树枝和枯草等。巢呈圆柱状,每窝产卵3-6枚,刚产出的卵颜色鲜艳,呈蓝绿色,以后逐渐变为天蓝色或苍白色。雌雄亲鸟共同孵化,孵化期25天左右。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56.非洲大白鹭
学名:Casmerodius albus melanorhynchos;英文名:African Great Egret
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
体长约90厘米,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全身白色,嘴黄色,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头无羽冠;虹膜淡黄;嘴角有一条黑线(嘴裂)直达眼后;脚黑色。
栖息于湖泊、沼泽等湿地。步行时颈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
以小鱼及水中软体动物、小两栖动物为食。
喜在树丛高处用树枝草棍建巢,每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6枚,多为4枚。卵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天蓝色,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25~26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巴林戈、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非洲大白鹭
学名:Ardea goliath;英文名:Goliath Heron
鸟纲/鹳形目/鹭科/巨鹭属;
世界上最大的鹭科鸟类,涉禽。体高1.20-1.52米,翼展阔1.85-2.30米,体重4-5公斤。雄雌鸟长相相近,整体看脖子以上栗色,躯体部分灰色;下巴、喉咙、前颈及上胸白色,前颈及上胸间有黑色斑纹。下胸及腹部浅黄色,有黑色斑纹。上颌黑色,眼睛黄绿色。双脚黑色。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羽,胸前有饰羽,头顶有的有冠羽,腿部被羽。
栖息于湖泊、沼泽及红树林。飞行很慢,仿佛很笨重,头缩至两肩之间,两翅鼓动缓慢、脚向后直伸,远远突出于尾外。呜声响亮而有些嘶哑。
喜长时间在水边的站立不动,常见收起一腿,仅用一脚站立于水边,静静的观察和等候鱼群和其他动物到来,机会出现时,会快速以其喙刺起猎。主要吃鱼类、两栖类及细小的啮齿目。
繁殖期多为群居,在树上、灌丛上或地面上用枝条筑造浅巢,巢穴直径至少有1米,每巢产卵2-5枚,卵呈淡蓝色、白色或皮黄色,无斑点。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4-30天。5周后幼鸟离巢。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学名:Ardea melanocephala;英文名:Black-headed Heron
鸟纲/鹳形目/鹭科/黑头鹭属;
大型涉禽,身长85~92厘米,翼展150厘米,体重1.2公斤。体形与灰鹭相似,颜色更暗些,总体呈暗灰色,各部位羽毛的灰色亮度有差别。喉咙、脸颊白色,与冠颈部和背部形成对比。头部背后的冠羽很长。
生活在开阔地区,依水而居,在浅水和泥土中寻找猎物,用长而锋利的喙飞快地攫食,主要食物包括鱼、虾、蛙、昆虫、螃蟹、蛇类、软体动物及小型啮齿类。
繁殖期群居,在树上用枝条筑造平台式浅巢,每次产卵2~6枚,卵奶油色无斑点。雌雄共同孵卵,孵育期25天左右,40~55天后幼鸟离巢。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中
学名:Bubulcus ibis;英文名:Cattle Egret
鸟纲/鹳形目/鹭科/牛背鹭属;
中型涉禽,体长50厘米左右,体重0.4公斤左右;飞行时头缩到背上,颈向下突出,像一个大的喉囊,身体呈驼背状;站立时亦像驼背,嘴和颈亦较短粗;嘴和颈明显较其他鹭短粗,显得身体很大。头顶与颈下、前胸、背部、翅膀覆羽有小片具羽枝分散成发状的橙黄色饰羽;其余部分白色。虹膜金黄色。嘴、眼先、眼周裸露皮肤黄色,腿杆与趾黑色。
唯一以昆虫为主食的鹭类,常与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跟随其后捕食被从水草中惊飞的昆虫,也常在牛背上歇息,故名。
营巢于树上或竹林上。常成群营群巢。每窝产卵4-9枚,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1-24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安博塞利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学名:Ardeola ralloides;英文名:Squacoo Heron
鸟纲/鹳形目/鹭科/黄池鹭属
中型涉禽,体形大小似牛背鹭。 体长44~47厘米, 翼展80~92厘米,体重0.5~30公斤,寿命11 年。雌雄同色。体表整体看以棕色或杏黄色为主,翅膀及腹部白色为主。头部有飘逸饰羽,颈及上胸的羽毛有丝状蓑羽。鸟喙灰蓝色,脚部黄色。
一种很安静的鹭鸟。生活在河口三角洲和森林、沼泽地、沿岸茂密的植被、水生植被区、池塘,沟渠,稻田和湖泊。青蛙是它们最喜欢的食物,也吃昆虫和鱼类。
在树木,灌木丛或芦苇丛筑巢,每次产4~6枚浅蓝绿色的卵,无斑点。持续孵化天22~24,雌雄共同孵卵。小鸟留巢45天。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度:易
61.红冠水鸡
学名:Gallinula chloropus;英文名: Common Moorhen;又名黑水鸡
鸟纲/鹤形目/秧鸡科/黑水鸡属;
中型涉禽,两性相似,雌鸟稍小。体长24-35厘米,体重0.2-0.4公斤。通体黑褐色,虹膜红色,嘴先端黄色,嘴基与额甲红色,两胁具宽阔的白色纵纹,尾下覆羽两侧亦为白色,中间黑色,黑白分明,甚为醒目。脚黄绿色,脚上部有一鲜红色环带,亦甚醒目。
栖息于水边灌木丛、蒲草、苇丛,善潜水,多成对活动。 一般不起飞,特别是不做远距离飞行,飞行速度缓慢,也飞得不高,常常紧贴水面飞行,飞不多远又落入水面或水草丛中;叫声清脆;属杂食性鸟类,以水草、小鱼虾、水生昆虫与部分植物嫩芽等为食。
繁殖期一年可产两窝,每窝三至五枚布满红斑之蛋,亲鸟轮流孵蛋。
本次观看到的地点:奈瓦莎
可观看到的难易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跳上龙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