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锁则边的小卵圆孔未闭严重吗弹不出来怎么办

选材课堂:弹子锁选购技巧
机械锁是现在常用的锁具,但是机械锁也有几种安全级别,在选购的时候还需注意锁具的等级,下面小编就详细向大家介绍弹子锁的种类以及选购方法,一起来了解吧。
机械锁是现在常用的锁具,但是机械锁也有几种安全级别,在选购的时候还需注意锁具的等级,下面小编就详细向大家介绍弹子锁的种类以及选购方法,一起来了解吧。
一、全面了解弹子锁
1、弹子锁的组成构件  
弹子锁一般由锁芯、弹子、弹簧、锁舌、钥匙等几部分组成。其中锁芯分内锁芯和外锁芯,内锁芯是你插钥匙的地方;铜弹子分内弹子和外弹子,圆柱形,长短不一;弹簧是装在外锁芯的圆孔中顶住弹子;锁舌则是开锁时伸缩的部分;钥匙有不同高度的&牙花&对应不同长度的弹子。
2、弹子锁的劣势   
弹子锁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锁具。然而,随着弹子锁的广泛运用,弹子锁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其中最普通的A级锁甚至可以让人在几秒之内就能打开,比用钥匙还快。在电影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高手利用一根铁丝等,往钥匙里捅几下,锁就可以被打开。
3、弹子锁的安全级别   
为了增进的弹子锁的安全性,开启难度更大,结构更复杂的弹子锁不断出现,目前,弹子锁有单向、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等多种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一般来讲越复杂的越难被开启。目前,对于不同的锁具设置了不同安全级别,分别是A、B、超B级三级,相对应的安全性越高。   
A级锁   
A级防盗锁弹子结构为单排弹子或十字锁,钥匙主要有一字钥匙和十字钥匙。A级锁芯内部结构非常简单,仅限于弹子的变化,弹子槽少而浅。防技术性开启时间1分钟内,互开率极高。   
B级锁   
B级锁钥匙为平板钥匙,有双排弹子槽,跟A级锁不同的地方在于钥匙面多了一排弯弯曲曲不规则的线条。锁芯主要类型为3种,电脑双排锁芯、双排月牙锁芯、双面叶片锁芯。B级锁防技术性开启时间5分钟内,互开率高。通过强扭工具,1分钟内可以开启锁芯。   
超B级锁   
钥匙形状为单面叶片内铣槽或外铣槽钥匙,锁芯类型为边柱锁芯。经公安部检测270分钟无法技术开启,区域互开率为零。弹子结构为双排叶片加V型边柱锁定,如果用强扭工具开启锁芯 ,锁芯内部破坏,自爆锁死,导致无法开启。   
二、弹子锁选购步骤
1、看钥匙牙花
牙越多,齿越深,排列越复杂,开启难度越大,防盗性能越好;
重量越重,锁芯质量越好,锁芯内的珠子越多,防盗功能越好;
3、看颜色色泽做工
质量好的锁芯采用电镀处理,表面光滑,色泽明亮。其中颜色深黄的是铜芯,比较坚固,防盗性能较好,锁芯色泽暗淡,颜色灰白有气泡的是锌合金,防盗性能一般。
4、试插钥匙
钥匙旋转插入锁芯被卡的防盗性能差。
温馨提示:更多实用装修知识、工地实景跟拍,敬请关注掌上齐家网(微信号:mall_jia)。
手机号码不能为空
手机号码不能为空
现场团购活动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防盗意识不断提升,在现在的家庭生活中防盗门被大量的使用,相信大家对于防盗锁级别都有所了解,现在市面上防盗锁款式功、种类、级别等都有所不用,根据防盗锁锁芯原理不同分为叶片锁、磁性锁、弹子锁、指纹锁、IC卡锁等。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防盗锁级别鉴别方法。
门是我们家的“守护神”,是家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所以安全门的选购是非常重要的。本期小编就详细向大家介绍安全门的选购步骤方法,一起来了解吧。
防盗门是我们家庭的安全守护者,让我们多了安全感,而锁芯是防盗门的一个重要配件,可以说锁芯是防盗门的心脏,它兼备了防盗门的安全性能,所以选择防盗门的时候需要看锁芯的好坏,在锁芯中C级锁芯是锁芯中安全系数更高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说说C级锁芯的相关介绍,大家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哦!
1、几种撬门方式梁上君子的手段从最早的溜门撬锁,到如今的锡纸开锁,也是伴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世上没有开不了的锁,只能最大程度上去增加窃贼开锁的难度。三个时代的不同盗窃手法基本构成了现在的主流手段。80-90年代(撬门时代):这个时期,窃贼常用撬门的方式进行入室盗窃。由于当时的门大多是在当地自行焊
上海齐家王力安全门
小偷几秒就能开!你家的门锁到底安全吗?  都说年关防贼。大多数人能想到并采用的防盗方法,也就是一扇密不透风的防盗门。但外表看上去“铜墙铁壁”的防盗门是否真结实可靠?中消协近日在官网发布消费警示称,防盗门A级锁几十秒甚至几秒就能打开,消费者应尽快更换更
已有0条评论
扫一扫,关注齐家装修官方微信号
获取我的装修方案
“您还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更多装修服务”
根据该面积估算半包报价为 :
因选择的材料品牌、施工工艺及实际工程量的不同,报价会有差异,具体报价还以装修公司上门实地量房后计算的报价为准,
报名获取更多优惠
免费热线:400-660-7700
您好,90天内您装修开工的最佳吉日是:
若当天您无法开工,日 星期五 十月初九【乙未年 丁亥月 庚子日】也是您装修开工的吉日。
结果已同步发送到您手机,齐家网,帮助用户轻松实现装修,感谢您的使用。
星座匹配装修风格:
更适合于“现代简约” 装修风格
喜欢出风头的羊儿不太希望自己的家居风格与他人一致。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使得整个家居环境时髦又不失品味。白羊比较喜欢在家中接待友人,这种装修风格能让白羊在接待友人时面子十足。
可参考如下更多“现代简约”风格装修案例图
恭喜您,报名成功!
齐家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www.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 沪B2- 组织机构代码证: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网信认证 网信编码: 举报电话:021-本人喜欢收藏,特爱古锁。闲来无事,将收藏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出来,供大家娱乐。希望大家喜欢。        古锁收藏故事    一、赝品锁的困惑    对玩家来说,最头疼的事莫过于买到赝品,对于锁具收藏者来说也是如此。我收藏古锁多年,也是在真真假假中摸索前进。在自己的收藏品中,赝品锁的比例不少于10%。对我来说,买到赝品锁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本身鉴别能力有限,眼力不够,容易打眼。这在收藏初期几率最高;二是对某一品种的收藏要求迫切,当遇到时往往不做过多的鉴别和思考,即使有疑点,也往往以先入为主的心态将其轻轻带过,因此容易失误;第三种应该是良性的,即买赝品是出于学习的需要。有时为了增加相关知识,或是为了提高鉴别能力,故意买来赝品进行研究比较,实为日后少打眼着想啊。    现在市场上赝品锁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古锁是古玩的一个门类(目前暂且在杂项里),因此,古锁被仿造也是正常的,在情理之中的;二是古锁由于是古代老百姓的日用品,因此传世的精品锁不多,而现在随着收藏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古锁,存世的古锁难以满足其收藏的要求,因此,仿造锁也就应运而生了。如果反向思考,赝品锁多起来也是好事,一是能够满足众多收藏者的需求,二是说明古锁收藏的群体在不断增强壮大。    一、赝品锁将我引入收藏之路    我收藏的前两把锁都是赝品锁。虽说是赝品,但由此也揭开了我收藏古代锁具的序幕。    记得是在日的时候,在美丽如画的沂山风景区,正在和儿子闲逛的我忽然发现一个兜售旅游品的摊位上有一个奇特的东西。它由黄铜制成,不足10厘米长,主体两端镂刻着两个小兽头,形似狮首,口衔圆环,神态严峻。这把锁中间有一根长轴,下面连接五个转轮,每个转轮上刻有四个字,总计5组20个字,分别为“锄汗谁粒”、“禾滴知粒”、“日禾盘皆”、“当下中辛”、“午土餐苦”。从左到右读可依次凑成一首朗朗上口、妇孺皆知的唐朝李绅所做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是这首诗深深地吸引了我和儿子。经询问摊主得知,这是一把古代密码锁,经过旋转转轮,将密码“锄禾日当午”对上后,才可以打开。事后摊主说,他也是从农村收来的,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密码,经过好长时间摸索后才找到。所以对我说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忘记。    当时觉得古代人真是太聪明了,难怪古代就有四大发明。本着集文学性和收藏性相结合的想法,便与摊主讨价还价,最终以50元钱的价格买了下来给孩子玩。没想到这竟成了我收藏古锁的开始,虽然日后得知这是一把赝品锁。    事隔不久,去沂水大峡谷风景区,我便有意在卖旅游产品的摊位上搜寻,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又发现了一把古锁。这是一把古代琵琶锁,长12厘米,形似古代的琵琶。琵琶下部浮雕一盘躯昂首的龙,威武可见。琵琶上部左右各有两个旋把,共四弦。最上边琵琶头上内嵌一块绿色宝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琵琶锁造型古朴典雅,让人甚是喜爱,久久不能离手,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最终以8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这把琵琶锁,经后来学习得知,也是一把高仿的工艺品锁。    虽然对古锁一无所知,但这两把古锁对我的吸引力却使我不能自拔。回家后,抽闲暇时间开始上网查询,并开始学习有关古锁的基本知识。网络上零零散散的古锁知识使我对古锁有了一个大体了解。为了更进一步掌握古锁的有关知识,我从淘宝网上搜寻到一本有关古锁知识的书籍,这就是陈邦仁先生所著的《中华古锁》一书。陈邦仁先生长年收藏古锁,并对古锁有较深厚的研究。书中根据自己的收藏经历详细地介绍了有关古锁的相关知识,并有大量的古锁图片,为初入道者提供了很好的教材。也正是这本书,真正地将我引入古锁的收藏之门。    自此之后,便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收藏古锁,一发而不可收拾。但在收藏的过程中,赝品锁始终伴随在我的左右,虽说为我造成了金钱上的损失,但给我带来更多的是收藏知识的增长。      第一次买到的两把赝品锁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沙发…
  二、绘声绘色的故事最易让人上当  经过一段时间的收藏和研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对古锁的鉴别能力已是很不错了。如此便可以在古玩市场驰骋了。殊不知,这一次又打眼了。虽说丢钱不多,但丢人甚大。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照例来到了开元文化市场闲逛,总想捡个漏,买到把好锁。但转了一圈又一圈,除了一些大路货以外,没有任何发现。正在失望之际,瞥眼看到市场不远处墙角边有一老大爷摆了小摊。  大爷的摊子不大,有半米见方。别人的摊子是用红布铺地(注:一般古玩市场地摊上大多用红布铺地,一则是为了显眼,暗示生意红红火火,另外还有辟邪之意。据说古董以前叫“骨董”,即以前人用过的东西,所以用红布来辟邪),而他则用一块脏兮兮的白布铺地,傍边还放着个破布兜。再往上看,大爷瘦骨嶙峋,胡子很长,年龄得有70岁了。  反正闲着没事,我便溜达过去,扫看摊上的器物。大爷摊上的东西不多,一个青瓷小碗、一个铜墨盒,还有一个瓷枕头。对这些东西,我一点也没有兴趣。我所感兴趣的当然还是古锁。  “大爷,还有别的么?”我有一言无一言的搭讪着。  “就从农村掏来这点玩意,混个饭吃。哎,人老了,不容易啊!”大爷感叹道。  “是啊,确实不易!”我答道。  临走时我又问了一句:“大爷没淘到古锁什么的?”“锁?”大爷一愣,又微微一笑道:“别说,还真叫你猜中了。我这还真有一把锁。”说完,大爷在破布兜里摸索了半天,拿出了一个物件。  我接过后仔细观察,原来是一把琵琶造型的古锁。前面说过,我已经买了一把赝品琵琶锁,因此,这把我可不能再打眼了。  只见这把琵琶锁造型与赝品锁不同,它在锁体上刻有“喜鹊登梅”图案,刻工还算细致。琵琶上方没有镶嵌绿宝石,而只是简单琵琶旋钮造型,锁梁在琵琶身后,钥匙孔在琵琶下方。整体形象娇美,锁体上也有包浆,只是感觉制造上欠缺功夫,不是特别的精细。  “有钥匙么?”我问道,还是打开再看看里面吧,我心里想。  “钥匙?早没了。这么个老东西,钥匙早就不知去哪儿了。收的时候,老乡就已经没有钥匙了。”大爷答道,“不用钥匙就能开开”大爷边说边把锁拿过去,左右一晃,就把锁芯拉了出来。原来簧片弹性已经不是很好,因此晃晃便可以打开。  我又接过锁来,仔细研究,久久不能判断出是新还是老。  大爷看我犹豫,便又说道:“锁既然没有钥匙了,就便宜点卖给你吧。”  “多少钱?”我感兴趣地问。  “给100吧。”大爷答道。  “这么贵?一是没有钥匙,另外还不知是真是假呢?”我故意说道。  “这还有假?从农村老百姓家里收来的东西还有假么?”大爷反问道。  “这也不一定啊,现在造假的很多,防不胜防啊!”我也不敢示弱。  “要就要,不要就算了。”大爷有点不耐烦了。  “别介,我再考虑考虑。”我还是在犹豫,关键问题是对真假把握不住啊。  大爷这时不再理我,转向其他人闲聊。  这时,我还是犹豫不定。  “小伙子,这锁不错,我看是真的。再说,老人家也不容易,这么大年龄了,还在这摆摊卖货。你就要了吧。”帮边有人答话说。  我在心里仔细分析,虽说这锁看起来有点玄乎,但大爷这么大年纪,还会骗人么?再说,他从农村收来的,一般不会错。另外,这把锁连钥匙都没有,还能有假?如果是赝品锁的话,怎么会没有钥匙呢?想到这里,我决心已下。但此时还不能让人看出来。  “行是行,只是还是有点贵,能不能再便宜一点?”我问道。  “你要真心要,给80吧,挣顿饭钱。”大爷爽快地答道。  “好,成交!”我说完就把80块钱给了老大爷。  交易完成好,我喜滋滋地拿着80元淘来的琵琶锁回家了。  回家后,经过仔细研究、对比,才知道这也是一把赝品锁(见下图第一把)。  现在好多农村老百姓买卖赝品成风,他们把很多仿造的赝品事先埋到地里,然后再带收古玩的人去现场挖掘,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就上当受骗了。另外,古玩市场中还有一种“笼子”,必须特别引起注意。“笼子”以前主要用于瓷器,即由于许多收藏爱好者认为不完整的、有缺陷的瓷器应该是真品,造假者抓住这个心理,故意把瓷器打坏,这被行内戏称为“自残”。但现在在古锁上也有应用。  从上面这段买锁的经历可以得出教训,一是求锁心切,容易误判;二是相信从农村收来的就是真的,即轻信;三是认为不全的就可能是真品,容易上当;四是贪图小便宜,光想捡漏,殊不知便宜无好货啊!  
  点击量不是很高啊,我一般白天更新。
  三、网上古玩真假难辨  据记者在西安古玩市场调查,这里的文物资源虽然丰富,但古玩市场内经营的绝大部分是赝品,其比例高达95%左右。因此,要想在古玩市场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确实很难。  现在由于网络的发达,网上交易非常红火,古玩交易亦是如此。有网在手,可以四通八达,天南海北的古玩都可以买到。但有一点必须清醒,即由于网络的局限性,仅凭照片往往更难以判断真伪,更容易打眼。  我的许多藏品都是从网上购得,因此来源十分地丰富,但同时所购赝品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  我从网上邮购的第一把赝品锁也是一把琵琶锁(实在是不好意思,截止到现在,光在琵琶锁上我就栽了三次了。这都是由于我太想得到一把琵琶锁了,惭愧啊!见下图第二把)。    两把赝品琵琶锁  一天晚上,将电视频道调了三遍也没有发现什么好节目,便索性打开电脑上网转转。联上后便直接进入淘宝网。哈,里面古玩可真不少啊。直接搜索,各种古锁便映入眼帘。仔仔细细地翻看,终于发现了一把琵琶锁(该死的琵琶锁啊!)。  只见这把琵琶锁,锁身镂刻“喜鹊登梅”图案,琵琶上面还有一人头雕像,显得格外雍容华贵。细看包浆,虽然感觉不是特别理想,但应该问题不大,只是感觉有些地方黑乎乎的,有火烧的感觉。由于仅有图片,因此100%断定新老就显的极为困难。既然这样,不如先收藏了,明天再仔细研究研究。  第二天打开后,仍然不能断定。打开阿里旺旺,卖家在线,于是便与卖家聊了起来。卖家信誓旦旦地保证,所有物品均包老,但我却不敢苟同。也许是内心欲望特别强烈的缘故,我还是不由自主地与卖家砍起价来。  “你的锁怎么这么贵啊?”我问道。  “不贵啊,老东西就是这个价。”卖家回答说。  “还不贵啊,都360了?”我又说。  “没办法,进价高,价低出不了。”对方回答挺干脆。  看来今天的价砍起来有难度了。不行,还得使出杀手锏。  “你的锁不太像真的啊,买了岂不亏了?”我又说。  “哎,朋友,你若真要,280拿走,OK?”卖家回答道。  “别了,200元我要了。”我又砍道。  “实在是太低了,这样吧,220元不包邮。行就出,不行就算了。”卖家最后说。  看来也就是这个价了。要了要了吧,碰上一把好锁不容易,尽管心里忐忑不安,不能确定真假。  “OK,成交!”我最后一锤定音。  哎,终于又一把赝品锁买到手了!  其实,对这种赝品锁,还是比较容易鉴别的。只所以买到,一大部分是因为心里一直想要一把琵琶锁,再者就是网上图片看不准确,网上购物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拿到手后,只要仔细鉴别,不难发现是假的。  网上买假的经历不少,大多没有什么悬念。卖家基本都包老,打不打眼全凭藏友自己的眼光了。  有意思的是,我网上买一把假锁的价格往往比买到一把真锁的价格高很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对一般赝品来说都没有问题,打眼就打在从未见过的赝品上。由于这些赝品以前没有见过,造型不熟悉,因此仅凭一张两张照片来判断,是在是难以把握准确。  清末民国初年,有一种鸟锁,极为少见。过去只在书上见过,从未见过真实是物件。有一次在网上发现了一把,标价高达580元。这在当时的锁中,价格算是高的。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400多买了下来。这把锁仿造的水平极高,即使拿到手,也难以断定真假。虽然有些地方露出破绽,但宁愿相信是真的!人是感情动物,不到最后一刻,是很难相信的。知道以后网上不断出现同类锁时,才终于说服自己相信又高价买了一把假锁。    仿铜鸟锁  同样的事情不断发生。有一天,我在网上又发现了一把锁,这是一把二开铜鱼锁。其形状样式与其它铜鱼锁基本一样,不同的是该锁开启时需要用两把钥匙分别开启才可以,即造型为鱼的两开锁。它共有两把钥匙,一把短的,匙柄为弧线三角形,齿为“王”字型;另一把是长条状,在齿中间开槽。开锁时,先用短钥匙插入鱼身处钥匙孔,向鱼头方向横推,即可将鱼头和锁梁拉出一部分;然后将长钥匙从鱼背处的钥匙孔插入即可开启。该鱼锁长20.5厘米,宽12.5厘米,厚2.5厘米。由于这种两开鱼锁第一次见,所以一看到就被其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不光造型优美,而且锁大,两开。这一切都将是错误的开始。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我最终以1100元的高价买到,创有史以来我买锁之天价(那时锁的价格普遍不高)。同上一把鸟锁一样,即使拿到手后,也很难辨别真伪。因为其工艺确实很美,而且仿造的很好。不过,古锁的历史虽长,但以铜锁来说,大多以清民国后居多,因此,即使是近代仿制的锁,也很难得以判断。尤其是一些近代仿锁,也是有一定的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网上买的仿二开铜鱼锁  上面三例是我在网上买锁碰到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有一些,在这里就不多啰嗦了。不过,网上购物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古玩多、广、便宜等优点,又有常遭赝品袭击之不利,关键是自己长眼,不要被赝品所蒙蔽。  四、家里淘宝一样是赝品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照例来到开元文化市场,希望能有更为惊喜的发现。但逛了几圈后,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收获,顿觉感叹山东市场古锁的稀有,难为邻居潍坊古时号称中国四大铜锁产地之一,其实也不过如此而已。  正在胡思乱想之时,忽觉衣袖被人扯了一把,忙回头观看。只见一个个子不高,微微略瘦,皮肤黝黑,穿着还算板正的中年男人站在我的身后。我回头看时,他正冲着我嘿嘿傻笑。  “你扯我干什么啊?”我有点烦。  “对不起,我问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古玩啊?是古锁么?”那人问道。  “耶!别看他人其貌不扬,还知道我喜欢收藏古锁?”我心里暗想,口上却说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刚才观察了你一路了。发现你净看铜锁了,估计应该差不多。”他嘻嘻笑着说。  “没什么好锁。”我自言自语地咕囔着,并没有太理会他。  “我有啊,想要么?”他神神秘秘地说。  “在哪儿?拿来看看!”我感兴趣地问道。  “不在这里,要的话我领你去看。”他说。  不会是骗子吧!一把破锁还这么神秘,不会把我骗到没人的地方抢劫吧。我心里有点忐忑不安。但又有古锁在诱惑着,左右摇摆不定。  “我不去了,我在这等着,你去拿来我看看就是。如果好的话,咱们再谈价格。”我说道。  “不行啊。锁不是我的,是别人的。前几天,我到朋友家里,碰巧看到一把铜锁,非常漂亮。因为我不太懂锁,所以也没在意。如果你想要的话,我可以带你去看看,也算帮朋友点忙了。”他解释说。  “这个解释还算过的去,不行就跟他去,一个大男人怕什么,再说,我也没带多少钱。”想到这里,我心也安了,边说:“OK,咱们走吧!”  “好,我先打个电话联系一下。”说完,那人便掏出手机开始联系。  领我去的地方其实离文化市场不远,但在小胡同里拐了好几拐。大约五、六分钟后,终于钻进了一个小四合院。  现在城市中这种院子可真不多见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拆迁了吧。我一边跟着走,一般在瞎琢磨。  “到了。”忽听前面人说道,这时我才收住心。  进入屋子里面,潮湿而又黑暗。领来的人向我介绍屋里的主人:“这是老贾,我的一个朋友,为人很实在。”说罢,只顾自己坐了下来。  “快请坐。既然都是朋友,什么也别客气了。”主人热情地说道。  坐下后,我着急地说:“什么也别说了,快把东西拿出来吧。”  “别着急,先喝点水吧。”主人边说边从傍边茶壶里倒了两杯水递了过来。  “不用客气。”我说,“还是先看货吧,我还有事。”  “你看,这是我们家传下来的一把老锁。”主人边说边从床底下拿出一个布兜,打开后拿出一把铜锁。  这把铜锁10多厘米长,外形呈元宝状,整体略微发红,似镶嵌金丝。因室内光线昏暗,有点不清楚。只看到上面写着“四季平安”什么的。    仿四季平安锁  由于我收藏锁时间不长,加上这种锁是头一次见,而且是在如此昏暗的光线下,如何不出错?没办法,谁让我是性情中人呢?求锁心切,认为现在收藏锁的人不多,而且流传的精品也少,价格也不高,所以一般没有人会煞费苦心地去仿造。就这样,经过讨价还价,我将锁买下,兴高采烈地走了。  其实,这种锁是常见的一种工艺锁,我买后不久,市面便陆陆续续出现了。上面的刻花和字都是用计算机打印,腐蚀上去的。这种锁看上去雍容华贵,非常气派,其实没有多少收藏价值。  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外出淘宝。虽然以后在许多书中也有同样的故事,但知道的为时已晚矣。  总之,古玩市场复杂,其中滋味只有圈中人方能体会。在此,我借网友的一句话提醒各位藏友,希望大家提高鉴别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藏品。即三要三不要:“不要照本宣科,不要贪小便宜,不要听故事;要有财力、眼力和魄力!”  最后再把盛世收藏网站上网友清冽的一段关于收藏的感言献给大家共勉:  “我在收藏中经常遇到‘不对’的东西,有时也会‘打眼’。不过时候我领会到,这也是一种财富和快乐。就和看破成功和失败一样,其实一切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有时上一当、惨败一次反倒能领悟更多的东西。失败为成功之母嘛!另外,收藏不能只盯着钱,否则就没有快乐可言。时刻抱着学习的态度做事情、时刻去扩大自己的社交面和朋友圈,并去享受了份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最后,我要说一句:对于所有的宝贝来说,我们只是过客,不管你愿不愿意。记住这一点,你会在收藏的天地里走得更洒脱。正所谓,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二、穿越时空的界限  1990年,为了配合济青高速公路的建设,在发掘后李文化遗址时发现了规模宏大的春秋殉车马,其马饰之精美,配套之齐全为当代之冠。在1990年即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随之依托后李春秋殉车马而建成了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整个车马馆分中国古车陈列馆和地下春秋殉车马展厅两部分,以时代先后为序,通过大量的文物实物、模型、古车复原、图片和文字,展示了车、轿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车马在战争、运输、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游人们可以沿着历代车轮的轨迹,尽情领略古人的智慧结晶。当步出古车展厅,进入地下春秋殉车马展厅时,我们就会发现这里也是殉车马的发掘现场,是在修建济青高速公路,发掘后李遗址时发现的。当时国家决定就地保护,文化部门和交通部门经过协商、研究,采取了特殊措施,将车马展厅建在了济青高速公路淄河大桥东端引桥下面,整个展厅跨度达15米。现在历史在这里走到了一起,下面是古代殉车马的现场,而在我们上面就是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和汽车,上下五千年,使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穿越时空的界限,奔走于古代与现代之间,感受到了人类社会的伟大和成就。  像这样的古今同在巧缘在现实生活中极难出现,但在收藏爱好者的手中却容易的多。在他们的收藏门类中,甚至可以把各个朝代的物品收集完整,使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任意驰骋。  对于古锁的收藏,我历来没有很早的藏品。这里所说的很早是指明朝以前,这时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锁具作为古代人民的必须的日用品之一,经长期使用,保存至今的本来就很少。明朝以前是铜锁铁锁大多是从地下挖掘出来的,我对此不是很感兴趣;二是明朝以前的锁具在式样上缺少变化,样式单一,美感差,只可作为研究使用,而缺少把玩的乐趣。究其以上两点,所以在我早期的藏品中,几乎没有明朝以前的锁具。说到这里,还是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中国古代锁具的发展史吧。  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利用锁具的国家之一。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到唐时锁多为金、银、铜、铁、木。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千姿百态、构造精巧的古锁一直凝聚着过往的岁月,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蕴涵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我们领略了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总体来说,中华古锁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六个阶段:  (一)远古时期。  早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已开始结绳缚物、结绳记事。考古学家认为,早在石器时代之前,就有绳结出现。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石器,就有锁钥雏形出现。原始人在经历了燃烧篝火和推石挡洞来防御外来侵害后,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诞生了最早的锁钥文化。  最早的锁是绳结,最早的钥匙叫“牙错”、“骨错”或“陶错”。“牙错”是用动物牙齿制作,“骨错”是动物骨头制作,而“陶错”则是由夹砂硬陶烧制而成的。起初这些工具叫“错”、后演变称为“觿”。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制作了“玉觿”。 “玉觿”的出现,一方面代表了锁钥工具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古代人民工具生产技术的提高。总体来说,“觿”就象锥子,是开绳结的起子,所以说它是最早钥匙的雏形,也是远古文明的象征。  (二)殷商至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类已由简单的结绳为锁时代进入了木锁时代。木锁是由门闩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古代未发明门闩前,民间有通过护身草帮助守护门户的民俗。相传,在深山中生长的一种“神草”,人们取来置于门户上。如有盗者来,其会发出声音叱之,盗者闻声会惊奔而去。此草称为“护门草”。后来发明了门闩。最初的门闩置于屋内,人们只能在屋内上闩,以阻挡外人进入。木锁未发明前,也有在大门上装上脸目狰狞的恶兽或神的像,以为能够阻挡偷盗者入屋。世界最早的锁具就源于中国的木质锁,或称木结构锁。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现过早期的木质锁。周朝已有关木仓锁和钥匙的文字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简单的木锁已变得日趋复杂。传说木匠始祖鲁班是结构复杂的木锁的发明者。经鲁班改造后的木锁已经有机关存在,并逐渐诞生了木制钥匙,保密性得到增强,但木锁的应用还相对较窄,主要用于锁门。后来开始用铜材制作钥匙。在民间,木锁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具体见下图。早期的木质锁结构简单、形体笨重,多采用竹杆之类作钥匙,容易开启。  (三)春秋战国至汉之前。  从西周发展到春秋战国,已经出现了金属锁具(青铜锁具),而且已初具锁型。进入西汉是金属簧片锁发展的第一次浪潮(见李文石先生著《锁具史图说》)。结构多为铁质圆管身或长方体身横式青铜簧片挂锁  (四)汉至明之前。  明朝之前的唐朝是簧片挂锁发展的第二次浪潮。结构多为长方体身横式挂锁,内置3-4簧,器长3.3-31厘米。依社会地位从高至低,器材主要包括镏金铜质、银质、铜质和铁质。但其造型除鱼锁以外较少,主要以使用价值为主。其中有代表性的如东汉的金属锁、唐代的虾尾银锁和宋代的方身锁等,都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汉代的铁制三簧锁,在我国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五)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簧片挂锁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此间,锁具造型开始多样化,锁面也开始有浮雕和阴刻图形,这些图形主要以雕花图案和吉祥话语为主。在锁材上开始出现镀金作品,基材多以铜质和铁质为主。同时,在清末开始出现各种转轮密码锁。  (六)清末民国。  清末至民国中期,既是簧片挂锁发展的鼎盛时期,又是被弹子锁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时期。一说鼎盛时期,是指这一时期,簧片挂锁无论在材质上还是锁型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造型上,除传统的横式结构锁得到不同发展外,还引进了各种动物造型、植物造型、乐器造型等等。使锁具不光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更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由以上锁具的发展史和现存的实物可以看出,清末民国阶段应该是我国锁具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在收藏家手中的藏品也多以此为主。但作为一个新兴的门类,没有历史的记忆是不完整的收藏,因此我也慢慢地开始了明朝以前锁具的收藏和研究。  要收集到以前的锁具并不容易,在古玩市场中也不多见,网上偶尔有也是价格不菲。相对常见的主要有汉代的铜锁,唐代的镏金铜锁,宋辽时期的铁锁以及明代的铜锁和铁锁,其中铁锁由于更难保存,因此存世量更少。  
    汉代装饰锁    有一次在网上浏览时,突然发现一篇“汉代铜锁”的帖子。帖子在网上已经挂了很久了,一直没人回帖,我想这大概是给我留的吧。打开图一看,确实是汉代铜锁,但没有尺寸和介绍。第二天联系卖家才得知,这虽是汉代青铜锁,但不能开合,整个锁是一体的,没有钥匙。这种锁是从汉代出土的木器上掉落下来的,在古代只是起装饰作用,因此叫装饰铜锁。  这回可真是又长知识了。原来对汉代铜锁只是有个大概的了解,也希望买到实物进行研究,扩充知识面。这几把锁虽然不是真正的铜锁,但也属于铜锁的一种,而且也不多见。想到这里,便急忙与卖家进行讨价还价。由于卖家主要不是经营锁具,因此人很开通,以较低的价格转让给我,使我的锁具藏品又丰富了不少。  这几把锁具整体长度都在4到6厘米左右,样式基本仿制当时的实用锁具,因此从其形态上可以看到当时锁具的样式,唯一不同的是锁身趋于扁平,这样可以与木器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因为这种锁主要用于陪葬,一般不需要开启,所以才没有钥匙,而做成一体。在上锁时,主要通过附带的辅首钉入木器,或直接用后面带有铜钉钉入木器。    
  这次买的汉锁虽然不是可开合的实用锁,但却更增强了我寻求古锁的兴趣和新引力。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明朝以前的锁具一直没有买到,直到有一天终于又发现了一把汉代青桐锁(如下图上面一把)。  该锁整体长11厘米,高3.5厘米,厚2.3厘米。锁体长6.5厘米,宽1.5厘米。锁芯向外突出,突出部分下端有一弯曲的把手相连,起到固定支撑作用,然后90度向上形成锁梁插孔。锁梁与锁体相连。开启时锁梁带锁体与锁芯分离。钥匙孔在锁体另一侧,为“一”字型开孔。该锁锈迹斑斑,显出历史的沧桑。该锁是从一汉墓中出土,属于陪葬品,因此没有钥匙。  这把锁应该说是在汉代铜锁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件。打开后,里面的簧片还清晰可见。外面锈蚀也不是很严重,器型相对娇美。如果人工再配上一把钥匙,那就完美之至了。  关于这把锁还有一个小插曲。    汉唐时期铜锁我买到这把锁后,曾将照片发给一藏友鉴别。没想到藏友见照片而爱之,多次向我提及这把锁,并暗示可否高价转让。因他知道我以前对明朝之前的锁具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才屡次提出要求。但他那里知道,我为了完整收藏系列,即使不喜欢,也要力争凑齐,否则锁具的历史便在我这里断档了!  话虽这么说,我还是感觉不好意思,便答应如果以后再收藏到这样的锁,我一定满足他的心愿。因为藏友之间相互交流,交换是正常和必须的。即使是忍痛割爱也是心甘情愿啊!  有时候苦苦搜索很长时间,也不见中意的藏品。而在你没有感觉的时候,却一下子都来了。就在发现上面汉锁时间不长,我就又找到了一把汉唐时期的锁。    
  没有什么回复啊
  说“汉唐时期的锁”,是因为我不能确定该锁是汉代的还是唐代的。关于这把锁的来历,也是有点偶然。  一天在逛古玩市场时,走进了一个专卖青铜器的小古玩店。我一般是很少进这种古玩店的。一是锁具是杂项,一般不引起重视,在地摊上反而多;再一个像这种卖青铜器的小店,里面即使有,也多半是假的,很容易打眼。虽然这么想,但还是忍不住走了进去。  店里满满摆的都是一些铜器,着实让人眼花缭乱。由于对青铜器不是很懂,因此也不敢多加评论,只是默默地在一些小件中搜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一堆青铜器散件中找到了我想要的青铜锁。  这把青铜锁长约9厘米(如上图下面一把),锁梁中间锈起一个疙瘩,其余完整。从外形上看,该锁样式像是唐代的。但询问主人,主人却说是汉代的。说这把锁是和其它的几件从一个地方出土的,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我是一直认为它是唐代的,因为锁的样式的界限不能一刀切。现在对于古玩的鉴别大多采用对比法,即拿待鉴别的古玩与不同时期的相同类型的相比较,从材质、工艺、器型、纹饰等各方面相对比,以此鉴定真假和年代。我觉得这样总体来说是可以的,但有时候也不尽然。许多东西是有一定的延续性的,特别在古代,由于流通速度慢,因而各地在同一时期,器物的形制等各方面也不尽相同。由此而武断岂不贻害天下?  
  不管是唐代还是汉代,反正这把锁我是要定了。要知道找到这么一把古锁是多么的不容啊!  既然决心已下,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那就是砍价!  老板很恨,要价很高。虽然历经努力,还是以超出心理价位的价格买了下来。正所谓一物难求么!  我买古玩的信念是,只要不是假的,一切都好说。如果出了高价而又买到假货,岂不是翻倍的赔么?这就像买卖股票,只要买到绩优股,即使价格高了,还有涨上去的一天。如果买到垃圾股,说不定哪天就退市了,从此是空纸一张。  
  关于宋辽时期的锁具,我们见到的就更少了。这一时期出土的大都是铁锁,这也许跟当时的社会时局有关吧。宋朝时期,政局不稳,长期收到金辽的欺压,因此国库空虚,出现以铁代铜的现象,以节约开支。另外辽国在当时也已开始大量使用铁器。结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在宋辽时期,铁锁应该居多。  下面这把横式铁锁长26厘米,高约5厘米,为长臂型铁锁。这种铁锁有汉唐时期锁的遗风,但锁体为圆管型,钥匙孔在锁体一端下侧,年代约在辽代后期。      图3辽金铁锁1
  下面一大一小两把锁,锁体为长方体,锁梁为环形,其中大锁长17厘米,锁体长11厘米,高5.5厘米,厚1.7厘米;小锁长14厘米,锁体长9厘米,高4.5厘米,厚1.5厘米。另外一把形状与之相似,只是锁体为圆管状。该锁长19.5厘米、锁体长12厘米、高4.5厘米、锁体直径2.5厘米。这几种均为辽代中期锁。      图4辽金铁锁2      图5辽金铁锁3
  下面两把鼓形锁,一把通长12.5厘米,其中鼓形锁体长5.5厘米、直径4.5厘米;另一把通长10.5厘米,其中鼓形锁体长4.5厘米、直径4厘米。这种器型应属元代锁。      图6 元代铁锁
  另一把圆柱形竖挂锁已不完整,仅存锁体和锁梁。该锁锁体长6.5厘米、直径3厘米。这种形状的铁锁为辽代挂锁。  从接触到的几把宋辽时期的铁锁来看,虽然是铁质,但其形状结构与汉唐时期的铜锁形状结构变化不大,基本上是一样的。  锁具发展到明代,已经基本接近清代铜锁的式样,即也是长条形簧片锁。不同的是其外形偏扁,大体可见的有两种形态:一种上下均为近长方形,扁锁(如上图);另一种是上面是近长方形,下面是近圆形。因此明代锁从样式上一看便知。  正因为明代锁样式独特,好认,因此,我第一次买到的明代锁便是赝品锁了。  07年夏天去山西出差,路过山西应县,便去应县木塔游玩。看完木塔后还有一段时间,便在广场前面的古玩店铺逛了起来。  店铺里面的古玩不少,但古锁不多,有也是普通的长条锁。样式稍微好点的价格都比其它地方贵。问了几家,没甚收获,刚要歇工,便看到了一把小锁。  这把铜锁长约6厘米,锁身扁平,样式是明代锁的样子。我拿起铜锁细细端详,铜锁制作略微粗糙了些,整体包浆不是很好,似乎不老。  正在犹豫间,老板娘过来搭讪,千言万语,说的云山雾罩。经不住老板娘的劝说,再加上锁也不贵,100元便那走了。  10分钟不到,便真相大白了。在下一间店铺里,又看到几把锁,老板要价很高,我便与之砍价。不经意间将前面买锁的经历说出,并拿出刚刚买到的铜锁,以便砍价。老板只一句话便说的我哑口无言。  “你这么便宜能买到老锁么?”  是啊,自古以来,买的不如卖的精啊,人家是专门卖古玩的,即使对锁研究不多,但进货渠道总是知道的吧,这样真假已经见分晓了!再加上前面的疑虑,看来是打眼无疑了!  
  有了这次经历,使我再也不敢轻信卖家的说辞了。看来还是加紧练内功,买卖全要凭自己的真本事了。    图7 明代铜锁  上面这把铜锁长10厘米,最宽处1.5厘米,是典型的明代扁平铜锁。该锁虽然样式单调,但配以厚厚的包浆,仍然不失一把好锁。    图8 明代铁锁  这把明代铁锁是挖井时出土的,保存相当完好。该锁长约14.5厘米,高约4厘米,锁体圆柱直径1.8厘米,可正常开合。  关于明代以前的锁具,就先说到这里。以后介绍的铜锁大都是清代民国的,这时候的铜锁主要以造型和机关取胜,工艺更加精湛。      
  怎么不更新啊
  明天更新
  俗语说的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然而在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古代,为了提高防盗性能,有些锁要用多把钥匙来开启。虽然这样携带钥匙有些不便,但通过增加钥匙的数量确实能够达到提高防盗性能的目的。  在一次逛古玩市场的时候,发现了一把锁。它看起来普普通通,与一般的横式广锁一样,但锁的旁边却放着两把钥匙。本着好奇,便向锁主人询问。  锁主人答道:“这把锁要用两把不同的钥匙才能开启。”  听完后我便疑惑地拿起来细细端详。从外观上看,确实看不出什么道道。又拿起两把钥匙,将其中一把试探着插进去,锁梁果然可以拉出一段;拔出钥匙后,又用另一把插进去,这时整个锁梁便拉开了。  锁开开以后,细看锁芯才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原来锁芯由两组四簧组成,上面一组簧片长,下面一组簧片短。当第一把钥匙插入后,将上面一组簧片压住,因此锁芯便可抽出一段,但紧接着就被下面一组撑开的簧片给卡住了。这时再用另一把钥匙插入,压住下面的簧片,便可将整个锁芯抽出。  看到这里我不禁由衷地赞叹古人的智慧。这样的构造不仅可以提高锁具的防盗性能,还能使不同的人分别持不同钥匙,以达到分开管理的目的。  除了上面所所说的两开锁以外,还有一种两开锁,其结构与上面这一把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只有一把钥匙。开锁时,先用钥匙压住上面的簧片,将锁芯抽出一段,然后拔出钥匙,再反转180度插入,此时可压住下面的簧片,便可将锁开启。  其实,上面这两种都不是常见的两开锁。最常见的两开锁都是有两个钥匙孔,常见的有单圆孔型、双“一”字型、“一”字型和“山”字型组合、“一”字型和“一”字型的变种组合、“吉”字型等。其内部簧片也跟各自的钥匙孔的形状相对应。在簧片设计上,都是第一把钥匙开的一组簧片长,第二把钥匙开的一组簧片短。在开启时,第一把钥匙插入后,压迫第一组簧片,锁头先出一部分;第二把钥匙插入后,压迫第二组簧片,此时整个锁头全部出锁体,从而达到两开的目的。      “一”字和“山”字型组合两开锁
  有一次在网上看到过有三把钥匙的铜锁。虽然没能买到,但通过与卖家交谈请教,也知道了它的开法。这种锁实际上也是一种暗门锁。它有三把钥匙。开启时,首先用旋转型锁的钥匙插入旋转,将锁头先拨出一部分,然后将另一侧的暗门打开。暗门打开后,便露出两个钥匙孔,此后的步骤同两开锁的开锁步骤。由于这种锁同时需要三把钥匙来开启,而且需要三个步骤,所以我们又叫三开锁,其防盗性能比两开锁要强一些。    三开锁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在陈帮仁先生所著的《中华古锁》一书中,还介绍了一种“四钥升降锁”。这种锁有四把钥匙,开启程序分五步:第一步先用大号钥匙柄上的方孔钱的方孔套住塔尖,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卸下塔尖露出钥匙孔;第二步,用大号钥匙方框齿插入钥匙孔,顺时针旋转,锁壳内层随着钥匙旋转,缓缓上升到二厘米处,在内层锁壳上显出两个钥匙孔,一个在正面左侧,呈现棒槌状钥匙孔,一个在右侧端面出现圆日形钥匙孔;第三步,用二号钥匙(小于大号),齿为圆孔状,柄为圆环中嵌入三个相连的小圆环,成“品”字状,将钥匙插入,逆时针旋转套住在锁壳中之螺杆,用力旋至拧不动为止,螺杆原来卡住锁梁的缺口,此刻松开了,锁梁可以上升一部分,但锁仍未完全打开,还有两道机关锁住;第四步,要用三号钥匙(小于二号),形状与二号相似,只是圆齿一侧多一块拨片,连着圆管外侧。当钥匙插入钥匙孔,顺时针旋转,打开第三道机关,将支入锁梁叉形虎口的插销退出,锁梁又可上升一部分;第五步,用四号钥匙(比三号稍小结构相同)插入钥匙孔将另一片插销退出。至此,锁才算全部打开。像这种锁,即使有钥匙,恐怕不熟悉的人要打开的话也得需要很长时间。可见其防盗性能之强了。  如果说上面的四钥升降锁的钥匙很多的话,我在网上看到的另一把锁的钥匙更多。这种锁与上面四钥升降锁相似,但需要五把钥匙才能开启。  由此可见,并非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的时候需要多把钥匙才能开一把锁。古代工匠通过增加钥匙的数量,使开锁难度大大加大,相对古代技术来说,这样的防盗性能已经足够高了。    
  有一次在网上看到过有三把钥匙的铜锁。虽然没能买到,但通过与卖家交谈请教,也知道了它的开法。这种锁实际上也是一种暗门锁。它有三把钥匙。开启时,首先用旋转型锁的钥匙插入旋转,将锁头先拨出一部分,然后将另一侧的暗门打开。暗门打开后,便露出两个钥匙孔,此后的步骤同两开锁的开锁步骤。由于这种锁同时需要三把钥匙来开启,而且需要三个步骤,所以我们又叫三开锁,其防盗性能比两开锁要强一些。      三开锁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在陈帮仁先生所著的《中华古锁》一书中,还介绍了一种“四钥升降锁”。这种锁有四把钥匙,开启程序分五步:第一步先用大号钥匙柄上的方孔钱的方孔套住塔尖,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卸下塔尖露出钥匙孔;第二步,用大号钥匙方框齿插入钥匙孔,顺时针旋转,锁壳内层随着钥匙旋转,缓缓上升到二厘米处,在内层锁壳上显出两个钥匙孔,一个在正面左侧,呈现棒槌状钥匙孔,一个在右侧端面出现圆日形钥匙孔;第三步,用二号钥匙(小于大号),齿为圆孔状,柄为圆环中嵌入三个相连的小圆环,成“品”字状,将钥匙插入,逆时针旋转套住在锁壳中之螺杆,用力旋至拧不动为止,螺杆原来卡住锁梁的缺口,此刻松开了,锁梁可以上升一部分,但锁仍未完全打开,还有两道机关锁住;第四步,要用三号钥匙(小于二号),形状与二号相似,只是圆齿一侧多一块拨片,连着圆管外侧。当钥匙插入钥匙孔,顺时针旋转,打开第三道机关,将支入锁梁叉形虎口的插销退出,锁梁又可上升一部分;第五步,用四号钥匙(比三号稍小结构相同)插入钥匙孔将另一片插销退出。至此,锁才算全部打开。  像这种锁,即使有钥匙,恐怕不熟悉的人要打开的话也得需要很长时间。可见其防盗性能之强了。  如果说上面的四钥升降锁的钥匙很多的话,我在网上看到的另一把锁的钥匙更多。这种锁与上面四钥升降锁相似,但需要五把钥匙才能开启。  由此可见,并非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的时候需要多把钥匙才能开一把锁。古代工匠通过增加钥匙的数量,使开锁难度大大加大,相对古代技术来说,这样的防盗性能已经足够高了。  
  好帖,关注,等更新!
  关注,等更新!................
  三、把钱锁住  你见过用铜钱做的锁么?如果你没有见过,那么今天我就给你聊聊用铜钱做的锁。  长时间以来,尽管锁的品种不断丰富,但一直没有见到过一种叫做铜钱锁的铜锁。直到有一天在网上偶然发现一枚铜钱锁。  这把铜钱锁正反两面均用“康熙通宝”铜板组成,两铜板之间用铜片焊接呈环,使之形成鼓状。圆环上下左右分别开孔,左右孔嵌入圆形锁梁,上下孔穿入锁芯,无钥匙。该锁小巧精致,甚是可爱。下图左边一枚便是这把铜钱锁,其上是同种“康熙通宝”铜板一枚。      铜钱锁
  看到后,便与卖家开始询价。卖家说,由于时间久了,铜锁的钥匙丢了,所以锁也打不开,便宜处理算了。  我一听,非常高兴。虽没有见过实物,但我隐约感觉到这种锁应该是没有钥匙的,也就是说不用钥匙也能开启。难道卖家不知道么?  不管怎么说,只要便宜,先买了再说。经过简单的讨价还价,最终以100多元买了下来。  拿到锁后,防到手掌上仔细欣赏。铜钱锁确实小巧玲珑,十分可爱。我急忙按照书上教的方法开锁,但怎么开也开不开,十分地扫兴。  
  铜钱锁按照所用铜钱的种类可分为用可流通铜钱做的和用不能流通铜钱做的两类。常见的可流通铜钱做的铜钱锁有“康熙通宝”、“咸丰通宝”、“光绪元宝”、“大清铜币”、“湖南省造”等。不能流通铜钱做的铜钱锁一般是指用花钱做的(注:花钱源于汉代,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由于它不是流通钱,因此其材质大都比较粗糙,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其中“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 “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到了明清,花钱发展达了鼎盛,皇宫内也开始铸造花钱,而民间花钱也开始用上等的黄铜做材质。)。如“太平天国”花钱锁等。
  从开锁原理上,铜钱锁也分两种:一种是不用钥匙便可开启的;另一种是需用钥匙才能开启的。  不用钥匙便可开启的铜钱锁的开启方法如下:由于锁体下方没有钥匙孔,因此,开启时不能用钥匙。其锁芯原理也是簧片结构,一般为一对簧片,但长度不一,即一长一短。用锁梁按时,先将长簧片压下,此时锁芯可拉出一部分,直至短簧片卡住。此时再按下锁梁另一端,将短簧片压下,便可将整个锁芯抽出。  用钥匙开启的铜钱锁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直开式,即用钥匙插入锁体下端锁孔内,向上推进,便可开启。如一般簧片结构广锁原理相同;另一种为倒拉式,即用钥匙插入锁体下端锁孔内,向里深入,勾住簧片后向后拉,这样才可将锁打开。  回到先前我买的那把铜钱锁上看,它实际上是一把不需要用钥匙便可开启的铜钱锁。只所以按开锁步骤开不开,是因为有人不懂其开锁原理,动用蛮劲,将里面的两片簧片拉卷,致使锁芯卡在里面所致。  找到原因后,便开始行动。先用细螺丝刀从傍边孔中伸入,慢慢将簧片压平,一点一点地将锁芯抽出。虽说费了半天劲才弄开,但也感到非常值得。  用铜钱制锁,其含义不言而喻,即是希望荣华富贵、财源广进。用钱当锁,将钱锁住,即将财富锁住,可以子孙享用,代代富贵。  还有些锁,样式与铜钱锁相似,也是圆鼓型的,我们称之为环形锁。这种锁无论在形状上还是在结构上,都与铜钱锁相类似。只不过锁面锁背不是铜钱罢了。  在这里借铜钱锁的寓意,也祝各位读者锁住幸福、锁住财富。  
  没想到锁也能这么漂亮的  
  前来学习!!  感谢楼主!
  @窝窝窝  16:13:14    没想到锁也能这么漂亮的      -----------------------------  是啊,很多漂亮的锁具
  @谈_古  16:16:26    前来学习!!    感谢楼主!  -----------------------------  谦虚了,情多指教
  前来学习,盼楼主继续!等更新!
  @smellypiggy  12:08:26    前来学习,盼楼主继续!等更新!   -----------------------------  一会更新
  四、变化多端的钥匙孔  古代铜锁常见的为横式广锁,俗称长条锁,其式样单一、普通,因此这种大路货的实用锁具并无多大的收藏价值。然而初入门的收藏者可以从收藏这种普通锁开始,进而一步步将收藏品拓展。  收集普通锁具主要就是收集带有不同形状钥匙孔的长条锁。因钥匙孔的不同,而使锁具的价值也不同,同时不同钥匙孔的锁具对研究古代锁具防盗功能的演变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古代锁具钥匙孔的形状,即锁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古”、“尚”、“吉”、“喜”、“寿”等字或这些字的变形。这些钥匙孔,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锁具的防盗性能,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一般来说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帝王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界限也越来越淡薄,钥匙孔的形状主要演变到提高防盗性能上来了。下图是古代锁具常见的钥匙孔形式。      古代锁具常见的钥匙孔形式
  图发不上去
  “一”字型钥匙孔为最常见钥匙孔形状,主要是普通老百姓使用的。“一”字型钥匙孔的锁具结构较为简单。钥匙一般为平板铜片,前端下弯,两边各有一突起,或有一“口”字型中孔,用于压缩簧片,开启锁梁。对应簧片为简单的一对簧片或两对簧片,其中,“口”字型中孔钥匙也有对应四片簧片的,簧片左右上下各一对。这种锁为基本结构锁,结构较为简单,其防盗主要靠钥匙的大小和钥匙的长短来区分,但钥匙容易配置,防盗性能一般。  为了增加开锁的难度,古代锁匠们又将“一”字型钥匙孔进行了变形。“一”字型钥匙孔的变形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一”字型钥匙孔为竖向开孔,但其结构基本与之相同,只是内部簧片位置旋转90度,以适应钥匙插入压紧簧片。这种钥匙孔的钥匙有时可与普通横开式“一”字型的钥匙通用,对提高防盗性能作用不大;另一种变形是在“一”字型钥匙孔上两端各向外突出,成“︺”状,通过研究表明,这种开口,一般“一”字型钥匙也能进入开启,对防盗性能的提升贡献不大。第三种是在“一”字型钥匙孔上向内突出一点,一般“一”字型钥匙很难进入,需要在“一”字型钥匙的基础上从前到后开一道槽,以适应突出点的需要,其簧片结构与“一”字型钥匙孔的类似,只是有的在簧片上也有突起,且簧片大多带锯齿。这种钥匙孔由于突出点位置的不同,使得钥匙上的沟槽位置也随之不同,可增加防盗性能。    “一”字型钥匙孔各部件结构图    “一”字变形型钥匙孔各部件结构图(一)    “一”字变形型钥匙孔各部件结构图(二)    “一”字变形型钥匙孔各部件结构图(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变形品种,如斜“一”字型或在“一”字周边增加不同的形状等。      
  另外还有一种方型或圆孔型钥匙孔。这种钥匙孔实际上是方孔或圆孔,钥匙一样,均为圆柱状,前端向一边弯成九十度,并开槽。内部簧片虽与“一”字型钥匙孔的相同,但用“一”字型钥匙孔对应的钥匙却不能插入,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提高了防盗性能。作为圆孔型钥匙孔的变形,有一种双圆孔的锁,其钥匙为两把圆柱状钥匙并在一起,增加了钥匙的复杂性,同时也提高了防盗性能。        双圆孔型钥匙孔各部件结构图
  好贴,顶起来先。  锈成那样,如何保存?
  嗯,又长见识了!我也有一把锁,貌似是赝品!不过自己非常喜欢,留着玩吧!
  我的锁跟楼主第一把买的琵琶锁很像!只是锁前面是凤,背面是龙,琵琶头上也镶有一块绿色的石头,钥匙把柄的位置是镂空的,不是楼主那样笑脸的。前面在琴头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小人,貌似在吹笙,背面的相同位置有一个小人手拿浮尘。不知楼主是否见过?  
  @at-20 16:16:03    好贴,顶起来先。    锈成那样,如何保存?  -----------------------------  铜锁容易保存,铁锁比较难,高古铁锁最好不要处理,放在干燥处就可,近代的可摸点油
  @smellypiggy  17:21:24    我的锁跟楼主第一把买的琵琶锁很像!只是锁前面是凤,背面是龙,琵琶头上也镶有一块绿色的石头,钥匙把柄的位置是镂空的,不是楼主那样笑脸的。前面在琴头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小人,貌似在吹笙,背面的相同位置有一个小人手拿浮尘。不知楼主是否见过?      -----------------------------  应该是仿品,如需进一步鉴定,可将图片传上来。
  懒的发图呵呵!我看了你第一个已经知道我这个是仿的了,不过自己很喜欢,留着玩吧!    等楼主更新,嘎嘎!
  @smellypiggy  22:27:17    懒的发图呵呵!我看了你第一个已经知道我这个是仿的了,不过自己很喜欢,留着玩吧!        等楼主更新,嘎嘎!  -----------------------------  是啊,现在高仿的也不错,很精致,也值得把玩。
  @zbwqs69  21:11:54    @at-20 16:16:03      好贴,顶起来先。      锈成那样,如何保存?    -----------------------------    铜锁容易保存,铁锁比较难,高古铁锁最好不要处理,放在干燥处就可,近代的可摸点油  -----------------------------  谢谢指教
  钥匙孔的种类还有很多,如“上”字型、“工”字型、“土”字型、“士”字型、“山”字型、“而”字型、“S”型钥匙孔极其变种等等。它们相应钥匙的前端结构与对应的钥匙孔相同。其内部簧片一般为一对或两对,同“一”字型钥匙孔的内部簧片。如果钥匙合适(指钥匙宽度和厚度合适),则用“一”字型钥匙孔型的钥匙是可以开启的。因此,这样的锁,虽然钥匙孔复杂了些,但从实际的防盗性能看,并不比“一”字型钥匙孔的防盗性能强多少。古代用这种钥匙孔,可能主要从是阶级等级上考虑,而非从防盗性能上考虑。    “上”字型钥匙孔各部件结构图    “S”型钥匙孔各部件结构图    “土”字型钥匙孔各部件结构图
  除了上面这些比较常见的钥匙孔形状外,还有一些不是太常见的形状。其中一种就是“北”字型钥匙孔。它实际上是两个孔,钥匙也是在前端分离,后面手拿的地方连在一起。其簧片两对,上下各一对,每对左右各一片。如果钥匙合适,可用两把“一”字型钥匙同时开启。可见,此种锁孔的防盗性能比上面的强,但还是能用普通钥匙打开的。        “北”字型钥匙孔各部件结构图
  十一前要出门,最后更新一次
  四、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木锁却在灯火阑珊处  2009年清明节期间,与几位朋友相约出外旅游。乘车10多小时来到了浙江省西南部的丽水市。  丽水地处浙闽两省的结合处,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纯山水、风雅古朴的丽水,集“奇、峻、清、幽”于一地,汇“峰、林、洞、瀑”于一域。丽水森林面积覆盖率达79.1%,被誉为“浙南林海”。丽水市山清水秀、古迹众多,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区多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人文景观如群星璀璨,交相辉映,是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我们花了两天的时间饱览了丽水市遂昌县的飞石岭和南尖岩,已经疲惫不堪。导游为了使我们得以放松,第三天特意安排去了云中县的梅源梯田和坪垟岗畲族文化村。由于天公不作美,在梅源梯田没待多久,之后便直奔坪垟岗畲族文化村。说句实话,我们对这种少数民族文化村看的太多,也没觉得有什么意思,去看完全是为了打发时间。  坪垟岗村是一个纯畲族居民的行政村,有畲民287人。自明代万历年以来,坪垟岗畲民世世代代固守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有着浓厚的畲族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是全丽水市著名的畲族聚居地之一。该村民俗风情极为浓厚,畲文化艺术活动频繁,曾一度吸引了不少民族文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以及民族事务工作者前来考察、探讨和研究畲族文化。  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观看畲族表演。由于是临时计划,事先没有联系好,村里族长只得临时联系演员。趁演员还未到位,全团人便象撒了野一样到处四散了。  我沿着村中的小路随意溜达,欣赏着这座古村落美丽的景色。整个村落面积不大,不到100户人家,房屋多为木质两层建筑,依山而建。空地上到处晒着木耳,空气中充满了清新湿润的味道。当我走到村边路基上方小路边时,眼前忽然一亮,有一样东西映入眼帘。仔细一看,原来是傍边的一座破二层木房子,抓眼的是木门上的一把木锁。说是木锁,其实从远处看就是像是一把木插销(如图)。所以说,在脑子里只是一闪便过去了,我并未放在心上,便继续上行。        路旁的二层小木屋
  虽说不在意,但越走越觉得心里放不下。碰巧傍边有位大爷在晒木耳,我便过去搭讪道:“大爷,傍边木屋上的是不是木头锁啊?其它的地方还有没有?”可惜的是,大爷一个劲地说听不懂。没办法,我只好又返回仔细查看。只见露在外边的只有一个长方形木块和一个木栓,非常简陋。用手试了试,木栓可随意插入、拔出,不像是用钥匙开的那种木锁,看来是白高兴了。此时真是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啊!  反正离表演开始还有一段时间,索性找一户人家看看,也好顺便打听打听。 碰巧的是,在进入的第一户人家里,就遇上了族长。由于族长会说普通话,因此交流起来容易的多。  “族长,咱这是不是有木头锁啊?”我问道。  “是啊,以前用的。”族长答道。  “那能不能带我看看啊?”我又问道。“不行,我现在很忙。一会儿县里领导要来我家吃饭,还得招呼演出。”族长边安排边答道。  我一边跟着族长来回跑,一边不断恳求。族长被缠的没有办法,只好带我去屋子后面的棚子旁看木锁。第一个已经掉了一半,第二个还比较完整。族长对木锁比较了解,他向我解释说,这种木锁是以前用的,现在基本不用了。只有在牛棚或外边不重要的杂物屋里还用。只不过年代久了,钥匙都没有了,所以索性把里面的木插销也拿掉,这样木栓便可以自由出入而不用钥匙了。  原来如此啊,差点因为不懂而与木锁失之交臂啊!  “族长,你这锁卖么?”我问道。   “不卖。”族长干脆地答道。  “反正你也没什么用,不如卖给我吧。我因为研究锁才觉得有用,要是别人还不要呢。”我半开玩笑地说。  “那可不行,卖了锁,用什么锁门啊,牛不都跑了么?”族长率直地答道。  “你换一个现代的、铁的不就行了么。”我着急地说。  但不论我怎么着急,族长就是不答应,又急急忙忙去忙活他的事了。这下我可真着急了,因为我们在这里待的时间短,如果不快点买过来,就来不及了。想到这里,我又缠住了族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死缠烂磨,终于说动了族长。他找了一把撬杠,为我把木锁卸了下来。  卸下木锁后,我才得以看清木锁背后的机关。木锁背后有三道槽,一个横着的宽槽用以装木栓,另外两个垂直窄木槽用以装木插销。这两个木插销是闭锁用的。族长解释说,关门时木栓向左插入,到一定位置时,两个木插销靠自身重力下落,一半掉入木栓上方相应的孔中,从而使锁闭合。开锁时,用特制的木头钥匙插入,在适当的位置将两个木插销顶上去,从而将木栓向右拉开,此时,锁也就开了。这就是木锁开启闭合的原理。听到这里,我才与先前的知识接上头。  
  喜得木锁后,心情异常激动,赶忙回到车上放好,生怕有一点损坏。更为激动的是,上车途中又发现了一把木锁。这把木锁比刚才的那把略大,只见它静静地依偎在木门上,好像在等待着新主人的召唤!  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我在心里想。因此,放下第一把木锁后,我便转到前面去寻找第二把木锁的主人。  木锁的主人此时正忙活着向同来的游客兜售他的木耳,根本顾不上我。我拿出第一次的勇气和方法,也终于把他带到了木锁前。  同样的问答,同样的死缠烂磨,最终得结果是又得一木锁。  这真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木锁却在灯火阑珊处啊!”    买来的两把木锁(一正一反)  我买的两把木锁,第一把(如图)锁体尺寸为17X20X7mm,锁体内木栓槽尺寸为17X5X3mm,木栓长22.5mm,两个木插销孔尺寸为3.5X0.8X1.5mm,基本呈正方形,木质较好;第二把锁体尺寸为12.5X21.5X7mm,锁体内木栓槽尺寸为12.5X5X3mm,木栓长24.5mm,两个木插销孔尺寸为3.5X0.8X1.5mm,呈树长方形,木质一般。两把木锁均一般做工,无雕刻花纹,因使用年久,均有裂纹。收到时,钥匙和内部木插销均以丢失。  下图是按照木锁的开锁原理将其中的一把木锁修复后的照片,增加了两个木插销和钥匙。修复后开启自如,如原始一般。            修复后的木锁
  中国古代的木锁是由门闩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未发明门闩前,民间有通过护身草帮助守护门户的民俗。相传,在深山中生长的一种“神草”,人们取来置于门户上。如有盗者来,其会发出声音叱之,盗者闻声会惊奔而去。此草称为“护门草”。后来发明了门闩。最初的门闩置于屋内,人们只能在屋内上闩,以阻挡外人进入。只有当木锁发明后,这种木闩式的木锁才得以移到门的外侧,以便在人们外出时,将门锁上。但也有例外,在现在的江西婺源一带的农村中,就还有将木闩结构装在门外侧的习惯(如图),究其原因,可能是临时外出,走不远的时候插门用的,害怕风将门吹开。至于是否有其它的原因,不得而知。    婺源村中门外的木闩 到了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创造了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的最古老的锁具,可称得是“世界第一锁”。战国时期的民间传说讲,木匠祖师鲁班对木锁进行改进发展,装上机关,使之成为完整的木锁。从那时起,木锁一直在我国民间传承。木锁是我国先民在铜锁发明之前常用的锁,但自有金属锁以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在我国一些乡村古建筑上和部分少数民族村落里,至今还有木锁的影子。  据报道,在我国新疆千佛洞遗址曾出土了一把木锁,其长26厘米,宽11厘米。钥匙也为木质,长20.5厘米,宽1.5厘米,一端有三个柱状齿。经考证,此锁为公元499年至640年麴氏高吕时期的遗物,相当于魏至唐初时期。到了明代,木锁在一些地区仍然流行,此时的木锁在形式上大有改进,而结构上却改变不大。在浙江地区发现的一把宝瓶式木锁,采用整块的白木雕琢而成。外观呈直颈、圆腹、圈足的宝瓶状,高23.7厘米,腹宽15.4厘米,厚4.8厘米,表面雕刻着“二龙戏珠”和“双龙捧寿”的祥瑞图案。在龙珠上还镌刻阳文篆文“寿”字,下为海浪翻滚。此锁机关藏于背后,用竹或木制钥匙开闭。宝瓶和“平”字谐音,因此寓“岁岁平安”之意。宝瓶为佛家“八吉祥”之一,又表示智慧圆满不漏。我所得到木锁只是普通木锁,其锁身结构简单,相对较为粗糙,但内部结构却是一样,只不过木插销是两个,比其它木锁少。   下面是利用修复后的木锁拍摄的木锁开启原理图,尽管各种木锁结构有差别,但原理基本一致。    木锁开启原理图    
  长见识了还有木锁!老祖宗的文化博大精深啊!值得研究!楼主加油!
  @smellypiggy  13:31:58    长见识了还有木锁!老祖宗的文化博大精深啊!值得研究!楼主加油!  -----------------------------  谢谢
  不错,期待更新
  刚出差回来,过几天更新
  谢谢关注  
  锁具收藏越来越火了!
  好贴顶起
  顶一下  
  顶  
  哈哈,你还是不太懂的,不过相当于那些博物馆的书呆子“砖家”水平,但不及在街头摆摊的收古玩的乡下人。
  @zbwqs69  15:06:46    喜得木锁后,心情异常激动,赶忙回到车上放好,生怕有一点损坏。更为激动的是,上车途中又发现了一把木锁。这把木锁比刚才的那把略大,只见它静静地依偎在木门上,好像在等待着新主人的召唤!  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我在心里想。因此,放下第一把木锁后,我便转到前面去寻找第二把木锁的主人。  木锁的主人此时正忙活着向同来的游客兜售他的木耳,根本顾不上我。我拿出第一次的勇气和方法,也终于把他带到了木锁前。  同...........  -----------------------------  长度单位标错了,应该是cm。
  上班后更新  
  @卫视新闻  16:54:40    哈哈,你还是不太懂的,不过相当于那些博物馆的书呆子“砖家”水平,但不及在街头摆摊的收古玩的乡下人。  -----------------------------  兄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了,期待具体指正。
  @at-03 00:31:42    @zbwqs69  15:06:46      喜得木锁后,心情异常激动,赶忙回到车上放好,生怕有一点损坏。更为激动的是,上车途中又发现了一把木锁。这把木锁比刚才的那把略大,只见它静静地依偎在木门上,好像在等待着新主人的召唤!    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我在心里想。因此,放下第一把木锁后,我便转到前面去寻找第二把木锁的主人。    木锁的主人此时正忙活着向同来的游客兜售他的...........  -----------------------------  谢谢了,是写错单位了
  顶一下  
  顶  
  顶  
  作者:zbwqs69 回复日期: 19:07:29  回复
      @卫视新闻  16:54:40      哈哈,你还是不太懂的,不过相当于那些博物馆的书呆子“砖家”水平,但不及在街头摆摊的收古玩的乡下人。    -----------------------------    兄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了,期待具体指正。     ------------------------------------------  你的铜锁没有一把造型独特的,那几把比较有特征的鸟锁,鱼锁又是新品。那几把锈迹斑斑的锁根本没有收藏价值的。
  不过,那些地摊上面的东西差不多全是假的,可能有一两件是真的,有的全部都是假的。楼主淘宝所找的途征就错了。在那里,是找不到好东西的
  哈哈,精品在后面呢  
  @卫视新闻  16:27:10    作者:zbwqs69 回复日期: 19:07:29  回复          @卫视新闻  16:54:40        哈哈,你还是不太懂的,不过相当于那些博物馆的书呆子“砖家”水平,但不及在街头摆摊的收古玩的乡下人。      -----------------------------......  -----------------------------  兄说的不错,明清以前的锁具艺术造型变化不大,主要以实用为主。  由于是实用的东西,保存到现在很不易,虽然锈迹斑斑,也十分珍贵。
  @卫视新闻  16:29:39    不过,那些地摊上面的东西差不多全是假的,可能有一两件是真的,有的全部都是假的。楼主淘宝所找的途征就错了。在那里,是找不到好东西的   -----------------------------  请教?在哪儿才能找到好东西呢?
  我来更新
  五、精美绝伦丽江锁  美丽、丰饶、神奇的云南不但有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更有高原水城丽江。丽江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交通贸易大动脉南方“丝绸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两条古道既是中原至东南亚的南来北往的贸易通道,又是沟通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的传送渠道。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如画,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城中有水,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体,道路自由,街巷幽深,道旁河畔,垂柳拂水……。丽江又是纳西族的家园,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同时还居住着白、彝、僳僳、普米族等少数民族。丽江的文化以开放、大方、兼容并蓄为重要特征。纳西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并延续保持下来的东巴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枝璀璨的奇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主要记载符号“东巴文”,共1400多个单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东巴经书、舞谱、绘画、祭祀仪式都充分展示着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神奇异彩。   丽江铜器历史久远,在明代徐霞客来丽江之际,木氏土司即以“红毡丽锁”相馈,其中的“丽锁”即是丽江民间艺人加工的“黄铜挑簧锁”。丽江产的黄铜挑簧锁,状如矩形,上下整齐,左右各有三四道流线,前后分别在铜锁上精雕细刻出千变万化的钻花图案。有维妙维肖、栩栩生的飞禽走兽和花卉,有行云流水般的书法题款。同时还刻有各种吉祥祈福文字和与时事相关的文字,锁上大都有制锁年代和制锁作坊钤记等,其铭文在古锁当中算是最丰富的了。建国初期,丽江富裕的人家,门庭上都挂有这种“黄铜挑簧锁”,倘若收藏至今,无论锁身还是大如羹匙的银匙,都是非常精美的收藏品。  
  底开锁是以丽江锁为代表的纳西族古锁。因其开锁时,钥匙不能拔下,必须在锁上后才能拔下,因此,这类锁又称“将军不下马”铜锁。  丽江底开锁至今工艺尚在,唯一变化的是锁面文化的变化。如果你能有幸到丽江一游,我相信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  我虽然去过丽江,但因为当时并不收藏古锁,因此对丽江锁毫无感知,以至于不能亲身去体味丽江纳西族的古锁文化。而真正接触到丽江古锁是在以后了。  记得开始收藏古锁不久,在网上发现了一把古锁,经查资料得知,这是一把底开锁,也叫将军不下马铜锁。它造型厚重,纹饰优美,堪称锁中精品。当时心中甚是喜爱,因此花高价买下。以后才知道这就是一把丽江古锁。在以后的收藏中,这种锁慢慢地见多了,也知道价值没有这么高,但却不后悔。因为始终被它的精美纹饰所吸引。要知道,直到现在我还没有见过两把纹饰一样的丽江古锁。这时为什么呢?  原来,古代丽江古锁的制造大都由使用者定做,因此,上面的纹饰大多由使用者提出,寄托了使用者的希望和愿望。另外,在锁体上还有体现使用者的信息,这样每把锁肯定就不可能完全一样了。也正是这样,丽江古锁才被众多古锁收藏者所垂青。  丽江的这种底开锁从尺寸上可粗略分为大小两种,但在样式、纹饰上基本一样。  
  下面这把锁应该足以代表丽江铜锁了。此锁长约8厘米,高约5.7厘米,厚1.9厘米。锁体正面镌刻象征祥瑞的麒麟和长寿的松鹤;右上刻有“壹伍号门牌”,估计是订锁人家的住址门牌;左上刻有“兴顺号造”四字,是造锁作坊的名号;下面一行刻有“二十九年仲春月制”,为造锁的时间。锁体反面正中刻有“文运记”三个大字,应是订锁之人开的商铺名号了;右上侧刻有“琴江”两字,左上侧刻有“凯旋路”三字,应该是订锁者地址。与正面的地址连起来便是“琴江凯旋路壹伍号门牌”,是一个完整的地址。        文运记底开锁
  下面这把因其正面刻有“金锁”二字,我们称之为金锁底开锁。该锁长约9.3厘米,高6.3厘米,厚2厘米,比上一把稍大。锁体正面正中镌刻有一象征吉祥的喜鹊登枝图案,图案左右两侧刻有“金锁”两字;左右上侧分别刻有两只鸳鸯戏水。应为新娘出嫁时所用。锁体反面正中刻有国民党党旗图案,左右两侧刻有“龙门”两字,寓意鲤鱼跳龙门;右上侧有“滇西丽江”字样,说明造锁地点;左上侧有“辛未年造”字样,说明了造锁的时间。锁体侧面有制锁作坊钤记。从纹饰上看,似乎是当时政府用锁。        金锁底开锁
  总体来看,丽江古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锁体厚重,呈长方体,用工讲究。  二是以底开为主,即“将军不下马”锁。  三是纹饰精美,制造者和使用者信息详细。  丽江锁不光制造精美、厚重,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锁体上看到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除了吉祥用语和吉祥图案外,主要包括:制锁作坊名号、使用者名号、制锁地点、使用者地址、制锁时间等。对于古锁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价值不菲,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关于底开锁,在我国西北地区还有一种体型较小的底开锁,最常见的是刻有“五子三元”的小型底开锁,样式也非常精美。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孔去毛刺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