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C大的(众生奈和清风知我意免费)全集

《地藏经》(中)
我的图书馆
《地藏经》(中)
《地藏经》(中)
地狱名号品第五
尔时摩诃萨白地藏菩萨言:仁者,愿为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说娑婆世界,及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及恶报等事,使未来世末法众生,知是果报。
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说地狱名号,及罪报恶报之事。
仁者,阎浮提东方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邃,无日月光。
有大地狱,号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复有地狱,名曰四角;复有地狱,名曰飞刀;复有地狱,名曰火箭;复有地狱,名曰夹山;复有地狱,名曰通枪;复有地狱,名曰铁车;复有地狱,名曰铁床;复有地狱,名曰铁牛;复有地狱,名曰铁衣;复有地狱,名曰千刃;复有地狱,名曰铁驴;复有地狱,名曰烊铜;复有地狱,名曰抱柱;复有地狱,名曰流火;复有地狱,名曰耕舌;复有地狱,名曰剉首;复有地狱,名曰烧脚;复有地狱,名曰啖眼;复有地狱,名曰铁丸;复有地狱,名曰诤论;复有地狱,名曰铁呋;复有地狱,名曰多嗔。
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
更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火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刺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如是等地狱。
其中各各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号,各各不同。
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我今承佛威力,略说地狱罪报之事,唯愿仁者暂听是言。
普贤答言:吾已久知三恶道报,望仁者说,令后世末法一切恶行众生,闻仁者说,使令归佛。
地藏白言:仁者,地狱罪报,其事如是。
或有地狱,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狱,镬汤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或有地狱,一向寒冰。或有地狱,无限粪尿。或有地狱,纯飞钑鑗。或有地狱,多攒火枪。或有地狱,唯撞胸背。或有地狱,但烧手足。或有地狱,盘缴铁蛇。或有地狱,驱逐铁狗。或有地狱,尽驾铁骡。
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若广解说,劫不尽。
如来赞叹品第六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吾灭度后,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是经,令一切众生证涅槃乐。
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
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等:谛听谛听!吾当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普广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旛、、宝物等供养。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王女,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生。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
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来。但高声白,高声。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报,必获大利。
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可思议功德。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可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阎浮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议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
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经。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
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利益存亡品第七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旛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
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所。所谓: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说。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然诸众生获脱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阎浮提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
至于好道,令得安乐。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萨俱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旛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何以故。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只。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又阎浮提临命终人,不问善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不落恶道。何况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中,护诸众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但愿诸众生于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称佛名号品第九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销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名,于是罪中,亦渐销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周热销排行
用户评论(0)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关于《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的若干资料
  【内容提要】 本文是作者载于本刊1988年第二期的《敦煌写经〈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简析》的续篇。随着世界各国敦煌遗书的刊布,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发展,作者近年来发现了一些新资料。本文汇总并介绍了有关资料。 中国论文网 /1/view-253115.htm     一、小 引      1988年,笔者曾经撰写《敦煌写经〈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简析》(以下简称《简析》),载于当年《南亚研究》第二期。该文录文、考察了收藏在国家图书馆的敦煌遗书北敦04264号(注:北敦04264号为该残卷的新编号。原编号为玉64号,缩微胶卷号为北8300号。)《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以下简称“孝顺子”)残卷。文中提出13条论据,指出该经虽曾被《仁寿录》以下我国历代经录判为伪经,但实际是印度佛教密教初期根据印度民间故事改写的佛本生故事,属于翻译典籍。   1988年撰写《简析》时,所发现的有关《孝顺子》的资料,仅国图所藏该敦煌遗书。但近年随着世界各国敦煌遗书的刊布,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发展,发现了一些新资料。亦即存于俄罗斯敦煌特藏中的Дх2142号与Дх3815号、韩国印本《释迦如来十地行录》。本文拟汇总、介绍关于《孝顺子》的资料。      二、关于北敦04264号      在此先将北敦04264号再次录文如下。前此的录文,乃依据缩微胶卷进行。照片有皱蹙之处,有些文字不清。此次则依据原卷录文,订正了前此录文的若干疏漏。   [录文]   (前残)遇万斧。八坐诸贵为此犊子入议,谏得大王。   王答诸臣曰(注:“臣曰”,底本?,据文意补。):“我今爱敬怜悯(注:“?”,底本作“忘”,据文意改。)犊子,不可思议。若煞此犊子之时,莫在我宫内煞之。我见此犊子行迹死处,我即心肝寸寸断绝,交死不活。”尔时国王语诸臣曰:“若欲煞此犊子之时,为我牵向屠儿坊中,方便煞之,勿使我见。”   遂遣黄门牵此犊子往向屠儿坊中。到屠儿门底,遥唤屠儿三声。屠儿出看。黄门语屠儿曰:“国王二后垂命至死,须此银蹄金(注:“金”,底本作“今”,据文意改。下同,不另出注。)角犊子心肝。卿急手打煞,劈取心肝(注:“肝”,底本无,据文意补。),白纸重裹(注:“裹”,底本作“果”,据文意改。下同,不另出注。),送来门底。我在门边伫待卿。”   屠儿闻黄门作如是言,手牵犊子入于家中,系着大柱,手捉大斧,举欲打煞。犊子语屠儿曰:“卿住!未忙(注:“忙”,底本作“芒”,据文意改。)煞我。听我一言,当死。?!”屠儿住,听犊子言。犊子语屠儿曰:“我非是犊子。我是?陀罗颇黎国王太子。我父索其三妻,我母处在小限。两夫人意欲煞我。我不得违二母之意,变作犊子。卿莫煞我。我□之日,必作国王(注:“王”,底本作“主”,据文意改。)。我作国王之时,使卿金千斤,分国半治,封邑万户与卿。屠儿,愿莫煞我。”   尔时屠儿闻犊子作如是言,大芒迫身(注:“身”,底本无,据文意补。),白言:“丈夫立身以来,煞害众生恒河沙数。小来未见有是银蹄金角犊子语我此言。”屠儿即语犊子曰:“我今为卿身死,不得煞卿。”犊子语屠儿曰:“卿不得我心肝,亦当必死。若活我之时,卿用我语,使我共卿两都得活。”   尔时犊子作是言时,有一天帝释变作黑狗(注:“狗”,底本作“苟”,据文意改。下同,不另出注。),从屠儿门中而入。到屠儿中庭,倒地自死。犊子语屠儿曰:“卿若为我之时,将我抱著草中,莫使人知。你莫惜家中自死黑狗,劈取心肝,送向门底,付与黄门。你亦得活,我亦得活。”   尔时屠儿劈取黑狗心肝,白纸重裹,送与黄门。黄门(注:“??”,底本无,应涉重文号漏,?文意补。)领得犊子心肝,欲送入殿。王闻犊子心肝,今则气塞哽咽,烂肠寸寸断绝,泪下覆面,晕(注:“?”,底本作“?”,据文意改。)倒落床,发声大哭。其黄门送犊子心肝往至宫里。二后闻之,甚大欢喜,狼仿皆起。夫人下床,身自往就黄门手中生?心肝,不由汤火煮炙,生即食讫。二后云:“此肉甚美,我今食之,百脉流彻,心底惶悟,眼目精明,手脚轻便,病当得瘥(注:“瘥”,底本作“差”,据文意改。)。”   尔时屠儿送犊子心肝得了,回还语犊子曰:“我今为卿输心肝得了。”犊子语屠儿曰:“你尔恩德(注:“德”,底本作“得”,据文意改。),昊天难报。你若放我之时,夜半中放我,去时莫使人见。”   犊子夜半中去时,与其屠儿泣泪辞别,语屠儿曰:“我今辞你去后,作一变异,使你交见,知我有贤德,必令报卿恩。卿家去城三百余步。我从卿门出,使无脚迹。唯有城西北角上留一脚迹(注:“留一??”,底本无,据文意补。)。卿一迹踏土之处,知我有贤德,能得报你。”   尔时屠儿闻犊子作如是言,烧香拜,供养跪起,泣泪奉送出门。至明天晓,人未得时,寻此犊子脚迹。处处不见,城外亦无脚迹。城西北角上,正见一足踏土之处。屠儿知有贤德,念佛还家。   尔时犊子投(注:“投”,底本作“?”,据文意改。)明行去,离国三千?里,往到舍婆提国。遇值国王有一美女,为人可嬉,种种姿妍。面如月满,端严无比,世间希有,八功德水,以浴其体,著劫波袖衣及乘天宫殿,化城九重。国王意欲嫡配,此女不就:“王若配,会是贤德之人,女便共活。”王语女曰:“我生在凡处,肉眼众生,知谁是贤?”女答王曰:“阿耶与女召集仪同仆射、高良贵子、守令之家、方伯子脉在于都市,女自选夫主。”   女从王后行,手捉金钟,盛蒲桃酒。在父后行,选仪同仆射、高良贵子十行,无(注: “?”,底本作“??”,据文意?。)称意者。王语女曰:“向前十行者,王侯子孙,尚(注: “尚”,底本作“上”,据文意改。)不共活。自?卑微,宁可之意?”女答王曰:“向前十行者,虽可有形(注: “形”,底本作“形狼”,据文意?。),面目似人,腹里无德。女欲共活之人,会是贤德,女便共活。”王闻此语,任女意怀,不违女愿。复行至十行,下头见一犊子,银蹄金角,下行头立。王已(注: “已”,底本作“以”,据文意改。下同,不另出?。)行过,女寻后至,向父王曰:“此是贤德之人,女欲共活。”王任女意。女得王言,即过手中钟酒,与其犊子。犊子得酒,向口饮半。犊子过与女,女即饮尽。交礼必定,永为匹配。   尔时诸臣、百官、倾国之人皆大笑王:“一国之女,嫁(注: “嫁”,底本作“稼”,据文意改。)与牛犊。听损邦国,宁有此事!”王闻羞耻,便欲煞女。有一帝释,变作智臣,遂即谏王:“王有一女,甚有贤德,何待煞之?陟出国外,令使惭愧,愁不改行?”女闻(注: “?”,底本无,据文意补。)此言,甚大欢喜。叉手白王:“父子生有离别,何待煞女?求从远陟,离王国土。外书云:‘女外向,千里从夫。’若与王别,请乞乘骑,送女出国。”   王共夫人送女出城,号啼大哭,悲哀泣泪。语诸臣左右、青(注: “青”,底本作“清”,据文意改。)衣、吏民都共送之。百鸟悲鸣,声动天地。父子分离,辞王及夫人,心肝痛切,将欲气绝。   尔时女共犊子离出王国,转复前行。见一木城,女问犊子曰:“此是你国以不?”犊子答曰:“此非我国。”次复前行,见一土城:“此是你国以不?”“此非我国。”次复前行,见一铁城:“此是你国以不?”“此非我国。”次复前行,见一铜城:“此是你国以不?”“此非我国。”次复前行,见一银城:“此是你国以不?”“此非我国。”次复前行,见一金城:“此是你国以不?”犊子答曰:“此是我国。”   在金城国,可径(注:“?”,底本作“?”,据文意改。)由旬(注:“旬”,底本作“信”,据文意改。),宿其此,犊子仍不变现。女问犊子曰:“君若是贤德之人,应当不变?”尔时犊子闻道此语,手捉银蹄,抚(注:“?”,底本作“?”,据文意改。)角,犊衣脱却于地,拱(注:“拱”,底本作“洪”,据文意改。)身一丈。颊如婆果,齿如珂贝,眉如尽月,眼如众星夜朗。号为“金城国天子”。宫殿自然。零仙彩女、伎乐音声、百味饮食,随念即至。女见夫主可嬉,变身一丈,欢喜不可思议。即便作书与王,并告夫人:“阿耶比日道女不识贤德之人,陟女外国。女夫主以有圣德,甚大端正。阿耶星夜来看女夫主何如。”
  本日王得女书,召集群臣。诸官悉集。“卿等本日笑我女共犊子而活。我女以有贤德,嫁与金城国王。我今欢喜,不可思议。”王即为女夫放大恩赦。所有罪人,悉皆放免。   尔时舍婆提(注:“提”,底本无,据文意补。)国王并夫人来至金城国里看女。见女夫主甚奇殊妙,便即问曰:“卿比日在我国中,如何变作犊子?”太子叉手白王:“某甲非是犊子。某甲是?陀罗颇黎国王太子。阿耶索其三妻,阿娘处在小限。两大夫人意欲煞我。我不违二母之意,变作犊子。今得王女,愧王无已。娘今在父母国,快成辛苦。愿王权在金城径停时向。欲共王女,暂向父国,往看其母。”   太子夫(注: “夫”,底本无,据文意补。)妻二人轻马往诣父国。内门里,入磨坊中。见母头如蓬耕,面上垢土,手脚皴劈,脊背打破,脓血沾着处烂尽。尔时太子见母头戴石五升麦,来向磨坊中。太子不忍认母,二人眼中泣泪。手捉马鞭,拨母头上,麦翻(注: “翻”,底本作“幡”,据文意改。)着地,磨何而去。母不识,其母遥唤:“贵人且住!听我一言。看君不似凡滥。某甲备是王家辛苦之人。请得此麦,依课磨之,恒不得充,况复翻地(注: “地”,底本作“帝”,据文意改。)?是度王闻,必死不活。”太子夫妻但时下马,以衣袖扫其麦,聚收着器中。头戴而去(注: “去”,底本无,据文意补。)。太子眼泣血,气塞吞酸,忍痛(注: “痛”,底本作“?”,据文意改。)不忍认母,轻马还国。   尔时太子告舍婆提(注: “提”,底本无,据文意补。)国王曰:“我母如今甚大苦剧,筋骨相连,形容憔悴,面上垢土,头如蓬耕,处处打破,血流遍体,快成辛苦。”王闻道是,心怜女夫及母,眼中泣泪:“我亲家母岂可如是!”尔时太子叉手白王:“若与某甲一亲以往,暂欲随王借少衣马。金城如(注: “如”,疑衍。)自有兵马众,相将往诣父国,救看其母。”   二国军马悉送太子往向?陀罗国。去城?余里,其父城头知军来到,悬竖白幡。太子语左右曰:“城头白幡者,尽是降幡。我父见我往到,谓我是外国大王,必向我跪。此是我父,不合跪我。一厢(注: “?”,底本作“相”,据文意改。下同,不另出注。)十人,两厢廿人,走往捉置,勿听跪也。”   如是所言。王见太子,出城步步欲跪。左右捉之。两相对已,携手接腕(注: “接腕”,底本作“腕接”,据文意改。),相随上殿。饮食娱乐,良久以讫。启白王曰:“王是一国之主,治民快乐,天下丰饶,雨泽以时。王今快乐,可有几妻?”国王不识太子与仁臣奴(注: 此?文意不通,疑有??。):“台奴不敢诳王,正有两妻。”太子问曰:“一国之主,皆闻三夫人、九嫔。据何礼律,正有两妻?王须实道。偿后检得,王必合死。”王答太子曰:“台奴伏死!不敢调王。实有三妻。”太子曰:“唤将来看。”   王遂先遣两大夫人庄严冠带,来至殿前。太子问曰:“向前道三,如何见二?一在何处?”王答太子曰:“今在磨坊中。”太子问曰:“天子之后,如何(注:“何”,底本无,据文意补。)安置磨坊而驱使也?”尔时太子母闻道大王,寻声走来,欲以投诉。殿前行过,太子遥见其母,狼仿下殿,走抱母头(?)(注:“?”,底本作“[因*?]”,?录为“?”。下同,不另出注。),捉臂?指,称天大哭:“阿娘,由子五逆不孝,致使阿婆如许辛苦。阿婆!阿婆!”王见哀哭,然是我子,更有何言!父母并子三人抱头(?)大哭。尔时云飞鸟落,树木摧折。诸臣百官,见者泣泪,不能自胜。   尔时太子尽哀以讫。良久,将香汤与母洗浴,取虎龙服与母著之,还上殿上而坐。唤其二母并父,道其苦状。王闻道此死苦由缘,眼中泣血。王唤两妻,立着南厢。去殿百步,?汤炉炭,刀山刃树,铜升铁概,车川犁耳。遣此两大夫人立其傍:“?汤?之,故嫌此轻。我忆卿本日生?我子心肝之时,与一人唤取一百力士,二人唤取二百力士,一时遣此力士,锯此二后,作其段数,始释我意。”   力士至已,欲煞二母。太子畏煞二母,口中告佛。刀山摧锋(注: “?”,底本作“峰”,据文意改。),?止热。二百力士手脚[疒+光]?,不能生害。太子唤其二母,并共陈道活之状:“子本存命,实由屠儿。”王语太子曰:“阿耶本日实不知子遭此苦剧。阿耶如今舍去王位,与子治国。身自出家,隐居山林,永不干(注: “干”,底本作“忏”,据文意改。)国。除仁一人,自?爵禄轻重,悉属屠儿。”王即出家,鬓?自落。观睹宫殿,若视秽厕。修行善道,得阿罗汉果。太子名唤屠儿,封受国相,位登王侯。库藏珍宝,悉属屠儿把揽。于先施恩,今获交报,重赏其德。太子共母,不转凡身,即得成佛。   是时二后谀心不舍。天神帝释变作猛风吹此二后,毛孔而入。本食心肝作大铁丸,节节出炎如车轮,救不可得。   当说此经时,大会之中所千万人皆得悟道,弃恶从善,交获佛果。佛告阿难:“尔时太子,我身是。尔时父王者,今我父悦头檀是。尔时我母者,今摩耶是。尔时我妇者,耶舒陀罗是。尔时屠儿者,今阿难是。尔时黄门者,今目连是。尔时帝释变作黑狗者,提迦叶是。尔时二后者,提婆达多;第二后者,调(注:“?”,底本作“朝”,据文意改。)达是。”   佛说经竟,天龙八部、帝王、人民皆大欢喜,作礼奉行。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一卷   [录文完]   从上述录文可知,北敦04264号残存文字的故事梗概如下:   1、?陀罗颇黎国王的两位夫人生病,要用金角银蹄牛犊(实为第三夫人所生太子变现)的心肝为药治疗。国王虽心有不舍,还是听从大臣意见,令屠儿杀牛犊取心肝。由于卷首残缺,所以不清楚为什么国王第三夫人所生太子会变成金角银蹄牛犊。但从下文故事发展推测,这一变故应是两位国王夫人嫉妒第三夫人而造成。   2、牛犊向屠儿求救,承诺将会报答。屠儿用帝释天变成的黑狗的心肝,搪塞两位夫人,放走?牛犊。   3、牛犊来到舍婆提国,被公主招为丈夫。舍婆提国王耻于女儿嫁给牛犊,将之放逐。   4、牛犊与公主逐次路过木城、土城、铁城、铜城、银城,最后来到金城。牛犊变身为人,号为“金城国天子”。   5、公主致书父母,舍婆提国王夫妇前来探望。   6、太子夫妇轻骑赴?陀罗颇黎国探望在磨坊中做苦工的第三夫人。第三夫人不识自己的?儿子 。   7、太子合金城国、舍婆提国两国军马前往?陀罗颇黎国救母。?陀罗颇黎国王不识其子,出城投降。   8、太子认母,真相大白。   9、?陀罗颇黎国王欲杀两位夫人,太子饶恕之。国王出家,传王位于太子。太子拜屠儿为国相报恩。   10、两位夫人最终受到帝释天的惩罚,而太子及其母亲即身成佛。      三、关于Дх2142号与Дх3815号      Дх2142号,孟列夫有著录(注: ??《俄藏敦煌?文?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第481页。),惜未考订出经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第9册第44页载有Дх2142号与Дх3815号的图版。编辑者发现这两号遗书可以缀接,故缀接后拍摄图版,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应予称道,可惜也没有考订出经名。笔者于2000年夏天整理孟列夫叙录时,发现Дх2142号实为《孝顺子》残片,但没有发表这一成果;;因没有检索《俄藏敦煌文献》,故没有发现可以与Дх2142号缀接的Дх3815号。其后,李小荣先生查索《俄藏敦煌文献》,发现Дх2142号、Дх3815号应为《孝顺子》,进行了录文与研究。   这两号遗书缀接后,首尾依然残缺,共存文字18行。以下依据《俄藏敦煌文献》,把这两个残片再次录文如下。录文中“□”为原卷残缺,每个“□”表示残缺一字。“□…□”表示残缺字数不清。方括弧中的文字为原卷残缺,录文时拟补的。“(?)”表示对所录该字是否正确尚有保留。录文时保留原卷行款,未作变动,并加行号。
  [录文]   01、[产]牛见此太子,摩角触□□□□自没抵□…□/   02、□□产牛懊恼,遂便吞之。夫人问其黄门曰:“得□…□/   03、□答言:“牛踏不死,牛遂吞之。”夫人问曰:“我望踏煞,交□…□/   04、□□之,宁容不死。”/   05、□□闻之,甚大欢喜:“此产牛如是,可赏赐。喂饲倍常,肥于本□。”/   06、[第三]夫人□在悬康楼上,不能自下。二后作书与王:“此小夫人正□/   07、□□□朝诳圣王。王去之时,其言辞道产太子。如今不产太子,/   08、[却]产猫子。”/   09、[国王]闻道此语,槌胸懊恼言:“其辞道:‘我产生太子。’如今不产/   10、太子,正产猫子。此妇大是妖惑(注:“惑”,底本作“或”,据文意改。下同,不另出注。),不果(?)故,欲朝惑诳我,耻损□…□/   11、畏国用。”急遣黄门作□…□二后几其头发,脊背打破,安着磨/   12、坊中,将作输课奴婢,日责重课。我还之日,勿使我见,未令幽(?)□。”/   13、时王游戏回还,见大夫人料理宫殿已(注: “已”,底本作“以”,据文意改。下同,不另出注。)讫,亦当欢喜。第二[夫人]/   14、刺绣补方已讫,亦当欢喜。第三夫人,于即不问。尔时国王料[理]/   15、国事,可经(注: “?”,底本作“?”,据文意改。)三日,东厂(注: “?”,底本作“敞”,据下文文意改。)底斛产牛生一犊子,银蹄金(注: “金”,底本作“今”,据文意改。)角。当牛之[人],/   16、来告王曰:“此东厂底斛产牛,比年以来,独自孤养,与牛不同。生/   17、一犊子,银蹄金角,方整可喜,国内无双。”王闻道是:“抱将来/   18、看。”当牛之人,遂抱将来。王见犊子,喜乐欢悦,不可思议。王即槌/   (后残)   [录文完]   上两号遗书虽有残缺,但文字大体保留,意义也比较完整。对照上述北敦04264号故事梗概,上述18行录文提供了两位夫人称病谋取牛犊心肝之前的情节:   1、两位夫人将第三夫人产下的太子送到牛栏。婴儿被恶牛吞食。   2、趁第三夫人产后不能行动,两夫人谎报第三夫人产下猫子。   3、?陀罗颇黎国王闻报大怒,下令将第三夫人打入磨坊,日责重课。   4、国王回宫三日后,吞食太子的恶牛产下一头国内无双的金角银蹄牛犊,国王十分喜乐。   无论从图版所示字体及通卷抄写风格等现存遗书形态,还是从上述梗概,均可以肯定这两个残片与北敦04264号写卷原属同一件遗书,但中间尚有缺失,不能直接缀接。缺失部分的内容为:   1、故事的前半部分,亦即矛盾最初怎样产生。   2、俄藏两号残片与国图残卷的中间部分,亦即两位夫人何以发现牛犊是太子所变,怎样设计杀害牛犊等。      四、关于《释迦如来十地行录》中《第七地金犊太子》      《释迦如来十地行录》,法轮社,1936年出版。原书为韩文,我手头的为日本朋友赠送的复印件,仅有《第七地金犊太子》(以下简称“金犊太子”)的内容。从原书名称及复印件所存子目“第七地金犊太子”、“第八地善惠仙人”看,《释迦如来十地行录》载录了释迦牟尼十个本生故事,《金犊太子》为其中第七个。现据该复印件翻译如下:   [译文]   第七地金犊太子   如来昔日在波利国中,为太子。王有三夫人,一名殊胜,二名净德,三名普满。如来投胎,在普满腹中。   忽一日,波利国王梦见金殿崩摧,龙旗悬倒。遂召大臣,名范察,问曰:“朕昨夜三更,忽得一梦,如此如此,是何祥瑞?”   范察奏言:“御梦大凶,国有不安之兆。”   王曰:“如何回避?”   范察对曰:“宜出人马,往清凉山避暑。至中秋过了回驾。”   王允其言,于四月一日就殿宣至三夫人。王问曰:“朕回宫之日,三位后妃,将何物迎接?”   殊胜奏言:“妾有四季之果(注: “?”,底本作“果”,据文意改。下同,不另出注。),接我王回宫。”王不允。殊胜夫人有偈:   “我王异日还京驾,簇簇庄严百宝车。   苑里多栽殊胜果,庭边广植四时花。   王宫大内多修整,凤阁龙楼锦绣遮。   若是我王回凤阙,天香馥满接官家。”   净德夫人次奏:“妾有御衣万件,接我王回宫。”王不允。净德夫人有偈:   “小臣接驾事多般,衮服龙衣献万端。   锦绣鲜花惊彩凤,金针玉线隐龙蟠。   披时致使乾坤阔,着处能令世界宽。   若是我王回凤阙,光辉布地驾前观。”   普满夫人身怀太子,已八月。奏曰:“我王回宫,妾当一子迎接。”王大喜。普满夫人有偈:   “小妾今朝奏我主,千般巧计未为奇。   锦衣岂用扶王社,花?焉能壮帝基。   贱体方娠怀圣子,秋来决定降金枝。   大王一日回鸾驾,我在御前献子儿。”   大王闻奏,欢喜非常。敕赐产婆一人、画烛千条、金炉百鼎,安排普满宫内:“如是果降太子,赐作正宫王后。”   帝统大臣、人马,前往清凉山躲灾去讫。王驾幸未几,殊胜、净德二后相议论:“王临幸嘱咐普满,如此如此。降生太子之时,赐她(注:“她”,底本作“他”,据文意改。)正宫王后。使我二人,岂无嫌隙!”遂瞥生妙计,多将财宝转买产婆:“普满生太子时,可将猫儿剥皮,于金盆洗浴,换却太子。须要普满不得正宫王后。”   产婆依二后买嘱,将猫儿换却。殊胜后有偈曰:   “思量这件事如何,我主偏心恶意多。   普满一朝生太子,猫儿换却利刀搓。   令人送出皇门去,盍在深山虎狼拖。   御驾偶然回凤阙,必将普满上干戈。”   时产婆受二夫人买嘱,不敢有违。后普满夫人果降生太子,相貌端正。产婆遂将猫儿剥皮,于金盆洗浴。遂将太子送在二夫人面前。二夫人见太子面貌端正,世上罕有,急令宫人,或用刀割,或用绳绞。种种凌辱,依然不死。连夜送入山涧,虎狼不?。抱回宫内,二人定计:“牛栏有一母牛,其性甚恶,必然蹋死。”遂投母牛。太子福力,命不合死。母牛见之,张口吞入腹内。二人见了,欢喜拍手。有诗为快,曰:   “普满宫中生太子,猫儿换了不为难。   千般巧计身不死,万种凌迟命也全。   送在深山龙虎避,谢天却被恶牛?。   王宫太子归冥路,且喜怨家离眼前。”   尔时两宫夫人生谋害心,具表文,向清凉山奏帝,普满夫人,近生一怪儿:   “梓(注: “梓”,底本作“子”,据文意改。)童具表向清凉,端奏山中见帝皇。   普满宫中生怪儿,特将此事报君王。”   君王闻知大怒,遂遣使臣,领旨回宫。将普满夫人剪发齐眉,罚在磨房推磨。令人兼(监)管,日夜不停。身形瘦枯,泪落千行。然而思念我儿,不知住在何处。在磨房劳役中,长叹一辞,有诗为证。曰:   “忆儿不觉打初更,烦恼凄惶雨泪倾。   用死猫儿换太子,清凉转奏主人惊。   今朝罚我常推磨,又被宫人来喝骂。   可惜容姿正少年,万般苦事如何话。   三更夜半生役劳,日午炎天难过夏。   前世恶因实难逃,今来教我如何话。   二人嫉妒奏君王,打我终朝遭打骂。   磨面推轮多辛苦,告天天远如何话。   空中万像作证明,日月轮回常照曜。   只愿我儿性命存,恶人自有恶人报。”   君王在清凉山躲灾避暑回朝,有臣奏曰:“恶性母牛生下一犊。毛分九色,头似金妆,蹄如银裹(注: “裹”,底本作“果”,据文意改。下同,不另出注。),世间稀有。君王闻已,龙颜大喜。宣臣引牛儿入宫。只见头似金妆,蹄如银裹,毛分九色,霞彩灿烂。两宫妃嫔,莫不嗟叹。陛殿之时,引牛儿上殿,御驾欢喜,有诗为证。曰;
  “牛生犊子实堪观,又比麒麟胜万端。   九色毛翔如彩画,灿烂花点似星攒。   四蹄美丽如银裹,两眼精光映日团。   挂面金牌封大将,随朝导引在金銮(注: “?”,底本作“?”,据文意改。)。”   大王敕赐牛儿金牌一面,带于颈上,自在快乐,封为引驾将军。忽然想母,不知安在?孝心感动夜神将,引牛儿直至磨房中。见其慈母,时正推磨,受大苦恼,面黄肌瘦。忽然子母相见,暗哭一场,不敢放声。   牛儿替母拽磨,勇力甚大,走如旋风。倘然磨了停歇中间,子母恩情,告诉不尽。   母问牛儿:“你岂得知我是母亲?”   牛儿答曰:“慈母生下儿时,被殊胜、净德二夫人令产婆将死猫儿换却我身,送在宫内,种种遭刑。命不合死,送于恶母牛,吞入腹中。然后生下我来,作此牛身。近蒙大王见我异相,还是父子因缘,封我大将军,朝朝引驾,受诸快乐。岂知慈母(注: “慈母”,底本无,据文意补。)磨房中,受如是苦楚。”   时至五更钟响,母语牛儿:“我子暂且还宫。”   其后牛儿不忘子母恩情,夜夜暗行,替母曳磨。忽一日被宫人透得消息,忙报二宫夫人曰:“牛儿认得普满夫人是他母亲,夜间替母曳磨。”   二夫人听得,心生巧计:“要害牛儿性命,除是讨他心肝法最妙。”即时二夫人转买医官,双双诈病假奏。君王宣召医官,至于宫中看病。其医官假作诗一首,曰:   “脉脉惊惶在手间,寻思夫人病多般。   早朝似火浑身热,晚得如水偏体寒。   一穴太阳上下滚,通身五脏似刀剜。   千般妙药难痊可,除是牛儿心肺肝。”   大王闻奏,心生不悦。文武大臣奏曰:“二位夫人病势沉重。不可爱惜牛儿,误了性命。”   大王闻奏,心生烦恼,眼中落泪,难舍牛儿性命。俯案嗟叹,半晌不已。即宣屠户入内,敕令牵牛儿,归家宰杀。取其心肝,付送医官,调治药饵,与夫人治病。   其屠户牵牛儿归家,毛分九色,足如银裹,世间稀见,心中爱惜。延至夜深,不免将牛儿欲杀。其牛儿双足叩地,口作人言:“屠官!屠官!你休杀我。望慈悲救我一命。我是皇宫太子,母是普满夫人。被二宫夫人转买产婆,将猫儿换却,送在恶母牛,吞入肚中,然后生下我来。如今又被她(注:“她”,底本作“他”,据文意改。)害我性命,我母现在磨房,推曳受苦。你若救我性命,异日不忘报其深恩。”   屠户闻之,不觉凄惶,眼中下泪。嘱言:“放心!放心!愿救汝命。”即将看家大犬,取其心肝,送于宫内。   大王见已,放声大哭。各宫妃嫔,俱各烦恼。分付医官,假成妙药。二宫夫人服之,即时痊可。   屠户回家,至晚与牛儿相议:“这事不中,且须提防。宫中倘要汝皮毛,如何回答?送你出城,向东有一山川。其中有路,向东而去。”   牛儿辞别屠户,泪落千行。告曰:“我之性命,凭汝救了。只有慈母,磨房中受苦。我若一日得运之时,来救慈母,报你之恩。”   相别已毕,牛儿得命在路中。想起从前一事,泪落纷纷,惆怅不已。忽作一偈,曰:   “今朝得命在途中,?泪悲伤滴下胸。   前世冤家难躲避,此生之内却相逢。   夫人害我千般苦,牛母吞来在肚中。   一日运登尊贵位,公然报德万千重。”   尔时金牛儿行行走走,饥吃嫩草,渴饮清流,千山万水,崎岖险路,独行独步,受了多少惊怖。路逢一老人,指示牛儿:“路通高丽地面,我与你同行做伴。”牛儿欢喜,随老人东游。忽至高丽国城,老人嘱曰:“须过城中,勿得惊怖。”到于城中,人丛纷纷,闹市喧喧。忽见从空飘下一帖来,正落在牛儿身上。上写四句。老人看曰:   “东君鼓动劫前春,广大由来各有因。   高丽国中招驸马,金牛时下必成亲。”   看罢前行,有一高楼。绝妙公主在上招驸马。看见楼下一老人引妙花牛儿过,公主不觉抛下绣球,正中牛儿身上。是时左右侍人,遂将牛儿分付。公主欢喜,同入宫中,谒见父王。王大怒曰:“何将畜类,配属公主,玷辱皇家?”令其左右,坏了金牛。   公主听已,直至殿上,奏父王曰:“休杀牛儿,是我前世因缘,非但今生。愿纳牛儿为驸马。”公主随对父王吟诗一首,曰:   “莫谓披毛带四蹄,休言牛儿丑容仪。   男儿貌好非为贵,女子娇姿未足奇。   莫道牛儿招畜类,何须直待嫁金枝。   因缘既就难相舍,愿免金牛我向之。   尔时高丽国王不忍,急令左右将牛儿引出朝门外,休教辱累皇家。即时公主随牛儿出东门外,双双共语,两两同行,自在逍遥。又至深山荒野,饥?野果,渴饮清流。   前逢一位仙人,巍巍荡荡。头戴逍遥冠,腰跨葫芦巾,手执一条龙头拄杖。拦道问曰:“从何?而来?”   公主向前礼拜仙人,说起从前一事。仙人看牛儿罕有非凡,便向葫芦内取一颗仙果,亦名灵丹妙药,赐予牛儿。牛儿(注: “牛?”,底本无,应?涉重文号漏,据文意补。)正饥,连忙吞入肚中。仙人见牛儿吞了仙果,付牛儿一偈,曰:   “灵妙果子号金丹,王母仙桃得者难。   有福牛儿吞却了,教君时下改容颜。”   尔时牛儿吞了仙果,中间四肢五?一体快乐。忽时困倦,卧了一回。皮毛戴角,脱落在地,现出本身,具太子相。公主大喜。夫妻二人随仙人去,如雾露中行,别是一境。路通金轮王国界,其仙人化道祥云而不见。   太子共妻,前至一山林,名?檀林。只见林峦秀丽,花果叠垂。二人相议,此个胜所,宜好修行。遂结草庵,锻炼身形,息心养道。功成行满,天赐洪福。   化去仙人,即向金轮王宫中,托梦曰:“王今年老,亦无太子,时当退位。现有圣人,在?檀林内,结草为庵,办道日久。福气巍巍,堪当嗣位。”   轮王问曰:“汝是何界仙人?”   答曰:“吾乃天帝释也,故来助汝。”   轮王梦惺,设起早朝,宣召公卿。圆梦已毕,安排卤簿大驾,迎请圣人。七宝四兵,直至?檀林茅庵中。见二圣人,堂堂金相,姿姿玉容。拜请二位圣人,上此金车宝辇,幢幡满路,宝盖遮天,香花布地,全街妓乐,喧动天地,迎上金銮(注: “?”,底本作“?”,据文意改。),登了宝祚,为金轮王。七宝仍存,昭示天下,兴崇十善,调理庶民,自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忽然痛想母亲普满夫人,现在磨房受苦,朕何安在?遂整军马,离了金国,西过高丽,寻爷救母。沿路上云淡淡,水潺潺,军行野陉;雾漫漫,风飒飒,马度山岗。行了多时,迄至波利国。参见父王已竟。父子恩情,告诉无穷。“儿子今朝,故来投爷救母。圣上洪慈,愿垂赦宥。”   即时父王,见说已罢,痛苦难言。救出普满夫人,宣至殿上。形体憔悴,头似乱蓬,面黄肌瘦,两目昏眸。太子见已,手扶慈母,放声大哭,哽咽悲泣。即时焚香,望空祷告:“若子有福,致此忠孝报母之恩,显其灵应。”即将舌尖,舔开两目,豁然洞开,光明如旧。与慈母沐浴梳发,更衣冠带,安在正宫。遂将殊胜、净德二夫人,并产婆、医官等,下在牢狱中,治其重罪。   太子奏父王曰:“为大国之君,母今既在团圆,只可同欢饮燕,共享国封,愿恕宽免。”   父王听奏,龙颜悲喜,怒作笑言:“朕放赦书,昭示天下。二宫夫人、医官、产婆、合国罪人,咸赦宥之。”宣出屠户,封为大臣。即时河清海晏,道泰民安。   一日太子奏曰:“唯愿父王,龙图永固,大振邻邦。子今侍普满慈母,还去金国送老去也。”即时太子,拜别父王,并二夫人,又辞公卿百官,将慈母付载宝辇,行行直造本国,陛金轮之位。即将普满夫人,封为国母,安在养老宫中,受诸快乐。   一日金轮王自叹光阴弗久,四大非坚。辞别公卿,就龙床上坐化。时国母闻知,叹言:“子今辞世,我何安在?”嘱罢宫娥已,就宫中亦坐化而逝。   [译文完]
  《金犊太子》虽经后代加工渲染,成为讲唱文学,形式与佛经不类。但因故事完整,其情节可补充敦煌遗书《孝顺子》残卷的缺失部分。大体?如下:   (一)故事的前半部分,亦即矛盾最初怎样?产生。   1、波利国王有三个夫人,如来投胎在第三夫人腹中。   2、国王因恶梦拟往清凉山避暑。   3、国王临行问三个夫人:回宫之日,以什么接驾。二位夫人所答皆不称意。第三夫人回答以儿子迎接。国王大喜,允诺如生太子,立第三夫人为正宫。   4、第三夫人临盆,二夫人买通产婆,以猫儿换太子。   5、二夫人用种种办法谋害太子,没有成功,便将太子送入牛栏。   以下故事接俄藏敦煌遗书。   (二)、俄藏残片与国图残卷的中间部分,亦即两位夫人何以发现牛犊是太子所变,怎样设计杀害牛犊等。   1、国王十分喜欢牛犊,赐金牌,封将军。   2、牛犊夜探磨房,母子相见。牛犊助母曳磨。   3、此事被二位夫人得知,诈病假奏,要以牛犊心肝为药。   故事以下接国图敦煌遗书。   应该指出,在敦煌遗书《孝顺子》中,牛犊到舍婆提国,得娶公主。而在《金犊太子》中,将舍婆提国改为高丽国,这说明这个故事在高丽国有了新的发展。有关这个故事在朝鲜半岛的流传情况及其影响,可以参见田中优子的《东亚之佛教文学》(注: 田中优子:《?アジアの佛教文?》,春秋社,1996年,第223页。),此不赘述。      五、小 结      “狸猫换太子”这一脍炙人口的故事,因传统评书《三侠五义》而广为人们所知。这个故事以北宋仁宗的身世为背景,描写了宫廷内部的争宠斗争,从而歌颂了寇珠、余忠等人正直、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塑造了不畏强权,机智判案的清官包公的形象;鞭笞了刘娘娘、郭槐等人的卑劣行为。   李小荣先生在研究中,已将俄藏残片与《三侠五义》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指出两者在内容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两则故事之间有着继承关系,进而将这一故事的原型,追溯到出现得更早的《大阿育王经》中的“猪子换王子”。(注:参见李小荣:《敦煌密教文献论稿》第九章第五节,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7月。)如上录文可知,Дх2142号与Дх3815号中并没有明确的“狸猫换太子”过程,但李小荣以其敏锐的透视力发现这一研究线索,是值得称道的。韩国印本《金犊太子》的发现,证实了李小荣先生的研究成果。   《三侠五义》之“狸猫换太子”,还有一个细节:谓包拯陈州放粮回京途中,得知狸猫换太子真相,为防走漏消息,与李妃权且认为母子,送入开封家中。李妃因终日思儿哭泣,双目早已失明。包夫人用家藏至宝阴阳古今盆叩求天露,李妃以天露洗目,得以复明。《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学士怀忠假言认母,夫人尽孝祈露医睛”,讲的就是这一段故事。   敦煌遗书《孝顺子》中,没有关于第三夫人复明的叙述。但在韩国《金犊太子》中,却有相似情节:   即时父王,见说已罢,痛苦难言。救出普满夫人,宣至殿上。形体憔悴,头似乱蓬,面黄肌瘦,两目昏眸。太子见已,手扶慈母,放声大哭,哽咽悲泣。即时焚香,望空祷告:“若子有福,致此忠孝报母之恩,显其灵应。”即将舌尖,舔开两目,豁然洞开,光明如旧。   与《三侠五义》比较,两者虽均关乎复明,其治疗方式却略有不同。在《三侠五义》中,是包夫人求来天露,李妃自己蘸露洗目;在《金犊太子》中,则是太子以舌尖“舔开两目,豁然洞开,光明如旧”。这一情节的原型,到底怎样呢?   我认为,敦煌变文《舜子变》中的舜子故事,大概是这一情节的原型:   叟谓曰:「君是何贤人,数见饶益?」舜曰:「见翁年老,故以相饶。」叟耳识其声音,曰:「此正似吾舜子声乎!」舜曰:「是也。」便即前抱父头,失声大哭。舜子拭其父泪,与舌舔之,两目即明。母亦聪慧,弟复能言。市人见之,无不悲叹。(注:王重民等:《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8月,第133-134页。)   类似描述,又见敦煌遗书《孝子传》(注:王重民等:《敦煌变文集》,第902页。)。而西晋译出的佛典中,也有?子奉盲父母入山,?子被人误杀,死而复生,父母盲目复明的故事。   从舜子故事以下,这一情节究竟怎样演变?《三侠五义》与《金犊太子》,究竟谁影响谁?也是一个令人颇有兴味的问题。   比较《孝顺子》与《金犊太子》两个文本,值得研究的地方非常多。这里既涉及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涉及中朝文化的交流,还涉及变文、小说等体裁的研究以及疑伪经的研究。本文限于篇幅,仅介绍有关资料,以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风知我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