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字在白事专用歌曲100首中长辈、平辈都能带吗?

当前位置: >>
丧礼必备葬礼的准备工作 中国传统葬礼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黄色,故亦有白事之称,与红事(喜事)相对。随死者的信仰和 经济情况,整个过程中经常伴有有关的佛教、道教或风水仪式。 其 主要过程有: 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 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 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 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停灵:又称暂厝,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 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 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 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 、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 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 葬,也可称作停灵。 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 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 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 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大殓: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 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 。 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 仪式有风水师协助。 烧七: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 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 。第四十九天的仪式 称为“断七” ,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守孝: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 等。 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囿年:就是死者一周年。 三年:就是死者第二个周年。三年后,就可以给故者扫墓了。 扫墓:亲友于清明节及冬至、春节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设某人享年 81 岁,男性,军人出身,子孙满堂。 更衣,着军装,穿寿鞋。身盖黄绸,面蒙白绸巾。 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 初步整容:五官复位,口内置金元 宝或一枚硬币。 左手握一只金元宝 (均为仿制品) , 右手握一根打狗棍 (方 便筷) 。 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 (以免死者灵魂被附 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家设简易灵堂 遗像:已事先准备好放大照片一张,购专用像框一个。置黑绸带。 供桌供奉:五谷一碗(用五样谷类) ,香炉一个,备香若干,时鲜水果、糕点旧式也供奉米饭一 满碗,上插筷子一双,供大馒头,等。 明灯:采购丧葬物 品:黑纱、白花、白布、红布、烧纸、瓦盆(底部有孔) 、 纸活:公鸡、白幡、纸马(女用纸牛) 、别墅、金银库逝世当日晚,由家属在瓦盆内烧纸,亲友 来访亦烧。第二天,到派出所办理注销户口手续。第三天,出殡。 家 属着装 直系晚辈血亲系白孝带, 平辈戴黑纱。 其他亲属戴黑纱。 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 其他来宾戴白花。 准备的物品:几日烧的纸灰用纸包七小包或七枚硬币、一寸照片两张。 要带的物品:灵堂内的供奉、派出所的死亡证明、死者的衣物、白酒一瓶。 出殡前,将遗像放在头车前面,长子率众晚辈血亲跪于车前,将瓦盆举过头顶,说: “爸爸,您 一路走好” ,遂将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可摔两次。将纸公 鸡置于头车,意为“金鸡引 路” 。长子(或长孙)上头车,持幡。 车队的每辆车上都贴有标志。为死者年龄。该死者为 81 岁,加一天岁,一地岁。则车号为 83。 逝者为男性则贴在车的左后侧,若为女性则贴在车的右后侧。 也有的地方有撒纸钱的习俗。一路上不停地撒,意为“买路钱” ,也有的地方遇过桥时,将纸钱 放在桥上,用石头压好。 灵车起头后一般不停车,在遇红灯 前,司机算好时间,缓缓前 行,在远处等待,当信号变为绿灯时加速通过。 车至殡仪馆前,将纸公鸡抛出车外。 (有的地方用活公鸡) 进 入殡仪馆后: 领取尸体,办理火化手续。 在办火化手续之前, 选好骨灰盒和一小型灵位牌。 灵位牌可请工作人员代写。 注意男、 女的写法: 先考、先妣。尸体取出后举行“开光”仪式。尸体从冷藏柜内取出 时,长子抱头,其他人抱身, 将尸体放到停尸车上。如需要移动时,仍是长子在尸体头部。开光前将尸体身上的红线剪开,将 烧纸灰放入纸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 袋内,再将尸体放入纸棺。意为子女给的上路钱。 殡仪员指导孝子(长子或长孙)开光。孝子持一棉签,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为 开光。意为使其身体各功能复活。开光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 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殡仪员说一句, 孝子复述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例:开鼻光,闻花香;??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 光,抓钱 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开堂。开光辞男女略有不同。 开光时,家属不能哭,更不能将眼泪落在尸体身上。开光后,将尸体交给工作人员化妆。 举行悼念仪式或告别仪式。仪式前要向司仪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拟好) ,主要来宾的名 单,将一张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给工作人员。仪式结束后,尸体火化。 同时,在长子的带领下, 举行祭奠仪式和烧东西。 将遗像和灵位版供奉好,摆上五谷和水果、糕点,共五样(有的地方是四样) ,放鲜花、白酒、 香烟 等。 长子先上香一箸,然后按辈份依次上香。按先长后幼、先近后远的顺序。 烧东西。先烧纸几张,然后将死者的衣物等烧掉,再将供品都烧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 留待以后“烧七时”再烧。 烧东西时,将带来的白酒洒在衣 物上,以助燃。烧完东西,葬礼结束,将白花,孝带除去。直 系亲属改带黑纱。 除留下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去吃丧宴。丧宴厅外备几盆清水,白酒和糖 果, 凡从殡仪馆回来的 人在进入宴会厅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块糖。 丧宴开始前,家属列队,殡仪员主持。主持宣布:家属对各位亲朋来参加葬礼表示感谢,给大家 鞠躬,然后由家属代表讲话。主要内容是感谢,略备薄酒,请大家享 用。 丧宴进行中,主要晚辈血亲要到各桌敬酒。 领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币七枚,摆成北斗星状。然后选大块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后一快应是 头盖骨。 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张。 骨灰寄存,结束。 &&&&&&&&&&&&&&& &&&&&&&&&&&&&&& &&&&&&&&&&&&&&& &&&&&&&&&&&&&&& &&&&&&&&&&&&&&& &&&&&&&&&&&&&&& && 一、下葬时间,按规距是:一个儿的五天,两个子女以上的七天,辈长高寿者九天。 二、报丧 一是给亡人生前所在单位的领导扳丧,孝子前去必须给领导磕头,说明病故缘由、时 间、哪天安葬。公婆亡故的,媳妇须亲自回娘家向父母叩头报丧。其他亲戚派侄儿或孙儿报丧。 以前有句话说: “报丧的腿。 ”是因过去交通工具所限,全是派人走路去的。由于时间紧走起路来 特别快。 另外还要会编一套假话, 到那后先不报丧, 拐弯说去哪由此路过, 待吃过饭后再说实话, 否则你如进门就讲,这顿饭就吃不成了。 三、棺木纸扎 以往穷家用柳木棺的多。时下一般用三五、四六棺。纸扎糊双不糊单。糊纸扎全 套的有:一对人、阴宅、金山银山、摇钱树、轿车、红、白马、 (一对)一对人算两样。女性加糊个牛。 四、响器班一般用八人以上,派专人联系。 五、待客、档次、客人多少。烟酒,饭菜等。均按事主身份、想法而定。有的情愿多花些钱让客 人满意,不计破费。 六、请厨师。根据就餐人多少,确定厨师人员。 七、租赁餐具恒温棺一杆会等问题,都要一并考虑解决。写 恳 单 写肯单类似榜示,主要是对忙上的一班人进行分工明责,张榜公布。一般有以下人员组成:总管 一人, 副总管一至三人, 支客二到四人, 司仪二人, 记帐二至四人、 主厨一人、 厨师、 帮厨二人, 保管二人,音响一人,打杂一人,采买一人,盘手四人,供水二人、拾馍二人。指挥车辆一人, 管响器班二人,管一杆会二人,看车一人。 要将人员的名字职责一一写到纸上。 写恳单用白纸长 80 公分、 宽 35 公分。 写好贴到主房左上角, 厨师有菜单:分荤、素、多少盘也要写明不致遗漏。关 于 成 服 简单来说,成服也就是穿孝,戴孝。旧时的穿孝、戴孝,有着必须严格遵守的礼制。不允许有所 差错。所以叫做“成服” 。成服最基本的礼即传统的所谓五服之制。乃我国在周秦时代就基本定 型的丧服制度。其形式见于丧葬,也是亲族关系远近亲戚的标志,且与礼仪规制的实际权利、义 务相联系。就服孝者而言,他与亡者何种关系,应该穿什么样的孝服,孝服穿多长时间,别人一 看就能知道服孝者和死者的远近关系破孝破孝即为撕孝布。撕孝布是按孝子多少而定的,一般是到布铺先予交一部分定金,可拿回一两匹 布先用,如用不完可以退回去,最后结清。 撕孝人请本族懂规矩的人,如婶、伯母来撕孝。撕孝前家里人先撕一块对方布,再给人家叩头作 为酬谢。孝 服 孝 帽 的 礼 数 一、儿子儿媳(干儿媳)闺女孝衫八尺,白裤一条,男孝帽一尺半道布五尺,媳妇含干儿媳 , 头孝五尺(布一破二)闺女同。 二、亲叔伯,亲侄,侄女,孝衫七尺半,道布四尺半,孝帽一尺四寸,女的头孝四尺半,一破三。 三、亲叔伯,男孝衣七尺,道布四尺,孝帽一尺。 二、头孝一破三,女的三尺八寸。 四 亲孙、亲孙女,孝衣帽同亲侄一样。 五 不出五服的男 孝帽一尺三,女头孝三尺半一破三。 六 曾孙带黄帽,玄孙红帽 七 亲戚,女婿,妻侄,外甥都有孝帽,女头孝三尺半,一破三, 九寸宽,娘家人的孝不分辈, 男女都有头孝。 1、儿子的道布五尺,凡父母有一方健在的,应一边长一边短。父母双亡的道布两边一样长。有 父左短右长,有母左长右短。 2、亲戚的头孝,均由长媳发给,发一人磕头一个,客多者就跪到 地上发了。但男孝由长子发,也是发给谁给谁磕头。 3、另给大儿媳撕五尺长布,一破二,束腰,背餍食罐用,布归大儿媳。 4、出殡当天媳妇娘家在礼桌上放礼布一块(100 尺)两口分开各半,披到身上 50 尺,事后可做 为两条被子里用孝鞋孝帽与五服 一、孝鞋孝帽,是根据“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的。 “服”按现代的意义是指“代”的意思。即 与主人的子代关系。五服既五代,三服既三代。五服是指哪些人呢?父、儿不算服,孙为二服, 重孙三服,曾孙四服,玄孙五服。 在葬礼中,不同的服含有减孝的意思。退一服减一成孝,儿女 糊鞋,为四边毛(布边是毛边的) ,但父母有一方健在的为三面毛,儿媳同。儿媳娘家有一方健 在的应糊两面毛, 闺女和媳妇同样, 以上孝子都得用白布条帮腿, 表示重孝。 孙就算二服孝子了 , 孙媳也就减孝了。但爷爷奶奶有一方健在的当一面毛,也就是前脸毛,曾孙应为两面毛。亲侄, 媳,亲侄女,和亲孙,同毛脸,再往下五 服之内一律光脸。儿子应穿孝鞋三年,头年白,二, 三年灰鞋,闺女鞋孝是: (出门闺女一年孝,在家,闺女随哥嫂)以上应为重孝,民间传说“不 糊绝孝” 。娘家人的孝布不分辈全是头孝。丈夫死了,妻子应穿孝鞋一年表示夫妻情分。 四代人以下孝帽: 1 四代人戴黄帽 2 五代人戴红帽 3 六代人戴蓝帽 4 七代人戴绿帽 能和七世人同堂者实是罕见。但个别家户也确实真有。 二、新孝式 当前按移风移俗而定,在城市的工作人员,将许多旧礼俗全免了,出殡时只带个小 白花,出殡后在左臂上带个现成的(孝)字或黑纱。棺 木 质 量 从古到今这项事在丧葬中极为重要, 首先表示儿女们对老人的孝心, 棺木质量好, 在地下不腐烂, 对死者遗体可延长时日,如果家庭条件可以但买的棺木质量不好,则会受到众人耻笑。虽然国家 早已提倡“重养轻葬”但在人们心目中,它占有重要分量,特别是女性死亡的更为重要。有些甥 舅关系不和,或 有虐待老人的行为者或病中不及时治疗导致死亡的,在整个丧葬中会出现方方 面面的问题。 棺木的种类和规格 一、种类:楠、桐、松、柏、椿、柳木、水泥、缸棺、喜棺、苇席。 二、规格: 1、一二三的,即底一寸帮二寸天板三寸厚。 2、二三四的,即底二寸帮三寸天板四寸。 3、三四五的,即底三帮四天板五寸,俗称三五板。 4、四五六的,即底四帮五天板六寸,也叫四六板。 此外,三五板四六板有两种:即足三五、足四六的。还有勉三五勉四六的。还有净边净缝(不带 疤)的等等,此类棺木因质量好而身价较贵。 5、上三独和四独棺:天板两帮是一块板制作的,统称三独,四独板一般不叫用, 俗称绝户板, “那怕你再富有,底版还是两拼为宜,如非用此板,也须在此板前中用锯锯个牙。 6、棺木的规格大小。 内径前底宽 57 公分 上 后 上 口 底 口 宽 42 公分 宽 35 公分 宽 30 公分 高 60 公分高 35 公分。底口长 1 米 7――1.75。 上口长 1 米 8――1.85 米。 棺木不论大小内径宽窄都是一样的。所谓二四、三五、四六都是按棺材版的厚度而言的。后边的 板少于前头的厚度。一般做棺木必须达到长度两米四, (匠尺七尺三寸)俗说:七尺三走遍天。 三、柏木棺 柏木的性能,民间传说: “柏木棺材石榴木裹” ,柏木用独板的很少,原因是柏木生 长缓慢, 木质细腻, 坚韧, 其他木质根本就不能和它拼合, 唯石榴木与它相吻合, 因而柏木头细, 都是用多个圆心制作的,但必须用石榴木八吊绽住,这样永久不崩裂了。 四、楠木棺 楠木性坚硬无比,极难制作。一代名将许世友去世后用的就是楠木棺,详情另文记 载。 五、石棺 古代西部三区的一种棺葬形式。在摘星台博物馆有藏品陈列。在淇县云梦山南侧有一 具石棺露天摆放,传说这是孙膑老祖之棺。 六、水泥棺 水泥棺在六十年代初曾流行一时,它的形状,和木棺一个样,那时均因经济拮据之 故,后来再没人用了。 七,缸棺 缸棺是用两口水缸对到一起的,将死者装入掩埋。 八、喜棺 喜棺(也叫做喜货)做好之后,安放在闲房之内,上贴红纸写上喜字,一旦老人谢世, 随时用上。 九、苇席 用苇席卷起来掩埋的,也称软埋。大多发生在生活困难的时代,死去的人比较孤独和 贫困,没有儿女和近门亲属,多由街坊邻居帮助办理后事的情况下,用苇席一卷抬到公共地方埋 葬。入 殓 第十一章 入殓 祭奠和迎主第一节 入 殓 一、裱棺木,裱棺木须找一位有经验的老者指挥。裱时先将棺木放在院内,将棺内杂物清除,再 用松香掺沥青灌入四周缝隙处及棺木底部(这样防止炎热的天气尸体漏汤.入土后可防腐) ,然后 用箩将青灰筛入棺内, 再筛一层石灰, 是久后一旦起坟时可辨认的记号。 棺木四壁裱白纸或白布, 唯天板不裱。裱完后铺上白纸或白布以表示整洁,参与的人员应予封礼、多少不限,表示谢意。 二、安放棺木,父母双亡可放主房在正中间,如父母一方健在的可稍微偏一点。 家中未婚儿女,非正常死亡的,如车祸,溺水,天灾等。可在自己门外设灵,但不能入穴,可在 自家坟地的一角寄埋。 三、备好入殓用品 1、事先将死者的旧衣服准备到手边,剪掉,安放尸体时将衣服塞到亡人两边以为牢固尸体之用。亡人安放棺内后,左手应握打狗饼,右手握一包 麸皮。打狗饼,是防恶犬拦路,麸皮是过蚂蚁山时备用的。 2、订七彩线,七彩线应订在天板右前角,用小钉钉上挂红.黄.蓝.白.黑.粉.绿.七彩线。长为 20 公 分,俗说人死后要升天,是通过此线才能爬上天梯的。 3、垫背钱,棺木放好后,入殓前,准备好垫背钱, (即硬币)男性七枚。俩侧各三枚,中间一枚。 女性是四角各一,中间一枚,共五枚。有的男性垫背钱数量达 120 枚。这说明男者社交较广,须 要多方应酬,女性爱节俭,故尔少些。主要是到冥府有饿死鬼闹事,扔给它们一些,便于顺利通 过。 四、入殓 1、入殓在丧葬中极为重要, (入殓亦称大殓)一般都是夜深人静时入殓,或夜十二点前后,过去 都是三天或五天夜间入殓。这也是根据季节情况来定,为了安全起见早入殓为佳。 2、移动草m(包括恒温棺)为便于入殓,可先将草m向右侧移动,然后将棺木抬起放在草m的左 侧,下边用四块整砖支起,便于手抬。 3、入殓分工,由长子一手拿草纸捂住嘴下巴抱头,二儿托双脚,没二儿侄儿也可以。儿侄女婿 托腰将亡人放正,亡者放入棺内、头枕到事先备好的元宝枕和记迷枕上,将草铺抬到别处。然后, 剪断拌脚绳,取出噙口钱,放在棺内(拌脚绳有的是钉口前剪断) 。 4、固定尸体,将死者的旧衣服剪掉扣子,不用带毛、皮衣服,将尸体四周塞紧,要防止出殡时 摇动。最后盖上被子。一切就绪后将棺木抬到长板凳上放正。 5、净面:由长媳或闺女操办,先备一个小瓷碗洗刷干净,倒上半碗水,由长媳用七个棉花球沾水 擦洗七窍,口喊:爹(娘)给您净面哩,边擦边念:擦擦眼睛明光光,擦擦耳朵听四方,擦擦鼻 子闻香香。擦擦嘴吃好东西多喝水,擦擦脸子孙大小都喜欢。另有些地方是由儿子先净面然后媳 妇、闺女轮流净面,净完面后将碗内剩余的水喝掉,是不让亡人把财富带走。祭 奠 一、瞻仰遗容:瞻仰遗容一般在钉口前进行,事先由总管将进行步骤当众说明(切记看时不能哭 怕把眼泪掉入棺内),这是最后与亲人诀别,要求自始至终气氛严肃,以排队方式由死者长子领 头,直系亲属及亲朋好友瞻仰,先男后女,环行一周结束,然后盖上天板,钉口。 二、上述工作结束,开始烧纸,恸哭,特别是出门的闺女。用手指拍着棺木真是鼻一把泪一把痛 不欲生,哭呀,喊呀,儿乎休克。多少人劝说,拉也拉不走,真所谓生死离别之痛。还有些从外 地赶回来的儿女,进门就放声大哭了,到了跟前念叨着:爹(娘)我来迟了,您咋走的恁快呀, 这些肺腑之言,痛哭流涕景象使人潸然泪下,真是骨肉情深呀。 三、 留口与钉口,留口多半是死者的子女远在他乡工作,因路途遥远,他回来后还要看一下老 人遗容,因而留口。钉口是阴阳两界分开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阴阳断绝关系的形式。钉了口永 远也别想见到亲人的遗容了,因而痛哭不己。订口过去是打好稠浆(用绿豆面浆)将棺口上层抹 上浆然后盖天板,钉口,钉一 下儿女喊爹(娘)躲(钉)哩,实质上是怕亡者的灵魂受到伤害。 入殓的过程,由总管统一指挥,但事先要开个分工负责会。交代注意事项,任何人都不能说话或 互相叫名字。 四、丁忧,按过去的习俗,自己爹娘逝世以后,儿子身穿孝服就在坟地搭个草庵,安个锅灶,吃 住均在坟前,有事也不能离开,此谓之丁忧。在过去封建时代的官吏,父母去世后都要离职回家 守孝三年。此习俗就是告诉我们,要知道婴儿降生后,父母的辛苦。做娘的身体非常虚弱,月子 期间,穿着棉衣,绑着裤腿,头上用头巾缠着,屙屎,尿尿,都不敢出门,无论冬夏悉心关照, 父亲则拼命苦干挣钱,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可见生儿育儿的艰辛,丁忧三年是回报爹娘的 恩德一种传统礼俗。 五、接三迎三,三天是整个丧葬中的第一高潮,这一天,本族内亲及亲朋厚友都要前来吊唁的, 这天中午人员很多,还须备好酒菜,有条件的最好让客人坐桌吃饭,特别是娘家人、单位领导、 好友均要额外招待好。这一天所有的人均是十二点前赶来,交过礼金,问儿天出门,并在灵前跪 拜后就走了。 三天也叫迎三送, 要提前作准备。 由总管会同事主研究来客人数确定饭菜, 酒烟及灵前陪吊人员, 礼桌人员,支客,司仪等工作人员统一指挥,以免混乱。 民间传言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到阴曹地府里去了,或者他的灵魂要被神佛的使者 金童玉女迎接去了。淇县习俗,三天必将一对纸人金童玉女糊好,放在供桌两边,他们是迎亡人 灵魂的。金童手持的纸条文曰“金童前引路,玉女纸条:玉女随后跟” 。人们都希望亲人死去后 升天,但这必须是生前有功德的人,否则是不能如愿的。搭 灵 棚 灵棚必须与三天的先天下午搭好,一般用帆布蓬或塑料布在院子正中搭,但也有租赁的,但是先 天搭好。在桌楼前放方桌一张,摆上供品,第一排是干鲜果五盘 橘子,香蕉,梨,饼干,苹果, 第二排五碗底放馇,面上放过油上色的肉片,金针或青菜叶,这项活由主厨操办,但须封礼,多 少不限。最后一排是五盘高桩馍,再后安放亡人相片,框上用黑绣球黑纱遮盖:桌楼内放亡人位 码。 一、灵位码式样 (父亡) 供奉先考*公讳**府君之灵位 孤子**泣奠 (母亡) 供奉先妣*氏讳*太君之灵位 哀子,**泣奠 三 破土码,挽联。 二、破土码: 供奉土地之神位,另有写破土大吉大利(格式用前) 三、子女挽联式样 严父早逝恩未报,慈母谢世恨终天。 养育父恩深似海,生身母情重如山,父亡横批逝父何持,想见音容空有泪,欲听教诲杏无声,母 亡横批,无母何枯,注:书写挽联及灵位码必须封礼,五十元,一盒烟。 四、花圈联写法 儿女献花圈上联:沉痛哀念恩父(慈母)亲大人千古, 儿**泣血敬挽 外甥上联哀念舅父(母)大人千古,下联外甥(甥媳)敬挽。死者单位送的花圈:上联**同志 千古 ,下联单位名敬挽。 五、司仪 司仪的职责主要是为来客喊礼,要求声音要洪亮严肃低沉,客人上礼后站在灵前吆喝: “有客, ”然后指引来客站在适当位置继续喊礼: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礼毕又高喊: “孝 子谢客。 ”陪孝人原地向来客磕一个头,表示谢意。司仪将客人送到门口,回头接下一批客人。 另有至亲朋友磕头,磕到三个趴下哭并悲伤太重时,支客应上前搀起,礼客然后再磕一个头,这 叫“神三鬼四” 。进门的女客一般进内屋哭泣,以示哀念。食盒一、食盒,顾名思义,就是放食品的盒子。内放肉食和糕点一类的高档食肴。我县境内,小村子 根本没有, 他的形状高一米二四圆形, 四扇, 每扇有木工雕刻的戏曲图案, 最底层有三条腿支撑。 腿上刻老虎俗称“老虎腿” ,每扇两端都有食品。装好后路远的是四个人的两班倒,两旁有两个 带插,中间用一条扁担穿上,前后两个人抬好。食盒全部用油漆漆的,漆得起明发亮。当时官方 人物和有两顷地以上大户才用食盒。 东南乡大李庄有一户用食盒,自己的老姑娘病逝,丧葬当天除五服内,本姓远门也都去了,食盒 里装满了一桌宴席,八个肉碗,中间贴了个红纸黑字(奠)上面挂了一把酒壶,头前开道,以下 是人挑供,挑里一头是 25 个白馍、这一头是五小碗。供菜碗底是青菜,面上蒙个鸡蛋饼,上面 用烧纸盖上,食盒领头,供挑后行。排为一个长队,另有轿车两辆,前辆坐娘家舅们,后一辆是 女人。这个浩荡队伍达六十多人。车供到丧者村头停下。 这时总管,长辈人,孝子,响器班,一起出迎,到街头总管站上首,孝子头顶托盘,跪在地上, 总管示意,燃放火鞭响器吹奏迎宾曲约三分钟,事主长辈、从孝子头顶的条盘中,拿出谢贴,大 舅接到后,向后示意。他们按顺序排一长队,这时总管,孝子,响器班,吹奏进家。 二、 摆供祭奠,娘家的食盒是两人抬的。事主派两人将食盒接过来抬到灵前开盒取出供品。八 大碗摆放在供桌上,还要将酒壶灌满,酒由娘家大舅执壶在灵位前浇奠然后以四叩祭拜。奠后, 再以磕头哭祭,供挑也是事先联系好的,这里接了供挑,进行哭祭。女客们今天也是外奠内祭, 这种祭奠方式,说明娘家有人。 三、娘家人坐官桌。先让大家洗手净面,然后坐桌。 (过去六个人为一桌)开席前两桌并在一起, 进行上菜。 四、一色席啥叫一色席; 1、烧素烩,这碗叫头炮菜,也是诸菜之中的代表作,籍以显示厨师技艺,另外让你品尝,蒸、 炒、烹各种味道。 2、方肉,上笼蒸的。 3、条肉(同上) 。 4、红烧丸(过油炸过的丸子搁汤) 。 5、小苏肉,碎肉加粉芡先炸后搁汤。 6、腐卤肉(熟肉上碗用豆腐乳清蒸的) 。 7、虾米白菜汤。 8、鸡蛋汤。上述八碗俗称一色席。 汤菜上齐后, 管事的问娘家人还加啥菜?回称随戏头道菜吧, 就是还要烧素烩。 随戏指再来一次, 盘菜为六荤六素(荤菜含鱼或鸡) 。 五、酒是用大麦自制的,但不论冬夏,都是用川子(筛酒) ,川子是锡制做的。酒倒入后在煤火 中加热再喝。用馍“塞杠” ,每人发一块对方白布,塞杠乃地方的土话,杠也就是馍。在吃饭时 由你自便。将馍肉带回家去。但有一条规定:每人只能夹三个馍,用白布包好带回。为啥只叫夹 三个馍呢,意思别忘了三周年还来呀。 六、孝子看菜:娘家人吃到一半时,副总管领孝子到席间高喊:孝子看菜哩,连谢礼都有了,孝 子磕一个头离去。 七、饭后给娘家人的车封礼,亡人安葬后娘家人就直接回家了 .迎主迎主也叫请老祖, 一般先由亡者长子持迎主码到坟上给老祖烧纸祈祷, 邀请各位老祖请您回家热 闹哩。迎主还要请响器班,一是让大家知道某某死了,在主要街道游走,表示儿女们的孝心,虽 说花了些钱却显得风光。 一、祖先码式样 供奉先考某某宗亲之神位。 孝男某某敬奠。 祖先码带回安放在房子正中,贴到墙上,他在家还要吃三顿饭,当天晚上次日早、午、按时供香 饭,出殡时将祖先码带到坟地烧掉。 二、请杠会 迎主必须用轿杠会来抬,三十年代是下帖子,上书: 农历某月某日定用 轿杠一台 某某村某某启。 以前的轿杠会是管个吃喝,仅收一两元折旧费。因为他们抬着轿杠在广众之中得意洋洋,随着乐 工的节奏,头左右晃动,感到自豪,四平八稳的抬着也乐在其中。轿杠会是用两根轿杠左右绑在 桌子两边,桌上放五盘 抬工多少人干鲜菜,盘子下面要用绸面糊固定上,以防晃动。正中放灵位码,亡人 照片,桌楼由上到下全用细铁丝绑结实。桌楼上用的小电灯,攀成花样。看起来一明一晃引人注 目。 三、转街与路祭 儿女们手扶轿杆,亲属尾随,副总管带队,响器班吹奏,在十字路口祭奠,以前是当地市面人买 一把火鞭等轿杠会到达后, 用一条长凳横在路中, 将火鞭和路祭人名单交给领队副总管, 放火鞭。 白毡铺好后, 奠客慢条斯理的行二十四叩礼, 乐工籍以大显吹奏技艺, 扔笛子, 扔手镲好不热闹。 这几个人加上儿女、亲戚祭奠须两个钟头,围观者越聚越多,三眼冲两班齐鸣,显示这家人丁旺 盛和子女们的孝心。回来后以酒菜酬谢乐工,饭后又开始吹奏,一般在深夜结束。 四、挑杆人与炮手 挑杆人用一根长竹竿.上端帮个叉子,以防桌楼碰到电线上面而备的,遇有不测,可用叉子往上 举,使桌楼顺利通过。炮手以前是两个人走在行列两侧,三眼冲扛在肩上冲高三尺二寸(生铁铸 成上端有三个孔,下部有药捻,将火药装上,用铁丁打实,在药捻上点燃)另有点炮高手,手急 眼快三眼齐发的通通通三响,当前是以两响炮取代,转一圈须花二至三百元之多。 五、迁坟 立碑 迁坟,亡人入土以后,如果因情况需要迁坟的,必须在三年以后为佳。特殊情况例外。 立碑,亡人入土以后,儿女门想为父母立碑,最好在一年后立碑较适合。 六、寄埋 1、凡年满三,四十岁的男女,父母双方健在的,他死亡后只能在自家坟地的一角寄埋。 2、女性四十岁以上病故的可以,不是四十岁者不能寄埋。 七、搁 葬 搁葬,一般是由女人早亡,男人去世后,亡故女人迁来骨梓和男人埋在一起。男的娶有两个以上 女人的,顺搁葬。事先通知娘家人,说明哪一天出殡、娘家人要准备供品,先一天早早的就到坟 上上供焚香。这件事结束后,女的没有后代的一般就不再来往了。冷丧和检骨榇 所谓冷丧就是现代意义的迁坟。其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早吃早饭,死者儿女身着孝服,带 上供品,破土码灵位码和检骨榇的应用什物。带一块三四米见方的布,能支起一个简易的布蓬, 以遮盖被打开的坟墓。传统认为骨榇是怕见阳光的。坟前摆上小供桌,放供品,五盘干鲜果、将 死者的灵魂码放正中。 副总管及打墓人在坟前,燃放鞭炮,再点破土码。孝子在墓四周中间 各挖一钎土,给挖墓人磕 个头就开始挖土了, 这时孝子祝祷说: “娘, 给你老人家翻身哩。 ” 迁坟中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一、打墓人应严肃认真的工作,听从总管的指挥以免出现纰漏。露棺木后,动作要谨慎缓慢。死者刚过十来年的,棺木尚好比较省劲儿。其次是三十多年了, 露出的棺木已塌陷到骨榇上了,必须先取出棺盖碎木。但骨榇均已错位,把骨榇收起将土除净, 按照部位一一放入小棺材内。 二、小棺材内铺两张红纸,另用粉纸用剪刀剪成上衣样,绿纸剪成下衣样盖到骨榇上,再用一条 棉被盖上掖好,怕骨榇摇动。一切就绪后两人抬起,孝子尾随缓步回家。 三、冷丧安放一般是停放在门右面、糊纸扎、黄牛一个,一对人,阴宅,摇钱树。搭个布蓬将冷 丧安放好,放亡人遗像。亡人姓氏码,小供桌上放供品点燃常明灯,吃饭时由儿女盛些饭供到桌 上,殡埋先天晚上十二点后响器班吹奏闹天[。须给响器班封礼,十元,二十元均可,此钱应归 闺女承担。闺女还要给老人做九顿饭烧九遍纸,这一夜闺女多者轮换值班。 四、冷丧棺上必须盖张大红纸,现在是买块红绸子,长两米五,宽两米,覆盖到棺材上。因为红 色是暖色,象征热量,冷热融合一起.她们又能重新重合葬不是件大喜事吗。出殡前的准备 第十二章 出 殡第一节 出殡前的准备 旧时代的规距是异常复杂的,目前已多不适用。但规距又是具有传承性的,现将近代的一般礼仪 规距表述如下。 一、仪葬:就是将纸扎、帐布、分成两排,人各拿一样,出殡时举起(每人都得封礼) 二、将老盆放在灵柩前边,老盆下搁一块砖。 三、将柳杆放在灵车上。 四、抬灵柩人员在街前待命。 五、将男女孝子前后顺序安排好。 六、把烧纸篮内的轱轮钱装好。 七、扛材头,材头即棺材前面那一部分,在抬棺材的众人中,负责抬(扛)材头的人最辛苦也最 重要。 因此, 材头上放一瓶酒两盒烟, 礼钱十块钱, 以示慰问。 放两条麻袋是抬棺材时垫背用的。 八、掺孝子的人员都要安排就绪。 出殡前一天的安排 一、早上,安排抬重的人员。在我县,称抬棺为抬重。有十六人抬和二十四人抬。一般是在先天 晚上由管事的领孝子到各家各户给人家磕个头,肯求抬重的人员帮忙,也叫“央会” 。农村多年 的习惯是, 谁家有了白事上门求助, 一般是不能拒绝的, 要风雨无阻的去。 这是一个很好的习俗, 因为,无论谁家都会有事需要帮忙的。 二、 “一杠会”目前每一个村都有一套专用抬灵柩的架杠,有一位好管事的保管。用过封给二至 五元的礼钱,再用白布包两盒烟,因为谁家也要用它。 三、请乐工,也叫老响,也称响器班。过去农村对乐工轻视,就在街上吃饭,唯吹“闹天鹅”时 才能进家。 四、请风水先定穴位“下盘”,四个方向定木撅,定几时下葬。墓坑深不超过一米三十公分,浅的一米一十公分。长两米八十公分。过去请风水先封礼 最贵,一般须二百斤小麦(一石) ,现在须一百至三百元钱。出殡当天的准备 一、 打墓必须是当天九时前挖好。 以前是四个人去挖, 十一点家里派人给打墓的送点饭。 一瓶酒、 大盆凉拌菜,八个馍头,四盒烟。但饭必须吃完,不准往回带。目前是由一杆会包了。孝子领着 他们到坟地点燃破土码,用铁钎按事先划定的穴位。四角中间各挖一钎土。再给打墓的磕个头就 开始挖了。 二、看墓人,以前是外甥看墓。为啥看墓,主要怕别有用心的人往墓坑内仍啥东西。看墓的不等 墓坑打好就到地里了,中午带点东西就地用餐,直到灵柩到地才算完成任务。 三、 暖房是长媳与闺女身着孝服,手拎篮子,内装麦秸及在家切好并用油煎过的馍片。四角中 间各放一块,其用意:驱赶邪气,避免邪气寒冷之意。另一种是坟地远者,乘灵柩车到达后停下 由长媳,闺女(方法同上)暖房,然后,灵车进坟下葬。 四、铺草、灵柩一出门,就派人(一般是个理智不清的人) ,到十字路口烧了。据说这草亡人 到阴间还要铺的,在广众之下烧,是怕有些游荡小鬼来争夺此草。 五、出殡前“奠”的顺序。一般是女婿头顶孝帽先行祭奠,这时,响器班细吹细打,大女婿健步 走到奠席正中,立正站好,双手并拢握拳由下往上作揖。然后,先跪右腿,再跪左腿,两腿并好 后挺直身子后少停,开始磕头,连磕三个。第三个头磕完后要爬在地上哭叫:我的爹(娘)呀! 重复若干声。这时,支客上前搀起时,再磕一个头起身站正向灵柩作一个揖,转身向其他奠客作 揖退回原位。接下来,由二女婿三女婿等按部就班一一进行。对于女婿来说,此系礼仪传统,多 是作给人看的 ,人们多有计较,因此,不可急燥马虎。 女婿奠完,外甥、表侄同上。接 下来,从小辈到同辈,邻里街坊等。服务人员一般是三鞠躬。 最后,总管大声问道:还有奠客没有?如无人应,总管最后祭奠。奠毕摔老盆起灵。 下葬 一、调正向口,一杠会用粗绳将棺木和架杆缠到一块,慢慢往下放落入墓中,这时由本族长者或 子女看看向口是否正,确定后,餍食罐和莲花盆放在棺材前边台子上,所有男女孝子的哀杖,麻 套,一律仍入坟坑。 二、长子填土,埋土之前,由长子拿铣先在墓坑四角和中间天板上各填一铣土,然后磕头请会, 一杆会人员开始填土封墓。墓封好后,再用架杆(两头各一人,中间一人将土由下往上滚,四周 两边均推的整齐。随后花圈插到墓两旁,上面压上纸。压纸的规距,墓里一人,压一溜纸,墓里 两人压两溜纸,然后烧纸。烧纸篮用完了,丢到地里就不要了。 三、拔柳桩,事先准备好一根较粗大的柳树枝,封土掩埋时把柳树桩埋在棺木前方。基本埋好后 是由长子站在柳木桩前倒背双手轻轻拔三下, 柳桩成活后, 日后上坟大老远就可看到这个墓踪影 了,五六年柳桩已绿树成荫了。亡者可在此乘凉。关于柳桩淇县均为光棍,卫辉尚乐村一带,一 看柳桩就能知道这家有几个儿子, 原因是在选柳桩时亡者有几个儿子柳桩就有几根杈, 所以一看 就清楚了。 四、长媳抓富土。坟墓封好后长媳在坟四周各抓一把土,将孝服脱下装入不回头,不与他人说话 乘车回家,将土倒在门后,意味着常吃常有。 五、烧纸划十字和划圈诸事结束后,民间流传的话“趁老坟烧纸”也就是老闺女借机会给自己的 爹娘烧纸, 首先在坟前划个大半圈, 圈的开口向着坟头, 纸在圈里烧, 此意是怕其他鬼抢走金银。 男的划个十字,再烧纸。说名这钱定过了。任何游荡鬼不能动。有的在坟上点纸,痛哭流涕诉说 衷肠等不一而足,难以言表。 六、烧回头纸,长子走出一百步时再回来烧纸谓之烧回头纸,孝子亲属离开前由总管组织大家, 集体行三鞠躬礼结束,孝子们脱掉孝服乘车回家。 七、翻刀,卫辉人兴翻刀,亡人安葬后孝子等人将要回家时,在自家门口放一吧菜刀,谁过时翻 一下刀,直到坟里的人来齐后,才将刀收回。翻刀是说和亡魂“一刀两断”了,他的阴魂再不往 家来了,晚辈应当按忌日去祈祷。 八、 酬谢问题。事后饭菜有剩余的,近邻每家端一碗菜两个馍, 本族长辈在此事中跑前跑后,多费心机,应送些肉丸子,再掂一瓶酒一条烟。总管要特别酬谢。 过事后由事主亲自登门送上两瓶酒两条烟一只烧鸡, 总管几天全是在哭声中和悲痛的气愤中度过 的,尤其是入殓时一两点才回到家里, 的确太辛苦了,受点酬谢礼所当然,上述习俗因地域差别 各有不同,是否妥当仅做参考。 九、出门的闺女要上八桌供。殡埋时一桌供,三个周年三桌供,计四桌供,三七、五七、近七、 百日各一桌供,共八桌。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事专用歌曲100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