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天鹏集团有限公司哪些杰出的作品?

王天鹏的主要电影作品及介绍_百度知道
王天鹏的主要电影作品及介绍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金光大道》饰王友清,长春电影制片厂1975年摄制,合作演员:张国民、王馥荔《曙光》饰贺龙,上海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贺龙配音:程之,合作演员:达式常、李振潼、周国宾《元帅与士兵》饰元帅,长春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合作演员:史丽华、梁同裕、王执芳、宝珉《巍巍昆仑》饰贺龙,八一电影制片厂1985年摄制,合作演员:张克瑶、苏林、孙飞鹏《彭大将军》饰贺龙,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摄制,合作演员:丁笑宜、古月、孙飞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何东昌出生于年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毕业。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南联大民主青年同盟第一支部执行委员、清华大学党支部委员。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党总支书记,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参加发起组织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   1923出生,1950年3月至1951年2月任清华大学党总支书记,1951年2月至1953年9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参加发起组织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1946年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毕业。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南联大民主青年同盟第一支部执行委员、清华大学党支部委员。1949年任清华大学党总支副书记,1950年3月任清华大学党总支书记并兼任燕京大学党总支书记。编辑本段何东昌职业生涯  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参加发起组织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   1946年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毕业;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南联大民主青年同盟第一支部执行委员
何东昌  、清华大学党支部委员;   1949年任清华大学党总支副书记;   1950年3月任清华大学党总支书记并兼任燕京大学党总支书记;   1951年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1953年任党委第二书记;   1956年5月至1966年6月任党委副书记,还先后任工程物理系主任、副秘书长、教务处长。在此期间,是蒋南翔校长领导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知识分子,推进学校的改造、发展和建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铁路文工团艺术室主任、编导。1944年生,浙江省诸暨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不是为了爱情》、《青山夕照——铁道游击队后传》、《山魂霹雳》等五部均投拍。从他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是《托着太阳升起的人》开始,便显现出他质朴、流畅、饱含诗意的艺术风格。他导演的《紫禁城里的大学生》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提名;《师魂》获第九届“飞天奖”连续剧一等奖、第七届《大众电影》“金鹰奖”特别奖和第一届电影厂电视剧评奖特别奖。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冰上小虎队 (1998)导演   暗号 (1994)导演   
杨韬  在银幕后面 (1984)编剧   燃烧的雪花 (1993)导演   不是为了爱情 (1980)编剧
  姚蓬子(1891年~1969年),原名方仁,字裸人,后改名杉尊,笔名丁爱、小莹、姚梦生、梦业、慕容梓,诸暨姚公埠人。曾就学于诸暨县立中学、绍兴越材中学、上海中国公学与北京大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党组宣传部长。次年2月,为上海联合书店出版之《文艺生活》月刊主编。1932年6月,与周起应合编《文学月报》。1933年12月,在天津被逮捕,入反省院。1934年5月,在《中央日报》发表《脱离共产党宣言》,被释放,任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委员,并为曾养甫的《扶轮日报》编辑副刊。1938年3月,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同年5月,与老舍合编该协会《抗战文艺》三日刊。10月,武汉沦陷,赴重庆任职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后创办作家书屋,又与老舍、赵铭彝等创刊《文坛小报》。1945年,抗战胜利,迁作家书屋至上海继续营业。1955年后,成为自由职业者,以译著和写作为生。1963年后,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1969年病卒。著有《银铃》、《蓬子诗钞》、《剪影集》等。
  孙优贤 ,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现代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自控联制浆造纸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副理事长。在现代控制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造性地解决了制浆、造纸、生物化工等大型生产线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中的重大关键技术。   中文名: 孙优贤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诸暨市
  出生日期:
  职业: 工业自动化专家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
  主要成就: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录  简介  主要业绩  专著  广泛应用
  浙江诸暨人,岩溶地质学家,著名水文地质学专家,1933年8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桂林工学院兼职教授。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岩溶中心依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正式挂牌落户在桂林。   俞国行,1944年12月生,浙江诸暨人。1965年3月参加工作,196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专学历。   曾任中共诸暨县保安公社党委书记,共青团绍兴地委书记,中共绍兴地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共绍兴市委常委、秘书长,中共绍兴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共绍兴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中共湖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8年1月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兼省武警总队第一政委,   1998年1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兼省武警总队第一政委。   2003年1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2003年6月免中共浙江省委常委。   2007年5月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主任。   2008年1月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不再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主任。   现任中国警察协会特邀顾问。
  赵锐勇 1954.11~ 男,浙江诸暨人。中共党员。高中学历。1954年11月生于浙江诸暨乡下一个茅屋里。祖辈世代文盲。小学四年纪即遇十年浩劫,辍学归乡以牧牛掏粪拾煤渣等营生度过少年。  1972
浙江长城影视集团董事长赵锐勇  年在诸暨农村务农,1976年在诸暨城关镇属企业工作,1980年任诸暨广播站记者。业余从事文学创作,著有长、中、短篇小说、电影、电视连续剧等二百余万字。著有电影文学剧本《骚动世界》、《***国库之谜》,小说集《迷人的漂瓶》,长篇小说《爱河三部曲:复仇与征服》,小说《百姓眼中》。曾十多次获省级以上各种文艺奖。其中,中篇小说《龙的传人》获《江南》1985年一等奖,小说《扳手腕》获《青春》1983年一等奖,《父亲的渔塘》获年浙江省作协优秀作品奖,《浣江静静流》获《北京文学》小说一等奖,另获浙江省新时期10年青年文学创作新星奖、绍兴市鲁迅文学艺术新星奖、绍兴市鲁迅文学艺术一等奖等。为电视剧红日,东方红1949,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编剧。
  周光荣  浙江诸暨人,中共党员。1955年生于西施故里的一人小山村,1976年参加工作。198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先后在诸暨市电台、电视台、报社吃了18年新闻饭,发表各类新闻作品近二千篇,广播剧若干部,主编新闻论文集一部。历任诸暨电台编辑组长,市电视台(筹)负责人,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文化局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诸暨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绍兴市作协副主席。中国县市报研究会会长,中国记协理事,高级编辑。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诸暨市文联主席。 著有散文集《走过长弄堂》,小说《长弄堂》,报告文学《浣江遗风》等作品16部,编剧《西施眼》、《枫桥故事》、《雨伞斑斓》等影视剧6部。电视剧剧本《枫桥故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飞天奖,《千柱屋》获全国电视散文银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周光荣:“赤脚”记者走遍诸暨市1300个村子   新华网( 17:00:20)   经中国记协前任常务副主席郑梦雄介绍,我与诸暨日报社社长周光荣结成了挚友。从与他交往中,得知其经历很不平常,令我颇受裨益。他从一名农民通讯员逐渐成长为一名专职新闻工作者,他的经历很有戏剧性。   心属基层,铁肩道义,是周光荣25年新闻工作经历的真实写照。   执著追求,终有所成,是周光荣在新闻事业上辛勤耕耘的应有回报。   “新闻需要韧劲”,这是周光荣从事新闻工作的座右铭。正是靠着这一股子“韧劲”,使他在新闻事业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足印。   “专职”记者:从通讯员成长为专职新闻工作者   周光荣与新闻的结缘是一次通讯报道培训。1972年,高中毕业的他参加了当时的诸暨人民广播站在湄池召开的一次通讯报道培训会。在分组采访活动中,他采写了《村头话春耕》一稿,通过湄池镇潭头村村口几位村民的闲聊实录,写出了当时农村春耕生产中农家所思所想。在后来的评稿会上,这篇稿子获得了广播站老师的好评,称“问题抓得准,针对性强”。而令他激动万分的是,第三天广播站的“诸暨新闻”节目中播出了这篇稿子。从此,周光荣深深地爱上新闻工作。劳作之余,伏案写下白天的所见所闻几乎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几年下来,随着一篇篇稿子的播出,他的名气越来越响,成了广播站的一名基层“高产”通讯员。   1978年,诸暨广播站破天荒地将周光荣以农民身份调到站里担任“客座”记者。但作为一名招聘记者,他既没有资历,也没有很高的学历,“勤奋”两字是他惟一
  王利军:大胆变革成就浙商标杆  王利军 诸暨店口人。联友控股集团、杭州黄河轮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市诸暨商会会长。  从做五金小生意起家,转而成为汽车配件领域一匹势不可挡的黑马,再到投身轮胎事业,呕心沥血打造了迄今无人逾越的神话,不断驰骋的他又冲入拥有广阔前景的汽车后市场,并将事业版图扩大到六大产业。30多年来,诸暨老乡,联友控股集团、杭州黄河轮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军变换的是角色,不变的是他创业的激情。  “事情做得多,好事做得多”是好友对他的评价。王利军还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主席、浙江省轮胎营销行业协会会长和杭州市诸暨商会首任会长。  他的一生在生活上过得很平淡,但在商海中却闯出一条不平之路,正因为他的执着和韧性,创下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佳债,也获得一次又一次殊荣:2007中国十大创新企业家、2009中国十大风云人物、2011中国骄傲十大新闻人物。  步步惊心的创业履历  “少谈我的过去,多做现在和将来的事。”荣誉面前不改谦逊本色的王利军如是说。其实,回看他的创业之路,从白手起家,到如今资产过亿的企业版图,他的创业履历,堪称传奇。  30年前,一位出生于“商圣”范蠡的创业地诸暨市一个普通山村的小伙子,上山砍过柴,在田里耕过田,后来做起了五金生意。有一天,他怀揣着不多的资金,只身来到山东济南,在举目无亲的异地,他挨过饿、受过冻。  20多年前,他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名机床学徒工到集团要职”的角色转变,却在拥有当时人人称羡的大好前途之时,毅然下海经商,成为改革开放弄潮者中的一员,以“黄河”的名字在汽车配件行业开启了创业征程。  19年前,他回杭创业,白手起家,仅短短几年,便立足本地闻名汽车配件行业,相继在北京、沈阳、重庆等地成功建立十大分公司。  14年前,当汽车配件事业经营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又果断地选择放弃,用积累的第一桶金,全部转向完全陌生的汽车行业配套产业——轮胎产业,一切从零起步,开始了专事“汽车鞋子”的职业生涯。  轮胎行业的传奇人物  1998年,正是王利军转型做轮胎的那一年,那时,大家眼中所看到的轮胎行业完全是一个利润倒挂、胎满为患、经营无序的市场现状,可说是轮胎市场最乱的时代。浙江省轮胎行业内当时最知名的几位大亨,都纷纷转行退出这个行业。王利军转配件为轮胎的消息传出后,业界哗然,质疑声不绝于耳。  但有远见的王利军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力排众议,决然地结束了配件的经营分布,置上千万元的大批配件库存和上千万元的应收款于不顾,在众人质疑的眼光中,心无旁骛地投身于轮胎世界。  所谓“乱世出英雄”,当身为新人的他在业内率先提倡“只有市场规范,方可创造市场”的做法时,大多数从业者无一例外地深表质疑,因为在当时,“规范市场”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奢望。而他,硬是凭着自身坚定的信念,认准这个死理不断努力,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感化和引导广大从业者,共同投身于市场规范的销售工作,成为浙江,乃至国内规范轮胎销售市场的第一人。  2009年,他出任浙江省轮胎营销协会会长以来,更带领协会众多会员单位参与行业管理、倡导行业自律,谋求行业发展,并于当年美国特保案发后大力组织“振兴中国民族品牌人人有责”的大型声援活动……王利军视轮胎产业永远为朝阳产业,将汽车轮胎亲切地形容为“汽车的鞋子”。  掘金汽车后市场  10年前,王利军所率领的黄河轮胎,已一跃成为浙江省轮胎贸易行业里的“领头雁”,但他从来都不只是规则的追随者,更是行业的领路人。  2005年,他敏锐地发现,中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正在催生一个越来越庞大的“汽车后市场”。伴随国内整车销售市场的日趋饱和,以汽车用品为代表的汽车后市场正步入黄金发展期。  “30年前靠机会,30年后靠模式。”王利军深知,“进则生、停则衰、退则亡,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迟早会被淘汰,必须转型升级,进行模式创新”。  2011年,酝酿多年的联友正式启程,王利军借公司拥有三角、普利司通、玲珑、横滨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浙江总代理权,和在浙江省内组成的一个集200多家特约经销连锁店及分公司、专卖店的销售网络优势,打造起“联友连锁”这艘巨轮。  “原来的轮胎销售模式是各打各的钟,各敲各的锣,现在我要集零为整,做到像苏宁、国美一样的模式,打造连锁百年老店。”王利军介绍。  据悉,联友模式将集团旗下所有经营黄河轮胎的经销商,全部统一装修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服务流程;采用1+20模式,将20个小个体作为连锁群体整合到一起,交给一家联友连锁直营店来运行。  该模式有两大独特之处:其一,寻求的合作方全部是年轻人、创二代,联友连锁想要成为创二代孵化器,打造成中国新生代企业家创业培育基地,让年轻人不再迷茫;其二,联友要打造一个温馨的购物环境,突破轮胎这一单一的产品,发展成联友汽车生活馆,一间帮你解决汽车相关问题的综合店。  “现在已营业的店与我想象中的还有差距,但未来会不断加以完善。将来,在联友汽车生活馆,你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汽车用品,只要汽车遇到故障,拨打热线电话,联友就会第一时间帮你排忧解难。”王利军介绍。
  梁焕木()  1928年9月生,诸暨枫桥镇孝义村人。建国初积极投身家乡水利建设。1960年被任命为水利工程师、被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模。是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6年病故。建国初,积极投身于家乡的水利建设,1958年参加浙江省水利厅举办的水利技术培训班。学习刻苦钻研,工作成绩突出。1960年被任命为水利工程师,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年任诸暨县水利电力局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局长。1982年起,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水利电力部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1984年后,历任征天水库工商联合公司、征天综合开发公司董事长、名誉董事长,1990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长期负责诸暨县浦阳江征天水库及灌区渠系配套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工程建设和壮大集体经济作出很大贡献。在以农业水利组组长身份援非时,成绩优异,受到乌干达政府表彰。1995年已知身患重症,仍亲临枫桥江考察,坚持撰成10余万字的《枫桥江治理开发》一书编辑本段治水硬汉——梁焕木  梁焕木,治水是梁焕木事业的起点,办厂是梁焕木事业的特点。   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起,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带领群众修建小型水库18座,先后完成青岭水库、郑宝山水电站、征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总结旱洪涝兼治的水利特点。1958年参加省水利厅举办的水利技术培训班。   上世纪70至90年代,以征天水库为依托,发展水利综合经营,兴办诸暨特种钢厂、征天职业技校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年销售达3亿多元,被喻为“当代大禹”。在以农业水利组组长身份援非时,他成绩优异,受到乌干达政府的表彰。   枫桥镇建造自来水厂时,请专业单位要一个月时间和3000元设计费,梁焕木利用春节休息的7天时间,免费设计。在梁焕木负责修建的各类水库和创办的系列企业中,都由他设计制图,有许多项目和技术属首创。   1982年起,梁焕木先后被评为水利部和浙江省特等劳模、全国劳模称号等。当选为全国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   1995年,梁焕木身患重症,脚上打着吊针,手里握着笔,和命运赛跑。自知时间不多的梁焕木,带病亲临枫桥江考察,坚持完成10余万字的书《枫桥江治理开发》。
  梁焕木()  1928年9月生,诸暨枫桥镇孝义村人。建国初积极投身家乡水利建设。1960年被任命为水利工程师、被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模。是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6年病故。建国初,积极投身于家乡的水利建设,1958年参加浙江省水利厅举办的水利技术培训班。学习刻苦钻研,工作成绩突出。1960年被任命为水利工程师,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年任诸暨县水利电力局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局长。1982年起,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水利电力部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1984年后,历任征天水库工商联合公司、征天综合开发公司董事长、名誉董事长,1990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长期负责诸暨县浦阳江征天水库及灌区渠系配套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工程建设和壮大集体经济作出很大贡献。在以农业水利组组长身份援非时,成绩优异,受到乌干达政府表彰。1995年已知身患重症,仍亲临枫桥江考察,坚持撰成10余万字的《枫桥江治理开发》一书编辑本段治水硬汉——梁焕木  梁焕木,治水是梁焕木事业的起点,办厂是梁焕木事业的特点。   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起,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带领群众修建小型水库18座,先后完成青岭水库、郑宝山水电站、征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总结旱洪涝兼治的水利特点。1958年参加省水利厅举办的水利技术培训班。   上世纪70至90年代,以征天水库为依托,发展水利综合经营,兴办诸暨特种钢厂、征天职业技校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年销售达3亿多元,被喻为“当代大禹”。在以农业水利组组长身份援非时,他成绩优异,受到乌干达政府的表彰。   枫桥镇建造自来水厂时,请专业单位要一个月时间和3000元设计费,梁焕木利用春节休息的7天时间,免费设计。在梁焕木负责修建的各类水库和创办的系列企业中,都由他设计制图,有许多项目和技术属首创。   1982年起,梁焕木先后被评为水利部和浙江省特等劳模、全国劳模称号等。当选为全国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   1995年,梁焕木身患重症,脚上打着吊针,手里握着笔,和命运赛跑。自知时间不多的梁焕木,带病亲临枫桥江考察,坚持完成10余万字的书《枫桥江治理开发》。   童汀苗(1939~)   国家一级编剧,浙江知名剧作家。 1939年出生,浙江诸暨人,1961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文系,留校任教一年后即调入浙江话剧团从事专业创作。曾任浙江话剧团团长多年,毕生以耕耘话剧为主,代表作有《魂断蓝桥》、《梦幻》、《呐喊》等,近年又偏儿童剧,任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副会长,作品有《手拉手,我们是朋友》、《奥芝国历险记》、《白雪公主》等,剧场效果火爆。作品多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最高奖。
  陈孟炎  (陈孟炎()   诸暨市枫桥镇孝义村人,陈遹声长孙,早年就读于大东乡学堂。193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在上海银行界工作。七七事变后,回乡定居。在其叔陈季侃及何燮侯、陈伯练、何文隆、钱之棼等进步人士影响下,思想觉悟很快提高。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938年,枫桥元吉茶栈资方无故开除拣茶女工,激起全厂工人义愤。陈孟炎同情罢工,支持正义,毅然以劳方利益为重,与地下党员阮逸雯一起向资方经理王仲明展开说理斗争,迫使资方同意被开除女工回厂工作,并提高按件计酬的工资标准。同年秋,陈孟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后经何燮侯保释出狱。   1942年,“三支二大”进入会稽山区,陈孟炎掩护杨思一、马青、朱学勉等领导同志在畸园召开秘密会议。1944年5月,陈任金萧支队诸暨办事处财经科代科长,为金萧支队筹措经费,供应给养。   1945年7月,陈孟炎被任命为枫桥区署民主区长。9月,金萧支队北撤,令陈暂时隐蔽。不久国民党再次清乡,搜捕共产党人,陈孟炎被迫去上海,经虞健介绍,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1948年回枫桥,在中共路东县工委领导下,任诸北办事处(县级)主任。其时,他策动国民党枫桥区中队、阮市联防队及泌湖自卫队等地方武装300余人起义。1949年3月,任姚江区区长。7月忠义中学更名为学勉中学,绍兴地委任命他为学勉中学副主委。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农工浙江省诸暨县支部成立,陈孟炎兼任主委,又历任诸暨县第一届政协常委,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第二届县人大代表。1953年7月,因病辞去学勉中学副主委职务。1957年以后,为农工诸暨支部专职
  金锡万(1945~)  教授 男,1945年生,浙江诸暨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现为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工商管理系主任,学院工会主席,党总支委员,校院两级学术委员,教学委员,学校(自然科学版)编委,并任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企业分会名誉理事。并获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校优秀党员称号。   研究方向为:管理数量分析,(包括项目分析,物流管理等),现已发表学时论文60多篇,,其中国家级重点13篇,国家级3篇,出版专著三部,(其中一部参编)主编出版教材3种,主持科研项目四项,其中省级二项,科研经费13。7万元,同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该项目货冶金部科技进步三 等奖,此外主持校校改项目三项,获教改成果二等奖,三 等奖个项一项。  陈光兰  陈光兰(1795——1857)   字纫芳,号秋谷,浙江诸暨枫桥镇陈家村人,陈洪绶族孙(五世孙),生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卒于咸丰七年(1857年),曾居甘肃省城道升巷,官授甘肃平番县知县,继升授狄道州知州、安西直隶州知州,后升授贵州遵义府知府,晋封中宪大夫。
  宣家山,在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的中国香榧森林公园内,属会稽山脉,位于里走马和外走马的交接处,危岩深
千年茶树王  坑,地势高险。山间有里宣、外宣两村,“盘云迭翠千嶂里,人烟错杂半山中”,风景之秀丽,胜似“四王”山水画。山中产名茶,俗呼“九十蓬”,新茶出,地方官上贡朝廷,故称“贡茶”,“千年茶树王”就出在此地。   走马岗山岭峻拔,主峰直插云霄,为“邑东群山之祖”。在地质史上,这带山岭是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区,吉竹坑与黄坑之间的大山项,有明显的火山熔岩遗迹,岩脉裸露,石质光洁,寸草不生,自然景观十分壮观。  郭信章,诸暨市牌头镇大众村人,研究员。1952届诸暨牌头中学春季初中毕业班学生。1959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在核工业部参加原子弹、氢弹研制,曾获核工业部金质奖章;1976年在清华大学核能研究所参加高温核反应堆发电的研究,任硕士生导师。编辑本段研究方向及成果  1981年调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工作,进行太阳能反光膜、吸收膜的研究;参加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国家发明奖,发表论文30余篇,获专利6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编辑本段成长经历  不幸的郭信章   杨先生说,在他们那个班级中,郭信章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其明证就是老师的课堂提问。那时老师的课堂提问有个习惯,由差生到好生,而只有别的同学都答不上来的题目,老师最后才会提问郭信章。当时,老师和同学们都一致认为:郭信章考上重点大学没有一丝的悬念。   杨先生清楚地记得,1957年全国各高校共招新生10.8万名,比1956年招的20万人几乎减少了一半。同时由于师资缺乏,那年高考政策有个新规定:只有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吃住费用国家全包,其他类院校统一实行助学金政策。所以,一些家庭困难的考生大都选择了报考师范类院校。编辑本段高考时期  杨先生回忆,高考前夕他曾和郭信章商量报高校志愿的事。由于他俩情况类似——家庭成分不好,经济条件又都很困难,两人都决定报考师范类院校。不同的是,杨先生选择的是开封师院,而郭信章选择的是郑州师专。郭信章舍弃师院选择师专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尽快学成后参加工作,好为家里作些贡献。老师和同学们虽然都为郭信章感到惋惜,但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也只好由他了。   在等待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一天郭信章所在村子的中学校长来找他了,说学校教师奇缺,想请他到学校代课。郭信章在家也没有啥事,就答应了。   在一个多月的代课时间里,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工作态度,郭信章的表现均深受师生的好评。等郑州师专的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时,校长又找到了郭信章。校长说:“你大学毕业后也是教书,现在也是教书,家里又恁困难,何必要去上大学?我把你的情况向上面反映一下,给你个正式教师指标,你看咋样?”校长并不是在“忽悠”人,当时许多没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大都被安排了工作。郭信章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   随着1957年下半年“反右”运动的开始,郭信章的正式教师指标还没批下来,就成了他们学校的第一个“右派”,原因很简单:他说“种田的农民吃不到自己种的粮食,经常饿肚子,不公平”,这是“严重攻击党的农村政策”,郭信章由此受到批斗。而郭信章又年轻气盛,不肯认错,随着“反右”运动的扩大化,郭信章受到的批斗规模也在不断升级,最后以至于他的双眼几乎失明。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近20年后给“右派”平反时,却没有郭信章的份儿,因为郭信章不在册,“右派”的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原来“正式的右派”都是“公家人”,而郭信章当时的身份准确地说还是一个农民,因此,“右派”平反后落实政策,自然也没有郭信章的份儿。
  何园素,副研究员   1949年诸暨同文初中毕业,1955年毕业于华东师大生物系,曾任上海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委员、秘书。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后又担任过中国食用菌技术开发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中外合资大连绿洲食品包装有限公司上海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前后撰写26篇论文,其中《香菇栽培》一文在美国被译成英文发表。何园素被誉为“香菇王国的耕耘者”。
  楼根良, 诸暨王家井镇大砚石村人,1950年同文初中毕业。195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专业,1959年重回北京航空学院攻读第二(航空自动控制器)专业,1962年学成,任主任设计师,项目副总工程师。1980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同年晋升为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相当于正教授级),1990年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当年万名有突出贡献国家级专家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设计研制我国当时最大军用运输机“运八”发动机自动控制器,领导和参加了我国“歼八”发动机的数字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国家高新科研项目,获得突破性进展和成功。主持参加设计研制成了我国海军第一艘气垫艇的发动机自动控制器。主持和参加设计研制了我国第一代航空发动机用于工业发电的自动控制系统。这些成果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曾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荣立二等功。  蒋维钧    日生,浙江诸暨人,清华大学退休教授。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195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研究生班。1956年始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198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进修,1982年回国。曾任清华大学化工系化工原理教研室主任、全国高校化工原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膜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北京膜学会名誉理事、《化工学报》与《膜科学与技术》编委,主要从事化工原理和化工分离过程等教学和研究。六七十年代从事新型塔板的研究,创制斜孔塔板,1981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八十年代进行精馏工艺、气体除尘与膜分离技术研究。参加丙酮氰醇提纯技术的开发,建成万吨级生产装置,1995年获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完成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颗粒移动床除尘技术研究》。八十年代中期后,主要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进行膜分离(渗透汽化、双极性膜电渗析、膜蒸馏)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与重点课题,在渗透汽化、双极性膜电渗桥与膜蒸馏等领域取得多项成果专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化工原理》与《新型传质分离技术》等著作,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化工大百科全书》、《化工设计手册》等的部分编、审工作。退休后任北京清大华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顾问,与公司其他科研人员一起专业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及技术指导工作。   专业特长   化工分离过程、精馏工艺、塔设备、膜分离   研究成果   创制斜孔塔板、82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完成丙酮氰醇精制的开发、获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渗透汽化过程研究获北京科技进步一等奖   渗透汽化过程完成工业化实验   在膜分离领域获专利8项
  钱佩衡(),浙江诸暨山下湖镇杨芝山头村人。1954年毕业于学勉中学。1962年毕业于青海大学气象系,分配到巴颜喀拉山南麓气象站工作。历任青海玉树州气象台预报员,昂欠县气象站观测员,1969年,调至祁连山下的海北州气象局任台站管理。1979年调入青海文联《青海湖》文学月刊社,历任散文诗歌组组长、副主编、副编审、编审。是青海省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骆锡耀(1930~)  男,1930年8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总工程师。业绩小传:1953年毕业
  于东北大学机械系,“一五”计划期间,参予前苏联援建的多项重点工程建设,成绩显著。1958年—1993年任职于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最终职务为总工程师,在多项重要工程中起技术骨干和主导作用。1980年在舟山定海山顶上负责我国自制的第一台直径30米微波天线的整体吊装中,克服山高风大地理环境恶劣等困难,自己设计和制造吊装设备,使安装顺利成功。年全面负责镇海炼化总厂引进大化肥工程的安装技术,创造出多项超大件设备卸船、运输和吊装新方法,对促进该工程获国家银奖起重要作用。年在宁波北仑港发电厂60万千瓦机组的我国第一座240米烟囱钢内筒建造中;为主创造出“气顶倒装法”工艺,并成功应用,该工艺获建设部和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发明专利,先后获建设部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专业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三篇获省部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担任浙江省土木建筑为会理事兼安装分会会长,1993年退休,现在多家单位任高级顾问。编辑本段个人其它信息  其父为前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六大”代表、工商界爱国民主人士骆清华先生。
  东化城寺塔在诸暨枫桥镇,建于北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故亦称“元祐塔”,至今有千余年历史。全塔纯砖结构,呈四方形,技艺高超,造型别致,属国内罕见。1988年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浙江诸暨枫桥紫薇山南麓建有寺院,宋开宝四年(971年)重建,初名紫岩院,后改名为东化城寺。传说北宋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南宋创建者)曾逃难到此,后寺院被毁。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寺后山巅建塔,名东化城寺塔,亦名元祐塔。砖木结构,塔身平面呈正方形,原高7级,现存4级。塔砖侧面摸印塔形图案和“壬申元祐七年立”纪年铭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绍兴偏门西行50余里,是越国古都之一的“大部”,远远就见一座呈显虎踞龙蹯之势的紫薇山,特别是山巅上那座高接蓝天的千年古塔——东化城寺塔,像在默默地诉述这块于越热土的无数胜迹、千古光衰……   据清《国朝三修诸暨县志》载:“东化城寺,县东五十里紫薇山中,梁大同二年建……初名紫岩院,后改今额。寺后山巅有东化城寺塔,宋元祐壬申建,亦名元祐塔,下有滴水岩……”   因塔势孤高卓立,曾遭雷击,现余四层,呈四方形;塔身通体用长方形砖块错缝平铺叠砌而成,四面各层均留壶门;塔内四角束腰处均有砖砌斗拱装饰,造型古朴别致;建塔所用的砖块,其侧面都印有塔形图案或“壬申元祐七年立”的纪念铭文。不少古建筑专家曾慕名到此考察,一致认为宋代留下的四方形砖塔,在全国亦属罕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988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东化城寺全盛时,殿宇雄伟,僧众数百,寺与塔均声名远播。北宋末年,康王赵构南渡,特地参礼东化城寺。金兵闻讯追至,寺内众僧奋力杀敌相拒,并将康王藏于寺后的岩缝中。金兵擒王未获,就将东化城寺焚毁。但当年康王藏身处的岩石缝边所刻的“藏龙”两字,仍依稀可辨。
  张能耿  1934年10月生于浙江省诸暨县草塔镇上张村,先后求学于诸暨同文中学和暨阳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即离开学校在诸暨参加新政权的建设,属于当时的热血青年。1951年10月调绍兴,参加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筹建,曾经主持该馆工作,在馆工作时间长达二十八年。编辑本段工作  在鲁迅纪念馆工作期间,重视鲁迅文物收集和鲁迅生平史料的调查研究。先后访问过鲁迅亲友百余人,其中包括鲁迅的二位胞弟:周作人和周建人。1978年底,张调离绍兴鲁迅纪念馆,到绍兴钙建材厂工作,1989年,张从绍兴钙塑建材厂调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重返文博战线。1994年12月从绍兴县文保所退休后,任绍兴城文化研究常务副所长。  柴莹()  原名柴仲木,诸暨市江藻镇大孤山村人。1949年毕业于忠义中学,现有文化程度大学。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助征员、小学校长、土改队员、县公司股长、省公司科长、省商业厅秘书、报刊主编、省委财贸部秘书、《大公报》记者、浙江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浙江省行政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   柴莹勤奋好学,为人耿直,作风正派,工作认真,爱好写作,淡泊名利,待人以诚,热心公益,助人为乐,关心母校,服务桑梓。他参加工作以后,在1957年前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完大学中文系课程。几十年笔耕不辍,陆续在中央、省、地、市级报刊上发表新闻、通讯、言论、小说、散文、杂文、小品等数百篇,共约百万字。在任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期间,曾为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作出了相当的努力。在省政府办公厅任职期间,为诸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多种信息服务,特别是对撤县设市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4年退休后,曾为首发起设立学勉中学校友资助学基金,倡议校友、乡友和社会各界,为重教奖学、扶掖后生而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在1995年至1998年四个学年中,已对66名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发放了奖助学金,资助他们完成高中段学业,其中已有31名毕业,全部考上了高等院校,起到了奖优、助困、育才的作用。
  铁崖山  
齐鲤远眺  铁崖山,最高峰名齐鲤尖,在诸暨市枫桥镇东十里的全堂村西南,山高数十丈,因有崖石峻立如铁而得名,元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少年时就在铁崖山脚下的小铁崖山上读书。   出枫桥镇向东十里,一马平川的全堂村村口平地上,突兀着一座十余丈高的小山,小山四周巨石峻立,峭壁如削,崖石赭黑如铁色;山顶平缓,浑圆如“满月”。更兼山旁一泉塘,水清见底,清涟可照须发,传说宋朝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在枫桥讲学时,曾游览此地,后来吟咏的千古名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灵感正是来自于此。秀水和名诗,益发使这山显得奇特而灵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座山就是被当地人视为“圣山”的铁崖山,越中百姓人人皆知其名,都讲得出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少年时在山上苦读成名的故事。   相传,杨维桢小时候十分聪明,却不喜欢读书,终日斗鸡走狗,顽皮淘气。其父为使其成才,在村口(小)铁崖山上筑了一座读书楼,藏书数万卷,把杨维桢关在楼中读书。为不使其下楼戏耍,还封住了屋门,撤走了楼梯,一日三餐用辘轳传食,防范得十分严酷。杨维桢是个有志气的人,自进书楼后便痛下决心,发愤用功,每天黎明即起苦读,到晚上还秉烛夜读,十来天才在窗口探出一次头,常常读书入迷而忘记了吃饭,连佣人拎着饭篮在楼下喊他放下绳子都听不见。日子长了,父母担心起来,要把屋门拆开,他却死活不肯。父母要见他,他只答应三日同爹娘讲一炷香的话。这样足不出户,闭门苦读整整五年,杨维桢终于学业大进,贯通了经史百家,奠定了广博的学识基础。为纪念这段难忘的读书生涯,杨维桢便“以地命名”,自号“铁崖”。   岁
铁崖山齐鲤尖  月沧桑,如今铁崖山上的读书楼早已荡然无存了,但时代毕竟前进了,铁崖山下的全堂村已建起小学和中学。小学宽敞明亮,中学气派宏大,教学设施先进,师资队伍强大,昔日杨维桢的读书条件与现在相比,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使杨维桢得以成为独领元季文坛风骚四十余年的“诗坛领袖”,在崇教兴学蔚然成风的今天,莘莘学子们如能学习先贤发愤苦读,何愁不超前人?!   铁崖山千古峻立,泉塘水万年清澈,历史从远古绵延到今天,杨维桢苦读的精神将世代传承。但作为新时代的读书人,要学习的是杨铁崖刻苦向学的精神,但决不可自我封闭、不接触社会而闭门造车,因为,要想成材,除了间接知识的积累,还有许多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的东西!
  张祖明(1935~),男,1935年10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现任北京印刷学院可靠性室主任,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机电部可靠性工程专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设计法可靠性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和兼职博导。   中国印刷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专家组顾问。1992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机械设计、实验设计、可靠性设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80年代以来专职从事机械零件CAD等科研课题15项,其中“潜水泵机械可靠性”、“印刷机机械可靠性”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著作有《机械零件强度的现代设计方法》、《非电产品可靠性技术与应用》、《机械零件疲劳强度和断裂强度》等书共八部。发表“超导磁力轴承”、“关于EHL润滑状态图应用研究”、“机械零件CAD”、“推力滑动轴承加速磨损试验与可靠性研究”、“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质量工程”、“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全概率法”等论文90多篇。   近期在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理论及其可视化设计技术等学术前沿内容有重要突破与进展,在机械可靠性研究领域有深厚造诣。   周江丰  周江丰,浙江诸暨 牌头镇椒山坞村人,牌头中学1980届毕业生,1984年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后到金华农业局工作。1987年通过国家经贸部和加拿大国际援助署合作组织的翻译选拔考试,先后在杭州外国语学校、北京师大中加语言培训中心、加拿大温哥华Simon Fraser大学高级翻译培训中心三地学习翻译各一年,后又考入加拿大麦基尔大学。1992年、1996年在该校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加拿大Nexia Biotech公司就职,从事转基因生物制药研究。2005年之后在美Intrexon Corporation公司,任首席研究员。   主要科研成就有:独力完成世界第一个催产素基因克隆的研究工作;参与世界第一只转基因山羊工程;参与世界第一只克隆山羊工程;所从事的利用转基因动物高效生产溶血酸酶等生物药物的技术,这些项目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参与Nexia Biotech、加拿大国防部、美国国防部联合研究的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超强蜘蛛丝(可用于防弹衣、航天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制作材料)的工作,反映有关内容的论文《Spider Silk Fibers Spun from Soluble Recombinant Silk Produced in Mammalian Cells》发表在《Science》(美《自然科学》)上,引起世界科学界的瞩目。获得美国一个生物工程的专利。发表国际上有影响的论文22篇。
  郑天鹏   郑天鹏,明代学者。字子冲,号南溟,诸暨郑家村(今属枫桥镇孝义村)人。明正德八(1513)举人,授江西弋阳县知县。出身名宦世家,祖辈多进士。见乡里同辈翁溥、骆骥相继中进士。不由感慨系之:“吾不能为乡里后生作长解也。”由此绝意科举,辞职归家潜读。天鹏颇以诗才自负,曾语诗友:“我邑诗派,杨铁崖得其华,王山农得其实,华实并茂尚无其人。”家清贫,衣食维艰,仍与文友精研诗赋,临摹碑版,致其妻金氏常典借待客。—次外出,嘱妻备衣整冠,金氏苦笑告之:衣冠早入君及君友腹中。善书法,初任弋阳令时,其手书常为人窃去秘藏,年过80仍能在油灯下作蝇头小楷。著有《南溟集》、《蓬莱亭集》、《闽游唱和集》、《北行野操》、《秉烛正讹》等。  寿丹庭 1911~  1911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同山乡里坞村.先后参加了著名的三诸暨暴动,1929年l0月中旬,寿松涛、张以民、马乃松、寿丹庭等30多人,由上海返回诸暨,以诸暨、义乌交界地区的党支部为核心,在义乌、浦江、东阳等地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义北白峰岭召开七八十人参加会议,参加会议的除诸暨各乡代表外,还有浦江、义乌两县的代表。会上成立了诸暨、义乌、浦江三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总负责人张以民,下设:政治部,部长张以民兼任;军事部,部长寿松涛;交通部,部长马乃松、何竞华;经济部,部长许尚谦。还组织了二三十人的游击队。计划在半个月后,以看戏为名,潜入诸暨县城,夺取国民党警察局枪枝,到大东、南乡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斗争。但由于坑西地主告密,遭省防军的搜捕,刚成立的革命政组织和武装被迫解散。11月下旬,中共江南省委派王理文等来诸暨,在丽坞底召开下南、下北两地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传达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定停止农民暴动,恢复党的组织,秘密开展建党活动,撤销诸(暨)义(乌)浦(江)革命委员会,成立中共诸暨中心区委,寿丹庭任中心区委书记。翌年2月,书记被捕,中心区委停止活动。日,金树望、寿丹庭发动丽坞底等村农民,攻下牌头警察分驻所,缴获步枪10多支,打开米店分米给饥民。1931年12月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狱中他顽强斗争,日,中共杭州陆军监狱特部支部书记邹子侃等人牺牲,由王日清、寿丹庭、王文祥(高子清)、章良道等人组成第3、第4属狱中特别支部。1949.6~11任中共浙江省第十地方委员会委员.
  骆象贤  骆象贤   号溪园居士,诸暨 枫桥人。生性好学,德行高洁,严于律己,淡于功名,以“六礼”之要为表率,教化乡人。筑园于枫溪之上,名曰“溪园”,藏书盈屋,学者尊为“溪园先生”。岁饥,出稻谷千石以赈,深受地方称颂。明正统年间,诏旌其门曰“尚义”,敕建“尚义坊”。为文直述情事,不求词藻华致。著有《羊枣集》、《归全集》、《溪园逸稿》、《梅花百咏》、《笃终易览》等并编纂景泰《诸暨县志》。  何文庆故居     
  浙江省诸暨何文庆故居(日公布) 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浙江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诸暨莲蓬党、余姚十八局、浙南金钱会和台州十八党。 何文庆是莲蓬党的领袖,诸暨县前畈村人,知外科医,善拳勇,见识较广。一八五八年前后,他秘密组织莲蓬党,参加者各发莲蓬钮为标记。一八六O年春,李秀成为解救天京,率领太平军奇袭杭州。地主豪绅加紧筹办团练。何文庆乘机打出乡团的旗号,取得合法的地位,公开发展组织。总部设在诸暨前畈村何家祠堂,“听断词讼,判裁曲直,……俨然一小衙门。县令许瑶光之权,不能达于前畈”。 一八六一年五月,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军入浙。浙江巡抚王有龄派总兵文瑞率部救援金华,又给何文庆“翎顶与器械火药并钱万贯”为条件,“令其带团五千人助攻金华,归文(瑞)节制”。何文庆将机就计,率众开赴诸暨城外江东扎营六月八日,何文庆捕杀文瑞部下四人,起义反清。十月,太平军攻占诸暨,何文庆率部加入,配合李世贤攻浦江,破诸暨,进取嵊县、上虞、余姚、慈溪、镇海。因功授志天义,驻守镇海。其子何松泉随另支太平军连克新昌、天台、临海等地,后封信天义。 一八六二年五月,英法侵略者与清军勾结起来,疯狂进犯镇海。何文庆被逼撤离。接着他组织反攻,八月再克慈溪。九月重伤洋枪队头目华尔。十一月,何文庆联合余姚十八局起义军,在方桥击毙地主团练头目谢敬。这时,太平军在浙江失利,何文庆退守绍兴,与英法侵略军展开顽强的斗争。他已六十开外,每战身先士卒,被誉为“黄忠老将”。最后转战各地,又派部下袭取诸暨,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将士阵亡殆尽。莲蓬党起义失败,何文庆不知所终,或传病故在萧山临浦的征途中。 何文庆故居在诸暨前阪村,是一座木构建筑,位于村边路旁,十分简朴。进门左边一间小屋,屋前有小天井。天井右边是正屋,现存二楼二底,楼很低矮。何文庆离开诸暨后,房子由他亲属居住。据说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故居的一部分被清政府烧毁。现存建筑于一九八三年由政府拨款修
  郑奠(),字石君,又字介石,浙江省诸暨县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师承于文字音韵学大师黄侃、钱玄同。1920年毕业。1949年前曾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主任和研究生导师。49年后曾任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师范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汉语史研究组副组长、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语言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主要从事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研究。编辑本段主要著作  1.中国修辞学研究法(北京大学二十年代排印)   2.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与麦梅翘合编,中华书局1964年出版)   3.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与谭全基合编,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编辑本段发表论文  1.怎样在语言科学研究中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中国语文1956、7)   2.现代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的报告)(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科学出版社1956)   3.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中国语文1958、2)   4.汉语词汇史随笔(中国语文、8、9、11、12期)   5.汉语词汇史随笔(续)(中国语文、6期)   6.古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中国语文1964、6)   7.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初稿,与孙德宣、傅婧、邵荣芬、麦梅翘合作,中国语文、9)   8.文风笔谈(语文学习1958年第4期)  陈善鸣  1922年生,浙江诸暨枫桥镇陈家村人,著名化工专家。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为台湾石油与塑料工业的先驱之一。历任粮食部农化工厂技士、四川资中酒精厂工程师、沈阳联勤总部第三汽车厂技正兼主任,1949年随厂迁往台湾,建蓄电池厂,后转入工矿公司、台湾肥料公司,1960年任"外贸会"稽核及研究员。1969年后,历任台湾塑胶关系企业总工程师,兼任台湾中原大学、明志大学教授、文化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系主任,台湾辅仁大学化工系教授。编辑本段著作  《台湾化学工业发展与贸易》、《石油化学工业概论》(英文)、《台湾石油化学工业上、中、下游发展配合问题之研讨》等。
  陈奫  陈奫(),字叔坚,一字太和,又字养源,祖陈策,父陈玭,诸暨枫桥陈家村人,幼敏慧,喜《春秋》、《史记》、《汉书》,平日与同辈昆仲以学行相砥砺,以道自卫。为人豁达大度,乡里咸称长者。   陈奫(yun)对兴建水利工程卓有识见,枫桥青龙畈,田高,水旱,苦无水灌溉。他相势黄沙桥,测各地水准,选择坝址,筑大小两堰于孝泉江。自渔稼引流灌田,受益3000余亩。并制定规章,岁时维修,设专人管理,历时500多年,至今仍受其益。晚年,家益富裕,而好学益力,尝建宝书楼,日校书楼中。又与兄叔芳,左图右史,切磋文学,太仆寺卿、诸暨人吕升自谓其学出于陈氏,并撰有《宝书楼记》。陈奫性坦夷,闲暇时,幅巾藜杖,逍遥林泉,生四子(宅埠陈氏“四维”):斋、言、兖、亶。孙陈翰英,官至湖广南雄府同知,以孙贵,诏赠奉政大夫,以老卒,葬枫桥青龙畈。  楼紫朗  楼紫朗 (1911—)浙江诸暨人。擅长印花图案。上海丝绸科技研究所干部。 历任上海丝绸研究所设计组长、设计师,上海第二丝绸印染厂设计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长期从事丝绸图案设计 。对“定点设计”摸索出一套路子,设计中长于花卉变形,尤长高级真丝印花绸、印花绒类织物的纹样设计 。1978年应邀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学 。
  七樟庵  七樟庵故址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长道地,是明朝万历年间广东左布政使(后为陕西左布政使)陈性学告老还乡后所建的著名藏书楼,比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的宁波范氏“天一阁”仅迟了50年左右。陈性学为七樟庵的建设花费不少心血,设计图纸修订数十次之多,力求七樟庵与周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山石花木景致相得益彰。七樟庵建成后,陈性学在陈氏历代藏书基础上,又搜罗宋元椠本明代手抄数万卷于其中。七樟庵规模既成,声名鹊起。   古时的官员以文雅为荣,吟诗唱和为时尚之举,多多少少吟出了几首诗,有的还有诗集存世。陈性学为官30年,南至粤海,北极大漠,西入苗疆,东尽龙漳,足迹甚广,宦游之余,也风雅吟诗,也有诗集问世,据称其诗风格清逸,有初唐之风,但其人其诗后世知者寥寥,《明史》也不见立传,只在地方志中存一席之地。他的孙子陈洪绶却是大大有名,陈洪绶少时在长道地摩霞阁内读书,年长后仕途多艰,大多日子居于故里,自是得以饱览七樟庵藏书。祖父官至布政使,自己却屡试不第,陈洪绶的心里必然不是滋味,于七樟庵中翻阅一页页发黄的纸片,趣味有些索然了,抬眼间,日影又斜过窗格,不由长吁年华虚度、功名未就,愁就满了,于是邀月小酌,借酒消愁,醉醺醺地吟咏:“竹坞蕉园成敝庐,笔床缃帙具皆馀。大夫薄俸留田宅,先子遗风存史书。已悔从前虚岁月,未知已后惜诸居。梦回酒醒常深计,未得幡然一叹嘘。”(《七樟庵帙书》) 欲在醉中忘却世间烦恼,如此灰暗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愁闷之余,陈洪绶作画自娱,但也不忘秉承祖训,搜罗古今书籍,充实藏书,使七樟庵藏书之富,时称“越中之冠”,与宁波范氏天一阁并峙为江南二大藏书楼。一代大师的苦闷弥漫了七樟庵,这是大师的不幸,却是七樟庵的大幸。   风雨飘摇的明王朝走到了尽头,留下满目疮痍,一片废墟,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了。但王朝更替的阵痛却不会立刻消逝无踪,这种阵痛的余波往往还将几番蹂躏废墟。在这世事多舛之际,七樟庵的境遇会怎样呢?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4月,反清义军突袭枫桥,抢掠大户,长道地为陈氏发家地,多大户巨室,早为义军觊觎,长道地顿成一片火海,七樟庵也遭火灾,幸而余生。   此时的陈洪绶因明朝覆亡,早削发为僧,流落他乡,常终日纵酒,醉后恸哭,他是为身世而哭,为国家而哭,不食明禄却为明守节,陈洪绶不失为天地间一奇男子。虽远离故土,但家的记忆、七樟庵的记忆,应该会闪现于他迷离的眼前,烽火战乱,对亲人的关怀是更甚于平日的。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陈洪绶返回故里,面对劫后余生的家园和七樟庵,也许有一些宽慰:“行到枫桥杨墅里,白头兄弟笑来迎。”他该是于冥冥之中触摸到了死亡的影子,才叶落归根,辞别亲人与家园。不久,陈洪绶卒于家中。   于是剩下七樟庵孤立乱世,而三藩之乱的旗鼓渐近了。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闽藩耿精忠部何九、徐维英以枫桥为据点攻扰诸暨县城,时同知姚启圣镇诸暨,与数万叛军先战于新店湾,叛军不敌向枫桥败退,又大战于枫桥。经此一役,枫桥镇上庐舍为墟,瓦砾遍地,长道地也再次遭劫,七樟庵毁于一旦。   抚今追昔,恍然历史的存在真的是有某种机缘。七樟庵被毁的上一年,即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江南的另一大藏书楼——宁波范氏天一阁迎来了大学者黄宗羲登楼看书,天一阁于是得以与当时第一流学者的人格相融,大大深厚了文化内涵。此后,天一阁又有十余名一流学者登楼看书,登天一阁意味人格和学识获得范氏家族的承认,它不经意间竟成为衡量一代学者成就的标尺。到1773年,乾隆下诏编纂《四库全书》,天一阁进呈珍贵古籍600余种,其中96种收录于《四库全书》,370余种列于存目。后来,乾隆又下诏存放《四库全书》的北四阁、南三阁七大藏书楼仿天一阁格局营建。连皇室藏书和藏书楼都承载了天一阁的生命,200余年的积淀,从民间到皇室,天一阁终于获得巨大成功。   而时称“越中之冠”、曾与天一阁并峙的七樟庵存世不足七十年,即烟消云散,如流星划过无边的苍穹,美丽而遗憾。   如今站在七樟庵的故址前,这里民房栉比,哪里寻得见一丝痕迹?时候是春天了,刚下过雨,空气湿润而清新,泥土活泼地沾着鞋子,屋旁的菜地泛着绿意,油菜花金黄地招展着,几丛四季竹绿意葱茏。历史的风尘将一切风化得干干净净。默立于此,我想起陈性学,想起陈洪绶,还想起姚启圣。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干练圆滑、诙谐风趣的姚督,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还由此去查找历史上的姚启圣,意外得知他是绍兴人,平三藩时战功卓著,五年之中由记名知县升至福建总督,平台时又委以粮饷重任。平定枫桥不过是姚启圣戎马生涯的一次牛刀小试,战争成就了姚启圣,却毁灭了七樟庵,这是姚启圣的大幸,是七樟庵的不幸。而战争成就的岂止一个姚启圣,毁灭的又岂止一处七樟庵?   陈家村长道地也许早遗忘了七樟庵,它只记住了陈洪绶祖居——光裕堂。如今,光裕堂是村里的老年活动室之一,老人们热热闹闹地伴着洪绶公闲聊、打牌,慢慢地消磨着一天的时光,成了长道地的一大景观。三百多年前的画坛宗师似乎并没有走远,说起陈洪绶,老人们如同说着村子里一位同龄老者,熟悉得让人以为是他们中的一个。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慕名来“朝圣”,也许他们是带着些遗憾回去的。享誉“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的陈洪绶,身后故乡却只两进宅子供其容身,寒碜得让朝圣人失望。但我以为,这或许正合了洪绶公的心意,一生融于底层的大师,让他入广厦,上高台,接受底层的顶礼膜拜,是怎样的一种不谐调呢?长道地把一个平民大师留在了故乡,这是长道地的荣耀。但长道地还是遗忘了藏书为“越中之冠”的七樟庵,有了七樟庵的长道地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陈家村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枫桥乃至“越中”又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无法想象......
  七樟庵  七樟庵故址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长道地,是明朝万历年间广东左布政使(后为陕西左布政使)陈性学告老还乡后所建的著名藏书楼,比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的宁波范氏“天一阁”仅迟了50年左右。陈性学为七樟庵的建设花费不少心血,设计图纸修订数十次之多,力求七樟庵与周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山石花木景致相得益彰。七樟庵建成后,陈性学在陈氏历代藏书基础上,又搜罗宋元椠本明代手抄数万卷于其中。七樟庵规模既成,声名鹊起。   古时的官员以文雅为荣,吟诗唱和为时尚之举,多多少少吟出了几首诗,有的还有诗集存世。陈性学为官30年,南至粤海,北极大漠,西入苗疆,东尽龙漳,足迹甚广,宦游之余,也风雅吟诗,也有诗集问世,据称其诗风格清逸,有初唐之风,但其人其诗后世知者寥寥,《明史》也不见立传,只在地方志中存一席之地。他的孙子陈洪绶却是大大有名,陈洪绶少时在长道地摩霞阁内读书,年长后仕途多艰,大多日子居于故里,自是得以饱览七樟庵藏书。祖父官至布政使,自己却屡试不第,陈洪绶的心里必然不是滋味,于七樟庵中翻阅一页页发黄的纸片,趣味有些索然了,抬眼间,日影又斜过窗格,不由长吁年华虚度、功名未就,愁就满了,于是邀月小酌,借酒消愁,醉醺醺地吟咏:“竹坞蕉园成敝庐,笔床缃帙具皆馀。大夫薄俸留田宅,先子遗风存史书。已悔从前虚岁月,未知已后惜诸居。梦回酒醒常深计,未得幡然一叹嘘。”(《七樟庵帙书》) 欲在醉中忘却世间烦恼,如此灰暗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愁闷之余,陈洪绶作画自娱,但也不忘秉承祖训,搜罗古今书籍,充实藏书,使七樟庵藏书之富,时称“越中之冠”,与宁波范氏天一阁并峙为江南二大藏书楼。一代大师的苦闷弥漫了七樟庵,这是大师的不幸,却是七樟庵的大幸。   风雨飘摇的明王朝走到了尽头,留下满目疮痍,一片废墟,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了。但王朝更替的阵痛却不会立刻消逝无踪,这种阵痛的余波往往还将几番蹂躏废墟。在这世事多舛之际,七樟庵的境遇会怎样呢?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4月,反清义军突袭枫桥,抢掠大户,长道地为陈氏发家地,多大户巨室,早为义军觊觎,长道地顿成一片火海,七樟庵也遭火灾,幸而余生。   此时的陈洪绶因明朝覆亡,早削发为僧,流落他乡,常终日纵酒,醉后恸哭,他是为身世而哭,为国家而哭,不食明禄却为明守节,陈洪绶不失为天地间一奇男子。虽远离故土,但家的记忆、七樟庵的记忆,应该会闪现于他迷离的眼前,烽火战乱,对亲人的关怀是更甚于平日的。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陈洪绶返回故里,面对劫后余生的家园和七樟庵,也许有一些宽慰:“行到枫桥杨墅里,白头兄弟笑来迎。”他该是于冥冥之中触摸到了死亡的影子,才叶落归根,辞别亲人与家园。不久,陈洪绶卒于家中。   于是剩下七樟庵孤立乱世,而三藩之乱的旗鼓渐近了。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闽藩耿精忠部何九、徐维英以枫桥为据点攻扰诸暨县城,时同知姚启圣镇诸暨,与数万叛军先战于新店湾,叛军不敌向枫桥败退,又大战于枫桥。经此一役,枫桥镇上庐舍为墟,瓦砾遍地,长道地也再次遭劫,七樟庵毁于一旦。   抚今追昔,恍然历史的存在真的是有某种机缘。七樟庵被毁的上一年,即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江南的另一大藏书楼——宁波范氏天一阁迎来了大学者黄宗羲登楼看书,天一阁于是得以与当时第一流学者的人格相融,大大深厚了文化内涵。此后,天一阁又有十余名一流学者登楼看书,登天一阁意味人格和学识获得范氏家族的承认,它不经意间竟成为衡量一代学者成就的标尺。到1773年,乾隆下诏编纂《四库全书》,天一阁进呈珍贵古籍600余种,其中96种收录于《四库全书》,370余种列于存目。后来,乾隆又下诏存放《四库全书》的北四阁、南三阁七大藏书楼仿天一阁格局营建。连皇室藏书和藏书楼都承载了天一阁的生命,200余年的积淀,从民间到皇室,天一阁终于获得巨大成功。   而时称“越中之冠”、曾与天一阁并峙的七樟庵存世不足七十年,即烟消云散,如流星划过无边的苍穹,美丽而遗憾。   如今站在七樟庵的故址前,这里民房栉比,哪里寻得见一丝痕迹?时候是春天了,刚下过雨,空气湿润而清新,泥土活泼地沾着鞋子,屋旁的菜地泛着绿意,油菜花金黄地招展着,几丛四季竹绿意葱茏。历史的风尘将一切风化得干干净净。默立于此,我想起陈性学,想起陈洪绶,还想起姚启圣。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干练圆滑、诙谐风趣的姚督,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还由此去查找历史上的姚启圣,意外得知他是绍兴人,平三藩时战功卓著,五年之中由记名知县升至福建总督,平台时又委以粮饷重任。平定枫桥不过是姚启圣戎马生涯的一次牛刀小试,战争成就了姚启圣,却毁灭了七樟庵,这是姚启圣的大幸,是七樟庵的不幸。而战争成就的岂止一个姚启圣,毁灭的又岂止一处七樟庵?   陈家村长道地也许早遗忘了七樟庵,它只记住了陈洪绶祖居——光裕堂。如今,光裕堂是村里的老年活动室之一,老人们热热闹闹地伴着洪绶公闲聊、打牌,慢慢地消磨着一天的时光,成了长道地的一大景观。三百多年前的画坛宗师似乎并没有走远,说起陈洪绶,老人们如同说着村子里一位同龄老者,熟悉得让人以为是他们中的一个。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慕名来“朝圣”,也许他们是带着些遗憾回去的。享誉“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的陈洪绶,身后故乡却只两进宅子供其容身,寒碜得让朝圣人失望。但我以为,这或许正合了洪绶公的心意,一生融于底层的大师,让他入广厦,上高台,接受底层的顶礼膜拜,是怎样的一种不谐调呢?长道地把一个平民大师留在了故乡,这是长道地的荣耀。但长道地还是遗忘了藏书为“越中之冠”的七樟庵,有了七樟庵的长道地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陈家村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枫桥乃至“越中”又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无法想象......
  七樟庵  七樟庵故址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长道地,是明朝万历年间广东左布政使(后为陕西左布政使)陈性学告老还乡后所建的著名藏书楼,比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的宁波范氏“天一阁”仅迟了50年左右。陈性学为七樟庵的建设花费不少心血,设计图纸修订数十次之多,力求七樟庵与周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山石花木景致相得益彰。七樟庵建成后,陈性学在陈氏历代藏书基础上,又搜罗宋元椠本明代手抄数万卷于其中。七樟庵规模既成,声名鹊起。   古时的官员以文雅为荣,吟诗唱和为时尚之举,多多少少吟出了几首诗,有的还有诗集存世。陈性学为官30年,南至粤海,北极大漠,西入苗疆,东尽龙漳,足迹甚广,宦游之余,也风雅吟诗,也有诗集问世,据称其诗风格清逸,有初唐之风,但其人其诗后世知者寥寥,《明史》也不见立传,只在地方志中存一席之地。他的孙子陈洪绶却是大大有名,陈洪绶少时在长道地摩霞阁内读书,年长后仕途多艰,大多日子居于故里,自是得以饱览七樟庵藏书。祖父官至布政使,自己却屡试不第,陈洪绶的心里必然不是滋味,于七樟庵中翻阅一页页发黄的纸片,趣味有些索然了,抬眼间,日影又斜过窗格,不由长吁年华虚度、功名未就,愁就满了,于是邀月小酌,借酒消愁,醉醺醺地吟咏:“竹坞蕉园成敝庐,笔床缃帙具皆馀。大夫薄俸留田宅,先子遗风存史书。已悔从前虚岁月,未知已后惜诸居。梦回酒醒常深计,未得幡然一叹嘘。”(《七樟庵帙书》) 欲在醉中忘却世间烦恼,如此灰暗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愁闷之余,陈洪绶作画自娱,但也不忘秉承祖训,搜罗古今书籍,充实藏书,使七樟庵藏书之富,时称“越中之冠”,与宁波范氏天一阁并峙为江南二大藏书楼。一代大师的苦闷弥漫了七樟庵,这是大师的不幸,却是七樟庵的大幸。   风雨飘摇的明王朝走到了尽头,留下满目疮痍,一片废墟,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了。但王朝更替的阵痛却不会立刻消逝无踪,这种阵痛的余波往往还将几番蹂躏废墟。在这世事多舛之际,七樟庵的境遇会怎样呢?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4月,反清义军突袭枫桥,抢掠大户,长道地为陈氏发家地,多大户巨室,早为义军觊觎,长道地顿成一片火海,七樟庵也遭火灾,幸而余生。   此时的陈洪绶因明朝覆亡,早削发为僧,流落他乡,常终日纵酒,醉后恸哭,他是为身世而哭,为国家而哭,不食明禄却为明守节,陈洪绶不失为天地间一奇男子。虽远离故土,但家的记忆、七樟庵的记忆,应该会闪现于他迷离的眼前,烽火战乱,对亲人的关怀是更甚于平日的。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陈洪绶返回故里,面对劫后余生的家园和七樟庵,也许有一些宽慰:“行到枫桥杨墅里,白头兄弟笑来迎。”他该是于冥冥之中触摸到了死亡的影子,才叶落归根,辞别亲人与家园。不久,陈洪绶卒于家中。   于是剩下七樟庵孤立乱世,而三藩之乱的旗鼓渐近了。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闽藩耿精忠部何九、徐维英以枫桥为据点攻扰诸暨县城,时同知姚启圣镇诸暨,与数万叛军先战于新店湾,叛军不敌向枫桥败退,又大战于枫桥。经此一役,枫桥镇上庐舍为墟,瓦砾遍地,长道地也再次遭劫,七樟庵毁于一旦。   抚今追昔,恍然历史的存在真的是有某种机缘。七樟庵被毁的上一年,即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江南的另一大藏书楼——宁波范氏天一阁迎来了大学者黄宗羲登楼看书,天一阁于是得以与当时第一流学者的人格相融,大大深厚了文化内涵。此后,天一阁又有十余名一流学者登楼看书,登天一阁意味人格和学识获得范氏家族的承认,它不经意间竟成为衡量一代学者成就的标尺。到1773年,乾隆下诏编纂《四库全书》,天一阁进呈珍贵古籍600余种,其中96种收录于《四库全书》,370余种列于存目。后来,乾隆又下诏存放《四库全书》的北四阁、南三阁七大藏书楼仿天一阁格局营建。连皇室藏书和藏书楼都承载了天一阁的生命,200余年的积淀,从民间到皇室,天一阁终于获得巨大成功。   而时称“越中之冠”、曾与天一阁并峙的七樟庵存世不足七十年,即烟消云散,如流星划过无边的苍穹,美丽而遗憾。   如今站在七樟庵的故址前,这里民房栉比,哪里寻得见一丝痕迹?时候是春天了,刚下过雨,空气湿润而清新,泥土活泼地沾着鞋子,屋旁的菜地泛着绿意,油菜花金黄地招展着,几丛四季竹绿意葱茏。历史的风尘将一切风化得干干净净。默立于此,我想起陈性学,想起陈洪绶,还想起姚启圣。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干练圆滑、诙谐风趣的姚督,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还由此去查找历史上的姚启圣,意外得知他是绍兴人,平三藩时战功卓著,五年之中由记名知县升至福建总督,平台时又委以粮饷重任。平定枫桥不过是姚启圣戎马生涯的一次牛刀小试,战争成就了姚启圣,却毁灭了七樟庵,这是姚启圣的大幸,是七樟庵的不幸。而战争成就的岂止一个姚启圣,毁灭的又岂止一处七樟庵?   陈家村长道地也许早遗忘了七樟庵,它只记住了陈洪绶祖居——光裕堂。如今,光裕堂是村里的老年活动室之一,老人们热热闹闹地伴着洪绶公闲聊、打牌,慢慢地消磨着一天的时光,成了长道地的一大景观。三百多年前的画坛宗师似乎并没有走远,说起陈洪绶,老人们如同说着村子里一位同龄老者,熟悉得让人以为是他们中的一个。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慕名来“朝圣”,也许他们是带着些遗憾回去的。享誉“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的陈洪绶,身后故乡却只两进宅子供其容身,寒碜得让朝圣人失望。但我以为,这或许正合了洪绶公的心意,一生融于底层的大师,让他入广厦,上高台,接受底层的顶礼膜拜,是怎样的一种不谐调呢?长道地把一个平民大师留在了故乡,这是长道地的荣耀。但长道地还是遗忘了藏书为“越中之冠”的七樟庵,有了七樟庵的长道地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陈家村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枫桥乃至“越中”又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无法想象......
  陈性学 - 陈性学()  字所养,号还冲,诸暨市枫桥宅埠(今枫桥镇陈家村)人。陈洪绶祖父。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行人,不久出任贵州道监察御史,上疏弹劾督臣周某、按臣陈某,使削职。督修武英殿,功成,任粤东佥事,升粤西少参,转贵州副宪,力主安抚边疆。后按察闽南,罢黜恶吏,昭雪冤案,整顿军队,减免税收,有政声,升广东左布政使。丁父忧,服除,任陕西左布政使,兵备榆东。不久,遭谤归家。著有《边防筹略》、《西台疏草》和《紫英山堂藏稿》等。  明朝万历年间号称“越中藏书之冠”的藏书楼“七樟庵”即为陈性学所建。  陈公的墓园在陈家村北的梯山上,墓前有牌坊、翁仲、石马,气派宏大,但在建国后的“破四旧”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损。
  字伟仁,行咸一百〇六,诸暨县十都大马坞村人,大昭之幼子也。民国十一年壬戌六月初一日未时(日午后)生于诸暨县云石乡大马坞村。早年随父母漂泊萧山临浦。丧母后寄居应店街舅父家,就读于私塾。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秋,因旱灾赴杭州寻找父兄。编辑本段个人生平早期经历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日寇侵占杭州,父亲长兄流亡他乡,二兄遭日寇轰炸身亡,被迫流亡湖州南浔、萧山义桥。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夏,日寇进犯浙赣,被迫再度流亡,辗转金华、衢州、浦城、江山,寻找父亲和长兄。丧父后,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夏季返回诸暨,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走上革命道路。   此后,参加了一系列反击日伪军扫荡、反击国民党清剿的战斗。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季,奉命离开浙东根据地,突破国民党封锁线,从余姚临山渡过杭州湾,经江苏江阴渡过长江,北撤到山东泰安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初,新四军改编为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此后,参加莱芜、孟良崮、济南战役;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冬季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的机要联络员,负责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的军务传递工作,参加了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至5月,参加渡江战役。5月6日,家乡诸暨县获得解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转战南北,出生入死,英勇作战,三次负伤;先后荣获抗日战争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解放战争勋章、人民功臣勋章。  中期经历  新中国成立后,调入南京军区司令部工作。1950年5月至7月,参加舟山战役。1951年至1953
  周天柱  1943年10月出生,浙江诸暨人,大学学历,1965年月11月参加工作,民主党派代表。现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安徽省副主委兼秘书长。  寿震东 浙江诸暨人。高级工程师。 1957年于太原化工基地参加工作,先后任太原化工厂、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所(北京)、化工部机关、化工部第三工程处、保定石油化工厂技术职务。其间当过科技编辑,参加过化工部第一胶片厂、宝鸡氮肥厂等化工厂的建设。1976年后,任保定化工研究所副所长。   成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  曾任专业科普杂志《化工之友》主编。在化工密封方面有创造,得到第二届全国流体密封学术会议表彰。青少年时代发表过诗歌、散文,搁笔20年后,于1978年开始科普创作。作品获得全国现实题材科学文艺征文鼓励奖,全国各晚报联合科学小品征文一等奖,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和面向全国的天津科普征文一等奖等。许多作品入选《中国科学小品选》、《工交科普佳作选》、《科学夜谈》等选集,还得到《科普创作》的示范和好评。1990年获中国科普作协授予的“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荣誉证书。1991年,作为河北省科普作家的代表出席中国科协“四大”,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94年,中国科普作协工交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普作家”称号;1996年,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阀门使用知识》 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机械设备密封知识》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密封填料与垫片》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出版《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的新用途》 《机械工人》1978年第2期《漫游垫圈世界》 《河北科技报》日《水中隐敌》 《科学之窗》1980年第4期《恶之花》 《科学浪花》1981年第6期《袅娜弱姿敢当关》 《科学时代》1982年第1期《萤火明灭惹情思》 《科学文艺》1982年第1期《化》(诗) 《智慧树》1982年第4期《梦笔生花》 《科普创作》1982年第6期《不是毛笔,胜似毛笔》 中国青年报日《玉肌仙子》 《科学文艺》1983年第4期《七分构思三分写》 《科普创作》1983年第4期《笔中情》 《合肥晚报》日《飞往洛杉矶的旅行箱》 《化工之友》1985年第1期《借取萤火作画屏》 《石家庄晚报》日《防腐材料中的“赵飞燕”》 《中国化工报》日《不可一日无此君》 《今晚报》日《精细化工生产技术》 《化工之友》1990年增刊《科普园田花千树》 《科普创作》1990年第3期《斯坦利和巴基球》 《燕赵晚报》日
  阮锋儿(1965.2~)   浙江诸暨人,汉族,1965年2月生,浙江省经济学会和浙江省企业管理教育研究会会员;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上海财经大学货币银行专业经济学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博士。  陈创人()  原名陈伯清,诸暨市枫桥镇勤农村人。1922年陈创人毕业于大东乡学堂,即在枫桥镇上任小学教员。其叔陈馨山是一位私塾老师,常阅读进步书刊,喜谈论国家大事,曾手抄《共产党宣言》,这对陈创人影响很大。1926年,陈创人经陈百树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8年11月,陈创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共大东区委委员、书记、县委委员等职。1929年夏,共产主义青年团诸暨县委改为特别支部,由陈创人担任书记。1930年4月,中共中央巡视员卓兰芳到诸暨组织枫桥农民暴动。陈任枫桥指挥,率黄坑、山口、泉坂、上京、赵家、朱家坞、汪家坞等地农民,一举攻下枫桥区署和缉私营。4月底,因遭国民党镇压,诸暨县农民暴动失败,县委、区委多数领导人被敌人缉捕,陈创人远避上海。1931年10月,陈创人、周绍旦等由沪返诸,在下宣、金家站秘密发展农民党员,建立两个党支部。同年11月,陈创人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关押在杭州浙江陆军监狱,遭长达7年之久的折磨。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在“无条件释放政治犯”的形势下,陈创人获释。1937年11月,中共党员骆止正(骆子桢)等发起,在新店湾召开诸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浙江省临工委派人与会指导。后恢复了中共枫桥区委,由陈创人任书记,下设枫桥镇、洄村、桥亭、阳春、朱家坞5个党支部。从此,枫桥群众在党领导下,不断掀起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8年4月,陈创人赴延安。住在杨家湾总政招待处,他给毛主席写信。毛主席接信后,在5月14日,亲笔给陈创人复信。后被调任哈尔滨东北财政处任秘书主任、东北财政部商业干部处副处长、处长。1950年8月,调入外交部,任外交部苏欧司专员、副司长等职。
  钱之棼,(1912 — 1981.9)原名钱骝,字子文,化名钱公牧,浙江诸暨江藻人。早年先后就读诸暨北乡私立觉民小学、杭州省立第一小学、上海澄衷中学、复旦中学,1935年夏,复旦毕业,回乡被推荐为本村完全小学校长。一年后,赴沪进修学业后,出国深造。“七·七”芦沟桥事变和上海“八·一三”事变相继爆发后,经香港回国。返回故里后,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秋,被推举为明镜乡乡长。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决意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1942年5月,诸暨沦陷,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泌湖乡抗日自卫队成立后,钱之棼建立起明镜乡抗日自卫队。为壮大人民的抗日力量,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但将明镜乡自卫队的全部武装加入泌湖乡抗日自卫队,而且还主动做姚江乡、朱公乡两乡长的工作,后成立诸北四乡抗日自卫委员会,任主任,并成立四乡抗日自卫队(简称四乡联队)。四乡联队剿土匪、灭汉奸、打击日伪军,保护了诸北地区的社会安定,深受群众拥护。毗邻的长宜、长和、长泰、大连等四乡先后加入,8月,成立八乡抗日自卫委员会,仍任主任。1942年底,八乡联队上升为浙东抗日主力赴四明后,日、伪、顽反革命气焰嚣张,在这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协助马青重建革命武装——“小三八”部队。为使弱小的人民武装在强敌中生存和发展,经多方联络,疏通关系,将“小三八”部队挂名国民党姚江区抗日自卫大队,任大队长,以应付上层和各方面的关系。由于为抗日民族事业积极努力,遭日伪顽反动势力仇恨,两度家园被焚、一度被捕,但丝毫没有动摇他与共产党全作抗日的决心。1944年秋,国民党顽固派以勾结“共匪”罪,撤消其明镜乡乡长职务。1945年1月,钱之棼受中共浙东区党委邀请他赴四明山参加在余姚召开的浙东各界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为大会主席团的11名委员之一,并被当选为浙东临时参议会议员,后任金萧支队诸暨办事处副主任等职。通关系,将“小三八”部队挂名国民党姚江区抗日自卫大队,任大队长,以应付上层和各方面的关系。由于为抗日民族事业积极努力,遭日伪顽反动势力仇恨,两度家园被焚、一度被捕,但丝毫没有动摇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决心。1944年秋,国民党顽固派以勾结“共匪”罪,撤消其明镜乡乡长职务。1945年1月,受中共浙东区党委邀请,赴四明山参加在余姚召开的浙东各界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为大会主席团的11名委员之一,并被当选为浙东临时参议会议员,后任金萧支队诸暨办事处副主任等职。   1945年9月,新四军浙东主力奉命北撤,钱之棼以“奸匪”罪遭国民党当局通缉,中共诸暨党组织将其秘密转移到上海。1946年11月,被捕入狱。在狱中,坚信革命必胜,真理不灭,后经亲友营救出狱。此后虽与共产党失去联系,但仍关心革命斗争。解放前夕,曾将遭反动派追捕的著名革命作家冯雪峰隐藏在自已寓所一月余,直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诸暨农业税助征会主任、省商业厅行政室主任、省工商联办公室主任等职,当选为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遭迫害  何章甫(1932— )   诸暨市阮市镇何家山头村人。浙江省劳动模范、中学特级教师。1951年毕业于学勉中学,1955年毕业于浙江湘湖师范。先后在小学、中学任教。经函授,199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后在学勉中学教化学。中学高级教师。曾是省六届人大代表;市六届、七届、八届政协委员;中国化学学会会员;省中小学教材查委员会委员。编辑本段二、主要业绩  何章甫从事中学化学教学40余年,已形成自己的教学工作特点:严、实、活、新。严,就是一丝不苟、率先示范,为人师表;实,就是指重视构筑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扎实,主张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活,指的是寻求科学教法,致力于启发式和形象化的立体教学;新,就是随时引进学科领域的研究新成果,注意学术界新动态。由于教学得法,学生成绩居于省、市前列。   何章甫辅导的绍兴市化学竞赛班,在1980年上半年浙江省高中生化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的人数占全省获奖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平均成绩处于全省前列。编辑本段三、教学研究  在教学研究方面,何章甫先后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的论文有:《化学基础概念的教学》、《重视学风培养,减少习惯性错误》、《根据心理特征进行教学》、《烃的衍生物》、《培养自学能力的探讨》、《谈高中化学总复习》和《浅谈中学化学的立体教学》等10多篇。其中《浅淡中学化学的立体教学》一文,获1986年度省优秀论文奖。   何章甫出版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导》、《高二化学会考辅导》和《高中化学学习指南》(后两种与人合著)等书,并参与审订杭州市中学化学教研大组编写的《高中主要学科基础知识·化学》及浙江省教委教研室编写的《高中各科基础知识·化学》、《高中化学题解》等辅导教材。
  越山浣水  越山浣水,即浙江省诸暨市。由于春秋战国时代,浙江省诸暨市正是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的风云之地。故今浙江省诸暨市城区的苎萝山金鸡山二山脉,又名越山。而浦阳江(又名浣江,因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少女时代即在此浣纱而得名)贯流浙江省诸暨市城区而过。故浙江省诸暨市,又名越山浣水。
  首先:你的标题很夸张,就算100多万人诸暨一半当官,也没有占到5%吧。  第二:当官的很多不是什么好鸟,寄生虫啊。  第三:还是人家莫言名气大,有良心的文化工作者。
  寿飞峰 男,1975年11月出生,诸暨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浙江恒久机械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诸暨市青联常委。2010年4月在由浙江省青联主办的首届“浙江青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当选为首届“浙江青年年度人物”。   2006年元月,寿飞锋挑起恒久集团的经营管理担子,不甘坐享父辈的成果,积极进取,不断跨越。近几年来,带领集团公司的员工在诸暨基地、安徽基地实行了2项技术改造,使集团的产能规模扩大了20%;组织科技骨干展开10多项科技创新,此中多项成果达到了世界链条制造技术的先进水平,促进了国内链条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准的提升。2007年,集团实现产值11.9亿元,利税8624万元。   寿飞峰是浙江恒久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是民营企业二代接班人中的优秀代表,五年来,他积极组织企业实施产品和技术创新,积极进行市场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综合经济效益在国内行业中一直居于前列,就是在遭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9年集团仍完成销售13.6亿元,上缴税金5909万元,实现利润4000余万元,在国内行业中达到综合经济效益第一。现在的恒久集团在浙、赣、皖三省五地建有五大制造基地;拥有61万平米的厂区和12亿元的资产;在国内已是产能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产品种类最齐备的链条制造企业,在世界链条行业中已进入前15位。自己也成为链传动行业中的一位专家。他在办好企业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自觉而积极地回报社会,恒久集团认购诸暨市慈善基金1300万元,为汶川地震捐款134万元,现在还与4个贫困村、2所学校、15名贫困学生结对,五年来资助资金已达400多万元。[2]
  石峡口  在浙江诸暨枫桥镇东十二里乐山境内芝坞山(石峡)风景区内,也称石鸭口,距绍兴、诸暨城区各25公里,处崇山峻岭之口,有狮子白象守门之相,四周山清水秀、林茂竹秀、鸟语花香、景色清幽。石峡间有条小溪,源发会稽大山,一年四季溪水清澈见底,溪间巨石似一只只石鸭,小石似一个个鸭蛋,卵石遍布整条小溪。这些巨石传说为石鸭所变,卵石为石鸭所生的鸭蛋。   唐末五代时,后梁开平元年(公元九零七年),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鏐被封为越王(俗称钱大王),次年,钱大王决定大兴土木,一为解决钱塘江难渡,准备驱石作桥;二为在泌湖建造皇宫,因宫前所设金狮白象,都需要用整块岩石雕凿,也需要驱石。钱大王手中有一钢鞭,因其钢鞭能撼山赶石,人称“赶山鞭”,钱大王需要采集大批巨石。便亲自从会稽大山上赶下一大堆巨石,巨石在钱大王“赶山鞭”催动下变成一群鸭子,钱大王的“赶山鞭”一挥,这些鸭子还能产下一个个金蛋,一大群石鸭在钱大王“赶山鞭”催动下乖乖地顺势而下.途经石峡口遇到一潭清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溪两岸山崖奇特,风景秀丽,鸭群就在溪间戏耍,游玩,就停了下来。钱大王屡屡挥鞭,群鸭毫无去意,此时已时值深夜,钱大王足足赶了半夜,鸭群还在溪间兜圈,溪畔有一老婆婆告诉钱大王“天一破晓,鸭子将又变为巨石”,钱大王心中大急,“赶山鞭”连连挥动,群鸭就是不走,赶呀赶,赶呀赶,越急越赶,越赶越急,忽闻一声鸡鸣,石鸭如云起飞,不一会巨石片片飞坠溪中,钱大王也不慎滑了一跤,仰天一跌,一屁股坐在石峡岩石上,他又气又恼,把“赶山鞭”猛地戳在石峡溪岩石中,把自己穿在脚上的两只皂靴一脱,一只皂靴丢到单家甸山上,一只皂靴抛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鹏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