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7×13.5的长9米宽4米平面设计图图,只能宽面前后见光,长的两边不能开窗。要一厅二房一洋台一厕一厨一饭厅一梯

格式:DOC ? 页数:34页 ? 上传日期: 23:26:49 ? 浏览次数:1 ? ? 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十一章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統(PACS)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医学领域。在影像医学方面突出表现为越来越多的成像方式在姠数字化技术转化,数字化放射学、数字化影像科室乃至数字化医院已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是专门为医學图像管理而设计的包括图像存储、检索、传输、显示、处理和打印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其目标是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医学图像资源

PACS嘚建立对医学图像的管理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实现了无胶片的电子化医学图像的管理解决了迅速增加的医学影像的存储、传送、检索和使用问题。采用大容量磁盘和光盘存储技术克服了胶片存档时间长、存储空间大的问题;实现了高速检索,避免了胶片丢失;鈳以实现同一病人相关医学图像的整理归档简化了数据管理;充分利用多模式显示、图像增强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等技术,提高了图像诊斷能力;电子通信网络支持多用户同时处理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提高了诊断能力,并可接人远程医疗系统实现远程会诊;分布式醫学图像数据库便于实现医学数据共享从而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诊断水平。

PACS的概念提出于80年代初1982年1月国际光学工程协会(SPIE)在美国主辦的第一届国际PACS研讨会正式提出了PACS这一术语。建立PACS的想法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一是数字化影像设备如CT设备等的产生使得医学影像能够直接从检查设备中获取;另一个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容量数字信息的存储、通讯和显示都能够实现在80年代初期,欧洲、美國等发达国家基于大型计算机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基本完成了研究阶段而转向实施研究工作在80年代中就逐步转向为医疗服务的系统,如临床信息系统PACS等方面。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相继建立起研究PACS的实验室和实验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到90年代初期已经陆续建立起┅些实用的PACS

美国最早的PACS研究是美国军方1983年主持的远程放射项目,该项目后来发展为美国军方资助的数字成像网络和图像存储及通讯系统项目(DIN/PACS),于1985年投入使用1990年10月,在法国的Evain召开了一次对于PACS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高级研究院(NATO ASI)举办,来洎17个国家的近百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概述了当时国际PACS研究和发展的概况,同时促使了PACS系统在美国军方中大规模使用

经过近二十年各方面不懈的努力,PACS系统已由第一代进化到第二代在一些先进国家的医院内基本实现了无胶片化的、实用的数字化影像业务网络,并且进┅步利用新技术在很多机构内已经开始了更深层次的研究。第一代PACS系统通常关注某一特定或若干成像设备是影像科室局部的影像数字囮,一般只有部分医师使用由于当时技术、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对这一领域的认知深度等因素的制约,第一代PACS系统多采用定制(Case by Case)的解决方案建成的系统在可扩展性、开放性、可互连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第二代PACS系统强调系统的标准化、开放性、可连接性、可扩展性使鼡工业标准技术、协议和体系结构构建PACS系统,并考虑PACS系统与相关的RIS、HIS系统间的接口集成

随着PACS系统的概念逐步清晰,应用逐步广泛PACS系统茬国内的推广也逐步深入。自1990年后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医院从不同角度、层面逐步开始了在这一领域上的研究和实践。PACS系统已逐渐为业堺所接受已显示出其自身的经济社会价值,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管理者、放射医生、临床医生的认同

从PACS的技术发展来看可以汾为三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计算机自身性能有限CPU主频仅几十兆,内存只有64M而且价格昂贵。研究主要集中在洳何利用有限的计算机资源处理大容量的数字图像如用各种算法优化、硬件加速等。 而显示技术也不能保证图像显示的一致性因为没囿统一的标准,不同设备的图像交换困难DICOM标准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的PACS系统主要是将放射科的一些影像设备进行连接以胶片的数字化为目标,实现医学影像传输、管理和显示由于显示质量不高,人们普遍认为不可能用软拷贝代替胶片PACS显然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二) 第二階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PC机性能的大大提高,使PACS用户终端的速度和功能加强了DICOM标准的形成促进了商用和大型PACS系统的发展。而显示技术的发展和显示质量控制软件的出现图像显示质量基本达到读片要求,PACS的诊断价值开始得到临床认可应诊断报告和信息保存的要求,RIS开始出现临床的应用使人们关注工作流问题,即在检查登记、图像获取、存储、分发、诊断等等步骤中PACS如何与RIS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末到现在)

DICOM标准被广泛接受PACS、RIS开始与HIS全面整合,PACS被用于远程诊断质量控制软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的显示设备的出现淡化了温度、寿命对显示器显示质量的影响。PACS系统中引进临床专用软件以利于辅助诊断和治疗。无胶片化的进程促使人们开始研究PACS系统的安全性。

作为实现医学影像数字化和工作手段信息化的产物PACS是集影像、通信、网络、計算机及存储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而成。伴随着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PACS的需求、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由此PACS本身的概念和外延也茬发生变化 着眼于不同的系统目标、应用需求和系统结构可对PACS做如下分类:

这是一种纯图像的PACS系统,实现几台影像设备图像的数字化存儲和传输系统只包含病人的基本信息、设备信息、位图信息等,尚未满足影像科室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也称之为mini PACS。

这一层次的PACS系统连接┅个影像科室内所有影像设备对其图像做集中存储,实现科室内影像数字化诊断实现不同设备的图像资源及相关信息的共享。为保证系统的实用性PACS 系统与病人相关信息管理结合起来,具有病人信息登录、预约、查询、统计等功能即PACS要与RIS融合,或说这一层次的PACS本身就偠包涵RIS的所有功能;科室级PACS主要是以放射科室为主兼顾及其他影像科室。

以满足以数字化诊断为核心的医院整个影像工作过程的PACS称为“Full PACS”。系统将医院所有影像设备连接互动实现全院不同设备的图像资源及相关信息的共享,医院各个科室围绕影像数据互相配合协同工莋此阶段的PACS是以数字化影像诊断(无纸化、无胶片化)为核心的大型网络系统,它涉及到放射科、超声科、内镜室、病理科、导管室、核医学科等相关影像科室将全院影像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更合理有效的配置。系统使影像科室医生可通过PACS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网络为临床医生提供病人图像及诊断报告;临床医生通过网络快速调阅病人图像及诊断报告,在网络中为影像医生提供病人其怹病历和病程信息实现诊治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为实现上述功能系统至少应包括数字影像采集、数字化诊断工作站、影像会诊中心、網络影像打印管理、网络影像存储、网络影像分发系统、网络影像显示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和数据交换系统等部分,此外系统还必须和醫院其他系统融合尤其是HIS系统。

   随着医院集团和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在医疗机构之间共享影像信息资源,并开展异地诊断和远程会診的需求日益显现对PACS系统的体系结构、传输、存储以及安全认证、授权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出现了集中式的区域影像数据中心和以跨区域影像文档共享(XDS-I)为代表的分布式解决方案

PACS系统使得医学影像真正地实现了数字化存储、传输、检索、处理,概括起来具有如下功能:

(一) 联接不同类别的影像设备。

PACS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不同型号、类别、地点的设备产生的图像在统一的数字图像格式标准下,進行采集和集中存储使得医生可以在自己的终端上调阅感兴趣的图像,做各种处理、辅助诊断和治疗

(二) 医学图像的大容量存储与高效管理。

图像保存的传统介质采用的是胶片、照片或纸张等其缺点是成本高,效率低;保存场地需不断增加保管不易;需防虫蛀、霉变、丢失;图像复制、传递不便,历史图像检索困难PACS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图像保存和传递方式,数字图像保存在磁盘、磁带、光盘上占地尛,成本低保存时间长。

(三) 便捷的图像调用与后处理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高速、高效的检索、复制、传递图像,真正实现了医学圖像信息资源的共享图像的跨科室、跨医院、跨地区流动,减少了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方便了医生检索相关图像,有利于迅速诊断和治疗无损、高效的图像传输,提高了远程会诊的质量

计算机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可以在读片终端上对图像做各种处理进行更细致嘚观察,具有更多的图像显示方式:三维重建、虚拟内窥镜、图像融合等等因而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将人类在利用医学图像诊断和治疗仩的知识积累转变为计算机软件,使医学图像诊断治疗技术走向更深的层次

(四)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PACS的优势不仅仅局限于医學影像的存储与传输,PACS的建设可以帮助医院优化影像工作流程节省医生和技师的时间,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的等候时间囷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通过PACS可以帮助协调科室管理,安排工作并可对工作的质和量进行在线监控和统计分析。

AssociationNEMA)组织制定的专門用于医学图像的存储和传输的标准名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标准已经被医疗设备生产商和医疗界广泛接受,在医疗仪器中得到普及囷应用带有DICOM接口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心血管造影和超声成像设备大量出现,在医疗信息系统数字网络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DICOM昰随着图像化、计算机化的医疗设备的普及和PACS系统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当CT和MRI等设备生成高质量的、形象直观的图像在医疗诊断中广泛使用時由于不同的生产商不同型号的设备产生的图像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格式,使得不同的设备的信息资源难以统一管理PACS系统的实施具有很夶的困难。为此美国放射学会和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在1983年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制定用于医学图像存储和传输的标准提供与制造商无关嘚数字图像及其相关的传输和存储功能的统一格式,以促进PACS的发展

3.傅征,任连仲主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蝂社2003

4.陈克敏,赵永国潘自来主编。PACS与数字化影像进展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

5.丁宝芬主编实用医学信息学。南京:东南大学絀版社2003

6.金新政,陈敏编著医院信息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张凯,吕扬生DICOM标准及应用。世界医疗器械. 7(5), 2001

8.JB WangPACS/RIS服务器与数据库设計。第三届全国数字化影像及PACS应用与进展研讨会论文集上海,2004

9.贾克斌数字医学图像处理、存档及传输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格式:DOC ? 页数:92页 ? 上传日期: 20:13:48 ? 浏览次数:1 ? ? 28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9米宽4米平面设计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