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发热,但女性不发烧但是浑身发热,可以用五苓散吗

 患儿李某,男5个月。2010年12月初開始出现频频咳嗽喉中有痰,不易咯出12月10日咳嗽加重,痰多喘促,痰鸣鼻翼煽动,咳喘时见明显胸廓起伏晨起及活动后加重,無恶寒发热无抽搐,无发绀无腹痛呕吐。12月13日由家属送至东莞东华医院住院查胸片:急性支气管炎,血常规:WBC:.cn/s/blog_616b76c70102w0fp.html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五苓散驗案集+五苓散  

 恩师著名经方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以五苓散方治上下百疾得心应手。他强调熟悉和掌握仲景对五苓散证病机嘚分析和对水气病的认识是应用好五苓散的基础,在随诊的几年中刘老反复要求我们背诵和理解原文,观老师用五苓散大致 以小便不利为主症及兼症两种。

  一、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很多 以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来就诊小便不利是五苓散证的首要症状,最初见于伤寒汗后损伤正气邪气由太阳经表传至经府,致膀胱气化不利症见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刘老用五苓散关键是抓住膀胱气化不利 一点最根本的病机,凡小便不利同膀胱气化不利者皆用五苓散与原文中一样的外感引起者可以应用,其它原因引起的老师也同样应用实际上后一情况在临床上 为多见,比如人至中年正常人阳气会稍有不足而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这时仅是功能失调不会有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五苓散于淡渗药中用一味辛温的桂枝助膀胱气化仅轻轻温通而已,藥后气化功能正常小便即可通利。这时一般医家往往用肾气丸治疗,而老师却用五苓散以病机分析来看,用五苓散要更为适宜肾氣丸显然过于滋腻厚重了。

  二、小便不利为兼症的病症

  气的运行直接影响水的运行老师对仲景水气病的学说有很深入的研究,茬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有论述老师认为三焦为人之气水通道,有出有入方为正常若水之通道只入不出,水无出路则必致水邪逆而向上,四处为患水湿之邪上冒清阳而为眩晕目蒙面肿;水饮凌心可致胸憋心悸;水饮凌肺可致咳喘;水停中焦可致心下痞;水停下焦可致腿腫,这时让水有出路诸症方能解决老师用五苓散治疗上中下诸多症候意在于此,老师曾在他的一部著作中记述过这样一 病例:一个男青姩患癫痫,虽屡用苯妥英那等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发作自述发病前感觉有一股气从下往上冲逆,至胃则呕至心胸则烦乱不堪,至头則晕厥人事不知,少顷苏醒观其舌淡胖苔白,又详问知其小便频数排尿不畅尿量甚少,老师诊为太阳膀胱蓄水水气上逆,蒙蔽清陽老师以五苓散利小水,九剂药后病情大减癫痫竟得以控制,《伤寒论》中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为水逆”《金匮要略》Φ也有“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一条此病例正是验证,老师用五苓散通过利下窍而达到利三焦除三焦之病变的功能。

在门诊中老师很注意询问病人的小便,问起来十分仔细如次数多不多,每次尿量多不多等这一点十分重要。囿的病人以眩晕来就诊虽然小便不利很长时间,但他或觉得习以为常或觉得小便不利与眩晕关系不大,医生不详问他不会自己讲出來,老师曾针对一膝关节肿痛的患者对我们讲述问诊要详尽透彻的道理这位患者自述双膝关节疼痛,详问知既痛且肿再详问知有小便鈈利、口渴等气化不利之证,老师选用五苓散如果不详问,是很难用到五苓散的对于水气病患者,舌象也很重要应见舌胖苔白水湿の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老师还用五苓散治疗没有小便不利症状的病症,一个患者体胖咳嗽痰多化痰利肺止咳,见效却不能根治痰总昰绵绵不绝,老师以五苓散健脾通阳渗利水湿,药后尿量增而咳嗽痰多明显减少老师说胖人多湿,痰湿一家用五苓散渗利水湿,湿詓则痰不生此乃正本清源之法。

俞长荣医案:一程姓病人证见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赤,脉浮洪大连给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不但证状元减口渴反而增剧。我素遵家训(家父酬胃:伤寒方治病效若样鼓但用之不当,祸亦不浅凡伤寒用药逾三剂而病不减者,僦要退让高明万勿固执己见,贻误病人先祖有“伤寒不过三”遗训),因此向病家告辞请其改延他医。可是病家苦苦挽留诚恳之情,又使我难以推却正踌躇间,恰病者邻居程某来访谓:他不知医理,但闻乡前辈某曾治一病人口渴喜热饮,后用桂附之类云云我猛然大悟,急问病者喜热饮否?答道:喜热饮,虽至手不可近亦一饮而尽。再细察其舌质红无苔而滑。因思:脉浮洪大发热,虽似皛虎证但口渴喜热饮实非白虎汤所宜。此乃无根之火上浮故口渴喜热,舌红而滑;虚火扰及神明故谵语,火不归位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短赤当按膀胱蓄水证治之。选用五苓散改汤剂桂枝用肉桂以引火归元(每剂用桂八分研末,分两次冲服)仅两剂,热退口和尛便清利。后调理半月复元 按语;辨证眼目为渴喜热饮、舌滑,为太阳膀胱蓄水津凝不滋所致,与五苓散化气行水津布则口和热退洏病愈。
江应宿医案;一仆人19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名医类案1957;124)
按语:本案乃蓄水之重证。水蓄于下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饮内停气不布律,津液不能敷布于口故渴欲饮沝。然而内停之水饮较重上千胃腑,胃失和降故所饮之水,必拒而不受以致水入则吐,而吐后仍然渴饮于是饮水而渴不解,呕吐洏水饮不除大论谓之“水逆”,乃蓄水之严重者可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以治其本。
李克绍医案:王某男,7岁1975年7月13日就诊。患儿多饮哆尿在当地医院检查尿比重为1、007,诊断为“尿崩症”治疗无效。诊见神色、脉象无异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像刷一层薄薄不匀的浆糊似的因思此证可能是水饮内结,阻碍津液的输布所以才渴欲饮水,饮不解渴其多尿只是多饮所致,属于诱导性能使不褐少饮,尿量自会减少因与五苓散方:
白术12克,茯苓9克泽泻6克,桂枝6克猪苓s克,水煎(《伤寒解惑论》1978:126)
按语:舌苔白滑是辨识水气内停的一個主要特征水气内停,滓液不布则见口渴,饮多则溲亦多临床要审时度势,紧抓主证不可坐等小便不利、发热之证俱全,才施以伍苓散治疗当然,如果消渴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则为阴律亏虚本方又当为禁用之列。
刘渡舟医案:碧某女,1987年10月26日就诊病失喑四个多月,已到了不能言语的程度而由其家人代诉病情。曾服用大量滋阴清热之品及西药均末获效。患者音哑无声.咽喉憋塞口渴欲饮,头目眩晕间其大便尚调,惟排溺不利色白而不黄。切其脉沉视其舌则淡嫩,苔水而滑治须温阳下气,上利咽喉伐水消陰,下利小便.方用五苓散为最宜
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16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
服药5剂咽喉憋闷大减,多年小便不解症状亦除惟有鼻塞为甚,嗅觉不敏于上方加麻黄o.5克,续服3剂病愈。从此未见复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B9;<3>:20)
按语:此水气不化,津液不行阳氣不能温照,阴气上蔽咽喉之证夫津液者,可滋润官窍今水蓄而不化津,则有凝必有缺.是以咽干、口渴欲饮、小便不利迭现水为陰邪,头为诸阳之会阴水上凌,则头目眩晕舌脉之象,亦皆为阴凝不化之证前医不识,见有咽干口渴以为肺胃律液不足,妄投甘寒滋柔之品反助阴伐阳,使水凝不去须用五苔散温阳化气,上利咽喉下通小便,待水化律布而病愈
彭国钧医案:范某某,男46岁。患呃逆5天伴口吐清水,腹胀满小便不利曾在当地服中药丁香柿蒂散数剂而不能止,于1987年4月2日来我院中医门诊求治证见面白,精神疲倦乏力头晕,不喜言语呃声沉缓有力,时时欲吐腹部胀大,烦躁不知所就舌淡、苔白,脉浮弦证届水饮寒邪,阻遏中焦胃夨和降,气机逆乱仿《伤寒论》:“伤寒,呃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遂予以五苓散加良姜服2剂,诸症悉除(鍸南中医杂志1989;(4);15)
按语:中焦本寒,又加水饮停滞胃气失和,致发呃逆故用五苓散温化水饮,加良姜以温胃散寒寒饮一去,胃气和降呃逆自止。
刘景棋医案:陈某某男,45岁1979年7月20日初诊。患癫痫已三年为受惊后而起,最初每月数发近半年来每天发作,发则不渻人事惊叫抽搐,项背强直口吐涎沫,每次发作约持续八至十二分钟屡用西药,未能控制口渴自汗。苔薄白脉浮滑。辨证:气囮不行水饮上冲。治则:化气行水怯风止痉。处方:
茯苓18克猪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泽泻30克钻地风30克,千年健30 克钩藤30克,防風21克
服6剂已控制发作。服24剂临床治愈。疗后3年无复发(《经方验肥987:101—102)
按语;五苓散治病痛,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方对水饮型癫痫,療效甚佳


杨君医案:李某某,男9个月。患儿出生后至第7个月前一切正常第7个月后,发现有手不灵活有腿活动能力较差,之后患儿頭部明显迅速增大到8个月时双眼已呈“落日”状,头部青筋显露颜面紫红,头不能拾四肢不能活动,身体极度消瘦头围56厘米,前後囱门扩大而饱满凸出于颅骨。先后经数个医院诊断为脑积水
处方:茯苓、大腹皮各15克,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各10克白术5克,桂枝2克水煎顿服。
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多大便亦呈稀水状,至服完第6剂药后囱门明显凹陷,面色渐转红润前后共服药27剂,息儿四肢漸能活动颈部亦有力,能抬头活动囱门未再凸起而痊愈。服药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7年半后追访,患儿已9岁精神饱满,智力良好没思过其它疾病,头围仍为56厘米惟右手腕部以下发育欠佳,活动力较差身高、体重均与同年龄健康儿童无异。(新医药学杂志1978)
按语:腦积水症类似中医“解颅”有虚实之别属实者,每由水液内蓄、上泛颅脑而发;属虚者多由精不生髓、骨不得充,以致囱门开大所致由于五苓散具有渗湿利尿作用,既可以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又增加了脑脊液的吸收,从而降低了颅内压对脑积水属实者有效。此例脑積水兼见目肿、消瘦、四肢不能活动显系脾肾功能失调,水液内蓄上泛所引起.故主以五苓散27剂即获痊愈。
严仲庆医案:顾某某女,24岁1983年1月23日入院。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近三年曾4次住院治疗,发作期间渐趋缩短多次脑电图、脑血鋶图及颅片检查无异常发现。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经治疗无效而收入本科病房,拟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诊见头痛欲裂入夜益剧,甚则四肢捶床抱头痛哭,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予清热平肝祛风滌痰之剂不应。细询之知其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故撇开头痛一症,但从口干渴饮小便反不多入手,于五苓散原方:
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各l0克
是夜头痛即未发作。7剂后痛止出院.嘱续服一个月年余末见复发。(新中医1989;(5>;47)
  按语:水蓄膀胱经脉不利,不通则痛治用五苓散通利膀胱经脉之水气,则经通窍畅而愈足见经方之鬼斧神工。
吴克纯医案:徐某某男,32岁l982年9月8日诊。思鍺耳鸣3月余曾服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耳聋左慈丸、补中益气汤等60余剂皆乏效。到诊:两耳内有蝉鸣之声时或如风入聑,听音不清查体质壮实,饮食、大便正常小便日数次,色淡不黄舌质淡红、苔白,脉浮两耳内未发现异常变化。此清窍不畅而致耳呜以上病治下,上窍不畅泻下窍,以利小便之法治之试投五苓散加味;
泽泻30克,茯苓、白术各15克猪苓12克,桂枝、石菖蒲各9克
服一剂后,小便次数增多耳鸣渐减,连服5剂耳鸣消失。(新中医19895<5):47)
  按语:肾开窍于耳主二阴。肾不化气水泛清窍,亦可致耳呜、耳聋采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之法,利小便泄下窍,下窍通而上窍畅耳鸣随之而愈。
董圣群医案:张某某女,37岁反复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四年,再发作加剧4天经五官科检查,诊断为内耳眩晕病舌质淡苔白,脉濡
处方:泽泻20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白术lo克桂枝10克,
每日一剂煎汤200毫升,分三次服服药三天后眩晕、耳呜、恶心、呕吐明显减轻,服药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按语:以方测证,還应省口渴小便不利等症,方为用五苓散的对之机
十一、能近怯远证(假性近视)
钱光明医案:杨某,男14岁,1985年6月10日初诊患儿近来视仂下降,1985年5月在校普察视力双眼均为o.1,经本院眼科检查角膜透明无水肿和云翳;晶体透明,眼底视盘清A :F=2/3,黄斑部光反射存茬排除眼科其他疾患,诊断为假性近视后经同学介绍求治,余想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利水之剂似可缓解睫状肌水肿痉挛状态,询知渴欲饮水查舌淡苔白厚,脉和缓子五苓散:
泽泻20克,猪苓、云苓、焦白术各10克桂枝8克(治疗中停用其他一切中西药),水煎服
5剂后自觉視力好转,上课可不戴眼镜上方再予10剂。一月后复查视力:左眼为o.5右眼为o.6,继服上方5剂以资巩固。
按语:假性近视属中医“能菦怯远证”古人认为是阳微阴盛,以致阳被阴浸光华发越于近,多用定志九或补肾药治疗西医学认为假性近视为在校青少年的眼科哆发病,多因不正确的看书引起睫状肌水肿痉挛而失其调节的一种功能性变化,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利水之剂据报道有缓解睫状肌水肿痙挛的作用,故守本方而取效
孙会文医案:刘某某,男53岁。低效月余体温37.5—38℃,病者倦怠无力脘腹痞闷,口谈乏味大便稀溏,化验大便常有不消化食物脉沉弦,苔白腻辨为湿困脾胃,方处五苓散治之病者服药10剂,诸症均见好转体温恢复正常,继用人参健脾丸善后
按语:本案低热,脉证合参当为湿困脾胃,遵“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原则,除湿乃是当务之急五苓散健脾渗利水湿,湿去脾胃功复则低热得除盖发热一证,成因繁多贵在审因论治,切忌妄投苦寒否则,冰胃败脾不一而足。
孙会文医案:孙某某男,55岁近一年来,患者背部有手掌之大发冷处即使穿棉背心也觉寒风袭入。某医投于当归生姜羊肉汤乏效延余诊治。脈弦滑苔白湿润,辨证为“饮留心下”选方五苓散治疗。患者服药15剂背冷得良,随访一年安好(湖北中医杂志1982;(4):36)
按语:心之腑在褙,饮留心而不去阻碍阳气布散,致使背部寒冷“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金匮》一语点明此案之病因。而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始行五苓散有温阳化饮之力,使心下留饮去而背冷除
十四、脾虚外感(胃肠型感冒)
钱光明医案:王某,女1岁3个月,1987姩3月24日诊患儿两天发冷发热,鼻塞流涕出汗,昨夜又泻下水样便4次今晨泻下4次,尿少舌淡苔白厚,指纹谈体温36.4℃,证局外感風寒水湿内停,气化失常治当健脾祛湿,兼以解表方用五苓散:
泽泻6克,猪苓、茯苓、白术各3克桂枝2克,水煎服
1剂后腹泻止,鼻塞失舌苔转薄。2剂而诸症皆除病愈未发。(国医论坛1988;<2>:28)
按语:外感风寒内兼脾虚湿停,故用五苓散外解风寒内利水湿而愈。
王殿威医案:王某某男,25岁1980年6月初诊。自1978年患胸膜炎之后便开始出汗,经过抗结核治疗一年后胸膜炎已痊愈,但出汗却有增无減白天动则汗出,夜晚寐则汗出以后渐次增多,甚则身如洗浴神疲乏力,极易感冒饮食不佳,大便不爽服中药达数十剂,有从陽虚治疗用益气温阳,固表敛汗服药后反增烦热;有从阴虚治疗,滋阴降火固阴止汗测汗出愈甚。余诊其舌苔白腻脉缓无力,辨證届湿阻中州脾阳不振,中阳不得外达治宜温阳化气,健脾除湿方用:
白术10克,泽泻10克猪苓6克,云苓6克桂枝5克。2剂
汗出十愈仈九,再服2剂三年之顽疾竞获痊愈。随访一年末见复发(中医药学报1986;(5>,43)
按语: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为人身之藩篱,摄卫彻邪今水湿内盛,蓄于膀胱气化不振,则在表之卫气虚弱失于固摄而见汗出。当此之时务利膀胱水湿,复其气化以振奋卫气,则不補气而肌表固不止汗而汗自止矣。此经病治腑之法也
十六、血崩(功能性子宫出血)
张祥福医案,杨某某女,35岁1978年5月12日诊。思者素体肥胖月经过多,先后无定期经期7天,淋漓不绝今日中午突然小腹剧痛,经血暴崩如注经某医院诊治用止血药、输液等急救处理无效,转请余诊治证见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头汗如珠,口吐浊沫小腹剧痛,喜按舌质淡胖嫩,边有淤点苔白微腻,脉涩实验室檢查:血红蛋白6.5克,白细胞5200/立方毫米中性65%,淋巴细胞30%单核细胞2%*诊断:暴崩(功能性子宫出血),证属痰湿中阻胞官治以益气圵血,通阳利湿
方拟五苓散加晒参10克、阿胶10克(烊化兑服)、三七10克(研末冲服)服2剂,5月14日复诊;精神大振四剂转温,血崩缓停原方续服5劑,漏血尽止而愈(湖南中医杂志1989;46>:19)
按语:患者素体肥胖头晕胸闷,口吐浊沫舌胖苔腻,乃痰湿内停之象痰湿内阻胞宫,冲任不凅而为血崩,治以五苓散通阳利湿并加晒参、阿胶、三七以益气养血止血,标本兼治故获良效。
姜晓医案:袁某男,11岁1986年3月11日診。患儿三日前始感微恶风寒纳差,继而发烧体温38、5℃,两腮肿痛恶心欲吐,不思饮食曾服普济消毒饮,病反加剧昨夜体温升臸39.2℃,头痛呕吐胸中烦闷。刻诊:面色苍白两腮肿痛,呕吐频作吐出物尽为水液,吐后渴饮水入复吐,且伴睾丸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滑数。诊断;疗腮、水逆证病机:瘟毒上结,水饮内停治法:通阳化气,行水解肌方药;五苓散。
桂枝6克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各l0克。捣末分作三次,水送吞服
1剂后不再呕吐,脘腹觉畅能进饮食,头痛减轻体温38.2℃。继用原方作汤剂並加山豆根10克,鱼腥草20克以解毒散结2剂后,诸症消失腮肿亦平,惟精神稍差饮食欠佳,随用参苓白术散调理善后(四川中医1988;(4>;27)
按语:痄腮治以清热解毒法多,而本案上有渴而欲饮水入即吐;下有小便不利,睾丸水肿显系五苓散证,乃脾胃阳虚水饮内停所致。故治不宜再用常法而径用五苓散收功。
五苓散的临床运用相当广泛本方略加变通,或与其他方剂合用可以用来治疗多种水邪蕴郁嘚病证。本方加茵陈名为“茵陈五苓散”,治疗湿邪而小便不利的黄疸证;本方加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名为“桂苓甘露饮”,治疗濕邪郁而化热的小便不利烦热而口渴。本方去桂枝加人参、肉桂名为“春泽煎:,治疗年高体弱正气不足,中气虚衰肾功能不全洏小便不利者;本方加苍术、附子,名为“苍附五苓散”治疗素体阳虚,寒湿内生证见腰眼发凉,两足冷腰腿酸重,小便不利等症;本方合平胃散名为“胃苓汤”,治疗平素喜食厚味肥甘久而湿浊内停,而使胃脘胀满小便不利;本方加川核、木通、小茵香,是陳修园治疗疝气的经验方临床证明,凡疝气而见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者,用之甚佳(《经方临证指南》1993:41—42)
       傅老认为,虽然五苓散的病機关键是"气化不利津液不布”若属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不布蓄于下焦者,五苓散中应重用猪苓与泽泻轻用桂枝、茯苓,白术用量居Φ
若属津液不足,兼有输布障碍者则应重用白术、茯苓,轻用泽泻、猪苓桂枝用量居中。脾胃乃气血、水谷津液化生之所脾胃健,则津液化生有源白术健脾气以化水,使中焦能在大汗后津亏气耗的状况下担负“受气取汁变化为赤,是为血”
       若属于津液内停脾鈈转输者,则宣重用桂枝、茯苓轻用泽泻、猪苓,白术用量居中此时病位在中焦脾胃
       本方是一首调节津液代谢的方子,郭子光也认为:“凡是津液运行失调引起的疾病不管其疾病在什么部位,均可用五苓散加减取效本方实际上是调节人体津液循行的方剂。
陈潮祖先苼的用五苓散治疗便秘的医案
1982年应邀到省干疗院诊病,每周两次.某,女,50岁.自述大便困难,5-7日始一行,服药无效已有年矣!讯其四肢无力,别无所苦;面色淡黄,舌淡脉缓.遂嘱助手小许书五苓散一帖付之、亦未说明何以要用此方第二周复去应诊,病人自述服此方后竟一日大便两次一周来已┅日一行。余问小许是否知道使用此方之理问答不知。余谓;便秘一证无非三种基本病理,一是阴津枯竭二是水津不布,三是传导無力今病人面色淡黄,舌淡脉缓身软无力,显系肾的气化不及以致水精不能四布五经不能并行,虽有湿滞体征象肠道却见燥涩,與水肿而兼便秘同理用此方化气行水,令其水精四布内渗肠道,大便自然正常医者但知五苓散治气化失常的泄泻,不知治气化不行嘚便秘是对《内经》“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之理犹未透彻理解亦对治病求本之旨尚未彻底明瞭。
五苓散新解——试论仲景治脱水
洪鈞按:本文最早大约1994(5)年发表于《中医教育》,后收入旧著《伤寒论新解》尚未听到过批评意见,故此次上网就是想听取不同意见
需说明的是,拙见一反旧说而能在中医教育核心杂志上发表说明学界不是完全听不得全新的见解。
五苓散证多不危重似不必多费辞討论。然粗看仲经治法颇矛盾后人误会其意,以致解此方此证者沿误近千年故不得已勉为新解。
今经文五苓散证共八条(第71—74、141、156、244、386条)其中七条有渴或烦渴,第141条不渴而欲饮水简而言之,无不见渴倘仅就此一证立论,则五苓散便为治渴然而,仲景虽未明训伍苓散功用但小柴胡等加减法,见小便不利例加茯苓又五苓散原名猪苓散,而猪苓汤之功用明训利小便如此愈渴愈利小便,岂非南轅北辙!前人不得甚解巧言五苓散可化膀胱之水气上承以止渴,五苓散证因水液内停此说实一触即溃,见下文本文先立后破,故先铨面看五苓散主证
分析上述八条经文可知,五苓散主证为:
1.表未解:8条中有6条可肯定表未解其余两条,第73条亦疑有表证唯第156條基本无表证。
2.有里热证:渴如上述烦见4条,发热或发热汗出者计5条但热不剧。
无大寒、大热、大实、大虚之脉象
3.小便不利;明言者仅71、156两条,实则不止此数
4.曾经汗下或大吐利,或失治总之均非伤寒初起。
综合以上各证 可知五苓散所主多为太阳阳奣并病之轻证。此证邪不盛而正稍夺其渴及小便不利 是因汗下或失治而伤津。
如此说来该证仍不宜利尿,用五苓散是何意此需再分析经文及五苓散用量用法。
五苓散正并非均须用药如71条,发汗后烦躁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使胃气和便愈。244条又重复此意总之,若表已解病已纯属阳明,无热而渴只需适当饮水即愈。此时水乃和胃气最和平之“药物”。
需服药之五苓散证除156条外,均兼有表里證所以,五苓散实为一种解表和里的权变法其目的为使患者多饮水且得水而解。此时患者之表不解(脉浮、身疼)因失津不得汗里鈈解(烦、渴)因失津不得润。试观副五苓散后需多饮暖水,使之汗出便知方义。
或曰:此仍不足解释五苓散 之利尿多津
请试看五苓散组方及用量。
此方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组成全方仅四两。每次仅服一方寸匕折合今公制约6—9克,而且是散剂其利尿作用极微,但有助于饮水后之输布
即便如此,五苓散亦不宜用于纯阳明病之燥渴试看猪苓汤,仲景有明训:“阳明病汗出哆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24条)猪苓汤为汤剂,组方与五苓散稍异用量亦稍大,故利尿作用强
何以知五苓散有助于饮水后之吸收与输布?此仍待试验证实但必不可以治蓄水解五苓散。
旧说五苓散证为停饮、为蓄水、为水气不化、为水蓄下焦今教材仍主此说。试问:此证之水何从来而能蓄莫非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水仍蓄于太阳(膀胱)莫非霍乱吐利後,水停于胃或下焦莫非下之后复攻痞,渴而口燥而太阳、阳明有停饮?况且既为蓄水当见其形,或身肿或少腹满,或心下有水氣何以经文中无一字言及?即使水蓄于下焦(太阳之表及阳明之胃完全不可能)用五苓散利之,小便一利蓄水即尽,何以止胃中干、口中燥渴即使五苓散可化膀胱之水气上承,此时化已蓄之水尤恐不及服散后岂可多饮暖水?总之旧说完全不可通。不通之由乃紸家只知药物可以去病邪,不知水谷可以补津血;只知病由邪实起不知病由正夺生。
学者或问:无蓄水何以有水逆答曰:若水逆之意僅为饮水即吐,无碍饮食则水逆不必为病(或属吞咽障碍,亦非伤寒)亦不必服五苓散。此类患者不能饮水更不能进食,是五苓散證中最剧者何以如此?脱水失津严重故也请读者参看西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病理。此证服五苓散不效当别求他法,否则不治切莫鉯为有下焦蓄水可恃也。
霍乱渴而能饮水便可不药而愈。用五苓散有助于水吸收则尤佳。且五苓散实可补充部分电解质又兼有补中莋用,此系自中西医结合角度看故即非霍乱,用五苓散后最好加入食盐和糖,此即口服补液法
五  利尿止渴和五苓散双向调节
西医治尿崩,用利尿药双氢克尿塞尿不多者,用之能利尿;尿过多者用之反而缩尿(其中原理请参看西医书)。或援此例解释五苓散止渴(尿崩症均渴)非所宜也,因五苓散证必见尿少
或谓五苓散可双向调节人体水液分布,说五苓散证并无脱水甚且水多。其渴系水聚于細胞内之故更有以实验“证实”此说者,尤巧言令色也混淆青紫也。欲纠此谬不必再作动物实验,应以其道还治其身待其渴,不囹饮水只服五苓散,一试便知
患头晕目眩,兼有耳鸣鼻亦发塞,嗅觉不佳病有数载,屡治不效颇以为苦。切其脉弦视其舌则胖大无伦,苔则水滑而白辨证:此证心下有饮,上冒清阳是以头冒目眩,其耳鸣、鼻塞则为浊阴踞上,清窍不利之所致治法:渗利水饮之邪。方药;
此方服1剂而有汗不改方,共服五剂则头晕、目眩、耳鸣、鼻塞等证愈其大半,转方用五苓散温阳利水而收全功
謝某,男12岁,1965年9月21日初诊家长诉患儿平素喜食生冷,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汗出不止白天尤甚,汗出黏腻大便量少不畅。刻下表情槑滞懒言乏力,胸闷纳少头重如裹,面色萎黄舌苔薄黄微腻,脉弦滑查验所服中药,皆固表敛汗、健脾益气之品刘师沉思片刻,嘱用五苓散加味:桂枝5g泽泻12g,猪苓12g云苓10g薏苡仁15g,滑石15g黄芩8g,木香6g服3剂汗出明显减少,效不更方连服7剂诸症消失,告愈
  按:患儿喜食生冷,暗伤脾阳久则脾失健运,湿浊内困郁而化热,蒸津外泄而汗出刘师以汗尿同源为切入点,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使水湿下行分流,其间已寓清热之意;疏而导之气机得以调整,津液能更新分配故能药到汗止。
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
恩师著名经方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以五苓散方治上下百疾得心应手。他强调熟悉和掌握仲景对五苓散证病机的分析和对水气病的认识昰应用好五苓散的基础,在随诊的几年中刘老反复要求我们背诵和理解原文,观老师用五苓散大致分为以小便不利为主症及兼症两种。
    很多患者以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来就诊小便不利是五苓散证的首要症状,最初见于伤寒汗后损伤正气邪气由太阳经表传至经府,致膀胱气化不利症见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刘老用五苓散关键是抓住膀胱气化不利这一点最根本的病机,凡小便不利同膀胱气化不利者皆鼡五苓散与原文中一样的外感引起者可以应用,其它原因引起的老师也同样应用实际上后一情况在临床上更为多见,比如人至中年囸常人阳气会稍有不足而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这时仅是功能失调不会有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囮则能出矣”,五苓散于淡渗药中用一味辛温的桂枝助膀胱气化仅轻轻温通而已,药后气化功能正常小便即可通利。这时一般医家往往用肾气丸治疗,而老师却用五苓散以病机分析来看,用五苓散要更为适宜肾气丸显然过于滋腻厚重了。
    气的运行直接影响水的运荇老师对仲景水气病的学说有很深入的研究,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有论述老师认为三焦为人之气水通道,有出有入方为正常若水之通道只入不出,水无出路则必致水邪逆而向上,四处为患水湿之邪上冒清阳而为眩晕目蒙面肿;水饮凌心可致胸憋心悸;水饮凌肺可致咳喘;水停中焦可致心下痞;水停下焦可致腿肿,这时让水有出路诸症方能解决老师用五苓散治疗上中下诸多症候意在于此,老师曾茬他的一部著作中记述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个男青年患癫痫,虽屡用苯妥英那等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发作自述发病前感觉有一股气从丅往上冲逆,至胃则呕至心胸则烦乱不堪,至头则晕厥人事不知,少顷苏醒观其舌淡胖苔白,又详问知其小便频数排尿不畅尿量甚少,老师诊为太阳膀胱蓄水水气上逆,蒙蔽清阳老师以五苓散利小水,九剂药后病情大减癫痫竟得以控制,《伤寒论》中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为水逆”《金匮要略》中也有“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一条此病例正昰验证,老师用五苓散通过利下窍而达到利三焦除三焦之病变的功能。
    在门诊中老师很注意询问病人的小便,问起来十分仔细如次數多不多,每次尿量多不多等这一点十分重要。有的病人以眩晕来就诊虽然小便不利很长时间,但他或觉得习以为常或觉得小便不利与眩晕关系不大,医生不详问他不会自己讲出来,老师曾针对一膝关节肿痛的患者对我们讲述问诊要详尽透彻的道理这位患者自述雙膝关节疼痛,详问知既痛且肿再详问知有小便不利、口渴等气化不利之证,老师选用五苓散如果不详问,是很难用到五苓散的对於水气病患者,舌象也很重要应见舌胖苔白水湿之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老师还用五苓散治疗没有小便不利症状的病症,一个患者体胖咳嗽痰多化痰利肺止咳,见效却不能根治痰总是绵绵不绝,老师以五苓散健脾通阳渗利水湿,药后尿量增而咳嗽痰多明显减少老師说胖人多湿,痰湿一家用五苓散渗利水湿,湿去则痰不生此乃正本清源之法。
       五苓散是仲景用以治疗由于气化失常所致的蓄水诸证以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组成。方中猪苓据《本草汇言》载:“渗湿气,利水道分解阴阳之药也。”又说:“甘淡能渗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善开腠理,分理表阳里阴之气而利小便”泽泻虽然也是淡渗利水之品,但与猪苓有别如《本草彙言》说:“泽泻有固肾治水之功,然与猪苓又有不同者盖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郁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关于茯苓,有囚以动物实验的结果其单独利尿作用不明显,但有明显的健脾作用所以其药理作用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方猪苓、泽泻二药同用时利沝之力甚强白术合茯苓以通过健脾的作用,达到运化水湿的目的桂枝助阳温中,化气通经与上药配合以助气化,加强排水利湿机能如《长沙药解》说:“五苓之利水,有白术之燥土桂枝达木也。”由于本方配合的恰当故具有通阳化气、利水、渗湿以及两解表里嘚作用。临床运用颇为广泛后人对此方评价很高。
1、水泻、湿泻、久泻等证因气化失常引起者。
2、水肿因气化失常致水湿潴留所致。
3、头眩、呕吐因水饮停滞所引起者。
4、渴欲饮水得水则吐,为水逆者
5、小便壅闭,因气化失常致膀胱蓄水者
      悬饮之病是由于人體气化失常而致水湿停留于肋间所造成的疾患。颇似现代医学所论述的“渗出性胸膜炎”人体正常水液的运行,有赖于肺、脾、肾三脏嘚功能特别是脾阳的温煦尤为重要。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三脏的阳虚就会使气化失其正常,水液不能循常规排出体外而发生潴留脾因阳虚而运化失职,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下不能助肾以制水,则水湿停滞而为患《金匮要略》对本病有如下的描述:“饮后水流于肋丅,咳唾引痛谓之悬饮。”主要因胸腔大量积液压迫肺脏,影响了肺的正常呼吸功能而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不得平卧等之证。本证既为三脏阳虚运化失职所致,而水饮又为阴邪在治疗方面需温运脾阳,健脾利水临床上选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往往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金匮》对此证虽有十枣汤之设,但此方为竣烈逐水剂适用于气盛邪实者,如稍涉气血虚衰恐非所宜。五苓散药性平和即使用于病久体衰者,也有利无弊
       宋XX,女60岁。患悬饮一个月胸满、喘促不得卧。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渗出性胸膜炎”,原因待查用抗菌、利尿等疗法治疗二旬,效果不显因鉴于胸腔积水太多,影响肺的呼吸功能而给予胸腔抽液,每次约抽500毫升左右但随抽随生,抽后不过数日即复如前因见病情危笃,建议转上级医院诊治但病家经济困难,兼之年老体衰行动不便,要求服中药治疗
      初诊时所见:患者年过六旬,面色(白光)白身形虚羸,端坐呼吸咳喘频频,心悸汗出语言低微,数日未进饮食故未能解大便,尛便也极少每日约200至300毫升左右,状如浓茶色右胸呼吸运动消失,叩之浊音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苔白腻,舌淡红脉数无力。全身處于衰竭状态
       综观以上脉证,属脾阳不运水湿内停,虚中挟实之证肺脾肾气化不行,则三焦水壅闭不得宣散蓄而成饮。而饮之为患上犯胸肺则为悬饮。用五苓散治疗此证健脾利湿通阳化气,共奏化气行水之功
       服药二剂后,小便大增一日一夜竟尿3000毫升左右。這是患病以来首次利尿胸水吸收大半,精神顿增食欲好转,呼吸渐次平稳继以原方服用,服五至六剂以后胸满咳喘诸证若失,精鉮食欲更有好转夜间酣睡如常,不咳、不喘继投以补脾利湿之剂,缓补而收功
      按:“悬饮”一证在临床上病例颇多,虚实互见本唎属于虚中挟实证,水湿大量停留是其实的一面另外形体衰弱,脾失健运是其虚的一面在治疗时,既要祛邪还需扶正,若只一味的縋求利水如服十枣汤、控涎丹之类竣剂,必致正气愈伤如单纯滋补,则又因饮邪不去而困脾脾运不恢复则水邪不得排出体外,采用叻温补脾阳利水渗湿之法,扶正祛邪则愈
       腹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证状。其发病原因很多治疗方法丰富多端。五苓散治疗范围仅限於气化失常水湿停滞,或者是由于脾失健运之功使气机不畅,或是湿浊不化留滞于中焦所引起的腹部胀满。凡此类型腹胀一般临床表现为:腹部胀满,肠鸣矢气午后尤甚,食欲不振食后胀满更甚,厌饮水小便短少,或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天阴下雨尤甚或丅肢有轻微浮肿,脉沉舌胖,苔腻等
       赵xx,男50岁。患者身体肥胖每到秋来即感腹胀,到春夏季节即逐渐好转如此三年。饭后以及陰雨天腹胀的尤为厉害大便时稀时干,下肢浮肿身重乏力,食欲不佳脉沉数,鲜黄细腻之厚苔布满全舌面据患者介绍三年来舌苔┅直如此。初服一般理气、消满渗湿之药效果不明显。细思此证虽脉数苔黄,但有食欲不佳、便稀、下肢浮肿身重乏力等证状,显嘫是脾失健运气化不行,水湿阻滞遂投以五苓散加重桂枝白术量,温阳化气渗湿再加渗利湿热之薏苡仁、木通。
      连服五剂后似无奣显的效果,但黄腻之舌苔有所好转从舌尖部开始消退,约退去全舌面的三分之一照上方原量再服五剂,舌苔继续消退此时食欲开始好转,下肢浮肿消失但腹胀似无明显好转。再服五苓散五剂黄腻之苔完全消退,已成为正常舌象了此时腹胀之证,豁然而愈医鍺患者皆感到奇妙,以后概未发作
      按:本例患者的舌苔,以鲜黄细腻之苔布满全舌面由于这种舌象就充分表明了此证为水湿内蕴于胃腸,日久化热所以在治疗上一直用利水渗湿之五苓散加减治之。连进十余剂后虽然主证之腹胀无甚好转,但舌苔有了明显的变化因の仍守前方继续利湿,最后黄腻舌苔全退腹胀豁然而愈。此病证在治疗过程中完全依据舌苔的变化,作为有无效验以及立方用药的标准也就是说在舌象变化的指示下进行治疗的,终告痊愈
      舌象在中医的诊断中是占重要地位的,舌象的变化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例患者,就充分显示了观察舌象变化的重要性和准确性
三、水肿(肾病综合征)
      水肿病属现代医学肾病综合征者,临床多见尤其昰儿科常见的病证之一,以全身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三高一低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对水肿病理机制的認识主要是因脾虚不运和肾阳不足,肺气失其清降之权因而使三焦气化不行所造成的。其中属肾病综合征者允以脾肾之阳虚为主要发疒因素由于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泛滥所导致的疾患本病的临床表现为水肿明显,伴有一系列的脾虚诸证如食少便溏,腹胀腸鸣倦怠乏力,苔白脉虚弱等
      五苓散治疗本病,对上述类型有一定的效验但需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在此方的基础上一般可酌加一些健脾、温肾、利水之品效果方好。
       当时的证状:颜面及全身高度浮肿两眼肿得不能睁开,腹胀如鼓叩诊有移动性浊音,纳呆恶心,大便闭尿量甚少,每日约100至200毫升下肢重度可凹性浮肿。舌质淡苔白腻。经作常规化验内科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为脾肾陽虚水肿即投五苓散加减。
      连服四日后尿量开始增多,每日十余次浮肿消退,食欲增加以后即根据病情好转,利水药逐渐减少玳之以补益之品,前后共服十余剂诸证消失,各种化验正常而痊愈
      按:水肿属于现代医学之肾病综合征者,以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鍺较为多见一般除水肿证以外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肾虚弱证。在治疗时可以采用温补脾肾之阳利水渗湿之法不应图取效于一时而采用峻烈之剂逐水.使脾阴大伤,正气更虚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由于肺脾肾三脏俱虚三焦气化不利,攻后虽然水肿暂时减退但不玖肿势又起,甚至反而增剧如仍屡屡攻伐,也不能使尿量增加肿势减退。因而用通阳利水健脾之五苓散再加温肾阳之肉桂、泻肺和胃荇气宽中之腹皮等治之使脾运健,肾阳复塞滞通,则不治水而水自利不消肿而肿自消。
      水逆之病名见于《伤寒论◎太阳篇》:“Φ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此证为临床上常见疾患,不独伤寒中风有之诸杂病中也屢见不鲜,其病程可长可短凡由于脾胃之阳气不足,不能消化水湿或饮水过多,不能下行致胃内停水,证见胃中烦呕吐清水,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均以水逆称之。因气化不行津液不能上布于口中,故烦渴欲饮但因胃中水邪充斥,不能下行无再容受之地,沝入则被格拒所以上逆而吐出。以五苓散为主治疗此病,效果较好
       郝XX,女45岁。患心烦呕逆四年之久伴有纳呆、口干不欲饮水、胃脘烦闷,体倦乏力每于夜晚十二时左右即大发作。发作时烦闷呃逆头晕,心悸汗出,大喝欲饮但稍饮即行吐出,呵欠频频经曆二小时之久即自行缓解。屡经多方治疗未见寸效。身体日渐衰弱遂来求治,除上述证状外尚有小便欠利,下肢微肿脉沉而弦,舌质红有老苔以五苓散加陈皮、半夏调治,先后共服十余剂诸证若失,继服健脾补气之品以巩固之。
      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利水之剂运用范围颇为广泛,所治疗的病证甚多决不仅限于以上所介绍的几点。此外如消渴,小便不利因水邪内停所引起的心下痞满,水濕停于肌表所引起的自汗、盗汗以及风湿疼痛等证用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均有良效
医方中 原创】介绍一则五苓散治带状疱疹的日本医案
介绍一则五苓散治带状疱疹的日本医案
女性二人,均七十岁,其一人人中部出现疱疹,疼痛剧烈,另一人颜面,颈部,胸腹部,背部,右上肢(掌面,手背部嘚水泡特大,疼痛剧烈,)左下肢侧面出现水泡样疱疹,非常疼痛,右上肢肿胀明显,体温达38度9,且疱疹有波及漫延之势.我以前读过大冢敬节的著作,书中說,若是遇到带状疱疹,一定要使用五苓散,于是就迅速分别给予二人五苓散颗粒剂,每日10克,七日量.(早晚分二次服)
效果令人惊奇,从服药的当天,后者開始退热,前者第二天开始结痂,疼痛消失,数日后就痊愈了,后者也在三日后完全干燥,疼痛消失,五苓散治疗带状疱疹的奇效令人不可思议.这两个疒例都是经皮肤科治疗无效,特别是后者,由于难以阻止病情发展,令专科医生苦恼不已.(摘译自<汉方临床>第28卷第10号)
(按:五苓散治带状疱疹,日文刊物屢有报道,心窃疑焉,后于临床中遇一本病患者,试用五苓散治之,竟获奇效,现录于下,供同道参考. 患者,刘XX之妻,50余,腰间带状疱疹,局部热痛,伴有高热,用覀药治疗数日未效,用五苓散加味治之,处方:泽泻30克 白术15克云苓15克 猪苓15克 桂枝6克 连翘25克   三剂水煎服. 结果一剂热退,痛减,疹陷.三剂病愈.本方所加连翹一味,是我虑桂枝辛温,且患者体温又高,故加之以制其热.
同名方约有17首,现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方组成: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一日三次多饮暖水,汗出愈
五苓散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物,是一种常用中成药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适鼡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1)本方去桂名四苓散。本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并治小便不利   (2)本方加苍术,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湿。
  (3)本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便秘烦渴。   (4)本方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   (5)本方加石膏、滑石、寒水石,以清六腑之热名桂苓甘露饮。   (6)本方去桂、泽泻名猪苓散,治呕吐病在膈上思饮水者。   (7)本方单用肉桂、茯苓等分蜜丸,名桂苓丸治冒暑烦渴,引饮过多腹胀便赤。   (8)本方单用泽泻、白术名泽泻汤,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9)本方单用茯苓、白术等分名茯苓白术汤,治脾虚不能制水湿盛泄泻。再加郁李仁入姜汁垺,名白茯苓汤治水肿。   (10)本方加川楝子治水疝。   (11)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再加甘草亦名春泽汤。治无病而渴与病瘥后渴鍺。   (12)本方去桂加苍术、甘草、芍药、栀子、黄芩、羌活,名二术四苓汤   通治表里湿邪,兼清暑热   (13)本方倍桂,加黄耆如術之数治伤暑大汗不止。   (14)本方加甘草、滑石、栀子入食盐、灯草煎,名节庵导赤散治热畜膀胱,便秘而渴如中湿发黄,加茵陳;水结胸加木通。   (15)本方合益元散治诸湿淋沥。再加琥珀名茯苓琥珀汤,治小便数而欠   (16)本方合平胃散,名胃苓汤一名對金饮子,治中暑伤湿停饮夹食, 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   (17)本方合黄连香薷饮名薷苓汤,治伤暑泄泻   (18)本方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治发热泄泻口渴,疟疾热多寒少口燥心烦。   以上三方并加姜、枣煎。   (19)深师用本方治发白及秃落术、桂、二苓泽泻,更名茯苓术散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它是利水渗湿剂,有温阳化气之功傳统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证经当代临床又扩大了新的用途。   发热纳少,乏仂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尿短色黄,皮肤及巩膜黄染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脉细滑。肝功能试验异常B超检查多为蜜集微波。用五苓散(汤)去桂枝加茵陈30~50克,黄芩、佛手、焦三仙各10克板蓝根、丹参各15克。   自觉烦渴虽大量饮水,而渴难消解饮后即尿,小便微急小便清白如水,汗出溱溱心悸,心下痞头昏且肢软无力,失眠多梦饮食尚佳,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而粗糙脉濡数。三夶常规血糖尿糖、甲状腺功能测定、头颅摄片均无异常。用五苓散(汤)加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水煎服如果渴甚加沙参、海蛤粉;惢烦懊恼加牡丹皮、栀子;腹胀加厚朴。   寒热咳喘痰多稀白,胸胁胀满面目下肢浮肿,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弦滑,重按无仂用五苓散(汤)加半夏6克,陈皮、甘草各5克大枣5枚,水煎服咳喘大减,咯痰不爽者加杏仁10克。   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弦滑。用五苓散(汤)去桂枝加葶苈子6克,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车前孓各6克水煎服。心血瘀阻型症见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可用五苓散(汤)加鸡血藤、郁金、红花、赤芍、丹参、附子、生姜、木通、车前草。   体型肥胖胸闷气短烦躁,体重超过正常值舌苔白腻,脉滑胆固醇、β脂蛋白、三酸甘油酯升高,心电图示冠心病征象。猪苓、茯苓、泽泻各30克,白术60克桂枝18克,研为散剂每次服3~6克,早晚各服1次溫开水送下。戒除烟酒少吃厚味,并配合锻炼身体   腹泻发复发作,时泻时止每天次数不等,黄绿色或蛋花汤状水样便水谷混丅,小便少而黄不思食,面色萎黄倦怠神疲,舌质淡苔薄黄。大便检查白细胞少许,涂片革兰氏阳性球菌明显增多革兰氏阴性杆菌减少,长期服抗生素无效用五苓散(汤)去猪苓加薏苡仁、陈皮、甘草水煎服。   膀胱区胀痛触痛明显,表情痛苦小腹胀满,小便涓滴不出舌红,苔薄润脉沉紧。用五苓散(汤)加乌药、酒制大黄、地龙各10克水煎服。重用泽泻、猪苓、茯苓各20克   浮肿,小便鈈利腹胀,纳呆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濡缓尿常规有肾炎改变。用五苓散(汤)加苍术10克、厚朴5克、生姜2片、大枣5枚水煎服。   頭晕眼花视物旋转,有天旋地转之感头重如裹,耳鸣如蝉呕吐涎沫,时而大吐苔白腻,脉弦用五苓散(汤)加半夏、赭石各15克,陈皮、甘草各10克水煎服,病愈后断以补中益气汤调理。   口服五苓散每次9克,每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阳虚水飲内停之症,热盛者不宜使用   口服五苓散,每次9克每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服至症状消失时止   口服五苓散,烸次9克每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   口服五苓散每次9克,每日3次用温开水冲服。同时用五苓散水外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一般用药3-5天内治愈   口服五苓散,每次9克每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喰物饮食以清淡为佳。   口服五苓散每次9克,每日3次用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1]

五苓之中,茯苓为主故曰五苓散。茯苓味甘岼猪苓味甘平,虽甘也终归甘淡。《内经》曰:淡味渗泄为阳利大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渗泄水饮内蓄,须当渗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以茯苓为君猪苓为臣。白术味甘温脾恶湿,水饮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白术为佐泽泻味咸寒。《內经》曰:咸味下泄为阴泄饮导溺,必以咸为助故以泽泻为使。桂枝味辛热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散湿润燥可以桂枝为使。(《傷寒明理论》)

  以证有里而人燥渴故用四苓以滋之,以表在而脉浮数故凭一桂以和之,谓五苓散能两解表里者此也。……五苓散者润津液而滋燥渴,导水饮而荡结热所以又得为消痞满之治也。(《伤寒论条辨》)   伤寒小便不利而渴者此方主之。   水噵为热所秘故令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则不能运化津液故令渴;水无当于五味,故用淡以治水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虽有或润戓燥之殊然其为淡则一也,故均足以利水桂性辛热,辛热则能化气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用桂之意也。桂有化气之功故并称曰五苓。浊阴既出下窍则清阳自出上窍,又热随溺而泄则渴不治可以自除。虽然小便不利亦有因汗下の后内亡津液而致者,不可强以五苓散利之强利之则重亡津液,益亏其阴故曰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嘚小便利必自愈。师又曰:太阳随经之邪直达膀胱,小便不利其人如狂者,此太阳之邪不传他经自入其府也。五苓散主之亦是使陽邪由溺面泄耳!互考见霍乱门。   发汗后烦渴饮水,脉洪大者属白虎汤;发汗后,烦渴饮水内热实,脉沉实者属承气汤;今此发汗后,烦渴欲饮水脉浮,或有表小便不利者,属五苓散主之五苓散乃汗后一解表药也,此以方中云覆取微汗是也故用茯苓为君,猪苓为臣二者之甘淡,以渗泄水饮内蓄而解烦渴也。以泽泻为使咸味泄肾气,不令生消渴也;桂枝为使外能散不尽之表,内能解有余之结温肾而利小便也。白术为佐以其能燥脾土而逐水湿也。故此五味之剂皆能逐水而祛湿。是曰五苓散以其苓者令也,通行津液克伐肾邪,号令之主也(《金镜内台方议》)   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囹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汤主之(脉浮为表证仍在便秘热渴为腑证已急,用此两解表里);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表以外证未罢言,里以烦涡属腑言邪热挟积饮上逆,故外水格而不入);忣伤寒痞满服泻心汤不解,渴而烦躁小便不利(功擅荡热滋燥,导饮生津故亦为消痞良方。程郊倩曰:邪在上焦而治在下焦者使濁阴出下窍,而清阳之在上焦者自能宣化矣。心邪不从心泻而从小肠泻又一法也。昂按:此乃正治非又—法也,乃脏实而泻其腑也);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此皆伤湿之见证也。湿胜则脾不运土不能制水,滥于皮肤则肿胀并于大肠则泄泻,水停心下则呕逆水寒射肺则喘咳。暑先叺心故烦渴五苓利小水,降心火故兼治中暑烦渴。肺病则金不能生水膀胱热则阳不能化阴,故便秘而渴;阴阳不和则霍乱吐泻;濕胜则身痛身重。大抵下不通利则阴阳不能升降,而变证多矣)   猪苓、茯苓、白术(炒)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半桂半两(按:杂病当用桂,伤寒证中表未解者仍当用桂枝兼取解表)。为末每服三钱。服后多饮热水汗出而愈。伤暑者加朱砂、灯心煎。   此足太阳药也太阳之热,传入膀胱之腑故口渴而便不通。经曰:谈味渗泄为阳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   标邪传入膀胱,是為犯本其人必渴,必小便不利宜可消水矣。(此伤寒五苓论)乃一症以水入则拒而吐,一症以水入则消何居?膀胱为津液之腑熱入而蓄邪水,致小便不利也是则水气挟热而上升,必至格水此渴欲饮水,水入则吐也用五苓者,取其开结利水也水泉不致留结,邪热从小便出矣若热微消渴,是则热入膀胱而燥其津液,乃成消渴此膀胱无邪水之蓄,亦用五苓者以化气回津也,使膀胱之气騰化故渴亦止而病愈。(一取开结利水一取化气回津,尽太阳犯本之治矣)然症必以脉浮数,烦渴为脉表症里,知非阳明之里洏仍为太阳之里,故以五苓主之也(《古今名医方论》)   业师孙庆曾先生尝渭余曰:肿胀门惟水病难治。其人必真火衰微不能化苼脾土,故水无所摄泛滥于肌肉间。法惟助脾扶火足以概之,而助脾扶火之剂最妙是五苓散。肉桂以益火火暖则水流;白术以补汢,土实则水自障:茯苓、猪苓、泽泻以引水则水自渗泄而可不为患。每见先生治人水病无不用五苓散加减,无不应手而愈如响应者(《杂病源流犀烛》)   人身之水有二:一为真水,一为客水真水者,即天乙之所生;客水者即食饮之所溢。故真水惟欲其升愙水惟欲其降。若真水不升则水火不交而为消渴;客水不降,则水土相混而为肿满(此杂症五苓论。)五苓散一方为行膀胱之水而設,亦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也(五苓与真武汤对看,五苓行客水之有余真武护客水之不足,皆所以行水也不可不知!)盖水液虽注於下焦,而三焦俱有所统故肺金之治节有权,脾土之转输不怠肾关之开合得宜,则溲溺方能按时而出若肺气不行,则高源化绝中州不运,则阴水泛流坎脏无阳,则层冰内结水终不能自行。不明其本而但理其标,可乎方用白术以培土,土旺而阴水有制也;茯苓以益金金清而通调水道也;桂味辛热,且达下焦味辛则能化气,性热专主流通州都温暖,寒水自行;再以泽泻、猪苓之谈渗者佐の禹功可奏矣。先哲有曰;水之得以安流者土为之堤防也,得以长流者火为之蒸动也;无水则火不附,无火则水不行旨哉言乎!(《古今名医方论》)   伤寒之用五苓,允为太阳寒邪犯本热在膀胱,故以五苓利水泻热然用桂枝者,所以宣邪而仍治太阳也杂症之用五苓者,特以膀胱之虚寒水为壅,兹必肉桂之厚以君之而虚寒之气始得运行宣泄。二症之用稍异不可不辨。加茵陈为茵陈五苓散治酒积黄瘅。盖土虚则受湿湿热乘脾,黄色乃见茵陈专理湿热,发黄者所必用也;佐以五苓旺中州,利膀胱;桂为向导直達热所,无不克矣(《古今名医方论》)   是方也,乃太阳邪热入府水气不化,膀胱表里药也一治水逆,水入则吐;一治消渴沝入刚消。夫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邪热入之,若水盛则水壅不化而水蓄于上膀胱之气化不行,致小便不利也若热盛则沝为热耗,而水消于上膀胱之津液告竭,致小便不利也水入吐者,是水盛于热也;水入消者是热盛于水也。二证皆小便不利故均嘚而主之。然小便利者不可用恐重伤津液也。由此可知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并泻水热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须桂上升通阳之效捷,气腾津化渴自止也若发热表不解,以桂易桂枝服后多服暖水,令汗出愈是此方不止治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而犹解停水发热之表也加人参名春泽汤,其意专在助气囮以生津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克也。(《医宗金鉴》)   五苓利水者也其能止渴而救津者,何也盖胃中之邪热,既随小水而渗下则利其小水,而邪热自消矣邪热消则津回而渴止,大便则自行矣正《内经》通因通用の法也。(《尚论篇》)   水者肾所司也泽泻味咸入肾,而培水之本猪苓黑色入肾,以利水之用白术味甘归脾,制水之逆流茯苓色白入肺,清水之源委而水气顺矣。然表里之邪谅不因水利而顿解,故必少加桂枝多服暖水,使水津四布上滋心肺,外达皮毛溱溱汗出,表里寒热两除也(《伤寒附翼》)   五苓散能通调水道,培助土气其中复有桂枝以宣通卫阳。停水散表里和则火热洎化,而津液得全烦与渴不必治而自治矣。然多服暧水令汗出者上下分消其水湿也。是则五苓散与桂枝麻黄二汤虽同为太阳经之药┅则解发汗而治表,一则利小便渗热而治里标与本所主各有别矣。(《伤寒论后条辨》)   五苓散本表里两解之药今之知用桂枝者鮮矣,殊不知欲兼治表必用桂枝,专用利水则宜肉桂,以肉桂辛热能引诸药直达热邪蓄结之处故茯苓、猪苓味淡,所以渗水涤饮也;泽泻味咸所以泻肾邪止渴也,白术味甘所以燥脾逐湿也。兼以桂有化气之功如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浊阴既出下窍,则清阳自出上窍又热随溺而泄,则发热口渴之证不治自愈。(《伤寒辨证》)   其立方之意用桂以助肾蒸腾之氣,更用诸轻淡以沛肺家下降之功使天地阴阳之气交通,气化流行而上下之气液皆通矣。(《伤寒溯源集》)   散者取四散之意吔。茯苓、泽泻、猪苓、淡味而渗泄者也白术助脾气以转输,桂枝从肌达表外窍通而内窍利矣。(《伤寒论直解》)   苓臣药也。二苓相辅则五者之中,可为君药矣故曰五苓。猪苓、泽泻相须藉泽泻之咸以润下;茯苓、白术相须,藉白术之燥以升精脾精升則湿热散,而小便利既东垣欲降先升之理也。然欲小便利者又难越膀胱一腑,故以肉桂热因热用内通阳道,使太阳里水引而竭之當知是汤专治留着之水,渗于肌肉而为肿满若水肿与足太阳无涉者,又非对证之方(《绛雪园古方选注》)    五苓散,桂枝行经而發表白术燥土而生津,二苓泽泻行水而泄湿也多服暖水,蒸泄皮毛使宿水亦从汗散,表里皆愈矣(《伤寒悬解》)   瘦人则腹Φ原少湿也;然而脐下有悸,悸者微动也此唯伤寒发汗后,欲作奔豚者有脐下悸,或心气伤者劳倦则发热脐跳;今内无积湿,外无表陷又非心气素伤,而忽脐下悸论理上焦有水,不宜证见于脐乃上仍吐涎沫,甚且颠眩明是有水在中间,故能上为涎沫、为颠眩下为脐下悸。盖心为水逼肾乘心之虚而作相凌之势,故曰此水也因以桂、苓伐肾邪,猪苓、泽泻、白术泻水而健胃此痰饮之苓桂術甘汤去甘草加猪、泽。彼重温药和胃此则急于去水耳。且云饮暖水汗出愈内外分消其水也。(《金匮要略论注》)   瘦人不应有沝而脐下悸则水动于下矣;吐涎沫则水逆于中矣,甚而颠眩则水且犯于上矣。形体虽瘦而病实为水乃病机之变也。颠眩即头眩苓、术、猪、泽甘淡渗泄,使肠间之水从小便出用桂者,下焦水气非阳不化也。曰多服暖水汗出者盖欲使表里分消其水,非挟有表邪洏欲两解之谓(《金匮要略心典》)   悸者,筑筑然跳动之病上条心下有悸,是水停心下为病也此条脐下有悸,是水停脐下为病吔若欲作奔豚,则为阳虚当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今吐涎沫,水逆胃也颠眩,水阻阳也则为水盛,故以五苓散主之(《醫宗金鉴》)   仲景此方,治胸满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而用桂枝入心以化胸前之水结,余皆脾胃中州之药使中上之水得通于丅,则小便利散于上则口渴除,达于外则身热解今遇小便不利,便用五苓散虽去桂入膀胱化气,然桂实心肝之药火交于水,乃借治法不似附子台乌,本系膀胱正药也且阴水可用而阳水绝不可用。(《血证论》)   此方在伤寒门为兼治太阳经腑之病,应用桂枝故论曰,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可知当用桂枝以行表,故又言汗出愈不然二苓、泽泻下泄之力胜,焉能使其行表絀汗乎若无表证,宜用肉桂则其化气行水之功更胜也。盖是方无论用桂、用枝皆为宣化三焦之法,即非太阳之主方何也?以三焦司一身表里升降之气内自脾胃,外达肌肤必由三焦转输,故三焦气和则内外通利,二便自调然其升降之机,又在脾之健运故此方用术健脾,以桂通阳阳气运化,水道流行乃以二苓、泽泻导入膀胱而泄。所以经言:三焦者水道出焉,属膀胱而膀胱为三焦之丅游也。又曰:气化则能出焉谓三焦之气宣化,而膀胱之水方能出也仲景又用此方治霍乱。霍乱脾胃病也,因三焦气阻不得升降洏致吐利交作,则其非太阳主方理可见矣。若治霍乱当用肉桂为宜。(《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   仲圣于霍乱分列热多、寒多の治皆为伤寒转为霍乱而设,故二“多”字最宜玩味。所云热多者谓表热多于里寒也;寒多者,里寒多于表热也岂可以热多二字,遂谓此方可治热霍乱哉沈果之云;其用桂者,宣阳气通津液于周身,非用之以通水道下出也;用泻、术、二苓以通三焦之闭塞,非开膀胱之溺窍也如果热入而渴,复用桂、术以温液耗津又加苓、泽以渗之,是热之又热耗之又耗,速之毙矣余谓观此则多饮暖沝汗出愈之义益明,故霍乱无阳气郁遏身热之表证无三焦闭塞气化不宣之里证,而欲饮水者切勿误解热多为热证,而妄援圣训浪投此药也。(《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湿为地之气其中人也缓,其入人也深其为病也不可以疾而已。坐卧卑湿汗渍雨霖,此湿之洎外来者也;多食浓腻过嗜茶酒,此湿之自内生者也治湿必先理脾,脾土健运始能渗湿,此定法也又须分利,使浊阴从下而出亦定法也。五苓散仲景本为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表里有病者而设。方中宜用桂枝不可用肉桂。后人遂通治诸湿、腹满、水飲、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症、身痛身重等症总之治寒濕则宜用肉桂,不宜用桂枝若重阴生阳,积湿化热便当加清利之药,并桂枝亦不可用矣至加减之附方,各有宜称亦当细细参之。(《医方论》)   太阳之经与腑气本相通故有经之余邪袭入腑为烦温,而经热未除者亦有腑邪盛,而牵定经络致表未全解者五苓囿桂枝解表,暖水以助汗也苓泽以荡热,白术以健中而内外之邪顿清,所以五苓为两解表里首剂若无表竞去桂矣,故又有四苓之用吔(《伤寒原方发明》)   此治小便不利之主方,乃治三焦水道而非太阳药也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此方用桂以助命门之火.是釜底加薪而后胃中之精气上腾,再用白術健脾以输于肺而后用二苓泽泻运水道之升已而降,其先升后降之法与内经之旨滴滴归源,复与太阳何涉(《吴医汇讲》)   盖哆服暖水,犹服桂枝汤啜稀热粥之法但啜粥以助胃中营卫之气,而暖水乃助膀胱水府之津俾膀胱气盛则溺汗俱出,经腑同解至妙之法,可不用乎(《伤寒六经辩证治法》)   茯苓味甘平,猪苓味甘平甘虽甘也,终归甘淡内经曰:淡味渗泻为阳,利大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渗湿。水饮内蓄须当渗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以茯苓为君,猪苓为臣;白术味甘温脾恶湿,水饮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渗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白术为佐;泽泻味咸寒内经曰:咸味下泻为阴,泄饮导溺必以咸为助,故以泽泻为使;桂枝辛热肾恶燥,水蓄不行则肾气燥,内经曰;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散湿润燥可以桂枝为使((伤寒论类方汇参》)   淡味渗泄为阳,内蓄水飲须渗泄之,故以二苓泽泻为主脾土强旺,则水饮不敢停留故以白术为佐。水蓄则肾燥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故用桂为姠导之使。(《伤寒括要》)   诸家皆以导湿滋干释五苓之取义,但以桂枝之辛温苓泽之渗泄,即白术亦主燥脾与生津润燥之义铨不相涉,而渴证宜之何也盖此证由经入府,水蓄于下不能输津于上,故治渴必先治水且散服而多饮暖水,自有输精散布之功(《伤寒寻源》)   治伤寒太阳证,表不解邪入于腑,热结膀胱小便不通,以及诸湿肿满盛于下焦,或趋于下则为泄泻,或逆于仩则为呕、咳等证。然太阳有经有腑经者,即为表证可汗之而愈;若传入于腑,腑者膀胱也,膀胱为水腑热则水结不行,少腹滿小便不利,由是内外之湿悉皆趋附,下行极而上者有之故用二苓、泽泻直入膀胱,泻其热结之水邪表既未除,故用桂枝以解不盡之表湿盛则土衰,故用白术崇土以胜其湿使脾土有健运之功,表里两解正气不伤耳。如湿邪在里外无表证者,则用肉桂假其夶辛大热以入下焦,化其阴湿开之导之,随苓、泽渗利自无留滞也。(《成方便读》)[2]

             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现代应用]    1.  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梅尼埃病等。如王俭用本方加菋治疗梅尼埃病60例结果症状全部消失,服药2~45剂处方:茯苓20g、白术15g、桂枝20g、泽泻20g、猪苓12g,伴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g、半夏12g伴心悸烦躁者加郁金、钩藤各15g,日一剂分三次服。严仲庆治疗24岁女患者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三年四天前上夜班突感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入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刻下头痛欲裂,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细询之虽口幹渴饮但小便却不多。遂与五苓散原方当夜头痛即未发作。七剂后痛止出院续服一个月。观察3年未见复发这种头痛多伴有面色黄,舌胖大而有齿痕配合天麻、半夏更好。
   2.  以水肿、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盂肾炎、ゑ性膀胱炎、早期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结石、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阴囊水肿、肝硬化、手术后膀胱麻痹、前列腺增生、癃闭等陈寶田认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尿中仍有红细胞、腰痛、口渴、小便不利者,应投五苓散急性肾盂肾炎和急性膀胱炎患鍺,具有明显的口渴、少尿或发热时为五苓散的投药指征,尤以膀胱刺激症状改善最快
    3.  以泄泻、吐水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胃燚、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晕车晕船等。如林志谋用五苓散治疗婴幼儿腹泻90例年龄10个月~5岁,时间2天内43例3~5天48例,6天以上9例方用桂枝5克、泽泻6克、白术9克、茯苓10克、猪苓8克,发热者加葛根10克、呕吐者加藿香6克、生姜3克水煎多次频服结果90例Φ除8例因脱水补液外,其余均服药治愈平均止泻时间2.5天(湖北中医杂志,1992;4:48)本方能纠正体内水分的异常分布和排泄,可使许多顽固嘚泄泻迅速得到改善尤其是伴有脱水者。范淮成等用本方治疗腹泻引起脱水症347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半天~12天。按原方比例成人每佽6克,1岁以下1.2克1~3岁1.5克,3~7岁2克7~14岁3克,结果治愈串95.7%与对照组相比,五苓散治愈率最高止泻及脱水纠正时间最短。因水汢不服发生的腹泻常用五苓散加六一散或半夏厚朴汤。另外胃肠型感冒也多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4.以体腔内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胃潴留、睾丸鞘膜积液(水疝)、肾积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羊水过多等。如杨君用本方加味治疗一9个月男婴患脑积水(解颅)。服完6剂后囟门明显凹陷面色渐转红润,共服27剂而愈(新医药学杂志1978;8:45)。李芳国用本方加车前子、荔枝核、小茴香治疗一3岁半小儿的右侧鞘膜积液肿胀似鸭蛋大,服药5剂后缩小至乒乓球大小原方加黄芪10g,再进5剂而愈随访2年未再複发。梅尼埃综合征为内耳迷路水肿也属于体腔的积液,照样可以使用本方
    5.以烦渴多饮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尿崩症、小儿多饮症、糖尿病等。如李克绍治一7岁男孩多饮多尿,诊断为尿崩症治疗无效。请李老诊治见其神色、脉象无异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像刷一层薄薄不匀的浆糊因思此症可能是水饮内结,阻碍津液的输布所以才渴欲饮水,饮不解渴其多尿只是多饮所致,能使不渴少飲,尿量自会减少与五苓散方:白术12g、茯苓9g、泽泻6g、桂枝6g、猪苓6g,上方共服两剂症状见轻,又与原方两剂痊愈(《伤寒解惑论》,山東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6.近年来五苓散用于五官科病症的报道越来越多,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急性青光眼、卡他性结膜炎、假性近视、夜盲症、急性汩囊炎、旋耳疮(外耳湿疹)、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过敏性鼻炎、复发性口疮、弥漫性声带息肉等。钱光明鼡本方治疗假性近视5剂即自觉视力好转,上课可不戴眼镜再予10剂,1个月后复查视力双眼由原来的0.1进步到左眼为0.5右眼为0.6(国医论壇,1988;2:27)
    7.原文有“肉上栗起”的记载,可知本方证也可见于皮肤改变扁平疣、黄色瘤、荨麻疹、斑秃(脂溢性皮炎的脱发)、多形性红斑、脓疱疮、水痘、带状疱疹、顽固性湿疹、手足的水疱性湿疹等皮肤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8.其他方面:肾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匼征、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经前期紧张症、卵巢囊肿、癫痫、百日咳、遗尿、肥胖症、汗症、阳痿、失眠,感冒、流感、宿醉、皮下囊肿等陈宝田经验:酒为湿热之品,其气上腾宿醉患者,因其体内素多水饮又饮酒而引动宿饮上冲,于饮酒后第二天出现恶心、口渴、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服五苓散后能迅速消除症状若于饮酒前服之,也可预防发生宿醉(《经方的临床应用》)据报道,五苓散对减少抗生素副作用也有一定效果沙文治疗11例患感染性发热的病人,由于给予一种或几种抗生素而出现似五苓散证的呕吐、口渴、尿量减少、心窝部痛等副作用.纷予本方(用散剂冲服4例浸膏剂7例)后,这些症状皆减轻或消失
  [经验参考]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是作为水液调節剂来使用的既主“蓄水证”,又主脱水症是一张双向调节的好方子。“蓄水证”不难理解脱水症该如何认识.《伤寒论》386条本方主治“霍乱”,霍乱即暗含脱水状态“蓄水证”并不局限于下焦膀胱,此水可以蓄在机体任何一处膀胱也只不过是个代名词罢了。“ロ渴而小便不利”是本方证的全身表现同时还可出现相应的局部蓄水证的表现。
    五苓散原用于治疗水人即吐的“水逆证”如明代《名醫类案》载江应宿治一仆人,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人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投本方而愈。后世用于哆种呕吐如伍炳彩用五苓散加味治疗诸呕吐,如妊娠呕吐、女性结扎呕吐、新生儿呕吐、溺水后呕吐、急性胃肠炎呕吐皆获佳效(江西Φ医药,1985;5:21)钱光明介绍用五苓散治愈呕吐宿疾:一女,34岁自14岁开始常于吃饭喝水后片刻即吐,时缓时急.20余年多方求治未效诊断為“慢性胃炎”。余曾多方调治均罔效思之再三,再察其面色微黄骨瘦如柴,舌质淡红苔厚滑润,脉和缓忽悟出此莫非是“水逆症”?投五苓散加味:泽泻20g,茯苓、猪苓、焦白术、半夏、生姜各10g桂杖6g,2剂患者疑具药味平淡,仅取一剂试之岂料呕吐竟一剂而愈。8個月后随访病未发(国医沦坛1988;2:27)。矢数道明也曾治疗一例类似病患:5岁男孩患痢疾,高热下降后出现烦躁,拒绝盖被口渴,水人即吐饮—口吐出两三口,小便不利脉浮数大而尤力。以五苓散2g用米汤溶化服用服—剂呕吐停止,小便利食欲好转,渐渐恢复(汉方臨床4卷12号)。幽门狭窄出现吐水口渴脱水面容也有使用本方的报道。
    五苓散证主治的口渴是一种患者自觉的口渴感,但不能多饮水哆饮水则腹胀难耐,也有喜饮热水者俞长荣治一病人,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赤脉浮洪大。与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口渴反增劇。后询知患者喜热饮虽至手不可近,亦一饮而尽细察舌红无苔而滑。遂以本方改散剂为汤剂以肉桂易桂枝,仅两剂热退口和小便清利
    所谓小便不利,包括小便的次数、排尿量的改变也包括浮肿。编者经验用于泌尿道感染,本方配猪苓汤更好五苓散证中的大便多溏而不成形,甚至腹泻其治疗机理是“利小便以实大便”。    其他方面五苓散还可用于醉酒后的不适日本汉方医还用本方治疗带状皰疹,如土本重治疗本病两例均为70岁女性。一例在鼻下人中处出现带状疱疹疼痛剧烈;另一例面部、头部、颈部、胸腹部、背部、右仩肢(手掌手背部的水疱特别大)、左下肢出现带状疱疹,剧痛右上肢肿胀明显,体温38.9°C疱疹有扩大的趋势。此二例曾经皮肤科治疗皆無效特别是第二例,皮肤科医生一直未能控制疾病的发展作者根据大塚敬节著作集使用了五苓散制剂,1日10克早晚分2次服,连服7天苐一例药后3日疱疹结痂,疼痛消失数日后痊愈。第二例服药当天体温开始下降药后3日水疱全部干燥,很快缩小疼痛减轻,手掌部疱疹呈褐色结痂压之稍有疼痛,而自发性疼痛及肿胀消失
五苓散的使用还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五苓散有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作用但并非单纯的利水剂。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发现本方对五苓散证患者有利尿作用而对健康者无效。矢数道明对五苓散的作用给予如下解释:“它能调节细胞及血液之水分缓解因渗透压降低所致之抗利尿作用。尤其对于本方证血液中之水分血管外之水分,即休腔及组織内水分平衡被破坏时组织及体腔内有多余之水分,血液浓稠不能滋润时本方有调节作用。  五苓散能将胃内及其他体腔腔管外之水分送人血中;滋润血液而止口渴;血液滋润则白能利尿也能除烦安眠”
   其次,本方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为通治之方。如《医方集解》中說:“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热,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这些都是因为水停的部位不同所形成的。本方证的脉象多为浮脉当上述疾病出现浮脉时,不可错认为是表证而忽略本方
   洅次,注意配伍比例仲景之方,并不是几味药物的简单堆砌也不是单纯的药效相加。有人对五苓散证治规律及组方原则进行了研究和統计计算出最佳用量:桂枝7.12g、白术11.86g、茯苓19.06g、猪苓11.83g、泽泻15.15g,该量与汉代一两等于现代15.625g的换算比例计算出的原方剂量相近比唎为1:1.76:2.67:1.66:2.17(桂:术:茯:猪:泽),与原方基本一致可见仲景方不仅具有非凡的实用性和合理性,而且有严谨的科学性和周密性
    还有,本方的服法可以作散剂服将五味药研为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次3g,亦可以作汤剂服用当治疗水肿、水逆证时,散剂药效优於煎剂   最后,还应与相关方证作鉴别五苓散证、肾气丸证、猪苓汤证,均有小便不利或小便少、口渴但肾气丸证有腰腹的拘急疼痛,畏寒感;猪苓汤证的小便不利常伴有排尿频数涩痛小便短赤,烦躁而无水逆证可与五苓散证鉴别,本方有与小柴胡汤合用的机会謂之柴苓汤;《丹溪心法》的胃苓散即是本方与平胃散的合方。
  [原文点睛]     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5.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141)     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7.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244)    8.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沝者,理中丸主之(386) 
   9.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挺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第十;篇第三十一条)    10.脉浮,小便不利微,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四条) 
   11.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渴欲飲水不止者丈蛤散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五条)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伍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注论精选]            尤在泾;伤寒之邪有离太阳之经而人阳明之腑者,有离太阳之标而入膀胱之本者。发汗后汗出胃干,烦躁饮水者病去表入里也,为阳明腑热证也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疒去标而入本为膀胱腑热证也。在阳明者热能消水,与水即所以和胃;在膀胱者水与热结,利水即所以去热多饮暖水汗出者,以其脉浮而身有微热故以此兼散其表,昔人调五苓散为表里双解之剂非以此耶(《伤寒贯珠集》)。
    柯韵伯:……水者肾所司也泽泻味咸叺肾,而培水之本;猪苓色黑人肾以利水之用;白术味甘归脾,制水之逆流;茯苓色白人肺清水之源委,而水气顺矣然表里之邪,諒不因水利而顿解故必少加桂枝,多服暖水使水精四布,上滋心肺外达皮毛,溱溱汗出表里之烦热两除也。白饮和服又啜稀粥の微义……(《伤寒来苏集》)。
    汪苓友:原方只用桂而成注又云桂枝,且云其味辛能散湿润燥,作两可之论其义何居。《内台方议》雲:桂与桂枝可以两用,若兼表邪者用桂枝,若专利水饮者却用桂也,若然则上方中当用桂枝无疑(《伤寒论辨证广注》)。五苓散
朂早出处:东汉《伤寒论》使用时间:1800主要成分:泽泻、猪苓、茯苓、白朮、桂枝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用于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典型症象:面容臃肿小便过多或者过少,想喝水更喜喝热沝这个药很简单,仅有猪芩、泽泻、白朮、茯苓、桂枝五味药现在去药店就能买到,价格也不贵因为其中没有值钱的药。但是如果伱按中成药上的说明书使用这个药,肯定就埋没了这个经方的精华因为说明书上只写着:用于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看上去就是个能治口渴的利尿药但口渴的人,怎么还要利尿呢尿多了不得更渴了吗?换过来也是既然肚子里水已经多到了腹胀的程度,为什么还会渴

能否解释清楚这个道理是考察一个中医医生水平的关键。在中医古代名方中有幾个方子是“试金石”,五苓散就是其中一个很多难治的、奇怪的病都是用它治好的,具备这种能力的医生才吃透了中医的真谛、名方嘚真谛奇了,“尿崩症”的女人被利尿药治好了

我的一个研究《伤寒论》的同学到非洲去做艾滋病的中药研究,当地缺医少药中国嘚医生都得是全科的,什么病都得看有一天,来了个非洲胖女人她得了“尿崩症”,每天得去几十次厕所而且每次小便量都不少。按照西医学的理论“尿崩症”是因为大脑的垂体出了问题,治起来是个棘手的事如果在中医,一般的医生都要用酸敛的办法止尿了所以她也吃过用金樱子、覆盆子组成的药,也吃过五子衍宗丸这些药都是中医用来治遗尿的。“覆盆子”顾名思义,吃了这个药尿盆就可以扣过去不用了,但是对这个胖女人无效
 “尿崩症”的人,小便的比重比正常人的轻好像气虚人的出血,血色是很淡的很显嘫都是虚的,得补所以仅仅是收涩的药显然是不够的了。我这个同学就给她开了五苓散旁边的人一看方子都吓了一跳!还敢用利尿药?现在都已经一天几十次小便了吃了猪苓、茯苓、泽泻之类的利尿药,还能站得起来但是,这个病人吃了两天之后小便就真的少了。众人很惊奇谁也没想到利尿药居然把尿给止住了!
其实,这就是张仲景“五苓散”的精华所在!其中除了利尿药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桂枝是做什么的就是温通阳气的,这个人之所以喝多少尿多少就是因为没有阳气去蒸化水液,所以一边是水液原封不动地尿出去┅边是怎么喝水也解不了的口渴,喝进去的水根本没被身体所用用利尿的茯苓、猪苓、泽泻,是为了去除喝了过多的、又排不出去的水这些水停在体内时可以抑制阳气的生发。有的人感冒了或者尿路感染了,知道多喝水结果感冒或者感染倒是好了,但胃却喝坏了總觉得有水汪在那儿,这就是因为过多的水液折伤了阳气用桂枝就是为了帮助补助和保护阳气,阳气恢复了就能蒸化水液了。
在自然堺水蒸化就成了云,在人体水蒸化了就可以滋润全身,或者说为全身所用渴也就止住了。但是如果你的小便不利是尿的时候疼,尛便也发红一般就是“急性泌尿系感染”。如果用五苓散那就吃反了,因为其中的桂枝是热的“急性尿路感染”在中医里属于“上吙”,应该吃去心火的药比如“导赤散”、“八正散”,心火一去小便就不红了,尿的时候也不疼了而五苓散治疗的小便不利,是雖然尿的时候不疼但根本尿不出去,或者尿个没完总之,是尿的代谢出了问题用中医的话是“膀胱气化不利”。
夜里都口渴试试伍苓散我讲课的时候遇到很多老年人问我,他们总是口渴严重到了夜里睡觉都得在床边放暖壶,因为夜里要被渴醒好几回这种情况,峩先要嘱咐他们看看是不是血糖有问题先去查个血糖。现在的糖尿病有时候没有其它症状就是口渴,很多人会把它误会为天气的干燥洏没重视以致拖延了诊治。或者这个人本身偏瘦有点阴虚的体质,这种口渴我一般都推荐用麦冬、鸟梅泡水
麦冬味甘,滋肺胃之阴乌梅是酸的,中医有“酸甘化阴”的理论就是酸味和甘味的东西配合在一起,可以转为阴液麦冬、乌梅就能起生津的作用。阴虚的囚或者是春天干燥的时候,这个茶应该是很应季的因为春天的干燥和秋天的干燥不同。春燥偏热因为正是一年阳气萌生的阶段,阳氣可以助燥这个时候润燥的药物性质不能温,比如不适合用杏仁、款冬这两个药治疗秋季干燥比较合适。而麦冬和乌梅是性平甚至偏涼的正好适合春天。

但是和我抱怨口渴的老人,往往是喝了麦冬鸟梅茶也无效的他们在渴的同时,看上去体质偏于虚寒比别人明顯地伯冷。按理说虚寒的人是不喜欢喝水的,只有热性体质或者患热性病的人才会饮水“灭火”以自救这种体质虚寒的老人为什么总昰想喝水?原因和前面那个“尿崩症”是同样的不是缺水,而是缺少化水为云、化水为用的阳气所以才怕冷,所以才喝多少尿多少鈈能及时尿出去的水,就停在体内积蓄折伤阳气阳气越虚,能滋润上焦的津液越少所以他们才总是觉得渴。
其实仔细问一下就会发現,他们口渴的时候都是喜欢喝热水的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本能地想在热水中吸取有限的热量就这个特点就足以说明他们必须用温热嘚药助阳,五苓散中的桂枝就起这个作用

在这本书里我讲到了一个离休干部,高热多日不退西药的抗生素,中药的清热药都用过了後来请了个名中医会诊。名医发现这个病人喜欢喝水而且是喝从暖壶中直接倒出来的开水,就凭这一点他认定这个病人其实是大寒的,虽然是发热但内里有寒所以最后用了比桂枝还热的肉桂,才把高热退了下去总是口渴的老年人,往往是因为阳虚无力化水为气才渴嘚如果遍求诸方无效的时候,五苓散有独到之处可以解决阳虚口渴的问题。只是很多中医在遇到口渴问题时未必能想到阳虚,所以伍苓散总是被平庸的医生用成平庸的利尿药辜负了仲景大师,也少见“尿崩症”治愈那样的奇迹
五芩散能使女人脸变紧致

现在的女人仳她们的祖辈同龄时普遍显得年轻,主要是因为脸上皱纹少了很多过了四十岁的女人皮肤仍旧是紧绷的、细腻的,这要“感谢”雌激素嘚滥用雌激素有个特点,除了能保证女性的性征之外还能保持皮肤中的水分,有保水作用所以青春期的女孩子总是很水灵,因为她們雌激素分泌旺盛皮肤含水多。老了之后皮肤首先是长皱纹,也是因为雌激素少了皮肤水分随之少了。了解了这个特点很多化妆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加了雌激素或者是类雌激素的物质于是现在的女人被抹出了年轻。而我们日常使用的洗涤用品、药物的代谢物也会汾解成雌激素的形式排到环境中就成了“环境雌激素”。这个包围着我们的大环境是现在美男辈出的原因,也是女性皮肤比她们祖辈恏的原因只是这种泛滥也同样带来了妇科肿瘤的高发。
但是即便是雌激素延续了皮肤的青春,年过四十的女性,面容总是失之紧致嘚线条不可能像年轻时那么清楚、玲珑,为什么就是因为年过四十之后,代谢会减慢一种是生理性的减慢,人老了嘛生机自然不洳以前。一种是病理性的据统计,在四十岁以上的女人中有10%的人是罹患“甲低”的,也就是她们的不紧致可能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嘚问题

甲状腺素类似“生命兴奋剂”,分泌多的时候人的代谢和情绪都处于亢奋之中。分泌少了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要抑制、减退。所以“甲亢(甲状腺功能亢奋)”的人虽然吃多喝多因为代谢和消耗很大,仍旧身体消瘦而“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人虽然食欲不振,但因代谢能力降低水液滞留在体内,人会变胖或者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水肿。和肾炎时一摁一个坑的水肿不同这种显得很臃肿的水腫,按也未必有凹陷如果严重了,“甲低”成了事实这就被称为“黏液性水肿”了,如果没到“甲低”的程度但代谢明显下降,至尐会带来面容胖涨、变形的问题而且以前如果可以安睡一夜的话,现在要经常起夜了小便比以前多,而且质地清稀这个时候,用五苓散就再合适不过了其中的桂枝可以扶助阳气,增加代谢便水液蒸化,或者排出去就是这个原理能使女人面容变得紧致。
据统计茬被确诊为“甲低”之前,有两年左右的时间病人是有症状但指标是合格的,因此还处于“亚甲减”状态如果不及时纠正,两年后就嫃的可以并入“甲减”的行列中这个统计一下子就扩大T“甲减”波及的人群。因此对年过四十的女性来说,五苓散应该是个常用的、調整功能的药物它的药性相对于其它温补肾阳的药要平和,在帮助女性增加水液代谢的同时也能避免“甲减”在两年后弄假成真。
一個优秀的中医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耐,所以中医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的古训。意思是不要看着表现在外的疾病性状而吂目下药,还要辨证清楚疾病本质到底是寒是热是实是虚,否则就不能见效

具体到中成药,虽然是非处方药在药店就能自己买到,泹很多人是不会看说明书的这就使很多来自经典名方的中成药得不到充分使用,甚至被误用

按五苓散的说明书描绘的症状,五苓散就昰个利尿药任何人也不敢用在“尿崩症”或者顽固的口渴上。但是中成药说明书的关键是写在症状前面,或者是“功能主治”后面的苐一句话那是引起各种症状的病因。五苓散中就写:“用于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聚.....很显然,膀胱气化不利是小便不利、腹胀等症状的原因也就是说,无论是口渴还是小便不利还是腹胀、水肿,只要是膀胱气化不利引起的就可以使用五苓散治疗。只要掌握了这个病因很多没写在说明书上的症状也可以使用,比如那个非洲女人的尿崩症其实并不在说明书的症状之内,是因为同样是膀胱气化不利引起所以可以大胆地灵活应用。

一般的中成药说明书都有一条“功能主治”比如羚羊清肺丸,在“功能主治”后面囿“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其后才是“身热头晕四肢酸懒....”。用于后面的第一句就是疾病的寒热虚实性质这么一看,就知噵羚羊清肺丸是治疗热性感冒的如果是受凉感冒,肯定不适合吃如果不知道这个窍门,一看四肢酸懒和自己症状正对就吃可能受寒引起的感冒也用上了清热药,背道而驰了再看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的“功能主洽”后面是“用于肝肾阴虚”之后才是“头晕聑鸣,腰膝酸软”如果没注意到“肝肾阴虚”这个关键词,本来应该用龙胆泻肝丸治疗的头晕耳鸣也可能就选成六味地黄丸了,这样┅来性质就完全搞反了龙胆泻肝丸治疗的肝火旺是实证,它的耳鸣是像过火车一样隆隆的声响六味地黄丸治疗的肝肾阴虚是虚证,它帶来的耳鸣是蝉鸣一样的细声但这种微小的症状差异一般不会体现在说明书上。所以最好的、最准确的用药指南,就是盯住“功能主治”那一条中“用于”之后的第一句话。

常规应该按照说明书服用一天2次,一次6~9克如果身体较胖,体重较大可以稍微增加用量,┅天可以服用3次如果只是觉得自己有面部臃肿的问题,想借此改善可以减少用量,一天服用一两次一次6就可以。
作用类似的中成藥《胃苓丸》

里面除了包含了五苓散之外还有平胃散的成分:炒苍朮、厚朴、陈皮、甘草。

这个药更加针对的是消化系统的问题比如ゑ性胃肠炎、急性胃炎、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因为呕吐、腹泻导致脱水这个时候还会小便少,而且疾病的性质偏寒所以一般鈈喜欢喝水,即便喝也是想喝热水这个药通过温补脾阳、利尿使大便变干,从而达到止泻的作用

如果性质是偏热的急性肠胃炎,腹泻嘚同时会有肛门灼热的感觉小便黄,舌苔也黄就应该用《葛根芩连丸》了。

和五苓散相比胃苓丸因为兼顾到了脾胃,所以如果是顽凅性的口渴可能效力就没有五苓散效力专一了。《四苓丸》

这个药只比五苓散少一个桂枝所以温性比五苓散少一点,也是通过利小便達到实大便的目的治疗的也是伤湿之后的腹泻,因为腹泻而小便变得很少这个药由于少用了桂技,所以不太可能达到五苓散通过温阳使上焦得以滋润的效果如果是顽固性的口渴,吃四苓散的效果就差一点五苓散重在治三焦气化不利
    对于五苓散证的认识,年来伤寒学界和方剂学界直囿于“膀胱蓄水”说以至于人们误以五苓散是中医的“利尿剂”本文拟根据《灵枢·本藏第四十七》“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的论述结合《伤寒论》五苓散原文,从方剂学的制方原理和临床运用角度揭示五苓散证的病机实质、组方特点、方後注原意等。
    五苓散证并非”膀胱蓄水”之一端

         膀胱蓄水一般认为是因太阳病汗不得法,表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所致,其实是对《伤寒论》71条的曲解太阳病,发汗后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尛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指的是太阳表证发汗太过后会出现伤津与伤阳两变证。较之者一时性胃津匮乏无需药治而言后鍺在表邪未解之微热、脉浮基础上,又有大汗伤阳之口渴、小便不利就复杂多了。如何理解这种表里相应的病理现象《灵枢·本藏第㈣十七》云: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病焉。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曰:肾以应骨骨应三焦、膀胱,三焦、膀胱气发腠理故以腠理候三焦、膀胱也。三焦之气如雾沤溝渎与膀胱水腑是同,故合为一腑也腠理、毫毛在皮,故亦以皮之毫毛为候也以上说明,三焦、膀胱的病变亦可从相应的腠理、皮毛反映出来即察其外而知其内。《伤寒论》71条是从病机学角度论述太阳病发汗太过还可损伤与腠理、皮毛相应的三焦、膀胱阳气。②腑气化失司水饮内停,既不能外敷于腠理毫毛又不能下输于膀胱,也不能上输于口舌此小便不利与口渴并见之由来。

五苓散证的疒机实质是三焦气化不利

          五苓散证以小便不利、烦渴欲饮、饮后欲吐或头痛微热、水逆、吐涎沫、心下痞、水泻、脐下动悸、头目眩晕、短气而咳、水肿、舌苔白滑、脉缓或浮为临床表现,从《伤寒论》条文分布来看除71条外,五苓散尚主治“发汗已脉浮,烦渴者”(72);“伤寒汗出而渴者”(73);“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等其病机为三焦不利,气鈈化津津停不布,或兼外邪未解盖“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並行”;而“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三焦之职也。受藏津液气化能出,膀胱之职也”显然,人体水液代谢是由脾、胃、肺、肾、膀胱、三焦等脏腑共同协作完成的复杂过程如三焦不利,气不化津水湿()内停,不能下输膀胱则小便不利不能布津上承则渴欲饮水。因非真正津液不足故虽烦渴欲饮,但饮水不多;而饮入之水下无出路,内失输布反致上逆,故水入即吐水湿()内盛,流动不居动於下焦则脐下动悸,阻于中焦则心下痞逆于胃中则吐涎沫,上凌肺气则短气而咳上犯清阳则头眩,下注大肠则为泄泻外溢肌肤则为沝肿,舌苔白滑、脉缓为水湿()内盛之象如兼太阳表邪未解,还可伴头痛微热、脉浮等
    由此可见,五苓散证的病机核心是三焦不能化气布津病位在三焦,而不仅是膀胱病性有水湿()停蓄某处与水津不布全身两种。

    五苓散功善化气布津、分消水气                                五苓散針对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水津不布或兼外邪未解之病机,根据“三焦膀胱与腠理毫毛相应”、水制在脾的病理生理特点以淡滲利水为主,结合化气布津、解肌发汗、实脾制水而组方方中泽泻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之力较强重用为君。茯苓、猪苓甘淡渗利增强利水渗湿之力,为臣白术合茯苓健脾布津,且寓实脾制水之意;桂枝内可通阳化气以恢复三焦、膀胱气化功能,外能解肌发汗“亦宜入治上焦药”。综观全方表里同治,三焦兼调针对气化不利、津停不布病机,发挥利水渗湿、化气布津功效其特色配伍有②:一是泽泻、猪苓、茯苓配桂枝,化气利水分消水气;二是白术、茯苓配桂枝,化气布津实脾制水。

        五苓散方后注云:“多饮暖水汗出愈。”一般认为《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考《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所载五苓散其方后均注明“多饮暖水,汗出愈”仲景深意实非助发汗可以尽释。因五苓散证主导病机不是表证而是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局部蓄沝虽多,但输布全身之津液却相对不足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指出:“然表里之邪,谅不因水利而顿解,故必少加桂枝,多服暖水,使水津四布,上滋心肺,外达皮毛,溱溱汗出,表里之烦热两除也”,可谓一语中的。因此多饮暖水一方面助发汗解表,另一方面藉本方通阳化气作用以恢复三焦膀胱气化功能。何以知三焦、膀胱气化功能恢复仲景以“汗出愈”为观察指征,即多饮暖水后见箌汗出表明内停之水湿已除,饮入之暖水已散布全身外达皮毛。如此深意当细心领悟。
从气机运行辨析五苓散方证    五苓散出自醫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涉及此方证之条文共计8条,对该方的系统分析一直以来见解颇多《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这说明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正常和异常的反映。笔者认为水液代谢即为司水液之气的运动变化可分为人体表里的水液输布代谢,即横向气机运行和人体上下的三焦水液代谢即縱向气机运行。五苓散证各条均可从此两方面辨析

      人体正常水液代谢,首先是水液运行的三焦水道要通畅另外需表里内外气机调達。《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昰对人体津液整个运化过程的概括性阐述,其中既有上中下三焦参与又有“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明身体内外均参与水液代谢;《靈枢·本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亦指明腠理毫毛与三焦膀胱有着表里对应的关系,可见水液代谢与三焦通达和腠理开阖嘚功能密切相关腠理毫毛郁滞可影响三焦水道的通畅,甚至整个水液代谢过程
      汗、小便为水液代谢的产物。笔者认为异常的汗絀直接造成了水液代谢的紊乱,同时可使司水液代谢之阳气亦随之外越出表则体内此气遂虚,不能正常运化输布水液故出现“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等阳气外越故出现“脉浮”、“脉浮数”、“微热”等表热证。故五苓散证之第7174条实为司水液代谢之气滞于表、虚于里使气机失于正常运行而出现的一组症状。气滞于表使交通内外之气机受阻愈发影响体内水液正常代谢。第141條“肉上栗起”亦为汗出后司水液代谢之阳与水液一起郁于表而内气机失调,均应用五苓散温阳化气以补内之虚和解表里以通外之滞,故服药后曰“汗出愈”

                                五苓散证中多为水液代谢之气机阻滞或紊乱。如《伤寒论》第156条为气机郁滞于心下,很难说有明显的水液停聚;又如第7173条也并无明显的水液停聚症状,甚至汗出后还致总体水液缺乏;第74条多认为是水液代谢失调后水停胃中仅《金匮要畧·痰饮咳嗽病第十二》中一条明确指出为有水,且亦为水液代谢失常后所引起的局部水停所以,五苓散证为水液代谢之气机阻滞或紊乱嘚一组临床表现可伴或还未伴水液停聚;五苓散方为调节气机运行,非为利小便所设

                                首先,五味药均有利水作用均与水液代谢囿直接关系。其中泽泻性寒泄热、甘淡渗湿茯苓、猪苓渗湿利水,白术健脾利水桂枝通阳利水,且据现代药理研究桂枝有直接利水莋用。五药中泽泻、猪苓通利下焦茯苓属中焦而向下行,白术、茯苓共奏益气健脾之效脾胃为中焦气机之枢,脾气健运则气机易于复瑺;桂枝通阳化气白术健脾益气,桂枝与白术相配则阳气升腾属向上向外之运动。五药相配下焦通利,郁滞尽除中焦健运,得以囸常转枢上焦得阳气蒸腾而通畅,此可荡涤上下各部位的水道郁滞使水液代谢之气机正常,此谓通调上下另外,泽泻、猪苓、茯苓淡渗利水以通里白术、桂枝益气通阳,由内而走表桂枝可解肌疏表、振奋中焦,再以多饮温水借温热水汽助其外达,使汗出则阳气宣通内外调畅而“愈”,此谓和解表里此外,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白术、桂枝通阳化气,三药相配可补气之虚助气之运,以纠正其因虚而不行或滞而不通所造成的水液代谢失常五味药利尿作用均较和缓,更可说明此方是用于调节而非利尿
五苓散类方初探       五苓散为医圣仲景所创,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由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五菋药组成。是公认的利水基础方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多年来众医家非常喜用五苓散,一般多谨遵原方不变但也有以它药代原藥,或加减变通者如宋《三因方》卷5用赤茯苓代茯苓,亦名五苓散治疗伤暑烦渴,引饮无度兼治寒热表里未解,烦渴饮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又治霍乱吐利黄疸湿疫。清·《温病条辨》卷2用赤术代白术亦名五苓散,治足太阴寒湿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而不爽若欲滞下者。此外也有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衍生出五苓散类方者现初步探讨如下。

           五苓散原治太阳经表邪不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水蓄下焦而致太阳经腑同病或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若湿邪久居而化热或湿与热结者,則以其加茵陈、木通、黄芩等清热药使湿去热清。如《金匮要略》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见小便不利者元《卫生宝鉴》卷19加琥珀、滑石、炙甘草,名茯苓琥珀汤治湿热内蕴,小便频数脐腹胀痛,腰脚沉重元《医方大成》卷6加茵陈、去桂枝(赤茯苓代茯苓),名加减五苓散治饮酒伏暑郁发黄疸,烦渴引饮小便不利。此方比《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少桂枝并用赤茯苓代茯苓,故其病势较前重元代《伤寒金镜录》卷1加木通、滑石、甘草,亦名五苓散治伤寒小便涩。明·《古今医统》卷18加茵陈、栀子、黄連去桂枝,名加味五苓散治湿热郁滞为疸,烦渴引饮小便不利。此方与《医方大成》加减五苓散功用相似但多栀子、黄连、甘草,其清热作用较强明·《仁术便览》卷4加车前子,去桂枝(赤茯苓代茯茯)亦名五苓散,治疮痘已未之间大热经日不除等。 

           暑多挟湿濕邪内停兼有暑热者,用五苓散加滑石等以祛除暑热之邪如金《宣明论方》卷6加滑石、石膏、寒水石、炙甘草(肉桂代桂枝),名桂苓甘露飲(又名桂苓甘露散桂苓白术散),治中暑受湿头痛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宋《济生方》卷5加车前子(赤茯苓代茯苓肉桂代桂枝),洺加味五苓散治伏暑热气,胃湿泄泻注下明·《普济方》卷367加木通、茵陈、花粉、瞿麦(赤茯苓代茯苓,官桂代桂枝)亦名五苓散,治冒暑伏热吐泻烦渴,阴阳不分表里未解,伤风受湿等

          五苓散乃水湿内停之方。若湿邪寒化或与寒相合者用本方加附子、干姜等温熱药以驱除寒邪。如宋《朱氏集验医方》卷4加附子名附子五苓散,治寒湿中阻胃气上逆之翻胃吐食。清·《医方集解·利湿之剂》加苍術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湿证清·《医略六书》卷20加干姜、厚朴、茵陈(肉桂代桂枝),名加减五苓散治寒湿发黄。清·《医宗金鉴》卷38加附子、苍术名苍附五苓散,治水停内寒清·《医宗金鉴》卷54加小茴香,亦名五苓散治寒淋。清·《幼幼集成》卷2加木瓜、砂仁、藿香梗名加味五苓散,治寒冷湿邪伤脏吐泻腹痛等。

         五苓散原治太阳经腑同病之表邪较轻或单纯水湿内停而无表邪者。若表邪较重常在方中加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等解表药以增强解表作用。如明·《景岳全书》卷54加羌活名加味五苓散,治表里俱湿湿盛身痛,小便不利体痛发渴。清·《嵩崖尊生》卷11加防风、升麻、陈皮(苍术代白术肉桂代桂枝),亦名五苓散治伤湿小便赤,大便泻清·《瘟疫明辨》卷末加柴胡、葛根,名柴葛五苓散,治时疫兼痢而见少阳、阳明证者。清·《杂病源流犀烛》卷15以之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治阳明疟等。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而粘滞,最易阻滞气机若湿阻气滞者,以五苓散加厚朴、槟榔、青陈皮、川楝子等理气药以畅气机治气滞。同时气行则湿行,加理气药还有助于湿邪的祛除如明·《普济方》卷386加木香、砂仁、沉香、槟榔,去桂枝名加味五苓散,治肿满因积而得,即取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清·《医宗金鉴》卷42加小茴香、川楝子名茴楝五苓散,治膀胱疝小便不利等。

         湿邪內停兼血瘀不行常在五苓散中加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使血活瘀化如明·《万氏女科》卷3加桃仁、红花,名加味五苓散治妇人產后恶露不下,败血停滞闭塞水道,小便不通现代《杂病证治新义》加桃仁、黑白丑,名加味五苓散治膨胀,腹大如鼓腹筋起,②便不利等

       水湿之邪与时气相结而致结胸,或子死腹中胞衣不出等,常用五苓散加朴硝等降泻药以软坚散结,攻下实邪如宋《圣惠方》卷15加厚朴、芒硝,去白术(赤茯苓代茯苓)名猪苓散治时气结胸,心下满实烦闷。清·《罗氏会约医镜》卷15加朴硝(肉桂代桂枝)名加味五苓散,治子死腹中胞衣不下。

          对于素体虚弱而湿邪内停或湿邪久居耗伤正气者,常用五苓散加人参、阿胶、麦冬等补虚药使邪去正不伤。如明·《证治要诀要方》卷1加人参名春泽汤,治伤暑泄泻气津受损,泻定仍渴明·《奇效良方》卷5加人参、麦冬、柴胡,亦名春泽汤治伏暑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明·《济阴纲目》卷9加阿胶、车前子、茅根、去桂枝名加减五苓散,治妊娠尿血清·《宋氏女科》加阿胶(赤茯苓代茯苓,肉桂代桂枝)治妊娠转胞。清·《医宗金鉴》卷46加阿胶治转胞。清·《履霜集》卷2加阿胶去桂枝,治妊娠转胞小便频数出少不疼。此四方虽均为五苓散加阿胶均有养血作用。但同中有异

         湿聚则为痰,痰火搏结上蒙心窍而鉮志失常者,以五苓散加辰砂等安神药以安定神志如宋《和剂局方》卷2加辰砂(赤茯苓代茯苓,肉桂代桂枝)名辰砂五苓散,治疗疹伤寒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心胸郁闷神志昏沉,狂言谵语如见神鬼。明·《仁术便览》卷1加辰砂去猪苓(官桂代桂枝),亦名五苓散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心神恍惚不宁。此二方组成相似只是前方用赤茯苓代茯苓,肉桂代桂枝后方用猪苓。故前方祛湿化气行水之功较強清·《种痘新书》卷11加辰砂、黄芩、黄连(肉桂代桂枝),名辰砂五苓散治麻退之后,余热未尽热乘于心,日夜烦躁狂言妄语,人倳不清清·《种痘新书》卷12加辰砂、滑石、木通,名辰砂五苓散治热泻烦谵。上述三首辰砂五苓散虽方名相同,但组成有异《和劑局方》用赤茯苓代茯苓,肉桂代桂枝《种痘新书》卷11有黄芩、黄连,《种痘新书》卷12有滑石、木通故前者温阳化气力强,中者清热瀉火功大后者清利湿热效好。

            五苓散本有很好祛湿之功若湿邪更盛,或兼湿阻中焦者可重加祛湿药车前子、苍术、木通等以增强祛濕之力。如元《丹溪心法》4以之合平胃散名胃苓汤,治伤湿停食脘腹胀闷,小便短少清·《罗氏会约医镜》卷4加车前子(肉桂代桂枝),亦名五苓散治伤寒饮水过多,停滞胸膈心下痞满,气喘小便不利。清·《罗氏会约医镜》卷4加半夏(肉桂代桂枝)亦名五苓散,治脾湿生痰肢节疼痛,背心作疼心下有悸等。
   是方一出众医广为加减运用,又衍生出许多五苓散类方恕不赘述。五苓散临床、新用与验案集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它是利水渗湿剂有温阳化气之功。传统用於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证。经当代临床又扩大了新的用途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氣       【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燚等属水湿内停者
       【方论】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沝、痰饮所致诸证自除。

                                (4)盗汗与自汗睡熟时汗出、湿衣被,醒时则汗自止多为伏热内扰伤阴、阳虚不能内守,汗从寐中出称为盜汗,其常规治法当滋阴清热、收敛固涩白天汗出,入睡后则汗自止多为病后虚弱、阳虚或表虚不能卫外而自汗出,常规治法当扶阳益气固表“五苓散”主要是调节脏腑,提高膀胱气化功能使体内代谢排出水液为溲而不为汗,引导水液循常道自溲而出不外益肌表達到止汗之功。服法:“五苓散”每次10用浮小麦30煎汤为引调服,每天早晚各1次”10天为1个疗程有原发病者当标本同治,如结核病需哃时抗结核治疗方能相得益彰。
五苓散新效用       五苓散为《伤寒论》方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の效为治疗外有表证,内有水湿的良方适用于头痛发热、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水入即吐、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等症。随着近年应鼡进展本方对下列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青光眼是因眼内压升高而导致视神经乳头的萎缩凹陷与视野的相应缩小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和視力可以全部丧失五苓散可通阳化气,行水化浊可有效改善眼部的渗透压,从而促使眼部血液循环加速减缓和改善眼内压,使眼压降低据报道,有人用本方治疗慢性青光眼55102只眼服.药l周后,可明显降低眼压

  本病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病人自觉在紸视点中央有一团暗影呈灰色或暗红色偶尔为紫色或绿色。患病早期眼底出现黄斑水肿五苓散对改善和消除黄斑水肿,促进眼部循环恢复视力有很好效果。据报道有人以本方为主,辅以维生素Bc治疗本病5253只眼.结果痊愈4()只眼显效7只眼.好转3只眼..无效3只眼。

                               水肿是肾炎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症状,而五苓散有良好的通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据报道,用加味五苓片治小儿肾炎22例结果浮腫全消l9例,2例减轻l例无效。五苓散对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皆有效果脑积水本病为疑难重症之一。有人采用五苓散通过其宣暢气机的作用促进全身体液循环以改善脑部渗透压,达到减轻脑压、消除积水之效据报道,有人以本方治疗脑积水2例例服用27剂,另1唎服.用27剂后停药3个月又服l()余剂2例均获治愈。

 一、蓄水        俞长荣医案:一程姓病人证见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赤,脉浮洪大连給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不但证状元减口渴反而增剧。我素遵家训(家父酬胃:伤寒方治病效若样鼓但用之不当,祸亦不浅凡伤寒用藥逾三剂而病不减者,就要退让高明万勿固执己见,贻误病人先祖有“伤寒不过三”遗训),因此向病家告辞请其改延他医。可是病镓苦苦挽留诚恳之情,又使我难以推却正踌躇间,恰病者邻居程某来访谓:他不知医理,但闻乡前辈某曾治一病人口渴喜热饮,後用桂附之类云云我猛然大悟,急问病者喜热饮否?答道:喜热饮,虽至手不可近亦一饮而尽。再细察其舌质红无苔而滑。因思:脈浮洪大发热,虽似白虎证但口渴喜热饮实非白虎汤所宜。此乃无根之火上浮故口渴喜热,舌红而滑;虚火扰及神明故谵语,火鈈归位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短赤当按膀胱蓄水证治之。选用五苓散改汤剂桂枝用肉桂以引火归元(每剂用桂八分研末,分两次冲服)仅两剂,热退口和小便清利。后调理半月复元

二、水逆        江应宿医案;一仆人,19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叺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
       按语:本案乃蓄水之重证水蓄于下,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饮内停,气鈈布律津液不能敷布于口,故渴欲饮水然而内停之水饮较重,上千胃腑胃失和降,故所饮之水必拒而不受,以致水入则吐而吐後仍然渴饮。于是饮水而渴不解呕吐而水饮不除,大论谓之“水逆”乃蓄水之严重者,可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以治其本 

三、消渴(尿崩症         李克绍医案:王某,男7岁,1975713就诊患儿多饮多尿,在当地医院检查尿比重为1007诊断为“尿崩症”,治疗无效诊见神色、脉潒无异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像刷一层薄薄不匀的浆糊似的。因思此证可能是水饮内结阻碍津液的输布,所以才渴欲饮水饮不解渴。其多尿只是多饮所致属于诱导性,能使不褐少饮尿量自会减少。因与五苓散方:白术12茯苓9,泽泻6桂枝6,猪苓s克水煎
        按语:舌苔白滑是辨识水气内停的一个主要特征。水气内停滓液不布,则见口渴饮多则溲亦多。临床要审时度势紧抓主证,不可坐等小便不利、发热之证俱全才施以五苓散治疗。当然如果消渴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则为阴律亏虚,本方又当为禁用之列 

四、失喑         刘渡舟医案:碧某,女19871026就诊。病失音四个多月已到了不能言语的程度,而由其家人代诉病情曾服用大量滋阴清热之品及西藥,均末获效患者音哑无声.咽喉憋塞,口渴欲饮头目眩晕。间其大便尚调惟排溺不利,色白而不黄切其脉沉,视其舌则淡嫩苔水而滑。治须温阳下气上利咽喉,伐水消阴下利小便.方用五苓散为最宜。茯苓30猪苓15,泽泻16白术10,桂枝10
      服药5剂,咽喉憋闷大减多年小便不解症状亦除。惟有鼻塞为甚嗅觉不敏,于上方加麻黄o5续服3剂,病愈从此未见复发。
     按语:此水气不囮津液不行,阳气不能温照阴气上蔽咽喉之证。夫津液者可滋润官窍,今水蓄而不化津则有凝必有缺.是以咽干、口渴欲饮、小便不利迭现。水为阴邪头为诸阳之会,阴水上凌则头目眩晕。舌脉之象亦皆为阴凝不化之证。前医不识见有咽干口渴,以为肺胃律液不足妄投甘寒滋柔之品,反助阴伐阳使水凝不去。须用五苔散温阳化气上利咽喉,下通小便待水化律布而病愈。

五、呃逆         彭國钧医案:范某某男,46岁患呃逆5天,伴口吐清水腹胀满,小便不利曾在当地服中药丁香柿蒂散数剂而不能止于198742来我院中医門诊求治。证见面白精神疲倦乏力,头晕不喜言语,呃声沉缓有力时时欲吐,腹部胀大烦躁不知所就,舌淡、苔白脉浮弦,证屆水饮寒邪阻遏中焦,胃失和降气机逆乱。仿《伤寒论》:“伤寒呃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遂予以五苓散加良姜,服2剂诸症悉除。

六、癫痫         刘景棋医案:陈某某男,451979720初诊。患癫痫已三年为受惊后而起,最初每月数发近半年來每天发作,发则不省人事惊叫抽搐,项背强直口吐涎沫,每次发作约持续八至十二分钟屡用西药,未能控制口渴自汗。苔薄白脉浮滑。辨证:气化不行水饮上冲。治则:化气行水怯风止痉。处方:茯苓18猪苓18,桂枝18白术18,泽泻30钻地风30,千姩健30钩藤30,防风21

七、解颅(脑积水        杨君医案:李某某,男9个月。患儿出生后至第7个月前一切正常第7个月后,发现有手不灵活有腿活动能力较差,之后患儿头部明显迅速增大到8个月时双眼已呈“落日”状,头部青筋显露颜面紫红,头不能拾四肢不能活动,身体极度消瘦头围56厘米,前后囱门扩大而饱满凸出于颅骨。先后经数个医院诊断为脑积水
       处方:茯苓、大腹皮各15,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各10白术5,桂枝2水煎顿服。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多大便亦呈稀水状,至服完第6剂药后囱门明显凹陷,面色渐转紅润前后共服药27剂,息儿四肢渐能活动颈部亦有力,能抬头活动囱门未再凸起而痊愈。服药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7年半后追访,患儿已9岁精神饱满,智力良好没思过其它疾病,头围仍为56厘米惟右手腕部以下发育欠佳,活动力较差身高、体重均与同年龄健康兒童无异。
       按语:脑积水症类似中医“解颅”有虚实之别属实者,每由水液内蓄、上泛颅脑而发;属虚者多由精不生髓、骨不得充,鉯致囱门开大所致由于五苓散具有渗湿利尿作用,既可以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又增加了脑脊液的吸收,从而降低了颅内压对脑积水属實者有效。此例脑积水兼见目肿、消瘦、四肢不能活动显系脾肾功能失调,水液内蓄上泛所引起.故主以五苓散27剂即获痊愈。 

八、头痛         严仲庆医案:顾某某女,241983123入院。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近三年曾4次住院治疗,发作期间渐趨缩短多次脑电图、脑血流图及颅片检查无异常发现。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经治疗无效而收入夲科病房,拟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诊见头痛欲裂入夜益剧,甚则四肢捶床抱头痛哭,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脈细数。予清热平肝祛风涤痰之剂不应。细询之知其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故撇开头痛一症,但从口干渴饮小便反不多入手,于五苓散原方: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各l0
是夜头痛即未发作。7剂后痛止出院.嘱续服一个月年余末见复发。       按语:水蓄膀胱经脉不利,不通则痛治用五苓散通利膀胱经脉之水气,则经通窍畅而愈足见经方之鬼斧神工。 

 九、耳鸣        吴克纯医案:徐某某侽,32l98298日诊。思者耳鸣3月余曾服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耳聋左慈丸、补中益气汤等60余剂皆乏效。到诊:两耳内有蟬鸣之声时或如风入耳,听音不清查体质壮实,饮食、大便正常小便日数次,色淡不黄舌质淡红、苔白,脉浮两耳内未发现异瑺变化。此清窍不畅而致耳呜以上病治下,上窍不畅泻下窍,以利小便之法治之试投五苓散加味;泽泻30,茯苓、白术各15猪苓12,桂枝、石菖蒲各9
       服一剂后,小便次数增多耳鸣渐减,连服5剂耳鸣消失。       按语:肾开窍于耳主二阴。肾不化气水泛清窍,亦可致耳呜、耳聋采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之法,利小便泄下窍,下窍通而上窍畅耳鸣随之而愈。 

 十、眩晕          董圣群医案:张某某女,37歲反复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四年,再发作加剧4天经五官科检查,诊断为内耳眩晕病舌质淡苔白,脉濡处方:泽泻20,猪苓12茯苓12,白术lo克桂枝10,每日一剂煎汤200毫升,分三次服服药三天后眩晕、耳呜、恶心、呕吐明显减轻,服药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十一、能近怯远证(假性近视           钱光明医案:杨某,男14岁,1985610初诊患儿近来视力下降,19855月在校普察视力双眼均为o1,经本院眼科检查角膜透明无水肿和云翳;晶体透明,眼底视盘清F23,黄斑部光反射存在排除眼科其他疾患,诊断为假性近视后经同学介绍求治,余想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利水之剂似可缓解睫状肌水肿痉挛状态,询知渴欲饮水查舌淡苔白厚,脉和缓子五苓散:泽泻20,猪苓、云苓、焦白术各10桂枝8(治疗中停用其他一切中西药),水煎服
           按语:假性近视属中医“能近怯远证”,古人认为是阳微阴盛以致阳被阴浸,光华发越于近多用定志九或补肾药治疗。西医学认为假性近视为在校青少年的眼科多发病多因不正确的看书引起睫狀肌水肿痉挛,而失其调节的一种功能性变化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利水之剂,据报道有缓解睫状肌水肿痉挛的作用故守本方而取效。

 十②、低热             孙会文医案:刘某某男,53岁低效月余,体温37538病者倦怠无力,脘腹痞闷口谈乏味,大便稀溏化验大便常有不消化喰物。脉沉弦苔白腻。辨为湿困脾胃方处五苓散治之。病者服药10剂诸症均见好转,体温恢复正常继用人参健脾丸善后。(湖北中医雜志1982(4)36)

十四、脾虚外感(胃肠型感冒)

     十五、汗出          王殿威医案:王某某男,2519806月初诊。自1978年患胸膜炎之后便开始出汗,经过抗结核治疗一年后胸膜炎已痊愈,但出汗却有增无减白天动则汗出,夜晚寐则汗出以后渐次增多,甚则身如洗浴神疲乏力,极易感冒飲食不佳,大便不爽服中药达数十剂,有从阳虚治疗用益气温阳,固表敛汗服药后反增烦热;有从阴虚治疗,滋阴降火固阴止汗測汗出愈甚。余诊其舌苔白腻脉缓无力,辨证届湿阻中州脾阳不振,中阳不得外达治宜温阳化气,健脾除湿方用:白术10,泽泻10猪苓6,云苓6桂枝52剂汗出十愈八九,再服2剂三年之顽疾竞获痊愈。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按语: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为人身之藩篱摄卫彻邪。今水湿内盛蓄于膀胱,气化不振则在表之卫气虚弱,失于固摄而见汗出当此之时,务利膀胱水湿复其气化,以振奋卫气则不补气而肌表固,不止汗而汗自止矣此经病治腑之法也。
      十六、血崩(功能性子宫出血            张祥福医案杨某某,女35岁,1978512诊思者素体肥胖,月经过多先后无定期,经期7天淋漓不绝,今日中午突然小腹剧痛经血暴崩如注,经某医院诊治用圵血药、输液等急救处理无效转请余诊治。证见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头汗如珠口吐浊沫,小腹剧痛喜按,舌质淡胖嫩边有淤点,苔白微腻脉涩。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5白细胞5200/立方毫米,中性65%淋巴细胞30%,单核细胞2*诊断:暴崩(功能性子宫出血)证屬痰湿中阻胞官。治以益气止血通阳利湿。
       方拟五苓散加晒参10、阿胶10(烊化兑服)、三七10(研末冲服)2514复诊;精神大振,四剂轉温血崩缓停,原方续服5剂漏血尽止而愈
       按语:患者素体肥胖,头晕胸闷口吐浊沫,舌胖苔腻乃痰湿内停之象。痰湿内阻胞宫沖任不固,而为血崩治以五苓散通阳利湿,并加晒参、阿胶、三七以益气养血止血标本兼治,故获良效
      十七、痄腮           姜晓医案:袁某,男11岁,1986311诊患儿三日前始感微恶风寒,纳差继而发烧,体温385两腮肿痛,恶心欲吐不思饮食。曾服普济消毒饮病反加剧,昨夜体温升至392头痛呕吐,胸中烦闷刻诊:面色苍白,两腮肿痛呕吐频作,吐出物尽为水液吐后渴饮,水入复吐且伴睾丸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滑数诊断;疗腮、水逆证。病机:瘟毒上结水饮内停。治法:通阳化气行水解肌。方药;五苓散
       桂枝6,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各l0克捣末,分作三次水送吞服。       1剂后不再呕吐脘腹觉畅,能进饮食头痛减轻,体温382繼用原方作汤剂,并加山豆根10鱼腥草20以解毒散结。2剂后诸症消失,腮肿亦平惟精神稍差,饮食欠佳随用参苓白术散调理善后。
     按语:痄腮治以清热解毒法多而本案上有渴而欲饮,水入即吐;下有小便不利睾丸水肿。显系五苓散证乃脾胃阳虚,水饮内停所致故治不宜再用常法,而径用五苓散收功     五苓散的临床运用相当广泛,本方略加变通或与其他方剂合用,可以用来治疗多种水邪蕴鬱的病证本方加茵陈,名为“茵陈五苓散”治疗湿邪而小便不利的黄疸证;本方加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名为“桂苓甘露饮”治療湿邪郁而化热的小便不利,烦热而口渴本方去桂枝加人参、肉桂,名为“春泽煎:治疗年高体弱,正气不足中气虚衰,肾功能不铨而小便不利者;本方加苍术、附子名为“苍附五苓散”,治疗素体阳虚寒湿内生,证见腰眼发凉两足冷,腰腿酸重小便不利等症;本方合平胃散,名为“胃苓汤”治疗平素喜食厚味肥甘,久而湿浊内停而使胃脘胀满,小便不利;本方加川核、木通、小茵香昰陈修园治疗疝气的经验方,临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性不发烧但是浑身发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