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屿水道(地名)獅,石井(地名)象青屿水道狮喉生石井。独脚联,求下联?

揭阳地都青屿讯城
青屿汛城,
位于揭阳地都镇青屿村。城汛前临榕江,该地孤峰突起,高约40米,山势陡峭,状如卧狮,与南岸象山并峙,故有“狮象守海口”之称,《揭阳县志》载:“青屿汛在县东六十里,顺治十三年(1656年)五月建,设拨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防守兵44名,巡船一员,城楼三间,敌楼二间,官署三进,并大小营房共二十七间。”
城汛全部用贝灰三合土夯筑城墙,周长360米、高5米、厚1.2米。设有大小相等东西南北4门,门高2.1米、宽1.6米。东门建有更楼一座,居高临下,能眺望东南海面。西门在青屿村。南门与对岸石井炮台的北门相望。北门通向青屿村的张厝后围,是民夫出入门户。汛内城墙筑有高6米、宽1.5米的通道。城西南建三进官署一座,是把总、外委公干及家属居住区。官署两厢有18间营房。城西南外墙建有哨房3间,城南门外20米处筑有约百米长的跑道,每10米处有长3米、高1米、宽1.5米的平埕,是昔时旋转大炮炮座的车道。
青屿讯城比较容易找到,就在海边,没有做足工课,只是在下面转转,不知道山上还有,等到回来看下资料才知道,只有等以后有空再去看看了。
这讯城现在为揭阳的文物保护单位来的。
营区内的山下处都是民房,还住着不少人,只有看到营墙了,跟一些村的寨墙差不多,
这个应该是青屿讯的南门了。从这出去是对着榕江的,不过外围给挡住,是看不到榕江的。
南外往里看。
城墙,上面这棵榕树,镇关榕。
古井,狮喉井;从这没路上去山上,就在营区又转了一下,以为就这么多了,等到回来才知道山上还有更完整大的,在下面看到的只是所有的一小部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Sina Visitor System网站建设与推广联系QQ138507
温岭县地名志
主题帖子积分
Guanwei xian&
乡以水名。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水》载:“官渭,亦名莞渭。环村皆水枉渚交奇突,有岩石坡陀负土而出,皆长寻丈。……水乡饶菱、芡,鲫、雁、银鱼胜平望、平田,蔡氏遗裔居之。”俗称莞渭蔡,为方家洋、前洋、后洋、邱家岸等地之总称。位于县境中部偏西,乡政府驻地陈家距县城6.2公里。东界田洋乡,南邻渭川、马公二乡,西连琛山乡,北接横峰镇。全乡总面积5.15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2788户,9410人,均系汉族。&
辖区明清时属第十七都。民国时设莞渭乡,抗日战争胜利后,并入旗峰乡。解放后,建政莞渭乡;1956年并入横峰乡;1958年划出,建立莞渭营;1959年改称莞渭管理区;1961年成立莞渭人民公社;1963年改称观渭公社;1981年恢复莞渭公社原名;1983年改制为乡。&
乡属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域广阔。境内河流罗布成网,四面环水的渭渚106个,系一典型水乡。1956年以来,大修水利,全乡28个河口全部筑坝蓄水,增强了抗旱能力。有耕地4913亩,其中水田4607亩,旱地306亩。&
乡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产粮区。解放前,当地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有“屯田、吉庄、高洋戴,讨米挈篮船加船”的民谣。解放后,广大人民在努力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经营多种副业,生活不断改善。1949年粮食年平均亩产200公斤,1987年平均亩产642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3009吨。乡镇企业有纺织厂、三八皮塑日杂厂、农械厂、板金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皮件厂、编织厂、塑胶厂、汽车配件厂、服装厂、机电修造厂、供销经理部等326家,其中村以上企业9家,1987年工业总产值1034万元。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28万元,人均收入656元。该乡生产的木质纽扣,系出口产品。同时经营淡水鱼、虾、河菱、珍珠蚌等养殖业。船运、捕鱼、花边、麻帽、制作棕刷、棕衣为全乡之传统家庭副业。1979年以来,全乡用电照明,邱家岸村有自来水装置。&
乡有初中1所,小学5所。卫生院1所。电影队1个。村村有俱乐部、电视室、图书室。各行政村有保健设施。西塘村临河地带有小街1条,有百货商店、饭馆等服务性行业。内河鱼鲜以及各种蔬菜日有上市。&
【方家洋村】Fangjiayang Cun&以境内方家洋得名。位于乡境西部。辖3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桥外。291户,1010人。有耕地539亩,其中水田533亩,主种水稻,兼事淡水养殖,其中以珍珠蚌为最。有村办方家洋日杂制品厂1家。&
桥外 Qiaowai&村周无桥,村内沟上有桥板铺设,俗称桥外。位于陈家南0.4公里。东南临河,村舍连接西塘村,系一块状聚落。92户,319人,蔡姓。&
陈家 Chenjia&以姓氏得名。位于乡境西北。村周临河。含田洋心聚落,系一块状水乡村落。乡中心小学在村北,为原地主庄院改建。62户,304人。&
方家洋 Fangjiayang&因地处水乡,古居方姓,故名。位于陈家西南0.5公里。西南靠河,东北有池塘。房舍多古屋,布局齐整,系一块状水乡村落。90户,332人,多蔡、童姓。&
【屯田村】Tuntian Cun&以村委会驻地屯田得名。位于乡境北部。辖本村落。169户,584人,多吴、孙姓,经营珍珠蚌养殖。有耕地297亩,其中水田274亩,主种水稻。&
屯田 Tuntian&村名由来有二说:一说因地势低洼,易积水而名。一说太平天国时,太平军曾屯兵于此得名。位于陈家东北0.6公里。村周环水,村内有河有池,系一点状水乡村落。1972年开始发电照明,1977年开始规划建设新村,现新房多于旧舍。村周有蜊灰窑、砖窑各十余支,“屯田蜊灰”远近知名。1984年被命名为县首批文明村。有初小1所。&
【下叶村】Xiaye Cun&以村委会驻地下叶得名。位于乡境东北部。辖2个自然村。321户,1062人,以农为主,兼事浅水捕捞。有耕地603亩,其中水田570亩,盛产稻谷。有机动船30艘,专事运输。&
下叶 Xiaye&古以姓氏得名。位于陈家东1.3公里。北临月河,温岭至路桥、大溪汽轮经此,有轮埠。河上横跨钢骨水泥大桥—下叶桥。含老屋、新屋、头前、对岸等聚落,系一点状水乡散村。206户,783人,多方、潘姓,相传方姓从乐清县虹桥迁入,已历十余代。有完小1所。&
西岸 Xi’an&因地处下叶西,隔两河,故名。位于陈家东1.1公里。村建河湾之畔,宇舍集中,系一块状水乡村落。55户,225人,多方姓。&
【后洋村】Houyang Cun&以村委会驻地后洋得名。位于乡境西部。辖2个自然村。358户,1129人。有耕地594亩,其中水田542亩,盛产稻谷。&
后洋 Houyang&地处水乡,在前洋之北(后),故名。位于陈家南0.4公里。村连西塘,以路为界,含后段、中央段、台门里、新屋、四台里等聚落,村舍沿河岸建,系一线状水乡村落。191户,693人,多蔡姓,以捕鱼为副业。&
吉庄 Jizhuang&因其地旧有七棵大樟树,原名七樟。后谐为今名。位于陈家东南0.8公里。村建河畔,系一线状水乡村落。77户,358人,多吴姓,以捕鱼和运输为副业。有机动运输船20多艘。&
【西塘村】Xitang Cun&以村委会驻地西塘得名。位于乡境西部。属水网平原。辖7个自然村。352户,1134人,以捕鱼为副业。有耕地605亩,其中水田547亩,盛产稻谷。&
西塘 Xitang&因村西原有一尼姑庵堂,方言“堂”、“塘”音同,故名。位于陈家西南0.3公里。村连后洋,以路为界,含楼下聚落。房舍沿河岸建筑,系一线状聚落。“文革”期间辟有小街,今每日有内河鱼鲜上市。80户,283人,多蔡姓。境内有莞渭中学。&
后龙头 Houlongtou&因地处西塘北(后),村旁河湾形似龙头,故名。位于陈家东南0.2公里。系一块状村落。31户,123人,多蔡姓。&
东园 Dongyuan&因村东有古院一座,方言“院”、“园”音近,故名。位于陈家南0.4公里。含塘屋里、后七份、楼下等聚落。村建河畔,系一块状水乡村落。60户,211人,多蔡姓。&
隔岸头 Ge’antou&因其地与西塘隔岸相望,故名。位于陈家南0.5公里。含水仓头聚落。村北临河,为一块状水乡村落。42户,172人,多蔡姓。&
吴家 Wujia&以姓氏得名。位于陈家东南0.5公里。村南临河,系一块状水乡村落。23户,91人。&
沈家 Shenjia&以姓氏得名。位于陈家东南0.6公里。村东北临水,系一块状水乡村落。25户,94人。&
汇头 Huitou&其地三面临河,以河汇得名。位于陈家南0.4公里。房舍集中,系一块状水乡村落。31户,105人,多蔡姓。&
【前洋村】Qianyang Cun&以村委会驻地前洋得名。位于乡境南部。属水网平原区。辖本村落。268户,919人,多蔡姓。有耕地471亩,其中水田452亩,主种水稻,兼事珍珠蚌养殖。有村办前洋皮革制品厂1家。&
前洋 Qianyang&地处后洋以南(前),两村隔河相望,故名。位于陈家西南0.8公里。村按规划筹建,村舍分十一行排列,今新房多于古屋,为一块状水乡村落。村北有钢骨水泥大桥—前洋桥,温岭至温西班轮经此,有轮埠。乡卫生所在其境内。有完小1所。&
【高洋王村】Gaoyangwang Cun&以境内高洋王得名。位于乡境东南部。属水网平原区。辖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高洋戴。279户,949人。有耕地519亩,其中水田491亩,主种水稻,兼事捕捞。&
高洋戴 Gaoyangdai&因地属高洋,戴姓世居,故名。位于陈家东南1.3公里。地处渭渚,村北临水,系一块状水乡村落。27户,103人。&
高洋王 Gaoyangwang&因其地原属渭川高洋,旧多王姓,故名。位于陈家东南1.3公里。村东临河,系一块状水乡村落。86户,341人,多叶、戴、王姓。有初小1所。&
桥头岸 Qiaotou’an&地处渭渚上,村西南有石桥,地处桥畔,故名。位于陈家东南1公里。系一块状水乡村落。26户,110人,多叶姓。&
毛家里 Maojiali&以姓氏得名。原名前岸,因重名,1987年改为今名。位于陈家东南1.4公里,高洋王以南。含前岸、朝西屋两块状水乡村落。66户,215人。&
岸头渭 Antouwei&因村南临河,俞姓世居,原名岸头俞,后谐为今名。位于陈家东南1.1公里。系一块状水乡村落。32户,137人。&
【洋江村】 Yangjiang Cun&以村委会驻地洋江得名。位于乡境北部。属水网平原区。辖2个自然村。173户,556人,以出售煤渣制品为副业。有耕地279亩,其中水田264亩,盛产稻谷。&
洋江 Yangjiang&以村南河道洋江得名。又因地处方园200余亩的渭渚上,形如巨舟浮江,古名船地。位于陈家东北1公里。村西北有钢架大桥—洋江桥。系一长方块状水乡村落。95户,354人,多陈姓。温岭至路桥汽轮经村南。&
汉贝庄 Hanbeizhuang&村北临河湾,湾外两河滩形如卜卦之汉贝,又多章姓,故谐名为汉贝庄。位于陈家北0.9公里。村舍按规划朝东南营建,系一长方块状水乡村落。42户,163人。&
【观渭陈村】Guanweichen Cun&因地处莞渭蔡北,陈姓世居,故名。又名莞渭陈、观陈。位于乡境西北部。属水网平原区。辖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前岸。332户,1069人。有耕地579亩,其中水田547亩,盛产稻谷。有村办温岭县鞋帽制品厂1家。&
前岸 Qian’an&因地处后水仓河南(前)岸,故名。位于陈家西北0.3公里,后岸以南。村舍按规划朝西南重建,新多于旧,成一长方块状聚落。82户,320人。&
后岸 Hou’an&地处后水仓河北(后)岸,与前岸隔河相对而言后岸。位于陈家西北0.6公里。村舍按规划朝西南重建,新多于旧,为一长方块状聚落。110户,322人。&
桥头王 Qiaotouwang&因地处清代古石桥福星桥东,王姓世居,故名。位于陈家北0.4公里。村北临河,村舍朝东南营建,为一块状水乡村落。60户,243人。&
漳浪桥 Zhanglangqiao&因地处西北清代古石桥漳浪桥畔,故名。又名沧浪桥。位于陈家西北0.8公里。今村北河上有钢骨水泥大桥1架,温西至路桥、新河班轮经此。为一块状水乡村落。21户,112人,多陈姓,以浅水捕捞为副业。&
【邱家岸村】Qiajia’an Cun&以村委会驻地邱家岸得名。位于乡境西南。属水网平原区。辖2个自然村。241户,857人。有耕地427亩,其中水田387亩,主种水稻,兼事珍珠蚌养殖等多种副业。农田机电化初具规模,有自来水装置。&
邱家岸 Qiujia’an&地处渭渚,四周环水,古居邱姓,故名。位于陈家南1.2公里。西临大陈洋港。房舍按新村规划营建,八行分列,新多于旧,为一块状水乡村落。村有10间三层楼房一幢,系村办温岭莞渭钮扣厂厂房,其产品木质钮扣,花式新颖多样,远销海外。150户,507人,多蔡姓。&
王家 Wangjia&以姓氏得名。位于陈家南0.9公里。与邱家岸隔河相望,有桥通连。系一水乡块状村落。52户,283人。&
莞渭乡各行政村沿革一览表&
.jpg (206.9 KB, 下载次数: 6)
00:26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以地理位置得名。位于县境西部。区公所驻地温峤镇中大街。北邻大溪区,东界城关镇、城北区,东南接城南区,西南临乐清湾,与乐清县隔海相望,以温岭栋为界。东北部俗称街里,西南部俗称街外。辖区于1946年建立温西区。1949年解放,仍沿用旧名。1958年改温西区为温西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温西区原名沿称至今。现辖1个建制镇,7个乡,4个居民区,70个行政村,1个自然镇,246个自然村,4个废村、2个片村。2594户,94111人,除回族2人外,均系汉族。&
全区总面积120.83平方公里。耕地49378亩,其中水田30422亩,旱地18956亩。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兼产番薯、麦类的产粮区。&
主题帖子积分
温峤镇平面图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Wenqiao Zhen&
镇以温峤得名。旧名温岭街。位于县境西部。镇政府驻地中峤上街距县城6公里。东邻马公乡,西界桐山乡,南接江厦乡,北连琛山乡。全镇总面积10.04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区,8个行政村,1个自然镇,20个自然村,2个废村。4559户,14309人,均系汉族。&
辖区清时属第十八都,称温岭庄。民国初沿用旧称。民国十八年以后先后称温岭镇、温峤镇。解放后,建政温峤镇;1958年曾一度改称温峤营,属温西人民公社;1959年重建温峤镇,沿称至今。&
镇属半山区。中南部多山,有峤山、大浪山、西源山、松山、凤凰山、孟家岙山、日冠山、鹅冠山、摇排岭等,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北部为低地,水网罗布,属丘陵区。有西岙庵、龙潭坑等2个小型水库。全镇有耕地6233.5亩,其中水田4547亩,旱地1686.5亩。桔园1101亩。&
镇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的产粮区。1949年粮食年平均亩产200公斤,1987年平均亩产696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3590吨。柑桔产量235吨。乡镇企业有五金修配厂、仪表五金社、造纸厂、胶木服装厂、贝壳厂、工艺美术厂、耐火电瓷厂、罐头食品厂、文具纸箱厂、电讯电器服务部、仪表机械厂、排风扇厂、供销经理部等35家,其中村以上企业25家。1987年工业总产值1766万元。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31万元,人均收入504元。1981年以来,除鹅冠山外,户户用电照明。&
境内有完全中学1所,小学3所。卫生院2所。文化站、影剧院、电影放映队各1个。各行政村有保健设施。&
温峤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1926年就有张岳生等人在温岭街从事党的秘密活动。1928年建立了中共温岭街支部,历时6年,并组织农会,为创立西区红色游击区作出较大的贡献。日,经台州地区批准,划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
温峤 Wenqiao&自然镇。地以近邻峤山得名。又名温岭街。位于乡境中南部。晋时,其地为永嘉、临海两郡之界。其后,又是温台二州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宋代,其地曾设“关”、“驿”,成为商船交会,人烟稠集的集镇,称峤岭镇。元、明间改称温岭街。民国三年(1914年),太平县易名温岭,称为温西。1949年5月解放,1951年成立县建制镇,遂名温峤至今。位于县城西北,东南西三面靠山,龙鸣溪由南入境往北,水注西月河河头,是一山水相间的狭长谷地。公路通县城、大溪、坞根、沙山、大球等地。由此始发的内河班轮可直达县内各大集镇及黄岩县路桥、金清二地。其西南即江厦港,通乐清湾直至外海,水陆交通便利。其地有古老主街一条,分上街、中街、下街三段,上街往南,下街向北。街东临注:图西北端“桐山溪”取消溪,隔溪又一单边街道,故又有前街,后街之分。近年新拓中大街、西大街等新型大街数条,集镇面貌为之一新。街有市,农历一、六日为大市,三、八日为小市,赶集者来自全县各地及乐清、玉环、黄岩等邻近地区,每市上市人数约三万五千余人,商品云集,贸易兴盛,是县西唯一海陆沟通、商业繁荣的重要集镇。有4个居民区,2个行政村。663户,1633人,以经商、务工为主。街区有温岭砖瓦厂、温岭轻工机械厂、温岭塑料二厂、区完全中学、区中心小学、区医院、镇卫生院、影剧院、文化站等企事业单位。是温西区、镇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青石桥居 Qingshiqiao ju&以居委会驻地青石桥得名。原名第一居。1958年5月建居。177户,444人,分别居住上街、青石桥以南。&
青石桥 Qingshiqiao&因其地原有青石平桥一座,故名。今桥废,旁有清代圈井一口。在上街街区,农户居民杂居。&
打铁桥居 Datieqiao Ju&以居委会驻地打铁桥得名。原名第二居。1958年5月建居。205户,481人。&
打铁桥 Datieqiao&前以打铁铺集中开设桥畔得名。地处上街与中街、后街交接处,桥为石铺平桥,桥畔有温西影剧院。&
新桥头居 Xinglaotou Ju&以村委会驻地新桥头得名。原名第三居。1958年5月建居。142户,355人。&
新桥头 Xinglaotou&旁有石铺一孔平桥—“鼎州桥”,谐为新桥。地处兴峤路,是沟通前后街的通道。桥下有水,雨季可通船。&
河头堂居 Hetoutang Ju&因地处河头堂,故名。原名第四居。居委会驻地张老桥。1958年S月建居,139户,353人。&
河头堂 Hetoutang&因地处西月河河头,旁有佛堂,故名。系中大街与前后街交接处,温峤之中心地带。解放初期,其地原有石桥两座,中有戏台,今夷平。&
中峤上街 Zhongqiao Shangjie&中峤街古称温岭街,也称前街,因与县重名,故以温峤之另一古称名之。其地水自南而北,因处南段,简称上街。南起樟树下,北止莲池路打铁桥,长500米,宽4.5米,石板路面,系老街道。温西区中心小学、粮油供应站、镇卫生所、麻帽社在其侧。&
中峤中街 Zhongqiao Zhongjie&为中峤街中段,故名。简称中街。南起莲池路打铁桥,北止中大街河头堂。长155米,宽3米,石板路面,系老商业街道,贸易兴旺。街区有财税所、棉百商店、大众饭店等。&
中峤下街 Zhongqiao Xiajie&为中峤街北段,故名。简称下街。南起中大街河头堂,北止古城门洞,长320米,宽3.5米,石板路面,系老商业街道。沿街有国药店、副食品第二门市部等。&
后街 Houjie&在中峤中街、中峤下街东。中隔一溪,平行延伸,相对中峤街而称后街。系单边街道。南起莲池路,北止内河轮埠头,长530米,宽4米,水泥路面。沿街有区土产商店、文化站、房管所、航运社等。&
西大街 XiDajie&为新兴的商业大街,因在西,故名。始于1985年4月,成于1986年底。南接镇东公路,北止中大街,长774米,宽21米,水泥路面。两侧皆三层以上新式楼房,颇具现代规模。&
永宁街 YongningJie&东汉时,温峤属永宁县,街名寓永保安宁之意。南起中大街,北止丹凤路,长335米,宽10米,泥石路面。1985年至1987年间拓建。系商业街道。&
龙鸣路 Longming Lu&南对龙鸣山,西傍龙鸣溪,路以山、溪得名。南起温西中学,北止中大街,长350米,宽5米。泥石路面。旁有供电所等。&
永宁北路 Yongning Beilu&因路处永宁街北。故名。南起丹凤路,北止柴市路,长300米,宽10米,沙石路面。1987年6月动工,&
尚在修建中。&
竹园路 Zhuyuan Lu&古时路旁有竹园,后建房,遂称竹园路。南起戴家祠堂,北止卷洞桥,长280米,宽6米,泥石路面。住宅区。&
菜场路 Caichang Lu&以小菜场得名。南起中大街,北止轻工机械厂,长200米,宽6米,泥石路面。供销社商店在其旁。&
河头路 Hetou Lu&因东傍河流源头,故名。南起古城门洞,接中峤下街,北止东风桥柴市路,长195米,宽5米,卵石路面。沿路有造船厂、搬运站、红砖厂埠头等。&
文化路 Wenhua Lu&以规划文化区得名。系原六柱坊弄头开拓而成。西起镇西公路,东止下湾头,长370米,宽5米,泥石路面。区中学、区中心小学、上街村委会皆在路侧。住宅区。&
春亭路 Chanting Lu&以古温峤八景之——“红亭早春”得名。西起镇西公路,东止中峤上街,长185米,宽11米,沙石路面。综合市场在路侧。&
宝井路 Bao jing Lu&中有“三宝井”,水甘,久早不涸,故名。西起镇西公路,东止竹园桥,长315米,宽11米,沙石路面。原一段称溪坑头。派出所、工商所在其间。多公房。&
古井路 Gujing Lu&以温峤八景之一—“古井甘泉”得名,简称“古井”。西起镇西公路,东止龙鸣路,长270米,宽8米,沙石路面。原一段称水井弄头,路侧有镇人民政府、工商银行、镇城建服务部等。&
莲池路 Lianchi Lu&以原两池塘相连得名。西起镇西公路,东止龙鸣路石板桥,长290米,宽14米,沙石路面。原一段称当店墙弄头。旁有邮电局、商场、影剧院、二塑厂、旅馆等。&
中大街 Zhong Dajie&因位于镇建成区之中心,街道宽阔。故名。曾名解放路,其中段古称河头堂。日由原有街道拓建而成。西起镇西公路,东止农技站,长273.6米,宽18米,水泥路面。系镇商业中心大街。区医院、农业银行、邮电局营业处、区公所及棉百、五金、副食品门市部等皆在街区。街东有一机耕路接镇东公路。&
望月路 Wangyue Lu&以温峤八景之——“犀牛望月”得名,简称“望月”。由原陈家里弄头拓宽而成。西起镇西公路,东止永宁街,长80米,宽8米,泥石路面。住宅区。&
永丰路 Yongfeng Lu&以其原高级社旧称得名。在中街村。西起镇西公路,东止永宁街,长70米,宽8米,泥石路面。住宅区。&
兴峤路 Xinggiao Lu&以东首石桥—新桥头谐音得名。西起永宁街,中交中峤下街,东止菜场路,东西两段原称衣裳巷、德和弄头。长130米,宽2米,规划拓宽至8米。石板路面。住宅区。东首有县轻工机械厂。&
丹凤路 Danfeng Lu&取温峤八景之“西原丹灶”、“鸾凤朝阳”各一字为名。西起镇西公路,东止搬运埠头,长115米,宽10米,沙石路面。沿路有区食品站、搬运车库、五金冲件厂、电器元件厂等。&
柴市路 Chaishi Lu&以旧柴草市场得名。西起镇西公路,东止船埠,长40米,宽14米,水泥路面。西首有红砖厂。&
镇东公路 Zhendong Gonglu&以方位得名。为温岭至江厦公路之一段。南起温西车站,向东北延伸至许宅村,长1420米,宽8米,沙石路面。沿路有变电所、温西中学、温西区中心小学、焊接材料厂、机械铸造厂、板金厂、驾驶室修造厂等。&
镇西公路 Zhenxi Gonglu&以方位得名。为温西至大溪公路之一段。南起温西车站,北至红砖厂,长1700米,宽7米,沙石路面。路旁有信用社、镇罐头厂等。&
环镇东路 Huanzhen Donglu&以方位得名。原称后庄前。南起镇东公路,北至温西饲料厂,长550米,宽5米,泥石路面。沿路有许宅村委会、粮仓、轻工冲件厂等。&
环镇北路 Huanzhen Beilu&以方位得名。旧称田洋邵前。西起镇西公路,东交环镇东路,长650米,宽3.5米,泥石路面。供销社仓库在其侧。&
中学弄头 Zhongxie Longtou&因温西中学在其侧,故名。西起中峤上街,东交镇东公路,长155米,宽2米,卵石路面。住宅区。&
张家弄头 Zhangjia Longtou&因旁有张家里,故名。西起张家里,东止中峤上街,长50米,宽2米,卵石路面。住宅区。&
牛场头 Niuchangtou&因旁有旧牛市场,故名。西起西大街,东止中峤上街,长100米,宽5米,泥石路面。住宅区。&
程太祥弄头 Chengtaixiang Longtou以原酱酒店得名。西起中峤上街,东接竹园路,长95米,宽2米,泥石路面。住宅区。&
当店后 Dangdianhou&因其前旧有当店,故名。南起后街,往东折北至小菜场口,长120米,宽2米,泥石路面。住宅区。&
春和弄头 Chanhe Longtou&因弄旁有春和里,故名。东起中峤下街,西止谢家后门,长75米,宽2米,泥石路面。住宅区。&
【上街村】Shangjie Cun&以村委会驻地中峤上街得名,简称上街。位于乡境东部。辖1个自然村,1个废村。625户,1790人有耕地787亩,其中水田357亩,主种番薯、水稻。山林1100余亩,其中茶园30余亩,余皆松林、茅草山。&
孟家岙 Meng jia’ao&因地处山峡谷地,古多孟姓,故名。位于上街东0.5公里。北对水网平原,龙鸣溪经此。含四透里、赵庵后两块状聚落。150户,607人,杂姓。有孟家岙水库1个,旁有“林兰卧醉”石。&
孟家岙山头 Mengjia’aoshantou&以地处孟家岙山头得名。位于上街东0.8公里。现村民皆迁山下,遂成废村。&
【中街村】Zhongjie Cun&以中街得名。原名下街,因重名,1981年改为今名。位于上街北1公里。辖3个自然村,1个废村,村委会驻地下街。506户,1655人,其中街区农户480户,并有户口在外的商业户、手工业户,杂姓。有耕地868亩,其中水田475亩,主种水稻、番薯。山林1000亩,其中杉林、茶园、竹林150余亩,余皆松木、茅草山。有村办温岭县温峤五金冲件厂1家。&
鹅冠山 Eguanshan&因村旁有山,形如鹅冠,故名。位于上街西1.5公里。村舍大多建于山间谷地,也有建于山岗,系一点状山村。40户,162人,多潘姓。&
西岙庵 Xi’ao’an&因其地西靠山,东临岙地,古有坟庵,故名。位于上街0.7公里,鹅冠山东麓。村舍沿山脚建,系一线状山岙村落。20户,63人,多潘姓,大多由鹅冠山迁入。&
横峰岗 Hengfenggang&因地处山岗,以岗得名。位于上街西南1.5公里,大狼山西侧。4户,22人。&
摇排岭 Yaopui ling&原名杨牌岭,后谐为今名。位于上街西北1公里。废村。&
【上珙村】Shanggong Cun&以村委会驻地上珙得名。位于乡境西北。属半山区。辖4个自然村。523户,1845人。有耕地1257亩,其中水田986亩,主种水稻、番薯。山林600余亩,除杉、茶30余亩外,余皆松林、茅草山。&
上珙 Shanggong&
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垌山,塔岙瑞峰之南,两山夹溪,三面回抱若界围然,因氏山曰垌,俗呼上珙,音讹尔。”地以山名。位于上街西北2.8公里,上珙山以东。通拖拉机路。含项家、王家、杨家等三块状聚落。190户,772人,除务农外,兼营产销咸菜,同时利用旱地,种桑养蚕,遍及全村。有完小1所。&
格里 Geli&因其北之前山与焦湾分隔,原名隔离,后谐称“格里”。位于上街3公里。村舍沿山脚建,系一线状山边村落。21户,282人,多潘姓,相传自焦湾分此,夏姓次之。&
石门 Shimen&地处礁山、前山之间,相距数丈,如石砌门户,故名。又名石门路廊。位于上街北3.3公里,格里之西。山峡有路廊。村舍建于两山南麓,线状分布。村南有拖拉机路通温峤。61户,252人,多潘姓。&
田杨 Tianyang&村周皆田,又多杨姓,故名。位于上街西北2.8公里。西南近山,东临水网平原,系一块状聚落。102户,407人。&
【赵桥村】Zhaoqiao Cun&以村委会驻地赵桥得名。位于乡境北部。辖本村落。208户,699人,多姓赵。有耕地478亩,其中水田450亩,盛产稻谷。&
赵桥 Zhaoqiao&地以村旁石桥得名。据清《嘉庆太平县志·梁津》载:“赵桥,在温岭北。”相传此桥系以古时建桥人姓氏为名。现桥已拆。位于上街北2.2公里。村东傍河,系一块状平原村落。&
【山下村】Shanxia Cun&以村委会驻地山下得名。位于乡境北部。辖本落村。242户,843人,多陈姓,以产销咸菜为副业。有耕地486亩,其中水田391亩,盛产稻谷。山林100余亩,多为松林、茅草山。&
山下 Shanxia&因地处西源山(现名平山)下,故名。位于上街北2公里。东南傍河,与张老桥村隔河相望,有三架水泥桥相连。村舍建于河畔,为一块状平原村落。东北隔河处为温峤镇中心小学,旧名更楼小学。&
【张老桥村】Zhanglaoqiao Cun&以村委会驻地张老桥得名。位于乡境北部。辖2个自然村。434户,1555人。有耕地881.5亩,其中水田625亩,盛产稻谷。地近街区,有拖拉机、三轮卡等,运输业发展较快。&
张老桥 Zhanglaoqiao&地以境内一石砌平桥为名。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西源山,在县西十二里,本名西仙源。……唐张兆期修真于此。……在其下……有桥口西源桥,一名张老桥。”位于上街北1.7公里。温岭至大溪公路经村西南。东北环河,西南靠西源山,为一弧形带状聚落。村有街,长100余米,宽3余米,南连温峤街,沿街多店铺。农户120户,443人,多陈姓。居民102户。温西农副产品加工收购站设此。&
下街河头 Xiajiehetou&因地处温峤街北,连接下街,紧靠月河河头,故名。位于上街北1.4公里。温岭至大溪公路傍村西西源山下而过。东傍西月河,村舍沿河岸建,系一线状聚落。81户,312人,多郑姓,以运输为主要副业。温岭砖瓦厂、温西生产资料供应站、温西造船厂皆在境内。&
【前洋下村】Qianyangxia Cun&以村委会驻地前洋下得名。位于乡境北部。地处水网平原。辖4个自然村。446户,1541人。有耕地887亩,其中水田835亩,盛产稻谷。山林180亩左右,多为松林、茅草山。有村办温岭县五金工具厂、温岭县刀刃工具厂等。&
前洋下 Qianyangxia&地处西源山东平原,又多夏姓,原名前洋夏,后谐为今名。位于上街北1.9公里。四周环水,东近西月河,系一线状水乡村落。161户,622人,除务农外,大多从事家庭五金加工,是县内闻名的五金加工专业村。其产品有锯条、锉刀,远销全国各地。&
三佰圩 Shanbaiwei&因地处四面环水之渭渚,面积三百亩许,故名。又名三佰亩圩。今河道一截被填。位于上街北1.4公里。其地五金工具加工普及,可与前洋下媲美。81户,305人,多夏姓。有影剧院1个。&
上双瑞 Shangshuangrui&据传古以其地两棵大樟树得名。后谐为今名。位于上街北2公里。村西傍河,系一块状水乡村落。90户,361人,以加工篾器为副业。&
下双瑞 Xiashuangrui&地处上双瑞东北,相对上双瑞而言下双瑞。位于上街东北2.5公里。村西傍河,与上高丘隔河相对,系一块状水乡村落。50户,206人,以编织篾篮、篾篰为副业。&
【许宅村】Xuzhai Cun&以境内许宅得名。位于乡境东北。辖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后庄。256户,919人。有耕地589亩,其中水田428亩,盛产稻谷。山地100余亩,以松林、柴草山为主。&
后庄 Houzhuang&因当地群众称温峤街东面田垟为后洋,地处其东,故名。位于上街东北1.2公里,凤凰山西麓。与许宅隔山背向,有小岭路相通。西对平原,村舍沿山脚建,系一线状山边村落。60户,243人,杂姓。&
许宅 Xuzhai&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丁岙,在松山麓,宋丁少云世居于此。于时缘涧被壑十数里,营造亭馆……今地有余桑,墉无尺雉,因宅之毁,讹称许宅。”原名丁岙。位于上街东北1.2公里。村建凤凰山南麓,孟家岙山北麓,温岭至温州公路经此。西有简易公路直通温峤街。房舍分布公路两侧,系一山边线状村落。90户,350人,古居许姓,今多孙姓。&
田洋邵 Tianyangshao&村周皆水田,又多邵姓,故名。位于上街北1.2公里。东北临西月河,西近河头,为一块状水乡村落。村前横亘拖拉机路。60户,252人。&
东寺书院 Dongsishuyuan&东依下凤山,村有宋代书院,原称东屿书院,后谐为今名。位于上街东北1.6公里。为一山边小村。3户,仇、林姓,今迁居他处,遂成废村。&
温峤镇各行政村沿革一览表&
.jpg (208.42 KB, 下载次数: 6)
00:30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Magong Xiang&
以马公桥得名。位于县境西北。乡政府驻地西营距县城4公里。温岭至温西公路经此,设停靠站。东与渭川、莞渭两乡毗邻,南连城关镇,西界温峤镇,北接琛山乡。全乡总面积8.93公里。辖8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2889户,10192人,均系汉族。&
辖区明清时属第十九都,民国时属虞岙乡。1949年解放,1951年建政马公乡;1956年并琛山、焦桐二乡为马公大乡,吴岙为其驻地,辖马公、温峤、琛山;1958年分别称马公营、温峤营、琛山营,属温西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马公管理区;1961年成立马公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为乡。&
乡南部为山区,有吴岙山、管鉴山、凤凰山等。境西边缘有如堂山尖和碗头山、螺屿等小山,山地面积约占2平方公里。余皆水网平原,有琛马河、横泾、吴岙泾、漳河头、大水甸等河道。西月河、莞渭河傍乡北部边境经过,可通航运。有耕地6479亩,其中水田5184亩,旱地1295亩。海塘桔园1263亩。其地有山有水有平原,农林牧副渔均衡发展,是一个富饶的高产地区。&
乡是以主种水稻、番薯,兼植麦、豆、油菜等作物的产粮区。1949年粮食年平均亩产200公斤许,1987年平均亩产606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3552吨。乡镇企业有五金铸造厂、绝缘材料厂、塑料制品厂、电子仪器仪表厂、标牌厂、供销经理部等16家,其中村以上企业8家。花边、麻帽是其传统家庭副业。1987年工业总产值785万元,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17.5万元,人均收入475元。&
乡有初中1所,小学6所。其中完小4所。卫生院1所。电影放映队1个。各行政村有保健设施。山田里村有明成化以前的青霄寺遗址。&
【吴岙村】Wu’ao Cun&其地三面环山,东有吴岙岭,村以岭名。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虞岙山,在十九都。……县北五里有虞岙岭。……”后演变为吴岙。位于乡境南部。辖3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范家。518户,1814人。有耕地1073亩,其中水田639亩,主种水稻、番薯。山林1000余亩,其中茶园40亩,桑林50亩,杉木30亩,余皆薪炭林。有村办吴岙缝纫机械厂1家。&
范家 Fanjia&以姓氏得名。位于西营南1公里,吴岙山、管鉴山中间谷地。通机耕路。有蚕房十间,为县桑蚕饲养点之一,村内外多竹木。211户,950人。乡中心小学在此。&
西营 Xiying&村名系相对其东之中庄河头而言。位于乡境中部,吴岙山东麓。温岭至温西公路经此,设马公停靠站,公路两旁有百货商店、饮食店、卫生院、马公初中。系全乡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之中心。132户,465人,多邵姓。&
大岭坦 Dalingtan&村处峤山大岭下,其地平坦,故名。位于西营南1.2公里,范家以南。村舍紧连,同傍吴岙小溪。112户,342人,多邵姓。&
【碗头山村】 Wantoushan Cun&以村委会驻地碗头山得名。位于乡境东北。辖3个自然村。215户,722人。有耕地545亩,其中水田467亩,主种水稻、番薯。山场100余亩,种植杉、松、毛竹等。&
碗头山 Wantoushan&地以山名。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碗头山,山形正圆,象覆碗,石白粲然,与罗屿相对,土人呼为饭箩。”位于西营东北1.5公里。东依如堂山尖,北连碗头山,其旁有清代一孔平铺石桥—白石桥,1955年修建,改称复兴桥。桥畔有井,久旱不涸。东有明万历间僧如地创建的至善堂,又名如堂,现为向阳小学校址。神童门集镇在其东1公里,有轮埠,通全县各镇。83户,266人,多邵姓,其祖先自吴岙迁此,以农为主,兼营杉木、毛竹等林业。&
马公桥 Magongqiao&其地有二桥,一曰马公桥,一曰马安桥。清《光绪太平续志·津梁》载:“马公桥、马安桥,在虞岙庄。”村以桥名。桥名由来,传说有二:一说,古时有一老翁,策马一跃过河,传为美谈,后人在此建桥,以此命名。另一说,从前其地有一养马夫妇,饲马于山头马(小村),晚年夫建一孔石桥,名马公桥,后其妻又建三孔石桥,名马安桥,故又有小马公、大马公桥之称。位于西营东北1公里。村周皆水田。62户,243人,多邵姓。1951年曾为乡政府驻地。&
大卜殿 Dabudian&因其地旧有太卜猴王佛殿,村以殿名,原名太卜殿,后演变为今名。位于西营东北1公里,如堂山尖下。系一山边村落。52户,182人,多王姓。&
【横泾堂村】Hengjingtang Cun&以村委会驻地横泾堂得名。位于乡境西北。境内外河泾纵横。辖3个自然村。485户,1580人。有耕地1092亩,其中水田1066亩,盛产稻谷。&
横泾堂 Hengjingtang&村南横亘横泾河,河畔古有和尚堂,故名。位于西营西北1.5公里。村周环水。41户,162人,多杨姓。村南临河,有横泾路廊,其旁有古石桥,清《光绪太平续志》称镇宁桥。有完小1所。&
小泾 Xiao jing&地处月河南岸,村内有支流俗称小泾,故名。曾名小泾张。位于西营西北1.8公里。241户,915人,多金、吴、刘姓。&
前王 Qianwang&因地处洋潘后岸南(前),旧多王姓,故名。位于西营北1.5公里。河川环村,含大洋王聚落。112户,411人,多陈、罗姓。&
【螺屿村】LuozuCun&以村委会驻地螺屿得名。位于乡境北部。境内外河浜交错。辖2个自然村。362户,1275人。有耕地897亩,其中水田813亩,盛产稻谷。特产有柑桔等。&
螺屿 Luoyu&因村北紧靠螺屿,地以山名。位于西营北1.5公里。村舍傍山建筑,形似长蛇。近年房前屋后,广种桔柑、高橙,产量逐年增加。村西河上有闸,螺屿山上原有庙宇,供石佛,解放初拆除。今建有篮球场、俱乐部、图书室等。村边原有古石建螺壳桥,1975年改建为水泥桥。246户,963人,多邵姓。&
前蒋 Qianjiang&地名出处无考。位于西营北2公里。村周环水,为一水渚。东南两方有桥,西有渡船过河。72户,260人,陈姓,相传自福建迁此已有七世。&
【芷胜庄村】Zhishengzhuang Cun&以村委会驻地芷胜庄得名。位于乡境东北部。境南近山。辖2个自然村。294户,1055人。有耕地675亩,其中水田635亩,主种水稻。&
芷胜庄 Zhishengzhuang&其地古有庄园,土地肥沃,芳草茂盛,故名。位于西营东北2.5公里。村周环水。神童门市集在其东南1公里。181户,665人,多郑姓,分三房族,据传迁自福建。&
新基 Xinji&因其地建村较迟,故名。位于西营东北2.3公里,神童门以北。河泾环村。村南有新水泥桥1架。82户,341人,杂姓。&
【下岙村】Xia’ao Cun&以村委会驻地下岙得名。位于乡境西部。辖4个自然村。568户,2002人。有耕地1257亩,其中水田966亩,主种水稻、番薯。山林400余亩,产松、杉,其中茶园40亩,产茶叶。&
下岙 Xia’ao&因地处吴岙山北麓三个小山岙之末(下),故名。位于西营西0.4公里。温岭至温西公路经此。其地有山有平原。产优质高橙,并有苗木外销,远近闻名。261户,1007人,多邵姓。有完小1所。&
水仓头 Shuicangtou&村东原有水仓(池塘),村以塘名。位于西营西北1.5公里,凤凰山以东。系一山边村落。82户,342人,多罗姓。&
中岙 Zhong’ao&因地处吴岙山西麓,居三个小山岙之中,故名。位于西营西0.5公里。38户,153人,多李姓。&
小岭下 Xaolingxia&因地处峤山小岭下,故名。位于西营南0.5公里。三面靠山,西临山岭谷地。92户,343人,多郭姓。&
【吴山村】Wushan Cun&因地处吴岙内,东南靠山,故名。位于乡境东南。辖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亭头。村落分布于温岭至温西公路两侧平原,东南靠山,属半山区。335户,1237人。有耕地810亩,其中水田545亩,主种水稻、番薯。山林720亩,以松为主,兼植茶、桑。&
亭头 Tingtou&其地靠山,多坟墓,有坟亭,村以亭名。位于西营东南1公里。温岭至温西公路穿村而过。61户,223人,多邵姓。吴山完小设此。其东吴岙岭头有古寺万松堂,明《嘉靖太平县志》有其记载。今仅留破岸残垣,一八旬老翁居之。&
中庄 Zhongzhuang&因地处吴岙岙口中心,村北有中庄河,故名。又名中庄河头。位于西营东0.5公里。温岭至温西公路经村南。50户,213人。&
下基岙 Xiaji’ao&因地处下基山山岙内,故名。位于西营东北1.5公里。东界城北区。81户,304人。村边原有净志堂,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寺院》载:“澄心堂,在温岭,旧名志净,乾隆间僧照詷募创。嘉庆十年灾,僧原说重建,左近并建有净志堂。”堂有两幢,20余间,解放初拆去。&
前王 Qianwang&地名出处无考。位于西营东南0.7公里。公路经村北。地处田畈中心,系一块状平原村落。71户,285人,杂姓。&
山田里 Shantianli&因地处官鉴山北麓,其祖先曾在山谷里垦田一片,故名。位于西营东南1.2公里,北连前王,为一块状山边村落。40户,132人,多陈姓,世居已12代。据清《嘉庆太平县志》载:其地“旧有青霄寺,相传为明成化年间抄废。”现村舍大多建于旧寺基,遗迹屡有发现。&
【王小田村】Wangxiaotian Cun&以村委会驻地王小田得名。位于乡境南部。辖2个自然村。89户,336人。有耕地148亩,其中水田53亩,主种番薯。山林1200亩,其中茶园120亩,竹园20亩,杉木60亩。1968年全村通电。&
王小田 Wangxiaotian&地处管鉴山巅,又名王小田山头,海拔高254.2米,简称王小田。位于西营南1.5公里。南邻城关镇,有石磴通道,极陡。村周群山环绕,梯田密布,竹木茂盛。有拖拉机路沿山坡回旋通达,连接公路。60户,243人,多谢姓,世居已八代。有初小1所。&
奇岩里 Qiyanli&因其地原有一石如旗,高数丈,见者称奇,村以岩名。今岩无存。位于西营东南1.8公里,邻王小田村。24户,92人,多林姓。&
马公乡各行政村沿革一览表&
.jpg (169.69 KB, 下载次数: 9)
00:32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Chenshan Xiang&
以乡政府驻地琛山得名。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6.9公里。自东而北,与横峰、莞渭、马公、温峤、桐山、部渎诸乡镇毗邻。全乡总面积12.4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1个废村。3 567户,12679人,均系汉族。&
辖区明清时属第十七都。民国时属旗峰乡。1949年解放,1951年建政琛山乡;1956年并入马公乡;1958年由马公分出,称琛山营,属温西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琛山管理区;1961年成立琛山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为乡。&
乡境西北皆山,有下望头山、饭■尖、楼旗山、焦湾山等,其中以楼旗尖为最,海拔高度359.8米。东南部一片沃野。月河流经境内,接连琛山至温峤之桐山溪,两河多湾泾,有楼旗泾、上河头、下河头、桠权泾、上墩河头、珠村河头、焦湾河头等,河泾成网,灌溉、航运两利。系一山水、田地相兼的半山区。有耕地7518亩,其中水田6741亩,早地777亩。海塘桔园1292亩。山林7300亩,以松木、茅草山为主,间有果园。焦湾杨梅、茶叶、李、柿,楼旗水蜜桃为当地之主要土特产。&
乡以种植水稻、麦类、油料等作物为主,兼营淡水养殖、蘑菇种植、蚕桑等副业。1949年粮食年平均亩产200公斤,1987年平均亩产650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4573吨。乡镇企业有农机厂、板金厂、日用工艺厂、家具厂、供销经理部、基建队等33家,其中村以上企业8家。1987年工业总产值144万元,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74万元,人均收入400元。&
乡有初中1所,完小7所。卫生院1所。电影放映队1个。各行政村有保健设施。境内古有焦湾之妙严寺,楼旗之惠众寺,现仅存遗迹。&
琛山早在1926年就有地下党的活动,并建立了中共琛山支部、工会、农会,开展了罢工、抗租反霸、冲富济贫的斗争。日经台州地区批准,划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
【琛山村】 Chenshan Cun&以村委会驻地琛山得名。位于乡境东部。辖本村落。409户,1422人,金、周、刘、林诸姓杂居。有耕地754亩,皆水田,盛产稻谷。山地500余亩,以松林、茅草山为主,间有桔园和少量茶园。&
琛山 Chenshan&地以村后楼旗山的支脉琛山为名。古称莘山,曾名深山,后因地主庄园多,古屋建筑多,有围墙,有堡垒,富名满县内,遂被雅化为琛山,并有“琛山里”之称。又名下墩。位于乡境中部偏东。通汽船。村舍建于山麓,村南沃野成片,河道成网,两河湾至村前,西称上河头,东称下河头。村之范围大,房舍散,因又有上河头、下河头、大台门、山嘴头、店前、后山等小地名。村内有小街,纵横成丁字。1980年&
注:图东南标注二个“桐山溪”取消立市,逢农历三、八日集市。境内有乡初中、乡中心小学、温西粮食分仓等单位。&
【楼旗村】 Louqi Cun&以村委会驻地楼旗得名。位于乡境西北部,属半山区。辖&
2个自然村。478户,1648人。有耕地1059亩,其中水田669亩,主种水稻、番薯。山林1600亩,其中桔园30亩,杉林30亩,杨梅5000余株,余皆松林、茅草山。今村内有农户专事种桑养蚕,初具蚕桑专业村规模。&
楼旗 Louqi&地以山名。据明《嘉靖太平县志·地舆上》载:“楼旗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一曰娄崎,又呼为天马。山极雄峙,海舶率视为向背,故称楼上旗。”明谢铎亦有诗云:“参差石外峰,仿佛楼上旗……”位于深山北1公里,通拖拉机路。村建楼旗山东北麓,南临水网平原,村中有溪,村北有楼旗岭,系一山谷块状村落。302户,1208人,多金姓。产闻名县内的优质“楼旗水蜜桃”。村旁古有惠从禅寺,今仅存遗迹。&
河头洋 Hetouyang&因地处楼旗泾河头,南濒水网平原,故名。位于琛山东北0.8公里,村北近饭箅尖(117.4米),东有石头岭、黄泥岭,通横峰镇。村舍集中,系一山边块状村落。112户,363人,多陈姓。&
【西焦湾村】XiJiaowan Cun&以村委会驻地焦湾得名。位于乡境西部,属半山区。辖3个自然村。507户,1766人。有耕地928亩,其中水田816亩,主种水稻。山地2000余亩,其中杉林300亩,茶园100余亩,采用机器制茶,年产茶叶百担左右。杨梅树近两万株,遍布山麓,余均松林、茅草山。&
焦湾 jiaowan&地以山名。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嶕山,自嵩岩逾茅岭,有峰孤起,尖耸类海中童嶕,涧路纡折,回旋九曲,是有嶕湾之称……”后演变为今名。位于琛山西2.5公里,通拖拉机路。西北靠山,有岩山岭、焦湾岭、缠死岭头,通部渎、桐山;南对前山;东临水网地带。焦湾河头至村南通水路,房舍沿山麓建,系一山岙线状村落。282户,1115人,多潘姓。产杨梅、李、柿等水果。有完小1所。村西山岙处有明代妙严禅寺遗址。&
上岙 Shang’ao&西南靠焦山,地处山岙内,故名。位于琛山西3公里,通拖拉&
机路。村舍集中岙内,系一块状山村。112户,493人,多潘姓,以农为主,兼事小商。&
前山 Qianshan&因村南以晒网山(即前山)为屏,地以山名。位于琛山西2.3公里。村舍建于山麓,翠竹掩映,系一线状小村。5户,22人。&
【北珠村】Beizhu Cun&以村委会驻地珠村得名。位于乡境西部,属半山区。辖2个自然村,1个废村。434户,1583人。有耕地1025亩,其中水田896亩,主种水稻。山地1300余亩,其中茶园30亩,杉林100亩,余皆松林、茅草山。&
珠村 Zhucun&地处楼旗山南麓,南对水网平原,双溪环抱,水珠飞溅,故名。位于琛山西1.5公里。含方家里、徐家、叶家、杨家、三透里等小聚落,系一线状山村。341户,1406人,杂姓。有完小1所。&
垄里 Longli&因地处山岙里,故名。位于琛山西1.5公里。一溪串村,竹木茂盛,系一块状聚落。22户,107人,多方姓。&
山田堂 Shantiantang&因地处山上,原有道人堂、尼姑堂,故名。今居民尽迁山下,已成废村。&
【上墩村】Shangdun Cun&以村委会驻地上墩得名。位于乡境西南。辖3个自然村。332户,1118人。有耕地667亩,其中水田635亩,盛产稻谷。山地500余亩,以松林、茅草山为主,间有小量茶山。&
上墩 Shangdun&因其地与琛山原有土墩,上墩居西(上),故名。位于琛山西南0.7公里,楼旗山南麓。靠山面河,通水路。房舍集中,原为块状聚落,今村舍新建于山麓,西连珠村,东接孙家里,村形遂变。其地在公社化期间,曾为公社驻地。222户,867人,多杨姓,张、孙次之。&
孙家里 Sunjiali&以姓氏得名。位于琛山西南0.9公里。北靠楼旗山。南临平原,村舍沿山麓建,系一线状聚落。31户,117人。&
上三碰桥 Shangsanpengqiao&村东原有一孔平铺石桥,因桥洞狭窄,河道急转,过往船只在此大多碰三碰,故名。现该桥已改建为水泥大卷洞桥。位于琛山东南0.6公里。村处河道交汇处,系一块状水乡村落。北有红旗大桥,南有轮埠。22户,86人,多王姓。&
【莞渭童村】 Guanweitong Cun&以村委会驻地莞渭童得名。位于乡境东南。辖6个自然村。602户,2011人,以农为主,兼事运输、淡水养殖、内河捕捞。有耕地1223亩,其中水田1162亩,主种水稻。山地100余亩,皆松柴山。全村有大小木船200多只,机动船6只,珍珠蚌、淡水鱼养殖遍及境内河道。&
莞渭童 Guanweitong&据传其地旧为一大渭渚,莞草丛生,童姓聚居,故名。又名莞童,原名前童,系前格里、后格里、埭头、龙头的总称。位于琛山东南1公里。村舍散布于河网平原,系一点状水乡村落。172户,692人,相传其祖先于唐代从龙游迁入。&
下三碰桥 Xiasanpengqiao&地以村西之三碰桥得名。位于琛山东南0.6公里。村周环水。系一线状水乡村落。32户,124人,杂姓。&
前郑 Qianzheng&因地处后郑南(前),原多郑姓,故名。又名埭里郑,位于琛山东南1.5公里。村周环水,多竹丛,唯一土埭连外地,系一块状水乡村落。村南有一石铺平桥,俗名双桥。51户,186人。现多童姓。&
后郑 Houzheng&因地处前郑北(后),又多郑姓,故名。位于琛山东南1.3公里。系一块状水乡村落。东有石桥连莞渭童。35户,125人。有完小1所。&
中路 Zhonglu&因其地原有大道弯曲如弓,原名弓路,后谐为今名。位于琛山东南1.5公里。含后岸聚落。151户,541人,多童姓。&
后戴 Houdai&其地相对前童(莞渭童)而言后;原多戴姓,故名。位于琛山南偏东1公里。地处河湾,西去西洋潘有渡船。190户,750人,现多童姓。&
【茅洋村】Maoyang Cun&以村委会驻地茅洋得名。位于乡境西南。辖4个自然村。431户,1561人。有耕地1059亩,其中水田1006亩,盛产稻谷。&
茅洋 Maoyang&据传其地古时遍长茅草,草坪宽广如大洋,故名。分上茅洋(西)、下茅洋(东),中以拖拉机路为界。位于琛山西南2公里。东南近西月河,北为琛峤河,两河近村处均有古桥,南为后寺桥,北为珠村桥,皆系石铺三洞平桥,为两不规则块状水乡村落。上茅洋82户,313人,多陈姓,下茅洋84户,298人,杂姓。茅洋小学、村公房均在村内。其地居民曾以收废旧、卖箬糖为主要副业。&
高丘 Gaoqiu&因地势较高,不易受涝,故名。分上高丘(西)、下高丘(东),两村落同处桐山溪北岸。位于琛山西南2公里。村舍大多建于河畔,线状排列,屋边多竹。村南河上有一水泥卷洞大桥,1976年建。106户,345人,以农为主,兼事产销家具。&
岙车 Aoche&地处琛峤河之一河湾处,原名凹汉,谐为今名。位于琛山西南1.6公里。系一块状水乡村落。21户,233人,杂姓。&
小泾朱 Xiaojingzhu&因其地东傍西月河支泾,又多朱姓,故名。位于琛山西南1公里。南河上有一水泥大桥,桥畔有内河轮埠。村舍集中河边。76广,270人,产销豆腐是其传统副业。&
【西洋潘村】Xiyangpan cun&以村委会驻地西洋潘得名。位于乡境南部。辖本村落。370户,1365人,多潘姓,金、叶次之,以农为主,兼事内河运输、淡水养殖(淡水鱼、珍珠蚌)及手工工艺等。有耕地803亩,皆水田,盛产稻谷。&
西洋潘 Xiyangpan&因地处水乡,又多潭姓,故名。位于琛山南1.3公里。房舍建于渭渚上。含头前、前湾头聚落。有完小1所。西北河上有水泥大桥1架,桥畔有内河轮埠。&
琛山乡各行政村沿革一览表&
.jpg (174.52 KB, 下载次数: 6)
00:35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jpg (383.23 KB, 下载次数: 14)
00:36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TongshanXiang&
以境内桐山得名。位于县境西部。乡政府驻地横路头距县城8.5公里。东界琛山乡、温峤镇,南邻江厦、青屿二乡,北连大溪区部渎乡,西以峨嵋山与乐清县交界。温岭至大溪公路穿境沿山而过,为该乡之主要交通大道。全乡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90%。辖7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1880户,7108人,均系汉族。&
辖区明清时属第十八都。解放前属焦桐乡。1951年建政桐山乡;1958年改为桐山营;1959年改称桐山管理区,属温西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桐山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为乡。&
乡属山区。境内有纱帽岩、峨嵋山、长岗岭、和尚山、大龙山、瑞峰山等,边沿地带有鹅冠山、岩镬尖、五峰山等,其中最高峰岩镬尖海拔高522.6米,群山连锦,逶迤起伏,遍及全境,东南六大峡谷分布六大村落,是其主要之集居地。中部横亘东西走向之主溪流桐山溪,古称兰溪,以“夹溪多兰草,幽芳袭人”得名。另有支流数条,或南或北,最大者为境北之栗溪,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水》载:“……栗溪,在瑞峰山下。源从嵩岩九阆山,流经祇园寺前,两岸丛生茅栗,出口与兰溪合。”诸溪夏涨冬涸,水势不定,不利灌溉。解放以来,人民政府率领当地人民在此兴建万方以上水库9个,总蓄水量达40多万方,能抗旱35天左右,水利情况大为改善。全乡有耕地3776亩,其中旱地2023亩,水田1753亩。山林1270亩,其中杉木林1000余亩。桔园1438亩。杨梅、枇杷、毛竹、茶叶等经济林木各数百亩,为温西区有名的“水果乡。”桐子、桕子是其主要的土特产。&
乡以种植番薯、水稻、豆、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兼产油料、茶叶、黄花菜等经济作物。1949年粮食年平均亩产200公斤,1987年平均亩产645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2165吨。柑桔108.75吨。乡镇企业有桐山五金厂、桐山塑料制品厂、桐山工艺杂品厂、桐山木器厂、桐山供销经理部等11家,其中村以上企业6家。1987年工业总产值110万元,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31.6万元,人均收入379元。&
乡有初中1所,小学7所。卫生院1所。文化站、电影队各1个。各行政村有保键设施。1985年全乡计划生育成绩显著,被评为省先进集体。&
境内有祇园禅寺、慈福寺等古迹,今皆破旧不堪,或移作他用。&
桐山早在1926年就有共产党员张人宽等进行党的地下活动。1928年组建了桐山游击队,历时3年。1929年又组建了农会,开展对敌斗争。日经台州地区批准,划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
【横路头村】 Henglutou Cun&以村委会驻地横路头得名。位于乡境东南。辖5个自然村。280户,997人。有耕地514亩,其中旱地300亩,水田214亩,主种番薯、水稻。山地2500余亩,其中杉林100多亩,茶、桔、枇杷、杨梅各数十亩,余皆松林、茅草山。&
横路头 Henglutou&因村东横亘古大道,故名。位于乡境东南。村南北皆山,东北临桐山溪,是一傍山依水的块状山岙村落。温岭至大溪公路经村东,有停靠站。162户,611人,多蔡、黄姓。乡政府大院、乡卫生院在其境内。&
长岗岭头 Changganglingtou&因地处长岗岭头,故名。位于横路头西南1.2公里。系一块状山村,村周多竹木。11户,56人,多潘姓。&
长岗岭脚 Changganglingjiao&因西南紧靠长岗岭,村建岭脚,故名。位于横路头西南0.4公里。有大通道。原有11户,51人,现只留2户,7人,余迁横路头定居。&
里沙田 Lishatian&因地处山里,又多沙田,故名。位于横路头西1.8公里。房前屋后多竹木,系一翠绿环抱的块状山村。22户,95人,多张、陈姓。古有沙田庙,现仅存遗址。&
岭脚 Lingjiao&以地处大球岭东岭脚得名。位于横路头西0.5公里。村分岭脚、高坎头两块状聚落,故又有下岭脚、上岭脚之别称。中隔横溪,上有石砌三洞拱桥,长15米许。42户,178人,多周、王姓。&
【桐山村】 Tongshan Cun&以村委会驻地桐山得名。位于乡境东南。辖4个自然村。440户,1579人。有耕地911亩,其中早地506亩,主种番薯、水稻。山地1800亩,其中杉林150亩,间有柏、竹、茶林,余皆松木、柴草山,年产松毛柴20余万斤。饲养耕牛是其传统副业。&
桐山 Tongshan&村傍山麓,以山得名。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硐山,在牛鼻山南,……童山即硐山。”后因山上多桐树,故名桐山。位于横路头东南0.8公里。村内有溪,有石桥,水源发自村南山谷,俗名俞家溪,北接横亘村前之桐山溪。周多竹木,古称“硐岭樵歌”,为硐山八景之一。有“黄山东南数十里,芙蓉削翠连云起……石径迢迢云外行,烟雾满地穿林垌”之诗句。246户,989人,多谢、周姓。解放初为乡政府驻地。&
楼里 Louli&古时该村周围皆平屋茅舍,其地以先建楼房得名。位于横路头东&
1公里。分上楼、下楼,含太乙山下聚落。村舍起太乙山南麓,止于公路北,长200余米,均为二层新楼房,系一线状聚落。乡初中、乡中心小学、乡供销社皆在境内。旧时上楼、下楼分开,今已连成一线。80户,311人,多王、周姓,以淘沙出售为副业。&
慈福寺 Cifusi&因其地有慈福寺,故名。又名里头。位于横路头东北0.8公里,大龙山南麓。三面环山,南临谷地,系一山岙点状小村。11户,45人,多陈姓。&
洋呈 Yangcheng&因地处平川,古多程姓,故名。位于横路头东北1公里。52户,211人,多周、章姓,其中毛家里20户,104人,属温峤镇上珙村,以产销咸菜为副业。&
【冒岭村】Maoling Cun&以村委会驻地帽岭头得名。位于乡境北部。辖3个自然村。261户,1018人。有耕地478亩,其中旱地279亩,主种番薯、水稻。山地800多亩,以松林、茅草山为主,间有少量杉、桔、杨梅等林木果树。&
帽岭头 Maolingtou&因地处纱帽岩山东麓,村南有岭,故名。位于横路头北2公里。系一不规则的点状聚落。境内有双溪,多小石卷桥,环境幽雅。温岭至大溪公路经村东。含金家、李家、吴家等聚落。172户,751人。有完小1所。有自来水装置。&
毛栗坦 Maolitan&因其地四周环山,处于平地,旧时山中多毛栗树,故名。位于横路头西北1.7公里。有溪经帽岭,东注栗溪。是一块山岙村落。46户,181人,郑姓。有自来水装置。有小水库1个。&
缠死岭头 Chansilingtou&地处缠死岭头,岭路狭小,迂回曲折,有如丝蔓,古称缠丝岭头,后谐为今名。位于横路头北2.5公里。温岭至大溪公路经村西山下,东北有岭路通琛山乡焦湾村。村舍一字排列。原有11户,现尚留4户,13人,余迁帽岭定居。&
【峨嵋山村】Emeishan Cun&以村委会驻地峨嵋山得名。位于乡境西北。辖2个自然村。148户,600人。有耕地356亩,其中旱地196亩,主种番薯、水稻。山林2000余亩,其中杉林200亩,枇杷、杨梅各100亩,间有少量竹林、茶园,余均为松林、茅草山。有小型水库1个,并与岭下周合办一小型水力发电站。&
峨嵋山 Emeishan&因地处峨嵋山东麓,以山得名。地名山来有二说。其一,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峨山,一名鹅鼻山。势自塔坑来,下瞰湖雾,亦与湖雾山支干相连,其上悬垂如牛鼻,俗又称牛鼻山。”其二,据说元时有一陈姓显贵,曾于此隐居避世,命名为“吾避山”,后谐为今名。位于横路头西北2.1公里。村周环山,地势平坦,方圆百余亩,桐山溪源于此。村舍集中,系一块状山村。132户,592人,多陈姓。产磨石、石料。有完小1所。&
桨桩岩下 Jiangzhuangyanxia&因地处桨桩岩(450.7米)下,故名。桨桩岩为大球山顶峰,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大球山,与小球山相连,危岩陡起,万仞壁立,……通王城山,时显灵异,见彩衣晒岩上,及闻鼓乐声。又有孤峰特起,俗名桨桩岩。”位于横路头西3公里。11户,45人,多陈姓。前产条石,今户户养牛。&
【岭下周村】Lingxiazhou Cun&以村委会驻地岭下周得名。位于乡境西北。辖4个自然村。247户,967人。有耕地482亩,其中旱地267亩,主种番薯、水稻。山林2000多亩,其中水果、杉林各300余亩,茶园60亩,余皆松林、茅草山。&
岭下周 Lingxiazhou&因地处峨嵋山岭下东首,又多姓周,故名。位于横路头西北0.8公里。北依鹅冠头山,房舍散布山麓地带,含上屋、中央屋、三台屋、老屋里等聚落,系一不规则点状峡谷村落。93户,541人。村周广植枇杷、梨、桃、杨梅、柑桔、文旦等果木,为温西区知名之水果村。有小学1所。&
岭下陈 Lingxiachen&因地处岭下周西,峨嵋岭东,又多陈姓,故名。位于横路头西北1.3公里。系一块状山谷村落。41户,162人。&
岭下丘 Lingxiaqiu&因其地与岭下周、岭下陈同处峨嵋岭东(下),并有山丘,故名。位于横路头西北1公里。背山面溪,系一块状山岙村落。19户,75人,多谢、陈姓。&
新基山头 Xinjishantou&以地处新基山头得名。含四份头聚落,隔一山岗,又名隔坑。位于横路头西北1.5公里。有拖拉机路通山下。41户,152人,多童、陈姓。&
【岙口村】Aokou Cun&以村委会驻地岙口得名。位于乡境北部。辖3个自然村。181户,759人。有耕地365亩,其中旱地185亩,产番薯、稻谷。山林700余亩,以松林、茅草山为主,间有杉林120亩,桔园40亩,茶园50亩,竹园10亩。又有苗圃。&
岙口 Aokou&因地处鹅冠山岙口外,故名。位于横路头北0.7公里。温岭至大溪公路经村东,系一块状山岙村落。115户,524人,多程姓,多数以饲养猪种为主要副业。有初小1所。&
寺前 Siqian&因地处村北古寺祇园禅寺前,故名。位于横路头北1.2公里。含半山聚落。中隔栗溪及温岭至大溪公路,为两块状山边村落。村周多竹木。22户,87人,多尤姓。&
寺下 Sixia&因地处古寺祇园禅寺下,故名。位于横路头东北1.7公里。东依瑞峰山,西南面栗溪。村舍建于山麓。温岭至大溪公路经村南。村后多竹木。31户,145人,杂姓。&
【陈家宅村】Chenjiazhai Cun&以村委会驻地陈家宅得名。位于乡境东南。辖3个自然村。322户,1128人。有耕地670亩,其中水田380亩,产稻谷、番薯。山地900余亩,其中杉林200余亩,余以松林、茅草山为主。间有少量茶林及杨梅、柑桔等果木。其土产咸菜,远销外地。&
陈家宅 Chenjiazhai&地以人名。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卷十四·坟墓》载:“陈尚书仲猷墓,在资福寺东。尚书名谋,本闽人,相传僖宗时官户部侍郎,晋尚书阶,金紫光禄大夫。弟谦,字仲光,为帝戚,论字仲孟,官刺史,一门贵盛,为宦官方镇所忌。会闽乱,避地隐居邑温岭之新城,今陈家宅是。”位于横路头东南1.4公里。村建峡谷。温岭至大溪公路经村北。有溪,有小石拱桥数架。村周多竹木。131户,497人,杂姓。有完小1所。&
河头 Hetou&因地处桐山溪口,故名。位于横路头东1.5公里。村舍建于温岭至大溪公路两旁,桐山溪北岸,含新桥聚落。72户,307人,多徐姓。有新建公路桥及古石平桥各1架。&
田洋 Tianyang&因地处田贩中,故名。位于横路头东1.5公里。北临桐山溪,与河头以溪为界,系一块状平原村落。71户,286人,多孙姓。&
桐山乡各行政村沿革一览表&
.jpg (165.49 KB, 下载次数: 5)
00:37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Jiang Xia Xiang&
以乡政府驻地江厦得名。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7.3公里。东连城关镇,南界坞根乡,西接青屿、沙山两乡,北邻桐山乡、温峤镇。全乡总面积23.5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1个片村。3358户,12737人,均系汉族。&
辖区明清时分属第十八、二十一都。解放前为河溪乡,后分为江厦、梅溪二乡。解放初,沿用旧称;1956年合二乡为江厦乡;1958年又分为江厦营、梅溪营;1959年又并为江厦管理区;1961年建立江厦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为乡。&
乡境呈长方形,长约6公里,宽约4公里。山地约占全境六分之五,有百花尖、灯龙岗、新基山、岙池山、河岙山、天打岩、道士冠等,海拔在300米至400米之间,群山连绵,盘亘全境,中间江厦港,占地3平方公里,港湾四周,分处四狭长谷地,东有梅溪岙,北有江厦、河岙,西有姆坑岙,东有大溪一条,古称梅溪。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水》载:“梅溪,在二十一都。源出梅岭,合箬坑水,经小明因寺前,入温岭江,”“又有西溪,并达温江,疑白岩下水是。”溪宽数十米,蜿蜒4公里余,水势无定,春涨冬涸,如遇山洪爆发,水溢两岸,奔腾澎湃。至若深秋严冬,溪水断流。西部有河岙溪、姆坑溪等。全乡有耕地4997亩,其中水田2063亩,早地2934亩。山林14654亩,其中用材林1350亩,竹园530亩,茶园450亩。新辟油料基地2200亩,水果基地1700余亩,余皆松林、柴草山。近年全乡人民广植果林,其中以梅溪村为最,平均每户种植果树60株。由于海湾筑堤,全乡新增塘田1623亩,大多改为水田,也有辟为桔园。全乡共植柑桔1872亩。&
乡是以种植番薯、水稻为主,兼事林业的产粮区。1949年粮食年平均亩产200公斤,1987年平均亩产714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3332吨。乡镇企业有针织服装厂、日用化工厂、制鞋厂、日用包装制品厂、日用工艺编织厂、羊毛衫厂、冲件塑化厂、锯板加工厂、日用家具厂、通用机械电器厂、制氧厂、机械工具厂、工艺鞋厂、板金厂、综合化工厂、交通机械修配厂、铁木竹农具厂、农海副产品加工厂、供销经理部等88家,其中村以上企业26家。1987年工业总产值1149万元,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27.4万元,人均收入385元。如今村村通电,排灌、耕作、脱粒及农副产品加工基本实现机电化。&
乡有初中1所,小学8所。卫生院1所。并有文化站、电影队等。各行政村有保健设施。温岭食品罐头厂在其境内。梅溪龙鸣山下有古寺—小明因寺,初建于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后晋、明代几经修缮,现遗址尚存。&
江厦早在1927年就有地下党的活动,并建立了中共梅溪支部。1928年1月,组建梅溪武装游击队,1929年成立梅溪农会,屡给敌人重创。日经台州地区批准,划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
【江厦村】Jiangxia Cun&以境内江厦得名。位于乡境北部,泰和山以北。辖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泰和。477户,1666人。有耕地668亩,其中旱地445亩。塘田100余亩,其中改作水亩50余亩,柑桔25亩。山地930余亩,其中混合林500余亩,系县林业特产局之试验基地。&
江厦 Jiangxia&地以水名。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水》载:“温岭步,官河自黄岩来,抵温岭街而尽,诸溪并会焉。其南出而为江者,在岭栋外,俗名江下,通山门、楚门二港,凡海舶西去温州乐清,北至台州黄岩,率于此舣泊。……”原名江下,后雅化为今名。位于乡境中部。其地古为水陆交通要冲,今于西南4.5公里处拦江筑坝,不通海道。温岭至温峤公路,由东北入境,至此北去青屿、大球,南达沙山、坞根,交通尚便。东北距温峤街2.5公里。村北靠山,南濒大片海涂塘地,房舍分建公路两旁,为一不规则块状聚落。230户,935人,杂姓。村以公路为街道,成丁字形,沿街有百货商店、邮电所及服务行业等。乡卫生院、江厦完小皆在境内。系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之中心。&
泰和 Taihe&旧时张姓兄弟于此开设酒坊,坊名张泰和,故名。位于江厦0.7公里。村处温岭栋、江厦殿之间,东靠山,西面公路,系一线状聚落。48户,193人,杂姓。&
江厦殿 Jiangxiadian&因其地原有江厦殿,故名。位于江厦东0.7公里。东依泰和山,有溪过其中,西临公路,有小街,村舍连江厦。是一以街道为中心的线状聚落。46户,152人,杂姓。&
温岭栋 Wenlingdong&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温岭,在县西十里,亦称峤岭。……其山东西两峰,东大西小,亦曰大岭小岭,岭之正脊,俗名栋头。”村处温岭高处,故名。位于江厦东北1.5公里。温岭至江厦公路经村西。房舍沿古大道建,系一线状聚落。106户,381人,多张、林姓。&
【姆坑村】Mukeng Cun&以村委会驻地姆坑得名。位于乡境西部。辖3个自然村。444户,1568人。有耕地629亩,其中旱地385亩,主种水稻、番薯。塘田200余亩,其中120亩改为水田。桔园90亩。山林1100余亩,以松林、茅草山为主,间有少量杉木、杨梅。&
姆坑 Mukeng&地处江厦港北之山岙内,西靠下西山,东濒岙地,傍武溪。地名来历有二说,一、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水》载:“武溪,即武坑,又称虎坑。语音变,若虎林之为武林矣。曰姥坑,音益讹尔。”地以溪名。二、其山岙内有五条山坑,俗称五坑,后谐为今名。位于江厦西2公里。温岭至大球公路经此,有停靠站。为一块状聚落。151户,628人,多张、孙姓。有完小1所。&
前园里 Qianyuanli&以其地之中心大院—前园里得名。位于江厦1.8公里。村建姆坑岙东部,东靠姆坑山,西傍武溪。村舍原建山麓地带,今延伸至村南公路两旁,与姆坑相接。系一块状山岙村落。161户,664人,多张、孙姓。&
岙张里 Aozhangli&地处姆坑岙底部,古多张姓,故名。位于江厦西2.5公里。村后有张东坑,水注武溪,是一靠山傍水块状聚落。30户,122人,多傅姓。&
【姆坑山头村】Mukengshantou Cun&以村委会驻地姆坑山头得名。位于乡境西北。辖4个自然村。147户,537人。有耕地247亩,其中山地202亩,主种番薯。山林140亩,其中杉林400多亩,余均松林、茅草。近年,山地承包,平均每户种树500株左右,林业发展很快。海塘田60多亩,大多改为水田,种植水稻。其地利用广阔山地,大力发展黄牛饲养,全村计有80余头。&
姆坑山头 Mukengshantou&因地处姆坑山头,故名。又名前山头。位于江厦西北2.3公里。村建黄泥岗上,海拔在200米以上,是一块状山村。51户,192人,多方姓。&
山岗头 Shangangtou&因地处何岙山山岗,故名。位于江厦西北2.2公里,姆坑山头东北。又称后山头。是一点状山村。12户,53人,方、夏姓。有初小1所。&
山后庵 Shanhou’an&因地处姆坑山头北(后),原有古庵,故名。位于江厦西北2.4公里。村北有道士冠(260.7米)、天打岩(304.6米)。是一块状山村。52户,223人,多方、童姓。&
河岙山头 He’aoshantou&因地处河岙山巅,故名。位于江厦西北2公里。村舍建于山凹处,系一块状山村。有岭路通姆坑山头、河岙、桐山等地。11户,52人,多方姓。&
河岙 He’ao&片村。地以山名。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扈岙,俗名河岙,距温岭、武溪各五里。……逾岭皆大山,沿江一带崖石,破之,其中天然草木山水花纹类云南大理石,惟质粗易粹。”古居扈姓,村后有扈家山。位于江厦西北1公里。西北靠河岙山,南濒江厦港,村舍建于山麓。系一块状山村。村东谷地有溪,源自燕登山、河岙山。水势无定,夏涨冬涸,水注江厦港。分上河岙、下河岙二自然村。温岭至大球公路穿村而过。402户,1511人,多周姓。有完小1所。&
【下河岙村】Xiahe’ao Cun&以村委会驻地下河岙得名。位于乡境西北。辖本村落。295户,1034人。1962年与上河岙分开,建立下河岙大队,1983年改制为村。有耕地486亩,其中旱地312亩,主种番薯、水稻。海塘田140亩,其中80多亩改为水田,20多亩辟为桔园。山林850多亩,以松林、茅草山为主,间有少量杉木。&
下河岙 Xiahe’ao&以地处河岙西部得名。村民以海涂养殖、浅海捕捞为副业。&
【上河岙村】Shanghe’ao Cun&以村委会驻地上河岙得名。位于乡境西北。辖3个自然村。239户,861人。有耕地335亩,其中旱地183亩,主种番薯、水稻。塘田120余亩,多数改为水田。桔园20多亩。山林700多亩,以松林、茅草山为主。近年种植少量枇杷、柑桔等果树。&
上河岙 Shanghe’ao&以地处河岙东隅得名。150户,575人,以农为主,兼事浅海捕捞、海涂养殖。&
东岸 Dong’an&因地处河岙溪东岸,故名。位于江厦西北0.7公里。东北依山,南濒江厦港,温岭至大球公路经村南。村舍建于山麓,系一长方形块状聚落。41户,162人,多徐姓。&
寨岭头 Zhailingtou&因地处河岙东北寨岭头,故名。位于江厦北1.3公里。村舍建于岭路两旁,系一块状山村。岭路北通桐山,南及河岙。11户,63人,多周姓。&
【东坑村】Dongkeng Cun&以境内东坑得名。位于乡境东部。辖7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后垄。174户,651人,多养牛户。有耕地429亩,其中旱地306亩,主种番薯、水稻。塘田60余亩,多数改为水田。山地2400余亩,其中杉林、茶园各200亩,余皆松林、茅草山。因长期封山育林,树木茂盛,绿荫蔽天。&
后垄 Houlong&因地处龙鸣山头,岗峦起伏,多梯田,故名。位于江厦东3公里。通拖拉机路。据传古有兄弟二人,兄住东坑,弟居后垄。北依百花尖(336.4米),西傍东坑山尖(341.8米),系一块状山村。32户,124人。有初小1所。&
东坑 Dongkeng&地处山岙,群山环抱,村东有山坑,故名。位于江厦南2.4公里。村周多竹木,系一块状小山村。有拖拉机路通温峤。32户,123人,多夏姓。&
田坑 Tiankeng&因地处山坑边,以坑得名。位于江厦东2.8公里。村北有山,高310米。系一块状山村。15户,70人,多王姓。&
灯龙岗 Denglonggang&因地处灯龙岗(海拔381.1米)边,故名。位于江厦东3.2公里。系一块状山村。31户,132人,多应姓。&
蒋山 Jiangshan&村以山形如桨得名。后演变为今名。位于江厦东3.5公里。地处山岙,村前有田数十亩,平坦如砥。为一点状山村。21户,84人,多邹姓。另有村民属城关镇杨梅坑村。&
岭头 Lingtou&因地处温岭至温峤新岭岭头,故名。位于江厦东3.8公里。是一块状小山村。5户,23人。&
梅岭 Meiling&因地处梅岭,故名。又名白步堂。位于江厦东4公里。系一点状山村。32户,106人。&
【梅溪村】Meixi Cun&以境内梅溪得名。位于乡境中部。辖5个自然村,1个片村,村委会驻地沙地。467户,1769人。有耕地586亩,其中水田376亩,主种水稻、番薯。塘田172亩,多数改为水田。山地1300多亩,其中杉林180余亩,杨梅、枇杷80多亩,余均松林、茅草山。今其地广种果树,平均每户60株。&
沙地 Shadi&其地古为溪滩,后冲积成平地,含沙质,深丈余,故名。位于江厦东南1.3公里。北依梅岭山,南临梅溪水,系一线状山岙村落。40户,170人,多叶姓。“沙地西瓜”驰名远近。古刹小明因寺在其西侧,寺周古木参天,寺隐其中。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堪为避暑胜地。原宇舍广漠,有三透九名堂(即九个天井),今仅留三透正屋,江厦中学在寺旁。有诗赞云:“一径入梅溪,溪流水深绿。终日不见人,经声出林竹。”“双阙盘危磴,疏林曲径通。寺藏红叶里,僧住白云中。……”&
上谢 Shangxie&其地与下谢同处梅溪南岸,古为谢姓族居,上谢居东,系溪之上游,故名。位于江厦东南1公里。南靠岙山池(260米),系一山岙块状聚落。村北有水泥溪桥,1983年秋建。过桥即新堂前。110户,480人,多陈姓。&
下谢 Xiaxie&因地处上谢西首,居梅溪下游,又多谢姓,故名。位于江厦南1公里。南依山,北临溪,系一块状山岙村落。72户,323人。&
新堂前 Xintangqian&因村后古有和尚堂,故名。位于江厦东南0.7公里。北依梅岭山,南临梅溪水,村舍建于山麓溪畔,系一块状山岙村落。温岭至坞根公路经村西。61户,273人,多王姓。&
上岙 Shang’ao&因地处梅溪岙,故名。位于江厦东南1.8公里。北依梅岭山,南傍梅溪水,北面山丛中有数条小溪流经村边,水注梅溪。系一点状散村。村南有溪桥通白岩村。102户,433人,杂姓。有陈姓兄弟种植高橙百余株,年产万余斤。&
梅溪 Meixi&片村,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梅岭山,脉自温岭龙鸣山来,两峰屹上,直入云际,为县西诸山之望。每峰顶雾起,辄有雨……故老云:宋端平间,里人金世清遇老人,赠梅一枝,植岭上,后梅山皆梅花,然梅溪水出此……”地以溪名。位于江厦东南1公里。含10余个自然村,分布于溪流两岸山麓。温岭至坞根公路经此。&
【界坑村】Jiekeng Cun&以村委会驻地界坑得名。位于乡境西南。辖4个自然村。314户,1148人。有耕地455亩,其中水田188亩,旱地267亩,主种番薯。塘田190余亩,除100多亩改为水田外,余为柑桔园。山地900多亩,其中杉林50亩,柑桔100亩,间有少量枇杷、茶林,余皆松林、茅草山。该村培养之草籽种,畅销远近。多养牛户。&
界坑 Jiekeng&地处江厦港南岸,村后有三支溪流,同注江厦港,分别名为前溪坑、大岙坑、山垄坑。前溪坑长年流水,久旱不涸。古以溪为界,故名。位于江厦西南2.7公里,黄支山以北。村北有公路,设停靠站,通坞根、沙山、江厦、城关。系一块状山边村落。71户,284人,多黄、林姓。有初小1所。&
旺里洋 Wangliyang&以其地向海港突出(当地俗称旺出)得名。位于江厦西南3.7公里,通公路。南傍小坞根岭,北临原江厦港。系一靠山面海的块状村落。31户,121人,多陶姓。&
小岭脚 Xiaolingjiao&因地处小坞根岭之岭脚,故名。位于江厦西南3.2公里,界坑、旺里洋之间。温岭至坞根公路经村北。系一背山面海块状聚落。31户,123人,多王姓,蔡、潘次之。&
沿盘 Yanpan&地处原江厦港南岸,房舍沿岸建造,村后南山有二溪,盘旋曲折,环绕村落,故名。位于江厦西南1.8公里。温岭至坞根公路经村南,今新房建于公路两旁,渐成线状新村。132户,525人,多姜姓。&
【岭脚村】Lingjiao Cun&以境内岭脚得名。位于乡境南部。辖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柳家。308户,1122人。有耕地405亩,其中旱地232亩,主种番薯、水稻。海塘地近150亩,其中100余亩改为水田,40余亩种植枇杷、柑桔。山地1000余亩,以松林、茅草山为主,间有少量杉、茶。温岭食品罐头厂在其境内。&
柳家 Liujia&以姓氏得名。位于江厦南1公里。村南靠山,北濒水网谷地,系一块状聚落。公路串村,村西有新建露天影剧院,北有江厦乡中心小学。71户,332人。&
岭脚 Lingjiao&因地处大坞根岭岭脚,故名。位于江厦南1.1公里。村东西各有一溪,源自南山,水注江厦港。温岭至坞根公路穿村而过,有停靠站。房舍集中,系一块状沿海聚落。北邻梅溪桥头,东界柳家。81户,363人,多孙姓。&
梅溪桥头 Meixiqiaotou&因地处梅溪原入海处,村畔有桥,故名。桥名升泰桥,系七洞石辅平桥,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重建,长40米,宽2米许。后梅溪改道,此桥遂废。今桥下仍有小溪,村舍散建溪道两旁,为二块状聚落。32户,125人,多章姓。&
峰山 Fengshan&因村傍峰山,故名,位于江厦南0.5公里。村舍建于峰山西麓,西望原江厦港,系一背山面水线状聚落。南临梅溪出口处。其地有一石料拱桥—万寿桥,解放前建。峰山东南山脚即温岭罐头厂,通公路。60户,230人,多周姓。&
【白岩下村】Baiyanxia Cun&以境内白岩得名。位于乡境东南。辖1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棋盘。438户,1685人。有耕地758亩,其中旱地393亩,主种番薯、水稻。塘地近200亩,其中100余亩改为水田,40余亩种植柑桔。山地3600多亩,其中果子林600余亩,有杨梅、枇杷、柑桔、高橙、文旦、李子等等。还有少量茶园、杉林,余均为松林、茅草山。每年可出售松毛、茅柴80万公斤。全村有黄牛60多头。&
棋盘 Qipan&村周多田,阡陌分明,形似井田,俗称棋盘。位于江厦东南2.4公里,横山头以南。含庙前聚落。原有20多户,今大多西迁白岩下定居,仅存4户,17人,谢姓。境内有白岩古庙,现为白岩完小校舍。&
白岩 Baiyan&因地处箬山白岩下,故名。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箬山,在县西,即箬坑。自梅岭饭箅尖西行,起高岭东北,旋见白色一片,有若涂垩,为白岩山。……”位于江厦东南2.3公里。村有溪,水北流,系梅溪发源地之一。村舍散建于山岙,系一点状聚落。71户,312人,多郑、叶姓。&
横山头 Hengshantou&地处狮子山北麓,古有一小山横亘村前,故名。位于江厦东南2.2公里。谚云:“担走笔架山,填了砚墨池。”今山已移。村东有溪。村北有水泥大溪桥,1983年秋建。房舍沿山麓建,系一线状聚落。81户,332人,多王、林、陈姓。&
梅岭脚 Meilingjiao&因地处梅岭西山脚下,故名。位于江厦东南2.7公里。房舍建于溪畔,系一块状山谷村落。32户,123人,多潘、黄姓。&
程家园 Chengjiayuan&古以姓氏得名。位于江厦东南2.5公里。村南靠山,北临溪流。系一块状山岙村落。21户,75人,多林姓。&
隔溪 Gexi&因其地与黄山头隔一梅溪相望,故名。位于江厦东南2.2公里。东背山,西面溪,村舍沿山麓建,系一线状聚落。村后多竹,长年常绿。61户,224人,多王姓。&
箬坑岭 Ruokengling&地处山岙,四周环山,南有箬坑岭,村以岭名。位于江厦东南2.5公里。有溪南来,穿村北去。41户,206人,多林姓。&
里山尖 Lishanjian&地处高山谷岙,以山尖得名。位于江厦东南3.5公里。其南有岭通坞根。村舍建于岙地周围,呈阶梯状,系一块状山村。15户,63人,郑姓,由后洋郑迁入。&
里新基 Lixinji&地处新基山上,村舍建于高山坪头,四周环山,故名。位于江厦东南3.3公里。有岭路通杨梅坑。系一块状山村。21户,100人,多蔡姓。&
黄泥蒂头 Huangniditou&地名出处无考。位于江厦东南2.8公里。以岭路为界,分二块状小山村。含肚褡聚落。20户,62人,多谢姓。&
下塘 Xiatang&地处梅岭,相对城关镇岭头村之上塘而言下塘。位于江厦东南3.5公里。村周多竹,房舍建于竹林深处。含官宿田聚落,系一块状小山村。11户,54人,多朱姓。&
仙人头 Xianrentou&附近有仙人山,地处山头,故名。位于江厦南2.4公里。北有岭路通梅溪。8户,32人,林姓。&
江厦乡各行政村沿革一览表&
.jpg (180.08 KB, 下载次数: 5)
00:40 上传
.jpg (91.9 KB, 下载次数: 5)
00:40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Qingyu Xiang&
以乡政府驻地青屿得名。位于县境西部,东距县城11.2公里。温岭至境内大球有公路相通。东连江厦乡,东北接桐山乡,西濒乐清县,南临江厦港海涂,北界乐清县湖雾乡。全乡总面积13.3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1个片村。3085户,11790人,均系汉族。&
辖区明清时属第二十一都。解放前及解放初属大球乡;1951年建政青屿乡、大球乡;1956年二乡合并,称青屿乡;1958年改称青屿营;1959年称青屿管理区,属温西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青屿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为乡。&
乡境多山,有青屿山、南湾山、乌沙门山、百丈岩、大球岭、风吹岗等。边沿地区还有桨桩岩、长岗岭、道士冠、白岩头等,海拔自166.5米至450.7米不等,其中桨桩岩为最高峰。群山连锦,几及全境。有耕地6960亩,其中水田2871亩,大多为梯田、沙田,旱地4089亩。山林5500多亩,以松林为主。解放后,大力围海造田,已筑跃进塘、清港塘等,围垦海涂8800亩,并兴建大猛坑等6个小型水库,缺水情况有所改善。近年来利用海涂咸田广植柑桔3617亩。西南海面有为数不多的海带、牡蛎、蛏子等海味出产。&
乡是以农业为主,兼事海涂养殖的沿海产粮区。1949年粮食年平均亩产200公斤,1987年平均亩产717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4785吨。柑桔2632吨。乡镇企业有电动工具配件厂、日用工艺编织厂、日用杂品厂、建筑材料厂、农海副食品厂、摩托车配件厂、锯板厂、化工厂、纺绳厂、供销经理部、水产养殖供销公司等38家,其中村以上企业24家。1987年工业总产值311万元,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13.4万元,人均收入534元。&
乡有初中1所,小学9所。卫生院1所。影剧院1所,电影队1个。各行政村皆有保健设施。&
青屿的地下党组织,早在1928年建立中共大球区委,先后成立4个党支部,同时又组建了大球地区游击大队,历时6年。1930年7月又成立农会组织,坚持革命斗争。日,经台州地区批准,划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
【青屿村】Qingyu Cun&以村委会驻地青屿得名。位于乡境东部,白岩山、大龙岗、青屿山之间峡谷。属半山区。辖5个自然村。400户,1424人。有耕地871亩,其中水田310亩,旱地561亩,主种番薯、水稻。塘地桔园100余亩,产柑桔。山地400多亩,1984年春种植枇杷苗树100多亩,余为松林、茅草山。&
青屿 Qingyu&地以山名。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青屿,自大球西北来,山势凹深如壶,土人名月壶谷。……石圆如卵,重或数十斤,色青紫,粗皮剥去数层,石心纯青,坚润可琢为砚……。其下有屿,自江中望见竹木丛茂,翠发如点黛,故得青名。”位于乡境东部。通公路。村有街,长100余米,宽4米许,泥沙路面。逢农历四、九日集市。街道两旁,新楼旧舍参差不齐。是以街道为中心的不规则的块状聚落。街区有百货、食品商店,以及饭馆、旅社、理发、服装等服务性行业。143户,572人,多刘姓。乡初级中学、乡中心小学、乡卫生院皆在境内。土特产“青屿梨”闻名县内。&
西岙 Xi’ao&因地处青屿山东麓山岙里,在青屿以西,故名。位于青屿西0.5公里。系一块状山岙村落。22户,113人,多刘、叶姓。&
山头堂 Shantoutang&因地处山上,旧有道人堂,故名。位于青屿北0.5公里。房舍三幢,线状布列,分山头堂、青屿山堂两点状聚落。12户,53人,杂姓。&
孙岙里 Sun’ao li&因地处山岙,古多孙姓,故名。位于青屿东0.5公里。含王家里、大桥湾聚落,系一线状山村。76户,345人。多赵姓,孙、王次之。&
青屿山头 Qingyushantou&因地处青屿东北1公里的山上,故名。分三角潭、杨家里、里角三块状聚落。51户,206人,多杨、陈姓。近年有人开始迁居山下。&
【金岩村】Jinyan Cun&原名岩下,因重名,改称今名。位于乡境西北。辖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岩下。北邻乐清县。属半山区。192户,735人。有耕地403亩,其中旱地224亩,主重番薯、水稻。塘田近200亩,其中桔园80多亩。山地200亩,多荒山。&
岩下 Yanxia&以地处百丈岩下得名。位于青屿西北3公里。南临大片塘田(跃进塘),温岭至温州公路经村南。是一块状山岙村落。72户,310人,多陈姓。有初小1所。有土装自来水。与城北区岩下乡之岩下异地同名。&
东岭头 Donglingtou&因地处东岭头,故名。位于青屿西北2.5公里。今公路经岭背,古岭已失。村东北靠山,西临塘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清青屿风电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