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帘一笺烟雨半帘幽梦意思罩岭南

Sina Visitor System一蓑烟雨任平生 北宋 苏轼《定风波》
我的图书馆
一蓑烟雨任平生 北宋 苏轼《定风波》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身披一件蓑衣在濛濛烟雨中漫步,任凭雨水肆虐,我仍然能逍遥自在地度过一生。
& 【出典】 & 北宋 苏轼 & 《定风波》
& & & 注:
& & & &1、《定风波》 & &苏轼 & &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2、注释:
  三月七日:指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处。
  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
  已而:不久。
  吟啸:吟咏、长啸。表示意态闲适。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一本作“一莎”,意犹“一袭蓑衣”。
  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萧瑟: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 &3、译文1: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轻捷的草鞋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早春微寒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
& &译文2:
&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 不用注意那些穿林打叶的风雨声,不如试着一边吟唱一边慢慢赶路。这竹杖和草鞋比马还轻快呢,有什么可怕的?我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 春风微凉,吹散了我的酒意,我觉得有点冷。我抬起头看到了那山上的斜阳正深情地迎接我。我回过头看了看过去走过的路,萧瑟凄凉。走吧,对于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 &译文4:
& &不要听凤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又怎能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一身轻松。胜过车马喧阗,闹闹哄哄。
& &谁怕这么点风风雨雨,我毫不在意,任凭一阵烟雨迷蒙。料峭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前面罩上夕辉的山头却来相迎。回头望方才来时淋雨的地方,归去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所谓晴明。
& 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为什么不一边吟诗啸歌,一边悠悠地行走呢。竹杖和草鞋轻便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一生。
&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微微有些寒冷,山头的斜阳却殷勤相迎。回头望一眼刚刚走过的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 休听骤雨穿林打叶声,何妨放声歌咏慢步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骑着马儿还轻松。怕什么?身披蓑衣在风雨中度过一生。
& 料峭春风吹酒初醒,我感到一阵阵寒冷。山头红日斜照来相迎。回头遥看来时遇雨的地方,归去吧,不必管它风雨或天晴。
& &4、苏轼(,出生于公元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 5、 词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据《东坡志林》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 &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在这里也就是吟诗的意思。词人不在意风雨,具体的反应又怎样呢?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哩!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些倔强。“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芒鞋,即草鞋。谁怕,有什么可怕的。平生,指平日、平素。作者当时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并不重要;而小序中已言“雨具先去”,则此际必无披蓑衣的可能。所应玩味的是,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用的,所谓的“行人路上马蹄忙”。都是行具,故可拿来作比。但竹杖芒鞋虽然轻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难免不拖泥带水,焉能与骑马之快捷相比?玩味词意,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杜甫《漫成二首》之一)中的“轻”字亦同。词人想,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好,政治上的风雨(指贬谪生活)也好,又都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怕的呢?况且,我这么多年,不就是这样风风雨雨过来的吗?此际我且吟诗,风雨随它去吧!
& &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而并不觉冷。现在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相迎”二字见性情。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也就是他的旷达之处了。“回首”三句复道心中事,含蕴深邃。向来,即方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词人所仰慕的,但终其一生,词人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未成小隐聊中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质言之,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隐,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所欲归之处,也并非家乡眉州,而是一个能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园。“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也正因如此,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方才遇雨时,词人没有盼晴,也不认为风雨有什么不好;现在天虽晴了,喜悦之情也淡得近乎没有。因为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因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词人始终是泰然自若的。结句透过一层来写,是篇中的主旨,也是苏轼诗歌的典型风格——“坡仙化境”的很好体现。所谓的“坡仙化境”,就是在深挚、迫切、执著之后,忽然能够回转、放开,有类释家的先“执”后“破”。在此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镇静中不免带些抗争之心,也仍是另一种形式的“执”;“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对之的升华。如果将上片的结句比喻作禅宗里神秀和尚的偈语“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则苏轼此时“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次韵王延老退居见寄二首》其一),似乎顿悟到了方才的冒雨徐行也多少有些作态。现在雨过天晴,一切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有如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词人这才回到真我,体悟到生命的真谛,这也才是真正的彻底的“破”。
& 在苏轼现存的360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了100馀次,这是深可玩味的现象。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在《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中,由于结尾“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两句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美的历程》)。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而已。
& &旷达——顿悟——感伤,是苏轼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他一生屡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但内心深处的感伤却总是难以排遣。这种感伤有时很浓,有时又很淡,并常常隐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声的背后。他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一词的下片:“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行人(指作者自己)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的存在,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苏轼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他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 &此词在今人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的著作《宋词排行榜》排名第60名。该排行榜以“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次数”五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历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95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94名,唱和次数排名第84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27名,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8名。
& 6、初涉宋词,便见识了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那时的你,正快马轻骑,携着一颗文人质朴而单纯的“家国天下”之心,高歌踏上仕途……谁也不可否认你的才气,然仕途终是险恶的,乌台诗案,让你重重跌落云中缥缈的繁华,重回乡间淳厚质朴。而我对你的敬仰,也由此开始。
& &也许你也曾徘徊失落。毕竟,世间的悲欢离合,不是即刻便能顿悟。然你终于放下了触筹交错,放下了尔虞我诈,在青山绿水之间,写下了一个智者的豁达。只是你并未丢弃家国天下的抱负,西湖水菡萏摇曳之间,一横苏堤,是你留给世界的惊鸿一瞥。你也未曾停止对凡尘的探问访石钟,游赤壁,桨声吱呀,是你留给后人的谆谆告诫。在山水之间,你得到了宽慰与宁静,“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这才是自然留给生命的永恒意义!
& &人们都尊你为豪放派大家,而我却独爱那一曲《定风波》,抒怀咏志的豪情,翻开历史,俯拾即是,而那历尽人生浮沉之后心如止水的大智慧,古今之人,有谁能及?“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低呤咏叹之中,那些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倏然化为一声轻吁,一息短叹。多少彷徨与挣扎,多少切肤的疼痛,都悄然隐去。
& &在读你为亡妻所作的《江城子》时,我毫无征兆地流泪了;我看到了你淡泊之后的彻痛与无奈,你想留给世界一个坚强与豁达的背影,然而历史,终于还是记下了你的细腻与感性。我想我永远读不懂你,透过那些清晰记载的词阕,你究竟还隐藏了多少失落与悲凉?但我依然更愿意相信,风雨雷电之后,你释然了,解脱了。夕阳西下,绿色掩映之间,绽放一个飘然的背影,低呤一句: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7、不经风雨飘,怎见彩虹桥。也许,人生犹如一场场烟雨,朦胧中心灵披上蓑衣,懂得,回首向来萧瑟处,定风波,不道多情空余恨。
& &历史的车轮碾过,谁的心中不曾沾染红尘的车辙印迹,留下悲伤。岁月的逝水东流,谁的心灵不曾得到时光的洗礼净化,顿悟人生。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亦只是,人间如梦,多情应笑我。不如,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人生潇洒走一回。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非成败转头空,然而,秦时明月汉时关,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如,拈花一笑,惯看秋月春风。
& &尘世的恋歌里,你是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他又是否,百花丛中过,只对一朵留情?爱情里,本就没有谁对谁错,缘来缘去缘如水,聚散终有时。
& &昔日的天空,是晴朗,还是阴霾?你的心情,是明媚,还是忧伤?往事如烟,一切,似乎,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他们都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 &明天的我们,还能否遇见?几年以后,我们还能不能在一起?多年以后,我们是否还如现在一般健在?一切,都难以预料,不如,随缘,顺其自然。
& &还记得那首歌吗?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故事里的事也许是已真实,故事里的事许是从来就没有的事,其实故事本来已是故事,故事就是故事故事就是故事。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人,是是非非,真真假假,终是难辨,不必凡事较真,糊涂生活。
& &世事难料,但有一点可知,人生在世难免为情所困,亲情爱情友情,情情都是美好,亦是羁绊。宿命种下的情蛊,今生,我们必然无法逃脱,不如,淡定一些,切记,舍得。
&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如八九,像那无可奈何花落去,天空的阴晴,人世的离散,世俗的挫伤,生活的困顿,不如常想一二,听听花开的声音,看看路边的风景,珍惜现在的生活,懂得心灵的宽容。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错,这本就是常事,只是,代价或大或小,我们应懂得悔改,懂得宽容,亦是懂得相信。
& &也许,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都有一颗慈悲之心,所以红尘飘摇,还是要记得感恩,虽然物欲横流,世俗漠然,也要记得,真善美。
& &我们都懂得,侠骨柔情,是真的让我们欣赏,感动。也许,我们也是曾有英雄情结的人,想要达则兼济天下,而不是穷则独善其身。时过境迁,我们发现,原来一个人的力量,竟是如此渺小,不如,尽微薄之力就好,那已是全部。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福祸祸,这是我们红尘之路必经的一切,是逃不开躲不掉的烟雨凄迷,只是,记得,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胜则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一切,别太自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切,又别太沮丧,淡然一些。
& &是说,不经一份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也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故曰,烟雨飘摇,红尘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8、雨水淋湿了我的头发,在这场淅淅沥沥的夏雨中我站在田头想要赏尽这乡雨的风情。远处的山在烟雨中变得有些朦胧,山间的雾岚与天际交结在一起,分不清哪里是天与地的交界。山的轮廓也看不清了,朦朦胧胧之间显露着片片点点的绿色。此时远方的山犹如神秘的仙境一般。不远处是一坡无边际的梯田。从上到下都是一汪嫩绿的秧苗。田陌上不时会有一两棵突兀的树木。树的枝丫上有一两只鸟儿在雨中把头没入羽毛之中静静地站立在枝丫上享受着这场雨。
& & 不远处大雨氤氲下的田陌上走来一位牵着黄牛一席蓑衣的老者。有些佝偻的身躯在雨中毫无着急之意的缓步行走在田陌上。不知是不是我有意的联想,我想到了苏轼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多惬意的画面啊!那时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却有如此豁达的胸襟。也难怪他坎坷一生却写出了那么多惊天泣地的诗词。“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的洒脱自在。这与那句被黛玉不知是否有意窜改的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残荷听雨声”又有些许的相似。仅一个字的改动“枯”变“残”,就让诗多了另一种味道。人生又岂能事事如意呢?人生会有很多残了的东西,但只要我们有东坡先生的那位豁达的胸襟,那份“残”又不失是一种美呀!残荷听雨那份闲情的豁达与洒脱自在也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会的生活态度。
& &关于家乡雨自然纯粹、豁达开朗、洒脱自在的印记我想把它牢牢的刻在心中。不管是过去的紫陌青门,还是现在的雨魄云魂,永不舍残荷听雨的那份闲情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开朗。
& &9、每天都被按时冻醒,天凉了,秋来了。
& & 白日喧嚣,秋夜意绵绵,我便把最真的文字留给秋天的夜,夜里的秋。残月栖冷枝,左手牵思念,右手系忧伤,月儿缺,月影碎,只因地上水潺潺。擎一汪秋水,打捞起陈事过往,而水目之间却裹着轻烟,想细细品味,竟说不出是何种味道。残花落尽,败香犹存,秋风萧瑟,卷起一地红尘。只道是往事落花随流水,一袭秋风,一帘幽梦。有一种美让人心头微微一缩,以至隐隐作痛。
& & 浅眸深邃,泪落无声,冷若冰霜,心似温床,说不上娇艳,却也教人舒坦。还记得西子湖畔穿秋裤的诗人吗?总想泛舟水上,一蓑烟雨任平生。总想东篱采菊,悴尽容颜只为卿。总想雨打琵琶,冷夜月下话凄凉。总想晓窗微敞,秋风无情人尚在。雨,不得不说,只因其无处不在,只因其无法预知,只因秋的情有独衷。春雨是落在额角跳舞的精灵,秋雨是静伏在肩上折翼的天使,喜欢春雨,更愿体味那如冰魄银针刺痛的感觉。
& & 雨是秋的魂,秋是诗人的心,雨是诗人的眼泪,秋是诗人的本真。有一种美,美得让人心口紧紧收缩,以至心痛,令人窒息!只道是秋韵如此!
& &10、江南一向是美丽的,极具诗情画意的不管是远古还是今朝,是现实中还是梦里,一如既往的美丽着,如同裹妆的妙龄少女,婀娜多姿的美丽了许多年-在人们的脑海中,默默的美丽着。
& &江南,风情万种,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在茫茫细雨中,我穿廊走径地执伞前行。杨柳似烟般飘渺虚无,飞絮垂向了湖边,更似梦境。湖上架着一座石桥,像一轮颠倒的新月,静卧湖面。静观素秋千顷,静触断雨残丝,静聆杨柳拂堤,静望两岸湖堤。日日夜夜沉醉春烟;朝朝暮暮心送行客。青烟幂处,恍若一位素衣明装的少女翩翩行来。没有言语,只有笑意。古桥、纸伞、柳絮、石径,古朴的景致与自然交融合一。这也许就是苏轼为何会向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缘由吧!
& &江南之地,风柔、雨静、柳纤、桥香。它们构成了江南水乡的别样韵味,为江南秋景补上了绚丽纷繁的画笔。它们互相映衬,互相点缀,相映成趣。它们早已融为一体了。江南伫立于人间那么多年,美丽了那么多年。不论是风吹还是雨打,雪飘还是霜降,它都是一幅美妙的、为人称道的画卷,抑或是一个梦,那么美,美得不现实。
& &11、何时看见过浮生若梦、梦如人生、人生如戏之类的说法,我也认为人生如戏,此戏非彼戏,我是指游戏的戏,唯一的不同就是游戏可以重来,而人生却只有一次!如果用游戏的观点看待人生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喃?什么成功失败。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只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只不过这游戏的剧情有点长,有点乏味,让人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越走越迷茫,总有一种停下脚步,大地为床天为被,红尘看破万事空!只有醉红尘!
& & “一蓑烟雨任平生”将会是我生命的方向吗?当年的苏轼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喃?有些事真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语言有时却是如此苍白,想说些什么却什么都说不出来!苍苍茫茫人世间,人生何苦到永远。千世轮回万世怨,白骨骷髅又一年……
& &12、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之路慢慢无期,其间有顺达,也有曲折,但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宁静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走下去。我觉得这方面的楷模莫过于《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了。他的泰然、他的乐观、他的倔强深深打动着我,这也是我一直衷情于《定风波》的原因之一啊!
& &每逢遇到狂风暴雨,看到其他人慌乱的应对这天然之灾时,我不禁想起《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和那已经久印我心的诗句,轻轻吟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安然若仙啊!面对铺天盖地骤雨的袭击,泰然自若,无所畏惧,把风雨置之度外,在风雨中享受着自己的独得之乐。其实这何尝不是暗指生活中的风雨、政治上的风雨?而作者竟然能做到这般,实在让我敬佩不已,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学得几分,能游刃有余于生活得波浪中……
& &生活中得人事反复不定,就像这自然界的天气变化的速度一般,快的让人怜暇不顾。“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然而暴风骤雨之后,一切将息于平静,就像“守得云开见月明”一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望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处,已经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只要心态平静,心境安宁,相信一切都会过去,再多的风雨也能安然迎接,自然应对,这是生活中的一种超然!
&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不同与“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也不同与“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是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胸襟广阔,性格倔强的形象;“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是一个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的形象;“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是一个蔑视丑恶互惠的现实,热爱田园生活的形象。不管柳宗元也好,陶渊明也罢,都是不同与苏轼闲然自若的明镜心态,有着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只要真诚的撒播,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 生活中有阳光有风雨,有顺境有荆棘,有苦涩有甜蜜。该忘记的不再回忆,该摒弃的毫不吝惜,该保留的悉心珍惜,该发展的倍加努力。面对生活中的风雨和人生道路上的荆棘,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对待。蓦然心宁,不让忧伤写满心底,不让叹息锁住前进的步履,在闲适宁静中把握人生舞台的主旋律。《定风波》也定住了我的心波,让我飞得更高,走的更远……!
& &13、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有两种人,一种为名,一种为利,熙来攘往,忙忙碌碌,人们都在名与利的网里苦苦纠缠。名利是场,几多较量,几多迷惘;名利是网,几多奋斗,几多沮丧。人生三千烦恼丝,剪不断理还乱,都是源于名与利。人们追名逐利,即便伤痕累累,一身风尘,满身疲惫,仍然乐此不疲。很难说名利是是珍宝还是粪土,只能说名利对人们的诱惑是巨大的,是无法抗拒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被名缰利锁所羁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名利场拼杀,风里来雨里去,即便伤痕累累也无怨无悔。
& &我们都是名利场中的名利客,谁都逃不出名与利的羁绊,在名与利面前谁都难以做到坦然。每一天我们都在追逐着梦想,每一天我们都追逐着快乐,每一天我们都在追逐着幸福,有的高洁,有的卑琐,有的神圣,有的庸俗,有的纯真,有的龌龊。名利场中我们的心虽不曾屈服,但已血泪迸溅,脚步虽不曾停息,但也是磕磕绊绊。名利很轻很轻,轻得如同鸿毛,有人把它视为过眼的烟云,名利又很重很重,重得如同泰山,有的人把它看做心中的宝贝。
&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看破红尘,又有多少人能堪破名利。严子陵湖边垂钓,他钓的不是鱼,是寂寞,是对名利失去信心的无奈;竹林七贤,醉卧山林做广陵之叹,不是蔑视功名,而是对名利不可求的落寞;陶渊明在五柳树荫之下悠然望南山,看似逍遥自适,实际上却难以掩饰内心的苦闷;李太白纵酒狂歌,仗剑江湖,视王侯贵胄如无物,高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见青莲居士也无法脱尘出俗。高居庙堂的,心怀江湖;流落江湖的,心怀魏阙。而现代人一边享受着高度发展的物质生活,一边肆意挥霍着能够享受的一切。现代人追逐名利的脚步也一刻没有停止过,超级女声,一夜成名;星光大道,流光溢彩;春晚舞台,名利双收,一个个刻意包装的各路明星,纷至沓来,目不暇接。我们的社会本来就很浮躁了,经名利一搅合,就更加光怪陆离了。追名逐利的现代人加快了追梦的脚步,却远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清风明月,红袖添香;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那份纯再也找不到了,人与人的距离感越来越远了。人与人更多的靠利益关系来维系,感情越来越淡漠,功利心越来越重,使我们的内心越来越扭曲,越来越被铜臭所玷污。
& &窝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人生渺渺如天地一沙鸥,争来争去也走不出名利之场,跳不出矛盾之窟。浮名浮利,虚苦劳神,真的不如都把浮名浮利换了浅吟低唱,无忧无虑,其乐陶陶,放下功名富贵之心,便可脱俗,放下道德仁义之心,才可入圣,我不想脱俗,更不想入圣,只想做一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一溪云一台电脑、一卷诗书,其时挺好。
&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才是人生佳境。
& &14、帘外,青青竹影上,凝着洁如银的雨珠,如泪染轻匀。
& &雨穿林间,凉彻心底。萦起飘思越千秋。
& &那日,三月七日沙湖道,忽而一场暴雨骤降,如箭穿林。身无雨具的行人,狼狈,皆惧怕这突如其来的风雨,措手不及,这般雨来袭。
& &风雨漫漫的竹林间,却有一人吟啸徐行,却有一人洒脱于风卷云涌的天地中。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袭白袍青须扬的他,昂首于疾风暴雨中,高吟此番词句,拂一袂潇洒,扬一樽豪迈。倚着竹杖,踏着芒鞋,却轻快得,胜却五花壮马。乌云密布雷声响的天地间,畅快一笑,言道:谁怕?
& &苏东坡,这个任大江东去,浪也淘不尽的铮铮汉子。才华横溢,却招人妒忌而多次被贬的诗人,忧国忧民,却遭奸臣所害而仕途坎坷的官吏。于人生的重重暴风雨中,即便身如柳絮随风摆,仍从未低下过昂首面对疾苦的头。
& &一阵狂风又席卷,一轮暴雨又来袭,他依旧仰起头,拂袖轻扬,轻吟浅唱:一蓑烟雨任平生。
& &雨歇微凉,漠漠轻寒萦入怀。
& &风潇潇,雨潇潇,苍茫尘寰渺渺中,沉淀了多少红尘泪,阡陌桑间路,风雨同行的能有
& &几人是知己?
& &不惧风,不畏雨,笑饮风霜当琼浆,却,在那明月夜泪湿青衫,绞碎孤魂,肠断短松岗!
& &那是怎样的一个夜晚,谁的幽魂闯进离人梦?轩窗下,伊人挽鬓梳红妆。依旧是故乡的山水,依旧是故人的笑靥,对面相逢的人呵,恍如隔了千年。可知他为卿泪透青衫,可知他为卿尘满面,霜如鬓,蔓延了十年的思念,仍绕不过天地茫茫间,越不过阴阳相隔中。此刻相顾,无语凝咽,唯有泪千行!
& &恸哭醒来,原是幽梦忽还乡,梦虽醒,只是,牵念的心魂早已碎裂在短松岗·····
& &英雄为谁,为谁洒下男儿泪,为谁碎了锉锵英魂!
& &苍茫尘寰,几许沧桑,几番风雨,凝着人间种种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化作烟尘飘散在天涯海角,淹没在万丈红尘中。一篇篇流传千古,才华横溢的诗篇里,凝结了多少辛酸泪,落魄魂。
& &风雨中,有诗句漫过心头:一蓑烟雨任平生,只是,有多少人能读懂那番烟雨,有多少人能读懂他的一生?
& &15、今下了一日的雨,雨很大,整个天地彷如笼罩在一个朦胧的世界里,置身其中,似有种梦幻之感。街上行人已落荒而散,青石板的街道一尘不染。门前的芭蕉树被冲洗得越发绿油,那对石狮在雨中依旧威风凌凌,笑傲着世人慌迹。
& &有人轻轻的扣了扣门环,一声声节奏的青铜脆音,穿过了小院。我急忙前去开门,打开来门外却空无一人,地上放着一件蓑衣,雨水还在悠悠的沿着帽檐滑落到地方。我拿起了蓑衣,望着眼前茫茫一片,倏然心里有一种茫然之感。
& &穿上了蓑衣,走出了小院,站定在雨中,任由着骤雨的冲打,眼前是世界是什么样子,看不清,摸不透,混沌一片,隐约间我感觉前方的有一簇幢幢恍惚的灯火,在这混沌之中,那是唯一的光芒。
& &我朝着那灯火走去,一直走,越是靠近,却发觉它越是模糊。慢慢的我越走越远,那灯火也越来越暗,直到熄灭。
& &就这么熄灭了,我定定的站在原地,不知所谓。迷茫,不知追逐了这么久是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了,一切都幻灭。
& &环顾四周,我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远的我不知道身在何处,更不知道哪里是走回家的路。慌张,彷徨,无助,恐惧,人间世相竟是如此。是那么的浑噩,是那么的虚假,是那么不堪。
& &南山的寺宇敲起了暮晚的钟声,沉韵的钟声一声声的敲入了我的心坎。倏然心里有了一些宁静,我轻轻闭上眼凝听,移步顺着钟声而去。走进寺宇,在雨水中的红砖碧瓦是那么的清晰,坐在一株菩提树下,望着菩萨捏花微笑,我恻然万分,哀声叹道:“看来这世上也只有菩萨才能如此慧心的笑。”
& &“人人都是菩萨,只要你愿意,放下你紧紧抱着的包袱。” 一位老禅师缓缓走来:“人生在世,生死并无一定。暂时来此世间,又得离开,如月亮有圆有缺;又如花有盛开,也有凋谢之时。这辈子出生是上辈子死亡的接续。前世假若没有死亡,今生何以能生?如果这辈子智慧不明澈,下辈子如何能保有福慧与人身?你看你眼前的一切,它是多少美好。佛祖看待世人都是一样,没有权利的区别,没有成败的区别。只是在世人眼中,这才有了区别,面对同样的风景,有人觉得是仙境洞天,有人却觉得是穷山恶水,其实风景没有不同,不同的是人心而已,人心静了,看什么就都是一样的。”
& &我看了四周,这才发现我眼前的一切,透过蒙雾,世界是那么的美丽,江水滔滔,水面上一圈一圈的水环,郁郁葱葱的山丘,青嫩翠绿的草叶,一切彷如画中。心中一凛,忽然都静了下来。我看着这满世春气雨景,望向老禅师,老禅师对我慧心的一笑,我心中一动,不自禁的也笑起来,慧心一笑。
& &确实,我们游刃于尘世,得到金钱名利,忙碌最终,又得到什么?万事到头,无非一个得失,得有如何,失又如何,有些你最想得到的,等你得到之后,你会发现,那其实并不合适你。反而有些东西,它并不是你最想要的,但却是最适合你的。人生难得寻一方净土,找到适合的,舒服的,那便就幸福了。一切皆佛法,这样看来,世间的一切,又有什么不同呢。
& &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切皆安然,一切皆泊淡。那么的清澈,那么的超然,这样我们就会很豁然,很舒坦,天地之大,随波而游,随风而荡,品苍穹之大气,观宇宙之变迁。轻坐一翩兰舟,徜徉在江水之中,心里不尽惬意,抛开生死如浮云,莫管人事得失意。游走在着世界上,怎么会怕这一蓑烟雨,什么是与非,错与对,钱与利,得与失,只要平常对待,不在乎,不深想,平定心气,褪去糟怨,一切顺其自然,那么我们便离道又近了一步。
& &16、一身蓑衣,一叶孤舟,在细雨蒙蒙的江上。垂一根青竹钓竿,远离尘嚣,洗尽铅华。任那六朝旧事随流水,看尽世间离合泪,我自傲然这个世界之外,在无我的烟雨迷蒙中找寻一份久违的真。
& & 看透世事圆滑,听尽花言巧语,在这样的污秽中我不知能不能够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但当我穿上这身蓑衣,登上这叶孤舟,我的心立马就走向了沉寂。拨开蒙蒙雨雾,看繁华世间灯火通明,熙熙攘攘,顿觉自己已经在那样的世界里死亡。我感谢这个死亡,把我带到了这样的地方--宁静,苍凉,清爽。在这样的地方,你不用天天思量,尔虞我诈只是回忆中的蟑螂。在这样的地方,你不用感伤,虚情假意只是萤火虫的微光。在这样的地方,你不用算计,柴米油盐只是俗世的旧账。生活在宁静中,看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蚂蚁一样,那建立在鲜血之上的光辉在这里只是战火中的哀伤。深宫里的王妃佳丽,人老珠黄,那过去的绫罗绸缎在这里竟是满是污垢的衣裳,无人注目欣赏。富甲一方的望门巨商,家毁人亡,那黄金白银在这里变成颓圮的篱墙,一片凄凉。
& & 烟雨迷蒙的江面透着凄伤,寒风透过蓑衣到达心房,我听到大地的感伤风的迷茫。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凄凉本不属于这个地方,只是有了这孤舟蓑笠翁的身影才感到苍凉。也许这就是俗世的孽帐,要在这里还偿。要是这样那就吞下寒风看破前路的灯光,在这里找到出发的方向。走过历史,看边疆的苍桑,那展翅的雄鹰叫着冲向奔跑的黄羊,血腥在这里就像是肆虐的狂风,无所不伤。黄沙透出血色的苍凉,那千军万马的时刻,是多么的辉煌,如今却是衰草颓墙的哀伤。什么地方才是我向往的家乡?看破红尘,在山的角落里找的一片无人的地方,清水流过的溪中有我驶向涅磐的小舟和遮风避雨的衣裳。
& &雨丝打在脸上是清爽的感觉,世事苍桑无非也就是这样--像流水带走落花的感伤。在那断壁残垣,是侵略者留下的灰烬。在那辉煌宫殿,一个平凡的人就能坐上宝座。在那一江春水中,一条小鱼就是一个世界。是啊,远离了俗世的混浊曾经的积怨也就是那灰飞烟灭的篇章。远离了俗世的污秽曾经的权势无非就是遗留人间的座椅,凡人都可坐上。远离了俗世的生命观那地上的爬虫就是生命的代表。在这样清爽的世界你我可以主宰自己的世界,被赋予神的力量。
& &一蓑烟雨任平生,敢问世事几多沧桑?看破红尘,找一处桃花开放的地方,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也不用在俗世哀怨彷徨。
& 17、极大的雨,如酽酽清茶从九天泼落,那垂着的雨瀑风景奇佳。又在新春,雨脚细细打在润如油膏的田野上,不须几日晴光就会看得好颜色。想象着那些不多时日后漫野的春花灿烂,而心里却终于被雨声的荒凉打动。拾出《宋词》,看到苏的词选,起初的宁静沉郁终于被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湮没。
  词的注释很显浅“一身蓑衣,顶着烟雨,任凭半世蹉跎。”
  然而我已不能想象,那是怎样潇洒释怀的平生所向,尽在轻轻一笑间。不要黄金屋,不要千钟栗,不要颜如玉。富贵如浮云,荣华似流水。曹的红楼里烟花繁柳恩泽三世,也不过落得千般凄凉。他已看开得,不再苦闷于政治斗争人心角力,要与那青山绿水为伴,一身蓑衣消失茫茫烟雨。后半生,没有如此的盛名,没有如此的绚烂,他也不要了鸿章丽篇。还原生命的本质,就如在千里旷野闪过的一道绵长肃白的闪电,来去得太快,但光芒盛大。我一直不曾坚信有人能够长久地按自己的意愿以本质生存下去,即使那些静坐禅思的世外高僧山中隐士,也不得不面对最现实的生老病死。但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也许是他披起蓑衣草鞋踩踏在深山泥泞中时,也许是古渡口望着万重青山空叹息的刹那。但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他由诗人变为常人,由苏轼变为野老。再没有比这更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
  然而,注释上的背景介绍却是极复杂。
  其实自己早已在内心从某种程度上厌烦了这种复杂,人心所向条理分明,说得是这首词的政治目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居心云云。殊不知在读的过程中,已掺杂多少后世人的猜想。
  而我,宁愿去相信一个信手闲笔惊为天人的苏轼,的确曾在雨中高吟着,他的心之所向。
  写到这里不由自主地连出李白,那个“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那个“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白,闲闲一笔众生百态,勾勒出半个盛唐的灯火通明辉煌灿烂。然而此生最大的愿望,于他,也不过就是一身蓑衣,一壶浊酒,迎着千重翠色踏步而去。茫茫烟雨里,自灌注了不尽的生命绿意。
  世事本无常,翻手过来的慈悲本源于一颗终归尘土的凡人的心。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床罩和窗帘搭配效果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