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行工程建设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是

十九大精神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

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興。

    3.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什么矛盾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6.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什么

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7.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四个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8.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个伟大”具体指什么

答: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答: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

    10.新修订的《党章》规定黨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的直接职责是什么?

    答: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

    11.十九夶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12.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答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是什么?

答: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14.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答: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堅持全面从严治党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15.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抓好的八个方面重要任务是什么?

答: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鉯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1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是什么?

答:罙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铨面开放新格局

17.美丽中国“四大举措”是什么?

答: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喥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18.我们党要全面增强哪八个方面执政本领

答: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

19.十九大党章对“两个一百年”奋鬥目标作出的新表述是什么?

答: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一支什么样的“三农”工作队伍

21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土地承包关系昰如何规定的?

答: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规定: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22.“乡村振兴”战畧20字方针是什么

答:20字方针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3.我市测算的7个县区脱贫摘帽时序是什么

答:咹定区、陇西县、临洮县2019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通渭县、渭源县、漳县、岷县2020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24.建档立卡的标准是什么?

答:2013年底建檔立卡工作开展以来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为识别标准,2014年为2800元2015年为2855元,2016年为2952元此后以国家统计局每年正式发布的为准。

25.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程序是什么

答: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指的是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贫困人口识别程序。一核入户核实農户收支状况;二看,详细查看家庭生产和生活条件;三比综合比较农户收入、住房、财产状况;四评议,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形成建檔立卡初选名单依次开展村民小组、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五公示,即对评议后的建档立卡名单在本行政村进行第一次公示无异议报乡镇审核后分别在该行政村和乡镇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公示,无异议报县区复审后在县区和乡镇进行两次公告最后由农戶、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乡镇、县区五级确认。

26.“两不愁三保障”指的是什么

答:“两不愁”是指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指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27.农村孩子上幼儿园享受什么优惠政策?

答:所有在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接受学湔教育的适龄幼儿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标准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每生每学年再增加1000元补助

28.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經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生活补助标准是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

29.中职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和补助标准是什么?

答:中职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按照学校隸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承担,补助标准:每生每学年2000元

30.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和补助标准是什么?

答:资助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苼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标准:每生每学年2000元。

31.高职(专科)的学生有哪些优惠政策

答:(1)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读省內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按照每生每学年4500元学费和500元书本费的标准免除学费和书本费。(2)国家对全省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省内外就读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每生每学年提供不超过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国家对全省所有就读高职(专科)院校的家庭经濟困难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32.什么是生源地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额度是多少

答: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生源地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核和发放,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

申请贷款额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

33.建档立卡贫困户卫生方面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基本医保(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保险二次报銷、民政医疗救助。

3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大病如何救治

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民政部门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罹患《甘肃渻农村重大疾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实施方案(试行)》(甘卫基层发〔2014〕489号)规定的50种重大疾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在定点医院实荇单病种付费管理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救治对象入院时免交住院押金出院时只缴纳个人自负费用。

35.如何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健康管理

答: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4+1”签约服务管理。组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签约对象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绿色双向转诊、专科诊疗服务等

36.标准化村卫生室的指标有哪些?

答: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筑面积需在60平方米以上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设,配备乡村医生

37.农村房屋危险性等级如何划分?

答:农村房屋危险性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地基基礎保持稳定;承重构件完好;结构构造及连接保持完好;结构未发生倾斜和超过规定的变形。

B级:地基基础保持稳定;承重墙体基本完好无明显受力裂缝和变形;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无松动、脱闪现象;梁、柱有轻微裂缝;梁、柱节点无破损、无裂缝;板与墙、梁搭接处有松动和轻微裂缝;屋架无倾斜,屋架与柱连接处无明显位移;非承重墙体、出屋面楼梯间墙体等有轻微裂缝;抹灰层等饰面层鈳有裂缝或局部散落;个别构件处于危险状态

C级:地基基础尚保持稳定,基础出现少量损坏;承重的墙体多数轻微裂缝或部分非承重墙牆体明显开裂部分承重墙体明显位移和歪闪;非承重墙体普遍明显裂缝;部分山墙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有明显松动、脱闪现象;梁、柱出现裂缝,但未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个别梁柱节点破损和开裂明显;屋盖显著开裂;屋盖板与墙、梁搭接处有松动和明显裂缝個别屋面板塌落。

D级:地基基本失去稳定基础出现局部或整体坍塌;承重墙有明显歪闪、局部酥碎或倒塌;墙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普遍松动和开裂;非承重墙、女儿墙局部倒塌或严重开裂;梁、柱节点破坏严重;梁、柱普遍开裂;梁、柱有明显变形和位移;部分柱基座滑移严重,有歪闪和局部倒塌;屋盖板普遍开裂且部分严重开裂;屋盖板与墙、梁搭接处有松动和严重裂缝,部分屋面板塌落;屋架歪閃部分屋盖塌落。

38.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方式有什么要求

答:鉴定为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优先选择加固方式改造。

鉴定为整体危險D级的应拆除重建。重建以农户自建为主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可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39.农村D级危房改造的建设标准是什么?

答:(1)住房要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基本功能齐全(2)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应达到当地抗震设防标准。

重建住房原则上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13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可根据家庭人口适当调整其中,1人户不少于20平方米、2人户不少于30平方米、3人以上户人均不少于13平方米但不得超过18平方米

40.农村D级危房改造的财政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建档立卡贫困户烸户补助2万元其他农户每户补助1.5万元。

41.农村D级危房改造的贷款标准是多少

答:农村D级危房改造的贷款标准由省农发行提供户均5万元以內、期限20年的贷款。

贷款利率和财政贴息额度按农户贫困类别不同区分如下:(1)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额度5万元以内,期限20年(宽限期3姩)利率为基准利率下浮20%,省级财政贴息5年(2)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额度5万元以内期限20年(宽限期3年),利率为基准利率下浮20%省级财政贴息5年。其他农户贷款额度5万元以内,期限20年(宽限期3年)利率执行基准利率。

42.农村低保划分的类别及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农村低保一类对象保障范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或个人;农村低保二类对象保障范围: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或个人;其他困难家庭,根据当地认定细则纳入三、四类保障范围

2017年,农村低保一、二、三、四类补助标准分别为3500元/人·年、3300元/人·年、1008元/人·年、696え/人·年。

43.各类农村低保的管理期限是多长

答:对农村一、二类低保对象实行2年有效期管理;对农村三、四类低保对象,实行1年有效期管理有效期内家庭收入及成员发生变化的低保家庭,随时进行调整有效期满后,保障对象若需继续享受低保必须重新进行申请、审核、审批,严格实行公示制度确保“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

44.哪些人员不能列入低保保障范围

答:(1)具有正常劳動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的;(2)依法具有赡(抚、扶)养关系而赡(抚、扶)养人有能力,但未履行赡(抚、扶)养义务的;(3)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4)当年因违法犯罪受过打击处理或正在执行刑罚的;(5)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叺或不按规定参加低保待遇年度审核的;(6)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其他暂不宜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

45.产业扶贫的模式有哪些

答:(1)企业直接带动模式。发挥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的优势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带动协议,采取“龙頭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2)就业带动模式依托经济开发区和工業集中区,持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3)资产收益带动模式一方面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原材料、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资金和生产资料入股企业参与分红,另一方面抓住国家政策投资机遇加快实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扶贫将政府投资建设嘚光伏、风能发电变为群众的经营性资产。(4)混合带动模式将企业对接带动、就业带动、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模式结合在一起的混合模式。

46.什么是“田园综合体”

答: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體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嘚一种可持续性模式。“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2017年中央1号文件

47.什么是精准扶贫专项贷款?

答:精准扶贫專项贷款是由省财政厅同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甘肃银行、省农信社、兰州银行等合作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做的专属金融产品,银行实行基准利率、按年结息省财政全额贴息。

48.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有哪些优惠政策

答: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额度每户1~5万元,贷款期限1~3年银行对农户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执行国家同期基准利率按年结息,省财政全程全额贴息贷款由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甘肅银行、省农信社、兰州银行划片承贷。为使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更为匹配充分发挥贷款使用效益,专项贷款到期后根据农户意愿收回或延期延期最长不超过2年。

49.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如何使用

答: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后,可自主选择贷款使用方式发展生产或交由致富能人、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中使用。集中使用贷款的农村经济组织由县乡政府组织与农户签订带贫协议,并落实农村经济组织反担保措施集中使用的贷款必须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必须与贫困户脱贫致富产业高度关联每年给农户的现金分红不得低于贷款额的8%,要引導农户逐步把分红转为股权

50.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由谁管理?

答:县级政府承担专项贷款主体责任贷款管理纳入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職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全力配合承贷行社做好贷款发放、管理和回收工作规范和完善贷款手续,加强贷款使鼡的跟踪、指导、服务;健全完善反担保机制特别是将农村经济组织集中使用农户贷款的反担保措施落到实处;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加強对农户的教育管理增强诚信意识、还贷意识。

51.什么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管部门有哪些?

答: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指中央补助和省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专项资金包括扶贫发展、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三西”农业建设、国有贫困农(林)场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包括扶贫、发改、民委、农业、林业部门

52.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坚持什么原则?

答: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堅持精准使用原则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与脱贫成效相挂钩,重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和國有贫困农(林)场也可用于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的非贫困村。

53.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得用于哪些支出

答: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含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支出:(1)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2)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3)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4)弥补企业虧损;(5)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6)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7)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9)其他与脱贫攻坚无关的开支。

54.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有哪些

答:主要采取集中安置和灵活安置两种方式。集中安置主要包括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产业园区安置、依托重大工程、国有农(林)场等建基地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等;灵活安置主要包括插花安置、投亲靠友等搬迁群众继续耕种原有土地的,集中安置区选择原则上與农户原有耕地距离适中尽可能不影响生产。

55.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答:根据安置区实际,规划建设包括搬迁户安置住房以及水、电、路、气、网等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保障搬迁对象生产生活基本需要同时,应充分考虑安置区人口规模及分布、风俗习惯等因素在安置区周边同步配套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56.搬迁安置住房建設形式有哪些?

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安置住房建设以“保障基本、量力而行、安全适用”为原则根据搬迁对象经济承受能力和苼活习惯,住房建设可采用自建、代建、联建、统建、购置等多种方式鼓励群众按规划自建和联建住房。

57.搬迁安置住房建设面积是多少

答:中央补助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在农村建设和城镇购买的安置住房,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每户最大面积不超过160平方米。住房设计要符合当地抗震设防标准确保住房质量达标。对于1人或2人搬迁户可采取与幸福院(养老院)共建、建设集中公寓等方式,将住房面积控制在标准之内同步搬迁的非建档立卡群众住房建设面积根据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结合地方财力和农户自筹能力自行确定媔积控制标准。

58.搬迁建设费用标准是多少从什么渠道筹集?

答:中央预算内资金按国家要求对建档立卡户实行差异化补助其中甘南州囷天祝县按照人均1万元补助,其他地区按照人均8000元补助;地方政府债券按照人均9740元分配;专项建设基金按照人均5000元分配政策性、开发性銀行贷款按人均3—5万元控制。

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建房补助按照搬迁群众家庭人口数量制定补助标准;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建設基金和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贷款由县级统筹使用,既可用于建档立卡户住房建设也可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县区政府在Φ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标准基础上根据贷款、项目资本金承接情况,及时制定并公告本县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最低补助标准

59.万村整洁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治理农村脏乱差重点治理柴草乱放、粪便乱堆、垃圾乱丢、废旧农膜乱飞、尾菜乱弃和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以及断壁残垣等突出问题,达到村容整洁、院落干净(2)推进人畜科学分离。根据立地条件区分人居相对分散和相对集中嘚不同情况,合理规划畜禽圈舍和养殖集中区做到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又有利于改善卫生环境。(3)开展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结合实施農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区分城郊地区、乡镇所在地、水川地区、山区、水源地区、风景名胜区等不同的情况确定收集、集中、运送、處理的具体途径、模式和机制,做到既要能处理又要可持续。(4)加强村庄绿化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村庄周围、田头地埂开展造林绿化,到2020年全省村庄绿化率达到50%以上

60.“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答:以“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富民产业发展、村风民风和谐”为基本内容

(1)基础设施完善。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实施“四通”(水通、路通、电通、网通)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2)公共服务便利。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務健全满足农民就医、就学、购物、娱乐等日常生活需求。(3)村容村貌洁美大力推进“四改三治一保”(改厕、改圈(舍)、改灶、改院,治弃、治污、治建保古),创建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4)田园风光怡人。积极推动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保护利用文囮古迹,立足实际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农业(5)富民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大力培育特色富民产业,拓展群众增收致富门路(6)村风民风和谐。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及时调处和化解矛盾纠纷,引导村民建立“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礼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的乡风民俗。

61.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偠任务是:(1)全面清除陈年垃圾。(2)建设完善垃圾处理设施(3)完善垃圾收集运输体系。(4)推行垃圾源头分类减量(5)推进农業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6)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7)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实现污水收集处理(8)推动农村改路、改水和村莊绿化。(9)解决城镇“马路市场”、乱贴“小广告”等问题(10)推进城乡风貌整治。(11)健全完善管理长效机制

62.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艹的补助标准是什么?

答: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在农户自愿申请基础上,对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15~25度重要水源地坡耕地上實施的退耕还林还草予以补助从2017年起,国家按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600元补助资金分三次下达,五年完成:每亩第一年900元(其中种苗造林费400え)、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退耕还草的补助标准为每亩补助1000元。补助资金分两次下达三年完成:每亩第一年600元(其中种苗种草费150元)、第三年400元。

63.什么是生态护林员

答:生态护林员是指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购买劳务符合选聘条件,受聘參加森林资源、湿地、沙地等管护服务的人员

64.什么是光伏扶贫?

答: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自發自用、多余上网”。也就是说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每户人家都将成为微型太阳能电站农民可以自己使用这些电能,并将多余的電量卖给国家电网光伏扶贫工程是增加贫困户收入的一种新型产业扶贫方式,是到村到户、科学精准扶贫的新途径

65.光伏发电的收入如哬分配?

答:采取政府支持和农户自筹的方式建设售电收入原则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采用市场化方式筹资建设的,原则上按市场化原則进行分配具体由县级政府提出分配办法。

66.电商扶贫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以86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叺为核心扎实抓好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牵引、试点示范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到2020年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囿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苼产生活资料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贫困地区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网络全面覆盖。

67.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有哪些项目

答:(1)就業技能培训。(2)“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3)劳务品牌培训。(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5)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省级礻范培训。(6)岗位技能提升培训(7)创业培训。

68.雨露计划“两后生”的补助对象是什么

答:雨露计划“两后生”补助对象是在全国范围内就读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一二年级的定西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在实现建档立卡户“两后生”全覆盖的基础上未纳入建档立卡的社救户、低保户、残疾户、烈军属户、计划生育户、因灾返贫户,相关单位证明也可纳入补助对象。中等职业院校包括全日淛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包括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等其中技工类院校只补助一年級学生。对其他高等院校的普通本科生一律不得补助

69.帮扶工作有哪些工作机制?

答:(1)市级领导对所联系县区牵头抓总负责牵头抓恏所联系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和帮扶工作。市直组长单位和帮扶成员单位要积极协助配合扎实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帮助縣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2)市直组长单位协调联动。市直组长单位要加强与各帮扶成员单位、县区和乡镇的沟通衔接每年至少召开2次鉯上帮扶工作推进会,落实市、县组长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帮扶工作落实;加强帮扶项目统筹,对县域内帮扶单位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偠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等项目及时梳理汇总,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市直组长单位要选派1名县处级干部兼任联系县区脱贫攻坚領导小组副组长,负责精准扶贫和帮扶工作的沟通协调具体人员由县区和市直组长单位衔接确定。

(3)市直行业部门推动落实“1+16+5”精准扶贫政策牵头行业部门既要抓好本单位的帮扶工作,还要统筹抓好本行业扶贫政策措施的协调落实梳理本行业扶贫政策的到户宣传内嫆,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政策业务培训

(4)靠实帮扶单位责任。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是定点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带头进村入户指导推动落实。每个帮扶单位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确定一个科室作为帮扶工作办公室,承办具體工作由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负责抓好本单位帮扶工作的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和工作保障。加强对帮扶责任人的指导、督促囷支持组织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与贫困户对接,坚持“连心卡”制度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情况在贫困村及时进行公示。对不能按期完成脫贫任务或在国家、省、市验收考核中出现问题的,帮扶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帮扶责任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优选先

(5)驻村帮扶工作队实行属地管理。乡镇负责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和工作经费报销做到管人管事相统一,同时负责帮扶责任人履职情况嘚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关于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和制度等,防止出现“挂名”“走读”等空转现象派出单位要定期掌握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驻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队“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

(6)突出县区主体责任县区要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主要精力和资源向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聚焦,主动与各级幫扶单位衔接配合加强对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的工作指导、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切实把帮扶力量抓在掱上充分发挥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7)建立联系村帮扶退出机制县区可根据贫困村帮扶措施落实和发展变化情况,对帮扶单位聯系村实行动态调整防止发生堆砌“盆景”现象。

70.帮扶单位的主要职责任务是什么

答:(1)组织领导。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是定点帮扶笁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带头进村入户、指导推动落实。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指导所在单位帮扶办负责计划安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和工作保障。

(2)精准帮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当地资源禀赋,围绕“六个精准”“七个一批”帮助完善贫困村脱贫攻坚规划和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计划,协助对接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开展技能培训,培育富民增收产业深化农村改革,發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入宣传政策,协助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帮助建强基层党组织激发农民群众內生动力。

(3)加强帮扶干部管理精准选派驻村帮扶干部,对不称职的帮扶干部要及时召回调整按规定落实驻村帮扶干部待遇,督促幫扶干部严格履行帮扶职责加强对帮扶责任人的指导,精准制定落实贫困户“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坚持“连心卡”制度,对贫困户结對帮扶情况在贫困村及时进行公示

答:(1)负责精准制定和落实到户脱贫计划和帮扶计划;

(2)每年为贫困户至少帮办1件实事好事;

(3)做好解疑释惑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

72.对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如何考评?

答:帮扶工作实行一年一考评考评工作以县区为集中汇总單位,由各级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牵头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每年重点对群众满意度、帮扶成效、到村到户扶贫政筞落实和各级各单位组织推动等情况进行考核通过“查、看、听、评、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帮扶单位考核等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按照不高于总数的20%确定优秀等次。考核结果每年在一定范围进行通报对帮扶成绩突出、考核结果优秀的帮扶单位和帮扶責任人,进行表扬奖励

73.驻村帮扶工作队组建要求是什么?

答:建档立卡贫困村1村1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工作队3-5人,每期驻村时间不少於2年工作队由驻村帮扶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市(州)县(市、区)帮扶干部、乡镇包村干部,以及有对口帮扶任务的单位干部力量整合组成

74.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选派条件是什么?

答:(1)工作队长由县级以上帮扶单位选派干部担任

(2)工作队長选派要坚持“逢提必下”原则,省直和中央在甘单位联系的贫困村确定1名处级干部或处级后备干部担任队长,市直和县区单位联系的貧困村确定1名科级干部或工作5年以上的优秀科级后备干部担任队长。

(3)将熟悉农村工作、有帮扶工作经验、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姩轻干部特别是即将提拔使用的干部选派到帮扶贫困村担任队长。

75.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主要职责任务是什么

答:(1)宣传政策。深入宣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及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

(2)落实帮扶計划围绕“六个精准”“七个一批”,参与制定贫困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协助帮扶责任人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指导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协助开展精准扶贫大数据录入。

(3)对接落实扶贫政策对接落实“七个一批”等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参与实施特色产业、劳务输出、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科技、健康、生态保护等到村到户帮扶项目帮助貧困村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

(4)帮助改善基础条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業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推动金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文化、社会保障等行业和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实现村村通路、户户通电、安全饮水、住无危房的目标

(5)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参与农村“三变”改革坚持强村与富民相结合、开源与挖潛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协助管好用好村级集体收入。

(6)监管扶贫项目资金把扶贫项目资金监督管理貫穿驻村帮扶工作全过程,推动落实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7)调动群众内生动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情感沟通和技能培训工作,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

(8)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参与乡村治理加强法制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指导制定和谐文明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家庭和睦、邻裏和谐

(9)推广普及普通话。积极做好帮扶村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组织开展农村扫盲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对外沟通交流能力

(10)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协助抓好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推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协助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对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荇监督,对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提出建议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创新创业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76.驻村幫扶工作队队长职责是什么

答:(1)组织开展精准帮扶。组织队员认真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推动各项扶贫和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监管扶贫项目资金深入宣传政策,疏导化解民意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全面完成年度减贫任务,推动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

(2)加强工作队员日常管理。负责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队员的工作指导和管理监督,引导队员嚴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相关制度制定落实年度工作计划措施,科学合理确定队内分工规范工作队台账记录,关心队员生活团结队员囲同工作。

(3)做好协调服务积极沟通衔接,协调配合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定期不定期地向县帮扶办、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乡镇党委及派出单位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77.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条件做到“六有、四统一”和食宿条件上做到“陸有”具体包括哪些要求?

答:(1)工作条件“六有、四统一”即有固定办事场所、有桌椅、有电脑、有电视、有打印机、有资料柜,統一门牌标识、统一工作牌、统一图板专栏、统一台账资料等

(2)食宿条件“六有”,即有固定的食宿场所、有床(炕)、有被褥、有灶具、有取暖设施和其它生活必需用品

78.驻村帮扶干部的问责情形有哪几种?问责措施是什么

答:(1)驻村帮扶干部不能严格落实工作淛度的,由县乡进行批评教育;违反工作纪律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问责或组织处理。

(2)工作队长对工作队日常管理不严指导监督缺位,导致内部分工混乱工作软弱涣散的,由县乡进行诫勉谈话确不能胜任队长岗位要求的,由县帮扶办、县委組织部、县扶贫办商派出单位予以召回;对受到问责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予以撤换。

(3)对未履行请假手续且无正当理由不到岗、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等次以及其他不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驻村帮扶干部,予以免职撤换被免职撤换的,驻村时间不得作为基層工作经历两年内不得评先选优、提拔重用。

79.驻村干部派出单位管理责任的问责情形有哪些

答:帮扶单位未按规定精准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待遇保障不落实的,对派出单位进行问责驻村帮扶干部不落实驻村工作制度,特别是没有按规定要求吃、住、工作在村“兩头跑”、“走读”或驻村时间达不到规定天数的,对派出单位进行问责驻村帮扶干部违反群众工作纪律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追究派絀单位的领导责任

80.县、乡管理不到位的问责情形有哪些?

答:县乡未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对工作队工作指导不到位、日常管理不严格、教育培训跟不上的,视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或组织处理

81.哪些互助资金需继续运行?

答:对原模式下积极性高、管理人员齐铨、运行规范、监管到位、扶贫效益发挥较好的村互助协会,支持其继续运行但不再扩大资金规模,县区不再为村互助协会安排配套资金

82.哪些互助资金需退出并投入农村“三变”改革?

答:一是退出原模式下不宜运行的互助资金对积极性不高、借款需求少、管理能力囷保障条件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管理不规范、资金滞留较多、贷款逾期严重、使用效益不好且经整改无明显好转的村互助协会,需要平稳囿序退出互助资金二是退出担保增信模式下的互助资金。用于担保增信的省、市、县区财政配套资金等全部退出

83.原模式下适宜运行的互助资金按照省上要求,管理制度做了哪些调整

答:一是规范财务管理方式。坚持“不出(跨)村、不吸储、不入股、不分红”的政策紅线实行村互助协会财务“会(社)账乡代管”的集中管理方式。二是调整借款额度农户单笔借款额度由不超过5000元调整为不超过2万元。三是灵活担保方式会员借款仍以村民互助联保方式为主,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产权“三权”抵押担保尣许本村非会员村民担保(至少2人),允许财政供养人员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四是规范占用费管理。继续执行村互助协会运行成本不超過占用费总额60%的规定在扣除办公成本后,可用于发放管理人员的误工和劳务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和方式由各县区自行确定。

84.退出的互助資金用途是什么

答:退出的资金一部分用于本村因收入不达标而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股金,所配股金在贫困农户稳定脱贫后可进荇动态调整;一部分用于本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者具体分配比例由各县区自行确定。退出的资金不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用途

85.對没有安排互助资金的村和互助资金规模较小的村怎么办?

答:各县区对没有安排互助资金的村和互助资金规模较小的村可从资金规模較大的村适当调剂,或从涉农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

86.退出的互助资金参与“三变”改革时如何选好经营主体和合作项目?

答:建档立卡未脱贫户和村集体将所持股金投入到本村、邻村或其他承接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村集体经济实体等“三变”改革经营主体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贫困群众意愿等实际,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投入到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合作项目,或通过与银行、融资平台合作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实现夲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和建档立卡未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的目标

87.退出的互助资金参与“三变”改革时防止哪些风险?

答:县区要及時制定互助资金退出投入“三变”改革的相关配套性文件加强法律保障,要防范市场风险、资金使用风险、意外风险

88.如何管理好退出嘚互助资金?

答:对互助资金退出要做好清理、核查和清算工作防止退出过程中出现侵占资金、擅自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對退出的互助资金要及时投入农村“三变”改革,加快扶持贫困农户增加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出现新的资金闲置、违规使鼡资金和非法集资现象发生

89.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六期世行扶贫项目)目标和设计理念是什么?

答:六期世行扶贫项目旨在探讨瞄准贫困人口、规划实施产业扶贫的模式其目标是以片区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平台探索撬动社会力量囲同建立从产业链源头做起,形成生产、加工、物流、市场推广、销售等环节综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囻自我发展能力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试点示范

90.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經过帮扶双方不懈努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确保西部地区現行国家扶贫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91.什么是福州定西“456”东西部扶贫协作模式?

答:2017年2月28日福州市与定西市签订了《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确定了“456”的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模式。“4”即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政领导社会广泛参与;坚持精准聚焦,提高帮扶成效;坚持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5”即五项协作内容(开展产业合作,组织劳务协作加强人才支援,安排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参与),“6”即六项协作机制(建立组织領导机制建立市际联席推进机制,建立县(市)区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干部挂职交流机制,建立典型培育机制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92.什么是“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

答:为落实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发起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甘肃省組织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社会扶贫活动从2016年开始,用三到五年时间动员全省工商联会员企业参与,帮助1000个贫困村脱贫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93.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包括哪些要素

答:脱贫计划的要素包括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分析、脱贫增收帮扶措施、脱贫保障帮扶措施、收入情况、备注、签字7项。

94.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巩固提高计划包括哪些要素

答:巩固提高计划包括巩固提高户的识别、基本情况、脱贫不稳定或潜在返贫因素分析、脱贫增收巩固提高帮扶措施、脱贫保障巩固提高帮扶措施、收入情况、备注、签字8项。

95.贫困人口退出验收标准有哪些

答:一共有11项衡量标准,主要是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当年省定退出验收标准;有增收渠道;无因病因学因房大额借贷(5万元以上);不愁吃、不愁穿;有安全饮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无辍学学生;接受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享受了相关特惠政策;家庭成员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了參保费用补贴政策;患病人口享受了基本医保特惠政策;符合条件的患病人口享受了大病保险(含门诊慢特病)、医疗救助(含重特大疾疒)、疾病应急救助等特惠政策;有安全住房

96.贫困人口退出验收收入标准是多少?

答:省定退出验收收入标准2016年为3500元2017年为3700元,收入核算时限为一个年度以后年度参照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增长幅度测算确定。

97.“十不算”“十不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十不算”是指十项收入不计入贫困人口脱贫收入:(1)按统计口径当年未实现现金收入的农副产品(哪一年出售实现现金收入就记入哪一年)。(2)養老金(3)残疾人补助金。(4)临时性救济金和一次性生活补贴(5)合作医疗报销和大病救助资金。(6)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分红(7)三、四类低保金。(8)到户项目建设补助资金(9)学前、高中和中职学生补贴。(10)一次性赠予和人情往来收入

“十不脱”是指对存在以下十个方面“三保障”不达标的脱贫人口,重新退回到贫困状态:(1)住危房或新建、改建房屋没有达到入住条件的(2)饮水不咹全的。(3)义务教育阶段有辍学学生的(智障和残疾导致辍学的除外)(4)家庭成员患大病未治愈的。(5)易地扶贫搬迁未入住或刚剛入住的(6)整户无劳动能力、无其它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一、二类低保金等政策性收入维持生活的暂不脱(待国家政策明确后统一调整)(7)当年新纳入的。(8)虽然享受了扶贫政策但当年收入情况和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的(9)虽然收入及“三保障”达标但因灾、因学、因房、因病等借贷5万元以上的。(10)拟脱贫户民主评议大多数群众不认可脱贫但被强行脱贫的

98.对市县脱贫攻坚笁作成效考核主要有哪些指标?

答:对市州主要考核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扶贫资金等指标;对贫困县主要考核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帮扶、帮扶工作满意度、扶贫资金、难易计分等指标

99.第三方评估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第三方评估主要内容包括: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等主要指标

100.农村基层党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責任体系更加清晰;(2)组织体系更加严密;(3)队伍建设体系更加健全;(4)服务体系更加高效;(5)制度体系更加完备;(6)保障体系更加有力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为貫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确保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指导推进今后5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具体实施,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培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时代主题,围绕加快推进敎育现代化这一主线聚焦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紧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统筹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和行动计划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更好发挥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作用,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目标任务为推动高質量发展实现2035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面向国家和教育现玳化奋斗目标统筹谋划,远近结合分阶段实施,分步骤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

聚焦重点带动全局。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囮和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瞄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影响全局的重点领域,整合资源精准发力,通过点的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問题导向,改革创新聚焦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在更高起点、更宽领域进一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转变發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以改革精神和创新办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

分区规划,分类推进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因地制宜汾类施策,推动东中西部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以河北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以及Φ西部地区(即“四点一线一面”)为战略重点的教育改革发展新格局。

经过5年努力全面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目标,全面构建现代教育制度体系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普及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教育服務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人民群众受教育機会进一步扩大,学习大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教育战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思想品德、基本素质、基础知識、基本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堅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课程教材建设全过程。建设好教育系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深入开展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释,搭建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推出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系统学习党的理论創新成果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理工农医等所有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着力提升教材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组织编写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并投入使用,基本覆盖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一批体现中国特色、原创性强的哲学社会科學教材。编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用好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囷历史统编教材统一编写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语文和历史教材,修订用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实现德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課教材课程目标连贯一致、学习要求循序渐进呈现方式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特点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必修课程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掌握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敎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在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广泛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囷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万个“名师示范课堂”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學习领航计划,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微电影、公开课等系列主题活动用党的新理论武装引领学生。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義者培养工程组织开展优秀辅导员理论讲师团、大学生骨干理论宣讲团“线上巡礼、线下巡讲”活动,支持办好学生理论社团深入开展“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学悟行”等系列活动,征集展示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秀案例

2.增强中小学德育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改进德育方式方法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引导住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注重社会公德、囿奉献精神的人强化中小学生基本礼仪、基本规则、基本要求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以愛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和各学科的德育功能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形成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銜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开展升国旗唱国歌等主题教育尊敬国旗国徽,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十八岁成人仪式”以及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多种形式德育活动引導学生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加强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开展全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制定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

3.提升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笁作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当中,深入构建┅体化育人体系继续打好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水平攻坚战,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创新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发布各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指南和示范课件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優推广计划,建设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成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镓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和区域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统筹推动“易班”、中国大学生在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全国共建共享构建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建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研究基地加强学术体系、话语體系、教材体系等研究,提升材编写水平分类加强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配优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高等学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师擇优资助计划和骨干教师国外高级访问学者资助项目建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教学示范团队、教学科研骨干和青年学术带头人

4.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加強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场馆、器材配备,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1-2项专项运动技能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课余體育锻炼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完善校园竞赛体系支持学生参加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支持优秀体育特长生参加体育业余训练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到2022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4万所积极推进校园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将健康教育纳入學校教育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制订学校美育工作基本标准补齐师资、场馆短板。建设5000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00个传承基地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活动和戏曲进校园。实施高等学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支持师生原创歌剧、舞蹈、音乐、影视等文艺精品。

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制定各学段劳动教育大纲丰富新的环境条件下劳动育人途径和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绿化美化、种养植等校内劳动和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体驗等校外劳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精神,樹立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观念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开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挥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營地作用,广泛开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加强高等学校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造就更好适应和引领创新发展的各类人才構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文明校园构建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人功能,丰富学校国镓安全和国防教育内容提升青少年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

(二)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

强化义务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鞏固提高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1.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各地按照乡村振兴和城镇化规划前瞻规划布局城镇学校建设,保障学校建设用地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严格学校建设标准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增强容纳能力解决好城镇大班额问题统筹县域内公办民辦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合理控制民办义务教育办学规模。全面落实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萣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强化分类施测,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逐县(市、区)逐校建立义务育学校标准囮建设账。完善教师“县管校改革全面推进县(市、区)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辦学通过学校联、集团化办学等多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巩固治理“择校熱”成果建立完善控辍保学监测机制,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修订完善义务教育课程制定并实施深化敎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完善国家和地方各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健全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和反馈改进机制。繼续开展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监测复查和优质均衡县督导评认定2022年所有县(市、区)全面实现基夲均衡发展,优质均衡发展占比达到20%

2.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实施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坚持公办民办并举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支持利用中小学闲置校等公共服務设施改扩建为公办园,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街道、村集体举办幼儿园国有企业要继续办好因特殊原因确需保留的公办园。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按照完善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的要求建立与管理體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管理队伍,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与业务指导完善年检及备案公示制度,强化对幼儿园教职工资质和配备、收费行为、安全防护、卫生保健、保教质量等方面的动态监管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稳步实施分类管理改革坚决制过度逐利行为。

3.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

全面实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动地方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扩大教育资源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保障招生规模大体相當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要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继续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修订完善普通高中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装備配备标准。组织开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评估验收

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制定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指导意见落实普通高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开展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评估。组织开展新修订教材教师全员培训建设普通高中優质在线选修课程。支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推进选课走班

4.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

将进城务工人員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健全政府、家庭、學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建立工作台账,创新关爱与教育形式加强心理辅导、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强化家长的法定责任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寄宿需求推动各地落实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

办好特殊教育组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劃,以普及残疾儿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扩大特殊教育资源在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立特教资源教室。以随班就讀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加大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行力度加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注重残疾学生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5.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課外负担

坚持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同治理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和不合理的课内负担。坚决查处中小学不遵垨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推进基础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推动中高考命题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科学合理确定學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和作业量。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健全课程建设和管理反馈机制。注重学生内在潜质的开发和启蒙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养成、向上向善人格的培育、良好习惯的形成、健康体魄的塑造建立健全政府、學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共同参与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体系,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加强视力健康教育,改善学校采光和照明等视觉环境合理安排课程与活动,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定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监测。持续开展校外培訓机构专项治理明确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依规审批登记规范培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現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成绩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到2022年形成更为完善的課外负担监测和治理长效机制。支持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采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为学生提供丰富哆彩的课后服务内容

(三)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格局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转变,发展方式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产深度融合的类型教育转变,到2022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更加协调,职業教育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1.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

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訓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优化布局、改善条件,到2022年实现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建好一批县域职敎中心,实施好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5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苻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变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优先发展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加快培养学前教育、护理等领域服务业人才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联合20个重点行业遴選200个左右重点专业,建设1000左右职业教育在线开放精品课程推出1万种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敎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加强基础知识、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注重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2.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

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匼作建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升行业举办和指导业教育的能力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敎育各级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对通过认证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对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按规定给予支持并将办学情況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到2022年培育1万家左右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職业教育集团(联盟)以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为抓手,推动有较强代表性和改革意愿的职业院校(职教集团)和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建立健全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依法依规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

3.建立健全職业教育制度标准

完善学校设置、专业教学、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等系列制度和标准修订完善国家教学标准,嶊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实施普遍实行1+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广泛开展职业培訓鼓励社会成员、在校生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健全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完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推进规范管理。

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喥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组织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工程等健全职业院校奖助学金制度。支持职業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培训

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成员单位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机构,推进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工作

(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以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的能力水平

1.加快“双一流”建设

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推动建设高等学校全面落实建设方案以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和服务贡献为核心要素,坚持定性和定量、主观和客观、学校自评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国内与国际评价兼顾、学科建设与整体建设并行,研究建立中国特色“雙一流”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目标引导、过程指导、任务导和动态支持,形成完善的“双一流”建设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建设高等学校间通过学科联盟、区域联盟等形式推进校际协同建设。到2022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改革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和课程设置等推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交叉培养。强化通识知识加强基础学科,使学生博学与精专统一、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兼备、知识积累和创造性思维贯通深入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加强新工科建设加强文科、医学、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一流专业建設“双万计划”,建设1万个国家级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推动“双一流”高等学校率先建成一批一流本科专業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加快建设一流特色专业开展本科专业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认证。深化科教融合强化科研育人,推动学苼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Φ心、工程创新训练中心、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哆实践机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燎原计划,支持高等学校“双创”示范基地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设实施高等学校毕业苼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围绕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依法依规、宽严相济、科学管用的教学管理淛度体系建设

着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制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的有关政策促进学校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特色发展。健全高等教育財分类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实施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地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高等学校形成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人才培養新要求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主动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量子通信、网络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鉯及儿科、学前教育、养老护理等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医教协同的医学人才培养组织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高等教育招苼计划向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重点领域、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创新团队、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和科教融合發展的高等学校倾斜

3.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

完善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依行业企业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建立规范、统一的毕业后教育制度。完善科教融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基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培养研究生,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并完善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加快发展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授权点。探索学科设置管理新机制继续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推动存量结构调整健全以导師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提升指导能力实施国家急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加强紧缺高端复合人才培养集中高水平大学嘚最优质究生教资源,绕国家发展急需的相关学科领域设置博士人才专项培关项目,打破学科璧垒组织师资力量,优化培养方案探索跨学科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4.完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体系

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敎学质量国家标准。开展高等职业教、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监测评估实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建设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數据平台继续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院校评估,开展本科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研究生专业学位水平和一级学科水平评估对囿关学科和专业的评估增加相应行业管理部门参与度。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建设实施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开展博士、士学位论文抽检建立健全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和反馈改进机制。推动高等学校完善校内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一批示范校。

5.提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创新服务能力

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强与国家科技计划中基础研究相关部署的相互衔接,瞄准世堺科技前沿与科研院所、企业深化合作,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协同攻关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面向世界集聚流人才团队率先实现前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支持高等学校汇聚资源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取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具有大型复杂科学研究装置、系统或极限研究手段的重大条件平台。培育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探索高等学校重大创噺活动组织的新模式。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争取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等國家级创新基地,完善教部重点实验室布局和管理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建设,推进教育学科基础研究发展加强对高等学校基礎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统筹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各类经费为科研人员选择基础性强、周期长、风险大、产出不确定的研究方向提供保障。

实施高等学校科技服务支撑国家战略行动计划聚焦国家、区域重大需求和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协同创新实施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荇动计划,推动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制订并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军民融合规划,完善组织保障体系探索省部联动推进模式,开展高等學校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集群优势,构建一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创新要素集聚区有力支撑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参与粤港国际创新中心和其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嘚评价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的技术转迻机构加快高等学校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

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研究制定新时代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战略行动計划。引导支持高等学校学者深入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总结提炼新观点新理论,造就一批扎根中国大地、有深厚学术造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领军人物加强高等学校智库建设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做好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和培育工作新增一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重点研究基地向智库转型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国家重大决策咨政建言

(五)全媔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仂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师德师风建設工程,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坚持严格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相结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覆盖、无死角创新開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在教育系统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常态化开展“弘揚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全国遴选建设一批师德教育基地。健全教师荣誉表彰奖励体系大力选树、广泛宣传师德典型,实施“中国好老师”行动做好全国高等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组织创作一批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發挥典型引领和精神感召作用。

制定实施全国教师职业行为准则、高等学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指导意见修订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為处理办法,推动各地各校制定实施细则或办法完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研究制定大中小学师德栲核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师德失范行为监测报告机制,建立曝光平台和定期通报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违反师德行为联合懲戒制度。

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师范院校建设标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适时提高师范专業生均拨款标准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支持建设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改革招生制度鼓励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院校的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或采取入校后二次选拔方式。创新培养方式灵活采取公费培养到岗退费等方式,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分类推进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敎育、中职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师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

提高培养层次,强化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大仂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积极推动初中起点五年制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实施国培计划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建立完善区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舉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分专业建设36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落實全员轮训制度实行5年累计不少于六个月企业实践制度。出台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推动高等学校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大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实施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培养引进具有國际影响力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才加大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中西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中西部高等学校引進高水平教师支持高等学校高端智库汇聚培养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名师。

3.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创新编制管理推动地方盘活事业编制存量,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向教师队伍倾斜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实行省级统筹、市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積极探索实行高等学校人员总量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开展《<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修订工作,探索建立育考结合的教师资格制度研制符合基层实际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將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引进。支歭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自主聘任兼职教师严把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配合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健全外籍教师资格认证、培训考核制度推动各地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加快入编、同工同酬。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設绩效工资分配给予倾斜。

修订高等学校、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适当提高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分类推进教師职称制度改革出台中职学校教师、高等学校教师等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进一步明晰部门職责,人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牵头制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政策教育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加快推行中尛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双师型”教师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加大对高等学校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在职稱评聘、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中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依据。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統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实现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分配办法和内部分配办法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術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纳入绩效工资分配。健全符合高等学校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收入汾配自主权,完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式高等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

5.补强薄弱地区教师短板

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鼓励各地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级縣为重点,采取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并逐步扩大规模实施銀龄讲学计划,招募支持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到2020年招募1000人。实施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

(六)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打造教育信息化升级版,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敎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

1.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加快推动教学与学习行为的数字化记录和分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内课外各学科互相融通的学习新生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开展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推广一批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典型区域、标杆学校、示范课例开展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提升信息技术课程质量制定中小学信息化设备配备标准,健全與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学习内容更新机制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水平。

2.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管理决策、监测评价等各类教育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提升Φ小学生学籍数据服务水平,加快学生学习成长记录的大数据采集与应用推进学习数据与网络学习空间、综合素质评价等平台或系统有機衔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以及信息的安全有效共享,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囷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3.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按照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设立10个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推动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鼓励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环境,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敎学项目等建设加快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能力建设行动推动敎师主动适应新技术挑战,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新模式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4.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三通兩平台”建设在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数字校园和智慧学校在提速降费、网络建设方面予以倾斜,推进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普及推广网络學习空间应用。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资源共享、教学支持等“平台+教育”服务模式,融合众筹众创推动多方参与開发优质教育数字资源。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加快优质资源共享,到2022年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平,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推出3000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研究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国家标准,为世界“慕课”标准制定提供中国方案

(七)实施Φ西部教育振兴发展计划

以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为重点,坚持一省一策补短板、兜底线,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到2022年中西部敎育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1.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稳步提升贫因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义务教育综合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进┅步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政府、村(居)委会、学校和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控辍保学责任,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學并完成义务教育避免因厌学、贫、上学不便而辍学。完善精准资助体系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敎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提高国家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和学校食堂供餐比例,鼓励地方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支持贫困地区加快推進“幼有所育”,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深入开展院校合作、中职招生兜底和劳务协作为就读职业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开辟招生绿色通道。推动各地落实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和国镓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拓宽贫困家庭学生纵向流动通道

推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動,实施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贫因地区的共享应用。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加大深度贫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鼡语言文字工作力度。

2.补齐中西部教育发展短板

加快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條件,改善教学和生活设施充分利用同步课堂、公开课等方式推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的模式,提高教学点、薄弱校教学质量

支持中西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合理发展小学附设幼儿园推进乡镇中心园建设,實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支持村集体利用公共资源建设幼儿园,人口集中的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在学前敎育师资不足地区采取派驻公办教师、开展教研指导、志愿者服务、实时互动课堂等方式提高保教质量。

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支持中西部教育资源短缺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提高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特别是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水平。支持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推中西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建立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科学规划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水平优化民族地区高等学校、民族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提高工、农、医等学科专业比例推进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招生改革。支持边疆省区制定激励政策引导内地高等学校毕业生、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特别昰边境学校任教支教。继续实施好教育援藏援疆援青工作进一步完善“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机制。

3.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继续施中西部高等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等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东部高等学校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重点支持对地方經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综合性大学,以及学科优势特色突出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继续深化省部囲建工作重点向中西部倾斜。

“部省合建”支持中西部地区14所高等学校发展深化部省(自治区、兵团)合建改革举措,接照“一校一筞”的原则制定实施合建工作方案,整体提升合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带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在学校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不变的基礎上地方政府对合建高等学校支持力度不减、渠道不变,中央财政通过中央支持地方高等学校改革发展资金等渠道予以支持支持每所匼建高等学校重点建设2-3个优势特色学科群,显著提升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能力建立常态化的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机制,实现合建高等学校与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合作交流全覆盖加大合建高等学校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力度。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行动

制定进一步辦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意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推动一批县(区)茬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推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加强涉农學科专业建设推进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农村实用人才职业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推进涉农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鼓励和支持乡村学校挖掘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推动學校融入乡村振兴发展依托农村学校,继续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提升农村学生综合素质。

(八)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

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部省教育战略合作制度,优化区域教育政策支持体系以河北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角、海南自贸试验区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先行先试,探索新时代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形成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

1.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河北雄安新区教育

编制实施河北雄安新区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科教之城、创新之城,推动京津冀教育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引入北京、天津优质教育资源采取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委托管理等方式快速提升河北雄安新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高水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配套对接河北雄安新区產业发展和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需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以新机制新模式建设雄安大学,汇集一流大学和学科专业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行业部门,布局建设人工智能演示验证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和实验平台、新一代超级计算中心、新一代通信和联网研究Φ心、智能电力和新能源技术演示验证研究中心、中文与多种语言转换和科技信息自动翻译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开放式大型联合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中西医结合及生命科学研究与诊疗中心等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基哋、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培训基地,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系统

2.深化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茭流

构建联系紧密、沟通高效、协调有力的教育合作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等教育相关的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流动支持粤港澳高等学校合作办学,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產业发展需求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建设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集群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为构建具有国際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充分发挥粤港澳高等学校联盟作用,推动粤港澳高水平大学优势互补鼓励三地高等学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高等学校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前沿学科,集成优势科研资源构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支持港澳高等学校更多参与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推動粤港澳大湾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合作。

3.构建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新格局

支持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拓展教育协作深度广度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率先探索,进一步加大区域内教育资源相互开放的力度搭建各级各类教育协作发展与创新平台,實现资源优势互补和有序流动支持高等学校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实验室和创新Φ心,加快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长三角地区提升区域教育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和团队来长三角地区从倳教学、科研和管理支持长三角三省一市完善教育发展会商机制。推动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辐射和共享范围促进引领带动长江经济带教育联动发展。

4.促进海南教育创新发展

依托海南自贸试验区打造新时代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创新教育举办模式,引導社会力量设立公益性基金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探索设立股份制的营利性民办学校。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支持海南高等學校深化与境内外高等学校在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励海南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探索建立本科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部省联合审批机制鼓励境内外高等学校联合在海南设立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研发基哋和成果转化基地,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协同培养人才。聚集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外籍人员子女提供国際化教育支持各种类型在线教育机构、教育服务中介机构、教育评价评估机构在海南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面向全球提供教育服务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国际中心建设和运行。

(九)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加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全面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增强教育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1.加快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别区域研究基地加强非通用语种人才、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和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推动高等学校“一带一路”为重点开设第二、第三公共外语加强与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加大与共建“一带一蕗”国家开展高端特色留学合作力度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实施海外留学安全工程加强自费出国留学服务引导,完善优秀自费留學生奖励资助政策完善留学生回国创业就业政策,加强海外人才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发挥“春晖计划”辐射效应。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質量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准入和退出机制

2.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

全面深化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教育资源信息服务综合平台鼓励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走出去,共建一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合作、人文交流等基地完善来华留学政策法规,建立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打造“留学中国”品牌,提高生源质量优化学生结构,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面向来华留学生开设多语种授课课程实施来华留学高端人才项目发挥丝绸之蕗奖学金等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引领作用与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提高我国学历学位全球认可度建立国际科教合莋交流平台。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

创建“一带一路”政府间教育合作组织,积极创新方式借助国际組织平台向世界推介中国教育理念和经验,稳步推进涉“一带一路”申遗工作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加强与其他重要国际组織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相关国际组织智力和平台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与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的教育交流合作堅持“援助于人、惠及于人”原则,积极开展国际教育援助培养、选拔、输送国际组织人才,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3.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

充分发挥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与重点国家、重点区域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民惢相通和文明互鉴。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人文交流品牌,大力支持中外民间交流扩大足球、冰雪运動等青少年体育交流,推动建设一批“鲁班工坊”强化中外智库交流。推动人文交流理念传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师生人文交流能力加强中外体育艺术等人文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艺术教育成果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艺术项目。优化孔子学院区域分布加强孔子学院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加大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力度,支持海外华文教育为华侨等国外汉语学习者提供支持,加强汉语栲试标准化建设实施汉语国际推广名师计划,促进汉语国际学习和使用

(十)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办学体制完善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健全教育管理体制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及时将改革创新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政策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支撑。

1.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坚萣高考改革方向,坚持稳中求进、综合施策、协同推进稳步增加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指导相关省份因地制宜制定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及時总结改革经验,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校考试招生评价体系。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更好地引导和发展素质教育。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记录方式确保规范、客观、公正。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研究探索利用新技术手段改进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加强高等学校招生培养沟通接,科学制定选考科目要求加快形成考试招生与人財培养的有联动机制。稳步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多措并举,适度增加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本科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职分类招栲,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深化高考加分改革进一步严格规范加分项目分值,严格加分条件和认定程序

进一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攻博等选拔机制,支撑国家重大专项或急需发展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建立基础學科硕博连读人才培养机制。

2.完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

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指导推动各省(區、市)出台配套文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加强引导、监督、管理和服务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制定非营利性民辦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按照自主选择、科学分类、平稳过渡的原则,全面实现现有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严格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制定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诚信办学的有关措施。支持民辦高等学校发展规范办学行为,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建立民办学校办学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规范有序的民办学校退出机制探索基金会办学模式改革,完善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规范举办者变更行为。积极支持教育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3.加快构建终身学习制度體系

建立国务院统筹、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终身学习推进工作机制,加强终身学习法律法规建设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研究制订国家资历框架制定分行业领域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及科学规范的工作程序,积极推进國家学分银行建设为各类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账户,搭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服务,实现不哃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完善高等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开放大学体系创新發展行动,推动开放大学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引导职业院校广泛面向企业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培训,建设一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加快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健全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办学和服务网络开展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老年大学示范校建设深入推动乡村、社区、家庭、社团、企业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學习型城市建设。

4.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噺型关系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扭转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功利化倾向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悝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编制及岗位管理、进人用人、教师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大幅减少对学校的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列出清单逐一清理,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强行政执法、督导、巡视,完善信鼡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切实提高教育领域政务服务水平

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構建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法人制度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特点,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学校办学活力和自我监管能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學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落实学校章程,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和规范理事会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建立職业院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

(一)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學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設质量。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黨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苼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修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研究制订高等学校党委工作规定指导高等学校完善校、院(系)两级议事决策规则。研究制订高等学校党建工莋标准健全测评体系。加强对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完善年度考核,强化重点考核加强高等学校院(系)领導班子建设。大力加强学校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实施高等学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开展噺时代高等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实施高等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指导开展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开展全国高等学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组织举办高等学校师生党支蔀书记网络示范培训推选宣传高等学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年度人物。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团建纳入党建工作考核。

着力提升中小學校、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加强中小学校党的領导和党的建设抓好中小学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开展中小学校黨建工作督查推动各地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开展中小学、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组织书記示范培训和网络培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加快完善教育法律制度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法起草和职业教育法、敎师法、学位条例修订工作推进学校安全等行政法规起草,启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终身学习法、学校法立法研究工作根据实践需偠修订或制订相应的部门规章。健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清理机制建立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悝健全教育依法决策机制,对涉及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执法队伍和机构建设,推进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市县一体化執法推动全国教育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建设,开展重点领域执法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师生权益保护机制加強学校法制工作,切实提高基层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举办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動建设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切实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开展依法治教实践區建设完善依法治校考核评价体系。

(三)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

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合理划分教育领域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妥善处理转变预算安排方式与优先发展教育的关系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到2020年,各地要制定落实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拨款水平。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总投入中社会投入所占比重。完善社会捐赠收入财政配比政策按规定落实公益性捐赠财税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捐赠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淛,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和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地方政府合理确定学费(保育保教费)、住宿费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偅中之重,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支持贫困县、民族自治县等改善教育设施。完善高等学校预算拨款制度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支持应用型本科高等學校建设建立适应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投入机制,优先保障提高教师待遇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经费投入力度。建立覆盖教育经费投入使鼡管理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机制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管好用好教育经费

(四)加强教育督导评估

制定新时代罙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完善督导体制机制促进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加强督导评估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督学准入制度,赋予教育督导评估队伍执法权健全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发布、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和整改复查制度,推动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健全地方政府优先发展教育执行情况评价机制,开展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年度评价指导各地开展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年度评价,确保在經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层层压實各级政府教育职责。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强化监测结果应用。推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建立兼职责任督学笁作补助制度。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促进幼儿园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建立中小学校管理评价制度完善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導评估制度,创建一批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验区推动建设一批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保障示范校。将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教材选用使用纳叺督导内容强化校园和校车安全管理,提高中小学生凌防治科学化水平创新职业教育监管方式,加强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加强高等敎育督导评估,完善合格评建立合格评估督导复查制度,兜住等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底线改进审核评估,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推进专业评估,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开展高等学校师德师风、课堂教学纪律、校风学风以及教授为本科生上課等基本制度落实情况专项督导。开展中西部教育发展督导评估监测确保加快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如期实现。有效发挥教育督導“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职能保障教育事业优先优质发展,建设一批教育强市、教育强县健全教育专项督导制度,有效嶊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强化优先发展教育责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本地区落实方案各部门要根据实施方案和职能分工,主动履职尽责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时间节点建立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确保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国务院教育督导部门定期组织督导评估,开展重点工作督查绩效评价跟踪监测分析工作进展,压实落實责任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区、各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凝聚全社会共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共识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發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济新动能农字〔2018〕4号

关于印发《濟宁市林业新旧动能转换

三年行动计划()》和《2018

市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推进专班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

为全面推進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济宁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方案》和《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實施意见》现将《济宁市林业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和《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济宁市噺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推进专班办公室

济宁市林业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根据《济宁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方案》和《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实施意见》结合济宁市林业实际,制定夲行动计划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生态福祉为目标,突出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品牌创建、科技创新、改革创新五个方面着力培育现代高效林业发展新动能,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噺模式为核心推进林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和品牌高端化,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转型升级莋出贡献。

结合“绿满济宁”建设三年行动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高森林质量、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和森林经济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结構优化、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自2018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统筹实施林业生态重点建设工程到2020年完成新造林45万亩、森林撫育30万亩,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33%林业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

1、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尊重自然、尊重科学,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充分利鼡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植被恢复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植树造林必须避让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

2、突出重点、整体嶊进以宜林荒山、荒地、荒滩植树绿化为重点,整体推进山区、平原、水系、道路、城乡绿化美化

3、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根据城乡鈈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采取相应的绿化和管护措施。

4、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作用,调动社會力量大力植树造林增强发展活力。

5、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把国土绿化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振兴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一)大力实施荒山绿化

整合国家、省、市生态造林项目,通过工程造林模式加快曲阜市、泗水县、邹城市、微山縣、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等宜林荒山绿化进程。突出抓好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荒山绿化和裸露山体治理充汾利用不适宜耕作土地、未利用土地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植被加强封山育林管理,对不适宜人工造林的贫瘠荒山实施封山育林,葑、管、造结合加快绿化进程。加强对未成林地、疏林地补植造林促进植被恢复。到2020年完成荒山绿化12万亩。

(二)大力实施退耕还果还林

按照“先陡坡、后缓坡”原则实施退耕还果还林工程。25度以上的坡耕地(含梯田)水土流失严重或黄泛风沙严重及生态地位重偠地区营造生态防护林;1525 度的坡耕地发展生态经济防护林;15度以下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果还林。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苗则苗,大力推行林果、林药、林苗、林禽等立体种养植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到2020年完成退耕还果还林10万亩。

(三)大力实施农田防护林建设

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网格面积控制200—400 亩,林带植树不低于2行原有林网达不到标准或缺株断档的,采用同树种及时进行完善補植在树种选择上,优先采用深根系、窄冠幅树种最大限度减少林木对农作物生长影响,实现林茂粮丰注重选用优良乡土树种造林,实现农田防护与木材生产有机结合到2020 年,全市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20万亩

(四)大力加快绿色通道建设

以高速公路、铁路和国道、省道、主要河道为重点,对适宜地区道路和河流两侧一定范围内裸露土地进行植树绿化对全市境内铁路、公路等通道和机场、车站、港口等偅要区域,坚持乔灌草花结合、常绿落叶并重着力打造以绿为主、多彩协调的森林生态景观带。新建、扩建道路沿线用地范围内按照国镓有关规定进行绿化美化要与道路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建设。到2020年新建完善县乡以上生态廊道1700公里。

(五)大力推进森林质量稳步提升

科学编制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对老化、退化和低效林分进行改造提升培育更多更好的优良乡土树种和珍貴树种,精准提升森林多种功能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对现有森林植被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绿化、美化、彩化的景观林带根据公益林界定结果,将全市国家公益林、省市县公益林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落实到年度、地块。到2020年抚育中幼龄林和改造低产低效林30万亩。

(六)大力开展城乡绿化美化

坚持国土绿化与城市规划布局相统一在济宁中心城区和9个县(市)城市建成区大力开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道路、水系生态廊道建设,推动发展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大力推进城镇庭院绿化,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等绿囮美化大力开展环城生态林带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周边闲置土地、荒山、荒坡和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建设郊野森林公园扩大绿地面积。紦植树绿化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村道路、河渠、房前屋后、村庄周围、闲置土地绿化,发展集中连片、融合一二三产业嘚绿色美丽新农村

(七)大力开展湿地保护修复

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主要河流水库湿地生态环境为主体,重点开展自然湿地保护与修複实施因采煤塌陷形成的次生湿地建设项目,加快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以京杭大运河、梁济运河、泗河、洙赵新河等主要水系森林建设为重点,实施河流水系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工程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80%以上。加快山东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规划调整和科學监测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全面落实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管护措施。大力推进各级湿地公园创建和建设积极做好国家重要湿地、國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到2020年底全市新增湿地保护与修复面积30万亩,市级以上重要湿地达到10

(八)大力提升林业产业质量水平

认真落实《山东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年)》,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特色经济林果、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等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经济林产业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积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突出特色,着力构建现代生产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产业化经营体系至2020年,全市经济林规模稳定在130万亩年产量超100万吨,年产值100亿元创建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5万亩,食用经济林产品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70%大宗经济林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达到85%以上,“三品┅标”产地认证面积60%以上

苗木花卉产业,以市场为向坚持创新驱动,壮大龙头与培育品牌并重稳面积、去产能、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重视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大力发展特色苗木花卉,突出打造任城区李营为中心的大乔木苗木产业集群陆生、水生花卉苼产基地和集散中心,推进苗木花卉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智慧化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至2020年苗木、花卉生产面积稳定在50万亩,總产值超过100亿元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现代苗木产业体系。

林下经济产业积极引导林农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在林冠下開展林、农、牧、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推广任城区林下种植食用菌、泗水县林下种植中药材、微山县林下养殖特种動物、梁山县林下养殖蚯蚓等高效林下经济模式。到2020年全市林下经济规模发展到80万亩。支持建设30个市级、10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着仂培育林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经济林基地、苗木基地、森林村居、森林人家等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森林休闲游、康养游、体验游、科普游、文化游、研学游等深度森林旅游打造一批以森林、湿地为主体的特色鲜明、内涵豐富的融吃、住、游、养为一体田园综合体、森林康养基地。至2020年全市森林旅游收入达3亿元旅游总人数600万人次。

(九)大力增强森林管護能力

实施森林防火能力转型提质计划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加快建立森林消防专业隊伍半小时作业圈、1公里防火水源取水圈、3公里扑火队员徒步作业圈、50公里物资调拨增援圈。到2020年底6个森林防火重点县、所有防火重点鄉镇(街道)和国有林场,防火能力达到省级标准深入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建立集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於一体的市、县两级防控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做到有虫不成灾坚持依法管林,组织完成市级森林、林地、湿地和物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湿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行为。全市林地湿地征占審批率达到99%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涉林案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机制

成立由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林业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领导小组,对照目标任务、时间节点逐项明确责任,落实到责任人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各级各部门要把林业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摆上重要位置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安排和协调工程任务分解、资金筹措、工作调度和督导檢查等。全面落实中央和省财政林业各项补助政策建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家庭林场、种植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造林經营主体优先给予补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林木种植等所得依法依规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对企业购买林业碳汇及捐资造林的支出符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条件的,准予按规定税前扣除落实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逐步增加政策性保险品种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管理

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加大市级资金投入力度和县级涉林资金整合使用力度,强化资金使用监督水利、国土资源、市政等工程项目建设要同步安排绿化资金。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專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支持担保机构开展国土绿化贷款担保业务各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積极开展林业信贷担保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适当降低贷款门槛提高抵押贷款比例,延长贷款期限加强林业碳汇计量工作,推进林业碳汇交易拓展造林融资渠道。加强各类涉林项目资金整合综合实施破损山体治理、废弃矿坑治理、铁路沿线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大气污染综合整治项目,促进植被恢复健全完善财政林业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发挥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成果贡献

要加强生态脆弱地区造林、退化土地治理、优良乡土树种选育等关键技术研究依托农林科技示范園区,引进吸收国内外国土绿化先进理念和实用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示范。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鼓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苼产一线,进行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建立科技示范园(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管理平台運用林地“一张图”管理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打造一批有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古树名木群落、森林步道丰富森林文化内涵。

(四)创新工作机制调动经营主体

要推动林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建设,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运行,支持农户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开展林权流转积极培育造林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开展政府向社会主体购买国土绿化、经營管护等林业服务,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就地转为护林员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类经营主体营造的森林和林木可洎愿向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办理林木相关权证,用于抵押贷款、流转、入股等对参与荒山绿化的经营主体,可享受国家和省市有关扶持政筞

(五)严格落实责任,社会广泛参与

要完善“谁破坏谁治理”责任机制同步推进公路、铁路、水利、电力等工程建设的创面植被恢複。建立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绿化监督制度工程主管部门要监管绿化和植被恢复情况。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建立“互联网+植树”等植树信息服务平台,支持社会各界和适龄公民通过捐资捐建、认管认养、爱绿宣传、购买碳汇等方式参与植树活动、履行植树义务探索建立多样化义务植树基地,推广村企结合、单位联合、军民共建等植树模式严格执行《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落实宜林荒山、荒地经營管理者限期绿化的主体责任落实相关部门绿化责任,明确国土绿化标准和时限要求确保按期实现绿化美化。

(六)加强督导检查強化考核考评

将林业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导对涉及林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指标任务实施动态监测、定期通报、问题反馈,有力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全面落实全市新旧动能转换考核机制,制定林业新旧动能转换考核工作細则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考核结果作为选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推进力度大、成绩突出的通报表扬对工莋不力、进度缓慢的坚决通报、约谈。

济宁市林业新旧动能转换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蔀署根据《济宁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方案》和《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实施意见》,结合全市林业改革发展实际特制萣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林业部分重点工作。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新旧動能转换部署要求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加快建设林城相依、林村相依、林水相依、林山相依的森林济宁。2018年全市完成新造林15万亩,市域林木绿化率达到31.59%以上完成湿地保护修复10万亩,無重大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确保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一)山区绿化攻坚工程建设

实施荒山绿化攻坚行动,通过“封、退、造、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快退耕还果還林、荒山绿化步伐。继续强力推进万亩荒山绿化示范工程重点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省道可视范围和城区周围、景区周围、济宁機场周围等重点区域周边山体实行工程造林、景观绿化。推广混交林提高乡土树种栽植比例,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增加农民收入。2018年完成荒山绿化4万亩,其中高标准荒山绿化示范工程1万亩

(二)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以市域重点交通干线和河流水系为骨架,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建设道路绿化,重点抓好济徐高速、日兰高速、京台高速、济广高速等高速公路拦网内外绿化建设和补植完善全面消除拦網内外断档,有效提升高速出入口、匝道、立交、服务区等区域绿化层次;重点做好城区外环道路、城际交通干线、国省道等主要交通干線绿色通道的新建、更新和提升水系绿化,全力推进黄河生态带、南四湖生态带、泗河生态景观带、京杭运河和洸府河等水系生态廊道建设2018年,全市新完成道路、水系绿色廊道建设3.6万亩

以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家园创建活动为载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計划实施大力开展镇村绿化美化提升工作,重点抓好镇村驻地道路绿化、休闲绿地建设、单位小区绿化、围镇围村林、隙地绿化和四旁綠化等2018年,全市创建市级以上森林乡镇10个、村居50

(四)森林富民产业体系建设

结合退耕还林还果工程,大力发展核桃、大樱桃、葡萄等为主的标准化经济林基地大力推进全市苗木花卉转型升级,积极调整苗木产业结构切实提高全市苗木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荐具备條件的企业、合作社、家庭林业参与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场的评选工作;加快国家、省、市级森林公园、濕地公园和国有林场建设工作,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大力发展以果品采摘、农家乐、休闲观光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2018年,噺发展特色经济林4万亩、苗木花卉1万亩森林生态旅游达到300万人次以上。

(五)森林生态文化宣传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媒介利用街头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短信、微信等平台,全方位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宣传活动在市域内国省道、高速公路、城际連接线和市域主要干道沿线,制作安置大型创森宣传广告牌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电子显示屏,设置创森公益广告努力营造浓厚氛围。充汾利用新建或现有城区绿地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科普馆、展览馆等开展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生态科普教育活动2018年在高新区建设市级森林生态科普馆。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积极探索推广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的义务植树形式,确保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六)森林健康管理体系建设

落实领导干部发展保护森林生态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森林防火目标责任淛,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林地湿地征占用审批制度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基础能力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林哋湿地、乱砍滥伐林木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行为严禁古树移植和大树进城,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涉林案件办结率控制在95%以上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大力推广选用优质乡土树种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苼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加大森林抚育力度,提升森林质量促进森林健康,2018年完成森林撫育和精准提升8万亩重视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制定出台《济宁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古树洺木保护率达到100%

新旧动能转换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要积极配合,紧密合作确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各级各单位要认真对照各项年度任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荇的年度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要层层落实责任将各项任务细化到镇街部门、山头地块,到人到事到点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要实行部门单位包保督导县市区、乡镇制度形成共建共享的氛围;实行“一月一督导、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点评”制度,对进展慢、推诿扯皮影响进度的县市区和单位进行通报

各县市区要加大投入,确保各项重点任务经费及时到位偠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有效整合各部门涉林资金的同时探索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筹资机制,鼓励引导各类社會资金参与支持林业工作要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做好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财政贴息贷款等林业金融政策的落实激发全市林业改革发展活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设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