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人石崇与王恺斗富运

查看: 2405|回复: 28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02 小时听众数威望445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5059UID370035
顶级专家, 积分 50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941 积分
在线时间602 小时威望4457 注册时间积分5059好友帖子UID370035
本帖最后由 太平布衣 于
13:21 编辑
& &&&清代书法家王恺运书法精品对联
& &著名学者王恺运(),齐白石之师,书法家。
王闿运,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据王氏族谱记载,其先祖于明代自江西徙居湖南衡阳西乡,居数世,后于宪宗成化年间迁居湘潭城外。咸丰七年(1857)中举人,先是结交了湘中第一人曾国藩,随后结交了朝中第一人肃顺,再后结交了川中第一人丁宝桢。不久辞职返归湖南,隐居衡阳西乡石门12年(),潜心学术研究,并在石门观设私塾授徒,夏时济、曾熙、马宗霍等皆出其门下。后相继受聘为成都主讲、长沙思贤讲舍主讲、衡州山长、江西大学堂总教习。其中尤以在衡阳船山书院的时间最长,前后长达25年(),力倡船山之学,培育了一大批英才,如、夏寿田、蒋啸青、陈兆奎、等。清朝末年,官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民国初年,出任中华民国国史馆馆长兼参政之职。逝世后,当时总统黎元洪亲作神道碑文,湖南、四川等省均致公祭之文,可见当年享誉之盛。
  王闿运之学兼包九流而归于经学,崇奉“春秋公羊”之说,被誉为“经学大师”、“湘学泰斗”。诗文亦称天下第一,门生弟子遍布天下。著作非常丰富,曾撰《湘军志》、《桂阳州志》、《东安县志》、《衡阳县志》、《湘潭县志》等,有《春秋公羊何氏笺》、《古今文尚书笺》、《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文集》、《湘绮楼联语》等数十种。门人辑其诗文为《湘绮楼全集》。
(77.88 KB, 下载次数: 8)
09:2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85.18 KB, 下载次数: 0)
09:2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0.76 KB, 下载次数: 2)
09:2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85.16 KB, 下载次数: 0)
09:2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84.06 KB, 下载次数: 0)
09:2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收藏,交流明代,清代,民国名家,学者书画,册页,手卷,状元,翰林书法!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483 小时听众数威望26612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17积分35095UID34363
悬纸堂 电话:
顶级专家, 积分 350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905 积分
在线时间8483 小时威望26612 注册时间积分35095好友帖子UID34363
TEL:& &店: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34 小时听众数威望55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791UID190068
高手进阶, 积分 7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09 积分
在线时间234 小时威望557 注册时间积分791好友帖子UID190068
是王闿运!湘中大儒,杨度之师
蕉鹿一梦?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02 小时听众数威望445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5059UID370035
顶级专家, 积分 50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941 积分
在线时间602 小时威望4457 注册时间积分5059好友帖子UID370035
因字打不出来,只能用同音字,抱歉!!!!
收藏,交流明代,清代,民国名家,学者书画,册页,手卷,状元,翰林书法!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02 小时听众数威望445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5059UID370035
顶级专家, 积分 50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941 积分
在线时间602 小时威望4457 注册时间积分5059好友帖子UID370035
收藏,交流明代,清代,民国名家,学者书画,册页,手卷,状元,翰林书法!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02 小时听众数威望445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5059UID370035
顶级专家, 积分 50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941 积分
在线时间602 小时威望4457 注册时间积分5059好友帖子UID370035
收藏感言:&&少吃大荤,多吃蔬菜,莫要冲动,紧捂口袋,收藏在过程,结果可懈怠,每天都有最求,生活天天精彩,青丝变成白发,故事传给后代。妙者,妙者!
收藏,交流明代,清代,民国名家,学者书画,册页,手卷,状元,翰林书法!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382 小时听众数威望13208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17积分17587UID144496
画说天下网事--品味百度人生
顶级专家, 积分 175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413 积分
在线时间4382 小时威望13208 注册时间积分17587好友帖子UID144496
收藏感言:&&少吃大荤,多吃蔬菜,莫要冲动,紧捂口袋,收藏在过程,结果可懈怠,每天都有最求,生活天天精彩,青丝变成白发,故事传给后代。妙者,妙者!
师古轩书画收藏 发表于
00:21 上传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02 小时听众数威望445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5059UID370035
顶级专家, 积分 50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941 积分
在线时间602 小时威望4457 注册时间积分5059好友帖子UID370035
谢友支持!!!!!!
收藏,交流明代,清代,民国名家,学者书画,册页,手卷,状元,翰林书法!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02 小时听众数威望445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5059UID370035
顶级专家, 积分 50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941 积分
在线时间602 小时威望4457 注册时间积分5059好友帖子UID370035
是王闿运!湘中大儒,杨度之师
一千 发表于
谢友光临与点评!!!!!
收藏,交流明代,清代,民国名家,学者书画,册页,手卷,状元,翰林书法!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02 小时听众数威望4457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6积分5059UID370035
顶级专家, 积分 50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941 积分
在线时间602 小时威望4457 注册时间积分5059好友帖子UID370035
谢友光临!!!!!!!
收藏,交流明代,清代,民国名家,学者书画,册页,手卷,状元,翰林书法!(旅游记录)贾谊与长沙
&&&&&&&&&&&&&&&&&&&&&&&&&&&&&&&&&&
贾谊与长沙
长沙素有“屈贾之乡”之称。屈原晚年长期放逐湖湘,写下《离骚》、《九歌》等伟大诗篇后,终于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自沉于长沙的旧罗江,以死实践了“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的誓言。
&&&&100年后,历史进入汉代。又一位杰出文学家来到长沙。他就是称为“贾长沙”的贾谊。贾谊,洛阳人,年仅18岁即以“诵诗属文”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即任太中大夫。《过秦论》一出贾谊之手,即成传世佳作,令同居太中大夫的陆贾惊羡不已。贾谊企图革新政治,提出“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等一系列主张,一度受到文帝的赏识,但遭周勃、邓通等权臣的诋毁,诬蔑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终于未受重用。公元前177年,贾谊贬出京城,改任长沙王吴著的太傅(老师)。于是,贾谊在长沙度过了4年时光。
&&&&长沙,在当时中原人眼中还是一个多雨潮湿的荒僻之地,而且长沙王太傅这个职位没有处理实际政事的权力。贾谊怀着忧郁之情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之边,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浮现。100年前,忠洁不阿的屈原受谗流放该地,如今自己也遭诬陷贬滴长沙,境遇何其相似。贾谊触景生情,感慨万分,写下了汉赋名篇《吊屈原赋》。他书写了同样的两份,一份投入湘江,以祭屈原;一份留传至今,成为各种汉赋选本的首选之篇。
&&&&贾谊在赋中对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实际上是对自身处境的伤感。两人的经历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贾谊是将自己愤慨不平与屈原的忧愁哀思融汇在一起,以表达世间贤人失意、小人得志这种不公平状况的极大不满。
贾谊任长沙王太傅第三年的一天,有一只鹏鸟(猫头鹰)飞入他的住宅。长沙民间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它飞到哪家,哪家的主人不久将会死去。贾谊谪居长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又凑巧碰上此等不祥之兆,更是触景伤情,悲痛万分,便写下又一汉赋名篇《鹏鸟赋》。此赋借与鹏鸟的问答,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并用老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来自我宽慰。《鹏鸟赋》依据道家关于一切事物都处于对立状态中反复变化的观点,对祸福、死生作了极为通达的评述,企图以此求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脱。“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凶吉同域。”人们通过这些豁达的辞语,可以感觉到贾谊旷达的精神世界中,其实隐藏着深沉的悲哀。
贾谊任职长沙王太傅期间,虽然心情悲愤,但并没有忘怀对国家政治的关心。据《贾生年表》载,贾谊反对民间铸钱的主张就是在谪居长沙时上书《谏铸钱疏》提出来的。汉初朝廷允许民间铸钱,贾谊极力反对,认为它有三弊:(1)市场上会出现许多假钱;(2)各地所铸的钱会轻重不一,不利流通;(3)铸钱利厚,若吸引大量劳动力投入铸钱,便会影响农业生产。可惜意见未被朝廷采纳。
贾谊在长沙居4年后,汉文帝忽然想念起贾谊,一道圣旨把他召为爱子梁怀王刘胜太傅。又过了4年,梁怀王不慎坠马身亡,贾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年仅33岁,鹏鸟入室带来的恶运凶兆终于成了现实。
贾谊故居在今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太博里,原建有贾太傅祠,历代屡废屡建,吸引许多文人来此凭吊。唐代刘长卿留下了“三年谪宦此牺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的诗句。明代李东阳写有《重修贾太傅祠碑记》,清代袁枚写有《长沙吊贾谊赋》。祠前有井,上敛下大,其状如壶,相传为贾谊所凿,因杜甫流寓长沙时有“长怀贾傅井依然”的诗句。所以称为“长怀井”。井边原有柑树,相传也为贾谊所栽,清末诗人王恺运仿屈原的《橘颂》作有《柑颂》。井边相传还有贾谊用的石床和石盆。清代贾太傅祠成为颇具规模的园林,有治安堂、满湘别墅、大观楼、佩秋亭等建筑,惜毁于1938年的“文夕”大火。今尚存祠屋一间,宅内留有贾谊木雕像一座,“长怀井”保护完好。
一谪长沙地,三年叹逐臣。
上书忧汉室,作赋吊灵均。
旧宅愁芳草,西风荐客萍。
凄凉回首处,不见洛阳人。
唐诗人戴叔伦的《过贾谊宅》不正是将贾谊流放的心境以及后人对贾谊的怀念,作了最精辟的概括和最真切的解读?!
(原载《中国名城》1998年第3期)
长沙吊贾谊宅
清·黄遵宪
寒林日薄井波平,人去犹闻太息声。
楚庙欲呼天再问,断流空吊水无情。
儒生首出通时务,年少群惊压老成。
百世为君一洒泪,奇才何况并时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8101|回复: 8
谁先抢了圆明园?
frees 该用户已被删除
谁先抢了圆明园? 是老外?还是最恨洋人的中国人?1860年10月,圆明园浩劫,举世震惊,英法联军无疑是祸首。但是,谁先抢了圆明园?王恺运说是中国人, 北京城里的满人和老百姓!王恺运()的《圆明园词》说:“敌兵未雍门荻,牧童已见骊山火。”附有自注,词义乃大白:“夷人入京,遂至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弗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乃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
老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谁先抢了圆明园?
【: 回复 楼上 的文章 :】王当时在户部尚书肃顺的幕府中,北京的关系很熟。据他的见证,当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最先进入圆明园盗掠的,不是老外,而是土著,是海淀附近的满汉穷人。此话关系重大,不可乱打诓语,要有根据。所以《花随人圣庵摭忆》作者黄浚()写到这段疑案,在同意王恺运说法时称“此说大致不谬”,另外还引了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作旁证。&&
漫话天堂 该用户已被删除
谁先抢了圆明园?
【: 回复 楼上 的文章 :】杀了发先!
xzwxm 该用户已被删除
谁先抢了圆明园?
【: 回复 楼上 的文章 :】谁先在圆明园开抢,是讲得清楚的。按照英法联军将士的回忆录,他们是10月6日追赶满兵,进入圆明园的。当日,为了战事,在苑囿外围烧了几间房子。来自英法乡下的兵士,住在宫殿里,眼界大开,垂涎三尺,已经在议论盗掠珍宝。但据说第一天还好,只有几个法国士兵拿了几件小东西作纪念,没有动手,他们是在几天后,联军司令部商量后才下手的。第二天,10月7日,海淀的中国人下手了。不敢抢外国大兵占据的宫殿 ,就抢那些无人看管的佣人、管家和太监住房。满人入关216年,北京第一次失陷,没了官的北京没人管,一下乱了,对整天垂涎着皇上生活的小民来讲,无疑也算是一种解放,平日里的禁园张望也是享受。于是开抢,如王恺运、李慈铭所记。   随军的英国籍牧师Ghee说:“当我们再走近内宫时,遇见了成群结伙的中国人,抢劫他们皇帝的东西。我们检查他们的篮子和包裹,只能找到瓷器、毡毯和粗布的棉衣。他们没有走进最好的宫殿,他们惧怕我们。”因此,外界看起来,是中国人先抢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当然不是善类,他们早已在园内有组织有纪律地分赃、搬运、拍卖圆明园财物,但外界不知。情况就是这样:英法联军是有组织的江洋大盗,海淀的(某些)百姓是散乱的刁民细贼。  &&
ki007 该用户已被删除
谁先抢了圆明园?
【: 回复 楼上 的文章 :】说实在,多次读到这段史料,总是不解:“首善之区”的百姓,“皇城根下”的子民,有的还是帮着皇上统治全国人民的满族特权分子,平时又最恨洋人,临事不和皇上共患难,不显出“忠君爱国攘夷”的样子,反而乘帝室之危,下手捞便宜,为什么?这样的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汉奸?不像。农民起义?也不像。愚民群氓京混子?他们却又是如此地精明地拿捏分寸,皇帝、老外都吃不了兜着。这样的故事,最叫人想得起另一句话:“乘火打劫。”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太多了,才有人发明了这句妙语。秦末项羽大烧咸阳,放火的是楚兵,抢劫者中却一定夹有大量当地细民,不然为什么大火“三月不灭”。明末“闯王”李自成进北京 ,很想守住纪律不抢,也是北京城里的当地人先抢了起来,一发而不可收。辛亥革命的时候,北京、南京、武汉都发生过类似事件,有人想抢。但是因为有一批商人、政客、士绅出面维持,不准掳掠,才是历来的改朝换代中情况最好的一次,故宫保了下来,造了博物院。不过,这样的故事,还没有离我们远去。 &&
风中无语 该用户已被删除
谁先抢了圆明园?
【: 回复 楼上 的文章 :】你一提醒,俺脚着中国人先小偷、小摸的可能性大…8国联军是毁灭性掠夺。对不?
wwwwkj 该用户已被删除
谁先抢了圆明园?
【: 回复 楼上 的文章 :】杜牧虽为诗人,不是理论家,但他讲出了大道理:长期朕“一人”,宫城内外的百姓和皇帝,富贵贫贱,奢侈穷困,差别太大。没有中间阶级的斡旋、社会关系的沟通、舆论批评的发泄,鄙野之人,平日里固然魏阙仰望,敢怒不敢言,可一旦有人揭竿,老实委琐,委屈成奴的平民,必“乘火打劫”,在金銮殿里,九龙床上过把皇帝瘾而后快。由圆明园的“乘火打劫”想到了北方朋友讲的家乡故事。抗战时期,某地日寇扫荡抗战村庄,日军后面,跟着邻村的村民。鬼子“三光”(烧、杀、抢光)之后,他们再收捡一些破烂回家。由此又想到鲁迅的《藤野先生》,那个中国人围观日本人杀中国人的镜头。鲁迅和同代人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怪其愚昧。然而,又经历了二十世纪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我们现在应该知道:习惯性的“乘火打劫”,不是文化素质高低的问题,也不是民族性格缺陷的问题。这是一个体制问题。一个社会,一个城市,如果总是不鼓励市民有独立的财产、事业、信仰和追求,没自己的事干,老念着、侃着、望着皇上的生活,以此为苦,也以此为乐,他们的人格必然无聊卑下,行为不负责任,到时候就会一哄而起,成为暴民。王恺运、李慈铭,还有鲁迅,看到了中国人的这个毛病,但无法下药。不知我们这一代人能否真的多懂一点,不再出这样的“洋相”。&&
笨笨 该用户已被删除
谁先抢了圆明园?
【: 回复 楼上 的文章 :】以上文字主要摘自:http://www.cqjljy.com.cn/jxyjx/xxfc**yx/ymy/wy/ymygs.htm下面是一些历史照片:
Powered by
地址:玉林市玉州区胜利路2号
联系电话: (甘)
玉林天天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 桂ICP备号-3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01异兆天下
时光宛如巨轮,吭哧吭哧地转到了1915年,忽然间出了点儿小问题。
京师突现异兆。
异兆异兆,顾名思义,就是反常的自然现象。自然一反常,人心必惶惶,总觉得要出点儿什么事。而这段时间以来,出现的怪事确实稍微多了一点儿。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反常的自然现象,不少于十二桩。
哪十二桩?一曰紫藤草,二曰龙入室,三曰龙出水,四曰月有晕,五曰蛙无声,六曰蝎当楼,七曰天雨血,八曰犬登殿,九曰大老妖,十曰蝗应瑞,十一风折旗,十二蛙南迁。以上诸多异兆,在当时的报纸上都刊登过,有的异兆甚至吵得连欧洲人都知道了,绝非瞎扯。
先说紫藤草吧。这事儿发生在1914年,有天袁世凯吃饱了饭,叫来几个幕僚摆龙门阵,正东拉西扯之际,负责大总统府安全的官员突然来报:大总统,外边来了个光脚板的农民工,说是你老乡,要求进来和你摆龙门阵。
摆龙门阵?袁世凯急忙吩咐道:快让人家进来,这是老家来的人,你不让人家进,以后我祖祖辈辈都会被人家戳脊梁骨的。
农民工进来了,扑通一声跪倒:草民见过大总统。
袁世凯道:老哥,你快起来,咱们民国不兴这套。
农民工道:草民不敢不兴这套。
袁世凯急了:你怎么就这么特殊,“不敢不兴这套”?
这是因为……那农民工抬起头道:大总统,你不认得我了?我是给袁家守墓的坟丁,大总统小时候不听话,我还打过你屁股呢。
你看你,连屁股都打了,还说“不敢不兴这套”,快点儿起来。袁世凯将坟丁搀起。坟丁站起后,又喜形于色地跪下:恭喜大总统,贺喜大总统。
袁世凯欲哭无泪:又出啥事了?
坟丁道:好教大总统得知,老太公的墓上,最近生长出来一株紫藤,粗如手腕,长有丈余,蜿蜒盘绕,状似龙形。
真的假的?袁世凯听得呆了。
骗你是你妹子养的。坟丁赌咒发誓。
你少来,来人啊,拿几块银元给我老乡,我这个老乡不会说人话。袁世凯吩咐道,那个谁,老大袁克定,你最近有没有事?没事你回家乡给祖坟烧烧香,顺带看看这事儿是真是假。
于是袁家大公子袁克定,就跟着那名坟丁一块回老家河南项城了。几天后,他写信回复说:果如坟丁所说,是藤滋长甚速,已粗逾儿臂,且色鲜如血,或天命攸归,此瑞验也!
袁世凯大喜,马上回信给儿子,吩咐袁克定再多招几个坟丁,对祖坟严防死守,务必要看护好那株紫藤,以免被谁家的羊吃掉。
这件事情过后,很快就到了冬季。这天晚上十点钟,袁世凯正在卧室里脱衣服,准备上床睡觉,就听见外边轰隆隆,轰隆隆,有无数人正在从东跑到西,从南跑到北,没个准头地乱跑一气。袁世凯也不管,自顾脱自己的衣服,这时候一名卫兵在外边哐哐敲门:大总统,不得了了,可不得了了。
袁世凯那个烦啊:啥事啊?怎么不得了了?我看很得了嘛。
卫兵道:大总统,你快点儿出来看看吧,居仁堂里出现了一条蛇。
蛇就蛇呗。袁世凯道,蛇乃府中常见之物,你是不是这辈子没见过蛇?
外边的卫兵道:蛇是经常见的,可居仁堂里那条蛇,有点儿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法?袁世凯问。
卫兵急了:大总统,你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我说不清楚。
烦死人了。袁世凯愤愤地又把衣服穿上,出门问卫兵,那条蛇到底怎么个不一样法?这还说不清楚吗?
卫兵道:大总统,那条蛇真不是普通的蛇,而是一条赤链蛇,粗如水杯,长约丈余,不知自何处而来,人们见到它时,它就已经盘踞在居仁堂的屋梁上了。大家想赶它走,它却抬起头来,冲人们张开嘴,好像是在说什么话一样。
有这事儿?袁世凯听了觉得稀奇,我过去看看。
到了居仁堂,袁世凯抬头一看,果然有一条水杯粗细的大蛇,通体深红色。见袁世凯到来,并不慌张,而是俯首下视,连连点头,好像是在说什么一样。袁世凯也搞不懂这条蛇到底想说什么,只能站在那里傻看。看了一会儿,大蛇慢慢爬行着,钻入墙穴之中,消失不见。
有关这条蛇的故事,在民国时期广为流传,并且有着数十种不同版本,说法各异。但刘成禺所著《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中,却爆料说这条赤链蛇,是袁乃宽和袁克定弄来的,目的就是忽悠袁世凯:
又帝制议决,项城于新华宫内营造宗庙,于民国四年冬至,举常祭之礼。时各省文武大吏,均侈陈祥瑞。袁乃宽辈乃怂恿克定以重金购一长蛇,身大如杯,涂以金黄色彩如龙装。先期潜令人梯而置于梁上。蛇畏寒,俯首不动。及祭祀时,项城刚入庙,瞥见灵物蜿蜒,心窃喜,以为果应龙飞之兆也。
刘成禺的说法,不知有何证据。但既然有这么个说法,就难以排除此事掺杂人为的成分。
然而第三桩异兆,也就是龙出水,却是千真万确的实事。事情发生在1915年10月,时英国驻宜昌领事许勒德夫妇,率全家老幼并领事馆同事,乘船遨游于长江之上。船行之际,突听哇的一声惨叫,众人回头一看,原来领事夫人的结婚戒指,掉进了长江里。
戒指这东西,套在手指上,死揪都揪不下来,怎么就掉江里了呢?
反正是掉江里了,废话甭说,雇人打捞吧。
于是许勒德不惜重金,雇请懂水性的人下到江心去找戒指,正所谓大海捞针,又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见沿江两岸,懂水性的人全都脱了衣服,扑通通跳进江里。万一自己运气好,恰好碰到那枚戒指,岂不是赚大了?
正捕捞之际,忽然水下波涛汹涌,一个捕捞者钻出水面,抓住船舷,大叫道:不好了,大家快点儿逃命吧,这里是龙潭,巨龙被激怒,就要出水了!
02妖怪都市
闻知此处是龙潭,洋鬼子许勒德大喜,立即把那名捕捞者叫过来,问:哈罗,你咋就知道这里是龙潭?
捕捞者说:我下到江心,看到一个好深好深的洞穴,穴中枯骨堆积,若非蛟龙之属藏于穴中,还能是什么东西?
许勒德道:NO,NO,NO,我不相信世上真的有龙,既然洞穴里有枯骨,这就证明那东西已经死了,现在我提高赏金,谁能把那些骨头捞出来,赏金就给他。
重赏之下,真有不要命的人站了出来,潜入江心,果然发现江底有个幽深的洞穴。钻进洞里,果然看到八具七零八落的动物骨架。捕捞者将这些怪骨头全都捞了出来。这些骨头巨大无比,最长的一根,约有70米。许勒德找专业人士拼凑了一番,终于拼凑出八只叫不上名字的怪东西。
东西虽怪,但研究结果出来得也快。经研究,这种巨大的生物,还真的是龙,简称鱼龙。此物比恐龙早出现2000万年,但又比恐龙早灭绝2500万年。虽然此物已经灭绝,但千真万确是龙,这可是最科学的说法。
许勒德将鱼龙化石拍了照片,刊登在《东方杂志》上。宜昌地方官更是亢奋无比,一边下令让当地群众举行盛大的歌舞晚会,一边给大总统袁世凯打报告,曰:鱼龙出水,实为大皇帝之国瑞。并代表宜昌人民,强烈要求袁世凯登基称帝。
袁世凯派了前清状元公张謇,去调查此事,并回复说:
方今科学日新,凡事必彰其真理,讵可张皇幽渺,粉饰太平。所请宜付史馆之处,著毋庸议。
从袁世凯的这个回复来看,他明显比宜昌当地官员更有科学头脑。但有头脑也不管用,因为第四桩异兆又出现了。
这第四桩异兆,称为月有晕,是一支由各民族群众组成的请愿团,在奔赴北京、强烈要求袁大总统登基称帝的途中发现的。那一夜,请愿团的群众站在荒野中,两眼望着北京城,心里思念着袁大总统。正思念之际,忽见月亮的周边,出现四个光环,一个套一个,将月亮套在了中间。
众所周知,在太阳系里,月亮是没有光环的,然而你说没有是不管用的,请愿团那么多群众,可都亲眼看到了。再细一研究,月亮居于中心,周边四道光环,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九五之数啊,这个意思就是说,袁世凯得登基做皇帝啊,如果他不做皇帝,那月亮岂不是白忙活了?
支持袁世凯做皇帝的,不只是月亮,连蛤蟆也表了态。
蛤蟆又是怎么表态的呢?
话说北京城中,三海(注:北京辖区内北海、中海、南海合称三海)之内,生活着大量的青蛙,每到春夏之交,青蛙们就在夜间呱呱地叫,叫声极是欢畅。正如南宋词人辛弃疾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蛤蟆,特点就是呱呱呱,不呱呱呱那就不叫蛤蟆了。但在1915年这一年里,北京城内所有的蛤蟆,就像商量好了似的,全都闭紧了嘴巴,从早憋到晚,一天又一天,硬是一声也不吭。
为什么蛤蟆们都不吭气了呢?
蛤蟆们不吭声,大概是觉得没啥可说了吧?
确实没啥可说了。要知道,当请愿团的群众哭着喊着央求袁世凯当皇帝时,他们解释说蛤蟆不说话,是支持袁世凯当皇帝。后来袁世凯真的爬到了龙椅上,不承想,请愿团的群众突然又改了口,声称蛤蟆不吭声,是反对袁世凯当皇帝……话都让请愿团说了,所以蛤蟆无话可说。
蛤蟆不说话就算了,那蝎子呢?蝎子说不说?
蝎子……这里边有蝎子什么事?
有!话说1915年,天安门城楼年久失修,已经被列为危险建筑,必须要出资翻修。翻修就翻修吧,于是请来工人,先行拆除旧城楼,将拆下来的每块砖、每根木头,全都标上号,等全拆零散了之后,再重新组装上去。正拆之际,突然就听哗的一声,一堵墙壁还没等到拆,自己就先行坍塌下来,大家看得清清楚楚,在坍塌的砖头中,有个东西正在蠕动。
是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了看,就听轰的一声,一个巨大的怪物从碎砖里钻出来,照工人们喷出一股散发着浓烈腥臭的黑色气体。几名工人被黑气喷到脸上,立即翻倒于地,脸色乌黑,中毒身死。
霎时间工人们混乱起来,有的拼命地狂跑,有的操起板锹冲上前去狂拍,就听噼里啪啦叽里咔嚓,好一番激斗,终于把那个怪东西打得稀烂。然后大家凑到近前,仔细一瞧,嘿,原来是只巨型毒蝎,身体的长度超过七尺,也有可能超过了八尺。
此事是当年的第六桩异兆,被称为蝎当楼,但此事始终受到科学界人士的强烈质疑。科学家们断称:蝎子不可能长到七八尺,谁允许蝎子这么野蛮生长了?再说了,样本呢?你说蝎子体长八尺,说体长八百尺也由你,去,把蝎子扛来,让我们看看。
没人能把巨蝎给学者扛来,这事儿的真假,就不太好说了。
蝎子的事情还没弄明白,天雨血的疑案,又出现了。
03血雨腥风
如前所述,1915年的中国,最时髦的就是自备干粮和饮水,组团入京,跪请袁世凯登基为帝。如果谁不这么玩,那他就太老土,不时尚,跟不上潮流。这个玩法风靡中国,京师理所当然首当其冲。
于是京师各级领导及名流欢聚一堂,成立了大典筹备处,为袁世凯登基做准备。就在筹备处挂牌的当天,只见西北方向,有一团形状极是诡异的云朵,连滚带爬地扑过来,眨眼工夫就到了大家头顶。
正所谓密云不雨,自我西郊。看这朵云,就好像是个活物,感觉得到毛茸茸的,披鳞挂甲,说不出的可怕。众人正在仰天观看,忽然眼前一片血红,就见密集的血雨自天而降,眨眼间变成了瓢泼的暴血雨,每一滴雨点都是一滴血,散发出浓重的血腥气息。而且这场血雨下得极是规范,只限制在前门附近一带,稍远一点儿却是红日当头,晴空万里。
更可怕的是,那血滴一旦沾到身上,洗都洗不掉。落在地上,地上是一片刺目的殷红。大典筹备处的人员吓坏了,急忙叫来消防队,用水龙头可劲地将地面黏糊糊的血水冲洗干净。然后大家封锁了消息——另一种说法是,此事原本就是个传说,所以找不到证据。而支持者则认为,既然没有证据,那必然是封锁了消息。就这样真与假构成了一个死循环,若你说此事是真,就无法回答别人的质疑;可如果你说这事儿是假,偏偏大家又相信这是真事,总之很难办。
天雨血过后,就是第八桩异兆,被称为犬登殿。
实际上,犬登殿这桩怪事,发生在日,将它排在天雨血事件之后,明显时辰不对。但此前的史学家都是这么个排法,你再打乱重排,未免有失尊重。所以我们只能把犬登殿事件放在这里,凑个数,应个景,有什么法子呢?
这件事与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有关。在这个月里,北京始终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但等到了袁世凯正式就职的10月10日,天空却蛮不讲理地突然下起雨来。会场上的五色国旗被淋得如花狸豹般难看,参加典礼的人们更是悲惨,一个个都被浇成了落汤鸡,说不出的狼狈。
虽然狼狈,大家也只能硬挺着排好队,等着袁大总统出场。这时候的主席台上,空无一人,袁世凯不当先而入,别人是没这个资格的。
突然之间,一条狗不知自何而来,嗖的一声蹿到了主席台上,对着大家汪汪汪、汪汪汪地狂吠,模样像是在发表重要讲话。当时众人惊呆了,全都不知所措地望着那条狗。卫士们急忙跑上来,想赶走那条狗,可那条狗却坚决不肯走,跟卫士们在主席台上玩起了躲猫猫,你进我退,你前我后,说什么也不肯离开主席台。卫士们气急之下拔出长枪,可这时候怎么可以开枪?
没奈何,卫士们将长枪上了刺刀,冲上主席台狂刺那条狗。那狗被刺得血肉模糊,肠子肝肺满地都是。可被捅到了这步田地,那狗仍然坚持死在了主席台上,这不禁让人心生狐疑,不明所以。
犬登殿事件虽然难堪,但终究能够找到个合理的解释,说不定是那条狗当时迷路,上来找大伙儿问个路,结果被误会了被卫士活活捅死……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不掺杂任何恐怖或悬疑色彩。
而大老妖事件,却完全不同。即使用现代的科学观念来衡量,此事也怪得有点儿离谱。
04恐怖大老妖
却说在北京城中,陶然亭南,有一片洼地,被称为南下洼。其间植物繁茂,水草滋生,白天时一片荒凉,夜晚间阴气森森。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人们都尽可能地绕过那片洼地行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从南下洼经过,心里总是说不出的不自在。一句话,南下洼这地方,不干净。
到了1894年,南下洼里突然传出恐怖的声音: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这诡异的叫声,尖利阴森,使得附近的人全都从睡梦中惊醒,再细听,却已没了动静。
  好奇怪!人们一夜不安,但直到天亮,也并没有什么怪事发生。人们忙活了一整天,到第二天晚上就把恐怖的叫声给忘了。可到了午夜,那恐怖的叫声,又突兀地响了起来: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怪声连叫三遍,而后复归于寂静。
到底要出什么事呢?
次日天明,人们又忙活了一天,还是没什么怪事发生。可到了半夜,那怪声又来了: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等到天亮,朝鲜方面已经来了战报:报,日本兵船于黄海之上,突然向北洋水师发起攻击,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值此,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南下洼的怪异鬼叫之声,是告诉人们甲午海战的事情。
自甲午海战之后,南下洼的鬼叫声就停止了,二十多年来也没再听到过动静。但那三夜的恐怖尖叫声,却使得北京居民心神不定,谁也不清楚南下洼中,到底躲藏着什么可怕的东西,于是人们就给那东西起了个名字,叫大老妖。
眨眼工夫,到了1916年,距离大老妖的恐怖叫声,已经整整二十二年了。正当人们将要彻底忘记南下洼鬼叫事件的时候,大老妖又回来了。
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大老妖又在南下洼叫了起来,听到的人无不心惊胆战,这一次,又要出什么可怕的事儿?
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大老妖不告诉你会出什么事,它只负责怪叫,让你知道马上就要出事。
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呱嘎呱嘎哇嘎嘎……大老妖不断地叫着,越叫越欢实。
大老妖重返南下洼,陶然亭又闻鬼夜哭。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北京城,霎时间,四面八方的群众风起云涌,浩浩荡荡涌向南下洼,想要亲眼看看大老妖是什么模样。来看热闹的人太多,小商贩们抓住时机,急忙赶来做生意,结果形成了商贩一条洼。连商贩都凑齐了,于是媒体齐声乱叫,要求警察局出动,抓捕大老妖。
为此,京师警察局召开了重要的业务会议,警察总监吴炳湘亲自发表讲话。他说:民众就是警察的爹,就是警察的妈,爹妈有了麻烦,做儿子的能袖手旁观吗?不能!现在我命令,捕妖行动马上开始,立即进入南下洼,活捉大老妖,不大获全胜,决不收兵!
排着长队的警察们,威武雄壮地杀奔南下洼,散开队形开始搜索。老百姓们在四周站着,人山人海,屏气凝神地观看着。正搜索之际,一名警察发现了一团怪异的灰色毛球,拿枪一捅,就听扑哧一声,犹如闪电般一道银灰色光芒闪过,警察手背上出现了一个透穿的大血洞。
哇啊呀,痛死我啦……那名警察惨叫起来。
其他警察听到惨叫声,立即齐声呐喊着,端枪向着这边冲了过来。但见那灰蓬蓬的毛团,迎着警察撞过去,顿时惨叫声在南下洼迭起,警察们一个个无不是血流满面,倒伏于地。
更多的警察冲了上来,围着那毛球砰砰乱打。突然响起一声瘆人的怪叫:呱嘎呱嘎哇嘎嘎……就见那毛球突然变得有两人多高,下面长着两条细细的长腿,上面一双骇人的怪眼,利嘴如锥,向着警察们狂啄不止。
一名警察肩膀上被啄了个深深的大血洞,痛得跌倒在地,惨叫声中忽然看到怪物的两条细腿正在眼前。他把牙一咬,猛地抄住那两条细腿,叫一声你大爷的,用力一掀,就听轰的一声巨响,怪物被掀倒在地。其他警察见状,呐喊着冲上来,不由分说,扑到怪物身上牢牢将其摁住。
大老妖终于被英勇的京师警察生擒。
细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却见通体灰毛,身体缩起来粗高三尺,抻直了超过五尺,原来是一只形体巨大的怪鸟。
什么鸟,身体长得如此之庞大,而且叫声这么可怕?
警察将怪鸟拍了照片,登在报纸上,并押送至三贝子花园——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北京动物园。然后,警察局向科学界人士发出了诚恳邀请:拜托,科学家们,生物学家们,可不可以告诉我们,这个大老妖,到底是什么鸟啊?告诉我们,也好解除人们心中的疑惑。
但是,科学界人士却如同商量好了一样,全都闭紧了嘴巴,硬是不吭声。直到今天,学界也仍然对此不置一词。
学者的沉默,留给我们的,是此后持续的大老妖之惑。
05白虎精临世
大老妖之惑后,又出现了第十桩异兆,史称蝗应瑞。
蝗应瑞,顾名思义,就是蝗虫跑来表态,纵情讴歌大好形势的意思。话说到了1916年春,就见北京郊外,西南方向,忽有一片灰黄色怪云,向着北京城急涌过来。那怪云到得近前,哗啦啦拖地而行,就见铺天盖地、不计其数的蝗虫迎面扑来,颜色有的是熟透的黄,有的是生涩的绿,小者大如米粒,大者粗逾手臂,无数羽翼振动之际,掀起了滚滚大风。
这群密集的蝗虫浓云包围了北京城,堵塞了城门,以至于内阁不得不开会研讨如何解决这桩麻烦事儿。
用从西洋购进的农药,冲蝗虫狂喷。甭扯什么生态人文,喷死这些蝗虫就是最大的生态人文。嗞嗞的农药喷雾中,蝗虫纷纷自空中坠下,僵死。有人闲极无聊,拿木棍将僵死的蝗虫翻个肚朝天,却惊奇地发现所有的蝗虫额头上,都有一个鲜红的“王”字。
王者,称孤道寡是也。
噢,明白了,原来这是一支蝗虫请愿团。此来北京,是叩请袁世凯登基的,这扯不扯,把请愿团全都给喷死了。
喷死了就算了,蝗虫嘛,那么较真干什么。接下来是第十一桩异兆,曰风折旗,发生在北洋大将王占元身上。话说那王占元,世称此人乃白虎精转世。大家知道,白虎这种动物,虽然数量稀少,但终究比不得大熊猫珍贵。这个意思就是说,王占元这厮,一辈子活得多半有点儿窝囊。
王占元的窝囊,非止今日。此人乃山东人氏,以前称馆陶县,现在改叫冠县。地名怎么个称呼法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占元对农活不上心思,每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邻居判断:这厮长大后必然是个祸害,必须早点儿除掉,以免遗患乡里。
怎么除掉这家伙呢?
有了,就说他是小偷好了。于是邻居来找王占元的大哥告状,诬告说王占元偷吃了他们家的鸡,要求惩处。王占元的大哥说:偷鸡可不是什么小事。小时候偷鸡,长大后必然偷金,为了防患于未然,现在我决定,把我这个弟弟杀掉,以维护家族的荣誉与传统。
说杀就杀,王占元的大哥开始霍霍磨刀。
这可把王占元的大嫂吓坏了,她知道自己老公说到做到,生恐丈夫把小叔子给宰了,惹出塌天的官司,那邻居岂不得活活乐死?她悄悄地替王占元准备了行李和盘缠,让王占元逃走了。此一去,王占元逃到了军营里,在淮军刘铭传旗下吃粮。
王占元因身材高大,被任命为军中掌旗,掌旗也就是仪仗队的意思。每天和一个叫刘广友的人一起升旗。可刘广友左看王占元不顺眼,右瞧王占元不舒服,就找了个借口,不由分说,抡起扁担把王占元好一顿揍。这顿痛打给王占元留下了五级伤残,左手无名指被刘广友打残,永久性丧失机能。
被刘广友打残之后,王占元突然时来运转,被推荐去军校学习,又被袁世凯调到新军,很快出人头地,成为北洋新军中能够叫得上名号的人物。
出人头地后,王占元头一件事,就是把打残自己的刘广友弄到旗下。这下子刘广友可吓坏了,认为自己死定了。却不承想,王占元竟丝毫不念旧恶,反而拿刘广友当知心朋友。事实上,王占元终其一生,都在照顾刘广友,在军队的时候,替刘广友安排优差,后来卸甲经商,又带着刘广友去了天津。两人在天津买地皮置房屋,竟然盖起了上千间房屋,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地产商。
成为地产商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先说这个风折旗,因为这桩异兆,就发生在王占元身上。但风折旗事件也得往后排,因为在此之前,王占元这里已经是异兆连连,邪事不断。
06偷了红十字会的旗
实际上,第八桩异兆,即龙出水,就是王占元最先上报的。
王占元对龙出水事件,是这样汇报的:
宜昌神龛山洞有欧人深入探索,见洞内有石质龙形起伏蟠迥,长约五十丈。当此一德龙兴之日,肇造万年磐石之基,神龙石化之遗形,适蜿蜒效灵于江,天眷民悦,感应昭然。请予以表彰,并付史馆记录,垂示来兹,以答天庥而副民望……
王占元报告中所提到的欧人,正是英国驻宜昌总领事许勒德那厮。而且这份报告表明了鱼龙化石并非在长江水下发现的,而是许勒德夫妇打着火把,钻进山洞里浪漫探险时发现的。所谓领事夫人戒指落水之事,纯属瞎扯,不足采信。
另有权威资料表明,神龛山洞中的鱼龙化石,其实也不是许勒德夫妇发现的,而是宜昌关监督刘道仁发现的,刘道仁发现后告诉了许勒德夫妇。
总而言之,鱼龙化石确实是在宜昌发现的,这假不了,无须赘述。
报告过鱼龙化石后,王占元又报告了第二桩异兆:黄陂柳发青桃开花。意思就是说,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桃花也开了……这事儿也算异兆?
可能不算吧,于是王占元又推出新的异兆:湖北得雪四十余县。是说湖北有四十多个县下雪了。
下雪?是六月飞雪吗?
六月飞雪,那是有奇冤。不是盛夏六月,而是寒冬腊月,下场雪好像也称不上异兆。
称不上就算了,反正人家袁世凯已经准备在北京城登基了。要登基,就得先弄一面国旗出来,这面旗是海军总长刘冠雄设计的。当时,刘冠雄设计出来后,亢奋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连夜哐哐哐狠砸新华宫的门,硬是把袁世凯从被窝里砸了出来。然后袁世凯仔细一看,嗯,这面旗,中间有个红十字,把旗分为四块,一块黄,一块黑,一块蓝,一块白。当时袁世凯就哭了,拜托老刘,我是要当皇帝,你怎么把红十字会的旗给扛过来了?
刘冠雄正色道:差矣,大总统你差矣,我留学英吉利,天天看他们的国旗飘来飘去,早就琢磨着给偷来了,此旗乃偷自英国,并非红十字会。
袁世凯道:我服你了还不行吗,老刘,快点儿让我睡觉吧。
于是洪宪时代的国旗,就算是通过了。通过之后就赶紧缝制,随后发到各军各地。人们收到这旗之后,都是狐疑不定,拿着嗅来嗅去,只有王占元立即命令三军列队,唱军歌,报数,点名,然后升旗。
红十字旗升了上去,王占元正满脸肃穆,立正敬礼,这时忽听西北方向有异声传来,转头一看,但见一道黑气,状如蟒蛇,哧溜一下蹿了过来。但见那黑气绞住旗杆,嗖嗖嗖转了几圈,呼啦啦一声巨响,那旗杆已经被绞碎。黑气中好像有一只类似于手而又绝非人手的东西伸出,嗖的一声,将那面旗揪走了。
而后黑气急转西北,嗖的一声,消散于无形。
当时王占元惊得呆了,站在原地,茫然不知所措。
不就是升个旗吗,至于搞这么大动静?那团黑气,到底是啥东西啊?
此事终成悬疑,有科学家出来解释说:事情肯定没那么玄,顶多是刮了阵狂风,把旗杆刮断了,顺便把红十字旗给刮跑了,不过就是凑巧而已,不能说是异兆。
但对于第十二桩事件,连科学家心里都犯起了嘀咕:这件事,好像真的有点儿古怪。
此事,史称蛙南迁。
07青蛙战队南下
前面说过,在1915年,北京三海的青蛙全都闭紧了嘴巴,保持了令人恐惧的沉默,拒绝呱呱一声。在整整一年没有吭气之后,到了1916年,就听扑通通,扑通通,北京城所有的青蛙全都蹦出了水面,并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着南面挺进。
络绎不绝的青蛙战队,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永定门,涌上了铁路,如一道暗绿色的狂潮,向着南方涌动。这时候恰巧来了一辆火车,哐哧哐哧哐哧哧,巨大的铁轮辗过,数以万计的青蛙丧身轮下,死于非命。
整整十二桩异兆,
一桩比一桩离奇,一件比一件诡异,勾勒出了袁氏当国时代的黑色风景。但实际上,以上十二桩异兆,虽然流传广泛,尽人皆知,但多不过是家长里短,属于能够找到科学解释的市井八卦,并非真正的异兆。真正的异兆不是没有,而是流传的范围受限于专业领域,鲜为人知罢了。
这桩真正的异兆,就叫玉无心,只有极少数的专业人士知晓。
什么叫玉无心呢?
说的是为了扶持袁世凯登基,北京政界名流组建了大典筹备处。筹备处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替未来的洪宪皇帝袁世凯,弄块玉玺出来。这世道,连老百姓都给自己刻个私章,皇帝嘛,就更得有块玉玺了,连玉玺都没有,还叫什么皇帝?
中国的第一块玉玺,是秦始皇给自己弄的,取材于从楚国抢来的和氏璧。玉玺上刻着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块玉玺后来在元顺帝被朱元璋赶走之时,被带到大漠去了。新登基的皇帝,只能自己去找玉琢磨。
为了琢磨出一块好玉玺,大典筹备处将京津一带所有玉器行的人,全都找了来:谁家有好玉,拿出来拿出来,有好玉你这时候不拿,还要等什么时候?大家就把家藏的宝货,全部拿了出来。这里堆的都是中国最好的玉,从最好的玉里边再挑一块最最好的。挑出来之后,打开,准备做玉玺。
一打开这块玉,所有的人脸色全都变了。
有种说法称,这块被打开的玉里边,有一行清晰的字。
但这行字写的是什么,却无人知道,因为这块玉马上就被玉器行的人捣碎了。
这块玉不合标准,再换一块吧。当时玉器行的人这样宣称。
换一块就换一块,反正好玉有的是。
再打开一块玉一看,玉器行的人撂挑子不干了。
为什么呢?
玉器行的人解释说:第二块也不合规格,不能用。
不合规格怕什么,那就再换第三块嘛。玉器行的人为什么非要撂挑子呢?
这是因为,玉器行的人解释说:玉器这东西,至柔至珍,不可以有第二次选择,必须要看好了,打开来保证合丁合卯。比如以前慈禧老太后要做一件玉别子,随便拿块玉来,打开一看,嘿,质地、大小正合适。
玉不可换,换之不吉。
但你说不吉也没用,这个时候,北京城里的孩子们,都在蹦蹦跳跳,唱着同一首歌。歌曰:
帝国数万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懿欤大国民,休哉!
惟我大国民,今逢圣德主,琳琅十倍增声价。吾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步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懿欤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伴随着这稚嫩的歌声,中国历史的巨轮,发出了吱里嘎啦的刺耳之声,掉头驶入了黑暗的小胡同。
洪宪帝制时代来临了。
  01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国的鼎盛时代,毁于袁世凯称帝之事。正因为袁世凯狂开历史倒车,民国最终的希望才被毁灭。
谈及这段历史,每一本史书都在问:袁世凯这个大胖子,为何要称帝呢?
每一本书都提出同一个问题,并给出大同小异的解答。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却是错误的。
怎么个错误法?
是这样的,历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提对问题,问题提错了,研究也就上了歧途。甭管得出来的结果是多么能自圆其说,其价值都等于零,也就是说对我们的思想进步毫无益处。
定义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错了,往后你想对也难。古中国几千年,始终未能衍生出成熟的科学思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问题定义的错误。换句话说,中国人始终没弄清楚怎么提出问题,连如何提问都不晓得,又如何能够获得答案?
如何正确地提出问题,是专业素养的第一步。所有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开端的假说之上,而这个假说,就是第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提错了,科学理论体系也就无从谈起。
简单说来,一个正确的问题,必须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头一个是科学性,也可以称之为专业性。把话说明白了,就是提问必须要专业、内行,外行人提出来的问题,态度越是诚恳,越是能把内行人活活逼死。
第二个是独立性,也可以称之为客观性。即问题的表述必须是简单的,直接的,过滤掉了主观因素的,不可以掺杂先验的东西在里边,更不能在问题里设置两个以上的假设。
第三个就是规律性,它必须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不能和规律扭着劲来。如袁世凯为什么要当皇帝这个问题,就是典型的和规律扭着劲来,问题的提出既违背了最基本的人性,又不符合人们心中的最基本欲求,所以解答也就成了东拉西扯。
这个问题,怎么就不符合人性了呢?
因为人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用自我的视角来界定这个世界的。在对世界的观察中,人都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视为帝王,予取予求,安置一切。人天然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伟大的,合理的,并急于把自己的臆想强加于这个世界。这就是最基本的人性,虽然有些不那么纯洁,可规律就是规律,是没有道德属性的,你抱怨也没用。
而历史,是关于人类进程的记述。主导人类进程的,必然是万古不易的人性。人性的规律,就是历史的规律。反过来也一样,历史的规律,就是人性的规律。
既然人性的规律,就是历史的规律,那么当我们对历史人物提出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要符合这个规律,举凡提出不符合人性规律的问题,都是脑子进水,走岔道了,无法让人推究出正确的理论体系。
在袁世凯那个时代,尽管历史已经进入了民国时期,但大中国终究是在皇权专制下浸淫了数千年,暴政思想深入到人心与骨髓之中,帝王专制思想仍然是影响人们思维观念的主流。
说白了就是,当时人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皇权专制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人人想当皇帝,思维特点仍以皇权为中心,不管任何人,只要有了机会,都会迅速地向着皇权挺进。这就是最典型的人性,我们不能要求袁世凯免俗,失去这最基本的人性。
所以,追问袁世凯为什么要当皇帝,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必然会把我们引导到错误的理论体系中去,最终让我们失去认知人性、解读规律的机会。
那么,正确的提问应该是怎样的?
正确的提问应该是:袁世凯为什么不当皇帝?
这个问题表述起来非常简单,但却已超越了当时中国人的思维范畴。当时的中国人是不具备提出这个正确问题的能力的。
让外国人提出这个正确问题,也不容易,因为外国人并不是那么关注中国。唯一具有能够提出正确问题能力的,只有最规范、最刻板、最守规矩因而最接近于科学认知本身的德国人。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提出来的。
02皇帝请你吃饭
公元1912年,即民国定鼎初年,清朝灰飞烟灭之际。在河南,在彰德,在洹上村,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正纵马狂奔,意气风发。突然之间那破马凌空一个倒飞,袁克定不察,啊呀一声栽落马下。他人从马背上掉了下来,可一条腿却仍然套在马镫上。那破马不说快点儿停下来,兀自拖着袁克定一路狂奔,掀起了满天烟尘。
俄顷,马跑腻了,玩够了,自己停下来吃草。袁克定哎哟哎哟地想爬起来,却发现做不到,他的腿部严重受创。
受创了,那就治疗吧。
治疗了一年,也没见什么起色。现在的袁克定,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说不尽的闹心。怎么办呢?这时候中国驻德公使梁敦彦跑来了,说:小袁啊,你看你这条腿,成了瘸子,要不要跟我去德国看医生啊,现在医疗水平最高的,就属德国人了。
于是袁克定去了德国,找医生治疗了几天,果然大有好转。袁克定大喜,顿时对德国产生了强烈的好印象。再说袁克定其人,他是个绝顶聪明的孩子,有着超乎常人的语言天赋,到了德国没几天,他就一口气掌握了七八国语言,其中德语和英语说得最为流利,让洋人听得极是郁闷。
后人追述,袁克定其人,与他的父亲一样,都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不爱打牌不爱玩麻将。对女人也没产生过惊天动地的爱情,都是小女生哭着喊着要求嫁过来,嫁过来就嫁过来吧,不过是家里再添一个姨太太,总之是对女色也没有什么务求必得的心思,就是喜欢读书思考。
于是袁克定就在德国读书学习。他涉猎甚广,无书不读,举凡历史、人文、科技、杂烩,逮到什么读什么。正读得入神之际,驻德公使梁敦彦来了:小袁啊,最近忙不忙?不忙的话,明天有个饭局。
袁克定说:唉,又是饭局,这次是哪个冤大头请客啊?
梁敦彦答:这个冤大头可有分量了,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原来请客的是德国皇帝,袁克定心里纳闷,就问:是小威啊,他为啥要请我吃饭?
梁敦彦解释说:这个啊,是这么回事。你看国际形势,是这个样子的,如今欧洲诸强争起,并逐天下,目前势力最强的,是德国和英国。德国和英国不对付啊,你看我不顺眼,我瞧你不对劲,总之是敌对情绪非常强烈。这样双方都要拉人入伙,德国人想拉几个马仔,修理英国佬。英国呢,当然也要拉几个马仔,修理德国佬。欧洲这边的人手都已经拉完了,于是两家都去亚洲拉人。亚洲最先崛起的是日本,可英国佬先下手为强,已经把日本拉了过去,和日本结盟了。德国人到了亚洲,东瞧瞧西看看,只能拉中国入伙了,所以呢,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中国的政局非常关心,请你吃饭,就是这个原因。
是这样啊。袁克定说:你跟小威说一声,到时候我一定去。
到了饭局那一天,袁克定坐了辆老爷车,到了德国皇宫,就见前面仪仗队已经排列整齐。礼炮哐哐哐乱放一气,军乐队奏响激昂的军乐曲,然后请袁克定上马,检阅仪仗队。
说起当时的德国仪仗队,堪称独步天下,仪仗兵都是英俊的小伙子,骑着高头大马,身穿古典服装,威风凛凛,皇家气派,让袁克定大开眼界。
检阅过仪仗队,德皇把袁克定请到大殿,洋葱、沙拉、马铃薯流水般地被摆上桌来……德国人在吃的方面不太专业,没办法,对付着吃吧。
袁克定只好硬着头皮啃洋葱,就听德皇说道:袁公子啊,你看我们德国,很牛气吧?很强大吧?可是我告诉你,以前德国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以前的德国啊,细说起来就俩字:悲惨!悲惨,真是太悲惨了。
有这事儿?袁克定瞪大了眼睛,表示怀疑。
有!德皇说:你知道我们国家有位伟大的作家叫歌德吧?歌德,就是写《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那个,就是写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浮士德》的那个。他曾经悲哀地说: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就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小袁啊,大作家歌德的意思是说,我们德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一盘散沙,任人宰割啊。
这么可怜?袁克定听得目瞪口呆。
比这更可怜!德皇继续说道:知道我们国家的那个谁吧,那个弗朗茨·施纳贝,著名的历史学家。你猜他是咋说的,他说:在欧洲所有的民族当中,德意志人由于居住空间上的地理条件,成为了一个负担最为沉重的民族。
咋个负担沉重法呢?袁克定听不明白。
想知道咋个沉重法吗?小袁,你听我说!德皇威廉二世站起来,高声朗吟道:
法国人和俄国人占有了陆地,
海洋是属于英国人的。
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
德国人的权力才是无可争辩的。
吟过诗,德皇双目含泪,身体颤抖,慢慢地坐了下来,对袁克定解释道:这首诗,是大诗人海涅写的。
到底出了啥事?怎么德国人写诗的写诗,写书的写书,全都表现得那么痛心疾首呢?
这是因为三十年战争。德皇告诉袁克定:一百年前,也就是公元1414年,教皇在康斯坦城召开了史上最恐怖的神代会,与会代表75000人,会议整整开了四年,还有许多代表没轮到发言。没轮到发言怎么成?代表们全都急了,就闹起来说,这么多代表,不让说话不行,都让说也不行,干脆换个法子,看看什么地方有空地,进行一场战争算了。代表们四处一看,嗯,德国这地方不错,也别挑挑拣拣了,就去德国打吧。于是欧洲诸国,蜂拥着杀进了我们德国,稀里哗啦打了起来,这一打,就是整整三十年,史称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啊,德皇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这三十年的漫长战争,硬是把我们德国给打残了,正可谓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你的国家再想强大,再发奋努力,也挡不住不怀好意的邻居们,在你家里连摔带砸三十年。
袁克定不明白:那欧洲人为什么都要跑到你们德国来打仗呢?
德皇瞥了他一眼: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我们德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不团结啊,当然是任人宰割的啦。
那你们现在咋个就团结起来了呢?袁克定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帝制!德皇掷地有声地告诉袁克定,正是因为德国实行了帝制,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也统一了行动,所以我们德国人站起来啦,德国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
03只是心眼不够用
听说德国是因为帝制而强大,袁克定的心,不由得怦怦狂跳。这时候,德皇凑近过来,说道:大公子,中国现行的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必须要走属于自己特色的道路,要想强大起来,非得走帝制路线不可。连个皇帝都没有,你强大个屁啊?等你回家后一定要告诉你爹,就说中国必须要实行帝制,不实行帝制,那中国还叫中国吗?如果你们迷途知返,从错误的民主共和道路上,返回到正确的帝制道路上来,那么我可以保证,德国一定会全力支持你们的。
德皇这段话,对袁克定的心理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
那么话又说回来,这个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怎么就这么关心中国,非要逼着中国人走帝制道路呢?
这个问题细究起来,也挺没劲的。因为在中国青岛,有德国的势力范围,也就是租界,但是随着日本人的势力在中国不断扩张,此时德国和日本已经形成敌对状态,所以德国人非常紧张,就想赶紧找个好点儿的法子,让中国强大起来。
中国一旦强大,与日本分庭抗礼,势必会与日本人形成冲突。所以唯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才能有效地制衡日本人的势力,这就是德皇威廉二世的想法。据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中记载,为了让中国快点儿强大,快点儿实现帝制,德皇威廉二世操起笔,写了封特别长的信,托人秘密转交给袁世凯。信中说:赶紧着,为了中国,为了你们中华民族,你赶紧当皇帝,机会稍纵即逝,你再不快点儿当皇帝的话,中国就完了。老袁,你肯定不希望中国完蛋吧?肯定不希望中华民族被除名出地球吧?那你还犹豫什么啊……诸如此类,总之就是这个意思。
与此同时,德国人的对头日本人,也在考虑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考虑的结果是,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来找中国外交次长曹汝霖:老曹忙不忙?不忙咱们摆摆龙门阵。
曹汝霖问:你怎么想起找我摆龙门阵了呢?
日置益说:是这么回事,前几天我闲着没事翻报纸,翻到这么一件事,早年的时候啊,我们日本文部省出台了对留学生的管理规定,留学生非常不满。于是孙文领导的同盟会就号召留学生罢课,归国。据我看到的资料记载,当时的留学生罢课是都罢了,归国也是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等到真要归国的时候,却一个个都躲了起来,只有你老曹,傻呵呵地真回来了,你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曹汝霖道:这问题你还要问,我老曹傻呗,缺心眼呗。人家说罢课我就罢课,人家说归国我就归国,没想到人家只是说说而已,就我老曹当真,真的回来了,学业也耽误了,真是郁闷啊。
哦,原来是你老曹缺心眼。日本公使点点头道:那这事可就怪了,别人的心眼都那么多,就你老曹心眼不够用,怎么弄到最后,你反倒当上了外交次长,那些有心眼的留学生,反倒没混出个名堂来呢?
曹汝霖道:这个啊,是这么回事,这里边有个道理。什么道理呢?就是做人不能太精,太精了反倒把自己算计进去了。因为那些人只顾算计人,而我只琢磨事,结果我被他们算计了,逛回国来了。回来之后呢,正好慈禧太后要搞宪政,可国内的人哪懂得啥叫宪政啊,留学生是懂那么一点儿,可他们光忙着在国外算计人了,没工夫回来。就我这个多少懂点儿的回来了,于是慈禧太后就约我吃饭,商量宪政的事儿。饭局之前,袁世凯找我,跟我说了两件小事,让我终生对他感激不尽。
啥小事啊?日本公使问。
曹汝霖道:是这个样子的,当时袁世凯找我,告诉我说,见慈禧太后,是要下跪的,那老太太一谈起国家大事来,眉飞色舞,东拉西扯三四个小时也不稀罕,所以赶紧去琉璃厂买套上好的护膝来,可别把自己的膝盖跪坏了。这是第一桩小事。第二桩小事是,袁世凯告诉我说,入宫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留神,因为宫里的太监心眼特别坏。你进门拜见慈禧太后时,太监负责掀门帘,他们会故意把门帘突然放下,把你的顶戴花翎打歪,让你在慈禧太后面前丢人现眼,影响到你的心情,更影响到你的前程。因为有袁世凯的提醒,我进宫门的时候特别小心,那太监刚要使坏时,我已经嗖的一声蹿进去了,哈哈,没打到……
日本公使说:你们中国人心眼可真够多的,连进个门都要算计算计。在中国生存不容易啊。对了老曹,你虽说有点儿缺心眼,可现在好歹是外交次长了,对中国何去何从这件事,你是怎么考虑的啊?
中国何去何从?曹汝霖愣了愣,这个问题太大了点儿吧?
日本公使点头:是不小,可这不是你应该考虑的吗?
曹汝霖:我应该怎么考虑?
还能怎么考虑?日本公使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帝制,当然是恢复帝制。这不仅对中国大有好处,对我们日本,也会起到正面的示范效应。现在我代表日本政府,向你提出严正交涉,请中国立即恢复帝制,日本方面将对此给予全力的支持与协助。
这个……太扯了吧?曹汝霖惊得呆了。
04东北来了红胡子
  话说日本有家报纸,叫《朝日报》,这家报纸从1914年9月起,就开始全面报道发生在青岛的日德战争。
报道说,旭旗不动舰船静,山东草木识威风。在井上太尉的指挥下,日本护卫舰运送陆战队取路青岛,山本分队长、岸川分队长及寺田分队长率所部登上小艇,拟于龙口南端之海滨登陆。不想小艇入水之后,海水忽然退潮,眼见得苦无登陆之术,日本兵大怒,弃艇入水,状如飞蝗,分拨儿前进,抵达海岸之后,即行列队。《朝日报》说:我皇皇灵威,已足照耀山东之境内矣,愉快诚无极也。
日本人登陆青岛,与德国兵决战,中国方面却得不到丝毫消息。焦灼之际,忽然有个商客从胶州而来,报说青岛人民群众情绪稳定——原话是,青岛居民态度极为沉静,无论何种变局,彼辈固已预备承受。
日德战争,就在中国青岛正式拉开了序幕。上海有家《大陆报》,不晓得从哪里淘到了本由一位参战的德国人写的日记,里面简要地记述了这次战事。
战争刚开始,日本人以骑兵将校斥候队攻取即墨,这个地方在战国年间,是田单摆火牛阵的地方。而后日本空军起飞,直扑德国人在青岛的营寨,到了地方往下一看,哎哟嗬,就见德国兵正在操场上操练,不管那么多,丢炸弹。炸弹滴溜溜地落下,但没落到操场上,只是把德国兵的宿舍炸毁了一角。
德国兵很生气,举枪向空中射击,日本飞机扬长而去。
几天之后,双方正式交火。但《大陆报》称,实际上这场交火,是三家合起伙来,狂打德国兵。
日本人是一家,毫无疑问。英国人也来了,实际上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的小规模冲突,英国人不来,这仗也没法打。而第三家,其实就是中国兵,报纸报道,参战的中国军队来自东北,因为这些人一张嘴就是干啥嗯哪,鳖羔子兔崽子,东北口音浓重,很难把他们当成日本人。
这些中国兵,有可能是日本人从东北雇来的红胡子,也有可能不是,是不是现在已经很难弄清楚,反正是已经打成了一团。
报道说,日本两艘兵舰从海上发起攻势,还有一艘英国兵舰呐喊助威。日本人是玩真的,英国人却是象征性的,表示自己也在参战,所以德国人主要把战争重心放在日本人方面,双方打得不亦乐乎。
打了几天,双方各自打了白旗,出来搜寻己方战死的先锋队尸体。两边士兵在战场上碰了面,亲热地打招呼:哈罗,有烟没有,我们这边只有火没有烟……双方吸烟,聊天,相互给对方看自己女朋友的照片,然后各自归队。
接下来是上海《申报》的报道,报道说,开始时日本兵的军纪还说得过去,但打着打着,那伙东北口音的红胡子就开始闹事。这些人携带了小土炮数百门,人人佩带短枪,横冲直撞,到处抢掠,遇有百姓反抗,即行射杀。又有传说,日本人把守着胶州县城的门口,只准入城,不准出城,城中粮食断绝,百姓皆饿死。后来发现百姓并没有全部饿死,只是被蹂躏得太凄惨。
总而言之,日德在中国交战,双方都是紧张万分。德国人考虑,要摆平日本人,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中国实行帝制。
日本人也在考虑:要想摆平德国佬,法子也只有一个,那就是——那还是——让中国实行帝制。
那这事儿就奇怪了,德国人认为中国实行帝制,有利于德国,而日本人则认为中国实行帝制,有利于日本。这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05黑龙会的秘密
却说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日本人抢入青岛,与德国人交火。而在日本,黑龙会总部,由首领内田良平主持,召开了一次秘密工作会议。会后,黑龙会向日本政府提交了《解决中国意见书》,内称:
必须乘此机会,改变中国之共和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并使其与我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基本相同,此乃改造中国政府之根本要义。
为什么日本人希望中国政体和日本一样呢?一样了,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个答案,并没有写在《解决中国意见书》里,而是写在了《黑龙会备忘录》上。内称:
我们应该使中国革命党人、宗社党人及其他失意分子在全国范围内引起骚动。整个国家将陷于混乱,袁政府将因之垮台。那时我们将从四亿中国人中选择一位最有势力、最著名的人物,帮助他组织新政府,统一全中国……目前是我们唆使中国革命党人及失意分子起事的最适当时机。这些人目前之所以不能进行积极的行动,是由于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如果帝国政府能利用这一事实,给他们以贷款,并教唆他们同时起事,极大的骚动和混乱,必将普及全中国。我们就能出来干涉并轻易地调整关系……吾人当容纳中国革命党、保皇党及其他不满中政府之人物,以扰乱全中国之地。其全国既扰乱,而结果乃推翻袁政府。
原来如此。
日本人实际上并不关心中国到底是什么政体,他们只琢磨着怎样搞死袁世凯,推翻袁世凯政权。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非要推翻袁世凯呢?袁世凯是招他们了,还是惹他们了?
这要追溯起来,那可就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早在袁世凯少年从军,书剑朝鲜之时,他就成为了最让日本人头痛的人物。事实上,袁世凯以一己之力,将日本兵阻隔在朝鲜半岛十二年之久。日本人承认,如果不是袁世凯添乱,甲午战争必将提前十二年,日本对付中国,也不会面临这么多麻烦。
于是,日本人出动了一万名日本兵,九门大炮对着袁世凯,这才将袁世凯赶出了朝鲜。
此后甲午之役,日本水师全歼北洋,中国彻底丧失了海上防御力量。却不想袁世凯又跑了出来,他小站练兵,练成了中国第一支现代化军事力量,这让日本人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未几,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入主权力中心。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日本,知道日本有吞并中华之心,所以就实施了亲英美而远日本的外交政策,这让日本人更加憋气窝火。
为了搞掉袁世凯政府,日本三井公司森格亲自出马,任命岑春煊为大元帅,集结南部反袁势力,在中国策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事,但搞到最后,这场战事也没搞出什么名堂,反而落下了口实。
所以日本黑龙会就考虑,想办法忽悠中国实行帝制。一旦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那么,由森格所策动的中国战事,就名正言顺了。此其一。其二,如果袁世凯的帝制推行成功,这就证明了袁世凯确有操纵大中国的实力,那么日本人也就歇了心,以后踏踏实实地跟袁世凯搞好关系,至少能够避免日本以后的祸患。
再有第三个因素,倘若袁世凯称帝,则反弹势力必然崛起,中国十有八九会陷入混乱,趁这个机会,日本说不定还能再捞上一把。
鼓励袁世凯称帝,日本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日本自政府乃至黑社会,全都行动起来,强烈要求中国改变政体。
德国和日本,这两家都要求袁世凯称帝,难免让袁世凯心生疑惑:这俩家伙,到底想干啥呀?
困惑之际,英国公使朱尔典,来找袁世凯摆龙门阵。
06承包帝制工程
说起那英国公使朱尔典,他与袁世凯,堪称生死之交。早年,袁世凯在朝鲜惨遭日本兵合围,之所以能够顺利逃回国,就是因为朱尔典的帮忙,因此朱尔典在袁世凯的大总统府,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听说他来,老袁急忙相迎。
朱尔典坐下,说:老袁啊,跟你提个人,唐绍仪,你还有印象吗?
袁世凯:你看你这话说的,小唐我怎么会没印象?早年他在朝鲜,是我的生死战友,我们俩手持双枪,合战万名日本兵,那日子过得,就两个字儿:刺激!再后来小唐出任我们北方的谈判代表,和南方代表谈判,谈到最后,还给自己弄了个民国首任总理。可没干多久,他就撂挑子不干,逃回老家当县长去了。老朱,你怎么忽然说起他来呢?
朱尔典突然放声大哭:老袁啊,你们中国,全毁在小唐这个缺心眼的孩子手里了,全都毁了!
袁世凯:你等等再哭老朱,这话是从何说起啊?小唐他再怎么着,也是为了民国呕心沥血呀,怎么能说中国毁在他手里了呢?
朱尔典说:老袁啊,我来问你,你们中国几千年,实行的是啥政体啊?
袁世凯回答:皇权专制啊!
朱尔典说:我再问你老袁,为啥全世界那么多国家,都走上了科学民主的道路,唯独你们中国却死抱着皇权专制,不肯撒手呢?
袁世凯回答:这个,这个,老朱你说为啥呢?
为啥?因为你们中国人皇权思维浓烈!朱尔典拍案而起,大声道:什么叫皇权思维?皇权思维并非想当皇帝,再傻的中国人,也知道皇帝就一个,余者统统是皇帝治下的草民。所以存了当皇帝心思的人,并不是太多。但不想当皇帝并非就意味他没有皇权思维,恰恰相反,许多从未想过当皇帝的人,一生都习惯用皇权思维来思考。那么到底啥叫皇权思维呢?说白了,皇权思维就是无限苛求于人,无限宽容于己。你想想皇帝是不是这样?拥有无限的权力,却无丝毫的责任?而皇帝的出现,也正是因为民众无限苛求于人,无限宽容于己的思维特点所形成的。老袁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袁世凯:老朱,你说这些,到底是啥意思呢?
啥意思?朱尔典火了:啥意思你还不明白吗?我的意思太简单了,那就是,在一个皇权思维泛滥的国度里,是不适合民主共和的。你想跟他民主,可他不想跟你民主;你想跟他共和,可他不想跟你共和。你说你咋个民主法?咋个共和法?
袁世凯:老朱,这话你从前可没说过啊。
朱尔典:没说过才怪!自打辛亥革命后,你们中国人醉心于民主,痴迷于共和,并以此为口号,硬是推翻了人家善良的清政府。人家招你们惹你们了,你们推翻人家?好,好,你们说推翻清政府是为了民主,是为了共和。可我问你老袁,你们知道啥玩意儿叫民主吗?你们又知道共和多少钱一斤吗?拜托!你们中国人当时不过是拿“民主共和”当个口号,目的无非是发泄一下在皇权压制之下的郁闷,并没有认真地做过理性思考。这话,我有没有说错?
袁世凯:哎,我说老朱,那当时北南谈判的时候,你咋不说这事儿呢?
朱尔典:我呸!当时我说了不少于八百遍。每天见到小唐唐绍仪,我都要告诉他:小唐啊,你可要听我的,听我的没错。我们英国人,最是光明磊落,重视社会游戏规则,不耍坏心眼。我告诉你中国不适合搞民主共和,那就肯定不适合。那中国适合啥玩意儿呢?当然是君主立宪制啦!有个皇帝被放在龙椅上摆着,这你们中国老百姓就开心了,就满意了,就幸福了;没有皇帝,中国人就会陷入痛苦之中,就会无事生非,瞧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不舒服,非要闹得个天翻地覆,不闹得个鸡飞狗跳,他不算完!
袁世凯:老朱,你真跟小唐说过?那他怎么还……
朱尔典:是啊,我一遍遍地说啊,说啊说,说到最后,你猜怎么着?说到最后小唐代表你们北方去跟人家谈判。我还以为他肯定会坚持君主立宪呢,没想到他出门后脑瓜子一热,登时就不会思考了。见了人家南方代表伍廷芳,他当头就是一句,民主共和是我们北方人民一致的心愿。人家伍廷芳听了当时就哭了,说,有没有搞错?我们是南方民军,是革命军,我们还没说民主共和呢,你北方代表却先嚷嚷起来了。你还让我们南方说啥呢?没得说了。
袁世凯听到这里沉默不语。朱尔典站了起来,朗声吟道:
欧战经年胜负分,家庭教育变方针。
果然今上识时务,不爱英文爱德文。
念完诗,朱尔典猛一转身:袁世凯,这是你们中国的文人,最近写的诗,是说你大儿子袁克定从德国回来后,你们全家都改穿德国衣服,说德国话,留德国胡子,还吃德国饭菜。也亏你们咽得下去,德国饭菜,是最没品位的啦。而且我还听说,德国人有意要承包你们中国帝制工程。现在,我以一个多年老朋友的身份,对你提出严正警告:你们中国的帝制工程,绝不可以承包给德国,一定要承包给我们英国。我们英国的帝制工程,是最讲究质量的了,质量三包,售后服务,不信你就瞧好吧。
听了朱尔典的话,袁世凯的眼泪,哗哗的。
他说:你奶奶的,这个帝制,还没个谱儿呢,承包商们就已经吵成了一团,这还让不让人家消停了?
07秘密会谈纪要
接下来,朱尔典和袁世凯继续摆龙门阵,并把袁世凯的英文秘书蔡廷干叫来,让他当场记录。
这份记录,经过加工润色之后,以密件的形式下发至县团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要求各级领导认真学习,仔细领会。此密件到了今天,就已经成为了史学家吃饭的粗瓷大碗,有必要端上来给大家伙儿瞧瞧。
会谈纪要如下:
朱尔典:大总统好,身体健康,见到您真高兴。
袁世凯:老朋友好,我身体一向结实,贵公使身体可好?
朱尔典:好,相当好,身体好是福气。袁大总统,我听说贵国国体问题近日可以解决了,将改行君主立宪,是真的吗?
袁世凯:是啊,各地方军政长官反应强烈,或面陈,或电陈,都说非君主立宪不能巩固国基、维持大局。尤其是大家都看到墨西哥行共和导致国家动乱,也都认为强行共和非永久之策。我个人则认为,现在实行君主立宪,恐怕还不是时候啊!
朱尔典:如果中国没有内乱,则随时可以实行,因为这是中国内政,外国不能干涉。
袁世凯:内乱方面可保证不出问题,我比较放心,即使有些小问题,也不会影响大局。我最担心的还是外交方面。
朱尔典:英国对此事极为欢迎。您现在担的责任真是太大了,大总统将来离位,没有人能承担起您的责任,贵国现在所行的共和,乃世界上所没有的政体,既非共和,又非专制,又非君主立宪,此种特别政体,恐难坚持太久,不如早施君主立宪政体,则与中国人的思想也好习惯也好,都不相违背,与我国也一致。所以英国不但欢迎,并且绝无反对之意;又不但英国欢迎,凡英国联盟诸国,也都表示欢迎。
袁世凯:谢谢公使先生,谢谢贵国对我的支持。我最担心的是东邻日本,不知其近日又有何举动。各省治安都有保证,唯东三省、蒙古实难预料。该处日本人较多,时常发生摩擦,如果有日本人被杀,不论原因,他们都会借机闹事,我所担心的正在这里。
朱尔典:没有听说日本有半点儿反对之意,或乘机取利损害中国。
袁世凯:大隈重信曾对我驻日公使说,关于君主立宪一事,请袁大总统放心去做,日本愿意提供一切帮助。由此看来,日本表面上似不再行“渔人政策”。
朱尔典:大隈既如此说,就是想要表示好意。
袁世凯:我还有事请教,即我就任正式大总统时,曾发誓要维护共和,若变为君主立宪,岂不失信于天下乎?
朱尔典:这也很好解决。当年议决共和国体,选您为大总统,您当然要发誓拥护共和。现在国民又议决君主立宪,推举您为帝国大皇帝,则又是民意,顺民意而为之,与信用没有关系。
袁世凯:若行君主立宪,还是请宣统皇帝比较好。
朱尔典:再选满人为皇帝,各国必不承认。若大总统肯顺应民意担此重任,英国必大为欢迎。大总统,您在英国有很高的声誉啊。
这份会谈纪要,白纸黑字地表明,英政府支持中国改行君主立宪,支持袁世凯当皇帝。
德国人、日本人、英国人都凑齐了,就差美国人了。
  美国政府对这件事不予表态,认为政体是一个国家的内政,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但有一点,美国公使性格外向,人很热情,不管哪国公使想劝说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凑人数去叫美国公使,美国公使都跟着来,非常合作。
另外,袁世凯的宪政顾问古德诺,就是美国人,这厮对中国当时的宪法非常不满意,认为宪法草案使总统处于无权地位,对大总统之权限亦未见适宜今日之中国。说白了就一句:中国不适合共和政体,还是改成君主立宪制更妥当。
就在这一片热闹声中,国学大师王恺运入京,专诚添乱。
08毁灭民国的人
人这个东西啊,上不得年纪。一旦上了年纪,心肠就会变软,杀伐也不果断了,儿女情长也多了,被别人羞辱时,一怒拔刀的冲动也随之少了。就拿袁世凯来说,少年时代他叱咤朝鲜,遇有士兵违反军纪,不由分说抽出刀来,咔嚓就把脑壳砍掉。那时候的袁世凯,要多野蛮就有多野蛮。等到上了年纪,火气消磨殆尽,就该轮到别人对他野蛮了。
国学大师王恺运入京添乱,就是袁世凯心肠变软的一个明证。不过话又说回来,饶是王恺运以经学名,以史学名,以诗学名,以教学名,以叛学名,其生平最得意的,却是所修帝王策术。但他老人家的花样,终究抵不过曾号令过秋瑾、徐锡麟等国士的光复会魁首章太炎。及至王恺运入京,专诚给袁世凯添堵之时,袁世凯已经生生被章太炎老先生,逼得哭出了不知几多眼泪。
有分教:时危挺剑入长安,流血先争五步看。话说那章太炎老先生,学究天人,腹有珠玑,最讨厌的就是袁世凯。为什么他讨厌袁世凯呢?因为章太炎老先生是武昌黎元洪的铁杆粉丝,认为黎肥仔性情温和,方面大耳,是最标准正宗的大总统人选,可大总统职位却归了袁世凯,章太炎老先生怒不可遏,遂在上海与汤国梨女士成婚。新婚之夜不上床,两脚反穿皮鞋,趴书桌上写信,大骂孙文和袁世凯,并寄厚望于黎元洪、黄兴及岑春煊,希望三人联手搞掉袁世凯和孙文。
不承想,黄兴和岑春煊还真合伙了,不过他们是和孙文一伙,一起去搞袁世凯,章太炎老先生再次怒不可遏,拍案而起,曰:
吾虽微末,以一身撄暴人之刃,使天下皆晓然于彼之凶戾,亦何惜此孱形为!
于是章太炎老先生入京,专门去修理袁世凯。
史学家分析说,实际上,章太炎老先生入京,是被人骗去的。而把章老先生骗到北京,让老先生和袁世凯对掐的,是一个叫陈宦的坏蛋。
为什么说陈宦是坏蛋呢?
这是因为,陈宦其人,原本是湖北人,自打黎元洪大兴共和,陈宦就躲在幕后为黎元洪出谋划策,也没听说他划出什么名堂来。章太炎老先生赶到了武昌时,不留神和陈宦打了个照面,当时章老先生大叫一声,吾命休矣,便向后倒。众人急忙将章老先生扶起,问他怎么了,何故又发神经?
就见章太炎老先生面如金纸,两眼无光,曰:这个陈宦,此中国第一等人物!
这个评价,未免有点儿离谱。放着孙文、袁世凯这种人物摆在面前,章太炎不屑一顾,竟然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陈宦才是中国第一等人物,是不是有点儿瞎掰过头?
没过头,章老先生仍然在大声疾呼:然他日亡民国者,必此人也!而且黎元洪、袁世凯也必将被收拾于此人之手。
章老先生断言,想搞死民国,袁世凯不成,孙文也没这个本事,唯独陈宦能干成。
章太炎的评价,有点儿太高,陈宦消化不了,就离开武昌,去了北京。袁世凯与陈宦谈了整整一夜,然后问:你恐怕是天底下心眼最多的人了,快点儿告诉我,有啥招把你家黎肥仔摆平?
陈宦笑曰:不就是摆平黎老板吗,易尔。你让那个谁,那个段祺瑞,让他去武昌,约黎老板上船摆龙门阵。老黎心眼实在,准保登船,等他上了船,叫小段把船一开,忽悠悠,不就把我家黎老板弄到北京来了吗?
当时袁世凯大喜:就依你好了。
于是,黎元洪就被跳槽的打工仔陈宦,给忽悠到北京了。最悲惨的是,袁世凯一伙人还忽悠黎元洪将自家女儿,嫁给了袁世凯的一个儿子,结果黎元洪的女儿生生被害得精神失常。
总而言之,大家都断定,章老先生入京,实际上是被陈宦给骗去的。当时的解释是,陈宦这么搞,其实是为了囚禁章太炎。但从事态发展的过程来看,陈宦把章太炎骗到北京,其实是为了搞袁世凯。史有公评,均认为袁世凯死于陈宦之手。
还有一个证据,章太炎去世时,陈宦专门跑来,写了副挽联,称:
囊括大典,整齐百家,否岁值龙蛇,千载修名君比郑。
人号三君,国推一老,抗颜承议论,世间北海亦知刘。
把这副挽联,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说:章太炎啊章太炎,果然两眼尖又尖。游戏人生我陈宦,逮谁搞谁真好玩。最先摆平黎肥仔,然后搞死是老袁。问我为啥这么干,闲极无聊扯扯淡。世人谁知我在玩?一生知己章太炎。
总而言之,陈宦的意思是说,这个民国是被他活活玩死的,只是谁也不知道这件事而已。
真的假的?
甭管真假,此时章太炎已经被陈宦骗到了北京。他来北京也有个说法,现在他是共和党的党魁,于是先来到化石桥共和党支部,进门就见几名党员正手捂肚子,在屋子里团团乱转。众人见到章太炎大喜:大魁首,你老人家终于来了,带多少钱来了啊?大家快要饿死了。
当时章太炎老先生就觉得不对劲,果不其然,未过两天,党内同志就已经将他吃得山穷水尽,然后一哄而散,把老先生扔在化石桥一个人傻眼。
这时候写《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的刘成禺来看望章老先生,章太炎一见他就破口大骂:你们湖北人没一个好东西,合伙骗我。
刘成禺辩解道:你这怎么能怪得了我?在上海时,我就劝你快点儿进洞房,你偏不进去,非要来北京,这能怪我吗?
章太炎老先生听了道:对,湖北人就你没骗我,剩下的都在骗我。
09章疯子大闹京师
此后章太炎老先生自修年谱,曰:戒严副司令陆建章以宪兵守门,余不得出。
但实际上,章太炎老先生并非“不得出”,相反,他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出门登车,就会有两名宪兵也跳上车,一前一后将章太炎夹在中间。章太炎大喜,谓人曰:看我老章好风光,出门有宪兵贴身保护。对曰:老先生,你真是这么缺心眼吗?看不出来那宪兵是专门来监视你的吗?还保护你,保护你个头!
章太炎闻言大怒,操起拐杖,照宪兵脑袋上狂打,宪兵哪儿有胆子敢还手,只能是抱着脑袋,号啕大哭而逃。
老先生大胜,拄杖捋须,目无余子,曰:袁狗被吾逐去矣。
但实际上,宪兵们吃了瘪之后,就化装为共和党员,又跑到章太炎身边扎堆。章太炎正寂寞难耐,就每天和这些宪兵穷侃,天上地下,无所不聊。聊着聊着,章太炎就发了狂,忽然间抡起铁锹,将一棵树掘出来,说:这棵树,就是袁世凯,看我老人家烧了他……紧接着,一把火将树烧掉,于熊熊烈焰中,章太炎放声大呼:袁贼被烧死矣!此外还操起毛笔,到处涂鸦,在房间里写满了辱骂袁世凯的话。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黎元洪看不下去了,就出来找袁世凯,说:老袁啊,你看你和章太炎,怎么关系处得这么僵啊,要不要缓和一下啊。
袁世凯说:我先把话说在前头,是章太炎来找我麻烦的,可不是我找他章太炎麻烦,这是一。二呢,无论他章太炎怎么骂我,我都不可能伤害他,我哪儿敢啊,惹不起人家。三呢,就是……我不敢惹章太炎,可章太炎他敢惹我,他那一支笔,可抵百万军,天天往死里骂我,我怎么能受得了?总之,在这北京城里,我是决不会让他骂我的,万一把我骂死了,岂不亏大了?
于是黎元洪与章太炎联系,说明了袁世凯的意思。章太炎就说:是这样啊,那简单,我也不跟袁世凯计较了,你让袁世凯设立个部门,就叫考文苑好了,我来负责这个部门的工作,可不可以?
袁世凯大喜,立即答应下来,并承诺每年财政拨款十五万元。
不承想章太炎说:小袁你有没有搞错?十五万就把我打发了?不行,每年至少七十五万元,少一个子就骂死你。
听了章太炎的答复,袁世凯怒不可遏,曰:那就叫他骂死我好了,张嘴就要七十五万元,你叫我上哪儿偷这么多钱去?
双方的谈判,就这么破裂了。实事求是地讲,这次谈判破裂,章太炎老先生要负全责,开口就要七十五万元,他明知道袁世凯掏不出来,故意逗袁世凯开心。此后章太炎过于郁闷,遂于京师公开讲学,讲了一段时间,他又静极思动,再次置袁世凯于必哭之地。
据当事人记载,那一天早晨,原本下榻于日本旅馆的章太炎,忽然失去了踪影。原来他独自一人,蓝布长衫,手执羽扇,胸佩勋章,杀奔袁世凯的大总统府。
章太炎突然来到,吓坏了大总统府的卫士,急请老先生先在招待室坐下。不一会儿,袁世凯身边第一红人梁士诒急急赶来,热情地与章太炎打招呼:嗨,章老先生好,今日得见,先生果然是……章太炎打断他的话,说:滚!我此来为见袁世凯,你凑什么热闹?
梁士诒不敢吭气,急忙退下。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秘书出来,笑眯眯地说:请章老先生稍等一会儿,大总统一会儿就到。
于是章太炎就坐那儿等,等啊等,等啊等,突然之间老先生一声长啸,跳了起来,抡起拐杖,在招待室里狂砸起来,须臾,接待室里的器物,悉被砸得稀巴烂。外边的人听到动静,都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万一被章老先生暴打一顿,那可真是没地方说理去。
砸完了,章太炎神情淡定地坐在碎烂的器物中,继续等待。等到了下午五点左右,就听一声哈哈大笑,一个人走了进来。
10敌人愿是袁世凯
外边进来的人,乃京师戒严司令部副司令陆建章。
说起这陆建章来,有分教:将军百战沙场上,杀人如草不闻声。号令如山不为动,凶名威震北京城。陆建章乃北洋头号煞星,身担戒严司令部副司令之重任,死在他手下的亡魂,不知凡几,是一提起来连婴儿都不敢啼哭的狠辣人物。此人进来,哈哈大笑,向章太炎老先生鞠躬再鞠躬:章老先生,不好意思,大总统马上就接见你,请这边走。
章太炎拿眼睛不屑地看着陆建章,却不吭声。陆建章脸上的笑意更加殷勤:老先生请这边走。
章太炎满心不情愿地起身,登车,陆建章亲自在前面开路,车出东辕门,章太炎喝令道:不对,这条路不对,要见袁世凯,怎么不走新华门?
陆建章笑曰:老先生,大总统现在居仁堂,咱们走东辕门,经后门,进福泽门,就到地方了。
章太炎没再吭气,就跟着陆建章一直走到龙泉寺。进了一个华丽丽的大院子,就见陆建章突然掉头,嗖的一声,逃了出去。外边的宪兵哗哗哗冲上前来,将章太炎困在院子里。
当时章太炎跳高大骂,抡起拐杖,将院中屋内所有能砸烂的东西,统统砸碎,但陆建章却铁了心:你想砸就砸吧,反正不让你再出去了。
将章太炎困住之后,有人嘲弄陆建章:你可是堂堂的戒严司令部副司令,却给一个疯子开路,不觉得丢人吗?
陆建章笑道:你懂个屁啊,章太炎老先生,学究天人,造化参神,他一篇文章,可抵百万雄师。世人皆将章太炎老先生比作东汉时的经学大家郑玄,可黄巾军起义时,黄巾军经过郑玄的家乡,不敢过去,只能绕道而行。我们这些人再不怎么样,难道还比不上黄巾军吗?
听陆建章这么说话,此人端的是个明白人。
陆建章明事理,那是因为袁世凯更明白。袁世凯曾亲自交代陆建章对章太炎的“八项注意”,流传至今:
(一)饮食起居用款多少不计;
(二)说经讲学文字,不禁传抄。关于时局文字,不得外传,设法销毁;
(三)毁物骂人,听其自便,毁后再购,骂则听之;
(四)出入人等,严禁挑拨之徒;
(五)何人与彼最善,而不妨碍政府者,任其往来;
(六)早晚必派人巡视,恐出意外;
(七)求见者必持许可证;
(八)保护全权完全交汝。
时人有语,此八条者,让人内心敬意油然而生。如果人生一定要有一个敌人的话,那宁肯是袁世凯。
陆建章严格按照此“八项注意”行事,章太炎闹就随他闹,疯就随他疯。没办法啊,中国难得出现像章太炎这样重量级的大师级人物,疯一点儿闹一点儿,正常,太正常了。
发现摔砸解决不了问题,章太炎明白了,必须要找到另一个更有效的法子,才能摆平袁世凯。
什么法子最好呢?
绝食,当然是绝食!
果然,章太炎开始绝食。这一记杀招,让袁世凯顿成骑虎,倘若真的把章太炎老先生饿出个好歹来,那可如何是好?
无奈之下,袁世凯召集门人幕僚,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章太炎老先生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他的才学太高,又有谁有这本事,能够劝说章老先生,打消绝食之念呢?
正当大家绝望之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崇王恺比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