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采石矶攻略攻玉是什么意思

淳化街道杨村社区对标找差之金塘社区行
淳化街道杨村社区对标找差之金塘社区行
学习先进社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为社区居民更好的服务与管理,日下午,江宁区淳化街道杨村社区两委人员一行5人驱车来到张家港市金塘社区,学习金塘社区的服务特色与亮点。为今后的社区发展找准方向,查找不足。
金塘社区是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建成的农民动迁安置社区,社区共有七个村的部分村民拆迁安置而成,被评为江苏省文明社区、江苏省和谐社区。社区以“和合金塘、文明家园”为主题,打造了“好人帮”志愿服务品牌,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今年4月初,中央文明办张家港举办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验交流会,金塘社区作为先进典型列入大会参观点位。
近年来,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围绕“和合”主题,成立爱心联盟志愿服务团队,创新发布“塘宝当家”、“金帆”爱心美发屋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开展“我们在一起”邻里节、睦邻宴,“家风、家训、家规”征集、微“孝”百分百等活动,形成了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良好风尚。
杨村社区两委人员对金塘社区取得的成果大加赞赏,表示将对照金塘社区取得的江苏省文明社区、江苏省和谐社区的目标,对社区目前工作进行梳理和思考,探索出适合杨村社区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标杆再提升、创新实干,在对标找差中增强争先进位的紧迫感,杨村社区积极开展对标找差工作。通过此次交流学习活动,杨村社区将把学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以消化吸收,并结合社区实际,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所有拍品断代仅代表个人判断,并不代表盛世收藏网同意或支持此观点。x
和田青白玉桃形笔洗
货&&&&号:P
当前价:¥40000
(高于保留价
起拍价 ¥500,
一口价 ¥40000,
加价阶梯 ¥200
出品人: (信誉:684点
登录后才可以出价。您可以: 或
民国--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
和田青白玉桃形笔洗
宽6.5cm 高:2cm
(所有图片均可点击查看原图)
图一:和田青白玉桃形笔洗
图二:和田青白玉桃形笔洗
图三:和田青白玉桃形笔洗
图四:和田青白玉桃形笔洗
图五:和田青白玉桃形笔洗
图六:和田青白玉桃形笔洗
图七:和田青白玉桃形笔洗
( 06-10 20:30 )
领先者:--
领先者:--
领先者:--
领先者:--
领先者:--
服务电话:400-813-9977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南约5公里的长江东岸,它和湖南岳阳的城陵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凤台东出无多地,牛渚南来第一矶”,采石矶以“秀、奇、险、文”集一体而居于三矶之首,有“千古一秀”的美称,1400多年前,诗人王僧儒就赞誉采石矶“危岛耸峙,枫林如画”。唐代大诗人李白誉为“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伏涧,回波自成浪。”当代著名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登临采石矶发一声慨叹:“国中园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绝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园者,独采石矶矣!”
相传三国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初建广济寺时,僧人掘井喝水时,得到一块璀灿夺目的五色石,惊喜万状,视若珍宝,遂命工匠琢成石香炉,供奉寺内,作为镇山之宝,成为“采石矶”的地名来由之一。
蛾眉亭位于采石矶绝壁之上,建于北宋熙宁三年(1069年),距今已有900年多年,名曰“蛾眉”,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形象描绘:“双峰秀出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诗中“两眉”指的是东、西梁山,也是李白在〈望天门山〉诗中称之的“天门山”。昔人在此遥望长江,见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宛如女子蛾眉一般,所以在这儿建造蛾眉亭。亭中有石碑五通,皆元、明以来镌刻,最著名的是元李的草书碑〈过采江诗〉。
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来到这里流连忘返,写下了《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六首》等传诵千古的名篇。在采石矶头,突兀江中临江绝壁的联壁台,又名捉月台,民间传说李白就是从这里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神奇故事!
遥对天门,俯视大江,关于然犀亭的来历同样引人入胜。相传东晋咸和四年,温峤将军去江东平叛,返回途中在此渡江,闻知采石矶下风高浪急,江水深不可测,时有音乐之声传出,温峤大惊,遂命人点燃犀牛角照寻,从此,采石矶下水面平静,再无鼓乐之声相闻,后人不忘此事,在这里建造然犀亭。
采石矶扼长江之险,为六朝古都南京的西南屏障,自东汉末年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儿有只大脚印有一尺八寸长,它就是人们广为流传的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军常遇春三打采石矶留下的脚印。当年朱元璋率兵攻打集庆(南京),作为天然屏障的采石矶久功不下,大将常遇春飞舟渡江,健步跨上崖石,为占领采石立下了战功。这只大脚印就是当时常遇春飞身登矶留下的,成为采石古战场重要的带有神话色彩的历史遗迹之一。
采石风景区是一个李白文化、林散之艺术文化和古战争文化等有着深厚内涵的多元文化相交融的地方,地处长江天堑,采石矶头的悬崖绝壁有如刀削般直插入江中,是长江上难得的咽喉之地,易守难攻。采石的身后便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古都南京的门户。这些都使采石矶成为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采石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有20多起,如东汉孙策据牛渚而定江东;隋韩擒虎采石渡江平南陵;郑成功陈兵采石攻南京;明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南宋虞允文在采石矶击败金兵等。采石山势陡峭给守军运送补给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采石古时原就有建沿江栈道的之说。
我们现在的沿江栈道是从燃犀亭到横江馆的原有沿崖栈道向北延伸的部分。它南自横江馆、三元洞,北通蜗牛尾。建在采石翠螺山西侧的临江悬崖峭壁之中,总长约为810米,栈道呈带状布置,依山就势,沿途设有铁索桥、拱桥、穿山u形隧洞、观景台等景点。栈道结构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式,有的凿岩成步成梯;有的悬挑钢筋砼梁,构成悬空栈道;遇小沟做拱涵,以利山水下泄。行走在临崖栈道上,远望这浩荡的长江,低首江涛拍岸,置身其中,思绪万千,古战场的硝烟已远去,但作为古战场的“天下第一矶”采石矶,也许会让您真正感受到它的恒久魅力。让我们按照游线一路参观,首先,我们要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延园。
延&&&&&&园
延者,续也,为了更好的承延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采石风景区在翠螺山东麓,翠苑原址上新建了一个江南院落式的庭院,取名延园。它占地3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米,由东南大学设计的。
走进延园正门门厅,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被回廊环绕着的建筑群。院内花草间种,鹅卵、青砖铺就的小径曲折蜿蜒,行走其间。一定有一种“小园香径”之感。门厅的右边是一个220平方米的主展厅。这里陈列的是著名收藏家季汉章先生收藏的72方中国古砚和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的部分艺术精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笔、墨、纸、砚世称文房四宝。在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出土的墓葬遗址中就发现了砚的雏形:研墨器和石盖砚。我国能作砚材的山石有四十种以上,但历代名家均注重端砚、歙砚和红丝砚以及洮河砚、澄泥砚。故有五大名砚之说。
季先生捐献的古砚有:宋代玉堂抄手歙砚,天然子石砚,元代长方形青花瓷砚,明代天然子石端砚,门字形澄泥砚等,通过砚石展示概括性的介绍了各类砚台知识及大致情况,反映中国文学、文化、文人的丰富背景及深邃内涵,同时,延园内的互动场景设计,开辟了游客参与的空间,调动了游客对砚台及文房四宝的兴趣和热情,亲身感受到中国传统的砚文化。
登上二楼,于门厅对望的两层小楼,可以一览延园的全貌,它是一个简洁淡雅的江南风格的建筑,延园院落式的布局应势而建,以门厅、照壁中轴为主,四面相对称的传统中国古建筑格局,缓坡的屋顶大气伸展,院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同时它又融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东面是琼花与紫藤相缠绕的花廊,南面是万竹坞和林艺馆,北面是梅坞,往西看去就是采石的制高点――三台阁。
延园是我景区在自然环境围绕下的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场所,它将成为众多名家驻足游览、聚集探讨文化艺术的沙龙。
林散之艺术馆
林散之艺术馆是为了纪念当代杰出的书法艺术大师、诗人、画家林散之先生而成立的主题性艺术馆。林散之1898年生于江苏江浦,日于南京去世,享年92岁。先生祖籍安徽和县,其草书独步当代、比肩古人,被称为继王羲之、怀素之后我国草书艺术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因此有“当代草圣”之誉。他在诗歌、绘画艺术上同样有着极高的造诣,其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人的高度评价。
林散之艺术馆的建筑典雅、古朴而又新颖、独特,以传统建筑风格为基调,适当参用了现代建筑的手段。特别是主馆部分,以茅草覆顶,取名“江上草堂”,是沿用林散之先生故居的名称作为纪念,表现了林散之先生淡泊、质朴的高尚品质。受到了建筑、文物、园林等方面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步入草堂内,首先我们看看林散之先生所存最早的书法小楷――朱熹的《四时读书乐》,这是先生20年代的书法作品,笔画爽劲、筋骨内含,从他早期的小楷可以看出其深厚的书法功底;1929年先生去上海从师黄宾虹学习了三年的国画艺术,这幅《太华全景图》是先生从上海学习归来后画的一幅国画,作品采用纵势构图,越发显示华山的险要,其用笔用墨深得黄氏三味;林散之先生不仅是书法家、画家,他在古诗文词方面也有着极深的造诣,曾出版有诗集《江上诗存》,收录了先生2000多首诗歌,这幅《荆溪有怀二首》是先生60年代的创作,抒发了先生在细雨纷飞的春天来到家乡的一种欢愉之情和自从离开家乡以后常常梦回故里的思念之情;70年代是林散之先生书法创作的高峰,也是其书法艺术的成熟时期,这幅草书《论怀素草书诗》,整幅作品一气呵成,用笔用墨苍茫恣肆,是先生70年代的书法代表作品之一;最后我们来看看林老80年代的代表作《金顶》,作品融楷书、隶书、行书于一体,用墨浓、淡、焦、枯、润,五色纷呈,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来视察时给予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高度评价。
&&&林散之艺术馆收藏了林散之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100余件及大量其生前所用的物品。这些藏品除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外,还是研究林散之先生艺术思想、艺术成就的珍贵史料。此外,艺术馆还收藏有黄宾虹、赵朴初、启功等书画大师的作品以及大量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艺术馆的副厅内陈列了林散之师友的一些书画作品和先生生前用过的文房四宝。1996年采石风景区考虑为了使林散之先生和他的墓园的统一,遂将先生葬在小九华山的墓移到艺术馆内。“林散之先生之墓”是由启功先生题写。墓园依山就势,与艺术馆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也为后人及书画爱好者对先生的瞻仰提供了场所。
&&&&自1991年10月建成开放以来,林散之艺术馆接待了许多各界知名人士以及大量中外游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林散之艺术馆已成为学习、研究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场所,成为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基地之一。
唐代大诗人李白生前极爱竹的高节和风韵。他曾多次来游采石矶,然当时却无片竹可寻。于是李白爱上了昭明太子读书处――慈姥山上的竹。写有《慈姥竹》一诗。
为了弥补李白当年的遗憾并为采石矶山水增色,采石风景区自1981年起,先后从京、宁、蜀、湘、赣、鄂、闽、皖等省市和地区,引进竹种。历时八年,现已达20属127个品种,其中有不少为国内罕见和稀少的珍贵品种。这些珍奇竹种荟萃于景区小道旁的一片幽谷之中,因此取名为“万竹坞”。
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庭园观赏竹“金镶玉竹”,来自洞庭湖君山上生长的“斑竹”。其节排列如龙鳞图案的“龙鳞竹”;有节干鼓出,形似人面的“罗汉竹”;有家居“清凉山”的花毛竹、金镶玉竹;有来自于竹乡安吉的黄槽毛竹、紫蒲头石竹……
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体会着其中的雅致和风韵,一种无限舒适和遐意便会油然而生。不知不觉中沿小径步出万竹坞,便看到了梦溪环绕下的圆梦园。
“圆梦园”、“梦溪”是仿意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的“梦溪园”而建造的,于1997年初步建成,占地约6公顷。圆梦园有轩、馆、厅(竹书斋、义竹轩、竹苞松茂、风篁静听等)十四间,其中最突出的建筑是长约100米的碑廊。历代画家(主要为五代、宋、元、明、清、现代)所作的竹画碑廊,有碑102块;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历代诗人咏竹、颂竹的诗篇碑廊,有诗近60首;遗留下来的宋代理学家朱熹“忠、孝、节、义”手迹碑刻;《石鼓文》全文700余字的碑刻。除了这条文化长廊外,圆梦园内更值得一观的就是徽州艺术的奇葩――徽州三雕的部分实物。它们寓意深刻,折射出当时徽州独特的文化和徽商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又必须含蓄地通过一些吉祥的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反映出来。这里的徽州三雕都是从徽州当地收集来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圆梦园不仅是座文化园,还是座盆景园。园内还陈设了以徽派盆景为主的山水树桩盆景数百盆。朋友们看着一盆盆苍劲古朴、青翠秀丽的树桩盆景,是不是觉得生机盎然、春风常驻?看着一盆盆峰峦叠嶂、波光岛影的山水盆景,是不是感觉到自己在神游名山大川,饱览山水之美?
太白楼座落在“长江三矶”的采石矶翠螺山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凭栏,感怀放歌,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她与武昌城下的黄鹤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长江“三楼一阁”。
太白楼初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近一千二百年的历史。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也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后毁于清同治年间,现在太白楼是光绪三年(1877年)湘军水师总督彭玉麟所建,它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建筑式样,飞檐重阁,歇山屋面,造型美观,挺拔壮丽,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称其具有典型的湖南建筑风格,整个建筑道观格式的设计,传递了诗人李白的道教崇尚,而飞檐上酒盅酒坛的独特安排,则巧妙地表达了酒仙李白的喜酒嗜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他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震撼了我们诗国的天空,又以他狂放不羁,热情奔放的性格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与推崇!太白楼一楼大厅的灯控“李白游踪图”就分四条主线全面的展示了李白的身世,游历情况。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其出生地至今尚有争议,分别有中亚碎叶。焉耆碎叶,条支都督府,四川江油和长安五家之说,终老之乡早有定论,公元762年李白因患腐肋疾病逝于安徽当涂,现葬于青山南麓。
走进太白楼,跃然映入眼帘的是由一幅清人撰写葛介平手书的古朴端庄篆书楹联: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借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表达了后人对美妙诗篇的赞美追慕和对诗人壮志难酬的扼腕叹息。在楹联的中央,屏风上陈列着大型玻璃钢浮雕画:滚滚的波涛中浮现着一轮明月,诗人李白仰天长啸。表现了诗人对昔日开元盛世的追思,对奸佞当道的愤怒,对报国无门的呐喊,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李白热爱明月,钟情采石山水,自晚唐以来,民间就有李白采石矶头纵酒狂歌,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传说,这代代相传的故事,为采石矶增添了神奇的色彩,将浪漫主义诗人推向了浪漫的极致!
拾阶而上,正厅的门廊内李白起步吟诗,这是一尊楠木李白立像,安徽省博物馆雕塑家阎玉敏设计创作,郭沫若和雕塑大师刘开渠审稿。1974年在北京建筑艺术雕刻厂制作完成。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怀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扬鞭策马,奉诏进京,开始了他长安三年的供奉翰林生活,诗人满怀壮志,期待着报效国家,一展鸿图,这尊站像形态昂扬,神情潇洒俊逸,反映了诗人这个时期的精神风貌。
李白诗名耀千古,引无数骚人尽折腰。太白楼上汇萃了众多文人学者的诗文墨宝。有当代“草圣”林散之的自作诗、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自撰自书楹联等。1964年,郭沫若先生来到这里,欣然登临此楼,即兴赋诗:我来采石矶,徐登太白楼,吾蜀李青莲,举杯犹在手,遥对江心洲,似思大曲酒,赠君三百首,成诗三万首,红旗遍地红,光辉弥宇宙,表达了对一代诗仙的敬仰思慕。
1987年,位于太白楼东侧的彭公祠(当时已废圯)修葺一新,它与太白楼连成一体,作为马鞍山李白纪念馆与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山东济宁三处共同组成全国四大家李白纪念馆。展区内陈列着李白《上阳台》手卷影印件,各种版本的李白诗集。碑廊上38块碑文散发着浓郁的文香墨彩,吟诗台上,每年重阳九月九,吟诗节的歌舞吟诵频频唱响。
古韵悠悠太白楼,将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为弘扬李白文化,研究和宣扬优秀文化遗产提供一个广大的平台和开放载体!
走过江边的陡坡,我们来到了三元洞。三元洞又名三官洞。清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路过采石矶,看中此洞,逐稍加修整,置床垒灶,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而祀之。“三元洞”由此得名。关于“三官洞”的得名,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湖南三个秀才赴京会考,沿长江乘舟东下,途径采石,忽听采石矶上有人呼唤,于是弃舟登岸,他们刚一走进石洞,江面上狂风大作,船只尽数被波涛吞没,此时,三人方醒悟,刚才为神仙搭救才免遭灭顶之灾。后来三人金榜题名,分别高中解元、会元、殿元,为报答救命之恩,三人捐资修建洞阁,后人称之为“三元洞”。
站在三元洞凭栏远眺,看江中过尽千帆,自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接下来去沿江栈道和穿山隧道,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解读采石矶,聆听采石古战场的金戈铁马和呐喊声。
三台阁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由当涂人光禄少卿曹履吉捐资兴建。三台阁历经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约120余年,至乾隆年间始毁于兵火。《采石风景名胜小志》中称三台阁是采石地区风景名胜一大胜景,称它是风景中的“绝景”。现今的三台阁为1999年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拆巨资予以重建,建筑面积1580O,阁高五层,30m高,徽派建筑特色,是马鞍山市著名的人文景观与标志性建筑。
一层中间的文昌帝君像,青铜塑雕,背景为云彩,高2.5米。要弄清三台阁与文昌君的关系,还要弄清曹光禄“中祀文昌”的真正用心,古时文昌有星名,殿阁名,宫署名和神名之说,所谓星名,文昌即文昌星,又称文星、文曲星,传说为主宰文运功名的星宿,由此一些文人学士为求科举盛、教育兴、文运昌,在全国各地相继建起了形制各异的文昌阁,而明末建立的采石三台阁,因“中祀文昌”君,所以又称文昌阁,又因功名禄籍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生命,用天上的星来掌管毕竟太渺茫了,于是又将“文昌”这一星宿,附会塑造成为具有人格化的神灵,这个神名就叫“文昌帝君”又称文昌神,文昌君,宋明以后,全国各地修建文昌祠、庙、殿、阁者蔚然成风,曹履吉由于以上原因,捐资修建三台阁,俗称文昌阁。
历史上关于三台阁的记载,只有两篇阁记和三首诗。分别是明崇祯年间太平知府郑瑜所撰的《采石山新建三台阁记》和清康熙年间太平知府杨霖所撰写的《采石三台阁记》。
现修的三台阁是由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用白话文的形式重新撰写的题记,他以中华文明的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在三台阁远眺长江,实际上是在品味世间一流文化品相的主题。
一楼反映三台阁的由来,陈列的三篇阁记都在一楼展厅,正中供奉高达2米的文昌帝君铜像。二楼的主题为历代文人与采石矶。集中展示古今三十多位文化名人对采石矶的歌咏和赞叹之词。三楼体现的是采石古战场的遗风。在采石矶20多场战争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四场,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形象地展现曾经发生在采石的惊心动魄的战争,突出了采石矶的战略地位。四楼和五楼是休闲观景区,装饰以古朴的壁画、木雕为主,间夹着一些名人的诗词歌赋,自下而上,文化成为贯穿整座楼阁的一种主题。
登上五楼的观景台,可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九华风光,体验到一种优美的山水景观和别样的人生况味。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Sina Visitor System上海肺科姜格宁教授获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称号
  冬季的英伦三岛,总是要穿上最厚的衣服,才能抵御伦敦的严寒。但有一位上海来的教授,却穿着英国传统的黑红色学者袍,给整个学院礼堂都带来了一阵温暖。他,就是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的姜格宁教授,经过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的特别邀请,当选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成为了中国胸外科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外籍院士之一。
  英国皇家外科学院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1540年亨利八世创立的外科医师公会。1800年,更名为伦敦皇家外科学院,后最终定名为英国皇家外科学院。在4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作为现代外科的发祥地及主要推动者,皇家外科学院成为国际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外科协作组织之一。由于院士申请者必须具有英国顾问医师以上任职,并且经过层层筛选,院士资格显得尤为宝贵;对于国际申请者的要求更是异常严格,中国历史上,能获此殊荣者,寥寥无几。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在著名胸心外科专家黄家驷教授、石美鑫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于1953年创建。从最早的结核外科,到后来的肺癌外科,器官移植,微创外科,气管及胸壁外科,一路走来,筚路蓝缕,步伐坚实。历经我院几代胸外科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在微创胸外科、肺移植、气管外科、胸部疑难疾病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近三年持续保持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专科排名全国前三位。2015年胸外科8320例手术中,胸腔镜手术比例达87.71%,单孔胸腔镜手术比例达45.1%。月胸外科7387例手术中,胸腔镜手术比例达到88.06%。微创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国际声誉。
  姜格宁教授近年来带领胸外科实现了飞速跨越式发展,年手术量今年将突破万台,涵盖胸外科各病种、各术式;在几项关键指标上均走在了国际前列,成为国际著名的胸外科中心,国内主要的肺移植中心,且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医师负笈求学。姜格宁教授及其团队的出色的成绩,也得到了国际胸外科学会及协作组织的认可与赞赏。
  上海市肺科医院始终密切保持着与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各医疗机构、学术组织之间的频繁医学交流。去年和今年的十月,分别两次在剑桥、伦敦举办的国际胸外科会议上进行授课及手术直播。也受邀在今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办的英联邦国家胸外科会议上,介绍了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的学科地位和培训制度。三年来,共有12位英国医生来我院胸外科进修,分别来自诺丁汉大学医院、卡迪夫大学医院、James Cook大学医院、剑桥大学Papworth医院、皇家布朗普顿医院等著名医院,且都是顾问医师,甚至是科室主任。来自其他英联邦国家的进修医生人数更是不可胜数,涵盖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国家及地区。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督导AmanCoonar也特别访问过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此次姜格宁教授还受邀面向整个皇家外科学院介绍了胸外科的临床特色、主要研究方向及相关培训课程,受到了海外学者们的关注。
  未来,上海市肺科医院将继续敞开胸襟,欢迎世界各地的同道好友,互以所长,补彼所短,采石攻玉。  (来源:东方视窗综合)
  东方视窗:http://www.dongfang8.com
相关阅读:
1. 本站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共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本站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东方视窗,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3. 如本网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直接发送邮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东方视窗观点。刊用本网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Copyright ©
www.dongfang8.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网络传播联盟》、中国网络电视台联盟、《全国地方媒体》核心成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