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鬼步舞教学视频学舞每月要交三百元钱直不直

帖子主题:汉唐为啥不能跟大宋比有钱?看百姓生活就知道
共&6446&个阅读者&
军号:3349484 工分:565361
/ 排名:104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汉唐为啥不能跟大宋比有钱?看百姓生活就知道
两宋王朝,各种槽点黑点不少,但一大亮点,几乎后世公认:有钱!多有钱?先看政府腰包多粗?两宋的财政收入,北宋长期保持在每年六千万缗钱,南宋时最高高达六千五百万缗,比起后面的元明清三朝来,别看国土小,腰包却是鼓得多!官员的工资也出名高,宰相级别年薪百万,其他额外福利补贴二百万,各级官职更是俸禄丰厚,和后面朝代一比,更好似土豪生活。土豪到这境界,两宋王朝的一大绰号,也是张口就来:富宋!有个论调也因此出名:宋朝丢了幽云十六州还能撑三百年,哪怕没了半壁江山还能撑一百多年,就是靠钱砸出来。这话有没有道理?不能说没有,但另一个道理,其实该更加明白:如果一个有钱的王朝,钱只砸到花钱买和平和给官员发福利的事情上,莫说三百年,三十年都未必能撑住。大宋能撑下来,是因不管亮点黑点,掩不住的却是一个事实:老百姓有钱。只有这件事,才是结结实实的牢固砖瓦,固住大宋的江山。下面这些事实足可说明,大宋的日常生活,究竟是什么样!一:比汉唐大方虽说好些后人眼里,汉唐很强,两宋很弱,但宋太祖赵匡胤开国第一件事,就废了一条汉唐的老规矩:特令一夫日给米二升,天下诸处役夫亦如之,迄今永为定式。意思是政府的劳役工程,每个民夫都要给二升米,绝不能白使唤人。这条今天看来简单的命令,却是中世纪开天辟地的大事:之前历代王朝,政府要干工程,就得劳苦百姓,不单是要老百姓下力气,钱粮更要自备,白出力外带大放血,就连之前的“文景之治”“贞观盛世”,都是这规矩,到了大宋开国,果断废掉。而后更再接再厉,从宋太宗起,干工程不单给口粮,更要发工钱,以前的征发服役,已经变成雇人打工。就连汉唐年间,官府无偿向百姓征用的货物,大至战略物资,小至宫廷奢侈品,宋朝也全改成花钱采购。照《浮止集》说法,必以钱贸易而后可。宋朝好些大臣喷朝廷,一个口实就是:官府采购货物和雇人干活,花钱竟比市场价都高!敢果断停止白吃白拿作风的封建王朝,大宋,确实是第一个。二:社会福利好两宋另一件比前代大跨越的土豪事,就是社会福利。首先一条,就是教育,由于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开国就大减学费,官办学校分为国子学,太学,州郡学和县学四级,每年学费折合人民币一千三百块。到了宋仁宗年间起,这钱也全免,套宰相富弼的话说:穷老百姓家给国家完粮纳税,送孩子上学竟然还收他学费?朝廷丢人不!从此完全免费。而且在最高学府太学,王安石变法后,发钱更大手笔,太学学生享受“食钱”,也就是餐费补贴,每人每月六百块人民币。宋哲宗赵煦,在位时间除了厉行变法,还默默完成一件空前大事:建立大宋国家养老福利,即居养法。全国建居养院,收容残障人士,还收容孤儿弃婴,,孤寡老人都免费领米粮药品。每年砸钱五百万贯,一直砸到北宋灭亡。开始办这事的就是《水浒传》里的坏人蔡太师,正史上的大奸臣蔡京。虽说这人一辈子坏事不少,但这件事,真认真办成了好事!三:制造业强大这几个大方事,看上去很美,但宋朝办得起?这事,就得问大宋的财政,两宋财政收入不但高,而且构成也别致,其他王朝都是农业税为主,唯独两宋,工商业税占到百分之七十。到底有钱没,就要问大宋制造!大宋手工业,比起唐朝来,可算是井喷,技术更高精尖,比如冶炼,唐朝还是吹皮囊,宋朝已经有了木风箱和大高炉,又比如纺织,花色品种更多,质地更好,“薄如蝉翼”的精品风格,早都是小儿科。还有瓷器,唐朝就只有青瓷白瓷,宋朝五颜六色,各种花色都有!最井喷的还是产量,宋朝铁产量是唐朝八倍,铜产量二十二倍,至于两大出口拳头:丝绸和瓷器。宋朝纺织工场开进了城市,到处“千室夜鸣记”,瓷器产地举国一百多个,还有五大名窑。质量统统过硬,产量更不知道是唐朝多少倍!最甩开唐朝的产业,当属造船,不但造船量大,质量也更强,特别是大船,唐朝少见的“万石船”,宋朝都常见,且技术全球领先,独家龙骨结构和横隔舱,欧洲都是直到近代才有。1974年泉州出土的宋朝海船,历经千年船体都完好,质量十分经得住考验。这也就意味着,所有国际市场热销的大宋货,只要大宋造的出,就一定送的到!送到了,就是永远热销场面,比如瓷器,像埃及好些出土的中世纪古城里,家家都是中国瓷器,放在西方国家,不单生活必须更炫富必备,以当地史料说,亚历山大港富豪们斗富,就是互相炫中国瓷器,《欧洲瓷器史》里更说:欧洲有国王特制一千五百克白银托盘,就为摆个名贵中国瓷器。至于宫廷家居,更是怎么名贵怎么摆。丝绸更火热,如果说瓷器是奢侈品,那么丝绸就是硬通货:直接当钱用,好些外商来华贸易,明知道价格吃亏,都是点名要用货物换丝绸,因为拿出国门就升值,在巴格达地区,富人们有了钱就囤丝绸,照着阿拉伯史料说法,这样钱贬值都不怕!为什么这么硬?关键还是技术领先,别看大宋丝绸产量高,外国人也会仿山寨,但织染技术只大宋一家,定价权当然大宋说了算。当然大宋进口量也很大,可主要是药材和天然奢侈品,进的是原料出口的是技术,长期外贸碾压优势,财源自然滚滚来。宋朝东南知名港口二十多个,浙江福建广州号称三大贸易区,通商国家六十多个,覆盖东亚至中东大片地区。以《夷坚录》里说法,两宋时期,京城里买房的,好些都是海商,这帮人在国内十分低调,但走出国门,就是几百船只阵仗,所过之处常是对方国王亲自来接,比国家大使还牛气!四:老百姓有钱这般强大实力,大宋老百姓到底有钱不?以麦迪森《世界经济轮廓》里的估算,北宋经济总量高达二百六十五亿美元,人均经济占有量是四百五十美元,两样都是当时世界第一!这算法科学不?但一个现象却科学: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好些前朝只有贵族有钱人才享受的服务,宋朝老百姓都能享受到了。最直接一条,就是出行,古人常乘轿子,其实宋朝以前,轿子可不是谁都能坐,唐朝时叫步辇,就是阎立本名画上那玩意,标准皇家专享,宰相都没资格坐,到宋初也是这规矩。可规矩架不住国人脑洞大开,把步辇各种改造,成了轿子的模样,还分不同品种,基本是有钱就能坐,照着朱熹的感慨说:无人不乘轿。就连穿衣服也是如此,以宋初礼制,官民阶层穿衣服都有规定,但后来生活好了,衣服花色品种多了,越穿越没规矩,就是普通老百姓,也经常赶时髦,宋初达官贵人专属的丝绸衣服,老百姓竟也常穿,以至于老夫子司马光吐血怒斥:世风日下,贩夫走卒皆穿丝袜!五:繁华餐饮业宋朝另一个发达的行业,就是餐饮业。首先拉风的就是酒楼,唐朝时还是严格把控,酒楼盖高了都要治罪,宋朝没了这规矩,怎么高怎么盖,开封酒楼扎堆,还分成七个档次,最大的樊楼,五座三层结构,内部装修号称媲美皇宫,有钱就能来享受!而且服务水平也高,宋朝已经有了专业的行业培训,酒楼传菜的店小二,基本要求熟记几百个菜名,稍微有小错就会被投诉。文言的说法叫:传唱如流,不可小有违误。饮食更是花样繁多,大型酒楼里在册的菜品,总计有一千多个,数量远远超过前代,还有各类特色小吃。开封的包子肉饼羊饭奶酪,全有悠久老字号,行业热闹,食品安全当然要抓紧。开封城的南熏门,就是检验肉食品的地方,供应开封城各大商铺市场的肉食,每晚挨个在这里检,经常十来个检验员,应付几万个肉贩子,秩序十分井然。而要论肉类生意,开封卖肉最火爆的,却是大相国寺几个和尚开的“烧猪院”,领头的慧明大师,公认大宋烹饪达人,做得一手好肉菜,亮相就是活广告,多少烧猪每天全抢光。六:女人来摔跤宋朝的城市,生活上比唐朝显然方便,唐朝城市分市坊,买东西要去市,晚上还宵禁,半夜随便出门就要打板子。宋朝全没了,东西哪里都能卖,晚上更有夜市,好些一线城市,都是整夜热闹。而且城市服务也更到位,卫生清理都有专业时间和人员,消防治安更抓紧,比如开封府,每四百六十米就有巡捕屋,高处还有望火楼,全是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各种家伙全齐,发现情况就立刻出动,特别是救火,每次都是殿前三衙快速到达现场,如果因来晚了劳苦百姓自发灭火?谁带队谁治罪!因此宋朝的娱乐业,也就出名热闹,有钱士大夫常去酒楼茶舍,老百姓则去瓦舍,就是演出广场,里面分好多勾栏,各个勾栏不同节目,说唱曲艺杂技武术什么都有,外地人来旅游找不到地方?不怕,当时就有《里程图》,里面写明了当地的旅馆价格和路线,甚至连哪里有公共厕所都有,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旅行手册,各个城市都有卖,可见宋朝旅游业发达。而在瓦舍里,玩的内容多,其中特别吸引眼球的,就是女子摔跤,当时叫相扑,女摔跤手更被称为“女飙”,经常是男子相扑比赛开始前,女子比赛先来垫场,一亮相就引来围观,好些知名选手,比如“黑四姐”“嚣三娘”,都是宋代拿高薪的明星。为什么火热?看比赛服装就知道:上身近乎半裸,就穿个肚兜遮身,当然引来一群人。而且这奇特活动,连皇帝都爱看,比如一代仁君宋仁宗,就喜欢女子相扑,还跑到民间瓦舍来与民同乐,嘉佑年间他亲自出席相扑赛事,当场重奖女选手,气的司马光一顿怒骂,强烈要求取缔。七:养兵白花钱?但这样一个国家财大气粗,老百姓生活丰富的大宋,最后还是悲剧了。为什么?好些人认为,是有钱的大宋,有件事白花了钱:养兵!都说宋朝轻武,但看养兵,真的不轻。要养一个普通禁军,以名臣蔡襄统计,每年装备钱粮工资,一个人就是四十五贯钱,北宋禁军最高峰时一百三十万,这个军费开支,比汉唐都是天文数字!但花这么多钱,还常养废物兵,照欧阳修吐槽,京城那些禁军士兵,平时拿着国家钱,武功本事都稀松,就连领来钱粮都扛不动,还要雇人去扛,成了京城笑话!可见白花钱!这事有没有?确实有!但就这么说白花钱却不科学,因为欧阳修吐槽的,是京城那些混日子的禁军,真正一线战斗的禁军,比如西北西军,同样高工资,战斗力却靠得住。有多靠得住?看野战军的装备就知道:步兵清一色六十斤重甲,外带重枪重斧,平日就是没战事,也要完成艰苦阵法考核,谁敢说这兵水?穿这全套装备走两步就知道!而且就装备花费说,以明朝俞大猷的感慨:北宋普通步兵的装备成本,是明朝精锐部队的六倍左右,完全是钱堆出来的。实战效果如何?看北宋对西夏的战争,到后期基本碾压,后来面对满万不可战的金军,宋朝最精锐的西军,照样在好些战役给金军重创,还把金军勇将撒离喝给打哭了。这钱,不白花!不白花为什么悲剧?问问宋徽宗弱智的联金灭辽就知道,所谓一言丧邦,国家战略一念之错,一个高度繁华富庶强大的文明,可能眨眼间就保不住!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汉唐为啥不能跟大宋比有钱?看百姓生活就知道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3393 工分:10768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宋朝这么有钱,那么要求均贫富的王小波,南方造反的方腊,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52511 工分:7187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6楼&无人不乘轿,那么谁抬轿呢?9楼&现在无人不乘车吧?那谁开车呢? 乘车的人不能开车吗?乘轿的人能自己抬轿?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90165
/ 排名:6680
左箭头-小图标
3楼& 我只知道书上说宋朝来百姓住茅草房,穿牛衣。粮食产量倒退到汉朝水平,耕地因战争,农业税和水旱灾害大量荒废。大批老百姓因饥荒造反被收编军队。宋朝没那么弱,没有骑兵硬抗北方骑兵强国,磨死三个,这是不容易的。然而步兵打骑兵很艰难,宋军重甲成本高,机动性有限,赢了追不上,输了就全灭,即便如此还顶了很久,算是可以接受的。比起明朝,在后金一波流面前从来顶不住,宋朝的表现不算差。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61576 工分:298
左箭头-小图标
以至于老夫子司马光吐血怒斥:世风日下,贩夫走卒皆穿丝袜!司马光是哪朝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47899 工分:2106
左箭头-小图标
6楼&无人不乘轿,那么谁抬轿呢?9楼&现在无人不乘车吧?那谁开车呢? 轿子里面按个发动机,还有四个轮子,是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52511 工分:7187
左箭头-小图标
6楼&无人不乘轿,那么谁抬轿呢?9楼&现在无人不乘车吧?那谁开车呢? 乘车的人不能开车吗?乘轿的人能自己抬轿?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04482
/ 排名:46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首先了解农村居民的住房情况。北宋前期,颍昌阳翟县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这位有家小的隐士,住房仅两间。宋宁宗时,宗室赵汝鐩有《田家叹》诗云:“破屋三间结草扉,柴根煨火阉家围。此生能得几年活,薄命连遭两岁饥。肠久鸣雷惟淡粥,体虽起粟尚单衣。晚来稚子总欢喜,报道小姑挑菜归。”这户穷人有3间草屋。绍兴年间,两浙兰溪“有铁之工家,窭甚,视其庐,蓬茨穿漏,隘不踰五十弓,仅灶而床焉。”与妻儿3人,居住在如此简陋狭小的破屋中。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周必大回吉州省亲,见为其外祖父守坟的盛四七已去世,“惟一女在,破屋半间而已。”半间破屋,当属最低生存标准了。以上个案虽然典型,应是一般情况的代表,却不具统计意义。再来看官方统一设置的民房标准。绍兴六年(1136年),朝廷在江淮州县组织流民建庄屯田,规定每5顷为1庄,每庄盖草屋15间,“每一家给两间”。其余5间用于存放粮食。乾道五年(1169年),楚州募民营田,“每一家用草屋二间,两牛用草屋一间”。每家给草房2间半。乾道八年(1172),朝廷在合肥等地组织屯田,“率户屋二间”。淳熙十年(1183年),朝廷在湖北募民耕佃荒地,“仍佃户每家官给草屋三间,内住屋二间,牛屋一间”。说明2间半到3间住房是一般农户的最低标准。大体上说,宋代底层农户的住房面积是3间左右。所谓“茅屋三间围短篱”,当是其住宅的基本状况。城市普通居民住房面积,一般而言比农民狭小。宋仁宗时,富弼在京东安置河北流民居住时,根据当地城乡居民拥有住房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按主户户等分摊的办法:一,州县坊郭等人户,虽有房屋人,缘见是出赁与人户居住,难得空闲屋室。今逐等合那□房屋间数如后:第一等五间,第二等三间,第三等两间,第四等、五等一间。一,乡村人户,甚有空闲房屋,易得小可屋。合逐等合那口间数如后:第一等七间,第二等五间,第三等三间,第四等、五等两间。右各请体认。由此透露出的信息是:一,城市住房面积小于农村;二,户等越高的主户,房子越多;三,城市多房户皆出租,农村多空闲;四,按自家最少居住2间计,加上官方要求腾出的房间数,则城市第五等户最少有3间房,农村第五等户最少有4间房。这是京东路的情况,大概也可以代表北方地区的一般情况。与此相比,南宋时期东南地区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小一些,当与东南地区人口密集,多于北方有关。乾道时,温州曾两日内连续发生火灾,知州的灾情报告提供了有关数据:“烧过民居三百七十一家,茅、瓦屋相间约计六百二十余间”,每家约平均1.6间;“烧一十五家,计二十间,并系茅屋”,每家约平均1.3间;“烧过民居六百七十三家,茅、瓦屋相间约计一千一百七十余间”,每家约平均1.7间;“五十六家,计草屋一百四十二间”,每家约平均2.5间。“今两日所烧,共一千一百八十五家,茅、[瓦?]屋相间计一千九百五十余间,寺观四所。”每家约平均1.6间,可以认作是温州州城居民的户均住房面积。再看一例个案:居住在鄱阳城中的医生赵三郎中,“虽操术不高,亦颇自足。”庆元初,“有财产及居屋两间”。一位小康生活水平的医生,在州城中也不过只有两间住房。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04482
/ 排名:46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对于低消费的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综合男女老幼,平均标准应以1.5升为宜。但仅有粮食是不行的,还必须煮成饭,还需要柴、菜、调料等生活必需品。宋末的两浙人方逢辰,在首诗中有笔账目:“父母夫妻子妇孙,一奴一婢成九口。一口日啖米二升,茗醛酰酱菜与薪。共来日费二三斗,尚有输官七八分。”照此计算,9口之家的日常消费,总共为2至3斗粮食,权且约以2.5斗计,那么除了1.8斗的口粮外,其余7升粮食的价钱为“茗醛酰酱菜与薪”,即副食与燃料的价钱,人均0.77升即7合7勺。也就是口粮的38.8%。由于粮价因地而异、因时不同,要综合考察基本生活费用,必须和钱一起综合衡量,或以钱为综合衡量单位。官方的救济标准,可以视为生活费用的底线。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开封因大雪苦寒,不少贫穷市民被冻死,朝廷下诏救济:“令籍贫民不能自存者,日给钱二十。”元祐二年(1087年)范祖禹在开封时指出:“饥穷之人,日得十钱之资,升合之米,则不死矣。”熙宁二年的每天20文中,包括购买食品费用,元祐二年的10文,则是除了食品之外的其他必需费用。也即在当时的开封,维持生命的最低费用是每天20文。宣和二年(1120年),诏书要求安置贫民的居养院中,官方为居养人每天供应粳米或粟米1升和“钱十文省,十一月至正月加柴炭,五文省,小儿减半”。还有钱10文省,冬季十一月至正月每月外加柴炭钱5文省,小孩减半。南方地区差别不大。宋徽宗时,杨时载两浙杭州的居养院,官方对居养人的供应标准是:“人给米二升,钱二十。”每人每天给米2升,钱20文。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朝廷规定,对那些无人供饭的囚犯,由官方拨钱供应:“临安日支钱二十文,外路十五文。”在临安府者每天支钱20文,外地者每天15文。临安府物价高,20文可以保证其饿不死,而在外地,15文就够了。绍兴三十二年,洪适言:“沿边已招纳降胡,若使之饥寒失所,则必怨望。如萧鹧巴一家余二十口,券钱最多,日不过千六百金,尚不给用,则其余可知。”招待投降的金国大将一家,官方每天的拨款是1贯600文,若以22人计,则人均72文,对于大将家庭来说,确实不够用。宋孝宗时,陈造与人讨论淮南救灾问题时,建议兴修水利,以工代赈:“一夫日与米五升,钱百五十。人食二升,用钱五十,其余劣可饱二三口,彼何患不乐从。一家二人从役,则六七口免涂殍矣。某亲见熟乡之募人焊田,食之而日与百钱,民奔趋之。”一位青壮男子,每天的基本消费是米2升、钱50文。南宋中后期,随着物价的上涨,生活费用提高。如宋宁宗时,湖州按朝廷指令每天造甲二副,“所用工匠,并是追逮,则非应募。其人在甲局,每日等差支钱,日二百,下至一百五十文,固不敢减克。然只能养其一身,而不能养其一家”。每天工资150文至200文,只可以供个人食用而不能养家。宋宁宗时朝廷赈灾:“朝旨人日给米二升,钱二十。”人均基本消费是米2升,钱20文。建康府于宝祐四年(1256年)所创建的安乐庐,是安置旅行中的军民客商的官办医疗救助机构,除了医药费外,“每病人一名,曰支白米一升,柴炭钱三百”。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04482
/ 排名:46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那么,一个人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费用是多少呢?吃饭是生存的基本前提和基本消费。宋人与现代人不同,每天仅早晚两餐,官员士人概不例外。如政和六年(1116年),曾贵为宰相的张商英在荆南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老夫行年七十有四,日阅佛书四五卷,早晚食米一升,面五两,肉八两,鱼酒佐之,以此为常”。庆元年间的饶州寓士许某,“家四壁空空,二膳不足”。饶节、喻良能等人均曾提到:“百年七万二千饭”,都是按一日两餐计算的,说明是普遍的饮食习惯。再具体到一天的粮食消费量,史料中有不同的记载。有一天1升的。宋太宗时王禹偁言:“假使天下有万僧,日食米一升,岁用绢一匹,是至俭也”。富贵以后的范仲淹,在老家苏州创办义庄,以赡养族中的穷人,日常标准是:“人日食米一升,岁衣丝一匹。”南宋后期的婺州人王柏说道:“某虽无用于世,七十六年,吃了二百七八十石米,可谓古今之幸民。”平均每天1升左右。宋末方回说,东南地区的佃户“五口之家,人日食一升,一年食十八石”。如王禹偶所言,这都是“至俭”的穷人标准,未必能吃饱。有一天1升多的。绍熙年间,朱熹在潭州岳麓书院时,“议别置额外学生十员,以处四方游学之士,依州学则例,日破米一升四合,钱六十文”。学生的标准是每天米1升4合。南宋末方回指出:“近世东南……人家常食百合斗,一餐人五合可也,多止两餐,日午别有点心。”一顿吃5合,一天两顿即1升,加上中午的点心,就是l升多了。有一天2升的。春天调发挖河的民夫即“春夫”,历来“不给口食,古之制也”。宋太祖“恻其劳苦,特令一夫日给米二升,天下诸处役夫亦如之,迄今遂为永式”。一天2升是民夫的口粮。大中祥符年间,范仲淹在南京求学时,生活清苦:“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十数茎,醋汁半盂,人少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这是每天食小米2升的实例。北宋后期,李復有诗云:“人负六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给二升,六斗才可供十日。”这是随军运粮民夫的定量。两宋之际,南剑州顺昌县石溪村民李甲,40岁了还未娶妻,食宿于弟妇家。日常靠伐木烧炭出卖为生,“得钱则日籴二升米以自给,有余则贮留,以为雨雪不可出之用,此外未尝妄费。”这是自我定量。两宋之际的庄绰说:“健啖者一饭不过于二升”,是为大肚汉的饭量。南宋后期的严州人方逢辰有诗云:“清溪眇如斗大邑,万山壁立土硗瘠。……父母夫妻子妇孙,一奴一婢成九口。一口日啖米二升,茗醝酰酱菜与薪。共来日费二三斗,尚有输官七八分。”这户有雇工两人的人家,应属于小康水平,每人平均日食2升。吕颐浩也感叹道:“良田万顷,日食二升”。淳熙三年(1176年),有日本商船被大风吹到明州,“众皆不得食,行乞至临安府者复百余人。诏人日给钱五十文、米二升,俟其国舟至日遣归。”日食2升是朝廷抚恤外国难民的标准。南宋中期的赵汝愚说:“吾曹盛壮时,日食二升米饭,几不满欲。”青壮年男子,2升米还嫌吃不饱。法令规定:“流囚居作者,决讫日给每人米二升。”囚粮标准也是每天2升。有一天2.5升的。绍兴初,在福建镇压范汝为造反的官兵,每人“日费米二升五合,钱一百。”绍兴末,官方计划从利州路向大散关边防“运五万人三月粮,人日食二升半,计运米十一万三千五百斛”。也是前线战士的口粮标准。宋孝宗时袁说友指出:“且今士卒日给,虽等杀不同,大率不过二升半米,与百金而已,此固从昔定数。”士兵的口粮平均也是2.5升。士兵、体力劳动者或者壮汉,一般日食2升半。有一天3升的。宋仁宗时,知苏州范仲淹言:“如丰穰之岁,春役万人,人食三升,一月而罢,用米九千石耳。”供应民夫的口粮是每天3升。熙宁五年(1072年),朝廷为前往五台山参拜的日本僧人成寻等8人提供路途盘缠,规定得非常具体:每天“每人各来(米)三胜(升),面壹斤叁两贰分,油壹两玖钱捌分,盐壹两贰分,醋叁合,炭壹斤壹拾贰两,柴漆斤。”是为朝廷招待外国僧人的标准。元丰七年(1084年)前,“保甲遇旬上,每人日支口食米三升、盐菜钱一十文”。值勤的保甲每天口粮3升,外加10文莱钱。这些显然是足够吃饱的标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04482
/ 排名:46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是一个朝代的基本生活水平。他们一般每天有多少收入呢?北宋后期,张耒提到洛阳西部山区山民的生活状况时,写诗道:“山民为生最易足,一身生计资山木。负薪人市得百钱,归守妻儿蒸斗粟。”大概是一天收入100文左右。四川嘉州渔民黄甲,自祖父以来,世代以捕鱼为业。南宋前期,“家于江上,每日与其妻子棹小舟,往来数里间,网罟所得,仅足以给食”。“极不过日得百钱。”每天一般不超过100文(铁钱)。南宋中期,三峡地区的长江渔民中,“老父家住逢家洲,无田可种渔为舟。春和夏炎网头坐,茫茫不觉秋冬过。卖鱼日不满百钱,妻儿三口穷相煎。朝飧已了夕不饱,空手归去芦湾眠”。每天的收入,最多也不过100文,全家尚吃不上饱饭。北宋中期的吕南公记载:“淮西达佣,传者逸其名氏。佣不习书,未尝知仁义礼乐之说,翳茨为居,与物无竞,力能以所工,曰致百钱,以给炊烹。或时得羡于常,则尽推赢易酒肉以归。”淮西这位以打零工养家的佣者,靠出卖劳动力,每天平均约可得钱100文,有时挣钱多于日常,便将多出的部分打酒买肉,与妻儿宴饮欢歌,十分潇洒。洪迈载,都昌县农妇吴氏丧夫无子,独自养活“老且病目”的婆婆,“为乡邻纺缉、漧濯、缝补、炊爨、扫除之役,日获数十百钱,悉以付姑”。一位勤劳的青年妇女在乡间打零工,每天可以挣钱数十文,多不过100文,以此来养活婆婆和自己。以上足见,100文及数十文是乡村下层百姓普遍的每天收入。不过一家一般不会只有一个人有工作挣钱的能力,所以一般会高于100文。北宋时,沧州有妇人“幼年母病卧床,家无父兄,日卖果于市,得赢钱数十以养母”。在城镇卖水果的利润收入是每天数十文。庆元初,江东饶州市民鲁四公,开了一家小食品店,“煮猪、羊血为羹售人,以养妻子。日所得不能过二百钱,然安贫守分”。日均收入200文以下。南宋时,“吴中甲乙两细民同以鬻鳝为业,日赢三百钱”。吴中即平江府有专门靠卖活黄鳝为生者,每天可得300文,但过的仍是贫穷的生活。这是南宋时期城市的情况,每天收入最多不过300文,因为城市消费水平较高,所以与前者一样,都只能维持贫困的生活水平。史实表明,在城市开店铺者,不一定就不是穷人。我们还见到以下两例,可以进一步证明:元祐末,安丰县娼女曹三香得了“恶疾”,“拯疗不痊,贫甚,为客邸以自给。”一位“贫甚”的病妇,开了家旅店以自给。淳熙年间,福州城西居民游氏,“家素贫,仅能启小茶肆,食常不足,夫妻每相与愁叹”。这家小茶馆收入很少,养活不了一家人。李昭玘曾指出:“贩妇贩夫,陆拾枣栗,水捉螺蠯,足皲指秃,暴露风雨,罄其力,不过一钧之举;计其价,仅足一日之食。”他的论断可以概括以上论述:一般而言,下层百姓每天辛勤劳动的收入,仅够一天的生活费用。淳熙年间,临海县令彭仲刚在谕俗文中也指出:“农工商贩之家,朝得百金,暮必尽用,博奕饮酒,以快一时,一有不继,立见饥冻。”一般也是每天收入100文。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07475 工分:8907
左箭头-小图标
6楼&无人不乘轿,那么谁抬轿呢? 现在无人不乘车吧?那谁开车呢?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3393 工分:10768
左箭头-小图标
宋朝这么有钱,那么要求均贫富的王小波,南方造反的方腊,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38086 工分:16631
左箭头-小图标
说得大宋和现代的科威特差不多,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科威特富得流油,德产奔驰600型豪华轿车在全世界只有100多辆,而在屁大的科威特就有五六十辆,可是呢。。。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52511 工分:7187
左箭头-小图标
无人不乘轿,那么谁抬轿呢?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54050 工分:113337
左箭头-小图标
北宋就 在宋以前,其他朝代至少在建国初期几十年内朝廷手中都握有大量的土地 ,而这些土地一部分分给贵族,大部分分给军人,而军人以作战来为国家效力,但宋朝建国之时朝廷手中几乎没有土地可分,所以他无法建立起土地基础上的秦汉农兵与随唐府兵制度,虽然禁军作为一个常备军的确在初期比民兵与府兵更有战斗力,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是会老的,而民兵与府兵服了役就可以回乡村,由他们的儿子继续当兵,反正土地是他们的军饷,但禁军不行,由于宋朝没有土地资源可分,所以禁 军老了只能去作厢军,但厢军也要花钱,于是北宋军队越来越多,但打仗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禁军拿得是死工资,钱花了就没了,人死了就没钱了,而一旦作战逃跑,朝廷无法有效制裁它,不象民兵与府兵,可以收回土地,如此北宋朝廷就不得不想法筹集更多的钱(包括粮食、布匹等)来维持一只庞大但无效的军队。这才是北宋表面上很富但却年年钱不够花的原因,其实在封建时代,无法欧洲领主还是日本大名都是通过土地来控制军队的,只有威尼斯等商人共和国才招雇佣兵,但欧洲雇佣不是常备武装,打完仗就解散了,所以北宋军队为了维持它就花掉了政府的全部开支,最终不是军队作战不力灭亡的,而是财政压倒了北宋王朝。常言道无恒产者无恒心,宋代只能以金钱布娟来笼络军队,而士兵们地位低下,又朝不保夕,拿到钱自然只想着先花掉,于是北宋军队聚焦的地区形成了特殊的商业繁华。这就如同现在的城市,有些国有单位职工月收入只有五六千块钱,但却趁着房改以很低的价格买下房子,最后留下一份产业,而有些人虽然是白领月入几万,但大多花掉在名牌上了,因为房价太高了又不想过苦日子,最终仍然还只是北漂。汉唐虽然军队没有高薪但却得到了高福利,而北宋军队虽然有薪水但却福利很低,事实上很多北宋名臣更希望汉唐那样的军事体制,但是办不到。[ 转自铁血社区
]此外,一点,汉唐直接分士兵土地,其实省去了很大的成本,比如不用担心地方管理,因为地方本来就是军民一体的,而北宋给士兵发薪却首先要向各阶层征税,以当时的效率往往是国家征一块,百姓要付出二块,不仅北宋朝廷要养一支庞大的军队,而且还要养一只庞大的官吏队伍才行,所以北宋税收与国营收入很多,但一直不够花。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54050 工分:113337
左箭头-小图标
北宋就是一个穷得只剩钱的贫困朝代 在宋以前,其他朝代至少在建国初期几十年内朝廷手中都握有大量的土地 ,而这些土地一部分分给贵族,大部分分给军人,而军人以作战来为国家效力,但宋朝建国之时朝廷手中几乎没有土地可分,所以他无法建立起土地基础上的秦汉农兵与随唐府兵制度,虽然禁军作为一个常备军的确在初期比民兵与府兵更有战斗力,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是会老的,而民兵与府兵服了役就可以回乡村,由他们的儿子继续当兵,反正土地是他们的军饷,但禁军不行,由于宋朝没有土地资源可分,所以禁 军老了只能去作厢军,但厢军也要花钱,于是北宋军队越来越多,但打仗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禁军拿得是死工资,钱花了就没了,人死了就没钱了,而一旦作战逃跑,朝廷无法有效制裁它,不象民兵与府兵,可以收回土地,如此北宋朝廷就不得不想法筹集更多的钱(包括粮食、布匹等)来维持一只庞大但无效的军队。这才是北宋表面上很富但却年年钱不够花的原因,其实在封建时代,无法欧洲领主还是日本大名都是通过土地来控制军队的,只有威尼斯等商人共和国才招雇佣兵,但欧洲雇佣不是常备武装,打完仗就解散了,所以北宋军队为了维持它就花掉了政府的全部开支,最终不是军队作战不力灭亡的,而是财政压倒了北宋王朝。常言道无恒产者无恒心,宋代只能以金钱布娟来笼络军队,而士兵们地位低下,又朝不保夕,拿到钱自然只想着先花掉,于是北宋军队聚焦的地区形成了特殊的商业繁华。这就如同现在的城市,有些国有单位职工月收入只有五六千块钱,但却趁着房改以很低的价格买下房子,最后留下一份产业,而有些人虽然是白领月入几万,但大多花掉在名牌上了,因为房价太高了又不想过苦日子,最终仍然还只是北漂。汉唐虽然军队没有高薪但却得到了高福利,而北宋军队虽然有薪水但却福利很低,事实上很多北宋名臣更希望汉唐那样的军事体制,但是办不到。[ 转自铁血社区
]此外,一点,汉唐直接分农民与士兵土地,其实省去了很大的成本,比如不用担心地方管理,因为地方本来就是军民一体的,而北宋给士兵发薪却首先要向各阶层征税,以当时的效率往往是国家征一块,百姓要付出二块,不仅北宋朝廷要养一支庞大的军队,而且还要养一只庞大的官吏队伍才行,所以北宋税收与国营收入很多,但一直不够花。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60300 工分:18843
左箭头-小图标
我只知道书上说宋朝来百姓住茅草房,穿牛衣。粮食产量倒退到汉朝水平,耕地因战争,农业税和水旱灾害大量荒废。大批老百姓因饥荒造反被收编军队。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27293 工分:29317
左箭头-小图标
大宋手工业,比起唐朝来,可算是井喷,技术更高精尖,比如冶炼,唐朝还是吹皮囊,宋朝已经有了木风箱和大高炉----我们的交通运输业,比起“康乾”来,可算是井喷,技术更高精尖,比如火车,“康乾”还是骑马坐轿,我们已经有了高铁和动车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7条记录]&分页:
&对汉唐为啥不能跟大宋比有钱?看百姓生活就知道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学习舞蹈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