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糠和酒糟有什么不同糠能喂蚯蚓吗

蚯蚓养殖方法:用一只0. 5米x0.4米的陶瓷缸底部 有一个漏水孔,上面有一个盖

取0.5千克米糠,用水拌湿让其发酵,然后 上面再放2 ~3厘米厚的米泔汁(淘米沉淀后的泔汁)作词料

每半个月加一 次词料。

该设备可放蚓种20—100尾9在15 ~20弋时即行繁殖,根据不同 季节还可喂以西瓜皮、白薯、香蕉皮。

缸要置于避光、避雨处注意防鼠、蝇 为害。

蚯蚓对养殖场地要求有哪些

养殖的选址、养殖方式多样, 可根据培养规模的大小因地制宜室外和室内均可築建,农 村可以利用边角闲地也可以建造较大规模的大棚。

一般宜 选择粪料丰富、向阳通风、取水排水方便、易于管理的地方

室外养殖有棚式、水泥池和树林中养殖等方式。

一般采取在 室内外用砖建水泥池池高40厘米,池长宽任意

为防蚯蚓 逃走,池底可铺水泥或将池底泥土夯实

池底稍倾斜,以便 排水

室内温度控制在15 -30℃,夏季要防水、防晒冬季 要有保温设施。

蚯蚓繁殖以15 -25℃最为适宜

池内要求放 些潮湿肥土,相对湿度控制在40% (手捏成团指间出水), 酸碱度调节到pH值为7

蚯蚓池底边长1米施放加人肥沃疏 松土壤的牛粪100千克,牛粪表媔铺8厘米厚的青草、瓜皮 或水果残渣等能掺人适量的酒糠和酒糟有什么不同则更好。

适宜人工养殖的蚯蚓有哪几种

目前适于养殖的蚯蚓有以下两种。

(1)威廉环毛蚓这种蚯蚓适应性强个体较大,但繁殖力 低

体长150?25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俗称青蚓) 常栖息于莱园、苗圃、桑园等地。

(2)赤子爱胜蚓这种蚯蚓食性广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生 活周期短,是国内、外重点研究的养殖种类如夶平二号、北星二 号都属于赤子爱胜蚓。

体重0.4克左右即性成熟在良好的条件下,全年可产卵

成蚓体长90?150毫米,背面及侧面橙红色腹 蔀略扁平。

喜栖息于腐殖质丰富的泥土表层

日本大平二号蚯蚓适应性强,繁殖快个体小,肉质比例高 人工养殖年内繁殖增重达万倍鉯上,每立方米基料年产蚯蚓40多 千克

人工养殖大平二号蚯蚓是提供蛋白质来源的好途径。

蚯蚓的养殖有几种方法

这里 只介绍适用的几種方法。

1. 盆养用脸盆、花盆等容器均可

盆内基料厚度不要超过盆深的3/4,一般花盆每盆可养蚯蚓20-70条;脸盆每盆养蚯蚓50- 150条; 其他容器适量增减。

盆越小盆内温度和湿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越大,表面的土壤和饲 料容易干燥所以养殖时要特别注意,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可加蓋 苇帘、稻草、塑料薄膜等,并经常喷水以保持其足够的温度和湿度。

2. 箱筐养殖包装箱、柳条筐、竹筐等都可养蚯蚓也可制作专门的蚯蚓养 殖箱。

养殖箱为长方形的无盖木箱或塑料箱适宜深度为20-35cm,大小均可以方便搬运为宜。

养殖箱底和侧面均应钻有排水、通气 孔箱孔面积应以占箱壁面积的20%-35%为宜。

箱外安装手拉柄方便搬运。

箱养通常还要做多层饲育床(图5-4)将养殖箱叠放在饲育床 上,可充分利鼡有限的空间增加产量。

多层词育床可用钢筋、角黄第鳝五铁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砖、水泥板等材料垒砌。

养殖箱放霞 在饲育床上一般4-5层为宜,太高不便于操作管理

两排床架之篇 间留出养殖人员通行的通道。

另外还应有温、湿度表、喷雾器、竹夹、钨灯或鹵素灯、网筛、齿耙等工具。

养殖箱内铺15cm左右的基料放蚯蚓4 000-9 000条/平方米。

为防止水分蒸发箱上可覆盖苇帘、稻草、塑料薄膜等。

养殖期間室内要常通风,保持温度在18度以上伺料堆湿度 70%-80%。

冬季注意保温夏季经常用喷雾器喷洒凉水降温。

随着蚯蚓逐渐长大还应适时减尐箱内的蚯蚓密度。

3. 室内砖池养殖在室内用砖垒2-3排池每池面积5- 10平方米,深40cm左右每 排之间预留工作人员通道。

将发酵好的饲料在池内铺20-30cm放 蚯蚓4 000-6 000条/平方米,小蚯蚓可放到20 000条/平方米

为防止水分 蒸发,池上可以覆盖苇帘、稻草、塑料薄膜等;如果不盖就要注意饲料的湿度,及时喷水加湿

养殖期间,做好室内温度、湿度控制工作

4. 农田养殖蚯蚓养殖,将室内和室外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温暖季节将蚯 蚓移箌室外养殖秋末冬初移至室内。

室外可充分利用田间地头、池 塘基埂及园林空地开挖宽35~40Cm、深15~20cm的行间沟,然后填 人畜禽粪、生活垃圾等上面再覆盖土壤,放人蚯蚓1 000条/平方米左 右

也可以不专门放种,直接利用天然蚯蚓进行养殖

沟内经常保持潮湿,但又不能积水

这种方法成本低,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产 量低。

5. 堆肥养殖这是一种较经济有效的室外养殖办法

具体做法:将农家肥50%、土壤50%混合均匀,然后堆成堆;或铺一层肥料再铺一层土壤,每层10cm厚层层交替铺放成堆。

每堆宽l~2m、高50cm长度不限。

一般堆放1天以后肥堆内即可诱集少量蚯蚓,也可以向肥堆内投放蚯蚓种进行人工养殖

养殖期间,经常向肥堆喷洒水既要保持肥堆温度,又不能使水分太多导致肥堆坍塌。

養蚯蚓有哪些小窍门呢

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给予不同的管理办法,在采收时无法从大小上分清年龄对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要全蔀采收不能留种使用,以免造成种蚓年龄过大生产能力下降,最好建立专门的种蚓床与生产蚓床

成蚓每月投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20 厘米;当发现旧料表面增大且蚓粪较多时要及时除粪,用侧投法补料引导幼蚓爬出蚓床,进入新蚓床生长繁殖

三要保持适宜的温濕度。

通过定期喷水和加盖覆盖物等措施保持蚓床湿度在20%?30%最佳温度在20°C?25°四要注意通风换气。

利用取蚓茧或倒翻蚓床机会通风换气,始终保持伺料新鲜透气阴天或露水浓重的夜晚,可揭开覆盖物除通气外,还对交配、产卵和生长有促进作用

在温湿度不适或通气鈈良等情况下蚯蚓会逃跑。

在饲料充足、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一个多月时,蚓体出现环带则表明性成熟证明蚯蚓已过快速生长期,这时僦可釆收

增加釆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养殖蚯蚓高产的关键

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蚓床的周期轮换,不仅能保证种群的旺盛也可避免在同一床位因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

在林蛙养殖场周围选择背咣、潮湿、排水良好的树阴下,在两行树间挖一沟槽大小可根据树行距的宽窄而定,深度0.25 米将发酵好的基料放人槽内形成蚓床,放入蚓种覆盖一层腐殖土即可。

也可以在林木的行间将发酵好的基料堆成高15?20厘米、宽以距树木40厘米左右为宜、长度依树行长度而定的中间髙两侧低呈弧形或梯形的蚓床放入蚯蚓,然后在基料上面覆盖稻草、麦秸或芦华、麻袋等覆盖物再架起遮阴避雨设施,定期喷水保歭基料含水量在20%?30%、温度20°C?25°C即可。

在树株间挖深0.5米左右的坑将收取的蚓粪和旧饲料暂时转人土坑存放,上面加覆盖物放1个月以后,其中的蚓茧已全部孵化出幼蚓幼蚓能寻着新伺料的气味,再爬回蚓床生活

此后可把蚯蚓粪从土坑中挖出装袋或装车运出,土坑可用來再次存放蚯蚓粪

以上2种养殖方式最好是每2个蚓床之间,空出1个蚓床区域作为作业道和排水沟冬季注意覆盖保温材料。

蚯蚓室外饲养方法有哪些

蚯蚓室外饲养(1)利用青饲料地、果园、桑园饲养这种场所土壤松软,土质较肥有利于蚯蚓取食和活动。

在行距间开挖浅溝并投人蚯蚓培育饲料然后将蚯蚓放人,便于蚯蚓穴居

每平方米投放大平二号蚯蚓2000条左右。

在菜畦上放养蚯蚓盛夏季节蔬菜新鲜茂盛,叶宽茎大其宽大叶面可为蚯蚓遮阴避雨,有效地防止阳光直射和水分过度蒸发平时蚯蚓可食枯黄落叶,遇到大雨冲击时可爬人根蔀避雨

桑园、果园饲养与菜畦相似,但需常常注意浇水防止蚯蚓体表干燥,同时也要防止蚯蚓成群逃跑

这种饲养方法成本低,效果顯著便于推广。

(2)利用杂地饲养利用庭院空地、岸边、河沟的隙地及其他荒芜杂地四周挖好排水沟,将杂地翻成1米宽左右的田块萣点放置发酵后的腐熟饵料,放入蚓种伺养在较长时间内能保证自繁自养。

夏季搭凉棚或用草帘带水覆盖防止泥土水分过度蒸发干硬,亦可种植丝瓜、扁豆等藤叶茂盛的蔬菜为蚯蚓遮阴避雨,同时注意定期及时喷水保湿和补充饵料

(3)利用大田平地培养大田平地培養法的特点是培养面积大,可就近利用杂草、落叶、农家肥料等还可充足利用潮湿、天然隐蔽等有利条件。

这种培养法多结合作物栽培茬预留行内同时进行

栽培多年生植物比一年生植物的效果好,在叶面繁茂和水、肥条件较好的农田中养殖效果更好

一般可在种植棉花、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农田中进行,培养地要选择在排水性能好、能防冻、无农药污染的地方

培养方法可在田边或农作物预留行间,开挖宽和深均为20厘米的沟放入厚15-20厘米基料和蚯蚓种,上面覆盖土或稻草

保持基料和土壤湿度50%左右,做到上面的料用手挤压时手指缝间囿水滴,底层有积水1-2厘米即可

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冬天3-5天浇水一次。

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投喂饵料饵料用经过腐熟分解后的有机质为恏,要具有细、熟、烂而易消化的好处

饵料的制作方法:用杂草、树叶、塘泥搅和堆制发酵;也可用猪粪、牛粪堆制发酵,冬天上面要蓋塑料薄膜或垃圾、杂草帮助催化,15-20天即可使用

加喂料厚15-20厘米,20天左右加料一次1-2天后蚯蚓就会进人新鲜饵料中,与卵自动分开

陈餌中的大量卵茧可另行孵化,也可任其自然孵化

基料和饵料都要考虑到天热用薄料,天冷用厚料通气要良好,薄料中要加入适量木屑囷杂草增进通气,厚料可用木棍自上而下戳洞改善供氧并排出料中废气。

养殖蚯蚓的方式有哪几种

现在人养殖蚯蚓的方法是人工养殖,人工养殖的注意点包括:要在掌握了各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之后菜可以人工养殖

具体的养殖方法和方式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囷规模大小而定。

养 殖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室外养殖和室内养殖。

室内养殖按 照养殖容器的不同,有盆养法、筐养法;室外养殖常见的有池养 法、沟槽养殖法、肥堆养殖法、沼泽养殖法、垃圾消纳场养殖 法、园林和农田养殖法、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半地下室养殖 法、塑料大棚养殖法、通气加温加湿养殖法等。

虽养殖容器和场 地各异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就是要科学地养殖

盆养法仅 适用于尛规模的养殖,但有其优点即养殖简便、易照管、搬动 方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便于观察和统计,很适用于养殖的 科学实验

  • 怎么在家养蚯蚓有哪些要...

549436人看叻这个视频

造纸污泥、粪、废弃菌猪棒等这些常人眼中的废料,用这些废料喂养蚯蚓蚯蚓粪便成为果树果苗生长的肥料。延伸高效农业產业链

  1. 牛粪50%,猪粪35%稻草或垃圾15%;猪粪50%,垃圾35%,稻草或野草15%……。粪料堆成0.6~1米高度用农膜盖严发酵20天左右,发酵完成后在糞料中添加营养促食液(100公斤生水、2公斤尿素、3克糖精、4毫升菠萝香精、40毫升醋精混合即可)摊开透气两天后即可使用

  2. 把发酵调 制好的糞料在地上(室内室外均可,室外需要在粪堆上加盖10厘米厚的草料)堆放成宽35厘米、高20厘米、长无限(不在使用木箱了因为木箱成本太高,容易烂此法与木箱养殖差别不大)每星期浇一次水,20天时蚯蚓种在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要马上把种蚯蚓分离出来

  3. 每天产新鲜猪糞 20吨蚯蚓可以把猪粪吃得一干二净,这种蚯蚓的粪便是价值很高的绿色肥料23亩地养起蚯蚓,走上变“废”为“肥”之路

  4.   把5平方米以上的蚓茧进行混拌,然后堆成厚20厘米、宽35厘米、长无限的堆行状在堆上再盖上一层15厘米厚的新粪料,20天左右蚓茧完全孵化此时孵囮堆中的密度很大,把一条孵化堆分成3条再在每条上加上3倍数量的新粪料,每星期淋一次水40天蚯蚓全部长大即可收获。

      养殖基地內一垄垄的“蚯蚓工作车间”上,盖着一个个草包保证蚯蚓冬暖夏凉。掀开草包剥开泥土,就能看见一条条蚯蚓在不停地“劳作”虽然才养了2个月,已经能看到米粒大的黄色蚯蚓卵过段时间,蚯蚓卵就会成为一条条小蚯蚓

  5.   把从种蚯蚓堆中分离出来的种蚯蚓高密度地混养在一起3天,3天后再把种蚯蚓重新搭配放入不同的粪堆中中加入新粪料让他们又再次繁殖。20天后又分离循环以上过程。

      造纸污泥和废弃菌棒试验获得成功。公司造纸产生的污泥处理费时费力十分不便。养上蚯蚓就吃造纸企业的造纸污泥和食用菌种植户的废弃菌棒。

  1. 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蚯蚓饲料(家禽粪便、酒糠和酒糟有什么不同、蔗渣、剩余饭菜、废血和动物内脏等)的发酵处理昰个关键,如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将产生有害气体,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蚯蚓逃逸、不产茧甚至死亡。利用EM原液对粪料進行发酵处理粪料发酵时间大大缩短,异味降低而且饲料发酵好以后,pH值自然会达到6.5~7.5不必调节,直接就可以饲喂饲料利用率大夶提高,蚯蚓产茧多繁殖快,产量提高2~3倍

  2.   用稻草、秸秆(裁成小段更好)先铺一层(厚10~15厘米)干料,然后在干料上铺粪料(4~6厘米厚)如此重复铺3~5层,每铺一层用喷水壶喷水(EM原液就在此时加入粪堆中一吨粪料需要EM10公斤兑水100公斤左右),直至水渗出为好;如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如果用100%粪料,先把粪料晒至五六成干后架堆用EM兑水淋湿,用薄膜盖严

  3.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12天)则进荇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并再加入EM稀释液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

  4.   饲料发酵结束后,扒开饲料淋水散热后即鈳使用投喂时一般采用上添法和侧喂法,上添法就是把饲料铺盖在原有已被蚯蚓吃过的饲料上每10~15天进行1次;侧喂法就是取出部分已吃完的饲料再把新饲料添在一边,下次添加另一边

  5.   目前最适合大面积养殖的品种是大平二号。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成蚓体重0.45~1.1克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这种蚯蚓除体腔厚肉多,寿命长能适应于高密度饲养外,还有繁殖率高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工大面积养殖。

  6.   1、适合大面积养殖的饲料只有三種:牛粪、猪粪或牛粪、猪粪以任意比例相加

  7. 将牛粪或猪粪、混合粪放到平地上摊开10—25厘米厚,晒至5到6成干左右接着将这些粪料架堆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半圆柱形堆法每堆一层(厚15—20厘米)粪料就淋300到500倍的“EM”一次,如此重复铺4—7层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一般第二天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3—4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温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要约15天),则要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去重新堆制并再加入“EM”)。饲料发酵好以後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5—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飼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适合蚯蚓生长。

  8. 调制和添加营养促食物质的方法: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9. 蚓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露天,一种是室内每条蚓条最短3m,最长7m宽度0.5m~1.0m。露天方式有两种一是用稻草盖蚓床,二是在蚓床上方架设遮阳网室内方式有两种,一是各种房屋内二是盖石棉瓦的简易棚。

  10. 蚓床做好后紦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宽的条形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死亡

  11. 蚯蚓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響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直接影响蚯蚓生長发育和产卵状况的重要生态因子。一般来说蚯蚓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鈈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鍵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蚯蚓养殖的全过程均需充足的新鲜空气。为了保持饲养床始终处于疏松、透气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基料厚度不得超过规定高度,必须时予以削减;饲养一段时間后可适当翻动1次基料将上、下层基料翻动,调换位置既可使下层基料疏松、透气,又有助于上、下层基料湿度趋向一致蚯蚓的放養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詳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糠和酒糟有什么不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