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理想好古书生的书店那个好

(全文6166字,大约需要阅读22分钟)大家好,NAMASTE!很意外的帖子,我以为写了《书生开瑜伽馆》之后不会写第二篇,没想到半个月不到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出来了!事情是这样的。装修还没最后定稿,整个空间空荡荡的,本想找个人画画的,又担心画虎不成反类犬。不过,担心是担心,还是找了文艺界的朋友商量,最后商定写几个大字吧。于是,有了上面这幅图和下面十来张图片上的字。
这是第一个大字,写字的师父问我写什么?想都没想就蹦了个“静”字出来。很奇怪,瑜伽人,不是合一、不是连接、不是控制,而是静!或许,我本身就是要做一个安静一点的环境吧。所以选址也选在一个相对僻静的地方!从“入住”以来,估计来了十几波人了吧,几乎所有人都很惊讶:“沈老师,你怎么找到这么安静一个地方的?”的确,雾霾之城,我居然在五环外找了个很绿很绿的地方,周围三个大公园,加起来估计有一公顷地,眼看就要冬天了,我估计冬天这里还是一片绿色,不会是枯黄枯黄的破败样子。当然,我现在这地方是挺破败的:红砖、灰墙,蜘蛛到处结网,每天光落下来的灰尘就够你打扫的。师父问我配什么小字,第一反应是:宁静致远。不过师父说宁静致远和静字配起来不好看,让想别的,想来想去还是诸葛亮的名句:“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吧,这是孔明先生54岁时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里面的一句。一个54岁在前方征战,一个在家得不到父爱的小儿,从年龄上讲,诸葛亮是没机会亲自教儿子成人了!于是,这部《诫子书》也就成为他教育子孙后代的精华之作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当时诸葛亮大权在握,随时可能自己起来当皇帝,为了让上头放心,就写了《诫子书》,告诫自己的儿子不要对权势寄予太大的希望,应该像你爸一样,安心在深山老林里做文章,哪天有成就了,自然有人请你出来做事。不知道是他的家人收到了其中的讯息,还是时不利兮,总之诸葛家的后人并没有什么有成就的人出现,也辜负了孔明先生的一番嘱咐。取这两行字,有几个用意,一个是告诫自己,应该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稳一点、稳一点,再稳一点。作为“孙悟空转世”,我知道自己身体里“斗战胜佛”的戾气还没有全消。从字里行间大家还是时不时能感受到一丝霸气,这也是很多人把我当成领头羊的原因吧?我倒是希望自己能完全沉下来。另一个是相反的,就是还是想做点事,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不干点什么,好像对不起自己似的,要不然大老远跑到北京城干什么,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起来不就行了?很矛盾,对吧?问世间谁又不是矛盾的综合体呢?
这是第二幅字:忘我这也是整个空间我最头疼的地方,又是下水道口,又是景观最好的地方,多煞风景啊!还有这么一条下水的管子立在那。园区物业的经理还特别叮嘱,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每年要清两次,不能封闭起来。好吧,看来整个园区的下水工程我这里是核心啊!为什么我在平面图上看不出来呢?看来当初没学土木工程是我的错,呵呵。师父写完,刚好一条墨汁从我字左边流下来,他劝我赶紧擦掉。我觉得挺好的,没这墨汁还看不出这字写得有多忘我呢!本想就这么清洁溜溜的写两个字就完事了,估计这书法大师是处女座的,硬是要配几个小字,那就配吧。我比较相信第一感觉,脑海里冒出来的是吕祖百字碑的前两句:“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道家吕洞宾的《百字碑》就相当于佛家的《心经》,不过,中国人向来不怎么重视自己家的东西。因此,知道的人知之甚少。今天,就顺道科普一下。明朝张三丰对这两句的解析是:养“炁”忘言守,凡修行者必先养“炁”(道家的气,类似于瑜伽的PRANA);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炁不散,守一则神不出。降心为不为,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双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虽然是文言文,太极宗师已经将这两句解释得非常透彻了,我就不再翻译成白话文了。以我的习惯,这十个字起码解释成5000字出来,还是算了,就此飘过&&
忘我之后,来到后门。又要考虑写字了,想了想,写字后门经常关着,邻居们整天好奇的隔门观望,还有忍不住的直接问:“你们怎么还不装修啊?”估计没见过这么任性烧钱的主,三个月了一点动静没有。一时玩心起,就写个空字吧!邻居一看,就看到个空字,肯定更迷糊了,哈哈。师父又要求写小字了,这次真不想配小字,都空了,还配什么小字,就让它空着吧。看着师父一脸茫然的样子,还是安抚一下他的心灵吧,文艺人、玻璃心、伤不起!后面还好几面墙呢,难得请人家过来留墨宝,还是哄一哄吧。于是,搬来最近把玩的椅子和瑜伽熊,让它们端坐在空字下面:“你看,这样就不用写字了吧?”师父满意的点点头,大家心里的石头都落地了。走,上楼去!
楼上空间太方正了,写什么好呢?按规划,将来这是专门闭关打坐的地方,自古打坐,不外乎为求降伏其心,并奢望能修仙成佛,不如就放个佛字吧!佛字其实挺难写的,没想到出来效果还不错。师父又要求配小字了!师父,你是上天派来整我的吗?这下可头疼死我了,像“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种开经偈是在脑袋里一飘而过,还是算了。放“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或者“南无阿弥佗佛”也不太好啊,怎么办呢?寻思来寻思去,还是配付对联吧,于是,对联又上场了:“晨钟暮鼓警醒世上名利客,佛号禅心呼回凡间迷途人。”这幅劝世联,传说是山东济南千佛山兴国寺的门帘,由清末秀才杨兆庆所写,意思是:“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都会被寺庙早晨的钟声和夜晚的鼓声所警醒,抛弃人世间的名利和欲望。而凡间苦海中沉沦的迷途之人,也会被这佛号经声唤回心中的那份禅意。”原本蛮好的句子,被师父写小了,显得佛字好大,看着挺不是滋味的。于是,写下一面墙的时候,就变成下面这张图的样子了,我是不是太强势了?
这是我理想的状态,等人家写完,我才发现越看越恶心,远不如前面几幅的感觉好。所以,人啊!有时候还是别自作聪明的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么大的字,别说我来写,估计写一个字都能把大家恶心死,这每个大字都有一平方米那么大,很难写的!算了,书生就是书生,我还是来掰一掰这幅对联吧:万法皆空归性海,一尘不染正禅心。传说这是四川广汉寺右侧山门的门联。广汉寺,相传是唐朝中叶禅宗八祖马祖道一禅师所建,里面的菩萨和壁画还是唐伯虎画的。因为比较偏远,至今仍完好无损的保存着,算是难能可贵的啊!万法皆空,取的是佛家《心经》里“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意思,说的是空性是万法的依归,当你证入万法皆空的空性之海的时候,就合一了(用瑜伽的话讲)。一尘不染正禅心是再深入一层的境界,因为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法不自生,由心故生。因此,心在法在,一旦证悟空性,就得到了正定正受,不为外境所转。但是,还要时时观照,使其一尘不染、一念不起。这个解释起来有点神秀“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的味道,这个在禅宗上多有批判。因为从《金刚经》善护念的角度上讲,要时时守着一个念头,太累了,说难听点,还是入门水平。南怀瑾先生有一句比较直白的话:“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有一个境界在,那境界也高不到哪去。”所以,空性的真谛的空空,也就是当你悟空之后,还要能把空给空掉,当你不执著于空的时候,才能性空缘起。太神叨叨了,打住!往下走:
图片有点大,我故意的。这是二楼的另一侧,也是我今后讲课的地方,现在空着,就先补个道字。那么是佛、禅,需要闭关、打坐去悟,这边是道,用嘴巴可以讲的。所以《道德经》劈头盖脸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讲,但是不能用常规的方式讲。“道”字,我故意选了一个极特殊的书写方式,多了两点。在我看来,中国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三教九流文化,而九流相对于三教来说低俗了一点,因此,三教文化几乎可以算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了(个人片面之见)。儒释道三教,道家最为特殊。儒家比较接地气,儒,拆开来就是社会需要的人,因此,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智礼仪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些框框条条其实恰恰是做人最应该遵守的。释家即佛门,佛,拆开来是弗人,也就是:不是人。因此,有头发就剃掉,有肉不吃吃素食,家庭生活不过,反正正常人该有的一概颠覆掉,越不是人的事情越往自己身上扛。被人砍一刀,叫消业(难怪吃宵夜的时候经常发生砍人事件,呵呵),朋友背信弃义,稍有不慎众叛亲离,这个叫随缘,一切皆空、万法自在。先声明,鄙人对佛家一点意见没有,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向来对能人所不能的人事物极其膜拜,并,心向往之。道家呢,表面上是山里的人:仙。实际上活出了自己另外一片:天!只不过,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道家的人,做派向来不被世人所理解,看上去像济公,但是有见不得这种类型的人无所事事,觉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又挑不出什么骨头。因此,还是南怀瑾先生的话:“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出自《南怀瑾参悟人生》)所以,上面我说佛家是心向往之,有心就行了,做不到的,人生总要有个你做不到的东西去膜拜,不然就会目空一切,为所欲为,终将大难临头。道家的清净、无为、自在,洒脱、飘逸,都是很多人骨子里追求的。但是不能表现得太过。最好有儒家的一层外皮包裹着比较好。比如说我吧,寄情山水就会被人骂死,献身瑜伽事业,为馆主们的饭碗呕心沥血就让人觉得年轻有为、孺子可教。(难为大家了,连着一周的经营文章,忽然文绉绉的来这么一篇,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转过弯来?)大度看世界,你不大度又能怎样呢?最近点击率上去了,看我不顺眼的人又多了,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大度一点也就过去了,不然晚上真睡不着。出来江湖行走,还是要有一技傍身,思想由己、行为随众是必要的。因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读书破万卷,不外乎追求功名利禄。行万里路,踏破铁鞋无觅处,最终悟到的无非是:地球乃宇宙一微尘,人乃地球一浮萍。什么功名利禄,其实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还不如诗酒田园来得快活。与其说,科学家辛苦爬山,却发现神学家在山顶恭候多时。还不如说:中国人拼命向外国人学东西,最终发现自己老祖宗原来把什么都最早整明白了。呵呵,怎么解释起南老的诗句了?打住。回来解释图片:道字多了两点,才能显示道家的异于常人之处,清净、无为、自在是道家的核心表现。图片很大,才能表现出空间的感觉,只体现字就太满了,没有空灵的味道,现场看,可能会更有感觉。解释完了,下楼:
楼下会客室,门外写了个“缘”字,旁边的注解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原文是说,因为是通假字,故意改回来。)具体的就不用解释了,这么简单还解释就侮辱各位看官的智商了,我相信关注这个平台的人还是很有水平的!本来想请师父写“相逢即是有缘”的,后来想想,下一句是“转身即是天涯”,那不是赶人走吗?算了,还是不要了。整个空间,佛家、道家的内容太多,没儒家什么事。想想儒家以孔子为首,孔子学说以《论语》为首,《论语》第一篇第一句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有点过于放纵,悦有个“心”,见到四海八荒的朋友来,心生欢喜,我这看门人恭候多时了,因而,把自己也放出来,恭候大驾!
觀(观的繁体字),这是书房里特意写上去的字。现在图片里大家看到的只是我藏书的一小部分。2011年我背着包裹出门二次创业的时候,家里的书大概是5000本,如今六七年过去,即使没翻倍,六七千本估计是有的。所以说书生开瑜伽馆,我不是说着玩的。这辈子,瑜伽充其量是第二爱好,第一爱好始终是书。说到读书,忽然想起季羡林先生在《读书治学》里称道的:“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源出清末张元济先生语)是的,这世间没有比读书更好的事了!(或许您可能会说是爱、是自由、是美、是良善,这个见仁见智了。)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写给季老的颁奖词是:“智者永,忍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今天解释太多诗文,这里就不解释了。借用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的一句话,向南老与季老两位已故老先生致敬:“我们要努力把一生好好的度过,等到死的时候,那就连殡仪馆的老板也会感到惋惜。”南老、季老的才学,我辈是望尘莫及了。但是,作为晚辈,也要努力让自己因为书而优秀,如果哪天死了,连殡仪馆的工作人员都觉得可惜的话,那人活着起码有点价值。(吾友新疆瑜伽导师邵勇改编的)看书的地方,观字一语以谬之!
剩下两个房间,留的空位刚好一样大,补上“隐”、“忍”两个字,还是道家的思想。我一直认为,隐和忍是道家非常好的表现方式。甚至连公司都想注册成隐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真的,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注册了,估计有吧。不是说想据为己有,而是对这两个字太喜欢了!喜欢到无以言表的地步!既然无以言表,那就飘过吧,多说无益。
最后,这是我让谈师父故意加上的!刚开始只是说在忍旁边写两行小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写完之后,又劝他把日期和落款写上,还好他照做了!于是,有了“岁丁酉秋月”和“谈维书之”这几个字。谈先生不辞辛劳,写这么多大字,被我指挥着写什么就写什么,临走总要把大名留下吧?即使一两个月后这里重新装修,这些墨宝未必还在,但是,起码是个记忆!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说个特别感人的镜头:谈先生临走前问我墨水怎么处理?我随口说了一句:“写字我是外行,倒了吧。”看着他依依不舍的样子,我们在场的几个人,心都是极痛、极痛的!我真恨不得扇自己几大嘴巴,劝让他别倒了。一个人爱墨水得爱到什么程度,才不愿把这一小盆墨水倒掉啊!说实在的,这些字,我真不想擦掉,即使擦,也不全擦,大家觉得那幅字好,欢迎留言。今天墨水太多了,抱歉!预告一下:明天的帖子:《当留言比文章精彩时》,一直很想写的文章,终于有个空档可以写出来了,敬请关注,谢谢。摊尸,休息术去!此致!Namaste!沈谦谨
敬上.109:蓄势待发!108:向死而生!107:有准备的慢生活!106:内心中黑暗的光!105:工作日记式平台!104:《瑜伽馆经营管理手册》开始编撰!103:从心出发!102:《瑜伽馆定位》目录!101:秋分,秋分,人以群分!100:百日筑基99:终于回北京!98:“地球非正常人类研究所”正式挂牌97:像贼一样过日子:贼开心!96:国庆节不放假通知:贼忙!95:小言瑜伽馆的会员经营!94:从养生谈瑜伽馆经营与培训93:愿我能活到国庆100周年!92:书生开瑜伽馆91:把日子过成诗!90: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又 叒叕叒 又团圆!89:世上最奢侈的是肯花时间陪你的人!88:狐狸尾巴什么时候露出来?87:第一期“义伽人”招募86:寒露:入夜渐微凉,繁花落地成霜85:一年后【沈谦谨工作室】正式开业84:“卖萌日”营销建议!83:瑜伽馆三大支出之一:【装修】兼谈预售82:沈谦谨平台交流群第二轮招募81:瑜伽馆装修补遗:浅谈预售团队的组建与工作80:瑜伽馆三大支出之二:房租79:瑜伽馆三大支出之三:员工工资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nbotreplaceimg/807fb39cdf0a2cc26bd7c0ec3edeeacdbd12edeecc9c9a.jpg小偷和书生的这两个故事,一正一反,都很耐人寻味小偷和书生的这两个故事,一正一反,都很耐人寻味历史客栈百家号  据《后汉书·陈寔》记载,一天夜里,陈寔正在屋子里用功读书,突然感觉头顶的房梁上有动静。  房梁上有动静基本上有三种可能:一、房梁上有老鼠;二、房梁有质量问题,可能要倒塌;三、房梁上可能正趴着一个贼。  不知道当时陈寔是如何判断这三种情况的,暂且不表,先说陈寔放下书,穿好衣服,把一大帮孩子都叫了进来。孩子们正睡得香,听说又要上课,一个个打着哈欠不情愿地挪了进来。  这时,陈寔开始一本正经地训话:“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没成功的人不一定他本质就不行,落到这种地步都是因为贪图享受,没有对自己狠一点,梁上这位君子就是一个例子。”(“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按照开头所述,陈寔说完这段话也基本上会有三种可能:一、孩子们抬头一看,一只大老鼠正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他们,可想而知,孩子们会哄堂大笑;二、孩子们抬头一看,房梁正以自由落体运动向脑袋上砸下来,可想而知,孩子们会一哄而散;三、孩子们抬头一看,一个小偷正羞愧得面红耳赤,正眼不敢往下瞅,可想而知,孩子们会“哦”完一声之后从此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能穿上XX男装的成功人士。  显然,前两种情况对陈寔都不是好消息,幸运的是,他们家的房梁上真的趴了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听了陈寔一番思想工作,羞愧得从房梁上溜下来,跪在地上认罪,从此改行做起了男装。  说实话,这个故事中的角色都不怎么称职,陈寔读书就读书吧,却不专心,连房梁上一点小动静都能干扰他。小偷更是业余中的业余,人家几句广告词就让他放弃了小偷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真是小偷界的败类。  历史转到了一千多年后,清末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里面的人物就比这个故事中的敬业多了。  话说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一天晚上在家里看书,看见一篇很好的文章,就想把它背下来,可小曾带兵打仗有一套,这背书的功夫却不怎么样,从吃晚饭背到掌灯,从掌灯背到深夜,背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背不下来。  就在小曾背书背得物我两忘忘乎所以的时候,一个小偷偷偷地溜进了小曾的家里,躲在房梁上,准备等小曾背完书再下去找几张存折什么的。可小曾背起书来实在笨得要命,连房梁上的小偷听了几遍都背下来了,小曾还是一点没有背完的意思。眼看都快天亮了,小偷实在忍不住了,等你这大笨瓜背完得耽误多少工作啊!  于是蹭地一声,后空翻三周半,加侧空翻一个月,从房梁上跳下来,叫道:“你这个猪脑子还读什么书啊,直接炒炒吃了算了!”说完,把那篇文章从头到尾背了一遍,背完之后,扬长而去。  要是平常人受了这一刺激,多半会心灰意冷,从此对读书失去了信心,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定位。但小曾可不是一般人,这位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近乎完美的大人物的曾国藩,只是把那小偷目送出门,回过头来继续背书,丝毫都没有受到影响。读书人做到这份儿上,也算是极致了。  这两个故事相映成趣,一个是读书人教育梁上君子,劝人向善,常见于正史;另一个则是梁上君子教训读书人,痛快淋漓,常见于野史。看起来双方打了一个平手。但可惜这两个故事都是由读书人记录的,前者表现了陈寔的高风亮节,自不必说,而后者虽然是梁上君子占了上风,但怎么看都像是在夸赞曾国藩孜孜不倦、屡败屡战的过人品质。  梁上君子跟读书人的故事为什么这么多,其实也不难理解,梁上君子的工作属于昼伏夜行的工种,而读书人也同样有晚上用功的习惯。深夜,万籁俱寂,伸手不见五指,梁上君子借此掩饰身份,读书人借此专心读书,两个不同行业的人相逢在一起,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的故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试想,当梁上君子外出工作的时候,见到那一缕缕温暖的烛光,想必也会感到一丝温暖。而读书人在秉烛夜读的时候,想想还有一些梁上君子在陪着自己,也会多少排遣一些孤独吧。当然最好不要趴在自己家的房梁上,就算是趴在自己家房梁上,也最好是一位脸皮儿薄的君子,自己一番话就能让他羞愧不已,从此改邪归正,那自我感觉就更良好了。  “梁上君子”,顾名思义,就是趴在梁上的君子。古时候的房子,没有封顶棚的,房梁都露在外面,小偷趴在上面,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是一个绝佳的所在。心情好了还可以欣赏一下下面的喜怒哀乐:哪对夫妻打架了,哪对夫妻婚外情了,哪个当官的贪污了,哪个当官的包二奶了,哪个人梦游了,哪个人打呼噜了,哪个人母仪天下还蹬被子了……各种赤裸裸的人性在黑夜里暴露无遗。要是这些梁上君子们愿意写书的话,保准一炮而红,横扫各大奖项,也不至于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就让中国人耿耿于怀一百多年了。  有人说,原本是见不得人的小偷,却坦然地接受了“君子”这个雅号,就是因为他们见多了所谓的“君子”们在暗夜里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己比起他们来要正派多了,所以便顺水推舟,坦然地接受了“梁上君子”的称号。余心也鲁,但于此言心有戚戚焉。  今天的房子已经看不见房梁了,少了房梁这个最佳的道具,梁上君子们的故事也就少了许多精彩。床底下倒是一个去处,但空间太小,空气也不好,趴在下面那感觉可想而知。更不足的是视野太窄,不像房梁那样居高临下,俯视全场,自然也就见不到那么多精彩故事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历史客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曹丕的《典论·论文》说出了众多文人志士的理想-东方都市网_东方都市网,上海东方都市网,中国都市网
曹丕的《典论·论文》说出了众多文人志士的理想-东方都市网
作者:东方都市网
张益智,男,汉族,中共党员,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 结缘文字,约5万字的文稿发表,人民网编辑中心中央组的实习,数篇重点稿
张,男,汉族,中共党员,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
结缘文字,约5万字的文稿发表,人民网编辑中心中央组的实习,数篇重点稿件的传播,是他作为“文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继承文化,续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省级(含)以上奖项7项,校院奖项30余项,多次参与科研课题,是他作为“新兵团人”的开拓进取。
筑梦西部,组织或参与30余次志愿活动,积极帮助民族同胞学习和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他作为“亲人”的“家庭贡献”。
以文字为田,勤耕耘,践行核心价值观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曹丕的《典论·论文》说出了众多文人志士的理想。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张的身上也沾上了“文人”的气息,本科期间累计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稿约5万字。以文字为田,种下青年的志存高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他的坚持。2017年末至2018年初,张益智在人民网编辑中心中央组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工作,参与了“梦”五周年、“2017年,我和习近平握过手”以及“习近平两会上关心过问的10件‘小事’”等多个时政专题的相关工作。
所作单篇稿件《习近平日内瓦演讲一周年:世界为何青睐“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出后,新闻网、央广网、中国网、光明网、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等网站均在首页上进行重点推荐,一日之内,PC端页面浏览量超18万;同时,各类手机新闻客户端也以置顶的方式进行推荐,据不完全统计,今日头条、网易、腾讯、凤凰等客户端评论总已超2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和宣传效果。
张益智还参加了2018年全国两会的相关宣传工作,协助完成“2018年两会热点调查”,相关调查报告的数据被多家转载、引用。他对“十大热词”中“医疗改革”和“住房制度”进行了单篇稿件的写作,相关内容在3月3日刊登于《人民日报》第8版两会特刊。心系国家,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是他所追求的人生华章。
承传统文化,重实践,做新时代兵团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在《劝学》中的诗句,张益智一直牢记于心。入学以来,他始终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连续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省级(含)以上奖项7项,校院奖项30余项。在大四上学期,以专业第一、综测第一的成绩获得推免资格,保送四川大学,攻读现当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我们这一代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人,自然应当接过老兵团人手中的旗帜,并将它发扬光大。”作为一名热心科研的学子,张益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精神。主持研究训练计划项目《谪戍新疆与诗风转变》,成功结项并获评优秀项目。积极参加《地域文化与新疆兵团文学》、《区域文化视野下新疆汉语小说叙事主题研究》、《地域文化视野下新疆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等教师项目课题,在文学研究的阵地上开拓进取,寻找时代魅力的文化风采。
在担任校报编辑期间,《石河子大学报》文艺副刊有6版出自他的编辑。在担任国学堂学社第九任社长期间,他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和讲座10余场。在担任班长期间,班集获评校级“文明班集体”,团支部获评校级和兵团级“五四红旗团支部”,组织编辑班刊《微澜》,搭建专业写作实践平台。此外,他还在第全国主持人大赛中获得新疆赛区优秀主持人;在兵团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职业生涯规划之星的称号;多次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奖,展示了“新兵团人”的风采。
筑梦西部情,甘奉献,为民族团结助力
没有去过新疆的人,永远被它的神秘和美丽所吸引,或是想品尝“葡萄美酒”的滋味、或是想欣赏“雪满天山”的美景、亦或是想追寻“大漠孤烟”的豪迈气概。而对张益智而言,这里最珍贵的,则是和民族同胞们的友谊。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在校内,他经常帮助少数民族同学解决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校外,他组织或参加各种公益帮扶活动30余次;他在石河子第五小学进行时事政治宣讲,帮助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提高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指导少数民族小学生参加八师石河子市“启航新时代·中国梦民族情”演讲比赛。他和少数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收获了“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喜悦。
张益智还是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帮助一位藏族的师妹完成五期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微信环境下写作生态环境探究》,在他的引导下,师妹从微信写作与运营中获得灵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壹起读|阅读写作在线教育平台》,并在兵团“世纪兴业杯”创业比赛中获得优秀奖。他义务参加各类正式采访和非正式座谈数十次,“微石大”公众号、《教学纵横》杂志等对其个人事迹进行相关报道,为广大同学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结缘文字、继承文化、筑梦西部,以笔为船,以梦为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敢前行。这就是张益智,一个带有书生意气的勤奋少年。
(责编:于昕君(实习生)、熊旭)
本文链接地址:
----分隔线----东方都市网----分隔线----
东方都市网,上海东方都市网,中国都市网,东方都市网财经频道站http://www.dushi.cx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咨询联系
塑心中最美老师 中国美术馆举办“为新时代人物塑像”儿童节专场-东方
十位在过去一年以卓越财务智慧和优秀财务技能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的会计
在严谨精致的艺术作品中却又由内而外的透露出执着、质朴、沉静、雅致
巫金星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公益先锋人物”荣誉称号-东方都市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聊斋之书生不好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